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登革热试题及答案

登革热试题及答案

登革热试题及答案
登革热试题及答案

登革热诊疗指南培训试题

1、登革热潜伏期一般为天?( B )

A、4-13

B、3-15

C、4-15

D、3-14

2、2014年版登革热诊疗指南,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登革热感染分为哪两种临床类型?( A )

A、普通登革热和重症登革热

B、普通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C、典型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

D、登革出血热和重症登革热

3、典型的登革热病程分为哪三期?( B )

A、急性发热期、休克期和恢复期

B、急性发热期、极期和恢复期

C、急性发热期、出血期和恢复期

D、急性发热期、重症期和恢复期

4、重症登革热实验室指征?( D )

A、血小板快速下降

B、血小板快速下降和白细胞升高

C、HCT升高

D、血小板快速下降和HCT升高

5、登革热急性发热期常见热型?( A)

A、双峰热

B、稽留热

C、驰张热

D、波状热

6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正确的是( A )

A.发热,全身疼痛和毒血症状,皮疹、出血和其他症状和体征

B.潜伏期为1—3天,发热同时出皮疹

C.没淋巴结肿大,可有肝脾肿大

D.登革热没重症病例

7登革热治疗措施中错误的是( C )

A.急性期卧床休息,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B.口服补液为主,监测生命体征

C.高温应以药物为主

D.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

8登革热的诊断依据有( D )

A.流行病学资料:疫区蚊子叮咬史

B.临床表现有发热、疼痛、皮疹、出血等

C.实验室检查有包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登革热病毒分离阳性、登革热抗

体阳性

D.以上都是

9登革热的临床分型有( D )

A.典型登革热

B.轻型跟重型登革热

C.登革出血热登革休克综合征

D.以上均是

10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中高危人群有( ABCDE )

A、二次感染患者

B、伴有糖尿病、肝硬化、消化性溃疡、哮喘等基础疾病者

C、老人或婴幼儿

D、肥胖或严重营养不良者

E、孕妇

11症登革热的诊断指标中包括( ABCDE )

A、退热后病情恶化

B、腹部剧痛

C、持续呕吐

D、嗜睡,烦躁

E、少尿

12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为登革热后,出现下列哪一种情况即可诊断为重症登革热( ABCDE )

A、皮下血肿

B、黑便

C、急性心功能衰竭

D、休克

E、肝脏损伤

13革热的治疗措施(ABCD )

A、卧床休息,清淡饮食

B、退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C、补液:口服补液为主

D、可给与安定、安痛定等对症处理。

E、伴有胃出血时可给予插胃管引流

14预防登革热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BCD )

A、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点蚊香;

B、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

C、涂防蚊水

D、填平凹陷的地面;注意盖好储水容器;消灭一切蚊子幼虫的孳生地。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60分)

1、登革热由登革病毒感染引起,该病毒对热敏感,56℃ 30 分钟可灭活,但在 4 ℃条件下其感染性可保持数周之久。超声波、紫外线、0.05%甲醛溶液、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等均可灭活病毒。

2、登革热主要传染源为登革热患者、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传播媒介主要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在我国主要发生在夏秋季。

3、登革热属于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现后应于 24 小时内上报。

4、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5、登革热的预防是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6、登革热极期通常出现在病程的第3-8天,出现腹部剧痛、持续呕吐等重症预警指征往往提示极期的开始。

7、登革热急性发热期于病程第3-6天在颜面四肢出现充血样皮疹或点状出血疹,可有皮肤瘙痒。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

8、登革热退热治疗应以物理降温为主,对出血症状明显的病人,避免采用酒精擦浴。

9、登革热解除防蚊隔离标准为病程超过 5天,并且热退 24 小时以上可解除。

10、登革热患者热退 24 小时以上同时临床症状缓解可予出院。

11.热约( 3-5 )年大流行一次。

12.热的并发症,(急性血管内凝血)(合并G-6PD缺乏症),心肌炎,脑炎,精神异常,急性脊髓炎,格林-巴利综合征。

13.热热型特点以(双峰热和马鞍热)。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登革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4种血清均可感染人。(√)

2、超声波、紫外线、乳酸、高锰酸钾、龙胆紫、0.05%甲醛溶液均可灭活登革病毒。(√)

3、人群对登革热普通易感,但感染后仅有部分人发病。(√)

4、登革热中HCT升高的幅度常常反映血浆渗漏的严重程度。(√)

5、登革热退热应用解热镇痛类药物可能出现严重并发症,应谨慎使用。(√ )

四、简答题(共20分)

1、描述重症登革热的诊断标准?

