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 .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 .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 .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 .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 .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 .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 .物质 B.意识

C .社会 D.精神

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的广场被处死。这个故事说明( )

A .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 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

C .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 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 .物质是运动的 B .运动是绝对的

C .运动是相对的

D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 A .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 .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 .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 .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10.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 A .按照规律办事

B .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 .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 .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1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

这一事例说明()。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13.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14.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6.战国时期的荀子认为人“最为天下贵也”。这说明他()

A.认为人有自己特殊的能力

B. 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7.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是()

A.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18.人类积极能动的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活动首先表现在()

A.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能动的改造世界的活动

B.人在实践基础上不仅能认识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D.按照自然规律改变自然物原先的形态和内部结构

19.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表现在()

①人能够把客观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指导实践

②人能以自己的创造性的活动改造世界

③人能改变或创造条件,变有害为有利

④人能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规律起作用的方式,使规律的作用有益于人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人们能够按自然规律创造出许多自然界原来不存在、单靠自然力量也不能产生的事物。

①有些自然物的存在和变化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创造性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自然力量是有限的,人的创造能力是无所不及的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1.“城门失火,殃及城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 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 一世反作用于物质

22.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物质决定意识

C.事物是发展变化的

D.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23.“只要你对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物质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24.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的机会,人们都

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25.“君子之交淡如水”,说明人际交往要()

A.适度B.互惠互利C.因人而异D.主动热情

26.“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客观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B.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C.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不可避免的

D.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27.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28.“言今日难于前日,安知他日不难于今日乎?”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①它揭示了新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艰难曲折的

②它肯定了新事物的发展道路是一帆风顺的

③它不懂得前进性于曲折性的统一是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

④它看不到新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9.某中学召开“关于京剧的前途和命运”的讨论会,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争论激烈。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京剧太老了,已失去了观众,应当淘汰

B.京剧是国粹,应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C.京剧节奏太慢,跟不上时代节奏,应任其自生自灭

D.京剧是传统文化精华,没有必要进行改革

30.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诗中写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话所反映的哲学原理是()

A.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增长

D.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31.如果说人生是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痛苦则是其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说人生是一望无际的大海,那么挫折则是一朵骤然翻起的浪花;如果说人生是湛蓝的天空,那么失意则是一片漂浮的白云。运用辩证法观点看这首小诗,我们领悟到()

A.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辅相成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不分影响着整体,制约着整体功能的发挥

D.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2.塑料袋出现百年以后,被人们称为“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之一。目前,我国每天要用掉各种塑料袋20亿个以上,塑料袋在给人们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也成为“白色污染”的祸首,严重危害了自然环境。这说明()

①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

②任何事物都就有两面性

③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④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②④

33.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很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的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事物具有两面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34.哲学上所讲的对立是指()

A.矛盾双方互相依存

B.矛盾双方互相对抗

C.矛盾双方互相分离

D.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35.不能把政治用语的斗争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斗争。这主要是因为()

A.政治上讲的斗争和哲学上讲的斗争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B.政治用语斗争是绝对的、无条件的,而哲学上的斗争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C.政治上讲的斗争仅仅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具体体现,而不能概括事物矛盾斗争的全部内容

D.政治用语斗争是看得见的,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是看不见的

3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里是强调()A.读书不能获取真知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与认识互相决定

D.认识能够指导实践

37.“实践是认识的母亲,知识是生活的明灯。”这句谚语的哲学寓意是()

A.学习知识比实践更重要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正确认识能够更好的指导实践

C.有时候实践比认识更重要,有时候知识比实践重要

D.知识既源于书本,又源于实践

38.要判断一种观点是非对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是否在实践中得到证明定是非

39.正确的意识来源于客观世界,错误的思想归根到底来源于()

A.人脑的错误判断

B.人的主观想象C.客观世界

D.落后的思想意识

4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

A.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B.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获得

C.一切认识归根结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

D.只要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41.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

A.“现象”和“本质”

B.“本质”和“现象”

C.“客观”和“主观”

D.“主观”和“客观”

42.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说:“大自然一有机会就会说谎的。”例如一根直的木棍,半截插入水中,看上去就像是弯曲的。这说明()

A.本质离不开现象

B.现象离不开本质

C.假象否定了事物的本质

D.假象也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43.“刀子嘴豆腐心”、“笑里藏刀”,这说明要了解一个人,必须()

A.透过假象抓住对真象的认识

B.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放弃感性认识或不经过感性认识,直接抓住理性认识

D.假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44.“眼见不一定为实”,这主要是因为()

A.认识包括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B.现象包括真象和假象

C.经验有直接的和间接的

D.本质是眼睛看不见的

45.水有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但都是氢和氧原子结合成的,其分子式都是H2O,这一自然科学常识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

B.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的

C.认识了现象就等于认识了本质

D.现象和本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46.“知人知面不知心”主要告诫我们()

A.知人知面就行了

B.一个人的外表容易认识

C.认识一个人的外表就可以了

D.不要轻信一个人的外表,要透过其外表看其本质

47.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A.行为习惯B.工作方法

C.思维方法D.认知态度

48.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A.比较分析法B.矛盾分析法

C.分析综合法D.类比法

49.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的运用()

A.形式逻辑B.概念C.判断D.推理

50.人生发展需要不断通过()和学习提高能力。

A.实验B.实践C.工作D.体验

51.人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培养科学的()。

A.行为习惯

B.工作方法

C. 思维方法

D. 认知态度

52.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

比较分析法 B. 矛盾分析法 C. 分析综合法 D. 类比法

53.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A. 形式逻辑 B. 概念 C. 判断 D. 推理

