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国古代的衙门

中国古代的衙门

中国古代的衙门
中国古代的衙门

法律文化之一

中国古代的衙门

中国古代的各级政府,也就是老百姓所称的衙门,同时也是审判案件的法院。

古代公堂上的“肃静”、“迥避”

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衙门,以及河南的南阳府衙、内乡县衙,是我国四级衙门的代表。

“戒石铭”

古代的衙门一般都有“戒石铭”,刻有“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花的是纳税人的血汗钱,你要是对不起

老百姓,上天饶不了你。”

故 宫

又称紫禁城,是世界上最大的皇宫,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建成。从明成祖朱棣开始入住,到1911年清朝宣统皇帝溥仪被赶出宫,先后住过三户人家,一户是大明的朱家、一户是大顺的李自成李家,还有一户就是大清的“爱新觉罗”家。此后,这里成为一家博物馆。

故 宫

在古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国家实际上应该叫家国,家是皇帝老子的,国也是皇帝老子的。因此,皇宫实际上是中央政府的办公大院。所谓朝廷,由“前朝”和“后廷”组成。前边的“朝”是皇帝的办公室,后边的“廷”是皇帝的住宅。

故 宫

在故宫建成后的491年里,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最高统治中心,演绎了无数的“军国大事”。在当时,老百姓连走近城墙附近都算是犯罪。

保定直隶总督衙门

清代省一级的行政长官是巡抚,但巡抚之上还有统管数省军政的总督。

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区裕华西路的直隶总督衙门

直隶总督衙门的公堂

直隶省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不同的是清代只有一个直隶省,其地位相当重要,是为“封疆大吏”之首。因为直隶总督的权力所及,包括了军事、行政、盐业、河道。并兼任北洋大臣,管理直隶、山东、奉天三省的外交、海防、关税及官办军事工业等。其辖区除河北、北京、天津外,还延至山东、山西、河南、辽宁、内蒙古等省的部分。同时还负有拱卫京畿之职。人们熟知的刘墉、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均曾出任直隶总督。史家称“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单这些如雷贯耳的大名,此话当属不虚。

南阳府衙和内乡县衙

古代的行政区划大多分为省、府、县三级,而河南省的南阳市则同时保存有府、县两级衙门。其中的南阳府衙,又称为府署或知府衙门,位于南阳市民主街,历经元、明、清三代。

南阳府衙

内乡县衙

而内乡县衙则位于南阳市内乡县的城东大街,是我国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县级官署衙门,并是国内第一座衙门博物馆。(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

中国古代历史各朝的民族政策

高考热点1:中国古代历史各朝代的民族政策 一、我国的历史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是长期历史发展的结果:春秋诸侯争霸给当时被称为蛮、夷、戎、狄的周边少数民族向中原发展的机会。华夏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共处,犬牙交错,打破了各民族间原来的地域界限,为各民族的交往融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大大密切了华夏民族与其他各族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各族的经济发展和融合。 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秦灭六国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数郡,迁移中原50万人去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通过秦始皇的开拓、经营,秦朝疆域扩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南到南海郡,人口达2千万。 汉武帝继秦始皇以后,为进一步发展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作出了重大贡献。汉武帝时打败匈奴,通西域。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将新疆地区正式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建立起幅员广大的封建国家。 东汉末年少数民族内迁,内迁的主要民族“五胡”经三国到西晋,人数已达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淡保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但是各民族通过长期交往和互相影响,也加速了民族融合。北朝是我国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他改革鲜卑旧俗,推行汉化措施,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唐朝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唐朝加强了与边疆各族的联系。回纥、粟末 、南诏等首领接受唐朝的册封,经济上与唐往来密切,文化上互相交流。吐蕃与唐通婚,基本上保持了亲戚关系。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的设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这对维护国家的统一、巩固西北边防、发展中西交通起了重大作用。 辽宋夏金时期,各民族分别实现局部统一。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元朝的疆域比以往任何朝代都辽阔。当时许多汉人到边疆,其中有些人便逐渐融合到当地的少数民族中去。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人,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与汉族没有太大区别,而被元朝统治者列入第三等级视为汉人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唐宋以来迁入我国的波斯、阿拉伯人,同汉族、畏吾儿族、蒙古族长期杂处通婚,已逐渐融为一体,元代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明清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阶段。清初康熙帝统治时期,消灭了吴三桂等西南割据势力,平定了准噶尔等部贵族的叛乱,粉碎了沙俄对我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抵御了沙俄对我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在清朝幅员辽阔的疆土上,生活着汉、壮、回、藏、苗、满州、蒙等50多个民族,这种大一统局面加强了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边疆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为现代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基础。

