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

1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

1如何认识当今世界经济格局、政治格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

1.(1)政治格局。当前世界局势发生五大新变化。“一超多极”格局虽未根本改变,

但“一超”与“多极”差距缩小,大国关系“有张有弛”,国际间平等与民主的趋

向在增长,中国担当更举足轻重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东方趋向和

平。二、西方趋向紧张。三、中东更似泥沼。五、金砖四国崛起。

2.(2)经济全球化向加强规范和治理方向演进。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从深层次看也是

全球化本身的危机,市场自行纠错的内在局限性无法引导全球化有序发展,导致全

球化进程从“机遇期”进入“问题高发期”。在全球化进程不可逆转、各国经济联

系日益紧密的情况下,主要国家通过二十国集团峰会(G20)等途径加强全球治理,试图使经济全球化走上更健康发展轨道。

3.(3)国际金融改革进程加速。国际金融危机令世界经济遭遇数十年来最大“寒

流”。国际金融体系的诸多弊端暴露无遗,这也给国际金融改革提供了难得契机。

在二十国集团华盛顿、伦敦和匹兹堡三届峰会上,如何“治未病”以避免金融危机

重演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在多伦多峰会上,各方在强化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

和流动性管理框架、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以及会计准则趋同等方面立场接近。

此外,欧盟以及中国、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希望继续推进基金组织治理改革。2010年

4月,中国、巴西、俄罗斯以及印度领导人在“金砖四国”领导人第二次正式会晤

上强调,为使全球经济能有效地预防和抵御未来危机的冲击,有必要建立一个更加

稳定、更可预见、更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

2、经济全球化相关问题(经济全球化表现(P1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政治(P20~25)的影响;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P26~29)。

3.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P20

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冷战结束之后,国际体系的结构呈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是一超,综合实力超出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中、俄、德、法、英、日等国可以称为多强。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体系的权力分布状态,美国一超的地位也没有受到根本的挑战。但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硬实力的损耗、金融危机对美国综合实力的负面影响等等,都对美国的能力和领导力提出质疑,使其软硬实力出现了走弱的态势。与此同时,多强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欧盟一体化深入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虽然欧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但在倡导国际规范、制定国家制度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影响力。新兴大国整体力量上升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更加显现。新兴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并开始进入国

际体系的核心,这是世界权力消长和格局变化的明显标志,也是多极化雏形的实质性显现。尽管如此,一超多强格局还没有出现拐点。国际格局的变化也使得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冷战结束伊始那种基本上是西方大国垄断国际治理体系的模式开始松动。西方主导国际治理体系的态势还会持续,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实力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已经成为世界格局中的要素。有形实力是力量,同时,制度是力量,文化也是力量,并且都是构成世界格局的要素。谁主导了这些力量,谁就占据制高点,谁就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发言权。

4.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P26~29

5. 如何理解冷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实质?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体现哪些调整?

990年海湾战争期间,布什提出要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世界新秩序”,其实质是要在美国的领导下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世界

整:一、军事方面美国重回“多边主义”路线奥巴马叫停东欧反导系统,缓和与俄罗斯的关系奥巴马倡议建立“无核世界”,与俄罗斯签署协议共同削减核武器奥巴马酝酿从伊拉克、阿富汗抽身奥巴马改善与朝鲜等国家关系奥巴马政府大幅削减国防预算二、提升美国形象和影响力与小布什政府重点强调硬实力和先发制人不同,奥巴马政府将更加重视美国的软实力,战略目标是提高全世界对美国的好感,扩大美国的影响力。三、奥巴马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优先次序加以调整小布什政府时期,反恐几乎成为主导美国全球战略的最重要的事务。但经济危机的爆发,奥巴马不得不考虑首先要恢复国内经济。

6.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调整的特点及原因

由于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美国失业率超过10%,创历史新高、伊拉克与阿富汗战后重建举步维艰以及美国联邦财政赤字的急速攀升等一系列因素的作用,美国正处在深刻的国内政治与社会变化的历史性进程之中。这一进程究竟将给美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美国是变得更加强大、还是开始一个缓慢的衰落进程,现在断言还为时尚早。但至少2000-2009年新世纪的头十年已经被称为美国近40 年来最糟糕的十年。[1]奥巴马政府对世界局势和美国相应外交政策调整的紧迫感是过去10 年最突出的,这给美国的战略调整倾注了巨大的动力。奥巴马上台已经一年,美国对外安全战略调整的基本走向和目的也已较为清晰,这一调整究竟将如何演变,显然将对世界局势和美国外交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在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中野去布什化冶倾向十分明显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的对外战略调整呈现出了以下特点:

