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辅导材料(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辅导材料(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辅导材料(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辅导材料(二)

《中国法律思想史》教学辅导材料(二)

(练习作业二)

函授07法学(本)

一.单项选择题练习

1.宋代理学代表人物中,在政治法律思想上最有影响的是()。

A.丘浚B.朱熹

C.王阳明D.程颢

2.理学的最高范畴是()。

A.天B.礼

C.仁D.理

3.朱熹政治法律思想的基础和核心是()。

A.存天理,灭人欲B.德理政刑.相为终始

C.以严为本,以宽济之D.因事制宜

4.朱熹主张刑罚()。

A.严刑峻法B.轻刑

C.以严为本D.以宽为本

5.朱熹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把()放在首位。

A.政刑B.德礼

C.天理D.德礼政刑

6.主张“性善情恶”,提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的新概念的理学家是()。A.周敦颐B.程颢

C.李翱D.邵雍

7.阐发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主观唯心主义命题,从“心”推衍出宇宙万物的理学家是()。

A.周敦颐B.程颢

C.李翱D.邵雍

8.客观唯心主义理学的集大成者是()。

A.王阳明B.丘浚

C.程颢D.朱熹

9.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

A.韩愈B.周敦颐

C.柳宗元D.邵雍

10.在理学家看来,()是“天理”,是立法和司法的指导。

A.封建伦理道德观念B.道

C.自然D.法律

11.理学家认为,德礼刑政的目的是根除(),恢复“天理”。

A.人欲B.利益

C.权利D.自由

12.()主张“革尽人欲,复尽天理”。

A.柳宗元B.丘浚

C.韩愈D.朱熹

13.主张恢复“肉刑“的刑罚手段的理学家是()。

A.王阳明B.丘浚

C.程颢D.朱熹

14.丘竣认为,在司法中,当法律与礼的原则发生冲突时,必须服从()。A.君主B.礼的原则

C.法律D.天理

15.范仲淹主持的改革运动被称为()。

A.熙宁新法B.庆历新政

C.一条鞭法D.永贞革新

16.宋明时期的一些改革家,提出了变法的主张,其中明代的改革家是()。A.张居正B.王安石

C.范仲淹D.丘浚

17.宋明时期的一些政治家和思想家。为挽救封建王朝,一图长治久安,主张()。A.革命B.变法

C.修法D.立法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的名言。

A.滕子京B.范仲淹

C.王安石D.张居正

19.范仲淹主张打破贤愚并进的(),一律以为官的政绩和才能为标准。A.世族门阀制B.磨勘制

C.差遣制D.轮岗制

20.()认为:“天地人了不相关”,“天变不足畏”。

A.张居正B.王安石

C.范仲淹D.丘浚

21.提出“审刑名”的司法原则的人是()。

A.张居正B.王安石

C.范仲淹D.丘浚

22.范仲淹变法图强的中心内容是()。

A.改革官制B.开学校,设科学

C.君臣共理天下D.设“明法科”

23.王安石认为,人治和法治的关系是()。

A.要法治,不要人治B.推崇人治,贬抑法治

C.二者统一D.人治为主,法治为辅

24.金世宗认为,“贤”的最低标准是()。

A.德B.守法

C.礼D.理

25.金世宗为了控制外戚贵族势力,在政治法律上主张严于()。

A.议功B.议贤

C.议亲D.议才

26.提出“赏罚不滥,即是宽政”这一政治法律思想的人是()。

A.完颜雍B.王安石

C.张居正D.耶律楚才

27.提出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的人是()。

A.完颜雍B.王安石

C.张居正D.耶律楚才

29.明清之际要求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启蒙思想家是()。A.王夫之B.顾炎武

C.黄宗羲D.唐甄

30.黄宗羲认为,造成天下混乱,民不聊生的根源是()。

A.君主制B.法制

C.封建伦理道德D.礼制

31.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以()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社会改革思想。A.推陈出新B.托古改制

C.变法图强D.揭竿起义

32.黄宗羲把()称为“天下之大害”。

A.陋习B.恶法

C.封建伦理D.君主

33.黄宗羲认为,应以“()为主,君为客”。

A.天下B.良臣

C.百姓D.国家

34.()提出,应将“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相结合。

A.黄宗羲B.谭嗣同

C.王夫之D.韩愈

35.王夫之向往的政治制度是()。

A.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B.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制

C.中央集权的开明君主政体D.社会主义制度

36.黄宗羲的国家法律起源论的核心是()说。

A.天命B.公利

C.天理D.民权

36.黄宗羲将()作为表达“天下之人”的舆论和代表民意参政的机构。A.议会B.政府

C.国会D.学校

37.中国近代史上率先提出向西方学习的人是()。

A.龚自珍B.魏源

C.林则徐D.梁启超

38.()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

A.龚自珍B.魏源

C.林则徐D.梁启超

39.()在其诗中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A.龚自珍B.魏源

C.林则徐D.梁启超

40.龚自珍揭露,()已成为摧残、扼杀人才的工具。

A.君主制度B.社会舆论

C.封建名教D.严刑酷法

41.龚自珍主张,()以禁绝种植、贩运和吸食鸦片。

A.运用法律手段,使用重典B.运用德礼教化

C.运用刑罚与教化的两手D.运用宣传手段

42.在魏源广收天下之才、任人唯贤的主张中,十分强调选拔任用()的人才。A.造船造炮B.军事指挥

C.有外语能力D.立法和执法

43.()主张发展民用工业。

A.魏源B.王夫之

C.林则徐D.龚自珍

44.()对不设君位,“唯立官长贵族”等办理国务的瑞士,誉之为“西土桃花园”。

A.魏源B.王夫之

C.林则徐D.龚自珍

45.()认为封建社会已走向没落的“衰世”,好象一个气息奄奄的人一样。A.魏源B.王夫之

C.林则徐D.龚自珍

46.龚自珍主张()来进行“更法”、“改图”。

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学习西方民主制度D.仿古法而行之

47.魏源认为,要实现富国强兵,要“师夷长技以制夷”,关键在于()。A.民主议政,广开言路B.变古愈今.便民愈甚

C.严修武备D.广收天下人才

48.提出“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改革时弊观点的思想家是()。

A.魏源B.王夫之

C.林则徐D.龚自珍

48.太平天国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

A.“斩邪留正”,“除妖安良”B.“人无私财”,“逆者议罪”C.“国家以法制为先”D.“恩威并济”,“教、法兼行”

49.太平天国宣布废除一切土地私有制,将土地分配给农民,其分配方式是()。A.平均土地B.土地国有

C.计口授田D.按官阶分田

50.太平天国主张,“人无私财”,“逆者议罪”,凡缴获财物据为私有者处以()。

A.枷刑B.死刑

C.肉刑D.杖刑

51.在刑罚的运用上,洪秀全主张实行()。

A.“恩威并济”,“教、法兼行”B.“奉行天法”,“赏罚分明”C.“刑外化之以德”D.严刑峻法,轻罪重刑

52.洪秀全提出,在太平天国实行(),体现了经济上的公有思想。

A.圣粮制度B.圣库制度

C.大同制度D.均田制度

53.洪仁轩认为,()是治国之本。

A.军事上的胜利B.向西方学习

C.立法D.行德礼

54.洋务派的政治法律思想的基本主张是()。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C.中西结合D.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55.为了维护封建纲常名教,提出“以礼自治,以礼治人”的洋务派代表人物是()。

A.张之洞B.李鸿章

C.奕欣D.曾国藩

56.洋务派以()相号召,开办洋务,以求挽救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B.自强、求富

