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乡统筹:规划管理的模式转换与体制创新

城乡统筹:规划管理的模式转换与体制创新

城乡统筹:规划管理的模式转换与体制创新
城乡统筹:规划管理的模式转换与体制创新

城乡统筹:规划管理的模式转换与体制创新*

——基于湖南省的调查和研究

时间:2010-09-01 作者:刘丹杨启劲彭中礼

*本文系湖南省建设厅重大委托项目“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注:本文的数据源于课题组于2007年在湖南省规划建设系统组织的问卷调查和2008年7-12月在该省14个市州调研所获得的数据。

[摘要]建构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是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以湖南为样本,探讨了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的重大意义,分析了当前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方面存在的体制障碍,提出了建立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的目标、原则、任务和保障措施,在规划管理的模式选择和体制创新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城乡统筹;规划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863(2010)09-0093-04

我国现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是在上个世纪80、90年代《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日益显现出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缺陷和特征。2007年,新颁布的《城乡规划法》首次将城市和乡村统一纳入规划管理范围,将城乡统筹作为规划管理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城乡统筹规划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建立起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新体制,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为此,我们课题组历时一年多,对湖南省规划管理体制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建立城乡统筹的新型规划体制的目标、原则、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以期为全国建立和完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协调发展: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新体制的意义

当前,湖南和全国一样,处于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全面提速时期,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和时代使命,改革长期以来在城乡二元分割基础上建立的规划管理体制,建立起新的以城乡统筹为基本原则和特征的规划管理体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我国正在努力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湖南省也提出了建设和

谐湖南、加快富民强省的战略发展目标,这些宏大目标的实现无疑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作指导,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政治、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有统筹兼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而统筹兼顾必然内在地要求政府注重规划在宏观统筹调控方面的公共政策功能,调控公共产品的供给[1],充分发挥规划作为统筹全局发展的“顶层设计”和协调各项建设事业的“先导工程”的重要作用,并带动城乡规划从观念到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其次,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是推进“新型城市化”,并以此带动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制度保障。学者认为,城乡统筹是“城”和“乡”的互动发展。[2]近年来,湖南新型城市化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但总体而言,由于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力不强,加之长期以来城乡分割的体制性障碍,农村相对落后仍然是制约湖南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第一大难题,因此,加强城乡统筹,成为湖南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这必然要求政府更加注重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建设和规划管理,通过变革规划管理模式和体制,保障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再次,建立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体制是贯彻实施《城乡规划法》,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依法行政,是现代政府的重要特征,也是规范政府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多部规范和约束政府权力的法律、法规,《城乡规划法》更是对政府规划管理权力的行使提出了很高要求。当前,摆在各级政府和城乡规划部门面前一项首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将法律确定的各项原则和制度落到实处,特别是按照法律的要求理顺规划管理关系、完善规划权力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城乡统筹的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的法治化。

二、城乡分治:影响城乡统筹规划的主要体制障碍

从历史发展和宏观层面来观察,湖南现行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依然呈现出城乡二元分治的旧有模式特征,显现出与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新模式不相符的体制障碍。

一是地方立法滞后,城乡统筹规划管理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长期以来,湖南规划管理的地域性法律依据,主要是湖南根据旧的《城市规划法》和《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新的城乡规划法出台后,原来的地方性规划法律体系和已经明显滞后,有些内容与法律不相符合,有的甚至与新法相冲突,相应的

地方性法规、规章、制度、相关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等法律制度体系还没有及时建立,这使得湖南的规划管理仍在旧的法律框架内运行,新型规划管理体制的建立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

二是机构设置不完善,规划管理无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全面对接。调查显示,湖南当前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呈现出城市强而农村弱的基本特征。在城市,各地都设置了专门的规划管理机构,人员配备比较充分,职能履行较好。但在农村,规划管理机构设置情况就很不乐观,有些乡镇没有专门机构;有些乡镇虽然名义上有这样的机构,但人员少;有的没有专职人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能力较低,无法有效开展工作。城强乡弱的机构布局导致规划管理无法从城市向乡村有效延伸,更无法实现城乡全域内的规划管理的无缝连接和全面覆盖。

三是职能分配不合理,城乡规划管理职能缺乏统一有效的安排。由城乡规划部门统一行使规划管理权是《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基本管理体制,但湖南目前的规划管理模式与此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从纵向看,湖南各地规划管理机构名称不一,有的叫“规划局”,有的叫“规划建设局”,有的则是“建设局”的内设机构。这些机构的性质、行政隶属关系也各不相同,县区、乡镇的机构情况就更加复杂,与省级管理机构没有形成有效对接;从横向看,城乡规划职能被拆分,国土、建设、城管等部门都在一定范围内参与规划管理,彼此间分工不细,协调不够,条块分割的现象相当严重。

四是决策机制不健全,规划编制缺乏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当前湖南城乡规划管理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在制定实施规划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专家论证和公民参与。地方政府和规划部门规划管理自由裁量权过大,规划主管部门既是规划管理者又是规划编制单位的直接上级和规划的决策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自始至终囿于规划管理者的单方运作之中,专家参与规划决策论证的程度有限,公民参与不充分,规划的全局性、前瞻性和科学性不高,最终导致约束性和权威性不强,政府经常变动规划或者领导随意更改规划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出现规划服从项目的情况。

五是监督机制不到位,规划体系和规划管理缺乏应有的权威。有学者认为,我国规划管理权力失范使城乡规划偏离公共利益的基本准则,是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根本缺陷。[4]这种现象在湖南也十分普遍。有些地方不按要求报送人大或上级政府审议、批准或备案,不按规定公布规划草案,充分征求和听取专家和公众的意见,不顾本地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条件干预和变更规划,违法批准开发建设,盲目扩大城市建设规

