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浅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浅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浅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政治论文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字学

姓名:吴芳

学号:M110216

浅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摘要: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之间的关系;其次,简要地分析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作用以及意义等等三个方面。从而强调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根本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石这一主题。

关键字:荣辱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八荣八耻”。胡锦涛总书记说:“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1[必须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内涵,为如何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做出了精辟的回答,两者构成了新时期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对于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新时期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

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其具有密切的关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必然,是新时期思想道德体系构建的重要手段,体现着思想道德建设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

机统一。

首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原则,又同时要承认发展市场经济的必然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适应了这种要求,发展与完善了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之所在。在我国每一个人都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同时每一个人又是被服务的对象。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团结互助”是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一个要求。它是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最基本的状态,也是我国社会安定团结的保障。“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应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而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大大增强了道德作为促进市场经济发展手段的作用。因此,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必然要求。

其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建设不仅要弘扬传统的优良美德,以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性巩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还要从我国国情的实际需要出发制定必要的纪律规范,制定必需的公约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传统美德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引导与党和政府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号召,是做好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两条途径。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这两条途径的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热爱祖国、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艰苦奋斗”正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为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加快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加强传统美德的教育,其内容不仅仅是原有的传统道德观念,还要根据新的时代要求赋予这些传统道德以新的内涵,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富于时代性,使它们成为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诚实守信、遵纪守法”是依据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要求,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提出的。这也是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新的道德规范体系的要求,又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是我国当今思想道德教育的准则和规范,也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一定要做好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

渗透到人们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使人们深刻领悟到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让何以为荣、何以为耻深入到人们的心中,成为自觉的行动,使社会主义荣辱观能够真正的入耳、入脑、入心。

再次,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由此可见,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应该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和广泛适用于全体劳动者的思想道德建设。我国所大力倡导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反映了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领域的较高层次。我国现阶段所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其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够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及最高理想———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内容———为人民服务,也是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的理想而在意识形态方面对广大人民群众提出的要求。但是,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更要立足于我国思想道德水平的现状。从当前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的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普遍适用的思想道德规范。比如一些日常生活中必需的道德规范,以便让广大人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此来提升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水平。将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既能够确保先进性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引导作用,又能够巩固广泛性对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普适及促进作用。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建设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都不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时代要求。

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对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美德与民族精神的精辟概括。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华民族道德传统的基本准则

和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为荣、叛国为耻”成为社会荣辱观的基本标准。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既要与维护祖国的尊严、荣誉和利益结合在一起,也要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联系在一起,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是对“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宗旨的继承与弘扬。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是否服务于人民、是否一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始终是判别个人、群体、集团和政党进步与落后的标准。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牢固树立群众的观念,向人民负责,切实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是与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对待科学问题的基本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全社会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进一步形成“学科学、爱科学、重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是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核心精神和根本要求。劳动是创造财富的手段,也是获取和享有财富的前提,热爱劳动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的重要标志。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勤奋学习,扎实工作,调动一切创造活力和力量,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

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揭示,也是对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概括。团结互助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相联系的根本道德要求。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倡导民族团结,共同进步,同心同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氛围。

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是对社会主义诚信道德的主体内容和基本原则的概括与发挥。诚实是为人之本,守信是立事之先。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弘扬社会正气,整肃失信弃约的不良行为,构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诚信体系。

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民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的要求。良好的守法意识和健全的法制观念是公民不可或缺的精神因素和社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道德自律和法

纪他律相结合,实现“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从而保障国家和社会的健康、持续、稳定和协调发展。

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是对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和中国革命传统中艰苦奋斗精神的发扬光大。艰苦奋斗是自立自强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巨大物质成就的形势下,戒除骄奢之风,秉承艰苦本色,从而自强不息,争取更大的进步。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是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的必然要求。其主要内容“八荣八耻”体现着中国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引起了共鸣,必然会对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其一,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一部分,尤其彰显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发展的新面貌需要新的思想道德体系与之相适应,由于我国正处于旧的思想道德体系正在瓦解,新的道德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阶段。同时,对于一些落后的道德观念的破除,由于出现了一些过于偏激的看法甚至变成了对于整个旧的道德体系的否定。这些都给我们现阶段的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的问题。市场经济带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这一经济上的积极效应对于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却产生了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激发了人们的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充分调动了人们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人们的自我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另一方面,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市场自身调节的自发性、盲目性,竞争的排他性必然会在客观上弱化社会主义信念,滋生与社会主义思想观念不相符的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和拜金主义等等。与此同时,旧的封建残余思想和与旧体制相结合的思想观念,对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也构成了不小的障碍。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