C.大同自强D.民主、富强

57.张之洞认为,中国“法律本原实与()相表里”。

A.德化B.教化

C.礼治D.经术

58.张之洞认为:“法律之所设,所以纳民于轨物之中。”“纳”就是强制,“轨”就是()。

A.统治秩序B.痕迹

C.铁轨D.法制

59.张之洞政治法律思想的核心是()。

A.一秉于礼B.中体西用

C.法律本原与经术相表里D.变法维新

60.“戊戍变法”运动的目的主要在于()。

A.师夷制夷B.变法维新

C.救亡图存D.君主立宪

61.康有为仿照日本明治维新,把()作为“维新之始”。

A.组织新式军队B.办学校

C.定宪法D.废君统

62.康有为把()推为“托古改制”的“圣法”的创立者。

A.孔子B.孟子

C.董仲舒D.周公

63.康有为在《大同书》里指出:“公羊三世”里的()即大同世界,是人类发展阶段上“至善至美”的理想社会。

A.“太平世”B.“升平世”

C.“据乱世”D.“治世”

64.康有为认为,只有《公羊春秋》才是阐发孔子“圣法“的真经。《公羊春秋》的核心是()。

A.“天下大同说”B.“三世三典说”

C.“公羊三世说”D.“公羊春秋说”

65.康有为认为,危害“公理”,阻碍社会进化,使人犯罪至刑的根源是()。A.欲B.私

C.情D.礼

66.康有为认为,要致刑措,达大同,最根本的方法是()。

A.日张法律B.日议轻刑

C.日讲道德D.去“九界”

67.粱启超对孟德斯鸠的“政体论”推崇备至,并依照英国提出在中国实行()的方案。

A.专制政体B.民主政体

C.君主立宪政体D.总统制

68.梁启超认为,“专制”与“立宪”政体的重要区别是:是否()。A.“定君主”B.“立国会”

C.“选议员”D.“举总统”

6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是()留下的。

A.梁启超B.康有为

C.谭嗣同D.沈家本

70.()大声疾呼“冲决一切封建网罗”。

A.梁启超B.康有为

C.谭嗣同D.沈家本

71.梁启超论证“变法”是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根据是()。

A.民约论B.进化论

C.人性论D.契约论

72.清末修律的指导方针是()。

A.“会通中外”B.“变法自强”

C.“中外通行”D.“博稽中外”

73.清末修律中礼法两派分歧的根本原因是()。

A.立法的体系问题B.立法的宗旨问题

C.立法的任务不同D.罪名的认定不同

74.旧中国第一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刑法典是()。

A.《大清律例》B.《大清现行刑律》

C.《大清新刑律》D.《大清新刑律草案》

75.沈家本认为中国历代王朝的刑法中,最“平恕”和最“得中”的是()。A.清法、汉法B.汉法、唐法

C.唐法、清法D.秦法、唐法

76.主张法随时变,“会通中外”的法学家是()。

A.沈家本B.张之洞

C.孙中山D.劳乃宣

77.主张实行法治主义,“举全国之精神,胥贯注于法律之内”,就能使国家强盛的法学家是()。

A.沈家本B.张之洞

C.孙中山D.劳乃宣

78.沈家本认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

A.法律决定政治B.政治决定法律

C.政治与法律是平行的关系D.政治与法律是互补的关系

79.沈家本认为,()对于立法和司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

A.立法学B.宪法学

C.刑法学D.法理学

80.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81.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82.孙中山的“五权宪法”的宪法思想的理论基础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83.三民主义中最富有特色部分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

84.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赋予民族平等、人民主权以法律效力的法律文件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三民主义》

C.《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D.《五权宪法》

85.在“资本”问题上,孙中山试图找到一条既发展大工业,避免资本主义的道路,即()。

A.社会主义B.国家资本主义

C.公有制D.官僚资本主义

86.章太炎主张用()来提高人民的道德水平和挽救革命派内部的道德衰亡。A.教育B.法律

C.宗教D.儒学

87.章太炎认为,只有()的法律“宽平无害”。

A.秦B.汉

C.五朝D.唐

二.多项选择题练习

1.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有()。

A.朱熹B.程颢

C.丘竣D.程颐

E.韩愈

2.朱熹以的政治法律思想有()。

A.“存天理,灭人欲”说B.三纲五常说

C.德、礼、政、刑、关系论D.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

E.恤民说

3.理学家们认为,因为人们的“气质之性”不同,因而“人欲”的多少也不同,所以统治者要有针对性地运用()等四项治国之策。

A.德B.礼

C.政C.刑

E.信

4.王安石“三不足”的变法理论基本内容包括()。A.天变不足畏B.祖宗不足法

C.天地不足畏D.人言不足恤

E.古人不足法

5.明清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代表有()。

A.王夫之B.顾炎武

C.黄宗羲D.唐甄

E.梁启超

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有()。

A.魏源B.王夫之

C.林则徐D.龚自珍

E.梁启超

7.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在他看来,“夷之长技”有

()。

A.民主政体B.火器

C.战舰D.养兵练兵之法

E.基督教

8.太平天国时期,在政治法律思想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有()。

A.洪秀全B.杨秀清

C.陈玉成D.洪仁轩

E.石达开

9.为解决清末的社会弊端,洪秀全主张建立()的社会经济制度。

A.兴车马之利B.重农抑商

C.人无私财D.天下为公

E.自由竟争

10.洪秀全的政治法律思想中,夹杂着严重的封建毒素,其表现是()。

A.封建小农思想B.等级特权思想

C.宗教迷信思想D.皇权思想

E.平等思想

11.洪仁轩的政治法律思想包括()。

A.严刑峻法,轻罪重刑B.“斩邪留正”,“除妖安良”C.国家以法制为先D.“恩威并济”,“教、法兼行”E.法律必须体现“以天下为先”

12.张之洞所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是指()。

A.中国古代文学B.儒家学说

C.封建之“道”D.法家学说

E.中医

13.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有()。

A.康有为B.孙中山

C.梁启超D.谭嗣同

E.严复

14.“戊戍变法”后,资产阶级改良派的代表人物中变为保皇派的有()。

A.康有为B.孙中山

C.梁启超D.谭嗣同

E.严复

15.梁启超认为法律起源于()。

A.人的“良知”B.“契约”

C.人类理性D.“命令”

16.清末被任命为修律大臣的人有()。

A.沈家本B.康有为

C.伍廷芳D.劳乃宣

E.张之洞

17.清末礼法之争中,礼教派的代表人物有()。

A.沈家本B.康有为

C.伍廷芳D.劳乃宣

E.张之洞

18.《大清新刑律》中采用了()等资产阶级的法律制度。

A.罪刑法定主义B.犹豫(缓刑)制度

C.假释制度D.律师制度

E.辩护制度

19.沈家本认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是()。A.法律决定政治B.政治决定法律

C.法盛而政不一定盛D.法衰而政必衰

E.法律与政治无关

20.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A.反封建性B.民主性

C.民族性D.一定的反帝性

E.社会性

21.孙中山把民生主义归纳为解决()等两大问题。A.土地问题B.政权问题

C.资本问题D.主权问题

E.人权问题

22.“五权宪法”在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基础上,增加了()两权。

A.监察权B.罢免权

C.创制权D.考试权

E.选举权

23.“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其中“政权”包括()。

A.选举权B.罢免权

C.复决权D.行政权

E.创制权

24.孙中山关于司法改革的观点有()。

A.禁止刑讯B.建立律师制度

C.法官独立审判D.维护司法主权

E.建立陪审制度

25.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方案,从宪法思想上看,具有如下特点()。

A.民主性B.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

C.否定代议制D.主张直接民权

E.主张间接民权

26.章太炎提出的道德要求主要有()。

A.知耻B.重厚

C.耿介D.必信

E.守信

三.概念解释题练习

1.天理2.理3.理学4.磨勘制5.一家之法6.天下之法7.师夷长技以制夷8.天朝天亩制度9.圣库制度1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1.三民主义12.五权宪法四.简答题练习

