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复习第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新人教版

复习第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新人教版

复习第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新人教版
复习第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新人教版

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2018·河北定州中学模拟)2015年9月,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保障首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130多万亩杨树防护林,由于严重老化、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等,大面积干枯死亡,威胁当地及京津生态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新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从生态的角度分析,目前针对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杨树出现大面积死亡情况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

A.发动群众,迅速补种新的杨树苗

B.全部采伐后,更换新的森林树种

C.改进灌溉措施,保障森林用水

D.实行乔灌草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

2.该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对京津地区造成的直接危害是( )

A.加重酸雨危害B.加剧风沙危害

C.加速地面沉降D.加大洪水威胁

解析:第1题,杨树需水量大,不适宜在缺水地区种植;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造林绿化时,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林、草植被相结合,才能巩固造林成果,提高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第2题,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京津的西北方向,而西北地区为冬春沙尘天气的沙源地,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使森林防风固沙能力迅速下降,会加剧京津地区的风沙危害。

答案:1.D 2.B

(2018·桐乡测试)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3~4题。

3.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4.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之间。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答案:3.C 4.A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九江十校模拟)下图为世界某地区示意图,右图为一次火山喷发时的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单位:小时)图,据此回答1~3题。

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 )

A.1月B.4月

C.7月D.10月

2.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少数地区依然有烧荒种植作物现象,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 )

A.气温B.降水

C.风向D.光照

3.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土壤肥力由b到c的变化说明了( )

A.雨林土壤的贫瘠性

B.烧荒后肥力下降

C.雨林环境的脆弱性

D.作物生长需肥多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右图中火山灰扩散等时线形态,相同时间间隔,扩散得越远,说明该方向上的风力越强。图中火山灰主要飘向东南方,说明该地盛行风是西北风。图示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冬季,来自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偏转,形成西北风,所以该火山喷发的月份最可能是1月份,A正确。第2题,该岛屿分布着大量的雨林,位于热带地区,全年高温,气温不是烧荒考虑的主要因素,A错误。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降水因素,降水较少时,便于进行烧荒,B正确。风向、光照不是影响烧荒的主要因素,C、D错误。第3题,图中曲线说明该地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由b到c的变化表示土壤肥力下降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缓慢恢复,说明雨林环境的脆弱性,C正确。

答案:1.A 2.B 3.C

(2018·湛江一模)抱坡岭是三亚市一座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的废弃石灰岩矿山,自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以来,抱坡岭成为首批山体修复试点之一,相关部门采用了削坡退台、设置V型槽等综合治理办法恢复山体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4~6题。

4.抱坡岭需要人工修复最主要的原因是( )

A.石灰岩易风化,造成危岩崩落,威胁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B.处于台风多发区,易引发地质灾害

C.山体坡度大,涵养水土的能力差,自我修复能力丧失

D.美化环境,增加旅游景点

5.每一级退台都设置为外缘高、内部低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爬山难度

B.增加耕地面积

C.便于汇集雨水

D.提高地面美观度

6.适合用于该山体修复的植被应具有的特点为( )

A.耐旱、耐贫瘠B.耐旱、耐盐碱

C.耐涝、耐贫瘠D.耐涝、耐盐碱

解析:第4题,“山体裸露,地势起伏较大”,说明植被少、坡度大;而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海南岛,降水多,则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该山体为石灰岩矿山,易出现因水土流失导致的荒漠化,自我修复能力差,故要进行人工修复。第5题,注意修复的目的是使其恢复植被,减轻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植被修复离不开水,该山体坡度大而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石灰岩地区地表水缺乏,故修建退台要考虑收集雨水,则C 正确。第6题,石灰岩在一定条件下,易形成喀斯特地貌,该地貌区地表水缺乏、土壤贫瘠,故植被要能适应干旱和土壤贫瘠的条件。

答案:4.C 5.C 6.A

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据此回答下题。

7.图中生态功能区中,规划目的以保护湿地、涵养水源为主的是( )

A.c B.d

C.e D.f

解析:选C。根据图中的相对位置可知,e生态功能区位于青藏高原上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区,该地区地势高,蒸发、下渗量较小,地表多湿地,将此地规划为生态功能区,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湿地、涵养水源。

