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复习重点

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

——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

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中国地理》

(1)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所以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

(2)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并进行总结和归纳,所以在看课本时候,一定要理解其含义。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还应看其他相关书籍。………………

(7)中国地理方面,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所以,建议大家有时间时,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8)《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

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2011年8道题目中,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尤其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另一方面,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其他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尤其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2011年,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平时可以针对这些热点问题,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归纳其中的要点,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总之,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从基础开始,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但并不是脱离课本,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2、考试范围和重点(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考试范围:

华大官方没有关于考试范围的具体说明,但人文地理学科本身肯定是有重点和难点的,并且老师在出题的时候,也不会随意而出,因为试卷本身一方面要保证一定的难点,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考生对该专业真正掌握的程度,特别是一些老师所认为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历年真题进行认真研究和深度解析,我们将华大人文所参考的两本教材一一进行总结分析,以下列出各教材的考试范围:

1)《地理科学导论》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是龚胜生老师侧重的研究领域,包括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原则、基本内涵、相关理论以及现代地理学对可持续发展相关内容的研究。

(2)近代地理学中的地理大发现、各种思想流派、区位理论、代表人物、基本观点。

(3)现代地理学与近代地理学在思想观念、理论方面的进展,新技术下的未来发展趋势。

(4)地球自转、公转、与太阳关系、圈层结构、地域分异规律、演化等方面常识考察。

2)《中国地理教程》

………………

考试重点

以白光润编著《地理科学导论》,赵济、陈传康编著《中国地理》为基础,人文地理学考试的重点内容,具体如下:

1)《地理科学导论》

(1)第一章:掌握宇宙因素的地理效应;地理的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演化的过程和特征;地球表层的构造,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第四章:掌握近代地理学、现代地理学主要理论、代表人物、代表观点;理解地理科学不同思想流派的主张,特别是区域学派、景观学派、环境生态学派;掌握地理科学研究方法,特别是现代地理学与3S结合的新方法的使用;了解地理科学在社会经济、科学文化建设中所发挥的作用;掌握现代地理学特征、面临的挑战及任务。

2)《中国地理教程》

上篇:总论

(1)中国地理区位:掌握第二节中国的地理特征,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2)地理景观格局:掌握我国大地构造格局、地势即其地理意义、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青藏高原隆起对气候及地理景观的影响、我国水热条件特点、自然带的分异、LUCC。

(3)人口与城镇化:掌握我国人口结构、人口密度分布、城市化进程阶段;重点掌握“胡线”及其地理意义。

(4)国土开发: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和分布;了解其他资源与其开发;熟知我国工业化进程,掌握区域开发战略。

(5)区域划分:掌握自然区划的理论、行政区划的原则和经济区划的原则,掌握三大经济地带和七大经济区特征。

中篇:专论

………………

下篇分论

………………

3、出题特点和趋势(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华大人文地理参考两本教材,2013年之前分别是白光润编著《地理科学导论》,赵济、陈传康编著《中国地理》,2013年将《中国地理》更换为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两本教材内容差别不是太大,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较新,内容全面,并且在城市发展、土地利用、国土整治方面都有详细叙述,另外在中国自然地理方面分析更为透彻,通过专题形式编排教材体系,让人复习更加系统和全面;而赵济版《中国地理》虽也是一本经典教材,但版本太老,无法紧跟时代,并且大部分内容在《中国地理教程》中均有对应叙述。故建议大家,以王静爱版本为主。但毕竟赵济版教材用了七年了。所以,在有时间的前提下,可适当翻阅赵济版《中国地理》。

这两本教材是分开来考的,以下分别总结下其出题特点和趋势;

华中师范大学城环院《中国地理》重点知识问答

(王静爱版,145道)

GIS遥感地理学,考研我们做的更专业

适合科目: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

资料有效期至2015年1月份

地学考研中心人文、自然小组倾力打造之精品资料

目录

一、上篇总论 (1)

1、与美国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荒漠区偏北? (1)

2、荒漠化气候的特点? (1)

3、简述中国地理特征。 (1)

4、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真题★★★) (1)

5、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2)

6、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2)

7、简述我国线性构造带的主要特点 (2)

8、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2年真题★★★★)。 (2)

9、简述我国水热条件的特点 (3)

10、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2011年真题★★★★)。 (3)

11、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真题★★★)。 (3)

12、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3)

13、评价我国的气候。 (4)

14、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气候的影响 (4)

15、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地质地貌的影响 (5)

16、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水文的影响 (5)

17、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植物的影响 (6)

18、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地表环境分异的作用与影响 (6)

19、什么是土地资源,它具有哪些属性? (6)

20、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真题★★★)。 (7)

21、试述我国后备耕地资源的分布特点(真题★★★)。 (7)

22、什么是土地利用,我国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 (7)

23、什么是土地覆盖,我国土地覆盖状况? (8)

24、LUCC及其变化 (8)

25、叙述我国大地构造的特点,思考其对地貌的影响。(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10)

26、青藏高原隆起对地理景观格局的形成有何影响?(城环院,基地班2013论述题) (10)

27、中国城市景观 (10)

28、论述影响我国人口空间分布的主要原因和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真题★★

★★★) (11)

29、中国人口迁移的特征 (11)

30、“胡线的地理意义” (11)

31、为什么“胡线”所框定人口密度格局始终未变?(城环院,基地班2013真题)12

32、简述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形成原因(真题★★★) (13)

