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颓废与希望

颓废与希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c5158403.html,

颓废与希望

作者:王银珠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教师版》2011年第07期

摘要:《野草》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本文主要谈谈“野草”这一题目本身的象征意义。

关键词:鲁迅;《野草》;象征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7-058-01

《野草》是鲁迅先生“沉闷”的作品,也是鲁迅先生直接表露自己精神状态的作品,对于这部著作很多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读,笔者读完《野草》,对题目“野草”本身的象征意义亦有一点自己的感受。

一、“野草”象征自己的苦闷,代表作者内心的荒凉、无奈与失落

荒芜、杂乱、空旷之地最易生长野草。然而这里“野草”显然不仅指自然界的野草,而是代表了鲁迅先生的心理状态。

首先,我们从鲁迅先生创作《野草》的状态来看。他曾在1934年10月9日致萧军信中说:“我的那一本《野草》,技术并不算坏,但心情太颓唐了,那是我碰了许多钉子之后写出来的”。《野草》是鲁迅先生试图穿越第二次绝望的一次生命的行动,在开始《彷徨》与《野草》写作

之前的1923年,鲁迅先生陷入了他启蒙人生的第二次绝望,也是最后一次绝望。婚姻的不幸,兄弟失和,时局动荡,信念的寄托受到一次又一次的冲击,鲁迅先生在寻找发泄的方式。显然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野草》便是鲁迅先生内心苦闷的外显。

其次,内心的苦闷和颓废从作品中也可以读出。作品大量的景物的描写和人物描述都给人颓废,阴冷的感觉。如首篇《秋夜》中就写到:“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他们简直落尽了叶子”、“有几枝还低亚着,护定他从打枣的竿梢所得的皮伤”、“月亮窘得发白”,这

样的秋叶给人感觉是萧瑟的,苍凉的。而这类景物的描写在《野草》中比比皆是:“剥落的高墙”、“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孤独的雪,死掉的雨”;人物描写有麻木的“乞丐”、失败的“复仇者”等等。这类灰色的意象几乎穿插于整个作品之中。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灰色的景物、人物,是作者内心无法突破的“阴暗”。

最后,从“我”的内心亦能反应出绝望冷漠。虽然野草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并不能直接画上等号,但是也并非没有关系。可以说,这里的“我”其实是鲁迅自我的一部分。如在《求乞者》中“我”对求乞者是“烦腻,疑心,憎恶”。且不论求乞者的居心,但是鲁迅先生总是给我们以“战士“的形象,抨击黑暗的社会、礼教(如《故乡》、《祝福》),纵向唤醒那些麻目的群众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