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2[因此,对于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挑战我们必须予以重视,不仅要在经济上实现现代化,在思想道德建设方面也要实现现代化。社会主义荣辱观适时地提出,正是回应了这种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呼唤。它源于道德领域,却又没有局限于一般的道德说教,而是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高度来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所倡导的“热爱祖国、服务人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等等,对于我国当前比较集中的道德失范现象及与一些社会主义原则相违背的现象有着较强的抵制力。它不仅有助于弥补我国传统道德领域的空白,而且对于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道德体系,对于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对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是引领我国社会道德风尚的一面旗帜。

其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措施。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对当前在思想道德领域产生的新问题具有针对性,而且对解决问题也提出了相关的实施手段与途径。它所提出的“以艰苦奋斗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表明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仍然需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但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人渐渐地把艰苦奋斗抛到了脑后,崇尚高消费、奢侈享乐。2006年10月17日的《都市女报》上刊载以《看看谁在享受“奢侈”》为题的报道;刚刚落幕的第二届上海国际顶级私人物品展让人大跌眼镜,短短的四天成交五亿元。据统计,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达总人口的13%,而事实上“真正的富人”数量并不多。对此,南京大学教授杜骏飞分析,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在中国,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走的路还很长,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更是一次新的长征。这就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向前发展。对于一个民族来说,贫穷是一种挑战,它问询一个民族能否面对艰难困苦,而面对财富,也是一种挑战,它问询一个民族能否不沉湎于感情享受,不沉湎于物质财富,进而拥有更高的精神追求,走向成熟与伟大。因此,在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期,我们必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使我们的民族不断地走向成熟,使我们的国家不断地富强、文明与和谐。

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大意义

列宁曾指出:“只有首先分析从一个时代转变到另一个时代的客观条件,才能理解我们面前发生的各种重大历史事件。”]3[只有“首先考虑到各个‘时代’的不同的基本特征”,“我们才能够正确地制定自己的策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更好地发挥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特有功能和作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目标。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精神,这主要在于人的内心的和谐,在于人和人的关系的和谐,以先进、正确、公正战胜落后、错误和偏私。只有用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激浊扬清,自觉明荣辱之分、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才能凝聚人心,提升境界,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达到真正的和谐,才能起到引领社会进步潮流,辐射先进文化的作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第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就要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既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5[只有树立了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荣辱观,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具备了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道德情操的人,才能更自觉、更积极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内心需要,才能使实践科学发展观成为自觉的主观追求。

第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出重大贡献。党的十

六大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和智力支持。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播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为中国社会提供了跨越式发展的精神支撑和团结全民族的精神纽带。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实施德治与法治相结合治国方略的重要举措,是一项战略性的重大决策。它既关系到全局性的发展问题,也关涉到长久性的问题。]6[只有紧紧抓紧抓好“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践行,才能大力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才能实施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治国方略,从而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这个意义上,“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又是当代中国道德建设的根本基石,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道德基石。

参考文献:

[1].胡锦涛等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委员并参加讨论[N].

人民日报.2006-03-05.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卓春辉.谈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关系[J].蚌埠

党校学报.2006年第3期.

[4].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N].人民日报. 2001-10-25(1)

[5] [6].吴灿新.略论荣辱观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价值[J].岭南学刊.2007

年第一期.

【新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 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教材分析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文化生活》第十课第一框题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原因和要求,在前后两个框题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理解: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必要性和重要性 分析: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以及它和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特点的学习,提高学生多角度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认识,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明荣知耻”的中学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什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教学难点: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学情分析 通过上一框题的学习,学生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了科学文化建设的相关内容,本课将重点学习另外一个方面,从而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内涵。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分组学习 3、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感动中国”人物评选。 2、“抗震救灾”英雄人物表彰大会。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充分了解学情,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二)情境导入、精讲点拨 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感动中国》已经连续举办七年,它以评选出当年度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动的人物为主打内容,过去七年间,《感动中国》节目向全国观众推出了六十多位人物,其中有徐本禹、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来自民间的杰出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刘翔、姚明等光彩耀人的明星,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每个人物身上都有一种让观众感到心灵震撼的精神力量。《感动中国》因此也被媒体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 问题:这样的活动属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你认为举行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课堂探究: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来,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②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探究提示: ①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②“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等等。 通过以上探究活动,我们进一步明确了:

浅谈当代中国道德现状及原因

浅谈当代中国社会道德现状及原因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进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生活的关键时期,这些需求都为中国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广大人民群众迫切期望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迫切期望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新型人际关系。由此可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意义重大、任重道远。 然而近几年来,网络上层出不穷的爆出各种令人发指的噩耗,不同渠道都揭露了各种黑心实践。从“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黑心棉”、“毒大米”等种种食品安全问题;到“天价药费”、“假医假药”等医疗事件;到“小悦悦”事件、老人倒地无人敢扶、车祸现场无人敢帮等道德问题;到网络上各种自我炒作“多重门”、“潜规则”、“凤姐们”等拜金主义的炒作;再到最近贪污腐败程度令人对国家深感失望,各地高官落马,情妇举报,“枪打黑老虎”等各种政治腐败事件。一件又一件,当前一事件的余温还未来得及散去,更大更令人惊悚的事件又曝光。 这些事件的发生无一不表明中国当代社会正处于道德滑坡的态势。党的十八大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政策的决定上将文化强国重点提出,可是为什么这些道德问题还是屡见不鲜呢? 今早看网易新闻,新闻上又曝光了某一工厂简单过滤地下水,摇身一变变成了一瓶瓶名牌矿泉水,虽然这个窝点被端了,可是这肯定只是很多非法窝点中的一个,只是再次从侧面反映出了道德的沦丧。拜金主义,假冒伪劣,全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近几个月来,网络上女大学生失踪、被强奸遭奸杀,亦或是被关起来当性奴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当某一女大学生失踪一月还未音讯时,又一女大学生遭奸杀,事件此起彼伏,为何这些行凶者残忍的将矛头对准了还是校园里的花朵?为何这样的事件此起彼伏?为何人性已经沦丧至此? 这些惨绝人寰的事件的发生让我们越来越渴望回到毛泽东时代,那个民风淳朴的时代,渴望回到过去那个人性美好,互帮互助,邻里和谐的时代。可是这些也只是渴望和幻想,社会是发展着的,不可能越过越回去,历史的选择是让我们直面现实的道德滑坡,找到原因。 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社会愈来愈趋商业化,为了各种名声利益,人民不择手段,似乎除了利益,其他的都不那么重要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只停留在利益层面上,很难诚心诚意地相待。科技、经济迅猛发展,使道德教育相对落后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市场原则与道德原则出现价值矛盾。而社会的贫富差距的拉大又使得人们心里的不平衡被放大,虽然人们生活普遍有所改善,但对社会的不满足情绪还是存在的,一些人难以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很容易就做出了一些超越道德底线的事情。同时,虚拟网络高科技的应用减少了人们亲密接触的机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的淡漠,对人性的理解以及个人思想品德的健全发展都有不良影响。 除了经济发展与教育的不匹配以及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的原因之外,国民素质普遍不高也是一个原因。对于道德觉悟不高的群众来说,社会舆论是一个道德风向标,他们很容易跟随舆论的方向走。社会舆论可以领导主旋律文化,但是一些消极舆论氛围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例如一些对社会良知好人好事的无端质疑,经过一些媒体的聚焦放大后,客观上对社会舆论起着不利于道德善良普及消极作用。那些盲目跟随舆论的民众就容易走向错误的方向。 多元文化的冲击也是其中一原因之一。开放的现代社会不可避免的要面对外来文化与已有的传统文化的冲击。传统的道德规范、道德原则和道德价值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多义性、多变性和多元性。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很容易就使得一些人淡忘国家意识、消解民族意识,失去对传统的认同感,迷失在文化多元的社会里,找不到道德边界。