模,这些现象都十分普遍。监督方面,人大监督很多是走过场,自身监督难于发挥作用,公众参与等社会监督流于形式,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受到极大的挑战,规划的功能和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和体现。

六是保障机制不完善,人员、经费缺乏制约规划管理职能有效行使。规划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编制过紧、人员缺乏、经费紧张是当前规划管理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在市州以下管理机构,人手非常缺乏和紧张:有些地方没有所需的行政编制,有些地方不得不通过借调或者聘请临时工作人员的方法解决人手紧张问题。此外,专业技术人员也十分缺乏。经费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地方规划管理机构中只有不到20%得到了政府的全额财政拨款,而需要自筹经费或部分自筹经费的比例达70%,有些地方连工资发放都有困难,在此情形下,规划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发挥规划在指导和调控城乡建设和发展的作用,显然力不从心。

三、发展失衡:现行规划管理体制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制约与影响

当前,湖南规划管理体制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别给城市化进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带来明显制约和阻碍。

首先,城乡规划二元分治,严重阻碍和制约城乡统筹发展。2007年,湖南人均GDP 为13123元,城镇化水平为40.45%,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了29.7%和4.55%,城镇化水平在全国排名第19位,相对比较落后,与发达省份差距更大;农村发展比较落后,城乡收入比由2006年的3.10∶1扩大到2007年的3.15∶1。这种状况严重阻碍了湖南以城带乡、以城促乡、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现。

其次,城市规划滞后,城市建设和发展严重失控。到目前为止,湖南省还有20%以上的建制镇没有符合要求的总体规划,部分城镇缺乏控制性详细规划,有些城镇规划没有及时修订,这导致了一些地方边规划、边建设或者先建设、后规划,有的甚至是不规划就建设,城市建设和发展严重失控。个别地方重复建设率达到了25-30%,导致严重资源浪费;还有些地方只注重城市建设,不注重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造成无法挽回的重大损失;还有些城市规划没有特色和个性,失去其宝贵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品位。

再次,乡村规划缺失,农村土地大量流失和建设无序。调查显示,湖南目前还有40%以上的乡没有总体规划。到2007年底,全省46263个行政村中编制村庄整治建设规划的仅有4500余个,到2010年全省仅能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的40%,到2015年完成70%,到2020年才能全部编制完毕。乡村规划的缺失导致农村建设无序发展现象十分严重。

当前,新一轮农村改革全面部署展开,农村土地流转制度面临创新,不建立严格的规划管理和控制,农村土地资源和耕地保护必将面临更加严重的问题。

最后,规划缺乏科学严肃性,规划的公共政策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由于规划编制和管理的程序不完善,规划编制的技术性不强,专家论证和公民参与度不高,人大审议不严格,导致很多规划缺乏系统性、前瞻性和科学性,没有真正发挥规划在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政策功能。规划的不科学必然导致规划的频繁修改变化,加上一些地方领导缺乏规划意识,随意变更规划搞建设,使得规划缺乏应有的权威。

四、从―分治‖到―统筹‖:城乡规划管理的模式转换与体制创新

当前,湖南省城镇化进程提速,城乡统筹面临全面破题。当务之急是要把握法律和现实需求赋予我们的难得机遇,努力探索规划管理模式从“城乡分治”向“城乡统筹”的转型,在规划管理体制上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创新。

(一)建立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新体制的目标

根据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当前城乡发展的实际情况,城乡规划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的要求,以《城乡规划法》为基本依据,以转变规划管理职能、理顺规划管理关系、优化规划管理结构、提高规划管理效能为目标,争取到2015年建立起机构上下统一对口、管理范围覆盖城乡、横向职能分工合理、纵向职能权责一致、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新型城乡规划管理体制,为实现湖南“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证。

(二)建立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新体制的基本原则

一是符合法律要求的原则。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改革,涉及规划管理机构的调整、职能的变动、监督管理制度的完善等法定事项,必须严格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特别是新的《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法进行。

二是适应发展需要的原则。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必须从实际出发,以湖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为基础,以适应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目标,有计划、分步骤、有组织地积极推进。体制改革中既要解放思想,大胆变革和创新,又要稳妥推进,避免盲动。

三是精简、高效的原则。要将湖南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置于当前新一轮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大局中予以考虑,符合当前精简机构、转变职能、便民高效的改革目标,

顺应大部制的改革方向,一切服从于规划职能的加强和管理效能的提高,而不是盲目增设机构和人员。

四是顺应国内外发展趋势的原则。当前国际化、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各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实行城乡、地区、国内外统筹发展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潮流,我们应该通过城乡统筹规划体制的变革加快新型城市化步伐,实现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三)建立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新体制的基本任务

第一,科学构建城乡规划管理机构。机构改造的重点是强化“两头”,即省级规划管理机构和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议在湖南省住房与建设保障厅设立“湖南省城乡规划局”或增设“村镇规划建设处”,适当增加人员和编制,强化省级城乡规划管理部门在统筹全省城乡建设发展方面的综合调控职能,同时完善省规划委员会工作制度,强化省规划委员会协调监督职能;乡镇可考虑设立“规划管理站(所)”或“乡镇规划办”,改变乡镇规划管理机构、人员缺乏或者虚置的状况,强化乡镇基层政府的规划管理职能。同时在各县市设立独立的“城乡规划管理局”或者在建设局下设立二级规划管理机构,逐步建立起全省上下对口、精简高效、政令畅通的四级规划管理体制,为城乡统筹的规划管理提供组织体系上的保障。

