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空间弯曲和石氏物理(9)

空间弯曲和石氏物理(9)

空间弯曲和石氏物理(9)
空间弯曲和石氏物理(9)

值得一提的是我写给环保部长Trittin的信中曾提出建议,把减排的口号改成防灾救灾的实际目标去实现而不是无休止地和CO2纠缠不清。Trittin虽然拒绝了我的信,但他在过后的数次国内和国际环保会议上确实也提过这个建议。可是没人理睬他也就不了了之了。为什么不把我信中的理由和证据在会议上解释清楚,使得大家心服口服而改正错误呢?显然他是个机会主义分子,如果会议采纳了他的建议,那么功劳全归他,与我无关。可是没人理睬,正如我指出过那样,他持的是“鬣狗之道”(抱团抱伙)而已,并无心去为正义真理申述,所以也就顺从了同伙。总理默克尔的手段更叫绝,她策划“国家木马”将我即将完成的书《气候保护还是气候笨蛋?》(副标题:“别了,京都协议!”)删除去,偷读了我未发表的书,所以一改过去“气候总理”的态度,对减排问题突然不闻不问了。可是她没有公开自己的新观点,也不向西方各国做任何解释,在众多“气候笨蛋”的压力下也就顺水推舟地附和一下,和Trittin“鬣狗之道”的表现完全相同。前任总理施罗德也因为举办了“爱因斯坦年”被我揭发为“一笨头,千头笨”,吃了一闷棍后只好挥泪下台,高飞远走,却死活不肯透露自己因为受爱因斯坦和教授博士们的欺骗而失足的真情。怎么洋人净是这一类人,他们知道错了却死活不承认,不公开和改正,反而合伙去包庇呢?这令人想起欧洲中世纪教会迫害科学家的黑暗时期来,是否他们现在又回到了那个反动的立场上来?那么后果将会怎样呢?请三思!

中国的清朝政府也是黑暗的,闭关自守,不肯接受洋人的先进科学技术,最后走向灭亡的道路,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这是至今炎黄子孙们深切痛心的事。但中华历史悠久,它的文化也有灿烂的一面,值得我们重温一下。孔子甘拜七岁的小孩为师;孟子诫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荀子:“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孙子兵法、孔明之计、韩信点兵……在洋人日趋走向衰退的今天我们切不可盲信盲从,重蹈他们的覆辙!无论“空间弯曲”还是“气候保护”的问题,只要我们肯像那鲁国七岁小孩那样动脑筋,那么三言两语就能把洋人驳得哑口无言。爱因斯坦本来是个蠢笨的学生而并不是什么“世纪天才”,但他利用洋人又蠢又虚伪的天性竟然能够轻易地牵着他们的鼻子整整一个世纪,还耻笑被他愚弄的人们:“世界是个疯人院!”、“人类的愚蠢是无限的!”。不少德国人传抄了爱因斯坦的这些“名言”,互相传播,显示自己能“懂得”别人不能懂的道理。真是不知为耻,反以为荣!

猛醒吧,炎黄子孙们,洋人不仅愚蠢、欺骗,还抱团抱伙欺压世界,崇洋是要不得的!

(16)“臭氧洞”,诺贝尔奖!有关“臭氧层”和“臭氧洞”的“知识”我从网上下载了如下的片断,我加上黄色衬底以显示有问题之处:

臭氧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气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所谓臭氧层,主要是指离地面15千米~50千米的大气平流层中比较集中的臭氧,即使在那里,臭氧的浓度也只有0.001%,倘若将这些臭氧全部集中起来覆盖在地球上空,也仅有3毫米厚。可就是这么稀薄的一层臭氧,就吸收了太阳辐射到地球99%的紫外线,从而保护了人类和其他生物免遭过量紫外线的灼伤。如今,这宝

141

贵的臭氧层正遭到严重破坏。臭氧层可以吸收紫外光。紫外光如果直接照射人体,会造成皮肤癌等等伤害。

另外,“臭氧洞”出现在南极上空,大约有南极大陆那么大的面积。读到洋人的这些“知识”时我们不要忙着以讹传讹来显示我们能够理解,而是要认真核查一下是否也和“空间弯曲”和“气候保护”等洋谬论一样愚蠢。只有3毫米(21张纸的厚度)厚的臭氧层竟能够吸收太阳99%的紫外线,你信吗?

我们知道,受到紫外线照射最强烈的地方是赤道地区,所以那儿的居民肤色是深黑的,以阻止紫外光的进入。相反,居住在高纬度地区的人肤色晢白,因为浅肤色有利于多吸收紫外光,那儿阳光太弱,紫外光严重“缺货”。高纬度缺紫外光是因为阳光斜射,通过大气层时空气的厚度比较大,所以大部分紫外光被挡住了。阳光通过赤道上空时因为是直射,所通过的大气层路线要短得多,所以紫外光最强。这和“臭氧层”拉不上关系,因为这“臭氧层”主要在15-50公理的高空上,如果它同样阻挡住“99%的紫外光”,何来这么悬殊的区别?洋人原来这么蠢笨,这下该认账了吧?

我从网上下载了一张洋人描述“臭氧洞形成”的图片,说的是人类排放出来的FCKW气体破坏了臭氧层,使得阳光中的紫外线畅通无阻地到达地面上来,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要学会像古代七岁的项橐(tuó)那样自己动脑筋,而不要盲信洋人(他们愚蠢、欺骗、抱团包

伙!)。学过地理我们知道,地球Array的自转轴并不垂直于地球绕太阳公

转的轨道平面,而是出现大约23度

的偏差。“臭氧洞”实际上只在南

极上空出现,那儿太阳并不是垂直

照射进来,而是斜射。太阳升得最

高时光线也只有和地面成大约23度

的交角(而不是90度)。这么倾斜

的阳光,到底有多少能够通过“臭

氧洞”照射进来是个严峻的问题。

更何况一年当中太阳只露面6个月,

另外的6个月全是黑夜!南极的上空严重缺少紫外光,理应让它多多透射进来,为什么洋人反而要阻止它进入呢?

退一万步说,假如洋人说得有理,在南极太阳能够从头顶上通过“臭氧洞”照射进来,而且紫外光也的确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是引起皮肤癌的罪魁祸首,可是受害者会是谁呢?不

是“我们”、“你们”、“他们”,也不是“她们”,那么到底是谁呢?只有“它们”——

企鹅,南极洲的“居民”!企鹅也会得皮肤癌吗?没听说过!据说北极上空近几年也有出

142

143

现“臭氧洞”的趋势。但不必担心,那儿也只有北极熊出没,据我所知,它们也不会得皮肤癌的。

“臭氧洞危及人类健康”之说是愚蠢的,“发明者”和追随者们都是天文地理、普通科学常识都不懂的书呆子、啃书虫,这是没有争议的了。值得一提的是:为什么要发给这样的人最高荣誉诺贝尔奖?那么诺贝尔奖委员会是否也同样愚蠢、无知?洋人向来是傲慢的,自以为高人一等,我们有权力提出质疑来!

(17)“恐龙的灭绝是6500万年前陨石撞击地球引起的”。这个论断在几十年前就提出来了,我第一次听说时就想:“假如真有其事的话,那么应该能够找到成千上万恐龙被集体埋葬的现场,就像被火山爆发的火山灰覆盖的庞贝古城(Pompeji )那样”。可不是吗,今天的非洲大草原上经常能够同时看到几十万只动物在活动,恐龙时代的动物也不会比现在少,假如真的像洋人描述的那样,陨石撞击地球引起了飞沙走石把大小的恐龙都掩埋掉,因而它们灭绝了的话,那么成千上万被掩埋的恐龙的化石呢?直到现在,考古学家们发掘出来

的恐龙化

石都是三

三两两,

别说成千

上万,就

连成百只

恐龙被同

时掩埋的

现场从来

也没发现过。洋人声称已经找到了6500万年前大陨石撞击地球的现场,所冲击上来的尘土掩盖地面的“证据”也无可否认,唯独没有被掩埋而灭绝的恐龙化石!这是洋人惯用的断章取义、强词夺理的手段,正如他们证明“空间弯曲”、“CO2是气候杀手”、“臭氧洞引发皮肤癌”等等谬论的方法相同。也许有关恐龙灭绝的问题洋人还没走得太远,目前还只停留在愚蠢、误解的阶段,但如果我现在不及时地对他们大喊一声,或迟或早会演变成“洋蠢洋骗”的。洋人江郎才尽,不长智力,只会以讹传讹,这就为骗子们造就了机会。当初不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而发展成今天“空间弯曲”、“宇宙大爆炸”等名目繁多的骗局吗?是悬崖勒马的时候了。

洋人的证据站不住脚,却顽固地向这个错误方向发展。与此同时我却找到了大量的相反证据,建立了自己的不同观点。首先要提一个问题:“恐龙”是什么动物?不少教科书是这么定义的:“已经灭绝了的大型爬行动物”、“曾经在地球上生存,现在灭绝了的大蜥

蜴”……这么一来凡是“恐龙”就必须是“灭绝了”而凡是还存活着的动物就不能算“恐

144

龙”了。于是就有人顺水推舟地提出“陨石灭绝恐龙”的理论来。而和恐龙同时代,现今还健在的爬行动物、大蜥蜴,如鳄鱼、科莫多龙、蛇蟒、龟鳖、鸵鸟……就被称为“活恐龙”或“恐龙的活标本”,以便和“已灭绝的”恐龙区别开来。这样就扯不清了,正如我们是北京猿人的后代,虽然北京猿人今天已不复存在了,但不能说是“灭绝了”,而只能说是“进化成另一类人种”了。“恐龙”的情况有点不一样,有的进化了(如鸟类)有的个体变小了(原始鳄鱼比现在大一倍),有的却几乎没变化(龟鳖、蛇蟒)。可以说这是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完全可以运用达尔文的进化论来解释,而突然间的“陨石撞击地球的毁灭性大灾难”根本没出现过!陨石虽然撞击过地球,可是并没有引起恐龙的灭绝。达尔文主义是洋人科学史上的里程碑,对人类是一大贡献。然而今天的洋人却走回头路,科学倒退了,我们千万不要步他们的后尘!

恐龙并不是光靠呼吸空气就能生存的,它们必须吃食物,无论素食还是肉食恐龙,植物是它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因素。而植物的生存和进化又与气候分不开,所以要谈恐龙就不能回避植物和气候的问题。洋人对这些至关重要的问题几乎不去谈论,却无休止地大谈特谈“恐龙被陨石所灭绝”的谬论。他们的思维能力是简单、低下的,可不是吗,爱因斯坦的简单骗局“空间弯曲”他们都看不透,甚至还对爱因斯坦的耻笑“世界是个疯人院”表示“欣赏”呢!书读得再多能管什么用呢,假如你们对中国的古代文明一窍不通的话!我想提醒大家一件事,“哥白尼发现地球和众行星都绕太阳公转,而不是太阳和众行星绕地球转”,这是今天普及的科学知识。其实这个发现要归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文明,当时就有学者提到过这个问题,只是没得到同时代人的赞同而被遗忘了。哥白尼偶然读到这样的古资料而引起深思,重新强调这个道理而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可见古文明扮演着多么重要的脚色。中国的古文明决不会比世界上的其它古文明逊色,它等着我们去开发,去发扬。

我曾读过洋人的一篇文章,说恐龙时

期的气候比现在高1度,这是完全不能

接受的观点。按我估计,那时的平均

气温要比现在高出十几、二十度来。

这里要解释一下,气温的上升并不意

味着温度计也直线地升高。例如北京

夏天热到40度并不罕见,可是地处热

带的印尼气温却终年保持在28-29度

上下。因为印尼的气候潮湿,温度太高时水分马上大量蒸发,成为雨水而降下来,气温随之就下降了。可以想象,恐龙时期的赤道气温终年保持在三十几度上下,空气的湿度非常高,而且蔓延到整个地球上空,所以南、北极终年不结冰,可以说那时整个地球都是植物和动物的乐园。也许当时大气层的厚度比现在要大1.5到2

倍,那么大气压也比现在高出那

么多来。古生物学家们一直闹不清,巨大恐龙的脖颈长达12米,那么空气怎样通过这么长的气管输送到它的肺部去?还有满天飞行的翼龙展翅就有十几米宽,空气怎能托住它们的巨大躯体而不会掉下来呢?可见当时的空气密度要比现在大得多,1.5或2个大气压应该不会过分吧?这主要是因为气候炎热,空气中含有大量水分的缘故。