中国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3卷第1期2001年3月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 of Hunan Medical University Vol.3 No.1 Mar. 2001 y 中国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刘 珍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政治教学部,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 中国传统美德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强调“为公”、“为群体”的整体主义观念,“民本主义”思想以及“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义然后取”的思想,对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义利统一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对抵制资产阶级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传统美德; 道德建设 [中图分类号] B82-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229(2001)01-0011-05 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 and moral education of socialism LIU Zhen (De partment of Politics Educ ation,Hunan Public Security Colle ge,Changsha410006,China) Abstract:Chinese traditional virtue has substantial contents,which emphasizes the col-lective concept of“all for the public”and“for the group”,the doctrine of“people's benefit first”and the thoughts of“thinking of righteousness while meeting with profits”,“first justice and then profits”as well as“taking after comity”.These moral rules,in fact,are ver y benefi-cial in the education of the justice-together-with-profit socialist morality which is based on col-lectivism while having the kernel of“ser ving the people”.And they are also helpful to get rid of the corrosive influence of decandant bourgeois ideology including extreme invidualism,ego-ism,money worship and hedomism. Key words:traditional virtue; moral education 1988年世界诺贝尔和平奖在法国巴黎颁奖之后,74位委员一致通过宣言称:“人类要想永远和平,需要从2500年前的孔子学说中寻求和平共处的方案。在不久的将来,儒家学说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逐渐成为人类文化的中心。”这说明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文明中形成的许多优良道德传统,是世界公认的,正在被人类所认同与吸取,正在积极发挥着 y[收稿日期] 2000-09-30 [作者简介] 刘珍(1965-),女,湖南浏阳人,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政治教学部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思考

