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成就

漳州实验双语学校历史学科高二年级分层导学案

设计者陈丽君授课者

课题: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第1 课时(第周月日)一、学习目标

【内容标准】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

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

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罗列和认识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基础上,就如何进一步振兴中国科技事业等问题展开讨论,

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多种想法,及时给予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和“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为新时期中国科技走向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制度保障,应长期坚持。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补充与完善

1、新中国成立后,为振兴科技,政府采取理论哪些重大举措?

2、你了解李四光、华罗庚、钱学森、邓稼先等人的事迹吗?同学们可以就他们身上所展

示的爱国情操和科学精神进行课堂交流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是在什么时期?

3、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

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哪些科技成就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其重要意义是什么?

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

1.原因

(1)新中国成立时,科研机构少,科技人员不足。

(2)新中国成立初,很多学科的科研几乎空白。

2.条件

(1)中国政府确立自力更生的发展方针。

(2)中央各部门和各地相继建立起各种科研机构。1949年,中国科学院成立;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

(3)中国科技人员的增加。

3.发展规划的出台: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掀起了“向科学进军”的热潮。

4.重大成就

领域时间成就

国防1958年中国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医学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农业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这一时期,中国优先发展国防科技是由当时的国际形势决定的。新中国刚刚成立,美国虎视眈眈,对中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只有发展重工业和国防科技,才能保证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安全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原子弹、氢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背景

(1)“文化大革命”期间,科技事业严重受挫。

(2)“文化大革命”后不久,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号召。

(3)1978年随着全国科学大会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科学事业发展的

春天。

(4)1985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2.提出:19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3.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的作用,成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

1.原因

(1)“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863计划”“火炬计划”等。

2.成就

领域成就

核技术(1)核武器技术不断发展,并注重核技术的和平利用

(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

空间技术(1)1984年,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相继发射成功

(2)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

(3)1990年,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运载火箭研究(1)1980年,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

(2)1999年11月以来,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

(3)2003年10月,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

信息技术(1)19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

(2)2002年,研制出超级计算机

生物工程(1)2001~2002年,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

(2)建立起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

3.意义

(1)有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

(2)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重、难点的精讲

二、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邓小平

(1)思考:国防科技现代化有什么作用?

答案提示:巩固国防,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确保国家安全。

材料二“他是一个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感动中国”评委会

(2)思考: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中国人为什么这么说?

答案提示:邓小平实行了改革开放,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袁隆平研制成功杂交水稻,极大地增加了粮食产量。

1.烟标是用于烟草各类制品的包装纸,种类繁多,图文精美,蕴藏着社会变迁的丰富信息,是名副其实的记录历史的载体。右图所示烟标反映的史实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

C.中国成功发射“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

D.中国首枚自行研制的火箭发射成功

解析:B 正确解读图片,图片显示的是“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的纪念烟标。其他三项与烟标所描绘的无关,故可排除。

2.某学校举办《改革开放三十年回眸》成就展,下列图片可以入选的是( )

解析:B 题干要求的成就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而A项是在1970年,C项是在1973年,D项是在1964年,故答案为B,B项是在2003年。

青年的民运,他们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示了才华,贡献力量。(四)、重难点的分层运用

(2012年马鞍山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科综合试题12题)安徽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与下列四位安徽名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l老子图2程长庚图3王稼祥图4邓稼先

①圈1主张无为而治,被尊为道祖,著有《逍遥游》

②图2是同光时期声名赫赫的京剧表演艺术家,被称为徽班领袖、京剧鼻祖

③图3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遵义会议后,与毛泽东、周恩来—起组成中央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④图4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综合考古今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属于了解识记层次。①错误在于“《逍遥游》为庄子所著,从选项上看,答案特征是四个中仅只有一个错误,因此,由此即可判断B为正确选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各项新中国科技成就符合“世界之最”的是

A.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南优2号”杂交水稻

D. “神舟5号”载人航天飞船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以来的主要科技成就。1974年袁隆平育成第一个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中国是第五个爆炸原子弹的国家,中国是第五个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中国是第三个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2011年四川文综,37,节选)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1911年清华学校成立,1928年改建为清华大学。1934年,清华大学发展为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十六个系的综合性大学。文、法、理三院大一不分系,开设共同的必修课程,意在使学生求得关于自然、社会和人文方面的通识。1952年, 全国院系调整,清华大学文、法、理学院并入北京大学等高校,只设置机械制造、土木工程和水利工程等八个工科系。改革开放后,清华大学逐步恢复和重建了文科院系。

——据《清华大学校史稿》等

(3)根据材料三,概述新中国成立后清华大学的两次院系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目的。图一、图二所示清华校训和格言蕴含着怎样的人才培养理念?

