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_曾浪清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_曾浪清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_曾浪清
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_曾浪清

医用生物力学第28卷第3期2013年6月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Vol.28No.3,Jun.2013

收稿日期:2012-05-21;修回日期:2012-08-01基金项目: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ZR1422300)。

通信作者:陈云丰,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E-

mail :drchenyf@yahoo.com.cn 。文章编号:1004-

7220(2013)03-0338-06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

曾浪清1,陈云丰1,李元超2

,王

磊1,宋文奇1,刘燕洁1

,章

伟1,张长青1,曾炳芳

1(1.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2.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生命质量研究所,上海200240)

摘要:目的探讨内侧支撑螺钉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将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随机分成3组,建立外科颈骨折模型,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A 组,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

侧支撑螺钉;B 组,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无内侧骨皮质支撑;C 组,无内侧骨皮质和内侧支撑螺钉支撑。分别对3

组标本进行轴向压缩、抗扭、剪切力压缩、模型失效测试。结果A 、

B 、

C 3组轴向压缩最大载荷为A 组((240.88?19.13)N )>B 组((169.04?19.26)N )>C 组((128.58?17.53)N ),

P <0.05);抗压刚度为A 组((424.4?101.2)N /mm )>B 组((230.7?40.54)N /mm )>C 组((147.0?29.2)N /mm ,P <0.05);抗扭测试最大扭矩A

组((8.92?0.25)N ·m )、B 组((9.09?0.31)N ·m )>C 组((7.57?0.53)N ·m ,P <0.05),抗扭刚度A 组

((1.80?0.07)N ·m /(?))、B 组((1.86?0.07)N ·m /(?))>C 组((1.53?0.10)N ·m /(?),P <0.05);剪切

力压缩测试最大载荷为A 组((444.71?20.87)N )>B 组((228.79?28.95)N )>C 组((188.73?26.15)N ,

P <0.05),抗压刚度为A 组((470.0?54.4)N /mm )>B 组((183.89?29.64)N /mm )>C 组((140.2?32.1)N /mm ,P <0.05);模型失效载荷A 组((2949.76?355.08)N )>B 组((2448.13?402.39)N )、C 组((2222.55?

336.41)N ,P <0.05)。结论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

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无内侧柱支撑时明显增强。通过内侧骨皮质支撑或内侧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值得临床运用,以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

关键词:肱骨近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力学特性;轴向压缩中图分类号:R 318.01文献标志码:A

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of medial support screws in locking plate for treating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ZENG Lang-qing 1,CHEN Yun-feng 1,LI Yuan-chao 2,WANG Lei 1,LIU Yan-jie 1,ZHANG Wei 1,ZHANG Chang-qing 1,ZENG Bing-fang 1(1.Department of Orthopaedics ,the Sixth

People ’s Hospital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33,China ;2.Biomedical Manufacturing and Life Quality Engineering Laboratory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240,China )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of medial support screws (MSSs )in 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for treating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Methods Thirty synthetic left humer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groups to establish the fracture models.Group A was fixed with a 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 with medial cortical support ,but without MSSs ;group B was fixed with 3MSSs ,but without medial cortical support ;group C was fixed with neither medial cortical support nor MSSs.Axial compression ,torsion ,shear stiffness and failure tests were applied on the specimens of the three groups.Results For axial compression

8

33DOI:10.16156/j.1004-7220.2013.03.016

tests,the maximum load of group A,B,C was(240.88?19.13),(169.04?19.26),(128.58?17.53)N,re-spectively;the axial stiffness of group A,B,C was(424.4?101.2),(230.7?40.54),(147.0?29.2)N/mm,respectively,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For torsion tests,the maximum torque of group C was (7.57?0.53)N·m,which 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both group A((8.92?0.25)N·m)and group B ((9.09?0.31)N·m,P<0.05),and the torsional stiffness of group C((1.53?0.10)N·m/(?))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both group A((1.80?0.07)N·m/(?))and group B((1.86?0.07)N·m/(?),P<0.05),but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groups A and groups B in the maximum torque and torsional stiffness(P>0.05).For shear stiffness tests,the maximum load of group A,B,C was(444.71?20.87),(228.79?28.95),(188.73?26.15)N,respectively;the shear stiffness of group A,B,C was(70.0?54.4),(183.89?29.64),(140.2?32.1)N/mm,respectively,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05).For failure tests,the failure load of group A((2949.76?355.08)N)was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from both group B ((2448.13?402.39)N)and group C((2222.55?336.41)N)(P<0.05),but 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group B and group C(P>0.05).Conclusions Using three MSSs in locking plate for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shows optimal biomechanical properties,as compared to the situation without restoration of the medial column support.The reconstruction of the medial cortical support or MSSs for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helps to enhance the mechanical stability of the humeral head and prevent failure after internal fixation.

Key words: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Locking plate;Internal fixation;Mechanical properties;Axial compression

肱骨近端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其发生率约占全身骨折的5%[1]。移位、不稳定的肱骨近端骨折常采用手术治疗。相比其他传统治疗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具有很多优点,如成角固定、固定更牢靠及允许早期康复锻炼等[2],但近年来研究发现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术后内固定失败率为8.6% 22.0%[3-5]。术中未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是肱骨近端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之一[3]。Gardner等[6]认为,术后肱骨头塌陷与术中未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相关。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及内侧骨皮质复位欠佳时,将内侧支撑螺钉(medial support screw,MSS)准确地置入肱骨头内下区软骨下骨是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方法之一[6]。Zhang等[7]发现,置入于肱骨头内下区的内侧支撑螺钉有助于增强复杂骨折内固定的稳定,避免术后骨折端移位及减少术后内固定失败。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支撑螺钉的支撑作用仅限于临床文献报道,缺乏生物力学的证据。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验证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其内侧支撑螺钉对肱骨头支撑作用的生物力学性能,以指导临床治疗。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30个人工合成左侧肱骨(HI-C型)由杭州奥斯本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及配套螺钉30套(见图1),由厦门大博颖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所有模型均采用美国Shore-Western306拉扭复合生物力学试验机(动态位移:?50mm;动态轴向荷载:?14.2kN;静态扭角:?140?;静态扭矩:120N·m)进行生物力学测试。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手术工具一套。实验标本固定、包埋材料:义齿基托树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江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图1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近端螺钉分布及内侧支撑螺钉

Fig.1The proximal screw distributions and the medial support screw(MSS)of locking proximal humeral plate

1.2实验分组

将30具人工合成肱骨标本随机分成3组,每组10个标本,骨折模型为肱骨外科颈两部分骨折模型、均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每组骨折模型

933

曾浪清,等.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ZENG Lang-qing,et al.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of medial support screws in locking plate for treating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及固定方式如下:

A 组(见图2(a )、(b )):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无内侧支撑螺钉支撑,于肱骨头下1cm 作一

水平线(a 线),

采用摆锯沿此线切断肱骨,模拟肱骨外科颈简单的二部分骨折。骨折端解剖复位,

钢板近端分别于1 6孔置入6枚锁定螺钉。

B 组(见图2(b )、(e )):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

无内侧骨皮质支撑,于肱骨头下1cm 作一水平线(a 线),此线与肱骨干骺端外侧骨皮质交点与肱骨头内下方最低点的连线(b 线),依次沿b 线和a 线采用摆锯切一楔形骨缺损,模拟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钢板近端于7 9孔置入3枚锁定螺钉至肱骨头内下区-即内侧支撑螺钉,余1 6孔随机

取3孔置入锁定螺钉。

C 组(见图2(c )、(f )):无内侧骨皮质和内侧支撑螺钉支撑,

骨折模型同B 组。钢板近端分别于1 6孔置入6枚锁定螺钉。

3组近端锁定螺钉均置入于肱骨头关节面下5 8mm [8],模拟临床工作中螺钉置入肱骨头软骨下骨。肱骨干均于1枚皮质骨螺钉加3枚锁定螺钉固定。于a 线以远15cm 切除远端肱骨,标本长约20cm 。标本远端夹具固定,义齿基托树脂包埋,包埋深度约12cm

