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

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

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
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1)

五上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

生3:(贴在黑板上如图3)我们组通过剪、移、拼等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

生4:(如图4)我们组发现凡是沿着高剪开,都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同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边总结边用课件演示转化的过程。

师:刚才,同学们用各种方法验证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还用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剪拼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这是一种重要的数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偶数的含义,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找出2和5的倍数的特征。奇数、偶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归纳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策略:1、在观察、猜测、讨论过程中,认识2和5的倍数的特征。 2、在活动中交流,探索找2和5的倍数方法。 教学过程: 一、探索5的倍数的的特征。 1、淡话引入。 2、写几个5的倍数。分组讨论如何研究5 的倍数的特征。 3、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5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4、引导学生归纳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

的倍数, 5、试一试:用5的倍数特征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5的倍数。 二、学生小组合作探索2的倍数的的特征。 1、让学生在100以内的数表中找出2的倍数,用自己的方式做上记号(可以用○、△、等符号),并观察、思考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组织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3、揭示偶数、奇数的含义。 4、“你说我答” 二、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练一练: 根据2和5的倍数的特征,找出2的倍数,5的倍数,再找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 2、引导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思考方法。在引导学生判断时,应根据2、5的倍数的特征说明判断。如“因为85不是2的倍数,所以不能正好装完;”又如“因为85是5的倍数,所以能正好能装完。” 3、数学游戏: 第一轮游戏可以先让学生任意摸一张数字卡片,与“5”组成的两位数后,再判断组成的数是不是2的倍数。 在此基础上,开展第二轮游戏,要求学生在摸之前先说说“摸出几和5组成的两位数是2的倍数”,然后按照这一顺序:摸数、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案

位置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2.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他班级上课的情境是什么样的呢?今天咱们就去五年级某班看一看。看,这是张亮班级里的学生,多整齐!你能告诉老师张亮的位置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尝试探索,感悟新知 (一)认识平面上确定位置的必要条件 1.观察例1:多媒体教室中学生的座位情境。(演示PPT课件)

2.思考:你现在怎样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呢?(预设学生回答:第几组第几个;第几排第几个;第几行第几个;第几条第几个……)3.引导:同学们的描述各不相同,虽然说法不一样,但是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你们发现哪一点相同?(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两个数、确定位置) 4.揭示:要在教室平面内表示出某个同学的位置,只用一个数是不能确定的。要在教室平面内确定某个同学的位置必须要有两个数,这就是在平面上确定位置的条件。(演示PPT课件) (二)认识行与列 1.统一行与列的名称。 (1)讲述:同学们刚才在描述张亮的位置时,所说的排、行等,都是指的横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行”;所说的组、条等,都是指的竖排,在数学里统一称为“列”。(教师适时板书或课件显示“行”“列”) (2)尝试:同学们,你现在能用行数和列数两个数来描述张亮同学的位置吗?(演示PPT课件) (3)预设:预设学生回答:第3行第2列;第3行第5列;第5列第3行;第2列第3行。(教师适时追问:你是怎样数的?)2.统一行、列的顺序和方向。 (1)设疑:刚才,同学们都说张亮的位置在第3行,但有的同学是从前往后数的,还有的同学是从后往前数的;在说张亮的位置是第

(完整)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安排了七个教学单元及总复习,数与代数方面安排了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及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这是小学阶段第一次正式教学代数的初步知识;图形与几何安排的教学内容是第二单元位置,初步渗透直角坐标系的思想,以及第六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统计与概率安排的是第四单元可能性;还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综合实践活动安排了掷一掷。 与原实验教材相比主要变化有以下几点: 1.从六年级上册移来“位置” 单元,“观察物体”移到五年级下册。2.“可能性”单元根据课标要求进行了调整。 3.“数学广角”的内容进行调整。 4.“简易方程”的结构进行调整及其他单元内容的变化。 5.编排了一个“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由原三上移来。 三、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熟练地进行小数乘、除法的笔算和简单的口算。 2.在探索小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生经历由具体的座位图到抽象成用列、行表示平面图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4.使学生初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等,初步了解简易方程,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公开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教学设计板桥完小黄琦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规则,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的位置。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提高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培养数感。 教学重点:会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铺垫质疑,明确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的教室里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向这些老师介绍你的位置?(我叫×××,我坐在……学生在描述自己好朋友的位置时,可能会说:我坐在“第