(2018·江西四校联考)红碱淖位于陕西神木县西北,是中国最大沙漠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与栖息地和陕北最重要的产鱼基地,素有“大漠明珠”之称。近年来,红碱淖的水位以每年20~30 cm的速度下降,湖水pH由7.4~7.8上升到9.0~9.42,这远远超出了鱼类生存的极限。下图为红碱淖湖区域图,据此完成8~9题。

8.红碱淖水位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 )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②上游建拦水坝,使入湖径流减少

③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④湖区生态环境恶化,pH上升

⑤工业生产如采矿、洗矿,工业排放废水,使水质下降

⑥湖区周边林地被砍伐,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A.①②③B.②③⑥

C.①②④D.②⑤⑥

9.保护红碱淖是当务之急。关于保护红碱淖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利于调节气候

②利于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③利于调节河流径流

④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⑤利于吸烟滞尘、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

A.①④ B.③④

C.④⑤D.①②

解析:第8题,①为自然原因;②③为人为原因;④⑤影响水质,不影响水量;⑥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会导致入湖泥沙增多,湖区水位上升,⑥错。选A。第9题,红碱淖属于湿地资源,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提供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根据题干可知,该地区水位下降,生态环境恶化,水体盐碱化,动植物资源减少,可知保护红碱淖有利于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⑤是森林的作用;③与题干不相符;该湖已成为咸水湖,不是水源地,不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②错误。

答案:8.A 9.A

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下图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三江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冰川众多,湿地广布

C.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D.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11.三江源地区湿地广布,其具有的重要价值突出表现为( )

①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

②为鸟类等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空间

③调蓄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等河流的洪水

④是我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地

⑤具有发展农业的巨大潜力

⑥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A.①③⑤B.①②③

C.②④⑥D.④⑤⑥

解析:第10题,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物生长缓慢,生态环境脆弱;湿地广布是三江源生态特征的一种表现;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与离海洋远近没有必然联系。第11题,三江源湿地广布,其价值结合当地高原生态环境特点分析,地势高峻,农业生产条件恶劣;调蓄洪水功能主要指中下游地区的湿地;冰川广布,是重要的淡水资源补给地;独特的环境,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答案:10.A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绵阳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

古“丝绸之路”重要通道沙雅县(如图),地域辽阔,面积约3.2万 km2。塔里木河自西向东在沙雅县中部偏北横贯全县,将本县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渭干河冲积扇平原和塔里木河河谷平原,是沙雅县农业及人口聚居的地方,约占总面积的19.6%;南部为沙漠,约占总面积的80.4%。沙雅县境内塔里木河两岸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烂”的沙漠英雄树——胡杨林,如今正面临面积锐减、碎片化趋势严重和质量下降等问题(见下表)。

表1989-2009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变化

面积/km2斑块数量/个斑块平均面积

2 230 151 14.77

1 833 13

2 13.89

(1)指出导致沙雅县胡杨林面积减小、碎片化严重及质量下降的原因。(4

(2)分析沙雅县分布并保存有最完好的、世界最大的胡杨林的原因。(8分)

(3)简述近几十年来沙雅县的灾情变化。(4分)

(4)你是否赞同该县实施退耕扩林,解决日益凸显的荒漠化问题?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

解析:(1)主要从沙雅县位置和气候方面分析胡杨林面积减小的原因,碎片化严重的原因主要从人为原因角度分析,如乱砍滥伐、工程建设、过度放牧等。(2)胡杨林生长的区位因素可从地形、土壤、气候、水源、人类活动等方面来回答。(3)灾情可从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等方面来回答。(4)赞同的理由主要从农牧业发展、旅游业开发和保护多元文化角度阐述;不赞同的理由从人口、耕地、荒漠化、林地面积扩大的后果等角度分析。

答案:(1)盲目开荒和过度放牧;农田灌溉使林木水分补给减少;乱砍滥伐和工程建设。

(2)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光照充足;冲积平原广,沙土土质疏松,利于根系发育;临近塔里木河,水源条件好;位置偏远,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且有国家政策保护。

(3)极端天气出现概率增加,泥石流和风沙灾害频率和危害程度加大。

(4)赞同。理由:既可防止南面风沙侵袭,又利于保护北面农牧业的发展;依托世界胡杨森林公园,并与沙漠、雪山等组合,开发其旅游价值;利于保护古“丝绸之路”通道及其多元文化。(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或不赞同。理由:耕地面积小,但供养的人口多;扩林的方向应是“沙退林进”;荒漠化问题之源是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

