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 导语: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特色文化。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欢迎阅读。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简介:不论是在苗乡,还是在侗寨;不论是布依,还是水家;只要贵客进寨、亲人临门,自家酿造的米酒和热情的歌声便是山里人献给客人的最好的祝福。在演出现场的歌声中,雷山县民俗展示演出队的演员手捧牛角酒杯,来到观众席中为观众敬酒,邀观众一起欢呼,与观众一起分享快乐喜悦。让来自外地的游客在陶醉在苗乡里,亲身体验苗家欢迎贵客们热情,感受到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简介:踩鼓舞是清水江畔苗族节日都不可缺少的一项活动内容。鼓身木制,鼓面蒙牛皮,由两名妇女敲击,鼓面和鼓身交替击响,发出“咚咚嗒咚嗒咚嗒嗒嗒”的声音,在山寨回荡,激烈而明快,动人心魄,意味着节日的高潮来临了,这时候不论是远方的客人还是当地的人,都会往鼓声聚集,鼓声响的地方叫踩鼓场,人们在踩鼓场上自发的围成几层大圆圈,踩着鼓点,跳着特定的传统舞,故名踩鼓舞。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简介:讨花带”,则是在“芦笙节”之夜,老人们带着孩子逐渐散去,而青年们舞

兴犹浓时,吹起带有含义的曲调,如:“姑娘,请把美丽的花带送给我”、“请把花带拴在芦笙上,大家喜洋洋”等,以此向姑娘表述爱慕之情。姑娘若有意于某个青年时,她就把自己绣制的花带拴在该青年的芦笙上。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简介:锦鸡舞是苗族芦笙舞中别具一格的一种民间传统舞蹈,发源于贵州省丹寨县排调镇境内,主要流传于苗族"嘎闹"支系中穿麻鸟型超短裙服饰的排调、也改、加配、党早、麻鸟、羊先、羊告、也都和雅灰乡境内雅灰、送陇等苗族村寨。有天下第一锦鸡舞之称。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料简介简介:该舞蹈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反排木鼓舞”,是流传于贵州省台江县方召乡反排,是一种世代相传的苗族祭祀性舞蹈,反映了苗族祖先不畏艰难险阻,披荆斩棘,长途迁徙,开辟疆土,围栏打猎,创造美好生活的壮举。这种舞蹈舞是苗族神话中造人之神——“蝴蝶妈妈”的象征,系苗族的祖先姜央打造并开始贡奉,由后人沿袭至今。过去木鼓舞只能在13年一次的祭祀祭祖节跳,在庄严肃穆的仪式中进行,现已演变为用于健身的民族性舞蹈。舞蹈分为五个章节,以激越的鼓点为主节奏,由踏步、腾越、翻越、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构成。

民族服饰的设计元素——纹样

民族服饰的设计元素——纹样 纹样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花纹和图形。纹样用于装饰,在人类发展史中可谓历史悠久,内容丰富。 数万年以前,从山顶洞人的器及石器上就可看到匀衡、对称等纹样构成基本原理的朦胧显现。从原始社会的石器箭棒、舟车建筑之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兽禽纹样的应用,这是人类狩猎生活方式的纹样纪实;而在农业社会中农耕生活的必然反映就是植物纹样的琳琅满目,生活是纹样的源泉。 中国民族服饰纹样具有直率反映生活特征的突出物质。虽然其题材、纹样组织形式千差万别,但是绝大多数纹样均取自于客观 `原型,往往是从一种基础纹样经过演变、推移、扩展而成为多种纹样的。中国民族服饰纹样极善变形,在不胜枚举的服饰纹样中几乎难以觅到不经过变形处理的。无论是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也无论是刺绣拼贴,还是扎缬编缠,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源于实物而非写实自然的变形纹样。 中国民族服饰纹样中的变形,变得异想天开,有的几近荒诞离奇。其中,不依常规地将各类美好之物结集一堂,是贯用之法。如此组织变形,看似无理,却是有情。有的是将互不相关的各种物体部分组合,衍生出一种并不存在的新物体,例如苗族刺绣常用的鸡龙纹样和鱼龙纹样;有的则是是各自以独立的形组合于非现实的空间;例如彝族腰带纹样中的花、果、蝶、鱼、鸟、兽等均随意组合,极异时空。 而就组成纹样的个体变形而言,则是以物体各部件的想象重组为主要手段,例如西双版纳傣锦佛幡中的马纹,头部为全侧造形的外轮廓与正面造型的双耳和双眼组成;白族的猫纹也是全侧的猫脸组合。另外,纹样的变形还行助于适合造形,这是由服饰纹样的实用性决定的。实用的前提,令装饰纹样必须依附于某一具形物之上,形与形之间相互镶嵌,达成或丰满或落的美的形式。再者,大量纹样的几何形构成往往成为强化变形风格和积极因素。 少数民族服饰纹样中几何形纹样与自然形纹样的不同表现形式多取决于对面料经纬纱线所形成的表面肌理的依附程度,当缝绣贴补以细数纱线来决定纹样的形与位时,多表现为几何形纹样特征。色线织锦则是在这一准则之下的另一种表现几何形纹样的工艺手段。几何形纹样较之自然形纹样的自由无拘而言,主要表现为严密、规律、比例、节奏的理性美。 中国民族服饰纹样用足变形之妙,使纹样的表达意境与人的心灵情感紧密相连,将多盈与富足,美满与团圆,情爱与善合表现行淋漓尽至。平面空间的巧分割,虚实主次的处理以及变化与统一、条理与反复、均齐与平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对照等形式法则的运用,无