×组第×个”“第×排第×个”或谁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等,教师给予评价) 二、互动新授 (一)明确行、列的意义 1.师引导:这样描述比较麻烦,表述也不清楚,为了我们在确定位置的时候语言达成一致,一般规定:竖排叫列,横排叫行。我们可用四个字来概括:竖列横行。(板书:竖列横行)并明确:数“列”的时候习惯上从左往右数,依次为第1列、第2列……数“行”的时候习惯上从前往后数,依次为第1行、第2行…… 把教材第19页情境图上的每一列和每一行按顺序写上,同桌互相指一指。说明:通常情况下,描述物体位置时先说列,再说行。让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描述张亮的位置。(第2列、第3行)2.引导:你能用刚学习的知识描述一下其他同学的位置吗?(举例王艳、赵雪,周明位置等)让学生随便指图上一人,同桌互相说一说他的位置。(学生练习) (二)认识数对 1.引导: 我们还可以用一种更为简洁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主要内容:用数对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精品教案

第12课时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内容: 教材第72页的例15,完成练一练和P73练习十一的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能灵活运用方法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 2.使学生经历探索、交流分数大小比较的过程,感受运用已有的知识可以探索、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联系;理解不同的比较方法,体验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分析、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比较方法并灵活运用。 教学方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活旧知,引入新课 1.比较分数的大小。 ○○○○ 学生口答,教师呈现结果。 提问:前两组是怎样比较大小的?后两组呢?为什么小于? 2.引入新课 二、主动探索,学会方法 1.教学例5 出示例题:学生独立读题。 提问:从题里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比较谁看的页数多,可以怎样解决?(板书:○) 2.探索方法。 怎样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小组研究,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方法一:画图比较方法二:通分比较转化成同分母的分数 方法三:化成小数再比较

学生汇报,分类领悟比较的方法。注意方法的规范。你还有什么别的比较方法吗? 3.比较方法。 得出:通分的方法比较简单。 指出:我们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一般可以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先通分,再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第72页的练一练。 指明学生板演。 2.练习十一的第7题。 明白有几个要求,注意书写格式。 3.练习十一的第8题。 提示:先用除法算式求出商,再比较大小。 四、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的第4、6题。

新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

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方格纸,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会怎样告诉你的家长哪个是你的座位呢?学生各抒己见。 2、问: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确定位置的例子呢? 3、师: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确定座位,那这节课就继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位置的知识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1)谈话(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板

书:竖为列横为行) (2)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板书:第2列,第3行) (课件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又应该怎么说?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王艳在第3列第4行赵雪在第4列第3行) 2、认识数对 (1)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说出了王艳和赵雪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数对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2列第3行,先写2,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3,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数对),读作:二三。前边的2表示第2列,后面的3表示第3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师板书表示张亮的位置(2,3))(2)请你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写下来。(指名学生板演)比较这两个数对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发言。 (3)数对(6,4)表示的是王乐同学的位置,你能指出王乐同学的位置吗? (4)继续出示课件做习题 (5)你能说说自己好朋友在班里的准确位置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简解]:通过解答一个与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初步感知“一一列举”的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教材首先结合场景图,提出问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有助于学生准确地理解题意,又有助于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能通过有条理的列举分析有关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并获得问题的答案。 2、体会有序思考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3、进一步发展运用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1、让学生体会策略的价值,并使学生能主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策略带来的好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设计理念]:创设生活情境,借助生动的、有趣的生活信息,通过列表的过程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设计思路]:故事引入,激发兴趣——独立探索,寻找策略——相互交流,提取策略——自主比较,感悟策略——知识迁移,分层练习——拓展延伸,巩固升华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师:你们知道“曹冲称象”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生讲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你们知道什么策略吗?你在哪里见过或者使用过?能不能举例说明?(生回答)师小结那么在数学里,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呢?等学完了这节数学课我们再来说说。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设计意图:运用故事引入,引导学生把“策略”与具体方法相联系,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感悟“策略”的含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寻找策略 (一)教学例1: 1、出示例1(情景图)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 (1)收集信息,看例题,提问,从例题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提问王大叔一共有多少种围羊圈的方法? 如学生猜出几种答案,这时教师追问,是不是这几种呢?你有办法验证吗?同桌讨论。 如学生一时说不上来,教师追问,看来,同学们一下子说不出答案,你能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把这些信息整理出来吗?同桌讨论。 2、同桌讨论 3、在讨论的基础上,尝试利用手上的学具操作解决来验证。 4、交流方法 (1)摆小棒,整理出长方形所有长与宽长度的可能性。 教师根据学生的摆法板书:如果长方形的宽是1米,长就是8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2米,长就是7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3米,长就是6米。 如果长方形的宽是4米,长就是5米。