解析:第(3)问中的前一问要求概述“两次院系调整”,并分析其目的,“目的”要结合1952年的历史背景和改革开放后大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去回答。后一问要求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格言中分析其培养人才的理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

答案:(3)第一次:1952年,从综合性大学变为单一的工科大学。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第二次:改革开放后,恢复、重建文科院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理念:德才兼备、自立自强、注重实践。

(2011年重庆文综,37,节选)国家政策与知识分子的命运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邓小平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要重视知识,重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要承认这些人是劳动者。

对于恢复高等院校正常的招生制度,邓小平在1975年就有过这方面的设想,但由于“四人帮”发动了“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而未能实现。但他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出发,对此事一直念念不忘。(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薛庆超《革故与鼎新:红墙决策

(3)指出材料三体现的邓小平的思想以及他决定恢复高考的动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这种思想和恢复高考的决定对当时知识分子和中国青年命运的影响。

(4)在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中,你认为应该怎样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第(3)问关键要理解邓小平的观点与做法之间的关系,根据材料内容归纳其影响;第(4)问属于开放性题目,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进行思考,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了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和国家的长远发展。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做的政策,知识分子重新受到尊重,改变了中国

(五)、分层作业的布置

优生完成:

P50-52导与练课堂探究、核心知识归纳及课时提升训练、课后作业

中等生以下(完成P50-52知识梳理及课时提升训练)

培优补差:利用晚自习讲评练习册课堂探究及课后作业

理科、纲要P104

四、教学反思

高中历史 专题五 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人民版必修3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

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近十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的重大成就 1.参与人类基因组草图研究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宣布已被译出首对人体染色体遗传密码,这是人类科学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类基因组计划是人类历史上与曼哈顿原子弹工程及阿波罗登月计划齐名的人类三大科学工程之一,但其价值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将远远超过前两个计划。 (2) 2000年6月26日,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终于绘制完成,我国科学家参与并高质量地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百分之一的测序任务表明中国科学家有能力起跻身国际科学前沿,并做出重要贡献。 (3) 2000年2月12日,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人类基因组图谱及其分析结果,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今年绘制出。绘制出完整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破译出人类全部遗传信息。这一计划的实施将为人类自身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旧,给医药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变化,将促进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及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发射成功,它与2000年10月31日发射的第一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一起构成了“北斗导航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将拥有自主研制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这个系统建成后,主要为公路交通、铁路运输、海上作业等领域提供导航服务,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二号”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并成功进入预定轨道。1月16日,“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准确返回并成功着陆。这是中国航天在新世纪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它标志着我国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纳米技术领域屡创佳绩 我国科学家在纳米科技研究方面,居于国际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发现纳米金属的“奇异”性能—超塑延展性,纳米铜在室温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绕,被誉为“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从总体看,目前我国有关纳米论文总数排行世界第四,在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国际上占一席之地。 4.超级计算机智能化