54.人生发展需要不断通过()和学习提高能力。

A.实验

B.实践

C.工作

D. 体验

55.()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标志。

A.学会生存

B.学会思考

C.学会做人

D.学会做事

5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

A.动力

B.灵魂

C.基础

D.支柱57.科学的本质是()

A.创新

B.发明

C.思维

D.创造

58.科学思维就是()

A.立体思维

B.发散思维

C.逆向思维

D.创新思维

59.科学思维所说的()特指人们在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

A.思路创新

B.思维创新

C.观念更新

D.思想创新

60.运用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创新能力,要学会把()结合起来。

A.理想和现实

B.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

C.理论和实际

D.具体和抽象

6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

A.必要条件

B.必然结果

C.前提和基础

D.有效途径

62.1999年9月,英国BBC广播公司通过新闻网页举行公开投票,由公众推选过去一千年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前三名依次是:马克思、爱因斯坦、达尔文。他们推选的依据应当是()

A.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程度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相互依赖性

C.个人活动摆脱社会发展规律制约的程度

D.个人活动是否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

63.“志当存高远”是三国时期诸葛亮的一句名言。其中包含的哲理是()

A.人应当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

B.理想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C.崇高的理想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

D.崇高的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64.俄国寓言大师雷洛夫说:“现实是此案,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这一比喻告诉我们()

①理想不是现实,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②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

③理想的实现要靠实践

④理想是理想,现实是现实,二者没有直接的联系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5.养猪是平凡的工作,被有的人看做“下贱活儿”,但有人创造了科学养猪方法,当上

了模范饲养元;站柜台是平凡岗位,被有的人认为“低人一等”,但许多人干得很出色,深受顾客欢迎。这些事实主要说明()

A.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照样精彩

B.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社会条件

C.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

D.物质改变精神,精神变物质

66.下列关于人生目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只要符合个人实际就行

B.人生目标要在社会发展中不断校正

C.人生目标的确立关系到人生奋斗的方向,一旦确立就要坚持到底,不能多变

D.正确确立人生目标要靠自己的不断学习和不断提高

67.“饮长江水”是北方几代人的梦想。经过几十年的科学论证以及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2002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兴建。南水北调工程从设想到开工说明了()A.理想属于社会意识,是人生奋斗的目标

B.任何理想都可以转化为现实

C.理想只有经过奋斗才能转化为现实

D.崇高的理想是我国各民族团结、共同奋斗的精神力量

68.社会理想和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的关系是()

A.社会理想贯穿于其他三种理想之中,又是其他三种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B.职业理想、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对社会理想也有决定作用

C.道德理想是最根本的,决定和制约了其他三种理想

D.职业理想对一个人的其他三种理想起主导和支配作用

6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

A.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B.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C.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70.在边疆的40年里,救死扶伤是吴登云一直坚持的理想,他为病人无偿献血30余次,总计7000多毫升,超过了一个成年人全身血液的总量。为了抢救烧伤的婴儿,他从自己腿上割取了13块皮肤。他的足迹踏遍全县9个乡的30多个自然村,成了农牧民心中的“圣人”。吴登云这样做事因为()A.“治病救人”的崇高理想

B.为追求“圣人”的称谓

C.每个医生都会这样做的

D.能够获得高额物质奖励

71.理想区别于幻想、空想的特点是()

A.理想是个人对幻想、空想的改进

B.理想源于实践,具有实现可能,是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C.理想是永恒的,幻想和空想可以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D.知识渊博的人具有崇高的理想,而空想、幻想则源于无知

72.理想信念是一种()现象。

A. 精神现象

B. 物质现象

C. 经济现象

D. 逻辑现象73.理想有()作用

A. 时代作用

B. 超前作用

C. 提升作用

D. 丰富作用

74.理想变为现实需要()条件

A. 有政治理想

B. 自觉的责任

C. 有道德观念

D. 生活有追求75.信念是()等的有机统一体

A. 心理和认识

B. 认识和情感

C. 情感和意志

D. 意志和认识

75.荀子说:“锲而不舍,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句话告诉我们()A. 遇事有主见 B. 成功需要有坚强的意志

C. 善于抓住机会

D. 善于约束自己

76.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A.自然属性B.社会属性C.生产属性D.多样的属性

77.社会性作为人的属性,它是人类()属性

A.最根本的、特有的B.一般的、非特有的

C.特殊的、短暂的D.比较常见的

78.“自我保存”的本能说认为人是自私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因为人的自我保存的本能()

A.是人的本质属性B.不排斥舍生取义、舍己救人的行动C.是人与其他动物的共同属性D.不是为了自己

7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

B.追求个人利益必然导致自私

C.把个人利益与自私等同起来是不对的

D.个人利益与自私观念同时产生

80.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人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81.歌德的名言:“你若要喜欢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这句话的哲学寓意是()

A.人只有首先实现了自我价值,才能去实现社会价值

B.人只有首先实现社会价值,才能考虑实现自我价值

C.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D.自我价值是人的根本价值

82.巴金的名言:“为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对这句名言正确的理解是()

A.人不应该在寒冷、寂寞中生活B.人要生的有意义,死得有价值

C.人可以不珍惜生命D.每个人都应该轰轰烈烈的死

83.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指的是()的发展

A.个别人B.大部分人C.杰出人物D.全体社会成员

84.对个性自由理解正确的是()