1.严重出血:皮下血肿、呕血、黑便、阴道流血、肉眼血尿、颅内出血等;

2.休克:心动过速、肢端湿冷、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3秒、脉搏细弱或测不到、脉压差减小或血压测不到等;

3.严重的器官损害:肝脏损伤(ALT和/或AST > 1000 IU/L)、ARDS、急性心肌炎、急性肾功能衰竭、脑病和脑炎等表现。

2、重症登革热的预警指征中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1.退热后病情恶化;

2.腹部剧痛;

3.持续呕吐;

4.胸闷、心悸;

5.嗜睡,烦躁;

6.明显出血倾向;

7.血浆渗漏征;

8.肝肿大> 2 cm;

9.少尿。

登革热防控健康宣教

登革热防控健康宣教 一、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登革病毒感染后可导致隐形感染、登革热、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我国少见 二、登革热有些什么临床表现? 1、发热:发病比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到39度到40度 2、全身疼痛:头痛,全身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 3、皮疹:典型皮疹为见于四肢的针尖样出血点及“皮岛”样表现 三、登革热是怎么传播的? 登革病毒是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俗称“花蚊子” 四、怎么自我保护? 1、预防登革热,必须远离蚊子 2、应避免在花蚊子喜欢生活的树荫、草丛、凉亭、泥潭等阴暗潮湿的地方逗留 3、应避免在蚊子出没的地方剧烈运动,以防身体出汗多而招惹蚊子 4、家中应配置纱窗,避免蚊子飞入 5、外出时穿长衣长裤,备上防蚊药物 6、处理生活中的一切积水场所

五、积水处主要类型 1、家中水培植物积水 2、室外小型积水处 3、城市中型积水处 4、室外大型积水处 六、积水处地处理方法如下 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 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5~7天换水1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 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5~7天换水1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 5.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 6.治理轮胎。轮胎要求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处理,防止积水。对于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可使用双硫磷等灭蚊幼剂处理。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做法修订版

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及具 体的做法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扶闾小学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措施及具体的做法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可在热带和亚热带通过伊蚊传播而持续存在,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一种分布广、发病多、危害较大的虫媒病毒性疾病。该病潜伏期为3-14天。临床上主要分登革热和登革出血热两种类型。登革热主要以高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和关节痛、极度疲乏、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可伴有皮疹、淋巴腺肿,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此类型登革热传播迅速,可引起较大规模的流行,但病死率低。 登革出血热则是以高热、出血、休克和高病死率为特征,是较为严重的一种临床类型。登革病毒通过蚊子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是不会直接传播登革热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是登革病毒的主要传染源和宿主。目前登革热尚无疫苗保护,无特异治疗药物,而以静卧、对症治疗为主。最重要的是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水沟堵塞,清除死水,除去家居、学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被蚊子叮咬。到流行区的旅游者应穿长外衣,减少皮肤暴露,白天使用驱避剂,防止蚊子叮咬。休息时使用防蚊剂或进行室内空气灭蚊,挂蚊帐,以减少蚊子的叮咬传染。 我校为了提高师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登革热。 向学生宣传各种防范措施: (一)防范措施

1、出门时可带上蚊怕水、清凉油、风油精或喷液,尽量穿长衫长裤,可有效避免蚊子叮咬。 2、室内的电压为220V,可直接使用“雷达”等电驱蚊器预防蚊叮。 3、保持个人卫生,及时清扫家居及蚊子易于滋生的地方。 4、一旦出现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吃退烧药及V c。 5、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被染上的可能性极低,若不幸染上,及时就医,便可无事。 6、对于儿童而言,出现发烧等症状,一定要及时治疗,主要措施是吃退烧药和V c,控制温度。请勿服用“阿斯匹林”,最好的办法是上医院就医。 7、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8、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切勿向运作中的电器用品或火焰直接喷射杀虫剂,以免发生爆炸。 9、避免在“花斑蚊”出没频繁时段在树荫、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 10、防止积水,清除伊蚊孳生地: 11、尽量避免用清水养殖植物。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审批稿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DHF/DSS)病死率较高等特点。 登革热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城市型的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在丛林猴、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一般流行于夏秋季,但地理性质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转移。 在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和高人口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出多型登革病毒,主要在儿童中发病,且常发生DHF/DSS,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来人群发病则为多表现典型登革热。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但有人认为我国海南岛、云南省也面临威胁。 登革热地域分布特点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区带有极密切关系,流行季节性表现和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相关,海南省由于长年气温高,冬季伊蚊吸血活动依然,则全年均可发病。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流动等都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沿海或缺水地区家家户户有贮水容器,易形成伊蚊