我国科技发展的成就

一、生物技术 ——生物科学 (1)1965年,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破译牛胰岛素基因后,成功地人工合成了该胰岛素.诺贝尔奖金委员会主席蒂斯利尤斯对此评价说:“比核能力更有说服力的是胰岛素.因为,人们可以从书本中学到制造原·子弹,但不能从书本上学习制造胰岛素……” (2)1998年4月15日,中科院上海生化所又成功地运用基因方法重组人胰素. (3)1984年3月9日,我国青年学者旭日干与日本学者合作,培育出世界上第一胎“试管山羊”,1989年,“试管绵羊”被成功培育. (4)被世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称育成籼型杂交水稻.直到90年代,杂交水稻的影响还在继续. ——基因工程 (5)从1980年开始,由上海医学遗传研究所与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合作进行乳汁中含有人凝血因子IX的转基因羊研究获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转基因羊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6)一种生长耗料低、肉质好、抗病力强的转基因猪,已由湖北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成功,其基因导入总效率2.1%,比国外高出一倍多,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7)在基因药物方面,1988年,我国研制成功乙型肝炎基因工程疫苗;1992年又研制成功治疗甲肝和丙肝有特殊疗效的合成人工干扰素等一批基因工程药物,其中一些药物已进入市场. 二、农业技术 (8)早在1956年,广东省的农民育种专家就培育出中国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矮秆籼良种.此后,随着一系列矮秆品种的育成和推广,1965年,我国南方稻区基本上实现籼稻矮秆化,每亩产量由200—250公斤提高到300—350公斤. (9)90年代,我国农业科技人员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克隆出光敏核不育基因,进一步研制出只采用雄性不育系和保持系的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在全国大面积的试种中,表现出高产、优质和多抗等特性,平均每公顷产量可达11250公斤. (10)1995年11月,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山东大学生物系联合培育成功世界上第一株抗大麦矮病毒的转基因小麦品种. (11)1997年7月,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黄大年和他的科研合作者经过多年攻关,成功地将抗除草剂基因转入水稻,并应用于杂交水稻. (12)1997年10月,中国农科院生物技术中心郭三堆研制成功我国第一个双价抗虫棉. (13)1998年9月,浙江农业大学核农所教授高明尉等带领课题组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转基因抗螟虫品系克螟稻. 此外,我国在激光育种、辐射诱变育种、太空育种等先进技术领域也取得了很大成绩. 三、通信技术 ——大型计算机 (14)1983年12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研制出被命名为“银河”的大型计算机系统.从此,我国踏进了世界研制巨型机的行列. (15)1993年10月,“曙光一号”大型并行计算机研制成功. ——微电子技术 (16)自1965年研究开发成功第一块单片集成电路以来,建立了几个集成电路重点科研和生产基地.现在每年可生产2.5亿块电路,增长幅度达45%.“九五”末期集成电路批量生产的水平为1—1.5微米,研究水平为0.8微米,并在0.5—0.6微米工艺技术预研取得成果. ——智能机器人 (17)目前,我国已研制成功的智能机器人主要有:核工业移动作业机器人;壁面爬行机器

中国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教学设计案例 【课前系统】 一、设计思路:1、设计理念:本案例以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理念为指导,发挥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历史科学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 2、教材分析:本案例反映的内容主要是中国科技发展演变的过程。科技进步反映人类社会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文明进程,是从迷信到理性的精神升华,中国的科技成果和思想体现了人类发展的基本特征,是学生提高文化素质和形成科学精神的重要途径。 3、学情分析:该内容与同学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调动学习积极性成为这节课的难点。因此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图片产生感性认识,置换时空,感受历史的变迁,增进对历史教材的有效了解。在课堂上以讨论参观内容的形式,把本课学习内容融入师生对话中。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其发展演变的过程。分析其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 ②对比中国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作用,思考其不同的原因,并从中分析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后逐渐滞后的原因。 ③列举新中国“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等科技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深入体验、主动探究和独立思考,运用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现象。 ②结合学生收集整理的资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地位和后来滞后的原因以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②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通过学习增强学生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科技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哪些因素起到制约作用;科技发展的双重性问题。 五、教学准备: 1.用大量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开展多媒体教学。 2.课前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提供资料来源等,还有相关网址,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生探究相结合。 【课中系统】 1.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1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学生活动1