A.个性自由就是绝对的自由

B.个性自由就是没有自由

C.个性自由就是写在书本上的,现实不存在的自由

D.个性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85.人的全面发展()

A.今天就能实现B.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

C.那是不可能的D.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历史过程

86.琼瑶没有读大学,而选择了写作;郑渊洁小学四年级时被学校开除,从此再也没有踏入学校的大门,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思考、幻想、学习,因此才有了皮皮鲁、鲁西西、大灰狼罗克、舒克和贝塔等让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如果没有他们对自己发展的自由体验、自由判断而受外界(他人、客体)的干预,后果将会怎样?()

A.一样会成功B.和普通人一样,不会成为名人

C.要名人指点才会成就人生D.不会成为自由发展的人

87.学生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穿古怪的衣服等是一种个性(行为习惯是个性的主要表现),但学校的纪律不允许,纪律与个性的发展的关系是()

A.纪律不会制止个性的发展B.纪律会制止个性的发展

C.纪律只是调控人们的思想D.纪律限制不了人们的行为

88.黄河下游滩区的一些农民,为扩大耕地面积,在黄河大堤内沿河道又修筑生产堤,把河道挤的非常窄。经几年河沙淤积,生产堤内比堤外地面高出数尺,一旦决口,生产堤外农作物就会被洪水深深淹没,且河水排不出去,造成绝收。这一事实说明()

A.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联系

B.发展生产和生态环境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矛盾

C.发展农业生产不能走扩大耕地面积之路

D.国务院禁止打生产堤是执行了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的职能

89.一材料介绍说:“如果人站在月球上,眼睛看见地球是一个球体,无法分辨出细节,用放大2000倍的光学显微镜可以看到地球上的楼房,如果用放大亿倍的纳米扫描遂道显微镜,可以看到水泥墙和泥土里的沙粒。”这一事实说明()

A.当今人们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B.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推动认识的发展

C.认识来源于实践,推动实践发展

D.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扩展

90.从2000年10开始,国务院要求大力开展打假活动。假冒伪劣商品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损害消费者的利益,究其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是地方保护主义所致。从哲学角度看,地方保护主义违背了()

(1)联系、发展、全面看问题的观点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

(3)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相统一的原理

(4)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原则

A.(1)(2)(3)(4) B.(1)(2)(3) C.(1)(3)(4) D.(3)(4) 91.200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50周年。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斗争中,我人民志愿军保家卫国,不畏强暴,不怕牺牲,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黄继光、杨根思被授予特等英雄。这表明()

①、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有独特的自然和社会历史条件

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有重要导向作用

③、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92.宋朝陈模说:“德成而教尊,教尊而官正,官正而国治,其所系甚大。”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B.整体和局部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93.澳大利亚有几千万头牛,每天排出的几亿堆牛粪不仅要覆盖成百万亩草场,而且还滋生苍蝇,更是害上加害。蜣螂则是清除牛粪的能手,为此,澳大利亚从我国引进了大批蜣螂。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事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B.事物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

C.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

D.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94.科学家不断培育良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某些作物品种在种植几年后,其品性会逐渐退化,由此导致其产量降低,抗病虫害的能力下降。

这表明发展是:()

A.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过程

B.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结果

C.事物内部矛盾作用的结果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95.狐狸总是昼伏夜出,进行捕获措物的活动,它总盼望太阳别出来。当公鸡鸣叫时,白天就要降临,狐狸以为是公鸡把太阳叫出来的,就把公鸡咬死了。但是尽管没有公鸡报晓,太阳仍旧出来了。这则寓言表明 ()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因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B.因果关系具有客观性

C.事物的联系是偶然的、不稳定的

D.人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96.“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些警句格言表明()

A.理想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B.理想能够转化为现实

C.理想转化为现实必须具备一定的主观条件

D.只要艰苦奋斗,理想就一定能够转化为现实

97.地球的变暖将导致大量物种不能适应新的生存环境而灭绝,这说明()

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

B.物质是运动、变化的物质

C.量变必然导致质变

D.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佳方案

9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正确地揭示了()

A.人的认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

B.唯物辩证法发展的观点

C.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99.“看云识天气”,“听水识鱼群”说明了()

A.有些人生来是天才

B.任何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

C.间接经验来自书本,直接经验来自实践

D.透过现象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100.大禹治水,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和“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所由生也”,“此数”即指勾股定理。这个传说表明()

A.实践是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哲学与人生题库完整

哲学与人生题库 一.名词解释: 1.矛盾 17现象 2.实践 18.知行统一 3.本质 19.明辨是非 4.创新能力 20.实事 5.理想 21.信念 6.哲学 22.意志 7.世界观 23.劳动 8.社会价值 24.人的全面发展 9.自信 25.个性自由 10.运动 26.自我价值 11.规律 27.社会理想 12.能动自觉 28.思维创新 13.联系 29.科学思维 14人际关系 30.唯物辩证法 15.因 16.外因 二.填空题 1.________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既______又_____的关系叫矛盾。

3.一般来说人的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二是____。 4.人身选择是人的______表现,是对______的肯定。 5.实践是_____得基础,是一切_____的来源。 6.哲学上所说的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部诸要素三间的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 7.________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前进,上升的运动。 8.________是人们对于未来美好目标的向往和追求,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9.________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 10.______是社会进步的最高目标。 11.______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12.从输羊血到输人血终于解决了输血问题,说明________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13.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___________与_________的结合。 14.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从哲学上讲是指_____________。 15.人身的行动不仅受到自身的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_______的制约。