秦汉学术文化

龚留柱,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硕导 启动文化专制主义的焚书(上) ?段落(1):今天咱们准备讲一个专题,专题的名字叫做秦汉的学术思想与文化我们首先界定一下什么叫秦汉?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按照一般的约定,那就是从公元前的221年秦统一全国开始,这就进入了秦汉时期,然后到东汉王朝灭亡, ?段落(2):也就是说公元的220年被曹魏所取代,这中间大概一共是440年。传统上说,它包括三个朝代:“秦汉”时期包含三个朝代:秦西汉新莽王朝东汉秦、西汉还有东汉, ?段落(3):但是实际上在西汉和东汉中间,有一个新莽王朝,虽然它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实际上它也应该算是一个独立的政权,这么你说是四个朝代也可以。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的历史发展可以说像条河,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可以说都必不可少,都很重要,?段落(4):但是它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有些时期处于大的转折期,各方面都对后代产生了较大影响;有的时期则相对和缓,对后世的影响也就不太大。比如说有些时期它处于大的转折期,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这样它对后代的影响就会特别大。而有的时期,相对处于比较和缓的时期,发展的比较迟缓,那么影响也就不太大, ?段落(5):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汉时期它上接先秦,它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体制截然不一样,从政治体制上,它来了一个翻天地覆的转折,而这个转折一直影响到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秦汉奠定了 ?段落(6):中国古代两千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说秦汉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年发展的基础,可能这个话不为过。所以正因为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假如我们不认真地来研究秦汉的历史,就很难来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段落(7):也就说要发现中国社会的基本规律,要对我们今天的中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必须重视对秦汉时期历史的研究。那么我们说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有重大的影响, ?段落(8):按照林剑鸣先生在《秦汉史》这部书里边所概括的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秦汉时期的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地主制的土地所有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多民族、统一的大王朝的出现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比如说,中国古代的那种地主制的土地所有制;比如说,中国古代那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比如说,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 ?段落(9):大王朝的出现;还比如说,从思想文化方面开创了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先河,所以从这些种种方面来看,秦汉时代对后代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所以今天我们所要讲的 ?段落(10):秦汉的学术思想与文化这样一个方面,同样它也是上承先秦,下启两千年的中国古代,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那么在这个专题里,我们主要讲哪些内容呢?我想我们基本上按照秦汉思想发展的脉络, ?段落(11):以及秦汉文化的重要方面,我们准备给大家讲十个方面,我先把这十个方面的小题目说一下,然后咱们依次地来展开。第一个题目我想讲一焚书坑儒和文化专制主义的出现 ?段落(12):第二个题目,我准备讲一下二汉初的黄老思想第三个方面我准备讲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也就是中国开创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强化 ?段落(13):儒学或者叫做经学意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这是第三个小题目;第四个小题目,我想因为经学占据了垄断地位,于是,就开始了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边的四经今古文之争就是经今文学和经古文学两个学派的争论, ?段落(14):这是第四个问题;第五个问题,我想讲一讲五东汉“白虎观会议”也就是说在谶纬迷信达到高峰的时候,东汉的时期有了一次白虎观会议,对这股思想领域里边的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六个方面,我想讲一讲六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人物并称大全

人物 二圣:(1)周文王、周武王。(2)周公、孔子。 二王: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乔:三国时期一对姐妹花,以美貌出名。大乔为孙策妻子,小乔为周瑜妻子。三皇:燧人、伏羲、神农。 三圣:(1)尧、舜、禹。(2)禹、周公、孔子。(3)文王、武王、周公。 三杰:西汉张良、萧何、韩信。 三曹:三国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三李:唐朝李白,李贺,李煜称为“诗家三李” 三袁:明代文学家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被称为“公安三袁” 三苏:北宋散文家苏洵(号老泉,字明允)和他的儿子苏轼、苏辙被称为“三苏”三绝:唐文宗时,诏以李白之歌诗,裴旻之剑舞,张旭之草书为三绝 四君:春秋孟尝君(齐)、平原君(赵)、春申君(楚)、信陵君(魏)。 四杰:唐代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 四家:北宋书法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 四才子:明朝祝枝山、唐寅、文征明、周文彬被称为江南四才子。 四学士: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称为“苏门四学士” 四圣:草圣张旭,诗圣杜甫,画圣吴道子,茶圣陆羽为唐朝四圣 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五圣:孔子及其弟子(含再传弟子)颜子、曾子、子思和孟子的合称。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尊为“至圣”;颜子,即颜渊,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复圣”;曾子,孔子弟子,被后世尊为“宗圣”;子思,孔子之孙,被后世尊为“述圣”;孟子,孔子再传弟子,被后世尊为“亚圣”。 五霸: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另一说“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五子: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 六君子: (1)明熹宗时,宦官魏忠贤害死杨涟、左光斗、魏大中、周朝瑞、袁化中、顾大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

