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立论陈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立论陈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立论陈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立论陈词

“取士之道,以德为先”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是正方第一辩手:*****。

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因此我方认为德才兼备当以德为先。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佛,道三家根据各自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理想人格,儒家的君子之风,佛家的四大皆空和戒,定,慧三学以及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些理想人格都闪烁着德之光芒。才,即知识和才能,我们要看清楚它的本质,它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好了是第一生产力,发挥不好就是第一破坏力!对方辩友,你是用你的智慧去核能发电还是制造哥斯拉,是去瑞星杀毒还是黑客帝国,是去中信理财还是去偷税漏税?决定的关键靠什么,靠的就是道德观!若想要将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一定要靠德的指挥!

德为才帅。即德决定了才的发挥,决定了为善为恶。一个人,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作动力,才会将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财富,而一个没有高尚道德的人,即使再聪明,又能为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呢?回想过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李四光等一大批具有崇高爱国热情的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祖国的怀抱,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着祖国的贫穷和落后,然而又有多少人,迷恋国外的优厚待遇,那么这些人有再多的才能又有何用呢?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然而如果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因此,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我国先后五次修改教育方针,但每次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加强道德建设,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一个国家,因为有了有德之才而兴,一个民族,因为有了有德之才而旺!

以德为先是古今中外之定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无论做何事需要招贤纳才,都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公务员条例到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还是以“德”为先!以德为先是造就高材精英之根本。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道德、健康和知识,而其中道德犹为重要,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输。

综上所述,德是才的先导,为才能的发挥指引正确方向。因此,我方一致认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早已把德列为人性的最基本的品质。俗话说得好:“人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名誉,但绝不能没有德。”的确,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当我们在坐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有老人或者是抱婴者,我们自然而然会让座给他们,这时他们总会来一句:“真有公德心。”当我们的家有客人而父母都不在家时,我们的热情招待总会引起他们说一句:“这家孩子真有修养,真有品德……..,看来,德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以前历代皇朝的科举制度選拔官员,还是现在的考大学,考公务员,都与一个字分不开,那就是才。才,虽是无形,却无处不在。才,视乎已成为了我们能顺利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当我们在某公司打工,成功完成一个项目时,我们的老板总会开心地赞我们一句:“小伙子,你真能干,真有才能。”才,也是像德一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德,是一个人生存的灵魂,更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那一丝光明。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人格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德似乎已成为外界的人衡量我们的人格的唯一标准,它是人格的支柱。 德,大概可以说是道德,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果说我们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德就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如果说我们是广阔的黑暗的宇宙,德就是宇宙中无数的星辰。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才,是一个人不断学习的成果,它是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保证,一个人要有才,他才会被其他人认可,被上层重用。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才也没有,人家只会认为他蠢,落后,而不愿与他交往。有才就能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因为他随时能了解社会潜在的信息。而无才,就会落后,跟不上社会的步伐。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学子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读十几载,为的是获得更多的才。因为在当时,才的多少取决你的胜败,它似乎已成为了每个人通向为官的道路的通行证。所以说,才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是大海中航行的一条小船,才就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微风,如果我们是沙漠中的步行者,才就是沙漠中的一股甘露。 因此,有德,可以使人的情操高尚,有才,可以使人的知识充沛,加大对世界的了解,一个人不能没有德,也不能没有才,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主人,德才兼备,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有德也有才,才会使我们做事做人更加顺利。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经电视改编的历史,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有才无德的人的下场。假期中,我看到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包青天之黄金梦。一开始是讲一个官员命令他的手下去把所有的犯人都带到一个山上,进行私采金矿