部编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 教学资料

二位置 新知识点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会看图确定方位。 2.使学生初步建立坐标系的概念,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建议 1.在现实情境中教学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从方位角度确定物体位置的能力,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也都有所提高。因此,根据主题图来确定物体的位置时,学生有可能会产生有争议的描述,从而引出探索正确、简明地表示物体位置方法的必要性,并由此引出列和行的知识。因为数对是按列和行确定物体位置的,所以教学列、行的知识绝不能含糊,还要通过适当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列和行的认识。 用数对表示位置,要注意三点:一是数对指两个数,即列数与行数;二是在数对中先表示第几列,再表示第几行,它与直角坐标系中确定点的位置的次序是一致的;三是用数对表示位置时要用规定的书写格式。 2.应用数对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渗透在平面图中无论是找图形位置,还是找某一地点,都可以看成是在方格图上确定点的位置的思想。在呈现形式上有三个特点:一是各景点或建筑都画成一个点,点只反映景点或建筑的位置,不反映其他内容;二是这些点分散在方格纸上,而且每个点都是方格纸上竖线和横线的交点;三是方格纸上的竖线表示列,从左往右依次标注了0,1,2……横线表示行,从下往上依次标注0,1,2……其中的“0”既是列的起点,也是行的起点。这样就把确定景点位置等实际问题,抽象成用“数对”表示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的数学问题了。 课时安排 位置...........................................................1课时 位置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通过猜想、验证以及比较、归纳等活动,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会应用小数的性质改写小数。 2、使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数学思考的能力。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在活动中使学生初步感悟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发冲突 1、谈话:数的王国里有许多神奇的现象,如不起眼的“0”,表示什么意思?(一个也没有)别小看这个“0”,它的作用可大着呢。看,在整数5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发生了什么变化?添上

两个0呢?(屏幕依次出示一组数:5,50,500)我们再从右往左看,500去掉一个0,发生了什么变化? 2、引发猜想:如果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又会怎样?猜猜看。(学生自由发表,可能出现两种意见:①受整数末尾添“0”的思维定势,认为小数大小也会随之变化。②由钱数等生活经验认为小数大小不变) 谁的猜想正确?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证明?(举些例子) 二、实例作证,体验小数性质的合理 1、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创设购物情境:两位同学去书店购买学习用品后在交流购物情况:小明:“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小芳:“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你从图中能获取哪些信息? (2)提出问题: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你能想办法证明吗?先独立思考,有想法后可以和同桌交流。 (3)学生活动后组织全班交流,可能出现如下的比较方法: ①用具体钱数解释:0.3元和0.30元都是3角,所以0.3元=0.30元。

五年级数学上册-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位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是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以及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学生已经学会了在具体的情境中用行、列来描述物体的位置了,本单元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学习“图形与坐标”的内容打下基础. 教材首先通过呈现确定教室中学生的座位这一教学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出学习内容.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原有知识及经验,引导学生进一步明确“列”“行”的含义及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一般规则.然后,要使学生明确如何用数对表示位置,结合学生的实际座位,将教学搬到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用“第几组第几个”的方式来描述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位置,并且在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经验,但是学生对物体位置的描述还没有形成特定的规范.因此,在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应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和知识为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方式,将用生活经验描述位置上升为用数学方法来确定位置,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培养其空间观念和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学会在具体情境中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懂得可以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结合方格纸用两个数据来确定位置,能依据给定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确定位置.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学习活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应用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确定位置的丰富现实情景,体会数学的价值,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 教学重点: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关键利用方格纸正确表示列与行. 第一课时位置(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内容:教材P19例1及练习五第1、2题.

