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七年级下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教案

七年级下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教案

七年级下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教案
七年级下册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教案

7.1.2 平面直角坐标系(1)

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的概念

定点的坐标,由点的坐标确定点的位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相交线

第一讲:相交线 教学目标: 1、了解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能从图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2、了解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掌握垂线的性质及垂线段的性质。 3、掌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 知识点讲解: 知识点一:相交线 例1、下面是一把剪刀,你能联想到什么几何图形? 两条直线相交,如图。 上图中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四个角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六对角,即: ∠1和∠2、∠1和∠3、∠1和∠4、∠2和∠3、∠2和∠4、∠3和∠4。 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你能将上面的六对角分类吗? 可分为两类:∠1和∠2、∠1和∠4、∠2和∠3、∠3和∠4为一类,它们的和是1800 ;∠1和∠3、∠2和∠4为二类,它们相等。 第一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一条边公共,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讨论:邻补角与补角有什么关系? 邻补角是补角的一种特殊情况,数量上互补,位置上有一条公共边,而互补的角与位置无关。 第二类角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有公共的顶点,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角,互为对顶角。 思考:下列图形中,∠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注意: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而邻补角不一定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每个角的对顶角只有一个,而每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 例2、对顶角的性质 在用剪刀剪布片的过程中,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在这过程中,两个把手之间的角与剪刀刃之间的角有什么关系?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研究下面的问题。 如图,直线AB 和直线CD 相交于点O ,∠1和∠3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1和∠3相等。 1 2 3 4 O B A C D 1 2 3 4 O B A C D 1 2 1 2 1 2 1 2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全

第三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集体备课:(共7课时) 教材内容 本章内容包括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点的坐标,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和平移等。 实际生活中常用有序实数对表示位置,由此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立点与有序实数对的对应关系,从而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用坐标法表示地理位置体现了直角坐标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可以通过建立直角坐标系,绘制出一个区域内地点分布的平面示意图来完成。用坐标表示平移,从数的角度刻画了第五章有关平移的内容,主要研究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的平移引起的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变化规律,另一方面探讨点或图形顶点坐标的有规律变化引起的点或图形的平移。 此外,用极坐标表示一个地点的地理位置,在本章最后的“数学活动”中有所渗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画坐标系、描点,由点找坐标的过程和图形的坐标变化与图形平移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数形结合意识; 2、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确定地理位置,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数学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能指导实践,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重点难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糸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是重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是难点。 课时分配 6.1平面直角坐标系……………………………………… 3课时 6.2 坐标方法的简单应用…………………………………2课时 本章小结……………………………………………………2课时 3.1平面直角坐标系(1) 〔教学目标〕理解有序数对的意义,能利用有序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设计

(封面)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学 设计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有关定义、性质及应用。它是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3、通过对顶角性质的推理过程,提高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通过变式图形的识图训练,提高识图能力。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一、情景诱导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欣赏图片(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围棋的棋盘),阅读其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围棋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本节我们一起来学习相交

线所成的角及 它们的关系。 教师板书:5.1.1相交线 教师出示一块纸片和一把剪刀,表演剪刀剪纸过程,提出问题:剪纸时,用力握紧把手, 把手 引发了什么变化?进而使剪刀刃也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探究指导 探究提纲(请同学们利用8分钟时间自学课本第2页至第3页练习以前的部分,并完成探究提纲) 1、请你画直线AB、CD相交于点O,并说出图中4个角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 各对角的位置关系如何?根据不同的位置怎么将它们分类? 2、你用量角器分别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发现“相邻”关系的两角_____,“对顶”关系的两角_______。请同桌比赛说说邻补角和对顶角的定义,并快速写下来。 3、对顶角有何性质?并用一句话叙述。 4、对顶角性质证明:(学生独立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 已知: 求证: 三、展示归纳 1、找有问题的学生逐题汇报。老师板书。 2、发动学生评价,完善。 3、教师画龙点睛地强调。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练习题 ◆回顾归纳 1.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_________,这种关系的两个角称为_______. 2.有公共_______的两个角,并且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______,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称为________. 3.对项角________. ◆课堂测控 知识点一邻补角 1.(教材变式题)如图所示,取两根木条a,b,将它们钉在一起,?就得到一个相交线的模型,其中∠1和∠2是______,且∠1+∠2=______,同理∠2 与∠4, ∠3 与______,∠1与∠3都是邻补角. 2.邻补角是() A.和为180°的两个角; B.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有一条公共边相等的两个角 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3.(探究过程题)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相交于点O,且OE平分∠BOC,?若∠AOC=42°.(1)∠AOC与______互为邻补角? (2)与∠EOA互为补角的角是哪些角?并说明理由. (3)求∠BOE的度数. [解答](1)∠AOC与∠AOD,_______互为邻补角 (2)∠AOE+∠EOB=180° 所以∠EOA与∠EOB________. 因为∠COE=_____. 所以∠AOE+_______=180° ∠AOE与______也互补