图2标本模型分组

Fig.2

Division of the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 models

1.3生物力学测试1.3.1

轴向压缩测试

标本竖直,肱骨头顶部施加

垂直向下的压力。预载荷50N ,速率5mm /min [9]

,最大位移0.5mm ,重复3次,记录每次最大载荷;根

据加载数据绘出每次加载曲线,计算其抗压刚度;取

最大载荷及抗压刚度的平均值(见图3(a ))。1.3.2

抗扭测试采用圆柱形夹具,夹具圆壁均匀

分布3个直径4mm 的圆孔,采用3枚长3cm 、直径4mm 的半螺纹螺钉穿过夹具圆壁上的圆孔,固定肱骨头,螺钉置入深度约2cm 。预载荷0N ·m ,速率12?/min ,最大扭角5?,重复3次,记录每次最大扭矩;根据加载数据绘出每次加载曲线,计算其抗扭刚度;取最大扭矩及抗扭刚度的平均值(见图3(b ))。1.3.3

剪切力压缩测试标本外展20?,模拟摔倒时上肢撑地,肱骨近端受体重剪切力导致骨折的效

应[9]

。肱骨头顶部施加垂直向下的压力。预载荷

50N ,速率5mm /min [9]

,最大位移1mm ,重复3次,记录每次最大载荷;根据加载数据绘出每次加载曲线,计算其抗压刚度;取最大载荷及抗压刚度的平均值(见图3(c ))。1.3.4模型失效测试

标本位置同3步骤,预载荷

50N ,速率5mm /min 。当标本出现骨折、钢板或螺钉断裂及载荷出现峰值时停止测试,此时最大载荷即模型失效载荷

[9]

(见图3(c ))。

图3生物力学测试(a )轴向压缩测试,(b )抗扭测试,(c )剪切力

压缩测试及模型失效测试

Fig.3

Mechanical testing

(a )Axial compression test ,(b )Tor-

sion test ,(c )Shear stiffness compression and failure test on the plated humeral constructs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AS 11.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

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3组之间计量资料比较,均满足正态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SNK 法。P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3医用生物力学第28卷第3期2013年6月

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 ,Vol.28No.3,Jun.2013

2结果

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钢板、螺钉的松动或断裂,步骤2.1 步骤2.3均未发生标本骨折。3组标本在4个实验步骤的最大扭矩、最大载荷、抗扭刚度及抗压刚度比较见表1。

表13组在4个实验步骤的实验结果比较(x?s,n=10)Tab.1Results under four different load steps for three groups

组别

抗扭测试(扭转角度5?)轴向压缩测试(位移0.5mm)剪切力测试(位移1mm)

最大扭矩/

N·m

抗扭刚度/

[N·m·(?)-1]

最大载荷/

N

抗压刚度/

(N·mm-1)

最大载荷/

N

抗压刚度/

(N·mm-1)

失效载荷/

N

A组8.92?0.251.80?0.07240.9?19.1424.4?101.2444.7?20.9470.0?54.42949.8?355.1 B组9.09?0.311.86?0.07169.0?19.3a230.7?40.54a228.8?29.0a183.9?29.6a2448.1?402.4a C组7.57?0.53a,b1.53?0.10a,b128.6?17.5a,b147.0?29.2a,b188.7?26.2a,b140.2?32.1a,b2222.6?336.4a F值47.0645.1492.9447.67290.53198.0510.36

P值<1?10-4<1?10-4<1?10-4<1?10-4<1?10-4<1?10-45?10-4注:a与A组比较,P<0.05;b与B组比较,P<0.05

2.1轴向压缩测试

3组最大载荷及抗压刚度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均为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a))。

2.2抗扭测试

3组最大扭矩及抗扭刚度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和B组最大扭矩及抗扭刚度均>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最大扭矩及抗扭刚度比较无差异(P>0.05,见图4(b))。2.3剪切力压缩测试

3组最大载荷及抗压刚度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均为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4(c))。

2.4模型失效测试

3组最大失效载荷有差异;进一步两两比较,A组>B组和C组(P<0.05),B组与C组比较无差异(P>0.05,见图4(d))。

图43组标本在4个实验步骤的最大载荷比较(*,#,P<0.05)

Fig.4Comparison of the maximum loads among three groups under four load steps(a)Axial compression test,(b)Torsion test,(c)Shear stiffness compression test,(d)Failure test

2.5模型失效类型

A组因肱骨干骨折失效7例(见图5(a))、因肱骨头骨折失效3例,均无钢板明显弯曲;B组因钢板明显弯曲、肱骨头塌陷失效5例,因肱骨头骨折失效5例(见图5(b));C组因钢板明显弯曲、肱骨头塌陷失效6例(见图5(c)),因肱骨头骨折失效4例。3讨论

近年来生物力学测试被广泛应用于骨折内固定的研究[9]。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测试表明,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时,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当肱骨近端未获骨皮质支撑,而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重建内侧柱支撑

143

曾浪清,等.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ZENG Lang-qing,et al.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of medial support screws in locking plate for treating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图5模型失效类型(a)肱骨干骨折,(b)肱骨头骨折,(c)肱骨头塌陷、钢板明显弯曲,模型失效

Fig.5Shear failure mode(a)Humeral shaft fracture,(b)Hu-meral head fracture,(c)Specimens failed by significant plate bending

时,其生物力学稳定性优于未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3组模型失效类型上有所差异。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时,模型失效时钢板无明显的弯曲,表现为肱骨干或肱骨头骨折;当无内侧骨皮质支撑时,轴向载荷施加到一定程度,模型表现为钢板明显弯曲,肱骨干内侧骨皮质抵住肱骨头,继而可能发生肱骨头骨折或肱骨头塌陷、钢板弯曲,模型失效。

Lescheid等[10]采用人工肱骨进行的生物力学实验亦表明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与内侧骨皮质缺损比较,轴向抗压强度及抗剪切力强度,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这与本研究结果相似;抗扭强度前者大于后者,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差别,其原因可能是使用的标本量较少,每小组仅6 7例标本;但并未对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侧支撑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进行研究,且内侧支撑螺钉的支撑作用仅限于临床文献报道,缺乏生物力学的证据。因此,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验证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侧支撑螺钉的生物力学性能,以指导临床实践。

根据实验结果,建议临床工作中,当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为简单骨折时,应争取内侧骨皮质的解剖复位,以获得最强的内侧柱支撑;当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粉碎性骨折或无法达到满意复位时,可通过2 3枚内侧支撑螺钉来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而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未获重建时,其抗扭及抗压稳定性都较差,容易导致术后内固定失败。

相比其他传统治疗方法,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成角固定、固定更牢靠、允许患者早期康复锻炼及肩袖损伤少等优点[2],且其临床治疗效果也更好[11]。但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一定的内固定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其常见的并发症有内翻畸形(16%)、肱骨头坏死(10%)及螺钉穿出肱骨头关节面(8%)等[12]。这些并发症常发生于骨质疏松、骨折端复位欠佳及未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患者[3-4],术中未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是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之一[3]。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能增强固定的稳定性、使肱骨头得到有效的支撑[6],分担一些内翻应力、减小螺钉和骨质接触面的应力,从而有效地避免术后肱骨头内翻、塌陷及内固定失败。因此,术中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非常重要。

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的解剖复位是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的方法之一[6],本研究证实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解剖复位、骨皮质相互接触时,其相互间的摩擦力等均能增强内固定稳定性、增强其抗旋转能力。因此,对于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简单骨折,术中应争取内侧骨皮质的解剖复位,以获得较佳的内侧柱支撑,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当肱骨干骺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骨皮质复位欠佳时,可通过置入肱骨头内下区软骨下骨的内侧支撑螺钉来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6]。研究发现,内侧支撑螺钉有利用于增强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减少术后内固定失败[7,13]。但这些仅限于临床文献报道,无相关生物力学实验证据。本研究通过生物力学实验证实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粉碎或骨缺损时,内侧柱支撑螺钉的支撑作用能明显增强其内固定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和运用。

