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收稿日期:2007-11-03;修回日期:2008-01-1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564002);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D166M );云南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X2114302)第一作者简介:夏既胜(1974—),男,博士生,讲师,研究方向为环境地质、GIS 软件开发与应用。E -mail :xiajsh @y nu .edu .cn

文章编号:1672-9250(2008)02-0148-07

基于GIS 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夏既胜1,2,付黎涅3,4,刘本玉2,谈树成2,易 琦2,王筱春2,赵筱青1,2

(1.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2.云南大学资源环境与地球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1;3.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93;4.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昆明勘察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1)摘 要:城市发展规模与发展水平离不开城市的地质基础条件。因此,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是城市发展与规划必需的基础工作。在分析了昆明盆地的地质基础条件之后,从正负两面阐述了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主要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G IS 的空间叠置技术,对昆明市市域区和规划区新建、扩建区域进行了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分级。本区域共分为三级:第一级为适宜建设区,第二级为适度控制建设区,第三级为中度控制建设区。同时认为,从地质环境条件来看,昆明盆地内没有严格控制建设的区域。该研究为昆明城市的发展与规划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关键词:地质环境承载力;昆明盆地;软土;GIS

中图分类号:P 642.2;X 141 文献标识码:A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系统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1-3]

。地质环境承载力是环境承载力的

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地质环境条件,包括地质基础条件和灾害易发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活动的支持能力。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是从地质环境条件的角度,分析适宜城市发展的区域、发展规模,及发展水平。倪师军等[4]从城市地质环境风险性评价方面进行了指标体系的研究,认为城市地质环境评价应由三级指标体系组成。本研究参考该评价指标体系的同时,结合研究区域的地质特征,对其第三级指标体系进行了扩展,除地质基础条件及活动断裂、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常见地质灾害外,还考虑了城市地质建筑材料、软土等要素。

地理信息系统(Geog raphic Info rmatio n Sy s -tem ,简称GIS )是一门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并具有强大空间分析功能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选择GIS 作为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的工具,具有存储、显示和处理图像快捷的特点。同时,利用其强大的空间分析

功能,实现多地质要素层控制下的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叠置分析,实现准确的区域分级。

昆明市坐落在昆明盆地之中,是云南省经济、政

治、文化中心,是连接东南亚和南亚的门户城市。昆明盆地又是位于中国南北构造带南端的一个构造盆地,地质构造复杂[5],湖泊地貌分布广泛,地基软弱的特点突出。因此,昆明城市如要健康地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地质环境承载力方面的分析。本研究对昆明盆地内等高线在2000m 以下区域进行地质环境评价与分析,研究城市发展的有利地质条件与不利地质条件,并选择GIS 软件A rcView ,利用其空间叠置技术,对地质条件控制下的市域区和规划区新建、扩建区域进行了分级。本次分析的数据来源为:1∶5万的昆明盆地地形图、1∶5万的昆明盆地水文地质图、昆明盆地软土分布工程勘查图、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昆明幅),及其它辅助资料。

1 昆明盆地地质概况

昆明盆地在大地构造上位于扬子准地台康滇古隆起东缘,处在滇中经向构造体系与纬向构造体系交汇部位,夹持于川滇经向构造带的普渡河断裂与小江断裂之间[5]

。南北向构造为区内的主控构造,对本地区的地层、构造发育、地貌形态特征的分布等起着重要的控制性作用。东西向构造次之,褶皱不

148

地 球 与 环 境

EA R T H A N D EN VI RO N M EN T

2008年第36卷第2期Vol .36,No .2,2008

发育,多被断裂破坏成断块状,各断块为倾向各异的单斜层。

昆明盆地基底主要由早古生代地层构成,盆地边缘则由元古界昆阳群至第三系始新统路美邑组组成。盆地西侧出露震旦系,其上叠置有东西向的晚三叠纪到白垩纪的中生代坳陷。盆地北部出露由古生代地层组成的褶皱构造,褶皱轴向近南北,其上还叠置有同方向的中生代坳陷。盆地东缘出露北东走向的古生代地层,其上叠置有同方向展布的晚三叠世到侏罗纪坳陷。盆地南缘为晚新生代沉积,盖于南北向分布的昆阳群至路美邑组地层之上[5-6]。

昆明盆地以湖泊地貌为主,其它还有岩溶地貌、侵蚀地貌、侵蚀溶蚀地貌等[7](图1)。湖泊地貌分

图1 昆明盆地地貌图

Fig.1.G eomo rpho lo gic map of the K unming Basin

(注:据云南省地质局水文大队资料修改)为第三纪湖积地貌及第四纪冲湖积地貌,为评价区域的主要地貌。大板桥以南上甸、三十亩以及圆通山、五华山等地为岩溶地貌,呈贡以东宝象河水库周围为侵蚀地貌,梁王山、西山、大板桥-日昨云一带为侵蚀溶蚀地貌。其它区域均属于湖泊地貌。

2 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主要地质要素2.1 构造

本区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复杂。活动强烈的南北、东西向控制大断裂,将区域分割成块状。盆地内,除东侧有著名的深大断裂———小江断裂以外,第三纪、第四纪沉积层之下隐伏有多条与断陷盆地形成有关的断裂(图2),自西向东有:NS向的普渡河

断裂:(1)普渡河-西山断裂;(2)普吉-韩家村断裂;(3)蛇山断裂;(4)黑龙潭-官渡断裂;(5)盘龙江断裂;(6)白邑-横冲断裂;

(7)小江西支断裂;(8)小江东支断裂;(9)马街断裂;(10)蟒蛇河断裂;(11)梨花海断裂;(12)车家避-大树营断裂;(13)呈贡-富民断裂;(15)大春河-朵云断裂。

图2 昆明地区地质构造图

Fig.2.G eological and g eotectonic map

of the K unming Basin

(注:据云南省地震局资料修改)

149

第2期 夏既胜等:基于GIS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西山断裂、普吉-韩家村断裂、蛇山断裂、黑龙潭-官渡断裂、盘龙江断裂、白邑-横冲断裂,NEE、EW向的车家壁-大树营断裂、NW向富民-呈贡断裂和NE向大春河断裂。普渡河—西山断裂控制西缘,白邑—横冲断裂位于盆地的东缘。昆明东边的小江断裂北起东川,经寻甸、嵩明、宜良后延出昆明辖区,在本研究区内分为东西两支。小江断裂地震带是知名的强震活断裂,但距离昆明主城区相对较远[5-9]。