13.(2018·安阳模拟)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4分)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乱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读图1,说出贺兰山的走向及其地理意义。(8分)

(2)指出银川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6分)

(3)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度萎缩的主要原因。(6分)

(4)请提出保护银川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4分)

解析:(1)读图可知,贺兰山基本为东北—西南走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00 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我国内、外流域分界线,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也是内蒙古与宁夏的分界线,还分别对冬季风和夏季风有影响。(2)图1中显示出该区域有河流湿地和湖泊湿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降解污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作用。(3)由图2可知,该地区降水量远远小于蒸发量,又由材料可知该地乱垦乱牧、水体污染严重,故可能是因为人们围湖造田、城市工业等发展导致湿地面积萎缩,人类对植被的破坏还会导致泥沙淤积湿地,使湿地面积萎缩。(4)可以采取退耕(牧)还湿、防治污染、制定保护湿地的法规、提倡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措施保护湿地。

答案:(1)南北(东北-西南)走向。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内蒙古自治区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分界线,内、外流域分界线);阻止了西北侧流沙的侵入;减轻了寒冷的冬季风对宁夏平原的冻害;夏季风的迎风坡,可增加降水量。

(2)河流湿地、湖泊湿地。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等。

(4)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章末测试题

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必修Ⅲ第二章单元检测与评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七省区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读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可能是 ( ) A 沼泽 B 温带落叶阔叶林 C 荒漠 D 草原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 A 酸雨 B 水土流失 C 土地沙漠化 D 沙尘暴 下图为我国某平原土壤干燥度与地下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该平原可能是我国的 () A 三江平原 B 黄淮海平原 C 江汉平原 D 成都平原 4、该地可能出现的自然环境问题是 ( ) A 土地沙化 B 水土流失 C 土地盐碱化 D 地下水漏斗 5、改造措施是 () A 植树造林 B 退耕还林 C 合理排灌 D 大水漫灌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据此回答6~7题。 6、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 A 6月 B 7月 C 9月 D 10月 7、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 A 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 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 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 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合理分配水资源 科尔沁沙地原为肥美的科尔沁草原,处在农牧过度地带,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固 定和半固定的沙丘活化,使之成为今天的沙地。据此完成8~9题 8、距科尔沁沙地最近的我国著名文物古迹是() A 敦煌莫高窟 B 承德避暑山庄 C 云冈石窟 D 秦陵兵马俑

9、造成科尔沁草原土地沙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过度樵采 B过度开垦 C过度放牧 D 过度开采地下水 中华社2005年8月30日电,从2005年起到2010年,国家计划投资75亿元人民币用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该项目不仅是西部大开发又一标志性工程,也是中国最大的生态工程项目。回答10~11题。 10、三江源是中国淡水资源的重要补给线,被称为“中华水塔”,三江是指() A 长江、雅鲁藏布江和黄河 B 长江、黄河和澜沧江 C 长江、怒江和澜沧江 D 雅鲁藏布江、怒江和澜沧江 11、由于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活动的影响,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主要问题是() ①草地严重退化,鼠虫害肆虐②土地沙漠化严重③水土流失加剧④生物多样性种类和数量减少⑤冰川退缩、湖泊萎缩、湿地退化、径流减少⑥城市规模扩大,城市化问题严重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④⑥ C 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 12、宁夏中卫县沙坡头铁路沿线草方格沙障的作用是()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消减风力②固沙成本低,费用少 ③能截留水份,提高沙层的含水量,有利于植物存活④用沙障保护交通线有效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阅读下列文字材料,回答13~16题。 一、美国加利福尼亚拥有万顷良田,星罗棋布的地下灌溉网络,这是现代科技在沙漠中创造的一个神话,用科学的水利设施把沙漠变成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业区,仅加州的农产品就稳占世界农产品市场的37% 二、米德湖位于内华达州和亚利桑那州交界处的高山峡谷有胡佛水坝拦腰截断科罗拉多河形成,它不仅为美国西南的城市提供了用水,还为美国150万英亩荒漠和墨西哥50万英亩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 三、胡佛水坝建有17套发电机组,年发电40亿度,是美国最大的水力发电站,加州75%的电力来自这里, 13、造成南加利福尼亚沙漠广布的原因是() A 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B 落基山阻挡了海洋的湿润气流,山间盆地干旱少雨 C 沿岸寒流是形成沙漠的最主要原因 D 大规模的农业生产破坏了原来的生态系统,使土地沙化 14、充足的光照条件和灌溉水源使南加利福尼亚成为美国的() A 畜牧业和灌溉农业区 B 商品谷物农业区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2021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3新人教版必修3