请举例说明我国近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

请举例说明我国近年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并就此谈谈科学研究的特点及意义? 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之前,每家每户吃饭只能满足全家的温饱;但是现在,人们的餐桌丰富了起来。改革之前,我们的通讯方式仅仅限于写信或拍电报,十分麻烦,但现在,我们可以用QQ,MSN,手机短信,可视电话等许多科技产品来和远方亲人交谈。 民族凝聚力:增强了,通过汶川大地震和北京奥运会就可以看出来,我们的民族凝聚力增强,我们可以战胜一切困难,没有什么困难可以打倒我们。 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了,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国家的物质生活匮乏,综合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落后于发达国家,而现在,我们实现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赶上、超过了发达国家,我们国家在国际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是,我们国家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GDP总量很大,但是人均GDP的排名却不是很理想,我们还要克服很多困难,清醒地面对现在的成就,很多的地方还很贫困,我们还应该在很多地方加强建设,让我们国家更加美好和强大。 科技方面:我们国家的科技水平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我们还应该多进行科技研发,让世界诺贝尔奖的获奖名单上多几个中国人的名字!我认为,我们国家要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迎头赶上发达国家,应该做到: 1.构建高速交通网络,“想致富,先修路”。 2.加强各方面的福利建设,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 3.继续支持基础教育发展,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发展,牢记教育兴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4.加强科技研发,突破关键技术,让综合国力继续增强。 第一伟大转折开启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思想冰封的解冻改革开放的酝酿改革元年的标志。 第二石破天惊农村改革之船艰难起航农村改革的先行者农民的伟大创举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第三国门渐开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蛇口,对外开放从这里启动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实验场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 第四格局初定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改革向城市进军浓墨重彩的一笔万紫千红才是春。 第五东方风来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春天思想的交锋在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第六硕果累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化为一篇精彩的大文章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第七世纪号角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新世纪奠基辉煌新篇章中国战略发展。 第八征帆启航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科学发展谱新篇一切发展为了人民伟大的旗帜附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大事记的30年,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坚持解放思想和理论创新,深化对于实践的认识,不断改革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思想,从而持续推动改革和发展。 每一次的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都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关头所发生的,并且所解决的都是关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转折的问题。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解决了拨乱反正问题,并最终选择了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道路。进入新世纪以来,改革发展进程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如何正确理解发展的内涵,如何创新发展模式以及如何深化改革开放等问题亟待解决。在此背景下的理论创新,明确指出了要树立什么样的发展观、如何进一步发展,并确立了继续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思想和观点。 30年思想解放或理论创新的主要经验,就是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重大思想和方法。正是在这些重大思想方法的引导下,逐步产生和形成了建设和发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 ,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 (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 (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

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时: 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是本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

的外知识,把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增强直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1)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 (2)自1840年以后,近代中国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3)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也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一、起步与成就: 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2政府措施: 建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教材版本:人民版必修三 学校:昆明十六中学 年级:高二年级(复习课) 教师姓名:谢云祥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归纳总结。要结合特定的政治、经济背景分析科学技术发展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二、学习过程 (一)建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宏观体系 (二)准确认识科学技术的概念 1.(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科学解决理论问题,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科学要解决的问题,是发现自然界中确凿 的事实与现象之间的关系,并建立理论把事实与现象联系起来;技术的任务则是把科学 的成果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英国·丹皮尔《科学史》(1)根据材料,指出科学与技术的区别和联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三)明确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 2.请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概括现代中国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的代表性成就。 (四)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 3.(个人原创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9 年11 月,中国科学院成立。1956 年,国务院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58年,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1986年,中共中央颁布了“863计划”。1988年中央提出了“火炬计划”。198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1995年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摘编自人民版教材《必修第三册》根据材料,概括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原因。 4.(2015年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科技发展 成就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成就 新中国科技艰难的拓荒者 ,李四光、华罗庚、吴阶平、钱学森、邓稼先。钱学森说:“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邓稼先说:“我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弹的知识献给祖国。”为了祖国的强盛,他在美国留学取得博士学位后的第 9 天即登上了轮船返回祖国。他默默无闻地在核工业战线上奋斗几十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科技成就就要表现在农业科技、生物医药科技、国防军事科技、信息科技、航天工程和交通运输科技等领域。 一、农业方面 (1)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迄今累计增产稻谷6亿吨。六七十年代的国力展示,体现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这是2004年感动中国评委会对他的评语。 (2)转基因技术的引入为病虫害的防治、农作物的反季栽培带来了福音二、生物医药科技 (1)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这是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入P53腺注病毒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世界第一个比准上市的基因治疗制品,开创了肿瘤基因治疗的新局面。 (2)生物科技的突破,不仅初步改变了中国医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的被动局面,还带动形成了近600亿元的现代生物。 (3) 中国培育出的克隆牛,我国第一头克隆猪。 三、国防军事科技 (1) 军事科技是直接运用于军事领域的工程技术,亦称国防科技、军事科技。他是建设武装力量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与技术手段,包括各种武器装备极其研制、使用和维修保养技术,军事工程,军事系统工程。 (2)辽宁号航空母舰,简称“辽宁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航空母舰。 (3)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简言之,我国在军事科技方面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议和完善了有中国特色的武装力量领导体制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三)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2

