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3章拉坡

第3章拉坡

第3章拉坡
第3章拉坡

第三章拉坡

第一节概述

在具备纵断地面线文件和平面设计结果文件后,就可进行纵断拉坡,以便绘制纵断图。如果不具备纵断地面线文件和平面设计结果文件,也可作纵断拉坡,例如,在纵断变坡点确定的情况下,就不需此两个文件。

纵断地面线文件可调用菜单【文件管理】-【文件编辑】-【纵断原地面线文件】输入,也可用编辑软件(edit或写字板)编辑得到,纵断地面线文件的后缀名为zdx,具体文件格式见第一章第二节。

平面设计结果文件可调用菜单【线形】-【线元保存】或【保存线位】得到,此文件的后缀名为psj。

本章提供的交互式拉坡设计命令,非常方便直观。设计原则是先给定起终点桩号高程,然后逐步增加或减少变坡点,逐步对变坡点位置、纵坡值、竖曲线半径及切线长进行修改,拉坡过程中可随时查询纵坡值、竖曲线要素、任意桩号点高程等资料,每步修改都立刻反映在屏幕上,可给设计人员的拉坡带来极大的方便。

对于简单的道路(一坡道路),不需要拉坡,就可得到纵断设计结果文件(*.zsj 文件),方法是用编辑软件建立该文件,文件格式参见“第四节.1”。

第二节初始化

1、拉坡初始化

菜单位置:【拉坡】-【初始化】

调用此菜单可定义拉坡起终点的桩号和终点的控制标高。

提示:创建一个拉坡文件, 请输入拉坡文件名...

在对话框中,文件名一栏输入一个文件名(输文件前缀即可,例可输ex01),点“OK”钮。

提示:输入横向比例(1:H)<1000.0> : (回车)

提示:输入纵向比例(1:V)<100.0> : (回车)

提示:输入起桩号(米), 高程(米) : 0, 10.5

提示:输入终桩号(米), 高程(米) : 500,12

此时,在屏幕上出现一条直线。

2、设置地面线

菜单位置:【拉坡】-【设置地面线】

如有纵断面原地面线数据文件拉坡时会将拉坡线和纵断面原地面线同时显示在屏幕上。如没有纵断面原地面线数据文件则不需调用此菜单。知道纵断原地面线的格式,可用编辑软件编辑该文件(后缀名为zdx),也可调【文件管理】-【文件编辑】-【纵断原地面线】得到。

提示:请输入纵断地面线文件名...

(在对话框中,文件名一栏选一个原地面线文件,点“OK”钮。)此时,在屏幕上出现一条连续的原地面线折线。

3、设置平曲线

菜单位置:【拉坡】-【设置平曲线】

如有平面设计结果数据文件,拉坡时可将平曲线显示在屏幕上。如没有平面设计结果数据文件或不需要显示平曲线,则不需调用此菜单。

提示:请输入平面设计结果文件名…

(在对话框中,文件名一栏选一个平面设计结果文件,点“OK”钮。) 提示:输入字高<0.2>: (例可输1)

提示:输平曲要素绘制位置点(用鼠标点选):

此时,在屏幕上出现一条连续的平曲线折线,以便用户拉坡时可参照平曲线。

第三节拉坡调试

纵断拉坡是一个反复调试、检查和验证的过程,直到满意为止。

如果纵断变坡点和竖曲线半径已定,则仅需【插入变坡点】、【移动变坡点】、【改变半径】等操作。否则需按以下步骤一步步进行。

另外,如果拉坡出现异常,不能用AutoCAD的返回命令(undo或u),只能调用菜单命令修改。

1、点插一个变坡点

菜单位置:【拉坡】-【点插变坡点】

此命令功能同【插入变坡点】, 只不过用鼠标代替键盘输入坐标值。

因为拉坡线、纵断原地面线和平曲线均显示在屏幕上。根据地形变化情况,用户可决定纵断变坡点的大致位置。方法是用鼠标点插变坡点。

提示:用鼠标选择拉坡线:(鼠标在新增变坡点附近选择拉坡线)

如果发生错误,显示“变坡点数必须大于2”,则不调用此功能,调用【插入变坡点】。

提示:用鼠标点插变坡点位置:(鼠标在新增变坡点附近点一下)

说明:点插变坡点指用鼠标在拉坡线任何处增加一个变坡点,一般是用于手动目估拉坡,用此命令后,再调用“【点移变坡点】”或“【移动变坡点】”功能,则可将变坡点定在合理位置。

2、插入一个变坡点

菜单位置:【拉坡】-【插入变坡点】

此命令用来增加一个变坡点,是输入“桩号,高程”数值方式。若不小心用鼠标点了一点,则拉坡线会变异,不能用u命令回退,只能在变异点处用【删除变坡点】删除。

提示:输入变坡点桩号,高程:500,5.7

按鼠标右健,则可以继续插入变坡点。

3、点移一个变坡点

菜单位置:【拉坡】-【点移变坡点】

上面用鼠标点插的变坡点,当位置不很合适时,调用此功能点移。

提示:用鼠标选择需移动的变坡点: (鼠标在已有变坡点附近点一下)显示:需移动的变坡点(桩号1500.5000高程7.0000)

提示:用鼠标点入新的变坡点: (鼠标在新位置点一下)

4、移动一个变坡点

菜单位置:【拉坡】-【移动变坡点】

上面用鼠标点插的变坡点或点移的变坡点,因为是目估点插或点移,变坡点的桩号不一定为整数,需要调用此功能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要输入“桩号,高程”具体数值。

提示:用鼠标选择需移动的变坡点:(鼠标在已有变坡点附近点一下)显示:需移动的变坡点(桩号1500.5000高程7.0000)