(3)因为∠AOC=42° 而∠AOC+∠BOC=180° 所以∠BOC=180°-42°=_____.又因为OE平分_____. 所以∠BOE=1 2 ×_____=_____. 完成上述解答过程的填空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知识点二对顶角 4.(经典题)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5.如图所示,l1与l2相交于O点,若∠1=30°,则∠2=______,∠3=_____.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6.如图所示,AB,CD相交于点O,OB平分∠DOE,若∠DOE=60°,则∠AOC 的度数为_______.7.如图所示,AB与CD相交于O,∠AOD+∠BOC=280°,则∠AOC为() A.40° B.140° C.120° D.60° ◆课后测控 1.如图所示,直线a,b相交于点O,若∠2=2∠1,则∠1=_____. 2.如图所示, l1与l2相交于O点,图中对顶角有_____组,邻补角有______组. 3.如图所示,直线AB,CD交于点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OD=∠BOD B.∠AOC=∠DOB C.∠AOD+∠BOC=361° D.以上都不对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了解点与坐标的对应关系; 2、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能由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坐标都为整数);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通过介绍数学家的故事,渗透理想和情感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 难点:根据点的位置写出点的坐标。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法国数学家笛卡儿的有关资料(也可以将有关的直角坐标系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在一条笔直的街道边,竖着一排等距离的路灯,小华、小红、小明的位置如图1所示,你能根据图示确切地描述他们三个人的位置关系吗? 在学生进行叙述后,教师可以抓住以什么为“基准”,并借助于数轴来处理这个问题,从而进入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以其中的一人为基准进行描述,其目的是为数轴上的点的坐标的确定做准备。 2、如果我们画一条数轴,取小红的位置为原点,取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取两盏路灯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长度,那么小华的位置(A)就可以用-3来表示,小明的位置(B)就可以用6来表示(如图2).此时,我们说点A在数轴上的坐标是-3,点B在数轴上的坐标是6.这样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坐标之间就建立了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将数轴上点的坐标的概念学习置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 问题:(1)在上述情境中,如果小兵位于小明左侧的第二盏路灯处,你能说出小兵在数轴上对应的点的坐标吗? (2)如果小兵站在一个长方形的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3)如果小兵站在一个大操场上,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小兵的位置? 设计意图:三个问题的安排有一定的层次性,为下一步引出平面直角坐标系作铺垫。 二、探究新知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引入 对于上述第(2)个问题,我们可以用图3来表 示:这时,小兵(P)的位置就可以用两个数来表 示.如点P离AB边1 cm,离AD边1. 5 cm,如 果1 cm代表20 m,那么小兵离AB边20 m,离AD 边30 m. 对于上述第(3)个问题,我们是否也可以借助 于这样的一些线来确定小兵的位置呢?我们在小兵所在的平面内画上一些方格线(如图4),利用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 (然后由学生回答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 受上述方法的启发,为了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我们可以画一些纵横交错的直线,便于标记每一条直线的顺序,我们又可以以其中的两条为基准(如图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__5.1.1_《相交线》教案

