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政治马哲

政治马哲

政治马哲
政治马哲

专升本政治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一1、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

7、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1、物质与运动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

2、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5、运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三、2、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6、运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阐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7、阐明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9、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阐明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四10.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五、5、简述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6、简述人口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9、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应当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七、14试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

一、1、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12、简述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15、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17、简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二、5、为什么说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0、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1、1953年提出,主要内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三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特点:

9、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四.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个方面。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2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3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简述中国改革的历程。

简述中国改革的成就。

2、简述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然性。

9、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是:

五、2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简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意义、核心、内容。

16、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8、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2、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

六、2、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

4、简述社会主义法制的原则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任务、原则评价和标准是什么?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科学内涵

7、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七、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2、什么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两者关系如何?

八、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9、如何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九、4、为什么我国要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6、简述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7、简述和谐世界

十、1、论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简述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

十一、1、简述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及基本任务。

7、简述坚持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10、党的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

11、简述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大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大作业 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两手抓”的重要意义。 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运动发展。事物的发展在不同阶段都会展现出其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即处于支配地位的矛盾为主要矛盾,其他处于服从地位的矛盾为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矛盾决定和影响着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要矛盾解决得好,次要矛盾就可以比较顺利地得到解决;次要矛盾解决得如何,反过来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即主要矛盾转化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基于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可忽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并且还要注意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转化,不失时机地转移工作重点。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的原理,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时候,要首先抓住和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做到统筹兼顾,并且还要

注意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原理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虽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程度上还可能激化,但已不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为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顺利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另外,我们在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的同时,还要注意解决好其他社会矛盾,坚持一系列“两手抓”;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进步。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关系的原理,对于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形势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广大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有明显的提高,社会经济以较快速度持续发展,社会稳定。我们取得的成绩是主流,是主要的。但是前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那是支流,是次要的。因此,我们要继续坚定信心、巩固成绩,同时也不忽视支流,防止支流对主流的影响,集中力量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两个文明”一起抓。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其他矛盾均属于次要矛盾。为解决主要矛盾,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随着改革开放的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梳理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梳理个人在社会历史 中的作用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上期习题回顾】 (多选)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社会中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答案:ABD 解析: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的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C 错,例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虽然是剥削阶级,但也是是革命的动力,属于人民群众范畴。 ?【知识点精讲】 ①个人与社会历史 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 ②普通个人与历史人物

按照个人对社会历史起作用的程度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区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普通个人属于人民群众范畴,他们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贡献,其总和构成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历史人物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在历史人物中,对那些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着促进作用的代表人物,称之为杰出人物。 ③历史人物的作用 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发起者、当事者;其次,历史人物是实现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最后,历史人物是历史进程的影响者,它可以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因此,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历史人物及其作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受人民群众及其实践活动的制约。 ?【命题方式与注意事项】 此知识点属于高频核心考点,知识点相对简单,但是大家往往会掉入“历史人物作用”的圈套,一定要认真分析,重点掌握“历史人物可以对历史事件起决定作用,但是不能对历史的进程起决定作用,对历史进程起决定作用的只能是人民群众”。 ?【习题演练】 (多选)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作者: ————————————————————————————————日期: ?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 D.二元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试题#(精选.)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问世于1848年,是第一部系统、完整地阐述科 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纲领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被恩格斯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的是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 哈的提纲》一文。 3、《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一文中,列宁提出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分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第一次揭示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进程和规律。 5、《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 【答:“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句话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的。意思是说,人们的社会生活的基础是实践的活动,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一旦离开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就将停止,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2、如何认识马克思的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答:这一条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一切哲学的一个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说明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一切哲学家都没有正确解决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他们既不懂得理论只能从实践中来,又不懂得获得理论的目的只是为了用于实践,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正像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达到对现存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现存的东西。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才第一次把哲学理论和革命实践结合起来,把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结合起来,强调理论要为实践服务,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把自己的唯物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这就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的特点。】 3、试概括《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 【答:《共产党宣言》的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了《宣言》中所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是:“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表明,《宣言》的基本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观点是:1)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即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上层建筑,即社会政治法律制度、意识形态等;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3)无产阶级只肯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 4、恩格斯如何阐释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 【答:1)自然科学是唯物辩证法产生的重要前提,要确立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必须研究自然科学。 2)研究自然科学的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

马哲作业与答案(北大)