哲学与人生期中复习

学年第二学期《哲学与人生》期中复习 一、简答题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什么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要求是什么? 3.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4.什么是自觉能动性?人的自觉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5.中职生如何做到积极发挥自觉能动性,创造美好人生? 6.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7.如何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走好人生路? 8.什么是联系?联系具有哪些特点? 9.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如何区分新旧事物? 二、材料分析题 .一只秃鹰飞过王宫,看见王宫中的一只黄莺十分受到国王的宠爱,于是就问黄莺:“你是怎么得到国王宠爱的?”黄莺回答说:“我到王宫后,唱歌十分动听,国王非常喜欢听我唱歌,就经常拿珍珠来打扮我。”秃鹰听了,心中很是羡慕,它想:“我也应该学学黄莺,这样说不定国王也会喜欢上我的。”于是它就飞到国王睡觉的地方,开始叫起来。正好国王在睡觉,听了秃鹰的叫声,国王感到十分愤怒,就吩咐手下去把秃鹰抓来,并命令拔光秃鹰的羽毛。秃鹰浑身疼痛,满是伤痕地回到鸟群中,它恼羞成怒,到处对别的鸟儿说:“这都是黄莺害的,我一定要报仇!” 运用物质世界多样统一性的知识,说明上述寓言对我们人生选择的启迪。 答:事物的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在一定条件下,只有一种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这就需要我们根据人生的客观实际,对各种可能性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从而做出正确的取舍。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觉清香扑鼻,原来是腊梅花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只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大怒,将牡丹贬去洛阳。 毕业于花卉种植专业的中职生齐韵,通过仔细研究,懂得了花卉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她培育的牡丹花经常销售一空,不预定都买不上,她用辛勤的劳动装扮着家园,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1)从哲学角度看,作为皇帝的武则天为什么也不能令牡丹在冬天开放? (2)从哲学角度,说明齐韵可以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的道理。 (3)结合齐韵的事迹,说明中职学生如何在把握规律、善于行动中实现人生成功? 答:()自然界的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武则天作为皇帝也不能违背规律。 ()规律虽然具有客观性,但人可以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齐韵掌握了鲜花开放的规律,从而可以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 ()善于行动,就要把握规律,掌握方法,学会做事,克服盲目性。要确立目标,要做精心准备。 .当前,有些家长“超前”“超负荷”地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使孩子学习压力过大,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结果事与愿违。孩子即使勉强上了学习班,学习效果也不明显。依据材料,说

哲学与人生《哲学与人生》试题库(二)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哲学与人生》试题库(二)》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要走好人生路,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又要脚踏实地。( ) 2、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和支撑。( ) 3、是非善恶往往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要 想辨别是非善 恶是不可能的。( ) 4、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为指导。(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5、一个有坚强意志的人,能在战胜人生挫折的过程中将他的坚强意志表现出来。() 6、现实物质世界发展有多样性,但人生道路只能有一条。() 7、只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理想就一定能实现。() 8、“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这句千古绝唱体现了大 自然和人类社会以及人自身在运动变化过程中,都有规律可循。() 9、“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告诉我们,亲耳听到的只是事物的现象,亲眼所见才是事物的本质。() 10、新技术、新观念、新方案、新理论都属于创新思维。() 11、外部环境对个人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

12、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就是要热情善待一切朋友。() 13、无论什么样的认识,都会对实践产生指导作用。() 14、因为历史事件随机发生又不可重复,所以社会历史发展没有规律可循。() 15、人生目标只要正确,就一定能够实现。() 16、俗话说“不是冤家不聚头”,就是说矛盾的双方是相互斗争、相互排斥的关系。() 17、联系虽然具有客观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

哲学与人生试题(标准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复习卷(练习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1、孔子“因材施教”的哲学依据是:( C ) A 唯心主义哲学 B 普遍联系的哲学 C 一切从实际出发D、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一叶知秋”是运用( C )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3、“窥一斑而知全豹是( B )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4、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5、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 C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6、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 )。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7、人的本质是( D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8、不少农民“跟风种地”,去年市场什么品种走俏,今年就种什么品种,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跟风种地”的失败,从哲学上看,是因为他们没有:(A ) A.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 B.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C.坚持一分为二的原则 D.坚持普遍联系的原则 9、意识的能动作用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 B ) A.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指导人们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C.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D.对物质起决定作用 10、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孙来燕9月16日做客中国政府网时表示,”嫦娥一号”已经进入到西昌卫星发射场,预计于10月中下旬发射升空。人类能够发射探月卫星,说明了:( B ) ①规律是客观的②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人具有主观能动性④人们可以摆脱规律的束缚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2007年9月13日,国家预防腐败局成立新闻发布会暨揭牌仪式在监察部举行。事实证明,加大预防,防患于未然,无疑是成本较低、效果更好的反腐败措施。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就是有效开展预防腐败工作的需要。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C ) A.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B.只要推出新举措,就能彻底解决腐败问题 C.要把握事物间的因果联系,提高实践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D.国家相关部门认真行使国家职能有利于反腐败工作取得实效 12、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构想,是幻想人民永远定居在一个闭塞的小天地里,过着“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生活。这一构想与陶园明的“世外桃园”都不可能实现,是因为:( B ) A.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含 答案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开卷)答题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30分) 1、如果说宗教是关于人的死的观念,是讲生前如何痛苦、死后如何升天堂的, 那么,哲学就是关于人的生的智慧,是教人如何生活,如何生得有价值和意义的。 2、哲学关注着人的生存方式和发展规律,关注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3、在空间尺度上,现代科学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微观世界、宏观世界、 宇观世界。 4、事物具有多样化的存在形态: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宇观世界的星云系团,从无生命的物质形态到有生命的生物形态,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5、世界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6、人生道路的选择,人生境界的高低决定于对客观实际的理解和把握。 7、一切从实际出发,既包括客观实际,也包括人自身条件的实际。 8、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在实际生活中, 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即宿命论和唯意志论。