5.1.1 相交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教材分析:“5.1.1相交线”一节,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小学已经掌握了两条直线相交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学习邻补角、对顶角的有关定义、性质及应用。它是本章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探索精神; (2)通过对顶角、邻补角性质的研究,体会它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2、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相交线、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重点、难点 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性质与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信息技术资源分析与准备】 白板课件、PPT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教师在轻松欢快的音乐中演示第五章章首图片为主体的多媒体课件。学生欣赏图片(多媒体投影汕头大桥的图片、围棋的棋盘),阅读其

中的文字。 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看这座宏伟的大桥,它的两端有很多斜拉的平行线,桥的侧面有许多相交线段组成的图案;围棋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的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本节我们一起来 学习相交线所成的角及它们的关系。 教师板书:5.1.1相交线 二、指导自学 为了顺利达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看投影: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P2-3练习前). ○1概括形成邻补角、对顶角概念 ○2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并会找出一个角的邻补角和对顶角; 如有疑问,可以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做出检测题. (此环节三言两语导入新课,出示目标,为下面学生自学、检测节约了时间。利用白板播放课件,出示目标,课件的使用可以让学生能直观地明确目标,同时提高课堂效率 三、先学(15分钟) 1、教师巡视,督促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 2、学生练习:检测题 P21 练习1 3、2分钟学生看投影背会概念: 邻补角、对顶角. 有一条公共边,而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 如果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 而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对顶角.(此环节利用白板投影课件,节省时间,同时让学生上来做题可利用白板笔书写在白板上,从而提高效率,更加直观,还可以保留痕迹,在课堂小结时重新呈现。) 四、后教(10分钟) 1、自由更正

完整word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及答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拔高题 1、如图,折叠宽度相等的长方形纸条,若∠1=63°,则∠2=()度 2、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 (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发生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3.如图已知AB∥CD,∠ABE和∠CDE的平分线相交于F,∠BFD = 112°,求∠E的度数。

1、54 2、解:(1)因为CB∥OA,∠C=∠OAB=100°, 所以∠COA=180°-100°=80°, 又因为E、F在CB上,∠FOB=∠AOB,OE平分∠COF, 所以∠EOB=∠COA=×80°=40°. (2)不变, 因为CB∥OA, 所以∠CBO=∠BOA, 又∠FOB=∠AOB, 所以∠FOB=∠OBC,而∠FOB+∠OBC=∠OFC,即∠OFC=2∠OBC, 所以∠OBC:∠OFC=1:2. (3)存在某种情况,使∠OEC=∠OBA,此时∠OEC=∠OBA=60°. 理由如下: 因为∠COE+∠CEO+∠C=180°,∠BOA+∠OAB+∠ABO=180°,且∠OEC=∠OBA,∠C=∠OAB=100°, 所以∠COE =∠BOA, 又因为∠FOB=∠AOB,OE平分∠COF, 所以∠BOA=∠BOF=∠FOE=∠EOC=∠COA=20°, 所以∠OEC=∠OBA=60°.

解:作GE∥AB,FH∥CD ∴∠ABF=∠BFH ∠HFD=∠CDF ∵FB为∠ABE 的平分线 ∴∠ABF=∠FBE=∠ABE ∵FD为∠CDE 的平分线∴∠CDF=∠EDF=∠CDE ∵∠BFD = 112° ∴∠ABE+∠CDE=2∠ABF+2∠CDF=2∠BFH+2∠HFD=2∠BFD ∴∠ABE+∠CDE=2×112°=224° ∵AB∥CD ∴EG∥CD ∴∠ABE+∠BEG=180°∠CDE+∠GED=180° ∴ABE+∠BEG+∠CDE+∠GED=360°∴∠BEG+∠GED=136°

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 适用学科初中数学适用年级初中二年级适用区域通用课时时长(分钟)60 知识点1、物体位置的确定; 2、平面直角坐标系. 教学目标1、能利用有序数对来表示点的位置; 2、会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能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3、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教学重点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已知点的坐标确定这一点的位置,由已知点的位置确定这一点的坐标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教学难点建立坐标平面内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和由坐标变化探求图形之间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问题:思考我们能否用数字来表示棋子的位置呢?

