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第三节路德和加尔文的政治思想

1、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

2、加尔文的宗教改革思想

●第四节布丹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理论

3、主权理论

4、政体理论

●第五节法国反暴君派的政治思想

1、反暴君派的产生

2、浩特曼和莫耐的反暴君思想

3、鲍埃西的反暴君思想

第五章 17世纪欧洲大陆政治思想

●第一节 17世纪欧洲的社会和思想状况

1、各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2、科学和哲学的发展

3、政治思想的世俗化

●第二节格老秀斯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自然法学说

3、国家和主权学说

4、国际法的原则

●第三节斯宾诺莎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自然权利观

3、社会契约论

4、思想自由权

●第四节普芬道夫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自然法理论

3、国家理论

第六章 17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和政治思想概况

1、英国的宪政传统

2、17世纪英国社会状况和革命的特点

3、政治思想的特点

4、革命时期各派政治思想

●第二节霍布斯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起源和本质

3、主权学说和政体理论

4、人民的自由和主权者的义务

●第三节弥尔顿和哈林顿的政治思想

1、弥尔顿的政治思想

2、哈灵顿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洛克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对政治思想的清理和总结

3、自然权利理论

4、政府的起源和目的

5、法治和分权

第七章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8世纪法国社会状况和启蒙运动

1、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状况

2、启蒙运动的兴起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3、启蒙时期各派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孟德斯鸠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法的精神

3、政体和政治自由理论

4、分权学说

●第三节卢梭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平等理论

3、社会契约论

4、人民主权学说

5、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第四节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1、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

2、《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3、革民时期各派的政治主张

第八章 18世纪美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8世纪美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

1、美国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2、18世纪美国社会的政治斗争

3、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潘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美国独立思想

3、代议制共和政体思想

4、人权理论

●第三节杰斐逊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自然权利理论

3、民主自治思想

●第四节汉密尔顿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性恶论和精英论

3、分权和制衡思想

第九章 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社会状况和思想特点

1、德国社会状况

2、政治思想的状况和特点

●第二节康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伦理学说

3、国家学说

4、永久和平思想

●第三节洪堡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自由和个性

3、国家作用的范围

●第四节黑格尔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体系和方法

3、市民社会和国家

4、君主立宪制主张

5、民族主义思想

第十章 19世纪法国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9世纪法国社会和政治思想特点

1、法国大革命后的社会状况

2、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孔斯坦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利和自由

3、分权思想●第三节社会主义各派的政治思想

1、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2、空想共产主义

3、无政府主义思想

●第四节孔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实证主义体系

3、社会团结思想

●第五节托克维尔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3、民主和平等

4、自由和平等

5、政治和革命

第十一章 19世纪英国政治思想

●第一节 19世纪英国社会和政治思想演变

1、社会经济政治状况

2、科学文化的发展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3、政治思想的演变和特点

●第二节柏克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3、代议制思想

●第三节边沁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功利原则

3、政府理论

●第四节密尔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对边沁功利思想的发展

3、自由思想

4、代议制争政府理论和主张

●第五节斯宾塞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普遍进化论

3、社会有机体论

4、同等自由法则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对雅典民主政治评述:

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公民政治,主要体现在:

A 政府官职向全体公民开放,取消财产和等级的限制;

B 公民大会构成城邦的权力核心,公民政治得到充分的体现;

C 贵族会议形同虚设,贵族特权丧失殆尽;

D 国家公职实行薪金制,进而为公民参政议政提供经济保证。

另一方面,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政治的范畴,只有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具有公民的资格,妇女和非自由人被排斥于公民政治和民主政治之外,所谓的公民权只是成年男性的雅典自由人的特权,所谓的民主政治只是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因而区别于现代社会的民主政治,后者的特征在于与自由的社会氛围密切相关,具有普遍性抑或全民性。

为什么古希腊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摇篮?

1)政治思想的形成需要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政治思想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它的产生需要人理性思维的发展,需要人自觉思考社会政治现象。

2)而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城邦”是在公元前8到6世纪的古希腊形成的。政治思想伴随着城邦的形成而出现。

3)希腊还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文明的发展促进理性的觉醒,使人们开始思考社会政治现象,进而催生了政治思想。

●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荷马/《荷马史诗》:代表作《荷马史诗》由荷马等共同写成,是最早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文献资料,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反映了公元前12-8世纪“黑暗时代”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后世研究希腊政治思想的起源具有宝贵的价值。

赫西俄德:古希腊诗人,代表作为《神谱》和《工作时日》。他怀着悲观的历史哲学观,将人类历史划分为五个依次下降的时期(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铜器时代、英雄时代、铁器时代),表达了下层人民对原始时代的怀念以及对新时代社会冲突、不平等秩序的不满。他的作品使希腊人关于神的正义思想发展得更为系统,并且包含着西方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来库古:希腊早期立法家,斯巴达制度的创建者。他颁布了“瑞特拉”,在斯巴达人内部创建以和平和集体主义为特征的“平等者公社”,创建了斯巴达政治制度,是其成为希腊世界的一流强国。其政治理念影响了柏拉图等后世思想家。

梭伦:梭伦出身贵族,作为“七贤”之一,是创建了雅典民主制度的立法家。梭伦以“中庸”原则为指导思想的改革,即颁布了“解负令”又保护了财产私有,在雅典建立起了温和的有限民主制,为日后民主制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调解公民内部矛盾的“中庸”思想后来被亚里士多德所吸收。

●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早期自然哲学家:出现于公元前六到五世纪,包含众多学派,是西方社会最早的一批学者和思想家。他们将研究兴趣集中于自然,力求寻找自然的“本源”及一般规律;他们对自然的研究摆脱神学的束缚,使其具有合理的、世俗的性质,开创了希腊政治哲学注重对政治现象哲理思辨的学术传统。他们最早对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但未建立起独立系统的政治理论。

1)主要流派与代表人物:米利都,毕泰戈拉,艾利亚,赫拉克利特,莫德克利特等。

2)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名词解释)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城邦和城邦制度

城邦的概念:城邦作为一种特殊的国家形式,是古代希腊世界的主要国家形式。城邦由奴隶、无公民权的自由人、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外部特征是小国寡民,本质特征在于它们的社会政治结构,即公民的自治团体。城邦政治具有多元化及多样化的特点,为了希腊政治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条件。

城邦的特点:

A 小国寡民的规模

B 多元的政治格局

C 社会政治结构是公民自治的团体

D 发达的公共生活

E 以公民为主的政治文化

F 直接的民主制度

●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2015简答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

希腊人对城邦制度和城邦生活的感知,决定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基本特征。其政治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决定人们政治意识的是自然政治观。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城邦的起源和政治秩序的建立是自然而然的。城邦是家庭部落等自然的社会组织自然进化的产物。这种自然政治观决定城邦成员的整体主义意识。

2)对政治现象进行理性的思考和观察。以理性对待事务是希腊人的一贯态度。公民通过法律和民主制度规范政治权利,实现政治生活的理性化。

3)关注政治制度和政治学基本问题的研究。研究城邦制度和城邦政体是政治思想的重要问题,希腊思想家留下丰富的政治学遗产。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智者的政治思想

智者的概念:智者是公元前五世纪出现的职业教师,向人们传授有关口才及政治方面的知识,主要代表人物有普罗泰戈拉、安提丰及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神的综合到人的综合的转变,并集中对自然与约定的关系进行讨论,他们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引申出激进的平等思

想,成为斯多葛派的先声。他们是第一批关注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但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他们对后来的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产生重要影响。

●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思想家,城邦政治学说的先驱者,名言“认识你自己”。极其重视知识的价值,提出“美德即知识”的论断,主张贤人政治。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作为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其对普遍定义的探讨,成为了柏拉图“理念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苏格拉底的政治人格:西方哲学以与科学理性主义创始人

苏格拉底的影响:使哲学关注从自然转向人和社会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生平和著作

●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哲学家治国思想

●政体思想

●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柏拉图:柏拉图是古希腊著名政治哲学家,城邦政治学说的早期论者,作品有《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是理念论,在《理想国》中,他划分了现实中的四种政体,并设计了理想的“贤人政体”,以哲学家治国为核心,探讨拯救城邦的根本措施。在《政治家篇》中,他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政体思想。他是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也是西方政治乌托邦传统的开创者。

柏拉图的《理想国》:《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作为城邦政治学说早期的主要论者,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什么是理想国家”为主题展开讨论,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阐述了主义城邦的基本原则、制度及生活方式。除此之外,《理想国》还包含了政体分类思想、理念论等广泛的问题。理想城邦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应是各城邦追求的目标,这样就开创了乌托邦主义的传统。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一)理念论: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理念是现实世界的原型、范式和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理念与事物的关系是理念论的核心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对立,由此而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同时也开创了整体主义的传统

(二)社会分工理论/正义国家

1)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基于社会分工基础上的满足人们需要的社会协作组织。2)国家应该有“统治”“保卫”和“生产”三种职能,相应的国家也应该分为三个等级,即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和生产者等级,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灵魂三要素)。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

3)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全体公民)、正义。(三)哲学家治国思想(哲学王思想)

1)哲学王的概念(2016 名词解释):柏拉图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把现实国家的改造和理想国

家实现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真正哲学家能够国家最高权力之上。柏拉图设计的社会政治结构中,哲学家垄断全部政治权利且处于等级结构的顶端,即哲学家为王,其他各等级则完全被排除在城邦权力之外。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也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2)柏拉图的哲学王思想,实际上是知识与权力的结合,在他看来,只有由最有智慧、掌握了城邦的理念的人掌握最高权力,城邦才有希望。因而应该把城邦的权力交给少数哲学家,这实际上是对雅典民主制度的否定。但在当时,却有积极意义。

3)哲学家为打造理想的城邦,必须按照城邦的理念对城邦进行改造,其中包括:

A 维系社会分工制度,防止等级混杂

B 在统治者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制和家庭,实行共产与优生制度

C 对公民进行教育。教育是培养哲学王的根本手段,也是培养有美德的公民的根本措施,因而教育在城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4)对柏拉图“哲学王”思想的评述:

A 一元取代多元的取向

B 忽略了法律的作用,而将社会的进步投注于伟大的人格

C 认为效率优于公平,是反民主的极权的,

(四)柏拉图的政体思想

1)早期的政体思想(《理想国》)

柏拉图将政体划分为五种,即理想的贤人政体和现实中的四种政体: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最理想的政体是哲学家执政的“贤人政体”,但在现实中并不存在。

2)晚期政体思想(《政治家篇》)

以统治者人数的多少为标准,将政体划分为三种,即:一个人统治的,少数人统治的和多数人统治的。

上述政体又有守法和不守法之分,因此共有六种政体:君主制、僭主制、贵族制、寡头制、合法的平民制、非法的平民制

评述柏拉图政治思想中“哲学家治国思想”的提出?