五年级数学下册 用数对确定位置(1)教案 苏教版

第一课时用数对确定位置例1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2.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重点 在具体情境中,能用数对表示位置,并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情境,体验确定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需要 1. 能说出我们班中队长坐在哪里吗? 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述方法说出中队长所在的位置。 2. 出示书中例1主题图,找小军的位置。 出示对话框: 小兔: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 小猴: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 小猫:小军坐在哪里? 提问:你认为谁是小军呢?上来指给大家看。有不同的意见吗? 指出: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或根据小军坐在第3排的第4个,无法准确确定小军的位置,看来这样确定一个人的位置不是太准确。 3.引入。 点出小军的位置:看,小军坐在这里。这里的第4组是从哪儿数起的?这里的第3个是从哪儿数起的?这句话怎么改,就能很快确定他就是小军了? 生:小军坐在从左边数的第4组,从前面数的第3个。 师:这样叙说小军的位置,你感觉怎么样? 生:拗口,罗嗦,麻烦,不简洁。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既准确又简洁的确定位置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出中队长的位置,唤起了学生对已有的用“第几组第几个”或“第几排第几个”的知识来确定位置的经验,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点。然后让学生根据“小军坐在第4组第3个”和“小军坐在第3排第4个”确定小军的位置,有的从左边数起,有的从右边数起,有的从前边数起,有的从后面数起,这样找出的位置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认识到这样描述位置的方法不够准确。进而让学生将叙述的语句改准确,使学生认识到如果叙述准确了,又显得太罗嗦。有没有一种既准确又简明的方法呢?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方法内在需要,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认识行列,理解数对 1.对照座位示意图认识列与行。 提问:生活中,一般将竖排叫做列,小军坐在第几列?你习惯从哪边数起的? 指出:确定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 提问:竖排叫“列”,那横排叫——行,小军坐在第几行?你习惯从哪边数起? 指出: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 提问:连起来说,小军坐在第几列,第几行? 指出:小军坐在第4列,第3行,在数学上可以用一个非常简洁的数学符号来表示:(4,3),这样用一对数来确定小军的位置,就是数对表示法。