二、复习预习 数轴 一般地,在数学中人们用画图的方式把数“直观化”,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记为0;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 (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 像这样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称为数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单位长度的大小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如上图,利用数轴能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点的位置呢?接下来我们将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三、知识讲解 考点1 平面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1、行、列定位法 2,方向定位法 3、经纬定位法 4,区域定位法 5,方格定位法

考点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的数轴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2、坐标轴: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称为y轴,向上为正方向,两轴交点O为原点 3、象限:建立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平面,两条坐标轴将平面分成的四个区域称为象限,按逆时针顺序分别记为第一、二、三、四象限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案

数 学 教 案 年级: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教案:相交线与平行线姓名:

数学教案(七年级下册)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5.1.1相交线 教学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请同学观察本章的章前图,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学生活动:口答哪些道路是交错的,哪些道路是平行的. 教师导入:图中的道路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而且也不是完全直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些直线有些是相交线,有些是平行线.相交线、平行线都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学生活动:观察上图,同桌讨论,教师统一学生观点并板书. 【板书】∠1与∠3是直线AB、CD相交得到的,它们有一个公共顶点O,没有公共边,像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一找上图中还有没有对顶角,如果有,是哪两个角? 学生口答:∠2和∠4再也是对顶角. 紧扣对顶角定义强调以下两点: (1)辨认对顶角的要领:一看是不是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对顶角与相交线是唇齿相依,哪里有相交直线,哪里就有对顶角,反过来,哪里有对顶角,哪里就有相交线;二看是不是有公共顶点;三看是不是没有公共边.符合这三个条件时,才能确定这两个角是对顶角,只具备一个或两个条件都不行.(2)对顶角是成对存在的,它们互为对顶角,如∠1是∠3的对顶角,同时,∠3是∠1的对顶角,也常说∠1和∠3是对顶角. 2.对顶角的性质 提出问题:我们在图形中能准确地辨认对顶角,那么对顶角有什么性质呢?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选代表发言,井口答为什么.

平面直角坐标系2教案

平面直角坐标系2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以及横轴、纵轴、原点、坐标等的概念. 2.认识并能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 3.能在给定的直角坐标系中,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画坐标系,由点找坐标等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形结合意识,合作交流意识. 2.通过对一些点的坐标进行观察,探索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纵坐标或横坐标相同的点所连成的线段与两坐标轴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由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内容,以及由点找坐标,反映平面直角坐标系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提高学生参加数学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 1.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 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会根据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 3.由点的坐标观察,横坐标相同的点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说明坐标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 三.教学难点 1.横(或纵)坐标相同的点的连线与坐标轴的关系的探究. 2.坐标轴上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的总结.

四.教学方法 讨论式学习法. 五.教具准备 方格纸若干张. 投影片四张: 第一张:例题(记作§5.2.1 A); 第二张:例题(记作§5.2.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5.2.1 C); 第四张:练习(记作§5.2.1 D). 六.教学过程 Ⅰ.导入新课 [师]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化,我们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不断 提高,消费水平也相应提高,旅游业空前高涨.假如你到了某一个城市旅游,那么你应怎样确定旅游景点的位置呢?下面给出一张某市旅游景点的示意图.根据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你是怎样确定各个景点位置的? (2)"大成殿"在"中心广场"南、西各多少个格?"碑林"在"中心广场"北、东各多少个格? (3)如果以"中心广场"为原点作两条相互垂直的数轴、分别取向右和向上的方向为数轴的正方向,一个方格的边长看做一个单位长度,那么你能表示"碑林"的位置吗?"大成殿"的位置呢? 在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确定位置的方法,主要学习用反映极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和用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在这个问题中大家看用哪种方法比较适合? [生]用反映直角坐标思想的定位方式. [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已经做过这方面的练习,现在应怎样表示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任务.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相交线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1.在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 )不能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 A.对顶角互补 B.四对邻补角 C.三个角相等 D.邻补角相等 答案:B 说明:两条直线相交,已有四对邻补角,因此,选项B不足以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而根据垂直的定义,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不难判断其它选项的说法都可以判定这两条直线垂直;所以答案为B. 2.如图,在三角形ABC中,AC⊥BC,CD⊥AB于D,则下列关系不成立的是( ) A.AB>AC>AD B.AB>BC>CD C.AC+BC>AB D.AC>CD>BC 答案:D 说明:由垂线段最短的性质,可知AB>AC,AB>BC,AC>AD,BC>CD都成立,即选项A、B中的关系都是正确的;再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BC不成立,答案为D. 3.图中,∠1和∠2是同位角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说明:由同位角的概念可知,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同位角位置相同且有一边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可以判断选项A、B、C中的∠1与∠2都不是同位角,只有选项D中的∠1与∠2是同位角,答案为D.填空题: 1.如图,直线a,b,c交于O,∠1 = 30o,∠2 = 50o,则∠3 =________. 答案:100o 说明:如图,∠3的对顶角为∠4,所以∠3 =∠4;又∠1+∠2+∠4 = 180o,∠1 = 30o,∠2 = 50o,所以∠4 = 180o?30o?50o = 100o,即∠3 = 100o.