1.(1)首先,在“变革外交”的旗帜主导下,奥巴马政府在一系列传统的美国对外

安全战略重点上“求新求变”,以便摆脱布什政府两届任期内因为单边主义和军事

反恐而招致的美国在海外的战略性困境,以合理的成本来赢取合理的海外战略目标。

这已经成为奥巴马政府进行战略判断和战略抉择的突出特点。

2.(2)其次,在“巧实力”理念的带动下,奥巴马政权软化了美国对“失败国家”、

“流氓国家”和“潜在对手国家”问题上的对抗立场,从布什时代的以施压为主、

防范为主、以压促变为主的策略,转向了在全面对话、加强接触、谋求妥协、软硬

兼施基础上实现美国战略目标的新策略。

3.(3)奥巴马政府在战略上和外交上对东亚的重视程度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4.(4)第四,通过“无核化世界”政治构想和重启美国与俄罗斯之间的核裁军谈判,

缓和美俄关系,为解决伊朗核问题以及稳定东欧地区局势创造条件,从而结束2008 年8 月格鲁吉亚战争以来美俄之间的紧张关系。

5.(5)第五,加强多边主义在美国外交与战略行动中的运用,改变布什政府在降低

温室气体排放和签署《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的保守立场,力主重塑美国在气候、

环保、核裁军以及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等全球议题上的主导地位,把促进环保技术的

发展、提升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建设以及呼吁推动“绿色经济”列为美国提升国际形

象的重要途径。

7.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P124-128(结合实际)

中美共同利益在不断扩大且远远超过彼此分歧,两国合作的基础在持续加强。中美关系日益具有全球性影响和战略意义。中美发展建设性合作关系既符合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符合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只要双方增进互利合作,妥善处理两国的分歧,中美关系就能保持健康稳健的发展势头。

8.欧洲一体化的历程P130~133、原因P135~137及前景。P147~149

洲未来的发展会面临许多难题一、随着欧盟的扩大和一体化进程的深化,欧盟在政策协调上的难度增大二、欧盟一直面临着机构改革的巨大压力三、欧盟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存有一定困惑基于处境和利益的不同,欧盟各成员国对进一步一体化的需求和态度不尽相同,可能将出现不同问题上不同速度的一体化发展。这将导致欧盟内部出现若干个一体化程度不同的集团,呈现一个多样化的联合体。

9.如何认识日本的政治大国发展战略。P165-177

日本对政治大国的追求既包括外交政策,也包括国内改革的全方位的国家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积极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二、推出新的防务政策三、在历史问题上,试图尽快翻过战败的一页四、试图修改宪法日本民族主义情绪的上升以及对政治大国的追求是日本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正常需求,建立在文明基础上的健康的民族主义意识也是可以理解的,也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但关键在于其在对政治大国的追求过程中能否实现与周

边国家的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其对历史问题的模糊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周边国家的不信任感构成了日本走向政治大国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

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就必须彻底清算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来说,要以平常心态正式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客观现实。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亚洲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日本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对它否定战争历史,偏离和平发展方向的言行,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地斗争、抵制;要区别政治大国和军国主义,对日本扩充军事实力要作客观的评估;对它要求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与经济实力相应的作用的意愿和要求,我们应视情况给予理解和支持。

10.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P250~253

11.结合中国国家利益,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P245-247 P254(国家利益)

结合中国当今的国际地位和面临的国际环境,探讨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发展。P256-262

12. 中国外交的新思想、新理念(和平发展)?①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②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③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④进一步加大经济外交力度,使外交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⑤外事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

13. 如何认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 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相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008年GDP达到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 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形成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中国一再表明,将继续同国际社会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为推动恢复世界经济增长作出应有贡献。2.国际社会高度评价中国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的积极姿态和果断行动。大多数国家认为中国的一系列举措展现出了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责任感。二、实力上升并不一定导致地位上升和影响力上升。邓小平指出:“中国是个大国,另一方面实际上是小国,是不发达国家,或叫发展中国家。”中国虽人口大但还不是人力资源大国、人才强国。由于有13亿人口,不管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很低的人均水平。这突出反映在经济上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但仍非经济强国。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三,但人均GDP只排在全球100多位。“中国制造”无处不在但中国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为0.3%,中国自己的世界名牌屈指可数。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期待日益上升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历来是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始终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处理国际和地区事务。作为一个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的主要任务是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是中国对自己、对世界承担的最大责任。对于中国来说也只有解决好自身发展问题才可能在世界上承担更大责任。

14. 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关系有什么影响?什么是综合安全观?中国提出的新安全观的内涵与特征?