中国历史上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中国历史上有少数民族建立的朝代 北魏(386年~534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拓跋珪于太初元年(386)称王,初称代国,同年改国号为魏,建元登国。史称北魏、拓跋魏、元魏、后魏。北魏太延五年(439)北魏灭北凉,结束十六国时期,统一北方,传17帝,历171年。天兴元年(398)称帝,都平城。盛时疆域约为今河北、山东、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区,河南、陕西、内蒙古的大部,辽宁、安徽、江苏、青海、新疆各一部分以及蒙古国南端一部分。后迁都洛阳(今属河南)。太和十八年(494)孝文帝拓跋弘迁都洛阳,加速鲜卑族汉化及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改拓跋氏为元氏。永熙三年(534)孝武帝逃往长安投靠宇文泰。高欢立元善见为帝,是为孝静帝,迁都于邺(今河北临漳),改元天平。史称东魏。北魏亡。?? ??东魏(534年~550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4年魏北魏宗室元善见为帝,迁都邺城(今河北临漳境内),史称东魏,传1帝,历17年。 ????西魏(535年~556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35年魏宗室元宝矩为帝,都长安,史称西魏,传3帝,历22年。 ????北齐(550年~577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0年高洋废东魏帝自立,都邺城,国号齐,史称北齐,传6帝,历18年。?? ??北周(557年~581年)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557年宇文觉称天王,都长安,国号周,史称北周。北周建德六年(577)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传5帝,历25年。???? 辽朝(916年~1125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契丹人建立的少数民族王朝,历时210年,传9帝。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三世纪。907年耶律阿保机为契丹酋长。916年,契丹酋长耶律阿保机做了皇帝,辽建立。918年建都皇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的波罗城),947年改皇都为上京,1007年迁都至中京道大定府。“辽”的疆域的东北至今日本海黑龙江口,西北至蒙古国中部,南部至今天津的海河、河北霸县、山西雁门关一线与北宋交界,是当时统治中国北方与宋朝对峙的一个王朝。“辽”最初建国时,国号为契丹,947年改国号为“辽”,其间于983年至1066年间曾重称“契丹”。开国君主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历经9位帝王,1125年(辽保大五年)灭于金。???? 金朝(1115年~1234年),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创建人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国号“大金”;“金”建于1115年,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金开兴二年(1234年)时灭于蒙古,共经历10位帝王。???? 元朝,蒙古族统治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所建,1279年灭南宋,定都于大都(现北京市)

少数民族资料

苗族 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食物苗族人食物以大米为主,辅以包谷、小米、高粱、小麦和薯类等杂粮。苗族人最喜食糯米。副食品主要有瓜类、豆类、蔬菜以及作为佐料的辣椒、葱、蒜等。肉类有猪、牛、羊、鸡、鸭及鱼类。 苗族人口味以酸、辣为主,尤其喜食辣椒。日常菜肴主要是酸辣味汤菜。酸菜味鲜可口,制作方便,可生食,也可熟食。平时吃新鲜蔬菜或瓜豆,苗家也掺些酸菜或酸汤。令人增加食欲。此外,苗家的酸汤煮鱼是风味名菜,做法是将酸汤加水、食盐煮沸,取鲜活鱼去苦胆,入酸汤中煮制而成,此菜肉嫩汤鲜,清香可口,一年四季都可以做。 苗家能加工保存熏制腊肉、腌肉、腌鱼、鱼干、香肠等.其中腌鱼是苗族的传统佳肴。方法是将鲜鱼剖开,去内脏,抹上盐、辣椒粉,放火上方焙烤至半干,然后人坛密封.食时取出蒸熟。此鱼具有骨酥,咸辣适度,清香可口的特点。 苗族人还喜欢制作豆腐、豆豉,加工猪灌肠、血豆腐等。爱吃火锅。苗家男女都喜欢酒,大部分人家都能自己酿酒。他们自制酒籼,用土产的糯米、包谷、高粱等酿出芳香的甜酒、泡酒、烧酒、窖酒等。