当前农民思想道德现状调查与思考 发表时间:2013-08-27T11:05:57.030Z 来源:《中国商界》2013年9期供稿作者:朱宁仙 [导读] 对正当合理的集体公益事业,村民们往往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的状态,除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其余的概不关心。 朱宁仙/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广大农村经济社会也发生了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尤其表现在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精神生活和思想观念也发生巨大的转变,同时,农村思想道德领域也随之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教育,弘扬良好的乡村道德风尚,提高农民文明素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方能有力推动新农村建设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农村;思想道德;对策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和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社会稳定,而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对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农民思想观念更加开放、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发展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农民传统价值观和道德信仰产生了动摇,道德滑坡现象时有发生,良好的乡风民俗渐行渐远,农民失去了原有的纯朴、善良,人与人之间关系变得冷漠、生疏。一些农民精神空虚,没有精神支柱,存在着"钱袋满了,脑袋空了,生活好了,人心散了"状况。这些问题的产生严重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阻碍着新型农民的培养,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彻底扭转农村社会风气,光靠发展经济是不够的,必须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人民群众的思想,使偏离轨道的道德回到正轨。 一、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广大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的两个文明建设得到了健康有序发展,整体主流向好。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深层次的社会问题日益突显,农民思想活动出现了独立性、多变性、可选择性。在多种因素影响下,农民在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一些新的情况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部分农民理想信念淡化。 我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在农村进行的,由集体经营的模式改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得到空前发展。但与此同时,农民的个体意识增强、集体意识淡化。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重心转向经济建设,农民的政治学习几乎为零。没有政治学习,自然而然引起思想混乱,信仰缺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开始动摇,传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冲击。农民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发展方向认识不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心不足,从而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悄然消失。农村普遍存在小富即安思想,“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人生三部曲就是修房子、娶妻子、生儿子,仓里有粮心中就不慌,有肉吃、有酒喝、有点闲钱打麻将,生活就小康了。对正当合理的集体公益事业,村民们往往处于一种消极的、被动的状态,除了自己的切身利益,其余的概不关心。 (二)农村文化阵地流于形式。 乡村两级对农村文化建设缺乏长效机制,投入较少,文化工作者素质不高,乡村仅有的文化活动室、阅览室等,也是设施简陋,图书以报刊杂志、科技类、致富信息类读物为主,涉及道德教育方面的读物非常少见。一些乡镇公共文化机构几乎无法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严重影响了农村文化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的步伐。没有集体文化生活,农民在农闲时节无所事事,看电视,喝酒、赌博、聊天成为农民普遍的消遣娱乐方式。 (三)法治意识普遍淡漠。 当前农村许多矛盾纠纷的发生与激化,都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不强有关。大多数农民不知法,不懂法,对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知之甚少,遇到问题不能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往往容易失去理智感情用事,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解决问题,采取或打、或骂、或上访等极端手段。 二、当前农村思想道德状况存在问题的成因 当前农村思想道德存在的问题已严重制约了和谐乡村建设。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市场化的发展及个体化泛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打破了农村原本封闭的社会环境,诱发了社会群体成员的个体化,集体主义文化的价值观受到严重削弱。一方面促使了市场的自由交换,人们能更自由地支配自己的产品,同时部分个体从中获利,促进了人们对个体利益的追逐。另一方面市场化发展带来了大规模的社会流动,促进了农村人对外流动大范围的增加,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参与了社会流动,但是参与了流动的个体在流动的过程中增进了自身的个体化,同时也影响了农村的社会制度与群体关系,促进了农村的个体化。如农村原本家庭、村落是一个非常有归属感的群体,但是由于个体化家庭和村落间内部之间的联系越来越松散,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控制减弱,人们只顾自己的利益与生活,更加关注自我权利与情感的表达,更加重视和尊重自我个性的张扬。 (二)政府公务员对思想道德建设缺乏应有的认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生活普遍得到改善,但农村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却没有得到同步发展,原因在于政府公务员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忽略了思想道德教育。有些地方领导只注意抓农村经济建设,而忽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情况在相当多的农村地区严重存在,一些地方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基本处于无人管理,放任自流的状态。政府公务员偏重于抓经济发展,认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是虚的,对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和管理缺失。思想道德建设往往浮于表面,满足于写写汇报材料、搞搞宣传形式,没有真正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做到老百姓的心坎上。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导,导致农民理想信念的失落和道德观念的错位。 (三)基层组织作用式微 一些农村地方基层组织涣散、功能弱化,群众难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失去依赖的对象。尤其是近年来,一些基层组织不但不为农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三节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 道德建设与道德教育不同,系统性、整体性。总体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道德建设历程回顾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1966年,其特征是政治化。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国际形势严峻,在“砸烂一个旧世界”的基础上,糅合马列主义的道德观念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建立起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并极力推行之。宣传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这段历史时期的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密切相关。 实践证明,以政治斗争方式为主的道德建设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重大问题:人们经常调侃说,尽管革命成功,但农民仍然要耕田种地,工人仍然要抡锤打铁,进学校仍然是为了读书、升学、做官,这些都表明改造旧的道德观念,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成功之处:性病、艾滋病的传播得到遏制,中国建国之初的确的成功的禁毒禁娼,洁身自爱是我们曾有的道德的品质。至今许多中老年人仍有这们的品质。现在酒吧放开与被强制喂药。 第二个阶段 1966-1976年,其特征是形式化。文化大革命时期整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建设遭受重创,道德教育一刀切、公式化、形式化,道德秩序混乱,我国道德建设受到严重影响 第三个阶段 1977-1986 年,其特征是经济化。1976年以后,我们党吸取历史教训,将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在道德建设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命题,全国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等群众性的道德创建活动。利益意识渗透到道德评判的价值环境中,道德建设表现为经济化的特征。报纸曾经报道了一则图片新闻,说是济南市某区有位年过九旬的老人被单独留在家中,儿女在外面忙着做生意对老母亲不管不问。由于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再加上室内没有暖气,老人只好在数九寒天和衣而卧,致使老人手脚都产生了冻疮溃烂。我想,这种为了要钱不要父母的例子恐怕绝非仅此一例! 第四个阶段 1986年至今,其特征是体制化。相对于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果,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不容乐观,为此: 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正式提出了“道德建设”的命题。 1996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建立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科学体系。 2001年1月10日提出“以德治国”方略。 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通知。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发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特点 (一)从群体主义走向个体主义 道德的实质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利益问题、在人类道德发展史上,始终存在着“群己”、“义利”关系的辩难。最初的集体主义排斥个人利益。 (二)从一元价值到多元融合 人的需求多样化,物质利益多元化,价值标准多元化。河南小伙儿张磊为耶鲁大学捐款888.8888万美元的消息见报后,引起了轰动。 张磊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毕业生,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他回国创办了一个门户网站。后来门户网站转手之后,他才从事金融服务业。据说这是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一种观点说他捐钱给外国,是不爱国的;另一种说他毕业于耶鲁,捐款是无可厚非的。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范以锦:我认为对这种捐款的问题应该采取一种宽容的态度。张磊作为一个耶鲁大学毕业生,回报学校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另外,他支持的是教育,是惠泽后人的好事,不要忘记中国还会有很多后来人要到这所学校学习。很多法学界专家认为,这种捐款是个人行为,根本不值得一谈。这就反映了多元化价值取向。 (三)从伦理本位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 中国传统的“家国同构”社会是以伦理道德为本位组织的社会模式,政治、经济伦理化。当今公私领域的分离,这就意味着道德始点嵌入具体的实践,道德建设才有效力;相反,就无效果可言。道德的价值理性表明了道德的义务和追求目的理想性,道德的工具理性反映了道德的权利和道德要求标准的现实性,两者结合才有利于为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道德支撑。 (四)从自发的认知到观念与现实的“虚实”结合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3)知识文化修养的含义 (4)思想道德修养的含义 ◇理解: (1)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2)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3)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要求 (4)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 (5)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分析 (1)结合时代特征分析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2)结合先进文化建设,说明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3)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分析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重要性 (4)分析诚实守信的时代意义 (5)结合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说明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的要求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先进人物的事例分析,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关系的分析,培养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多种价值观的正确选择,培养比较鉴别的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通过典型事例分析,增强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要性的认识 (2)通过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自觉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与知识文化修养 (4)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自觉加入到为人民服务和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的行列生 一、【课程标准】: 4.14引述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评析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说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我心目中的道德典范 ◇课堂探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道德典范。在你看米,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探究提示:他们都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舍己为人,公而忘私,为革命、建设和改革业做出巨大贡献。 ◇课堂探究: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牛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探究提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