气温高,水分充沛,植物就猛长。在恐龙时期的前阶段主要的植物是蕨类,这些枝叶脆嫩的植物可以任凭恐龙大口大口地吞噬。可是在恐龙的中、末期时气候逐步下降,蕨类植物已经经受不了这些躯体庞大蜥蜴的摧残了,经常有成片地皮被啃光。这时就有一些植物发生突变而形成新品种,裸子植物出现了,它们占据了无抵抗能力的蕨类植物原来的地盘。更晚些时候还出现草原,可以说植物界的“大革命”开始了,“顺者昌,逆者亡”,这是

无论素食还是肉食的,因为无从

适应环境就逐步被淘汰掉了。因

为气温下降,空气中水分含量减

少,大气压也没有原来那么高了,

再也无法托住躯体巨大的翼龙,

所以这一类恐龙也退出了进化史

的舞台。

和恐龙同时期的鳄鱼也很巨大,但气候慢慢没那么炎热了以后它们的捕猎物就没那么多了,它们经常挨饿,所以自然而然地变小了以适应新环境。裸子植物出现以后,原来在平地上生活的爬行动物(小恐龙)经常从这树上跳到另一树上去觅食,同时夜里温度低,它们身上的羽毛就发达起来,不仅能御寒,而且利于飞行,于是就进化成鸟禽。

恐龙时期的哺乳动物只有老鼠那么大小。我估计它们是因为长期生存在高山或低温地区由于基因发生突变而由爬行动物进化出来的。因为它们变成了温血动物,不必像冷血动物那样要晒太阳暖身后才能奔跑,疾跑时身体发热也不需要像冷血动物那样停下来降温。所以地球气温下降,大片草原出现了以后就成了它们的乐园。它们能够轻易地逃脱肉食恐龙的追捕,可是它们追捕蜥蜴动物时却能够轻易得手,所以植物革命带动了动物革命,恐龙的末期就为哺乳动物掀开了蓬勃发展的序幕。这个交替时期延续几百万、几千万年,因为气候的变化是很缓慢的,完全没有出现过恐龙突然在一天,一个月或一年的时间内全部灭绝而让路给哺乳动物的任何迹象,任何证据!

在3亿年前,当时地球的主要居民还不是恐龙,而是另一类爬行动物,地球更热,更潮湿,空气的密度更大,植物生长得更快(煤炭主要在这个时期形成)。当时的昆虫也很巨大,

蜻蜓展翅达到1米,蜈蜙体长超过1米,蟑螂能捕捉像猫那么大的猎物。到恐龙时期它们就

相应地变小一些,但还相当大。可是今天呢?差不多都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一了!想想看,

145

按这个比例身高1米7的人就要缩小到只有17厘米了!这是生物进化的有力证据,因为气候变化非常缓慢,这些昆虫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所以都幸存下来了。如果出现陨石在一天或一年的时间内灭绝了所有的恐龙的话,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些小昆虫在飞翔、在爬行吗?

考古学家们发现在地层中有一条明显的界限:历来所发现被称为“恐龙”的动物化石都出现在距今6500万年的地质层下面,而这一地层的上面就再也找不到“恐龙”的化石了,因此现在普遍承认“恐龙被陨石灭绝说”。其实这是表面现象,只能说是地球到了距今6500万年之后温度已经明显地下降而不再适合躯体庞大的蜥蜴生存,它们被淘汰掉而已。当然也有例外,在温暖地区的鳄鱼或科莫多龙并没有灭绝,它们继续繁衍到今天。如果洋教授、洋博士们能够像庞贝古城火山灰掩埋死尸的现场那样也出示恐龙被陨石灭绝的现场的话(成千上万恐龙在同一时间内被埋尸的现场),那么他们的学说才能证明是正确的。否则以这似是而非的“证据”去坚持他们的错误,这是欺骗!

严格、正确地说,恐龙并没有被“灭绝”,而只能说是人类把它们“灭绝”了。这话怎么说呢?因为书本上习惯地称恐龙为“已经灭绝了的大爬行动物”,那么还没灭绝的就不能算是“恐龙”了,这样才能够自圆其说。也就是说,是否已经“灭绝”了的爬行动物就成了是不是“恐龙”的决定因素,而并不是动物本身是否真正灭绝的问题。达尔文创立了《进化论》,非常了不起。可是具体、深入地去研究动物的进化问题就复杂起来,人们误入了迷宫而不能自拔。鳄鱼、科莫多龙和已经被淘汰的“恐龙”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因为还没灭绝就被破格地叫“活着的恐龙”(意思是不算真恐龙)。当时还有许多比较小的爬行动物,它们和大“恐龙”也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只是躯体小一些而已,那么算不算“恐龙”呢?不算的话就会违背达尔文的进化论观点,算进去的话那么还活着的龟、鳖,鸟禽的祖先也应该是真正的“恐龙”了……科学深入发展,问题复杂化,洋人江郎才尽而乱了套,“空间弯曲”、“量子论”、“暗物质”、“暗能量”、“陨石撞击地球灭绝恐龙”等等似是而非的谬论就应运而生,这不是铁的事实吗?中国古代七岁小孩就会说“自古以来只有车绕城走,哪有城避车的道理?”这句话,孟子也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可是洋人碰了壁也不会“头脑急转弯”,却坚持他们的错误立场。我们要不要用中国的古文明去推翻洋人的“时髦”谬论呢?

(18)“人类起源于非洲”、“非洲人灭绝了北京猿人的后代”。

我以前一直相信洋人“人类起源于非洲”和“人类走出非洲”之说。因为那时候我还没上网,只是偶尔从电视和书报上看到有关的报道,叹服洋人的“基因学”、染色体、DNA学说,可是又不透彻理解。2010年我刚搬回柏林时又读到有关的文章,说“人类起源于非洲”是达尔文最先提出来的,而且还说人类有共同的“非洲夏娃”,全世界的人种,包括炎黄子孙们都是她的后代。“如果证据确凿的话我们应该接受这个观点”,我曾对一个朋友这么说。

146

147

我的意思很清楚:现在全世界各个人种、各个民族的人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因,所以中国人的祖先什么时候和非洲人有血缘关系,这个过程怎样进行,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先是如何来的问题是非常重视的,绝不含糊。可是必须弄懂了才能下结论,这是我一贯的做法。

但回到柏林后我忙着按计划把自己用德语写的书翻译成中文,接着又举办“科学勇气”活动,同时继续写完《“气候保护”还是气候笨蛋?》的书,一直无暇去弄清楚自己的祖先哪里来的问题。到2012年默克尔策划“国家木马”盯梢我,把我所写的文章和以前储存的资料全部删除掉。继续写书已经不可能了,那么我能干什么呢?这时候我才想起“人类起源于非洲”的问题,于是就在网上扫描。读到下面的信息令我大吃一惊: 寻找祖先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note/231482802/ - 中国分享 javascript:void(0)\l 2012年8月16日 – 岳南先生为创作《寻找“北京人”》(华夏出版社2000年出版)一书,现场采访了 ... 学

家提出,

北京猿人应该是在五万到四万年前被来自非洲的现代人种所灭绝, ... 这样的耸人新闻对我已经不是头一次了,和“空间弯曲”、“宇宙大爆炸”等等“爆炸新闻”一样。经验告诉我,读到太大的谎言时就应该是头脑急转弯的时候了:“小心扒手!”、“汉奸?”、“洋奴?”……我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当然我有自己的头脑:过去匈奴这么凶悍都未能把汉族杀绝,非洲人怎能够万里迢迢来把我们祖先“灭绝”了?而且如果非洲人和我们的祖先有过战争,即使能够“灭绝”了所有的北京猿人后代的话,他们自己也要埋骨在中华土地上吧?可是继北京猿人之后中国连续不断地发掘出古人化石,却从来没发现过一具非洲人的尸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样强词夺理的滥调根本不能信。为了彻

底揭穿洋人和汉奸的欺骗勾当,我在

网上寻找证据,下载了如下的文章。

南非发现世界最古老

民族 已有超10万年

历史(图)

一名身着传统服装的科伊桑族老人

(网页截图)

2012年09月21日 16:57 来源:国际

在线

据《世界报》9月20日报道,近日,

南非一次基因研究工作显示,

南非

科伊桑人(Khoi-San)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南非220名民众的基因变异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伊桑人比世界上其他任何民族都更古老,他们已存在了超过10万年。

该研究团队在《科学》杂志上称,科伊桑人曾被与布须曼人(Bushman)相混淆,实际上,他们的基因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是最早从人类祖先分离出来的民族。

一名来自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的研究人员还表示:“在南非民众中发现的基因差异表明,现代人可能并不是起源于地球上同一个地方。”(骆川)

【编辑:李季】

尊敬的读者们,读了这样的消息你们有何感想呢,盲信洋人还是自己动脑想一想?请跟我认真分析一下吧。首先文章说“南非科伊桑人(Khoi-San)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而且“他们已存在了超过10万年”。什么意思呢,非洲Khoi-San人是人类的祖先?这正是洋人想塞给我们的“洋货”。可是动脑一想就觉得不对:北京猿人至少生存在50万年前,比Koi-San 人更古老,所以Khoi-San人只是非洲人而不是我们的祖先!

为什么Khoi-San人这么“古老”呢?因为他们的DNA(遗传基因)比谁都更纯,和别的种族几乎没有血统交流。而全世界的其他民族,包括我们在内,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基因,所以不在此例。可是这正说明了Khoi-San人并没有“走出非洲”,更谈不上跋涉万里去“灭绝北京猿人的后代”!可以说Khoi-San人像流不出去的井水那样,配得上“最古老”的称号,但不能说是长江、黄河或非洲以外任何一条河流的水源!“非洲夏娃”是非洲人的祖先,但不是我们的。这一点完全可以肯定,我不相信自己的头脑还相信谁呢?

为什么洋人顽固地坚信他们“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滥调呢?这里面有达尔文判断的错误,可是当时还没发现北京猿人,他的错误是难免的。更主要的原因要归咎于洋人思维能力的局限性,就是我再三强调的“西方江郎才尽”。他们建立了基因学,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贡献,可是正如德国谚语所说的那样“魔鬼藏在细节中”,科学越深入发展就越复杂,细节也越多,他们的智力跟不上来,躲藏的“魔鬼”就会越来越多。另外他们的思维方法是呆板的,碰了壁也不会拐弯,这就为骗子们创造了机会。骗子们往往只要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滥调来就能够哗众取宠,名利双收,结果坑害了科学和人类。有必要强调一下:“空间弯曲”是我第一次受骗,而“人类起源于非洲”应该是最后一次了吧?他们的欺骗手段都是千篇一律的:从愚蠢和误解开始而最后演变成大骗局来,即洋蠢洋骗!

并不是所有的洋人都相信“人类起源于非洲”或“空间弯曲”或“CO2是气候杀手”……可是他们只是少数,成不了大气候。绝大多数洋人是盲信盲从的,西方正在走下坡路!