无论大的控制性断裂或次一级断裂的节理裂隙系统,对各类工程,特别是大的水利工程、铁路工程都有直接影响。例如在成昆铁路施工中,为了绕避断裂,多次架桥跨河。因此,断裂构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较大,一方面,影响通往昆明的铁路、公路、引水管道等工程,另一方面影响建筑安全。

2.2 软土

这里的软土是指晚更新世以来形成的埋深约在30m范围内的软土。按沉积规律,昆明盆地浅层软土分为湖相沉积、沼泽沉积、河滩相沉积等三大类型。其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湖相沉积软土,它是晚更新世以来,湖面在缩小的过程中形成的湖相堆积物。湖相沉积软土堆积范围主要集中在昆明马街—梁家河—小板桥—呈贡—晋城—晋宁一线向滇池一侧的广大区域。其顶板埋深一般在0~10m,层厚3~5m,呈层状展布,局部地段呈夹层或透镜状,属裸露-埋藏型软弱土体[10]。这类软土有机质含量极高,植物残体大量保存,有机物纤维大于15%,总腐植酸大于30%[10],呈软-流塑状,松软欠固结。沼泽沉积软土是形成于上述湖相沉积区以外的滨湖地区及一些低凹沼泽湿地,这类软土主要零散地分布于昆明市西北及北区,另外,在昆明西北部海源寺及中部的翠湖等地也有,分布面积相对较小。河滩沉积软土分布在河流的周围地区,例如盘龙江周边,但这类软土的分布范围也相对较小。

软土区在工程地质上的危害性表现为强度低、承载力小,灵敏度高、压缩性高、易变形,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地基稳定性。而其成因复杂,分布很不稳定的特点,使得其工程地质性质更为特殊。因此,软土是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最严重要素之一。

2.3 岩溶

昆明盆地的岩溶地貌主要分在西山、海口、大板桥附近的南上甸和三十亩、梁王山、圆通山,黑龙潭西端等地(图3)。对主城区工程建设有影响的主要是后四个地方的岩溶地貌。岩溶区地层主要为二叠系下统的栖霞组和茅口组地层(P1q+m),岩性主要为灰色、灰白色,及灰黑色中厚层块状灰岩,或虎斑状白云质灰岩。石炭系的部分地层也发育有岩溶地貌,或是岩溶的潜在发育区(图3),岩性为浅灰色、灰白色厚层块状灰岩。

图3 昆明盆地岩溶地貌分布图

Fig.3.K ar st landfo rm distributio n map

of the Kunming Basin.

(注:据昆明有色勘察设计研究院资料修改)

岩溶影响地基的稳定性,表现为:溶洞顶板易坍塌,使地基下沉;溶洞、溶槽、石芽、漏斗等岩溶形态造成基岩面起伏较大,使地基不均匀下沉;同时,岩溶地区较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易产生新的工程地质问题,造成地基恶化。

2.4 天然建筑材料

绝大多数建筑物都需要天然建筑材料,如土料、砂、碎石块、石料等,因此保证足够的符合质量要求

150地 球 与 环 境 2008年 

的建筑材料,对建筑的稳定、质量和造价都有决定性

作用。昆明主城周边天然建筑材料丰富,如周边区域分布的N2地层中的粘土可作耐火材料,陡山沱组的沙岩等可作砂石料,泥盆石炭二叠系的灰岩、昆阳群的大龙口组灰岩均可作石料,质纯的可作水泥石灰的原料。附近各大河流中的粗、中、细砂,可作为砂料。因此,丰富的天然建筑材料对昆明城市的发展是有利的。

2.5 地震效应

昆明盆地内,自有地震历史记录的1600年至

今,共发生过6次5级以上的地震[11](表1),其破坏烈度在6~7度,最大震级为5.7级,推测其罕遇地震危险可能达6级左右,破坏烈度最大可能为8度左右,即与1833年杨林8级地震(距昆明盆地4公里左右)对昆明造成的破坏烈度大致相当,目前通常以该烈度作为昆明抗震设防烈度参照。但根据地震监测情况和地震专家分析,在昆明市区不会发生6级以上破坏性地震[12]。

表1 昆明盆地5级以上地震统计表[11]

T able 1.Histo rical earthquakes o ver mag nitude 5

in the K unming Basin

发生年代震级地理位置1600年5.3呈贡1660年5.3普照1696年5.7官渡1913年5晋城1937年5呈贡1943年

5

车家避

地震的破坏作用是使地表突发破裂及错动位移,地基液化、失效,建筑物错位、撕裂、倾伏;以及地震波振动作用对建筑物的破坏,如房屋倒塌、桥梁断落、铁轨变形等;另外,还会引起城市周围山体崩塌、滑坡等。除了直接破坏效应外,还会引发火灾、洪水、瘟疫等次生灾害效应。

2.6 各要素之间的关系

2.6.1 断裂与地震

昆明盆地挟持于普渡河-西山断裂地震带与小江断裂地震带之间,盆地内地震的发生与断裂活动

息息相关。例如呈贡分别于1600年和1937年发生的5.3级、5级地震的震中都位于富民-呈贡断裂带上;官渡1696年的5.7级地震的震中发生在黑龙潭-官渡断裂带上;1943年的车家避5级地震的震中位于普渡河-西山断裂带上。在诸多断裂中,普渡河-西山断裂是昆明盆地西缘最重要的控制性断裂,其破碎带宽达数百米,深度达25km 以上[8]

。据历史资料的考证,自公元1332年以来,沿该断裂带发生5级以上的地震(包括昆明盆地以外)共18次。一方面,盆地内断裂的活动是引发地震的主要原因;但另一方面,地震的发生也常常引起断裂的位移和蠕动。

2.6.2 软土与断裂、地震

一方面,当软土覆盖达到一定厚度时,对活动断裂的剪切破坏具有屏蔽作用。根据有关研究[11]认为,土质越松软,其塑性变形率越大;土层厚度越大,其变形加权值就越大,对活动断裂剪切破坏的屏蔽作用就越强。因此,软土可以减弱断裂对建筑的剪切破坏作用。但另一方面,软土对低频地震波具有放大作用,这种放大作用能增大高层建筑的振动幅度,增强对建筑结构的破坏作用。