朝代--建立至灭亡----初代君王 夏朝公元前2070-1600 禹 商朝公元前1600-1046 汤 ???????? 西周公元前1046-771 周文王姬发 东周公元前770-256 周平王姬宜臼 东周分春秋-战国 春秋公元前770-476 战国公元前475-221 春秋五国 齐国公元前1122-221 吕尚(姜子牙) 晋国公元前1033-403 唐叔虞 楚国公元前1042-223 熊绎(芈姓熊氏) 吴国公元前12世纪-473 泰伯 越国公元前2032-222 少康庶子无余 宋国公元前1114-286 微子启 秦国公元前768-207 秦非子 战国七国 齐国公元前1122-221 吕尚(姜子牙) 楚国公元前1042-223 熊绎(芈姓熊氏) 秦国公元前768-207 秦非子 魏国公元前403-225 魏文侯魏斯 韩国公元前403-230 韩景侯韩虔 赵国公元前403-222 赵烈侯 燕国公元前1044-222 召公奭 ???????? 秦朝公元前221-206 始皇帝嬴政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 新朝8-23 王莽 东汉25-220 汉光武帝刘秀 ???????? 三国魏220-265 魏文帝曹丕 蜀221-263 汉昭烈帝刘备 吴229-280 吴大帝孙权西晋265-316 晋武帝司马炎 东晋317-420 晋元帝司马睿 五胡十六国317-420 前赵(匈奴)304-329 光文皇帝刘渊 后赵(羯)319-351 明帝石勒 前燕(鲜卑)337-370 鲜卑族首领慕容皝 前凉(汉)301-376 汉人张轨 前秦(氐)350-394 氐族苻健 后秦(羌)384-417 纳西族先民羌人(姚苌)后燕(鲜卑)384-407 鲜卑族慕容垂

中国历代王朝表

中国历代王朝表 皇帝、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新、东汉、三国(魏、蜀、吴)、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唐(周)、五代十国、宋辽金西夏、元、明、清 黄帝王朝BC2698-BC2208 【共7帝立国491年】 第一代黄帝姬轩辕第九代舜帝姬姚重华 大夏王朝BC23世纪—BC18世纪首都安邑(山西夏县)【共19王立国440年】 第1任禹帝姒文命BC2205—BC2198年第19任桀帝姒履癸BC1819—BC1766年 大商王朝BC18世纪—BC12世纪首都亳邑(河南商丘)【共31王立国662年】 第1任成汤帝子天乙 第11任子仲丁一迁嚣邑(河南荥阳)第13任子河亶甲二迁相邑(河南内黄)10年 第14任子祖乙三迁耿邑(山西河津)9年四迁邢邑(河北邢台)117年 第20任子盘庚五迁殷邑(河南安阳)204年(此时商朝也称殷朝) 第28任子武乙六迁朝歌(河南淇县)行都77年第31任纣帝子受辛 大周王朝之西周BC12世纪—BC771年首都镐京(陕西西安)【共37王立国879年】 第1任天王姬发(武王) 第12任幽王姬宫湦BC781—BC771年在位11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西周结束。 大周王朝之东周BC770—BC256年首都洛邑(河南洛阳) 第13任平王姬宜臼BC770—BC720年在位51年【春秋时代开始】 第26任敬王姬匄BC519—BC476年在位44年【春秋时代BC770-BC476共295年】 第27任元王姬仁BC475—BC469年在位7年【战国时代开始】 第31任考王姬嵬BC440—BC426年在位15年【迁都洛阳西,失去天子国地位成为小国】 第37任赧王姬延BC314—BC256年在位59年 大秦王朝BC221—BC206年首都咸阳(陕西西安) 共2帝3传立国15年 第1任秦始皇帝嬴政BC246—BC209年在位37年【秦王政26年庚辰BC221年灭六国,完成统一,第一次统一全国,称始皇帝.】 第3任三世皇帝秦王嬴子婴BC207年在位数月 西楚王朝BC206—BC202年首都彭城(江苏铜山) 【共1王立国5年】 第1任西楚霸王项羽BC206—BC202年在位5年 大汉王朝BC206—公元220年 西汉王朝BC206—公元9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5帝立国215年】 第1任高帝刘邦BC202—BC194年在位9年 第3任废帝刘恭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 第4任废帝刘弘BC187年高后吕雉摄政BC187—BC179年摄政8年 第15任孺子刘婴(公元6—9年)王莽摄政4年西汉王朝END 新王朝公元9—23年首都长安(陕西西安) 共1帝立国15年 第1任新皇帝王莽9—23年在位15年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动物造型的幻象性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动物造型的幻象性 摘要:在中国北方民族长期的生产生活中, 各种动物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各种动物形象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生命知觉,进而赋予了北方民族人类以遗觉式的意象体验,这一幻象性特质在北方民族动物造型上表现得极为充分。 关键词:北方民族;动物造型;幻想性 在我国北方的广袤地区分布着众多民族,基于这些北方民族大都以猎牧为主要的生产生活方式,各种动物便成了他们的主要生活物质资料,同时这些动物在人们的各种宗教活动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作为一种神灵崇拜着,由于动物在北方民族的人类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与作用,因此它们也成为北方民族动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方式。人们在创造这些动物形象时,不是对自然的刻板模仿,而是通过线条、块面、色彩和独具匠心的构图安排使动物艺术充分展现出每一种动物的本质特征。北方民族的祖先——早期游牧人在其艺术形象中傾注了对动物的深厚感情,塑造出各种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真切感人的艺术形象,而且这些作品极具神秘色彩,它们充满幻象性,是北方民族心中的“神”。 随着近几年考古工作的重大发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们开始对北方民族文化的研究工作深入起来。其中,北方民族的动物造型受到了美学研究者极大地关注。先民是如何创造这些伟大的动物造型艺术?为什么这些充满幻象性的艺术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观者?他们想要通过这些作品告诉我们什么?当代知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在很早以前就有制造这种“幻想”的能力。美国当代著名艺术心理学家阿恩海姆对“感觉剥夺”有一段较为准确的描述,他写到:“人们所做的‘感觉剥夺’实验证明,当视觉、听觉、触觉和幻觉仅仅是一些不成型的刺激时——眼睛看到的只是一团混乱的光线照射,耳朵听到的只是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人的全部心理功能便呈现紊乱状态,外部对感官的刺激完全被往事的回忆所召唤出的不同的意象所代替,这些意象不久就变得不可抗拒和无法控制,人的意象对它不起作用,这种意象能够发展成真正的幻觉。这样一些视觉幻想是如此真实,以致于在实验过去之后,某些受试者会更加相信,世界上的确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灵。”【1】北方民族动物艺术的创造情况与上述心理过程有一致之处。动物造型,大多形成于史前时期,那时的人们不可能像文明人这样有对着动物“模特”写生的意识,其创作只能靠回忆来召唤动物的意象。我们可以