2021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3新人教版必修3 一、单项选择题 1、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关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是其主要原因 B.过度放牧、开垦、樵采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C.实施跨流域调水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途径 D.建国以后,该地区的荒漠化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读下图,回答3—4题 3、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东向西的植被呈草 原—荒漠草原—荒漠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 ( ) A.水分差异造成的 B.热量差异造成的 C.地形差异造成的 D.人类耕作方式不同造成的 4、西部大开发首先要( ) A.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城市化进程 B.人口外迁,减轻环境压力 C.治水改土,改造低产田 D.抓好基础和生态环境建设 5、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日趋严重,其关键是缺水,为了解决水资源问题,行之有效的是( ) A.启动“南水北调”西线方案,再从黄河引水到甘肃和新疆 B.利用科技手段,增加山岳冰川融水量,使塔里木河水量增加 C.限制畜牧业发展,使草场得到生息和恢复 D.发展节水灌溉、绿洲农业,采取休耕制,退耕还草、退耕还林保护生态资源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6、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7、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基本概念:①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②实质是土地退化;③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④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理解) 2、我国西北地区范围:①地形区划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②行政区划分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③气候划分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了解) 3整体性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记忆)地形地貌: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沙漠和戈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大 水文: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内流湖 生物: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以贺兰山为界;200mm年降水量线) 土壤;土壤发育差,质地疏松,水分含量少,含沙质沉积物质多 干旱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成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地形(山脉、高原)阻挡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重点记忆) ——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薪柴、药材、发菜等—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超载、掘井等—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5、古代荒漠化的原因是: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战争、瘟疫;清代的原因是:“移民实边、开放蒙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旱作地区、草原牧区(了解) 6、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不合理的灌溉)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记忆) 7(重点记忆) ⑴内容: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 ..已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恢复自然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沙坡头为了保护包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卷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 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 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 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 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A.居民生活B.工矿建设C.交通建设D.农业生产 4.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 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 6.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 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 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 7.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 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 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 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 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 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8.该地主导风向最可能是

(完整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②③④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A.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 B.过度放牧,土壤侵蚀严重 C.过度樵采,土壤侵蚀严重 D.多雨,土壤侵蚀严重 2.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化土地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B.荒漠化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C.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易发生石漠化现象 D.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答案1.A 2.B第1题,②③④分别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东丘陵、江南丘陵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第2题,②④地区气候湿润多雨。 读我国某时段雾霾分布图,完成8~9题。

8.雾霾的分布特征为() A.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带 C.西部地区无重霾分布 D.地势越低,雾霾越严重 9.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降温能消霾 B.大风能消霾 C.高压能消霾 D.干冷能消霾 答案8.A9.B第8题,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可知,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为东部季风区,图中的重霾和轻霾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重霾;由图可知,雾霾的分布并非地势越低越严重。第9题,重霾天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而形成的;冷空气来临时会带来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 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10~11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m) 42.1 41.9 41.7 41.5 41 42.1 45 46 44 42.9 42.5 42.2 TSS(106kg) - 200 - 150 - 100 - 60 - 40 200 1 300 2 350 820 - 300 - 360 - 310 ★★10.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A.①②④ B.①④⑤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基础题组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政府和民众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4.结合巴西轮廓图(下图)相关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 )

