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1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设计 (3稿)优秀教案

1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设计 (3稿)优秀教案

1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设计 (3稿)优秀教案
1蒙娜丽莎之约 教学设计 (3稿)优秀教案

蒙娜丽莎之约(3稿)

上课时间:2016.11.18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以搜集资料等方式,了解“肖像画”“卢浮宫”“达·芬奇”等词,

并了解名画《蒙娜丽莎》的相关知识。

2.在反复的分层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文章通过将所见与“联想”相结合介绍艺

术作品的方法。

3.在言语感悟的过程中,感受到《蒙娜丽莎之约》画与文的艺术魅力。

4.尝试运用所见+联想的写作手法,介绍“爱神维纳斯雕像”和头手残缺“胜

利女神像”。

教学重难点:

一、揭示课题,感知内容

(一)交流信息,介绍画作

1.观看画作,交流了解。

(1)谁知道这幅世界名画的名字?(媒体呈现画作,板书《蒙娜丽莎》)这是个音译过来的名称,我们要读出它的美感(指名读,师范读,男女生读,齐读)(2)通过课前预习,你对这幅《蒙娜丽莎》有哪些了解?(指名谈谈对画作《蒙娜丽莎》的了解。了解画作的尺寸、内容、色调等信息。)(随机板书:尺寸、作者、创作时间、馆藏地点、内容、艺术价值……)

随机正音并了解“肖像画”。随机介绍“卢浮宫”“达·芬奇”:

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最著名的博物馆,拥有 40 多万件来自世界各国的艺术珍品。《蒙娜丽莎》就是其中的镇宫三宝之一。

达·芬奇,意大利画家,被称为“文艺复兴时代最杰出代表”“第一流学者”“旷世奇才”。大约 51 岁创作的《蒙娜丽莎》(1503-1507) 无愧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

2.聚合信息,介绍画作。

(1)听了同学们的介绍,相信大家对这幅世界名画的认识也加深来了一步吧。

(2)根据所得到的信息,同学之间相互尝试简要介绍画作《蒙娜丽莎》。

(3)抓住重要信息便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介绍清楚一幅画,介绍其他物品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借助学生原有的对《蒙娜丽莎》的认知以及课文中的相关信息,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重组并尝试介绍,旨在锻炼学生的信息提取、处理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对名画《蒙娜丽莎》有个初步认知,并形成有关名画《蒙娜丽莎》的简要介绍。这为之后的“简要介绍”与“文章介绍”的对比阅读提供了内容,让学生的思辨以个体认知为基础,更具实效。】(二)反馈预习单,初读感知

1.揭示课题,初读文章。

师: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与这幅名画有关,叫——《蒙娜丽莎之约》。

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比较画作名与课文的题目,引发质疑。

出示学生课前预习单上与之相关的问题:

(1)《蒙娜丽莎》是一幅画,怎么能与它相约?

(2)作者与“蒙娜丽莎”是如何相约的?题目里为什么不给“蒙娜丽莎”加书名号?

2.反馈预习单,梳理内容。

请学生反馈“预习单”,判断句子对错。

一、认真阅读课文,请给正确的句子打上“√”,错误的句子打上“×”。

(1)听说《蒙娜丽莎》由法国巴黎的大都会博物馆到纽约的卢浮宫来展出,经历了美法两国的多次交涉才最终成功,实在是不容易。()

②《蒙娜丽莎》不大,大概三英尺宽、两英尺长吧,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

③蒙娜丽莎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不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

④蒙娜丽莎那极富个性的嘴角和眼神里,悄然流露出耐人寻味,难以捉摸的微笑,成了永恒的美的象征。()

学生完成后,出示正确答案:×××√,检查正确率。四人小组讨论错在哪儿。请代表发言。

师:瞧,有时候一处词语的互换,甚至一字之差,都可能使语句出现重大的

错误呢。我们在初读的基础上,还需要沉下心来一字一句细细地读。

3.根据掌握信息,交流主要内容。

请学生根据对名画《蒙娜丽莎》的了解,以及初读课文的收获,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评价标准为是否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交代清楚,语言表达是否简洁明了、条理清晰。)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问题为导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文章,更具指向性。在学生初步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判断题引导学生更细致地关注语句,从而强化对内容的认知,使文本内容的把握更具实效。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使学生感知以一件事来介绍一种物的特殊写法,初步感知作者如此取题的用意所在。】

二、聚焦描写,感受逼真

(一)回顾问题,交流发现

1.交流课前预习单问题,感受“逼真”。

出示学习任务一: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预习单中提出的问题。

(指名交流)

作者明明是去看画,却说是与“蒙娜丽莎”相约。那是因为画中人实在是太逼真了。

2.出示学习任务一:2.聚焦课文5~7自然段,圈画文章将《蒙娜丽莎》描写得非常逼真的关键词句,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二)聚焦第 5~7 自然段,圈画描写

1. 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幅画。根据学生回答,聚焦第 5~7 自然段。多媒体呈现三个语段。

2.自读,圈画文中将“蒙娜丽莎”描写得非常逼真的语句。

(1)学生独立画、找。

(2)四人小组内交流。

(3)小组代表说说画了哪些语句。

(4)其他小组代表补充。

(5)请学生读读这些语句,说说有什么不懂的,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以核心问题作为辐射点,引导学生进行了个体自学与小组对学的自主合作式学习,将课堂学习的时间充分地给予学生,让学生在言语实

践中学语言。同时,学生的研读聚焦于文章的核心段落,在圈画读的过程中对文章关键语句有了更深刻的感知,为接下来的进一步品味打下基础。】

三、发现“联想”,领会作用

(一)聚焦“微笑”,发现“联想”

1.比较三个自然段,说说作者重点描写了“蒙娜丽莎”的哪个方面?(蒙娜丽莎的微笑)

2.比较生活中的“微笑”与文中的“微笑”

师:微笑十分常见,平常我们见到的微笑,向我们传递着怎样的感觉呢?

