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

从我个人的求学经历谈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

梁雷

(哈佛大学音乐系,剑桥,美国, 02138)

[摘要]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美国教育的成功,是美国教育200余年提倡”思想自由”与“政治自由”同等重要的结果。其教育特点是,重视通识教育,而非应试教育;鼓励学生直接接触原典,主动地、独立地去理解、分析、归纳和判断,提出新颖的看法;认为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教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力;提倡学生们具备一种”全球”的、”多元”的世界观,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主观的、过于简单的、极端的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情绪。一个现代的民主社会需要的是有思辨能力的、能做出理性决定的、并关切全人类福利的世界公民。

我生长在一个音乐家庭。17岁去美国读书,25岁时被哈佛大学聘为青年院士。后来我又通过在哈佛攻读博士学位和担任助教参与教学的机会,对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有些个人的体会,想和大家讨论一下。在谈哈佛大学的教育之前,我想先从我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说起。因为从某些方面看,它给我的教育与后来哈佛大学所给我的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

我的第一所学校

我最初的老师是我的父母。我4岁开始学习钢琴,是一个非常不专心的学生,经常离开作业,弹奏一些头脑里的“音乐”。当我这样走神“乱弹琴”的时候,父母常常会问我:“你在弹什么呢?”我说:“不知道。”但他们没有责怪我,因为他们从“乱弹”的声音中听到了“音乐”。我的父母能保护我的音乐想像力,让其自由发展,这是我人生的幸运!

尽管我小时练琴不用功,父母对我的教育却一直以鼓励为主,并以我喜爱的邮票作为奖励。从6岁起,我每“写”出一首作品就能得到一张邮票。我父母还帮我把随手弹出来的曲子录音,后来又教我记谱。如果当时没有父母的呵护,我童年时期的“作品”恐怕早已丢失了!现在我有时也会遇到爱“乱弹琴”、能创作优美乐曲的学生。但他们这种自由表达往往遭到了家长的干涉。我很为这些孩子忧虑,希望他们的老师和家长能对学生和子女的自由想像加以保护和培养。

我从11岁开始跟周广仁教授学习钢琴。周老师根据我的特点,为我设计了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案。我记得她特别注重训练我的速读能力,每个星期都为我带来几首我没有弹过的作品,如巴托克的《小宇宙》等。这类作品既练习了我的速读能力,又提高了我对现代乐曲的了解。记得那时,每首试读的作品只许我弹两遍:第一遍,节奏可以错,但音不可以错;第二遍反过来,音可以错而节奏不可以错。周老师还有其他的严格训练的方法,使我至今获益匪浅。

另外,我的家庭音乐环境非常丰富。父亲梁茂春是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学者,母亲蔡良玉是研究西方音乐史和美国音乐的学者。因此我从小就接触到了中西方不同的音乐传统。我小学快毕业时,面临究竟上普通中学还是上中央音乐学院附中

的选择,记得周广仁老师向我父母建议让我上普通中学。她认为这样可以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更好的文化基础。于是我去了北京市重点学校第80中学读初中。这是在周老师影响下作出的一个重要的决定,对我后来的发展影响很大。为此,我一直非常感谢周老师。

我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理论学科学习。我永远感激给我了最初的音乐专业训练的附中老师们,包括李滨扬老师、郭文景老师,还有曾经教过我父母的何振京老师及沈灿老师。教我视唱练耳的是朱有臻老师。记得有一次考试,朱老师给我80分。她对我说,“你其实是够资格拿90分的,但因为是你,我只给80,希望你更加努力。”这种既充满关爱又非常严格的“特殊教育” 一直使我感激不尽,终生难忘。可以说,我的”耳朵”是朱老师给的。

进入哈佛大学之前

我 17岁离开北京去美国读书时还是个中学生。一到美国,一切都要从零做起。生活比较艰难的时候,一天只有一美金的伙食费。那时一顿便宜快餐大约要三四美金,我是以大减价时买的方便面为主食的,还发明了一美金的不同做饭方法。各种各样的工作我都做过,比如在餐馆端盘子啦,给人溜狗、剪草、刷油漆啦,甚至还帮人盖过房子!印象最深的是在中餐馆打工时,老板要求穿黑色的鞋。我买不起,就捡了双人家不要的鞋穿。因为鞋不合脚,脚被磨得流血。打工虽然辛苦,回到家躺在床上数钱时,却感到快乐。

我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课程都是在波士顿的新英格兰音乐学院上的。在查尔斯河的对岸就是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我喜欢综合性大学的学习环境,总觉得音乐学院的课程太狭窄,满足不了我多方面的兴趣。所以,我常常去哈佛大学的图书馆看书,有时还旁听一些课程,比如世界宗教史、现代建筑、哲学、科学史、美术、人类学等等。

我最喜欢去的地方是图书馆。哈佛大学的燕京图书馆是在东亚地区以外的馆藏中文图书最丰富的图书馆之一,尤其出名的是这里收藏了大量元明时期的善本书和孤本书。我就是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里一点一滴地找到了中国的文化。说起来令人惭愧,很多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著作我是在国外才读到的,很多影响我至深的中国书籍也是在海外才注意学习的。

那时读书还有一个手抄的习惯。为省钱,我常常把喜欢的书抄下来。记得我手抄过的书包括敦煌本的六祖惠能《坛经》。《坛经》这本书曾被钱穆先生称作”中国人不能没有读过的十本中国书”之一,可我在国内上学时从未接触过。依钱先生的标准,我没有成为文化上合格的中国人。当时我有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但我逐渐意识到自己虽然从民族、国家的意义上讲是中国人,并为此骄傲,但是从文化和精神的角度看,我非但不感到自豪,反而感到极大的空虚。我不能不承认对自己的文化非常无知。这是非常可悲的,尤其我的民族自豪感与内心中对中国文化的无知两者间强烈的反差更令我惭愧。民族主义在今天的中国是国人一致认同的精神凝聚的核心力量,其重要性几乎可以取代过去一切曾经流行的信仰。但我逐渐在自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民族自豪感”掩盖不了自己的“无知”与“空虚”,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自信心。

读书有时也带来意外的缘分。潘天寿先生的《画语录》是我手抄过的书之一。一次,我在纽约的朋友家遇到一对夫妇,交谈中说到潘先生的艺术理论。我非常兴奋,背出很多他的画语。这对夫妇非常感动,原来这位先生是潘天寿先生的公子潘公凯老师。后来潘老师夫妇把他们家收藏的最后一本潘天寿《画语录》送给我,留作纪念。我非常激动,这本书一直珍藏在我钟爱的书架上。

我在图书馆还接触到很多线装书。后来,我有幸住在赵元任先生的长女、哈佛大学赵如兰教授家,接触到了很多赵元任先生的藏书,比如线装的《四部丛刊》等。当指尖触摸着柔软的宣纸,眼睛看到柔和的淡黄色,脑海映入大大的竖行方块字时,我经受到了精神与感官的全方位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在思想上触及到中国文化,而且仿佛在身体感官上也”触摸”到了一个失去了的“中国”!这种感动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我想,我心中的中国就是在这种精神与感官的“品尝”和“触摸”中逐渐自己建造起来的。这个“中国”与我生活过的“中国”产生出的距离,或许是虚幻,是梦,但由于它,我的内心逐渐变得充实。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我还意识到我在国内的中学学习中国文化时,很少读原典原著,阅读的往往是被教材挑选好,由教育部门“咀嚼”过的“中国文化”,已经远远不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到了美国后的自学过程中看到的是原典,如同直接向孔孟、老庄、佛陀请教,发现他们个性强烈,言语活泼,思维不羁,充满幽默。更感到过去所受的教育,严重误导了我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所以,我学习的结论是,在具备了一定知识基础的条件下,学习的最好方法是直接接触原典,自己分析、领悟和归纳,对原典的内涵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要通过中介者的过分干预,造成误导。

我在读新英格兰音乐学院时还遇到了一位好老师罗伯特?科根(Robert Cogan)教授。他原先在普林斯顿大学读书时的老师是著名作曲家罗杰?塞深斯(Roger Sessions)。他对我说,“我的老师曾对我说过一段话,我也告诉你。他说,…学习音乐的过程就像一棵树的成长。树的根要扎得很深很宽,要花很长的时间一点一点地、有耐心地慢慢积累,坚持成长。?”这棵树的形象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