中国古代历史文化部分试题

1.隋唐以来,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理想的途径是 A.建立军功B.科举考试C.弃农经商D.门第出身 2.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堀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 ①《清明上河图》②程朱理学③元曲④小说⑤诗赋 A.①③⑤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④ 3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这里“全新的创造”是指 A注重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 B强调儒家纲常伦理道德并以此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C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新儒学 D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4、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君子和而不同”,“执两用中”。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德乃是中庸之道”,如“勇敢是鲁莽和懦弱之间所存在的美德”。下列各项对两人思想相似之处理解准确的是() A、都推崇中正平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B、都出现于各自文明的创新转型期 C、都提倡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都主张采用以德治国的政治纲领 5.宋史专家邓广铭说:“宋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下列史实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有 A.商品经济发达,“市”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B.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一定规模的自由劳动力市场 C.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三大发明有划时代的发展 D.宋代形成了以理学为代表的新儒学 6.“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引文的出处应为 A.《道德经》B.《论语》C.《韩非子》D.《春秋繁露》 7.古代某时期,《孟子》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孟子被朝廷追封为邹国公,学者们纷纷重新编注“四书”。该时期是 A.战国B.汉朝C.宋朝D.明朝 8.“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此言出自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9.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

【免费下载】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演变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历史演变 看历史资料的时候,面对着五花八门的民族名称,什么柔然啦,鲜卑啦,扶余啦……,我脑袋中就一个字:乱!——这都哪儿冒出来的? 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这种感觉?我们工科生纯粹的半拉子历史爱好者,本着“好读书,不求甚解”的态度把对我们中国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几个民族的历史简述一下就OK ,至于有想深入研究的同志,详情请自己百度。在春秋之前,北方的夷狄对我们华夏民族影响不大,而百越啦,东夷啦,他们都是被我们影响的。而春秋到秦汉其势力范围变化不大,所以我们从秦朝开始。民族的形成跟相同的生活方式有关,而相同的生活方式则来自相同的自然环境。在最早有历史记录的时候,东北地区主要有三个民族,即东胡,濊貊,和肃慎。图中的夫余是濊貊后来的历史称呼。肃慎分布在黑龙江,乌苏里江,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区,靠狩猎和渔猎为生。在松嫩平原上有肥沃的土地,濊貊人即扶余人则以农耕为主。、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盘点中国古代的学术繁荣和科学技术发展史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自然辩证法概论》之第二讲) ?在人类历史上,封建社会科学文化的最高成就是由中国创造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由奴隶制度发展到封建制度的国家。 ?在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和战国(公元前475-前221)之交,生产工具的改进和铁器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奴隶制的瓦解。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学术繁荣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阶段。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科学的发展,是人类科学文化史上光辉的一页。 ?1.我国古代天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的成果。 ?第一,天文学方面。 ?