浅谈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浅谈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 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使“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治国方略,并从实践上升到理论,这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上还是第一次。但社会主义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什么必然的内在联系,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值得大家进行深入的探讨,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作以浅述,以求抛砖引玉。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德的辨证关系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决定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发展。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道德是建立经济的发展之上,没有经济的基本发展,就不可能存在什么道德。从人类历史发展的长过程来看,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道德的进步,这是人类发展历史的基本事实,也是用唯物史观考察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相互关系的基本结论。正如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使得自由民主成为现代主流道德观,而封建社会的愚忠专制的道德观早已为人所不齿。但是,我们不应该将上述经济发展对道德进步的促进作用作简单的、机械的、绝对的理解。道德的发展除了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外,还遵循着思想、精神、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因此,我们只有既承认历史发展的长过程中两者之间的协调性、同步性,又承认社会发展某些阶段上两者不协调不同步的可能性,但总体趋势却是趋同的,只有这样认识才算在这个问题上坚持了唯物史观。 1.2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进程也会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会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体系而言,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各族人民在长期的奋斗中形成了勤劳、勇敢、俭朴、善良、友爱、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优秀的道德和精神品质,中华民族素来以“礼仪之邦”称誉世界,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和精神道德境界,提倡人既要敢于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又要爱护和保护自然环境,提倡人对人要讲仁、义、礼、信,提倡家庭亲属关系上的孝亲和和睦等等。显然这些道德观点对保持国家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是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的。但同时也要认识到,落后的消极的道德观也会制约市场经济的发展。正如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还存在反映封建等级制度和自然经济方面的内容,在人们日常生活传统中也还有各种迷信和陈规陋习等。这些落后的消极的道德观既不利于市场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发展也不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追求,必然会制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这些价值观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过程中必须摒弃的。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方针 2.1 新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如上所述,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如何引导公众建立正确积极的道德观呢?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胡总书记的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2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建设社会主义道德观的重大意义。胡总书记提出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牢固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和发展的迫切要求。 ■三、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 3.1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的必要性。如前所述,我们要辩证的

公基题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常识》试题及答案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常识》特训题库 1 (1)(多选题)下列体现“助人为乐”道德规范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B.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参考答案】AB。“兼相爱,交相利”的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要求人们要相互帮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是英国的一句谚语,表达的也是让人们相互关爱帮助的意蕴。所以正确答案为AB两项。 (2)(单选题)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 A.以德治国 B.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C.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D.弘扬雷锋精神 【参考答案】C。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故本题答案选C。 (3)(判断题)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分成婚姻家庭道德、职业道德和公共生活规则三大部分。() 正确 错误 【参考答案】正确。