第二,合理划分城乡规划管理职能。规划管理权既要适当集中,又要适度放权,既要纵横划分清晰,又要协调有效。从纵向来说,要合理划分各级政府的规划管理事权,明确各自在法定范围内享有的规划编制、许可、执行和处罚等权能和责任,做到一级政府,一级规划,一级事权。特别要强调省级规划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城乡建设和发展的领导和综合调控职能,强化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解决省级规划管理职能弱化或者缺位问题。要赋予乡镇在统筹乡村规划方面的一定权限。在横向上要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突出城乡规划在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明确规划、建设、国土、城管等机构之间的职能范围和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和协调。同时,要通过各级规划委员会的建立完善,强化政府在涉及全局性、长远性及跨区域性重大建设问题上的协调统筹能力。

第三,建立完善城乡规划管理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规划决策机制。规划的制定和调整必须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扩大公众参与,与地区发展关系重大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要严格公示和听证制度,重大复杂事项要实行专

家咨询制度,要通过建立民主、科学、依法的规划决策机制,提高规划的民主化和社会化程度。其次要建立高效的规划执行机制。建议建立规划监察机构,负责查处违法用地、建设等行为,强化批后管理,通过强有力的执法队伍、先进设备和有力处罚措施实现规划严格、高效执法。同时,为协调区域发展,建议建立城镇规划建设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或者大都市区规划建设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形成规划决策体系、执行体系相对分离但又协调高效的运行机制和体系。

第四,规范强化城乡规划监督制约机制。要加强对城乡规划编制、许可、实施和调整等规划工作全过程的监督和制约,城乡规划管理部门要主动接受同级人大、政府、社会舆论和公众的监督;要特别强化人大对规划管理的监督,强化上级政府及其规划部门对下级规划部门的层级管理和监督,强化规划管理部门的内部监督。要健全规划公开制度,推行规划监督员制度。要建立健全规划管理工作责任制,分解落实规划管理的具体责任,对于城乡规划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依法追究直接责任人员和主管领导的责任,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和规划管理的权威。

(四)完善城乡统筹规划管理体制的保障机制

一是法律保障。要制定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地方实施办法和地方的规划管理条例,完善地方配套法规、规章体系、技术标准体系和相关管理制度,为城乡规划管理提供明确有效的法律依据。同时,要强化监督措施,有效开展《城乡规划法》执法检查,加大处理、纠正规划违法行为的力度,为城乡规划管理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是思想保障。必须通过宣传教育、法律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使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深刻认识规划在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龙头作用,深刻理解规划作为公共政策在配置资源、指导和管理城乡建设和发展、实现宏观调控方面的重要功能,牢固树立“先规划,后建设”的思想观念,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规划,在行动上遵守规划,在监督中维护规划,在科学发展中实现统筹规划。

三是组织保障。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加强对规划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建立起各级政府“一把手”亲自抓城乡规划的领导机制,建立精简高效的规划管理机构,科学界定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的职能,协调不同规划建设部门的关系,处理规划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行政规划责任制制度,为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四是人员保障。要将各级规划管理部门统一纳入行政编制管理范围,确保规划管理

人员的公务员待遇和工资福利。各级人事部门必须确保各级规划部门所需的行政人员编制,配备必要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为城乡规划管理提供必须的人力资源和保障。

五是经费保障。必须明确各级政府在保障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所需经费的法定责任,各地政府要按照法律要求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规划编制和管理经费的充足到位,保障规划的科学制定和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迟福林. 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因素[J].东南学术,2009(6).

[1]Chi Fulin. Basic Public Services Equalization Factors of China s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Southeast Academic Research, 2009 (6).

[2]葛丹东,华晨.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乡村规划新方向[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2]Ge Dandong, Hua Chen. New Direction in the Rural Planning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l Development.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0 (1).

[3]刘丹等.法治政府:基本理念与框架[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4.

[3]Liu Dan e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b4440234.html,ernment by Rule of Law: Basic Concepts and Framework. Beijing: China Legal Publishing House, 2009.p4.

[4]李广斌等.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基于政治中委托代理理论的视角[J].经济体制改革,2009(2).

[4]Li Guangbin et al.. O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System Reform. Economic System Reform, 2009 (2).

(作者单位:刘丹,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授;杨启劲,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副教授;彭中礼,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湖南行政学院教师,长沙410006)

Urban-Rural Integration:Planning Management's Model–converting and

System-innovation

——Drawing on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from Hunan Province

Liu Dan Yang Qijin Peng Zhongli

[Abstract]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exploding two-dimensional segmentation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for the purpose of realizing the goal of a harmonized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f we establish a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whose influences have been emphasized by our positive study based on Hunan Province experience.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construct a planning management system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barriers have been deeply analyzed. Its objectives, tasks, principles and proposals of institutional restructuring have been proposed and the planning management mode-converting and system-innovation have also been discussed in this essay.

[Key words]urban-rural integration,planning management,model,system

[Authors]Liu Dan is Professor at Party School of Hunan Province Committee of C.P.C., Yang Qijin is Associate Professor at Party School of Hunan Province Committee of C.P.C.,Peng Zhongli is Lecturer at Party School of Hunan Province Committee of C.P.C..Changsha 410006

企业管理运营模式转变方案设计.doc

企业管理运营模式转变方案设计1 企业管理运营模式转变方案设计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加速发展,电信行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都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在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现行管理运营模式不能适应行业新的发展需要和挑战,电信行业企业的管理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电信行业领导人管控缺失问题,经常出现由于领导人管控缺失造成的工作停滞现象的发生,严重阻碍了电信行业企业的稳步发展。此时,基于电信行业企业现行管理运营模式和领导人管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管理运营模式的转变就显得势在必行。构建多级代理人体系,转变管理经营模式,有利于整个公司所有业务部门的融合化运营,客观上保障部门内运作效率的提高,防止领导人管控缺失问题。由此可见,转变管理运营模式是防止领导人管控缺失问题的根本手段,是推动电信行业企业长足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是人力资源专家——华恒智信为某电信行业企业搭建管理运营模式的项目纪实。 【客户行业】:电信行业 【问题类型】:管理运营模式转变 【客户背景及现状问题】 西北某电信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隶属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的分支机构。主要经营固定电话、移动通信、卫星通信、互联