2.6.3 岩溶与建筑材料

一方面,岩溶是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分布在盆地内部,给工程的施工带来很大的难度;另一方面,分布在昆明盆地周边的岩溶,却给城市建设带来了丰富的建筑材料。岩溶区的岩石可以作为石料使用,灰质纯的还可以可作水泥石灰的原料。但总的说来,岩溶给工程带来的造价,远大于其建筑材料的价值。综合以上,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各地质条件因素及其影响程度概括如表2所示。

表2 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的地质条件因素

T able 2.G eological facto rs affecting the urban developme nt o f Kunming City

地质要素特征

分布范围

影响程度地形相对较平坦整个昆明盆地

△△△构造活动断裂发育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控制着整个昆明盆地

▼▼软土湖相沉积软土昆明马街-梁家河-小板桥-呈贡-晋城一线向滇池一侧区域▼▼▼岩溶溶沟、石芽、溶蚀洼地西山、海口、圆通山、黑龙潭、大板桥附近地区▼▼天然建材丰富的土料、砂、碎石块、石材昆明盆地周边△△地震

小于6级

整个昆明盆地

▼其它地质灾害

盆地内无一定规模的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整个昆明盆地

△△△△

注:△表示有利,▼表示不利。符号个数表示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程度。

151

第2期 夏既胜等:基于GIS 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3 基于G IS 与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城

市发展分级与评价

3.1 分析流程3.1.1 要素层的建立

根据上述分析,影响昆明城市发展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地质要素是地形、构造(主要是断裂)、软土、岩溶、天然建材、地震等,需要分别建立这些要素的图层。首先进行矢量化操作。将所有图形,包括地形图、水文地质图、软土分布图等,进行矢量化操作。经过地图扫描、配准、屏幕跟踪矢量化、属性赋值等一系列操作,完成图件的基本矢量化工作。其次是要素层的提取。在建立好的矢量文件库中,提取参加本次城市发展分级的地质要素,如断裂、软土、岩溶等,分别建立各要素的图层。第三步是划分栅格单元,也即建立评价单元。本次研究根据区域特点,选择单元格大小为100m ×100m 。

3.1.2 评价及分值计算

参加分析的要素分单元格进行打分,有利城市发展的要素为正分,反之为负分(据表2),无要素分

布的值为0。各地质要素的权重根据其影响程度(表2)确定,例如地形为3,断裂为-2。本次研究,由于地震、建材、地形等要素在区域内变化不大,因此这些要素层的各单元格分值一致,可以统一赋值。对于断裂、岩溶、软土等要素,本次研究为了简化起见,只根据单元内是否存在进行打分,要素不区分强弱。例如在软土要素图层中,有软土分布的区域即为-3,无软土分布的区域即为0,对软土的深浅不加区分。

3.1.3 空间叠置分析

该研究选用A rcView 3.2软件进行。借用ArcView 的“Spa tial Analysis ”扩展模块进行该操作(详细方法参见文献[13])。将上述所有要素层进行叠置分析,叠置后各栅格单元的分值为各要素层的综合分,即各要素的累计加分。得到地质要素的综合评分图,将其作为地质承载力的依据,也即城市发展分级的依据。

3.2 城市发展分级结果

研究得出,区域内所有单元的综合评分值介于1~9之间,根据分值由高至低平均分段,将昆明市市域区和规划区分为三个等级区域,即:I 类适宜建设区(图4的I 区,总评分>6)、II 类适度控制建设

区(图4的II 区,4≤总评分≤6)、Ⅲ类中度控制建

设区(图4的Ⅲ区,1≤总评分≤3)。I 类区既无软

土层的分布,也无岩溶分布,断裂相对较少,对建筑工程非常有利,因此是城市发展的最佳区域;II 类区分布在规划区的边部,基本无软土分布,断裂也相对较少,但是岩溶分布广泛,因此要适度控制工程的建设;Ⅲ类区域靠近滇池,无岩溶分布,却是软土分布广泛的区域,并且断裂分布相对集中,此区域工程难度大,因此属于中度控制建设区域。

图4 工程地质条件控制下的昆明城市发展分级图Fig .4.G r ading map o f urban develo pment of K unming City

under co ntrol by eng ineering geo lo gical conditions .

3.3 总体评价

综合研究认为,在昆明盆地内不存在严格控制

152

地 球 与 环 境 2008年 

的建设区(总评分<0)。总的来说,三个区域内,对

昆明城市发展的有利地质因素是平坦地形、周边丰富的天然建筑材料等,不利因素是靠近滇池湖的广大陆地区域的软土地层的分布、区域处于地震带上、众多的活动断裂,及部分岩溶地貌的分布。其中,软土层的广泛分布最为突出。滑坡、崩塌、倒石堆,危石、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评价区域内基本上没有发生的可能,但是在周边的山地还是偶有发生,影响通往昆明城市的公路、铁路、输水管道等工程,间接地影响城市的发展。

3.4 措施与建议

对于I 类区域,该区为工程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区,区内基本无不良地质现象,地基承载力相对较高,工程上无需采取过多防范措施,区内基础工程造价相对较为经济。该区的规划建议:为适宜建设区,可以加大规划力度。

对于II 类区域,区内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岩溶广泛分布。对于岩溶分布区应采用挖填、跨盖、灌注和排导等工程措施。规划建议:岩溶区地基承载力较好,可以规划规模大、载重大、重要性高的建(构)筑物,但在基础施工前要充分查明溶洞的发育情况,并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因此会增加基础投入成本。

对于Ⅲ类区域,区内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软土问题。该区应采取的主要工程措施为:(1)采用深层搅拌、高压旋喷等进行地基土加固处理;(2)采用以摩擦为主的桩型作建筑物地基基础。该区规划建议:控制规划高层建筑及载重大的建(构)筑物,对区域内拟建建(构)筑物,必须加强软土处理措施,并实施严格的变形监控。严控在该区内过度取水造成地

下水力学性质变化,从而造成不均匀沉降的发生。

另外,三个区域内活动断裂分布的密度虽然不一样,但都存在有,建筑工程选址时,必须避开这些断裂。地震方面,三个区域内基岩埋深小于100m 的地段,大部分是现代新昆明建设规划的新区,必须进行活断裂探测。