A.人地关系不协调 B.内河航运便利 C.水热资源丰富 D.地形平坦易开发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白洋淀在新区发展中可发挥的主要功能为( ) ①提供水资源②净化水质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气候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 ) A.生态保护区 B.水运中转区 C.湖景住宅区 D.产业承接区 提升题组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练习题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__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第二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课时冲关三十一 (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面积最大的雨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近些年却遭到严重破坏。据下图,回答1~2题。 1.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 ) A.能够吸纳和调节大量降水 B.深刻影响着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C.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D.能涵养水源,净化水质 2.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 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了当地的降水 C.水循环中水汽主要来自海洋,跟热带雨林没有关系 D.热带雨林能储存大量的水分,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 解析:1.B 2.A [第1题,亚马孙热带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是因为雨林光合作用影响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第2题,热带雨林为大气提供丰富的水汽,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 下图为某河流流域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河流所在地区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有( ) ①热带雨林破坏严重②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土地盐渍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该河流与长江相比,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主要原因是( ) A.河网密布,交通不便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地表崎岖,水流湍急 D.矿产资源贫乏 解析:3.C 4.B [第3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河流为亚马孙河,该河流所在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及由此产生的连锁反应,如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等。第4题,该河流主要流经亚马孙平原,气候湿热,人口稀少,经济落后,故综合开发利用程度较低。] 芦苇是一种湿地挺水植物,它在秋季对水量要求较低,淹水时间过长反而会抑制其长势。读图,回答5~6题。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复习专题测试卷:区域生态环境建 设 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图1 1.该地区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B.不合理利用资源 C.片面追求经济增长D.工业化快速发展 2.该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1. A【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等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四个选项都是该地区环境问题突出的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过快。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量增大,在技术水平有限的情况下,为获得更多的粮食,依靠扩大耕地的途径实现粮食增收,由此造成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粮食单产不高,粮食不足等问题,形成恶性循环。 2. D【命题意图】本题借助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某地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考查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解题思路】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可以利用当地的气候、地形优势发展立体农业。缓坡地可开辟为梯田,即扩大耕地,又保持水土。陡坡的地方不宜修建梯田,在保证粮食需求的基础上,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全面封山育林不科学,不能实现山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据此回答3~4题。 图2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习题及答案教学文案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习题及答案

第二讲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基础题组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 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 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政府和民众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境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4.结合巴西轮廓图(下图)相关信息,巴西政府大力开发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是由于( )

A.人地关系不协调 B.内河航运便利 C.水热资源丰富 D.地形平坦易开发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下图为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5.白洋淀在新区发展中可发挥的主要功能为( ) ①提供水资源②净化水质 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气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 ) A.生态保护区 B.水运中转区 C.湖景住宅区 D.产业承接区 提升题组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地理必修三(人教版)配套课时作业: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测试(B)(含答案解析)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B)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西北地区的地形特点是() A.以山地、盆地为主,三山夹两盆 B.东部是高原,西部高山与盆地相间分布 C.贺兰山是最高大的山脉,南北走向且位于中部 D.内蒙古高原跨半干旱、干旱区,横贯本区东西 2.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②气候变异③海平面上升④酸雨危害⑤风沙侵蚀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⑧太阳活动 A.①②⑤⑥⑦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⑦D.④⑤⑥⑦⑧ 3.在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所占比例最大的是() A.过度樵采B.过度放牧C.过度开垦D.水资源利用不当 4.楼兰古城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说明了() A.荒漠化问题发生在工业时代,古代不曾出现过 B.荒漠化完全是战争、瘟疫等人为原因造成的 C.人为破坏植被,导致水源枯竭、土地退化是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D.荒漠完全是地质时期的自然过程形成的,有沙质荒漠和砾质荒漠 5.引水治沙是防治荒漠化的主要措施之一。下列属于引水治沙工程的是() A.京杭运河B.卡拉库姆运河 C.基尔运河D.巴拿马运河 6.下列现象不属于荒漠化范畴的是() A.沙质荒漠化B.石质荒漠化 C.次生盐渍化D.过度开垦化 7.关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潜在的自然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产物 B.是简单的荒漠扩张过程 C.气候因素,特别是降雨量的变化,影响荒漠化进程 D.荒漠化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 我国某区域一月平均气温在5℃左右,年降水量在1 100mm以上,本地有“地下有河滚滚流,地表流水贵如油”的说法,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B.我国冻土分布广的地区 C.有我国最大的湿地D.有大面积石质荒漠分布 9.该区域国土整治的重点是() A.植树种草,防治荒漠化B.小流域综合治理 C.发展交通,加强对外联系D.合理灌溉,防治盐碱化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0~11题。 10.“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11.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 2.荒漠化 ⑴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 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土 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 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东 西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200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 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 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 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 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 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塔里木盆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 ) A .大面积植树造林 B .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灌溉农业 C .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 .退耕还草 2.下图为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与绿洲分布示意图 , 图中古绿洲退化成沙漠的主要原因 ①禁樵禁采 ②盲目开垦 ③过度用水 ④封沙禁牧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3.下图为宁夏自治区,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南部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②图中降水分布特点主要受夏季风影响 ③宁夏黄河沿岸引水灌溉, 干旱危害程度低 ④宁夏中西部第一产业为主, 抵御干旱能 力较强 ⑤为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宁夏应山区恢复天然植被,增强水源涵养功能 ⑥宁夏应在引黄灌区增加水稻种植,提高粮食产量 A .①③④ B .②⑤ C .③⑤ D .②④⑥ 4.湿地遭到破坏后,对当地气候的影响是 ( ) A .气温变高,湿度变小 B .气候变干 ( )