提示:输入新变坡点桩号,高程:输1500,8.6

5、改变坡度值

菜单位置:【拉坡】-【改变坡度】

上面的工作完成后,每一段纵坡线的坡度可能不合适,可调用此功能改变二变坡点之间的坡度值。

(1)如选点选在靠变坡点之前的一点

用鼠标选择变坡点: (用鼠标选A点)

显示:终坡点(桩号200.0000, 高程3.7000)

前一段坡度值i=-1.7054%

输入新的坡度值(%)<-1.7054>: -2

(2)如选点选在靠变坡点之后的一点

用鼠标选择变坡点: (用鼠标选A点)

显示:起坡点(桩号200.0000, 高程3.7000)

后一段坡度值i=0.6667%

输入新的坡度值(%)<0.6667>: 0.8

6、改变竖曲线切线长

菜单位置:【拉坡】-【改变切线长】

此命令可改变竖曲线切线长,实际上就是设定新的竖曲线的切线长。对于一定级别的道路,《规范》规定了竖曲线切线长的最小值。

提示:用鼠标选择变坡点:(用鼠标选择一点)

显示:变坡点(桩号500.0000,高程6.1000)

变坡点竖曲线切线长T=15.6923

提示:输入新的竖曲线切线长<15.6923>20

显示: 变坡点竖曲线半径:R=2549.0196

7、改变竖曲线半径

菜单位置:【拉坡】-【改变半径】

此命令可改变竖曲线半径值。实际上就是设定新的竖曲线的半径。通常做法是,按切线长定半径(不一定为整数),然后,调用此功能输入整数半径。

提示:用鼠标选择变坡点:(用鼠标选择一点)

显示:变坡点(桩号500.0000,高程6.1000)

提示:输入新的竖曲线半径<1974.56>2000

8、删除一个变坡点

菜单位置:【拉坡】-【删除变坡点】

此命令用来删除一个变坡点,命令描述如下:

用鼠标选择需删除的变坡点:用鼠标选一点

显示:删除的变坡点(桩号2000,高程1.0000)

9、改变控制点

菜单位置:【拉坡】-【改变控制点】

有时,用户需要改变某段纵坡线,并规定某桩号的高程为固定(例规定0+50.000为8.6),可调用此功能。

提示:输入控制点桩号(米),高程(米):输50,8.6

提示:用鼠标定起坡方向点/终坡方向点/或“回车”输坡度:

(若用鼠标定起坡方向点,则改变0+50桩号后面一点;若用鼠标定终坡方向点,则改变0+50桩号前面一点;若按“回车”,又有如下提示信息)

提示:输入新的坡度%<-1.15>: (例可输-1.2,代表经过50,8.6,坡度变为-1.2%)

第四节数据保存

拉坡结束,一定要调用【数据保存】菜单保存数据。

1、以文本形式保存拉坡结果

菜单位置:【拉坡】-【存拉坡结果】

调用此功能以文本形式保存拉坡结果生成纵断设计结果文件,它可以直接供下一章的纵断图设计使用。

调用菜单后,结果产生一名为:ex.ZSJ的文本文件,其中ex为输入的拉坡文件名,ZSJ为自动生成的后缀名,文本文件内容如下:

4 (变坡点数目)

0.00010.000 0.0000

200.000 5.000 1500.0000

390.0007.676000 2500.0000

571.5770 5.86000 0.0000

(变坡点桩号,标高,竖曲半径)

2、调出一个拉坡文件

菜单位置:【拉坡】-【由文件调入】

可调出一个拉坡文件并以图形的形式显示在屏幕上,以便用户在原来的基础上重新拉坡。拉坡结束,一定要调用【数据保存】菜单保存数据。

提示:请输入拉坡文件名... (在对话框中选一已存在的文件)

将拉坡显示在屏幕上。

第五节查询命令

1、查询坡度值

菜单位置:【拉坡】-【查询坡度值】

此命令可查询二变坡点之间的坡度值,命令描述如下:

用鼠标选择坡线起点:(用鼠标选择一点,)

显示:起坡点(桩号200.000,高程3.70000)

坡度值i=0.8000%

2、查询竖曲线要素

菜单位置:【拉坡】-【查询竖曲线】

此命令可查询竖曲线要素,包括变坡点和竖曲线起终点的桩号高程,竖曲线半径,切线长,外距等。

用鼠标选择坡线起点:(用鼠标选择一点)

显示:起坡点(桩号500.0000,高程6.1000)

曲线起点(桩号480.0006,高程5.9400)

终点(桩号519.9994,高程5.9462)

半径R=2549.0196

切线长T=20.0000

外距E=0.0785

3、查询桩号高程

菜单位置:【拉坡】-【查询标高值】

此命令可查询起终点范围内任一桩号点高程。

请输入桩号:490

显示:(桩号490.0000,高程6.0004)

4、查询拉坡结果

菜单位置:【拉坡】-【查询结果】

此命令可查询拉坡全部结果,包括变坡点的桩号高程,竖曲线半径等。

显示:横向比例(1∶H)1000.0000

纵向比例(1∶V)100.0000

变坡点1(桩号200.0000,高程3.70000)

变坡点2(桩号500.0000,高程6.10000)

变坡点3(桩号1020.000,高程2.10000)

变坡点4(桩号1500.0000,高程8.60000)

变坡点5(桩号2040.000,高程7.20000)