演讲稿: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企业理念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在组织和谋划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指导思想的行为准则。没有企业理念就没有自觉经营。就如在漆黑的夜中,不辨方向,不知所从。即使陷进泥沼之中也无力自拔。 我们今天倡导“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企业理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德,既品德的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对于“德”,我们新时代的员工应赋予新的意义,它应该指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小团队中有凝聚力,宽广的胸怀与气度,勇于承担责任,肯定他人成绩,服从组织,对公司忠诚等。作为企业管理者就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凡事要从全局考虑、不打自己的小九九,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气,付出比普通员工多得多的努力、汗水和心血,这样才能逐步提升自己,适应公司的发展趋势,承担更大更重的责任。也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带动和鼓舞全体员工的士气,更出色地做好工作而赢取利润;同时,也促进普通员工提升自己的素养,努力做到德才兼备。 二:才,即知识和才能。关于二十世纪的新型人才它还应该是指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创新思维对事物的发展就不具备充分的观察力分析和判断,就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其次还要具备创新能力,立足本职工作,利用自己所学,提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意,为公司节约能源,提高工作效率。 三:德才兼备,以徳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我们应坚持两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发挥,才靠德统帅。《三国演义》里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李源潮 70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70年后,胡锦涛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提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执行党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为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一贯的选人用人思想。党的政治路线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以什么样的标准选人用人是组织路线的核心内容。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我们党始终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把德放在首要位置。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他还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新中国成立后,适应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毛泽东同志形象化地提出,干部要“又红又专”。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根据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和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并强调“首先是要革命化。”面向新世纪,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指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和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气节,不仅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而且讲修养、讲道德、讲廉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这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制定和形成的干部路线和干部政策的继承和发展。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抓住了当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是党为人民执政的骨干力量。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党面临的任务和干部队伍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同时,对干部的德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一是世界上不同力量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竞争日益激烈,要求党的干部要有更坚定的理想信念。现在,确有少数干部在西方价值观念影响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发生动摇。要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证我们党不走改旗易帜的路,必须对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思想鉴别力,增强政治坚定性。二是我国通过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走向现代化的艰巨任务,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优良的政治素质。今年以来一些地方发生的较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食品安全事故,大都与少数干部为民意识淡漠、缺乏责任意识有关。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仅要求干部提高破解发展难题的本领,而且要求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的价值导向。三是长期执政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要求党的干部有更严格的道德操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国经济社会生活注入了强大活力,但市场经济中消极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立论陈词

“取士之道,以德为先” 各位领导,各位同事,对方辩友大家好,我是正方第一辩手:*****。 古人云: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承袭先贤之圣见,正视当今用人之利弊,因此我方认为德才兼备当以德为先。德,即品德和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儒,佛,道三家根据各自的社会理想和人生抱负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理想人格,儒家的君子之风,佛家的四大皆空和戒,定,慧三学以及道家的无为而治,这些理想人格都闪烁着德之光芒。才,即知识和才能,我们要看清楚它的本质,它是一把双刃剑,发挥好了是第一生产力,发挥不好就是第一破坏力!对方辩友,你是用你的智慧去核能发电还是制造哥斯拉,是去瑞星杀毒还是黑客帝国,是去中信理财还是去偷税漏税?决定的关键靠什么,靠的就是道德观!若想要将才能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一定要靠德的指挥! 德为才帅。即德决定了才的发挥,决定了为善为恶。一个人,只有以高尚的道德作动力,才会将他的聪明才智转化为对祖国和人民有用的财富,而一个没有高尚道德的人,即使再聪明,又能为祖国和人民做些什么呢?回想过去,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李四光等一大批具有崇高爱国热情的科学家毅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祖国的怀抱,用自己的智慧改变着祖国的贫穷和落后,然而又有多少人,迷恋国外的优厚待遇,那么这些人有再多的才能又有何用呢?道德建设的好坏,体现着一个国家民众的精神状态,影响着一个民族事业的兴亡胜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打就垮;然而如果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因此,我国历来重视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我国先后五次修改教育方针,但每次都把德育放在首位,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到江总书记提出“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加强道德建设,倡导良好社会风尚,已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一个国家,因为有了有德之才而兴,一个民族,因为有了有德之才而旺! 以德为先是古今中外之定理。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无论做何事需要招贤纳才,都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公务员条例到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还是以“德”为先!以德为先是造就高材精英之根本。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道德、健康和知识,而其中道德犹为重要,位居人的核心竞争力之首。道德,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它决定人生的方向,方向一错,全盘皆输。 综上所述,德是才的先导,为才能的发挥指引正确方向。因此,我方一致认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原则~也是新时期从事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以德为先~同时还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指导方针及根本原则和目的要求。 德~有着特定的价值内涵。德~即指品德和修养~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古人十分重视“德”这一价值属性。《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这充分说明了“德”的重要性。“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以德为先是古人选拔人才的定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 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高尚的品德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总是为人所尊重、所赞许、所仰慕~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使之永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任他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以德为先是我党历来倡导的行事原则。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否定传统道德中为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内容~使其汇入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去。如在井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 树立正确用人导向 德才兼备是我党一直以来都遵循的价值观、人才观,其本质是要求党员干部的一切行为都要做到有德、有才,两者兼备,不可缺一,而且是德在前,才在后。事实上,一个人的才能越高,德与才的关系就越密切、越重要。德不仅由才所体现,而且为才所深化、升华;才不仅由德所率领,而且为德所强化、所激活。因此,要想成为组织重用的人才,就必须做到德才兼备。 一直以来,中国传统的用人哲学都认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栋梁,有德无才的人也可使用,有才无德的人坚决不可使用。关于德与才的关系,历史上绝大多数政治家、思想家都主张德才兼备的原则。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从德和才两方面出发,司马光把人分为四种:德才兼备为圣人,德才兼亡为愚人,德胜才为君子,才胜德为小人。他主张用人应以德为重,这样才能用君子而不用小人。司马光分析人们选拔人才时往往重才轻德的原因,是由于有德的人被人所敬畏,而有才的人一般被人所喜爱;对所喜爱的人容易亲近,对所敬畏的人则容易疏远。因而考察和选拔人才时往往只看到了才能方面,而忽略了品德方面。他提醒后人说,这样的历史教训太多了,“自古昔以来,国之