1、哲学家治国思想提出的依据

1)理论基础:社会分工理论,一个理想的国家必须有一批专业的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社会分工理论讲国家人民分类为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三个等级。

2)灵魂三要素:理性激情和欲望,哲学家代表理性,军人代表激情,生产者代表欲望,城邦应该由哲学家领导的军人统治生产者,这是城邦最理想的秩序。

3)四主德:一个人的美德,包括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个部分,以区分各个等级,这几个等级各安其位,城邦就实现了正义。

4)等级划分的依据:质地说。哲学家(金)——高贵的统治者;军人(银)——次一等的护国者和辅助治国者;生产者(铜铁);

2、哲学家治国思想的内容:

哲学家为打造理想的城邦,必须按照城邦的理念对城邦进行改造,其中包括:

1)维系社会分工制度,防止等级混杂

2)在统治者和军人内部废除私有制和家庭,实行共产与优生制度

3)对公民进行教育。教育是培养哲学王的根本手段,也是培养有美德的公民的根本措施,因而教育在城邦中的地位十分重要。

3、对柏拉图哲学家治国思想的评价

1)积极:柏拉图的“哲学家治国思想”试图把国家政权掌握在经过教育和培养的哲学家手中,即掌握在能将政治权力和聪明才智合而为一的人手中,目的是使国家尽快地摆脱当时的危机,走向繁荣。

2)消极:柏拉图的“哲学家治国思想”具有一定理想主义的色彩,在当时的希腊世界不存在哲学家当国王的城邦。

柏拉图主张阶级关系不容打破,实现的仍然是统治阶级民主,忽视了下层生产者的政治权利。

柏拉图的理想国与其它贵族政体的区别何在?

1)理想与现实的区别:

“理想国”是柏拉图设计的理想政体,不存在于现实中,是现实城邦追求的目标。

其它贵族政体是在现实中存在的政体。

2)政体的内在原则区别:

贤人政治——智慧。

其它贵族政体——荣誉、财富、自由或专制

3)统治掌握者不同:

理想国——哲学家。哲学家不以高贵门第以及世袭来划分,而以知识与智慧为基本条件,哲学家集团内部废除家庭及私有财产制。

其它贵族政体——贵族。通过世袭继承,掌握优势的私有财产。

4)社会分工不同:

理想国严格地分为哲学家、军人、生产者三个等级

其它贵族政体没有严格分工。

柏拉图为什么要哲学王治理国家?

柏拉图认为哲学家治国是拯救城邦危机的根本措施。逻辑推理如下:

1)现实中存在的四种政体都是坏的。人的品性是政治的基础,人的品性的堕落是政治败坏的根源。要改造不良政治,需从改造人的品性入手。

2)只有哲学家才能担当改造人品性的任务。因为:

只有智慧的哲学家才掌握了真理,达到了对国家理念的认知。这样他们就有资格执政,决定国家应如何组织、治理。

“美德即知识”,只有智慧的哲学家是品性最完美的人。这样他们就有资格矫正国人恶劣的品性。

所以,当哲学家执政时,能让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最高权力结合,能够拯救城邦。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生平和著作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亚里士多德: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代表作有《政治学》、《雅典政制》等。作为希腊政治学说的主要论者,他探讨了城邦的本质、起源、目的等核心问题,并按照政府的掌权人数划分了六大政体,指出政体变革的原因。他对理想城邦的设计持温和的整体主义立场,阐述了法治的优越性。并在整体主义中渗入个人主义因素,成为西方开放、进步、理性主义政治传统的先驱。作为学科分类法的创始人,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以及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在四方政治思想史上具有杰出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有影响的代表作。在《政治学》中,柏拉图将城邦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系统地讨论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理论问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体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研究。《政治学》是希腊城邦时代政治遗产的杰出代表。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一)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学科的划分和政治学的创立,亚里士多德第一次使政治学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形成独立的研究领域,他还确定了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研究对象:政治学是研究人和城邦至善的科学,即关注城邦的建立和管理。

3)研究方法:采用历史的和经验的研究方法以及溯源和分解的分析方法。

(二)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1)城邦的起源:前提是“人是天生合群的动物”,发展逻辑是“家庭-村社-城邦”

2)城邦的本质:由享有平等政治权利的公民所组成的政治团体

3)城邦的目的----在于至善,在于最完美的生活

(三)亚里士多德关于政体的分类

1)亚里士多德对政体的界定:“政体可以说是一个城邦的职能组织,由以确定最高统治机构和政权的安排,也由以订立城邦及其全体各分子所乞求的目的。”政体研究是亚氏政治学体系的主体,为真正完整的整体理论奠定了基础。

2)政体划分的标准:政府的宗旨(正宗、变态)和掌握最高统治权人数的多寡(一人、少数人、多数人)。

3)将上述两个标准结合起来,形成六种政体:

依法治理的政体:

A 君主制:一个人依据法律进行统治,是最好的政体

B 贵族制:少数人依据法律进行治理,是次好的政体

C 合法的民主制:多数人依据法律进行治理,是合法政体中最差的,但好于非法的政体

不依法治理的政体:

A 僭主制:一个人完全凭借自己的意志进行治理

B 寡头制:少数人按他们的意志和利益进行治理

C 非法的民主制:多数人恣意妄为,没有法律的极端统治

亚里士多德认为,每一种政体都是依一定的条件存在的,所以每一种政体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一个城邦实行什么样的政体,从根本上决定于这个城邦的社会历史环境和自身的社会结构,这种把政体问题与城邦的社会结构联系在一起进行考察的方法,对于后世政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亚里士多德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1)温和的整体主义,实行财产私有公用,承认整体主义,但保留个人独立与自由的因素;

2)社会分工与奴隶制,认为奴隶制度是符合自然的;

3)民主政治与公民参与,认为民主政治是集体的智慧,公民参与有利于城邦的稳定。理想的民主政治是依据中庸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4)主张混合政体,将寡头制和平民制混合起来,使不同的阶级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

5)实行法治,制定良好的法律并服从之,体现多数人的智慧和理性。

6)控制人口,加强教育。

(五)亚里士多德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贡献

1)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是政治学的开创者

2)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

3)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4)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A 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

B 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

C 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

D 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

亚里士多德如何论述“人类本身上是政治的动物”?

1)前提: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向善的,都有一个向善的目的。自然赋予人类的目的是过道德的优良的生活,而人类只有组织为城邦,才能实现上述目的。

2)人类在本性上,也是政治的动物。人类在本性上要过社会生活,要在政治上组织起来。

3)亚里斯多德强调城邦对个人存在的意义。城邦高于个人,个人依赖于城邦,个人不能离开城邦而存在。

4)由于不能脱离城邦的天性使然,参与城邦的政治生活也是公民义不容辞的职责。每个公民都应该积极行动,参与公共生活。

怎样理解“人是政治的动物”?

在古希腊,政治和城邦生活具有重合性,所谓“人是政治的动物”就是指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只有通过城邦生活,人的本性才能够实现。推理如下:

1)任何事物都是有目的的,人类的目的是要实现三种“善业”,即物质的富足、身体的健康和良好的道德。而城邦是人类社会组织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产物,其目是公民的优良生活。

2)任何孤立的个人和小规模的社会团体都不能使人实现三种“善业”,只有城邦才能做到。

所以,人要实现自己的本能,就必须成为城邦的成员,使人的目的与城邦的目的得到统一。

试分析亚里斯多德的理想城邦思想

1)他在个人和城邦的关系上,持温和的整体主义立场,即在整体主义中渗入个人主义因素。

A 批评柏拉图过分追求城邦统一的努力,认为这种过分统一不符合人的本性;

B 提倡一种有限制的私有制,在承认财产私有的同时,要确保其用于公共的目的;

C 提倡承认个人利益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统一;

2)他认为奴隶制度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并为之系统辩护。

A 在自然界,总有支配与服从、主导与从属的关系。因此,奴隶服从主人是符合自然的;

B 奴隶制度既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也是维护城邦生活所必需的;

3)为民主的价值观辩护。

A 城邦是平等的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它在本质上就是民主的;

B 只有公民权利平等,“轮番为治”的制度才是正义的,也是“合乎自然”的;

C 多数人的集体智慧也优于个别或少数贤良和专家;

D 公民的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的必要条件;

4)理想的政体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5)在政治权力结构方面,主张混合政体。

A 具体做法是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混合起来,集中两者的优点避免其弊端;

B 它是寡头派和平民派两种偏颇正义观的中和,既考虑到平民的自由身份,又照顾到财富、能力、品德等因素;

C 公民内部平等,实现“轮番为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但每个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以才德为据;

6)强调法律对治理城邦的作用,他还指出法治的优越性。

7)他没有区分国家和社会,将城邦生活看作是一个整体,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广泛领域。

比较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他们都认为政治学的研究目的是如何实现一个国家的“善”,这是最高的善。

2)他们都认为私有制对社会整体带来离心和瓦解的后果,是导致城邦的不团结,不关心公共事务的原因。

3)都主张实行财产公用,认为这样可以体现公平正义、团结全体人民。

4)都强调控制人口。虽然亚里士多德未给出精确的数字,但他理想城邦的人口数与柏拉图所计的差不多。

5)重视教育的作用,提出男女应该平等接受教育

6)不主张推翻奴隶阶级

不同点:

1)在国家起源上,柏氏主张社会分工论;亚氏主张自然生成论。

2)在理想的政治权力结构上,柏氏主张哲学家治国,反对民主;亚氏主张一中产阶级为主,实行混合政体。

3)在财产权问题上,柏氏主张共产共用;亚氏承认私有制,但可以公用。

4)在政体划分上,柏氏主张嬗变的政体思想,将政体分为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亚氏主张政体六分法,将政体分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共和政体;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

5)在女权问题上,柏氏主张男女平等家庭解散,亚氏主张女人依附于男人。

6)在国家治理上,柏氏主张人治;亚氏主张法治。

7)在主要贡献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有系统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中《理想国》更是被视为西方整体主义(集体主义)的开创者与文化专制主义的始作俑者。

亚里士多德是1)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是政治学的开创者2)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3)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4)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A 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B 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C 民主法治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D 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

试分析亚里斯多德的理想城邦思想(论述)

1)他在个人和城邦的关系上,持温和的整体主义立场,即在整体主义中渗入个人主义因素。

A 批评柏拉图过分追求城邦统一的努力,认为这种过分统一不符合人的本性。

B 提倡一种有限制的私有制,在承认财产私有的同时,要确保其用于公共的目的。

C 提倡承认个人利益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实现城邦一定程度和一定范围的统一。

2)他认为奴隶制度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并为之系统辩护。

A 在自然界,总有支配与服从、主导与从属的关系。因此,奴隶服从主人是符合自然的。

B 奴隶制度既是社会分工的必然,也是维护城邦生活所必需的。

3)为民主的价值观辩护。

A 城邦是平等的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它在本质上就是民主的。

B 只有公民权利平等,“轮番为治”的制度才是正义的,也是“合乎自然”的。

C 多数人的集体智慧也优于个别或少数贤良和专家。

D 公民的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的必要条件。

4)理想的政体以“中庸”为原则,以中产阶级为基础。

5)在政治权力结构方面,主张混合政体。

A 具体做法是将寡头制与平民政体混合起来,集中两者的优点避免其弊端。

B 它是寡头派和平民派两种偏颇正义观的中和,既考虑到平民的自由身份,又照顾到财富、能力、品德等因素。

C 公民内部平等,实现“轮番为治”,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但每个国民在国家中的地位以才德为据。

6)强调法律对治理城邦的作用,他还指出法治的优越性。

7)他没有区分国家和社会,将城邦生活看作是一个整体,涵盖了人类生活的广泛领域。

古希腊政体学说是怎样演变的?