作业1单选题(分数:8分)得分:8 1.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哲学传统是() 1.中国哲学、希腊哲学和印度哲学 2.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和德国哲学 3.中国哲学、英国哲学和法国哲学 4.中国哲学、埃及哲学和法国哲学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1 2.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1.唯心主义 2.相对主义 3.不可知论 4.绝对主义 你所选的答案:3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3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1.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2.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关系问题 3.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4 4.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1.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3.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4.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的关系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1 5.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

1.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 2.一元论唯心主义与二元论唯心主义经验 3.经验论唯心主义与唯理论唯心主义 4.辩证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1 6.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 1.彼此孤立的 2.完全一致的 3.绝对对立的 4.统一性是多样性的基础和本质,多样性是统一性的形式和表现你所选的答案:4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4 7."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了() 1.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2.运动和静止的统一 3.有限和无限的统一 4.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你所选的答案:2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2 8.设想脱离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 1.唯心主义 2.二元论 3.辩证唯物主义 4.机械唯物主义 你所选的答案:1是正确的本题正确答案为:1 多选题(分数:14分)得分:14 1.下列各项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的有()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考研政治马哲1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马原最难得最重点的部分,也是政治初期复习收要攻克的阵地,如何开展复习?送大家四个战术,速度搞定马哲! 一、概念清晰,逻辑框架鲜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切忌在概念上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界限不明。例如,我们把哲学定义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而不是定义为世界观。因为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建议广大的考生们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再如,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因为“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又有与生产力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才叫经济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掌握,切忌片面性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因此,一定要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切忌简单化和片面性。 例如,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对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次要方面的支配作用,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矛盾的次要方面对主要方面的影响作用;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上,既要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又要看到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问题上,既要肯定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又要充分重视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在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关系问题上,既要看到二者相互排斥的一面,又要看到二者相统一的一面;在对资本主义制度性质的认识上,既要掌握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又要掌握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本质;在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和客观过程的问题上,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又要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等。简言之,要全面地看问题,不要片面地看问题。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切忌理论脱离实际 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或联系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一定要以弄清理论为前提,不要离开理论罗列一大堆实际问题。学习理论,把它束之高阁,

马哲大作业:有关天人合一思想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简析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观念,结合该观念,联系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当前应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思想核心与精神实质。它首先指出了人与自然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其次表明,人类生生不息、则天、希天、求天、同天的完美主义和进取精神;第三,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世界观、价值观。天人合一之“合”,乃是要告诉我们,人与自然要相互理解,结成友谊。先哲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这仅仅是天人合一的一部分理解。其实天人合一的这几种含义主要取决于我们对“天”的理解。 主宰之天意思是人的思想和行为自觉地跟天命保持一致,并自我理解为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是你生命的主宰,掌握了你的一切命运。比如说,项羽兵败刘邦说的天要亡我。其实这种类似的情况很多,很多人不管是自己的成功还是失败,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很容易的把这些归结于天意。其实有的时候人们确实可以这样自我安慰,但是重要的是你怎么去把握这个度,也就是我们要有中庸思想,凡事过犹不及,如若过度依赖天意很容易产生宿命论的性质和消极的影响,安于现状,不知进取。 义理之天在这里“天”有道德伦理之意,也包含着一个地方的人墨守的习俗。在网络上很多人在叫嚣着中国人的道德已经到达了底线,原因很简单,就是有人违背了所有人都接受并且形成的道德行为规范,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就是违背了义理之天,遭万人唾弃。而这种遭人唾弃的惩罚我觉得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违背道德规范的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个规范是大家都接受的并且是习以为常的,如果有人违背了却没有任何的后果,岂不有更多人做出这样的行为。 自然之天这里就就很容易理解了,天即是自然,不仅仅是春播夏耕秋收,而是要我们遵循祖先们总结的自然规律。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然规律结合起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较好的开发利用能对人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会起阻碍作用。近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人类实践的范围不断扩大,使得更多的天然自然转化为人化自然,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目前全球存在的人与自然的问题:人口问题(人类自身问题)、资源问题(自然问题)、环境问题、生态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相当突出。这些都是我们没有根据客观规律办事的结果,我们过分的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才会处在这种尴尬的事态之中。 由于自然资源非正常利用,异生型人工自然物的大量滋生,干扰了自然生态的正常演化,破坏了整体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出现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其中:“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酸雨危害”,已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危机的三大突出问题。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造成这一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有四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二是人类对技术的控制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原)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点1: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选择题) 运动观: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2、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标准。 5、静止是过去运动的结果和未来运动的开始。 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是相对的。 考点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上。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人特有的积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反映世界具有自觉性、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考点3:联系的内涵和特点 联系具有一系列特点: ①联系具有客观性。②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有三层含义:其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其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其三,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并通过它表现出联系的普遍性。③联系具有多样性。④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其一,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其二,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们经过努力可以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其三,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4:发展与过程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趋势、规律、进程、必然性都可以代替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趋势、规律、进程、方向都可以代替方向)、日趋灭亡的东西。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因为:第一,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有新的结构和功能;第二,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第三,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因而必然战胜旧事物。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练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一、简答题 1、如何理解“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论断? 首先,人的本质是具体的、现实的、不是抽象的,它是由人的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社会关系所决定 的。(2 分)其次,人的本质不是由他所处的某一种社会关系所决定的,而是由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决定的。其中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关系。(2分)最后,人的本质也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 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是具体的历史的。(1 分) 2、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1 分)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 1 分)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 (1 分)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 分)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能动的方 面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他们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1 分) 3、简述对“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这一论断的理解。 这句话是说旧唯物主义立足于对市民社会的直观,市民社会是指将私人利益关系作为总和的社会。 (1 分)旧唯物主义以它为基础,用关于个人功利的观点来说明结成政治社会的必要。(1分)新唯物主义不仅承认市民社会决定国家,而且认为人既在国家这个政治共同体中过着社会生活,又在社 会关系中生活。( 1 分)因此,“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化的人类。(”1 分)其涵义是指历史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人的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社会,或是一定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从事实践活动 的人。( 1 分) 4、简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核心思想。 马克思以未展开的形式第一次将实践作为哲学理论的基本范畴,(1 分)提出了新世界观,特别是新 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一些基本观点,(1 分)指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一切旧哲学的根本区别,(1分)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1 分)贯穿《提纲》的中心线索是实践观点,它是《提纲》的核心思 想和灵魂。(1 分) 5、如何理解“宗教上的自我异化”? “宗教上的自我异化”是指一切宗教都把整个世界分成两部分:一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人间世俗世界,( 1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马哲重要知识点汇总(一)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是人们对世界的根本观点,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为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提供根本准则和一般方法论。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或物质与意识、精神与自然界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而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划分哲学中基本派别的依据,对思维和存在何者是第一性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对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不同回答区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它普遍存在于人类的实际生活并决定着人们思想和行动的出发点和方向。