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 有才无德之人不能重用,有德无才之人予以培养,等其展示才华之后,再予以使用。德才兼备论首先倾向于德,只要品德高尚,才干尚可之人,就可以重用。持这种理论的代表人物还有清朝的曾国藩。曾国藩用人讲究品行,其次才考虑才干。同样,他采用这种用人方式,也干出了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曾国藩曾讲:“有才无德,近于小人;有德无才,近于愚人;与其有才无德近于小人,不如有德无才近于愚人。”这段话也反映了曾国藩既强调德才兼备,又注重以德为先。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就要完善科学的考评体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对干部德才的考核、激励和评价机制。突出把对“德”的指标考评放在首位,着力从政治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入手,在“五看”上细化指标、明确标准。即:一看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能不能忠诚党的事业,与党同心;二看干部是否牢记党的宗旨,是不是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一心为民;三看干部是否作风扎实,能不能坚持群众路线,真抓实干;四看干部能否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能不能廉洁自律,秉公用权;五看干部能否全身心投入工作,始终把心思放在为群众谋发展、谋利益上。

谈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100分

谈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100分 各题型提交答案说明: 1.单选题及判断题点击圆形按钮进行单项选择,多选题点击勾选框进行多项选择。 2.选择题和判断题:直接点击选项,系统将自动提交答案。 3.未完成考试误操作推出系统后,在考试时间段内可重新进入系统考试。 4.完成考试后点击提交答案按钮,考试结束,不可再次进入系统考试。 5.答题完成后,点击考试页面左侧“未答题”按钮,确认无未答题后再提交答案。 6.未提交答案的试卷在考试时间结束后将强制提交答案。 一、单选 ( 共 8 小题,总分: 40 分) 1. 下列不属于政治品德标准的有哪些? A.政治纪律 B.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水平 C.顾全大局、密切联系群众以及在特定时期有牺牲精神 D.具有过硬的法律意识 2. ()指出考察干部的德,既要注重在突发事件、抗御自然灾害、个人进退留转等关键时刻的表现,又要注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表现,以小节观其大德。 A.毛泽东 B.陈云 C.周恩来 D.习近平 3. 习近平提出,要坚持()为上,用口碑好的干部,引导干部对群众负责,为群众办事。 A.民意 B.廉洁 C.务实 D.肯干