2.如图,直线AB、CD交于O,OA平分∠EOC,且∠EOD = 120o,则∠BOD =_______. 答案:30o 说明:因为∠BOD =∠COA,∠EOD+∠EOC = 180o,OA平分∠EOC,所以∠EOD+2∠COA = 180o,再由∠EOD = 120o,可得∠COA = 30o,即∠BOD = 30o. 3.已知如图, ①∠1与∠2是_______被_______所截成的_______角; ②∠2与∠3是_______被_______截成的_______角; ③∠3与∠A是_______被_______截成的_______角; ④AB、AC被BE截成的同位角_______,内错角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_; ⑤DE、BC被AB截成的同位角是_______,内错角_______,同旁内角_______. 答案:①DE、BC;BE;内错角 ②AC、BC;BE;同旁内角 ③AB、BE;AC;同位角 ④不存在;∠ABE与∠3;∠ABE与∠AEB ⑤∠ADE与∠ABC;不存在;∠EDB与∠DBC 4.在三角形ABC中,AC⊥BC,CD⊥AB于D,如图,则在图中共有______对互余的角,______对互补的角,______对邻补角,点A到CD的距离是______,到BC的距离是______,到点B的距离是______,点C 到直线AB的距离是______. 答案:有4对互余的角:∠ACD与∠A;∠A与∠B;∠B与∠BCD;∠BCD与∠ACD; 有3对互补的角:∠CDA与∠CDB;∠ACB与∠CDA;∠ACB与∠CDB; 有1对邻补角:∠CDA与∠CDB; 点A到CD的距离是AD; 点A到BC的距离是AC; 点A到点B的距离是AB; 点C到直线AB的距离是CD. 解答题: 1.如图,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O,OG⊥AB,且∠FOG = 32o,∠COE = 38o,求∠BOD.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两条直线相交,有_____对对顶角,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_____对对顶角. 2.如图1,直线AB、CD相交于点O,OB平分∠DOE,若∠DOE=60°,则∠AOC的度数是_____. 3.已知∠AOB=40°,OC平分∠AOB,则∠AOC的补角等于_____. 4.如图2,若l1∥l2,∠1=45°,则∠2=_____. 图1 图2 图3 5.如图3,已知直线a∥b,c∥d,∠1=115°,则∠2=_____,∠3=_____. 6.一个角的余角比这个角的补角小_____. 7.如图4,已知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1=95°,∠2=32°,则∠BOE=_____. 图4 图5 8.如图5,∠1=82°,∠2=98°,∠3=80°,则∠4的度数为_____. 9.如图6,AD∥BC,AC与BD相交于O,则图中相等的角有_____对. 图6 图7 10.如图7,已知AB∥CD,∠1=100°,∠2=120°,则∠α=_____. 11.如图8,DAE是一条直线,DE∥BC,则∠BAC=_____. 12.如图9,AB∥CD,AD∥BC,则图中与∠A相等的角有_____个. 图8 图9 图10 13.如图10,标有角号的7个角中共有_____对内错角,_____对同位角,_____对同旁内角. 14.如图11,(1)∵∠A=_____(已知),