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新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理解方程意义.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的方程.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找出题中的两个等量关系。 难点:引导学生根据题中的一个等量关系设未知数,根据另一个等量关系列方程,并且解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如新课。 1、出示课件: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解方程:(看谁能很快的说出方程的解) (挑选两道,让学生说一说解方程的方法。如:6m=42,可以说m=42÷6,还可以说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 6. 根据学生的回答,就可以知道了他们的老师以前是用哪一种方法教给学生解方程的:等式的性质或者是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二、出示课件,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 三、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出示课件: ①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 ②题目要求我们尝试用方程解决,那么谁能告诉大家,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 ③谁能根据第一个信息,找出等量关系?(师:点一下白板,会闪动第一个信息)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这是一个倍比关系,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弟弟的邮票张数,点白板出示图形那么姐姐邮票的张数就是点白板出示图形 ③教师引导:这里有两个等量关系,我们是设弟弟的邮票张数为X好呢?还是要设姐姐的邮票张数为X好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师:老师前面就说过,第一个等量关系,实际是一个倍比关系。那么,我们就根据这个倍比关系,设是的后面弟弟有邮票X张用鼠标指是及是后面弟弟邮票的张数。那么,姐姐有3X张.邮票点白板出示(板书,设:弟弟邮票X张,那么,姐姐3X张邮票。) ③那么,根据第二个等量关系,你们能列出方程吗?(让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方程 X+3X=180 ③大家会解这个方程吗?哪里有问题可以提出来?(一个x与3个x合并起来就是4个x,即:4x) (指明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方程的过程,边解边提示每一步,重点提示x=45是谁的邮票张数,姐姐:3x=3×45=135张,答:...) 2、教师引导: ①今天通过邮票的张数,我们学习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师:学习了列方程解决问题。再次板书课题邮票的张数(列方程解决问题) 1)列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等量关系)【板书: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 我们今天学的这种类型的应用题特点是,题目中有两个等量关系:一个倍比关系,一个等量关系。 3、出示课件:教材中的情境图 ①姐姐的邮票张数是弟弟的3倍,姐姐比我多90张邮票。(让学生自己解答,教师巡回指导,找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②集中评定板演。 四、练习: 1、出示课件: 2、出示课件:解方程,①上下同做。②评定板演。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位置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位置》(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2.过程与方法 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的过程,初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数对表示物体位置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介绍位置 师:由学生介绍自己所处的位置,并再介绍几个好朋友的位置. 学生介绍位置的方式可能有以下两种: (1)用“第几组第几座”描述. (2)用在我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来描述. 2.谈话导入 (1)教师肯定以上学生描述的方式. (2)明确说明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学习确定位置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位置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1 看课本第19页的例1 (1)说一说学生观察座位图,想说谁的位置就跟同伴说一说. (2)想一想师:张亮的位置在哪里?可以怎样说? 学生可能有不同的回答,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 (3)写一写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张亮的位置表示出来 A: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课堂,记录不同的表达方式. B:展示几个不同的表达方式 (4)讨论师:同样都是张亮的位置,大家表示的方法却各有不同.虽然所有的方法都有道理,但是总让人感到太麻烦.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用一种统一的既清楚又简便的方法来表示?小组进行讨论 (5)探索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结合已有的表示方法“第2列,第3行”,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用数据表示位置的方法. A:明确说明:张亮在第2列,第3行可以用(2,3)这样的一组数来表示. 横着叫做行,竖着叫做列,用数对表示时要先列后行(数对的意义、数对的表示方法) B:学生尝试用这样的方法表示周明、李小冬、孙芳、赵雪、王艳的位置. 要求: a、先说一说他们分别在第几列第几行,再用数据表示;

(完整)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

小数数学五年级上册《位置》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3、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经历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的探索过程,知道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 难点灵活运用数对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预学目标1、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行与列,初步理解数对的含 义;能在具体情境中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使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到用数对确定物体位置 的探索过程,体验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必要性和简洁性。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美好知识一、设境置疑,产生需要 1.谈话: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走进军营,参观战士们的军营生活,高兴吗?(播放课件:走进军营,出示情境图)看,战士们正在进行队列训练呢,这一位是班长小强。 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问题:小强在什么位置?(指名学生回答) 3.问:为什么同一个人的位置,同学们的说法不一样呢? 4.结合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描述小强的位置时,有的横着看,有的竖着数,有的……由于看法和角度不同,产生了不同的说法,数学是交流的工具啊!标准不一样给我们的交流带来不方便,你想不想探讨一些简单又统一的方法来确定位置?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确定位置(板书课题) 美好检测二、互动合作,探究新知。 (一)、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谈话(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 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课件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怎么说?想好了,说给同位听。指名同学说小亮和小明的位置,教师板书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最新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的联系及其区别.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奇数的区别.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五年级,抽象能力已经有了进一步提高,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如让学生通过几个特殊的例子,自行总结出任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都是无限的结论,逐步形成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能力等等. 单元知识结构: 课时划分:共分8课时 因数和倍数......................................2课时 2、5、3的倍数的特征.............................3课时 质数和合数.......................................2课时