变坡点2竖曲线半径R=2549.0196

变坡点3竖曲线半径R=5000.0000

变坡点4竖曲线半径R=6000.0000

第六节样例操作

plj.dat文件夹中有一套学习样例,文件名(文件前缀)均为ex,可按下列步骤操作。

1.在AutoCAD下,打开一个新的图形。调用菜单【拉坡】-【文件调用】,

跳出对话框,选择一已存在文件(ex01.lpo),若生成的拉坡线不在当前

屏幕,则可在command下键入zoom E。

2.任意调用插入、改变和查看等功能。

3.调用菜单【拉坡】-【保存数据】,显示保存的数据文件。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3.1 温度 一、温度 (1)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 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 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 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 (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 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 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 Ⅰ.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Ⅱ.体温计:35℃~42℃、0.1℃; Ⅲ.寒暑表:-35℃~50℃、1℃. 2.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 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 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

10 20 40 30 仰视:结果偏低 俯视:结果偏高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五、体温计 1. 量程:35℃~42℃;分度值:0.1℃. 2. 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否则只升不降) ☆典型例题 1. 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36℃ ;图2中的示数为 -9℃ 。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 A.小红:37.6℃;B :小刚:36.9℃;C :小明:38.2℃;D :小华:36.5℃ 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3. 体温计比实验室用温度计的玻璃泡 大 一些,玻璃管的直径 小 一些,因此,体温计的分度值更 小 一些。(填“大”或“小”) 规律总结:温度计的分度值越小,表示其灵敏度越高。为了增加温度计的灵敏度,只能增大温度计的玻璃泡,减小细管的直径。

第三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习题

第三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一、选择题 ( )1、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直杆横截面上的内力称为轴力,表示为_______ A.N F B. FS C. Q F D.jy F ( )2、截面上的内力大小,________。 A.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B.与截面的尺寸有关,但与截面的形状无关 C.与截面的尺寸无关,但与截面的形状有关 D.与截面的尺寸和形状都有关 ( )3、等截面直杆在两个外力的作用下发生轴向压缩变形时,这对外力所具备的特点一 定是等值、_______。 A.反向、共线 B.反向,过截面形心 C.方向相对,作用线与杆轴线重合 D.方向相对,沿同一直线作用 ( )4、一阶梯形杆件受拉力P的作用,其截面1-1,2-2,3-3上的内力分别为N1,N2 和N3,三者的关系为_______。 A.N1≠N2 N2≠N3 B.N1=N2 N2=N3 C.N1=N2 N2>N3 D.N1=N2 N2<N3 ( )5、图示阶梯形杆,CD 段为铝,横截面面积为A ;BC 和DE 段为钢,横截面面积均为 2A 。设1-1、2-2、3-3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σ1、 σ2、σ3,则其大小次序为_______。 A.σ1>σ2>σ3 B.σ2>σ3>σ1 C.σ3>σ1>σ2 D.σ2>σ1>σ3 ( )6、轴向拉伸杆,正应力最大的截面和剪应力最大的截面_______。 A.分别是横截面、450斜截面 B.都是横截面 C.分别是450斜截面、横截面 D.都是450斜截面 ( )7、由变形公式Δl =Pl/EA 即E =Pl/A Δl 可知,弹性模量_______。 A.与载荷、杆长、横截面面积无关 B.与载荷成正比 C.与杆长成正比 D.与横截面面积成正比 ( )8、在下列说法,_______是正确的。 A 内力随外力增大而增大 B 内力与外力无关 C 内力随外力增大而减小 D 内力沿杆轴是不变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理论简析

斜拉桥与悬索桥计算理论简析 以前忘记在哪里看到这篇文章了,感觉就像是研究生交的作业一样,呵呵,不过深入浅出,讲的挺明白,把斜拉桥和悬索桥基本的东西都写出来了。我把它修改了一下贴出来,大家可以当科普性的东西看看。 正文:斜拉桥与悬索桥是桥梁结构中跨越能力最大的两种桥型,随着桥梁建造向大跨径方向发展,它们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通过大跨径桥梁理论的学习,我对斜拉桥与悬索桥的计算理论有了较为系统的了解。在本文中,我想从一个设计者的角度,在概念层次上,对斜拉桥与悬索桥的计算理论做个总结,以加深自己对这些计算理论的理解。 一、斜拉桥的计算理论斜拉桥诞生于十七世纪,在最近的五十年间,斜拉桥有了飞速的发展,成为200米到800米跨径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桥梁结构形式之一。有理由相信,在大江河口的软土地基上或不适合建造悬索桥的地区,有可能修建超过1200米的斜拉桥。斜拉桥是塔、梁、索三种基本结构组成的缆索承重结构体系,一般表现为柔性的受力特性。 (一)、斜拉桥的静力设计过程 1、方案设计阶段此阶段也称为概念设计。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凭借设计者的经验,参考别的斜拉桥的设计,结合自己的分析计算,来完成结构的总体布置,初拟构件尺寸。根据此设计文件,设计者或甲方(有些地方领导说了算)进行

方案比选。 2、初步设计阶段本阶段在前一阶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主要任务是:通过反复计算比较以确定恒活载集度、恒载分析、调索初定恒载索力、修正斜拉索截面积、活载及附加荷载计算、荷载组合及梁体配索、索力优化以及强度刚度验算等。 3、施工图设计阶段此阶段要对斜拉桥的每一部位以及每一施工阶段进行计算,确保结构安全。主要计算内容有:构件无应力尺寸计算、对施工阶段循环倒退分析、计算斜拉索初张力、预拱度计算、强度刚度稳定性验算以及前进分析验算等。 (二)、斜拉桥的计算模式 1、平面杆系加横分系数此模式用在概念设计阶段研究结构的设计参数,以求获得理想的结构布置。还可用于技术设计阶段,仅仅计算恒载作用下的内力。 2、空间杆系计算模式此模式用在空间荷载(风载、地震荷载以及局部温差等)作用下的静力响应分析。此模式按照主梁可分为三种:“鱼骨”模式、双梁式模式与三梁式模型。 3、空间板壳、块体和梁单元计算模式此模式用在计算全桥构件的应力分布特性,这类模式要特别注意不同单元结合部的节点位移协调性。 4、从整体结构中取出的特殊构件此模式主要是为了研究斜拉索锚固区等的应力集中现象。根据圣维南原理,对结构进行二次分析。 (三)、斜拉桥的计算理论根据线性与非线性将其分为三类。 1、微小变形理论,即弹性理论这种计算方法将拉索简化为桁单元,其余部分用梁单元进行模拟,不考虑非线性影响。此计算方法适用于中小跨径的斜拉桥,或用于方案设计阶段。 2、准非线性计算理论包