哈佛大学院士协会对我的影响

哈佛大学有个“院士协会”(Harvard University Society of Fellows),创办于1933年。这是个非常特殊的机构,采用与博士学位不同的方式鼓励和支持杰出的年轻学子自由地学习和研究。其发起人和创办者、已故哈佛大学校长洛厄尔(A. Lawrence Lowell)针对当时哈佛大学体制上的缺陷,说:“我们已经走到整批地培养庸人的境地。”“假如一个青年具有突击队员的素质,就不该把他当作步兵来培养。”“我并不想蔑视博士学位,而是想创造一种代替的方式,以便更适合于鼓励那些罕见的、独立的天才。”他和他的同事认为对这种人才“给予其自由”是最好的原则。因为有了这个原则,哈佛大学院士协会从开始就是一个独立的单位,不从属于任何学院,但保持与各学院的互动。院士协会每年从全世界提名、挑选8至 10人聘请为“青年院士”。他们在哈佛大学享有三年的副教授待遇,却没有教学任务,可

以专心致志、自由地进行创造性的学习和研究。院士协会成立至今,已经产生了16位诺贝尔奖金得主,其中“资深院士”和“青年院士”各有8名。他们当中包括大家熟悉的发现去氧核糖核酸(DNA)的遗传学家沃森(James Watson)和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物理学家巴丁(John Bardeen)等。

1998年,我即将从新英格兰音乐学院获硕士学位,准备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时,意外地收到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来信,通知我已被提名为青年院士,约我去面谈。面谈后不久,便受聘为青年院士。我在就任的三年期间,真正体会到哈佛大学浓厚的学术氛围、自由独立的教学理念和资深院士们崇高的学术品德与人格。

我印象很深的是在被正式聘任的第一次晚餐前,有一个就职仪式。由当时任哈佛大学的校长宣读誓词,带领我们宣誓就职。这篇“哈佛大学院士协会青年院士就任誓词”是洛威尔校长(Lowell)写于1933年的,它清楚地概括了院士协会的学术宗旨。现在翻译如下:

“你入选本院士协会是因对你在学术领域中作出重要成就之厚望,及你在知识与思想上作出显著贡献之承诺。此承诺,你需尽全部智识与道德力量去实现。

你应实践学人的美德,摒除其弱点。你当尊敬前辈——正由于前人的探索才有你今天的起点;也当帮助后来者,进而继续你拓展的事业。你的目标是知识与智慧,而非名利。绝不占有他人的成绩,也绝不因他人获得更好的机遇而生妒嫉之心。

你所追求的是一远大的目标,并永不为已取得的成就而自满。所有的成就与发现都应被你视作每位追求真理的学人从不同角度共同努力探索的、更辽阔的图案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青年院士,你将终生为此目标而献身。“

这篇誓词像一面镜子,我时时要拿它来观照,检验一下自己。

我在院士协会的最可贵的经验是亲身体会到了什么是代表哈佛大学最高水平的学术环境。在这里不仅可以接触到不同学科的青年学者,而且可以受到具有很高学术风范和人格力量的资深院士的熏染。我在面试结束后的餐会上,有一个印度人向我提出一个问题,“你这个学科当下最重要的发展是什么?”提出这个尖锐问题的是获得森(Amartya 诺贝尔经济学奖的阿马蒂亚 Sen)。他非常博学,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包括哲学、文学等,同时又是一位极富人道主义精神的学者。他获得诺贝尔奖就是因为他在福利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对世界贫困国家的经济体制及“饥荒”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他的一个重要的学术贡献是通过对历史史料和数据的严格分析,证明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所谓“饥荒”都不是自然灾害所造成,而是人为的错误管理和行政失误所造成的。森在英、美生活多年,但一直保持印度国籍。获得诺贝尔奖后,他在去瑞典的路上被机场的工作人员盘问。因为他持的是印度护照,莫须有地被怀疑是“恐怖主义分子”。他任凭这些人的刁难,直到接受瑞典国王的接待时,才发表演说,批评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公民的不同等待遇,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明来自第三世界公民天天要面对的不公平与骚扰。

另一位曾于1951年被聘为青年院士的著名语言学家乔姆斯基(Noam Chomsky)除了在语言学,尤其是对语言的“转换生成语法”、“深层结构”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是一位出名的左翼知识分子。他的文选的前一半常常是他在语言学方面的文章,后一半是他的政治研究论文。记得在“九一一”恐怖主义袭击纽约后,小布什宣布“反恐战争”。当时美国左派知识分子基本上是一片沉默,只

有乔姆斯基这样的学者站出来,发表文章和广播电视讲话,检讨美国多年来实行的不平等外交政策,提出“恐怖主义”的根源恰恰在于美国霸权主义的国家的强权策略。他提出,如果套用美国政府对“恐怖主义”的定义,那么美国自己恰恰是世界上最大的恐怖主义国家。美国政府如果不彻底检讨自己错误的外交政策,其“反恐”的结果只能是留下更多、更深的国际恐怖主义的根源。作为一个犹太人,乔姆斯基却强烈批评以色列政府对巴勒斯坦人民的压迫,与其他哈佛、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成立组织,要求对以色列的种族主义政府进行经济制裁。

在哈佛大学院士协会接触到这样的学者,使我对美国优秀学校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体会。我认为他们所代表的首先是学术的独立与思想的自由。美国发展至今,最值得骄傲的,并为全世界所公认的,我认为应首推教育。目前,全世界75%的最好的学校在美国。10所最重要的大学中有7所在美国。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学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而已。美国的教育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我觉得与其200余年来推崇“思想自由”,并将学校作为具有与政府抗衡力量的独立地位的理念有直接的关系。而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学者正代表了这种精神。

华盛顿特区乔治城大学教授埃德蒙?佩莱格里诺(Edmund Pellegrino )曾说,“人的政治自由是由人权法案及其修正案所保护的;思想与精神自由是由一个解放人的思想的教育所保障的。政治自由保证我们能自由地表达我们的意见;一个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 保证我们所表达的意见本身是自由的。”他这段话概括了美国对教育的根本认识。美国前总统杰弗逊曾主笔起草“独立宣言”,后来又成为民主党的前身共和主义派别的领袖,并任美国哲学学会会长。他从政界退休后,实现了他一生最大的梦想之一,就是成立“维吉尼亚州立大学”,并任校长。他的教育哲学是:“民主是优秀人才的贵族统治”,而“只有经过启蒙的人才能在民主的体制下成功地自我统治”,而这样的教育体制必须免费提供给所有的公民。他于1789年提出的《知识传播法案》就是以此为目的。他认为,每一个美国公民都应接受三年的义务教育,目的是,经过三年的学习,公民就应当具有读报和在报刊上发表文章的能力,于是就可以通过办报来起到对政府的新闻监督的作用。受过教育的人们可以通过对历史的理解,在任何时候和情况下准确地发现各种伪装了的暴君。他主张美国教育的首要目的是通过增强人们的辨别力和新闻监督的能力来保护民主。

依我看,这个法案的提出,是人类历史中闪光的一页。每一个时代都有那个时代对教育的认识,这些认识取决于当时社会的需要。西方历史中,从柏拉图《理想国》中的“哲人王”,经过中世纪对“教士”的培训,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全才”,和现代科学“专”的产生,每一个时期对“受过教育的人”的理念都有所不同。封建时代和专制体制所需要培养的是没有独立思想的“有技能的工作人员”。在那样的体制下,必然只强调人的技能训练,同时禁锢个人的独立思考。杰弗逊的这个法案的提出,是启蒙运动思想的展现,是第一次把人的思想自由作为教育的理想,并把“思想自由”与“政治自由”的重要性相并列。

陈寅恪先生所提出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知识分子最重要的品质。他还曾提出“没有自由,真理就得不到发扬”,说得一针见血。如果有任何先入为主的政治的或是意识形态的观点和成见,就必然失去了发现真理的必要条件。这是关系到治学的原则问题。蔡元培先生提出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也是同样的主张。陈先

生和蔡先生的话说明我们中国的学者中的确有过对启蒙思想有极深认识和体会的思想家。

哈佛大学院士协会并没有奢华的办公楼与会议室。青年院士们的办公室是在哈佛广场中央附近一栋简朴的浅黄色三层小楼。院士们一起用餐的饭厅位于一所学生宿舍内,是一间朴素典雅的饭厅。正因为它的“不宣扬”,在学校中有时人们称它是哈佛的“秘密协会”。这个协会与政治、商业集团没有任何关联,既不依赖其他组织的在经济上的支持,也不受任何外界的干预,保持自己学术上的绝对自由。凭借这种学术自由,并依靠多年不断的坚持与努力,赢得了很高的声望。人们说它聚集了哈佛大学“精英中的精英”,并被誉为“学者的天堂”。在美国学术界有这样一种说法:“波士顿是美国的雅典;哈佛大学是雅典的神庙,而哈佛大学院士协会就是神庙中的神龛。”

