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初中物理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

初中物理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

初中物理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
初中物理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

中考物理总复习

基本物理量、公式、定律

规律总结及专题题型归类精讲、训练

【物质】

一、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1、物质存在的两种形式:一是实体物质,如空气、水、铁等。二是场物质,如电场、磁场、电磁场。

2、物质的状态变化

⑴判断发生何种状态变化时,

3、熔化和凝固

⑴描述物质熔化和凝固的图像。

如图各点表示什么状态?各段表示什么过程?

⑵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晶体有一定的熔点(

⑶晶体熔化成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4、汽化和液化

⑴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进行的平缓的汽化现象。

蒸发在任何温度都能发生,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蒸发有致冷作用。

液体蒸发的快慢:①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液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得快.②对于同种液体,表面积越大、温度越高、表面附近的空气流通得越快,蒸发越快。如建造坎儿井,减少水的蒸发。

沸腾是液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上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意:①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②液体温度达到沸点,要能继续吸到热,才能沸腾。③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的气压有关,压强增大,沸点升高。如高压锅内压强为两个标准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升为120℃。

⑵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液化时要放热,如蒸汽熨斗。

液化有两种方法:①所有气体温度降低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②气体液化的温度跟压强有关,压强增大,气体能在较高的温度下液化。如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下加压液化成液体。

5、升华和凝华

⑴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如舞台上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升华吸热降温,制造“白雾”。

⑵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如电灯泡发黑是气态钨遇冷,在灯泡壁直接变成固态钨。

6、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形成一个巨大的循环系统,其中水的位置不断变动着,水的状态不断转变,在这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因此,水循环影响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我们应有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记住云、雨、雾、露、霜、雪、雹的形成过程:

①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悬浮在低空形成雾.

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低空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露.

②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夜间降温,在地面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草木等物体上形成霜。

③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悬浮在高空形成云。

④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液化成小水珠或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或降到地面前熔化形成雨。

⑤大气中的水蒸气,由于高空降温,在高空凝华成小冰晶,从高空降下来形成雪

⑥大气中的小水滴在空气对流中受冷凝固成小冰雹块。小冰雹块在流动过程中与小冰晶、小水滴合并,

7、温度和温度计

⑴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摄氏温度(℃)。

知道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如:温水一般为40℃左右;冰箱冷冻室温度可调到-20℃以下。

⑵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测温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①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②正确的使用温度计(会拿、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⑶体温计:管内装水银,测量范围在35~42℃,分度值是0.1℃。(人的正常体温为37℃)

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大,毛细管内径很细,玻璃泡上部有一“缩口”,故可离开人体进行读数,使用后拿住体温计的上部甩几下,让升入直管中的水银回到玻璃泡里。

8、“温室效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水汽等气体能让太阳发出的热顺利通过,达到地球,但却阻碍地表反射的热散发到大气层外,就像玻璃温室一样起保暖作用,使地球增温,导致气候变暖,造成海平面上升、热带风暴频发等一系列气象灾害。因此,人类应当有效地限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大量植树造林。

9、“热岛效应”:①在城市的生产和生活中,燃烧大量的燃料,排放出大量的热;

②以水泥、沥青为主的路面和建筑物有较强的吸收太阳辐射能的本领;

③城市中的水面小、地面的含水量小,致使水的蒸发少,加之空气流动不畅城市中的热不能及时传递出去等原因,城市的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一些,就像一个个“热岛”一样,给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10、人工降雨常用的一种方法:用飞机在适当的云层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云中的冰晶增多,小水滴增大,从而形成降雨。

二、物质的物理属性

1、物质的物理属性和分类

⑴物质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⑵物质的密度(ρ)----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

⑶物质的比热(c )----单位质量的物质温度升高1℃吸的热;⑷物质的透明度----透明、半透、不透;

⑸物质的硬度----软硬程度;⑹物质的延展性----易延展(金、纳米材料)、难延展;

⑺物质的弹性----强弱程度;⑻物质的导电性----超导体、导体、半导体(锗、硅)、绝缘体;

⑼物质的导热性----良导、不良、绝热;⑽物质的磁性----永磁、软磁、无磁;

2、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无关,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使用托盘天平时,先水平调节:“放水平游码移零,针左偏螺母右调”,再横梁调节:“物左码右分两盘,先大后小移游码”。

3、密度ρ是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力学特性),是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

在一定状态下,对同一种物质,比值ρ=m/v是确定不变的,所以,密度跟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注意:⑴同一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如水蒸气、水和冰的密度不同。⑵外部条件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会变化。如物体受热膨胀,密度就会减小;如因为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所以当压缩打气筒内的气体时,质量不变,体积变小,气体密度就会变大。⑶气体的密度值常指气体在标准大气压下、0℃条件时的值。

4、正确理解密度知识中的比例关系。注意,研究的对象是同一种物质,还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⑴同一种物质,密度ρ一定,m1/m2= v1/v2,也就是同一种物质,物体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⑵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体积V相同时,m1/m2=ρ1/ρ2。物体的质量跟它的密度成正比。

⑶不同的物质,密度ρ不同,当质量m相同时,v1 / v2 =ρ2/ρ1。物体的体积跟它的密度成反比。

5、测定某种物质密度的思路:供选用的器材有天平、弹簧测力计、量筒、刻度尺、细线、水。

⑴固体的密度根据密度公式ρ=m/v。

其中m可用①天平直接测出;②弹簧测力计测物重G=mg,再求得;③量筒测出物体在水中漂浮时的V排水,根据G物= F浮,则mg=ρ水gV排,间接求得。

其中V可用①量筒或量杯用排水法测出体积,遇到密度小于水的物质时要用压入法或沉锤法,使物体浸没水中;②刻度尺间接测出形状规则的物体的体积。

⑵液体的密度除用天平测出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V,根据密度公式ρ=m/v求得。还可从有ρ液的公式间接求得。如结合浮力知识:①称重法中F浮= G物-F/=ρ液gV排;②漂浮时F浮=ρ液gV排=G物。

⑶根据密度与其它物理量的比例关系,已知ρ1求ρ2。如称重法测浮力中,∵物体浸没水中V 排= V 物, F

浮= G 物-F /=ρ水gV 排,G 物=ρ物g V 物。∴ρ物/ρ水= G 物/ (G 物-F /),测出G 物和F /,可求ρ物。

三、物质的结构和尺寸

1、分子世界

⑴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很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 10m.(放大镜、光学显微镜探测不到) ⑵分子间有空隙,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激烈,扩散进行得快) 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它们的大小与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⑷固体中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排列,只能围绕某一点振动,因此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中分子间距约固体的两倍,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运动,因此液体有一定的体积,但没有一定的形状。气体中分子离得比较远,间距为固体的10倍以上,能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因此气体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2、粒子世界

⑴分子由原子(直径约10-10m)组成。(摩擦起电现象表明: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而这些粒子有的是带电的)

⑵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直径约10-15m)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1897年汤姆逊发现)组成,原子不显电性。卢瑟福的原子行星模型: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几乎集中原子质量的原子核,带负电的电子绕着原子核高速旋转。

⑶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1919年卢瑟福发现)和不带电的中子(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组成。 ⑷质子和中子都是由称为夸克(1964年盖尔曼提出)的更小粒子组成的。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如:回旋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1988年建成)。

3、宇宙世界

⑴古代人提出“天圆地方说”、托勒密提出“地心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⑵现代认为: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地球是太阳系中的普通一员,太阳系又是银河星系中数以千亿颗恒星中的一个,而银河星系又是宇宙中无数星系中的一个。

⑶天文学家哈勃发现谱线“红移”现象(多普勒效应)表明星系都在以各自的速度远离我们而去。 ⑷宇宙的起源,大多数科学家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约137亿年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宇宙模型”

4、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夸克—质子、中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月球—地球—太阳—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团—超星系团。

5、“量天尺”:1光年为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1光年 = 9.461×1015米.