C.气温变低,湿度变小 D .气候变湿润 5.下图为雨林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雨林土壤枯枝落叶多因而有机质含量高 B.此循环中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 C.雨林生长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D.雨林生态系统一旦遭受破坏很难恢复原状 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7.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该生态环境问题是 ( )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教案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方法与过程: 1.通过资料了解森林的功效 2.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 3.通过与温带森林系统的对比,说明与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情感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教学重难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自学讨论法,图片分析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1课时

【活动思考】迁移农业对热带雨林的影响 【课堂小练】(略) 【作业】学案自主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一、森林的作用,分布及破坏后带来的危害 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雨林的分布 2、环境效应 三、雨林的脆弱性 1、优势 2、脆弱性表现 【课后反思】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雨林开发的背景和原因 2.初步掌握雨林的保护措施 过程与方法: 1.读图分析亚马逊开发计划 2.通过讨论雨林开发与保护的措施和问题,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和思辨性思维 情感目标: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 2.讨论亚马孙热带雨林保护的措施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自学讨论法,图片分析法,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进一步导入雨林的的开发及其保护。 【课件展示】亚马逊开发计划及其影响 【读图思考】读“雨林被毁的原因”图,思考:亚马逊雨林被毁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总结】 【过渡承转】人类对亚马逊雨林的开发活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影响是不同的。20世纪60年代之前,影响还不大,在此之后,日益显著。特别是1970年“亚马逊河流域大规模开发计划”的公布,标志着亚马逊热带雨林进一步遭受破坏的开始。那么,巴西政府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和内容是什么? 【展示讲解】 1.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原因 ①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亚马逊地区地广人稀; ②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巴西随着人口急剧增长,土地需求膨胀; ③实行人口均衡发展政策,向亚马逊地区移民,加快对西部广大疆土的开发; ④把首都从沿海的里约热内卢迁往内陆高原上新建的巴西利亚,促进了对西部广大地区的开发。 2.实施亚马逊开发计划的内容 ①修建亚马逊横贯公路

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十一)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_含解析

专题检测(十一)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包兰铁路全长990 km,其中有140 km在沙漠中穿行。包兰铁路建成通车后,风沙对铁路的危害非常严重。在治沙过程中,老一代治沙人根据腾格里沙漠的特殊环境,创造了用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做法,保障了铁路的安全。图甲为包兰铁路部分路段和某观测断面示意图。 材料二“新型材料及复合方法固定流动沙丘绿化项目”是将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铺设成条带状,在条带间种植适宜的草种和灌木,如图乙所示。 (1)描述图甲观测断面处的地表自然环境特点。 (2)说出该地区冬季的盛行风,并分析其形成过程。 (3)说明图乙中条带状砂砖的作用。 解析:第(1)题,地表自然环境特点包括地势、植被、水文和土壤等方面。第(2)题,从位置上看,该地位于亚洲高压的东南部,冬季盛行西北风。第(3)题,注意材料二中信息“具有含水、辐射保温等功能的砂砖”,说明砂砖能为植被生长提供水分和温度条件;另外,砂砖的主要功能是阻止沙丘流动。据此分析即可。 答案:(1)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表干旱缺水,沙漠广布,植被稀疏(主要为荒漠植被)。 (2)西北风。冬季,亚欧大陆气温低,空气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中心,(近地面)空气从高压中心呈顺时针方向辐散,该地区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故盛行西北风。 (3)砂砖夜晚吸收露珠并保温,白天释放水汽,为沙丘上植被的生长提供了一定的水分和温度条件,有