到此“洋蠢洋骗”已经完全、彻底被戳穿了,没有哪一位洋教授、洋博士敢与我公开舌战,无论是物理学、人种学、生物学、海洋、气候学……方面的课题。他们都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是我的对手。“自古以来只有车绕城走,哪有城避车的道理?”我能够像中国古代那七岁小孩那样一言两语就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可是洋人非常傲慢,他们总是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科学家们!”,你再有理他们也不承认。更何况中国人当中也有不少人崇洋,被他们的淫威所屈服,所以我要“宜将剩勇追穷寇”,把“洋蠢洋骗”揭露得淋漓尽致,让妇孺皆知。也就是说,我现在要“得理不饶人”,逼着洋人即使不公开认错也无脸

148

再去“教训”别人了。从表面看洋人的科技的确令人叹服,然而他们有个致命的弱点:江郎才尽!尽管在技术、设备、财政……等方面他们是遥遥领先,可是这些弥补不了他们的先天缺陷!一个空洞无物的空间竟然也能“弯曲”,而且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他们还没醒悟过来,多么愚蠢啊。在基因学方面也是如此,他们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可是却缺乏“自古以来只有车绕城走,哪有城避车的道理”的逻辑思维方法,科学越发展就越复杂,出现的问题也越多,他们被困扰在迷宫里而找不到出口!所以错误的结论、蠢事、笑话就会接踵而至。

前面谈到非洲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的问题,证明他们并没有“走出非洲”而成为“人类的祖先”。那么如何去解读洋人关于“人类走出非洲”、逐步取代其他民族的那些不厌其详的路线图呢?这些路线图正好暴露了洋人的愚蠢和思维上的错乱。我们知道,紧挨着非洲大陆西边有个马达加斯加大岛,离开非洲大陆只有大约450公理,可是直到2000年前才有人类的足迹。而且不是非洲人,而是来自南太平洋的亚洲人种。非洲人并不是航海民族,他们不可能像洋人画的路线图那样越过红海到阿拉伯半岛去定居,这是无疑的。现在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居民主要还是亚裔人种而不是非洲人,这一事实就否认了“人类走出非洲”的谬论。

既然非洲人并没有“走出非洲”去“灭绝北京猿人的后代”,在中华土地上继北京猿人之后又接连不断地发掘出古人类化石来,证据确凿,我们有自己的祖先。可是洋人在观看我们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时候总是带着不信任的态度,他们的文章虽然不敢全然否定,可是总是说三道四地鸡蛋里面挑骨头。我在网上读到消息,说一位中国古人类学教授向洋人出示中国最新发掘的人类化石时,洋人总是抱怀疑态度,使得那教授失望地直摇头。洋人向来自以为了不起,中国学生在PISA智力测验的成绩远远超过他们,可是他们就是不认账,说这是中国“鞭子教育政策”的结果。

对人类进化问题我本来是门外汉,可是因为对洋人的霸道看不惯,结果被“逼上梁山”造反了(我对“空间弯曲”的反抗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现在且听我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吧。按达尔文进化论人类的进化经过猿猴——猿人——人类几个阶段。猿猴在几百万年前就广泛地在非洲和欧亚大陆上生存了。具体的发源地就无从考察了,也没必要。因为这和其他动物的进化情况一样,你能说清牛或羊到底是先在非洲上出现然后才跑到欧亚大陆上来的呢还是反过来?因为每年它们只要移居10公理,那么1000年后就能从这个洲移居到另一洲去了。而且它们在移居的同时还不断地进化,互相交配和交换DNA,所以最后都发展成为数不多的几个共同种类。

发展到猿人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进化的程序加快了。这时候地球上同时进化出许多不同种类的猿人来,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就是其中的一支。猿人虽然也互相交换DNA,可是同时代的非洲猿人却是另一个分支,和北京猿人差异相当大。总的说来,地理位置越远或者受到山脉、沙漠的阻隔就使得不同的猿人互相交配的机会越少,它们各自发展,差异就越来越大。尼安德特人在30多万年前就已经活动在欧洲各地,他们应该是从西伯利亚、中国、印度和中东等不同地区移居过去的,和非洲几乎不来往,这是地理位置所决定的。当时欧亚大陆和非洲的猿人同时各自向人类发展,但欧亚猿人的DNA交换比较密切,非洲却被隔绝,独立发展。当然也不是绝对,总会和亚洲有少量的来往。到大约10万年前地球

149

150

突然进入冰川期,尼安德特人断绝了和其他人种的DNA 交流,环境迫使他们走自己的进化道路。冰川期可以说是灾难,但同时也促进了人类的进化。亚洲东部,包括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大摇篮:从北到南跨越寒带、温带和热带。气候变化引起生物的突变,只要这突变有利于进化,那么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就将这有利的DNA 传播开来,继续突变、进化。而且印度、中东、阿拉伯半岛免遭冰期的灾难,又从东亚得到突变的有利DNA ,也能够飞速地进化。可以说冰川期给人类带来了进化的机会,而受惠最大的是亚洲各地的猿人。 尼安德特人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不利,所以到了大约4万年前温度极低的条件下就基本上消失了。我不同意说他们是被灭绝了,因为欧亚大陆是连成一片的,总会有少部分的尼安德特人向南迁徙而融入其他的人种中去。只是当时尼安德特人极少,融合后基本上被别的人种同化了。现在全世界除了非洲人以外都带有大约1%-2%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这除了因为尼安德特人被同化以外,更主要的是他们和我们有共同的祖先,所以这共同的基因要追溯到10万多年前的DNA 交流。其实中国人身上的尼安德特人DNA 成分比欧洲人还高一些,这是因为尼安德特人的祖先和我们祖先的关系比较密切,而现在的欧洲人并不是像他们所说的那样,是“非洲新人种走出非洲”后到达欧洲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位置而演变出来的,而是由西伯利亚、印度、中东、阿拉伯半岛的新人种迁徙过去后形成的,他们和我们有密切的关系,可是他们身上的尼安德特人DNA 成分比我们的要少一些。这些亚洲人种(而不是非洲人!)就是现在欧洲人的祖先,可不是么,欧洲人说的是“欧印语系”而并不是非洲土语!另外,请看看下面的图片,欧洲人和中东一带的人长相多么相似,都是高鼻梁的,而和非洲人差异甚大,我们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的头脑,难道盲信“洋蠢洋骗”吗?全球人种中或多或少都有尼安德特人的DNA ,可是唯独非洲人却没有。对于这一铁的事实洋教授、洋博士、基因学的洋专家们如何去解释呢?

要解释这个问题并不难,只要实事求是去思考和分析就能找到答案(而不要盲信洋人!)。因为尼安德特人的DNA 并不只是他们独特的,而是人类“除了非洲人以外”共同基因的一部分。这说明非洲大陆的人种是单独发展的,他们早期和欧亚大陆各个人种的DNA 交流甚少,所以不具备这个共同的DNA 部分。大约4万年前,正当尼安德特人开始退出人类进化舞台的时候,亚洲大陆各个“人类摇篮”因为适应了气候而蓬勃发展起来,开始出现人口

压力。中国和印度(包括巴基斯坦)因为面积辽阔,人口既有外流又有回流的现象,没有

人口压力的问题。可是二河流域、中东、阿拉伯半岛因为地盘小,人口膨胀就必须外流。这些人种就大量流向欧洲大陆成为现在欧洲人的祖先(而不是非洲人“走出非洲”的结果!),但他们也不断地向非洲大陆渗透,和那儿的原居民交换DNA。正是这个时候开始的人口大迁徙,DNA大交流,所以就出现了被称为“现代人”的共同特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DNA。这些迁徙到非洲大陆的人种本身的尼安德特人DNA就比较少,他们再和非洲人杂交后就所剩无几了,北非人当中总能找到一点点踪迹,但由于撒哈拉大沙漠的阻隔,深入非洲大陆后这部分DNA就失踪了,特别是在Khoi-San人身上更找不到了。所以Khoi-San人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但他们只是非洲人,而不是其他人种的祖先。其他的人种“除了非洲人以外”总能找到1%-2%的尼安德特人的DNA,这问题到此不就圆满解决了吗?

亚洲人种得益于冰川期,在冰川期末期出现了人口压力而大量外流。非洲相反因为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并没得到天赐(非洲大陆炎热,受冰川期的影响不严重,基因突变的机会不多),又和欧亚大陆联系不密切,没有DNA交流的机会,所以是封闭式的发展,根本没有出现过人口压力的现象(直到现在整个非洲的人口还比不上中国或印度一个国家)。事实是亚洲人种(主要是阿拉伯人和中、近东人)进入了非洲,而且2000年前北非成了罗马帝国的殖民地,欧洲人也大量迁徙进去,这就更进一步缩小了全世界各个人种之间的差异。所发生的这一切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非洲人根本没有“走出非洲”,更谈不上去“灭绝北京猿人的后代”!

洋人死活咬定“人类起源于非洲”的滥调,而且以他们手头的DNA为依据,我想在这方面“将军”他们,所以想办法找出攻坚的突破口来。从电视中我看了题为《尼安德特人不为人知的秘密》的记录片,报道西班牙El Sidrón洞穴的考古发掘经过。发掘场地被用塑料薄膜盖住,参加发掘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戴上防护面罩和手套,还要取样、登记自己的DNA以备查考,万一出现化石被污染的话。工作组的负责人解释说,不采取这些防护措施的话,工

作人员呼出的空气,或手指触摸都会把自Array己的DNA污染到化石上面。这使我回想起

数年前德国发生过的被称为“棕色恐怖”

的枪杀案件:凶手接二连三地杀害多个侨

居德国的外国人,刑事警察通过DNA鉴定

去破案,发现每次在出事现场取来的DNA

都出自同一个人,而且是个女性。不久就

找到了有这DNA的人,可是不是凶手,而

是生产棉花棍工厂的一个女工。她把自己

的DNA污染到棉花棍上,而刑事警察却使

用这些棉花棍去破案!因为DNA污染问题

而使得所有DNA的鉴定结果无效,侦探工

作只能从头来。

我想弄清楚,洋人几十年前发现的非洲人类化石,如“南方古猿”、“非洲夏娃”等等,

到底也像西班牙El Sidrón洞穴的考古工作那样采取严格的防污染措施呢,还是犯了德国棉花

棍污染事件同样的错误,因而得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谬论来?果然不出意料之外,洋

151

152

人早期所获得的非洲人类化石都被污染上他们

(洋人)自己的DNA ,以致所有的这些科研成果

全部作废,以前的化石也就失去了参考的价值,

只能从新再到非洲大陆去发掘古人类化石,从新

鉴定了!洋人的天大荒谬、错误终于找到了,承

认不承认只是迟早的事儿,我看你们还能狂傲到

什么时候!

为了寻找证据我在网上扫描,结果又读到了一

篇文章“科学家从45.000年前西伯利亚现代

人的遗传图谱中发现含有尼安德特人的DNA 成

分”,这一新结论基本上证实了我的观点。文

章报道,被发现的是Ust'-Ishim 人的大腿骨,研究人员把从中获得的基因组和50多个今天生活着的人群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这大腿骨的主人和今天生活在非洲以外的人的亲缘关系要比和非洲人的关系更密切。这正是我强调的观点,我们有自己的祖先,他们起源于亚洲,在那儿进化、发展然后迁徙到各个大洲去,而不是从非洲迁徙来!虽然有了这重大的突破,可是洋人仍然被蒙在鼓里。文章紧接着写道:“这个男子属于现代人中的一支早期族群,这一族群来自非洲”。前言后语正好相反,洋人就是念念不忘“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谬论,碰了壁也不会来个头脑急转弯!举个比方说明一下这个普遍存在的“洋蠢”。众人对着赤身裸体的皇帝竞相赞美“皇帝的新衣”,一个小孩冲口直言:“皇帝什么衣服也没穿!”。这时有个比较明智的长者,他观察到皇帝的胳臂上停着一只苍蝇,就说:“皇帝的新衣应该没有袖子”。虽然他的话有点道理,可老是忘不掉“皇帝的新衣”,你说这个长者聪明呢还是愚蠢?洋人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徘徊在“空间弯曲”的骗局中而不能自拔,是否就因为这个简单的“洋蠢”造成的?“尽信书不如无书”、“自古以来只有车绕城走,哪有城避车的道理?”,我们的文化功底比洋人要深厚得多!

从该文章的插图中我们看到,当时的现代人在西伯利亚和紧挨着蒙古北部的地方,而整个欧洲却只有尼安德特人。这说明了现代人是从亚洲进化出来,然后向西迁移到欧洲去的。

如果现代人是从非洲来的话,他们为什么不先到

达欧洲?难道他们能够飞过尼安德特人的地盘而

到达亚洲东部来的吗?

文章还说,科学家们通过计算现代人身上尼安德

特人基因随着时间减少而将现代人和尼安德特人

第一次交配的时间缩小到50.000到60.000年前。

可是这个时候非洲人还没有“走出非洲”,因为

以前一直认为非洲人

40.000到50.000年前才离

开非洲。现代人既然在非洲人“走出非洲”之前就已经存在并且和别的人种交配,那么这个现代人肯定不是非洲人咯,有头脑的人都能明白这个道理。按我的观点现代人不见得非要和尼安德特人交配才能获得他们的DNA,因为这两个人种都有共同的祖先,所以他们的血统中都含有这DNA成分。也许人们会在西伯利亚、蒙古或中国发现更早的人类化石(例如65.000年前),到时将会发现,他的血统中已经含有尼安德特人的DNA了。时间将为我作证吧?