四、新材料及其应用

1、导体和绝缘体:导体内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如金属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子,当导体两端加有电压时,这些自由移动的电荷就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绝缘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很少,一般情况下,绝缘体两端加上电压也不能形成电流。注意: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可以成为导体,如玻璃在温度升高时,其导电的能力也逐渐增强。

2、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 半导体具有许多独特的功能。例如:半导体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即只允许电流从一个方向通过元件,可用于控制电路的通断;半导体三极管可用来放大电信号;半导体材料的电阻大小还可受光、温度、压力等因素控制,因此可制成光敏电阻、热敏电阻、压敏电阻等元件,用于计算机等电子仪器内。

3、超导体是一种当温度在某临界温度时,电阻为零的材料。用于损耗很小地输送极大的电流,例如:远距离输电线路、超导磁悬浮列车。

4、纳米材料是指几何尺寸达到1—100nm 范围的材料(1nm=10-9m ),是分子水平上的研制,制成的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例如: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纳米陶瓷硬度高、耐高温、有塑性;纳米奶瓶有抗菌作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一、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一个选定的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同一个物体的运动状况时,得到的结论可能不同。通常取地面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以地球为参照物,地面上的人看同步卫星是静止的。

2、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动的联系,例如:宏观的扩散现象说明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宏观的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而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3、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例如: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机械运动和力

1、使用刻度尺测量时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要会放、看、读、记。

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累积法、替代法、平移法、比例法等。 2、速度v 是用比值s/t 来定义的物理量,与s 、t 的大小无关。

⑴两种描述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图像:

(a)路程——时间图像,简称路程图像(图a)

(b)速度——时间图像,简称速度图像(图b)

注意:①横坐标、纵坐标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轴)

②如何从图像中,读出速度和路程有多大。(点、线、面)

⑵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随时间不断变化,用v=s/t 计算它的平均速度时,要注意时间与路程一一对应,求出在该段时间或该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等于各段时间或各段路程内的速度平均。

3、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注意三个方面:(1)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一个叫受力物体,另外一个叫施力物体。(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没有先后之分。(3)当物体之间发生了(例如,推、拉、提、压、吸引、排斥、碰撞、摩擦)作用才会产生力。

4、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垂线的应用,重心) 弹力: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簧测力计是根据在一定限度内,作用在弹簧上的外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越大的特性制成。(成正比)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接触面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将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①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它的大小在零至最大值之间. ②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面积大小无关。

③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除了可以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以外,还可用滚动代替滑动、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使物体之间脱离接触等有效地减小摩擦。如气垫、磁悬浮等。

5、力的三要素和示意图:(1)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线段的长度要合适;

(2)线段的末端加箭头以示力的方向; (3)在线段旁标出力的符号和大小。

6、二力平衡的条件—— 同体、等值、反向,共线,这两个力为平衡力。

要着重区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不同体),两平衡力是作用于同一物体上.

7、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做出贡献的首先是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抓住了事物的本质,进行科学推理)。

8、正确理解惯性的概念

⑴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所具有的一种基本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一切物体包括“固、液、气”状态的物体;任何情况是指无论“是否运动和运动快慢、是否受力和受力大小等”情况.

⑵惯性不是力,惯性是性质。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有三要素。而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外界条件无关,惯性只有大小,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不能说“惯性力”、“惯性的作用”。

图 b 图 a V/(m ·s -1)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记住物体受力与运动状态的关系,归纳如下:

不受外力 静止状态 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不变

(合力为零) 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情况 运动状态

速度大小改变

受非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状态改变

(合力不为零) 运动方向改变(拐弯)

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

⑵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变,原来静止仍然静止,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

⑶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即其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将发生变化。

10、简单机械

⑴杠杆:所谓硬棒,就是要求在使用时棒不会变形,至于棒的形状则并非一定要求是直的。

比如滑轮、轮轴、杆秤、天平、常用的剪刀、镊子、羊角锤等及人体中有许多都是变形的杠杆。 ⑵力对支点的转动效果不仅与力的大小有关,还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力臂)有关。

作图时要先确定支点和力的作用线,再画力臂。千万不要把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误认为就是力臂。(这个距离可以是力臂的最大值,若杠杆仍平衡,此时作用力是最小值)。

⑶当有两个力或几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能使杠杆分别按两个不同方向(比如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若杠杆保持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时,则我们说杠杆平衡了。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 d 动L 动=F 阻L 阻。

⑷滑轮实质是变形的可连续转动的杠杆。定滑轮的支点是转动轴,定滑轮是等臂杠杆,故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动滑轮的支点是那段上端固定的绳子与动滑轮相切的点,它的动力臂(轮直径)是阻力臂(轮半径)的2倍,所以动滑轮能省一半力。

⑸滑轮组的使用

①使用滑轮组提重物时,若忽略滑轮和轴之间的摩擦以及绳重,则重物和动滑轮由几段绳子承担,提起重物的力就等于总重量的几分之一,即F=n

G G )(轮物 。因此关键是弄清几段绳子承担总重。 ②把重物和动滑轮从滑轮组中“隔离”出来,就很容易弄清直接与动滑轮连接的绳子的段数n 。

③同一个滑轮组,n 为“奇动偶定”,拴点在动滑轮上时,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n=2N+1,则更省力. ④计算绳子的段数n 可用拉力F=n

G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nh 或移动的速度V F =nV G 求得。其中G 为总重,h 为重物和动滑轮上升的高度,V G 为重物和动滑轮移动的速度.n 取整数(采用小数进一法).

11、压强

⑴弄清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①从力的性质上看,压力属于弹性力,而重力属于引力性质,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②从施力物体来看,压力的施力物是相互挤压的物体,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③从力的作用点来看,压力作用点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而重力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④从力的方向上看,压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而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与水平面垂直。

⑤从力的大小来看,重力的大小用公式G=mg 计算,当g 一定时,其大小决定于物体质量的大小。

而压力的大小决定相互挤压、发生形变的情况。(压力不一定与重力有关,水平支持面上受到物体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只是一种特殊情况,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就小于物体的重力)。

⑵压强表示压力作用的效果。公式:P=F/S 。1帕斯卡(Pa)的意义是1m 2的面积上受1N 的压力。

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大小的数量级为104 Pa 。

⑶液体压强P液=ρ液gh ,只与密度ρ液和深度h 有关,而与液体的重力、形状等无关,著名的“帕斯卡裂桶实验”就是有力的证明。因为液体受到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所以静止液体内部压强有以下特点:

③液体的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加而增大;④液体的压强还随液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

⑷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等于1.0×105 Pa)

①大气压的存在:“马德堡半球”、“易拉罐”、“覆杯”等实验是有力地证明。

②大气压的测定: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可估测大气压的值.注意:注射器横截面积的计算方法是S=V/L.(V是注射器的容积,L是它的全部刻度的长度).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最早用实验测出大气压的值相当于76c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水银气压计是根据托里拆利实验制成的.金属盒气压计是抽去内部空气的薄金属盒在大气压发生变化时其厚度会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经放大并显示出来,可测量大气压的数值.若将其刻度盘上所标的大气压值折算成高度,则改装成了航空、登山用的高度计。

③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人的“高山反应”就是因为高山上气压低引起的;大气压的变化还和天气有关,一般说来,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的高,冬天的大气压比夏天的高。

④大气压的应用:用吸管吸瓶中饮料;活塞式抽水机和离心式水泵抽水等都是利用大气压来工作的.普通抽水机的抽水最大高度约10米左右,这是由于1标准大气压大约能支持10.13米高的水柱。

⑤气体的压强:在温度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体积越小,压强越大,如打气筒要用力打气。在体积不变时,一定质量的气体,温度越高,压强越大,如自行车胎气打得太足,在阳光下容易爆裂。

12、流体(气体或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相关物理现象:飞机机翼的升力;气流喷雾器;同向行船相撞;站台上的黄色警戒线;弧圈球、香蕉球等。

13、浮力: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物体向上的托力叫做浮力。

⑴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⑵浮力大小的计算:

①吊在弹簧测力计下并浸没在液体中静止的物体(称重法)F浮=G物-F/ (F/为此时测力计的示数)

②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定律法)F浮= G排液=ρ液gV排

③当物体漂浮于液面或悬浮于液体中(平衡法)F浮= G物

14、正确理解阿基米德原理

⑴阿基米德原理阐明了浮力的三要素:浮力作用点在浸在液体(或气体)的物体上,其方向是竖直向上,其大小等于物体所排开的液体(或气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排液。

⑵“浸在”既包括物体全部体积都没入液体里,也包括物体的一部分体积在液体里面而另一部分体积露出液面的情况;“浸没”指全部体积都在液体里,阿基米德原理对浸没和部分体积浸在液体中都适用.