33、简述中国区域文化之间的交流、扩散的走向、结果及其成因 (13)

34、论述中国各主要区域文化及特征 (13)

35、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特点,并概述其精华和糟粕(真题★★★★)..14

36、简述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 (14)

37、简述我国村镇建设近年发展变化及今后建设的主要目标(真题★★★★)..14

38、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出发简述土地的持续利用 (15)

39、简述我国大农业开发的战略构想 (15)

40、试述长江中下游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及大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地区 (15)

41、试述西南区农业的生产特点及其大农业开发的方向和重点地区 (15)

42、论述中国土地利用格局与地貌、降水的关系 (16)

43、论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方案(真题★★★★)。 (16)

44、试比较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中线工程、西线工程的优缺点。 (16)

45、简述我国煤炭工业分布格局特点。 (17)

46、简述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分布格局特点。 (17)

47、简述高新技术产业分布规律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特征(真题★★)..18

48、试述中国旅游业发展面临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城环院,基地班2010、2013

真题) (18)

49、简述中国化学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今后的发展趋势 (18)

50、论述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表现。 (18)

51、论述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空间特征(★★★★)。 (19)

52、论述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各经济景观地带的主要特征。 (19)

53、论述景观划分的实质、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20)

54、试述我国土壤---植物水平地带的分布规律和成因(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2)

55、简述经济区划的原则及影响因素 (21)

56、简述行政区划的概念及原则 (21)

57、简述中国行政区划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趋势。 (21)

58、试论我国“中部五省经济区”的范围和主要特点,并论述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

义(2007、2010年真题★★★★★)。 (21)

59、中国综合区划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 (22)

60、简述区域规划的含义以及自然结构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真题★★★) (22)

61、简述划分国土整治区必须具备的特征。 (23)

62、试述我国国土整治的内容和重点区域 (23)

63、简述实施我国TYIs战略必须加速的各项建设及相关的国土治理战略 (23)

二、中篇专论 (23)

64、土地退化及中国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城环院,基地班2013真题) (23)

65、水土流失的成因 (24)

66、对比黄土丘陵与喀斯特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的异同。 (24)

67、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 (24)

68、试述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24)

69、阐述沙漠化土地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24)

70、沙漠化的区域影响 (25)

71、我国草地退化的分布 (25)

72、草地退化的成因 (25)

73、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城环院,基地班2012真题) (26)

7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26)

75、简述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减灾建设。 (26)

76、简述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27)

77、论述中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真题★★★★)。 (27)

78、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27)

79、中国水灾与旱灾这两种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 (28)

80、简述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28)

81、简述主要的生物灾害 (28)

82、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28)

83、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 (29)

84、简述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和空间格局 (29)

85、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29)

86、简述中国土壤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29)

87、简述我国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对策(真题★★★★)。 (30)

88、中国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就 (30)

89、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定义、保护的目的、意义及方法(真题★★★) (31)

90、简述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31)

91、简述中国荒漠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威胁。 (31)

92、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21世纪章程》 (31)

93、简述农业和农村减灾规划。 (32)

94、简述工业和城市减灾规划。 (32)

95、如何促使和谐发展? (32)

三、下篇分论 (33)

96、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 (33)

97、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33)

98、简述渤海的区域环境特征。 (33)

99、简述黄海的区域环境特征。 (33)

100、环渤海经济圈 (34)

101、简述东北区的自然地理条件与资源特征 (34)

102、试述东北区农业发展的资源优势(2010年真题★★★★★) (35)

103、简述东北平原农业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5)

104、简述东北区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利用方略 (35)

105、简述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思路与对策(真题) (36)

106、简述东北区发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及其软硬环境优势 (36)

107、简述北京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真题★★★) (36)

108、如何理解首都经济圈 (36)

109、试述华北区水资源问题的现状及其解决措施(2012年真题★★★★★) (37)

110、论述华北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和专业化发展的措施和主要成就 (37)

110、简述环渤海地区的地域范围、区域优势及其发展的重点地带(重点) (38)

112、简述长江中下游区湖群分布及水资源的主要特点(真题★★★★★) (38)

113、怎样评价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位置?.................................................................38114、简述长江中下游区区域发展的优势、制约因素并论述其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

及环境建设的基本策略(真题★★★★) (39)

115、试述长江中下游地理特征(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40116、长江中下游区水土流失危害起因、表现、防治措施及生态建设的主攻方向40 117、论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农业现状及发展与布局农业的有利条件 (41)

118、论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工业现状及工业布局条件的优劣(真题★★★) (41)

119、论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区域发展方向及布局 (41)

120、简述东南区资源与环境的特点(真题) (42)

121、简述闽、粤、琼三省经济发展的共同特点。 (42)

122、简述东南区农业生产的基本特征及重点建设的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 (42)

123、简述香港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其在资源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

124、简述台湾经济转型的主要体现。 (43)

125、中国中部地带的发展条件分析。 (43)

126、概述晋、陕、内蒙古区的自然地理特征(真题) (43)

127、晋陕甘宁地区的发展优势分析.............................................................................43128、简述晋、陕、内蒙古的接壤地区将成为我国重要能源基地的原因(“乌金三角”)

(2012年真题) (44)

129、简述晋、陕、内蒙古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44)

130、为什么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有优势和潜力的畜牧业基地 (44)

131、简析内蒙古地区的资源环境特点。(城环院,基地班2013真题) (44)