对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和局部骨缺损时,文献有关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支撑重建方法的报道众多,尚无金标准。有学者通过自身骨移植来达到解剖复位[14],但这通常需要取患者自身髂骨植骨;有学者在钢板内固定的同时,于近端填塞磷酸盐骨水泥来增强内固定的稳定性[15];有学者在钢板内固定的同时采用6 8cm同种异体腓骨骨内植入于肱骨近端髓腔,使肱骨头得到支撑,能有效预防术后肱骨头塌陷、内固定失败[16],但异体腓骨条价格较昂贵,术中需从肱骨干骺端外侧置入腓骨条,且可能增加感染的风险;此外,还有学者建议术中采用缝线张力

243

医用生物力学第28卷第3期2013年6月Journal of Medical Biomechanics,Vol.28No.3,Jun.2013

带加固(2号不可吸收线穿过钢板缝合孔及肩袖肌止点)能抵消部分肩袖肌产生的内翻应力,减少术后并发症[17]。本文认为,术中钢板放置的位置、高度适当,通过透视确认,采用2 3枚内侧柱支撑螺钉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较容易实现,且通常不必大范围剥离周围软组织和牵开骨折块。此外,对于复杂、骨质疏松性骨折,术中常规采用缝线张力带加固,使肱骨头得到稳定固定。

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没有考虑软组织因素,人工合成肱骨的解剖形态与真实肱骨也存在一定差异,骨折模型亦较简单,无法模拟更加复杂的肱骨近端骨折。但本研究在相同客观的条件下针对肱骨近端两部分骨折锁定钢板固定,通过对内侧骨皮质支撑、内侧支撑螺钉支撑及未重建内侧柱支撑三者进行相同的生物力学实验步骤;证实了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和固定稳定性,其次为内侧支撑螺钉支撑,而未重建内侧柱支撑时其生物力学稳定性最差,有助于指导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治疗。

4结语

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支撑具有最佳的生物力学性能,术中应尽量争取肱骨近端内侧骨皮质的解剖复位;采用3枚内侧支撑螺钉支撑的生物力学性能较无内侧柱支撑时明显增强,故当肱骨近端内侧粉碎性骨折、骨缺损、骨皮质复位欠佳时,可通过置入3枚内侧支撑螺钉来重建肱骨近端内侧柱支撑,预防术后内固定失败。

参考文献:

[1]Court-Brown CM,Caesar B.Epidemiology of adult frac-tures:A review[J].Injury,2006,37(8):691-697.

[2]Helmy N,Hintermann B.New trends in the treatment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J].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6,442:100-108.

[3]Krappinger D,Bizzotto N,Riedmann S,et al.Predicting failure after surgical fix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J].Injury,2011,42(11):1283-1288.

[4]Solberg BD,Moon CN,Franco DP,et al.Locked plating of3-and4-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in older

patients:The effect of initial fracture pattern on outcome

[J].J Orthop Trauma,2009,23(2):113-119.[5]Bogner R,Hubner C,Matis N,et al.Minimally-invasive treatment of three-and four-part fracture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in elderly patients[J].J Bone Joint Surg Br,

2008,90(12):1602-1607.

[6]Gardner MJ,Weil Y,Barker JU,et al.The importance of medial support in locked plating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

tures[J].J Orthop Trauma,2007,21(3):185-191.[7]Zhang L,Zheng J,Wang W,et al.The clinical benefit of medial support screws in locking plating of proximal hume-

rus fracture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study[J].Int Or-

thop,2011,35(11):1655-1661.

[8]Schulte LM,Matteini LE,Neviaser RJ.Proximal periarticu-lar locking plates in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Functional

outcomes[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1,20(8):

1234-1240.

[9]丁志宏,张岩,王铭春,等.LISS钢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J].医用生物力学,2009,24(2):143-147.

Ding ZH,Zhang Y,Wang MC,et al.Biomechanical evalu-

ation of the 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 used to treat

distal femur fractures[J].J Med Biomech,2009,24(2):

143-147.

[10]Lescheid J,Zdero R,Shah S,et al.The biomechanics of locked plating for repairing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with

or without medial cortical support[J].J Trauma,2010,69

(5):1235-1242.

[11]Brunner F,Sommer C,Bahrs C,et al.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using a

proximal humeral locked plate: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analysis[J].J Orthop Trauma,2009,23(3):163-172.[12]Sproul RC,Iyengar JJ,Devcic Z,et al.A systematic re-view of locking plate fixation of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J].Injury,2011,42(4):408-413.

[13]Hardeman F,Bollars P,Donnelly M,et al.Predictive fac-tors for functional outcome and failure in angular stable os-

teosynthesis of the proximal humerus[J].Injury,2012,43

(2):153-158.

[14]Micic ID,Kim KC,Shin DJ,et al.Analysis of early failure of the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 in osteoporotic proximal hu-

merus fractures[J].J Orthop Sci,2009,14(5):596-601.[15]Egol KA,Sugi MT,Ong CC,et al.Fracture site augmen-tation with calcium phosphate cement reduces screw pene-

tration after open reduction-internal fixation of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2,

21(6):741-748.

[16]Hettrich CM,Neviaser A,Beamer BS,et al.Locked plat-ing of the proximal humerus using an endosteal implant

[J].J Orthop Trauma,2012,26(4):212-215.

[17]Badman B,Frankle M,Keating C,et al.Results of proxi-mal humeral locked plating with supplemental suture fixa-

tion of rotator cuff[J].J Shoulder Elbow Surg,2011,20

(4):616-624.

343

曾浪清,等.内侧支撑螺钉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的生物力学优势ZENG Lang-qing,et al.Biomechanical advantages of medial support screws in locking plate for treating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析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分析 发表时间:2015-10-23T13:29:55.88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5期供稿作者:汪立波曾凡瑞李峥[导读]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常德临床将大结节基底以上部位骨折称为肱骨近端骨折,其是较常见损伤类型。 汪立波曾凡瑞李峥 常德市第二人民医院湖南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优良率相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应用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治疗中,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肱骨头血供,促进骨折愈合,对提高治疗效果及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均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传统钢板;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疗效观察 临床将大结节基底以上部位骨折称为肱骨近端骨折,其是较常见损伤类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并且随着年龄增加呈现增长趋势[1]。肱骨近端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常需采用手术方法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骨质疏松症,增加了临床治疗难度,为了达到最大限度保护肱骨头区域血供及恢复肩关节功能目的,本文选取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40例,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疗效颇为满意,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0月—2014年3月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80例,其中:男24例,女56例;年龄在21—85岁,平均年龄为52.6±10.4岁;患者病程在1—7天,平均病程为3.1±1.2天。患者致伤原因分为:车祸伤55例;摔伤13例;高空坠落伤12例。将80例患者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致伤原因等资料相比较,差异均无明显性P>0.05,两组相关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行内固定治疗:患者术中采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方式,患者取仰卧位,将其肩部抬高,于肩部前内侧做一弧形切口,分离三角肌与胸大肌间隙,在X线监视下给予骨折断端复位,并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行内固定:首先将锁定钢板置于结节沟后缘约5-10mm处,高度低于大结节,在钢板近端位置安装上钻头导向器,导向器引导下将3-5枚螺丝拧入肱骨头,并使用皮质骨螺钉对肱骨干与接骨板行固定,再次行X线检查,确定螺钉未穿出肱骨头后,使用可吸收线对骨折碎骨与撕裂肩袖进行缝合与修补,冲洗切口,放置负压引流管,缝合切口,术后使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 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钢板行内固定治疗:患者术中麻醉方式、手术操作均同对照组,只是确定骨折断端复位后,将三叶草钢板放置在可将肱骨干、结节部骨块、肱骨头予以固定处,对于头部与骨干部骨折,采用皮质骨螺钉与松质骨螺钉进行固定。两组患者术后处理:(1)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行抗感染与抗凝等对症治疗。(2)术后拔管:根据引流液体颜色与性质确定拔管时间,一般情况在2天内拔管。(3)功能训练:拔管后即指导患者进行功能训练,首先指导患者进行钟摆式训练;1周后,指导患者进行患肢前屈、外旋等训练;3周后解除悬吊,增加肩部活动范围;6周后经X线检查确定骨痂形成后,开始进行主动功能训练;3个月后行力量训练等。 1.3 评价指标 (1)采用Neer评分标准对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进行评分,其包括内容:解剖结构;日常生活功能;疼痛;肩部关节的内旋、外旋、外展、后伸、前屈活动范围等,总分共计100分,以此来判定患者治疗效果。优:评分值超过90分;良:评分值在80—89分;中:评分值在70—79分;差:评分值低于70分[2]。 (2)观察指标: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 1.4 统计学处理 两组数据均采用SPSS 11.0软件分析,检验标准准确定为0.05,计数资料用率表示,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行t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一。