第1课时因数和倍数(1)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内容,以及第7页练习二的第1题. 教学目标: 1.从操作活动中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索意识,以及热爱数学学习的情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指导自主学习法. 学法:尝试用分类的方法来探究新知. 教具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用课件出示口算题. 10÷5= 16÷2= 12÷3= 100÷25= 150×4= 220÷4= 18×4= 25×4= 24×3= 20×86= 学生口算 2.导入:在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相乘,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积.乘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乘的关系,在除法算式中,两个数相除,得到的结果叫做它们的商.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一种相除的关系,在整数乘法和除法中还有另一种关系,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探讨的内容. (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1) 二、新课讲授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学习的内容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个数除以小数、商的近似数、循环小数、用计算器探索规律、解决问题以及整理和复习。教材在编排时通过晨练、编制中国结、买羽毛球等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引出有关小数除法的一系列问题。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试商的方法都与整数除法有关,因此教材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多处以加强提示的方式展示学生探究的过程。商的近似值和循环小数都是进一步研究商,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处理商,并认识循环小数等有关概念。而用计算器探索规律,既可使学生学习借助计算工具探索数学规律,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重、难点是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的理解,整数除法和商不变的性质等知识基础对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弄懂,那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也就水到渠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难点是不知道商的小数点要点在哪,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联系商不变的性质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是小数的近似值,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数学思考:在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问题解决:在学习小数除法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 情感态度:在小数除法简单实际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小数除法的计算原理。 教学难点: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小数点倒置的确定。 课时安排:12课时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3课时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精编详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含八个单元) 第一单元教案 第一课时小数乘整数 教学内容:教材P2~3例1、例2及练习一第1、2、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整数的算理,学会转化。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算理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迁移类推,引导发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运动呢? (生回答自己喜欢的运动……) 2.导入:是啊,多参加户外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老师也经常参加户外运动,放风筝就是我的最爱。下课咱们一起去放风筝好吗?3.提问:但放风筝之前要先去买风筝,咱们就先去买几只风筝吧!(展示教材第2页例l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图中小明他们想买3个3.5元的风筝需要多少钱?你会列式吗? 指学生回答:3.5×3,教师板书:3.5×3。

4.探索:观察这一道算式,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生观察后回答:这道算式的因数有小数。 5.揭题:以前我们学习的乘法都是整数乘整数,今天的算式中却出现了小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小数乘整数。(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互动新授 1.初步探究竖式计算的方法。 (1)引导学生准确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独立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师走到学生中,了解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2)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叙述板书,学生可能想出下面几种不同的方法: 方法1: 连加。展示:3.5+3.5+3.5=10.5(元)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3.5×3就表示3个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计算。(师板书意义) 方法2:化成元、角、分计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后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则35角×3=105角=10.5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 位置 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索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2、能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正确区分列和行的顺序。 教学准备:座位纸,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假如我们班要开家长会,你会怎样告诉你的家长哪个是你 的座位呢?学生各抒己见。 师:多数的同学都说自己是第几组第几个。组数是从左往右数的,个数是从前往后数的。 2、师: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找到纸上写的你的新位置。(其中一个 没有第几个,其中一个没有第几组) 师:我们确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需要两个数据。 3、生活中还有那些可以用到找位置呢? 以上这些,都需要我们确定座位,那这节课就继续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位置的知识吧!(板书课题:确定位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在情境图中确定位置) 1、认识行与列 (1)谈话(课件同步演示):平时我们所说的“竖排”,通常叫做“列”,习 惯上我们从观察者的左边数第1列、第2列……,平时我们所说的“横排”,叫做“行”,通常从前往后数,第1行、第2行……。(板书:竖为列横为行) (2)问:现在你能用第几列第几行来说说张亮的位置吗?(板书:第2列,第 3行) (课件演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又应该怎么说?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王艳 在第3列第4行赵雪在第4列第3行) 2、认识数对 (1)谈话:刚才同学们很快说出了王艳和赵雪的位置,老师写的速度却很慢,我们学习数学的一大特点是简练,大家能不能想个更简单的方法来确定位置, 记起来简单,还能让别人一看就知道是第几列第几行?下面我们就学习用数对 来表示物体的位置。 介绍数对的写法:数学家也是用2个数来表示一个地点或者人的位置,如:第2列第3行,先写2,中间用逗号隔开,再写3,外面再加一个小括号。象这样的一对数,就是数对(板书:数对),读作:二三。前边的2表示第2列, 后面的3表示第3行。用数对可以准确而简练地表示出物体的位置。(师板书 表示张亮的位置(2,3)) (2)请你用数对表示王艳和赵雪的位置,写下来。(指名学生板演)比较这两个数对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发言。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实践作业-教学设计 课题:循环小数 一、教学内容分析 循环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近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又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例9通过计算两道除法式题,呈现了除不尽时的两种情况:一种是从某位起重复某个数字;另一种是从某位起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由此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以及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循环小数的特征,掌握循环小数的意义,初步感知循环小数的产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将数据进行比较、分类、整理的过程,自主概括循环小数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态度: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初步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知识背景下学习这一内容的呢在日常生活中,学生都感受过循环、重复等现象,比如: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十字路口红绿灯的不断重复等,对循环这一概念有了一定的