从亚洲出土的人类化石都证明了他们是今天生活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除了非洲以外的人的先祖。以前洋人对从中国出土的人类化石总是抱怀疑态度,现在他们自己参与了对从亚洲最新出土的人类化石的基因组鉴定工作,而且采取了严格的防污染措施,就得出了和中国人类学家们相同的结论(中国人有自己的祖先,和古非洲人没有共同的DNA成分)。他们又对Khoi-San人作了基因组鉴定,也得出这部分非洲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即非洲人“10万年”以来就一直留在非洲,并没有“走出非洲”的结论。如果这些新的证据还不能够使他们清醒过来的话,就只剩下最后的步骤了:从新在非洲寻找和发掘古人类化石(注意:采取严格的防护DNA污染措施!),从新鉴定。因为以前的所有鉴定结果(如“南方古猿”、“非洲夏娃”等等)就和德国的棉花棍污染案件相同,只好作废!洋人如果到此还死活不肯“头脑急转弯”的话,那么爱因斯坦(洋骗子!)的话就说得对了:“人类(洋人)的愚蠢是无限的”、“(西方)世界是个疯人院”!

虽然洋人的工业、技术先进,但他们的思维方法死板,是典型的书呆子和啃书虫,智商方面只能被评为“垃圾”等级。可不是么,尽管他们手中有最先进的实验设备,花了上百亿美元的实验费用,但最后却得出“空间弯曲”、“宇宙大爆炸”、“上帝粒子”等等的荒谬结论来!从“空间弯曲”到“人类起源于非洲”,我自己受了蒙骗,现在终于彻底醒悟过来了。从1995年到现在,20年的时间对一个人的生命是够长的,但对人类却只是一瞬间。但愿我20年的努力能使人类少走1000年的弯路吧,“人类的愚蠢”到此终结,世界走出“疯人院”,空间再也不“弯曲”了!

“人类起源于非洲”、“北京猿人在五万年前被来自非洲的现代人所灭绝”……的谬论被识破后我才决定在文章里使用“洋蠢洋骗”这句话。因为不仅愚蠢,而且洋人一贯抱团抱伙地行骗,否则愚蠢的事儿不会被掩盖这么久。在洋人当中去揭穿这丑事实在寸步难行,我只能到别的国家去发表,以便全世界的人民认清而不再上当,不再被洋人牵着鼻子走,以便中国少出洋奴、汉奸!在写文章时使用“洋蠢洋骗”这句话经常引发我做恶梦,这是危险的警告。可是我顾不上自己的安危了,我不揭露谁来代替我?世界能自己走出这困境吗?什么时候,要付出多大的代价?与此同时德国“国家木马”一直紧盯着我,我是在这样的高压下写这篇文章的。请读者们设身处地去理解我的苦衷。

153

33.诺贝尔奖委员会是“洋蠢洋骗”的指挥棒!

西方在中世纪的时候是黑暗的,教会一手垄断了一切,人们深信宇宙间的万物是上帝在一周之内造化出来的。这和二千年前的希腊古文明比起来是一大倒退。就在这个时候涌现出了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一大批先驱科学家,掀起了人类史无前例的科学大革命。在三、四百年的时间里西方的科技飞跃发展,把世界远远抛到后面去了。可是到了19世纪末“物理学天空出现了两朵乌云”,开始出现危机。20世纪初马上跳上来两位“现代物理学之父”(大骗子!)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创立了令人似懂非懂的量子论和相对论。为了掩盖自己的愚蠢,教授博士们竞相赞同以显示自己“学识渊博”能懂得,“两朵乌云”的危机就这么“解决”了。正巧这时候出现了诺贝尔奖,每年一度按照诺贝尔的遗嘱把以他为名的奖金颁发给“对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因生得逢时,投机取巧而都得到了最高的奖赏。从此空间突然“弯曲”了!接下来又出现“宇宙大爆炸”、“上帝粒子”……,诺贝尔奖一枚接一枚地颁发,物理学成了无人能理解的“禁区”!

无巧不成书,1979年我来到了德国。当时德国媒体几乎每天都在介绍、解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可是一个空洞无物的空间竟然也能“弯曲”,我无论如何都想不通。“连空间也能弯曲的话,那么真理和欺骗,正义和犯罪就没有区别了!”我这么想。更糟糕的是,如果我因为愚蠢而不能理解相对论的话,至少也要知道我哪一点不如人,笨在哪里,可是就连这一点也说不上来!到处去请教人也没人能回答。到1995年,正当生意做得火红的时候,可是我下决心放弃一切,要弄个水落石出,否则我将是白活一辈子了。从哪里着手呢?“温故而知新”,我读了12年书,中学毕业,学习成绩优等,应该能够弄清问题出在哪里了吧?

在“温故”的时候我发现以前学过的知识有许多只停留在表面认识上而不能触及本质,例如“磁力线”到底是什么呢?是否磁子从磁铁的一极喷射出来,然后又流回另一极去呢?磁子到底是从哪一极喷出来呢?通过实验我发现磁子从磁铁的南极射出来,从北极流回去,和教科书的“磁力线”方向正好相反。有关电子的知识书上写得不厌其详,然而电子到底是什么,又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呢?通过实验我能够证明电子是热子的漩涡,漩涡旋转时就甩出磁子来,所以也像磁铁那样具有磁性。那么万有引力是怎样“互相吸引”的呢?我做出模型来演示两个原子核各自互相对射“引力子流”,由于它们周围存在“引力子压”,所以能够像吸尘机那样形成“吸引力”。可是通过模型也能够演示原子互相排斥的现象,所以我预言在宇宙间会存在“万有斥力”。引力子、磁子和热子,它们各自的不断运动和互相碰撞,这就形成了“引力子压”、“磁子压”和“热子压”,这是宇宙间一切力的原动力。我埋头作试验,一个接一个的新发现,不仅补充了物理学还空白着的基础知识,同时还修正了物理学中的许多似是而非的错误观点。

1998年初我做总结并写出了《揭示自然规律的四个模型》的小册子,我把书寄给十几所大学并在附信中把我的理论归纳为“四个模型,三种压力,二部分宇宙,一个绝对真理”。

154

我想至少有一半的大学会给我回信吧?可是大失所望,寄出去的书和信如石沉大海,渺如信息。我求见教授,也没人理会。同一年我报名参加了马德堡举办的《科技革新》展销会,向观众介绍我的“四个模型”并揭发爱因斯坦是“大骗子”。马德堡大学的校长和另一名教授参加了会议,他们想阻止我的揭发,于是我们在众目睽睽之下展开了一场舌战。我有些心虚,一来老教授到底“学识渊博”到什么程度我全然无知,因为我没上过大学,二来许多科学名词我还不会用德语表达。显然这是力量极不不对称的一场“比武”。可是一开场就露了馅:教授除了“板书”以外竟然毫无自己的见识。而我却是通过大量的实验来建立自己的理论,并且以此推翻爱因斯坦的“空间弯曲论”的。教授被我驳得哑口无言,只好打圆场地说:“爱因斯坦自己曾说过,也许到某个时候他的理论就不再适用了”,以结束这场论战。大学校长不甘心声望被涂炭,想挣回一点脸面,就找我“算账”。可是刚一开场,我们才辩论几句,听到有人走来的脚步声他马上就溜之大吉了!原来如此,我识破了庐山真面目,就在马德堡租了个商店,开办起科学讲座并摆起“擂台”向科学界宣战。

我的名声开始传开来,教授们沉默不下去了,就派出4个大学生来轮流和我周旋。我做了一个实验:把500克的铁块烧红后重量会减轻0.3克,铁块冷却后重量又回复原来的。我用这个实验证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的所谓“万有引力恒量”并不恒定,或者“恒量”根本不存在。因为没有电子秤,我只能动手做了一个6米长的杆秤。可是要称出0.3克的区别来必须耐心才能辨认出来。大学生们粗心大意,以为我的实验失败了,就回去告诉他们的教授。教授认为抓住了我的短处,约好了时间要来和我对质。我问他们大学里有没有电子秤,他们说有。我又问他们的教授做过我的实验没有,回答说没有。我不理解地问,有电子秤的话我这个实验只需15分钟就能清楚了,为什么教授不先去实验呢?到了约好的日期教授没来,只派大学生来通知我,说他有事不能来,改日再来光临。可是教授永远也不来了,我想他自知理亏而退却了。

1999年电视一台(Sat1)对我进行采访并向观众介绍。记者问我是否与大学教授联系过,评论如何。这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问话,凡是与科学有关的就必须由大学教授来评定,我都听得厌烦了。“爱因斯坦的欺骗理论正是因为大学教授们的讲授才广为传播出去,我现在就是揭露这个骗局,教授们怎能接见我?”我回答,并且告诉记者我早就已经给马德堡大学写信和寄去我所写的文章,可是没有任何反应,求见也被拒绝了。记者说教授们的做法是不公正的,他将替我到大学去追问。

几个星期后我终于收到了马德堡大学物理系系主任的回信。我的书和信是一年前寄去的,假如不是记者出面帮忙的话绝对不会有此反应。教授将我所写的文章都退还给我并推托说马德堡大学对“万有引力和相对论专门领域”没有深入研讨,并推荐我与科隆大学理论物理学的Friedrich Hehl教授,博士联系,说他是德国万有引力、相对论物理学会的负责人。

我给这么多的大学教授写信从来都没受到过回信,我请一些德国朋友替我到大学找教授请

155

求面谈,也受到拒绝。我问教授的反应如何,为什么拒绝。朋友说,几个教授交换意见后认为,他们对我的理论根本不懂,不赞成我可是也反驳不了,接见我会使他们处境尴尬,所以没人肯见我。可是大学里还继续讲授“空间弯曲”骗局,我要教授们公开承认错误并停止这欺骗的勾当,这正是我“摆擂台”公开叫阵的原因。教授们除了千方百计地避开我的锋芒以外,他们还能怎样呢?然而一谈起我的处境时经常被人讥笑:“教授们都躲避你,怕你?”并作出害怕的怪模样来。我要让所有的德国人必须承认这个事实:他们的教授因为理亏而全部都只能躲避我!所以决定按系主任所给的地址给科隆大学理论物理教授,物理学专门领域学会的负责人写信,虽然我知道他不会给我回信。

“请将不如激将”,所以我在信中写道:“请您在3个月内回复我,如果过了这期限收不到您的回信,我将认为您是默认错误”。我请一个青年把我手写的信用电脑打印出来,如果有语法错误的话也顺便修正一下。德语语法啰里啰唆,连普通中学生说话和写文章也经常犯语法的错误,所以我在这方面早已失去了耐性,不肯为德语语法浪费我的生命。当那青年把打印好的信递给我时,我发现他把我的最后那句话改成了“我将认为您想避免和我争论”。本来理直气壮的话突然变得软弱无力了,我请他按我的原文重新打印出来。他说是他妈替我过目和打印的,他妈是个女作家,在本地有点名望。他妈不肯按我的要求重新打印,说她改得对。是我写的信为什么非要按她的意图改呢?这样的窝囊气我经常遇到,正当你看准了对手的弱点准备出重拳的时候,旁边就会有人托住你的拳头,使你使不上劲来,特别是你不是“正统德国人”的话!我不服气,可是我没有自己的电脑,如果不同意就只能自己从新手写了。我考虑到,虽然信中的语气变得软弱了,但仍然保留着“通牒”的形式,就是要求对方在限定时间内答复,所以也就接受了。信寄出去后两天就收到了教授的回信,他退还我所写的文章并只简陋地回答:“我们不感兴趣”。足见他是在盛怒的状况下回复我的,以致失去了理智。像他那么有名望的大学教授,物理学会的负责人,谁敢惹啊?他那一句话“我们不感兴趣”正是我求之不得的,不多也不少!