锁定钢板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锁定钢板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s)是带有锁定螺纹孔的骨折固定器械,它可以保证螺钉和钢板通过锁定螺纹孔成为一体,达到角稳定作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 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然而,如何有效、成功地使用锁定钢板和微创技术仍然是一项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外科医生在使用锁定钢板时必须清楚地知道其适应证和禁忌证、手术技巧、优点和局限性以及与这些新型植入物相关的典型缺陷和不良事件。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 (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 (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 (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 (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 最典型的禁忌证是把锁定钢板用于简单类型的骨折,而且锁定钢板价格比普通钢板昂贵。 注意事项:桥接钢板必须较长,但使用较少的螺钉。对于治疗关节周围骨折而言,骨干应使用较少的螺钉固定,而靠近关节面的地方要使用较多的螺钉固定。一般桥接钢板的长度应该是骨折区域长度的二倍。螺钉要分布均匀,较为理想的安置方法是隔孔固定。当使用桥接原则时,在骨折段要留有3至4孔不要行螺钉固定,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长度(工作长度增加,局部负荷降低;工作长度减少,局部负荷增加,导致钢板断裂)避免局部应力集中,可能导致钢板断裂。

肱骨距关于判断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问题

肱骨距关于判断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问题 在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中,尽管多项研究对临床病例如何选择手术方式进行了探讨,但实际上对于具体的病例,是选择切开复位内固定,还是实施关节置换手术,往往很难做出决定。此时,一些影像学指标对于指导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手术预后就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最近,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创伤外科的Georg Osterhoff等通过一项临床病例观察研究,考察了肱骨距(内侧外科颈)粉碎对肱骨近端骨折采用锁定钢板固定临床及影像学效果的影响。他们的研究论文被发表在近期出版的Injury杂志上。 2001至2008年间因肱骨近端骨折接受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7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46例,男性2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0±15.9岁。术前通过X线片对所有患者的骨折形态以及肱骨距粉碎进行进行评估记录。术后随访时间至少为2年,随访中通过Constant 评分,主观肩关节评价表(SSV),臂肩手功能障碍评分(DASH),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及简明量表-36 (SF-36)对患者的功能效果进行评估;另外,还通过X线片对患者手术的影像学效果进行评价。 图1.(A + B)患者,47岁,Neer 2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距粉碎。(C)患者,69岁,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D)患者,80岁,Neer 3部分肱骨近端骨折。(E + F)患者,66岁,Neer 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G + H) 患者,49岁,Neer 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这些患者中,只有最后这位患者发生肱骨头坏死。箭头所指为肱骨距的粉碎性骨块。 74例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50.8±20.6个月。患者最终的绝对Constant评分、性别及年龄校正的Constant评分、DASH、SSV以及VAS分别为72.4±14.5, 85.2±17.3%, 15.7±17.3, 80.3±19.6%和2.1±2.2。在并发症方面,1.3%的病例出现骨折不愈合,5.4%的病例出现螺钉切出,内固定失败率为1.3%;12.2%的病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3例发生于初次创伤24个月之后。存在肱骨距粉碎的病例其在Constant评分及其校长评分、SSV以及SF-36等临床疗效方面受到显著影响,这些患者其绝对Constant评分<65的优势比为4.4(95%的可信区间:1.4–13.7)。

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研究

目录 绪论 (12) 参考文献 (14) 正文: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设计与生物力学研究 (18) 前言 (18) 1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设计 (20) 1.1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设计参考的解剖学数据和设计思路 (20) 1.1.1参考的解剖学数据 (20) 1.1.2肱骨近端骨密度的分布特点 (21) 1.1.3设计思路 (21) 1.2初步设计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图纸) (21) 1.2.1实验材料 (21) 1.2.2实验方法 (21) 1.3初步设计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3-D效果图 (23) 1.3.1实验材料 (23) 1.3.2实验方法 (23) 1.4优化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3-D效果图 (27) 1.4.1实验材料 (27) 1.4.2实验方法 (27) 2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样板生产及结构优化 (28) 2.1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样板生产 (28) 2.1.1实验材料 (28) 2.1.2实验方法 (28) 2.2评估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样板的可行性 (29) 2.2.1实验材料 (29) 2.2.2评估方法 (29) 2.2.3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样板的缺点及修改方案 (29) 2.3优化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样板 (32) 2.3.1实验材料 (32)

2.3.2实验方法 (32) 2.4再次评估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样板的可行性 (32) 2.4.1实验材料 (32) 2.4.2评估方法 (32) 2.4.3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样板的缺点及修改方案 (32) 2.5进一步优化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样板的结果 (34) 2.5.1实验材料 (34) 2.5.2实验方法 (34) 2.6评估进一步优化后的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可行性 (35) 2.6.1实验材料 (35) 2.6.2评估方法 (35) 2.7生产新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的成品 (35) 2.7.1实验材料 (35) 2.7.2钢板生产 (35) 2.7.3生产的钢板成品 (35) 3制作肱骨标本的骨折模型及固定 (36) 3.1材料 (36) 3.1.1实验对象 (36) 3.1.2仪器和设备 (36) 3.2实验标本分组及标本准备 (36) 3.2.1实验标本的选择 (36) 3.2.2实验分组 (38) 3.2.3肱骨标本的骨密度测定 (38) 3.2.4实验标本的准备 (38) 3.3实验标本相应骨折模型的制作和固定 (38) 3.3.1实验标本骨折莫醒醒的制作 (38) 3.3.2骨折模型制作步骤 (38) 3.3.3标本骨折模型的固定 (41) 3.3.4标本模型摄X线平片 (41)