1.简述朱熹政治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简述朱熹的德、礼、政、刑关系论。

3.简述朱熹的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

4.简述朱熹的恤民说。

5.简述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

6.简述范仲淹的政治法律思想。

7.简述王安石的政治法律思想。

8.简述王安石“三不足”的变法理论。

9.简述王安石“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的主张。

10.简述王安石的司法思想。

11.简述张居正的政治法律思想。

12.简述张居正整饬吏治的思想。

13.简述金世宗的政治法律思想。

14.简述耶律楚才的政治法律思想。

15.简述黄宗羲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

16.简述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

17.简述黄宗羲的政治法律思想。

18.简述王夫之的法律思想。

19.简述王夫之“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

20.简述王夫之“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

21.简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22.简述龚自珍对清王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的批判。

23.简述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思想家的政治法律思想。

24.简述龚自珍对清王朝司法制度的批判。

25.简述龚自珍“更法改图”的思想。

26.简述龚自珍的禁绝鸦片,宜用重典的主张。

27.简述龚自珍的政治法律思想。

28.简述魏源的政治法律思想。

29.简述洪秀全的政治法律思想。

30.简述洪秀全的“斩邪留正”,“除妖安良”的思想。

31.简述洪秀全的“人无私财”,“逆者议罪”的思想。

32.简述洪仁轩的政治法律思想。

33.简述洪仁轩的“国家以法制为先”的思想。

34.简述洪仁轩的“恩威并济”,“教、法兼行”的思想。

35.简述洪秀全的政治法律思想中的封建毒素。

36.简述曾国藩的政治法律思想。

36.简述张之洞的政治法律思想。

37.简述曾国藩的“一秉于礼”的思想。

38.简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39.简述张之洞“法律本原与经术相表里”的思想。

40.简述康有为的政治法律思想。

41.简述康有为“托古改制”的变法维新的思想。

42.简述康有为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思想。

43.简述梁启超的政治法律思想。

44.简述梁启超的变法维新的思想。

45.简述梁启超的“三权之体皆莞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

46.简述梁启超的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须为用”的思想。47.简述谭嗣同的政治法律思想。

48.简述谭嗣同的变法主张。

49.简述沈家本的政治法律思想。

50.简述沈家本的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的思想。

51.简述沈家本的“平恕”为审断之本的思想。

52.简述沈家本的“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的思想。

53.简述沈家本的法学盛衰说。

54.简述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法律思想的特点。

55.简述孙中山的政治法律思想。

56.简述孙中山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法律思想。

57.简述孙中山的五权宪法学说。

58.简述章太炎的政治法律思想。

59.简述章太炎的建立总统制资产阶级民主国的方案。

60.简述章太炎设计的“中华民国”的方案的特点。

61.简述章太炎的维护人民权利平等的思想。

62.简述章太炎的“专以法律为治”的主张。

五.论述题练习

1.试述理学兴起的历史过程。

2.试述理学兴起的的背景.

3.试述理学对中国封建正统政治法律思想的影响。

4.试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说。

5.试述朱熹的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

6.试述范仲淹改革官制,革故鼎新的思想。

7.试述范仲淹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的主张。

8.试述范仲淹的司法改革思想。

9.试述黄宗羲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

10.试述黄宗羲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

11.试述王夫之“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

12.试述王夫之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13.试述王夫之任法与任人、宽与严结合的政治法律思想。

14.试述龚自珍对清王朝腐朽的封建专制制度的批判。

15.试述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16.试述谭嗣同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17.试述谭嗣同对封建纲常名教的批判。

18.试述清末修律的概况。

19.试述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20.试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思想。

自考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自考笔记 自考模拟题 自考讲义【优质】

00264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年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2004年版) 杨鹤皋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编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章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 第二章维护宗法等级制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第二编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三章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 第四章儒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章墨家的法律思想 第六章道家的法律思想 第七章法家的法律思想 第三编封建社会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八章秦汉时期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 第九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章隋唐时期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发展 第四编封建社会宋至鸦片战争前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一章理学的兴起与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第十二章宋明时期改革家的法律思想 第十三章辽、金、元各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 第十四章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第五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十五章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六章太平天国的法律思想 第十七章洋务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八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 第十九章清末礼法两派在法律思想上的斗争 第二十章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 1.1.神权法发展变化的过程为A.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B.形成于夏代,灭亡于西周C.形成于殷商,极盛于西周D.形成于西周【A】1.2.夏禹的儿子夏启以暴力夺取王位,因同姓有扈氏不服,大战于甘,作《甘誓》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这反映了A.夏代已有刑罚出现B.夏代奴隶主争斗十分激烈C.夏代奴隶主贵族已有“天命”、“天罚”思想D.夏代已出现皇帝【C】1.3.“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在当时的宗教迷信中主宰一切的至上神被称为A.祝B.天C.上苍D.上帝【D】 1.4.殷商奴隶主欺骗人民主要利用的手段是A.“明礼仪”B.“修来世”C.“占卜”D.“敬天”【C】1.5.殷商统治者的刑罚观是和天命神权思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敬鬼神”是为了使民A.“明礼仪”B.“畏天命”C.“畏法令”D.“修来世”【C】 1.6.“尔尚辅予一人,致天之罚”体现了“代天行罚的思想”这出自____之口。A.夏启B.夏禹C.周文王D.商汤【D】 1.7.西周“以德配天”中实施“德”的手段是指A.敬天B.祭祖.C.保民D.不攻伐【C】 1.8.提出“以德配天”理论的思想家是A.周公B.管仲C.邓析D.孔子【A】 1.9.对夏、商、西周时期的神权法思想,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神权法思想极盛于夏朝B.商取代夏的统治,使神权法思想面临着巨大挑战C.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动摇是因为周公提出了“明德慎罚”思想D.周公之所以提出“以德配天”的思想命题是为了解释天命应该并可以为西周承受【D】 1.10.“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所反映的法律思想是A.天命无常B.致天之罚C.以德配天D.天下大同【C】 1.11.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最早出现于A.西周B.夏C.东周D.商【B】 1.12.西周“以德配天”君权神授说的提出,意味着A.神权的某种动摇B.神权的更加稳固C.神权已经被抛弃D.神权根本没变化【A】 2.1.宗法等级制的核心内容是A.嫡长继承制B.分封制C.世卿世禄制D.君权神授制【A】

最新中国法律思想史——四川大学法律本科自考校考题库答案

好资料学习-----复习资料00264) 课程代码《中国法律思想史》() 分总分:20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 1、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 A.?德治思想 B.?礼治思想 C.法治思想? D.?自然法思想B 标准答案: ) 2、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孔子?A. 子产B.? 邓析?C. D.?管仲C 标准答案: ) ( 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贤人治国?A.民人治国?B. 专家治国C.? D.?法律治国A 标准答案: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 )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A.孔子??B.管子?C.孟子 D.?子产C 标准答案: ) 5、“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

A.?《墨子?兼爱中》? B.《荀子?富国》 C.?《孟子?尽心上》 D.?《商君书?定分》A 标准答案: ) 6、“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 庄子?A. 老子?B. 孟子?C.?荀子D.B 标准答案:7、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B.“皆有法式”? C.“一同天下之义”? D.“不务德而务法”?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A 标准答案: ) ( 8、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 A.仲长统??B.刘颂?C. 白居易?D.朱熹C 标准答案: ) 9、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A.?魏征? B.韩愈 C.?柳宗元 D.白居易?