与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简朴作风形成对比的是,我在国内各地看到很多地方大兴土木,建造新校区,兴建大学城。投资的目标大多集中在建造辉煌宏伟的大楼和购买豪华的设备,但在人力资源方面有没有做出同样的努力呢?我见到有的学校建起雄伟的“图书馆”,但里面没有多少藏书。学校的校长办公楼看起来更像是世贸大楼。前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是针砭时弊的警言。

我们有决心实现普及教育,并为教育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这固然是好事,但很多学校为了达到表面的成功,通过不断合并、扩大招生和增设专业,形成了一种虚假的繁荣景象。常识告诉我们:如果教育从数量上突飞猛进,而不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其造成的结果很可能是质量与数量成反比,迅速跌落。一流大学并不一定在于人数多、大楼高、面积大,更重要的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条件下,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术氛围。否则只能是一个”大跃进式”的、自欺欺人、好大喜功的假象。

哈佛大学的教学特点

我在哈佛大学的经历比较特别。我是刚取得硕士学位,就受聘为哈佛的青年院士,后来又在哈佛攻取博士学位的。我在读书、受聘和教学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它的教学的一些特点。下面试图归纳一下我的体会,介绍给大家。

哈佛大学教学的第一个特点,是通识课(即共修基础课程)的门类非常广,其目的是通过给每一个本科学生广博的知识基础,来培养学生的辨识力。每一个本科生都必须用两年时间选修通识课程,其中包括历史、哲学、艺术、外国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这种安排与欧洲和东亚的著名学校都非常不同。在欧洲与日本的学校,学生可以相当早地选择主修专业,并且很早就开始专业化学习。哈佛大学(以及其他美国的综合性大学)通识课程的学习目的,不是让学生大量地吸收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去了解掌握知识的方法。”换言之,它的目标不是让学生们记住大量的信息,而是逐渐培养学生们的”辨识力”和”鉴赏力”。有一个英文词说得好, “an educated eye and ear”,可以说是“开启学生的眼与耳”,也就是培养一双训练有素的、有辨识力的眼睛和耳朵。

哈佛大学讲授通识课程的教授往往是学校中最知名,最受尊敬的学者。一开始我

觉得让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教大学一年级本科生岂非一种浪费?后来,我逐渐体会到这后面的智慧和远见:当一个学生刚刚开始接触一门新的学问时,启蒙老师最重要。如果学生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门学科最顶尖的学者,用最高的思想境界开启他的头脑和眼睛,传授治学的方法和治学态度,这个学生就会对这门学科的深刻与奥妙有更准确的理解。我在哈佛听了不少这样的课程,并注意到有很多学生,正是因为得到这样高水平学者的引导和感化,直接受启发于他们对这门学科的深刻思考和体会而决定终生献身于一门学问。顶尖学者给予的启蒙,影响力无穷。

哈佛大学教学的第二个特点是鼓励学生直接接触原典原著,自己主动地、独立地去体会、分析、归纳和判断这些原典,通过自己思考,对原典提出新颖的看法。这一点,我可以用我教过的音乐理论课程为例。

我教的一门课是主要为本科生音乐专业设立的音乐理论课程。内容包括和声、对位和作曲。我们在教传统和声时,不用任何教材,而让学生们直接接触巴赫的圣诗合唱曲。我们认为,任何教材都是理论家们总结经典作品中的和声所提出的个人观点。而最好的学习方法,不是让学生们去生背硬套这些现成的理论,咀嚼别人吃过的食物,而是让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直接向巴赫学习。通过对巴赫作品的深入了解和分析,我们鼓励学生们主动地去发现、认识巴赫应用和声时的规律和特点。

巴赫生前教授作曲时,也是用圣诗合唱曲作为和声的入门教材。我们挑选了一个包括389曲集,每一个学生必须深入地了解其中10当我们讲到一个题目时,课堂上基本是用讨论的方式进行的。比如,当我们探讨弗里吉亚终止式这个题目时,每一个学生,都要从自己了解的10品中找到曲例,进行分析,掌握巴赫处理这个终止式的不同方法。结果是非常多样的。

这样的研究结果,往往比任何教材所能教给学生的内容都要丰富。比如,一般教材中往往过于简化地说,平行五度不能应用。但我们的学生们直接向巴赫学习,发现巴赫巧妙地应用平行五度的例子。这样的发现对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艺术想像力非常有帮助。这也印证了我前面说过的话——直接接触原典是避免被教材误导的最好方法。所以我们鼓励学生们直接与原典对话。当然,这些学生是在已经有一定素养和基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这个层次的探讨的。

哈佛大学教学的第三个特点,我认为是他们对学生的“精神信仰”的关注。哈佛大学对教育有这样的看法,“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教育是一个不完整的教育。”一所学校除了提供给学生”技能的训练”之外,必须让学生们感受到对人生的”精神感召”和”生命的终极目的”的追求。没有精神追求的人是个“不完整的人”。

美国社区大学协会的主席大卫?皮尔斯(David Pierce)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一个社会不能只依赖面包,它也需要诗歌。教会人们如何工作给予他们谋生的手段,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则给予他们生活的目的。”精神追求并不是指信仰某某“主义”或宗教,而是指要意识到只有物质追求的生命是不完整的。诗歌、音乐、艺术、信仰、爱好,都可以成为弥补这种精神上的需要,使生命更完整、充实。我曾经听过哈佛大学宗教学院的世界宗教课程。哈佛大学建校时本来是一个培养牧师和神职人员的场所。现在的宗教学院不再是培养神职人员和灌输宗教思想的地方了,其课程也已经现代化。在这门课上,老师让学生们阅读世界不同文化的重要原典。要了解伊斯兰教,就直接去读《可兰经》,要了解佛教就直接读《法华

经》等佛经。通过学生们的讨论,大家对这些宗教中对“神”、“爱”、“慈悲”等观念作出自己的判断,而不是被高高在上的教授进行“灌输”。他们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判断的教学方法,我认为非常值得借鉴。因为通过这个过程,学生们可以直接“向圣贤学习”,提高他们的主动性,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训练了他们的思辨能力。

哈佛大学教学的第四个特点是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像力。我说的“独立精神”是“独立”而非“孤立”。我们反对的是一种人云亦云的思想态度,因为那是专制社

会教育的特点。民主社会提倡的是个人的独特、新颖、理性的思维。著名的英国哲学家艾尔弗雷德?怀特黑德(Alfred Whitehead,他曾是哈佛大学院士协会的资深院士)曾经为“大学”下了一个令人思考的定义。在他1929《理想的大学》(Ideal University), 他写到,“傻瓜有想象而没有知识,呆子有知识而没有想象。大学的责任是将想象与知识牢固地衔接起来。大学如果没有想象力就什么都不是,失去想象力就失去了任何意义。”

我们鼓励学生们经常问自己几个问题,“How do we know? Why do we believe? What is the evidence?” 不要轻信老师或是书本、报刊上的信息和结论,而是常带着怀疑的态度寻问:“我们怎么知道?我们为什么相信?证据是什么?”只有善于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人才是经过思维训练、思维缜密而丰富、头脑不过分简单的人。

学生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灌输,而是自己主动、自觉地思考和发挥想像力。更不是背书。学习也不是仅仅为了“应试”。重要的是学生能够分析书中的内涵,自己能够归纳、概括,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一种新颖的观点。只有这样才能说明学生真正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哈佛大学教学第五个特点是提倡学生们具备一种“全球”、“多元”的世界观。在哈佛大学广场的商店里,我曾看到过印在杯子上的一句话,说,“The world is our campus.”(世界是我们的校园。)究竟什么是“全球”的观念呢?首先,要区别两个英文词。一个是“international” (国际),另一个是“global”(全球)。“国际”这个词意味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意味国与国之间的界限。而“全球”这个词则意味着把整个地球看作是一个“整体”,没有界限。

哈佛大学鼓励学生们“从全球性的角度思考,采取地方性的行动”。(“Think globally; act locally.”) 这种思路有几个不同层面的含义。第一,要学生们打破“欧洲中心论”的迷信。西方世界长期以来没有对世界其他文化有充分的认识,并且错误地以为自己的文化的发展是独立于其他文明的。另外,西方人必须认识到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对其他文明和种族的依赖和所欠的债务。这是每一个学生必须了解和认识的。第二层含义是让学生们认识到,我们所说的任何“知识”都是一种社会产物。它反映了知识的创造者的观点、经验和价值观。应该认识到所有的“知识”都是被人创造的,并随着创造知识的人的观点与价值观的改变而改变。”知识”的内涵永远在变化着,不是绝对的、不变的。第三层含义是,“全球性的思维”意味着“超越对个人的关怀,并且要超越对自己的民族和国家的关怀,而要进入一种对不同民族的利益和对全人类的福利的关怀”。哈佛大学推崇的是“公民义务”,并认为“公民义务不等同于盲目的爱国主义”。它鼓励学生不要盲目爱国,而要用自己的思考,用带有怀疑的眼光去看待政府的宣传。这样,才是训练出民主社会所需要的、公民所必须和能够履行的公民义务。