⑶“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和物体的体积V物,它们在数值上不一定相等。

当物体浸没在液体里时,V排=V物,此时,物体在这种液体中受到浮力最大。

如果物体只有一部分体积浸在液体里,则V排<V物,这时V物=V排+V露。

⑷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ρ液gV排。即F浮的大小只跟ρ液、V排有关,而与物体自身的重力、体积、密度、形状无关。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不随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的变化而改变。

⑸阿基米德原理也适用于气体:F浮=ρ气gV排,浸在大气里的物体,V排=V物。

例如:热气球受到大气的浮力会上升;给瘪气球打气会使原来平衡的天平不再平衡。

15、正确运用物体的浮沉条件(只考虑浮力和重力), 应该明确:上浮和下沉都是动态过程。

⑴从物体受力情况看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当G物= F浮时,受一对平衡力作用,物体漂浮或悬浮。

②当G物<F浮时,物体上浮,物体在上浮过程中,其受力情况是不变的,受非平衡力作用.当物体部分露出液面后,其所受浮力随其露出液面部分体积的增加而减小,直至浮力与重力平衡,物体飘浮在液面上.

③当G物>F浮时,物体下沉,在下沉过程中物体受力情况也不变,受非平衡力作用,直到物体与容器底部接触后,才处于静止状态,受平衡力作用,容器底对物体的支持力+液体对物体的浮力=物体的重力。

⑵从质量均匀分布的实心物体与液体的密度关系看物体的浮沉条件:

①若ρ物<ρ液时,则G物<F浮,物体上浮;稳定后,物体漂浮在液面上。

②当ρ物=ρ液时,则G物= F浮,物体悬浮在液体内部任何深度;。

③当ρ物>ρ液时,则G物>F浮,物体下沉至容器底部,稳定后,静止在容器底部。

⑴改变物体的重力大小.如潜水艇进水和排水、浮沉子的原理、浮桶法打捞沉船、热气球(孔明灯)。

⑵改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如轮船的吃水线(排水量)、鱼鳔的作用、盐水选种、测定血液的密度。

三、声和光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声音就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物体只要振动,就一定会发出声音,但人耳不一定都能听得到,人听到的声音频率约为20-20000HZ.(人发声频率约为85-1100 HZ)

(2)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需要有介质来传播.介质可以是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真空中不能传声.

(3)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相同.通常情况下,在气体中声速最小,在固体中声速最大(空气中约为340m/s,水中约为1500m/s,钢铁中约为5200m/s)另外,在空气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4)回声: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若遇到高大障碍物,会被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人耳要能区分清楚原声与回声,其间隔时间必须在0.1秒以上,所以,人耳到障碍物的距离应大于17m时,才能听到回声.

2、乐音的三个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发声体振动的越快,频率越大,音调则越高;反之,音调越低。例如,1、2、3、4、5、6、7、ⅰ,音调越来越高。注意: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小提琴的弦丝越短、越细、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吹笛的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反之则越小.另外,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越远,响度越小.人耳刚刚能听到的声音为0 dB.

(3)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材料、结构所决定的,它是声音的品质.根据音色,能区分乐器或其它声源。

3、从物理学角度看,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音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其它正常活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表示声音的强弱用的分贝(dB)为单位。安静舒适为40—50 dB;90 dB以上会对听力造成损伤。

减弱噪声主要途径:在声源产生处控制(改变、减少或停止声源的振动),在传播过程中阻断(隔声、吸声和消声),在人耳朵处减弱(戴护耳器)。

4、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超声波;频率高于20 000Hz的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特点。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一定强度对人体会造成严重危害.可用来预报地震,台风和监测核爆炸. 5.声波是一种疏密相间的波(纵波),能传递信息。一个人说话声沙哑了,说明他生病了; 医生运用“B”超探测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制成声呐测距;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测定速度。

声波能传递能量(声能),利用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焊接等,也可以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6、光的色彩颜色

⑴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光源分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⑵光的色散现象:用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说明它是由各种(红、橙、黄、绿、蓝、靛、紫)色光组成。

⑶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种色光。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三种颜色。

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是不同的,红光和蓝光混合可形成品红光;红颜料和蓝颜料混合可得到紫颜色。

⑷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能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⑸光波:光是一种电磁波,光具有能量,光能可转化为内能(太阳灶)、电能(光电池)、化学能(光合作用)

⑹光污染:如眩光、太阳光的镜面反射光、红外线的热辐射、紫外线过度照射等。了解防护措施。

7、人眼看不见的光

⑴红外线:波长大于(频率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具有热效应.如红外线取暖器。另有电视遥控器等。

⑵紫外线:波长小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具有荧光效应和灭菌作用,应用于紫外灯灭菌,验钞机等。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对人有益,但过量的照射对人体十分有害.(臭氧层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紫外线).

8、光在同一种均匀物质(密度均匀、不含有杂质、透明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0×108m/s(最大值),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不相同,在水中为2.25×108m/s。

光往返所经过的时间,就可算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如测量月地之间距离,人造卫星测控,大地测量等.

9、光的反射定律要明确以下几点:

⑴反射角、入射角都是指各自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可把它们与镜面的夹角,当成入射角和反射角

⑵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到平面镜上,法线与入射光线重合,这时入射角为0°,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

⑶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⑷不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就任何一条光线来说,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像跟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制成太阳灶、车灯里的反光罩等。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扩大视野。如汽车的后视镜、街头拐弯处和商场中的反光镜等。

11、正确理解折射规律

⑴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和界面的夹角.同样,折射角也不是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

⑵光线射向两种透明物质分界面时,将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分别遵循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⑶光垂直射向两种透明物质界面时,光的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均为零度。

⑷光从空气射入透明物质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如果增大或减小入射角,折射角就随着增大或减小.

注意:光从透明物质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偏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入射光线会只发生反射,这时没有折射光线,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光导纤维传输光信号原理)

⑸折射现象的光路是可逆的。(可分析光通过平行玻璃砖后的出射光线跟原入射光线平行)。

⑴成像原理不同: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光线会聚而形成像为实像;

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件后光线发散,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为虚像。

⑵成像性质上的区别:实像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⑶接收方法上的区别:实像既能被眼睛看到,又能被光屏接收到;虚像只能被眼睛看到,不能被光屏接收到。

⑴所有的波都是在传播周期性变化的运动形态。如:凹凸相间的横波、疏密相间的纵波。

⑵描述波的性质的物理量

振幅A :波源偏离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为m 。周期T :波源振动一次所需要的时间,单位s 。 频率f :波源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Hz 。波长λ:波在一个周期T 内传播的距离,单位为m 。 ⑶波的传播速度v 与波长λ、频率f 的关系:v f T

λλ==。

四、电和磁

1、磁体的性质:吸铁性;指向性;每块磁体都存在N 极和S 极;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2、磁场:磁体或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能传递磁极间或磁极与通电导体间的相互作用。 ⑴磁场的存在:通常小磁针静止时是指向南北的,若小磁针指向发生变化,则小磁针处存在着磁场。 ⑵磁场方向规定: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磁场方向(磁感线的方向)。

判断方法有:

①小磁针静止时,N 极所指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②用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两端的磁极,画出磁感线及方向,再确定某点的磁场方向;

③根据导线中电流方向、导线在磁场中所受力的方向,确定通电导线所在处磁场的方向;

④根据导线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方向、导线中感应电流的方向,确定导线所在处磁场的方向。

⑶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带箭头的假想曲线。磁感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分布越密的地方,磁场越强。在磁体外部磁感线总是从磁体的N 极出来,回到S 极;磁感线在空间是不能相交的。

⑷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应用于录音机、录像机磁带和计算机磁盘等。

3、地磁场: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球周围的磁场叫地磁场。(月球周围不存在磁场)

⑴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⑵我国宋代沈括是世界上最早记载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重合,存在着磁偏角的科学家。

4、电流的磁场(奥斯特 于1820年发现),“电生磁”

⑴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着磁场,并且磁场的方向跟电流方向有关。

⑵安培定则:①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 、S 极;②标出通电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③画出螺线管的绕法。