响:非传统安全问题的凸显增大了国际安全合作的紧迫性,要求改变传统安全问题占绝对主导地位时期的国家安全模式,这客观上有利于拉近和改善国家间的关系,在国家安全问题上以合作的方式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带来的挑战。各国前所未有地大力开展环境外交,能源外交,加大了治理跨国犯罪及国际反恐合作的力度。

合安全观:以新的视角审视安全问题,把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主体、以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为主要内容的安全概念,扩展和深化为以个体、国家、地区、世界和非政府组织为主体的,包括经济、政治、军事、信息、生态、文化等多类型安全在内的安全理论。

涵:互利、互信、平等、协作。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是维护和平的政治基础。互利合作、共同繁荣,是维护和平的经济保障。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协商和谈判,是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

征:一、新安全观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二、新安全观以全方位的综合安全为安全视角三、新安全观以合作安全为途径,实现普遍安全

15. 气候变化、国际气候谈判给国际关系带来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应对?

响: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促进了各国的交往与合作。

国的应对:中国将建设性推进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从本国国情和实际出发,承担与中国发展阶段、所负责任和实际能力相称的国际义务,实施有力的国内政策、措施和行动。中国将本着对人类生存和世界长远发展高度负责的精神,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基本框架,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坚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加强《公约》和《议定书》的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

一、金融危机以来世界格局发生的变化

当前世界局势发生五大新变化。“一超多极”格局虽未根本改变,但“一超”与“多极”差距缩小,大国关系“有张有弛”,国际间平等与民主的趋向在增长,中国担当更举足轻重角色。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但呈现出一些值得重视的发展倾向。

其一,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积极变化。

美国尽管仍然保持着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但战略扩张图谋与客观力量不足的矛盾日益显现,操持国际事务更难以为所欲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发动了对波斯湾、前南斯拉夫(科索沃战争)、阿富汗和伊拉克等四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耗费大量力量,特别是对伊拉克的战争。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四年多来,投入巨大军事、政治、经济和人力资源。兵力投入超过16万人,耗资总额约为4500亿美元,平均每天花费2.9亿。美国驻伊拉克军人现已死亡3700余名,伤两万多人。折兵又耗财,结果却是,伊拉克未能成为美国在中东推行“民主”的样板,伊拉克局势反而持续恶化,美国也深陷泥潭难以自拔。伊拉克已成为美国国内争论最激烈的问题,政界、学术界、舆论界一片抱怨、批评和谴责之声,62%的民众不满对伊拉克的政策,布什的支持率也由“9 ? 11”事件后的90%下降到26%,被称作“跛脚鸭”。曾几何时,美国趾高气扬,肆无忌惮谋求世界霸权,大搞单边主义,穷兵黩武,霸气何其嚣张。而现在却硬实力和软实力均遭严重损伤,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难再那般神气,新保守势力代表人物一个个也灰溜溜走人。在这种情势下,布什政府不得不进行战略调整,外交上更加务实,在热点问题上改变一味施压的强硬态度,调整与其他大国的关系,并加大对和多边机制的借重。

维护全球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竭力称霸世界,美国这一战略目标是不会根本改变的。美国在继续重点经营中东的同时,也加强对其他方向的投入。在亚太地区优化军事部署,强化与日本等国同盟关系。在欧洲巩固跨大西洋联盟,推动北约东扩。在非洲设立司令部,加强对非洲的综合战略。同时,不遗余力推进所谓“自由民主”。美国霸权主义图谋未减,但力量相对削弱,更加力不从心。