B 标准答案: ) 1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魏征?A. 房玄龄?B.长孙无忌C.??D.刘文静A 标准答案: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A.北魏? B.辽? C.唐? 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金?D.C 标准答案:)12、柳宗元认为刑、礼的关系应是( A.?其用则合,其本则异 B.?其本则合,其用则异 C.?完全不同 D.?完全相同B 标准答案:) 13、最早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这一思想命题的历史时代是( 南宋?A. 北宋?B.元C.??明D.B 标准答案:) 14、唐代创立九卿议刑制度的是( A.唐高祖??B.唐高宗?唐太宗C.?唐玄宗D.A 标准答案:15、明末清初,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命题的思想家是()

中国法律思想史_名词解释1[1]

中国法律思想史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 这是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意思是说周公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2、宗法 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3、周公制礼 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4、律学 即法律注释学。它原是经学的一个学支,用儒家经书中的经义研究、解释法律,属于正统儒学。律学始于汉,晋代达到鼎盛。 6、、神权法 这是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它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夏、商时期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天命”、“天罚”,到了西周就演变成“以德配天”的君权神受说。 7、三纲五常 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8、德礼政刑 德、礼、政、刑,即德治、教化、政令、刑罚,是封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最早由儒家创始人孔丘提出。孔子认为政刑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德治、教化才是根本的治国方法,他首先提出重德轻刑、以德去刑的主张。西汉董仲舒以“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为基础,论证了“大德小刑”、“德主刑辅”的原理,成为封建正统法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南宋朱熹把这一原理根植于唯心主义理学,认为德礼政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统一与封建道德伦理规范。丘睿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提出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德刑关系说,使传统的“德主刑辅”说更为全面和系统。 9、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经济和理论纲领,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三民主义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个阶段。 10、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他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人民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权。政府实施治权,采用五权分立制度,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一种中国式的近代革命民主主义的宪法学说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12答案

电大中国法律思想史网上作业12答案

作业1ABAADDDBABCCBDB 16.为了防止西方三权分立的流弊,实施五权宪法,孙中山提出了“权能分治”学说。她把国家权力分成“政权”与“治权”。“政权”指选举、罢免、创治、复决四权。“治权”指立法、行政、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她认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应把“政权”交给人民管理,但又认为人民没有能力管理国家,应由有能力的专家组成政府,治理国家,若能权能分立,互相制约,各司其职,就能实现民主政治。17. 黄宗羲,极力赞扬汉、宗太学生的清议,认为学校确实能代表人民的舆论,扩大学校的职能,使她成为清议的机关,监督政府,国家无论行政,外交、军事、刑狱等等,都应当经过学校的意见来执行,大大推动学校的政治作用,让它主持公是公非,对政府实行一种检察权,这样的学校就近似一个议会。 18.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周公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的说,她认为天命是有的,但“惟命不于常”,她不是固定不变的,天命属谁要看谁有“德”,“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她以此为周朝的政治辩护。19. 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的

理论基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只要利国利民,上天惩罚与人言都不是障碍,表现了她变法的决心,也是对古代变法理论的发展。 20. 它以道家思想为主,杂采众家之长,融合了儒、法、阴阳各家的思想,形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理论体系,为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全面的治理方案。 (1)无为而治,法宽行缓。 《淮南子》认为宇宙万物是“道”所派生的,“达于道者,反于清净;究于物者,终于无为”;只有无为才合乎道的要求:“无为为之而合于道,无为言之而通乎德。” 君主以无为原则治理天下有莫大的好处:“清净无为,则天与之时,廉洁守节,则地升之财。”《淮南子》解释无为的含义时说:“圣人…漠然无为而无不为也,澹然无治也而无不治也,所谓无为者,不先无为也;所谓无不为者,因物之所为。”它认为人君固然要顺应自己的变化,不干扰其下属,不侵渔其民,但并不是放任自流,无所作为。 (2)法随时变,礼与俗化

《中国法律思想史》读后感

读《中国法律思想史》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法律摘要: 通过阅读《中国法律思想史》,对中国法律史有了更系统的了解。从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之后的各个朝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再到汉朝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至此,儒家思想成为了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它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相适应,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形成与发展,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儒家思想法律化、法律儒家化的儒法合流的法律体系的形成。在封建司法领域,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更是贯穿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始终,自汉代以后,历经唐朝,魏晋南北朝,直至明清,一直是历代封建王朝司法活动的指导思想,我国古代法律中很多具体措施,都反映出了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儒家思想对我国古代法律有则会深刻的影响,其中有积极的影响,也有消极的影响。在我国现代法制建设中,儒家思想也对我们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儒家思想法律儒家化 前言 儒家是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学派。儒家继承和发展了西周以来的礼治和明德慎罚思想,提出了一整套在维护礼治,重视德治,强调人治的法律观点。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之际,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后世的发展中,也有着十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儒家学说经过各个朝代的继承和发展,被统治者加以发挥和利用,形成了一种强大的政治学说,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制定法律政策治理国家的思想依据。儒家思想不仅对我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原则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我国现代的法制建设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意义。 一、儒家思想产生及其内容 儒家思想产生于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基本思想是建立、维护以伦理纲常为中心的社会秩序。儒家创始人孔子尊崇“ 周礼” ,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

中国法律思想史——四川大学法律本科自考校考题库答案

复习资料 《中国法律思想史》(课程代码00264)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总分:20分) 1、夏、商、西周时期主要的法律思想是神权法思想和( ) ? A.德治思想 ? B.礼治思想 ? C.法治思想 ? D.自然法思想 标准答案:B 2、春秋时期私自编定“竹刑”的是( ) ? A.孔子 ? B.子产 ? C.邓析 ? D.管仲 标准答案:C 3、孔子所说的“为政在人”,强调的是( ) ? A.贤人治国 ? B.民人治国 ? C.专家治国 ? D.法律治国 标准答案:A 4、先秦时期,第一个提出系统的“性善论”的是( )

? A.孔子 ? B.管子 ? C.孟子 ? D.子产 标准答案:C 5、“处大国不攻小国,处大家不篡小家,强者不劫弱”出自( ) ? A.《墨子?兼爱中》 ? B.《荀子?富国》 ? C.《孟子?尽心上》 ? D.《商君书?定分》 标准答案:A 6、“法令滋彰,盗贼多有”一说的提出者是( ) ? A.庄子 ? B.老子 ? C.孟子 ? D.荀子 标准答案:B 7、商鞅认为必须确立法令至高无上的地位,做到( ) ? A.“治不听君,民不从官” ? B.“皆有法式” ? C.“一同天下之义” ? D.“不务德而务法”

标准答案:A 8、主张肉刑可废不可复的思想家是( ) ? A.仲长统 ? B.刘颂 ? C.白居易 ? D.朱熹 标准答案:C 9、以儒家“道统”的继承人自居的唐代思想家是( ) ? A.魏征 ? B.韩愈 ? C.柳宗元 ? D.白居易 标准答案:B 10、“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一著名谏议的提出者是( ) ? A.魏征 ? B.房玄龄 ? C.长孙无忌 ? D.刘文静 标准答案:A 11、犯罪存留养亲制度首创于() ? A.北魏 ? B.辽 ? C.唐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考核作业一及答案(黔2012版)