5、电磁铁和电磁继电器

⑴电磁铁是根据电流的磁效应和通电螺线管中插入铁芯(软铁)后磁场大大增强的原理来工作的。 电磁铁的优点是;①它的磁性的有无可以由通、断电来控制;②它的磁性的强弱可以由电流强度的大小和螺线管的匝数多少来决定;③它的N 、S 极可以由变换电流方向来控制。(应用于磁悬浮列车)

⑵电磁继电器的低压控制电路控制高压工作电路的通断(相当于开关).应用于自动控制和通信领域。

6、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⑴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有关。

⑵电动机是利用磁场对通电线圈作用使线圈转动的原理制成的,把电能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为使直流电动机持续转动,必须安装换向器,在刚过平衡位置时,自动改变线圈中的电流方向。

⑶改变电流或磁场方向可改变电动机的转动方向;改变电流的大小或磁场强弱可改变电动机的转动速度。广泛应用于家用电器和电动交通工具(绿色环保型,效率高,噪声小,无废气排放,无油污)。

7、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 于1831年发现),“磁生电”

⑴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①导体是闭合电路中一部分;②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

注意:当导体平行于磁感线运动时或当导体放入磁场中不运动时,都不会产生感应电流。

⑵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方向有关。

⑶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它将机械能大部分转化为电能,少部分转化为内能。

交流发电机的线圈在磁场中转动时,所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随时间发生周期性变化,这种电流叫做交流电。我国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电流方向每秒钟改变100次。

⑷电能的传输过程:(变压器也是利用电磁感应来改变交流电电压的)

8、电磁波

⑴电磁波是在空间传播的周期性变化的电磁场。麦克斯韦建立理论,赫兹实验证明存在。

⑵电磁波的特性:能在真空中传播,任何频率的波速均为c=3.0×108m/s。金属容器能屏蔽电磁波。

⑶电磁波谱。若按波长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即频率由高到低)有:

γ射线、X射线、紫外线、可见光(紫、靛、蓝、绿、黄、橙、红)、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

⑷不同频率电磁波有不同的应用(X光透视机、紫外线消毒柜、微波炉、收音机);防止电磁污染。

9、信息

⑴信息是各种事物发出的有意义的消息。人类特有的三种信息是:语言、符号和图像。

⑵五次巨大的变革;语言的诞生、文字的诞生、印刷术的诞生、电磁波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⑶传播工具:手语、烽火台、驿马、电报(莫尔斯)、电话(贝尔)、移动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

10、现代通信——信息高速公路

⑴卫星通信:利用微波(大致沿直线传播)传递信号。系统由空间部分(通信卫星——三颗互成120°的同步卫星,就可以几乎覆盖全球)和地面部分(通信地面站)两部分构成。

⑵光纤通信:利用激光在光纤中传递信号.光纤的内壁具有使光发生反射的特性(类似于平面镜).

⑶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的网络,它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应用广泛.如发送电子邮件、远程教育等。

信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传递信息所用的电磁波频率越高,在相同时间内传递的信息就越多,信息之路就越宽!

【能量】

一、能量、能的转化和转移

1、自然界存在不同形式的能:机械能(声能),内能,电磁能(光能),核能,化学能(生物质能),潮汐能等.

2、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都可以互相转化。

如:晒太阳取暖是太阳的内能通过热传递(辐射)转移到人体;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3、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如:摩擦生热的做功过程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运动的物体撞击静止的物体,使静止的物体运动的做功过程是动能转移的过程。

二、机械能

1、机械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个是作用力,一个是作用力方向上物体通过的路程,两者缺一不可。

若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也通过了距离.但移动的距离跟受到力的方向垂直时,该力对物体没有做功. 2、功率和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快;反之,做功快不一定做功多.

从公式P=w/t可知,相同的时间内做功多的,功率大;做相同的功,所用时间少的,功率大.

从公式P=F˙v可知,在功率P一定时,力F与速度V成反比。如汽车上坡时,当功率不变,司机采取换挡减小速度,以获得较大的牵引力;若要保持速度不变,只有加大油门,增大汽车实际功率了。

3、机械效率等于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η=W有用/ W总<100%。

机械效率与机械是否省力,机械功率的大小,做功的多少是无关的。

4、对于给定的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不是固定不变的。W总= W有用+ W额外,提高机械效率主要措施有:

⑴增大提升的物重(不超过绳子所能承受的最大物重),以增大有用功在总功中的比例,提高效率.

⑵在滑轮的转轴中加润滑油,减小摩擦阻力;减小动滑轮的自重。即在有用功一定的情况下,减少额外功,提高效率。

5、物体做功的本领叫做能(或能量),物体能够做多少功,它就具有多少能。

⑴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动能,物体的速度v越大,质量m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

⑵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弹性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⑶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重力势能,物体被举得越高h,质量m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6、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动能和势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转化过程中,如果没有其他形式的能产生,则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如忽略空气阻力时,空中下落石头,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三、内能

1、正确区分物体的内能与机械能

⑴内能和机械能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能:

机械能是由物体的质量、速度、弹性形变和相对于地面的位置所决定的.

内能是由物体内分子的个数,分子的质量,热运动的激烈程度和分子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

⑵物体内部大量分子一直在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热运动),所以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热能),但一个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如停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它可以不具有机械能,但一定具有内能。

⑶当物体温度升高时,物体的内能就增加.但物体的机械能不增加.

2、温度、内能和热量的区别。

⑴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激烈程度的标志。

⑵内能是一种形式的能。它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⑶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的内能.不能说“物体的热量是多少”或“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在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直至温度相同,说明内能的转移具有方向性。

⑷温度只能说“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只能说“具有、增加或减少”,热量只能说“吸收、放出”.

⑸热量和温度、内能是实质不同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

注意:在不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增加,表现为分子平均动能增加,温度升高。

在发生物态变化时(熔解或沸腾),它的内能增加,表现为分子势能增加,温度不升高。

3、改变物体内能有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和热传递是等效的。

做功是其它形式能与内能的转化,内能总量发生变化。

4、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汽油机有火花塞,柴油机有喷油嘴). ⑴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且不断地循环进行。

每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旋转2圈,对外做一次功。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汽油机启动要靠外力做功,而完成一个循环之后的下一个工作循环的启动,要靠飞轮的惯性来完成.

⑵燃料的热值q 表示1kg 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所放出的热量,单位是J/kg ,(气体常用J/m 3)。燃料

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 qm =放。燃料不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Q qm =放η(η为燃烧效率)。

⑶热机的效率η:η=(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燃料完全燃烧所获得的能量)。

5、正确理解比热容的概念

⑴比热容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降低)1℃所吸收(放出)的热量.是物质的一种热学特性 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不同物质的比热容是不同的,是鉴别物质的方法之一.注意:水的比热

容最大;同种物质物态不同,比热容也不同。如水(4.2×103J/(kg ·℃)和冰(2.1×103J/(kg ·℃). ⑵虽然某种物质的比热容可以用)()(00t t m Q C t t m Q C -=-=放

或来计算,但某种物质的比热容跟它吸、放热的多

少,质量的大小,升温或降温的多少无关。

⑶在没有物态变化时,热量的计算Q 吸=cm △t,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c 、m 和△t 有关,跟物体的初温t 0或末温t 无关。

四、电磁能

1、电源是将其它形式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的装置。

电路连接方式可根据电流的流向来判断:让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各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 ⑴若只有一条通路经过各用电器,一定是串联;

⑵若在某接点处分开有几条通路并列经过各用电器至另接点处汇合,则在两接点间的电路是并联。 电路故障通常是:⑴某处断开,该电路中没有电流;⑵某用电器被短路,该用电器没有电流通过。

2、电流及电流表的使用

电流的存在:可以通过电流的热效应、磁效应、化学效应来判定电流的存在.(转换法)

⑴电路中电流方向由电源的正极到电源的负极.