来库古——>梭伦——>希波战争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1)来库古——斯巴达制度,特征:平等,集体主义。

2)梭伦——有限的温和民主制,“中庸”原则。

3)波希战争后——民主制迅速繁荣,“轮番为治”原则。

4)苏格拉底——主张建立贤人政治。

5)柏拉图的著作及影响:

A 《理想国》,设计了以“智慧”为原则的“贤人政体”,推崇“哲学家治国”。把现实中的政体分为四种类型: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僭主政体。每种政体都有其内在原则,依次下降,一个比一个坏。

B 《政治家篇》按统治者人数及守法不守法将政体分为六种。六种政制中,三种较好,三种就坏。王制最好,僭主制最坏。仍认为最好的统治非法制,而是由有知识的人进行的统治。

C 《法律篇》进一步阐述了政体思想。

6)亚里士多德提出划分政体的两条标准:政府的宗旨及掌握城邦最高权力的人数。依此划分了六种政体,其中追求城邦利益的三种为正宗政体,而另外三种追求掌权者私利的政体为变态政体。认为一个城邦采取哪种政体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发生变化,政体也会随之变化。其中,他较为重视经济结构和党派力量的对比,认为寡头派和平民派的冲突是政体变化的根本原因。

古希腊正义观是怎样演变的?

1)荷马时代的希腊人关于“正义”的观念蕴含着政治观念的萌芽。《荷马史诗》中阐述的正义观念的特点有:

A 正义是人们的行为准则。

B 正义是习惯法的绝对基础和准则,习惯法是正义的具体体现。

C 正义为神界、人界的共同秩序。

2)赫思俄德系统发展了关于神的正义思想。正义和良好的法治是至高无上的。神的统治标志着正义正义是人的自然法。自然法与人类法存在对立。

3)柏拉图认为正义的城邦是实现和体现至高的“善”的城邦,贯穿整体主义精神。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各安其职,各司其位”,个人由理性统治欲望、激情,城邦由哲学王统治下等人。亚里士多德——将城邦中公民权利平等,轮番而治,主张混合政体以及法律治理国家视为正义。

古希腊国家学说是怎样演变的?

1)古希腊世界出现的第一批国家是城邦:其显著特征是小国寡民、城邦林立,本质特征在于它们是公开的自治团体。城邦政治史多元化的,表现在主权实体多元化、城邦政治制度多样化。

2)苏格拉底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主张贤人政治,批评雅典的抽签选举。

3)柏拉图的主要国家思想蕴含在《理想国》中。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基础。设计了正义城邦,认为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提倡哲学家治国,需要贯穿整体主义精神。开创了乌托邦传统。

4)亚里斯多德的国家学说:

A 起源:城邦是由低级向高级自然进化的产物。

B 本质:“至高而广涵的社会团体。”个人是城邦的有机组成部分,享有城邦公共生活的公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C 目的:至善,公民的优良生活。

D 特点:公民的自治团体,城邦政治家的权威式对自由人的治理。包含着很深的公民偏见,完全否定了奴隶、外邦人和妇女的政治权利。

古希腊民主思想是怎样演变的?

1)荷马:《荷马史诗》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最早的文献资料。史诗的英雄们根据正义原则去追求和捍卫自己的荣誉,体现了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但权利纯粹是个人性的,表现为个人特权。2)来库古:创建斯巴达制度,建立“平等者公社”。特点是平等,集体主义,实现内部的平等。3)梭伦:以中庸原则指导改革,建立了有限的温和民主制。

4)伯里克利解释了民主的含义:所有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民主制度使雅典人有机会参与政治生活。将公民的个人自由与服从法律结合起来。

5)柏拉图对平民政体进行激烈的批评,他指出,在平民政体下,人们崇尚自由平等,结果导致自由泛滥,平等走向极端。在《法律篇》中接受了有限的民主原则,主张实行结合寡头政体的平民政体的混合政体。

6)亚里士多德主张“轮番而治”,认为多数人的智慧超过少数专家的能力。为民主的价值观辩护:

A 城邦是平等的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它在本质上就是民主的。

B 只有公民权利平等,“轮番为治”的制度才是正义的,也是“合乎自然”的。

C 多数人的集体智慧也优于个别或少数贤良和专家。

D 公民的普遍参与是实现城邦稳定的必要条件。

●填空题&名词解释

1)政治思想是伴随着政治权力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政治学是对政治问题的理性思考,它是伴随着以城邦为核心的政治现象的出现而产生的。

2)《荷马史诗》是记载希腊人原始政治观念萌芽的最早的文献资料。

3)来库古被认为是斯巴达政治制度的创始者,梭伦是为雅典政治制度奠定基础的立法家。

4)所有城邦都有三个身份集团构成:奴隶这个、无公民权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2017填空题)5)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和科学理性主义主流传统的开创者,

6)苏格拉底突出强调道德是城邦政治的基础,而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2016 填空题)7)理念论是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8)柏拉图认为,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2017 填空题)

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体系的主体,就是对政体的研究。

10)逻各斯: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也是万物共同的、普遍的尺度。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希腊化和罗马帝国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一)城邦制度的解体

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希腊世界的城邦制度开始走向衰败,城邦制度开始让位于帝国时代。

在希腊世界的旁边,罗马国家也经历着由城邦向帝国的转变。与此同时,罗马国家的政治体制也由城邦共和国转变为以官僚和军队为支柱的专制独裁帝国。

这样,在西方政治史上,就由城邦时代过渡到帝国时代。世界帝国是与城邦完全不同的国家形式,其政治经济结构和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由此引起了人们政治观念和政治思想的重大变化。

(二)政治思想的演变

由城邦时代到帝国时代,以下方面发生了重大演变,

1)个人与国家的关系:由紧密联系到渐渐疏远。

2)维系政治实体的主要手段:公民对国务,公共政治事物的广泛参与到政治与军事上强权(专制独裁)

3)学术领域:人们从关注政治学到关心个人生活(伦理学)

4)公民身份:主人变为自由民失去政治意义

5)公民情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到个人主义,关注个人精神世界的完善,纯洁和健康

●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希腊化时期三大思想流派: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自然法思想

●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人人平等思想

斯多葛派:斯多葛派是希腊化时期的政治哲学流派,在罗马具有显赫地位。创始人芝诺,代表人物有西塞罗。斯多葛派的核心是伦理哲学,他们极力推崇人的内在的精神自由,认为人人平等。他们使自然法成为完整理论,奠定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自然法传统。

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自然法思想:斯多葛派使自然法思想成为完整的理论,奠定了西方政治思想中的自然法传统,自然法往往被用作批判的武器,成为政治理论进步的有力杠杆。斯多葛派认为,宇宙是绝对的统一整体,有一种普遍法则弥漫于宇宙之中并起支配作用;人是宇宙这个统一整体中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每个人的灵魂分享宇宙灵魂的圣火,人的理性是宇宙理性普遍性的一部分,因而也受到那种普遍法则的支配。这种贯穿于宇宙和人类一切事物之中的普遍法则就是自然法,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准

则。

2)人的精神自由思想:推崇人的精神自由,斯多葛派认为作为理性的人的自由的,可以认识和服从必然的命运,可以有道德的判断和选择,而这与人的外在境遇无关。这种对精神自由的强调和维护成为人们争取政治法律自由的基础。

3)人人平等思想:斯多葛派认为既然人人都受到宇宙普遍规则的制约,即人人都服从同一自然法,都具有共同的上帝理性,那么人人都是神的儿女,都是平等的,无论出身、种族、财富等如何不同,而且无所谓本邦人还是所谓野蛮人,奴隶也算。斯多葛派的这种观点促使西方政治学说中关于人的观念发生了一个重大变革,开始将人类看作统一的类,只以人的精神特征和道德水准衡量人的价值。

斯多葛学派是怎样提出自然法的?