《中国法律思想史》形成性作业一 一、名词解释(40分,每题10分) 1、神权法思想 神权法思想一般指利用宗教迷信进行统治的阶级,为了取得人们的拥护,把他们的权力说成是神所授予的,把体现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的一种法律思想。在由宗教领袖直接掌握政权、实行神权政治的国家或地区,神权法也就是教会法(或称寺院法、宗规法)。西欧中世纪基督教神权法思想曾占统治地位,为封建统治阶级效劳(见西欧中世纪神学法律思想)。 2、明德慎刑思想 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所谓明德,就是提倡尚德、敬德,它是慎罚的指导思想和保证。所谓慎罚,就是刑法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 3、兼相爱,交相利 是墨家思想。缘自墨子.意思为:爱是相互的,利也是相互的。义利的关系也应是对立的统一.墨子讲究“兼爱”、“非攻”。其实墨子的“兼爱”,是“兼相爱交相利”合论的。 4、“道法自然” 《老子》第25章中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无生有,有归无。这是万事万物的起点和终点以及运动变化的最后依据。无外无他,无蕴含有且是有。无生有,是无动而有然,也就是说,无自然而有然。 道法自然即道效法或遵循自然,也就是说万事万物的运行法则都是遵守自然规律的。最能表达“道”的一个词就是自然规律,同样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与我们这里所说的自然规律最相近的一个字就是“道”。这包括自然之道,社会之道,人为之道。 二、简答题(60分,每题20分)(可加纸) 1.简述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的核心。

法家,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个以法治为核心的思想学派。这个学派否定了世袭贵族天然传承的等级制度,认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史记?商君列传》)他们在政治实践中,奖励耕战,毁弃诗书,彻底与传统文化决裂,主张以法治国。法家这种学说乃一种纯功利主义的思想体系,内容核心主要是针对君主如何加强统治。 2.简述先秦儒家礼法观。 儒家重礼,强调“为国以礼”。儒家所强调的礼作为根本的国家制度,主张将礼实施的范围扩大到民间,其否定了传统的“世卿世禄”制度,为礼赋予了道德的基础。(一)礼治优于法治。认为礼治具有天然合理性,认为以严酷和平等为特征的法治违反了自然规律;(二)以刑弼教。推行礼的最好办法是德教,是统治者以身作则与合理教化,同时指出礼治的推行也离不开法;(三)法需以“仁义”和“孝悌”为原则。仁义既是儒家倡导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又是先秦儒家对统治者进行道德评价和法律评价的具体尺度。儒家重孝悌,并把孝悌作为判断现实法制优劣的又一价值标准。 3.简评墨家的法律观。 墨家是战国时期有显著影响和地位的重要学派。它曾与势力强大的儒家学派分庭抗礼,并称“显学”。墨家法律观具有工具性、实用性、广泛性的特点。其所定义的法是广义的法,从他们所熟悉和使用的规矩、绳墨、度量衡等一般工具,到在整个社会中起调整和规范作用的法律、道德等行为规范,统统包括在内,实际上是他们在现实社会中从事生产和劳动的亲身体会和认识。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名翟,博学多识,“好学而博”,是一位独具创造精神的伟大思想家。墨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墨家,适应当时公布成文法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在他们“兼相爱、交相利”的主体思想构架下,站在“贱者”、“弱者”、“贫者”等下层劳动者的立场上,通过展开对维护“贵者”、“强者”、“富者”利益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制度的批判,提出了兼爱、兼利、以天为法、“劝爱禁恶”、赏当贤、罚当暴等独具特色的法律思想。

西方法律思想史考试重点笔记

1---尼采: 当我们言及希腊人时,我们实际上就是不由自主地谈论现在与过去、 2---苏格拉底:为自己确立这样的一项使命: 克服诡辩派的主观主义与相对主义,并建立一套以那种在客观上得到证明的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实质性的伦理体系。 3---斯多葛派哲学的奠基人就是塞米特思想家芝诺,其将自然的概念至于其哲学体系的核心位置,即宇宙的实质就是理性,在她瞧来自然法就就是理性法。人作为作为宇宙自然的一部分,本质上就就是一种理性动物,在服从理性命令的过程中,人乃就是根据符合其自身本性的法则安排其生活。 4---西塞罗就是伟大的法学家与政治家。真正的法律乃就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与并且就是不变的永恒的。真正的法律乃就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就是不变而永恒的。通过命令的方式,这一法律号召人们履行自己的义务;通过它的禁令,它使人们不去做不正当的事情。它的命令与禁令一直影响着善良的人们,尽管对坏人无甚作用。 5----圣·托马斯·阿奎那就是中世纪经院哲学最伟大的代表人物。她的学说至今仍可以被誉为就是罗马天主教神学、哲学、伦理观的权威解释。她的思想体系就是基督教圣经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巧妙结合的表现。 6----格劳秀斯把自然法定义为“一种正当理性的命令,它指示:任何与合乎理性的本性相一致的行为就有一种道德上的必要性;反之,就就是道德上罪恶的行为。” 7----现代伊始,古典自然法学遇到了另一种理论的挑战;从某些方面来瞧,这种理论也就是那些与促进形成理性主义的个人主义的自然法哲学相同的政治、社会与经济力量的一种产物。它就就是国家理由的理论,并在意大利政治哲学家尼古洛·马基雅维利的著作中得到了最有影响的系统阐述。 8----作为莱布尼茨(Leibniz)哲学理论的追随者,沃尔夫教导说,人类最高的义务便就是力求完善。对她来说,与努力促进她人完善相结合的自我完善的这种道德义务,乃就是正义与自然法的基础。自然法要求人们去做那些既有助于完善自身又有助益于完善其状况的事情。 9----孟德斯鸠所设计的政府权力分立与相互制衡的方案早在英国不成文宪法中就已得到了实施与遵循。在英国的政府制度中,行政权与司法权实际上要低于立法权,因为立法权被认为就是至高无上的……如果我们不用隐喻的说法,那就就是说,被孟德斯鸠错误地安置在现在英国的那种制度,注定会在美国首次形成”。 10----洛克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美国政府制度中的连结点,主要就是司法审查原则 11----让·雅克·卢梭出生在瑞士日内瓦城。就她坚信存在个人的“自然权利”而言,她的思想可以被划入自然法的传统、但就是,她抛弃了古典自然法的传统,至少在她的学说中有一部分就是这样的。因为她并不就是在保护不可剥夺的个人权利中,而就是在主权性的集体“公意”的至高无上性中探寻社会的终极规范的。12-----伦理上的或道德上的自由,意味着人之意志的自主性与自决;只要我们能够遵守铭刻在所有人心中的道德律,那么我们在道德上就就是自由的。这一道德律要求我们根据某一被我们希望成为普通之法的准则而行事。康德把这种道德律称之为“绝对命令”。她则把法律上的自由定义为个人对她人专断意志与控制的独立。她把这种自由视为人根据人性而具有的惟一原初的、固有的权利。 13----黑格尔把国家定义为“伦理世界”与“伦理理想的现实”。这个定义表明,黑格尔与康的不同,因为她不仅把国家瞧做就是一个制定法律与执行法律的机构,还从国家这一术语的广义出发把它视为发展一个民族伦理生活的有机体。这种伦理生活表现在一个民族的习惯、习俗、共同信念、艺术、宗教与政治制度中。14-----斯宾塞认为,社会发展第二阶段的标志就是,增加对政府职能的限制,以增进个人自由。政府的活动领域被逐渐地限制在执行契约与对当事人双方提供保护的范围之内。斯宾塞反对各种形式的社会立法与集体管制,并且认为它们就是对自然选择之法则不正当的干涉,而在文明的最高阶段,自然选择之法则应当就是具有无限的权威。 15-----边沁认为,政府的职责就就是通过避苦求乐来增进社会的幸福。“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乃就是判断就是非的标准”。 16------萨维尼在其名著《论立法与法理学在当代的使命》中,首次提出了她的法律观。法律绝不就是那种应当由立法者以专断刻意的方式制定的东西。 17---国际法就是实在道德,并非实在法。奥斯丁因此否认国际法的规则与原则具有法律的性质,这些规则与