服饰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芦笙舞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主要有自娱、竞技、礼仪三种类型。芦笙舞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也是苗族最喜爱的民间舞蹈。芦笙舞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群众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风俗性芦笙舞。

民族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民族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赵媛媛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云南昆明 650093 摘要:中国少数民族的色彩语言特性是中华民族传统色彩观念多元性的具体表现,也是中国传统色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现代设计中充分运用少数民族的色彩语言,是创新现代设计思维,提升现代设计理念的色彩运用基点之一。少数民族服饰的色彩、图案、配饰、手工艺术等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即弘扬了民族文化又丰富了现代设计,但同时也要注意符合现代审美标准。 关键词:少数民族;服饰元素;现代服装设计; 当代人类已进入21世纪现代化的文明时代。在高度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中,随着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人们的思维理念不断更新,现代与传统、民族精神与经济全球化等各种新老理念,在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不断地产生碰撞和摩擦。而人类社会就是在各种新老理念不断碰撞和交替中发展、前进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传统文化是现代文明的基础和源泉,现代理念是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民族元素的应用和创新发展是整个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民族服饰的审美情趣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外在表现、形象展示。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饰,展现了民族的鲜活个性,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它不仅有实用性的特点,方便着装,便于劳作,而且更有观赏性的特点,节日盛装,美化生活,有的还具有收藏性的特点。这些服饰,大都由劳动人民自己动手,从纺线到织布,到刺绣到成衣。 而且这种手工制作技艺大都是祖传的,不带有任何伪造、模仿的痕迹。有的民族的服饰已形成系列,多款式、多层次、多体型,适合多种类型的人穿戴。这是他们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摸索出来的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总结。一图一案,一花一叶,都是精心设计、精 心打造出来的。而且在民族特质文化的背景下,每一件又有其不同寻常的艺术特点,堪称独具风格的艺术珍品。 对于服饰文化的成因,日本著名服装教育家、民族服饰研究家田中千代女士曾在世界各地对民俗服装进行考察后认为:“一个民族本来的特征是保存着某一特定地区自古以来的某种习惯”,后随着迁徙和战争等诸多因素的作用与影响,“使民族丧失了纯粹性,混血化了,服饰文化也随之混合,由于不同文化的相互接触、碰撞及新文化的入侵,纯粹的民族服装也就不存在了。”民族服装与整个民间文化、民族文化的心理结构、民族审美、民族风格、生活习俗甚至民族的经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都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民族服装的这些品格,均可通过一定的服装造型设计及服装图案设计呈现出来,通过特定的民族服装形体语言和形式特征,使人们体味出它的舒适、美观和其中所隐喻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习惯,领略它的装饰美以及朴素纯真的艺术品格。 色彩是民族服装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民族服装色彩语义的传达依附于展示媒体,通过视觉被人们认知,不同的色彩其色彩性格不同,作用于人的视觉产生的心理反应和视觉效果也不尽相同,因而具有了冷热、轻重、强弱、刚柔等色彩情调,既可表达安全感、飘逸感、扩张感、沉稳感、兴奋感或沉痛感等情感效应,也可表达纯洁、神圣、热情、吉祥、喜气、神秘、高贵、优美等抽象性的寓意。民族服装色彩多运用鲜艳亮丽的饱和色,以色块的并置使色彩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视觉美感,明亮、鲜艳、热烈、奔放,显示出鲜明的色彩对比效果。

少数民族史

少数民族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历史学与民族学专业基础理论,能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与教学、在相关行政事业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中华各民族,热爱中华文化,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有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居住地区的社会发展、稳定、繁荣做出贡献。 2、培养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掌握历史学与民族学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教学以及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适合在高校、文博、相关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专业原着。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西北边疆民族史研究,导师:李伟、闵文义、陈旭、杨蕤等。本方向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社会变迁、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区域民族关系等为研究重点。