网接入及应用等综合信息服务。公司成立的时间不长,凭借着“技术为导向”的先端优势,该电信公司赢得了许多地方性市场先机,但是随着电信行业竞争压力的加大,电信行业仅仅以“技术”获得先机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以用户为中心的、对市场需求敏感的运营理念已经成为电信行业发展、壮大的核心要素,该电信公司过去的管理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这样的变化,急需要改革管理模式。 该电信公司仍然沿用着“以技术为先导”的管理运营模式,对于新的综合服务的市场需求缺乏感受力。在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管理运营能力不适应行业新的发展需要和挑战,该公司的管理问题不断的暴露出来。集中在领导层管控缺失的问题大致有如下几点: §坚固的部门墙。该电信公司以业务为划分依据,形成了各个业务部门。而旗下的业务部门各自为战,就造成了该电信公司在销售方面,移动、宽带和商业服务无法形成一个全套的服务能力,对不同用户的需求无法迅速做出反应,没有形成一个融合式的服务。这样不仅会带来部门之间沟通与协调成本的居高不下,也将无法适应消费者日益复合式的服务需求。 §领导者一旦缺失,管理体系“瘫痪”严重。该电信公司的各个部门领导人经常会外出和开会,而领导人掌握着整个部门的资源和审批的权利,这样就会造成整个部门因为领导人的缺失而工作停滞的现象发生。 【华恒智信问题分析】 华恒智信顾问专家在与该电信公司内部管理层进行大量沟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一、引言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1.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知识管

理咨询公司的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浅析星巴克在中国的经营模式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星巴克在全球的经营模式及取得的成功,其次,简介了她在中国经营模式的转变,并分析了这种转变的原因及现有经营模式的不足,最后指出了值得中国企业借鉴之处。 关键词: 经营模式;连锁;特许经营 1998年3月,星巴克进入台湾,1999年1月进入北京,2000年5月进入上海,目前星巴克已成为了国内咖啡行业的第一品牌。迄今已在包括香港、台湾和澳门在内的大中华区开设近500家门店,其中包括中国大陆22个城市的230多家门店。用了短短几年时间,星巴克在中国就成了一个时尚的代名词。“我不在办公室,就在星巴克;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星巴克的这句经典广告语已为绝大多数时尚小资所熟知。它所标志的已经不只是一杯咖啡,而是一个品牌和一种文化。 一、星巴克全球模式及中国模式的改变 星巴克根据世界各地不同的市场情况采取灵活的投资与合作模式。目前,星巴克在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中东和太平洋沿岸等国家拥有超过1.3万多家咖啡店,员工超过11万7千人。除咖啡外,星巴克亦有茶、馅皮饼及蛋糕等商品。其跨国经营历史较长,并在全球普遍推行三种商业组织结构:合资公司、许可协议、独资自营。在英国、泰国等地,星巴克通常采取持有100% 股权的独资直营模式;日本等地,星巴克采取占50% 股权的合资公司模式;在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以及上海等地,星巴克进入初期采取占较少( 一般在5% 左右)股权的许可协议模式;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北京等地市场,星巴克进入初期不占股份采用纯粹授权经营的模式,如Figure 1所示。

Figure 1星巴克早期全球经营模式 1. 星巴克中国市场进入方式 星巴克咖啡店以许可经营和合资经营相结合的模式进入中国。1999年,星巴克与北京美大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联手在北京打造中国第一家星巴克分店。2000 年,星巴克与上海统一星巴克咖啡有限公司合作进入上海市场;2002年,与美心星巴克咖啡餐饮( 南中国) 有限公司合作进入广州和深圳市场。从2005年开始,星巴克在青岛、西安、沈阳、大连、成都、重庆等二线城市已经或者即将建立自己的直营店,如Table 1所示。 Table 1星巴克中国模式的转变