4. “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这是谁提出的? A.毛泽东 B.陈云 C.周恩来 D.邓小平 5. ()指出选人用人,要坚持品行为本,用靠得住的干部,引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A.陈云 B.周恩来 C.习近平 D.胡锦涛 6. “选拔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这是谁提出来的? A.毛泽东 B.陈云 C.周恩来 D.邓小平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什么? A.发展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效率优先 8. 习近平提出要把干部()的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首要依据。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任标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03708994.html,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任标准作者:王爽默叶昕 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6年第05期 曾经偶然在网上看过这么一句话,评价一个人时,应重点考察四项特征:善良、正直、聪明、能干;如果不具备前两项,那后面两项会害了你(巴菲特)。看后感触颇深,仔细想想无论身处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小到个人日常交友大到一个组织选人用人,无不遵从这简单的几个字。而这句话也恰恰与我们党一直以来倡导的“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不谋而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才用人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标准,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一个用人标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注重实绩、群众公认,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一、德与才 何谓“德”?“德”即指人的思想、修为等,包括政治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五个方面,体现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事业心、责任感、原则性等等。所谓“才”,简单说就是指能力、才干,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各种理论知识储备、专业技能水平、学习理解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管理协调能力、指挥领导能力及开拓创新能力等等。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我们一直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1.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历史传统和一贯标准。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始终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逐渐树立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导向和标准。早在1938年,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在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1940年,时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的陈云同志具体阐述了德才兼备的标准,强调“德才并重,以德为主。”1943年,周恩来同志强调,“挑选干部的标准,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两者缺一不可,而政治上可以信任是先决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胡锦涛同志强调选人用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更加鲜明地突出了德在干部选拔任用标准中的优先地位和主导作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更加重视干部工作,习总书记提出“尚贤者,政之本也”,“治国之要,首在用人”,全面阐述了新时期干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鲜明提出并深刻回答了“怎样是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起来”这三个干部工作的根本问题,为当前和今后党的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沈跃跃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

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臵,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建设这样一支执政骨干队伍的关键。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骨干队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是我们党在新时期选拔任用干部的标准原则,也是新时期从事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以德为先,同时还是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指导方针及根本原则和目的要求。 德,有着特定的价值内涵。德,即指品德和修养,涵盖了诚信、仁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古人十分重视“德”这一价值属性。《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担重大任务。这充分说明了“德”的重要性。“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记〃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概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 以德为先是古人选拔人才的定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高尚的品德如磁石、如号角、如清风,总是为人所尊重、所赞许、所仰慕,从而能够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凝聚力,进而产生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使之永立于不败之地,正所谓“任他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以德为先是我党历来倡导的行事原则。纵观我们党的历史,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否定传统道德中为剥削阶级、统治阶级利益服务的内容,使其汇入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去。如在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同志就对我们党的道德核心、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提出的“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思想就是中国革命道德实践的开端,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源。 周恩来同志以自身崇高的权力道德观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乃至国际上产生强烈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来自于领导者自身高尚的共产主义品德和操守,是职位权力无法比拟的一种强大的影响力。 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必须以德为先。现在常说的急难险重任务有很多,比如信访维稳、城市建设、招商引资、大型活动、新农村建设等。在这些任务中都要遵循以德为先的准则。 先进基层党组织的“五个好”标准和优秀共产党员的“五带头”标准无不体现“德”的价值内涵和政治属性。如果先进基层党组织做到了“五个好”的标准要求,优秀共产党员做到了“五带头”的标准要求,实际上也就做到了“以德为先’的本质要求和实现了其的价值内涵。 总之,党员干部在以德为先的原则指导下,大力加强政治素养、品德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努力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品德。严以律己,自觉培育敬畏之心,敬畏历史、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指出:“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这番话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德”与“才”的关系有启示意义。“德”,是“才”的方向和灵魂,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才”,是人得以发展的成功的基本条件和基础。二者之间,“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人才必须“以德为先”。 要反对两种观点,即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和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孤立地讲“德才兼备”,好似注重了“德”“才”的辩证统一,但没有分清主次,最终会破坏“德”“才”的统一。孤立地讲“以德为先”,好似分清了主次,但没有讲“德”“才”的辩证统一和相辅相成的关系,最终会伤“德”、害“德”。有“德”而无“才”,谓之庸人。庸人误事,历史上比比皆是。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关于“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的论述,对我们科学认识和正确理解“德”的内涵和“德”“才”关系以及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人用人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与“才”相比,“德”的识别更难一些,所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是指此。人们受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对某一对象“德行”的评价可能会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这种看法上的不一致是一种客观存在,它决定了我们在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选拔任用机制,以防考察失真,用人失当。 建立健全“公德和私德”并重的导向机制 领导干部是国家的管理者,必须同时具有良好的公德和私德。对领导干部而言,公德和私德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梁启超曾说:“近世官箴,最脍炙人口者三字:曰清、慎、勤,岂非私德之高尚者耶?虽然,彼官吏者受一群之委托而执事者也,既有本身对于群之义务,复有对于委托者之义务,曾是清、慎、勤、三字,遂足以塞此两重责任乎?”这就是说,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领导干部必须要有公德,必须要“利群”,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利党、利国、利民、利中华民族,如果只管好自己私人的事情,没有国家责任,这只是“私德”好,不算是合格的管理者。有一则寓言,说一个官死了,阎王审理后要治他的罪,官的魂魄大喊冤枉,说“我没有罪,我做官非常廉洁”。阎王说:“我用木头做一个木偶立在庭上,连水都不用给它喝,岂不是比你还廉洁,你除了廉洁之外,一无所闻,这就是你的罪。”于是下令将此官炮烙。这则寓言,含意深刻。为官之人,如果没有民族、国家责任,私德再好,亦不能称为“有德之人”,这样的人不能任用。 同样,只有公德,不讲私德,更不能任用。我党历来重视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有学习和研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经历。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能讲出一些利国、利民的大道理,知道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但为什么仍然有不少领导干部,甚至是高级领导干部滥用职权贪污腐败?这是因为他们的私德不好,在没有监督的地方,抑制不住体内的“恶”,对上对下不一样,台前台后不一样,说的做的不一样,从而滑向犯罪的深渊。私德不好,是因为不能“慎独”。“慎独”就是不管有没有人看着你,有没有法律追究,你的行为都对得起天地良心。古云“三尺头上有神灵”,“暗室亏心,神目如电”,就是说老天的眼到处都是,满天的眼看着地上。能否“慎独”,