斜拉桥_拉索初应变

河南科技大学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力学软件应用 题目考虑初始预应变的无背索斜 拉桥自重状态下的变形及应力 分析 院系土木工程 班级工力111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7年09月18日

目录 第一章选题背景 (1) 1.1无背索斜拉桥介绍及意义 (1) 1.2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1) 1.3 建模目的及意义 (4) 第二章建模与求解 (5) 2.1 建模步骤 (5) 2.2 划分网格 (10) 2.3 设置约束 (10) 2.4 加载并求解 (11) 第三章结果分析 (13) 3.1自重下该桥梁变形 (13) 3.2 自重下该桥梁应变 (14) 第四章结论与总结 (15)

第一章选题背景 1.1无背索斜拉桥介绍及意义 斜拉桥又称斜张桥,是将主梁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一种桥梁,是由承压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弯的梁体组合起来的一种结构体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弹性支承连续梁。其可使梁体内弯矩减小,降低建筑高度,减轻了结构重量,节省了材料。斜拉桥主要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组成。中国至今已建成各种类型的斜拉桥100多座,其中有52座跨径大于200米。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在总结加拿大安那西斯桥的经验基础上,1991年建成了上海南浦大桥(主跨为423米的结合梁斜拉桥),开创了中国修建400米以上大跨度斜拉桥的先河。我国已成为拥有斜拉桥最多的国家。 1.2 课程设计内容和要求 设计内容: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给定无背索斜拉桥进行应力和变形分析。 技术条件:无背索斜拉桥尺寸及计算参数见附件。 要求:建立有限元模型,简述建模过程主要方法,列出关键数据列表;计算在给定的约束条件下各数据点对应的位移和应力图,并对计算结果做出分析说明。 问题介绍如下: 无背索斜拉桥的尺寸及计算参数 如图所示无背索斜拉桥梁模型,利用这一模型完成指定结构分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教案

第三章物态变化 1.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 2.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4.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5.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和沸点联系起来。 6.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7.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温度、温度计及其使用、熔化和凝固、蒸发和沸腾、液化、升华和凝华。由于热现象和实际生活联系密切,所以中考命题思路和类型较多,常见题型有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题和简答题等。由于中考逐年注重实验操作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方面的考查,因而温度计的使用、物态变化的图象和对各种物态变化现象的科学探究仍是今后中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题目时,特别要注意物质在发生物态变化时,需要吸收或放出热量;但晶体在熔化和凝固时,液体在沸腾时温度却保持不变。并注意各学科知识的联系和应用,特别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的实际应用,会对各类图象进行分析。 1.学生对本章内容原本就有一定的基础,对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并不陌生,且教学要求也不是很高,主要是了解一些基本的规律,然后应用这些规律解决生产和生活中某些简单的问题,理解起来并不困难,所以将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作为本章重点。 2.在学生的意识里,认为“白气”是“水蒸气”,摸起来热的物体温度一定高,冷的物体温度一定低等凭自己主观想象或自己经验、感受获得的错误信息,要及时纠正。教师可鼓励学生多搜集资料,并互相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的理解这些知识。 3.学生虽然熟悉生活中的各种物态变化现象,但区分起来,却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可多举例,讲明分析的思路和判断的依据。 4.有些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或没有耐心,教师可适当引导。如注意物态变化前后温度的变化,出现了什么现象等。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归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本章内容与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联系非常紧密,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物态变化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现象的物理原理,分析现象,解释过程,注重每一个过程中物质是吸热还是放热,把物理知识学活,力求融会贯通。 2.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知识与增强环保意识、培养节水观念结合起来,做到学以致用。 3.在前面的章节里,用波形图来研究了声音的特性、噪声与乐音的物理区别等。这章又用温度—时间曲线来研究熔化和凝固过程,物理图线能够直观地反映物质运动变化的过程。用图线描述物理过程,探究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本章在教学中应重视这种研究方法,为以后数学图象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和分析打下基础。

轴向拉压变形

1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基础教学学院工程力学部
1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3—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3—2 桁架的节点位移 §3—3 拉压与剪切应变能 §3—4 简单拉压超静定
拉压变形小结
2
一、概念
§3—1 轴向拉压杆的变形
1、轴向变形:轴向尺寸的伸长或缩短。
2、横向变形:横向尺寸的缩小或扩大。
3
三、叠加原理
①当各段的轴力为常量时——
? ? L ? ? L1 ? ? L 2 ? ? L 3 ? ? ? ?
F Ni L i EA i
几个载荷同时作用所产生的变形,等于各载荷单独作
用时产生的变形的总和 — 叠加原理
②当轴力为x的函数时 N=N(x)——
? ? L ? d? L1 ? d? L2 ? d? L3 ? ? ? ?
FN ( x)dx L EA
(3)、使用条件:轴向拉压杆,弹性范围内工作。
应力与应变的关系:(虎克定律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L ? FN L EA
?
FN ? E ?L ?
A
L
? ? E?
5
小结: 变形——构件在外力作用下或温度影响下所引起的形状尺 寸的变化。 弹性变形——外力撤除后,能消失的变形。 塑性变形——外力撤除后,不能消失的变形。 位移——构件内的点或截面,在变形前后位置的改变量。 线应变——微小线段单位长度的变形。
6