哈佛大学的教育希望培养出来的是理性的“公民”。不仅做美国的公民,而且要做世界的公民。他们尽量避免学生产生主观的、过于简单的、极端的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情绪。一个现代的民主社会需要的是有思辨能力的、能做出理性决定的、关切全人类福利的世界公民。

学养的标准

对哈佛大学的教育理念,我想通过“学养的标准”作为小结。

有两个英文词需要解释一下:一个是“education”,可以翻译成教育。另一个词是“educated”,直译是“受过教育的”,我在这里翻译成“学养”。“教育”与“学养”不能等同;同样,“学位”更不能等同于“学养”。上过大学的人不一定有学养,有学养的人不一定上过大学。如果没有受过广义的教育,也不可能有学养。

现在国内有各种高学位的人很多,但是否真正具有知识分子的独立思考精神呢?取得高学历是否就意味着具备真才实学和严肃的治学态度呢?当年清华的曹云祥聘陈寅恪,北大的蔡元培聘梁漱溟,而陈、梁都是没有“学位”的学者,这从另一个方面也说明“学位”与“学养”不一定成正比。教育包括有学位要求和无学位的要求。自我教育也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志,更是一个有“学养”的人必须具备的自我要求。

下面,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前哈佛文理学院院长亨利?卢索夫斯基(Henry Rosovsky)于1990于“通识教育的目的”(The Purposes of Liberal Education)一文中提出的观点。他提出了5“学养的标准”,我觉得很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达到这些标准,则虽没有进入哈佛大学受过训练,也可以说达到了“学养的标准”;否则,即使进入哈佛受到最好的训练,也还是不合格。他说的本科通识教育的标准简列如下,并加上我个人的理解:

(1)思考与书写清晰明了。如果没有明晰的语言,一个学生就不可能有明晰的思路,更不能明晰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2)批判性的思维。不仅仅是对知识有一种表面的理解,并且有自己的批判性的思维判断。我说的“批判性”不是文革中泛政治性的“大批判”,而是一种理性的、合乎逻辑的、有辨识力的、有深度和刻度的思维。

(3)了解广阔的世界。这一点我在前面有关“全球性”的思维阐述中已经提到了。(4)思考道德与伦理的问题。

(5)领域的知识有相当深入的了解。

此外,我前面提到过的帕拉格里诺教授又提出几个标准,我觉得可以作为补充:(1)你能在没有老师的带领下独立学习吗?当你完成学业后,面对一个感兴趣的题目,你能不能对这个题目所涉及的学科领域作出判断,并为研究这个题目设计一个可行的研究方案,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资料的收集,并发挥自己的辨识力,理解、归纳,并用清晰的语言提出自己新颖的观点?

(2)你是否有独立的思想并忠于自己的理念,而非忠于政党与宗教派系的教条? (3)你是否形成了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观点,而非依赖报刊评论的观点“人云亦云”?

卢索夫斯基在他的著作《大学》中引用了历史上著名的伦敦伊顿公学校长威廉?约

翰逊?科里(William Johnson Cory)于1861的演讲。我觉得确实说得很好,供大家思考。

“你在一所好的学校学习, 不仅仅为了知识, 而且为了掌握学习的艺术和习惯;为了养成专心致志的治学态度;为了掌握语言表达的艺术;为了能在一瞬间采取一个新的思维;为了能经受压力和他人的反驳和指责;为了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理解他人的思想;为了能用准确并有刻度与深度的语言表达赞成和反对的意见;为了养成精确观察事物细节的习惯;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地完成工作的习惯;为了提高品味;为了提高鉴赏力;为了精神的勇气和态度的持重。最重要的是, 你去一所好的学校去认识自己。”

憧憬

我是个作曲家,不是教育家,但我梦想中国能有代表世界一流教育思想与学术水平的大学。只有看到学术的独立和对知识的尊重,才能看到中国文化振兴的希望。熊十力先生曾说,“其国无学,其民族衰亡徵象已著也。”中国不仅要在经济政治方面努力加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更要在文化和精神方面逐步取得自尊的资本。现在随处可见商品造假,其表现出来的国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令世人叹为观止。但那远没有知识的造假可悲和可怕,因为随着知识的造假,失去的是我们的梦想和灵魂!国内学术界的学术垃圾、剽窃、学术道德堕落、学术腐败、重复研究陈旧观点,以及过分的行政干预等等现象已经引起很多学人的忧虑和批评。我们国家在振兴教育的过程中,有些由于客观原因造成的弊端虽然可以理解,却是绝不能原谅的!

“九一一”恐怖分子袭击纽约世贸大楼的废墟被称作“零点地带”(ground zero,又可译为“爆破点”)。中国近百年,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们摧残、破坏、毁灭自己文化的结果,我认为就是“文化和精神的零点地带”!这片废墟不是用虚假的繁荣和强烈而空洞的民族自豪感所能掩饰的。在一片物质废墟上盖起高楼很难,在文化和精神的废墟上再生则更难。我们必须深深地忏悔和自省,乞回自己的梦想和灵魂,像蔡元培先生提出的那样,“去尽虚荣心,而发起自信心”。我们的路还相当漫长!

[梁雷简介]作曲家梁雷于1998年被哈佛大学院士协会聘为”青年院士”,成为院士协会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也是协会历史上仅有的几位获选艺术家之一。现在,他是哈佛大学博士候选人,师从大卫多夫斯基(Mario Davidovsky)教授。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实施以来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1)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2)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3)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4)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而要实现《标准》中的目标,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下面是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教师要改观念,建立同学型的师生关系。 为了实现《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科书在提供学习素材的基础上,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活动经验提供大量的操作,思考与交流的机会。如提出了大量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设立了“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栏目,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就会提出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回答出许多令人意外的答案,也会对老师的答案提出异议。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不能象以前那样就课本教课本,不要认为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而应该建立起共同学习的观念和学生共同讨论,这样学生对老师会产生一种心理认同感。这无论对教师来说,还是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情感享受,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一个关键。 二、课堂应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教师不要刻意追求课堂结构的完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复习、新授、练习、巩固、小结”五个环节一个环节也不能少。在教学研究中,我们也常把一堂课是否完整作为评课的重要指标。但新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众多有趣而富有数学含义的问题,在保证基本要求的同时,也为更多有数学学习需求的学生提供发有效的途径。如数学在现实世界和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实例,有趣的或有挑战性的问题讨论等。这样,在课堂上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在某堂课中设计了一个活动,原计划用十分钟的时间完成,可是在活动中出现老师未曾预料到的情节,这一情节激起了学生们探究欲望。这时,教师就应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并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如在上到画三角形的中线怎么画时,我顺口讲了一句“目前,我们画三角形的中线是用刻度尺算出线段的中点,再连接对边的顶点和中点,而中点的确定还可以用尺规来找。”有一学生马上就说:“老师,用尺规怎么找中点,能不能说一下。”我说“这一说,今天这节课就完不成任务,你们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吗?”全班学生齐声回答:“感兴趣。”我只好停下当天的教学内容,讲起用尺规如何找中点,刚讲完,又一学生问:“老师,为什么这个点就是中点?”我又给他们分析了菱形的性质。后来,我又把如何用尺规作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都告诉他们。虽然本节课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全班同学加深了对尺规作图的理解,为后继课程做了准备,且及时满足了学生们的学习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 课堂上出现的这些意外事件,也使我认识到,在某种情况下,一堂课的不完整,正是为了求得一个学习过程的完整,求得学生真正有效的学习。 三、活动应成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新教材中有这样的两节课,一节是“截一个几何体”。上这节课时,我先让学生用白箩卜,红箩卜为原料,切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等。课堂上让学生动手用小刀切出截面,再研究截面的形状,虽然制作出来的几何体不规范,截出来的面也不规范,但学生觉得这节课有趣,整节课都在动手,都在展示自己几何体的截面。所以,这节课的内容也掌握的很好。课堂小