与此同时,一批新兴发展中大国迅猛发展,对世界政治、经济、安全的影响明显增大,成为当今世界最引人瞩目的重大变化。

我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金砖四国”已被视为世界四个新兴的强国。这四个国家英文名称第一个字母合起来是BRIC,与英语“砖”的发音相同,故被美国高盛公司称作“金砖四国”。这四个国家人口共约26.5亿,占全球人口的40%。近些年来四国发展势头强劲,2006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6%,远高于传统的美、欧、日三大经济板块。四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由2001年的8%上升到2006年的11%以上,而同期美国则由占世界GDP比重的32%下降到27.5%,日本由13%跌到9%。另外,不少发展我国家也表现出良好发展势头。近来国际上又提出一个新概念“VISTA五国”,即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等五个正在显露发展潜力的新兴工业化国家。随着综合国力的日益增强,新兴国家在世界上的作用和影响也在上升,他们要求扩大在国际事务和国际规则制定中话语权的呼声越来越强烈。

发展我国家的兴起,对当今国际关系和未来国际体系与国际格局都具有深远的意义。几百年来,欧美国家一直在国际舞台上扮演主角,他们几乎垄断了全球的主导权,国际体系和规则基本是按照他们的利益确定的。现在的新兴国家大都来自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他们的总体实力还相对较弱,但随着彼消此长的力量变迁,世界将会发生历史性变化,世界格局将进一步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其二,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深入发展,对世界经济的积极与消极影响都进一步显露,国际经济关系更加复杂。

世界经济仍处于新一轮扩张期,已经连续四年增速在4%以上,2007年基本保持着较快增长的状态。美日欧三大经济体出现多年未见的同步增长,我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型经济体继续高速发展,亚洲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拉美、中东和非洲等地区保持增长的势头,世界经济呈现出多级增长的态势。

其三,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国际安全形势难以乐观,人类生存安全仍面临严重挑战和威胁。

近年来,非传统安全威胁没有减弱,而传统安全问题再次上升,两者相互交错,使国际安全问题的综合性、关联性、整体性、突发性更加严重。恐怖主义组织依然猖獗,塔利班有卷土重来之势,恐怖主义仍是笼罩在人们安全上的浓重黑影。国际防扩散体系面临严重冲击。朝鲜核问题有所进展,但仍存在诸多变数,完全解决尚需艰难而复杂的努力。伊朗核问题持续升温,其实质和根源是日益尖锐的美伊矛盾,如果美国对伊朗动用武力,整个海湾和中东地区将陷入严重混乱和动荡不安。中东地区等老国际热点问题远未解决,新的热点问题此伏彼起,苏丹达尔富尔问题形势依然严峻,科索沃独立问题又成矛盾的焦点。由于热点问题是当今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集中地、利益交汇点和大国折冲平台,彻底解决的难度很大。

世界在大变革、大调整中,各种矛盾都会显露出来;各主要国家竞相发展综合国力,以期在未来世界格局中占据更有利地位,相互竞争中难免产生利益的碰撞和摩擦;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问题。所有这些,都会构成不同程度的挑战。但维护国际和平环境,争取全球稳定,谋求更好发展,确保生存安全,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诉求,和平、发展、合作是大局,是主流。这又为各国提供了发展机遇。挑战与机会并存,机会大于挑战,各国利害更加交融,这就是当今人类共同生活的“地球村”。

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

如何理解发达国家主导经济全球化

美国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冷战结束之后,国际体系的结构呈一超多强的格局:美国是一超,综合实力超出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中、俄、德、法、英、日等国可以称为多强。金融危机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际体系的权力分布状态,美国一超的地位也没有受到根本的挑战。但反恐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对美国软硬实力的损耗、金融危机对美国综合实力的负面影响等等,都对美国的能力和领导力提出质疑,使其软硬实力出现了走弱的态势。与此同时,多强地位也发生了变化。欧盟一体化深入发展,成为重要的国际力量。虽然欧盟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国家,但在倡导国际规范、制定国家制度方面表现出很强的影响力。新兴大国整体力量上升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更加显现。新兴国家整体实力上升,并开始进入国际体系的核心,这是世界权力消长和格局变化的明显标志,也是多极化雏形的实质性显现。尽管如此,一超多强格局还没有出现拐点。国际格局的变化也使得治理模式发生了变化,冷战结束伊始那种基本上是西方大国垄断国际治理体系的模式开始松动。西方主导国际治理体系的态势还会持续,但新兴国家参与全球治理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实力结构、制度结构和文化结构都已经成为世界格局中的要素。有形实力是力量,同时,制度是力量,文化也是力量,并且都是构成世界格局的要素。谁主导了这些力量,谁就占据制高点,谁就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强的发言权。