2
A a
B a
C
F
x
F
2F 3F
例:已知杆件的 E、A、F、a 。
求:△LAC、δ B(B 截面位移) ε AB (AB 段的线应变)。 解:1、画FN 图: 2、计算:
FN
? (1).?L ?
FN L EA
?
?LAC
?
?LAB
?
?LB
C
?
? Fa EA
?
?3Fa EA
?
? 4Fa EA
(2).? B ? ?LBC
( 3 ).? AB ?
? ? 3Fa
EA
? L AB ?
?
L AB
Fa a
EA
? ?F EA
7
§3—2 桁架节点位移
三角桁架节点位移的几何求法。
怎样画小变形放大图?分析:1、研究节点 C 的受力,确定
各杆的内力 FNi;
A
L1
B 2、求各杆的变形量△Li;
L2
F1
F2
C
3、变形图严格画法,图中弧线; (1) 以A为圆心,AC1为半径画弧线;
C
?L1 (2) 以B为圆心,BC2为半径画弧线;
F ?L2 F
C1
交点C’就是C点实际位移。 4、变形图近似画法:
C2
C ''
以切线代替图中弧线。
C'
C '' 就是C点近似位移。
8
写出图 2 中 B 点位移与两杆变形间的关系
L1
B
A
?l
?
2
?l 1 B1
L2
F
分析: 一、受力分析: 二、画B点的变形图:
1)画沿原杆伸长或缩短线; 2)作伸长或缩短线端点垂线;
C 图2
拉 S1 压 S2
vB ? BB2
B2 B
F
B’交点就是节点B的位移点。
3) B点水平位移:uB ? BB1 ? ?L1
B'
B点垂直位移:
vB
?
? L1ctg ?
?
?L2 sin ?
?B ?
u
2 B
?
vB2
9
例:杆1为钢管,A1= 100 mm2,E1 = 200 GPa,L1= 1 m ;杆2为硬
铝管,A2= 250 mm2,E2 = 70 GPa,P = 10 kN。试求:节点A
点的垂直位移。N1
解:1)求各杆内力
B C
N2 l1
A P
A2 45 A
?l2
?l1
N1 ? 2P ? 14.14kN , N 2 ? ?P ? ?10kN
2)求各杆的伸长?li
?l1
?
N1l1 ? 0.707, E1 A1
?l2
?
N 2l2 E2 A2
?
?0.404mm
3)画A点的位移图
AA5 ? AA4 ? A4 A5
P
A1
AA4 ? ?l1 / cos 45 A4 A5 ? ?l2ctg 45
45 A4
AA5
??
?l1 cos 45
?
?l2ctg 45
?
0.9999
?
0.404
? AA5 ? 1.404 mm
A3
A5
10
例 :设横梁 ABCD 为刚梁,斜杆A=440mm2,E = 70kN,P1= 5kN,
P1 A A1
P2=10kN,L=1m;试求:A
P2 60
lC
lB
? AY
? C1
D
点的垂直位移。? ? 30 (不计横梁变形)
解:1)、CD杆内力:研究对象 AB
? mB ? 0 : P12l ? (P2 ? NC sin 30)l ? 0
? N C ? 40 ( kN )
2) CD杆的变形:
P1
P2
A
C
YB
B
XB
?L ? NClCD ? NCl ? 1.5 (mm) EA EA cos ?
3)杆A.C点的变形图:CC 2 ? ?l
A
C
NC B
? CY
? CC1 ?
CC 2 cos ?
?
?l sin ?
C2
?ABA1 ? ? AY ? AA1 ? CC 1 ? 2? CY
?CY C1
? AY ? 2? CY ? 2?l ? 6 (mm) sin ?
11
§3—3 拉压应变能
一、应变能概念
1、外力功:W
固体受外力作用而变形,在变形过程中外力所做的功。
W ? 1 P ? ?l 2
2、应变能:V? 固体在外力作用下,
P ?l
因变形而储存的能量。
V?
?
1 2
N
? ?l
?
1 2
N
?
Nl EA
?
N 2l 2EA
3、能量守恒:W ? V?
4、应变能密度:单位体积内储存的能量。 v? ? V? /V
l P
Pi
o
?li ?l
d (?l )
12

人教版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试卷(含答案)