关于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对教师来说,转变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正确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教育实践的矛盾,园长的任务是帮助教师有效地将这对矛盾进行转化,使正确的教育思想真正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在这一转化过程中,我们的做法是: 1、管理保证。所谓管理保证,指的是“在课程设置、计划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为教师创设实施新观念的机会与条件。如课程安排上我们提供给幼儿更多的自主活动和动手操作的时间和空间;组织形式上将个别化教育、小组教育与集体教育有机结合,以保证新观念在组织形式这一方面的落实。在计划制定上,我们变5大领域为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3大块面,使教育在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过程中能向《新纲要》靠拢。 2、点拨指导。园长每周保证一至二个半天深入课堂,了解教师新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情况,并进行相应的指。采用的指导方法有: (1)分析引导法。即当我们看了教师的半日活动后,与其共同探讨分析,请教师思考:你的教育活动中有哪些正确教育思想作为支撑点,在教育行为中如何体现?有哪些行为还没有体现正确的教育思想,如何体现?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在情感交流、兴趣激发、方法指导、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认真研究教育内容、研究孩子,帮助教师将正

确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育行为中。 (2)概括提升法。即把教师教育实践中一些好的做法、好的行为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形成可操作的带有规律性的经验,如:看了一位教师成功的教育活动后,帮助她总结提炼出以下成功的因素: 教育目标突出发展性,表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具体可操作性,落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促进幼儿发展这一观念的行为上的体现”; 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包括材料开放、环境氛围开放、提问的开放,而这种教育过程的开放性,强调尊重幼儿、重视幼儿的自主精神,让幼儿通过自身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获得经验,这是幼儿主体性发展观念的体现。我们将这些概括提升的经验与教育观念紧密联系,帮助教育在实践中将教育观念与行为有机结合并不断强化。 (3)宣传发扬法。当我们发现教师在教育实践中体现出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念时,就大力宣传,加以发扬。我园每月有一次活动名曰“隆重推出”,即将正确的教育思想转化为教育行为,并促进幼儿发展的教师隆重推出后,教研级组织观摩其活动,并将其活动拍摄成录像供教师本人和教研组研讨、分析、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宣传发扬使良好的教育行为由点及面、扩大延伸。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教师教育理念20条 1、教师最大的享受和乐趣就在于觉得自己是学生所需要的,是学生所感到亲切的,是能够给学生带来欢乐的。教师把学生看作天使,他便生活在天堂里;把学生看作魔鬼,他便生活在地狱中。如果学生不喜欢自己,是因为自己还不够让学生喜欢,因此,要想有所改变,首先得改变自己。只有改变了自己,才会最终改变学生。只有改变了自己,才可以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2、教师的真正本领,不在于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在于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教师是介绍人,介绍学生与学习相依相恋;教师是打火机,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智慧火把迅速点燃;教师是领头羊,引领学生走进知识的茫茫草原;教师是味精,将学生的学习变成色香味俱全的美味大餐。衡量教学是否失败只要看一看学生通过学习后是更加热爱学习还是厌恶学习。 3、不要一味地赞美雄鹰,因为这样就会伤害更多的小鸟。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长大了成为普通的人居多,因此,教师要遵循人才成长的规律,是小草,就让他装饰大地,是参天大树,就让他成为栋梁之才。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珍贵的生命,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教师应当体会儿童生命的最大丰富和主动性,关注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 4、把一流的学生培养成一流的人才的教师,只能算是三流的教师;把非一流的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的教师,才是真正一流的教师。任何一个教育家都是因为对非一流的学生的培养获得成功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家的。 5、一个教师超越其他教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不断地超越自己。教师要不断地超越自己,就要以朴素的感情调整自已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技艺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身的价值。 6、只教学不搞科研的教师,其教学是肤浅的;只搞科研不教学的教师,其科研是空洞的。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创造性是对常规性的突破,教师的教学也应当不断突破旧的教学范式,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教师都应该拥有选择、探索和创新的权利。不要让教师对教学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追求成为规范化的牺牲品。 7、学生崇拜教师,教师不值得炫耀;教师培养出的学生使自己崇拜,教师才值得炫耀。和学生共同成长,是对教育和教育者的新要求。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相互欣赏。惟有这样,师生关系才会水乳交融,并达到教学相长之目的。 8、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9、解放儿童的头脑,使其从道德成见、幻想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双手,使其从不许动、不能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解放儿童的时间,不过紧安排,给予民主生活和自觉纪律。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惟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人生的教科书。 10、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厌恶一个学生就等于毁掉一个学生。对待学生,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我们所做的一切要向他们负责。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付出的才是真爱。爱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创新是教育的希望。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爱的滋润,知识的浇灌,让每一个孩子在知识的海洋中和谐、自主、幸福地成长。 11、赏识,有助于学生学习成功;抱怨,肯定会导致学生学习失败。赏识就在我们身边,赏识就在我们一言一行中,所以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去评价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自信中快乐成长。相信人人都有才,才会正确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相信人人都是人才,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好方法、好途径。