2、伊斯兰文化与回族社会变迁研究,导师:丁明俊、丁万录等。本方向以回族研究为重点,包括回族伊斯兰文化、回族历史、回族经济、回族世俗文化、回族教育、回族社会变迁等内容。 三、学制和学分 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在三年之内完成学业,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由本人及导师向文史学院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并经过研究生处报学校审批,报告得到批准后,可以延长学习期限半年至1年。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自(2007年9月至2010年7月)依据《北方民族大学关于制定和实施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具体规定》,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应修满至少35学分才可申请进行论文答辩。 四、课程设置 1、课程构成 研究生课程分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专业共同基础课、研究方向课;非学位课程为专业选修课、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录取的研究生的补修课程。专业共同基础课在一级学科层面上设置,以夯实研究生的学科基础;研究方向课体现专业差异,增加研究生专门知识;选修课程拓宽研究生知识面。 2、课程学时和学分 (1)公共课(11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36学时,2学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选读(文),54学时,3学分;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关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议案的决议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发展议案的决议 【法规类别】少数民族财政经济 【发布部门】广东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02.03.27 【实施日期】2002.03.27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议案的决议 (2002年3月27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议案的办理情况报告》。会议原则同意这个报告。 会议认为,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议案》,经省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省人民政府提出的办理方案后,自1996年起由省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经过五年的努力,议案办理方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会议认为,由于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原因,目前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仍然是一项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省人民政府在报告中提出今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意见是可行的。

省人民政府在该议案办理结束后,应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民族区域自治法》,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订扶持民族自治地方加快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措施。着重抓好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同时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交通、教育等设施建设的欠帐问题。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建设依托当地资源的经济发展项目。继续大力扶持小水电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积极开展与发达地区的经贸合作。三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造、新建境内国道、省道和县城通镇、镇通村公路,改善交通条件。四是扶持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合理调整布局,提高教育质量,积极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五是尽快妥善解决少数民族贫困人口迁移点用水、用电、住房和小孩上学等遗留问题。改善移民新村的生产、生活环境,扶助移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 附: 广东省人大常委会: 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提出的《关于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议案》(第2、20、104、129号),省政府于1996年开始实施。5年来,在省委的正确领导和省人大的支持监督下,经过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2000年11月,省政府派出检查组赴民族地区连南、连山、乳源3个自治县进行检查验收。省政府认为,已基本完成议案提出的各项任务,建议如期结案。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实施议案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到重要位置。 1996年1月,省委、省政府召开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工作座谈会,决定将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作为全省扶贫攻坚的重点,于1996、1997年

内蒙古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考研经验贴

内蒙古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考研经验贴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下内蒙古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考研的公共课和专业课的相关经验。 政治我是8月份开始跟着李凡老师的课程,看完一章做一章《政治新时器》,不过还是很难入脑,老是忘,后来到十月份,看到了大家都看李凡老师的课,我也跟着看,可以下一个加速器,一个多钟头可以刷五节课。因为当时时间紧张,我都是挤时间看。刷题班,和一些难点。我是去图书馆的路上听,去吃饭的时候听,回宿舍的时候听。 11月中旬左右重复做选择题。然后就是下午从5.30-6.30再接着背政治。李凡老师最后押题也可以看看。 英语这门课程我觉得主要也是靠基础的。大学开的每一门课,都尽力去认真听,说不定英美概况课本里某一个单词就在考题里,或者某个文化知识就是阅读题的背景知识。学语言就是一点一滴。看到老大写的经验贴说单词不需要看,单看考题确实是这样,专八单词足够了。个人建议有时间还是看一看,见多识广是有用处的,真心说不准在哪就会出现一个,你会,别人不会,这就是优势。我用的是《一本单词》这本书进行单词学习的。真题我选的是《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反复看,反复做。其他就是跟着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进行系统学习。作文书我主要跟着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上的老师进行题型学习的,只是积累句型表达之类,思想的话,需要关注时事,有自己独到见解。 更多关于613民族学通论和811北方民族与蒙古族历史初试和复试的经验我都写在了high研考研论坛,大家可以下载high研app,在上面找我,与此同时,深知考研不易,我把当时自己花了好多钱购买的专业

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篇一: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少数民族的节日都有什么? 泼水节:傣族的传统节日。于傣历六月(清明节前后)举行。傣历以六月为岁首,也是傣历新年。源于小乘佛教用水为佛洗尘,故又称浴佛节。相传这是为纪念一位战胜魔王的姑娘而举行的节日。传说有一个魔王作恶多端,人民十分痛恨。一位姑娘被魔王抢去为妻,她立志为民除害,于是,乘魔王熟睡,拔下魔王头发,将魔王脑袋勒下。但魔王的头颅仍会作崇,用火烧则四处起火,丢到河里则河水滚沸泛滥成灾,埋到地里则臭气四溢。于是,魔王的12个妻子便轮流把魔王的头抱在自己身上,每天用水冲洗一次魔王的头。傣族人民为了感谢这12个妻子,在每年的傣历新年时以泼水表示纪念,以示冲洗身上的污秽,以后逐渐演变成俗泼水节一般为三四天,开始的这一天送旧,最后一天迎新。此节西双版纳州傣族称"尚罕",德宏州傣族称"尚链",意为周转、转移,指太阳在黄道十二宫运转一周又开始了新的一年。节