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临床路径在登革热患者防治护理中的实际效果。方法:将2014年7-11月本院收治的112例登革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试验组患者按照临床路径诊疗流程进行防治护理,对照组患者按照传统诊疗程序实施防治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治疗费用、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及治愈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后,试验组的治疗费用(3609.35±503.15)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916.61±634.51)元,防治护理满意度评分(94.40±4.30)分、健康教育认知度评分(90.30±3.50)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40±2.80)、(76.10±3.70)分,治愈时间(8.30±3.30)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80±2.60)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临床路径防治护理登革热能显著地缩短治愈时间,提高防治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认知,降低医疗成本,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1],是临床治疗综合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方法,最终起到规范医疗行为、减少变异、降低成本、提高质量的作用。1985年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新英格兰医疗中心护士Karen Zander第一个运用临床路径,这种方法被证实既可缩短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又可以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广东今年遭遇了20年来最严重登革热疫情袭击,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致急性发热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以发热、皮疹、全身肌肉关节疼痛、疲乏、淋巴结肿大和白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针对此次登革热疫情高要市人民医院应用临床路径防治护理登革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11月登革热疫情期间本院收治的112例登革热传染病患者,有发热症状者112例,占100%;头痛者104例,占9 2.9%;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乏力者100例,占89.3%;皮疹者72例,占64.3%;出血症状者32例,占28.6%。其中出现鼻衄者16例,黑便8例,牙龈出血10例。登革热抗体检阳性有112例,占100%,测血小板数减少者有52例,占46.4%,血小板数值减少多在病程的4~9 d,最低为4.08×109/L。将11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试验组患者中,女26例,男30例,年龄12~88岁,平均(47.0±2.3)岁;对照组患者中,女27例,男29例,年龄10~86岁,平均(46.7±2.2)岁。两组患者治疗前均签署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且患者的年龄、性别、出血症状和体征、相关实验室检查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防治护理方法 1.2.1 试验组试验组患者入院后按照临床路径进行防治护理,包含以下执行流程:疾病治疗进度表,完成各项检查以及治疗目标和途径,有关治疗计划和预后目标调整,有效监控组织与程序。具体执行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以时间为横轴,以日为单位进行防治护理等医疗活动并记录分析患者各种医疗活动结果。住院第1天患者来到护士站前,5 min内接诊患者并落实“五个一”。按规范要求整

社区健康教育——预防登革热

社区健康教育——预防登革热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通过带登革病毒的蚊子叮咬人群而引起传播的一种传染病。 登革热是如何在人群中传播的? 传播登革热病毒的蚊子叫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这两种伊蚊叮咬登革热病人时,可将病毒吸入体内,当再次叮咬其他健康人时,即将病毒传播给人,导致被叮咬者发病。 广东省的登革热是从哪来的? 经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广东省历年分离的的登革热病毒进行分析,发现在所分析的不同年份或不同地点的登革热病毒中,都与东南亚的登革热病毒株有非常高的同源性,说明我省的登革热来源于东南亚,属于输入性的。 登革热好发于哪些季节? 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大多数地区的高峰期与雨季相一致。我国海南和广东主要流行季节为3~11月,海南高峰期为4~6月,广东为8~11月。福建的一次流行发生在7~10月。 登革热有何临床表现?

1.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3.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表浅淋巴结肿大。 5.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 6.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7.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8.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 个人如何做好登革热防护? 登革热是完全可以预防的疾病,预防的关键在于防蚊灭蚊,避免蚊子叮咬。 有关预防措施如下: 1、家中花瓶等容器最好5-7天换一次水,注意清理阳台等地容易孳生蚊虫的积水容器。 2、将贮水容器、水井及贮水池加盖。 3、将地面凹陷的地方全部填平,以防积水。 4、如房间没有空调设备,应装置蚊帐或防蚊网。 5、使用家用杀虫剂杀灭成蚊,并遵照包装指示使用适当的份量。

登革热应急预案

目录 前言 5 一、总则 5 二、组织领导与职责分工 6 三、疫情监测,预警与报告 8 四、疫情处置 9 五、保障措施和应急准备 13 六、疫情应急响应和终止 13 七、预案制定 13 登革热应急预案