的。它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三种形态。 (2)唯心主义主张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精神的产物,是第二性的。它是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一种歪曲反映。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态。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 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崭新 的哲学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它的阶级性,公开声明它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二是它的实践性,认为以往的哲学都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改造世界的哲学,还具有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特点,是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 5、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历史唯物主义(亦称唯物史观)和历史唯心主义(亦称唯心史观)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复习题

学习经典著作的方法是什么?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问题马克思一生的主要理论贡献有哪些? 句子1、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 2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茂芜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 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 列宁:《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是什么? 1、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2、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摆脱精神奴役的出路。 只有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才阐明了无产阶级在整个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真正地位。” 3、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都十分清楚地表明:马克思主义同宗派主义”毫无相似之处,它绝不是离开世界文明发展大道而产生的一种固步自封、僵化不变的学 说。恰恰相反,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是在于他回答了人类先进思想已经提出的种种问题。 4、马克思学说具有无限力量,就是因为它正确。它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 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句子1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说:应当从客观存在着的实际事物出发,从其中引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 2、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对于没有科学态度的人,对于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的人,对于徒有虚名并无实学的人,你们看,像不像? 3、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 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4、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 5、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问题:1、新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2、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什么? 3、人的本质是什么? 句子:1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 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2、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3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大作业

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我们应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答: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逐渐分化出了人类社会,从世界演进的过程看,自然界 是先于人类而存在的,是人类社会产生、发展的前提和物质基础整个世界包括人类社会和 人类思维都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之上的。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都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 物主义的,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背叛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前提而陷入了唯心主 义。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同社会史观结合起来,使得社会历史现象得到了唯物主义的理解,使得唯物主义成为彻底的、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根本原因在于把科学的实践观引进到哲学中来,使它成为自己的哲学的基础。 (3)由于科学实践观的确立,使得社会的物质性得到了正确的揭示和有力的证明。 ①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决定性环节。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类是由数千万年前的一种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由猿进化到人的决定性环节是劳动,其根本标志是工具的生产和使用。劳动不是个别人的孤立活动,而是一种集体行为。劳动实践从一开始就是一种社会性活动。它不仅生产人们生存所必需的产品,同时也生产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为社会的产生和存在奠定了基础。 ②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就必须能够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一种物质活动,它是各种社会实践中最基本的实践。在这种生产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人与人的关系即生产关系是一种物质关系,它是人类社会的基础。 ③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活动是物质活动的结果,又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社会生活是异常丰富和复杂的,有经济的(物质的)、政治的、精神的等社会活动和社会交往。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人们的物质活动和物质交往。因此,一切观念、思想、法律、宗教等,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原因引起的,也应从社会的物质关系中得到解释和说明。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一个特殊组成部分。人类社会它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精神的产物,而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存在形态。