2014秋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次形成性考核 2

2014秋法学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第四次形成性考核2 第一大题单选题(满分) 1.蒙古入主中原后,(D. 耶律楚材)主张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 2.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是(D. 龚自珍)。 3. (D. 耶律楚材)起草了《便宜一十八事》。 4.太平天国对于那些缴获财物攫为私有的人处以(C. 死刑)。 5.耶律楚材主张“九州成一统,刑赏归朝权”的实质在于(A. 司法统一)。 6.(D. 龚自珍)是中国"近代开风气之先"的思想家。 7.启发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从事革命的书籍是(D. 《劝世良言》)。 8.金世宗认为“议贤”过程中,“贤”的最低标准在于(A. 守法)。 9.魏源与龚自珍的一个重要区别是(D. 赞赏西方政治制度)。 10.近代提出“更法改图”命题的思想家是(C. 龚自珍)。 第二大题多选题(满分) 1.洪秀全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哪几部著作中(A. 《原道觉世训》 B. 《原道醒世训》 D. 《原 道救世歌》)。 2.《资政新篇》在经济方面的设想主要有(A. 奖励技术发明,保障专利 B. "兴器皿技艺" C. "兴车马之利" D. 建立银行,建立完善的国家货币)。 3.下列哪些作品是魏源的(A. 《海国图志》 B. 《古微堂集》 D. 《圣武记》)。 4.耶律楚材为建立封建法制所采取的措施有(B. 定朝仪,明君臣上下之分 C. 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 D. 统一司法,禁止滥杀)。 5.金世宗严于"议亲"与"议贤"目的是(A. 削弱外戚贵族势力 C. 调整统治阶级内部秩序 D. 保护扩大宗室势力)。 6.王夫之法律思想的内容包括(C. 任法与任人结合的司法主张 B. 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 D. "趋时更新"的法律时变观点)。 7.下列对黄宗羲及其法律思想表述比较正确的是(B. 具有一定民主性 C. 抨击君主专制 D. 重要的启蒙思想家)。 8.黄宗羲认为"一家之法"的弊端主要在于(A. 造成狱吏残害人民 B. 造成有法不依 C. 使法令繁密 D. 压抑贤才)。 9.下列各项属于王夫之立法思想的有(A. 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治的原则 B. 立法"必循天下之公" C. 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 10.黄宗羲的法律思想包括(A. 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 C. 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 第三大题填空题(分数不确定) 1. 为了施行德化,洪仁玕强调对广大群众要" 先教以天条,而后齐以国法"。 2. 耶律楚材认为,"天下虽得之马上,不可以马上治",因此他主张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 3. 金世宗大力整饬吏治,其选录官吏的具体办法有三:一是考试,二是令监察官员和各级官吏举荐,三是吏部考核业绩,以决升贬。 4. 金世宗认为"贤"的最低标准是守法,一旦犯法(私罪),也就失去了"贤"的资格。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第1 次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以德配天 2.嫡长继承制 3.亲亲、尊尊 4.礼制、法制、礼治、法治 5.礼、义、廉、耻 6.合礼合法 7.先教后刑、德主刑辅、以德去刑8.仁、礼9.仁政、省刑罚、薄税敛10.仁义、法数、类 11.天志、兼爱12.自然13.法家14.不法古、不修今15.立公弃私16.法、势、术 二、选择题 1.B 、 2.D 、 3.BCD 、 4.B 、 5. ABCD、 6.A 、 7.ABD、 8.BCD 、 9.ABCD 、10.C 三、判断题 1.×、 2.×、 3.×、 4.√、 5.×、6 x、7.×、8.√、9√、10.√ 四、名词解释 1、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春秋时期邓析提出的主张。法即效法,是肯定的意思。不是即不承认、反对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先王”的所作所为,并不可能被万世所效法。礼义,也不见得正确,没有必要非遵循不可。“不法先王,不是礼义”是邓析主张改革,反对周礼的理论基础和思想 2、竹刑:指邓析不满子产对周礼的改良,因此对于子产刑书也持否定态度,于是私自编定了一部 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刑法。因为写在竹简上,所以称为“竹刑”。 3、.道法自然:道家认为,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主宰着天地万物,普遍而无私,并且有自己的运行规律,不受任何人的意志影响。与礼、法相比,“道”是最高的原则。统治者只有顺应自然,按照自然法则办事,才符合“道”的精神;统治者只有“惟道是从”,才能保持自己的 4、任法而治:即按照君主的主张制定统一的法令,予以公布,自上而下的强制推行,从而实现民务耕战,富国强兵。 指加重轻罪的刑罚。对轻罪采取重刑,人民就不敢犯轻罪,轻罪不能产生,重罪更不会出现,这就是用刑罚的手段达到了不用刑罚的目的。 五、简答题 1.简述管仲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1)“仓廪实,则知礼节”说。管仲认为,发展社会经济对于国家的稳定极端重要,特别是发展农业生产,更是国家富强的根本条件。 (2)政治法律必须“顺民心”说。他主张施政立法必须“顺民心”、“量民力”,从民的: (3)“修旧法,择其善者而业用之”。管仲认为,对过去的法制不能简单地废弃或否定,而要选择其好的方面加以创造性地运用。 2 、简述儒家“为政立人”的人治论。 先秦儒家认为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执政者,他们提出了“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孟子认为治理国家主要靠统治者的道德教化,荀子则着重对人和法的关系进行分析,强调法由人而定。 (1)圣贤决定礼法。孔孟认为,国家的治乱,礼法的兴废,都取决于圣君贤相,荀子则提出“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只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没有离开人而能治理好国家的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全)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 徐海涛 授课计划 导论 第一章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第二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第一节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管仲、子产、邓析) 第二节儒家的法律思想(孔子、孟子、荀子) 第三节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子) 第四节道家的法律思想(《老子》、《庄子》) 第五节法家的法律思想(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管子》、韩非) 第三章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和酝酿 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与法家思想的破产 二、从黄老到以儒为主的儒法合流、礼法统一 第二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形成过程、内容和基本特点) 第三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基本理论、刑事制度、婚姻家庭方面)自学辩论:“春秋决狱”利大于弊VS“春秋决狱”弊大于利 第四节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理学的兴起、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第五节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了解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重点讲述以黄宗羲为主的启蒙思想 第四章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龚自珍、魏源) 第二节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法律思想(洪秀全、洪仁玕) 第三节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第四节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第五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孙中山、章太炎) 第六节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本科中国法律思想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5 分,共 25 分) 1、以德配天:是西周时期的神权政治学说,是指君主的权力 是“天”授予的,是“天命”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在商代达到顶峰的神权法思想,被西周统治者继承发展,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周公旦等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代、商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天”或“上帝”不是哪一族独有的神,而是天下各族共有的神;“天命”属于谁,就看谁有能使人民归顺的“德”。“上天”只会把统治人间的“天命”交给那些有“德”者;一旦统治者 失“德”,也就会失去上天的庇佑,新的有德者即可以应运而生,取而代之。因此,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敬天、敬宗、保民,也就是要求统治者恭行天命,尊崇天帝与祖宗的教诲,爱护天下的百姓,做有德有道之君。“以德配天”的神权政治主张,在当时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明德慎罚”。 2、道法自然:语出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要求做到无为,并不是指无所作为,而是反对过多的人为干涉。它不反对依据大道的本性去行事,积极地行道修道。《阴符经》开宗明义第一句就说:“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所谓天之道,是指整个世界的根本规律。观,则指人去考察、体验。了解天道,目的是把握天道,将天道运行的法则运用起来。做到这一点,便能控制外物,改造自身,便叫做执天之行。这是道教各种修仙方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按照这一观念,道教徒积极地寻找着各种体现大道的理则,试验过各种各样的改造自身(修成仙体,延长寿命)和支配外物乃至鬼神(役使鬼神变化万物)的方法,在中国的科技史、养生史、医药史上,都留下了丰富的遗产,有的还是具有世界意义的贡献。同时这种掌握大道后积极地支配外物的思想也奠定了道教的富于道术的特点。 3、性三品:中国古代一种关于人性的学说。中国古代一种主张人性分为三等的理论。性三品之说受孔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的先验论影响。西汉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结合天人感应说,提出人性有上、中、下之别的观点。他认为:“人副天数”,人是天的副本,人的身体和性情都来源于天。“天两,有阴阳之施,身亦两,有贪仁之性”。他认为,人性的根源是阳,表现于外为仁,是善;情的根源是阴,表现于外为贪,是不善。人生下来就有性和情两种质,虽然性是主,情是从,但不能说人性先天就是善的。他比喻说:“善如米,性如