夏代就有历法,商代就有阴阳合历,创立了干支记日法。春秋时期采用19年闰7个月的方法。战国末期产生了二十四节气的见解。公元前360-前350,楚国的《天文星占》和魏国《星占》,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干支纪日法) 使用干支记录日序的方法。 干支是天干、地支的合称,它与干支纪年法一样,用干支相匹配的六十甲子来记录日序,从甲子开始到癸亥结束,六十天为一周,循环记录。 干支纪日从商朝便已开始,但其顺序到现在有无间断或错乱过,尚待考证。目前已确切知道的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止(1912年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后,民间仍沿用)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 干支纪日法是商朝历法的最大成就,这是现今已知世界最长的纪日法,对于我国历史学,尤其是科学技术发展史的考证和研究,都是极为重要的记时标志,是我国一份珍贵的科学文化遗产。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在数学方面,商代使用了10进位法,有了画圆和直角的工具。战国末期《孙子兵法》中有分数的记载,战国时期《荀子·大略》有乘法九九表记载;《墨经》有几何学点线面方圆乃至极限和变数的概念。 ?第二,自然哲学方面。 ?自然哲学作为古代科学一种形态,在春秋战国时期取得了光辉的成就。以墨家道家以及荀子和韩非子为代表的朴素唯物主义对科学发展有较大影响。 ?殷周时期就有阴阳八卦学说和五行学说。 ?《管子·水地》篇:“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

中国历代首都列表完整版

中国历代首都列表完整版【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亳(今河南郑州)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一说今河南安阳洹水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长安西北) 成周(今河南洛阳) 犬丘(今陕西咸阳兴平东南) 南郑(今陕西渭南华县)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洛阳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安阳滑县东)、楚丘(今河南安阳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 『杞』:杞(今河南开封杞县)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楚』(公元前207年--公元前202年) 彭城(今江苏徐州) 『南越』(公元前203年--公元前110年) 番禺(今广东广州)

中国北方民族演化简介

中国北方民族演化简介 我们的祖国早在秦汉以来就形成了以中原农耕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草原民族的族属﹑演化过程,以及漫长的几千年间草原民族与中原民族的融合过程,对今天的中华民族,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许多民族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很大的推动作用。这里谨作以下总结,粗浅地概括一下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北方民族演化过程。 1.荤粥﹑酽恽时期——相当于中原的夏﹑商﹑西周三朝。据《后汉书》等史籍记载,夏后氏(夏代的开国国王夏禹)把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封到北方,其中一个人分封到“代”,就是现在的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地方,在那里和荤粥﹑酽恽游牧部落结为兄弟。另一个人被分封到“幽都之山”,和那里的楼繁﹑林胡等部落结盟。在1980年以前,人们一直不太清楚“幽都之山”在哪里。有人说是肯特山,也有人说在大兴安岭。直到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大兴安岭的一个山洞——嘎仙洞——中发现了北魏皇帝进山祭祖的石刻碑文,上面提到幽都之山就是大鲜卑山(大兴安岭),才破解了这个千年谜团。 2.匈奴﹑东胡时期——相当于中原的春秋战国到三国前

期。匈奴民族在最强盛的时候,他们控制的区域北抵贝加尔湖,南达黄河南岸,东至呼伦贝尔,西达青海省,几乎包括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北方草原地区。《汉书》记载“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东胡民族主要居住在呼伦贝尔,他们和当时的羌族﹑丁零﹑贵霜都是受匈奴统治的民族。到了西汉以后,匈奴发生分裂,南匈奴和汉朝结为同盟关系,结果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口大量增长,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匈奴人开始向中原地区迁徙,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浪潮。北匈奴在和南匈奴多次交战之后,也有一部分部落开始南迁,与汉朝结合。另一部分人开始西迁,在两个世纪以后,他们的后裔出现在南欧平原,被欧洲其他民族称为“匈牙利”人。 匈奴衰落以后,原来在其治下的其他游牧民族也开始大量南迁。丁零人从贝加尔湖一直迁徙到阴山南麓,和当时正在从呼伦贝尔向西部地区迁徙的鲜卑民族相融合,他们“自号鲜卑”,匈奴人则称呼他们为“敕勒”。羌族则从甘肃﹑陕西开始南下,一部分人迁到了今天的四川盆地。 3.鲜卑时期——鲜卑民族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北方游牧民族统治的中原王朝——北魏王朝。鲜卑民族是东胡的一支,他们的祖先在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前,从大兴安岭深