图11 ∴AC∥ED( ) (2)∵∠2=_____(已知), ∴AC∥ED( ) (3)∵∠A+_____=180°(已知), ∴AB∥FD( ) (4)∵AB∥_____(已知), ∴∠2+∠AED=180°( ) (5)∵AC∥_____(已知), ∴∠C=∠1( ) 二、选择题 15.下列语句错误的是( ) A.锐角的补角一定是钝角 B.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一定互补 C.互补的两角不能都是钝角 D.互余且相等的两角都是45° 16.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A.内错角相等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三条直线相交,必产生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7.两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线( ) A.互相重合 B.互相平行 C.互相垂直 D.相交 18.如果∠1与∠2互补,∠1与∠3互余,那么 ( ) A.∠2>∠3 B.∠2=∠3 C.∠2<∠3 D.∠2≥∠3 19.如图12,已知∠1=∠B,∠2=∠C,则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图12 A.AD∥BC B.∠B=∠C C.∠2+∠B=180° D.AB∥CD 20.如图13,直线AB、CD相交于点O,EF⊥AB于O,且∠COE=50°,则∠BOD等于( ) 图13 A.40° B.45°

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案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7.1.1有序数对 教学目标:1、理解有序数对的应用意义,了解平面上确定点的常用方法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有序数对及平面内确定点的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有序数对表示平面内的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1.一位居民打电话给供电部门:“卫星路第8根电线杆的路灯坏了,”维修人员很快修好了路灯。 2.地质部门在某地埋下一个标志桩,上面写着“北纬44.2°,东经125.7°”。 3.某人买了一张8排6号的电影票,很快找到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以上情景,他们分别利用那些数据找到位置的。 你能举出生活中利用数据表示位置的例子吗? 二、新课讲授 1、由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引入:影院对观众席所有的座位都按“几排几号”编号,以便确 定每个座位在影院中的位置,观众根据入场券上的“排数”和“号数”准确入座。 (2)根据下面这个教室的平面图你能确定某同学的坐位吗?对于下面这个根据教师平面 图写的通知,你明白它的意思吗?“今天以下座位的同学放学后参加数学问题讨论:(1,5),(2,4),(4,2),(3,3),(5,6)。” 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后得到共识:规定了两个数所表示的含义后就可以表示座位的位置. 思考: (1)怎样确定教室里坐位的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吗?(2,4)和(4,2)在同一位置。 (3)假设我们约定“列数在前,排数在后”,你在图书6 1-1上标出被邀请参加讨论的同学的座位。 让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到以下共识: (1)可用排数和列数两个不同的数来确定位置。 (2)排数和列数先后顺序对位置有影响。(2,4)和(4,2)表示不同的位置,若约定“列数在前 排数在后”则(2,4)表示第2列第4排,而(4,2)则表示第4列第2排。因而这一对数是有顺序的。 (3)让学生到黑板贴出的表格上指出讨论同学的位置。 2、有序数对:用含有两个数的词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其中各个数表示不同的含义,我们把这种 有顺序的两个数a 与b 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作(a,b ) 利用有序数对,可以很准确地表示出一个位置。 3、常见的确定平面上的点位置常用的方法 (1)以某一点为原点(0,0)将平面分成若干个小正方形的方格,利用点所在的行和列的位置来确定点的位置。 (2)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用方位角、目标到这个点的距离这两个数来确定目标所在的位置。(以后学习) 巩固练习:1、教材65页练习 2.如图,马所处的位置为(2,3). (1)你能表示出象的位置吗? (2)写出马的下一步可以到达的位置。 1 234 56765 43 2 1 纵排 横排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相交线教案

5.1相交线 5.1.1相交线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重点) (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重点、难点) (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2过程与方法经理探究、归纳、学习对顶角邻补角的概念和性质。通过识别、应用加强理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身边的数学,丰富空间感。 教学重点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和识别;对顶角的性质。 教学难点对顶角的性质的论证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互余及互余的性质;互补及互补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二、情境导入 围棋棋盘的纵线相互平行,横线相互平行,纵线和横线相交.五线谱、窗框等这些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在我们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相交线和平行线.那么两条直线相交形成哪些角?这些角又有什么特征?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 对顶角的要素:(1)有公共顶点;(2)一个角的两边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邻补角的要素:(1)有公共顶点((2)有一条公共边3)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相邻互补 【类型一】对顶角的识别 下列图形中∠1与∠2互为对顶角的是()