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1.以下物态变化属于升华的是() A. 开冰箱门看到白气 B. 气温连续在0摄食度以下,北方城市里的冰雕作品一天天变小 C. 地上的水迹变干了 D. 冬天的早晨,北方房屋的玻璃窗内侧结了冰花 2.水无常形,于千变万化中孕育自然奇观。下列水的物态变化,需要吸热的是() A. 雪融成溪 B. 气结成露 C. 气凝成霜 D. 水滴成冰 3.炎热夏天,剥开雪糕包装纸时,常会看到雪糕周围冒“白气”,随后消失。该现象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依次是() A. 液化、汽化 B. 升华、汽化 C. 汽化、液化 D. 液化、熔化 4、天气预报,及时准确发布中央气象台天气信息.如下图所示是中国气象局发布的大丰地区某天天气预报情况.下列有关这一天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全天气温都是-4℃ B.全天气温都是4℃ C.这天最低气温是-8℃ D.这天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温差是8℃ 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 B.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C. 用久的灯泡钨丝变细是升华现象 D. 人工降雨时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6.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7.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8.如下图所示,甲容器内盛有水,乙容器内盛有下表所列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1atm)下,若对甲容器的底部持续加热,最终发现乙容器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容器内盛的液体是() 1atm下几种物质的沸点(℃) A.酒精B.水C.煤油D.酒精或水 9.我国民间有句谚语:“水缸穿裙子,天就要下雨.”其中,“水缸穿裙子”是指盛水的水缸外表面出现了一层密密麻麻的小水珠.小水珠是由() A.水缸中的水蒸发形成的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水缸中的水汽化形成的 D.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第三章轴向拉伸和压缩 课题:第一节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轴向拉伸、压缩变形的受力特点和变形特点。 2、掌握截面法求内力、绘制轴力图。 3、理解轴力的正负号规定。 二、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对轴向受拉、受压杆件进行内力的计算、绘制轴力图。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够举一反三。 [教学重点] 1、掌握截面法求内力。 2、绘制轴力图。 [难点分析] 轴力的正负号、列平衡方程。 『分析学生』学生在列平衡方程时易出问题,对轴力的正负号应用易出错,需多做练习。[辅助教学手段] 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讨论和比较的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内容] 提问:轴向、横向 引入新课:以工程实例引入 轴向拉、压的受力特点:直杆两端沿杆轴线方向作用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轴向拉伸:当作用力背离杆端,作用力是拉力,杆件产生伸长变形。 轴向压缩:当作用力指向杆端,作用力是压力,杆件产生压缩变形。 第一节轴向拉、压杆的内力 一、内力的概念 由外力(或外部因素)引起的杆件内各部分间相互的作用力。 二、内力的计算—-截面法: (1)截——沿欲求内力的截面上假想地用一截面把杆件分为两段;

(2)取——抛弃一段(左段或右段),取另一段为研究对象; (3)代——将抛弃段对留取段截面的作用力,用内力代替; (4)平——列平衡方程式求出该截面内力的大小。 截面法是求内力最基本的方法。 注意:1)外力不能沿作用线移动 —— 力的可传性不成立(变形体,不是刚体 ); 2)截面不能切在外力作用点处 —— 要离开作用点。 轴力的正负号规定:拉为正,压为负。 练习题:求下图指定截面的内力。 解: 1)求m-m 截面的内力Nm 截——用m-m 截面把杆件分为左右两段; 取――抛弃右段,取左段为研究对象; 代——将抛弃段(右段)对留取段(左段)截面的作用力,用内力m N 代替; 平——列平衡方程式求出该截面内力的大小。 KN N N X m m 4040 ==+-=∑ 2)求n-n 截面的内力Nn 学生讨论完成此练习。 三、轴力图 轴力图:用平行于杆轴线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位置,垂直的坐标表示横截面的轴力,按选定的比例尺把正轴力画在轴的上方,负轴力画在轴的下方。 例3-1:用截面法计算轴力,并绘制轴力图。 必须掌握。 教师讲解与学生联系相结合。 Nm

ch3轴向拉压变形(3rd)

第三章 轴向拉压变形 3-2 一外径D=60mm 、内径d =20mm 的空心圆截面杆,杆长l = 400mm ,两端承受轴 向拉力F = 200kN 作用。若弹性模量E = 80GPa ,泊松比μ=0.30。试计算该杆外径的改变量?D 及体积改变量?V 。 解:1. 计算?D 由于 EA F D D εEA F εμμε- =-=='= Δ , 故有 0.0179mm m 1079.1 m 020.00600(π1080060 .01020030.04)(π4Δ52 29322-=?-=-???????-=--=-='=-).d D E FD EA FD D εD μμ 2.计算?V 变形后该杆的体积为 )21()1)(1(])()[(4 π )(222εεV εεAl d εd D εD l l A l V '++≈'++='+-'++=''='ε 故有 3 373 93 mm 400m 1000.4 )3.021(m 1080400.010200)21()2(Δ=?=?-???=-='+=-'=-μE Fl εεV V V V 3-4 图示螺栓,拧紧时产生l ?=0.10mm 的轴向变形。已知:d 1 = 8.0mm ,d 2 = 6.8mm , d 3 = 7.0mm ;l 1=6.0mm ,l 2=29mm ,l 3=8mm ;E = 210GPa ,[σ]=500MPa 。试求预紧力F ,并校核螺栓的强度。 题3-4图 解:1.求预紧力F 各段轴力数值上均等于F ,因此, )(π4)(Δ23 3222 211332211d l d l d l E F A l A l A l E F l ++=++= 由此得

03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单元检测 (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下列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 .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C .佛山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 B .松香、萘、玻璃、明矾都是非晶体 C .晶体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D .同一晶体的熔化温度与它的凝固温度相同 3.如图3-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 4.南沙群岛普遍严重短缺淡水,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图3-2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 C .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 5.下列措施中的目的是为了减慢水的蒸发的是( ) A .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 B .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 .将湿衣服撑开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入冰箱的冷藏室内 6.下列关于水沸腾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计测沸水的温度可以使用酒精温度计 B .当水温达到100℃时,水一定会沸腾 C .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变大,至水面破裂 D .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 7.在严寒的冬季,小满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他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3-3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凝固 B .凝华 C .升华 D .液化 8.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 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 成水形成的 图3-2 图3-3