中国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积极影响:(1)有利于加速工业化进程;(2)有利于得到相对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3)使发展中国家具有后发优势;(4)有利于培育竞争意识。

同时也带来大量不利影响:(1)对国内造成产业冲击;(2)人才外流;(3)导致国民经济对外依赖性加强,易受控制;(4)国际贸易规则不公平。

中国应:(1)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2)开放程度应与本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坚持有利于己原则;(3)积极学习国际交往经验,努力掌握主动权。(4)积极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三、奥巴马政府全球战略调整的特点及原因

1、原因:高举“变革外交”的旗帜、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在保持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同时全力以赴解决美国国内的金融和经济困境,这是奥巴马政府当前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考虑。

2、特点:

①重回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时代美国民主党在对外关系上所奉行的“自由国际主义路线”,不再单纯依靠美国超强的军事、经济力量来追求美国目标和美国价值,而是更多地与国际社会合作,愿意在推行美国政策时更多地关注国际反应。这一政策的核心并不是美国必须与其他国家协商及合作,美国才能领导世界,才能真正扮演领袖的角色,而是只有得到其他国家支持的行为,才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美国只能是国际社会的一部分,而不是凌驾于世界之上的特殊存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奥巴马刻意在对外政策理念和若干重要的政策做法上拉开与布什政府的差距,在就职演说中强调美国要“再一次领导世界”。

②面对目前严峻的金融危机,奥巴马政府将重振经济安全置于美国防务与外交事务的核心位置,强调美国需要和世界各国一起共同战胜金融危机、在未来几年内创造300万—400万新的就业机会、保持美国的科技和制造业领先优势。为此,奥巴马政府已经在对外安全和外交日程上剔除了布什政府八年来一再坚持的反恐关键词,而是将“发展”和“人权”列为美国安全与防务政策的两个最重要的手段。美国副总统拜登2月7日在德国慕尼黑全球防务会议上表示,极端主义产生的最主要的根源是国内秩序的失败和经济的混乱。为此,他承诺不是要向世界强行输出民主和人权价值,而是要和有关国家的“温和派”合作来务实地推进民主进程。

③力主重塑美国在气候、环保、核裁军以及改革国际金融体制等全球议题上美国的主导地位,改变布什政府在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签署《京都议定书》等问题上的保守立场,将促进环保的技术发展、提升可替代的清洁能源建设以及呼吁推动“绿色经济”列为美国提升国际形象的重要途径。创建“绿色经济”也成为了奥巴马政府希望拉动美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2月20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访问北京时,特别强调中美环保和减排合作的重要意义。由于美中两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温室气体排放国,奥巴马政府目前已将其全球环保外交的攻势首先对准了中国。④用灵活和多边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布什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伊拉克和阿富汗问题,并承诺对伊朗和朝鲜等国进一步加强对话来解决核争议。在继续将上述热点问题降温的同时,美国海外干预行动正在收缩,出现了从布什时代高调的军事反恐转向了应对关键性的“失败国家”的转移。奥巴马总统上台不久,就宣布向阿富汗增兵1.7万人,这样美军在阿富汗的总兵力将达到5.5万人。2月27日,奥巴马总统宣布他已计划到2010年8月末,将目前美国驻伊拉克的14.2万美军减少到5万人,剩下的美军将不再在伊拉克从事军事战斗行为。美国在伊拉克和阿富汗驻军的“一撤一增”,显示出奥巴马政府“反恐东移”新的战略盘算。在这一新的战略思考中,对阿富汗的增兵不仅仅是为了稳定卡尔扎伊政权和打击塔利班势力的反扑势头,更重要的也是为了监视和预防目前局势动荡的巴基斯坦。为此,奥巴马政府也在努力调整在阿富汗的反恐策略,鼓励美国的西方盟国更多地承担责任。奥巴马总统明确提出,阿富汗问题不是“简单的美国问题,而是国际社会的共同问题”。奥巴马政府上台短短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就已经任命了参议员米切尔为中东特使、前东亚事务助理国务卿霍尔布鲁克为阿富汗特使和美国前驻韩国大使博斯沃思为朝鲜特使。这些特使将直接向总统报告,负责协调和推进区域安全局势中的这三大“热点”。奥巴马政府的这三大“特使”,担负了美国寻求通过外交与对外途径切实稳定和解决中东和平、阿富汗重建以及朝鲜核问题的重大希望。