132、论述晋、陕、内蒙古区沙漠化、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 (45)

133、分析为何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的类型多、范围广(真题★★★) (45)

134、简述西南区的土壤地理特征及其成因 (45)

135、简述西南区交通运输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表现 (46)

136、简述西南区的气候特征 (46)

137、西南区对外开放政策(真题) (46)

138、分析西北区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7)

139、简述西北区作为我国后备能源基地的条件(2012年真题)...........................47140、试分析新疆绿洲经济的特点,并分析新疆生态环境治理重点和治理措施。(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47)

141、分析新疆作为国家后备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 (48)

142、概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及主要的植被类型(真题★★★★★) (48)

143、青藏高原冰冻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48)

144、青藏区如何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49)

145、论述“第三极”的地理意义。 (49)

IV

一、上篇总论(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1、与美国相比,为什么我国的荒漠区偏北?

中国:

①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太平洋水汽难以到达。中国北部荒漠受蒙古高压的影响,常年干燥少雨,经常被高气压控制。

②地势低洼,大陆性强,增温快

③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进入。

美国:

①美国西部有高大的落基山脉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半干旱气候,又受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

②中部平原贯穿南北,冬季极地冷空气可以从北冰洋直达墨西哥湾,所以北部不干旱。③加利福尼亚寒流经过减温减湿。

2、简述中国地理特征。

(1)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的地理景观复杂多样,首先体现在地形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不同的地形显示出对人类活动不同的影响,如在农业方面,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而高原的主要作物为青稞。在建筑景观方面,高原、山地的房屋为了防止低温风冻等灾害多以砖瓦结构为主,而平原和盆地由于气候炎热,夏季多降雨,考虑到通风排水等因素,多以茅草结构为主。同时由于各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造成人类经济、社会、文化、行为认知上相异。(2)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

………………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第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中国人口众多,农业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尤为深刻,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在中国农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圈地造田、伐木毁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3、简述我国地表结构的基本特征及其影响。(真题★★★)

我国地表结构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特征:

(1)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展布。影响:使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阶梯并自西向东奔流入海。

………………

(3)以山地高原为主的地表结构。影响:山地和高原的面积最广,其次是盆地、丘陵和平原,它们所占的比例都较少。因此,山地和高原是构成我国地貌基本轮廓的主体,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系构成了巨地貌轮廓的基本骨架,控制着盆地、平原与丘陵空间分布的格式。

4、简述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及其影响。

(1)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展布。这一逐级下降的态势形成了我国地貌总轮廓的1

显著特征。

(2)西高东低阶梯状层层下降的地势,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主要表现有:

①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奔流,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

………………

③由于我国雨带基本上呈与江河干流平行分布的态势,使各河段的调水能力小,从而导致了我国季风区域的河流更明显地反映了大陆性河流水文动态的特点。

5、概述我国山地格局的地理意义。

(1)我国的山脉纵横交错,其分布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构成了我国宏观地貌分布格局的网格状骨架,控制着镶嵌于网格中的盆地、平原和丘陵的空间分布格式。

(2)我国南北向山脉和东西向山脉还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中:

①南北向山脉把全国分成地势显著变化的东、西两大部分,西部多为海拔逾3500米的高山和逾5000米的极高山,山脉多为北西、北西西向,而东部则多为海拔低于3000米的中、低山,以北北东向山脉为主。

②东西向山脉中,西部的昆仑山为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天山则是塔里木盆地与准噶尔盆地之间的天然分界,东部的北列——阴山为内蒙古高原的边缘,东部的中列——秦岭不仅是长江、淮河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水岭,更是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南方片区与北方片区的地理…………

6、简述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2年真题★★★★)。中国气候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

(1)季风气候明显,主要表现为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降水的季节变化使我国各地比较普遍地发生旱涝灾害,旱季农业要求灌溉,雨季又要求防洪,作物生长季与雨季一致则有利于农业生产,而西北内陆干旱地区要有灌溉才能发展种植业。

………………

(3)气候类型多样,不仅拥有除寒带之外的其他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这决定了我国种植制度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4)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和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7、简述我国水热条件的特点

(1)1月0℃等温线东部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沿青藏高原东折向西南终止于江孜

附近。亚热带气候北界在秦岭——淮河一线,比欧洲地中海区偏南了10个经度左右,淮河是我国最北的一条冬季不结冰的大河。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地区都户形成季节性土。

………………

(3)夏季东南季风盛行,带来了暖湿气流,全国气温普遍升高。北方的太阳高度角虽然偏

低,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部分地弥补了因太阳高度角低引起的热量不足。因此,南北之间的温度差远小于冬季。

8、简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2011年真题★★★★)。

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的走向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南部川滇一隅稍为特殊,其等雨量线自西北走向东南。

………………

(3)在发生降水的气旋锋面通过和停滞的地方,降水量有所增多;台风登陆频率大的地方,降水量也因而增大。

9、简述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真题★★★)。

决定我国气候水热条件分异的主要原因有三:

(1)由于纬度位置所决定的气温南北差异。

………………

(3)高原和山地,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影响也很巨大。

10、简述台风的定义、成因、在我国的登陆地域、走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1)台风是发生在热带海洋上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2)台风的形成同热带洋面上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南侧存在赤道辐合带和东风波,促使大量湿热空气上升而释放潜热有密切关系。