专题五第3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3)“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一目,主要讲述了随着“科教兴国”战略实施以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教师可以依据教材从核技术、空间技术、运载火箭研究、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几个方面阐述成就即可。在讲述中需要教师补充一些图片、文字和影视资料,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高中历史 第三节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万源市第三中学校肖维 课标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本课涉及到的知识点较多而零散,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分阶段记忆。同时,要结合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背景对其加以分析,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能对其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进一步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理想。 教学课时: 1课时。 重点难点: 重点:新中国科技成就。要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建议: (1)“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一目,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爆发前,我国在科研方面的政策和成就。教师需要让学生依据教材理清线索即可,同时可以补充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一目,主要讲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部分内容是本课的重点,但不需要补充太多的课外知识,把课文中的内容讲清楚,使学生能清晰的理解即可,也可以提供相关的影片资料,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 1 -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中国航天科技发展概况和成就 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在酒泉发射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3天后顺利返回,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由“神舟”号载人飞船系统,“长征”运载火箭系统、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飞船发射场系统、飞船测控与通信系统、航天员系统、科学研究和技术实验系统等组成,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 2003年底,中国的“神舟五号”飞船将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2005年10月12日早上9时“神舟六号”飞船载著两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发射升空。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飞船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3位中国宇航员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成功将人送入太空的国家。它向世界宣示,中国从此进入强势的航天时代。 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仿制别人到自行研制,走过了艰苦的创业、配套发展、改革振兴和走向世界等几个重要阶段。实现了中华飞天梦,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科学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了突出贡献,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神一到神十发射历程 神舟一号中国飞船揭开神秘面纱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返回: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场发射升空。经过21小时飞行,在完成预定的科学试验后成功着陆。作为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艘飞船,神舟一号考核了飞船重要的5项技术:舱段连接和分离技术、调姿和制动技术、升力控制技术、防热技术和回收着陆技术。 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飞船 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回收地点:内蒙古中部 发射: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返回: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

5.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教案·实用教学过程 导入: 【方案一】 1、公元9年,西汉时期的神话故事叙述了嫦娥奔月的情景,被记载在《汉书?艺文志》淮南 子篇中。 2、东汉科学家张衡,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正确解释月食,绘制了第一幅较完备的中国星图。 3、366年,敦煌石窟开始筑造,“飞天”从此成为人类石刻绘画艺术中精彩而不朽的形象。 4、1390年,明朝人万户,为了实现飞向天空的梦想,双手举一大风筝,坐上背后绑了47 支火箭椅子,勇敢的进行火箭送他上天、风筝帮他落地的实验。结果,他成了人类第一个 火箭登天的牺牲者。 5、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5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把宇航员杨利伟 顺利送上了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6、2005年10月12日,“神舟”6号发射成功,两名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在太空飞行了115个多小时,于10月17日安全返回。这是我国首次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飞行试验 取得圆满成功。 7、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并飞抵月球开始绕月飞行,成为中国第一颗“月 球卫星”。 8、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征空,中国航天员更是历史性漫步太空,中国航天事 业再创高峰! 从嫦娥奔月这个人类第一个登月梦想,到万户为发射火箭而献出生命;从我国独立创 制首枚探空火箭升空,到今天英雄航天员翟志刚太空漫步,中国人2000多年的飞天梦想, 终于变成了现实。 从此,这个孕育了飞天传说的浪漫国度,这个诞生了四大发明的文明古国,这个曾经 饱受沧桑的东方大国,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屹立于国际舞台上。而这些都仰赖于——科技的 力量。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新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方案二】 我国科技发展经过怎样的历程? 古代中国: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明朝中期以后,由于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闭关政策等原因,中国古代科技开始停滞。 近代中国:由于政治腐败、战争频繁、经济和教育水平落后等原因,中国科技事业更是远远落后与世界水平。 现代中国:我国的现代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猜一猜: 【1】“我在美国待了20年,20年中,前三四年是学习,后十几年是工作。所有这一切都在做准备,为了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做点事。” 他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科学无国界,学者却有自己的祖国:当钱学森获知新中国即将诞生时,他坚决要求回国。1950年,钱学森开始争取回归祖国,而当时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声称:“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美国政府百般阻挠,使他的回国历程长达5年,历经磨难,这其中包括坐牢、受监禁,还要经常接受美国政府的