联想集团管理模式的转变

联想集团管理模式的转变 平底快船 从1984年到1987年,联想的组织结构被称为“平底快船”模式。这一时期,联想组织架构比较简单,设有经理室、技术开发部、工程部、办公室、财务部和业务部等,所有的部门都由总经理直接指挥,权力高度集中,没有层级,人员和部门一专多能。这种管理模式能够维持组织的灵活性和快速决策,还有利于资金批量投放、快速回笼。 “平底快船”结构是针对联想当时公司规模小、产品少、资金少、人员少和经营额小的特点而形成的,这种模式能保证各部门和员工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信息反馈,领导也有能力和精力对为数不多的下级实施监督和控制。实践证明,“平底快船”结构适应了当时环境和企业发展战略的需要,促进了联想的发展。 大船结构1988 年,联想通过几年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积累了上千万的自有资金和上亿元的营业额,人员和产品都大幅度增加。而它原来的“平底快船”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快速发展了,并产生了很大的弊端。于是柳传志提出了“大船结构”的管理模式,将权力收归集团,这也是联想集团的第一次组织结构大调整,为企业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大船结构”的主要特点是“集中指挥,分工协作”,即围绕公司开发、生产、经营三大主体,设置了一个决策系统、一个供货系统、一个财务部门,实行人员、资金统一调动管理;各“船舱”即各专业部门实行经济承包合同制。这种管理,任务明确,流水作业,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 “大船结构”的优点在于,企业一旦形成坚强有力的整体,就能产生 “1+1>2”的总体效益。这种结构使联想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和声誉,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支持与信任,也帮助其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技术的前沿产品。同时也增强了它开拓市场的能力、企业竞争力及抗风险能力。 随着事业的不断发展,联想人对“大船结构”模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大船结构”而形成的“大船思想”已扩展到联想的企业发展战略、海外战略上,并逐步延伸到企业的思想意识形态上,成为了企业的主导思想,成为联想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舰队模式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9:26.6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赵亮 [导读]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定位的全局性、管理体系的融合性以及管理范围的覆盖性等。这一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意义 1 引言 企业既是社会成员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压力日益上升。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为主要的生产目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企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降低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2.1 企业本质改革 2.1.1 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企业与公众矛盾等等,这既破坏了社会环境,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背景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全面社会责任模式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新塑造企业的发展价值观,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发展的持续性、和谐性,将重心放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在提升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公众的利益。 2.1.2 为了与价值观的重塑相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需重订。以往的发展战略并不利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将自身重新置于社会责任管理中,调整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因素纳入发展的考虑重点,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1.3 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责任意识进行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在不同国家,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日本的企业以总经理直接管理体系为主,而欧美多数企业以董事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为主,这些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策略、企业的自身需求,综合分析不同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优缺点,以便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 2.2 企业员工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仅依靠管理层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履行全面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样,从领导阶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将实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利益的相关方,相互携手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建立与普及。 2.2.1 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的核心阶层,上级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因此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这一模式的建立。并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是有效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为此,领导阶级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领导阶层应该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切实成为基层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模范,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 2.2.2 员工了解。基层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员工的参与。因此,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转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上级领导带头、加强内外部交流、实施全面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全员树立长远利益观、系统思考观、环境保护意识等,强化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责任识的指引下,员工才能更好的将社会责任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2.2.3 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领导阶层的重视、基层员工的了解,更加确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才能将履行责任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激发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产品质量体现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3.1 企业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原料的选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好的材料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原料采购的这一环节,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与监督,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仅将采购的成本作为唯一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是否能够对环境,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纳入重点考虑之中,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 2.3.2 产品结构。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将眼光投向社会群众,切实了解社会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群众的要求,既能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中的思想工作如何创新

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中的思想工作如何创新 摘要:当今社会中,企业的发展和改革都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支持,以思想为基础进行的企业改革和创新能够为企业占领市场奠定一定的基础。在企业的经营模式的转变过程中,同样需要思想基础,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完成经营模式转变的关键,在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今天,依旧呈现出许多的不足,需要加以面对。因此,文章结合企业经营模式现状,分析了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必要性,进而对企业经营模式转变中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进行探讨。 关键词:经营模式;思想工作;创新 随着国际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企业需要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同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较以前有明显增多,许多企业都在进行企业发展创新的布局,力求使企业在竞争中能够战胜困难,客服挑战。经营模式的转变就是企业进行创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经营模式的创新和改变,从而获得新的资金和技术来源,增长企业的经济实力。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不是所有的企业都适合同一种经营模式的转变,经营模式的转变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取得实质上的成功。企业的思想灵魂就是企业经营模式转变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加强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促进企业思想工作的创新在当今社会显得尤为必要。 1 企业经营模式分析 所谓企业的经营模式,就是企业通过一定方式,获得利润,即企业经营模式就是企业获取利润的方式,通过各种各样的企业经营模式能够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在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以及其他现有资源得到最优配置,最终促进企业达到利润最大化。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经营模式的选择十分重要。从目前来看,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模式已经逐步被其他种类的经营模式所替代,但是在企业内部,以生产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模式还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他在企业内部依旧呈现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重要作用依然呈显性状态。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企业的经营模式也在发生一些转变,具体来看,分工协作经营模式和特许权经营模式,以及利基经营模式,还有虚拟经营模式都在企业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是企业经营模式的创新。 首先,随着一些大规模企业在市场上的占有额不断提升,许多小企业很难在同样业的市场中立足,与大型企业之间形成一种正面的竞争毫无取胜的把握,面对这种现实情况,许多小企业便产生了与大中型企业进行合作的模式,通过大中型企业为自己的发展谋求更多的空间,从而使那些小企业获得一定的市场占有额。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这种将一部分工作分配给小企业去完成的一种经营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大中型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减少了许多生产上的压力。这种经营模式我们通常称其为“分工协作式”。 其次,在我国的许多城市中,都会出现连锁店,或者是连锁厂家,这些厂家和企业对于总部来说,都是下属的连锁厂和连锁企业,他们可以共同拥有同一个