人教版第三章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 物理意义: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的物理量 符号:______ 摄氏温度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1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根据液体的_________制成的 使用前:看清它的______和_________ 温度计 1.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碰到______和_______ 使用时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_________________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_________,视线要与页面___ 物质的三种状态: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物质由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 熔化熔化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______,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 和非晶体:熔化时,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_,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物凝固定义:物质由______变成______的过程 态凝固晶体: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______,有固定凝固温度,即凝固点变非晶体:凝固时,不断放热,温度_________,没有固定的凝固温度化定义:只发生在液体______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 蒸发影响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 汽化方式定义: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______的汽化现象汽化规律:物体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____________, 和沸腾这个温度称为沸点 液化沸点与压强的关系:气压越大,沸点越高 液化方法:1.______温度;2.______体积 定义:物质由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 升华升华___热 升华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定义:物质由______直接变成______的过程 凝华凝华凝华___热 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温度计 知识点1:温度 1.温度的概念及单位 (1)定义:表示物体的____________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K 。常用单位:________,符号:℃2.摄氏温度 摄氏温度是这样规定的:在1标准大气压下,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______。在1℃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摄氏温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 例题1:(1)温度表示物体的_________。测量温度需要使用_________。 (2)摄氏温度规定了两个定点温度: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______,沸水的温度为______。 (3)摄氏温度的单位是______,- 4℃应读作_________。 知识点2: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泡内液体水银、煤油、酒精等水银煤油、酒精等 刻度范围- 22 ~ 110 ℃35 ~ 42 ℃- 30 ~ 50 ℃ 分度值 1 ℃0.1 ℃ 1 ℃ 构造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玻璃泡上部有一段细而 弯的“缩口” 玻璃泡上部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 前要甩几下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 数,不能甩 例题2:体温计和实验室温度计,都是利用液体的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可用来测沸水的温度的是_______________;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个______。 知识点3: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估测根据待测液体的温度选择合适______的温度计 观察看清温度计的______和_________ 放置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______在被测的液体当中,不能碰触_________或_________ 读数 让温度计再液体中稍微待一会儿,等示数______后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______ 离开被测温度的液体,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______。 例题3:图甲所示为测量冰的温度的操作,其中正确的图是______,此时温度计的示数如乙所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物态变化 1.温度计 (1)温度 ①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②单位:常用单位是(℃)。 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 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 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进行工作。 【习题】图3—1中温度计甲的示数为,读做, 图3—1 温度计乙的示数为,读做. (3)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待温度计的示数()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 【习题】某学生在测水的温度时,采用了如下几个步骤:

①取适当的温度计; ②等待几分钟; ③让温度计玻璃泡浸没在水中,但没有接触容器壁和底; ④估计待测水的温度; ⑤按正确方法读数并记录。 请按正确的实验操作程序,将步骤(只写序号)排列为是。 2.图3—2中有A、B、C、D四种测量水 温的操作.请你评价这四种操作方法的 正误.如果是错误的,指出错在哪里. 2.体温计 分类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用途测物体温度测室温测体温 量程-21℃~110℃-30℃~50℃35℃~42℃ 分度值1℃1℃0.1℃ 所用液体水银、煤油 (红) 酒精(红)水银特殊构造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使用时不能甩,不能离开物体 读数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1)结构: ①体温计的玻璃管很细,读数更精确; ②侧壁呈圆弧形,相当于放大镜,便于看清液柱表面位置; 图3—2

斜拉桥计算

摘要 本设计根据设计任务要求,依据现行公路桥梁设计规范,兼顾技术先进,安全可靠,适用耐久,经济合理的原则,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双索面双塔斜拉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变截面连续梁桥三个比选桥型。综合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并考虑与环境协调,把预应力混凝土双索面双塔斜拉桥作为推荐设计方案。进行结构细部尺寸拟定,并利用Midas6.7.1建模,进行静活载内力计算、配筋设计及控制截面应力验算、变形验算等。经验算表明该设计计算方法正确,内力分布合理,符合设计任务的要求。 独塔斜拉桥方案 斜拉桥方案造型美观,气势宏伟,跨越能力强,55米的主塔充分显示其高扬特性,拉索的作用相当于在主梁跨内增加了若干弹性支撑,从而减小了梁内弯矩、梁体自重,从而减小梁体尺寸。施工技术较成熟。 斜拉桥设计与计算 第1部分总体设计 第 1节斜拉桥概述 斜拉桥是一种桥面体系受压、支承体系受拉的结构,其桥面体系由加劲梁构成,其支承体系由钢索组成。 上世纪70年代后,混凝土斜拉桥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稀索,主梁基本上为弹性支承连续梁;

第二阶段:中密索,主梁既是弹性支承连续梁,又承受较大的轴向力; 第三阶段:密索,主梁主要承受强大的轴向力,又是一个受弯构件。 近年来,结构分析的进步、高强材料的施工方法以及防腐技术的发展对大跨斜拉桥的发展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斜拉桥除了跨径不断增加外,主梁梁高不断减小,索距减少到10m以下,截面从梁式桥截面发展到板式梁截面。混凝土斜拉桥已是跨径200m~500m范围内最具竞争力的桥梁结构。 (一)技术指标 1,路线等级:公路一级,双向四车道: 2,设计车速:100km/h; 3,桥面宽: 1.5m(拉索区)+0.5m(防撞护栏)+0.5m(过渡带)+7.5m(行车道)+ 0.5m(过渡带)+0.5m(防撞护栏)+1m(隔离带) +0.5m(防撞护栏) +0.5m(过渡带)+7.5m(行车道)+0.5m(过渡带)+0.5m(防撞护栏)+1.5m(拉索区)。 4,设计作用: 汽车作用:公路1级荷载, 温度作用:体系温差±20度,主梁的温度梯度为±5 度,梁与拉索的温差±10度; 5,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为7.6度;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 、温度: 1. 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 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 2. 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C”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C ;然后把0C和1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C。(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摄氏度” ;-2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 或“负20摄氏度” 、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 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零刻度线,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 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 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C ~42C ;分度值为0.1C ;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 互转化。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 1.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 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 2.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 (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且继续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的条件:温度达到凝固点且继续放热;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注意: 1 、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 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