中国法律思想史电大答案真题剖析

1、单选题(4 分) “天命”、“天罚”思想最早出现于() A. 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2、单选题(4 分)殷商时代的“礼”主要是一种() A. 宗教祭奠仪式 B.政治组织原则 C.普遍行为准则 D.国家根本大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3、单选题(4 分)“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出自() A. 《尚书》 B.《诗经》 C.《论语》 D.《礼记》 答案:D 标准答案:D 得分: 4、单选题(4 分)“恭行天罚”的思想本质是() A. 神权法 B.自然法C制定法 D.习惯法 答案:A标准答案:A 得分: 5、单选题(4 分)周公提出“父子兄弟,罪不相及”的观点,表明他主张() A.族诛连坐 B.罪止一身C尊尊亲亲 D.以德配天 答案:B 标准答案:B 得分: 6、单选题(4 分)较为接近老子自然主义法律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申不害 C.慎到 D.庄子 答案:D 标准答案:D 得分: 7、单选题(4 分)春秋时期,子产所铸刑书本质上属于() A.自然法 B.教会法 C.成文法 D.习惯法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8、单选题(4 分)提出“兼相爱,交相利”思想命题的是()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法家 答案:B 标准答案:B 得分: 9、单选题(4 分) 提出“官无常贵, 民无终贱”的先秦思想学派是() A.儒家B道家C墨家 D.法家 答案:C标准答案:C

得分: 10、单选题(4 分)反对人定法,提出“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的是() A.老子 B.庄子C荀子D慎到 答案:B标准答案:B 得分: 11、多选题(4 分)下列属于先秦宗法等级制的内容或产物的有() A.嫡长继承制 B.王位世袭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BC标准答案:ABC 得分: 12、多选题(4 分)西周“礼治”的原则有() A.男女有别 B.亲亲 C.长长 D.尊尊 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 得分: 13、多选题(4 分)下列说法中,符合西周“礼治”原则的有() A.男女有别 B.礼不下庶人 C.亲亲、尊尊' D.刑不上大夫 答案:AC标准答案:AC 得分: 14、多选题(4 分)“明德慎刑”的思想史周初的政治家周公提出的,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要求对犯罪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B、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 C、犯罪“乱罚无罪、杀无辜“,主张德刑并用,实行教化 D、对危害宗法等级秩序和私有财产的犯罪严惩不赦 答案:ABCD标准答案:ABCD 得分: 15、多选题(4 分)法家认为法律的作用包括() A、“定纷”以“止争” B、“兴功”而“惧暴” C、“存天理,灭人欲” D、“一民而使下” 答案:ACD标准答案:ACD 得分: 16、多选题(4 分) 《老子》从“无为而治” 的思想出发,向统治者提出了“三去” 、“三绝” 的原则。 其中“去”是指去甚、去奢、去泰;那么“三绝”是指() A、绝圣弃智 B、绝仁弃义 C、绝巧弃利 D、绝少分甘 答案:ABC标准答案:ABC 得分: 17、多选题(4 分) 下列思想家中,提倡“法治”,主张严刑的有()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笔记

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笔记 第一章〉重点问题 一、夏、商神权法思想的体现--"天命"、"天罚" 夏、商奴隶主贵族极力宣扬"天命"、"天罚"等神权罚思想,把反映他们意志的法律说成是神意的体现。相传夏朝奴隶主贵族已开始利用"天命"、"天罚"的神权法思想对人民进行欺骗,给夏王的统治披上一件合法的外衣。到殷商时期,奴隶主贵族的"天命"、"天罚"的神权罚思想有很大的发展。 所谓"天命",即认为统治阶级的统治是由上天所安排的,人们应该无条件的服从。其实质是利用神权对奴隶进行欺骗,给统治阶级的统治披上一层合法的外衣。 所谓"天罚",这是神权法思想指导下的刑罚观。奴隶主阶级把施行刑罚说成是上帝的意志,是秉承神的指令,从而把刑罚蒙上一层神圣的外衣。其实质是利用神权对被统治阶级进行欺骗。 二、"以德配天"说的内容及意义 神权法思想在西周发生了一次重大的变化,周公等统治者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 西周奴隶主贵族和殷商一样,在思想上仍然利用神权作为统治人民的精神武器。但是他们面临着一个难题,那就是殷商统治者一再宣扬的"帝立商",可以永世长存,为什么商会灭亡,周会取而代之呢?周公于是提出了天命转移的"以德配天"说。 周公认为天命是有的,"惟命不于常",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以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过去,殷商的先王有德,"克配上帝",所以天命归殷。现在殷已失德,上帝就把天命转归于周,周王就成了天子。 显然,周公之所以强调统治者必须有德,"以德配天",一方面是由于还没有完全脱离神权法的色彩,其意图在于求得上天的保佑,维护其统治,使周王朝的统治永存。另一方面,西周的这种"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的提出,也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西周的统治者从殷商的灭亡中吸取了教训,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劳动人民反抗力量的强大,使他们感到单纯依靠神权不足以维系其统治,还必须重视人事,重视民心向背,珍惜天命,不再使其转移。 "以德配天"思想的提出不仅意味着神权的动摇,而且从对立面的角度反了劳动人民力量的强大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公元前536年的"铸刑书",即把成文法的条文铸在铁鼎上,公布于众,从而开创了古代公布成文法的先例。 子产铸刑书的创举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思想震动,受到了保守派贵族的指责和非难。晋国的名臣叔向当即写信批评,认为刑罚的公布违背了"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的传统,断言此举必然造成家破国亡的后果。叔向指责"铸刑书"使"民知争端,将弃礼而征于书"是对礼的破坏;针对叔向的责难,子产表明了自己的鲜明态度和坚决立场。 1、子产认为铸刑书是为了救世,为了巩固行政、土地、赋税方面的改革成果,是为了郑国的生存和富强。 2、子产认为新刑法的公布并没有违背礼的原则,而是对传统礼治的改良。 礼并不是非一成不变的教条,很多基本法律规定都是从礼中衍生出来的,制定和公布刑书,正是体现了礼的要求,并非违背礼的宗旨。 他们的分歧表现了春秋时期两种不同的礼刑观。叔向坚持传统的周礼和刑罚密秘而不宣的原则,而子产则认为传统周礼的革新符合礼的精神。二人的争论反映了奴隶主贵族的礼和封建贵族的礼之间的矛盾,反映了奴隶制的刑与封建制的刑之间的矛盾。 意义:首先,子产铸刑书冲破了秘密刑思想的束缚,第一次肯定了公布成文法的"合礼合法",它标志着罪行擅断思想的动摇和法治思想的出现。子产于叔向的争论表露出后来礼治与法治的分歧。后代的法家称赞子产,将其公布成文法视为"法治"的内容和前提。 其次,他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传统,肯定了法律对贵族特权的限制作用,这是成文法的一项重要作用。子产的刑法虽然使用封建等级取代奴隶主贵族等级,但刑法的公布从形式上确认了"刑上大夫,为后来的法家的"一断于法"提供了思想前提。