1)古希腊早期的思想家如泰勒斯、毕达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等都倾向于把人、人类社会的发展看作是服从于自然界的发展相同的规律。特别是赫拉克利特曾明确提出:世间万物的变化服从着统一的“逻各斯”在赫拉克利特那里,所谓“逻各斯”已经带有“宇宙理性”、“自然规律”的含义。

2)斯多葛学派接受并且进一步发展了赫拉克利特的思想。他们认为,自然界是有组织、有秩序、融贯合理、连续发展的真实存在,自然界中没有什么东西是偶然的,一切发展变化都受赫拉克利特所提出的“逻各斯”的支配。这一“逻各斯”就是理性法则,就是自然法.既然是自然法、自然规律,那么它的力量是客观的、神圣的、不可抗拒的。从而提出了自然法。

第三节波里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古罗马时期的政治思想)

●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波里比阿的政治思想

波利比阿:古希腊历史学家、政治哲学家,代表作《历史》。在《历史》中,他叙述了罗马崛起的历史,并通过对罗马的政治制度的系统分析,指出罗马政治制度的形成不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是一个不自觉的自然产物。在书中,他还提出政体循环论的观点,指出简单的政体形式都会以特定的方式蜕化变质,而罗马之所以能够跳出这个被动循环,是因为他们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相结合也就是所谓的混合政体论。他的混合政体论实际上是一种分权学说,发掘了罗马共和体制各构成部分间制约与平衡的本质特征,为近代西方分权学说提供了思路。

波利比阿的主要贡献:

A 将政治哲学与政治制度融合,

B 提出政体循环思想,

C 提出混合政策,

D 主张提出分权与制衡理论,

●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西塞罗: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末期斯多葛派政治家、思想家,代表作《论国家》、《论法律》。他将希腊政治哲学特别是斯多葛派政治哲学介绍到罗马,并对罗马的共和制度从理论上予以总结,成为了罗马共和制的坚定捍卫者。其平等思想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从他开始,政治哲学开始变为所有人的政治哲学,希腊的自然法思想被罗马人所接受。

西塞罗的主要思想:

1)国家是人民的事业,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也就是说,权力为人民所有和正义的法律纽带是国家的两个基本原则

2)继承波利比阿的政体学说,认为混合政体有公平性和稳定性

3)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是自然界的内在原则,永恒存在并普遍有效,也是先于成文法或国家法存在,是正义的根源也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人类行为的准则。西塞罗对自然法的阐释为罗马人所接受,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起到了关键的联结作用

4)平等思想,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西塞罗开始以一种平等无差别的眼光来看待所有人,从此政治哲学开始成为所有人的学问。

西塞罗的主要贡献:

1)国家是人民的事业,使国家概念突破了“城邦”概念的狭隘界限

2)强调法律的作用

3)自然法是正义之源,是人类法律之根

4)人类自然平等,政治是所有人的政治

如何看待罗马混合政体?

1)罗马的混合政体跳出了“君主政体—暴君政体—贵族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暴民政体……”的循环怪圈,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三种因素相混合,使这三种因素得到了精确的调整并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

2)罗马人的政治智慧就在于,他们使君主、贵族和民主这三种政体因素实现了最佳组合,使这种权力既互相钳制,又互相支持和合作,从而使得这种力量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绝对的。

3)罗马混合政体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设计、所主张的混合政体有所不同,除了包含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所希求达到的那种含义之外,还包含着在国家政治权力内部如何实现平衡与互相制约的含义。

波利比阿,西塞罗的混合政体学说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的混合政体有何异同?

相同点:他们二者都认为单一政体是存在着弊端的,是不稳定的,所以混合政体是更具有点的。其中柏拉图早在《法律篇》就已经设计了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相混合的政体形式,亚里士多德也把民主政体与寡头政体相混合的政体作为理想政体。

相异点:波利比阿,西塞罗的混合政体学说不仅包括希腊人常说的各种社会集团和力量之间的混合与平衡,还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的混合与平衡,特别是后者,即国家权力体系各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约与平衡是波利比阿的独特发现。所以它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混合政体而是一种分权体制。

对古罗马分权思想的评述

内容:

1)波利比阿使用混合政体概念不仅包括希腊人常说的各种社会集团和力量之间的混合与平衡。2)还包括各种不同性质的政治权力的混合与平衡。

3)即国家权力体系构成部分和机构之间的制约与平衡,这是他的独特发现。

评价:

1)它实际上是一种分权学说。

2)但它还不是三权分立学说,此时波利比阿还没有近代那种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概念,他所讲述的分权也不是这三权之间的划分。

3)波利从罗马共和制度中提炼和总结出来的分权和制约平衡原则,后来经西塞罗的发展,成为西方政治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4)17世纪的英国革命收到了分权学说的影响,光荣革命之后,洛克发展了古罗马分权思想,阐述了一套近代的分权学说。

5)18世纪,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进一步发展其为三权分立学说,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普遍采纳的宪法原则。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罗马法:一般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其结晶是《查士丁尼国法大全》。在罗马法中,首次形成了“权利”的概念,引进并发展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为政治学提供了一种权利思维方式。罗马无论是在现实还是在思想上,都具有极大的价值。

简述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学的影响

1)首次形成了“权利”概念,法律的目的就是确定并保护权利,权力是为法律所确定和保护的利益;

2)引进并发展了斯多葛派的自然法思想,认为自然法是法律内在的合理法则,高于现实法律;

3)罗马法为政治学提供了一种权利思维方式,权力必须以权利为基础,权利是权力的合法性基础,

罗马法学家是怎样看待自然法与普通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的?

区别:

1)他们首先认为自然法就是最高的理性,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自然规律,是人们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是所有成文法的基础和依据;

2)自然法是最高的法,是理想的法,它高于现实中所有的法,一种法律即使得到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普遍实践,仍然不能等同于自然法。或者说,自然法是完美无缺的,而所有现实的法律总有这样那样的不尽人意之处。

联系:

1)法律以正义为基础,而正义则是以理性的自然法为前提。理性是神和人共有的规定性。

2)凡是体现了理性、符合理性的法律就是体现了并且符合于自然法。凡是符合自然法的的法律,就是正义的、正确的法律;凡是违背自然法的,就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基督教最直接的影响在于它确立了一套全新的价值观念,从而改变了西方人认识政治问题的方式和

对待政治问题的态度,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

1)追求天国与来世的价值取向,反映了基督徒与国家和政治生活疏远的态度;

2)贬低世俗权威的思想取向,基督教将神的权威与世俗的权威相分离,认为上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形成了关于人的新观念,从人与上帝的关系的角度来认识人,使得人们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打破了传统的框架;

4)双重的政治忠诚,一方面是对上帝的忠诚,另一方面是对世俗统治者的忠诚;

5)信徒的精神自由与平等,基督教强调无论在现实中地位如何,信徒之间在精神上是自由平等的。

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奥古斯丁:罗马帝国时代的神学家,政治思想家,教父学的最高权威,代表作《上帝之城》。在《上帝之城》中,他以《圣经》为最高权威、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其政治哲学最突出的特点是区分了上帝之城和世人之城,并系统阐述了基督教的国家观及教会与国家关系的理论。其学说成为中世纪教会的官方信条,对中世纪的政教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奥古斯丁的神学政治思想

1)恩典说:人之原罪与上帝恩典

他认为,所有的人生来就是有罪的,这就是原罪。由于每个人都从其始祖那里传承了原罪,。由于人类无法选择自己的始祖,所以人们也就无法逃避上帝的惩罚。不过,上帝从人类中选取了一部分人,使其信仰基督总而得救,其余的人则无法逃脱惩罚的命运

2)双城论:天上之城与地上之城

他把人类分为两类,即所谓的天上之城和地上之城。上帝之城是由注定得救的基督徒所组成。上帝之城是最高的善,是永恒的完美,永久的太平;世人之城则是由弃民所组成,那里无论多么富足,仍然是悲惨的。

3)教权至上论

他认为,基督教会的使命更重要、更根本。只有通过基督教会,才可能进入天堂。在这个意义上说,教会的使命高于世俗国家的使命,教会的权力高于世俗国家的权利。

(二)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

1)《上帝之城》的基本内容:提出“双城”论为基督教会的统治提供理论论证,即世界上存在两种国家:一种是上帝之国,指基督教会;一种是地上之国,指罗马帝国和一切异教的国家。

2)奥古斯丁从精神和肉体的对立出发,论述了两种国家的起源、性质和目的

起源:上帝之国起源于人们对上帝的爱;地上之国起源于自私的爱。

性质:上帝之国依靠上帝至高至善的权威进行统治,是永生的、光明的;地上之国依靠人的力量进行用纸,是短暂的、黑暗的。

目的:上帝之国有永恒的、普遍的正义,天上之国的秩序是上帝的意志;地上之国只有相对的正义,是人在彼此有秩序的联系中的和谐一致;。

结论:上帝之国高于地上治国,上帝统治一切,一切人都必须服从上帝,服从教会。

3)奥古斯丁双城论的实质和地位

实质:宣扬宗教思想,论证教权高于王权,为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提供理论论证和辩护。

地位:

A 双城论的提出,奠定了基督神学政治理论的基础,成为教会神权统治的依据,对西欧封建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B 他关于人性分为精神和肉体的思想,两种国家权力的起源、性质和目的的区分,以及上帝之国高于地上之国的结论,第一次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神权的神学政治理论提供了系统的论证。

罗马与希腊政治思想的区别?

1)古希腊城邦政治下,人口有限,注重集体民主政治参与,国家主人翁意识强。政治思想家多是集体主义者,政治思想关注公共政治生活的民主,关注整个城邦的善和正义原则。

古罗马疆域辽阔,人口膨胀,个人与政治生活疏远。政治思想开始注重个人。追求个人精神世界的完善纯洁健康,追求个人精神自由,法律上平等。

2)古希腊政治思想着力于民主政治的发展与繁荣,不断的追求民主制度的完善。

古罗马政治思想重点转移到立法上来。只求法律制度的完善,通过论证制定解释法律使帝国统治合法化。

3)罗马时代基督教宗教神学政治思想异军突出,成为罗马政治思想中重要部分。这也是希腊政治思想中没有的。

4)古希腊思想家追求纯粹单一的民主政体,强调民主。

罗马政治思想对希腊的政治思想进行了借鉴和发展,试图用几种政体的完美结合的混合政体克服单一整体的极端化,民主与专制结合,侧向与专制。

5)古希腊思想家强调教育的作用,强调知识及是美德,用教育教化民众。

古罗马则强调法律的约束作用。用法律统治民众。

古希腊罗马自然法思想是如何演变的?