考研政治_马哲知识点汇总

一、绪论 这一章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准备阶段,在宏观上对马克思主义是什么,主要容和特征进行了阐释,对于考生来说,需要把握这部分的主要容,虽然一般不涉及大题,但是却是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前奏与铺垫。 具体来说,此知识点包含三方面的容:马克思主义的含义、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一、马克思主义的含义 ◆狭义: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经济、社会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激化 主观因素: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 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的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在实践中产生的,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论成果:先后产生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社会理想: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二、辩证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这一部分容涉及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畴中基本原理性知识,从世界观的引入到哲学的基本问题的探讨,带领我们从哲学的角度认识周围的世界。 在这部分容中,对于世界物质第一性的确认是整个辩证唯物论的基石,由此扩展开的物质观容考察多见于选择题。要求我们在理解的层面进行把握。对于实践和意识领域的容需要

2019考研政治知识点分析:马哲唯物辩证法汇编

【篇一】 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1、联系的定义:一切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特点: 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联系,不是人强加的。 多样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直接联系、间接联系,主要联系、次要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等。其中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决定事物基本性质和发展趋势。 普遍性: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中,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3、联系、系统 联系的普遍性造成了事物普遍的以系统的形态存在着。 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稳定结构和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开放性。 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1、发展的定义:事物运动变化中内在具有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负责,由无序向有序的上升运动。 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发展的过程性: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恩格斯: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过程: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历史的观点看问题。 【篇二】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 范畴就是基本概念,是人的思维对事物、现象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从不同侧面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现象和本质 含义、辩证关系、方*意义 (1)含义:现象和本质是揭示事物的外部表现和内部联系相互关系的范畴。 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的外在表现。(*、假象) 本质: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的内在联系 (2)辩证关系: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试题doc

运城学院政法系 2010-2011学年毕业清考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导读》试题适用范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命题人:薛俊丽 审核人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马克思是在( )年去世的。 2、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和()。 3、(《 》)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4、在俄国,官僚主义的主要集中在( )。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林木盗窃案是促使马克思研究经济学的根本原因。( ) 2、“环境、教育对人有作用,人也可以改造环境、革新教育”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 3、列宁认为,在俄国对待资本家要实行和平赎买。( ) 4、解剖资产阶级经济为研究古代社会经济提供了钥匙。( ) 5、列宁认为,小资产阶级是一种最不定形、最不肯定、最不觉悟的势力,成不了气候,所以不用理会小资产阶级。( ) 6、合作社在不同社会制度里有不同的性质和作用。( ) 7、合作社理论是列宁首先提出的。( ) 8、青年黑格尔派中许多人最后转向了唯物主义。( ) 9、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来源是费尔巴哈。( ) 10、反驳不可知论的最好的方法是实践。( )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中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特点有哪些? 2、为什么说“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 3、列宁谈到个别和一般的辩证关系有哪些内容?

四、材料分析题(共10分) 材料一: 1871年3月18日清晨,巴黎被“公社万岁!”的雷鸣般的呼声惊醒了。公社,这个使资产阶级的头脑怎么也捉摸不透的怪物,究竟是什么呢? 中央委员会在它的3月18日宣言中写道:“巴黎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懂得: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无可推卸的职责和绝对权利。” 但是,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材料二: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公认的工人阶级代表。公社是一个实干的而不是议会式的机构,它既是行政机关,同时也是立法机关。警察不再是中央政府的工具,他们立刻被免除了政治职能,而变为公社的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的工作人员。所有其它各行政部门的官员也是一样。从公社委员起,自上至下一切公职人员,都只能领取相当于工人工资的报酬。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不仅城市的管理,而且连先前由国家行使的全部创议权也都转归公社。 1、根据材料一、二:巴黎公式是一个什么性质的政权?(4分) 2、根据材料一:如何理解 “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句话?(6分) 五、论述题(共30分) 根据《共产党宣言》一文,谈一谈: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有哪些诬蔑?共产党人对资产阶级的诬蔑是如何反驳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