日清晨,人们要采摘鲜花到佛寺供奉,在寺中堆沙造塔,听佛爷念经;中午挑来清水为佛像洗尘。礼毕拥出大街小巷,嬉戏追逐,互相泼水以示祝福。清水象征吉祥,可消灾除病,故大家互相泼水。此外,人们还在澜沧江上进行划龙舟比赛,各村赛还要放高升和开展群众性歌舞活动。龙舟比赛时,两岸挤满观众,锣鼓齐鸣,欢笑声、呐喊声汇成一片。高升是傣族人民自制的烟花焰火。用一根几米长的竹子,中间掏空,填满火药,置于高架上,点燃引线,将竹筒推入高空,空中闪现的烟花花团锦簇,光彩夺目,夜间放高升更显壮观。青年男女则用象脚鼓和铓锣伴奏起舞,进行丢包游戏,谈情说爱,选择配偶,更增添了节日的欢乐所氛。柬埔寨、泰国、缅甸、老挝等国也有此习俗。 刀杆节:僳僳族传统节日。僳僳语称"阿堂得"。在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盛行于云南泸水、福贡等地区。届时,男女老少身穿民族盛装,聚集在刀杆广场。广场上竖立着两根20多米长的粗木杆,把36或72把锋利长刀,刀口朝上绑在木杆上,形成一字形梯状,凡有三或六的地方,两刀交叉成x字形,刀杆顶端挂着小红旗和鞭炮。爬刀杆者多为青壮年,他们身穿红布衣服,头缠红布,赤足。 爬杆在燃烧着的熊熊烈火和回荡四方的铓锣声中开始,小伙子们在人们的欢呼声中赤足跳进火堆,在火堆中跳来跳去,称为下"火海"、打"火滚"。他们还将烧红的铁链在手上

中国少数民族分布图

我国是统一的社会主义国家,除汉族外,有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6.6%,分布在我国总面积50—60% 的土地上。 民族名称主要分布地区 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林省,黑龙江省,青海省,河北省,河南省,甘肃省,云南省。 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河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云南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辽宁省,北京市,黑龙江省,天津市,吉林省,陕西省。 藏族西藏自治区,四川省,青海省,甘肃省,云南省。 维吾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湖南省。 苗族贵州省,云南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广东省,湖北省。 彝族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 布依族贵州省。 朝鲜族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 满族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 侗族贵州省,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瑶族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云南省,广东省,贵州省,四川省。 白族云南省,贵州省。 土家族湖南省,湖北省,四川省。 哈尼族云南省。 哈萨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 傣族云南省。 黎族海南省。 僳僳族云南省,四川省。

佤族云南省。 畲族福建省,浙江省,江西省,广东省,安徽省。 高山族台湾省,福建省。 拉祜族云南省。 水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东乡族甘肃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纳西族云南省,四川省。 景颇族云南省。 柯尔克孜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黑龙江省。 土族青海省,甘肃省。 达斡尔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仫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羌族四川省。 布朗族云南省。 撒拉族青海省,甘肃省。 毛难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仡佬族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 锡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辽宁省,吉林省。 阿昌族云南省。 普米族云南省。 塔吉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怒族云南省。 乌孜别克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俄罗斯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鄂温克族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 德昂族云南省。 保安族甘肃省。 裕固族甘肃省。 京族广西壮族自治区。 塔塔尔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独龙族云南省。

经典创想分享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及其分类

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部分,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和关注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尤其在近些年,随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保护和拯救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许多机构也开始对少数民族视觉元素进行系统的发掘、征集、保护和整理。自觉强化其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使具有民族特征的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进行有机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也有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繁荣与发展。 一、少数民族视觉元素及其分类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个少数民族在为满足其自身物质需求所进行的生产劳动以及为满足其精神需求所进行的文化艺术创造中,被本民族所认同(即通过视觉所能感知并在心里所能接受的)且体现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一切形象符号。我国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简单地说就是华夏各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并体现共同心理特征、文化精神和价值追求的可视形象、符号以及风俗习惯等。“包括外部形式、内部精神以及文化本源。外部形式指的是用以表达这种元素的载体的外表形态。内部精神指的是其外部形式及载体外表形态所传达出来的精神含义。文化本源指