赫西俄德——>赫拉克利特——>智者——>斯多葛派——>西塞罗

1)赫西俄德在《工作与时日》中,以神话形式表达了自然法与人法之间对立的朦胧思想。他认为正义是人类的自然法,包含了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2)赫拉克利特提出“逻各斯”的概念,指出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是万物共有的,普遍的尺度。它是最高的支配力量,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和范本,是自然法概念的前身。

3)智者集中对自然与约定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有的智者肯定习俗与法律的价值,也有的智者将自然与法律习俗对立起来。有些智者还从自然与法律的对立出发,引申出了激进的平等思想,成为了斯多葛派的先驱。他们的思想中自然法思想的萌芽。

4)斯多葛派使自然法思想真正成为完整理论,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奠定了在西方思想史上独具特色的自然法传统。其自然法思想源于自然哲学,认为支配宇宙和人的“理性”就是自然法,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准则。认为自然法与人的本性是一致的,服从自然法就是服从自己的本性。

5)西塞罗认为自然法先于成文法或国家颁布的法律而存在。是正义的根源,是人类法律的基础,是“政治的规则”或“最高的理性”。自然法具有高于一切人类法的权威,是判断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是衡量人类立法和人类行为的准绳。各国的法律只有符合自然法,才是“真正的法律”。他关于人类自然平等的思想,是同自然法思想联系在一起的。西塞罗对斯多葛派思想作了系统阐述,使希腊的自然法思想被罗马人接受。在西方悠久的自然法传统上,起到了关键的连结作用。

西方政治思想史人物

1西方政治思想史著名人物 对于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复习,重要人物一定要总结出来,还有他们的学术著作,比如今年就考到了博丹的《共和六书》!!! 一、名词解释: 1.波利比阿(前201一120年)希腊化时期的史学家,政治思想家。 主要思想: 1.政体循环论,认为历史上的政体是一个周而复始的更替过程; 2.混合政体论,认为混合政体就是结合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因素而形成 3.主张:罗马国家应该通过执政官、元老院以及平民三种权力相互牵制,以保证政治上的持续与稳定。 主要著作:《历史》 2.格老秀斯:1583-1645,17世纪,荷兰人,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先驱,近代自然法理论创始人、近代国际法学奠基人,开创“论证体系”时代,是主权学说的发展者。 主要思想: 第一次把国际关系问题引入政治学说,把主权国家作为国际法的主体,改变了古罗马以个人权利和契约为基础的万民法概念,奠定了近代国际法的基础。 提出了自然法学说,国家和主权学说,政治学方法论,否定人民主权原则。主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 3.《乌托邦》 空想社会主义创始人英国人莫尔的著作。全名《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集有理又有趣的金书》。乌托邦,即实行财产公有,共同劳动的力量社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生产,家庭是基本经济单位,农业劳动实行义务制,公民有大量的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文化学习或艺术活动,人人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实行政治民主制度,最高首脑是一位哲学王,城市权力在人民大会手中,法律极为简单明了,公民人人精通。此书深刻的批判当时的专制君主、封建贵族

和教会僧侣,指出国家无非是在为一伙私人利益谋划,法律不过是把富人的阴谋规定成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这个已经考过了,不知道会不会重新再考) 4.《上帝之城》 中世纪神学家奥古斯丁的著作。在神学的框架内阐述了一整套政治哲学,从理论上总结了基督教政治价值观。奥古斯丁以《圣经》为基本依据,从神学的角度研究国家,从上帝与人的关系中来考察人,考察国家和政治问题。借助于他的声望,这套政治哲学在整个中世纪对于人们的政治观念及教会与国家的关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5.《论美国的民主》 是托克维尔的代表作。全书分六大部分,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社会学的思想。 6.《论法的精神》 是孟德斯鸠于1784年写成的学术巨著,他在书中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指出法与各种事物综合就是“法的精神”表达了孟德斯鸠对影响改制和法律性质的规律性的理解。这部著作奠定了他在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直接影响了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波及到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7.斯宾诺莎 17世纪荷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他的伦理学说对近代西方思想有重要影响。 主要思想: 他最早提出思想自由、无神论,系统阐释自然权利,他用演绎推理的方法阐述了社会契约论和政体主张。 主要著作:《神学政治论》、《伦理学》、重释《圣经》、无神论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分类:默认栏目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人类社会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三大领域,各领域都反映社会的不同方面,含有各自的内容。关于政治领域,我觉得恩格斯的一段话很能说明。他说:“在全部纷繁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中,问题的中心始终是社会阶级的社会和政治的统治,即旧的阶级要保持统治,新兴的阶级要争得统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40页)这就是说,在阶级社会中,只有掌握统治权,才能按照一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整合社会,协调矛盾,稳定秩序,促进发展。因此,如何夺取统治权,建立什么样的统治权,如何维持统治权,对现有统治权的态度等就成为政治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一定意义讲,政治思想的根本目的,也就是为各阶级或集团实现上述目标“出谋献策”。这种“谋”或“策”,可因民族、时代的不同而不同,也可因阶级、集团的不同而相异。由于各种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可能表现为不同形式,如理性的,科学的;抽象的,实践的,等。 西方政治思想的诞生地是古代的希腊。由于受希腊文化,特别是哲学思想的影响,希腊政治思想从开始时起就是以探索社会政治秩序建立的基础为出发点,研究社会政治秩序产生的根源和性质就成为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特点之一。这种抽象的理论的思维模式,从回答为什么和是什么入手的政治观,在西方一直沿续到十九世纪才有所改变。 西方政治思想史可以说是多元演变型的。从横向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基本都是派别林立,诸家杂陈;从竖向看,他则是经历了不同的政治观的演变。综观西方政治思想史,我认为大体经历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几个阶段。各种政治观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一时期,而只是反映某一时期的典型政治观。 自然政治观是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基本政治观。古代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希腊从一开始,就形成神人分治的二元格局。就是说人们按照人类世界的结构又创造出一个神的世界,而且二者各自独立存在,互不干扰。思想家们很早就开始探索宇宙的本源和规律,以后又发展到探索社会、国家的本源和规律,政治秩序建立的原因。他们的基本答案大体都认为政治秩序是由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就是说,无论认为社会、城邦的产生是由于社会分工的需要(如柏拉图)或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如亚里斯多德)他们都是把政治秩序的建立看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又是自然而形成的。 罗马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的思想观点包括政治思想基本是接受了希腊的思想用于罗马实际。有人说西赛罗是“希腊化的拉丁人”是将希腊文化传入后世的“中介”是有道理的。罗马人除提出共和国思想外,其他思想远远不如法律思想之发达和对后世影响之大。

西方政治思想史小抄

名词解释: 柏拉图:(公元前427-347年)是古希腊城邦时代的政治哲学家,出生于雅典的一名门望族,师从苏格拉底。公元前387年建立阿卡德米学园,一生著述颇多,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理想国》。 《理想国》:作者柏拉图,书中阐述了一个理想的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它以理念论为基础,认为城邦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其核心内容是哲学家执政,实现贤人政治。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32年)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西方政治学的创始人,是希腊城邦政治思想的总结着,后来创立吕克昂学园,在政治学方面的著作有《政治学》,《雅典政治》。 《政治学》:是亚里士多德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作,该书有意识地将城邦作为研究的对象,系统的讨论了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等抽象的一般理论问题,还对各种类型的城邦体制进行了分类和比较研究。 马基雅维利: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奠基人之一,一生著作甚多,涉及历史、军事、文学艺术、政治各个方面。其代表做是《君主论》。 《君主论》:是马对佛罗伦萨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改革”,对历史和现实中各国统治者的政治经验,以及他本人多年从政阅历的理论总结。在书中他从人和人的经验出发,总结国家强弱、权力得失的原因。在西方他最早把政治的实质看作权力的问题,将法律、军队、权术等治国要策视为权力的工具,为近代西方政治学待定了基础。 洛克:英国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西方近代自由主义最早的代表人之一,著有《论宗教宽容》,《政府论》,《人类理解论》 《政府论》:洛克的精心之作,是他对多年的政治经验的理性思考和总结。书中提出的自由、法治与分权的政治原则发扬了西方近代自由与宪政的传统,它被资产阶级奉为“圣经”。 孟德斯鸠:法国近代分权学说,地理环境论与历史方法的创立者,又是近代法理学和社会学的奠基人,其学术巨作《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孟德斯鸠的学术著作,书中猛烈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系统提供了政治和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奠定了孟德斯鸠在近代西方学术界的重要地位。影响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和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界。 卢梭:法国启蒙运动中特色鲜明的小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兼著名的文学家,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其政治思想代表作是《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书中用公意这个学理概念和其他启蒙学者的理性论划开界限,全面阐述了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政府、法律理论,表明他激进的民主主义理论体系成型。 托克维尔:法国政治思想家,政治社会学的奠基人,出生于贵族世家,深受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等人的影响,其代表作是《论美国的民主》。 《论美国的民主》:托克维尔的代表作,上卷的《绪论》部分阐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上卷的两个部分分别讲述美国的政治制度,分析美国的民主现状,下卷的四个部分阐述了作者的政治哲学思想和政治社会学思想。 柏克:英国政治思想家,保守主义政治理论的奠基人,出生于都伯林的一个律师家庭,代表作有《关于目前不满情绪的根源》、《法国革命论》等。 保守主义; 简答题: 什么是贤人政治?柏拉图在为其理想国家寻找理想政治模式的时候,首先考察了四种不完善的政体形式:荣誉政体、寡头政体、民主政体和僭主政体,这四种政体均不合柏拉图之意,都构不成理想政体。他认为,理想国中应实行的政体形式是“贤人政治”,也就是哲学王的知识统治。在哲学王为最高统治者的理想王国中,哲学王是高超的智慧,真是的知识,完美的德行与绝对的权威的结合体,哲学王在国家中凌驾于一切之上,具有发号施令的绝对权威。因为只有他才拥有以永恒不变的概念为对象的真正知识,只有他才能够正确地区别开实在、本质和现象,过一种清醒的生活。 在柏拉图的这种贤人政体中,权力与知识得到了有机的结合,至高无上的哲学王必须是经过特殊训练,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1.教材 (5)利维坦——《圣经》中所描述的一种力大无穷的巨兽。在西方政治术语中通常用来指称权力不受限制的国家或者政府。 (6)社会契约——人们为了脱离自然状态以让渡个人权利、建立公共权威而换取社会和平与个人安全的协议。 2.《政治学核心概念》 (1) 主权,在最简单的意义上指的是绝对与不受限制的权利原则。但是在使用时通常要对法定主权和政治主权进行区分。法定主权指无上的法律权威,即由法律规定的要求顺从不容置疑的权利。政治主权指的是不受限制的政治权力,即掌控服从的能力,这是通过对强制性力量的垄断来确保的。 (2)合法性,一般表示正当性。它赋予命令以权威或约束力的特性,从而将权力转化为权威。合法性在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中的用法也并不一致。政治哲学家一般将合法性视为道德或理性原则,以及政府可以要求公民服从的根据。因此,对合法性的宣称要比公民服从的事实更为重要。政治科学家则通常从社会学角度来理解合法性,将其当成是依从某个统治系统的意愿,而不管该系统是怎么建立起来的。正如韦伯所言,这种视野下的合法性,表示的是对合法性的一种信仰,即对“实施统治的权利”的信仰。 (3)经验主义是这样一种学说,即感觉经验是知识的唯一基础,因此一切假说和理论都应接受观察和实验过程的检验。 (4)理性主义是这样一种观念,即世界有一种理性结构,而这种结构又能被人类的理性与批判性探索所揭示。作为一种哲学理论,理性主义坚信知识来源于理性而非经验,并因而与经验主义形成了对照。但是,作为一种普遍原则,理性主义着重强调人类理解和解释世界以及寻找问题解决途径的能力。