我着手写书,一方面介绍我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把我的遭遇和大学教授们的欺骗行径揭发出来。2000年“石氏物理第一册”出版了,书名是《皇帝不穿衣服,教授们赞美什么呢?》。科隆大学教授的那句话“我们不感兴趣”成了白纸黑字的证据:教授们只对“皇帝的新衣”感兴趣,并肉麻地吹捧!同年我又出版了“石氏物理第二册”:《一个死公式:E=?mc2》。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孤军寡战而整个德国都没有人反对爱因斯坦的骗局吗?有,在这之前有一本书问世了,书名是《狭义相对论的安魂曲》,作者是Georg Galeczki和Peter Marquardt,都是博士学位,曾写过不少专业书。Galeczki曾经在以色列当过教授,在科学界里是知名的。我读了推荐该书的文章后就慕名到书店里把书买来了,可是书中的大部分我只是似懂非懂!本来爱因斯坦的理论就让人头疼,都是一大堆“高深”的数学公式堆积在一起,读了使你头昏脑涨,稀里糊涂的不知所云。现在爱因斯坦的对手也以同样的方式,用一大堆似懂非

156

懂的数学公式去“反驳”爱因斯坦的公式,让人根本闹不清谁是谁非!作者显然在显耀他们“学识渊博”,罗列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数学公式,可是却没有一个是他们自己的!我大失所望:爱因斯坦的骗局能被他们用这样的方式推翻吗?然而他们有的是追随者为其捧场,倒有些声势。“等着瞧吧”,书我看不下去了,只好等着看结局如何了。

(德语)科学画报在3/1998的期刊上刊登了批判《狭义相对论的安魂曲》的文章“爱因斯坦错了吗?”(Irrte Einstein?)。文章摘引另一位教授的话说:“这本书是荒唐的,而且歪曲事实”。并且提出了这些理由来:“这本书最大的缺点,除了所有的指控和扭曲,Gaeczki 和Marquardt并没有提供别的选择。假设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理论是哪一个呢?”、“许多替代的理论,例如万有引力恒量是可变的或惯性依赖于质量的变化,都经不住科学审查的考验而不能存在”。然后用大量的篇幅去为爱因斯坦的理论辩护,例如爱因斯坦否认以太的存在是正确的,还有光速是绝对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即空间能“弯曲”),相对的质量增加……

显然这是致命的一重拳。如我前面提到过的,正因为“19世纪末物理学天空出现了两朵乌云”,物理学历来积累的缺点错误没有人识破,西方到了江郎才尽的地步爱因斯坦才趁虚抛出他的《相对论》骗局来。Gaeczki和Marquardt只是虚张声势地把别人的公式,其中有许多是站不住脚的,罗列出来和爱因斯坦对抗而已,却没有自己的公式或理论,当然回答不了对手的反问“正确的理论是哪一个?”了。在拳击比赛中如果其中一个拳击手被打翻在地上,他必须爬起来继续还击,否则将被裁判为“K.O”败局。那么《狭义相对论的安魂曲》被批判后作者还有还击的能力吗?等了几个月、几年,直到现在,被批判的作者和他们的追随者们全都沉默了,而且这场“拳击”只有一个回合!

“科学画报”取得了全胜,甚嚣云上,从那以后每期都大肆宣扬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且厚颜无耻地肉麻吹捧。当我读到一篇文章中说“越是不能懂的理论就越深奥”,而且总编辑还鼓吹“有健康头脑的人”也要“来一场思想革命”的时候,我实在按捺不住了,就写信去抗议,并把我所写的书“石氏物理”第一和第二册也附寄去。我书中阐述的道理并不像《狭义相对论的安魂曲》那么“深奥”得让人似懂非懂。相反,非常浅显易懂,例如我列出牛顿的运动公式F=ma,并说明空间的质量是零,即m=0,那么无论加速度a有多大,力F就永远都是零。没有力的作用空间当然就“弯曲”不了,这有什么不能理解的呢?而且我的书明文写着“石氏物理”,这不正回答了“假设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理论是哪一个呢?”的问题吗?书中我用大量“石氏物理”的理论和自己的计算不仅驳倒了相对论的骗局,而且阐明了许多没人能解答,被爱因斯坦用“空间弯曲”胡乱解释一气的问题,例如水星近日点的移动问题(是太阳本身的移位而引起,并不是什么“空间弯曲”的结果!)。我请求总编辑在4个月之内回复我。

过了期限总编辑还没有任何反应,我就再写第二封信去催促。“如果在2个月之内收不到回

157

158

信,我将认为您默认了我的批评和迴避公开的论战”信中我毫不客气,这时候我有了电脑,不用寄人篱下了。总编辑被迫回信了,他推托说前一段时间因为出差所以没阅读我的信。另外又声明“科学画报”只是普及科学读物而不是专业刊物(和马德堡大学物理学系主任的推托理由大同小异)。最后就是他的招数了,强词夺理地声称空间并不完全空洞无物,“宇宙背景微波辐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虽然他不公开认错,可是自从收到我的信后(2001年4月)科学画报再也不敢刊登吹嘘爱因斯坦骗局的文章了!我看到他让步了也就不再追究下去了。可是过了好多年后又从别人的嘴里听到“宇宙背景微波辐射证明空间并不全空”的滥调,看来爱因斯坦的门徒们在死心塌地进行顽抗,不肯认错。不过比较一下,德国媒体今天已经极少再提及爱因斯坦的“空间弯曲”论了,难道这一变化与我无关吗?

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嚣张一时地鼓吹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科学画报竟然在11/2014期刊的封面

上写着:“相对论受到攻击”、“天文学家攻击

爱因斯坦的世纪之作”、“测量推翻了爱因斯坦

对重力的解释”……这与十几年前“爱因斯坦错

了吗?”的文章正好是180度的大转弯!是谁逼

着科学画报的总编辑这么做呢,《狭义相对论的

安魂曲》的作者们还是我?请大家评评理吧。自

从我写信去抗议科学画报宣扬爱因斯坦的谬论

以后,总编辑是心服口不服,虽然还招架一下,

但明显地已经认错而不敢继续刊登鼓吹爱因斯

坦的文章了。十几年后的今天该杂志终于表态

了:“测量的结果推翻了爱因斯坦关于重力的解

释”(我在信中指出,被认为“空间弯曲”之处,

即产生“爱因斯坦透镜”现象的地方万有引力只

有地球上的1660亿分之一,和爱因斯坦认为的

“重力太大引起空间弯曲”的理论正好相反)。

当然今天的科学画报并没有公布并承认我当时

的驳斥,却又改为宣扬什么“暗物质”、“暗能量”……的新谬论,总之,“避坑落井”,科学永远裹足不前。

我的地位不能与《狭义相对论的安魂曲》的作者们相比,他们都是洋教授、洋博士,而且有后台。可是越是有门面的人物就越无能为力,一个多世纪以来,自从“物理学天空出现了两朵乌云”后,西方世界已经“江郎才尽”了!相反,大学教授们都要躲避我,马德堡大学系主任婉言的“休战书”,科隆大学名教授、“学术协会的负责人”妄言“不感兴趣”,科学画报总编辑心服口不服,但最后还是变相地认错了……洋人办不到的事一个炎黄子孙却轻易成功了(我创立“石氏物理”仅用3

年的时间),可是洋人死活不认账,非要抬出一

159

个洋人来充当门面,难道我投错娘胎了吗???如果中国没有5000年的光辉文明(孟子、孔明、发现圆周率π的祖冲之、“勾三股四玄五”……),而我“近水楼台先得月”的话,洋人办不到的事情我敢过问吗?西方的科学我已经学了,而且懂得不比洋人少,洋人所缺的功底我又得益于古老的中国文化,正是这样“中西结合”才使我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果(本来我想学孔明过“隐居”生活只想弄清一个问题:为什么我对“空间弯曲”一点也不懂,我哪一点笨?我甚至为省房租买了房子准备苦战10、20年或更长的时间)。洋人不认账,就让他们躺在泥潭里吧,我要把自己的成果和经验向自己的同胞介绍,让我们去迎接“朽木前头万树春”的新时代吧!拿破仑有一名句:“中国觉醒,世界震动”。我们开始觉醒了吗,还是继续盲信洋人?我们的学生们不仅要在PISA 测验中成绩遥遥领先于西方列强,我们还要告诉他们,“空间弯曲”、“宇宙大爆炸”、“上帝粒子”、“暗物质”、“暗能量”……统统都是洋蠢洋骗,完全不符合我们的理智思维。希望有爱国热忱的中学教师们引导自己的学生们动脑、动笔算一算,所谓的“暗物质”是否就是简单的宇宙浮尘;而“暗能量”是否就是万有斥力?洋人既然说不出来这些是什么物质和能量,也指不出它们在哪里,却一口咬定“暗物质和暗能量占宇宙物质中的95%,其余的5%才是可见物质”,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

在和科学画报辩论的同时,我还和德国的科学界有另一场大论战。当时报纸杂志竞相在头版上用醒目大标题刊登:“科学上的重大成就——反氢原子已被发现”、“以物理学家Walter Oelert 为中心的科研小组首次成功地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 )的储存环中制造出反氢原子来”,以及该小组以CERN 为背景的合照。可是看了图片上“成功者”的笑脸我感到别扭。“笑”在中文里有各种不同的用法,有微笑、苦笑、干笑、傻笑、奸笑、偷笑……而我在图片中看到的是皮笑肉不笑的一张脸,分明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诡秘。我决定要弄清真假。但对“反氢原子”我并不懂,于是就到图书馆借来一本《反物质》的小册子。作者是一位老教授,书中介绍了“反氢原子”的制造经过。

我是反对“空间弯曲论”的,所以对洋人的“重大科学成就”报怀疑态度。我看书的目的并不想去“弯曲”自己的头脑,而是要找出洋人蠢笨和欺骗的证据。书中有这么一张插图和说明:“反质子在储存环LEAR 中(1)与通过喷嘴喷出的氙原子撞击(2)。反质子与氙

原子相撞时产生出正-负电子偶。

正电子与反质子偶尔结合成反氢

原子。当反质子因为带负电荷被偏

转磁铁挡住不能通过而留在储存

环时(3),反氢原子因为电荷中

性能够直行前进(4)。在撞击硅

探测器时(5)它们遭到破坏,因

此正电子和电子发生湮灭,

所发出

的伽玛射线被记录下来。经过一亿分之二秒后反质子到达第二检测器(6)。电脑(7)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另外该书还说明反质子从第一个探测器到第二个探测器时通过了5米的路程。一般的读者是很难看出其中的破绽的,但我运用“四个模型”的原理去分析,证据很快就找到了。

根据我的电子模型电子是“热子的漩涡”,它的旋转方向是固定不变的。当它向前运动时就从前面吸入热子和磁子,这时电子就显示负电荷。但如果被逼着往后退的话,它的旋转方向不能改变,本来是喷出热子和磁子的后面就成了前面,这时它显示正电荷而被称为正

电子。是电子还是正电子只是决定于它的运Array动方向而已,因为电子同时具备正、负两个

电极,就像磁铁同时具有南、北极的道理一

样。至于两个电子合并而同时消失化为热量

的现象也很常见,例如电焊就利用这个原

理。电子是“热子的漩涡”,两个电子合并

后就散开来成为热子,使得焊条融化……没有人对这一现象提出什么异议,但却对实验室中出现的正、负电子合并后的“湮灭”大惊小怪,说什么我们的宇宙是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的时候普通物质和“反物质”开始分开来,只要“反物质”一旦又回到我们的世界来,那将是“灭顶之灾”!要是有人错咬一口“反物质苹果”的话,那么就会出现“比一万个原子弹还强烈的大爆炸”……

再用我的核子模型去分析,“反质子”只不过是普通的质子在运动的时候它的吸口总是在前面的缘故,所以显示负电荷。因为1800多个电子旋在一起就组成一个质子,所以每个质子总有一个吸口,由此吸入热子和磁子,同时质子旋转而把热子、磁子又甩出来,所以普通的质子只显示正电荷(热子、磁子被吸入时显示负电,被喷射出来时显示正电)。当质子的吸口被堵塞时就不显示电性,这时它被称为中子。

现在回到前面“反氢原子”的图片。“反质子”和氙原子碰撞时出现了正、负电子,所以它被其中的一粒正电子堵住了吸口而成为中子。中子不带电性所以能够通过偏转磁铁而到达探测器(5)。所出现的伽玛射线是因为正电子能够畅通无阻地通过偏转磁铁并在探测器中和电子结合的缘故,和中子或“反氢原子”都无关。第二个探测器离开第一个探测器是5米,当中子到达这里的时候它吸口上的正电子或者已经离开,或者被吸进去后成为热子而随着中子旋转被甩出来。这时它又恢复成原来的“反质子”,即吸口在前面运动着的质子。因为“反氢原子”是一个骗局,要揭穿很简单,有如下几个办法:1)只要把第二个探测器往前挪动到离开第一个探测器只有20厘米的地方,“反氢原子”这时因为吸口还被堵住而不可能被识别成“反质子”。2)换成另一个偏转磁铁,使得它只阻挡正电子通过,这样就

不会出现正电子和电子的“湮灭”现象,也不会形成伽玛射线了。这么一来“反氢原子”