前言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该病起病急、传播快、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在中山市登革热主要由白纹伊蚊传播。自1978年发生建国以来首起较大规模的疫情之后,中山市陆续出现多起局部暴发疫情。中山市发生了一起近30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登革热疫情,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严重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秩序。 各工地由项目建设单位作为责任主体,成立专项工作小组,组建专职的灭蚊防控队伍和督导队伍,负责统一协调开展各自项目的灭蚊工作,并结合各自项目的实际,由专人负责落实,定期喷撒药物进行灭蚊,对实施的防控工作建立台账;专项工作小组负责督导施工单位每天彻底清理施工场地、建筑物内(尤其是地下室)及工人生活区积水,及时清理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和工人生活区的生活垃圾,对因工程质量需要不能清理的,必须定期喷洒药物,防止蚊虫孳生。项目部应每天早晨上班前检查工人的身体状况,发现可疑患者必须及时送诊,并向当地有关部门报告,严禁工人带病作业。 加强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认识登革热防控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认真负责地做好对施工企业的宣传力度,施工企业必须对建筑工人积极宣传登革热的危害性及防控的方式、方法等知识,并融入到日常的安全教育中,使工人自觉讲卫生、爱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自我保护。 加强灭蚊防控队伍的培训、指导工作,加强与当地卫计部门的沟通联系,按照市政府的统一布置和当地有关部门统一灭蚊的行动时间、标准,在卫计部门的指导下,项目专项工作小组认真开展对建筑工地和工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及健康教育 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由登革病毒(D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为媒介进行传播。本病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HF/DSS)病死率较高等特点。 登革热患者和感染者是本病城市型的传染源,病人一般在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5天内传染性较强。在流行期间,非典型病例及亚临床感染者比典型病例多几十倍,具有更重要的传染源作用。在东南亚存在丛林型自然疫源地,猴子是自然储存宿主,人仅在偶然机会进入循环圈才可能受染。 登革热广泛分布于有媒介伊蚊存在的热带、亚热带地域,有时侵入温带地区引起流行。我国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台湾等地,云南也曾发现病例,在丛林猴、蚊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登革热在热带、亚热带地域可常年发病,一般流行于夏秋季,但地理性质不同的地区流行高峰时间不同。如为输入性传播则发病高峰依输入时间而转移。 在登革热呈地方性流行的地区,存在着蚊媒孳生的自然条件和高人口出生率,疫情年年不断,可分离出多型登革病毒,主要在儿童中发病,且常发生DHF/DSS,成为儿童住院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外来人群发病则为多表现典型登革热。流行季节与雨季相一致。尚无证据表明我国存在登革热地方性流行区,但有人认为我国海南岛、云南省也面临威胁。 登革热地域分布特点与埃及伊蚊、白纹伊蚊的生物区带有极密切关系,流行季节性表现和气温、降雨及伊蚊密度相关,海南省由于长年气温高,冬季伊蚊吸血活动依然,则全年均可发病。 社会因素方面如人口密度高、不良居住卫生条件、卫生知识水平和习惯,较高的人口出生率及人口流动等都对发病率有重要影响。沿海或缺水地区家家户户有贮水容器,易形成伊蚊孳生场所。,随着经济文化提高,户内绿化盆栽水养植物花卉增多,积水容器利于伊蚊孳生而引起登革热流行。基建较多的城市,建筑工地积水可以是伊蚊的主要孳生地,是城市型登革热流行的危险因素。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治疗药物,也无疫苗,预防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措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主要措施如下: 个人防护措施: 1.睡觉的时候要挂蚊帐,注意个人卫生。 2. 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涂防蚊水。 3.不在树林、草丛及水潭逗留。 4. 在平时多锻炼,注意休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5.所处区域疫情发生时,尽量不要剧烈运动,以防止身体过多分泌乳酸而招蚊子,而且要少喝酒。 6. 在疫情发生时,避免进入疫区,发现感染者必须及时报告。 7. 当自己出现登革热的症状时,及时检查、就诊。 环境控制措施: 1. 清除蚊子滋生的容器、水潭、树穴、轮胎积水等 2.垃圾统一回收处理,保持生活区环境清洁卫生。 3. 在蚊子活动密度较高的地方适当地使用学药剂进行杀灭。如厕所、水沟、污水处理池等。 4. 宿舍应整洁卫生,定期灭蚊,睡觉时必须挂蚊帐。 5.加强登革热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防控意识。 6、若出现发烧的病例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如确诊患登革热必须隔离治疗。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预防登革热活动教案 吉阳中心小学三(4)班:潘绍富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登革热的病因、临床表现、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对健康的危害。 (2)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机体免疫力。 (3)配合、协助政府、防疫部门做好登革热的防疫工作。 2、过程方法与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分析疾病发生与环境之间的重要联系,激发学生爱护环境的责任心,并落实与生活之中。 二、教学要点: 1、教学重点:掌握登革热的预防方法,减少病例的发生。 2、教学难点:了解登革热的临床表现,及影响其传播的三个因素。 三、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法与问题目标教学法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观看相关视频,了解当前登革热的流行情况。 (2)提出登革热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回答。

例如:登革热是什么?登革热会有什么表现?登革热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2、讲授新课 一、登革热的概念与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1)登革热是什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潜伏期通常约5-7天,具有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等特点。 (2)登革热的疫情概况。 根据福建卫计委15日公布最新数据显示,我省报告新增登革热病例有1151例;截至10月16日零时,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34920例。省现症住院病例2613例,累计住院病例1379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6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1176例。这是我国近二十年来暴发的最严重的疫情。 从今年4月起,我省就已经组织专家小组、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对登革热进行了大量的防控工作,但目前,疫情仍以每天上千例的速度在增加,疫情最为严重的是省会广州。专家分析,这与我省气温高、阴雨天气多,积水清理难度大等因素有关。我省的温度和湿度都非常适合传播登革热的伊蚊生长。我省防疫专家认为,此次防控登革热疫情扩散方面还有三大缺陷。 一是统筹防控工作不够统一,导致疫点不断转移。例如,一开始的防蚊灭蚊工作都是街道、社区分批进行,结果导致这个社区没有了,另一个社区又出现了。 二是登革热检测点过少,导致疫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不少医院都把病人当成普通感冒发烧来对待,由于不能将病人及时隔离,导致疫情控制出现了难度。三是公众对登革热疫情认知还比较缺乏,耽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二、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1、登革热的疾病分型: 按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分为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3型。中国所见的登

第二章第七节 登革热病人的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教案》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病人的护理 第七节登革热病人的护理 [教学目标] 德育目标:1.具有勤奋学习的态度,严谨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3.具有博大爱心和高度责任心。 4.具有一定的科学思维方式和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1.掌握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预防 2.熟悉登革热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辅助检查、治疗要点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护理知识为登革热患者实施一份整体护理计划 [教学重点] 掌握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护理诊断、预防、护理措施 [教学难点] 临床表现 [教学时数] 2学时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讨论 [教学用具] 多媒体、视频、图片 [教学程序] 复习旧课————复习水痘病人的护理的相关知识 导入新课--------登革热疾病简介 【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 (一)概述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经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特点:突起发热,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WBC减少 (二)病原学