目前昆明市城区已经有相当部分分布在Ⅲ类区域内,但这部分区域大都规划为居住区,高层建筑比较少,且鲜有的高层建筑也对软土采取了特殊处理。

4 结束语

GIS 为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技术与方法。本研究运用GIS 完成了昆明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中的图形矢量化、要素层的提取、评价单元的划分、综合评分、城市发展分级等工作。综合分析认为,昆明城市发展应该分为三个区域,即适宜建设区、适度控制建设区,和中度控制建设区。从工程地质条件来看,昆明盆地内没有严格控制的建设区域。盆地内及周边没有规模的地质灾害的发生。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负面地质因素是软土、断裂与地震等。由于以空间数据为基础,本次运用GIS 进行的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不但准确,而且效率高。通过实践调研证明,分级区域空间位置准确、合理,可以借鉴于下一步的昆明市总体规划修边工作。当然,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只是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中的一部分,其它还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大气和水环境、生态系统等承载力的研究,这些都是城市发展需要参考的要素。本研究方法也为其它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Sk Noim U ddin ,Ro s T aplin ,Xiaojiang Yu .Ene rgy enviro nment and development in Bhuta n [J ].Renew able and Sustain -able Ene rgy Review ,2007,11(9):2083-2103

[2] G arc ía -Q uintana A ,Gar c ía -Hidalgo J F ,M artin -Duque J F ,e t al .G eological factor s of the G uadalajara la ndscapes (Cen -tr al Spain )and their relevance to landscape studies [J ].L andscape and U r ban Planning ,2004,69(4):417-435[3] M ende Andreas ,Asto rg a A llan .Incor po rating g eology and geo mor pholog y in land management decision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A case study in So uther n Costa Rica [J ].G eomo rpho lo gy ,2007,87(1-2):68-89

[4] 倪师军,魏伦武,张成江,等.城市地质环境风险性分区评价体系[J ].地质通报,2006,25(11):1280-1287[5] 姜朝松,周瑞琦,胡耀雄.昆明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J ].地震研究,2003,26(1):67-74[6] 杨艳华,和怀忠,任世川.昆明盆地地热资源及开发[J ].云南地质,2004,23(1):30-37[7] 云南省地质局水文大队.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昆明幅)[R ].1990.

[8] 俞维贤,谢英情,张建国,等.昆明盆地周边地区主要断裂活动时代研究[J ].地震研究,2004,27(4):357-362

153

第2期 夏既胜等:基于GIS 的昆明城市发展地质环境承载力分析

154地 球 与 环 境 2008年 

[9] 云南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1/50000地质图(昆明幅)说明书[R].1987

[10] 符必昌,黄英,李琴书,等.昆明盆地浅层软土成因及工程地质分类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0,25(5):22-26

[11] 娄霓.昆明盆地活断裂对建筑场地的影响与对策[J].云南地质,2004,23(2):252-258

[12] 赵俊臣.云南灾害与抗灾、防灾报告[EB/O L].ht tp://w w w.x slx.co m/htm/szr p/rdtw/2006-04-16-19923.htm.2006-

04-16/2007-11-03

[13] 汤国安,陈正江,赵牡丹,等.A rcView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0-154

STUDY ON URBAN GEOENVIRONMENT LOAD CAPACITY FOR KUNMING'S DEVELOPMENT BASED ON GIS

XIA Jis-heng1,FU Li-nie2,3,LIU Ben-yu1,YI Qi1,

WANG Xiao-chun1,TAN Shu-cheng1,ZHAO Xiao-qing1

(1.School of Life Science,b.Scho ol of Env ir onment and Ea rth Science,Yunnan U niver sity,Kunming650091,China;

2.Faculty of Civ il Enginee ring a nd A rchitecture,K unming U niver sity o f Science and T echno lo gy,K unming650093,China;

3.Kunming P ro specting Desig n I nstitute o f China,No nfe rro us M etals I ndustry,Kunming650031,China)

Abstract

T he development scale a nd level of an urban area relie s o n its g eological facto rs.Hence,study o n ur ban g eoenvironment load capacity is nece ssary fo r urban dev elo pment and planning.A fter study on its basic g eolo gica l situa tion,the positive and neg ative geo log ical facto rs affecting urban development o f K unming w ere po inted out.A nd their affecting deg rees were also ex-amined.A fterw ar ds,fo r ranking urba n g eoenv ir onment load capacity of different areas,G IS so ftwa re was used to ov erlay dif-fer ent g eo lo gical fac to rs laye rs.And the ur ban and planning areas a re r anked to3lev els,the best level area is suitable for build-ing,the secondary area is mo de rately suitable fo r building,and the third a rea is no t suitable for building unless mo re safety protects are available.A nd fro m the g eoenvironment po int o f view,there is no area unde r strict contro l for urban building in the K unming Ba sin.T his study can offer goo d reference fo r the urban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 of K unming City.

Key words:g eoenvironment lo ad capacity;Kunming Basin;soft soil;G IS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广西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思] 〖摘要〗测绘工作是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和公益性的工作。测绘技术的发展,给测绘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传统的测绘管理方法(包括行业管理、技术管理、生产管理、测绘资料管理及对外提供服务等)已不能满足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本文就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技术及GIS技术建设省级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有关问题提出作者的初步见解。 关键词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1引言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现代测绘技术的发展,GPS技术给传统的大地测量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摄影测量技术使传统的航测技术产生了根本的变革。以GIS、GPS、RS为代表的3S的技术给测绘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国家测绘局以发展数字化测绘技术为起点,以推广3S技术应用为龙头,先后在四川、北京、黑龙江、陕西、湖北、广东、海南等地建立七个数字化测绘技术生产示范基地,并将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确定为测绘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归宿,1995年底,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正式成立,同时在原来技术工作的基础上,开始筹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广西地区的GIS技术应用属全国较早的省份之一,北海市规划局、北海市土地局、南宁市土地局、柳州市规划局等均已建立或正在建设自己的地理信息系统。在测绘系统,3S技术应用起步虽然较晚,但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进步很快。以广西测绘局为代表的数字化测绘生产技术已基本形成生产规模,GPS应用技术已比较成熟,广西综合区情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进展顺利,其它专题GIS技术开发与应用正在起步,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将在今后几年的1:5万、1:1万地形图更新建库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国智慧城市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与中国智慧城市 (注:框架摘要,部分理解为本人所著,其余部分为摘自文献或百度所得)摘要:探讨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含义,总结了智慧城市 发展历程,剖析了中国建设智慧城市的动力和目标,并提出了智慧城市的基本 框架。深入研究了UGIS的框架结构和软硬件配置,比较了UGIS和GIS,得到两 者之间的联系以及注意到UGIS在软硬件方面存在的的问题,据此还分析了我国 城市状况并提出了中国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及发展状况,提出了新型城镇化须 实现“人地和谐”的建议,最后展望了智慧城市未来美好的前景。 1.城市地理信息的概念 1.1城市地理信息的定义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简称“UGIS”。它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分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硬、软件及网络技术,实现对城市各种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输入、存贮、查询、检索、处理、分析、显示、更新和提供应用,以处理城市各种空间实体及其关系为主的技术系统。它是城市基础设施之一,也是一种城市现代化管理、规划和科学决策的先进工具。 城市地理信息是指与所研究对象的城市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是有关城市地理实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状态表征的一切有用的知识,它表示地表物体及环境固有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关系和规律。 城市地理信息的范围: 宏观:将城市看成是区域空间的一个点或核心 中观:将城市看成一个面,对应于城市市域、城市本身、城市中的区 微观:将城市看成一个立体空间,对应于街区、规划小区、 1.2城市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 1、数据量大 2、数据分布不均匀 3、拓扑关系复杂 4、多重属性结构 5、多尺度特征 6、数据来源多样化 7、地图表现形象性