(3)台风登陆的地区几乎遍及我国沿海各省区,但主要集中于浙江以南各地,其中以广东为最多。

(4)台风在移动过程中往往随着环流形势或地形条件而发生转向,登陆后移动速度逐渐减慢,强度减弱。

(5)台风对我国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其带来的强风、暴雨和风暴潮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二是台风雨往往可以解除江南伏旱,有利于农业生产。

………………………………

58、试论我国“中部五省经济区”的范围和主要特点,并论述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2007、2010年真题★★★★★)。

(1)全中国七大综合经济区中的“中部五省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和安徽5省,其特点有五:

①地处国土中部地带中段,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带向西部的过渡带和上海、连云港、广州3

个对外开放“窗口”的连接地带。

………………

④经济和科技力量比较雄厚。

⑤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2)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的现实意义有五:

①中部地区是全国产业链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与东部地区相比在能源、原材料供给和劳动力成本等很多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②促进中部崛起符合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的要求,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是新世纪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

………………

⑤促进中部崛起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和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59、中国综合区划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

(1)综合区划界线基本不打破行政区域界线,这一方面是由于各项统计资料均以行政区为单位;另一方面,很多相关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按照行政区域予以实施。相对而言,行政区界线较稳定,经济区的界线一般处于变动之中,所以在讨论区域发展时,又不能完全受行政界线的约束,例如内蒙古东部在自然环境、资源结构和经济发展等方面与东北区相近似,而且又是东北区最便捷的…………

(2)以下三个区划具有独特性,值得一提:

①把沪、苏、浙与皖、赣、湘、鄂划为一个区(即长江中下游区)主要是考虑到长江中下游产业带开发的需要,一方面沪、苏、浙需要皖、赣、湘、鄂在水电、原材料上的紧密协作,另一方面皖、赣、湘、鄂的发展也需要沪、苏、浙的经济联合,通过在生产要素上进行互补,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之便,统一规划开发。

………………

③广西被划入西南区,主要是考虑到为西南区提供出海口,而目前广西与西南其他省市的联系将随着南防、南昆等铁路的建成而得到加强。

60、简述实施我国TYIs战略必须加速的各项建设及相关的国土治理战略

(1)为了实施我国生产力布局TYIs战略,必须加速四项建设:

①合理布置沿海港口的建设。

②加速长江“黄金水道”的开发。

………………

④加强各I字型结构的出海港口的扩建和腹地建设,以及二者之间的交通联系,修建京汕线,振兴沿海中部近腹地经济低谷。

(2)产业结构的布局着重国土开发和利用,但决不能忽视国土的治理与保护,其发展战略有二:

①合理布局城市工业,污染工业应布置在城市的下风下水方向。从全国来看,污染工业布置在沿海比在河流上游优越,当然仍须重视“三废”治理。

②加强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防治,如加强山区的封山育林、黄土高原的农田改造和沙漠边缘的防风固沙工程建设与维护。

二、中篇专论(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61、土地退化及中国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城环院,基地班2013真题)土地退化:指在自然和人类因素驱动力下,土地质量变劣、土地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过程,通常表现为水土流失、沙漠化、草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和土壤污染等土地退化过程。空间分布规律:

(1)类型多、分布广、面积大、发展快。

………………

(3)危害严重:土地退化加剧土地资源短缺,影响食物安全;加剧自然灾害,影响生态安全;加剧贫困程度,影响社会安全;降低固碳能力,加剧气候暖干化。

62、水土流失的成因

1)不稳定的地质地貌,不稳定的季风降水和较低的森林覆盖度

(1)阶梯状地势和多山的地貌,通过坡度、坡长、沟壑密度、倾斜侵蚀面等对水土流失产生作用。

………………

(3)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内降雨量分布很不均匀,多集中在夏秋两季,多暴雨,常造成流水侵蚀和洪水灾害。

2)脆弱的自然环境与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相互作用

(1)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土地开发压力加大。

(2)开发利用森林草原过程中的滥砍、滥伐、滥垦、滥牧和滥樵。

63、对比黄土丘陵与喀斯特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的异同。

(1)相同点:①最初的地质基底都不稳定;②人类不合理的砍伐林木和陡坡开垦造成水土流失;③常年降雨集中且多暴雨;

(2)不同点:①黄土丘陵区植被破坏后,土壤流失,地表切割较破碎;喀斯特丘陵区植被破坏后,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②黄土丘陵区在植被破坏后,生产力消失,地表呈现千沟万壑;喀斯特丘陵区在植被消失,土壤流失殆尽后…………

64、试述防治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把恢复植被作为重点,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带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体措施主要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以淤地坝工程建设、梯田建设、生态修复和监督执法为重点,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①淤地坝建设。淤地坝具有拦沙淤地等综合功能,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③生态修复和小流域治理,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面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提高治理规模、质量和效益。

65、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城环院,基地班2012真题)

中国在“七五”期间提出了地区经济的梯度开发思想,以沿海为基地,以其经济技术优势开发内地资源,进而再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形成东部沿海、中部、西部内陆地区三大经济地带。东部沿海是全国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最大的经济实力雄厚、市场经济发达的地区;中部地带是全国经济比较发达、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西部是全国经济比较落后、人口比较稀少的地区。三大经济地带是中国最高层次的经济区,较为客观地反映着中国地区经济发展

水平的梯度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66、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原因:

(1)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四个方面。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的流速越快,对土壤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超渗)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