锁定钢板

适应症 大多数手术治疗的骨折并不需要行锁定钢板固定。只要遵循骨科手术原则,大多数骨折都能够通过传统钢板或髓内钉的手段获得愈合。但的确有些特殊类型骨折易于发生复位丢失、钢板或螺钉断裂以及随之而来的骨不愈合。这些类型常被称为“未被解决”或“问题”骨折,包括关节内粉碎骨折、关节周围短小骨块骨折以及骨质疏松骨折。此类骨折都是锁定钢板的适应症。但决定使用锁定钢板之前必须仔细考虑手术是否符合锁定钢板所意味的确切原则(你的手术计划是什么?)。锁定钢板的适应症主要包括四类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是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器原则),用于粉碎的骨干或关节外干骺端骨折;(4)结合原则(混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的关节内干骺端骨折。使用锁定钢板来固定骨折的医师必须了解其确切适应症,分辨角度稳定植入物所利用的是四种不同的原则中的哪种。例如,非粉碎的骨质疏松骨干骨折需要切开复位牢固内固定,而锁定钢板的锁定头螺钉与传统螺钉比较,具有抗拔出力更大的优势。所以对此类骨折,锁定钢板的使用是根据加压原则,具体是通过向心放置螺钉于动态加压孔中或是先在骨折一段拧入锁定头螺钉后再利用加压装置来进行加压。在同一原理的基础上,锁定钢板也可根据中和原则来保护骨质疏松骨中的拉力螺钉,因为锁定头的螺钉抗拔出力大大增加。但关键点是明白:锁定头螺钉不能提供折块间加压。只有使用加压装置或者在混合锁定板上的“混合孔”上向心打入普通螺钉才能获得加压(先打拉力螺钉,然后打锁定钉)。 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的经典和理想的适应症是桥接原则和联合原则。两种原则都适用于粉碎程度较重的骨折—年轻患者的高能量骨折或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骨折。桥接原则的典型方式是经皮微创钢板固定(又被称为MIPO或MIPPO技术),这时角度稳定钢板被用作内夹板来桥接负荷跨过骨折端。使用这种方法时,需要通过间接复位技术纠正肢体对线、短缩、旋转畸形,而非直接暴露或复位骨折端。与加压和中和原则的提供绝对牢固固定以使骨折直接愈合比较,桥接概念提供的是相对牢固的弹性固定,其产生的骨折愈合是通过骨痂形成而产生的间接愈合。对充分的桥接钢板固定而言,应该在骨折端附近空出3-4个螺钉孔(后文中还有具体讨论)。联合原则指在一块钢板上联合使用加压和桥接两个生物力学原则。尽管最初的锁定钢板,例如点接触钢板(PC-Fix)和微创固定系统(LISS)都是角度稳定装置(只有锁定孔,具有特有的生物力学和生物学特性),术者们还是希望能够在同一钢板上同时体现锁定和加压两种固定理念。在21世纪早期首次出现了锁定加压钢板(LCP),是由瑞士的Robert Frigg在奥地利的Michael Wagner的理念基础上设计而成。 联合技术适用于在骨折的一个节段是简单骨折,而在另一节段是粉碎骨折(例如干骺端、骨干粉碎骨折)。在上述情况下,钢板通过动力加压技术或通过动力加压孔打入拉力螺钉的方式对简单骨折进行加压,而同时钢板作为锁定内固定器通过桥接方式使关节内骨折块与骨干对线。只有允许同时放置锁定头螺钉以及普通螺钉的钢板才能应用联合原则。禁忌症 尽管锁定钢板已经被广泛使用,其适应症也较宽,但我们必须认识并避免锁定钢板的几项禁忌症。如果不加选择地使用锁定钢板,特别是违反上述几条基本原则时,就可能发生固定失败以及骨折不愈合。锁定钢板作为锁定内固定器使用时一项典型禁忌症是需要折块间加压的简单骨折。例如使用锁定内固定技术治疗简单的前臂骨干骨折易于发生骨折不愈合。与此类似,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经皮放置锁定钢板治疗简单骨折也是禁忌症之一。这些固定方式违反了骨折间隙加压的原则,因而导致不愈合(这一原理在Stephan Perren 的综述中有具体论述)。最后,间接复位和锁定钢板固定也不适于移位的关节内骨折,因为此类骨折需要开放解剖复位及折块间加压、牢固固定。 由于价格昂贵,锁定钢板一项相对禁忌症是传统钢板就能进行满意固定的骨折。例如前臂骨干骨折使用传统钢板治疗的愈合率超过90%。虽然有人宣称使用单皮质螺钉理论上减少了软组织剥离因而增加骨折愈合率,但据我们所知还没有任何一项对照试验证实上述观点。在某些国家的医疗卫生体系中,滥用锁定钢板可能对整个医疗体系造成负面影响,因为这样消耗了有限的医疗资源,也许这些资源用于其它用途效益可能更明显。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临床疗效分析

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36例临床疗效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侯全山836500 【摘要】目的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手术方法与疗效。术后随访时间为3~18个月,平均8.5个月,愈合时间8~24周,平均9.2l±1.03周。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无患者出现神经血管损伤、伤口感染及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方法,并配合术后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使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肱骨近端骨折在任何年龄段都可以发生,是一种较常见骨折,尤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多见。相关资料显示该部位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4%一5%,而占肩部骨折的26%左右。对于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是近年来较为多见的治疗方式之一,为探讨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选取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如下研究: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35—76岁,平均年龄58.32岁。致伤原因:其中摔伤22例,车祸伤9例,重物压伤5例。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将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并与经治医师、责任护士共同探讨病例,总结手术方法与疗效。 1.3手术方式与术后处理①所有患者全部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取仰卧位,将患者患肩垫高,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分开三角肌和胸大肌间隙,三角肌、胸大肌间入路,注意保护头静脉,显露肩关节、肱骨上端前方及外侧方,将肱骨近端显露并检查旋转肩袖,确定是否存在损伤。将2#Ethibon线于大小结节肌腱附着处穿过,以利于控制骨折移位方向。通过撬拨和手法推压骨折块的方法使骨折块复位,粉碎骨折严重的患者,牵引复位后保证肘关节屈曲外旋30°一40°,复位时应注意尽量减少软组织的剥离,用克氏针于结节问沟内侧斜向肱骨头侧临时固定,于患者骨缺损处取自体骨进行植骨,通过C臂机透视,确认骨折复位满意后,于肱骨大结节下方5 mm、结节间沟外后方5一10mm处将锁定钢板固定,并用细克氏针经锁定钢板头端缝合孔与肱骨,进行临时固定。于滑动孔先钻孔,并使用普通皮质骨螺钉进行固定,再次通过C臂机透视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钢板位置,确定效果满意后,再使用钻头导向器后钻孔,骨折远端用锁定

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原因探讨 发表时间:2015-08-10T13:23:46.130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作者:马少波1 师磊2 [导读] 肱骨远端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暴力因素所致,临床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 马少波1 师磊2 (1新疆阿勒泰地区人民医院骨科新疆阿勒泰 836700)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病医院骨一科新疆乌鲁木齐 830091) 【摘要】目的: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进行分析,研究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原因。方法:本研究选自2013-2014年间骨外科接诊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试验结果。结果:早期锻炼组的恢复优良率、肘关节活动度(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明显优于恢复期锻炼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很多,早期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降低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加快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效果显著。 【关键词】肱骨远端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124-02 肱骨远端骨折多是因为外力暴力因素所致,临床治疗肱骨远端骨折一般采用手术的方式,由于肱骨远端的结构非常复杂,增加了手术的难度,进而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出现障碍[1]。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骨外科2013-2014年间收治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分为早期功能锻炼组和恢复期功能锻炼组,对比分析导致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的因素,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信息 本研究针对2013-2014年间骨外科诊治的87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分布:18~79岁,平均年龄:(35.27±5.33)岁;骨折手臂:右侧57例,左侧30例;骨折部位:桡骨小头骨折13例,尺骨鹰嘴骨折11例,肱骨干骨折14例,肱骨髁间骨折15例,肱骨髁上骨折10例,耻骨冠突骨折14例,肱骨内外髁骨折10例;骨折类型:49例开放性和38例闭合性骨折。比较临床信息(如性别、年龄、骨折手臂、骨折部位及骨折类型),结果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搜集骨外科2013-2014年间诊治的87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资料,早期组是从术后立即进行恢复性锻炼,恢复期锻炼组是从术后的第4周开始进行功能锻炼,运用MEPS评分对肘关节的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功能恢复情况。具体的锻炼项目详见表1。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t检验HSS评分、ADL评分及MEPS评分等计量资料,χ?检验优良率等计数资料,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1.4 评价标准 采用HSS评分对肘关节的活动度进行评分,采用ADL评定量表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分,采用MEPS对患者肘关节的整体功能进行评定。MEPS满分为100分,优:≥85分,良:66~84分,差:≤65分。 2.结果 2.1 患者肘关节功能优良率 早期功能锻炼组优良率明显高于恢复期功能锻炼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2。 2.2患者肘关节评分比较 早期功能锻炼组患者的肘关节活动度(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明显优于恢复期功能锻炼组,结果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3。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整理