城乡统筹发展论文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指城乡之间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等,实现城乡经济、社会、文化持续协调发展的过程。本文从几个方面从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因,形势,方法等解读了统筹城乡发展。 关键词:经济环境,二元结构,整体统一 正文 1 为什么要统筹城乡发展 从一般的道理上讲,乃是因为农村和城市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农村发展、高不开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城市发展也离不开农村的促进和支持。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城乡统筹不能简单理解为工厂下乡,让城市不容的工厂搬到乡下去;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农民工进城,让农民变居民。还是要从解放生产力的高度,去重新认识生产力要素的配置。要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城乡劳动力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土地资源的重新配置,去认识新技术在城乡的推广,去认识社会资金在城乡的重新配置。还是要从改革生产关系的高度去重新看待农民工进城和城市人下乡。 2 现在的经济环境 统筹城乡规划朝着哪个方向发展,要想了解经济现象,首先要了解经济环境 2.1从国际形势看 21世纪的经济环境和过去的最大不同在于以下五点:世界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中国也很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问题;居民支配收入比例上的变化;来自全球化的经济竞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分离(政权有国界,国家已经开始重视)。这些变化对战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1世纪虚拟经济必将成为世界经济的趋势;21世纪企业最宝贵的资产是:知识型工作者。 2.2从国内形势看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妨先分析一下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即人口密度大;人口基数大导致了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导致资源稀缺;中国疆土辽阔导致地域差异,造成了人文差异大;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导致公民法律意识淡薄;不完善相对固化的经济体制;财富流通的地域化不均衡;逐年上升的失业率是个严重的问题;虽然已经有很多的城市进行城乡改革,但是城镇密集化程度高,城市发展过程相对缓慢;不完善的法律体系,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2.3再从国内产业现状看 中国的多数企业,在制定企业发展战略时,常见的误区有:重视眼前利益,忽视长期发展规划;照搬西方经济模式,忽视国情差异;只顾自身利益,不顾行业发展前景。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座谈会讲话稿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座谈会讲话稿 同志们: 刚才同志传达了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和书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明确提出给市“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下发相关文件,动作之快、力度之大、影响之深,在历史上、历史上都是空前的。我们建设系统的每位同志都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所以,请同志们一定要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好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动员大会和书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重要的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用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振奋精神、激励斗志。下面我就如何学习领会大会和书记、省长的重要讲话精神,如何将大会精神和领导指示落到实处,与大家共同研讨、交流。 一、认清形势明确任务 (一)面临的形势 目前,市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临着一个新的战略机遇。省委省政府要求全省支持市加快发展,特别是省政府《关于支持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从8个方面、36条具体措施,给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为市的科学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这让我们看到了省委省政府支持市加快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魄力,这是市历史上不可多得的重大机遇。如果抓不住或放掉这次机遇,不仅辜负省委省政府的殷切期待,而且也对不起400万各族群众热切盼望,就是历史的罪人。我们一定要珍惜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借机成事,在加速发展、加快转

型、推动跨越上取得重大突破。 理清思路,查找差距。两位主要领导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取得的成绩和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市加快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基本路径,为我们思考、谋划、推动工作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要求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中先行一步,走快一些,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成为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在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更加有力的带动作用。省委省政府提出全力支持市加快发展,是一个非均衡推进战略,是一个深思熟虑的重大决策。将资源向最有效、发展最快、能够创造财富更多的地方进行配置,这是对我们的巨大鞭策和巨大鼓舞。一个省会城市一定是这个区域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一定是这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高点,一定是这个区域生产力聚集中心和财富创造中心。近年来,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城市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中央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相比,市的发展仍然较慢,与兄弟省会城市相比,我们经济发展的差距还较大,而且有些方面的差距还在拉大。市最大的问题还是经济总量不大,发展的步伐太慢。因此,我们必须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按照两位主要领导给我们指出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结合城建系统的工作实际,认真思考,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城建工作就是围绕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来开展,城市建设投入在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中占很大的比重。目前我们存

全面社会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全面社会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9-02-18T14:50:13.7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胡琨 [导读]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身份证号码:32058319910224XXXX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定位的全局性、管理体系的融合性以及管理范围的覆盖性等。这一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本文将主要针对企业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意义 1 引言 企业既是社会成员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压力日益上升。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为主要的生产目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企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降低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介绍 2.1 企业本质改革 2.1.1 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企业与公众矛盾等等,这既破坏了社会环境,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背景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全面社会责任模式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新塑造企业的发展价值观,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发展的持续性、和谐性,将重心放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在提升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公众的利益。 2.1.2 为了与价值观的重塑相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需重订。以往的发展战略并不利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将自身重新置于社会责任管理中,调整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因素纳入发展的考虑重点,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1.3 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责任意识进行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在不同国家,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日本的企业以总经理直接管理体系为主,而欧美多数企业以董事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为主,这些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策略、企业的自身需求,综合分析不同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优缺点,以便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 2.2 企业员工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仅依靠管理层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履行全面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样,从领导阶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将实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利益的相关方,相互携手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建立与普及。 2.2.1 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的核心阶层,上级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因此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这一模式的建立。并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是有效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为此,领导阶级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领导阶层应该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切实成为基层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模范,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 2.2.2 员工了解。基层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员工的参与。因此,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转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上级领导带头、加强内外部交流、实施全面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全员树立长远利益观、系统思考观、环境保护意识等,强化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责任识的指引下,员工才能更好的将社会责任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2.2.3 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领导阶层的重视、基层员工的了解,更加确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才能将履行责任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激发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产品质量体现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3.1 企业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原料的选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好的材料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原料采购的这一环节,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与监督,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仅将采购的成本作为唯一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是否能够对环境,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纳入重点考虑之中,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 2.3.2 产品结构。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将眼光投向社会群众,切实了解社会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群众的要求,既能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达到服务群众的要求。 2.3.3 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企业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就是为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因此,企业必须完善产品的售

XXXX年转变经营模式和观念 扎实推进企业机制改革(可编辑).doc

XXXX年转变经营模式和观念扎实推进企业机制改革(可编 辑) 转变经营模式和观念扎实推进企业机制改革转变经营模式和观念扎实推进企业机制改革杨思松近年来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加入WTO等外力的推动下建筑行业已逐渐地步入了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 在这一大背景下国有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模式与市场不相适应的矛盾已表现得日益突出。 因此突破传统束缚实现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已成为当前业界共同关注的一项重大课题。 一、行业发展已进入了重大的战略转轨期跨入世纪以来尤其是我国入世后的这段时期只要我们稍加留意就能感受到本行业的发展环境已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这种变化从竞争主体、市场需求以及行业管理体制等不同的层面反映出来其中突出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竞争主体多元化的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在我国建筑行业市场上竞争主体已形成了多元化的发展格局。 这种多元化格局从竞争主体的企业体制、发展模式、市场定位等多方面表现出来。 首先纵观当前我国建筑行业市场的竞争主体在体制上除了国有建筑企业外诸名民营、合伙人、股份制、中外合资、境外独资等不同投资主体和产权制度的企业已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不仅已占有