160

珠宝玉石鉴赏考试复习

1. 珠宝玉石(Gems) 珠宝玉石是指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工艺品或纪念品的各种(含)岩石矿物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其中 天然宝石是指天然矿物单晶(包括一些双晶); 天然玉石是指天然岩石(矿物集合体或非晶质体(或称玻璃体)); 天然有机宝石是指直接或间接通过自然界生命活动形成,全部或部分由有机物质组成的矿物岩石材料,养殖珍珠也归于此类。 狭义的宝石主要是指天然珠宝玉石,也就是自然界形成矿物单晶或集合体(岩石)。 2\人工宝石是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或制造的用作首饰或其它装饰品的材料。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 合成宝石是指完全或部分由人工制造且自然界有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晶体结构与所对应的天然珠宝玉石基本相同。 人造宝石是指人工制造的且自然界无已知对应物的晶质或非晶质体。 拼合宝石是指由两块或两块以上材料经人工拼贴且给人以一个整体印象的珠宝玉石。 再造宝石指通过人工手段将天然珠宝玉石的碎块或碎屑熔接或压结成具整体外观的珠宝玉石。 2. 宝石的特点 要成为宝石,一般要具备3个主要特点,即:美观、耐久、稀少。 (1)美观:是宝石最重要的特点,否则就是一般的矿物岩石。宝石的美观程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颜色、净度、透明度和特殊光学效应。 就某种颜色来说,最好符合正、浓、阳、匀四点。 3、所谓硬度(hardness),是指矿物抵抗外力刻划、压入或研磨的能力。代表矿物的一种机械强度。 根据外力对矿物的作用方式,可分为刻划硬度、压入硬度和研磨硬度。 刻划硬度在1822年由Friedrich Mohs提出,也称摩斯(氏)硬度。 压入硬度也称维氏硬度,是一种绝对硬度。 此外,生物化石其实也是一类,可以归入观赏石,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观赏石。 全球珠宝玉石主要分布在几个区域带上(见下页图) 1. 北美西部—南美洲一带 2. 非洲东南部 3. 澳洲 4. 南亚(伊朗、印度、缅甸、斯里兰卡、泰国、越南等) 5. 俄罗斯的乌拉尔一带 全球钻石主要产于南部非洲、澳大利亚和俄罗斯。有色宝石主要产出国有缅甸、哥伦比亚、斯里兰卡、澳大利亚、巴西,也称“色石五大国”

28个物理学基本参数都是哪些

28个物理学基本参数都是哪些? 物理学中的基本参数并不止28个,通常所说的28个基本参数只是相对来说比较常用;如果进行粗略地分类的话,会有如下几种类型:第一类物理量:万有引力常数G这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常数,基本上和天体相关的计算都会用到。第二类物理量:光速,基本电荷,普朗克常数,波尔兹曼常数等。这些物理量主要应用于微观领域,例如普朗克常数属于量子领域,而光速属于相对论领域,基本电荷属于电磁学领域。第三类物理量:原子质量,阿伏伽德罗常数这些物理量则是应用于微观计数领域。第四类物理量:基本物理量的衍生常数。因为物理学中的实际参数非常多,因此不可能用这28个就能完全表示,因此根据实际需要,就会从这些基本量衍生出一些物理量;以上的介绍是对物理量的一些基本概括,下面则是这28个物理量的详细解释,如符号,名称,数值等。名称符号数值单位(SI)万有引力常数G 6.6720 x10^-11·Nm·kg^-2光速C 2.99792458 10^8m·s^-1统一原子质量单位U 1.6605655 10^-27kg电子质量me 9.109534 10^-31kg质子质量mp 1.6726485 10^7kg中子质量mn 1.6749543 10^-27kg基本电荷e 1.6021892 10^-29C电子比荷e/me 1.7588 10^11C·kg^-1电子半径re 2.8179 10^-15m普朗克常数h

6.626176 10^-24J·s斯蒂芬·波尔兹曼常数σ 5.67032 10^-8w·m^-2·k^-4 玻尔半径a0 137.036045 10^-3 ---- 10^-11里德伯常数R 1.097373177 10^7 m^-1磁通量子h/e 4.135701 10^-15J·s·c^-1玻尔磁子μB 9.274078 10^-24J·T^-1电子磁μe 9.284832 10^-24J·T^-1自由电子的g因子2μe/μB 2.00231931 --------核磁子μN 5.050824 10^-27J·T^-1质子的磁惯量μp 1.4106171 10^-26J·T^-1 质子的磁角动量比γp 2.6751987 10^-15S·T^-1电子康普顿波长λe 2.4263089 10^-12m质子的康普顿波长λp 1.3214099 1 0^-15m中子的康普顿波长λca 1.3195909 10^-15m 波尔兹曼常数K 1.380662 10^-23·K^-1阿伏伽德罗常数 Nλ 6.022045 10^23mol^-1完全气体的体积V0 2.241383 10^-2m^-3·mol^-1摩尔气体常数R 8.31441 J·mol^-1·K^-1法拉第常数F 9.648456 10^4·mol以上就是你想要知道的28个基本物理参数,当然也有其他的参数,由于篇幅的原因就不列出所有的了

乙醛

乙醛 【知识要点】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 H C 42,结构式是,简写为CHO CH 3。 注意 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 而不能写成—COH 。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 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甲基与醛基()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 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碳氧双键)和氧化反应(醛 基氢),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注意 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 H CO O CHO CH 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 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如银氨溶液和新制备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银氨溶液的制备: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 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 实验现象 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 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 +↓=+4 23·NH AgOH O H NH Ag []O H OH NH Ag O H NH AgOH 223232)(·2++=+- + []O H NH Ag NH COO CH OH NH Ag CHO CH 23 4 3233322)(2+↑+↓++→+++- - + 由于生成的银附着在试管壁上,形成银镜,所以这个反应又叫做银镜反应。 在这个反应里,1mol 的醛基氢原子对应着2mol 的银。 ②银镜反应常用来检验醛基的存在,工业上可利用这一反应原理,把银均匀地镀在玻璃上制镜或保温瓶胆。 ③配制银氨溶液是向3AgNO 稀深液中逐滴加入稀氨水,直到最初生成沉演恰好溶解为止。滴加溶液的顺序不能颠倒,否则最后得到的溶液不是银氨溶液。银镜反应的实验条件是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煮沸。制备银镜时,玻璃要光滑洁净。玻璃的洗涤一般要先用热的NaOH 溶液洗,再用水洗净。 注意 ①这里所说的有机物的氧化反应、是指反应整体中某一方物质的反应。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统一性上看,整个反应还是氧化还原反应,并且反应的实质也是电子的转移。 ②结合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和乙醛的还原反应可知,乙醇与乙醛之间能在不同条件下相互转化: ③做本实验要注意:配制银氨溶液时,应防止加入过量的氨水,而且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此外,另一种弱氧化剂即新制的2)(OH Cu 也能使乙醛氧化。 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 的溶液2mL ,滴入2%的4 CuSO 溶液4~6滴,振荡后加入乙醛 溶液0.5mL 加热到沸腾,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试管内有砖红色沉淀产生。 实验结论 在加热的条件下,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发生化学反应。 说明: ①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就是 ↓=+- + 22)(2OH Cu OH Cu O H O Cu COOH CH OH Cu CHO CH 223232)(2+↓+?→?+? 实验中看到的沉淀是氧化亚铜,由乙醛与氢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乙醛被氢氧化铜氧化。在这个反应里,1mol 的醛基氢原子可以还原出1mol 的Cu 2O 。

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对偶关系

第51卷第5期 2006年3月论坛 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对偶关系 徐光祐①陶霖密①*张大鹏②史元春① (①普适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 北京100084; ②香港理工大学, 香港. *联系人, E-mail: linmi@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 xgy-dcs@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 csdzhang@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hk) 摘要随着计算、通信和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 人类的生活环境已经由单纯的物理空间转变为物理-信 息的共存空间. 基于这一事实, 本文在分析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各自性质的基础上, 指出两者之间的 关系为对偶关系. 建立对偶关系包括以下两个过程: 利用各种传感和信息处理、理解技术, 从物理空间 到信息空间的信息获取、分析和结构化过程, 以及通过对用户意图、状态和命令的推理, 从信息空间到 物理空间的信息服务过程. 对偶空间中的人机交互就是建立对偶关系, 这种对偶关系体现了以人为中 心的人机交互, 即以人们所习惯的并且不需要用户分心的方式与信息空间的交互. 关键词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对偶关系人机交互 嵌入式计算和无线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 促进了计算、通信和传感技术的融合. 以嵌入式处理器为核心的各种信息设备可方便地与其他的各种设备, 包括日常用品结合在一起, 并且它们可通过无线通信与互联网连接成为一个分布式系统. 这使得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中前所未有地充满了数据和信息, 从而使信息空间(cyberspace)逐渐融入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 成为一个物理-信息并存的空间. 这样的空间有可能为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信息服务: 人们能随时、随地使用各种信息设备来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互, 这也就是普适计算(ubiquitous/pervasive computing)要实现的目标. 对这样的物理空间的性质, 人们已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探讨和描述. 其中有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的集成(integration of physical and informational spaces)[1,2], 增强空间(augmented space)1), 共享空间(shared space)2), 数字与物理的混合环境(mixed digital and physical environments)3)等. 与此同时人们也已提出了多种在物理空间中提供信息服务的新技术, 其中包括增强现实(augment reality, AR)[3] 4)、可触摸的接口(tangible bits)5)、可穿戴的计算机(wearable computers)6)和智能房间(intelligent room)7)等. 在传统的计算模式下, 用户与信息空间的交互需要到计算机面前才有可能实现, 这些技术有可能使得用户摆脱这样的约束, 在生活的物理空间中就能与信息空间交互. 这将给人机交互理论和技术带来重大的革新. 但目前研究的主要局限在于人机交互的接口技术, 缺乏对与信息空间集成、融合的物理空间(或称为共存空间)的性质以及在这样的物理空间中人机交互本质的研究. 这是目前阻碍普适计算以及相关领域研究健康发展的重要原因. 为此, 我们提出了“物理-信息对偶空间”的理论. 我们认为在共存空间中, 物理与信息空间之间存在着对偶的关系, 因此这个共存空间可称为“物理-信息对偶空间”(physical-cyber dual space)或简称为对偶空间. 这个对偶关系包括两个方向的关系: 从物理空间到信息空间的关系是通过各种传感器从物理空间获得原始数据, 并经过处理和分析产生与物理空间在各个层次上的对应关系; 从信息空间到物理空间的关系是通过建立不同层次的对应关系, 把信息空间中的相关数据和信息按照用户的需求发送到物理空间的物体上, 使用户在这些对应点就可得到所需的数据和信息. 因此, 物理空间与信息空间融合的本质就是发现和建立对偶关系. 1物理-信息对偶空间 1.1三维物理空间已成为与信息空间共存的“物理-信息对偶空间”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 使得人们生活在一个由 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sections/ideas/ideas_articles/pdf/manovich_augmented_space.pdf 2)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projects/shared_space/ 3)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papers/pdfs/2.pdf 4)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augmented-reality.htm 5)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projects/Tangible_Bits/projects.htm 6)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icwckeynote.html. 7)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32486895.html,/projects/iroom/projects.shtml