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环境污染的现状 (一)自然环境污染 1、水污染 水是人们得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目前我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 2、大气污染 我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一氧化硫 我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蔬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上升。 (2)烟尘、粉尘 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了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3、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 (二)室内环境污染 不仅仅是自然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居住、办公的环境也同样受到严重污染,正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的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有一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专家研究认为,人们在经历了“煤烟污染”和“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危害之后。目前正在遭受着以“室内空气污染”为主的第三次污染。据监测,室内空气污染是室外的5—10倍。美国专家研究表明。室内空气的污染程度要比室外空气严重二至五倍,在特殊情况下可达到一百倍。室内空气中可检出五百多种挥发性有机物,某些有害气体浓度可高出户外十倍乃至几十倍,其中二十多种是致癌物。 二、环境污染的成因 1、人们的环保观念不强 人们的环保观念不强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思想根源。比如,实行“限塑令”后,还有很多人去购物、卖菜的时候,仍然使用塑料袋,他们图一时的方便,造成了环境的污染。还有的人为了经济利益,去捕捉野生动物和能捉害虫的鸟类,破坏了生态平衡。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摘要:本文论述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特别介绍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新的发展方向——数字城市,并结合当前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对我国的城市地理信息技术发展的不足进行了分析。 关键字: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GIS),数字城市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rb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status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specially introduced new urb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direction , combining the current digital city urban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pecific circumstances, to our urb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evelopment shortage is analyzed. Key Words:Urban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Digital city

引言 随着现代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 城市管理手段和信息处理的方 式日趋复杂, 涉及的技术领域越来越广, 传统的城市规划和城市管 理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高新技术产业, 已成为变革的主导力量。 国际上UGIS的研究始于70 年代, 是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和城市现代化标志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日、澳等国家在城市动态管理和规划发展、市政工程、交通设施、公共服务、动态监测等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 是处理城市重大问题和突发性事件的现代化手段。我国UGIS的研究与应用, 以在渤海地区进行的遥感调查及应用试点为 开端。经过20 多年探索与发展, 经历了从静态城市资源管理、面向 城市规划管理与分析到面向城市综合管理, 从服务于城市建设与管 理到面向全社会提供综合服务的快速发展过程, 迈入了新时期。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UGIS)是融计算机图形和数据库于一体,存储和处理空间信息的高新技术。它把城市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结合起来,根据实际需要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给用户,满足城市建设、企业管理、居民生活对空间信息的要求,同时借助其独有的空间分析功能和可视化表达,进行各种辅助决策。UGIS是超越城市问题传统解决方法的先进手段,并作为现代城市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渗透到社会活动的每一细节。当今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生活与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1.1地理信息系统概述 信息系统是具有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数据能力的系统。在计算机时代,信息系统部分或全部由计算机系统支持,并由硬件、软件、数据和用户四大要素组成。智能化的系统还应包括知识。其系统的概念模型可由下图描述。根据工作侧重点的不同,信息系统分为事务处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两大类。 图1.1 信息系统概述模型 目前,我国许多城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已采用了地理信息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没有全面考虑,无法形成各系统得联动,致使系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巨大潜力和威力,而且数据重复建设,造成人力和财力的浪费。因此建设二三维相结合智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以充分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用,必然会政府机构、各行各业和市民提供更加准确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 1.2地理信息系统设计思想 地理信息系统依托系统特点,紧紧围绕智慧城市的业务流程,建立一个基于计算机网络、语音系统平台、通信网络以及图象处理接口的综合信息系统,并综合GPS/GIS/GPRS应用、三维仿真技术、数据库管理等高新技术,采用集中管理、

分散控制的体系结构,建立一个准确、高效、全面、规范的地理信息系统,使数据管理与空间信息管理融为一体,多层次、多方位直观地显示相关数据、图形等信息,提供各种警务工作元素在空间的分布状况和实时运行状况,分析其内在联系,做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提高各业务部门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协同处理能力,并利用辅助分析和决策功能,从宏观上提高警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 第一章关键技术 2.1GIS技术 2.1.1基本概念 地理信息系统,英语名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IS,它是一种能把图形管理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各种空间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分析和可视化表达的信息处理与管理系统。 GIS提供的信息产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和数据,而且还有一幅幅空间图形或图象。大到地球、国家、省市,小到村镇、街道乃至地面上的一个点位,GIS 都能以直观、方便、互动的可视化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快速查询、计算、分析和辅助决策。GIS技术是构建数字地球、数字中国、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 2.1.2软件构成 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系统、网络软件等)、数据库软件(如Oracal、Sybase、SQL Server等)、GIS软件平台(如Arc/Info、MapInfo等)、应用软件(GIS 二次开发软件、GIS组件库等)组成。层次结构如图3.1所示:

智慧城市的发展分析

智慧城市的发展分析 发表时间:2020-01-14T11:48:35.5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作者:王树田 [导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转变原有的城市运营实施模式,依托信息科技手段来创建城市管理的全新框架。 天元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东临沂 276000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本质在于转变原有的城市运营实施模式,依托信息科技手段来创建城市管理的全新框架。从现状来看,创建智慧城市的举措对于城市资源短缺的现状能够予以显著缓解,并且实现了城市竞争实力的全面增强。城市规划以及智慧城市的发展之间具有密切联系,新时期的城市总体规划包含多层次的城市规划要点。因此,各地关于发展智慧城市首先应当拟定科学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如此才能保证智慧城市的具体建设模式能够符合现行的城市规划方向,在此基础上推进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长效发展。 关键词:新型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发展 引言 众所周知,如今国家政府不断强调数字经济发展模式的重要性,在数字经济项目中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力求提高数字产业在市场产业中的占比数值,同时要求我们要借助高新信息数据技术发展新颖的经济产业理念,创造出能够高度满足现代化人群需求的新产业,以拉动经济内需,增加社会岗位需求,提升产业自动化与智能化程度,达到高效率、高便利性的经济发展目的。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与高新科研技术创造出新产业新理念,同时对旧有产业进行一定的改良与发展,推动旧有产业在技术上、经营理念上、需求供应上的发展,保证他们在现代化的经济进程中能够不断为社会创造新的经济价值。 1新型智慧城市的核心要素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智慧城市的发展理念、建设思路、实施路径、运行模式、技术手段等全方位迭代升级,进入以人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阶段。从发展重点来看,进一步强化城市智能设施统筹布局和共性平台建设,破除数据孤岛,加强城乡统筹,形成智慧城市一体化运行格局;从实施效果看,通过叠加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发展红利,推动智慧城市网络化、智能化新模式,新业态竞相涌现,形成无所不在的智能服务,让人民群众对智慧城市有更切实的现实获得感。 2新时期创建智慧城市的重要意义 城市化进程在客观上引发了程度比较严重的城市交通阻塞以及环境威胁,并且现阶段的城市人口比例也明显表现为增长的趋向。在此种状态下,各地对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模式与思路都要做到切实予以转变,如此才能适应当前的城市发展总体趋向。各地通过引进智慧城市的全新城市化举措,应当可以达到消除城市建设污染以及转变城市建设模式的重要意义,进而达到了优化城市发展综合环境以及创建新型健康城市的目标。由此可见,创建智慧城市对于推进新时期的各地城市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 3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策略 3.1?开拓城市数字信息收集方式 我们知道,数字经济的运营过程中,对于用户群体的数据数量与质量的要求非常高,其解决方案就是通过对收集得到的用户群体大数据进行分析提取,从而设计出高适配性的经济发展方案。但是,传统数字信息收集方式效率过低,种类单一,不能较好地满足数字经济的数据需求,因此,我们要开拓新的高质量的数字信息收集方式。我们可以在用户的移动端、网络数据终端、网页数据上进行用户数据提取,或者与其他APP公司进行数据交换合作,以提高数据收集的效率,同时,我们要规划分配好用户群体的数据分类,对不同年龄段的用户群体数据要做好分类,不然会产生数据投射结果偏差,对新开发的产品市场输入产生消极影响。 3.2运用数字经济调控城市生态模式 如今城市的现代化进程最重要的一部分是城市生态系统的规划,由于时代发展迅猛,数字化技术运用程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存环境已经高度智能化了,同传统的城乡结合生态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合理科学地规划好城市生态系统的设置,力求让人们在数据高度智能化的城市区域也能够和谐舒畅地生活。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数字经济来调控城市生态模式,以保证人们合理舒适的生活质量。在良好的城市环境中,经济的发展将为人们的生活缔造更加便利美好的生活景观。我们一般借助数字经济对城市的生态模式进行调控,包括天气预警与数据统备,利用数字技术对城市生态系统中的自然元素进行精确的范围布置,结合经济效率与绿色环保理念,发展出既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又能够提供舒适生存环境的城市生态系统。 3.3制度优化激发多主体合作活力 我国各级各类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从技术导向、注重建设全面转向成效导向、突出运营阶段。技术架构和业务板块相对固化而成熟,如何解决好政府与市场、全面与聚焦、应用与创新的关系,建立更为高效、顺畅、有机衔接的组织机制、管理机制、运营机制、合作机制,成为现阶段各地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关注点和探索方向。明确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机构,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与业务协同,为“智慧城市运营商”提供支持和落脚点,探索出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商业模式。 3.4建设智能基础设施 智能基础设施是融合感知、传输、存储、计算、处理为一体的战略性设施,是支撑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基建”,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石。随着传统“铁公基”基础设施建设的边际效益和人口红利降低,支撑产业和社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设施将成为未来增第2页共3页长点。尤其是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人工智能、物联网、车联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应用场景,目前智慧杆俨然成为综合承载平台的建设热点。智慧杆是通信基础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和社会资源共建共享的集中体现,通过集成智慧照明、WIFI(无线局域网)、微基站、城市监测、电桩等多种功能,突破了传统杆塔边界,融入智能网关、边缘计算等功能模块,实现数据集成和智慧管理。作为新型智慧城市智能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各级政府都在积极推进智慧杆的建设。 3.5创设信息交通系统 创设信息交通系统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进程中基层建设的重要一环,传统城市交通对市民的日常学习生活与工作有着较大的影响,在市民的关注事项中所占比重较大,因此我们要革新传统交通系统,创设信息交通系统。目前应用较多的公共交通工具是地铁、公交车与出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最新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导读:"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 "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重大意义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森林资源档案,另一类是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系统应用"3S"技术时机非常恰当。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3S已经走过了大投入的阶段,其能力已经得到巨大认可,技术上非常成熟,边际成本很低。GIS在林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而国家的数字林业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正如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继续抓好六大工程监测,监测工作要上新水平;六大工程信息化要上新层次;林业跨越式发展要靠六大工程,而六大工程最终还是要靠科研,靠信息化、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3S必须优先依托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完成3S需要的必要积累。现在,我国3S总产值已经达到,而为了达到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林业等需要国家投入发展3S的部门,已经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投入得到非常高的效益了。 目前各种"3S"产品非常多,包括国外著名的的Arcinfo软件、Mapinfo软件等,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产品如中地的Mapgis、超图的SuperMap、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等。尤其是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产品在林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2月6日,中国智慧城市论坛提出要“以防疫为契机,全面提升智慧城市”,倡议各地政府要在非常期间,万众一心防疫,齐心协力联控的大好氛围下,以“抗疫“为抓手,全面提升智慧城市。2月10日,上海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上海市的智慧城市的推进,值得全国各地去学习和参考。 《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将上海建设成为全球新型智慧城市的排头兵,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引领全国智慧社会、智慧政府发展的先行者,智慧美好生活的创新城市。 中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且为了缩短社会贫富差距,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201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60.6%。智慧城市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舒缓人口过于集中带来的医疗、教育、交通资源短缺和环保问题。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迅速主要以智慧物流为主 智慧城市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改善市民生活质量。智慧城市有两大发展驱动力,一是以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二是知识社会环境下逐步孕育的开放的城市创新生态。前者是技术创新层面的技术