………………

(2)人为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治理措施:把恢复植被作为重点,通过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带动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具体措施主要为小流域综合治理。以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以淤地坝工程建设、梯田建设、生态修复和监督执法为重点,以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为目标,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治理水土流失。

①淤地坝建设。淤地坝具有拦沙淤地等综合功能,在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③生态修复和小流域治理,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全面推进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提高治理规模、质量和效益。

……………………

142、概述青藏区的气候特点及主要的植被类型(真题★★★★★)

1)高寒干旱气候

(1)强辐射、富日照★★★

平均海拔高和云量偏低,使青藏区成为我国年太阳总辐射量最高的地区。

(2)高寒低温★★★

………………

(3)降水少、时空分布不均★★★

来自孟加拉湾暖湿气流是青藏区的主要水汽来源。青藏区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虽然和全国绝大多数地区一样保持着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但是单位距离内的递减率却远比其他地区大。而这显然与喜马拉雅山作为孟加拉湾暖湿气流的巨大屏障,有力地阻止该气流北进有密切关系。降水的季节分配表现为高度集中的特点。相对多雨区由于冬春降水量相应增加,雨季(5~9月)降水量大。少雪的冬季同时也是风季。

2)青藏高原植被类型主要有山地荒漠、高寒荒漠、高寒草原、高寒灌丛草甸。南部和东南部边缘山地以热带、亚热带森林为基带,形成完备的植被垂直带。

143、青藏高原冰冻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1)青藏高原冰冻圈

青藏高原是中国唯一属于冰冻圈区域,也是地球最高的冰冻圈成员。冰冻圈(冰川、积雪和多年冻土)既是青藏高原气候形成的重要因子,又是对全球变化最为敏感的指示器,使得青藏高原成为气候变化的一个预警区。青藏高原是东半球气候的“启动区”,同时也是全球变化的驱动机和放大器。青藏高原的冷或热,直接影响到亚洲季风,进而影响降水,影响日本、韩国甚至印度等亚洲国家,乃至对全球气候产生很大影响。

2)冰川与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1)高原冰川整体呈退缩趋势,直接影响河川径流和水资源量。

(2)以青藏高原为水源地的西北地区由冰川退缩导致河流径流量年增加5.5%以上;同时,大量冰川融水也使许多高原冰碛湖迅速“扩张”,并不时有溃决现象发生。

………………

(6)维护冻土环境稳定,对高寒生态稳定、控制土地荒漠化有重要意义。

144、青藏区如何应对气候变暖的影响?

(1)加强高寒草地保护与修复

以恢复草地植被、遏制草地退化为重点,加大保护力度,严格以草定畜、控制牲畜总量。优化放牧方式,开展围栏封育、划区轮牧、季节性休牧。加强三江源、藏北高原、“一江两河”和青藏铁路沿线重点地区草地退化管理措施的落实与实施。

加快发展人工草地,建立退牧还草、生态恢复及生态畜牧业综合实验示范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创新草原管护方式,提高补偿标准,落实退牧还草。引导和调动牧民参与生态治理的积极性,减轻气候变化背景下畜牧业对高寒草地的依赖和压力,实现草地畜牧业的生态平衡与良性发展。

………………

(4)加强三江源生态保护

三江源是我国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功能。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加大对三江源重点核心区域和生态脆弱区实施退牧还草、退耕还林、退化草场治理、森林草原防火、草地鼠害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尽快实现和恢复三江源生态功能、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使农牧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45、论述“第三极”的地理意义。

(1)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格局,强化了我国季风气候特征,高原面形成高原季风。

(2)青藏高原隆起促进了我国三大地理区域的分异。

(3)青藏高原隆起使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其显著的地理意义。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的走向;便于东西航运。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理障碍。

………………

(6)我国西部生态屏障,自身形成高寒景观。

目录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1)

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思考下列问题: (1)

2、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重点 (1)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2)

1、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形成有何影响?(城环院,基地班2013年真题)

.............................................................................................................................................. . (2)

2、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 (2)

3、中国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水热格局有何特点?▲重点 (2)

4、分析中国自然地带展布与土地利用宏观格局的对应关系。 (2)

5、分析中国土地覆盖/利用的区域差异。P67▲重点 (3)

6、分析中国地理景观演变的轨迹和主要驱动力。P74 (4)

第三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4)

1、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

2、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资源国情的影响? (5)

3、如何理解中国人口数量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

4、为什么“胡线”所框定的人口密度格局始终未变?(城环院,基地班2013真题) (5)

5、分析中国民族分别的特点和影响。▲重点 (5)

6、分析中国城镇化的特点和影响。▲重点 (6)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6)

1、分析我国淡水资源分布的地域差异和南水北调的意义。▲重点 (6)

2、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对农业发展有何影响? (7)

3、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有何影响? (8)

4、化石能源利用对我国生态环境有什么影响? (8)

5、分析中国东中西部矿产资源禀赋条件与开发利用程度的差异。▲重点 (8)

6、对比中国各个旅游地理区域的人类遗产资源特征。 (9)

7、分析1949年以来中国工业布局变化的特征和驱动力。 (9)

8、对比中国各个工业基地的产业结构特征。▲重点 (10)

9、理解中国东、中、西三大地带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重点 (10)

第五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11)

1、如何将地域分异理论用于中国自然区划?▲重点 (11)

2、中国三大经济地带划分的意义是什么?(城环院,2012真题) (12)