利于固沙植物的生长。同时,铺设砂砖可以增加地表粗糙程度,降低风速,拦截沙源,固阻流沙,阻止沙丘前移。 2.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荒漠化防治是当前我国重要而紧迫的一项战略任务。下图为我国原生、次生荒漠的分布图。 材料二制种是指生产已经培育成功的作物品种。目前,甘肃省已经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下图为河西走廊地区水系及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 (1)简述材料一图中A地和B地周围荒漠化加快的人为原因。 (2)评价甘肃省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的条件。 (3)分析甘肃省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可能对当地和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4)为实现我国土地荒漠化防治目标,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解析:第(1)题,A、B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用水,在能源缺乏区过度樵采,在牧区、农牧过渡区过度开垦、过度放牧等都会引起土地荒漠化。第(2)题,甘肃省所在的干旱半干旱区光照充足、气温日较差大,利于玉米制种,干旱的气候也有利于玉米的晾晒和储存,保证种子的发芽率等。但气候干旱,降水少,是该地发展玉米制种的主要限制性条件。第(3)题,该地主要通过引水灌溉发展玉米制种,不合理的灌溉方式可能会造成地下水位抬升,盐碱化加剧;对下游地区而言,上游用水量增加,下游水量减少,湖泊和绿洲萎缩,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第(4)题,治理荒漠化应调控人类的行为,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立法,加强宣传,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等。 答案:(1)人为原因:不合理用水、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 (2)有利条件:光照充足,光合作用强烈,气温日较差大,利于有机物的积累,玉米产量大,品质好;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参考模板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教学建议 二、教材分析 1、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 必修三的教材围绕着“区域可持续发展”来开展。根据必修二第六章所学的“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整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本章的地位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且,作为区域地理的第一个专题,本章教材在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以及地理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也非常重要。 对于我国来说,荒漠化的危害影响特别大,西北的沙漠化、东南的红漠化、西南的石漠化等比较明显;对于整个地球来说,森林的减少,尤其是热带雨林的减少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尤为突出。因此,本章选择了这两个典型案例来对生态环境建设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能力和环境的危机意识。 2、学情、学法分析 本章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在各种媒体中经常出现,所以该部分知识学生理解的难度相对较低。但高二学生在区域地理知识和地理综合思维能力方面较弱,因此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在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信息的过程中积累地理知识,完善地理思维,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时,我们可以灵活应用多种方法,如读图分析法、探究式学习法、归纳法、示意图法(思维导图)等。让学生并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能初步掌握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一般方法。

考查特点: 1、全国卷直接涉及到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只在2013和2014年分别考过一题,内容均与干旱半干旱区的风沙相关。 2、各地方卷考查几率较大,每年都有。长三角地区考查几率最大(综合题),所占分值较高。 3、无论选择还是综合题考查的都是主干知识以及典型区域(大部分考的都是中国区域) 4、深度、难度和灵活性都不大 5、广州市、各区统考考查方向:主干知识+区域背景 四、教学建议 总体建议课堂结构由两部分组成,既“区域背景+ 生态问题的分析”。 1、夯实区域背景,精析区域内部整体性和差异性(以荒漠化一课为例) 1.1地理位置——逐条经纬线带读、默写、落实。高频考查区域(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 平原)单独挑出,着重记忆。 1.2 气侯——着重分析降水在区域内的变化,及其对应的植被类型 1.3水源、土壤——西北地区总体干旱缺乏水源,以沙质土为主;但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河西走廊、塔里木 盆地边缘的灌溉农业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1.4 地形、河流——重要山脉、河流的识别,记忆,落实 1.5 过程中学生能力的培养——①学会描述某地的地理位置 ②学会描述某地的水文特征 ③学会描述某地的降水分布特征 ④学会描述某地的气候特征 ⑤学会描述某地的整体性特征 2、生态问题的分析 2.1明确核心概念 明确区分以下概念:①环境问题VS环境污染VS生态破坏②荒漠VS荒漠化③荒漠VS沙漠④荒漠化VS 水土流失。这部分有充足的图片可以提供给学生,采用读图分析法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人教)

《森林的开发以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 林为例》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森林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 2.分析雨林的环境效应,理解雨林的脆弱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了解森林的功效。 2.通过活动分析雨林环境效益问题。 3.通过与温带森林系统的对比,说明与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森林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逐步建立正确的环境观。 2.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 1.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2.雨林的开发性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 理解雨林生态系统的脆弱性。 3、四季的形成。 4.课前准备 教材、PPT。 第1页