(4)(单选题)“最美妈妈”吴菊萍、“90后”孝女孟佩杰、“温州温暖”群体等一个个道德标杆,用自己的言行让传统美德在新时代闪光,给我们以心灵震憾和精神洗礼。在价值选择多元化的今天,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道德标杆和传统美德的力量。为此我们必须()。 A.把思想道德建设作为当前工作的中心 B.将社会公德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 C.随着时代的发展赋予道德新的内涵 D.使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参考答案】D。根据题干中“经济的发展更需要道德标杆和传统美德的力量”可知,在价值选择多元化的今天,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要使使思想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故本题答案选D。 (5)(单选题)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除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还有()。 A.助人为乐 B.爱岗敬业 C.敬业奉献 D.尊老爱幼 【参考答案】C。《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的20字基本道德规范是指: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故本题选C。 (6)(单选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必须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的基本道德规范。 A.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乡镇XX-XX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乡镇XX-XX年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镇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 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农村党员和干部,深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的学习教育,着力提高镇村干部政治素质,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深入开展新时期创业精神和“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教育,引导农民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精心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抓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队伍建设。引导广大农民更新观念,克服固步自封、小富即安的思想,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 倡导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树立社会新风。大力普及科技文化知识,开展以“六提倡、六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移风易俗教育活动,破除农村陈规陋习,提倡婚丧喜庆简办,狠刹聚众赌博、求神问卜等不良风气,积极推进农村殡葬改革,制止乱造坟墓、滥建庙宇。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老人协会、妇女组织等农村群众组织在精

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发动群众扶正祛邪,扬善惩恶。 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乡镇”、“文明村”和“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和健康、规范、有序的生活环境。根据实际,组织协调各方面力量,深化经常性的文化、卫生、科技、法律进村活动。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等各种形式的军民、警民、城乡、工农共建活动。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实施“农村教育发展工程”,巩固农村教育“两基”成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依法组织和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优化教育结构和教育资源配置,因地制宜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从实际出发,逐步稳妥地做好并校工作。取消农村学区制,扩大中心校规模,原学区的职能由中心校承担。合理调整教育编制和班生规模,清退代课人员,分流不合格教师,提高师资质量。加强农村扫盲工作,提高扫盲成效,发展儿童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积极发展远程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办学,逐步形成办学投入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格局。 发展文化和广播电视事业。加大乡镇公益事业阵地建设力度,确保农民有文化活动场所。努力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开展适合当地情况,体现地域特色、促进基

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对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考 摘要:道德建设,就是指一定国家或阶级为适应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需要,改善社会道德状况,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而在道德领域内进行的一种精神建设和实践活动。当代中国的道德建设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内在的包含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个方面,从微观结构上看,道德建设作为文化建设的一个侧面,无疑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它充分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等各种手段,来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自身的各种复杂关系。 关键词:道德建设;社会作用;思考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强调要加强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以体现新一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公民的道德建设”等概念,并阐明了道德建设的任务、基本要求、指导方针、政策界限和具体内容。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根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历史条件下的新情况,明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要发展、要前进,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支撑,同时还有赖于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每一位公民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当前对人民军队而言,最崇高的道德就是对党的忠诚不渝,就是为了人民的利益甘于牺牲奉献。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事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事业前途命运的一件大事。我们要充分认识加强道德建设的战略意义。 正文 1 社会主义道德的形成 1.1提出了“五爱”的社会主义公德规范 毛泽东从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国情出发,第一次提出了“五爱”的社会主义公德规范,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公民的公德,在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1.2 制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 道德关系包括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集体与社会的关系,其中主要是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毛泽东把兼顾个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服从社会集体利益作为处理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关系的根本原则。毛泽东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确定为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原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人的价值观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上的具体运用。 1.3 开创了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新路子 毛泽东成功地处理了这个特殊历史阶段上社会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开创出一条处理社会主义道德关系的新路子。这条新路子就是:讲人道、重人伦、施“仁政”、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 1.4 论述了社会主义道德教育问题 毛泽东十分重视道德教育问题,特别强调要用共产主义理想来教育人民,并以此作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方针。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共产主义道德得以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进而对社会生活发生作用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2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状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继承,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创造。未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前途命运。教育培养未成年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体能健康素质,更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中共全党全社会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高度重视和热情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特别要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的作用和共青团、少先队、妇联、工会等组织的优势,增强工作合力,提高整体效果,形成全党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局面。要努力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文化环境和法制环境,形成尊重未成年人、爱护未成年人、关心未成年人、帮助未成年人的良好社会氛围。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精神,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探索和把握做好新形势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规律,把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要求真正落到实处。