3、中国农业区划对生产布局有何应用价值? (12)

4、中国城镇化区划有哪些基本原则?▲重点 (12)

5、中国地理分区中如何协调自然与行政边界的关系?(外校曾考过真题) (13)

6、中国地理分区的意义是什么?▲重点 (13)

第六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13)

1、简述中国土地退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城环院2013曾考类似题目) (13)

2、对比黄土丘陵与喀斯特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的异同。 (14)

3、简述沙漠化土地形成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重点 (14)

4、阐述草地退化与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关系。 (14)

5、阐述土地退化对中国的区域影响。▲重点 (15)

第七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1、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重点 (16)

2、为什么中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情重?▲重点 (16)

3、中国承灾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对灾情放大有何影响? (17)

4、阐述中国地震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 (17)

5、阐述中国水灾与旱灾这两种灾害的时空分异规律及其联系。 (17)

6、阐述中国台风灾害对沿海地区灾情的影响。 (17)

7、阐述中国水灾、台风、旱灾、冰雹等灾害对农业的主要影响。 (18)

8、阐述中国地震和水灾等灾害对城市的主要影响。 (19)

第八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19)

1、简述中国大气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19)

2、简述中国水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20)

3、简述中国土壤污染状况和主要成因。 (20)

4、分析中国能源结构对北方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 (20)

5、分析中国能源结构对南方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 (21)

第九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21)

1、简述中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重点 (21)

2、简述中国生物多样性在世界的地位。 (21)

3、分析农业活动对中国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 (22)

4、分析城市化对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影响。 (22)

5、简述生物多样性减少对中国生态安全的影响。 (23)

第十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23)

1、如何协调解决中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安全问题? (23)

2、谈谈你对实现和谐中国的战略构想。▲重点 (24)

3、如何认识中国的人地关系。▲重点 (24)

第十一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25)

1、简述中国海底地貌的基本特征。 (25)

2、中国海洋水文对海岸人类活动有什么主要影响。 (25)

3、中国海洋资源的主要优势是什么。▲重点 (26)

4、中国海岸带开发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重点 (26)

5、简述中国海洋的地域差异 (26)

6、简述渤海对华北区的影响。▲重点 (27)

7、对比台湾岛与海南岛区域开发的异同。 (27)

8、简述海洋国土对中国发展的重大作用。 (27)

第十二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28)

1、分析东北地区自然环境的结构与特征。▲重点 (28)

2、东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28)

3、分析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特征、问题与发展趋势。▲重点 (29)

4、概括华北地区的基本特征。▲重点 (29)

5、华北平原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重点 (30)

6、为什么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有何解决途径。 (30)

7、概述长江中下游区的地理特征(城环院,2014真题) (30)

8、阐述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的自然和人文因素。▲重点 (31)

9、为什么长江中下游平原洪涝灾害特别严重? (31)

10、概述珠江三角洲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特征。▲重点 (31)

第十三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32)

1、阐述内蒙古地区的资源与环境对华北区的主要影响。 (32)

2、分析草原文化与畜牧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 (32)

3、为什么农牧交错带是生态建设的重点和关键领域(真题★★★) (32)

4、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33)

5、晋陕甘宁地区重化工基地建设的资源优势是什么?(乌金三角,2012真题) (33)

6、大陆桥在区域经济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33)

7、概述成渝地区在国家经济布局中的重要性。▲重点 (34)

8、分析四川盆地自然条件对农业的影响。▲重点 (34)

9、阐述成渝经济区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作用和地位。 (34)

10、概述云贵高原的地理特性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34)

11、分析喀斯特地貌对农业开发的影响。 (35)

12、概述西南交通建设在中国经济格局中的作用和意义。▲重点 (35)

第十四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 (35)

1、概述新疆绿洲经济的基本特征。(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35)

2、分析新疆作为国家后备能源基地的有利条件。▲重点 (35)

3、阐述新疆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治重点。(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36)

4、论述“第三极”的地理意义。▲重点 (36)

5、试说明藏文化及其对青藏地区发展的作用。 (36)

第一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1、对比中国与美国地理位置,分析地理特征的异同点。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美国东部的亚热带较中国的亚热带位置偏北?

(2)为什么中国和美国的荒漠区位置都在西部,而且中国的荒漠区位置偏北,美国的偏南?

中国的西部沙漠成因是由于青藏高原的抬升作用和山脉的阻隔作用,青藏高原将同纬度的西风分为南北两支,从周边绕了过去,而我国的原生沙漠都在盆地里面,蒸发大,降水少。

美国西部沙漠有两个成因,一个是低纬度沿海地区的温带沙漠气候,一个是内陆的背风坡现象,温带沙漠气候就是常年受副高控制,高温少雨,加上附近的加州寒流,降温减湿,更加减少了降水。美国西海岸有纵贯南北的落基山脉,主脉平均海拔5000米,太平洋水汽在西面的迎风破抬升的过程中,已经有过一次降雨,因此在翻过山后,水汽含量大大减少,而且随着海拔的降低,温度增加,变成焚风,所经之处,又干又热。另外美国西部地区海拔较高也是原因之一,因为地表水都流到低处去了。