关于现代物理学在科技中的应用

现代物理学在航天技术中的应用 我国航天技术持续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空间科学的发展以及空间探测奠定坚实的基础。空间的物理学研究将不仅带动我国基础科学研究,而且将引领我国航天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效促进空间科学与航天科技水平的协调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利用“神舟”号飞船和返回式卫星,在空间材料和流体物理以及空间技术研究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实验研究,取得一批重要成果。根据我国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利用返回式卫是进行微重力科学实验,同时探讨进行引力理论验证的专星方案。空间的物理学研究涉及空间基础物理、微重力流体物体、微重力燃烧、空间材料科学和空间生物技术等学科领域。空间基础物理涉及当今物理学的许多前沿的重大基础问题,在科学上极为重要,在我国还是薄弱领域。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应该适时地安排引力理论家验证的专星研究。一、空间引力实验与引力波探测基础物理实验研究检验现有引力理论的假设和预言、寻找新的相互作用和引力波探测将为认识引力规律和四种相互作用的统一理论提供实验依据。加强空间引力实验和空间天文观测对于我国在空间基础科学领域参与国际竞争和发展高新空间技术具有重要牵引意义。与会专家认为应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空间等效原理实验检验(TEPO); 2、空间微米作用程下非牛顿引力实验检验(TISS); 3、激光天文动力学空间计划(ASTROD); 4、空间引力波探测。 二、空间的冷原子物理和原子钟研究 冷原子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是当代物理学中最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为探索宏观尺度上物质的量子性质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介质。该领域的研究可以加深人们对基本物理规律的理解,同时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此外,高准确度的时间频率标准是精密测量和探索研究基本物理问题的关键和基础,在应用技术上均占有是十分重要的地位。微波原子钟与光钟在空间物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它不仅可以改进卫星定位导航系统,而且在深空跟踪和星座定位等深空科学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突破地面实验的温度极限和空间尺度,增加测量时间,以便进行更高精度的测量和探索新的物理现象,在微重力环境下进行冷原子物理实验是非常必要的。专家建议开展如下研究工作: 1、空间实验室中的物质波及其相干性研究; 2、微重力条件下用冷原子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探索物理极限; 3、空间超高精度微波原子钟; 4、空间高精度光钟。 三、微重力流体物理 微重力流体物理是微重力科学的重要领域,它是微重力应用和工程的基础,人类空间探索过程中的许多难题的解决需要借助于流体物理的研究。在基础研究方面,微重力环境为研究新力学体系内的运动规律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诸如非浮力的自然对流,多尺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简介 大气物理研究所前身是1928年成立的原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现有职工325人,其中科技人员251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研究员46人,副研究员和高级工程师86人,中级科技人员108人。大气所是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建站单位。是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国家毕业生就业重点保证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生211人,硕士生105人,博士后18人。 大气物理研究所主要研究大气中各种运动和物理化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研究在青藏高原、热带太平洋和我国复杂陆面作用下的东亚天气气候和环境的变化机理、预测理论及其探测方法,以建立东亚气候系统和季风环境系统的理论体系及遥感观测体系,发展新的探测和试验手段,为天气、气候和环境的监测、预测和控制提供理论和方法。四个优势创新研究领域是:气候系统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大气环境和人类生存环境变化动力学和预测理论研究、中层大气与遥感理论和技术研究、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与灾害研究。 大气物理研究所拥有的科研部门包括: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气边界层物理与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层大气遥感与探测开放实验室、云降水物理与强风暴实验室、国际气候与环境科学中心、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灾害性气候研究与预测中心、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络大气分中心、季风系统研究中心。另外还设有信息科学中心。 2005年,大气物理所知识创新工程全面推进阶段工作进展顺利,科研工作取得若干重要进展,气候数值模式、模拟及气候可预报性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奖成果应用奖一等奖 1项,国家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共发表科技论文46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126篇,申报专利5项。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成效显著,叶笃正荣获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并作为第一主持人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吕达仁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一批科研和管理人员以及研究生获得了各类奖项,取得佳绩。制度化、民主化、科学化三化建设继续向前推进。 2005年,申请获得973项目北方干旱化与人类适应1项、973课题2项、863专题3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29项,包括4个重点基金、面上基金23项,杰出A和杰出B各1项;获院方向性项目3项,课题1项。还获

物理学要学习专业课程

力学和热学 (1)与(2) Mechanics and Thermal Physics (1) and (2) 课程编号:22189936、22189937 总学时:28、72 学分:2、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由力学和热学两大部分组成。力学和热学都是大学物理的基础部分,是物理学各门课程的重要基础课程。力学的主要内容包括三方面:在牛顿力学方面, 主要学习牛顿定律、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原理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在 刚体定轴转动方面,主要学习转动定律和角动量守恒;在振动和波方面,主要学 习简谐振动和平面简谐波。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子物理学和热力学,主要学习 温度,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热机效率及熵增加;气体分子运动论的基本 方法,气体压强公式,分子平均动能,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律,能量均 分定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A(1) 参考书目:《力学》,漆安慎、杜婵英,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热学教程》(第二版),黄淑清、聂宜如、申先甲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电磁学 Electromagnetism 课程编号:22189903 总学时:72 学分:4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课程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真空中的静电场,静电场中的导体和电介质,恒定电流,恒定磁场,磁介质,电磁感应,电磁场和电磁波,及电磁学与当代高新技术等内容。通 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如何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建立理论及实验检 验这一过程,为学生在将来的技术创新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上打下一定的基础。本 课程是后续课程比如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等的基础;电磁作用是一种基本的相互 作用,不仅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影响极广,而且也与当代高科技密切相关,本课程 是学生将来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力学 参考书目:《电磁学》贾瑞皋,薛庆忠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出版 《电磁学》《电磁学》贾起民,郑永令,陈暨耀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

宝玉石鉴赏 之 内含物基本知识

第一节内含物概述 宝石的微观世界容纳整个自然的苍桑变化,让我们进入宝石的内部利用数百万年甚至于数亿年形成的各种内含物特征,了解宝石形成的生命历史,了解宝石的形成过程,了解地球形成时所发生的故事。 宝石中的内含物是在宝石生长的环境中形成的,可以反映宝石的成因,在宝石的鉴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区分天然与合成、优化处理宝石的重要特征。 一、内含物的定义 内含物是指宝石在形成过程中,由于自身和外部因素所造成的、形成于宝石内部的特征,也可称为内部特征。宝石内含物和矿物包裹体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差异: 1、矿物包裹体指矿物中的异相物,主要是被包裹在寄主矿物中的成矿溶液、成矿融熔体和其他矿物,并与主矿物有着相的界限的那一部分物质,地质学上也称包裹体。 2、内含物除包括上述的包裹体外,还包括影响宝石透明度的晶体生长结构,如色带、双晶纹、流纹、解理、裂隙和生长蚀象等。 3、根据内含物的物理性质,宝石中各种宝石内含物种类有: (1)固相、液相和气相物质,相当于矿物学中的包裹体。 (2)生长带、色带,主要是微小的杂质、或者化学成分的变化引起的,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3)双晶、双晶面、双晶纹或线,与晶体的晶格缺陷有关,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 (4)解理、裂隙和裂理属于晶体机械性的破裂,不属于矿物学的包裹体范围,但在宝石学研究的对象。 二、研究宝石内含物的目的及意义 1.鉴定宝石的种类 有些宝石中含有特定的包体,如翠榴石中的“马尾丝”状包裹体。根据这些包裹体的特征,就可以帮助我们鉴定宝石的种类。 2.区分天然、合成及仿制宝石 天然宝石和合成宝石在各自的生长环境中都留下了生长痕迹,正是这些生长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我们才能有效地区分它们。如根据生长色带来区分天然与合成红宝石。 3.检测某些人工优化处理的宝石 宝石优化处理方法很多,每个宝石可以由几种方法对其颜色、外观进行改造,在进行这些改造的同时,会造成新的内含物特征,给鉴定提供依据。 4.宝石质量和价格的评价 内含物的多少,颜色的深浅,颗粒大小,分布状况对宝石质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根据内含物的特征,可以帮助判定宝石质量的高低。 5.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 通过内含物的研究,可以帮助了解宝石形成的环境,如生长温度、压力、介质成分等,还以通过对内含物的同位素年龄测定了解宝石形成的地质年代。 6. 鉴别宝石的产地

现代人精神栖息需要的一个物理空间

现代人精神栖息需要的一个物理空间 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需要一个第三空间来调剂和装点平淡平凡的自我。 人的空间分为生活于其中的物理空间、安身立命的社会空间、容纳心绪的心理空间。任何一个空间,都与个人生存息息相关,与社会整体构建模式存在同构性。对物理空间的追逐,须以财富的获得为基础;对社会空间的获取,则以身份的提升为标志;对心理空间的获得,与前两者关系密切,同时又具有独立性。 人具有社会性。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这里的所谓“党”,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政党”,而是指由个人关系结成的团体,如“Q群”、“圈友”和“死党”等。君子在与人相处时,庄重矜持而不与人争执,团结合群而不结党营私。 圈子化生存,空间化思考,大概是现代社会复杂人际生态的一种描述,或可以简单理解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种圈子空间可大可小,男女之交、女女之交、摄友之交、酒肉之交、莫逆之交、平淡之交、爱情之交……每个人拥有的圈子不同,但基本都上大体相似:非功利的朋友圈。根据孟德斯鸠人有自然四大规律的见解,很容易理解圈子的含义,那第三空间也有半个价值观的份量。

灵魂住在身体里,灵魂需要一个物理的空间,个人的喜好、趣味与追求才得以像植物一样静静生长。“人上一百,五颜六色”的纵横杂乱的关系都归于第三空间之中。人们在第三空间寻求安慰,在派对、旅途、网络、休闲场所、虚拟世界以及博客空间、QQ空间中,疏离了旧的人际关系、旧的圈子和旧的活动空间,也拉出了新的社交纽带、新的趣味和义。个体生存状态简单,团体化成为了必然。当有着共同兴趣爱好,共同生活目的,类似社会背景、婚爱背景的人们走到一起的时候,“圈友”空间的雏形也就形成了。 家庭是人的第一空间,是生活之所;职场是人的第二空间,是工作之所;人还有第三空间,是精神栖息之所。第三空间只属于自己,不一定是家之所在,它是现代人的一次物质升级和精神备份,是容纳个性、品味、精神流向和成就感的温室,来调剂和分配不甘平淡的自我,所有的纵横杂乱的世俗关系都归属于第三空间,这个空间可能只留给自己。比如:雪山、草地、湖泊、海洋、酒馆、博客、Q群……市场经济中需要休整、放松、思考、娱乐、交际——人的“第三空间”于是诞生。 第三空间有两种,一种是物理距离,一种是精神距离。平时工作中观察各种各样的人,发现男性似乎更看重物理空间,觉得有了物理空间之后就有了精神空间,而女性则相反,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乙醛的化学性质》[教材分析] 乙醛主要用于支制取乙酸,丁醇,乙酸乙酯等,是有机合成的重要原料。 [教学目的] 掌握乙醛的结构,主要性质和用途。 [教学方法] 利用实验,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提升。 [教学过程] [板书] 一.乙醛 [引言] 我们知道了乙醛在有机化学的广泛应用,那么,我们首先来学习乙醛的结构特点。 [板书] 1. 乙醛的结构 [展示] 那乙醛的分子模型想学生展示,引导学生总结乙醛的结构特点。 [总结] 乙醛的分子式为C2H4O,结构式为 C H H H H C O ,其中,醛基H C O 是其官能团。 [引言] 我们知道结构决定性质,乙醛的醛基会赋予它一些特殊的性质。 [板书] 2.乙醛的物理性质 [总结] 物理性质: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板书]3. 乙醛的化学性质 ※加成反应 [实验] 使乙醛蒸汽与与氢气的混合物通过热的镍催化剂。 [总结] 乙醛与氢气发生了反应,方程式为 H C O H3C+H2CH3CH2OH 催化剂 △ 该反应还属于还原反应,醛基与H2的加成反应,是分子中引入羟基的一种方法。 ※氧化反应——通常是指有机反应中加氧或失氢的反应。 A.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的存在条件下乙醛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乙酸。反应式为: [总结] 在工业上利用此法制取乙酸;另外,乙醛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例如银氨溶液和新制的Cu(OH)2 B[实验] 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的的银镜反应。 [现象]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在试管内壁有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总结]①反应原理: CH3CHO + 2Ag(NH3)2OH → CH3COONH4+ 2Ag↓ + 3NH3 + H2O。在该反应中,醛被氧化成酸,Ag+2被还原成Ag。Ag+2充当的是弱氧化剂。②应用:可以检验醛基;用于工业制镜和保温瓶胆。 C[实验] 乙醛与新制的Cu(OH)2的反应