的是这种元素产生的历史过程,及其所受的中国文化的影响。” 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是各少数民族数千年以来在他们自身的生产实践中逐步和形成的。这些色彩、样式以及风俗习惯,往往以相对固定的形式在人们的审美习惯中成为传统并流传下来。它不仅是本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文化结晶,而且通常也具有识别该民族特征的文化标示作用。在视觉艺术中,色彩和图形样式往往是最先抓住人们视线的,正是因为少数民族的这些不同的视觉元素的存在,才使得我们可以以此来区分各民族之间的视觉差异。也就是说人们往往通过各少数民族视觉元素特有的形态来识别其民族特征。就像西北回族的白小帽、黑坎肩,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囊坑、麦西来普、热瓦普,具有新月标志的伊斯兰清真寺,哈萨克族的毡房、奶茶,蒙古族的马头琴、蒙古包,藏族的转经筒、酥油茶、布达拉宫等,都是本民族的标示形象。说到馕,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新疆维吾尔族,说到蒙古包自然而然想到蒙古族,说到转经筒自然想到藏族等等,这些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实际成为各民族的形象代码,是我们通过视觉感受来认知该民族特征的文化要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各少数民族的视觉元素成为艺术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和源泉,更是创作富有民族意味艺术设计作品的根基。 一般来讲,少数民族视觉元素有三大类:文字符号、色彩符号、图形符号。文字是民族文化的主要承载者,其本身也是本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字符号的设计是将概念性的语言转换为可视的视觉性语言的一个途径,是将设计内容的文字语言给予形象化、条理化,并建立起整套的视觉形象化符号。”通过文字不仅能很好地传递、传承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含义,而其在表述内涵的同时也通过其自身的外在形式表现视觉的审美意义,具有多方面的综合的能效。 文字在设计中的适度和创新应用对于丰富设计本身,拓展其应用元素,增