第3课 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学案

三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 【目标解读】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课前预习】1、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措施和成就。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 3、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及其原因。 【知识整合】 背景:科技基础薄弱;社会环境动荡。 (1)建立发展方针:⑴。 措施(2)成立科研机构:⑵;⑶。 (3)壮大科研队伍:⑷(列举五人)和。 (4)编制远景规划:56年编制《⑸》,重点发展⑹。 一、起步(1)国防科技:①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⑺建成。②1964 年第一颗⑻爆炸成功。③1967年第一颗⑼ 爆炸成功。④1970年第一颗⑽进入预定轨道。 成就(2)医学:196年5首次⑾。 (3)农业:1973年⑿培育出被誉为 “⒀”的⒁水稻。 地位:集中代表中国科技的新水平,大大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1)文革使科技受挫,邓小平提出“⒂、”的口号。 背景(2)78年⒃大会和全会的召开,迎来科学发展春天。 二、发展(3)85年中央发出《⒄》,进行科技体制改革。 提出:88年,邓小平明确提出“⒅”。 意义:反映了时代特点,概括了科技作用,成为“⒆”理论基础,是⒇重要组成部分。 (1)“〔21〕”战略的实施, 原因(2)科研工作者的努力, (3)科技规划的实施(即〔22〕,计划)。 (1)核技术方面:〔23〕不断发展并和平利用。①84年成 功发射第一颗〔24〕卫星。随后,第一颗〔25〕卫 星升空。 三、走向(2)空间技术领域②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26〕技术 世界和〔27〕技术的国家之一。③从〔28〕年开始, 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 成就(3)运载火箭方面:①80年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29〕。 ②99年以来成功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5次 “〔30〕”号飞船发射与回收试验。③03年在甘肃酒泉成功 发射了“〔31〕”载人宇宙飞船(宇航员〔32〕)(4)信息技术领域:①83年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1亿次的 计算机系统。②02年研制出1.027万亿次的〔33〕计算机。 (5)生物工程领域:相继完成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划中〔34〕任 务和〔35〕工作框架序列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发展

三、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发展 一、授课课题:科学技术的成就与发展(人民版,必修三) 二、授课班级:高二十五班,高二十六班 三、课程类型及课时:新课,1个课时 四、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2、过程与方法: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参与课堂教学,运用视频和图片资料,再现情景,感受历史;引导学生运用史料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使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问题探究和合作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建国以来我国民族科技成就的认识,了解民族科技的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祖国振兴发奋读书的志向。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建国以来我国科技成就的主要表现;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 的作用。 2、教学难点:建国以来民族科技取得发展的主要原因 六、教学策略 1、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读法 2、教学媒体:PPT幻灯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幻灯片打出人类飞天的梦想的图片,然后提问:关于人类飞天的梦想,大家

(1)才, 壮大了科研队伍 (2)1956年,编制《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掀起“向科技进军”的热潮 过渡:这一时期,中国在国防科学技术领域的进展最为显著,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界的重大成就。 2.重大科技成果(国防科技领域、医学、农业领域) 国防:①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1958) 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 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 ④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预定轨道(1970) 医学: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 农业: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 (图片展示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的科技成就) 3、袁隆平——东方魔稻 (1)思考一下,吃饭分别靠“两平”的什么? ①靠邓小平的农村改革政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靠袁隆平的农业科技成果 ——杂交水稻 (2)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二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3)意义:①理论: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禁区,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论和 技术; ②实践: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 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被西方媒体称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 色革命”。 材料: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