斜拉桥计算书2

计算书 工程名称:郑东新区龙子湖中路跨龙子湖东(B8)桥工程编号: 05-Q-18 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构件名称:主桥总体计算 第 1 册共 1 册本册16页 计算年月日 校对年月日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桥梁工程设计分院 1 郑东新区龙子湖中路跨龙子湖东(B8)桥施工图设计 主桥总体计算 一.工程概况 本桥采用96m+72m=168m的双索面弯塔斜拉桥,塔梁固结。在桥塔处横断面布置为6.25m人行、非机动车道+2.75m索塔分隔带+12.0m机动车道+8.0m中央分隔带+12.0m机动车道+2.75m桥塔分隔带+6.25m人行、非机动车道,总宽度50m,在索塔区以外,主跨人行、非机动车道宽6.75m,边跨人行、非机动车道宽6.25m。 主梁横截面采用两个分离的箱形截面,中间用横梁连接,每个分离箱梁都是双室截面,因此主梁横截面也可以称为双箱双室截面。两个分离的箱形截面中心间距35m,与双索面斜拉索及桥塔两个塔柱的中心间距一致,每个箱形截面的底宽9m,两个分离箱梁间净距26m,箱梁外侧悬臂3m;箱梁高度从桥面中线向两侧1.5%横坡降低,在塔柱中线处箱梁高2.5m,在桥面中线处梁高2.763m。箱梁内顶板厚25cm,悬臂板端部厚18cm,根部厚50cm;底板厚30cm;边腹板宽50cm,梁端处加宽到80cm;主跨和边跨中间腹板宽分别为100cm和200cm,索塔处21m长度范围内的箱梁中腹板宽度350cm,二者之间设渐变段。 连接主梁的横梁间距3m。横梁分为中横梁、端支点处的端横梁及索塔处的塔间横梁三种,桥面中线处横梁高276.3cm。中横梁肋宽30cm,在主梁

斜拉桥的抗震计算部分

1. 动力特性分析 对大跨度桥梁进行地震反应分析之前,需要先了解其动力特性,即进行特征值分析。特别是基于振型分解的动力反应分析方法,通过特征值分析选取贡献最大的主要振型,无疑可以大大减小计算量而计算结果精度仍满足工程需要。首先将结构的自重、二期恒载(桥面铺装)和附属设施荷载转化为质量,采用集中质量模型——将质量人为集中到选定的结点上。此时质量矩阵是一个对角矩阵。如果单元质量分布不均匀可以考虑不均匀的将质量集中在节点上。这种方法对于空间杆系结构的计算结果较好的,因为它比较合服空间杆系结构的计算假定,即荷载均作用在节点之上;同时,若结构在某些地方存在集中质量(重型设备等),这种方式也是比较合理的。本斜拉桥所采用的动力模型就是一个简化的空间杆系结构。 表1.特征值表格 运用里兹向量法求出的是与三个平动地震动输入直接相关的振型。本例X平动、Y平动、Z平动三个方向都取30阶振型,特征值分析结果(见表1)显示三个方向的振型参与质量分布是,满足规范上振型参与质量达到90%以上的要求。前20阶振型中在三个平动方向的任一方向上的振型参与质量达到2%以上的振型模态如下图1-(1)~1-(8)所示。本组所设计的大跨度漂浮体系斜拉桥的第一振型为纵飘振型,周期长达14.62s,第二振型为,周期仍然很长为12.40s,第三振型的周期就快速下降到了4.92s。控制地震反应的主要振型特征表现为主梁纵飘、桥塔侧弯、对称与反对称竖弯以及对称与反对称侧弯。

(3)第1阶振型:T=14.65s,纵飘 (2)第2阶振型:T=12.40s,对称侧弯

(5)第5阶振型:T=3.30s,右塔侧弯

(完整版)轴向拉压习题答案2

第2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主要知识点:(1)轴向拉伸(压缩)时杆的内力和应力; (2)轴向拉伸(压缩)时杆的变形; (3)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4)轴向拉压杆的强度计算; (5)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 轴向拉伸(压缩)时杆的变形 4. 一钢制阶梯杆如图所示。已知沿轴线方向外力F 1=50kN ,F 2=20kN ,各段杆长l 1=100mm ,l 2=l 3=80mm ,横截面面积A 1=A 2=400mm 2,A 3=250mm 2,钢的弹性模量E=200GP a ,试求各段杆的纵向变形、杆的总变形量及各段杆的线应变。 解:(1)首先作出轴力图如图4-11所示, 由图知kN F N 301-=,kN F F N N 2032==。 (2)计算各段杆的纵向变形 m m EA l F l N 56 93311111075.310 40010200101001030---?-=??????-==? m m EA l F l N 5 6 9332222100.210 4001020010801020---?=??????==? (3)杆的总变形量m l l l l 5 3211045.1-?=?+?+?=?。 (4)计算各段杆的线应变 45 1111075.310.01075.3--?-=?-=?=l l ε 45 222105.208.0100.2--?=?=?=l l ε 45 333100.408 .0102.3--?=?=?=l l ε 材料在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 试述低碳钢拉伸试验中的四个阶段,其应力—应变图上四个特征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低碳钢拉伸试验中的四个阶段为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和颈缩阶段。在弹性阶段,当应力小于比例极限σp 时,材料服从虎克定律;当应力小于弹性极限σe 时,材料的变形仍是弹性变形。屈服阶段的最低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屈服极限,以σs 表示。强化阶段最高点所对应的应力称为材料的强度极限,以σb 表示,它是材料所能承受的最大应力。 m m EA l F l N 5 69333333102.310250102001080102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