(5)功利主义是一种道德哲学,它指出任何一项行动、政策或制度 的“正确性”都能够以其增进幸福的趋势来确定。这一观点基于这样的假定,即个人是由自身利益驱使的,这些利益可以定义为追求快乐或幸福的欲望和避免痛苦或不幸的愿望。因此,个人总是通过计算每项可能的行动方案所产生的快乐和痛苦的数量来选择能保证最大快乐与最小痛苦的行为路线。 (6)宪政在狭义上就是有限政府通过宪法的存在而进行的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政府机关和政治过程受到宪法规章的有效约束,就存在宪政。在宽泛的意义上,宪政指的是一系列政治价值和期望,反映人们希望通过建立制约政府权力的内外机制来保护自由的愿望。(7)民主从字面上看就是由人民来统治,林肯在盖茨堡演讲中极力赞美他所称之“由人民构成、由人民通知并对人民负责的政府”的优点。这一表述凸显了民主的三个核心特征的重要性。第一,对“人民”的强调意味着政治平等,即对政治权力和影响的平等分配。第二,政 府“由”着人民强调了大众参与的重要性。第三,政府“为”着人民突出了民主意味着按公共利益实施的统治理由。 (8)个人主义是一种认为个人的重要性高于任何社会群体和集体的价值观。个人主义作为描述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方法论个人主义,它认为个人是任何政治理论或社会解释的核心——任何关于社会的论断都应该以组成社会的个人为依据。作为规范性概念,其表现形式为道德个人主义,它意味着,个人的权利、需要或利益应放在优先地位;社会应该按照个人受益的目的来建设。 (9)正义是主张从道义合理地分配奖励与处罚的观念。简而言之,正义就是给予他或她“应得”的东西,这又常常被视为他或她的“正当报酬”。 (10)同意的意思就是表示赞同或作出应予。同意,作为一项政治原则一般与权威相联系,是人民答应接受统治并因而服从政治义务的一种方式。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简答题论述题测题较多

简答 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一、从政治思想的指导思想来看,基督教信仰是分析和解决政治问题的出发点,政治学成为神学 的分支和婢女(在中世纪神学解释一切、包容一切)。 第二、从政治思想的来源和形式来看,中世纪政治思想是多种文明成果的结晶。 第三、从政治思想的表现形式来看,中世纪的政治思想没有以独立的形式表述出来。 第四、从政治思想的内容来看,教会与国家、教权与教会的关系问题是西欧政治思想的主题。 城市的兴起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从11世纪末叶起,随着经济的复苏,商品经济的发展,真正意义的城市,也就是作为经讲中心 的商业城市开始发展超来。城市是经济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也是政治生活中的一个新的因素。 城市造就了一个新的社会集团,即市民等级。市民的突出特征在于其自由身份和相对平等的地位。 2、城市还是一种新的社会共同体,获得市民资格,就意味着成为城市共同体的一员,受城市法律 的约束和保护,能够参与市政官员的选举。城市的政治制度和政治关系在许多方面仿佛是古典城邦 的复活,也是近代国家制度的雏形、城市生活中培育出来的市民精神,是近代政精思想重要的和直 接的来源,罗马法的复兴,带来了对罗马法中公民身份的精细的研究。 3、受城市的商业活动影响,城市中孕育了一种世俗文化。市民教育程度较高,眼界丌阔,思想恬跃,他们虽然并不直接反对教会,但对教会及其宗教信条已经不再那样虔斌和驯服。在这种文化氛围中,产生了反对教权的思想家和市民舁端政治思想,教会及其官方的神学理论遇到了真正强有力的对手。 简述格老秀斯的国际法原则 1、阐述国际法理论是格老秀斯的主要任务。格老秀斯同样把自然法说成是日际法的基础,认为应该按照 自然法的原则处理国家间的关系。国际法的来源是人类对于共同生活的自然要求。国际法不一定是一切民族共同遵守的,事实上往往是世界的一部分国家承认的兆同法律。 2、在格老秀斯看来,国际法的最终目的是寻求和平,尽力减少战争。他认为国家和人一样,都希望有一 个和平的社会秩序。他提出公海自由等等进步的主张,要求人们以最大努力防止战争。他主张各国在备战和作战时具有一些共同的权利,各国为了自卫和自救,都可以在必要时使用武力。此外,他提出战争的正义性要求手段与目的一致,即要遵循公平和人道主义。 3、格老秀斯的国际法理论在第一次改变了古代以来万民法含义。虽然他使用的概念仍是“万民祛”,但其 主体已是拥有主权的国家。国际间的战争与和平,取决于主权者的明确决定以及其它些条件。至此,近代意义上的国际法概念产生丁,国际法成为维护国家与国家之间,即国际关系的公法通则。古代万民法的主体是个人,近代国际法的主体是有主权的国家。这一转折是以格老秀斯为标志的。正是这一点区分开古代、中世纪的万民法和近代的国际法,表明了格老秀斯在近代国际法学说中的地位和贡献。简答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 1、黑格尔把市民社会看成是多个个人和若干家庭的聚集,是家庭扩大与分裂的发展结果,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结合形式。独立的个人由于相互需要而联合成市民社会,他们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利用。个人的需要,通过个人和其他一切人的劳动与需要的满足而获得满足。这要有劳动,有分工的方式,有各个等级的形成。 2、黑格尔认为,市民社会包含有三个环节:第一是“需要的体系”。第二是司法。由法律去规定和维系各种财产关系、契约关系,通过司法保护所有权和人格。第三是警察和同业公会。通过它们预防社会危险保护生命财产,把每个人的特殊利益作为共同利益予以关心。 简答柏克的保守主义的社会政治观: 1、他强调社会的有机特性,而且重视习俗、传统、情感等非理性因素在人类社会结合中的作用。他认为社会是人为的产物而不是自然的产物,因此,他没有完全否定社会契约说,只是对契约说进行了新的解释,并加进了历史感和道德感的成份。柏克历来反对抽象地谈论权利,他把依靠抽象学说的现象称之为“管理不善国家的一个可靠征兆”。他不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自然权利,相反,他把天赋的平等说成是一种社会虚构,把等级差别视为“习惯的社会纪律”,把权利看作是历史传统的产物。

《西方政治思想史》期末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正义(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它贯穿着整体主义精神,追求城邦的整体和谐、统一,要求个 人无条件的为城邦服务。正义是个人内心的一种道德或品质,奠定了后来西方学者对个人正义的思考。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 会分工上,国家的三个等级,包括统治者、辅助者和生产者只要各司其职,各守其序,各尽其责,分工互助,国家就实现了正义。 这从一定程度上给当权者一定的限制和不自由。 2.《理想国》(柏拉图) 柏拉图首先从探讨个人正义开始,继而转向对城邦正义的探讨,从而论证了合乎正义的城邦的基本原则,他认为所谓的合乎正义 的城邦就是实现或体现了至高的“善“的城邦,就是城邦的理念,《理想国》主题是“什么是理想的国家”?,在《理想国》中 柏拉图描述了一个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这个城邦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是理想国家与现实国家

的对立,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乌托邦主义的传统。《理想国》一书中还以大量篇幅详尽地讨论教育问题,提出对个人和城邦 进行彻底改造。 3.《雅典政制》 ① 它是亚里士多德关于政治学方面的著作,相当于雅典城邦政治制度 ② 在政治学研究领域,亚里士多德有意识对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和选择,并采用了当时较为先进研究方法。他运用了历史的和经 验的研究方法,他组织对158个城邦的政治制度进行了调查,并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研究,上升为具有普遍的一般理论。而 《雅典政制》正是这调查材料的一部分,对于认识城邦本质有重要意义,虽然这种调查远没有达到现代精确的定量水平,但 在当时确实是极有创见的做法。 4正义(亚里士多德) 正义有两种形态:对应当平等的方面给人们以平等的待遇;在不应当平等的方面,则对人们加以区别对待。因此,要努力实现分 配的正义,即根据个人不同的地位、财产、能力或贡献给予不同的待遇,另外也要无差别的均等对待每一个人,即实现矫正的正 义。城邦的正义在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体现,理想的政体混合了正义的各个方面。城邦正义要借助法律来实现。他认为,法律虽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重点整理(自己整理的超实用)

逻辑框架整理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 1、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2、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赫西俄德 3、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来库古、梭伦 4、早期自然哲学家的政治思想 ●第二节城邦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和城邦制度 2、古希腊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智者和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 1、城邦民主制的繁荣和思想界的变化 2、智者的政治思想 3、苏格拉底的活动和贡献 ●第四节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国家的理念和正义的国家 3、哲学家治国思想 4、政体思想 5、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第五节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3、城邦的起源、本质和目的 4、政体分类及其变革 5、对理想城邦的设计 6、对西方政治思想的贡献 第二章希腊化时期和古代罗马政治思想 ●第一节这一时期时期政治思想的特点 1、城邦制度的解体和政治思想的演变 2、种族和文化的融合及世界主义思潮 ●第二节斯多葛派的政治思想 1、斯多葛派的产生和流传 2、自然法思想 3、人的精神自由思想 4、人人平等思想 ●第三节波利比阿和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1、政治学由希腊向罗马的转移 2、波利比阿的政治思想 3、西塞罗的政治思想 ●第四节罗马法学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罗马法和罗马法学 2、罗马法和罗马法学对政治哲学的影响 ●第五节罗马基督教政治思想 1、基督教的政治价值观 2、奥古斯丁的双城论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 5—10世纪西欧的政治状况和观念 1、5—10世纪西欧社会政治状况 2、罗马传统和日耳曼传统的结合 3、5—10世纪西欧政治思想的特点 ●第二节教权和王权斗争中的政治思想 1、中世纪西欧的政教关系 2、教权和王权斗争中教权派的政治思想 ●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神权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信仰和理性 3、教会和国家 4、国家的起源和目的 5、政体理论 6、法的性质和分类 ●第四节城市的兴起和反对教会统治的政 治思想 1、城市的兴起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2、但丁的世界帝国论 3、马西略的政治思想 4、市民和农民异端的政治思想 第四章 16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第一节社会状况及其对政治思想的影响 1、民族国家的兴起 2、文艺复兴运动 3、宗教改革运动 4、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 ●第二节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 1、生平和著作 2、权力政治观 3、共和理想和君主专制 4、君主的统治方法