⑵使用电流表时要注意:①调零;②电流表(内阻极小)必须串联在要测量的那部分导体的电路中,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要选择适当的量程,正确读数。

注意:决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源的两极,造成电源短路,也不能直接接在用电器两端。

3、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

⑴当导体两端加有电压时,自由移动的电荷在电压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把能提供电压的器件称为电源。(注意:废电池的回收和利用)

⑵使用伏特表时要注意:①调零;②伏特表(内阻极大)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的两端,它的正接线柱跟电源正极一端相连,使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从负接线柱流出;③要选择适当的量程,正确读数。

4、在判断电路连接方式时,有电流表的电路,电流表可看成一根导线.在有伏特表的电路,可看成断路

5、电阻及变阻器

⑴电阻是表示导体本身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电学特性,金属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和温度有关,与外界其它条件无关(注意:白炽灯的冷态电阻与热态电阻相差很大)。

⑵几种常用的测量定值电阻的电路和测量方法。(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①“伏安法”:分别测出U x 、I X ,R x =U x / I X 。

②“伏阻法”:R 0与R x 串联,分别测出U 0、U x ,则R x =U x R 0/ U 0。

③“安阻法”:R 0与R x 并联,分别测出I 0、I x ,则R x = I 0 R 0/ I x 。

注意:在不同电压下测量电灯的电阻值是不相等(因与温度有关),不能用平均值作为电灯的电阻.

⑶滑动变阻器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丝的长度来实现变阻的,正确的接法是“一上、一下”,将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闭合电路前,一般将阻值调至最大。

电位器也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的大小来实现变阻的,正确的接法是“一中、一边”。

电阻箱则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箱内不同阻值的电阻器来实现变阻的,可直接读出阻值大小。

6、正确理解欧姆定律

⑴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得到I=U/R,即I与U成正比;与R成反比的关系.(公式R=U/I,不可理解为R 与U成正比,与I成反比,因为比值U/I表示导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与电压、电流大小无关)。

实验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①当R不变时,移动滑片P,可改变V(调节作用),研究I与U的关系;

②当改变R后,移动滑片P,可保持V不变(控制作用),研究I与R的关系。

⑵要特别注意定律叙述中两处出现“这段导体”的文字。公式I=U/R所反映的是同一段电路的I、U、R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所以解题时必须注意这三个量的“对应”和“同时”关系。

如图甲所示,闭合开关S,滑动变阻器取四个不同阻值时,可以得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四组对应的值。这四组对应的值在图乙的U-I坐标中分别用a、b、c、d四个点表示,(坐标原点表示的电压值和电流值均

为零)。由这四个点做出的U-I图像为一条直线,延长直线交纵轴

(U轴)于E点,交横轴(I轴)于F点,若电源电压为U0,定值

电阻的阻值为R0,据此分析:(1)E点表示的电流表为0、电压表

的示数为U0,此时电路处于断路状态。(2)F点表示电压表为0,

电流表的示数为U0/ R0,不为0,此时电路处于通路状态,滑动变

阻器的阻值为0。

7、正确分析电路的变化

⑴对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引起的电路变化分析:

①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增大,不管电路是串联还是并联,电路总电阻一定增大;反之减小。

②根据欧姆定律,由于电源电压(即电路总电压)不变,由总电阻的变化可知电路中总电流的变化。

③若有两条支路,先确定电阻“不变”支路的电流、电压变化关系,再确定电阻变化支路的电流、电压变化关系。

⑵由于开关接通、断开改变电路,引起的电路变化时:

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开关状态变化后的“等效”电路图,再确定各用电器的串、并联关系,然后求解。

8、正确理解电功和电功率

⑴电功: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能(内能、机械能、光能、声能和化学能等)的过程。注意电流通过用电器做功时,常常同时转化为几种不同形式的能.如电动机中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和内能电功的计算:公式W=UIt和W=Pt,适用于任何用电器或电路。

而推导公式:W=I2Rt和W=U2t/R,只适用于计算将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或电路(纯电阻电路)。

电功的单位:焦耳(J),实用单位为千瓦时(kW·h),俗称度.1 kW·h= 3.6×106J。

⑵电功率: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即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为瓦特(W)、千瓦(kW)、毫瓦(mW)。

电功率的计算:公式P=UI是计算电功率的基本公式,适用于任何用电器或电路。

推出的另两个公式:P=I2R和P=U2/R,仅适用于将电能完全转化为内能的用电器或电路。

额定功率是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时正常工作的功率,对给定的用电器是唯一的.(从用电器铭牌上得知) 实际功率是指用电器在某一电压下工作时的功率,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的。

⑶电功和电功率的测量

①电能表测量(家庭测量法):某用电器正常工作t时间后,直接从电能表两次示数之差测得消耗的电能,求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P.也可用秒表测出某用电器正常工作时转盘转动n圈或耗电指示灯闪烁n次所用的时间t,计算t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再求出该用电器的额定功率P.计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②伏安法测量(实验室法):用电压表、电流表和秒表分别测出某用电器的U、I和t, 再计算电功W 和电功率P。注意:不同的电压下,测出某用电器的电功率是不同的,不能采用取平均值的方法作为用电

9、正确理解焦耳定律 公式:Q=I 2Rt 。它适用于任何用电器产生的热量的计算。

⑴在仅有电流热效应存在的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成了内能,而没有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电流产生的

热量等于电流所做的功,即Q=W=I 2Rt = U 2 t / R 。用它解决纯电阻电路中的问题比较方便。

⑵许多用电器除了产生电热外,还要产生其它能量,如电动机主要产生机械能,电镀槽会产生化学能,

①保险丝熔断(由短路引起):闭合某支路开关,若校验灯发暗红色的光,该支路正常;若校验灯发光正常,该支路短路。(校验灯是与熔断的熔丝并联的普通白炽灯)

②保险丝未熔断(用电器不工作):闭合某支路开关,测电笔测导线、用电器等是否带电,若测电笔不亮,接火线一端断路;若测电笔亮,接零线一端断路。

⑵熔丝是用电阻率较大,熔点较低的铅锑合金制成。把它串联在电路中,当有过大电流通过时,发热熔断,切断电路起保险作用。

⑶造成电路中电流过大原因:①电路中有短路;②超负荷运行(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更要当心电路连接处接触不良时,该处电阻变大,造成局部过热,温度升高,电阻更大,温度更高,引发火灾。

12、安全用电常识:我国使用的电源是220V 、50Hz 的交流电。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照明电路的火线); ②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③不弄湿用电器和线路设备; ④不能损坏电器设备中的绝缘体; ⑤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⑥发现有人触电或家庭电路发生火灾都要立即切断电源,绝对不能先用水来扑灭电器火灾。

五、能量守恒

1、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而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能量保持不变。它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也是自然界最普遍、最重要的基本规律之一。

2、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自然界中许多自发的过程都是有方向性的。例:热传递过程中,内能的转移只能自发由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电池的放电过程中,只能自发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说明能量的转移和转化都是有方向性的,而能量经转化后,可利用的能量只会减少而不会增加,因此,要节能和有效地利用能量。

3、任何形式的永动机都是违反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的转化和转移具有方向性的,所以注定以失败而告终。

4、能量转换装置的效率计算公式:%100?=输入的总能量

输出的有用能量效率 六、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1、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就是一部开发、利用能源的历史。

2、弄清能源的分类

⑴一次能源是指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的能源,如柴草、煤、石油、天然气、太阳能、水能等。

二次能源是指不能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取,必须通过消耗一次能源才能得到的能源,如电力、蒸汽、焦炭、煤气等。区别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关键是看其是否经过加工转换。

⑵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都是对一次能源而言的。

①可以从自然界源源不断得到的能源叫做可再生能源,如水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潮汐能。②

一旦消耗很难再生的能源叫做不可再生能源,如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核裂变燃料。

⑶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说的,有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潮汐能。

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由于煤、油、气三种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3、原子能和太阳能的特点

⑴核能:原子核里蕴藏的能量,是一次能源、不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获取核能的途径:①裂变(链式反应)原子弹、核电站。②聚变(热核反应)氢弹、太阳。

核电站优点:消耗很少核燃料;对环境污染小;发电成本低.但要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的放射性污染。

⑵太阳能:一次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清洁能源。

①优点:太阳能十分巨大;经济、丰富、清洁、安全;分布广阔,获取方便。

缺点:太阳能的辐射功率分散、不稳定;目前转换效率还较低。

②利用方式:光热转换--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光电转换--太阳能电池;光化转换--绿色植物.