⑤奥巴马政府的“变革外交”将稳定美俄关系列为重要日程,将通过重启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的削减核武器谈判视为美俄关系发展的突破点。目前,白宫正在酝酿将美俄目前拥有的战略核导弹的数量从现在的3400枚削减到1000枚。为了推动俄罗斯的积极响应,奥巴马政府甚至可能提出推迟在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暂缓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等一系列对俄罗斯“示好”的政策。奥巴马总统在就职演说中直接将俄罗斯列为美国反恐的盟友。另一方面,当前俄罗斯金融局势紧张、石油收入骤减以及美元债务飙升,也不得不收敛自2008年8月军事打击格鲁吉亚以来的对美国及欧洲的强硬政策,迫切希望与美国稳定和改善关系。在这样的背景下,美俄关系在奥巴马政府时期有明显进展是可以期待的。

然而,奥巴马政府短期内难以在外交问题上取得突破。伊朗2009年7月将举行总统大选,在伊朗新政府上台之前,难以对美国的“伸手政策”作出实质性的妥协。中东和平虽然历来是美国新政府对外关系的重要话题,3月2日白宫宣布将向巴勒斯坦人民提供9亿美元的财政援助,但在以色列选举结束、新政府的巴勒斯坦政策出台之前,美国事实上也难以有所作为。朝核问题更是奥巴马上任伊始就不得不面临的重大挑战。朝鲜目前准备试射新的“大浦洞2号”长程导弹的举动,从一开始就打乱了奥巴马政府准备继续在可验证的条件下,通过开展新一轮六方会谈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原有构想。目前,驻韩美军已经提出了准备拦截朝鲜试射的长程导弹的选项。可以想象的是,如果美朝双方无法启动对话机制,一旦朝鲜试射导弹的同时美日联合进行导弹拦截,朝鲜半岛局势将骤然恶化,六方会谈甚至将陷入崩溃。在这样的背景下,半岛局势很可能进一步动荡。启动全球减排和气候变化问题上的多边合作进程,更非是短期内可以奏效的。美国力主建立的G20首脑会议机制着眼于推动全球共同应对金融危机。新一轮G20会议将于2009年4月在英国伦敦举行。对于世界各国所普遍关切的改革国际金融制度的话题,目前还未进入具体的规划和磋商阶段。G20机制在2009年能够推动各国协调经济刺激计划、能够做到遏止贸易保护主义的上升和稳定世界金融局势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因此,奥巴马政府的“变革外交”“感觉”起来不错,但要真正产生切实的政策效果,还需要假以时日。

总的来说,奥巴马政府的对外关系在战略理念和操作策略上将同布什政府做比较明显的“切割”。高举“变革外交”的旗帜、重塑美国的国际形象、在保持美国世界领袖地位的同时全力以赴解决美国国内的金融和经济困境,这是奥巴马政府当前在对外关系上的基本考虑。但奥巴马政府是否能让世界重新燃起对美国外交的信心,其面临的考验依然严峻。

四、认识当前的中美关系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是两国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

当前,在经济方面,中美两国互补性强。一方面美国很多高端产品等需要中国市场,而另一方面中国很多轻工业制造的产品物美价廉,也需要出口美国。所以在经济上两国有很多共同的利益,合作是最好的办法。与此同时,由于像知识产权等问题,中美贸易之间也存在经贸上的摩擦问题。另外,如果中国经济崛起,将会给美国的世界头号强国的地位带来很大的威胁,美国当然就会不断想办法遏制中国经济发展。像前不久美用不断散布“中国假芯片令驻伊美军战机坠毁”的谣言来遏制中国芯片业发展就是个很好的例子。2002年时美国总审计局发表了对中国进行芯片技术出口管制的报告。其中写道,美国的策略就是要让中国芯片产业水平与美国代表的全球先进水平相比始终落后。美国对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材料和技术实行严格管制……事实上,中国生产的芯片仍属于中低端产品,产品设计与国际水平

的差距很大。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国采取打压措施,一心想把中国芯片产业扼杀在摇篮里。所以,总结美对中国经济的政策,就是即合作又遏制。