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

企业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摘要: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政府机关,在选人用人时,都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选人标准,那种过分着重看中才能而忽视品行的做法,不利于人才的成长与事业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选人用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管理学家德鲁克曾指出:领导人花在人的管理与进行人事决策上的时间,应当远超过花在其他工作上的时间,因为,没有任何别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及影响,会像人事决策与管理上出现的错误那样持久而又影响久远。可见人们常说的,领导人只要做好两件事,既“选人用人和出点子”就是这个道理。 一、企业用人机制中“德”的地位和作用 一个杰出的领导,就是利用自己的能力去影响一个组织,达到一个既定的目标。在一项工作任务中,人是影响组织目标能否实现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作为一个正确领导人,应当具备正确选人用人的能力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举足轻重。领导招贤纳士时,都愿意挑选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人,但实际工作中,往往事与愿违,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被选对象一般会“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不可能全部完美的达到德才兼备的标准,所以鱼和熊掌需要割舍。在“德”、“才”只能取其一的时候,要坚定的把“德”放到第一位。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这里的“德”怎么理解,笔者认为“诚实、责任、忠诚”应该是德的基本元素。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理念上,西方管理学者也有过很多论述。沃伦·本尼斯曾指出,杰出的领导人有三个共同特点:雄心、能力、诚实。所有这三点都必不可少,而诚实尤其重要。没有诚实,雄心和能力最终将把领导人本身和组织引向危险之中。西点军校hannah 上校也曾说:能力和品格是成功必备的两个方面。西点军校的训练不仅注重能力(技能、智能和体能),而且也十分注重品格(道德、社会能力、精神修养)。比如,西方有一条荣誉信条:“决不欺骗和偷盗,也绝不容忍任何人的这种行为”。所以,选人用人不仅要看重个人能力,更要着重个人品质,而品质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诚实与忠诚度。在这个世界上,并不缺乏有能力的人,而是缺乏那种既有能力又有忠诚度的人才,这是每个企业追求的理想人才。换句话说,企业宁可信任一个能力差一些却足够忠诚敬业的人,也不愿意重用一个朝三暮四视忠诚如无物的人,哪怕他能力非凡。美国海军陆战队200多年来作战箴言就是:忠诚胜于能力。世界500强企业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重要标准也是此。忠诚既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其他所有能力的统帅和核心。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企业选人用人,在“德”和“才”的取舍上,一直存在先后之争。有德无才算不上理想的人才,有才无德同样称不上合格的人才。如果企业为追求一时的效益,用人仅重视才能或技能,而忽视其做人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中国有句古话,先做人后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前提,人都做不好,做事更无从谈起。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事业的根基,这个根基不牢固,事业的高楼越雄伟越容易倒塌。换句话说,能力稍差但品行好的领导最多也就算一个次品,但能力强品行差的领导却是一个危险品。“德”好比方向盘,“才”犹如发动机。无德有才,犹如失去方向的汽车,会误入歧途,找不到方向,而且发动机马力愈大,其危害愈烈。“德”与“才”的关系应该是:“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从本质上讲,德亦是一种才。意大利有位诗人说过“道德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德强才弱的人能干事,不出事,才强德弱的人,能干成事,但也会干错事。翻开历史,有才无德的人,往