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巧 目前对于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有多种解剖型的锁定钢板系统应用于临床。这些内固定物为为一些复杂的骨折类型提供了较好的解决方案,从某种程度上扩大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适应证,尤其对于一些伴有骨质疏松的骨折。来自麻省总医院的Jupiter教授等曾在JBJS上发表系列文章介绍了他们对于桡骨远端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的研究结果以及相关的手术技巧。本文主要介绍基于特殊骨折块的内固定技术固定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 手术技巧 以尺桡骨远端的生物力学和解剖学特征为基础提出的三柱理论,是2.4mm钢板系统研发和临床应用的基础。三柱的划分如图1所示。 图1 尺桡骨远端的三柱理论。 桡侧柱为桡骨远端外侧半,包括舟骨窝和桡骨茎突,对于桡侧的腕骨具有支撑作用,一些稳定腕关节的韧带也起自于此。

中柱为桡骨远端的内侧半,包括关节面的月状窝(与月骨相关节)和乙状切迹(与尺骨远端相关节)。通常情况下负荷,来自月骨的负荷经由月骨窝传递到桡骨。 尺侧柱包括尺骨远端、三角纤维软骨和下尺桡关节,承载来自尺侧腕骨以及下尺桡关节的负荷,具有稳定作用。 手术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术中C臂X线成像必不可少。手术开始之前至少30分钟给予静脉滴注抗生素,使用气压止血带减少出血。 掌侧钢板固定 对大多数骨折而言,都可应用掌侧入路,在桡侧腕屈肌和桡动脉之间进行显露。识别并牵开拇长屈肌后,可看到深面的旋前方肌,“L”型分离掀起。对于较为复杂的骨折,为了便于骨折复位,可进一步松解肱桡肌腱。 在桡腕关节中插入一枚克氏针,这有助于确定桡骨最远端的界限。如果存在关节边缘的小骨折块,可将掌侧2.4mm钢板放置在桡骨远端关节边缘进行固定。换句话说,月骨关节面的小骨折块可用2.4mm“L”或“T”型钢板进行支撑,如图2。 图2 复杂的掌侧关节内骨折,应用两块“L”型钢板进行支撑。 对于背侧移位的关节外骨折,注意以下几个要点是很有帮助的。首先,很重要的一点是,临时复位骨折,确定骨折端没有软组织嵌入。第二,对于没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可通过钢板辅助骨折复位:先在掌侧解剖型钢板的远端置入锁定螺钉,将其与移位的远骨折段固定在一起,然后在钢板的辅助下将远近骨折段复位,最后再在近端置入其他螺钉(图3)。

锁定钢板的应用

锁定钢板的应用 一、概念: 锁定钢板(Locking Plates)是带有锁定螺纹孔的骨折固定器械,它可以保证螺钉和钢板通过锁定螺纹孔成为一体,达到角稳定作用。锁定钢板与普通钢板相比,最主要的生物学差别在于后者须对骨骼上的钢板加压,依赖骨--钢板界面的摩擦力来提供稳定。普通钢板在生物学上的缺陷是它对骨膜加压,影响骨折断端的血运;较易发生下列并发症:感染、内固定失败、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相比而言,锁定钢板遵循外固定的生物学原则,不依赖钢板与骨骼间的摩擦力。由于在螺钉和钢板间存在成角稳定界面,允许放置锁定钢板是完全不接触骨骼,因此是符合生物学观点的内固定器。从本质上讲,锁定钢板可以被看作皮下的外固定器。 二、适应症: 锁定钢板的主要的适应证包括四项不同的“经典”原则:(1)加压原则,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2)中和原则,也用于骨质疏松的骨干骨折;(3)桥接原则(“锁定内固定”原则),用于粉碎性骨干骨折或干骺端的关节外骨折;( 4)结合原则(“结合钢板”原则),用于粉碎性干骺端关节内骨折。锁定钢板固定骨折的经典和理想的适应症是桥接原则和联合原则。而联合原则指一块钢板上使用加压和桥接两个生物力学原则。通俗的说就是既可以加压又可以锁定,在此基础上便有了锁定加压钢板(LCP)。 三、锁定钢板的使用: (一)、锁定钢板跨度和螺钉密度的选择:(九字方针:长钢板,宽跨度,少螺钉)理想内固定支架取决于钢板的跨度和螺钉的密度。LCP的选择应遵循:1.钢板的跨度:钢板长度与骨折线的比值:简单骨折>8~10,复杂骨折>2~3。 2.螺钉的密度:置入的螺钉数与钢板螺钉孔总数比值:简单骨折<0.4~0.3,复杂骨折≤0.5~0.4。一般起作用的钢板长度是钢板闲置螺钉的部分长度,它在骨折断端间提供变形性。当起作用的钢板长度延长时,这一固定结构的刚度就下降了。起作用长度越长的钢板,其分配到钢板的应力通过的钢板长度越长,其钢板发生疲劳断裂的可能性也越少。要求在既定骨折中钢板不断裂,并获得相对稳定固定所需的闲置螺孔的数目取决于骨折形态和内植物的材料特性。在桥接钢板结构中应用更大固定距离和起作用长度意味着需要较坚强内固定结构更长的钢板。上肢一般4枚锁定钉,下肢一般就是6枚锁定钉!一般在粉碎性骨折中,骨折部位至少要在钢板上留下3至4个孔不用螺钉固定。而在靠近关节面的地方要使用较多的螺钉固定。一般桥接钢板的长度应该是骨折区域长度的二倍。螺钉要分布均匀,较为理想的安置方法是隔孔固定。当使用桥接原则时,在骨折段要留有3至4孔不要行螺钉固定,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长度(工作长度增加,局部负荷降低;工作长度减少,局部负荷增加,导致钢板断裂)避免局部应力集中,而导致钢板断裂。 (二)、锁定加压钢板锁定螺钉的使用原则:锁定钢板可使用双皮质或单皮质螺钉。至于螺钉种类(自钻/自攻或单自攻)及长度(单皮质或双皮质)则需