中国沙漠偏北的原因之前已经提到,是地形原因,青藏高原的抬升,阻隔了干燥的西风,向南的一支吹到印度,向北的一支吹到蒙古,形成戈壁。在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的合围下,新疆内陆形成盆地,由于远离海洋,季风难以到达,所以降水少,加上蒸发大,形成荒漠。藏北高原的荒漠是由于低温和少雨共同形成的,类似于苔原。美国偏南的原因也和地形有关。美国的总体地形是中间低两边高,南方的副高很容易向北延伸,在中西部地区形成荒漠。

2、如何从人地关系角度认识中国地理特征?▲重点

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人地关系主张人类与地理环境和谐共生,相互影响。地理环境的优劣限制着人类活动,同时人类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地理环境。中国地理特征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1)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

中国的地理景观复杂多样,首先体现在地形上,主要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五种。不同的地形显示出对人类活动不同的影响,如在农业方面,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而高原的主要作物为青稞。在建筑景观方面,高原、山地的房屋为了防止低温风冻等灾害多以砖瓦结构为主,而平原和盆地由于气候炎热,夏季多降雨,考虑到通风排水等因素,多以茅草结构为主。同时由于各地区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造成人类经济、社会、文化、行为认知上相异。

………………

(3)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中国人口众多,农业历史悠久,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尤为深刻,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两方面。在中国农业化的进程中,人们圈地造田、伐木毁林,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地矛盾进一步激化。

第二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1、青藏高原隆起对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形成有何影响?(城环院,基地班2013年真题)

(1)巨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度达到3000m临界高度时,对气流产生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改变了东亚大气环流格局,形成了现代东亚季风,使得东部成为世界著名的森林、森林草原景观区;

………………

(3)同时青藏高原在抬升的过程中,来自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水汽被阻挡,边缘山地降水增加,内部则出现寒旱化,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高寒景观区。

2、季风气候与多山地形对中国土地利用格局有何影响?

(1)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特别是热带季风气候区,是世界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但季风的年际变率很大,易出现旱、涝自然灾害。

………………

(4)中国城市主要分布在亚热带、中温带和暖温带;分布集中沿海地区;分布集中在海拔小于500m的丘陵、平原地区。

(5)难利用的沙漠、戈壁、沼泽等其他未利用地,主要分布在西北温带和暖温带荒漠区和青藏高原区。

3、中国与世界同纬度国家相比,水热格局有何特点?▲重点

(1)气温与温度带——①冬寒冷夏暖热②气温年较差大,四季分明③年平均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偏低④温度带可以划分为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高原带;………………

(3)水热组合与气候地带——①雨热同期②气候地带分异,是在海陆位置、中纬度位置和青藏高原隆起的基础上产生的,形成了陆地区、海洋区和海陆交错带。在陆地区,形成了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气候区;在气候区的相接地带,形成三个气候过渡带,即干湿过渡带、暖湿—冷湿过渡带、暖干—冷干过渡带。

4、分析中国自然地带展布与土地利用宏观格局的对应关系。

按照自南向北热量的逐渐递减,可将我国划分为热带、南北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不同热量带;又由于距海远近导致的水分差异、局地地形等因素的差异,土地利用的差异。受地貌的限制,耕地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南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平原上,即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林地主要分布在寒温带、南亚热带和热带的山地,在植被带上恰好对应于寒温带针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季风林带。同一自然带内的东西土地利用组合类型差异反映出水分的再分配,中温带的西部高平原上分布主要的牧草地,而南温带的西部黄土高原一带呈现三元交错类型与这里的农业开发历史较长有关。

在不同的地形区,土地利用的空间格局表现为:

(1)在沿海及海岸带地区,逐渐建立一个以港口城市、海岸湿地、海防林网相交织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2)在广大东部平原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城镇、良田、河湖组成的湿地、防护林网相镶嵌的土地利用结构空间格局;

(3)在广大东部低山丘陵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城镇与农村聚落、基本农田、人工饲草料基地、林灌草地相交织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

(7)在西部高原、山区,逐渐形成一个以小城镇、农村牧区聚落、人工饲草料基地、改良草地、天然林灌草地相交替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8)西部极端干旱、高寒荒漠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自然保护区、自然覆盖相交织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

5、分析中国土地覆盖/利用的区域差异。P67▲重点

LUCC:Landuse/coverchange,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1)土地利用格局的区域差异

耕地:南方及黄淮海平原等传统耕作区耕地在减少,而东北、西北和华北等农林、农牧交错区和绿洲区耕地在增加。耕地减少主要是向居民点等建设用地转变,主要发生在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等地区。耕地与林草地、未利用地之间的相互变化,主要呈现出耕地扩张;西北和华北北部耕地的增减与草地有关;东北、华中、西南等地则主要是与林地有关。

………………

(2)土地覆盖变化

土地覆盖是陆地表面的自然状态,植被和土壤是其主要的组成要素。土地覆盖类型的宏观分布,从东南向西北呈现为森林、农地与森林、草地和灌丛、半灌木与沙漠覆盖的递变。以大兴安岭-吕梁山-青藏高原东南缘一线以东的土地覆盖类型的植被覆盖度较高,而该线以西的覆盖类型的植被覆盖度较低。

………………

第十四章:课后思考题及答案(地学考研中心提供)

1、概述新疆绿洲经济的基本特征。(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1)绿洲经济存在于干旱区,具有明显高于其周边环境的第一性生产力,依赖外源性天然水源,水是形成绿洲生态系统的最根本条件。

(2)绿洲经济的发展,是依靠巨大而高效的输入、输出,克服天然绿洲的生态局限和空间阻隔,为绿洲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化平台,其中交通(网络通道)是关键。