6.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程安排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森林是人类的摇篮。从提供栖息地、食物和衣物开始,森林对人类的作用发展至今已经变得非常复杂 【兴趣设问】森林作用有什 么?能否尽可能多的说出 来? 【新课】 一、森林的作用【阅读】展示森林的相关材料 【总结】森林的生态,环境效 益 【提问】1、世界森林覆盖率 从古到今发生了怎样的变 化?原因? 2、为什么目前世界森林大多 学生讨论回答 逐一得出森林的作用:净化空气,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从课文中找出,并作好记号 看图分析,并回答 森林的分布 分布在低纬和中高纬地区,而 中纬度则分布较少呢? 【图片欣赏】世界主要国家森 林覆盖率对比图 破坏森林带来的 危害 图表引导 第2页 得出,中国森林覆盖率较低,保护森林刻不容缓 说出破坏后带来的危害

二、雨林的全球 环境效应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过渡】目前森林面积仍在不断减少,特别是热带雨林正在遭受毁灭性的破坏。热带雨林作为全球森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全球的生态环境效益尤其显著。 【图片】全球热带雨林分布图 【设问】 雨林的分布全球环境效应1、思考热带雨林的分布规律 2、找出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 布区,亚马孙热带雨林的位置 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 态平衡 【组图】 调节全球大气中的碳氧平 看图回答 通过PPT图文资料展示 共同探讨 衡与全球水平衡,以及被破坏 后带来的影响 亚马孙雨林对人类和其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来说,影响至 【小结】关重要。某种意义上说,亚马孙雨林不仅属于当地国家,也为全人类所共有。 【过渡】热带雨林系统的优势:相对去其他生态系统,具有明 显的优势:光合作用强,生物循环旺盛,生物生长迅速,群落 生产力高 【设问导入】 1、为什么有人说热带雨林是 第3页 自学讨论,教师总结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测试题

荥高文科第一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荒漠化的本质是C A.土地沙化B. 气候变得干燥、降水减少C. 土地退化 D.土地盐碱化 2.下列在哪些现象不属于荒漠化的范畴D A.沙质漠化 B. 石质荒漠化 C. 次生盐渍化 D.过度开垦化 读某山地南北坡降水量图,回答3~5题 3.该地最可能属于 D A.台湾山脉B.秦岭山 脉 C.南岭山脉 D.天山 山脉 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 山地 C A.南坡海拔400米以下处 B.南坡海拔800~1600米处 C.北坡海拔800~1600米处 D.北坡海拔700米处 5.该山地所处自然带为C A.森林带B.森林—草原带 C.草原—荒漠带 D.荒漠带读“我国西北地区不同程度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完成6-7题。 6.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 的原因有B A.降水量减少,蒸发旺盛 B.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C.字母a处沙漠属原生沙漠 D.全球气温升高,使地面植被死 亡 7.下列有关荒漠化的叙述,正确 的是C A.雨量的变化,对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B.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的土地是防治荒漠化的核心 C.20世纪50年代以来,过度放牧和多度开垦是造成西北干旱半干旱荒漠化问题严重的原因

D.近年来,随着灌溉面积的增加,绿洲总体环境趋于转好 8.对不同程度荒漠的治理思路,正确的是B??? A.半干旱农牧过渡和旱农区应当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B.对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要设法扭转 C.对已经发生荒漠化的土地主要还是放弃 D.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对人类活动的最主要影响是资源缺乏 读雨林生态系统示意图,完成9~11题。 9.目前雨林主要分布在 A ①亚洲②非洲③欧洲④北美洲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③④ 10.雨林分布地区的自然特征是 D A.土层深厚肥沃 B.径流季节变化大 C.全年高温,干湿分明 D.动植物种类繁多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雨林环境作用的是C A.调节气候B.维护碳氧平衡 C.防风固沙D.保持水土 读下图,回答12~16题。 12.A地区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 设方格状的挡风墙是因地制宜治沙 的典型 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吸引地下水, 促进植物生长,固定沙漠 C.沙障固沙成本低,应大规模推广 D.沙障可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 力,但不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 水量 13.B铁路线是( )D A.陇海线B.京哈线 C.兰新线 D.包兰线 14.c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不包括( )D A.修筑公路 B.过度樵采C.过度放牧D.过渡开垦 15.d地区农业应走的道路是( )C A.商品农业B.粗放农业C.生态农业 D.淡水养殖业 16.塔里木河下游约有300千米的河段自1972年以来经常断流,导致胡杨林干枯,沙漠侵吞农田,对此现象应采取的措施有()B ①合理分配上中下游用水量②实现跨流域调水③禁止上游取水,优先满足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