4、可持续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已成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

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是:①依靠科技进步改变能源结构;②开发和推广清洁的可再生能源;③提高能源的利用率;④减小环境污染。

【物理实验科学探究】

一、测量型实验

基本仪器:刻度尺、天平、秒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量筒(量杯)、电流表、电压表、电能表等。

1、直接测量:

利用仪器直接测定某个物理量,如长度、体积、时间、质量、力、温度、电流、电压、电能等。

一般直接测量的步骤如下:

⑴选用:估计待测物理量的大小,确定测量要求。

⑵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位置;是否能满足测量要求。

⑶使用:先“调零”,再按一定的规则进行操作。(注意因测量工具不同而异)

⑷读数:有刻度的,都要求正视;读数(刻度尺一定要估读)应由数值和单位两部分组成。

2、间接测量:通过测定有关物理量,再运用物理规律求出所要测定的量。如测定物质的密度、比热容、测定物体的平均速度、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伏安法测电阻等。

重点注意: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步骤,记录表格的设计,关键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以及是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不等于简单的重复测量,要改变一定的条件再进行相同物理量的测量.不同实验中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不一定相同.如:⑴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避免实验的偶然性,找出普遍规律;⑵用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⑶测小电灯的电功率时进行多次测量是为了测出小电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二、装配、观察型实验

1、装配有关实验.如组装滑轮组,连接电路、电磁继电器的应用等;知道重要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中

例.小红同学只能承受200N的拉力,现要提起500N的物体,请你为她选择一种简单机械将此物提起,并画出装配简图。

2、给出实验装置图或过程,要求会“看图说话”。如奥斯特实验、焦耳定律实验等。

⑴器材安放的先后顺序和操作细节。如量筒中加适量的水、电路开关断开、直导线与小磁针平行等。

⑵该实验中可以观察到什么现象?从实验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⑶如何改进实验装置和过程,观察更明显、误差更小、结论更正确。

三、能力型实验

1、设计型:首先要明确题目所给的条件,然后根据所学过的公式、规律,如密度公式、阿基米德原理、并联电路电流、串联电路电压分配规律等进行设计,一般要求写出实验器材的选用、设计思路、实验步骤、结果的数学表达式。

实验设计中要注意:⑴科学性(设计原理要正确,量与量关系要正确),⑵可行性(设计步骤要具有可操作性),⑶准确性(选取最佳方案,使实验误差最小)。

例.小宇最喜欢的玩具是叔叔送给他的生日礼物,那是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分别是由玻璃、水晶、塑料制成。现在小宇想要探究“大小、形状相同的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的工作:

(1)这次探究所需要的器材有哪些?请你写出来。

(2)请你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3)请你设计出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1)大小、形状相同材料不同的三只凸透镜,刻度尺。

(2)a.利用凸透镜会聚太阳光,用刻度尺测透镜焦距。b.用玻璃透镜会聚太阳光,通过调整它们到地面的距离使地面上出现最小的亮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亮斑的距离即焦距。c.用水晶透镜进行上述实验。d.用塑料透镜进行上述实验。e.比较三种透镜的焦距得出结论。

(3)

2、纠错型:以课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为背景,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实验中出现某种问题来设置障碍,要求分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例.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他们在交流时,甲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

解:甲组的错误:(1)不同单位的物理量不能相加。(2)这四个物理量中的三个,它们的数据都应任意设定,不能有任何人为设置的规律。(3)没有进行多次测量并从中找到普遍规律。

四、探究型实验

一个完整的探究型实验,首先是对某物理现象⑴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情境和已有的知识,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⑵猜想与假设(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所探究问题的科学事实提出猜想和假设);⑶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明确探究的要求,分析实验原理,选择实验仪器,运用所学知识来设计实验方案,达到实验目的);⑷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根据探究方案,利用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数据和信息,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⑸分析与论证(运用归纳等思维方法,从物理现象和实验收集的大量证据中找出共性之处,得出初步结论);⑹评估(从实验的方案的合理性、操作的可行性、误差、应用价值等方面来考虑);

1、实验探究方案的确定:

探究方案的设计思路常用控制变量法,即只让一个因变量发生变化,而其他因变量不变,从而得出这个因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如:研究滑动摩擦力、浮力、液体压强、导体的电阻、导体中电流、通电导体放出的热量多少、液体蒸发快慢、物体隔音或保温效果、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例.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汽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cm~15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的气温条件下,为什么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了?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合理的猜想。

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可以避免减少交通事故?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猜想:水中杂质越多,水的凝固点越低或混合物的凝固点降低.理由: 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取相同的三个杯子,盛相同体积的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放入冰箱里,每隔5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并观察是否有结冰现象,若结冰,结冰的顺序是否是清水、淡盐水、浓盐水。方法:在车轮上装防滑链(1分) 道理: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实验数据(或现象)的分析论证:

分析表格中包含的物理知识,隐含的物理意义;要写结论的前提(控制变量),语言要首尾呼应。

例.小明在探究通电直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后,想进一步探究影响通电直导线周围磁场强弱的因素.经老师指导及查阅资料知,磁场的强弱可用物理量“B”来表示(单位为“T”)其大小与直导线中的电流I、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有关.小明通过实验所测得的两组实验数据如下.表一:当测试点到直导线的距离r=0.02m时,磁场的强弱B与电流I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一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二:当直导线中的电流I=5A时,磁场的强弱B与距离r的实验数据

(2)分析表二中的实验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的评价与反思:

例.物体在流体(液体和气体)中运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流体阻力.这种阻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刚同学猜想:流体阻力可能与运动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①用弹簧秤拉一艘底面光滑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

②用弹簧秤拉另一艘底面粗糙的船模型在水中运动,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2;

③通过比较F1与 F2的大小,就能得出物体受到流体阻力是否与物体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请你对小强同学的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估(只需写出一条评估意见):

施加水平力方向的力;④没有控制船的运动速度相同;⑤船模型在水中低速运动时,两艘底面粗糙程度不同的船受到的阻力差别可能不大,弹簧秤读数无法显示差异.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 实验方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中物理的几种常用的实验方法 一、控制变量法 物理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或条件加以人为控制,使其中的一些条件按照特定的要求发生变化或不发生变化,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可以说任何物理实验,都要按照实验目的、原理和方法控制某些条件来研究.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以及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中学物理实验难以同时研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而是在分别控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的情况下,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的关系,分别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学生实验,让学生在动脑与动手,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找到这“两个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I=U/R. 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导体的长度和材料不变,研究导体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为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保证压力相同时,研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学会学习. 中学物理课本中,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液体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浮力大小与哪些

因素有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阻一定、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研究电压一定、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研究电流做功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电流的热效应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系等均应用了这种科学方法. 二、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分子的运动,电流的存在等,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中学物理课本中,测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我们转换成测排开水的体积;我们测曲线的长短时转换成细棉线的长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完美版)

初中物理实验工作总结 【导语】当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或告一段落时,需要我们来对前段时期所做的工作认真地分析研究一下,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归纳出经验教训,以便于更好的做好下一步工作。 篇一: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5-6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在此期间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 为了不断提中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向老教师学习和交流取长补短。 二、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 本学期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发现《物理新课程标准》对物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为此,我不断教学理论理念,,深入研究拳的课标,明晰的目标,从而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本学期我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

本学期,为保证新课程标准的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实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和不断提中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够充分发展。作为教学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把物理教学看成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课前精心备课,撰写教案,课后认真写反思,记下自己执教时的切身体会或疏漏,记下学生学习中的闪光点或困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学生为主体,提倡自主性学习,学生在观察、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猜测、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获得知识。这样的探索实验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习成了他们的需求,学中有发现,学中有乐趣,学中有收获,教学质量得到了提中。期考成绩优秀率、及格率、平均分分别为…… 四、改革评价方法,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学期彻底改变了过去单一用分数来评价学生的方法,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如学习热情,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物理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我一学期来不断的工作,我的物理教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以后我将一如既往,再接再厉,把工作搞得更好。 篇二: 一、思想方面 一个学期以来,我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工作中关心自己任教的班级,爱护自己所教的学生。服从领导,团结同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重难点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 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⑵测量结果偏小是因为:有部分电流通过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大于实际通过Rx 电流。根据Rx=U/I 电阻偏小。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 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三.伽利略斜面实验: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总结 篇一: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九年级物理实验教学工作总结 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教学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因此实验室必须建立和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实行规范的管理。学期即将结束,为了更好的让实验为教学服务,现将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扎实开展实验教学教研活动 1、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为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及业务素质,我们经常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学习新课改理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使课堂实验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与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大教研力度,促进实验教学的提高。开展集体备课、说课活动,相互学习实验通知单及实验记录的填写情况,