9、在人际交往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充分尊重他人和理解他人。在具体的交往实践中,就要遵守交往原则。 10、心态是以情感为主要形式的价值取向。就这种取向的方向说,一是对待他人和事物的态度,是积极的、肯定的,还是消极的、否定的。二是内心的体验,是快乐的、幸福的,还是无所谓的、麻木或嫉妒的。 11、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物质生产活动、改造社会关系的活动 和科学实验活动。 二、判断题(10分) (√)1、在我国古代,启蒙教育和哲学教育几乎是同步的。 (√)2、人们通常所具有的世界观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地。 (√)3、哲学的主题是人。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客观映像。 (×)5、静止的绝对性和运动的相对性是物质运动的两个属性。 (×)6、自然规律是客观的,历史规律是主观的。 (√)7、说一个人不需要实践,不需要学习就可以把自我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唯心主义的天才论。 (×)8、“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说明矛盾的对立性。

中职《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卷、答案

中职《哲学与人生》考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15×2,共30分) 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体现了() A 人无法真正认识事物 B 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化的 C 人的主观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 D人的主观认识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A 量力而行 B 自知之明 C 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3、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害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A 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 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 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 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生产实践为基础来考察人区别与物的特点是() A 人具有价值,而物不具有价值。 B 人具有使用价值,而物不具有使用价值。 C 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而物不具有自觉能动性。 D 人具有阶级性,而物不具有阶级性。 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地联系着。 B 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地联系着。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意识反作用与物质。 6、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种说法说明了() A 人际和谐的重要性 B 物质决定意识 C 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 客观决定主观,主观反映客观 7、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一首诗中写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诗说出了这样一条哲理() A 新旧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C 事物是不断发展的,旧事物阻挡不住新事物的产生和成长 D 事物内部的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原因 8、有一则寓言:刺猬曾经上过多次当,于是不再相信任何一个表示友好者,长了一身刺来保护自己。刺的效果当然明显,只是从此刺猬失去了很多朋友。这则寓言说明的哲学道理有()。 A 事物具有两面性 B 任何事物都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 C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 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互相转化 9、要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 以吾心之是非定是非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考试试题班级: 姓名:分数: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 1.客观实际是一个人做出正确选择的前提,那么人生的客观实际包括哪些方面?(10分) 2.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体现在两个方面,请简单阐述。(10分) 3.成功的人生行动包括哪些因素?(10分) 4.简单阐述客观规律与自觉能动性的辩证关系。(10分) 5.和谐人际关系具有哪些特征?(10分) 6.运动、变化和发展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10分)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的打×,每小题4分,共40分) 7.规律即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8.人生选择具有多样性和可能性() 9.有的物质是不运动的() 10.物质运动是没有规律的() 11.发展是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上升的运动() 1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一切科学的来源() 13.成功和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对应而存在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14.理想源于现实但又高于现实() 15.事物的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16.新事物就是后来出现的事物() 答案: 1. 1)具体的客观历史条件 2)个人主客观条件 3)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 2. 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 3. 1)成功的行动目的 2)恰当的行动方法 3)行动的条件 4.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另一方面,发挥自觉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5.平等相处;宽松的人际环境;相互真诚信任;友善和关爱 6.不能把任何变化都看成是发展,变化可以是上升的、前进的运动,也可以是下降的,后退的运动;而在这些变化当中,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进步的运动才是发展。并且变化还可

哲学与人生练习题

高二政治《哲学与人生》 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要作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还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P6 2、物质世界的_______和_______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P7 3、_______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 P4 4、人生行动是运用自己的_______和_______实现目的和理想的过程。P15 5、人的行动不仅是_______的外化过程,也是人的_______、_______的展示过程。 P17 6、勇敢有三:_______之勇、_______之勇和_______之勇。 P21 7、人生发展过程是把自己的_______变成_______的过程。 P28 8、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_______的过程。 P28 9、_______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P30 10、_______是打开自己的潜能宝库的钥匙。 P30 二、单选题 1、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 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5、下列有关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C、世界上存在不运动的物质 D、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三、多选题 1、下列关于自觉能动性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点 B、它又称为主观能动性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试卷姓名:班级: 60分)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3、哲学上所讲的规律是: A、事物发展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思维规律 4、两种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唯物论与辩证法 D、主观与客观 5、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的规律,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很难企及 D、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6、“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是和其他事物无条件的联系着 C、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7、“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是指: A、主观愿望 B、客观规律 C、正确观点 D、客观实际 8、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必须: ①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②认识人生发展的各种可能性③正确认识和把握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④与大多数人的选择保持一致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下列属于联系的特点的是:

①条件性②客观性③多样性④普遍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0、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积极的态度表现为: ①合作②接纳③和睦④和谐⑤排斥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1、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A、平等、宽容、互惠、诚信的原则 B、交互原则 C、利人利己原则 D、损人利己原则 12、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13、对意识的认识是多角度的,下列属于从意识的本质角度看的是: A、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B、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C、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D、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14、“拔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 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 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 C、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D、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 15、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16、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7、计算机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有益的信息,也带来了许多毫无价值的信息,甚至传播一些有悖社会道德的信息,这启示我们: A、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B、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问题 C、要重视事物的变化 D、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运动和变化 B、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D、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19、新事物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的事物 B、最新出现、又有最新的形式的事物 C、最新出现,又最受欢迎的事物 D、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20、哲学上所讲的矛盾是: A、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 B、对立统一 C、敌对阶级之间相互斗争的关系 D、自相矛盾 21、“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吞吴。”这个案例说明() A、失败后一定会成功 B、失败越多越有利于成功 C、对待成功和失败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失败和成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高二《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度下学期职高《哲学与人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对于人生目标错误的是( ) A.人生要有目标 B.人生目标应该遵循历史发展规律 C.人生目标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D.人生目标只有正确的没有错误的 2、下列属于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的是( )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③人与自然矛盾 ④人与社会的矛盾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3、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之中有两大发现:是( ) ①唯物史观②无产阶级学说 ③人剥削人④剩余价值学说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4、在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包括( ) ①全体社会劳动者②社会主义建设者 ③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④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5、关于理想和现实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 A.理想产生于现实的需要 B理想与现实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C不能割裂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D现实是由理想决定的,并反映理想。 6、个人理想包括( ) ①生活理想②职业理想③政治理想④道德理想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7、下列关于理想与信念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理想与信念密切联系又有区别 B 理想是信念的延伸和体现 C信念是理想的基础与支撑 D理想与信念是彼此孤立的毫无联系 8、从人生的实践来看,要把理想转变为现实,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 ①要有坚定的信念②要有坚强的意志③要有钱④培要有自觉的责任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列关于对意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意志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培养 ②意志都是脆弱的 ③人的意志以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为特征 ④顽强的意志需要经过刻苦锻炼形成 A.①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属于信念的特点的是( ) ①复合性②稳定性③执着性④多样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1、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 A、矛盾 B实践 C联系 D辩证 12、下列关于成功与失败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相互依存的 B、是相互转化的 C、是相对应而存在的 D、是不可改变的 13、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错误的是() A、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相同的。 B、事物是现象和本质的统一体 C、事物的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D、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和本质 14、下列对现象与本质认识有误的是() A、本质是由现象决定的 B、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

《哲学与人生》试题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分别是(D ) A、物质和意识 B、有神论和无神论 C、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是(B ) A、客观实在 B、运动 C、可知的 D、事物的现象 3、成语“守株待兔”的哲学寓意主要在于(D ) A、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使主观符合客观 B、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C、不能把事物的部分当作整体 D、不能把事物的偶然联系当作规律 4、“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告诫我们,想问题、办事情(A ) 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和前提 B、要不断地发现、揭示规律 C、要敢于创新,坚持与时俱进 D、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5、鸟能筑巢,人能盖房。但人的活动和其他动物的活动有本质区别。这是因为( B ) A、人有大脑,其他动物没有大脑 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 C、其他动物的思维能力是有限的 D、其他动物的主观能动性不如人类 6、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做任何事情,只能从自己的基础和条件出发。这个观点表明( A ) A、人生选择、人的活动要受到自身条件的制约 B、人不能改善人自身在整个世界中的地位 C、人的自身条件是先天形成的,不可能得到改变 D、只要外部条件具备,人就可以实现自己的发展 7、老母鸡和电孵箱都能将发育良好的鸡蛋孵出小鸡,却不能用石子孵出小鸡,从哲学观点上说明( A ) A、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B、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内因和外因都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D、这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 8、“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为了更好地一跃而后退”这两句话包含的哲理是(B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倒退性趋势 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C、前进和倒退都是事物发展的趋势 D、前进性就是曲折性,曲折性就是前进性 9、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诸如垃圾短信等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 烦恼,,甚至有人利用手机进行一些违法活动。这启示我们( C ) A、要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B、要解决矛盾就要认识矛盾的特点 C、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解决矛盾 D、要重视事物量的积累 10、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C )。 A、扩大了内因的作用 B、忽视了外因的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11、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D )。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个人的性格 12、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A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4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附答案(供参考)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2’*20) 二、判断题(1’*15) 三、名词解释(4’*5)(考生答出横线标出部分的内容即可给分) 1. 事实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根据。 2. 规律: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 自觉能动性:又称为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的反映世界,又能动的改造世界的能力。 4.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5. 新事物:是指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四、理解说明题(25分)(考生答之有理,三观正确即可给分) 1.(1)不能,因为他没有注意到自己货物的属性和特点,也就是不符合客观实际。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情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 2. (1)如果没有成功的信念,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妄自菲薄、自暴自弃,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勇敢改正贴,那怎么会走出失败,取得成功?那些没有信念的人,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很难寻找出人生意义的。影响我们人生的决不是环境,也不是遭遇,而是持有什么样的信念。而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信念。 (2)乐于交往,情绪健全与情感丰富,性格良好,有自制力,乐观开朗,意志坚强,有良好的适应能力等。 3. (1)一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接纳、合作、和睦、和谐。 另一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表现为冷漠、自闭、排斥、对抗。 (2)走出孤独,主动交往;学会与人和谐共处、合作共事;建立真正的友谊;交往要把握一定的度;待人接物要热情有礼貌;讲信用,负责任等。