感性认识,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而且通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比如学生在学习图形的认识、学习统计等知识的时候,已经经历过将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具备了初步的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能力。因此,我认为在这个阶段让学生开展一些探索性学习活动是可行的。 四、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而且培养了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等现代意识。 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新理念。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寻找商的规律,从而得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前面几节课我们已学习了如何计算小数除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继续研究有关小数除法的知识,先请大家来看一张主题图师:这是什么场景你对它有什么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说说有关警犬的信息 设计意图: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开学第一课 教学目标: 1、自我介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了解本册数学书的内容,激发学习兴趣。 3、明确数学课和数学作业的要求,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4、通过讲故事,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难点: 1、明确自己本学期应有的学习态度,认真扎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2、悟出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并掌握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自我介绍 1、同学们知道这节是什么课吗?你怎么知道的?(板书:数学) 2、大家认识我吗?怎样欢迎?“朱”有几笔,你怎么数出来的? 3、你了解朱老师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针对性的互动) 4、知道怎么联系我吗?背一背:(谁能说一说怎么快速的记住老师的电话) 二、认识本学期学习任务 1、如果现在请你看一看数学课本的目录,再来向大家介绍本书的内容,你能行吗?试一试吧。 三、介绍本学科的相关要求 问题1:上课前要做哪些准备?怎样爱护书本? (一)学习用品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放在左上角。(安排检查组长) 2、书本要包皮,不乱涂、乱划、乱写。 3、作业用同一种颜色的钢笔。 问题2:课堂上注意哪些纪律?在教师办公室注意哪些纪律? (二)学习纪律 1、坐姿端正不做小动作(慎言慎行) 2、积极发言,声音响亮,表达完整。 3、老师讲话时看老师,老师写字时看黑板。 4、预备铃响后马上回座位静候老师到来。 5、上课迟到或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进入。

6、在教师办公室不得随意讲话,排队三人以上时,第四人应在办公室外等候,出一人后再进。 7、做作业独立完成。讨论、请教同学等同抄写,在家不会写可以问家长,家长也不会的注明原因可不写,在校可以问老师。 8、课间不得写作业(订正除外) 问题3:做作业应注意些什么? (三)家庭作业要求 1、注明时间、作业内容;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每格写一行,做完一题空一行。 3、订正要重新写,不得在原题上改;在练习册上可以直接订正,但要换一种颜色的笔。 4、答题用钢笔,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5、班级姓名按照要求写在指定地方。 6、连线要用直尺,画图要用铅笔和直尺。 7、当天作业当天订正。全对直接交组长,有错订正经老师批改后交组长。 8、每天的家庭作业必须要家长检查后签字并写上完成情况。 (四)课堂作业的要求 1、按时、按质、按要求完成作业。 2、在每次写作业之前,先在第一行写上第几次,在第二行写上几月几日、星期几,从第三行开始再写作业。 3、认真书写,字迹工整,争取做到干净、整洁、不涂改。 4、每格写一行,做完一题空一行。 5、有错当天及时订正,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6、只用一种颜色的笔写作业。 7、凡是请假的同学,来校之后立即补作业并及时上交。 四、听故事悟道理——介绍数学学科的学习方法 有个老人在河边钓鱼,一个小孩走过去看他钓鱼,老人技巧纯熟,所以没多久就钓上了满篓的鱼,老人见小孩很可爱,要把整篓的鱼送给他,小孩摇摇头,老人惊异的问道你为何不要? 小孩回答:“我想要你手中的钓竿。” 老人问:“你要钓竿做什么?” 小孩说:“这篓鱼没多久就吃完了,要是我有钓竿,我就可以自己钓,一辈子也吃不完。”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