试论经学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试论经学对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影响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经学是从经典中寻求圣人之道的学问,是汉代以降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国古代文化之所以迥异于西方的核心要素。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文化,不能不首先考察经学在其间所发生的具体作用与影响,兹初步论析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一、经学对古代学术文化的辐射式影响 《在子.天下篇》综论先秦学术,曾把未分化之前的学术称为“道术”,而把分化以后的不同流派的学术思想称作“方术”,认为方术为道术分裂而成。①古代学术文化的发展,的确具有庄子所讲的这种不断分化演变的特点。然而,汉代以降,无论学术文化如何发展变化,作为意识形态主流的经学对学术文化始终发生着辐射式的影响。 先说经学与哲学的关系。中国哲学起源甚早《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孟子》等古代典籍中包含有丰富的哲学内容,包括本体论、天人观、人性论、鬼神观等等。尤其是汉代以后,古代经学发展史与哲

学发展史在很多地方是交叉重合的,经学家常常也是哲学家,如董仲舒、朱熹、王夫之、魏源等无不如此。从文化形态上看,魏晋玄学与宋明理学既是哲学,又与经学有密切的内在联系。魏晋玄学直接继承了汉代经学的解经形式与某些思想特质,既有发展又有联系。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说,肯定了三纲五常之“名教”的内容,不过是否定了“以名为教”的外在形式。 稽康《释私论》所谓“越名教而任自然”②,也以对名位、德名的无所“矜尚”为前提,以“是非无措”、“大道无违”为目的,所谓的“大道”实际上就是儒家伦理道德。可见,魏晋玄学家的名教与自然之论,最终也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礼教为特征的专制制度及其意识形态,这与经学的基本观念并无本质上的区别。宋代的理学又称道学,讲心性理气,其基本范畴都源于儒家经典。特别是《周易》《中庸》《孟子》诸书,为理学提供了学理上的依据。另外,“心学”的确立也同样是以儒家经典为依据而增加其权威性的。 经学直接影响了古代的法学,不论是法律思想、法律制度还是法律实践,都打上了显著的经学烙印。《汉书·董仲舒传》载,董仲舒在《天人三策》中将天人感应思想引入法学,主张以德为主以刑为辅,谓“王者欲有所为,宜求其端于天。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试题(1-5)

中国历史文化概论作业(一) 班级学号姓名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儒家六经,即、、、、、,四书即、、、。 2、神话传说凝结着民族精神,据《史记》记载、、、、,是我国传说中的五帝。他们的故事体现了中华文化注重伦理的核心特征。 3、中国古代学术与政治关系密切,不同时代各有其最为发达的学术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学发达,两汉盛行。魏晋风靡士林,隋唐独步一时,宋明理学精致高妙,清代达到极盛。 二.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 1.五行说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哲学思想,最早提出阴阳五行说的是(). A.邹衍B.《尚书》C.《周易》D.《老子》 2.周代实行() A.宗庙祭祀 B.分封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以上答案都正确 3.我国四大发明中()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 A.造纸 B。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4.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仰韶文化的陶文 B.甲骨文 C.金文 D.石鼓文 5.佛教约于汉代传入中国,魏晋时期借()之风获得大的发展 A.儒学 B.道学 C.玄学 D.经学 6.宋明理学改变唐以来注疏五经的传统,成为渗透着佛道思想的新儒学。宋代理学理气论、心性论集大成者是() A.程颐 B.程颢 C.朱熹 D.王重阳 7.中国高度发达的文化对周边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国家曾长期使用汉字,并借鉴汉字创造了本国文字,如() A.日本 B.朝鲜 C.越南 D.上述三国 8.法家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学派,法家中提出“法,术,势”的是() A.韩非 B.商鞅 C.申不害 D.李悝 9.华夏族最终形成于() A.夏 B.商 C.汉 D.春秋战国 10.在整个中国古代,教育和科技最发达的朝代是() A.汉 B.唐 C.宋 D.清 11.佛教“四谛”是指() A.生老病死 B.四大皆空 C.脱苦 D.苦集灭道 12.下列史书中属于编年体的是()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文献通考》 13.中国最古老的高等学校是() A.汉太学 B.唐国子监 C.宋书院 D.明宗学 14.下列农作物中除()外都是华夏大地古已有之的。 A.水稻 B.大豆 C.粟 D.西瓜 15.中国古代科学中,至今仍然屹立于世界科学之林的唯一传统学科是() A.天文学 B.数学 C.农学 D.中医学 16.把中国古代各行艺术加以综合并使之精致化的艺术形式是()