浅谈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doc

浅谈社会主义商业道德的论文 商业道德的论文篇一 《浅谈商业道德与战略管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企业越来越意识到商业道德在战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如果企业以损坏别人的利益为前提,虽然可以得到一时的赢利,但是终究是不长久,最终会导致企业的失败!因此企业要获得生存的空间,进而长久立足于社会,就必须树立正确的商业道德观,并把这道德观上升到企业战略管理的层次,指导着企业的战略制定、实施、评估整个战略管理过程。 关键词:商业道德;战略管理;社会责任 一、基于商业道德的战略制定 1.必须要用商业道德观念来指导确定企业愿景和使命 企业确立愿景和使命不仅要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也要考虑企业相关者的利益。除了要承担企业相应的社会责任外,还需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同时满足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期望。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持续健康发展,才富有竞争力。 2.战略目标必须建立在商业道德基础上 企业愿景和使命是建立在商业道德的基础之上,因此,战略目标也必须建立在商业道德之上。 3.从商业道德角度来评价和选择最佳战略 我们从多个角度去评价方案,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不能违背企业愿景和使命。企业愿景和使命就是企业追求自己利益最大化同时满足企业相关方的利益最大化,产生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只能用商业道德这杆标称从备选方案中选择各利益相关方最满意的备选战略作为最佳战略!从短期和表面上看,企业在经济利益上受损,但从长远大局看,社会更和谐稳定,这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企业的收益更大。用商业道德来评价和选择最佳战略是一个双赢的结局,对企业和社会来说都是最好的选择。 二、基于商业道德的战略实施 1.企业职能部门在制定策略时要恪守商业道德 企业的战略目标是靠职能部门去执行实现的,职能部门目标是战略目标的分解,所以企业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最低层的职能部门战略目标能否实

农村思想道德评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而要完成这一艰巨繁重的任务,主体是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成败的关键。因此,要进一步搞好新农村建设,就必须把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一、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体现了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得到显著提高,农村社会道德风气发生了可喜变化。但是,也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在:一是封建迷信抬头。在一些村镇,各类封建迷信活动死灰复燃,看风水、请算命、找巫婆,大寺小庙香烟缭绕,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的状况令人堪忧。二是道德标准下降。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商品交换的法则也渐渐侵蚀到农民的精神领域,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农民价值取向功利化,引发道德滑坡。三是法治意识淡漠。个别村干部法治意识淡薄,在处理村务和民事纠纷中,用所谓家规、村规来断案,出现了不少损害群众正当利益的事情发生,干群之间出现矛盾激化。四是教育手段弱化。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2%,而小学及以下的占40%。全国92%的文盲、半文盲在农村。与此同时,有相当多

的农民没有受过职业技术和技能培训。有的地方的农民把赌博当娱乐,赌资巨大。五是人际关系紧张。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1.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些农民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引起经济利益的矛盾冲突增多。2.农民和政府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个别农村基层工作方法简单生硬,农民与政府之间对立情绪较大。3.农村宗族的大姓与小姓之间、宗族内部成员之间、邻里之间、家庭内部之间,各种矛盾、纠纷也大量存在。以上这些突出问题都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大力加强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二、新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着眼于培养新型农民。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核心要抓好思想道德建设,重点要抓好科技文化教育。抓好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学习、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组织开展以促进道德规范、诚实守信为主要形式的活动,不断加强和提高农村干部群众思想道德水平。二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以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为核心,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农民提高自我文化档次、文化品位和思想水平,注重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三要着眼于扩大党在农村思想文化教育的覆盖

浅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浅谈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社会主义”一词,大都认为起源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英法两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某些著作中。该词导源于拉丁文,原意是“同辈的”、“同伙的”。是表示人与人之间有着平等的伙伴关系,即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社会主义创始人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他们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基本确立的条件下产生,并对社会主义进行了设计和描述。如生产制度、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未来社会的的实践和设想等等。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其实现过程是会发生曲折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几千年来,人们不断幻想建立消灭人剥削人、实现平等的制度,幻想过“社会主义”。从古至今,出现过各式各样的社会主义流派。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批判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的优秀成果,在工人运动的实践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20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产生和发展,说明马克思的上述论断是科学的,富有预见性。20世纪初,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俄罗斯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从此,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正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欧洲、亚洲、拉丁美洲许多国家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社会主义凯歌行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实践,在探索、保证全体人民的政治平等和当家作主,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除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建设新型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指引世界上处于剥削制度压迫之下的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改变自己命运,获得社会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正确道路。 然而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从世界历史进程看,社会主义的历史还是短暂的,总的来说还处于实践和发展的初期。还要看到,十月革命以来先后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基本上都是原来经济政治文化落后的国家。彻底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在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后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其前进途中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和想象的困难与风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充分估计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长时期的努力奋斗。由于社会主义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