在政治上,美国属于成熟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在世界格局上可以由此划分成两个不同性质阵营。同时,中国的崛起将给美国带来切切实实的威胁。因此,美国是无法在政治上跟中国站一起的。美国的战略就是先西化中国,在分化中国,最后弱化中国,就像前苏联一样。但要强调的是,苏联走的社会主义失败,只是说明苏联模式下的社会主义道路走不通,并不能说明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问题。在这方面,我们大学生很有必要坚定信仰,维护国家和平统一,支持国家建设。

在安全考虑因素方面,中美在反恐,打击毒贩等方面都有共同的利益。但同时,美国一点也不放心我们中国,怕在军事上有对手出现。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在对中国的定位上是把中国定性为“潜在威胁”和“竞争对手”。同时,在军事部署上,美国是全球部署,像新加坡,夏威夷,日本,台湾,印度等,而我国仅仅是在国内部署,像广州军区,沈阳军区什么的。美同时也对我国不断侦查,像2001年的中美撞机事件的发生就是个例证。另外,美也严格控制其他国家向我国出售高科技的战斗机等武器军火。1989年6月,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对中国采取行动:停止一切对华军品销售;停止审议“放松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暂停对华运送武器……美国参议院通过决议,要求盟国同美国一起,对中国进行军事制裁。持续15年、专门针对中国的武器禁运拉开了帷幕,中国同西方的军事关系进入一个漫长的“冬天”。美国在向欧盟施加压力的同时,与以色列的争端也在进一步升级。据《以色列国土报》2005年6月12日报道,美国正式决定在未来数月内对以色列采取一系列严厉的军事制裁措施,原因是以色列向中国出售了“哈比”无人攻击机。美国称以色列背着美国和中国进行武器交易,这与美国的意愿相违背。由此种种可以看出,中美之间在这方面是对手多于盟友。出于国家的利益考虑,两国至少在目前还无法真正达成共识一起合作。

总之,中美关系是个不小的课题,需要多关注多分析才能裹得清楚。中美之间在2008之后,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合作同时也有摩擦,这在短期是不可改变的。希望两国在未来以长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共同为世界和平和世界繁荣出力,而不只是局限在单个民族、单个国家的利益,因为世界是大家的,地球是大家的,我们共住地球村。而这方面,个人觉得我们中国比美国做的好。

如今次贷危机了,美国又发现中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帮助解决这次危机的国家之一,但这次危机的责任在谁,美国似乎要检讨一下自己了,现在还在叫嚣自己超级大国的地位不会变,可现在不是讨论这个的时候,美国总是自诩能领军全球,但只要遇到大的类似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就显得很软弱,很无能。是的,像全球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打击恐怖分子等这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是美国一个国家就能解决、就能能承担的,必须有其他国家的参与,像中国这样一个拥有世界1/5人口的大国尤其得参与其中,中美之间的合作也尤其显得重要。中国每次总是诚心诚意地想和美国合作,但美国总是不领情甚至给予打击。“我欲将心待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难道中美之间就没有利益可谈吗?不是的,中美之间当然有利益,而且很大。

中国出口美国的生活用品,价美物廉。当哪天MADE IN CHINA 的物品不在美国市场流通时,恐怕美国国民感到不只是不习惯了。

中国和美国这种关系似乎和恋人一样,是又爱又恨,你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你。希望中美之间的关系能越来越好,不管是从国家的利益考虑,还是从两国人民的立场考虑,以及从全球的安全稳定方面考虑,中美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当然我们要自立、要自强,这样才能立足于世界之林,才能不被世界所抛弃!

五、如何认识日本的政治大国发展战略

日是亚洲两大邻国,在长达2000多年的交往中,不是中强日弱,就是中弱日强。现在同时出现双强的局面,中日关系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影响下进一步扩大。在新的世界依据下,终日两国应重新定位对方在各自的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携手合作,谋求共同发展,为促进中日两国和亚洲的振兴与繁荣作出贡献。

中日恢复邦交30年来,双边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存在相互猜疑,政治合作滞后。日本害怕中国的崛起危及自身安全;而中国则担心日本走向政治大国、复活军国主义。进入新世纪中日两国都面临结构性改革和发展经济的挑战,都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两国的政治、经济各有长短,互有需求,彼此之间的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