因素,后者是社会创新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由此可以看出创新在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驱动作用。 全球都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智慧城市建设,欧洲、北美、日韩等地区处于技术领先地位,而中国因为也在积极进行智慧城市试点,形成了多个智慧城市群,中国的智慧城市点项目超过欧州、印度和美国之和。 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最近几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在中国的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中,智慧物流、智慧建筑、智慧政务领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前瞻预测随着“银发经济”的发展,智慧医疗和智慧家居将成为下一轮高速发展的着力点。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空间巨大 近年来,中国政府陆续开展和推广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智慧城市相关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加速投入。根据IDC 《全球半年度智慧城市支出指南》,2018年我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规模为200.53亿美元,同比增长15.91%;2019年中国智慧城市技术相关投资预计达到228.79亿美元,相较2018年的200.53亿美元增长了14.09%。 智慧城市是一个在不断发展中的概念,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城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城市环境污染情况 调查报告

20XX年6月城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为大家整理了城市环境污染情况调查报告,阅读! 我们周围环境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就像是鱼和水那样,密不可分,谁也离不开谁。为了我们能够对我们身边的环境进一步了解,能更加有针对性的对我们周边受污染的环境进行有效的治理。我特意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对我们周边的人进行了民意调查。本次调查是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和问卷是发电子版到受访者的邮箱并提醒她、她进行填写的方式进行的。本次发出问卷是35份,收回33份,最后有效的问卷有32份。调查的范围涉及了个高校的在校大学生,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我们现在的学生或者是市民对保护环境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调查显示真正知道世界环境日或者有意识去关注环境污染指数的受访者只有50%。主动去关注污染方面的文章也就更少了,只有%。然而在她们身边环境的受污染程度是达到61%的。而这些污染的环境有45% 是来自工业三废的影响的。而剩下的55%是由生活所排放的废弃物造成的,主要是白色污染,由于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为了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也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

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中国城市特有的环境污染,在各种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见大量废弃的塑料制品,她们从自然界而来,由人类制造,最终归结于大自然时却不易被自然所消纳,从而影响了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其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使用一次性的塑料袋,一次性饭盒,一次性筷子等难降解的化学物质做成的包装材料。这种新型功能的塑料,其特点是在达到一定使用寿命废弃后,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于其化学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引起某些性能损失及外观变化而发生降解,对自然环境无害或少害。例如淀粉填充塑料,首先其所含淀粉在短时间内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泌的淀粉酶迅速分解而生成空洞,导致薄膜力学性能下降,同时配方中添加的自氧剂与土壤中的金属盐反应生成过氧化物,使聚乙烯的链断裂而降解成易被微生物吞噬的小碎片被自然环境所消纳,同时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 我们都知道在去年奥运年的时候国家就已经实行塑料袋的禁用。可是在我的调查数据中显示35%的人群还没有真正地去执行。不过我们知道这是需要一个过渡期的。对于政府社在环境保护方面做法和成效方面。55%的受访者的态度是政府的环保的监管力度还是有待提高和改进。 对于受访者反应的种种问题。她们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首先我们要多了解有关知识,向身边的人宣传环保知识,协助政府做好工作。其次,我们的生活中的废弃物要分类回收。尽量使用

城市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论文

城市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摘要:本文从建设城市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现实意义、总体目标、功能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城市建设管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思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地理信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4-0000-02 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analysis and design shi xiangao (wuhan city construction information center,wuhan43001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overall objective,functional design,data structur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are discussed to explain the city’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ideas. keywords:urba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geographic information;application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是20

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警用地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1 理解警用GIS 2 警用GIS的应用 2.1警用基础数据的管理 2.1.1 实有人口管理 2.1.2 视频监控管理 2.1.3 设施管理 2.1.4 重点场所管理 2.2警务指挥调度应用 2.2.1 指挥中心接处警

2.2.2 GPS车辆监控 2.2.3 应急预案 2.2.4 救援路线分析 2.2.5 交通流量控制 2.2.6 移动警用GIS 2.3辅助决策分析 2.3.1 人口分布分析 2.3.2 警情分析 2.3.3 遥感影像应用 2.3.4 最优路径选择分析2.3.5 三维分析 2.3.6 飞行任务管理 3警用GIS解决方案

3.1警用GIS系统总体构架 3.1.1 系统构架图 3.1.2 软件平台体系构架 3.2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3.2.1 警用地理信息数据分类3.2.2 基础地理数据库建库内容3.3警用GIS系统功能 3.3.1 警用GIS基础平台 3.3.1.1基础GIS管理服务平台3.3.1.2 GPS监控平台 3.3.1.3数据交换平台 3.3.2 警用GIS专业应用系统3.3.2.1 110指挥系统

3.3.2.2 119指挥系统 3.3.2.3 122指挥系统 3.3.2.4实有人口管理系统 3.3.2.5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3.3.2.6其他警用专业应用系统 3.3.2.7警用辅助决策系统 3.3.3 警用GIS与其他系统之间的接口和关联技术4软硬件配置 4.1软件配置 4.1.1 系统软件 4.1.2 数据库、中间件和系统开发软件 4.1.3 GIS软件 4.1.4 GIS建议配置方案

第一组城市GIS管理平台技术方案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设计方案 小组成员:高芳菲:2012764125 宋俊汶:2012764113 陈泽斌:2012764119 杨鹏:2012764117 章宣:2012764127 伍麒燊:2012764105 2015年11月22日