哲学与人生选择题库

《哲学基础》选择题库 1、下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的是( D) A、妄自菲薄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量力而行 2、据专家分析,人类基因用于医学之后,病人到医院就诊,同样的病情医生根据各人不同的基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治疗方法。这是因为 ( D) A.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不同的特点 B.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 C.不同事物的矛盾没有共同之处 D.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3、.有的同学,对自己十分满意,怎么看都好;对别人总是说三道四,一无是处。这种看问题的方法是 (C ) A.两分法 B.两点论 C一点论 D_一分为二 4、下列表达中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哲学观点的成语或俗语有 (A ) ①因地制宜②唇亡齿寒③抽薪止沸④东施效颦⑤南甜北咸东辣西酸⑥邯郸学步 A.①⑤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④⑤⑥ 5、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说明 (C ) A.看问题、办事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B.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我国的所有制结构 C.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D.主要矛盾规定或影响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6、新事物的出现不一定都是新事物,这是因为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都是(A )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 B、强大和完善的 C、吸取了旧事物的精华 D、有新的名称和旗号

7、当前,在大大小小的城镇饭店里,为了减少疾病传染机会,人们都使用一次性卫生筷,有关专家指出,这随手一扔的不是一双双木筷,而是一片片森林!专家们的看法体现的哲理是(c ) A、物质世界是客观的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8、“只要你对着飞驰的流星许个愿,你的愿望就能实现。”这种说法(D ) A、肯定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B、揭示了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C、否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D、忽视了联系的客观性 9、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理想或者缺乏理想,就会像一艘没有舵的航船,随波逐流,难以顺利到达彼岸。这说明(C) A、理想是人们的主观想象 B、理想是人们行为规范的总和 C、理想是人生的指路明灯 D、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0、人们常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里的“门道”和“热闹”从哲学上讲分别是(A ) A、“本质”和“现象” B、“现象”和“本质” C、“客观”和“主观” D 、“主观”和“客观” 11.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 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 12.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就是:﹙ A ﹚ A.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想象和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一切从良好的主观愿望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C.一切从美好的理想设计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D.一切从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出发,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13.“实事求是”一词源于东汉史学家﹙﹚撰写的《汉书·十三王传》,但赋予科学内涵的当代伟人是﹙ B ﹚ A.司马迁毛泽东 B.班固毛泽东 C.司马迁邓小平 D.张衡孙中山 14.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 A﹚ A.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过程 B.天体运动 C.自然变化 D.人类活动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

《哲学与人生》专项测试题(一)1.宋代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一诗中说:“横看 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它体现了( )。 A.人是无法真正认识事物的 B.客观事物是不断变幻的 C.人的主观认识是受到客观条件限制的 D.客观条件不能限制主观认识 2.“实事求是”这句成语中的“是”字是指()。 A. 客观实际 B. 客观规律 C. 主观愿望 D. 正确观点 3.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个人自身实际中的主观条件( )。 A.自己的体质 B.自己的学业基础 C.自己的家庭情况 D.自身的性格 4.下列哪个成语可以正确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 )。 A.量力而行 B.自知之明 C.不自量力 D. 妄自菲薄 5.以爱因斯坦的观点看来:支配着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是( )。 A.物质 B.意识 C.社会 D.精神 6.在人们的心目中,一位国王的权利是无限的。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信“君权神授”,独断专行。由于议会不同意随意征税,他曾几次解散议会, 甚至长期不理睬议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 动派,要求限制国王的权利,因而引起内战。1647年查理一世被俘。1649年1月30日,查理一世作为暴君、人民公敌被压上断头台,在伦敦白厅前 的广场被处死。这个故事说明() A.多数人的选择优先于个人的选择 B.不受限制的自由选择是有代价的 C.任何人的选择都要受到社会现实的制约 D.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自由选择 7.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8.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10.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11.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 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 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