演讲稿: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演讲稿: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以德为先德才兼备 企业理念是企业整体的价值观和经营理念,是企业在组织和谋划长期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指导思想的行为准则。没有企业理念就没有自觉经营。就如在漆黑的夜中,不辨方向,不知所从。即使陷进泥沼之中也无力自拔。 我们今天倡导“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企业理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理解。 一:德,既品德的修养,包括为人正直、善良、诚恳,又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进取心和事业心。对于“德”,我们新时代的员工应赋予新的意义,它应该指责任心、上进心、事业心,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小团队中有凝聚力,宽广的胸怀与气度,勇于承担责任,肯定他人成绩,服从组织,对公司忠诚等。作为企业管理者就要具备强烈的使命感,要对工作充满热情,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凡事要从全局考虑、不打自己的小九九,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与能力,克服一些不良习气,付出比普通员工多得多的努力、汗水和心血,这样才能逐步提升自己,适应公司的发展趋势,承担更大更重的责任。也只有这样,企业管理者才能带动和鼓舞全体员工的士气,更出色地做好工作而赢取利润;同时,也促进普通员工提升自己的素养,努力做到德才兼备。 二:才,即知识和才能。关于二十世纪的新型人才它还应该是指

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用新的思维方法分析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没有创新思维对事物的发展就不具备充分的观察力分析和判断,就无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复杂问题。其次还要具备创新能力,立足本职工作,利用自己所学,提出自己的小发明、小创意,为公司节约能源,提高工作效率。 三:德才兼备,以徳为先,在德与才的关系上,我们应坚持两面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重德又重才,不片面强调,又坚持以德为先,而非等量齐观。“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为导向,才是基础,德靠才发挥,才靠德统帅。《三国演义》里的曹操堪称千古歼雄。有识才之目,用才之术,容才之胸。比如,关云长降汉不降曹,容之;过五关斩六将,容之。可曹操偏不容杨修,为一句“鸡肋”口令,借故杀杨修。杨修在曹营官做的不小,行军主簿,管钱粮属肥缺,他也曾得到曹操的欢心,受命教其爱子曹植诗文。可聪明人的毛病是,有一点阳光就灿烂的满天霞光。侍才傲物以是危险,杨修的悲剧还在于,他那点小聪明,不过就象今天电视台弄的“抢答题”、孔乙己“回”字有几中写法,既不象荀或那样为主公巩固后方,又不如郭嘉历经战阵频频出谋划策。有如《围城》里的方鸿渐,说两句没盐少油的俏皮话还行,真要治学谋业,可谓一筹莫展。这样的聪明在别人看来,不仅不值钱,还多少另人生厌。可见,德是才的根本,德者才必高,才者未必有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 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的组织,就会显的浮燥与媚俗就没有凝聚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浅谈“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既是中央的要求和各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社会各界热议并拭目以待的关注点。 正确认识实质内涵 德是才的统帅,才是德的支撑,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古来智者在用人上都主张“才德兼备,方可任用”。有人将才比喻为刀,认为刀本身无所谓好坏,恶人用以行凶杀人,医生用以做手术救人,关键在于执刀人的德行如何,正所谓德有善恶,才无好坏,“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宋代司马光曾根据德才情况将人分成四类,德才兼备的叫做“圣人”,德才全无的叫做“愚人”,德胜过才的叫做“君子”,才胜过德的叫做“小人”,他认为选人用人须重用圣人、君子,倘若无圣人、君子,宁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明代洪应明也主张“应以德御才,勿恃才败德”。历史经验证明,一个人如果有德有才,才由德御,就会充分为善,造福社会,成就事业。 德和才在理论上是两个范畴的概念,但在实际中又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德也要重才,要以“德”为前提、“德”为先决,但也决不能忽视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一贯的用人路线。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挑选领导干部,不管老中青,都要看他是不是肯干,是不是能带头吃大苦耐大劳。这是第一条。当然还要有头脑”。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当前,我们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是这一现实的客观需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是判断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党的兴衰成败。 要带头做到先觉先行 领导干部能否做到为政以德,对于确保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领导干部是否有德,是否切实树立和践行科学发展观,不仅关系到个人的修养素质,更关系到人民福祉、国家兴衰。 事实证明,人有良好德行,才能敬业向上,积极进取,精益求精;人若无德,其才就如无本之木,难以丰茂。领导干部必须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牢记党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清正廉洁,干干净净为人民干事。要充分认识“德有才以辅之,才有德以主之”,使德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要会“观德”,要经常看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个领导干部是否做到为官以德,群众的观察最清楚、感受最深切、答案最真实。要能“养德”,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要不断地“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做到警钟长鸣,始终有德。