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内容

1.柏拉图:古代希腊城邦的政治学家,理念论是其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乌托邦主义传统。哲学家执政是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理念”和“现象” (一)古希腊哲学的代表 (二)洞穴理论 (三)复兴城邦精神的愿望 (四)柏拉图乌托邦主义:现实政治的反面 (五)《理想国》中国家理念 ●合乎正义 ●整体主义传统 ●严格社会等级分工 ●哲学王治国 2.《理想国》:作者柏拉图,阐述理想城邦,包括其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1)政治学中理想国家和现实国家对立 (2)城邦的正义集中体现在社会分工上 (3)国家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4)论述等级划分的合理性 (5)哲学家执政是柏拉图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 3.亚里士多德:(一)首次进行学科划分 (二)创立政治学 (三)运用各种先进的方法 (四)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和思想家;古希腊学术成就的集大成者; (五)著有《政治学》和《雅典体制》《伦理学》; 首次形成了自觉的学科分类意识,并对人类知识进行系统分类; 形成独立的政治学研究领域; 政治学的对象是城邦,伦理学在广义上是其一部分。 (六)批判柏拉图 ●理想虚空(城邦像家庭、缺失个人的“整体幸福”) ●违背人性(自爱可贵、公有制难成功、没有个人利益范围) 4.(一)两大政治命题 1、人天生是一种政治动物人按本性的要求必须过城邦生活才得以实现,人类社会组织由低级向高级演进也是人的本质不断趋于完善的过程。人类天生是合群动物必须过共同生活。人类为了适应更广大的需要,有若干家庭联合起来组成村社,进而联合起来组成城邦,城邦完全是自然进化的产物。 2、城邦是一种至高而广涵的善在家庭和村社阶段,人还不是真正完善的人,只有在城邦里人的本性才得以体现,城邦的目的是至善,是公民“优良的生活”。个人价值依赖于城邦,城邦是平等公民组成的政治团体。 5.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一、温和的整体主义二、有限的私有制三、肯定中产阶级的作用四、推行奴隶制五、主张中庸的民主选举六、倡导法治优先性 6.亚里士多德的贡献西方理性和科学传统的先驱 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 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

笔记 西方政治思想史考试要点(徐大同)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线索 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中世纪和近代以来三个历史时期,相对应的形成了自然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和权利政治观三个发展阶段。为便于识记,具体需要掌握的知识线索整理如下。 1.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2.古罗马时期:斯多葛派(波利比阿与西塞罗)、罗马法学 3.中世纪时期:神权与王权的斗争、奥古斯丁、阿奎那、反教权思想 4.文艺复兴时期:马基雅维利、布丹、宗教改革思想 5.资产阶级革命前夜:格劳修斯、斯宾诺莎 6.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英国(霍布斯、洛克);法国启蒙运动(孟德斯鸠、卢梭);美国独立运动(潘恩、杰斐逊、汉密尔顿) 7.19世纪时期:德国(康德、洪堡、黑格尔)、法国(孔斯坦、孔德、托克维尔)、英国(伯克、边沁与密尔) 8.19世纪末以来: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女权主义、绿色运动等思潮的形成或发展 9.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略) 重点章节:1古希腊时期2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重点问题:1政体学说2人性与国家观3自然法与权利观4契约论与政府观5民主与法治 应当积累的知识面:1时代背景及相应的政治思想特点2思想家国籍、生平3思想家的历史地位或曰影响 古希腊时期 基本概况: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城邦,政治思想就是在古希腊城邦的政治社会中萌发的。城邦是自由公民的自治团体,是公民在法律之下分享权利与义务的政治体系。城邦最显著的特点是小国寡民,是一种小规模的政治实体,内部一般分为奴隶、无公民身份的自由人和自由公民三个身份集团,而奴隶与自由人的区分是城邦制度的基础,只有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古希腊当时存在数百城邦,城邦政治是极为多元的。此时的政治思想具有下列特征,1自然政治观与整体主义价值观2理性主义和近于科学的研究方法3以城邦政治为研究主题和范围,即关注城邦的起源、目的、性质、职能、管理等4公民的视角。政治思想最初的萌芽以《荷马史诗》为代表,经历了早期立法家、自然哲学家的阐释,到智者时期后开始正式形成和发展。 修昔底德:古希腊著名的史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深入剖析了希波战争,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逻辑方法应用到了历史研究之中,强调历史研究必须坚持求实的原则、研究者必须坚持理智的和批判的态度,为后世的历史学家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开创了“范例历史学”,对后来的国际关系研究也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智者:智者并不是统一的思想流派,但他们是一批在希腊思想界开风气的人物,是第一批关注于社会政治问题的学者,代表人物如普罗塔哥拉、高尔吉亚等。智者实现了从现象和问题的客观的神的综合到主观的人的综合的转变,从对自然和神的研究转向人和社会,开始用人的眼光去考察社会,他们的思想构成了后来以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政治哲学理论的出发点和思想来源,已经萌发出了自然法思想和平等观念。 苏格拉底:苏氏是与智者同时代的人物,对哲学研究的兴趣转向作出了重大贡献,对柏拉图有直接影响。1苏氏是西方科学理性主义的开创者,他主张研究事物的本性,探索普遍定义,在对道德和政治问题的讨论中他也将其提高到合乎逻辑的定义和解释的水平2伦理政治观,苏氏认为道德是城邦制度的基础,知识和教育是城邦政治的根本,因而统治者不能仅仅关注公民私欲的满足,而是应当把改造公民的灵魂当作首要任务,使人们有知识、有教养,过理性的生活。苏氏认为,人的灵魂和身体的善都表现为和谐有序,这是要经过知识训练才能实现的,因而治国就是一门专门的知识,政治家应当是有知识的人才能完成教育的任务。 柏拉图: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第一个有系统的政治学著作传世的思想家,其整体主义价值观和乌托邦传统对后世有重大影响,代表作《理想国》、《政治家篇》、《法律篇》。 1理念论,柏拉图政治哲学的理论基础。柏氏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经验事物和现象世界则是不真实的,变动不居,而理念则是现实世界的原型、本原,是唯一真实的存在,是永恒不变的,是事物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物的基础和原则,现象界只是对理念世界的某种歪曲和虚幻反应。真正的知识是对理念的认识,只能被高超智慧掌握。 2正义国家。政治哲学是对国家理念的认识和把握,在柏氏看来,国家的理念就是合乎正义或曰体现至高善的国家,即理想国。理想国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整体主义精神贯穿其中,要求个人完全融入社会整体;一方面正义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柏氏认为社会分工是城邦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动力,也就国家的基础,即个人才能的片面性和生活需要的多面性之间是存在矛盾的,这就需要每个人从事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从而相互提供服务。柏氏依据人先天素质和后天教育形成的身体和精神状况,把人分为三个等级,统治者(哲学家)、辅助者(军人)、生产者,分别对应人灵魂中所包含的理性、激情、欲望。他认为只要这三个等级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分工互助,理性统帅激情并控制欲望,国家就能实现正义。另外,他还提出了所谓的“四主德”,即智慧(哲学家)、勇敢(军人)、节制、正义。 3哲学王。哲学家治国是柏氏理想国家的核心内容,富有特色。他把哲学家置于社会等级结构的顶端,垄断全部权力,他的改造现实国家

中西方政治思想史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周公吐哺: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三纲八目: 三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双城论:奥古斯丁认为,自从人类祖先亚当、夏娃因犯罪而被贬人间之后,现实世界就被划分为两座城:“一座城由按照肉体生活的人组成,另一座城由按照灵性生活的人组成。” 前者是“尘世之城”,它是撒旦的领域,是肉体淫乱的渊薮,在现世中表现为异教徒的生活态度。后者是“上帝之城”,它是上帝的“选民”即预定得救的基督徒的社会,这是一座永恒之城,在现世中代表着它的就是教会;。 孟子四心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辞让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柏拉图理想国的观点:1.理念论:理念是事务的形式和本质,规定了事务的基础和原则,洞穴之喻。2.哲学王:高超的智慧,真实的知识,完美的德行,绝对的权利3.国家观:柏拉图强调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铸造出一个幸福国家的模型来,但不是支离破碎地铸造一个为了少数人幸福的国家,而是铸造一个整体幸福的国

家。4.教育观:他要求全体公民从儿童时代开始就要接受文艺教育、数学到哲学的终身教育。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 地点:最早源于意大利 条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教会势力的衰落,社会等级次序的改变,人文主义与自由精神的兴起 意义:为近代文化撒下可贵种子 莫尔的乌托邦: 政治制度:1.财产共有2.民主选举3.没有监狱没有警察。 社会制度:1.乌托邦岛的婚姻是一夫一妻制2.家族生活制度依族长制3.岛内实行六小时工作制4.乌托邦境内取消货币5.实行充分的宗教自由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普及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宗教教育。 六微:一曰权借在下,二曰利异外借,三曰托于似类,四曰利害有反, 五曰参疑内争,六曰敌国废置。此六者,主之所察也。 中和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西方政治思想史(论文)