了相当的比重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这就完全打破了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传统局面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新格局其次随着行业环境的变化不少企业都在重新思考自身的发展定位从而形成了企业发展模式上的多元化取向:综合专业建筑公司、工程咨询公司、工程公司等等。 各种对企业发展取向的理性思考和探索正在改变着以往业务竞争单一化的格局形成了层面不同业务宽度不等的多元市场竞争。 第三入世后行业市场一体化进程全面提速当按条、块分割的传统市场格局被打破后在原本封闭的特定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企业变得日益繁杂了。 此外为开拓新市场一些企业还创造出了不少跨地域联合发展的新模式从而形成了一批经嫁接变异而来的混合市场主体这就使得市场竞争主体变得更为复杂多样。 (二)市场需求多样化的趋势正在成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建筑作为一种商品其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特征日益突显引起了市场供求双方的广泛关注这就对建筑技术的特色化和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另外我国的建筑市场如今建设投资已出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政府投资、国有企业投资以及民营企业、上市公司、境外企业、跨国公司、国际组织投资等等。 建设投资的多元化直接摧生了市场的需求多样化:有着不同消费习俗和文化背景的业主对技术服务有着自己独特的消费追求和运作

转换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转换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水平 发表时间:2017-07-17T16:44:48.470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8期作者:白怀玲 [导读] 摘要:面对供电所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不够精细,农电工自然减员,配抢和装表工作不规范而容易引发优质服务问题(国网河南社旗县供电公司河南社旗 473300) 摘要:面对供电所管理松散,专业管理不够精细,农电工自然减员,配抢和装表工作不规范而容易引发优质服务问题,本所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形成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支撑,以线损管理为特色的管理模式,在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下,相互配合,在安全管理,线损管理、供电服务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关键词:台区、管理、可靠性 一、具体问题描述 1.农电用工目前采用松散式管理,台区管理是“以包代管”模式,且农电工自然减员(退而不进)造成工作被动。 2.线路设备巡视不到位.设备缺陷处理不及时,影响供电可靠性,存在供电投诉风险性。 3.供电所专业管理不够精细,台区“以包代管”模式落后,配电抢修和装表接电不规范而引发的优质服务和行风建设问题突出,供电服务存在单人工作现象,供电台区配电设施维护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二、主要思路和做法 1.规范农电工管理,探索完善农电用工集中管理。目前麻屯所低压台区配电设施及低压表计已改造完毕,实现智能抄表全覆盖,提高了抄表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强度,调动了农电工的工作积极性。台区电费全部实现“村邮站”代收,在提高收费工作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台区服务质量。实现低压户表全集抄,为“抄、核、收”三分离工作奠定了基础,停电次数明显减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增强,供电质量明显提升。农电工专业分工,同比降低了人员劳动强度,提升了技能和服务水平。供电服务的提升使用户的用电体验更好,电力企业形象提升,避免了潜在的投诉风险。 2.实现专业化班组以后,明确了工作职责范围及工作考核机制,配电班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更加细化,配电班根据天气及用电时段要求,增加10千伏线路巡视次数,缩短消缺时间,提高了抢修效率和供电可靠性。对辖区内400伏线路、台区和变压器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消缺工作。我所配电班每月不定期对辖区内四百余台专变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解决存在的隐患和设备缺陷。加强线路、台区的日常巡视检查,清除线路通道障碍物,对于通道上的违章建筑下达《事故隐患通知书》;消除台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加强异常设备维护检修,同时向台区周围居民宣传台区安全知识,避免人为事故发生。提高配电班作业流程规范性,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我所依据国网公司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工作实际,对供电所各类业务流程进行了优化;严格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卡使用规定》,积极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利用配电现场标准化作业辅助系统指导现场作业。严格执行“两票、三制”,“两票”合格率达100%,从根本上巩固了人员安全工作的基础,保证了设备在正常状态下运行,提高了供电可靠性。 3.专业管理方面①加强制度建设力度。修订管理制度10项,开展核心业务流程再造8个;②打破台区管理以包代管模式,设立配电班、营业班、综合班三个专业化班组,完善岗位人员配备,理清业务界面;③对农电工进行专业分工,按照专业化班组开展日常工作,责任到班组,更好的抓住落实的环节。解决供电所基础管理弱难题。 4.基础管理方面:①进行环境治理,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根据专业化班组设置要求,我所充实了安全工器具、施工工器具、备品备件室、表计仓库;②全部114个农混台区15378户低压户全部实现集抄和邮政代收覆盖率100%,建设电费代收点27个;③推进台区综合治理,低压表箱标识齐全、封印到位,钥匙集中管理,审批使用。 5.始终贯彻执行国家电网公司“四个服务”宗旨,坚守“优质服务”的生命线。供电营业窗口服务功能日趋完善,服务方式更加丰富,服务环境更加舒适和温馨,服务行为更加规范。客户“用电”,我们“用心”,实现承诺服务兑现率100%,客户满意率达98%以上,连续多年在行风评议中获得第一名。 供电所内部管理方面,着力提升员工服务水平,牢记“四个服务”的公司宗旨,积极履行用电服务“十项承诺”,严格落实“三不指定”规定。学习员工守则和基本礼仪规范,实施“小毛病,重考核”,所内人员自觉保持个人仪容仪表端庄大方和营业厅的整洁卫生。规范业扩报装流程,履行业务办理告知要求,避免客户往返办理业务,实现“一站式”办理。借助每周一例会,对每周服务工作进行反思总结,查漏补缺,力求不断完善所内服务工作。对于上级下发的优质服务文件,我所第一时间组织全所人员学习,分析讨论典型舆情,强化员工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和敏感意识,规避服务风险。对于电费,我所人员认真执行抄、核、收三分离制度,严格完成抄、核、收的工作流程。 供电所对外服务方面,积极拓展收费方式,开展银联POS机刷卡、村邮站代收、银行代收、支付宝等多种缴费方式,建设“十分钟”缴费圈,发放服务卡、缴费宣传页、支付宝缴费宣传笔筒等等,为客户缴费用电提供便利。同时坚持上门走访等服务工作,主动发现解决客户遇到的用电和缴费问题。完善用户档案,建立重要用户和特殊用电客户跟踪服务制度。严格践行国网公司“三个十条”,创新服务形式,通过定期走访客户,召开大客户座谈会,广泛征求客户对供电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以更高标准和更好的用户体验为追求,不断提升我所优质服务水平。 三、效果和经验 在供电所管理实践过程中,麻屯所秉持精益求精的态度,查漏补缺,谨慎认真,力求将工作做好,做到更好,通过不断的实践、总结、再实践,深化本所综合管理,形成以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为支撑,以线损管理为特色的管理模式。所内人员始终专注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规范业务办理和服务行为,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