哈佛大学的校长理念

论哈佛大学的校长理念 周虎 2009111435 世界史硕士 【摘要】:美国哈佛大学是世界上著名的大学,它培育了一大批的社会精英,其成功之处包含着多种因素。在这篇文章里,笔者将着重讨论哈佛大学历任校长的办学理念对哈佛大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并结合现实中中国大学教育的一些实际情况和中国一些著名的大学校长的治校理念,来探讨如何促进中国的大学校长理念的形成。 【关键词】:哈佛大学;校长理念;影响 2010年,两位中国的大学校长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一位是被网友蔑称为“武大狼”的原武汉大学副校长陈昭方,他因贪污受贿被检察机关逮捕,1使人们对像武汉大学这样的百年名校的纯洁性产生了怀疑。大学,那座曾经在人们心中神圣的象牙塔;教授,那个曾经受社会尊敬的头衔,如今,也因为权力缺少监督而变得不那么纯粹。在老百姓眼里,上梁不正下梁歪,堂堂的副校长,昔日的经济学博士都挡不住权力和金钱的诱惑,那整个大学呢?另一位就是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长朱清时,他因为抨击中国现行的大学招生和教育制度,同时力倡南方科技大学进行自主招生而出名。2这两个人,都是大学校长,一个是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内出现了问题,一个是试图改变这种教育体制而和现行的体制产生了冲突,由此可见,中国的高校改革将很大程度上由校长的问题开始慢慢展开。 那么,校长对一所高校所起的作用究竟又多大呢?校长的治校理念对一所高校的发展又能产生哪些深远的影响呢?在此,我想通过对美国哈佛大学校长的解读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哈佛大学校长的选拔 由于中美两国的教育体制的差别,在大学校长的选拔问题上,所走的程序也 1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的双面人生 [EB/OL].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2927618.html,/rollnews/2011-02/22/content_6467610.htm 2改革不能一味等批复[E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2927618.html,/htmlnews/2010/12/241684.shtm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学行为 网络转载 我们的学生考起试来,分数是高的;实际工作起来,能力却不高。我们的中学生在国际大赛中屡屡获奖,而我们却与诺贝尔奖无缘。为什么?难道是我们的学生不聪明?不,问题出在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的教育行为。长期以来,我们重视知识的传授,却忽视过程的研究,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却忽视启发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开发,甚至遭到了扼杀。早就听说以色列和中国家长对放学后问的不一样,一个是“作业做完了没有”,一个是“你问老师问题了吗”,简单的一句话就透出教育理念的不同。这种不同的教育理念会直接导致国民素质的差异。 如果我们仍停留于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改变教师的教育行为,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的教学就会一直进行下去。我们就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热情、创新意识的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立即更新我们的教育理念。 一、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是指导教育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是教育活动的指南,是教育行为的向导,也是动员人们为之努力的精神力量。可以说如果没有一个先进的教育理念,就不可能有先进的教育行为,也就不可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人才。因此我们至少应该在以下几方面更新教育理念: 1.变传授知识为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并不是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是形成自己对解决问题的独立见解为目的。因为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问题性教学。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有问题虽然不一定有创造,但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2.变希望学生掌握知识为希望学生掌握分析知识、选择知识、更新知识的能力。知识是人们认识的结果,是已经获得的结果,也是已经过去的结果。知识不是一层不变的,知识的本质并不在于它的确定性和稳定性,恰恰相反,知识的本质在于它的不确定性,在于它的不断变化,知识的本质在于不断地推陈出新。学习科学知识很重要,而形成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更重要。所谓开展态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家长教育观念的更新和转变是教育孩子成功的一半 2007-09-24 14:54:07|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斌海(原创) 时代在变,孩子在变,家长教育孩子的观念也应该变,否则就会“出力不讨好”,甚至事与愿违。我这里有沉痛的教训和深切的体会。 我的孩子上高中以前,我从没给过孩子过多的压力,可以说我的孩子是在自由快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在高中以前,孩子学习上的事我们基本没怎么管,我们关心的只是如何让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如何能快乐成长。孩子的学习、生活、交往都不错,中考又以520分的成绩考上了我们学校重点班。如果继续这样发展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可当看到别的孩子考上了“火箭班”,我的心态发生了逆转,我觉得我的孩子也应该考上“火箭班”。从此我对孩子的要求拔高了,我要求她要好好努力,争取考进火箭班,我给孩子安排作息时间,限制孩子自由,给孩子选择朋友,更甚者还给孩子找了一个学习比她好的同学(并不是她自己愿意的),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同锻炼。我所做的一切孩子没有反对,可一切却在这无声无息中发生着变化。我给孩子越来越大的压力,已经超出了她的承受能力,她和我们的距离在不断拉大。渐渐的我们之间的话语少了,家庭的欢乐少了,我们之间的沉默多了。可我一心只想着让孩子出人头地,全然没有觉察到这一切。高一期末考试后发生的一件事,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 那是高一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孩子对我说,爸爸,我想去红红(和她同吃、同住、同学习的哪个我给她找的同学)家,我说可以。于是下午5点多,我用摩托车把两个孩子送上了去红红家的汽车。8点多,红红打电话说,叔叔,晨晨没回来,我问,她没回去干什么去了,他说叔叔您不要生气,她说她同学过生日请她上夜机。闻听此言,我的头脑嗡的一下,一片空白,犹如五雷轰顶。我异常激动,于是非常气愤地和妻子、孩子她舅舅一个网吧挨一个网吧的找,就在我们大海捞针式找孩子的过程中,我冷静了许多。我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我们家不是有电脑吗?孩子为什么不在家里上呢?为什么要跑到网吧里来上呢?难道全是孩子的错?我们呢?------”。就在我越来越冷静的时候,我在“超越网吧”突然看见了一个非常熟悉的面孔聚精会神地在电脑上做着什么。我仔细一看,哦,那是我的孩子,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孩子。看着她专注和快乐的样子,我流泪了,默默地离开了。当我出来的时候,妻子问我,有没有,我回答,没有。我说,我们回家吧,我们去找娜娜(比她大一点的她表姐),让娜娜上线找她。娜娜一上线马上就看到了她,说大舅,晨晨在线上,我说你问她在什么地方,你告诉她,你也想去上网。孩子很警觉,不好好说她在什么地方,经过娜娜长时间的真诚表示,女儿最终说出了她的具体位置,我把娜娜悄悄送进了超越网吧。送娜娜进去后,我背上包,装了4瓶水,拿了两包烟,坐在超越网吧下面抽烟喝水。我当时的想法是:我坐到天亮,等孩子出来的时候,我把孩子安全带回家就可以了。就在等待的过程中,我想了很多,孩子一年高一的学习、生活的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象过电影般的不断重复闪现,我开始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和错误观念导致问题的严重性。我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我给孩子的压力太大了,我找的哪个同学实际上是一个陪读的角色,极大的限制了孩子的自由,使孩子在很压抑的环境下学习、生活,孩子全然没有了自主独立性,也就谈不上什么主动性,创造性。我很后悔,在不断的自责和忏悔中坐到了凌晨3点多。妻子打电话说,你回来吧,你为她那样不值。我说,不!不全是孩子的错,我们也有错啊!妻子说,那我上线和她谈。妻子一上线请求孩子加她为好友,孩子马上把她的QQ关了,这时她也明白了她表姐是我们派去的“奸细”,就开始怪罪她表姐,生气!这时妻子给我外甥女打字说,你告诉晨晨,你大舅一直在“超越网吧”下面。孩子看到后,用我外甥女的QQ回话说:妈妈我是晨晨,我马上去见爸爸,这时妻子打电话给我说:孩子马上下去见你。我等了很长时间,孩子才很胆怯地和她表姐下来了。我见到孩子微笑着说:晨晨,玩够了没有,如果玩够了,就和爸爸回家;如果觉得没玩够,你再上去玩吧,看见你很安全,爸就放心了。孩子想了一下很小声地说,我再玩一会儿。我说,行。这时妻子打电话问我,孩子下来没有,我说,下来了,孩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浅谈教师的教育观念 【摘要】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本文通过对教育观念内涵与特征的分析,结合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 【关键词】教育观念教师更新 社会飞速发展带来了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的深化改革必然会引发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的转变更新。教育观念作为教师修养当中较深层次的东西,对教师的教学活动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而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必须要不断转变与更新旧的教育观念,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新需求。 一、教育观念的内涵与特征 教师的教育观念具体是指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以及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教学现象、教学能力以及学生的个体性认识。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现象,其涉及到诸多因素,而具体从教育观念的内容结构上看,教育理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为核心性与价值性教育观念,主要包括教育目的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功能观等;另一部分则是操作性教育观念,例如教育方法观、教育质量观、教育内容观等,这

些观念主要基于教育实践而产生。 作为教师具有的心理现象以及认识现象,教师的教育观念通常体现出了以下几点特征:教师教育观念是主体性与个性化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加深对教育的认识与理解,构建起自身的教育观念。其次,教育观念有着明显的评价性与情感性,不易被他人的劝说而改变,教师对教育有着强烈的情感与兴趣的投入,有坚定的信心与勇气。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体现出了开放性,教师的教育观念系统中的内容是高度开放的,教育实践中的各个方面都能够纳入到教师的教育观念当中。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的作用 教师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是是素质教育的必要前提,没有全新的教育观念,缺乏对于新时期素质教育理念内涵的深刻理解,就不可能实现素质教育。其次,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认知与影响教师的教育行为两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相关研究表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师的理解、记忆等认知过程都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教师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态度,并进一步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其是提升教师素质,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师教学质量的必要因素。此外,教师的教育观念也是深入教学改革的必要条件,教育观念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活动,只有正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法 号称资本主义西点军校的哈佛商学院(简称HBS)是美国培养企业管理人才最著名的学府,美国许多大企业家和政治家都在这里学习过。在美国500家最大公司里担任最高职位的经理中,有五分之一毕业于这所学院。因此,哈佛工商管理硕士成了权力和金钱的象征,成了许多美国青年梦寐以求的学位。 哈佛商学院是美国首屈一指的高等学府,建校已79年。它有着与众不同的使命和不同凡响的校风,其影响之大,实非言语所能形容,全校有一种超越学科界限的特殊集体精神。 案例教学法是哈佛学院的传家宝,每个案例的描写都是工商企业将遇到的真实问题,有时案例故意不给应有的信息,有时又故意多给一些。案例的最后,总是问你:“你说该怎么办?” 案例法的精髓不在于让学生强记内容;而是迫使他们开动脑筋思考,苦苦地思考。当然不是无休止的思考,第二天一早他们就得带着行动方案去上课。案例法训练的是决策的艺术,意在锻炼学生在不圆满的条件下作出决策。 案例法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的质量。商学院将新生分成从A到I的9个班,每班90人,有固定的教室,按同学的背景、经历、特长、兴趣配组成班。 哈佛的节奏是紧张的,也必然如此,要在短短两年里培养出总经理式的人才谈何容易!哈佛教育的价值在于把通常需要多年工作实践方能获得的经验浓缩到两年课程里,将涉世不深的学生“催熟”。 在两年时间里,学生们要分析800多个案例。而制作和设计这些经营案例的,既有哈佛大学的教授,也有该校的毕业生,还有其他有关的研究者。为了保证这些案例的多样性和全面性,所有案例在正式列入课程之前,都要经过反复认真的讨论。一个案例通常要讲两、三节课,每节课80分钟。 每节课开始,任课教授首先指定一个学生起来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所给的时间一般是10—20分钟。 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以及在哪些地方比第一个发言者更好。学生们为了能争得发言的机会,往往是你喊我叫,互不相让。教室里经常乱作一团,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但往往总有不少学生,不顾教授的提议,仍然在那里唇枪舌剑,有时教授不得不采取威吓学生的强硬手段,以便使讨论能够按照正常秩序继续进行下去。HBS的案例分析教学,不是去寻找正确答案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存在绝对的正确答案,存在的只是可能正确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对还是错,只是个人对经营状况的理解和判断的不同。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两个学年里学完800多个案例,就好比用两年时间玩一个巨大无比的拼图游戏一样。尽管每一小块都有特定的位置,但你先拼哪一块,先从边上拼,还是从角上拼或是从中间拼,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全凭个人意愿。 HBS的案例分析教学法,是力图把学生置于一个实际经营者的立场上,从实践的环境出发,来学习什么是经营和如何经营。发给学生的讲义和资料,靠死记硬背是绝对消化不了的,要想把课程内容真正学到手,就必须每天晚上读完2—3个案例,还要对它们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作好笔记。要充分准备好一个案例,一般需要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没有一目十行的阅读能力和超人的分析能力,是根本吃不消的。 没有人能够在哈佛商学院“混”出个文凭来。在哈佛商学院经历过的一切,会像洗礼一样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性格和将来的人生。HBS的两年学校生活,会抓住和拥有你的整个身心,不断地向你的智力和忍受力的极限挑战,并帮助和促使你去延伸这些极限。 在HBS没有什么轻松容易的事,所有人都必须全力以赴。案例教学法强迫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要求学生从真正“老板”的角度考虑问题。学生们除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外,还组成课外学习小组,来缓解巨大的学习压力。 为了能考试及格并取得毕业证书,学生们必须在自己的学习中发挥积极主动性。正是这种参与性的、苏格拉底式的方法,才使HBS在林立的商学院竞争中居于领先的地位,才使它的学生成为高级管理人才和未来“老板”的好苗子。