一、项目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地理空间信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在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十分广泛,因此,整合城市的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构建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保障城市各方面对城市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需要,已经成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 1.1项目背景 目前,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空间数据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和重要性。现势性的数字化大比例尺地形数据、地下管线现状数据和城市影像数据是城市空间数据管理的重要基础资料,也是构建城市空间信息平台的核心内容,可以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设计与科学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合肥市测绘设计研究院持有国家甲级测绘资质证书与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多年来一直为合肥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测绘保障与地理信息服务,建立了信息化的测绘保障体系,积累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与技术优势,为建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1.2项目建设目标 ①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开发具有数据检查、入库、查询、检索、输出、管理、更新、维护、发布和丰富的数据转换、数据叠加等功能于一体的地理信息管理平台。 ②实现城市地理信息数据的无缝管理、更新维护、查询分析、制图输出等基本功能,提供地理空间数据的高效、有机、安全管理和应用,为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更好的数据支持与应用支撑。 ③从数据“测绘生产—录入—检查—编辑—转换—入库—修补测—更新—维护—对外提供—发布”的整个数据链条实现城市数据生产流程和伴随数据生产过程的业务流程的信息化。 ④建立有效的数据更新机制与系统应用保障机制,保持地理信息的现势性,保障地理信息管理平台的稳定、高效运行,为政府决策提供空间信息支持。 1.3项目建设任务 ①空间数据标准化是决定空间数据可持续更新、应用以及实现数据共享的关键与必要的条件。项目应按照国家、部、省、市信息化测绘标准规范和相关技术规程,制定“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标准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建库、更新、管理、共享以及质量控制、数字化产品验收等方面的标准; ②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的成果资源,建立以基本地形图、影像为主体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有效的整合地下管网、规划、土地、市政交通、人口分布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资源,建立专题信息数据库。 ③在空间数据库建立的基础上,整合相关的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建立设“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城市空间数据的科学管理与有高效应用,为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地理信息服务; ④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采集、管理、发布及动态更新机制,确保地理信息数据库及管理平台的动态更新与稳定运行。 二、需求分析 2.1数据需求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平台”项目的数据需求包括:多比例尺的基础地形数据,地下管线数据,高分辨率影像数据等。 2.2规范与标准需求 根据国家现有地形图标准补充、完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库相关标准。

智慧城市行业现状以及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八大互联网公司评中国幸福城市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1第二篇:无线城市掌上公交利于智慧城市建设增速 --------------------------------------------------- 3第三篇: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市场将增强综合竞争力 --------------------------------------------------- 4第四篇:智慧城市建设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迈进新阶段------------------------------------------ 5第五篇:智慧城市建设规模大幅增加产业价值持续提高--------------------------------------------- 6第六篇:中国超万亿投资布局500余城市智慧城市前景可期--------------------------------------- 7第七篇:发展智慧城市成为国家战略---------------------------------------------------------------------- 9第八篇:我国积极开展智慧城市试点工作 ------------------------------------------------------------- 10第九篇: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将超2万亿元 ------------------------------------------------------------- 10第十篇: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再刷新万亿投资将惠及哪些产业?---------------------------------- 11第十一篇:信息消费产业投资增加智慧城市发展前景分析---------------------------------------- 12第十二篇:综合布线为智慧城市建设保驾护航 ------------------------------------------------------- 13第十三篇: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前景浅析 ---------------------------------------------------------- 14第十四篇:信息消费规模扩大智慧城市建设加速 ---------------------------------------------------- 15第十五篇:智慧城市对照明需求大----------------------------------------------------------------------- 16第十六篇:4万亿市场规模待挖掘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趋势分析 ---------------------------------- 16第十七篇:在线旅游行业投资加热智慧城市进一步完善------------------------------------------- 18第十八篇:智慧城市行业发展方正科技全方位便利生活------------------------------------------- 18 第一篇:八大互联网公司评中国幸福城市智慧城市渐行渐近 近期,支付宝、知乎、墨迹天气、IPE、高德地图、36氪、阿里旅行与陌陌八家互联网企业共同发布了中国城市幸福指数排名,此次排名以智慧生活、知识交流、空气质量、创业环境、交通便利、旅行出游、移动社交等7个维度出发,利用了各家互联网企业的数据分析,最终结果显示,上海的”智慧生活“程度高,且在空气质量、交通情况上表现较好,因此成为了150个样本城市中最幸福的城市。深圳、杭州、广州与武汉则分别获得第二至第五名。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特征以及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以及问题在世纪之初,我们来讨论有关健康的环境问题。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以空前的速度建立了现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现在的许多疾病可以认为是人类对迅速改变的环境适应性的失调。过去人类为了生存所获得的适应性,正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挑战。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当代人的健康,还影响到子孙后代,必须予以关注。 1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1.1大气卫生状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民用煤量的加大,大气卫生质量开始下降,引起卫生界的重视并开展一些研究,发现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城市冬季T(总混悬微粒)、CO日均浓度普遍超标,NO2浓度较低,呈典型燃煤型污染。 80年代以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河北省防疫站在承德市1983~1986年的冬季空气监测中,SO2、T出现3.7mg/m3、3.09mg/m3的高浓度,已达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水平。环监所1981~1992年参加的《全球监测系统—全国五大城市大气监测》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五城市T年均值全部超标,污染水平在参加国际监测网城市中属最重之列。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向燃煤和汽车废气并存的混合型转化。汽车尾气排出的细颗粒物(PM2.5)极易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的呼吸道深部而引起更大的危害,而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后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苯系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使得大气污染变得更加复杂。 1.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卫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热、空调的使用和居室密闭程度的增加,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居室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人造板及其缺口中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样品超标率达56%。如果室内大量使用木质人造板、涂料、粘合剂和各种塑料制品,这些材料会释放出甲醛和各种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对室内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对100多个装修后的家庭或单位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率高达92%。为控制空气污染,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部、质检总局、环保局于2002年联合发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装修材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3水体卫生状况我国大部分江、河、湖及水库等地面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有的已造成严重危害。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01 前曰 本标准参照城《市地理信息系统标准化指南》和根据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的实际经验在国 内首次制定,其目的是规范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的内容和要求,保证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开发和建设的 质量,实现城市地理信息的共享。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测绘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国家测绘局测绘标准化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杜道生、王伟、王占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城市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规范 GB/T 18578-2001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ing 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城市地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其他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可参照本 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 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2409-1990 地理格网 GB/T 13923-1992 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GB/T 14395-1993 城市地理要素城市道路、道路交叉口、街坊、市政工程管线编码结构规则 GB 14804-1993 1:500,1:1 000,1:2 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3 术语 3.1城市地理信息系统urban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UGIS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