登革热病毒不耐热,60℃加热30min或100℃2min即可杀灭,但能耐低温,在-20℃可存活5年,在-70℃可存活8年以上,不耐酸,不耐醚。紫外线、0.05%甲醛可以灭活。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病人和隐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其次为白纹伊蚊。 3.人群易感性:人类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 (1)地区分布 (2)季节性 (3)流行形式 (4)人群分布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为3-15天,通常为8-10天。 临床上分为3型:典型、轻型和重型。 1.典型登革热:发热,全身毒血症状,皮疹,出血。 2.轻型登革热:症状较轻,发热较低,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不出疹。

登革热防治措施

登革热简介与防治措施 登革热(Dengue Fever,简称DF)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病毒属黄毒科(F1aviviridae)黄病毒属(F1avivirus)。以流行病学分类属虫媒病毒B组,血清学上分4个血清型,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班蚊)传播。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分布最广,发病最多,危害较大的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 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有关节痛和发热的疾病,Bylon称之为关节热。1780年美国费城以北亦发生本病流行,以后不断有类似记载。直至1869年,本病才由伦敦皇家内科学院定名为登革热。 一、病理改变 有肝、肾、心和脑的退行性变;心内膜、心包、胸膜、胃肠粘膜、肌肉、皮肤及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程度的出血;皮疹内小血管内皮肿胀,血管周围水肿及单核细胞浸润。重症患者可有肝小叶中央坏死及淤胆,小叶性肺炎,肺小脓肿形成等。 二、登革热临床表现症状 1.发病较突然,有畏寒、发热,伴疲乏、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热常为24~36小时内达39~40℃,少数患者表现为双峰热。 2.伴有较剧烈的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和骨骼痛。 3.伴面、颈、胸部潮红,结膜充血。 4.表浅淋巴结肿大。 5.皮疹:于病程5~7日出现为多样性皮疹(麻疹样皮疹、猩红热样疹)、皮下出血点等。皮疹分布于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多有痒感,不脱屑。持续3~5日。 6.少数患者可表现为脑炎样脑病症状和体征。 7.有出血倾向(束臂试验阳性),一般在病程5~8日牙龈出血、鼻衄、消化道出血、皮下出血、咯血、血尿、阴道出血或胸腹腔出血。 8.严重的有多器官大量出血、肝肿大,少数会引起休克。 三、怀疑登革热要做的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检查:血小板减少(低于100×109 /L)。白细胞总数减少而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分类计数相对增多。 2.血红细胞容积增加20%以上。 3.单份血清特异性IgG抗体阳性。 4.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 5.恢复期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6.从急性期病人血清、血桨、血细胞层分离到登革病毒或检测到登革抗原。 四、登革热的治疗护理 登革热治疗上没有特效药,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因此护理工作显得非常重要。主要护理措施如

预防登革热教案

《如何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三、教学过程: 1、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详细给学生讲解登革热的源头、症状以及如何预防登革热。教会学生无 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都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让传播登革热的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4、总结。 5、最后,布置学生回家和家长聊聊关于登革热的预防,把老师今天说的话告诉 爸爸妈妈。

有关“预防登革热”资料: 一、症状体征 潜伏期5~8天,前驱症有鼻炎、结膜炎,突然高热、恶寒、头痛、眼眶后痛、肌炎、剧烈性头痛、肌痛、关节痛、恶心、呕吐、乏力、厌食,第1次发热可达39~40℃。持续4~5天下降,症状减轻约1~3天后再次出现高热(双峰热),在发病3~5天,多数病人首先在躯干两侧出现麻疹样红斑,逐渐向四肢发展,以前臂屈侧为多,呈猩红热样皮疹,向颜面、四肢扩展。有的病例在手足、掌跖、踝及小腿可见紫癜样斑丘疹,伴瘙痒,消退后有脱屑。病人多伴浅表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病毒可引起亚洲儿童出血热。表现皮肤黏膜小的出血点及瘀斑,严重者有鼻出血,消化道、呼吸道及颅内出血。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退热后可恢复,凝血酶原延长。个别有蛋白尿,血清转氨酶升高。可用乳鼠脑、猴肾、白蚊、伊蚊细胞株作病毒分离培养。 二、预防护理 1.控制传染源在地方性流行区或可能流行地区要做好登革热疫情监测预报工作,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隔离与治疗患者。同时,对可疑病例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登革热:预防和控制 - WH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执行委员会EB136/24第一三六届会议2014年11月21日 临时议程项目9.2 登革热:预防和控制 秘书处的报告 1.2014年5月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上,数个会员国在有关气候和卫生之间关系的全会讨论中提到登革热的公共卫生和经济负担1。本报告概述登革热对公共卫生构成的全球威胁、预防和控制登革热全球战略的要素以及需要采取的必要步骤(包括加强卫生系统,确保病媒控制工作可持续)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包括可能推出的疫苗)。 2.登革热是一种具有公共卫生意义的蚊媒病毒病,近年来迅速传播到世卫组织所有区域。登革热病毒主要由雌性埃及伊蚊传播,也可经由雌性白纹伊蚊传播。该病广泛见于热带,受降雨量、温度和没有计划的快速城市化影响,各地的具体风险差别很大。 3.登革热病例的实际数量多于报告数量,很多病例被错误分类。一项最近的研究估计,每年约有3.9亿例登革热感染(95%置信区间2.84-5.28亿),其中9600万(6700万至1.36亿)出现(不同严重程度的)临床症状2。另外一项有关登革热流行程度的研究表明,全世界有128个国家的39亿人面临感染登革热病毒的风险3。三个世卫组织区域的会员国定期向秘书处报告每年的病例数量;2010年总计报告了近240万例。虽然该病的全球总负担尚不确定,近年来病例数量剧增的部分原因是各国开始开展记录所有登革热病例的活动。该病的其它特点包括其流行病学模式,包括多种登革热病毒血清型在许多国家的超级流行及其对人类健康及全球和国家经济的令人震惊的影响。 4.登革热主要病媒的分布继续静悄悄地在全球扩大;现已出现在150多个国家。国际贸易和带有干蚊子卵的货物的流动造成病媒扩散。两种主要病媒都不仅传播登革热病毒,而且也传播其它密切相关的虫媒病毒如基肯孔雅和寨卡病毒。 1文件WHA67/2014/REC/2,第六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全会逐字记录。 2Bhatt S、Gething PW、Brady OJ、Messina JP、Farlow AW、Moyes CL等。“登革热的全球分布和负担”。《自然》杂志496:504-507。 3Brady OJ、Gething PW、Bhatt S、Messina JP、Brownstein JS、Hoen AG等。“通过循证共识提炼登革热病毒传播的全球空间限制”。《公共科学图书馆:被忽视的热带病》。2012;6:e1760. doi:10.1371/journal.pntd.0001760。