(完整版)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浅谈对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几点认识 县河镇中心学校任筠 《正道》一片以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为例,分为挑战、均衡、素质3个部分,立足中国基础教育现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的途径与方法,通过展现西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主要内容,评价其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先锋意义和对中国教育未来的启示和价值。 西安所推行的大学区改革,毫无疑问是一个智慧、伟大而又充满挑战性的方案。这一改革方案,以强校带动弱校的方式,使各个学校资源共享,共同进步,无疑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尤其对于资源匮乏的学校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契机。同时,大学区改革制度能够带来卓越的成果和飞速的进步,离不开西安各个学区长学校的敬业与奉献。纪录片中对西安市第一中学创新素质教育做法的报道,是学校依照办学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的真实写照。 当前基础教育面临着重大改革,其主要改革内容有:一、减免学生学杂费,严格执行一费制;二、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三、控制学生在校就读时间;四、严禁学校乱收费、乱办班;五、即将改变对学生的评价办法等等。 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一、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教育。 在这种新形式下,学校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统领整个教育,更加关爱学生,更加把握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以此适应教育的步伐。 根据自己的实际工作,作为一线教师都已经习惯了应试教育,对教育改革是有不同态度的。要进行改革,我觉得既是阻力,也可以变成动力。对他们,需要先从观念上进行改革,在认同他们的教学经验前提下缓慢推行改革才是良方,绝对不能一夜之间改变所有一切,那样他们是无法接受的。而大多数新教师,是欢迎新课程改革的,他们年轻有活力,对新事物都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只要利用好,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 第一章现代教育观念是教师立教之本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 1.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先导2.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3.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核心 二、认识教育观念的特征,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 1.教育观念的时代发展性2.教育观念的文化多样性 3.教育观念的个体差异性4.教育观念的相对稳定性 三、教育观念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形成 1.教育观念产生于教育实践2.教育观念在教育实践中发展 3.教育观念的获得也来自书本知识和间接经验 4.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现代教育观念的形成 第二章现代教育功能观-为促进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一、为什么要办教育-教育功能观 1.教育功能观的历史演进2.当前教育改革的趋势与现代教育功能观 二、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教育的内部功能 1.制造失败者一应试教育对教育功能的扭曲 2.现代教育理念-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 三、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教-教育的外部功能 1.教化与兴邦-教育的政治功能2.生利与富民-教育的经济功能 3.遗传与擅变-教育的文化功能4.创造与应用-教育的科技功能 5.和谐与发展-教育的生态功能 四、融会与整合一教育诸功能间的关系 1.重视教育内部功能与外部功能的和谐统一性2.重视教育外部功能的融会与整合第三章现代教师观-教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 一、教师-素质教育的实施者 二、教师的职业责任-现代化教育的开拓者 1.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2.民主师生关系的建立者 3.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4.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 5.学生健康心理的培育者 三、教师职业特点-特殊的劳动、特殊的产品 1.超前性2.科学性3.复杂性4.创造性5.长效性6.示范性四、现代教师素质-塑造教师“角色”的要素 1.正确的教育理念2.良好的职业形象3.多元的知识结构 4.多向的教育交往5.完善的能力结构6.健康的心理素质

个人教育观念(单元2)

说明不同的观念带来不同的教育实践 两人一组 35 分钟 A4纸 ——两人一张;剪刀和胶水 资源1:“如果……就”表格(在A4 纸上) ? 学员两人一组自由组合。 ? 小组长给两人组分发给一张“如果……就”表格。 ? 学员把表中的每条陈述句裁开。 ? 学员将“如果我相信……”的陈述句与“学校里将会发生……”的陈述句进行配对。 ? 请学员将纸条按如下的形式粘贴在A4纸上。 督导员让两人小组回到10人小组中,和学员们一起检查表格。 练习的答案如下: 如果我相信…两人一组 学校里将会发生…… 1 M 2 F 3 C 4 J 5 D 6 R 7 A 8 L 9 O 10 S 11 B 12 E 13 K 14 H 15 G 16 N 17 T 18 Q 19 I 20 P

教育的目的是…… 教师的角色是…… 当……时,学生学得最好 现在,到了培训的结尾,又一次要求学员考虑和他们工作有关的一些问题并要求他们完善他们的个人教育观念。当你现在看看几个月前你所写的东西时,可能你仍然觉得满意。但是在经过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之后,你现在也许想要改变或拓展你过去所写的东西。

复制在 撰写个人教育观念可采用的一种框架 介绍 介绍你的观点。也许可以这样简单地写:这是一份个人的陈述。 教育的目的 论述政府实行义务教育的目的。 论述你个人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我对我的每一位学生的希望 列出你希望你教的学生在学校里的几年中会得到些什么。 描述你希望你教的学生在学校和生活中应该获得些什么。 描述你希望看到孩子以怎样的方式成长 ——智力的,身体的,社会的,文化知识的,精神的,道德的,情感的…… 学习 论述你认为学习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的。 描述为了最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你想要创建怎样的课堂环境。 知识与技能 描述你希望学生获得哪些类型的知识。 描述你希望通过你的工作让学生发展哪些方面的技能。 价值观 讨论学校的哪些方面存在价值观(道德的,精神的)。 描述你所提倡的价值观(如果有的话),以及为此你在学校里会如何去做。 教师的角色 论述你认为社会应如何看待和评价教师。 叙述你自己的工作情况,并谈谈你认为作为一名教师你做了什么。 家长的角色 论述你认为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描述你希望和家长建立什么样的关系。 课堂管理 论述你认为教师应如何使用反馈、表扬和奖励。 论述课堂管理的问题以及如何保持。 评估 论述评估的目的。 描述老师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来收集有关学生的信息。 总结 总结你的教育观念。解释你为什么要当老师。

哈佛大学教学理念

哈佛案例教学的理念 100年之后,案例教学已成为哈佛大学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围绕着案例教学展开,基础知识课仅占很小的比例或者没有。在哈佛商学院,所有的课程都用案例教学,肯尼迪政府学院60%的课程用案例教学。商学院MBA的学生两年中要学习400—600个案例,肯尼迪学院 MPA的学生两年中学习100-140个案例。肯尼迪政府学院对外国官员进行的公共管理培训,也同样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我所参加的中国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在肯尼迪学院已经办了三期,每期培训班全部采取案例教学的方式。我们在培训期间学习了53个世界各地的案例。案例教学已成为哈佛大学教学的突出特色和鲜明品牌。 为什么要进行案例教学,哈佛人有自己的理念。教学方式与哈佛的培养目标密切相关。为未来的政府和企业培养领导人是哈佛十分明确的培养目标。从进入哈佛大学起,就开始树立学生的这种领导意识。 哈佛商学院是培养公司CEO,肯尼迪学院培养政界领导人,神学院是宗教领袖。作为未来的领导人,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在不可预见的情况发生时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这种能力不可能通过传统的“粉笔+讲课”的教学方法获得,而案例教学是培育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磨练他们战略决策能力的最好方法。 什么是哈佛的案例教学呢?经过亲身学习,我体会,哈佛的案例教学是一种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现实中的问题带到课堂,把教学的双方带到矛盾的冲突之中,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把教师的单向教授变为师生之间的教学相长,把个人的思路变为集体的智慧,把一个战略性的束之高阁的理论框架,变为解决公共管理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实践。教师的讲授,不在是提供问题的答案,而是告诉你一个观察问题的视角,提供给你一个分析问题的方法。这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充分调动了每一个学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同学之间也可以相互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力求把学员已有的理论素养,知识文化,转变成一种解决真实问题的行政能力。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课改背景下,运用新理念,采用新方法,进行创新性教学已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新课改的前提。教师是新课改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是否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新课改正好为教师观念转变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使教师摆脱旧课程体制下的束缚。因此,新课改的实施首先是教师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改变教师权威形象,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平等、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改实施的前提和条件,新课改要求教师应努力构建体现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师生交往中讲求平等的目的就是为了形成民主的教学气氛,大面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自觉把自己置身于学生平等的地位,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或武断地下结论,不因平时学生学习成绩和表现的差异,在交往中表现出或轻视或重视的倾向,而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不公正。教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融入到学生中去,与学生在同一个平台上互动探究,