专题总复习(一) 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史

历史高考备专题总复习(一)我国古代少数民族发展史 专题一:中国古代各少数民族的发展 一、知识归纳 1、匈奴族(1)先秦:①祖先:北狄(蒙古高原一带)。②以畜牧业为主,也从事农业生产。公元前3世纪广泛使用铁 器。③战国:秦、赵、燕三国筑长城防御。 (2)秦汉时期:①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领河套地区(奴隶制国家)。②西汉初期,汉匈和亲(被动和亲)。③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反攻匈奴,匈奴被迫迁徙漠北。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其它各部仍游牧于漠北或西迁。④西汉元帝,王昭君出嫁呼韩邪单于(主动和亲),四十多年和睦相处。⑤东汉初年,匈奴分裂。南匈奴向汉称臣,北匈奴退居漠北威胁中原及河西、西域。⑥东汉前期,窦固、窦宪大败北匈奴。北匈奴政权瓦解,对东汉和西域的威胁最后解除。 2、西域各族(秦汉时期)①汉朝时期,(西域位于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新疆天山南北等地)②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张骞出使西域,西域诸国回访。③公元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④东汉初年,西域各国重被匈奴控制。⑤东汉明帝时期,班超担任西域都护。 3、突厥族 (1)南北朝: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期统一西北地区,中亚各国归附。突厥是沟通中原和中亚贸易的桥梁。(2)隋唐:①隋初,突厥分裂为东、西突厥。②隋末东突厥南扰。③唐朝贞观初期,唐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并设都督府管辖东突厥故地(“全其部落,顺其土俗”)。④西突厥在隋唐之交控制天山以南,影响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⑤唐太宗设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⑥唐高宗,西突厥灭亡。⑦武则天设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4、维吾尔族(1)隋唐:①祖先:回纥,7世纪初,受突厥汗国奴役。②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任命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 府都督。③8世纪中期,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④安史之乱期间助唐平叛,自唐肃宗 始与唐和亲。⑤8世纪后期,回纥改为回鹘。⑥9世纪中期,回鹘瓦解。西迁(新疆,维吾尔族); (甘肃,裕固族);有的西迁至中亚地区。 (2)宋元:元朝称畏兀儿。(3)明清:清称回部,1757年乾隆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的叛乱,1762年设伊犁将军。 5、女真族(满族) (1)隋唐:祖先是唐朝时期的黑水靺鞨。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设都督府,正式划入唐版图。 (2)宋元:①两宋称女真。居住松花江、黑龙江下游一带。②北宋中后期,完颜部统一女真各部,受辽的统治。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推行猛安谋克制度,1125年与北宋联合灭辽。1127年灭北宋(“靖康之变”)。③与南宋 形成南北对峙局面。1234年蒙古灭金。④辽金时期黄河流域的女真人不断与汉族融合,元朝时被视为“汉人”。(3)明清:①明初期,东北建州等部归明朝奴儿干都司管辖,②明后期,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建立八旗制度。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③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④1644年清军入关,经20多年战争, 基本统一全国。 6、契丹族(1)隋唐:居辽河上游。唐末开始农耕生活。 (2)宋元:① 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并逐步接受汉族封建文化,② 916年建契丹国。后改为辽。 ③创制契丹文字,实行“蕃汉分治”。④1005年与北宋订立澶渊之盟,宋辽对峙局面形成。⑤1125 年,辽被金灭。⑥元朝,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人与汉族不断融合,元朝时被视为“汉人”。 7、藏族 (1)隋唐:①祖先:吐蕃。②战国到东汉,西羌陆续进入西藏地区与当地的游牧和狩猎部落融合,成为吐蕃人的祖先。 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定都逻些,仿照唐朝官制,创制了吐蕃文字。③唐太宗,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后两百年间,新赞普必请唐天子“册命”。④8世纪初,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入藏。⑤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长庆会盟”。 (2)宋元:蒙古政权建立后,吐蕃臣服于蒙古。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征收赋税,中央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西藏正式成为元朝的行政区。 (3)明清:①明称西藏为乌斯藏,设立卫所,建立僧官制度,整个明代,西藏各教派势力都一心拥护中央政府。②清朝时顺治和康熙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设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中国少数民族史(03040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历史学与民族学专业基础理论,能从事历史学专业研究与教学、在相关行政事业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热爱祖国,热爱中华各民族,热爱中华文化,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有事业心和献身精神,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居住地区的社会发展、稳定、繁荣做出贡献。 2、培养刻苦钻研、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掌握历史学与民族学坚实的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专门知识,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具有从事中国少数民族历史研究、教学以及在相关行政事业单位从事专门业务工作的能力,适合在高校、文博、相关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工作;具有创造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翻译专业原着。 4、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身体素质。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研究方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西北边疆民族史研究,导师:李伟、闵文义、陈旭、杨蕤等。本方向以西北地区少数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经济、社会变迁、与中央王朝的关系、区域民族关系等为研究重点。 2、伊斯兰文化与回族社会变迁研究,导师:丁明俊、丁万录等。本方向以回族研究为重点,包括回族伊斯兰文化、回族历史、回族经济、回族世俗文化、回族教育、回族社会变迁等内容。 三、学制和学分 北方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要求在三年之内完成学业,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期完成学业者,由本人及导师向文史学院提出书面报告,说明原因,并经过研究生处报学校审批,报告得到批准后,可以延长学习期限半年至1年。在职硕士学位研究生按国家有关政策办理。自(2007年9月

2019届高考政治答题模板专题09人大代表行事原因和措施

专题09 人大代表行事原因和措施 模板1 人大代表为什么要这样做? 【答题要素】 地位+权利+义务+与人民的关系 ①法律地位决定的(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②是履行义务的需要(遵守法律、保守机密、联系群众、接受监督)。 ③与人民的关系(产生、负责、服务、监督)。 【典例探究】 典例1.(2015·重庆高考)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际,“人民日报微博”发布了写给代表委员的几句话。其中直接反映人大代表与人民关系的是( ) ①今天,你来到这里,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②少些空话套话,多些诤言良言;少些雷人雷语,多些常识之论 ③你来北京,是来监督政府、参政议政的,不是来聆听指示、汇报心得的 ④“赞成”是你的权力,“反对”也是你的权力。这权力,来自委托于你的人民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技巧点拨】通过本题理解人大代表做某事的原因,体会人大代表的地位、权利、义务和与人民的关系。典例2.(2016·天津高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该文件广泛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今年两会上,代表和委员拿到的“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就是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制定的。这说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②我国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代表人民行使决定权 ④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履行参政议政的国家职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A 【变式演练】 1.(2017·课标卷Ⅲ)西藏自治区某少数民族人大代表履职13年,共提交42项建议和议案,与所在县每个乡定点联系人保持定期联系,呼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藏东南博物馆,还就提高边民补贴和偏远地区的工程造价标准等提出建议。该代表通过上述行为( ) ①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职权②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行使自治区人大代表的立法权④行使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自治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人大代表的权利包括审议、表决、提案、质询,立法权是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③说法错误;我国行使自治权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而不是少数民族人大代表,④说法错误。提交建议和议案是人大代表行使提案权,①说法正确;人大代表与联系人保持定期联系,表明人大代表反映基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②符合题意。答案选A。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诚信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石。 材料社会诚信是近年来全国“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而由失信引发的诸如“老赖”和与之相关的执行难问题也成为了司法系统乃至全社会的“痛点”。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高院院长王树江带来了《关于加快全国信用立法的议案》,并获得了超过40位全国人大代表的联合署名。王树江表示,推进社会信用立法,既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举措。目前社会信用立法条件已趋于成熟。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代表在推进社会信用立法中的作用。 【答案】 ①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通过依法行使提案权向人大提出有关推进社会信用立法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少数民族人口排名 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少数民族10643万占全国人口的8.41%,比1990年的1523万增长了16.70%。 55个少数民族人口数分组(单位:万人) 人口在1000万人以上的少数民族(2个) 壮族1617.88 满族1068.23 人口在1000—5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7个) 回族981.68 苗族894.01 维吾尔族839.94 土家族802.81 彝族776.23 蒙古族581.39 藏族541.60 人口在500—10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9个) 布依族297.15 侗族296.03 瑶族263.74 朝鲜族192.38 白族185.81 哈尼族143.97 哈萨克族125.05 黎族124.78 傣族115.90 人口在100—5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4个) 畲族70.96 僳僳族63.49 仡佬族57.94 东乡族51.38 人口在50—10万人之间的少数民族(13个) 拉祜族45.37 水族40.69 佤族39.66 纳西族30.88 羌族30.61