登革热知识讲座

长乐南方门诊部 登革热知识培训 培训目的:了解登革热的概念、传播途径及症状,掌握登革热的预防。 培训对象:南方门诊部全体职工 培训时间:2016年8月21日 培训地点:南方门诊部5楼会议室 主讲人:王森森 培训内容: 一.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 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 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 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

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著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最简便易行的有效措施。1、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动手,翻缸倒罐,彻底清除蚊子孳生地。彻底清理家庭内外各种容器小积水,盆罐倒置或清

登革热演练方案

2018年度兰溪市人民医院 应对登革热疫情应急演练方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虫媒传染病,一直是东南亚和加勒比海地区的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中西医并重,是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一、演练目的 为指导和规范登革热的临床诊疗和救治工作,强化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技术指导,提高科学防治水平,提高我院对登革热的预防与控制工作的水平和能力,应对可能发生的登革热疫情,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 二、演练时间与地点 时间:2018年X月X日X时 地点:XXX 三、演练单位 主办单位:兰溪市人民医院 四、组织与分工 1、领导小组组成与职责 1.1 领导小组组成: 组长:医疗分管院长、设备分管院长

副组长:医务科科长、防保科科长 组员:党政办主任、护理部主任、院感科科长、健 教科科长、总务科科长、综治办科长、外 科片主任、感染科主任、内科片主任、妇 产科主任、儿科主任、急诊科主任、检验 科科长、放射科主任、门诊办公室主任 1.2 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2.1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指示。 1.2.2 及时准确掌握本地疫情动态,研究制定 我院登革热防治控制工作具体方案。 1.2.3 负责组织协调全院力量做好病人诊治、 疫情处置、紧急支援、后勤保障、对 外联络等各项任务。 1.2.4 负责组织全院医务人员登革热相关知识 培训。 2、医疗救治小组组成与职责 2.1 医疗救治小组组成: 组长:医务科科长、护理部主任 成员:感染科主任、门办主任、大内科主任、 大儿科主任、急诊科主任、 呼吸内科主任、ICU主任、消化内科主 任、心血管科主任、神经内

2021年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欧阳光明(2021.03.07)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由白纹伊蚊传播。该病起病急、传播迅猛、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一个蚊媒密度高的地区,只要有传染源存在就容易引起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自1978年发现登革热以来,至今已发生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给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防止出现大暴发,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健康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本方案的制定目的在于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调动项目全体人员投入到登革热防制工作中,有效落实各项登革热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二、指导思想 控制和消灭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措施。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项目全体施工工人,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将白纹伊蚊密度控制到不致发生流行的程度。 三、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生产经理) 组员:***(后勤管理员) ***(安全员) ***(材料员) ***(资料员) ***(仓管员) 1、预防控制小组。在施工过程中,负责对周边环境卫生检查清理,在登革热高发期,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对周边下水道、绿化草地等喷洒农药灭虫灭蚊,防止白纹伊蚊滋生。 2、医疗小组。发现登革热症状施工人员,及时送到附近医院就诊,对有症状的人员登记检查。 3、后勤保障小组。由后期管理员负责组织调集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登革热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四、预防控制措施 1、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指定预防登革热的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灭蚊工作,筹备专门灭蚊经费,专款专用。将灭蚊工作落实到实处。 2、对项目施工人员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开展宣传,普及登革热防制知识,使工人自觉行动起来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场所,预防控制登革热。 3、组织开展项目范围的经常性防蚊灭蚊行动,通过整治、改善工地生活环境卫生,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控制或消灭登革热传播媒介,阻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4、定期对办公生活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卫生死角,清理地面积水。做好下水道的清疏工作,保障排水通畅,定期对周边草丛、花木、下水道等喷洒灭蚊药品,防止形成蚊虫孳生地。 5、发现发热病人及时就诊,确诊为登革热应积极配合治疗,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登革热预防控制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由白纹伊蚊传播。该病起病急、传播迅猛、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在一个蚊媒密度高的地区,只要有传染源存在就容易引起暴发流行,病情严重者可因出血或多器官损害而死亡。自1978年发现登革热以来,至今已发生过数次较大规模的流行,给人民群众的健康、生活、生产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流行,防止出现大暴发,保障全体施工人员的健康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和任务 本方案的制定目的在于明确项目管理人员职责,调动项目全体人员投入到登革热防制工作中,有效落实各项登革热预防和控制措施,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的发生和蔓延。 二、指导思想 控制和消灭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措施。因此,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充分发动项目全体施工工人,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环境为主导的综合性防制措施,将白纹伊蚊密度控制到不致发生流行的程度。 三、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 项目部根据现场实际成立登革热防控领导小组,由项目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小组成员如下: 组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生产经理) 组员:***(后勤管理员) ***(安全员) ***(材料员) ***(资料员) ***(仓管员) 1、预防控制小组。在施工过程中,负责对周边环境卫生检查清理,在登革热高发期,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对周边下水道、绿化草地等喷洒农药灭虫灭蚊,防止白纹伊蚊滋生。