《哲学与人生》期中试卷

《哲学与人生》期中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下列成语中可以体现从客观实际出发进行人生选择得就是( ) A量力而行 B听天由命 C不自量力 D妄自菲薄 2、我国战国后期得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水利工程都江堰,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得局面。这一事实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得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 ,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自觉地认识事物得规律,从而指导自己得行动 C规律隐藏在事物内部,人类智慧不很难企及 D规律得存在与发生作用就是绝对得、无条件得 3、“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包含得哲学道理就是( ) A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有条件得联系着 B一切事物总就是与其她事物无条件得联系着 C事物就是变化发展得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4、某同学由于自身努力不够,成绩不好,到处抱怨老师、班风、校风。该同学( )。 A扩大了内因得作用 B忽视了外因得作用 C忽视了内因,夸大了外因 D客观总结了教训 5、信息技术革命得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据统计,电子计算机芯片技术每18个月就要更新一次。这一事实表明( ) A事物得运动就是相对得、有条件得 B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 C静止就是一种不显著得运动,就是运动得特殊状态 D事物总就是运动变化得 6、“如果您无法成为山顶得劲松,那就做山谷得小树吧,如果您不能成为太阳,那您就成为一颗星宸吧!”这段话告诉我们,选择人生奋斗目标应该( ) A从自身得实际出发 B从自己得主观愿望出发 C从自身得需要出发 D从自己得理想出发 7、下列不符合对待挫折与逆境得要求得就是( ) A要以积极得心态对待挫折与逆境 B要正确瞧待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 C要有坚定得信念 D 要求我们要消极得心态面对挫折与逆境8、下列运动观错误得就是( ) A物质就是运动得 B运动就是绝对得 C运动就是相对得 D运动就是物质得 9、新事物就是指() A最强大,发展最快得事物。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哲学与人生》期末试卷及答案 年段:班级:姓名:号数: 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一、填空题(30分,每格2分) 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 2、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和内部联系,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共同的东西,只能靠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3、21世纪的竞争,实质上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竞争,归根到底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 4、个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中身体素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条件。 5、发展是事物自身性质的突破和飞跃,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前进、上升的运动。 6、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7、人生的行动不只受到自身体力、智力的制约,而且还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8、自觉能动性又称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 9、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10、人生目标的确立和实现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二、选择题(30分,每题2分) 1、“照猫画虎”、“依葫芦画瓢”的做法( ) ①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②否认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③否认了矛盾普遍性存在于矛盾特殊性之中④肯定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①②④B、③④C、①②D、①②③ 2、社会发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个人动机与物质手段的矛盾运动 D、个人活动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3、下列选项中属于个人的主观条件的是() A、个人的体质 B、个人的学业基础 C、个人的家庭情况 D、人个的性格 4、在全国抗震救灾总结表彰大会上,蒋敏等517名同志被授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雷勇等5名同志被追授“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这表明() A、个体为社会创造的物质财富越多,人生价值就越大 B、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统一的 C、实现人生价值,意味着获得更多的社会荣誉 D、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5、下列体现了矛盾观点的有()。 ①金无足赤,人无完人②刻舟求剑

《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答案

13春机械班《哲学与人生》期中考试卷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本质与现象是既(),又()的()关系。 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 3、()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事物的现象有()、()、( )的区别。 5、()与()构成当代思维方法的主要框架。 6、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 7、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 (2)() 8、()的矛盾、()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9、个人理想是()向往和设想。 10、社会理想是()要求和设想。 二、单选题 1、“一叶知秋”是运用()的结果。 A、发散思维 B、原点思维 C、联动思维 D、逆向思维 2、“窥一斑而知全豹是()的例子。 A、发散思维 B、联动思维 C、原点思维 D、逆向思维 3、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A、历史事件有重复性 B、历史现象是个别的、具体的、不可重复的 C、历史现象是独一无二的 D、历史必然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4、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确立目标、开展行动,都需要明确()

所在。 A、国家利益 B、集体利益 C、自己的利益 D、他人的利益 5、关于个人理想错误的是()。 A、有主观性 B、有个体差异性 C、有实现可能性 D、有超越性 6、人的本质是( ) A、人的自然属性即食欲、情欲、求生欲 B、自私就是人的本质 C、追求自由 D、社会关系的总和 三、多选题 1、同自然规律一样,社会发展规律也具有()。 A、创造性 B、客观性 C、重复性 D、普遍性 2、历史规律的特点()。 A、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B、通过人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才能体现出来 C、主要表现为统计规律 D、具有主观性 3、生产力是()。 A、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B、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C、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 D、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 4、理想是人们(),体现着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与向往。 A、在实践中形成的 B、同奋斗目标相联系 C、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D、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5、社会理想的特点()。 A、有整体性 B、有超越性 C、有阶段性 D、有客观性 6、人是以()求得生存和发展。 A、生理的适应 B、交往活动 C、社会关系 D、生产力 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社会的每一个成员的发展 B、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C、人的各方面发展条件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和谐的整体发展 D、包括人的活动尤其是劳动自由展开、人的社会关系全面丰富、人的生活丰富多彩、人的素质全面提高

哲学与人生试题库完整

《哲学与人生》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 . 明辨是非是做人的基本条件,下面值得你深交的同学是 A.小周喜欢看名著,经常拉你去图书馆 B.小吴经常请你去网吧打游戏 C.小齐很“义气”,哪位同学和你发生矛盾,他立刻带人来教训他 D.小经常用零花钱请你抽烟喝酒 答案:A 2 . 牛玉儒,生前担任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委书记,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一生廉洁奉公、勤政为民,被称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的榜样,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这说明了 A.人生价值在于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是统一的 C.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是统一的 D.人生价值的大小在于社会给个人的荣誉多少 答案:C 3 . 人之所以是“人”,从根本上说,在于人的 A.社会属性 B.复杂多样性 C.生产活动性 D.精神属性 答案:A 4 . 德国诗人歌德说:“一棵树上很难找到两片叶子形状完全一样,一千个人之中也很难找到两个人在思想情感上完全协调。”因此,营造和谐人际关系,要认识到 A.人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承认并尊重差异 B.人是有共性的,我们应该求同排异 C.人是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和自己个性类似的人交往 D.人是有差别的,我们应该努力和周边人保持一致 答案:A 5 . 有些地方由于苹果的需求量大,苹果苗的价格不断上升,众多果农不惜投入巨资大种特种果苗。几年后,苹果供应量大增,导致果苗价格急转直下,这给盲目投资果苗种植的果农造成了严重损失。这说明 A.做任何事情只要有胆量和勇气就能取得成功 B.人生行动不一定都要以把握客观规律为前提 C.人生行动要善于发现事物运动的规律,克服盲目性 D.敢于行动等于成功行动 答案:C 6 . 英国伦敦当地时间2015年10月20日下午,中国国家主席在英国议会大厦发表演讲时表示,中英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体。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之间的联系需要人去缔造 B.任何两个事物都发生着联系 C.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多样的 D.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直接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