中国5千年历史朝代表大全

(夏前21世纪) 商汤灭夏,商朝建立(前16世纪) 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殷,西周时期开始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结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春秋时期开始) 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前685年齐桓公即位,任管仲为相)、晋文公(前632年晋、楚城濮之战,楚军大败,晋文公称霸)、楚庄王(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七国联军伐楚,597年晋楚邲之战,晋军大败。楚庄王称霸)、宋襄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秦穆公(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败,前623年秦穆公称霸西戎)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然而在春秋中期,出现了一个比较和平的时期,原因是各国都被战争搞得十分疲惫,需要休整,于是通过公元前546年由14国参加的第二次“弭兵之会”达成协议,战火暂时得以平息。可是,这期间在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却多次爆发霸权之争。春秋时代的中后期,随着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有了迅速发展,出现了私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瓦解这一深刻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的内部,贵族势力强大起来,开始向国君争夺权力。公元前453年晋国出现了韩、赵、魏三家大户,将晋国进行了瓜分,自己分别建立了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霸的时代逐步到来。 春秋时期走向了战国时期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我国进入封建社会。(齐、楚、燕、韩、赵、魏、秦) 前230—前221年秦灭六国 前221年秦王改称始皇帝,建立郡县制。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赵高立二世皇帝。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梁起兵。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项羽大破秦军。

高中历史大事年表及中国历朝历代年代表(新课标)

中国时间时间世界《鹳鱼石斧图》远古时代 实行禅让制尧舜禹时期 禹建立夏朝,后夏启实行王位世 袭制,《夏小正》制定 BC2070 甲骨文成熟商 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商周时期 武王伐纣,西周建立,分封制与 宗法制,井田制 BC1046 BC8-BC6 希腊城邦出现,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建立,分 封制与宗法制遭到破坏 BC770 中国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距今七八千年BC6初索伦改革,为雅典民主制奠定基础 BC6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BC509 罗马共和国建立百家争鸣局面形成 《石氏星表》 《人物龙凤帛图》 《人物龙凤帛图》 春秋战国时期 《诗经》(现实主义)春秋中期 人们开始使用牛耕地,并已能制 造钢剑,孔子创立儒家学派,老 子创立道家春秋末期BC5c (伯里克利改革)雅典 民主“黄金时代” 封建土地所有制以法律形式确 立,商鞅首倡重农抑商屈原《离骚》(浪漫主义) 司南战国时期BC5c-BC4c 欧洲人文主义萌芽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柏拉图 韩非子创立法家战国末期 秦朝建立(BC221),皇帝制度,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军功授爵制,统治 阶级举荐 BC221 郡国并行,丞相位高权重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西汉) 汉初 察举制实行 赵过推广耦犁 出现代田法 汉赋 司马相如《氾胜之书》(西汉) 汉朝BC27 罗马帝国建立

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九章算术》成书(东汉)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东汉) 九品中正制 汉字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东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东晋)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贾思勰《齐民要术》(北魏) 均田制(北魏) 灌钢法(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220-589 5c 西欧开始进入封建时 期,欧洲文化的发展受 到封建神学的钳制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欧洲 中世纪开始 三教合一(隋朝) 诗歌繁荣李杜白(唐朝)书法发展欧颜柳张怀(唐朝) 三省六部制 出现曲辕犁,创制筒车 隋唐 581-907 6c 《民法大全》,罗马法体 系最终完成 科举制形成隋炀帝800 查理曼帝国建立 地方设置节度使,藩镇割据局面 形成唐中期843 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 逐渐形成法兰西、德意 志和意大利封建国家 理学兴起二程(北宋)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词的兴起苏轼,李清照(北宋) 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南宋) 陆九渊创立心学(南宋) 陆游、辛弃疾(南宋) 王祯《农书》(元代) 郭守敬《授时历》(元代)元曲关汉卿,马致远(元代)五代——元 907-1368 13c后半期英国议会制度萌芽 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二府三司制 北宋初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推广稻麦复种制 出现高转筒车 出现五大名窑 宋朝 地方设行省 中央设中书省替代三省元朝14c-15c 意大利文艺复兴 薄伽丘《十日谈》 徐光启《农政全书》(明朝) 李时珍《本草纲目》(明朝)王阳明发展心学(明朝) 四大名著 明清1368-191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民族大融合进程,培养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的初步能力和追踪历史发展基本线索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教学难点】理解北方民族大融合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之间的逻辑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法、问题导学法 【课前准备】课件、视频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展示《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部分歌词: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只花 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 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提问:这56个民族中有没有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匈奴、鲜卑、羯、氐、羌?(可引导学生查阅“中国民族分布图”)如果没有的话,那么他们去哪呢?今天我们就穿越时空隧道,看看那时民族融合的情况!(板书本节课题) 教师讲解: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淝水之战”。第二部分为“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三部分为“北方地区的民族融合”。首先看第一部分:淝水之战 (板书)一、淝水之战 教师讲解:317年,皇族司马睿重建晋朝,都城在建康,历史上称为“东晋”。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统一了黄河流域;前秦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丞相,励精图治,前秦迅速强大起来,想统一南方地区。而东晋想收复中原地区,统一全国。南北方之间的决战是发生在383年的“淝水之战”。