土族24.12 仫佬族20.74 锡伯族18.88 柯尔柯孜族16.08 达斡尔族13.24 景颇族13.21 毛南族10.72 撒拉族10.45 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少数民族(20个)布朗族9.19 塔吉克族4.10 阿昌族3.39 普米族3.36 鄂温克族3.05 怒族2.88 京族2.25 基诺族2.09 德昂族1.79 保安族1.65 俄罗斯族1.56 裕固族1.37 乌孜别克族1.24 门巴族0.89 鄂伦春族0.82 独龙族0.74 塔塔尔族0.49 赫哲族0.45 高山族0.45 珞巴族0.29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类型入手,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提到“物质文化”,人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表现在器物中的人类的创造和文化信息。在这些器物中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心理信息,因此它们虽然是物质、是器物,但又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全国人大代表由哪些人构成震惊

全国人大代表由哪些人构成?震惊! 2010年《选举法》在废除“四分之一条款”后,引入了基本名额数的概念。从十二届全国人大各地代表名额的分配情况看,四个人口特少的地区海南、西藏、青海、宁夏,除西藏外,8个基本名额数再加上按人口获得的名额,都超过了15名。可见,这一做法基本解决了人口特少的地区的代表性问题。除人口特少的地区不适用同比例原则而适用广泛代表性原则外,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也从来不与其人口数挂钩。邓小平在1953年《选举法》草案说明中说:“全国各少数民族人口数,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14。草案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名额为150人,并规定除了这个固定数目之外,如仍有少数民族选民当选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者,不计入150人名额之内。所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少数民族代表人数,预计实际上会接近代表总数的1/7。我们认为这个名额的规定是合理的,因为全国民族单位众多,分布地区很广,需要作这样必需的照顾,才能使国内少数民族有相当数量的代表得以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1982年开始,少数民族代表占全国人大代表总额的比例被确定为12%左右,而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十二届全国人大的少数

民族代表数被确定为3000名代表的12%即360名,其中320名被分配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选出,14名被分配到解放军代表团,其余26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另行分配。实际上,从六届人大开始,少数民族代表的实选比例都超过12%,而在14%左右。除了少数民族代表的总数不适用同比例原则,不与少数民族人口的总数挂钩之外,各少数民族代表的名额也与其各自人口数没有比例关系。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回族和维吾尔族人口比较接近,回族为“人口名额”仅仅包括按人口计算的名额,与史卫民、刘智的计算方法不一样,我们认为八、九、十届人大各地“增加的名额”不能算到按人口数分配的名额中去,因为“增加的名额”体现的是“广泛代表性”原则,而非人口比例性原则。至于第十二届人大,我们认为各地的基本名额数不能算到按人口数分配的名额中去,因为各地基本名额数体现的是地区代表性原则,而非人口比例性原则。在这个意义上,各地基本名额数和港澳台三地名额数体现的都是地区代表性原则。由此可以看出:各地基本名额数的设计,提高了代表性原则在全国人大代表分配中的分量,而减少了人口比例性所起的作用。 二、全国人大代表构成的结构分析2010年新《选举法》第6条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应当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基层代表,特别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代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