解读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 摘要: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里的代表作《君主论》在二十世纪被西方舆论界列为当代最有影响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然而其在该书中所表达的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却使马基雅维里本人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本文旨在通过对其权术思想的出发点、形成条件、理论基础和主要特点的分析,实现对马基雅维里政治权术思想的解读。关键词:马基雅维利《君主论》政治权术思想 一、政治权术的内涵 所谓“权术”即权变之术。就其本意而言,是因人、因时、因事而灵活运用的谋略、手段,并无贬义。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尤其在封建社会,社会的公共权力被极少数统治者掌握时,权术逐渐兴盛并广泛地运用在政治斗争的场合。因而使权术一词获得了其特定的狭义即政治权术的专有含义。所谓政治权术,就是为了达到夺取并巩固政权,或获取并巩固权位(君权、官位)等政治功利目的而采取的具有隐晦秘密特点的谋略、手段等。由此,政治权术带有了明显的贬义色彩。而且人们习惯认为,倡导、运用政治权术者多是为了实现一己私利或达到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依仗权势运用应变之术,常常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所以推行政治权术往往容易招致千古骂名。 意大利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是西方将政治权术加以系统化的第一人,他在《君主论》中系统阐述和全面论证了其政治学说中最具特色也最有影响力的政治权术思想。该思想给马基雅维利本人带来了无尽的指责和诅咒。莎士比亚称之为“凶残的马基雅维里”,当代评论者利奥·斯特劳斯将之视为“一个邪恶的导师”。 二、马基雅维利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权术思想充分展现在《君主论》后十二章的内容当中。马基雅维利从君主受赞扬或责难的原因、君主应具有的品质、君主怎样为人、如何避开谄媚者、如何识别大臣等许多方面所做的详尽阐述,构成了其以不关心道德、“目的总是证明手段正确”为核心的政治权术思想的主要内容。 在《君主论》中,马基雅维利主张“一个君主如果保持自己的地位,就必须知道怎样做不良好的事情,并且必须知道视情况的需要与否使用这一手或者不使用这一手”,“如果没有那些恶行,就难以挽回自己的国家的话,那么他也不必要因为对这些恶行的责备而感到不安”。人们评价君主也仅仅是依据其政绩,“君主如果能够征服并且保持那个国家的话,他所采取的手段总是被人们认为是光荣的,并且受到每个人的赞扬。” 马基雅维利还强调君主必须从实际出发,决不能让伦理道德逾越个人生活范围去干涉政治。为了得到权力和保持权力,君主完全可以摒弃道德,大胆使用权术,玩弄阴谋诡计。他提出了著名的狮子与狐狸的比喻,即君主应当同时效法狮子与狐狸,“由于狮子不能够防止自己落入陷阱,而狐狸则不能够抵御豺狼,因此,君主必须是一头狐狸以便认识陷阱,同时又必须是一头狮子,以便使豺狼惊骇。”明智的君主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应当注意高压和怀柔、暴力与欺骗手段的灵活运用。君主应该不得人心的事情假借于手,而将示恩分惠的事情,自己来做。马基雅维利还告诫君主,“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是安全的多的”,畏惧叫人心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记

国际关系综合考研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考研笔 记 一、复习笔记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西方政治思想史是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及其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可以归结为: 1研究西方历史上各个时期、各个国家的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对社会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观点、理论和学说; 2各种政治思想产生、发展、演变的合乎逻辑的历史联系; 3各种政治思想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的具体联系; 4各种政治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在西方政治思想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西方政治思想史就是通过对上述方面的研究,努力揭示西方政治思想发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特征及其客观必然性,对各种政治思想作出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学习、研究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是指导我们研究西方政治思想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 政治思想作为社会政治实践的反映,它的发生、发展从根本上说根源于社会经济关系以及由此所决定的社会政治、文化生活,是与社会的历史发展相一致的。政

治思想又有其相对独立性,有其自身相对独立发展的逻辑联系和规律。坚持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就是坚持政治思想发展的源和流的统一,这就要求我们: (1)要从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以及政治实践的主要内容,从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从各个政治思想家的不同经历出发,去说明各种政治思想的内容,揭示各种政治思想所代表的特定阶级的利益。 (2)要说明政治思想家阐述其政治思想所特有的理论形式、方法,揭示各种政治思想之间,政治思想与哲学、宗教、科学之间的联系。 2坚持阶级分析的方法 阶级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各种思想意识的基本方法。由于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坚持从社会的经济关系、阶级关系出发,从不同阶级的利益矛盾、冲突出发,揭示出各种抽象的理论、观点所包含的阶级内容。 3坚持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 马克思主义在分析任何一种社会现象包括思想意识时,总是将其视为一个历史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对其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在分析西方政治思想时,不仅要指出其阶级性质,而且要把它们放在其产生的历史条件下和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看它们是否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4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 寓评于介是在认识、描述、评价西方政治思想时应该采取的一种方法。寓评于介就是将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性质与价值评价与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完整、系统的认识、描述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寓评于介的原则就是要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按照阶级分析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从政治思想与社会

西方政治思想史 (1)

西方政治思想史 一、西方政治思想史的基本探索: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自然政治观:从政治思想发展来看,古希腊罗马是欧洲政治思想的奠基时期。古希腊政治思想伴随着希腊奴隶制城邦的形成而产生,并随着它的发展而演变。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奴隶制度与城邦制度,特别是希腊人对城邦生活的感受和认知,使得自然政治惯成为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政治观。自然政治观将国家起源与政治秩序的建立归因于自然,并依据是否合乎自然秩序来评价国家制度与政治生活优良与否,古希腊人很早就开始了对宇宙的认识,这促进了古希腊自然哲学的发展。亚里士多德提出“人在本性上是一个政治动物”的经典命题。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也具有整体主义国家观与伦理政治观的特征,也是自然政治观的体现。古希腊人在哲学、科学以及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政治思想也不断丰富繁荣,开创了西方政治思想的传统,并深刻影响到中世纪和近代的政治思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 (二)欧洲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神学政治观将现存的一切社会关系包括经济、政治关系都看做是由上帝创造并由教会批准的,其目的是维护上帝的权威与基督教会的统治地位。神学政治观有三个特征:一是一切权威来自上帝,上帝的启示与《圣经》是唯一的真理,基督教的教义规定了基本的政治价值;二是教权与王权、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成为政治思想的基本内容;三是以既定的启示与教义为依据,通过形式逻辑的推理得出政治问题的结论,这是神学政治理论特定的论证方法。奥古斯丁为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进行了权威的论证,开创了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阿奎那创立了庞大的神学体系,是基督教神学政治思想的集大成者。(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加尔文) (三)近现代西方的权利政治观(文艺复兴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权利政治观是一种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资产阶级政治观,以抽象人权为国家公共权力(政府)的基础,认为国家、政府来源于人们的同意或委托,其目的和作用不过是保障个人的权利,实质是一种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为价值取向的政治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家提出自然权利的观念,并利用社会契约论来系统阐述其国家学说,从而完成了权利政治观的创立。权利政治观反映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它从人出发而不是神出发,用人权代替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30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30年 高 建 高春芽 内容提要:作为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改革开放过 程中也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繁荣等阶段,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回顾西方政治 思想史研究取得的学术成就,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不仅对于加强我国政治学学科建设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进一步解放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西方政治思想史;回顾与总结;30年 1978年,伴随着改革开放事业的推进,我国政治学的发展迎来了春天。1979年初,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①1980年底,中国政治学会在北京成立,这成为我国政治学在新时期得到恢复的重要标志。作为政治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学科,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先后经历了恢复重建、初步繁荣等阶段,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 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西方政治思想是西方国家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各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及其代表人物开展政治实践的思想理论总结,具体表现为各种政治主张、政治观点、政治理论和政治学说。②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深受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如下方面: (一)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开设了“西方政治学说史”课程,这标志着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在新中国诞生。③但直到70年代末,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才逐渐恢复自己的学科地位。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④第一阶段从1978年至1985年,是学科的恢复重建阶段;第二阶段从1986年至1989年,是学科 ①②③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180~181页,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第1页,天津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高建:《面向21世纪的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载《中西政治文化论丛》(第一辑),第242页,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有关国内西方政治思想史学科发展的分期,本文参照了林尚立和杨海蛟两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参见林尚立:《政治学与政治发展:中国政治学发展20年》,《政治学研究》,1998年第2期;杨海蛟:《中国政治学30年》,《社会科学管理与

西方政治思想史

西方政治思想史 绪论 西方政治思想概貌及其发展阶段 ?从地域或者外延意义上说,西方政治思想主要指西欧和北美的政治思想。因为在这一地域范围内,关于政治的思考在其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了一种可以识别的一致性与继承性,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思维体系。 ?西方政治思想活跃时期包括:古希腊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古罗马时期(公元钱27年—公元476年)、中世纪(约公元476年—公元1453年)、近现代时期。 古希腊城邦政治学 ?在古希腊,政治与作为基本政治单元的城邦即城市国家完全是同一个概念。 ?此时政治活动不仅尚未从社会生活的整个领域中被明确区分出来,而且作为公民基本的价值追求非常自然地延伸到了社会实践的各个方面。 ?所以古希腊普遍存在“泛政治”的观念。 ?古希腊人为后世的西方政治思想提供了基本的思维模式、理论框架、概念体系即思维工具和基本的思想素材,特别是关于政体类型问题的思考,以及民主政治的理论与实践。 ?理性的思想方法是古希腊文明最突出的精神特质。而理性主义的思想方式与自然法理论这一希腊政治思想内容之间体现为一种互为表里的关系。对比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通过对自然的类比和对人事的推演的出各种政治结论的特点,西方政治思想始终是从某种假定出发的,以此阐发逻辑体系,得出秩序与义务、权利、平等与自由等一系列结论。 古罗马时期自然法思想 ?古罗马时期由于国家统治范围的明显扩大,“小国寡民”的条件已经发生变化,其结果是罗马帝国治下的公民已经完全不可能像古代希腊人一样,通过参与政治活动获得人格的完善。正因此,斯多葛学派那种崇尚自然的理论渐渐兴起。 ?古罗马时期由于疆域扩大,以及对外交流的匮乏,政体、比较政制领域研究相对缺少。罗马政治思想家关注最多的,除了自然法之外,便是政治道德的问题。 ?与古希腊推崇参与政治生活获得完整人格的方法不同,罗马人采用的办法,是在完善各项政治与法律制度的同时,强调一种被认为是基于自然法的、属于罗马传统贵族和公民的美德。 ?罗马对西方政治传统最大的贡献是它的法律制度与思想,其中包括两个重要的方面,其一是对个人权利和利益的保护,对公私界限的初步划分;二是它所体现的平等原则。 基督教的兴起 ?罗马帝国时期哲学与政治的分离,及其所带来的人们在思想上某种程度的空白,为基督教在整个帝国范围内的流行提供了非常适宜的精神土壤;而基督教的普遍传播,以及教会组织在各地的建立,又对帝国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带来了进一步的影响。 ?基督教对世俗政治权力采取了一种疏远乃至对立的态度,“上帝的东西归上帝,凯撒的东西归凯撒”(当然教权实际上一直是与世俗权力并立于世,互相影响)。如此,人类精神事务在国家职能内独立出来,教会作为一种事实上的世俗权力存在。 ?一方面,基督教关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教义有力的促进了罗马人的平等意识;另一方面,教会在特定时期内成为了文化的掌握者和解释者。 ?以宗教研究为基础的经院哲学对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一是,基督教具有鲜明的、特有的政治观念。“来世”观中,精神家园与世俗国家的对立和无涉;将国家视为“必不可少”的恶,推崇市民社会,强调监督和控制国家等等都与以往的政治思想不同。其二是,对自然法理论的发展。自然法思想虽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出现,但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认同和发展,直到基督教思想中,将理性与信仰进行了统一,真正确立了自然法的地位,并为其以后成为现实政治生活中作为主导原则奠定了基础。 封建国家的契约思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