解析:观察∠1与∠2的位置特征,只有C 中∠1和∠2同时满足有公共顶点,且∠1的两边是∠2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故选C. 方法总结:判断两个角是否是对顶角只看两点:①有公共顶点;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类型二】 邻补角的识别 如图所示,直线AB 和CD 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1的邻补角是________. 解析:根据邻补角的概念判断:有一个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1和∠2、∠1和∠4都满足有一个公共顶点和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延长线,故为邻补角.答 案为∠2和∠4 下列角是否是邻补角?为什么? 方法总结:判断两个角是否是邻补角要依据邻补角的定义 看包含了两层含义:相邻且互补.但需要注意的是: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探究点二:对顶角的性质 四、应用 【类型一】 利用对顶角的性质求角的度数 如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BOD =42°,OA 平分∠COE ,求∠DOE 的度数. 解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可得∠AOC 与∠BOD 的关系,根据OA 平分∠COE ,可得∠COE 与∠AOC 的关系,根据邻补角的性质,可得答案. 解:由对顶角相等得∠AOC =∠BOD =42°.∵OA 平分∠COE ,∴∠COE =2∠AOC =

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练习及解析

相交线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A.B.C.D. 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平分∠AOC,若∠AOE=35°,则∠BOD的度数是() A.40° B.50° C.60° D.70° 3.平面内有两两相交的4条直线,如果最多有m个交点,最少有n个交点,那么m﹣n=()A.3 B.4 C.5 D.6 4.如图,下列表述:①直线a与直线b、c分别相交于点A和B;②点C在直线a外;③直线b、c相交于点C;④三条直线a、b、c两两相交,交点分别是A、B、C.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5.如图所示,直线AB⊥CD于点O,直线EF经过点O,若∠1=26°,则∠2的度数是() A.26° B.64° C.54° D.以上答案都不对 6.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ON⊥OM.若∠BOD=70°,则∠CON

的度数为() A.35° B.45° C.55° D.65° 7.如图,计划把河水l引到水池A中,先作AB⊥l,垂足为B,然后沿AB开渠,能使所开的渠道最短,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垂线段最短 C.过一点只能作一条直线 D.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8.如图,点A为直线BC外一点,AC⊥BC,垂足为C,AC=3,点P是直线BC上的动点,则线段AP长不可能是() A.2 B.3 C.4 D.5 9.如图,点P是直线a外的一点,点A、B、C在直线a上,且PB⊥a,垂足是B,PA⊥PC,则下列不正确的语句是() A.线段PB的长是点P到直线a的距离 B.PA、PB、PC三条线段中,PB最短

七年级下册相交线练习题

相交线 知识点1:邻补角的概念: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 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注:⑴邻补角的位置关系:①有公共顶点;②有一条边是公共边;③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 线。⑵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一定互补,但互补的两个角不一定是邻补角。 例1:邻补角是( ) A.和为180°的两个角 B.有公共顶点且互补的两个角 C.有一条公共边且和为180°的两个角 D.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知识点2:对顶角的概念和性质: 1. 对顶角的概念:有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注:⑴对顶角形成的前提条件是两条直线相交。⑵对顶角必须有共同的顶点。 例2:三条直线AB,CD,EF 交于同一点O,指出图中有哪几条对顶角。 O F E D C B A 课堂习题 1. 如下图,A,O,B 在同一条直线上,∠AOC=50°,OD 平分∠BOC ,求∠AOD 的度数。 D C B O A 2. 如下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D+∠BOC=280°,求∠BOD 的度数。 O D C B A 3. 如下图,直线AB 交CD 于点O ,由点O 引射线OG ,OE ,OF ,使OC 平分∠EOG ,∠AOG=∠FOE, ∠BOD=56°, 求∠FOC 。