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8例临床体会

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8例临床体会 李宝贵,李超英,冀原,李建刚 (天津市第四中心医院,天津300140) 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骨折18例。结果按照A O/A SIF分型标准:C1型7例,C2型10例,C3型1例。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8.9个月。肘关节功能按M or rey功能评定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结论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和能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关键词肱骨骨折;内固定;手术入路 [中图分类号]R681.7[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2745文章编码:1001-8131(2009)02-0010-02 高能量损伤造成的肱骨远端骨折在临床上日益增多,其治疗目的是使骨折端获得良好的对位对线尽早取得骨性愈合,从而最大限度地恢复伤肢的功能。现治疗方法很多,但回顾分析肘关节功能恢复不尽满意。自2006年以来,我科采用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内固定技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共18例,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25~60岁,平均38.6岁。按照AO/ASIF分型标准:C1型7例,C2型10例,C3型1例。同时伴有桡神经损伤的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2h~8d,平均 2.6d。 1.2手术方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侧卧位,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1]。取肘后正中纵形切口,在筋膜下向两侧锐性分离后牵开皮肤,在尺神经沟游离尺神经用橡皮条牵开加以保护,在肱三头肌腱膜两侧切开至骨膜,完整分离出肱三头肌腱性部分,骨膜下剥离,显露骨折端,直视下复位后,先用 2.0mm克氏针临时固定,C-臂X光机透视下见复位满意后,于肱骨远端内侧柱放置内侧锁定解剖板固定。对C2、C3型可再在肱三头肌正中纵形切开,帮助复位碎骨块。C3型骨折可于肱骨远端外侧柱放置重建板加强固定。被动屈伸活动肘关节无影响,桡神经有损伤者给予松解及修复后植于新鲜软组织床内,再取自体髂骨并切成松质骨条植于骨折端及周围,常规拍片检查。 1.3术后处理患肢石膏外固定或颈肩腕吊带功能位悬吊1周后,开始早期用CPM机行肘关节被动功能锻炼,早期以被动活动为主,后期以主动活动为主[2]。 2结果 全部18例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6个月,平均18.9个月。其中17例手术后18.5周内骨折骨性愈合,1例骨折延迟愈合(以6个月为标准)。4例桡神经挫伤及2例桡神经部分断裂,于术后2.5~9个月内神经功能均得到恢复,术后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桡神经和尺神经医源性损伤。肘关节功能按M o rrey功能评定标准[3]:优10例,良6例,可2例,差0例。 3讨论 3.1肱骨远端骨折,过去由于缺乏有效的内固定手段,多采用非手术治疗。但由于伤后肘关节肿胀,闭合手法复位很难在轴向、冠状、矢状平面达到解剖复位;反复手法复位还有造成骨化性肌炎之虞;长时间石膏外固定,易引起关节纤维化、粘连和僵硬,从而常导致肘关节活动丧失和永久性功能障碍。近年来,随着内固定器材的发展和手术操作技巧的提高,手术治疗的优越性越来明显。因此,目前多数学者都主张早期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G up-ta[4]通过手术治疗且在术中使用内固定的结果要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的结果。 3.2手术入路的选择: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手术入路主要有肱三头肌/舌形0造瓣入路和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肱三头肌/舌形0造瓣入路由于对肘关节前方和远端显露较差,/舌形0瓣缝合后须较长时间外固定,不利于肘关节早期功能锻炼,常导致肘关节挛缩及骨化性肌炎的发生。丁卫华等[5]报道一组采用该入路手术的病例,其术后优良率为42.1%。经鹰嘴/V0型截骨入路,能充分显露肱骨远端关节面,避免损伤肱三头肌,将肌肉与肌肉之间的愈合变为骨与骨之间的愈合,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但它的缺点是:由于造成了新的关节内骨折,增加了创伤性关节炎及骨不连等并发症的发生,丁卫华等[6]报道该入路手术优良率为82.4%。GAIN OR等[7]报道了骨不连发生率高达30%。为此,笔者采用了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该入路具有以下优点:不损伤肱三头肌的连续性,术后可早期活动肘关节,减少组织周围粘连,避免术后疼痛及关节僵硬发生;避免再造成新的骨折,减少手术副损伤。 3.3手术内固定方式的选择:由于肱骨远端特殊的解剖结构,导致内固定的选择仍有争议。目前使用的内固定材料很多,如克氏针、/Y0形钢板、AO的双钢板等。而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具有其特有的优点:锁定钢板解剖形设计更贴合肱骨内侧,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术中软组织剥离少,固定更为牢固,更为早期的功能锻炼,利于患者康复。 3.4锁定钢板的结构特点和优点:解剖形设计更贴合肱骨内侧,无需预弯,有利于手术中骨折的复位。螺钉放置方向符合解剖要求,远端3个锁定孔,螺钉方向避开鹰嘴窝,防止进入关节。钢板体积小,操作简单,手术创伤小,对软组织刺激少。钢板和骨之间留有间隙,减少了骨折区钢板对血供的干扰。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普通钢板靠螺钉形成的压力造成钢板与骨面的摩擦力形成稳定,这样就会大大影响骨膜血运而影响骨折愈合,而肱骨远端锁定钢板和骨面不产生压力,并且无需广泛剥离骨膜,这些都减少了骨膜损伤,最大程度地保护了骨折区的血供,防止骨不愈合的发生。作为一种内固定支架,它比普通钢板固定更牢固,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更有利于恢复肘关节功能。如果在术后4周才开始功能锻炼,将会极大地影响肘关节功能锻炼[8]。 3.5理解内固定的原理:合理的操作是发挥最佳疗效的关键,锁定接骨板是一种新型的内固定装置,但先进内固定系统的优势不在于系统本身,而在于医生对它的认识并与娴熟的手术技巧相结合,才能发挥最好的治疗效果。根据A O新内固定原则,结合肱骨远端局部解剖特点、损伤的病理改变和手术目的,AO/A SIF设计出的肱骨远端锁定钢板用于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运用,有以下体会:1严格遵循微创外科原则,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剥离,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软组织的干扰,以免骨不愈合的发生。o钢板放置位置要准确,贴合肱骨内侧壁,避免远端锁钉进入关节内。?合理运用加压或锁定功能,以发挥最好的固定作用。?由于内固定为偏心负荷固定,发挥支持稳定作用,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坚强固定,因此术后行肘关节训练要循序渐进,从被动活动开始逐渐进行主动锻炼,避免内固定物失效。 总之,肱骨远端内侧锁定解剖板使用提高了肱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锁定钢板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锁定钢板的适应症和局限性 摘要 骨折内固定的目的是在不危及生命的前提下以可能最短的时间取得骨折的愈合以及受伤肢体的功能恢复。诸如锁定加压钢板(LCP)和其衍生物等新的技术为骨科创伤学家的医疗器械提供了重要的辅助。正如任何的刚刚出现的新技术一样,其应用适应症范围将不断扩大,直到达到最大范围,与此同时,该技术的局限性也会显现。骨折治疗的外科医生必须清楚什么时候选择锁定钢板较其他方法更优,以及在什么时候应该应用其他治疗模式。本文综述了锁定钢板作为一种内固定方法的应用。五个专题涵盖在本综述中:锁定钢板的历史,一般适应症,具体的模式与技术,固定失败的形式,以及目前在各不同解剖部位应用锁定钢板的适应症的概述。 前言和关注的历史观点 骨科创伤外科医生的最终目标是通过不干扰骨折愈合,即保护软组织,并且允许患者早期安全康复锻炼来恢复肢体的功能。为了获得最佳的结果,对各患者及其骨折特点,以及医生自身水平,技术和生物学的限制等方面的清晰客观的理解是必须的。锁定钢板是一种用于骨折内固定的较新的技术,为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效用,必须理解其原则和局限性。 钢板内固定的应用已远远超过了一个世纪。钢板内固定的主要技术进步来自于20世纪50年代的瑞士内固定协会的创始人。根据AO/ASIF指南,传统钢板的应用涉及到解剖复位和通过骨折块间加压来达到坚强内固定。这种加压可以通过拉力螺钉,张力带原理放置的钢板,或者应用动力加压钢板(DCP)上的加压孔来获得。这种技术的主要目标是没有明显骨痂形成的直接一期骨折愈合 获得解剖复位和绝对稳定内固定常常需要对骨折部位广泛暴露。尽管渴望并且有可能不进行骨膜广泛剥离就能实现内固定,但是对于已经进行骨膜广泛剥离的骨折切开复位,由于其创伤本身和骨折血肿的清除会导致血供的进一步损害以及骨折愈合生物学反应的改变。复杂骨折为了获得解剖复位内固定而进行的广泛暴露增加了延迟愈合、不愈合以及感染的几率。传统钢板的这些局限性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已变得很明显,人们努力开发钢板系统和外科技术以保存更多对骨折愈合有益的生物学因素。有限接触性动力加压钢板(LC-DCP)钢板接触面积减少了50%,以及跨越钢板的张力分配更加均匀,但是这种内固定仍然是依赖于通过钢板和骨界面的压力所产生的摩擦力。点状接触固定器(PC-Fix)的特点是与骨最小(点)接触面积,这就提高了对骨膜和骨内的血液供应的保护。微创稳定系统(LISS)结合了一项新的技术(角度稳定钢板系统)和革命性的外科手术方法(通过外部瞄准器经皮置入钢板)。 角度稳定钢板的广泛应用始于锁定加压钢板(LCP)的引入。这些新的系统是带有混合孔的钢板,在这些孔中,一个可以置入标准螺钉和另一个可以置入锁定头螺钉。标准螺钉可被用于经钢板置入到骨,将骨拉向钢板,或者应用传统AO/ASIF技术获得轴向加压。锁定头螺钉具有带螺纹的螺钉头,它锁定进孔的锁定部分并对这一部位的钢板与骨提供角度稳定。锁定头螺钉的作用与外固定装置使用的Schanz螺钉相似,通过恰当的应用,能够在骨、螺钉和钢板之间形成一稳定结构,并且钢板不再压迫骨膜。带有混合孔的LCP可以只应用传统螺钉,只应用锁定头螺钉,或者两者结合使用,这取决于骨折类型和骨质的质量。随着LCP的发展,大量的新系统和植入物在几乎任何的解剖区域都可应用,包括带有各种可变角度锁定螺钉的锁定钢板系统,它们在下列情况时具有潜在的优势:解剖困难,为了避免已经置入的假体,或者需要在多个平面内固定的骨质疏松骨。 一般适应症 骨科创伤专家会在需要行钢板截骨术治疗的所有骨折的5–25%中考虑应用锁定头螺钉。在优良骨质中,绝大多数的简单型上肢骨干骨折应该应用通过传统加压钢板获得绝对稳定的原理来治疗。是否应用锁定钢板的决定取决于对以下情况的仔细考虑:解剖区域,骨折类型,软组织,骨质质量以及能获得内植物。