宝玉石概论复习要点

第一讲 1.什么是珠宝玉石 答:珠宝玉石是指可以用来做装饰品、工艺品或纪念品的各种(含)岩石矿物材料,是对天然珠宝玉石(包括天然宝石、天然玉石和天然有机宝石)和人工宝石(包括合成宝石、人造宝石、拼合宝石和再造宝石)的统称,简称宝石。 其中 天然宝石是指天然矿物单晶(包括一些双晶); 天然玉石是指天然岩石(矿物集合体或非晶质体(或称玻璃体)); 天然有机宝石是指直接或间接通过自然界生命活动形成,全部或部分由有机物质组成的矿物岩石材料,养殖珍珠也归于此类。 狭义的宝石主要是指天然珠宝玉石,也就是自然界形成矿物单晶或集合体(岩石)。 2.宝石的特点 要成为宝石,一般要具备3个主要特点,即:美观、耐久、稀少。 (1)美观:是宝石最重要的特点,否则就是一般的矿物岩石。宝石的美观程度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即:颜色、净度、透明度和特殊光学效应。 (2)耐久:宝石要长时间佩带、保存、流传,要有相当稳定的物理化学性质。一般要耐酸碱、硬度大、韧性强,机械性能稳定。重要的宝石硬度一般都大于7,如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等。但钻石韧性较差,具脆性,所以它不怕磨,却怕撞击。 (3)稀少:也是宝石很重要的特性,“物以稀为贵”,宝石的高价值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的稀缺性,尤其是高档宝石这一点上极为突出 3矿物 矿物指由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及物理性质;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绝大部分矿物具有晶体结构,只有一小部分矿物属于胶体矿物。 4 单晶体——一块晶体中,其内部的原子排列的长程有序规律是连续的。 多晶体——若某一固体物质是由许许多多的晶体颗粒所组成。 晶粒间的分界面——晶面或界面 自然界晶体在结晶过程中因受各种条件限制,往往形成不甚规则或不甚完整的晶形 5宝玉石光学特性 偏振折射反射颜色透明度条痕发光性 6光泽 是一种表面光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宝石的反射率,也取决于宝石的抛光程度,宝石中常见的光泽类型有: 金刚光泽:亚金刚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树脂光泽; 7猫眼效应 在某些弧面型宝石的表面出现的从这一头到另一头的明显光带效应。形成猫眼效应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①宝石中含有极其丰富的呈一个方向定向排列的包裹体; ②切磨宝石的底面平行于包裹体组成的平面; ③宝石必须切磨成弧面型,其长轴方向垂直于包裹体延伸的方向 8星光效应 是在切磨成弧面型的某些宝石中见到的通常为四射或六射(偶尔十二射)的星状闪光效应。

宝玉石鉴赏期末试题

一、填充题:(共 10小题,40空,每空0.5分,共20分) 1.国际市场都把___钻石_、_红宝石__蓝宝石___、_祖母绿____和__金绿猫 眼_誉为五大优质宝石。 2.晶体是具有构造__格子____的固体,?晶形的充分发充导致其外部晶面规 则的几何形态。内部组成质点作___不规则___排列的物质称非晶质或非晶 质体。 3.根据对称性晶体可以分为__高级_晶族、_中级_晶族和__低级晶族。 4.宝石学中常见的化合物类型有__这些化合物中有的属于硫化物类、有的属于氧 化物类卤化物类碳酸盐类磷酸盐类_硅酸盐类_ 5.常见的致色元素有_ Ti、V、Cr、Mn、Fe、Co、Ni、Cu, 6.钻石原生矿产于___金伯利岩、钾镁煌斑岩___岩 7.软玉按颜色可分成___白玉、青玉、黄玉、碧玉、墨玉、糖玉和花玉__五 大类,其他过渡色可归入五大类中。 8.常见的碳的两种同质多象体是__金刚石和石墨_。 9.主要的长石类宝石有_日光石_月光石___拉长石天河石____、 10.、翡翠的透明度俗称___水头___,透明度高的称____玻璃种__,低的称__ 冰种_。 二、名词解释(解释下列名词间涵义与区别:(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解理、裂开、断口 1、解理 指宝石晶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某些固定方向裂开,并或多或少留下光滑平面的性质,其光滑面称解理面。解理是一些宝石晶体固有的性质,因此,对于那些存在典型解理的宝石晶体,可以利用解理不同的表现形式来鉴定宝石,根据宝石的解理特征选择琢型,并对宝石进行有效保养。 2、裂开 因存在聚片双晶或定向包裹体等原因,晶体在受外力作用后,沿双晶结合面或包裹体分布面 等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裂开。宝石裂开不直接决定于宝石的晶体结构,如某宝石晶

TOP20 物理学家简介

物理学家简介 1 伽利略 伽利略·伽利莱(Galileo Galilei,1564年2月15日-1642 年1月8日),意大利物理学家。其成就包括改进望远镜 和其所带来的天文观测,以及支持哥白尼的日心说。史蒂 芬·霍金说,“自然科学的诞生要归功于伽利略。”阿尔伯 特·爱因斯坦称他为现代科学之父。 伽利略的所有试验中,最著名的该算是“质量相异者同时落 地”,这个试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关于落体速度与其质量 成正比的理论。 2 牛顿 艾萨克·牛顿(Sir 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 年3月31日),英格兰物理学家。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 文《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 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 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 一则著名的故事称,牛顿在受到一颗从树上掉落的苹果启 发后,阐示出了他的万有引力定律。漫画作品更认为,掉 落的苹果正好砸中了牛顿的脑门,它的碰撞让他不知何故 地明白了引力。 3 托马斯·杨 托马斯·杨(Thomas Young,1773年6月14日-1829 年5月29日),英国医生、物理学家,光的波动说的奠基 人之一。托马斯·杨在物理学上作出的最大贡献是关于光 学,特别是光的波动性质的研究。1801年他进行了著名的 杨氏双缝实验,证明光以波动形式存在,而不是牛顿所想 象的光粒子(Corpuscles)。二十世纪初物理学家将杨的 双缝实验结果和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说结合起来,提出了 光的波粒二象性,后来又被德布罗意利用量子力学引申到 所有粒子上。

奥古斯丁·菲涅耳(Augustin Fresnel,1788年5月10日 -1827年7月14日),法国物理学者,是波动光学理论的 主要创建者之一。菲涅耳专门对光的属性做理论与实验研 究。 他的发现与数学演绎,发扬光大托马斯·杨的实验工作,将光 的波动学扩展至更多的光学现象。 5 法拉第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 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也精于化学,在电 磁学及电化学领域有所贡献。 虽然法拉第只受过很少的正式教育,这使得他的高等数学知 识(例如微积分)相对有限,但不可否认,法拉第仍是历史 上最有影响力的科学家之一。某些科学史学家认为他是科学 史上最优秀的实验主义者。 6 麦克斯韦 詹姆斯·麦克斯韦(英语:James Clerk Maxwell),1831 年6月13日-1879年11月5日),英国理论物理学家 和数学家。经典电动力学的创始人,统计物理学的奠基人 之一。麦克斯韦被普遍认为是对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十 九世纪物理学家。他对基础自然科学的贡献仅次于艾萨 克·牛顿、艾尔伯特·爱因斯坦。

清华大学宝玉石鉴赏答案

学堂在线清华大学温庆博刘晓丽宝玉石鉴赏答案 习题 单选体现宝玉石美丽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是:颜色光泽折射率花纹 正确答案:颜色 单选下列各性质中,与宝石价值关系不大的是:颜色硬度及耐久性密度 稀有性 正确答案:密度 单选下列宝石大类中,总体上透明度最好的是: (1/1分) 单晶质宝石多晶质宝石(玉石)有机宝石和田玉 正确答案:单晶质宝石 单选稀有性会影响到宝石的哪方面特性 (1/1分) 装饰美观性价值及投资耐久性鉴定难度 正确答案:价值及投资 习题 单选蓝宝石【不具有】以下哪种颜色 (1/1分) 红色绿色蓝色粉红色 正确答案:红色 单选下列宝石属于单晶质宝石的是: (0/1分) 绿松石碧玺翡翠琥珀 正确答案:碧玺 单选请在下列宝石中选出猫眼石:

?? ??(1/1分) A B C D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Explanation 图B为黄色蓝宝石,图C为星光蓝宝石,图D为碧玺。 单选多晶质宝石(玉石)最多见的颜色是: (1/1分) 红色绿色蓝色粉红色 正确答案:绿色 单选请在下列图片中选出孔雀石:

? ?? ?(1/1分) A B C D 正确答案:C 单选下列宝石中颜色最多样的是: (1/1分) 坦桑石碧玺水晶孔雀石 正确答案:碧玺 单选合成红宝石和天然红宝石的差异在于: (1/1分) 颜色化学成分内部结晶结构成因 正确答案:成因

习题 单选在几千年中华宝玉石文化历史中,主要的宝玉石种类是: (1/1分) 钻石单晶质宝石多晶质宝石翡翠 正确答案:多晶质宝石 单选西方最早开发水晶的国家是: (1/1分) 古希腊古印度古波斯古埃及 正确答案:古埃及 单选钻石最早发现于: (1/1分) 南非印度缅甸俄罗斯 正确答案:印度 习题 单选按照现在地质学的认识,地核的成分相当于_________的成分。 (1/1分) 石陨石铁陨石石铁陨石玻璃陨石 正确答案:铁陨石 单选上地壳的成分相当于: (1/1分) 花岗岩玄武岩石铁陨石铁陨石 正确答案:花岗岩 单选下地壳的成分相当于: (1/1分) 花岗岩玄武岩石铁陨石铁陨石 正确答案:玄武岩 单选地球上最深的矿井约为公里深。按照正常的地热增温速度,这个深度的地壳岩体的温度约为: (1/1分) 100 ℃200 ℃300 ℃400 ℃ 正确答案:100 ℃ 单选大陆表面出露最多的岩石种类是: (1/1分)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专业介绍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专业介绍 学院大类专业介绍: 学院的专业属于地球物理类。该大类专业包括地球物理学(地质与地球物理实验班)、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 地球物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本类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坚实的数理基础和较系统的地质、地球物理、3S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物理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方法和现代高科技手段,从事与地球内部结构探索、地球动力和演化、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水利、电力、交通等重大基础工程的勘测、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及对污染的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良好的科学素养及教学、科研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 地球物理类毕业生应获得的基本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学、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电子学等方面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坚实而宽广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地球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地球物理类主要课程设置和教学环节:数学、物理学、地质学、信息科学、地球物理学、3S课程等以及主要课程的实验和实习、地质实习、专业教学学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 地球物理类修业年限:四年

地球物理类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工学学士 地球物理类主要就业领域:国土资源、水力、电力、交通(铁路、公路、桥梁、机场建设)、能源(石油、煤炭)、环保、信息等行业的研究所、大专院校、企业,从事科研、教学、生产及管理等工作,有很强适应性。 主要课程设置(前2年): (1)、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马列、德育、英语、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体育、军事理论等必修课,及人文、社科、经济、管理、社会实践等选修课程; (2)、学科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测量学、地质学、信号与系统、固体地球物理概论等; (3)、集中性实践环节:军训、测量实习、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地质教学实习 (后两年专业培养阶段的主要课程和实践内容见各专业教学计划)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006年博士生入学试题 《大气化学》(满分100) 一、解释下列各对名词(每组2分,共计40分) 1)干沉降和湿沉降2)光学等效直径和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3)气溶胶及 PM 10、PM 2.5 4)热化学平衡和光化学平衡5)原生粒子和次生粒子6)元素 和同位素7)细粒子和硫酸盐8)反应物和前体物9)自由基和链式反应10)化学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11)雾和光化学烟雾12)粒子数浓度和质量浓度13)pH 值和酸雨14)光化学反应和量子效率15)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16)人工降雨和凝结核17)爱根核和云18)酸雨和酸沉降19)大气寿命和半衰期20)均相化学反应和非均相化学反应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20分) 1.写出《京都议定书》明确要求发达国家减少排放的6种(类)人造物质名称和 分子式,并从它们大气化学降解速率和过成的角度说明必须减少向大气排放这些物质的原因。(10分) 2.N 2 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主要从土壤排放到大气,消耗于平流层。当前国 际上测量土壤N 2 O排放普遍使用的方法是用一定体积的箱子罩在一定面积的土壤 上,通过测量箱内N 2 O浓度随时间的变化率,从而计算其界面交换通量(单位时 间单位面积的质量)。设在两地分别测量土壤N 2 O的排放,采样箱参数和测定值如下表,请问A、B哪个排放通量大?(提示: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0 ℃=273.5 K ) (10分) (t0浓度是指开始罩箱时的N2O浓度;t1是指开始罩箱后的t1时刻N2O浓度) 三、述题(40分,每题20分) 1.目前城市大气中两种最重要的O 3前体物是VOC和NOx(NO+NO 2 ),下图显示的是 第1页共2页

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生物医学物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能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医疗保健、自动控制等相关高校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基本情况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 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 掌握较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 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 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 了解应用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 ◆ 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电子线路、理论物理、结构与物性、材料物理、固体物理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4、修业时间:4年 5、学位情况:理学或工学学士。 专业综合介绍 应用物理学,顾名思义,就是以应用为目的的物理学专业。以物理学的基本规律、实验方法及最新成就为基础,来研究物理学应用。应用物理学是当今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是多种技术学科的支柱。其目的是便于将理论物理研究的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并反过来推动理论物理的进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