(3)主要分布在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

3、阐述新疆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整治重点。(城环院,基地班2014真题)

(1)新疆的主要环境问题

1)生态问题,生态问题表现在绿洲沙漠化,沙漠边缘前移。

2)环境污染问题,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2)环境治理措施

1)认真落实以下各项工程措施:塔里木河干流中下游治理,控制区域内生态环境恶化,重建“绿色走廊”;塔里木盆地南缘和准噶尔盆地南缘沙漠化治理;艾比湖流域生态建设;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乌鲁木齐以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治理。

………………

3)改变过去过牧、重刈、滥垦、过度樵采、开矿等,人类长期的不合理土地利用的形式,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进行。

4、论述“第三极”的地理意义。▲重点

(1)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大气环流格局,强化了我国季风气候特征,高原面形成高原季风。

(2)青藏高原隆起促进了我国三大地理区域的分异。

(3)青藏高原隆起使得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高东低的地势有其显著的地理意义。使得水循环呈反时针方向,加强了东部季风的大陆性;控制着大河的走向;便于东西航运。地形阶梯的变化,使得中国水力资源丰富,便于水能梯级开发;同时边坡山地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理障碍。

………………

(6)我国西部生态屏障,自身形成高寒景观。

5、试说明藏文化及其对青藏地区发展的作用。

(1)发展和保护藏文化,能够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形成青藏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藏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发展藏文化产业可以增强西藏地区与国内外的联系,扩大交流与合作。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全套包括以下资料:1、《中国地理》历年真题及答案(2010-2014)

2、《地理科学导论》历年真题及答案(2010-2014)

3、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及答案(曾考)

4、《中国地理》重点知识问答145道(曾多次考到原题)

5、《地理科学导论》重点知识问答100道(多次考到原题)

6、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2015更新版笔记(本中心独有)

7、白光润《地理科学导论》2015更新版笔记(本中心独有)

地学考研中心关于资料说明

1、资料中所考原题统计2014年份初试真题中:《中国地理重点知识问答》有5道原题,分别为简答题1、

2、

3、4及论述题1,共85分。《地理科学导论重点知识问答》有7道原题,分别为概念题1和3;简析题1和3;论述题1、2(经济建设部分)和3。总分为100分。以上共有185分。《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中有3道原题。

2013年份初试真题中:《中国地理重点知识问答》有4道原题,分别为简答题1、3、4、5。《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中有3道原题,分别是简答题1、论述题4。共85分。《地

理科学导论重点知识问答》有5道原题,分别为简答题1和2;分析题2、3、4。总分为65分。以上共有150分。

2、华大出题特点的说明

从2013年开始,华大考试科目虽无变化,但参考书目做了调整,《中国地理》科目参考书目由以前的赵济版《中国地理》变为王静爱版《中国地理教程》。通过近两年真题分析,发现题目均来自王静爱版本,所以赵济的书已不需要再看。出题方面:《地理科学导论》2014总体难度与历年相似,中规中矩。由于题目多来自指定书籍,所以历年出题重复率增多;对细节考察增多,如开普勒三大定律;《中国地理》题目多来自指定参考书籍,这也是华大出题的一个特色,就是对参考书目、对细节、对章节题目的考察比重较大。

中国地理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人口和民族 复习目标:1、中国地理位置、国土构成、行政区划;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 复习方法:地图分析法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的疆域(高考几次命题要求对中国疆域的感悟,地图、地球知识的结合。) 1、从世界看中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中国领土四端点: 最北端: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多) 南: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附近)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附近)(大致与北京同纬度) 思考:①我国跨纬度近50°,南北距5500km 。 ②我国跨经度60°多,跨5个时区,最大时差4小时。 ③我国西端点日出比北京迟: 2小时52分钟。 3、中国濒临的海洋 ①东临西海一洋:(图中分析) 北至南:渤海(我国内海)——120°E经线穿过,长芦盐场,海滨浴场,油气资源, 海洋污染。 黄海——与渤海全是大陆架,朝鲜半岛 东海——包括台湾海峡,油气与海洋渔业资源 南海——油气资源,海洋渔业资源 太平洋:台湾岛东岸直接濒临太平洋。 ②中国的领海,内海,专属经济区。 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1海里约 1.85千米) 专属经济区:至200海里。 ③海岸与岛屿: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 岛屿有台湾岛(最大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5000多个。

4、中国的陆界与邻国(中国非常重视与邻国的关系: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和 平周边环境和加强经济贸易往来。) ①陆界长达2万多千米。 ②陆上邻国15个: 东:朝鲜(鸭绿江,图们江) 北:俄罗斯、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克什米尔地区) 西南: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③隔海相望的6国家:东:韩、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5、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a、光热充足,利于农业生产; b、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思考:纬度位置特点:a、大部分在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b、纬度跨度大。 ②海陆位置的优越:海陆兼备的国家。 a、东临太平洋,夏季风带来丰沛降水,利于农业生产。 b、陆上海岸线长,大陆架广阔,利于海洋事业发展。(航运,贸易,水产,矿产) c、陆上邻国多,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①三级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 县(自治县、市) 乡(镇) ②特别行政区:香港(1997.07.01)澳门(1999.12.20) 2、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认识:(多翻地图) ①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地图上的位置,轮廓的记忆 a、临海省、区、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