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就必须彻底清算历史,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对中国来说,要以平常心态正式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客观现实。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日本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发展趋势。中国作为亚洲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日本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对它否定战争历史,偏离和平发展方向的言行,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地斗争、抵制;要区别政治大国和军国主义,对日本扩充军事实力要作客观的评估;对它要求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与经济实力相应的作用的意愿和要求,我们应视情况给予理解和支持。

六、结合中国国家利益理解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1)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加大了中国对国际政治经济事务的影响力;(2)以联合国为阵地,主持正义,反对强权,维护世界和平;(3)平衡国际力量,稳定国际局势;(4)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

在当前时期强调我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有一个深刻的国际背景。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持续的强劲发展势头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有敬佩和赞扬,也有疑虑和恐惧,特别是美国等西方国家一些人,对我国的发展前景和走向更是惴惴不安,不断地制造和散布形形色色的“我国崩溃论”和“我国威胁论”。他们宣称,我国高速发展引发的对能源、资

源、市场的需求,以及对世界霸权的企图,将导致对外使用强力,威胁到其他国家的发展与安全。

在世界历史上,以往大国的兴起或崛起有两条道路。一是靠对外扩张和掠夺,这总是伴随着武力征服与战争。当年欧美列强的发展,除了相互间的争斗外,全都与开拓殖民地密切相关,如英国、法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后起的国家如德国和日本,为争权夺利而不惜发动战争,人类为此遭受了两次世界大战的沉重灾难。西方大国的发展和崛起基本都是走的这条路子。另一条是战后日本和欧洲一些国家的再次振兴,是在美国的扶持下实现的。美国这样做,是当年出于冷战对抗苏联的需要,这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道路。

我国走的是一条既符合我国国情又适应当代时代特征的新型发展道路,就是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国家的发展。对我国和平发展道路加以科学的解释,并向全世界庄重宣告我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让世界人民对我国的发展有较为客观和全面的认识,有利于增信释疑,争取大多数人对我国发展的理解和支持。

走和平发展道路战略抉择的主观和客观因素

我国作出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抉择,既取决于我们主观的意志,也是客观形势的要求。

从内因上讲,首先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政治制度不允许搞对外侵略和掠夺。另外,我国人民历来是一个酷爱和平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和为贵”的道德传统。再者,我国曾长期遭受外来入侵和压榨掠夺之苦,一向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古训,绝不能把自己曾遭受过的苦难加到他国人民身上,这是我们的基本道德观念。

从外因讲,国际形势的发展,尤其是朝着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现实,一方面不允许包括我国在内的任何新兴国家重走西方列强靠武力征服而崛起的道路,另一方面也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始终沿着以改革开放为主要特点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前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主要是依靠党的正确决策和全体我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但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我国领导集体始终科学把握世界的深刻变化及其特点,善于从国际形势和国际条件的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方向,用好发展机遇,创造发展条件,掌握发展全局。

结合中国当今的国际地位和面临的国际环境,探讨中国如何实现和平发展

我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离不开我国

我国是世界大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的前途命运同我国的前途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始终认为,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我国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我国借助世界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与各国的互利合作实现发展,又以自己发展的成功推动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并尽力帮助其他国家发展推动共同繁荣。维护和平谋发展,以发展促和平;加强合作求发展,以发展促共荣。这就是我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精髓,也是我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利益一致的基石。

谈到我国与世界的关系,有一点必须强调:我国是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发展就是世界发展的有机部分,而不是分割的,更不是对立的。

世界人口现约有65亿,其中13亿多在我国。假如我国动乱不堪,民不聊生,人民背井离乡,流向世界各地,不仅我国人民要受苦受难,对国际社会显然也是一场巨大灾难。我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起来,在短短30年时间从根本上改变了贫穷落后的面貌。在一个占全球人口1/5的国家,实现了稳定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发展和全人类进步事业的最大贡献。

我国以和平的方式、主要靠自力更生实现发展,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和提高。我国成功的发展给各国人民树立了榜样,让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我国家从中受到启示,得到鼓舞,努力通过自我发展解决国计民生问题,对世界的发展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一大贡献。

我国在坚持和平发展中,不断探索解决资源、能源、环境等发展遇到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找到了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并且正加紧实践和落实,这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这是我国为世界作出的又一贡献。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