4. 如下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OF 平分∠COE, ∠AOD: ∠BOE=4:1,求∠AOF 的度数。 F E D C B A O 5. 如下图,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所组成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角有2对,∠AOD 和∠COB, ∠AOC 和∠BOD. ⑴三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所组成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角有________对; ⑵四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所组成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角有________对; ⑶n 条直线相交于同一点所组成的角中,互为对顶角的角有_________对。 3() 2() 1() A B C D O 习题巩固 1.关于对顶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 B.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延长线 C.有公共顶点且相等的两个角 D.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2.如下图,AB 交CD 于点O ,OE 是以O 为顶点的一条射线,图中的对顶角和邻补角各有( ) A.1对,3对 B.2对,4对 C.2对,6对 D.3对,8对 3.如下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A 平分∠EOC ,∠EOC=70°,则∠BOD 的度数等于( ) A.40° B.35° C.30° D.20° 第3题第2题 O C E B D A E A B C D O 4.直线AB 和CD 相交于点O ,若∠AOD 与∠BOC 的和为236°,则∠AOC 的度数为( ) A.62° B.118° C.72° D.59°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教案

相交线与平行线(教师教案) 第一段典型例题 【开课】教师在正式开课前,先把本次课程的内容简单概括一下:今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一.相交线、垂线的概念 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的概念 三.平行线的的性质和判定 【课程目标】 1. 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角”; 2. 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 3. 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正确地表示平行线,会利用三角尺、直尺画平行线,理解平行公理和平行公理的 推论; 4. 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 5. 能综合运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证明和计算。 【课程安排】 1教师简要介绍本次课程的关键点,同学做题,然后教师讲解 2教师总结,学生做综合练习(第二段)教师讲解 【教师讲课要求】 教师先将第一段练习发给每一位学生,学生做题时教师必须巡视,了解学生做题情况,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进行讲解。 第一部分相交线、垂线 课时目标:理解相交线的定义、对顶角的定义和性质、邻补角的定义,正确识别“三线八角”;理解垂线的定义、点到直线的距离的定义,掌握垂线的性质;教师讲课要求 【知识要点】:请学生看一下做好上课的准备 (一)相交线 1. 相交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公共点称为两条直线的交点。如图1所示,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于点0。 S S S 图1 图2 图3 2. 对顶角的定义 若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如图2所示,/ 1与/ 3、/ 2与/ 4都是对顶角。 注意:两个角互为对顶角的特征是:(1)角的顶点公共;(2)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 )两条相交线形成2对对顶角。 3. 对顶角的性质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相交线

相交线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思路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在理解上较为容易,因此在本教案的内容安排上,尝试利用“发现法”教学,引导学生自己观察,分析特征猜想结论,然后推理论证。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学习几何的时间太短,理论性的证明,往往使他们觉得枯燥无味,因此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问题情境,让他们自己去发现事物的特性,尝试数学家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会使学生充满极大的乐趣去参与教学活动,课堂的效果将会很好。 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 教具直观演示法、启发引导、尝试研讨、变式练习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或电脑、三角板、自制复合胶片、木条制成的相交直线的模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观察图5.1-1,注意剪刀剪开布片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 让学生自己带一把剪刀,通过实践、观察得出:握紧把手时,随着两个把手之间的角逐渐变小,剪刀刃之间的角也相应变小,直到剪开布片。如果把剪刀的构造看作两条相交的直线,这就关系到两条相交直线所成的角的问题。 说明:图中的剪刀是有宽度的,是有限长的,当我们把它们看成直线时,这就是两条相交直线。相交线有许多重要性质,并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就是我们本节要研究的课题:[来源:学科网ZXXK] 【教法说明】以剪刀为实例引出本章内容,目的是①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相交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②通过画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③通过画面,启发学生广泛地联想,让学生知道,相交线的概念是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④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请学生举出现实空间里相交线的一些实例。 师导入:相交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有着广泛应用,所以研究这些问题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是有用的,也将为后面的学习做些准备。我们先研究直线相交的问题,从而引入本节课题。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任意画两条相交的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图5.1—2)中,两两相配共能组成几对角?各对角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根据这种位置 关系将它们分类。 分别量一下各个角的度数,各类角的度数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