2、医疗小组。发现登革热症状施工人员,及时送到附近医院就诊,对有症状的人员登记检查。 3、后勤保障小组。由后期管理员负责组织调集人员、物资设备,督促检查各项登革热防治措施落实到位。 四、预防控制措施 1、根据项目实际需要,指定预防登革热的措施,指定专人负责灭蚊工作,筹备专门灭蚊经费,专款专用。将灭蚊工作落实到实处。 2、对项目施工人员开展有效的宣传教育,利用黑板报、宣传栏、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开展宣传,普及登革热防制知识,使工人自觉行动起来清除室内外白纹伊蚊孳生场所,预防控制登革热。 3、组织开展项目范围的经常性防蚊灭蚊行动,通过整治、改善工地生活环境卫生,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控制或消灭登革热传播媒介,阻断登革热传播途径。 4、定期对办公生活区进行全面检查,清理卫生死角,清理地面积水。做好下水道的清疏工作,保障排水通畅,定期对周边草丛、花木、下水道等喷洒灭蚊药品,防止形成蚊虫孳生地。 5、发现发热病人及时就诊,确诊为登革热应积极配合治疗,防止病情传染及恶化。 6、登革热流行期间最好不要种养水生植物,如要种养则改为用泥、沙种养。保持花盆托盘不积水,如有积水应随时清干。 7、安装蚊帐、纱门、纱窗等;适时使用蚊香、电子驱蚊器、电蚊拍、防蚊灯等装备,还可以用杀虫喷雾剂对房间实施灭蚊处理。 8、个人可在衣服上施用驱蚊剂,着浅色长袖衫、长裤,在户外活动时不要使用带有气味的化妆品、香水等。 五、登革热症状表现

登革热防治知识题目及答案2016

登革热防治知识试题 姓名:成绩: 1.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所引起,通过( B )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A、老鼠 B、苍蝇 C、蚊子 D、蟑螂 2.下列哪一项不是典型登革热病人的临床特征(D)。 A、急性起病、发热 B、全身肌肉、骨、关节痛及疲乏 C、皮疹、淋巴结肿大 D、白细胞显著增多。 3.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是(B) A、与病人接触直接传播 B、通过蚊子叮咬传播 C、饮食传播 D、空气传播 4.在传播登革热的媒介主要是哪种蚊子?(A) A、白纹伊蚊(花斑蚊) B、库蚊 C、按蚊 D、不知道 5.关于登革热,下列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B ) A、登革热属于乙类法定管理传染病,发现后应于24小时内上报。 B、登革热可以直接通过人与人之间接触传染。 C、登革热的一般病死率为万分之三。 D、典型登革热患者只占传染源的小部分,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 6.下列哪项不是传播登革热的白纹伊蚊喜欢叮人的时间?( D )

A、白天 B、日出后两小时 C、日落前数小时 D、黑夜 7.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的环境治理手段,哪一项是错误?(B)。 A、翻缸倒罐,清除积水,消灭蚊子幼虫的孳生地。 B、种养水生植物盆景,至少每月换水一次。 C、要注意盖好储水容器,经常清理存水的器皿。 D、填平凹陷的积水地面,疏导积水。 8.预防登革热采取的个人防护措施下列哪项不正确?( C ) A、睡觉的时候挂蚊帐; B、出门郊游要穿长袖衣裤、鞋袜,涂防蚊水; C、为避免给蚊子发现,穿较深颜色的衣服; D、尽量少到蚊子易孳生场所停留或活动。 9.下列哪项不是目前预防登革热的有效措施?(D) A、防蚊 B、灭蚊 C、清除蚊虫孳生地 D、注射疫苗10.出现发热、头痛、骨痛等症状,除兼有下面(C)项外,可怀疑得了登革热,应该及时求医。 A、生活在有登革热现症病例的地区; B、发病前15天内有可疑蚊子叮咬史; C、在全天气温低于10°C的冬天受了风寒; D、发病前15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地区旅游。