最新《中国历史文化》试卷及答案

《中国历史文化》期末卷 1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________ 2 一、单项选择(4×15) 3 1. “北京人遗址”在北京的( )。 4 A .西南的卢沟桥 B .元大都遗址公园 C .昌平的白浮泉 D. 北京西南 5 周口店 6 2.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出自( )。 7 A.唐诗 B.诗经 C.乐府诗 D.楚辞 8 3.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这话的人是( )。 9 A .孟子 B. 韩非子 C .孔子 D .庄子 10 4. 先秦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两家是( )。 11 A .道家和墨家 B. 兵家和农家 C .道家和墨家 D. 儒家和道12 家 13 5. 创立儒家的人是( )。 14 A .朱熹 B. 孟子 C .韩愈 D .孔丘 15 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是( )。 16 A .汉朝 B. 秦国 C .齐国 D .秦朝 17 7. 开创中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新纪元的丝绸之路打通的时间是( )。 18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明代 19 8.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开始于( )。 20 A .西汉末年 B. 唐代初年 C .南宋末年 D . 东汉时期 21 9. 民间喝腊八粥的习俗源于( )。 22 A .儒家 B. 道教 C .佛教 D.伊斯兰教 23 10. 东汉改进造纸术的著名人物是( )。 24 A .张衡 B. 郭守敬 C .蔡伦 D .祖冲之 25 11. 旗袍式样来自( )。 26 A .汉族 B. 满族 C .蒙古族 D .白族 27 12. 现在全国佛教寺院大多数都属于( )。 28 A. 法相宗 B. 律宗 C. 禅宗 D. 天台宗 29 13.科举制度创立于( )。 30 A. 隋 B. 唐 C. 明 D. 清 31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和边疆管理

专题中国的民族关系 (一)中国古代史时期 1、两汉时期:①张骞通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族同内地联系,推动了丝绸之路的开辟。②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等种子传入内地。③公元前60年,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今新疆地区。(七上67)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匈奴、鲜卑、氐、羯、羌等少数民族内迁内迁,鲜卑族北魏孝文帝改革,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七上94)北魏孝文帝改革 (1)背景(原因):①民族融合增强。②鲜卑贵族用落后方式统治人民,矛盾激化,统治面临危机。 (2)目的:缓和阶级矛盾,改变北魏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巩固北魏的统治 (3)措施:①借鉴汉族政治、经济制度,加强管理官吏、经济。②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③学习汉族文化风俗(改用汉姓、改穿汉服、与汉族通婚、学说汉语、推行汉族教育制度,用汉字处理公文写诗)。 (4)作用: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进程 3、唐朝:①唐太宗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改善民族关系,被各族首领拥戴为“天可汗”:“威”——派兵迎击叛乱的东突厥,直至将东突厥灭亡;“恩”——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改善同吐蕃的关系;②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皇帝“唐蕃和同为一家”;③唐玄宗册封南诏(彝族白族的祖先)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改善同南诏的关系;册封回纥(维吾尔族祖先)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改善同回纥的关系。(七下18) 4、元朝:成吉思汗贡献: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 忽必烈贡献:建立元朝,统一中国,采用汉制改革,巩固统治,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出现民族大融合的盛况。(七下52) 5、明清时期:清朝加强对西藏、新疆、蒙古、东北等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措施及其作用。(七下77) 管理措施: 对西藏:①顺治帝和康熙帝先后册封喇嘛教首领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②雍正时,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③通过“金奔巴瓶”制度确定达赖、班禅继承人,也由驻藏大臣督办。影响:驻藏大臣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对台湾:统一台湾后康熙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 对北部和西北管辖: (蒙古)平定噶尔丹叛乱,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对北部统治; (新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理西北边疆。 共同作用: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 (二)中国近代史时期:左宗棠收复新疆(八上14) 背景:1865年,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建立政权;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经过:(1)领命: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