教师相互观摩听课、评课活动,使实验教学全面开花结果,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艺术及组织实验的能力。 二、加强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对课本上所有的演示、分组实验,都做到精心准备,预先试做,对少数实验进行改进,补充,确保教师在课堂上实验的成功率,现象明显达到100%。 1、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步骤和教学方法. 2、做好实验准备,实验前使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对观察的要求。 3、实验过程中,教师做到操作规范、熟练、形象、鲜明、安全。 4、配备足够的教具、学具,以满足学生探究活动的需要。增加了学生动手实操的机会,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 三、提高学生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 请有经验的教师指导操作,讲述实验成功的关键。使得学生实验的成功率大大提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 1、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2、学生做好实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和方法。并做好示范工作。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四、充分利用实验室现有资源,搞好物理实验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归纳方法总结 观察法 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 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 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 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 比较法 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 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 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 比较法有三种类型: (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 相同点。 (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 其相异点。 (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 异点。 实例:

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 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 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 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 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 电功与电功率等。 控制变量法 实例: 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 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 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 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 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 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 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 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等效替代 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 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 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在并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并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资料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资料 【物理教育】 初中物理实验考试题都出自这里xx-03-15让物理变简单环球物理实验步骤、操作、结论1力学基础性 1、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 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 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 游) 【实验记录】 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 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0、2 N。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1、8 N。 3、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实验结论】 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测定物质的密度(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 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 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 ρ=m/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3。

(完整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一.伏安法测电阻 1、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2、原理:I=U/R 3、电路图: (右图) 4、步骤:①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 连接实物时,必须注意 开关应断开 ② 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S ,三次改变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分别读出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填入表格。 ③算出三次Rx 的值,求出平均值。 ④整理器材。 5、讨论:⑴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分压),同时又保护电路(限流)。 ⑶如图是两电阻的伏安曲线,则R 1>R 2 (4)若UI 线是曲线:说明组织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二.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2电路图 ③选择和连接实物时须注意: 电源:其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时要变阻,且调到最大值。根据能否调到灯泡的额定电压选择滑动变阻器。 电压表:并联在灯泡的两端“+”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额定电压选择电压表量程。 电流表:串联在电路里““+”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根据I 额=P 额/U 额 或I 额=U 额/R 选择量程。 滑动变阻器 变阻(“一上一下”) 阻值最大(“滑片远离接线柱”) 串联在电路中 电流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算最大电流 I=U/Rx 并联在电路中 电压表 “+”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 量程选择:看电源电压 R 1 R 2 I U V A Rx R ′

三.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原理:根据煤油在玻璃管里上升的高度来判断电流通过电阻丝通电产生电热的多少。 实验采用煤油的目的:煤油比热容小,在相同条 件下吸热温度升高的快:是绝缘体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①串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I2Rt 。Q1:Q2:Q3:…Qn=R1:R2:R3:…:Rn 并联电路中常用公式:Q= U2t/R Q1:Q2= R2:R1 ②无论用电器串联或并联。计算在一定时间所产生的总热量常用公式Q= Q1+Q2+…Qn ③分析电灯、电炉等电热器问题时往往使用:Q= U2t/R=Pt 四.影响电阻大小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4、结论理解: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一、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例如: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得出欧姆定律I=U/R。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 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响度大小的因素 二、转换法: 将不能测量或者不易测量或观察的物理量转换为可测量或者观察的物理量的方法。 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通过、、、、、显示、、、、、 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 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 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 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 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 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 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 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 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 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 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通过小车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的远近来判断表面阻力的大小 通过小磁针的偏转判断磁场的存在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版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版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版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有哪些呢?大家是否清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版 一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 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 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分类总结0518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分类总结0518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分类总结0518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分类总结05/18 【典例】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由图______和____可知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2)由图C和D可知物体排开相同体积的液体时,浮力的大小跟液体的_______有关. 【训练】(济宁中考)物理学中用实验研究三个量(或三个量以上)之间的关系时,常采用控制变量法.下列实验设计不是利用控制变量法的是() (1)研究压力的效果与压力、受力面积的关系(2)研究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3)研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4)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5)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与质量和被举的高度的关系(6)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粗细和长短的关系(7)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和气体流动快慢的关系 (8)研究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9)研究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的关系(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的大小关系 (1)电流看不见,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判断(2)分子运动看不见,通过扩散现象来判断 (3)磁场看不见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对磁体有力的作用来认识磁场

(4)判断电磁铁的磁性强弱,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5)在研究电热的功率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而我通过转换为让煤油吸热,观察煤油温度变化情况,从而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6)利用软细绳测量地图上铁路线上的长度、刻度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硬币的直径、圆锥的高等。 【典例】(丽水中考)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缓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继续抬高右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_______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训练】(芜湖中考)19世纪中后期,物理学中引入了新的、革命性的概念“场”.(1)爱因斯坦说过,“场在物理学家看来正如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的确如此,磁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通过它对放入其中的________产生力的作用来认识它. (2)像这样,用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来认识或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是物理学常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请再举一例并简要说明. (3)场的概念使自然哲学对物质概念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等效替代法:因实验本身的特殊限制或因实验器材等限制,等效替代法是指在研究某一个物理现象和规律中。不可以或很难直接揭示物理本质,而采取与之相似或有共同特征的等效现象来替代的方法。这种方法若运用恰当,不仅能顺利得出结论,而且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用玻璃板替代了平面镜,如:①在探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等)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归纳大全 一控制变量法 1 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 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 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 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 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 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 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 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 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二图像法 1 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 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 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压强p=F/S p=ρgh 浮力F=ρ液gV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三转换法的应用 1 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 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 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 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 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 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 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 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四实验推理法 1 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 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 “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五等效替代法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总结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成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某两次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相同,若两次实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过来,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验名称:电学:探究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探究电阻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力学: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液体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又关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热学:探究蒸发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探究物质的吸热能力 声学:探究决定音调大小的因素