登革热防治培训试卷

2015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试题 (选择题) 单位:姓名:得分: 1、登革热病毒主要流行于() A 热带 B 亚热带 C 温带 D 寒带 2、登革热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有() A 伊蚊 B 库蚊 C 按蚊 D 以上都是 3、登革热的传播途径有() A 蚊虫叮咬传播 B 接触传播 C 呼吸道传播 D 消化道传播 4、登革热病毒共有4个血清型,可感染人的有() A、DENV-1 B、DENV-2 C、DENV-3 D、DENV-4 5、登革热的主要症状() A 发热 B 皮疹 C 肌肉酸痛 D 头面部、胸部等潮红 6、符合下列何种条件可确诊登革热() A从急性期患者血清、脑脊液、血细胞或组织等中分离到登革病毒。 B应用RT-PCR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出登革病毒

基因序列。 C从急性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登革病毒NS1抗原 D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长 7、一个最长潜伏期内(14天内),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点,发生多少例或以上登革热实验室诊断病例,可以认为登革热暴发?() A 3 例 B 10 例 C 50 例 D 100 例 8、登革热媒介伊蚊应急控制启动条件() A有登革热病例出现,并且发生登革热病例的核心区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5,警戒区≥10 B有登革热病例出现,并且发生登革热病例的核心区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10 C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10时,提示登革热暴发风险高 D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20时,提示登革热暴发风险高 9、登革热防控措施有() A 病例隔离治疗 B 灭蚊防蚊 C 健康教育 D 开展监测E爱国卫生运动 10、成蚊杀灭的一般原则() A选择国家正式登记的卫生杀虫剂等快速杀灭成蚊

登革热知识讲座

登革热知识讲座(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长乐南方门诊部 登革热知识培训 培训目的:了解登革热的概念、传播途径及症状,掌握登革热的预防。培训对象:南方门诊部全体职工 培训时间:2016年8月 21日 培训地点:南方门诊部5楼会议室 主讲人:王森森 培训内容: 一.登革热的概念:登革热是通过携带登革病毒的蚊虫叮咬而引起传播 的一种法定乙类传染病。 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在我国传播登革热的主要媒介蚊虫是埃及伊蚊 和白纹伊蚊。伊蚊体色黑色,头部、胸部、腹部和足有银白色或白色花斑,俗称“花斑蚊”。雄性伊蚊只吸植物的汁液即可存活,雌性伊蚊在生长、孕育和繁殖过程中,都要吸食人和动物的血。雌蚊一边吸血,一边吐唾液。假如蚊子叮的是登革热病人,它吸血的时候,能把病人血液里的病毒、疟原虫、丝虫等病原体吸到胃里,再叮健康人时,又把这些病原体吐到健康人的血液里,使之受到感染。如果被叮的人抵抗力差,就会发病,所以说,灭蚊防蚊是预防登革热等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伊蚊喜欢在清洁小积水中产卵,一切人工或天然凡可积水容器都可成为孳生地,如家庭中的花盆、水盘、花瓶、假山盆景、水缸、水池、莲缸;野外中的竹筒、树洞、石臼、旧轮胎、水塘等。伊蚊有二个活动高峰,日出前后1-2小时,日落前2-3小时。人在孳生场所周围活动,很快便吸引伊蚊前来叮血。登革病毒可以在蚊

体内大量复制、长期保存,在32℃左右时,伊蚊吸带毒血后十天即开始有传播能力,传染性最长可达174天。人被1-2只有携带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即可发病。 三登革热的症状:典型的登革热症状大致可分三期: 1、初热期:患者大多数起病突然,体温可在24小时内升到40°C,伴畏寒、剧烈头痛、全身骨痛和肌肉关节痛、眼眶痛、眼球后痛、颜面、眼结膜常显着充血,颈及上胸皮肤潮红,显醉酒面容持续2—3天。 2、缓解期:患者症状减轻,体温降低至正常;此期1—2天。 3、出诊期:皮疹于发病后2—5天出现,初见于掌心、脚底、躯干及腹部,渐次延及颈及四肢,部分患者亦见于面部,多有痒感,压之褪色;皮诊持续3—4天,已退的体温在本期可再度出现,全身症状又随之加重,重症患者有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倾向,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其他可有肝脏肿大,脾大不常见,ALT升高,个别病例可出现黄疸,束臂试验阳性。重型登革热于病程3-5日出现头痛、呕吐、谵妄、昏迷、抽搐、大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散大等,呈脑膜脑炎表现,或有消化道出血及出血性休克,病情发展迅速,常因呼吸衰竭或出血性休克死亡。轻型登革热表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短期发热,全身疼痛较轻,皮疹稀少或无疹,常有表浅淋巴结肿大。因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或漏诊。 四.登革热的预防: (一)、消灭蚊子。 蚊子是传播登革热的罪魁祸首,预防登革热关键在于灭蚊,消灭传播媒介。重点在于消灭蚊孳生地,这是最重要治本措施,也是预防登革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