要重“增才”,要不断在复杂、艰苦的环境中进行实践和磨炼,不断提高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做群众工作的实际本领,切实增强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 选人用人要坚持标准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早已把德列为人性的最基本的品质。俗话说得好:“人可以没有金钱,也可以没有名誉,但绝不能没有德。”的确,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当我们在坐公共汽车的时候,看到有老人或者是抱婴者,我们自然而然会让座给他们,这时他们总会来一句:“真有公德心。”当我们的家有客人而父母都不在家时,我们的热情招待总会引起他们说一句:“这家孩子真有修养,真有品德……..,看来,德是无处不在的。 无论是以前历代皇朝的科举制度选拔官员,还是现在的考大学,考公务员,都与一个字分不开,那就是才。才,虽是无形,却无处不在。才,视乎已成为了我们能顺利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当我们在某公司打工,成功完成一个项目时,我们的老板总会开心地赞我们一句:“小伙子,你真能干,真有才能。”才,也是像德一样,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德,是一个人生存的灵魂,更是一个人心灵深处的那一丝光明。我们也知道,一个人的人格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德似乎已成为外界的人衡量我们的人格的唯一标准,它是人格的支柱。 德,大概可以说是道德,道德对于个人和社会都有很大的作用。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有着重大的影响;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果说我们是一片一望无际的沙漠,德就是沙漠中的一个绿洲;如果说我们是广阔的黑暗的宇宙,德就是宇宙中无数的星辰。德的力量是广泛的,深刻的,它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意志,行为和品格,也深刻的影响着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德的力量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是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 才,是一个人不断学习的成果,它是一个人要立足于社会的最基本的保证,一个人要有才,他才会被其他人认可,被上层重用。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才也没有,人家只会认为他蠢,落后,而不愿与他交往。有才就能与时俱进,与社会同步,因为他随时能了解社会潜在的信息。而无才,就会落后,跟不上社会的步伐。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那些学子为了考取功名,寒窗苦读十几载,为的是获得更多的才。因为在当时,才的多少取决你的胜败,它似乎已成为了每个人通向为官的道路的通行证。所以说,才是我们必不可少的。如果我们是大海中航行的一条小船,才就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微风,如果我们是沙漠中的步行者,才就是沙漠中的一股甘露。 因此,有德,可以使人的情操高尚,有才,可以使人的知识充沛,加大对世界的了解,一个人不能没有德,也不能没有才,作为一个新世纪的主人,德才兼备,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有德也有才,才会使我们做事做人更加顺利。 无论是日常生活中,还是经电视改编的历史,我们都可以看到那些有才无德的人的下场。假期中,我看到了一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包青天之黄金梦。一开始是讲一个官员命令他的手下去把所有的犯人都带到一个山上,进行私采金矿的活动,片中的人是那么的苦,不逃走的,就会累死,逃走的,就会被杀死,都是迟早的问题,我们对于那个官员的行为既可恨又可悲,事情的发展更加是触目惊心,原来最终的主谋是一个小皇爷。

中组部副部长解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中组部副部长解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强调:“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政策的丰富发展,是新时期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深刻理解和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标准,对于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根本要求和重要保证 新的历史条件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对干部的德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大政策和战略举措。 (一)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坚持党的性质和宗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需要。用什么样的标准选人、选什么样的人,是否把干部的德放在首要位置,是判断一个政党先进性的重要标准,决定着一个政党的兴衰成败。选拔任用干部既注重才能,更注重品德,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上来,使各级领导权特别是党和国家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人手中,对于确保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具有决定性作用。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勇敢担当起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继续承担好这个历史使命,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应对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应对世所罕见的困难和风险,紧紧抓住并用好我国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拥有一支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信仰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建设这样一支执政骨干队伍的关键。 (二)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是全面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需要。干部队伍的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先进性。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德才兼备的骨干队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面贯彻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