西方法律思想史讲义

西方法律思想史笔记 ——王亚军主讲 第一讲、绪言 一、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1、相关概念的诠释: (1)何谓西方? “西方”至少包括三个内容:一是地理上的,主要指欧美国家和地区;二是政治上的,主要是从意识形态的角度来区分地域与文化;三是文化上的,即指具有共同的文化源流的欧美地区。 西方法律思想本身属于西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西方”主要是在文化层面的含义上使用。它主要是与两个基本的文化渊源分不开的:一是古希腊文化,奠定了西方政治、法律体制的基本框架;二是基督教文化,代表着人们的一种宗教信仰与精神意识。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就把世界文化主要确定为三大类型: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与西方文化。 (2)什么是法律思想? 法律思想笼统地说,即有关法律的观念和学说。法律文化可以拆解为三个基本的组成部分:一是法律制度;二是法律技术;三是法律思想。在这三个组成部分当中,法律思想居于中心地位,“因为任何社会的法律制度都是在一定的法律思想的指导下制定和实施的。正因为如此,法律观念的变更往往能引起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也影响着法律制度的实现程序和效益。” 2、西方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对于西方法律思想史人们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界定: (1)地域,主要是指西欧和北美的法律思想; (2)时代,主要是古希腊和罗马的奴隶制社会、中世纪的西欧封建社会和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思想以及各种派别,当代的法律思想与法律观念一般放在“当代法律思想或法律观念”中进行阐述; (3)内容,主要是研究剥削阶级社会的法律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法律学说与法律观念另行撰述。从具体内容上而言,西方法律思想的发展源流主要循着三种基本思路发展,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也可以由此而形成不同的侧重点:

中国法律思想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本科网上考查课作业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0分) 1.隆礼重法 答:“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要发挥“礼义”的教化作用, 2.礼法之争 答: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3.学校议政 答:学校议政思想可以概括为:学校反映民意,参与决策,舆论监督限制皇权、官权。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 1.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特点。 答:一、“礼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法律传统 二、“德政”与刑罚相结合的治国方策 三、“人”与“法”相结合的法体理论 2.董仲舒的《春秋》法统说的主要内容。 答:董仲舒认为孔子作《春秋》就是为后王立法,将《春秋》推祟倍至,视其为治国理民的法典,依照《春秋》的理论和精神解决政治法律疑难问题。其春秋法统说有以下内容:①《春秋》大一统思想。“大一统”主要指要求统一,并以君

主为绝对权威。②从秦弊政中吸取教训,提出“更化论”。用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调整治国策略,进行“更化”,制定出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长远利益的政策。③“罢黩百家、独尊儒术”,统一思想。总的说来,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对西汉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2、试论述明法之际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的法治理论 3.沈家本“法贵得人”的主张。 答:沈家本认为“善法”和法的执法之人史实行法制的重要条件。他指出。如果执法者选用恰当,即使法令较严也能在执法中体现仁义的精神。反之,如果执法者不善,即使法令宽缓也会造成不好的结果。为此,他提出了“法贵得人”的主张,具体方法是: (1)所有的国家官史,上至中枢长官,下至百里长吏,皆宜知法 (2)司法官吏应具有专门知识 (3)设置吕学博士教授法学;设置培养法学人才的专门学校 三、论述题(25分) 试述先秦礼法之争与清末礼法之争的异同。 答:(1)二者的阶级本质不同。 先秦礼法之争是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是代表着奴隶主贵族阶级的礼治与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之争。先秦儒家代表新老贵族,维护礼治;法家代表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法治。 近代礼法之争是在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中形成的,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法治观与资产阶级法治观之间的冲突。礼教派代表封建地主阶级,法理派代表资产阶级,礼法之争是封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要求制定什么样的法律的争论。 (2)争论的焦点不同。

中国法律思想史_名词解释1

名词解释 1、以德配天 这是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意思是说周公的权力是“天”授予的,这是“天命”。但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只有有德者才可承受天命,失德就会失去天命。 2、宗法 即以血缘为纽带调整家族内部关系,维护家长、族长的统治地位和世袭特权的行为规范。3、周公制礼 即在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补充、整理,制定出一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度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 4、律学 即法律注释学。它原是经学的一个学支,用儒家经书中的经义研究、解释法律,属于正统儒学。律学始于汉,晋代达到鼎盛。 6、、神权法 这是夏、商、西周三个历史时期的法律指导思想,它形成于夏代,极盛于殷商,动摇于西周。夏、商时期神权法的主要内容是“天命”、“天罚”,到了西周就演变成“以德配天”的君权神受说。 7、三纲五常 这是董仲舒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提出了的理论。“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体现了整个封建统治的各种关系,成为封建立法的指导思想,是封建统治阶级用来控制人们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乱”的思想武器 8、德礼政刑 德、礼、政、刑,即德治、教化、政令、刑罚,是封建统治阶级治理国家的主要方法,最早由儒家创始人孔丘提出。孔子认为政刑的作用是有限的,只有德治、教化才是根本的治国方法,他首先提出重德轻刑、以德去刑的主张。西汉董仲舒以“天人合一”的神学目的论为基础,论证了“大德小刑”、“德主刑辅”的原理,成为封建正统法理思想的一个重要理论支柱。南宋朱熹把这一原理根植于唯心主义理学,认为德礼政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统一与封建道德伦理规范。丘睿针对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提出德主刑辅、明刑弼教的德刑关系说,使传统的“德主刑辅”说更为全面和系统。 9、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的总称,是孙中山为了解决近代中国社会面临的民族解放、民主革命、社会改革三大历史任务而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经济和理论纲领,也是其法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指导原则。三民主义分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个阶段。 10、五权宪法 “五权宪法”孙中山独特的宪法思想,也是他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五权宪法”的精华是“直接民权。”“五权宪法”的核心是把政权和治权分开,由人民掌握政权,政府实施治权。人民的政权包括选举权、罢免权、创制权、复决权等四权。政府实施治权,采用五权分立制度,即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是一种中国式的近代革命民主主义的宪法学说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