二、转换法: 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常根据它们表现出来的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来间接认识 关键词:转换通过、、、、来表示、、、、通过、、、、、表现、、、、、 通过、、、、、显示、、、、、 转换法:是把不明显的现象通过一个明显的易观察的现象表示出来。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过用一些非常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量,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规律,使之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规律和实验中多处应用了这种方法。 实验名称:动能的大小通过木块移动的距离表示 势能的大小通过木桩下陷的深度表示 压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海绵的凹陷程度来表示 声音的振动:通过纸屑或豆粒的振动、乒乓球的振动表示出来 导体产生的热量:通过煤油上升的高度来表示 电流表、电压表:通过指针的摆动表示出来 物质的吸热能力:通过温度升高的多少表示出来 物质磁性的大小:通过吸引大头钉的多少表示出来 电流的强弱:通过灯泡的亮度表示出来用电流的热效应认识电流的大小 根据纸片的飘动方向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实验研究方法汇总 初中物理“控制变量法”实验案例: (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2)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3)影响滑动摩擦力打小的因素; (4)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 (5)研究液体压强的特点; (6)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 (7)影响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8)物体吸收放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9)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10)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1)电功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2)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3)通电螺线管的极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14)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5)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16)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物理转换法实验案例: 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理现象或者在有限条件下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通常会用一些较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者直接测量容易测量的物理量来间接说明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转换法。 1、物体振动发声 通常物体发声振动时的振幅较小,用肉眼不易观察得到。所以教材为了突出物体发出声音时正在振动,特意通过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其他效果如激起水花、使悬挂着的乒乓球被反复弹开等明显的视觉效果来转换其不易觉察到的振动,用以提高教学效果。 2、蒸发 对于酒精、水等无色透明的气态物质,其蒸发过程无法用肉眼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其效果或气味来感知。如湿衣服中的水蒸发后,其效果是水不见了,而衣服变干;酒精蒸发后,能在空中闻到酒精的味道。3、力 力是不可见的,虽可以直接感知,但如果产生作用力的两个物体与人无关,就不好感知了。实际上,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力所产生的效果来认识力是否存在,如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二种情况中只要出现一个,就可以认为该力的存在。对力的三要素的探究就是利用力所产生的效果来达到目的的。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摩擦力是不易直接测量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并不是直接测量摩擦力的大小,而是测量物体对测力计中弹簧的拉力大小,通过拉力大小来反映摩擦力的大小,从而正确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结论。 5、液体压强 液体压强大小可以通过压强计U形管两管内的有色水位高度差大小来反映,高度差越大,说明液体中的金属盒所在处的压强越大。 6、分子无规则运动 通过扩散现象来说明。比如将墨水滴入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黑了。 7、电流表、电压表 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将电流或电压的大小转换成电磁作用力的大小再转换成指针的偏角,偏角越大,表示电流或电压越大。 8、探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电阻发生变化时,在电压一定的条件下,会导致电路中的电流发生变化,引起小灯泡的亮度变化。通过亮度的比较来比较电阻的大小。将不可见的电阻转换为直观的亮度来反映。 9、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将动能的大小转换为纸盒滑动距离的大小。纸盒滑动距离越大,说明小球对纸盒做的功越多,小球的动能就越大。 10、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将重力势能转换为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木桩进入沙中的深度越深,表明重物下落对木桩做的功越多,重物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归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实验专题归归纳总结 1、 如图1所示,用尺子作乐器探究决定音调高低,响度大小的因素,把 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 音, ①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 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长振动越 ,发出声音的音调越 ;由此可 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 与 有关。 ②听其响度;在用力拨锯条,这是锯条的振幅 ________,听其响度 ________,这说明响________与 ________ 有关。 2、为了验证“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华设计了一套巧妙的实验装置:在广口瓶内用细线吊起爸爸的手机,线的末端固定在瓶口的软木塞上,瓶内的空气可由瓶口的玻璃管抽出,如图2所示。 (1)在没有抽气时,小华用家里的电话拨打手机,他 (选填 “能” 或“不能”)听见手机铃声。 (2)当小华尽量抽尽瓶中的空气后,再拨打手机,他听到的手机铃声 的情况是: 。 (3)通过以上两次实验的对比,小华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采用了实验加推理的研究方法,以下所研究的物理问题采用相同方法的是( ) A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 B 通过实验与推理,进一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C 探究动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D 通过墨水的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运动 3、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3所示的实验。 ⑴请在图中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⑵小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 作? ⑶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列举2点: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让光线逆着OF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 方向射出,这表明: 4、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 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 察,如图4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2)所用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_________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_关系. 所运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4)移去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像(填“虚”或“实”). 图1 图2 图3 图4

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总结

初中物理常用研究方法总结 物理学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综合学科。随着新课标准的实施会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需要我们探讨研究,因此,我们不仅要掌握新的教育理念新念,新的课程内容,还要掌握新的物理研究方法。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法等是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现根据新的课程内容及课改学物理中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蟋蟀知了鸣叫是的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比较法有三种类型:1异中求同的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同点。2同中求异的比较。即指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而找出其相异点。3同异综合比较。即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对象的相同点相异点。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

初中物理实验方法及案例说明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范本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范本 应改进教学方法,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质为教学的出发点。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初中物理实验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实施课改,执行新《课标》以来,为了全面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各校都加强了对实验的重视程度。又加之近年提高了中考题中物理实验部分的分值,从而引起了各校的高度重视。通过两年的探索和总结,可以看到现在我校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对实验探究的重视程度都有所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也较前几届有所增强。这对提高我校物理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仍发现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它反映出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对实验重视不够,也反映对学生在这方面的要求不到位。为此,应改进教学方法,及时采取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素质为教学的出发点。 一、实验教学中过程学生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 1、基本工具使用得不正确,其主要表现为:” (1) 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有的学生没有进行校零就直接使用;测拉力时没有作匀速直线运动就读数;校零时不在使用位置上。 (2) 用量筒测水的体积时拿在手里读数,而且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凹形水面相平,甚至量筒都没放平就读数。 (3) 在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时,没有试触就直接使用;不注意接合适的量程。 (4) 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连接滑动变阻器及判断阻值的变化情况。

2、操作不规范,如 (1) 学生操作不按实验要求,操作过程中对器材的使用不够规范。 (2)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不是移动光屏呈接像,而是移动透镜去找像。 (3) 连接电路的方法不正确;表的刻度盘没有正对观察者;没有排除电路故障的一般经验,有的甚至根本不会连接电路。 3、背实验和数据,违背实验事实。很多学生一开始就马上在实验册上填写有关内容,根本没有看器材,甚至是先填出实验结论、数据,再做实验。其实验数据与填写数据根本不符,如 (1) 在观察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根本没有呈接到清晰的像就在题单上填写了结论。、 (2) 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部分学生先在记录中把数据、结论都填好后再动手做实验;有的学生把两边的力臂始终调得一样大。 (3) 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学生背数据、结论的现象尤为突出。另外在测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测电阻、测小灯泡的功率、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等实验中,背实验数据和结论的现象也较为普遍。 4.对自己的设计方案不去推敲其合理性,如探究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不是严格按要求把高度作为控制变量;在其他问题上也是不注意让"别的量保持不变"。 二、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比较盲目,缺乏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有的问题虽然存在某一部分学校的学生或个别学生身上,但反映了我们一部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一:初中物理实验心得体会 要学好任何一门课程,都要有适合自己的、良好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要学好物理课,首先要重视各学科的横向关联作用,比如:语文的阅读能力就直接影响物理知识的学习和对物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数学知识在物理课中有目的迁移应用就是物理学习中的计算能力。第二要重视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要有意识、有目标的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第三要重视在群体学习过程中树立独立思考、分析、归纳结论的意识,要自我培养良好的独立作业能力。第四要重视探索自己学习道路上的未知领域,学会科学的探索,严谨的分析是打开未知领域之门的金钥匙。 下面就如何学好初二物理提出几项建议: 1.学会使用物理课本初中物理课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是什么?初二物理课要学习初中 物理课程中的哪些部分?物理课上老师会先讲些什么、后讲些什么?对新开的一门课程,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有一连串的问号,并且很想知道答案。这并不难,随着学习进程每个问题都会得到答案。关键是作为学生,是被动地等待答案,还是主动地探求去寻找答案,对!当然是做后者。开学初,每位同学都会得到各学科的课本,初二的学生手中自然就会比初一时多出我们需要的《物理》课本。打开课本,同学们的某些浅显问题的答案就在眼前。物理课本是我们学习物理的依据,是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向导。同学们要学会通过课前看物理课本而了解上物理课时老师要讲的内容,知道上物理课时,针对所学环节听什么,使学习过程是有目的的行为。通过课中随着老师的引导看物理课本,达到认知知识、理解知识要点的目的。通过课后看物理课本,达到复习巩固知识,学会初步应用知识解答问题的目的。物理课本中有大量的依据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推论物理结论的课文,同学们认真阅读后会发现,这些课文不仅能使你们浅显地认识物理知识,还会使你们很好地组织出解答物理问题的论述语言,这是解答物理简述题的语言之源。在我们学习了一些可用数学表达式书写的物理规律之后,同学们会在物理课本中阅读到一些典型例题的解题分析、解题过程。这是解答物理计算题的范例,要很好地阅读、细心地反复阅读,这是分析能力、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良好培养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使同学们对物理计算题的解题能力提高,书写格式掌握,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物理课本中有一些引导同学们思考的小标题和小实验的课题,在学习时间宽松时不妨读一读,它会使你们眼前一亮。同学们的物理思维会得到扩展,对知识的理解会深化。 2.明确学习目标,注重理解物理概念做任何事情都要有预期目标和要达到的目的,否则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学习知识亦如此。青少年时期的初二学生有着广泛的好奇心,但好奇心再多、再强也无法取代学习目标。每位同学要很好地把握自己的好奇情感,使之转化为求知的欲望,然后理智地确定全学期的总体学习目标,针对物理课各章节的局部学习目标和平时各节课、各知识点的细节学习目标,使自己的学习过程是有序而行。在物理课的学习过程中,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学习是重要的,也是困难的。因为每一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每一条物理规律的认知,都需要由知道上升为理解,才能达到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答问题的目的,这在学习过程中是非一日能完成的。同学们在学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