最新管理模式

最新管理模式--合弄制 合弄制是目前世界上最前沿的管理理念、最新的管理模式,英译为Holacracy。2007年这个概念被软件工程师Brian Robertson提出来,2009年开始被个别企业采用。时至今日,不少硅谷优秀初创公司的创始人已经开始结合本公司的情况,进行合弄制改革。 合弄制从之前的默默无名,到现在炙手可热,与亚马逊旗下的鞋类电商Zappos有关。Zappos是目前为止全面实行合弄制管理模式的规模最大的公司。CNN采访Zappos CEO谢家华,谢家华问了记者一个问题:“为什么城市规模每扩大一倍,人均创新力或生产力提升15%;然而企业员工的创新力或生产力会随着企业规模的增大而降低?”因为城市中人和商业都是自主导向的,一个自由职业者要做什么,一个企业要卖什么,都是自己结合市场情况,不受别人过多的干涉,独立思考得出结论。思维不僵化的自由个体越多,思维火花碰撞的可能性就越高,创新能力当然越强。企业规模越大,业务模式越成熟,一定追求企业平稳运营。创新最大的问题是要承担风险。大公司同时运营着成熟业务与创新业务,与成熟业务相比,创新业务在短时间内不能取得较大收益。企业为了追逐经济利益,最后很有可能放弃创新业务,将资源给那些成熟业务,创新力越低。“合弄制”推行就是针对此问题的大胆尝试。 “合弄制”到底是什么? 合弄制是借鉴了Arthur Koestler的思想:“自然界的东西大多是由‘合弄结构’层层嵌套组成的,比如人体、器官、组织、细胞等,每个合弄结构中有‘合弄’,合弄是独立自主的个体,但是它们又为了所在合弄结构的功用而互相协作。”合弄制是一种新型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思想,在此模式下,取消公司部门制度,工作按照功能划分,建立一个个工作小组(在合弄制中又被称为“圈子”)。公司员工每个人通过对自己能力的定位进入数个“圈子”,以发挥自己的长处来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公司效率。 合弄制的运行机制 这里有两种机制。 第一个机制是“管治会议”。 公司通过管治委员会开管治会议,综合考虑公司战略、公司文化、公司发展情况等因素,将工作划分成一个个具体的职能,成立一个个工作“圈子”。同时决定每个圈子中需要的“角色”,并定义每个角色的岗位职责。另外,如果员工对如何开展工作产生分歧,他们能在定期举行的管治会议上提出,管治委员会委员通过协调、沟通,最后做出仲裁。

(整理)从经营到精营---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从经营到精营---企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企业经营解决提企业的发展方向,战略问题,当大家者在管理层面解决问题的时候,谁能够站在经营层面解决就会高人一筹,但是如果大家都在经营层面的时候,怎样才能比别人领先一步呢? 那就要由一般的“经营”提升到“精营”,也就是说你的经营模式,经营策略比别人要精到、更高明。 所谓的“精”就是精湛,精心,对于企业的运营模式来讲,经营包括六个面,但要由经营做到精营,六个面差一个都不行。只有丝丝入扣,才能芝麻开门。 客户—获得价值 价廉物美的商品是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沃尔玛喊出“天天平价,始终如一”的口号,并在经营过程中将平价进行到底。到沃尔玛去购物,你可以看到某些同牌子的商品,沃尔玛的标价要比同行的低。顾客购买到有所值的物品就会满意,而顾客的满意就是对企业最好的肯定。 另外,“一站式”购物也是沃尔玛想客户所想的一个体现。沃尔玛购物广场的商品品种齐全,货架上琳琅满目,从家庭所需的生活用品如服装、药品、家电等,到汽车配件、小型游艇等等,应有尽有。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一次性买到自己所需的物品。同时,沃尔玛还设立了休闲娱乐场地,让客户在购买的同时体验到快乐。此外,沃尔玛还提供其他的特色服务。例如在深圳的山姆会员店,在高达12000平方米的营业面积中,设立了400个免费停车位,顾客可以享受免费停车的服务待遇。这一系列的服务,就是为了让客户觉得来这里比其他地方更方便,更有价值。 企业的价值在于客户,客户对产品满意了、对服务满意了,也就给企业带来了效益。但是,我们会发现,企业做到完美是不大可能的,沃尔玛在保证了物美价廉的同时,对供应商的和谐成为它的一个新的课题。 社会—促进和谐 自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地方和众多人民群众遭受灾害,大量的交通、通信、输电等基础设施受到了损害。在这个非常时刻,中国人寿所属的“国寿慈善基金会”为在地震灾害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提供了成长到18岁的基本生活保障,解决孤儿生活问题。同时,中国人寿向参与抗震救灾工作的公安干警、卫生系统医疗救护人员、地震救援队员、新闻工作者及检察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