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治疗胫骨骨折

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治疗胫骨骨 折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改良锁定钢板的微创置入技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解决基层医院器械设备落后的缺点。方法通过闭合复位或有限切开复位胫骨骨折,克氏针、螺钉临时辅助固定主要骨块,通过皮下置入锁定钢板达到桥接固定。结果各骨折复位满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较应用普通置入技术者明显缩短。结论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可显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能较好地解决基层医院设备器械落后的缺点。 【关键词】锁定钢板微创技术胫腓骨骨折 自锁定钢板问世以来,MIPPO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被视为符合BO理念的理想操作。MIPPO技术实现的前期是其良好的体外导向装置,从而保证各螺钉可以准确置入体内的钢板螺孔,然而该器械费用昂贵,且国内很多厂家不能优质生产,导致基层医院应用该技术治疗胫腓骨骨折十分困难。大多数基层医院为置入锁定钢板,多数都采用全程切开的办法,失去了锁定钢板微创应用的初衷,为实现胫腓骨

骨折的微创治疗,缩短骨折愈合时间,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收治手术胫腓骨骨折128例,其中44例采用改良锁定钢板微创置入技术,达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胫腓骨骨折病例128例,其中男性75例,女性53例,年龄13-82岁,平均45.4岁,闭合骨折97例,开放骨折31例,其中合并血管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的7例。所有骨折采用Leach分类判断骨折复杂程度、预后,应用改良微创置入技术治疗44例,闭合或有限切开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51例,全程切开置入钢板28例,外固定架辅助VSD技术、显微皮瓣技术转移覆盖创面5例。 1.2病例选择与手术方法 1.2.1病例选择比较交锁髓内钉、外固定架、锁定钢板三种固定方式,选择适合锁定钢板置入的病例进行二次选择,Leach分类中轻、中度骨折(稳定骨折、粉碎不严重、1度开放,可行0度闭合、螺旋或斜、横行骨折)可适用微创置入技术,胫骨中远端骨折常用。 1.2.2手术方法术前常规测量骨折区域长度,按锁定钢板操作原则选择合适长度的胫骨内侧钢板,相同长度的钢板备2块,以便术中引导螺钉置入。骨折移位轻微或稳定骨折,闭合复位后直接置入钢板;移位明显、骨折粉碎、不易闭合复位的采用骨折断端有限切开,仅暴露骨折区域,复位后辅助螺钉、克氏针进行简单固定后置入钢板。复位满意后,于骨折远端做1cm切口直达胫骨内侧,通过此切口将钢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骨科手术讲解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这种内固定术多用于长管骨骨折,比较牢靠,临床应用较多。但缺点是切口长,软组织分离和骨膜剥离较广泛,骨折端的血运受损较重,愈合较慢。 [适应症]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术)后,可用预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图1]。 图1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适应症(1)(2) 图2 钢板的要求 ⑴钢板的横断面呈弧形,孔有斜面 ⑵正确的钢板、螺钉固定 图3 钢板的种类

⑴直形长钢板 ⑵成角钢板 ⑶成角尖形钢板 ⑷转子钢板 ⑸三叉形钢板 ⑹圆孔加压钢板 ⑺自动加压钢板和相应的螺钉头示意图 图4 加压器械 ⑴加压器 ⑵钻头导向器 ⑶活动板手 图5 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⑴用骨折固定器暂时保持骨折复位和钢板位置 ⑵测量骨外径,选择螺钉 图6 用加压器行加压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⑴解剖复位,拧入第一枚加压螺钉,置放钻头导向器钻孔 ⑵安装加压器,用扳手轻轻旋进,使折端纵向加压 ⑶利用导钻在钢板孔中心钻孔,在丝锥套引导下,用丝锥攻纹 ⑷拧入第2、3枚螺钉后,用扳手进一步加压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张长青曾炳芳主编】 《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是一部专门介绍锁定内固定手术技术的学术专著,其第一版于2007年初出版发行,深受临床医生的欢迎。近年来,锁定接骨板已在国内骨科临床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此次修订,对原来的内容进行了重新梳理,补充了一些典型的临床病例,并对锁定钢板内固定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了探讨。全书共四章。第一章为总论,介绍了锁定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史及生物力学原理,锁定钢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适应证和禁忌证,以及微创技术与锁定钢板的应用等。第二章为《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重点,详细介绍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各类四肢骨折的手术技术,并配以大量典型、翔实的临床病例分析。第三章为锁定钢板的特殊应用,结合临床实际病例,介绍了编者应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在治疗特殊骨折及骨不连中的体会。第四章为新增部分,探讨了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四肢骨折锁定钢板内固定手术技术(第2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配以大量的典型临床病例,实用性强,适合骨科临床各级医生阅读。 (三)外固定架治疗 用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固定螺钉在远离骨折的部位经皮钻入骨干,同样不需要扰乱骨折处,符合微创的原则。手术操作简便,以及术后可调节性,是其主要优点。特别是在处理开放性骨折时,固定螺钉可以放置于远离创口的部位,为创面的修复和日后处理提供极大的方便,外固定支架因此成为治疗开放性骨折的首选固定方法。只是由于固定杆远离骨干,存在一定的力矩,加上固定螺钉的弹性,固定的稳固性存在问题,尤其是用于固定股骨干骨折时常常发生固定失效和骨折再移位,甚至导致骨连接迟缓或不连接。因此临床上多用于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作临时固定,待条件适宜再改作内固定;当然也可以用作非负重性长骨,如肱骨及桡骨远端骨折的最终治疗。不过也有人用钢缆接骨技术(cableosteosynthesis)来弥补外固定支架稳定性不足的缺陷,用于治疗长骨骨折不连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尽管对于关节内骨折和许多干骺端骨折,不可避免地需要切开复位,但越来越多的医生依然遵循微创的原则,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的方法,实现骨折的复位和固定,既最大限度地减少手术创伤对骨折片血液供应的破坏,又达到尽可能解剖复位满足肢体功能恢复的需要。不过,外固定支架的稳定性需要改善,固定螺钉裸露在体外,护理不当容易发生松动和钉道感染,这有赖于器械的改进和应用技术的完善,例如使用带有羟基磷灰石涂层的固定螺钉,有助于防止松动。现在临床使用的外固定支架有多种,除了经典的Ilizar.ov支架、OrthofiX单臂外固定支架外,还兼有两者的Hybrid支架等。它们各有千秋,但原则是一致的,既追求稳固又不失简便。临床上还有应用带关节的支架治疗关节内骨折和关节僵硬的报道,实现动与静的结合,在提供固定的同时允许适度的活动,在很多情况下发挥独特的治疗效果。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锁定钢板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历史 第二节锁定接骨板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与骨折愈合 第三节锁定接骨板的种类、应用现状和应用要点 第四节锁定接骨板内固定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第五节微创技术与锁定接骨板的应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