在平等的交流中给学生以适时的点拨。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教师要成为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教师要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分享快乐,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师生在人格上、地位上的平等,才使师生的交往充满了亲和力和人情味。教师以情动情,以情育情,学生们则“亲其师,信其道”使教育“真正走进孩子的灵魂”。 二、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还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而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要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师如何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经过二十几年的教书生涯,我觉得教师的职业与其他的职业有很大不同。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角色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规范中履行的一定社会职责的行为模式。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同时扮演许多角色,但职业角色是相对单一的。而教师这一职业却具有多种角色特点。 1.传道者角色。正所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充分说明,教师具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正统价值观念的使命。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虽然道德观、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但学校、教师的道德观、价值观总是代表着居社会主导地位的道德观、价值观,并且用这种观念引导年轻一代。 2.授业解惑者角色。唐代韩愈早在《师说》中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有言说“学高为师”。这就是传统意义上大家对教师的普遍和最为代表性的认识,这种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教师”职业的代名词,或者说是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解释。作为教师本身,对自身职业的认识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这种程度上,而应该适应时代发展,不断提升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理性、全面地看待教师职业。 3.管理者角色。学校教育是一个规范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它是对学生集体的教育,而对于集体而言,要实现共同的目标或目的,就必须要有规范的管理。因为教育和教学过程是水乳交融的,教学要有一定的形式和原则,而教育又是通

过教学过程中的点滴来进行渗透和教化的,所以教师就必然地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担当起了管理者的角色。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管理,包括确定目标,建立班集体,制定和贯彻规章制度,组织班级活动,协调人际关系等等,并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控制、检查和评价。 4.示范者角色。与“学高为师”相辅的就是“身正为范”。学生在成长过程,即个体在由自然人发展成社会人的过程中,他们对社会的认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而缺失了样板,就无法对行为的正确恰当与否做出合理的判断。于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教师作为德高望重的人,他的言行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榜样。学生的这种向师性特点,使得教师的言论、行动、为人处事的态度,就对学生产生了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 那么教师如何根据教师职业的特点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认为:教师作为这一特殊的职业,直接负担着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重任,因此,师德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加强烈的典范性,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教师形象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 一、爱岗敬业是师德的基石 爱岗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

哈佛大学及案例教学法

哈佛大学及案例教学法 哈佛案例闻名遐迩,但书本上的研读和课堂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我们这次美国游学,有幸在哈佛大学上一堂原滋原味的哈佛案例课,金李老师用详尽数据,激情飞扬的讲解,让大家都投身于其中,对案例发授课感受深刻,这里我就将哈佛的案例较学法做一些延伸,希望对我们今后学习和管理都有所帮助。 哈佛案例教学的发展历程 当哈佛商学院在1908年成立时,案例教学还只是学院第一任院长 Edwin F. Gay 的一个想法。Gay想设计一种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围绕商业管理中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1911年,Arch Wilkinson Shaw 开始教授经营策略这门课,在这门课里他给学生提出了商业经理们所遇到的现实问题。这些尝试可以说是哈佛商学院历史上第一次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在1921年出版了其第一本案例集,“通用鞋业公司”,由院长助理Dean Clinton 编写。 这些年来,案例的构思与编写方式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内容也逐渐覆盖了整个商业领域。但案例教学依旧保留了最初的灵魂,即哈佛商学院是如何进行案例教学的——“通过行动来学习,”主管案例编写的高级讲师Michael J. Roberts 表示,“作为教授,我们必须将复杂的商业问题提炼,并将其引入到课堂中。作为学生,他们希望借助这些提炼的经验来进行推断。所以,我们需要选择好的案例并保证其实用性。” 哈佛商学院每年大概编写350个案例,涉及各种科目。案例覆盖了商业问题中很广的区域,有时并紧跟时代潮流,例如电子商务。与课程中的问题相吻合是案例编写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Roberts 列举了案例编写最开始要考虑的四个要素: 1、案例所围绕体现的问题; 2、学生使用该案例所需做的分析; 3、案例具有足够的数据方便进行分析; 4、数据从哪里能够获得。 案例的编写可以由问题驱动,例如当有一个教授想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一个问题,教授便需要找到一个公司的案例可以用来阐明强调他所要阐述的问题。其他案例是通过公司/ 产业/ 管理者来驱动的,有时通过教授所做的研究,例如对公司的研究,或只是通过研究一些事与人,从中得到体会,认为这些故事也许可以成为一个有趣的案例。在这些情况下,案例编写者在编写案例最初时并没有一个清晰的关于问题的轮廓。“关键是从现实中找到一个片段可以引出所要研究探讨的核心问题。”Roberts 解释到。 找到现实场景经常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因为这需要准确识别一个商业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够激发课堂讨论并有助于学习。举个例子,教创业学这门课程的教授想讲授条款书的相关知识,教授开始设想一个企业家接受了风险投资的条款书,“从那,”Roberts 建议,“他应该说,‘当一个创业者有两份不同的条款书,来自不同的风险投资,请学生们来进行对比’,再给予足够的讨论空间与压力,这堂课就会变得更有趣,内容也更丰富。”这个教授就应该去寻找一个最近正面临如此困境的企业来编成案例。 相比盲目地联系企业,Roberts 表示更实际的方法是去接触一些风险投资家,然后询问他们是否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他们想投资的公司也被其他风险投资家所看中。“他们也许会给你三到四家企业,” Roberts 说,“并且他们会经常帮你联系这些企业来解释他们的项目。”这样,案例的研究与编写便开始了。平均下来,一个案例需要 1到4个月完成编写与研究。 一个公司成为案例主角的动机很多样,但很明显案例本身未在其中。一个校友所在的公司提供了案例或其他服务给哈佛商学院,出于他想为学院作出一些贡献。而通常情况下一

哈佛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

哈佛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 哈佛大学是世界上一流的大学,被称为世界名牌大学中的王中之王。其办学理念是追求真理,办学特色是追求完美的教学与管理制度,发挥每一个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永远创新,永远追求向上。其人才培养目标上,哈佛大学一直以为社会培养社会精英人才为办学目标,并围绕这个目标,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要求,不断调整课程内容,改革课程体系。 1、在课程设置上,哈佛大学形成了由必修课、限制选修课、自由选修课共同组成的课程体系。哈佛大学重视核心课程的开设,核心课程是指大学本科阶段通识教育领域(非专业教育领域)的一种课程设计模式,是将一些相关领域的重要基本论题予以重新组合的一种课程安排和设计,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学识背景。哈佛大学2005~2006学年核心课程发展到7个领域: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和艺术、自然科学、道德推理、社会分析和定量推理。哈佛学生必须用本科学习时间的1/4左右来修习核心课程的7类领域的8~10门课程,但每个领域的具体课程可以自由选修。从课程安排的时序上,主张把通识教育贯穿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因为通识教育是人一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整个大学阶段都要接受通识教育。 在课程的形式上,则有讲授课、讨论课、实践课、教师个别指导课等等。课程设置既体现了课程的多样化,又体现了某种统一性。学生可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自由选修课程,这样就使学生学会并掌握处理各种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能力,形成以学生为主体(自主、自为、自控)的完整的知识体系,使学生既专精于某一学科,又有宽厚扎实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 2、尊重、保护学生独立的个性,让学生与不同类型的人打交道,锻炼社会智能。哈佛商学院认为:看待问题、处理问题应该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的,不同品质、气质类型的企业管理者运用同样的措施,其效果也会有很大差别。故他们把学生进行分类:有数理分析型、人际关系型、数理分析和人际关系兼有的混合型、老谋深算型、怪杰型等六种。并根据不同类型学生的优势、特点和不足,让他们在课堂上扮演不同的角色,起不同的作用,从而锻炼了社会智能。 3、独特的案例授课法,让学生担任课堂教学中的主角,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各种现实问题。案例授课法就是学院设计了800个各种各样的经营实例作为授课的主要内容,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参与课堂讨论,并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发言准备,把授课的内容与现实融合起来进行思考和制定具体方案。在课堂讨论中,师生所注重的是得出结论的过程,而不是能否得到正确的答案。 4、重视技能的培养。这里所谓“技能”,指的是可以训练出来的能力而不是天赋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