学生交流。

文章中的微笑又传递出了怎样的感觉呢?你能不能用文章中的一句话来说?

指名回答

随机出示: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舒畅温柔,有时让人觉得略含哀伤,有时让人觉得十分亲切,有时又让人觉得有几分矜持。

随机理解:矜持。指名读,

读出微笑的不同味道。

师(小结):一个微笑,作者却读出了——四种不同的意味!

3. 请学生根据课前的资料搜集,说说对“蒙娜丽莎的微笑”的不同理解。

交流。

随机呈现:

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分析,得出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 83%的高兴、 9%的厌恶、 6%的恐惧和2%的愤怒。

师:看来,那“微笑”并不只是传递出四种感觉。

请学生补写:

那微笑,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有时让人觉得(),有时又让人觉得()。

一个微笑,有这么多不同的意味。是画中人物的微笑会变化吗?那会是因为

什么呢?

请学生再次聚焦这句有关微笑的句子,关注其中的关键词进行交流。

预设:

(1)“有时……有时……有时……有时……”,微笑的不同感觉跟看画人的心境有关。

( 2)“觉得……觉得……觉得……觉得……”,微笑的不同感觉正是看画人心里的感想。

一种微笑,却读出了多种不同的感觉来,这不仅是因为这幅画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还因为看画的人看着看着——浮想联翩了。

4.引导学生发现“联想”

这种写法我们学过,叫——联想。

多媒体呈现片断:

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送来向无边的青翠,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节选自《山中访友》

说说作者分别由什么联想到了什么。

(对比发现本文中联想与上面两段文字联想的区别。)

由一种物体想到另一种物体,一种感觉想到另一种感觉,是“联想”;文中由一个微笑想到了不同的微笑,微笑还是微笑,只是画面中的微笑洋溢着欣赏者的情感,这也是“联想”。

齐读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感受联想的效果。

【设计意图:本环节聚焦于一个“点”,进行着重教学。如果说前面的教学过程是关于文章“广度”上的学习,那么这里便是文章“深度”上的探讨。聚焦一个言语现象,即“联想”。通过资料补充与语句比较,让学生对言语现象有了一个非常直观的认知与领会。】

(二)摘录、仿写,感受“联想”

1.请学生自读课文第 5~7自然段,摘录或仿写“联想”。

出示学习单要求:

(1)用笔摘录下最能感受画像魅力的语句。

(2)如果你觉得课文中哪一处描写让你产生了联想,就将心中的感受用笔记录下来吧。

交流,请学生说说这句话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心动。

师(小结):读着这样的语句,眼前的画面仿佛——动起来了;活起来了;焕发出生命来了……

2.配乐朗读。

(1)呈现渐变《蒙娜丽莎》画作,指名配乐朗读第 5~7 自然段相关语句。

(2)配乐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3.回扣课题

现在你知道作者在题目里为什么不给“蒙娜丽莎”加上书名号了吗?

(交流,随机擦除板书课题中的书名号。)

【设计意图:前一个环节基于一个“点”进行深入探讨那么这一个环节便是“面”的印证,从阅读角度来说,举一反三再次印证,领会作用;从表达角度来说,举一反三尝试应用,体会写法。同时,在设计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并不要求人人统一要求,兼顾因材施教。最后的朗读环节,在原本理性的分析之后介入感性的触摸,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联想”在言语环境中的具体作用,培育学生的语感。】

教学反思:

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著名画家达.芬奇的代表作《蒙娜丽莎》是世界著名艺术殿堂卢浮宫的镇宫三宝之一,足见此画的艺术价值和重要地位。500多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都不同,可以说她微笑一直是个谜。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么长的一篇课文不可能面面俱到,课文中这幅名画的描写5-7三个自然段是重点,于是在教学中我把重点落在了这三个自然段中。

一、前置学习,激发学习动力

课前,我设计了一张课前预习单,让学生抓住三个大方面(我会读、我会写、我会思考),让学生通过课前充分的预习,对本篇课文有个整体的认知。在此过程中安排学生查阅有关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相关资料等,欣赏这幅世界名画。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借此培养学生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和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尝试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只有在认真阅读课文之后,才会有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提出,这也是对学生预习工作的一个把关,也让学生调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兴趣。

二、问题驱动,增强课堂活力

整堂课抓住主干问题,紧接着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先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紧扣蒙娜丽莎的微笑来进行感悟学习。因为给孩子们留下印象最深的,便是那个让人觉得格外神秘的微笑,所以,在教学时候,我抓住这个学生发掘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在课堂中带着问题思考,在思考中解决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课堂的活力,也很显然,我在这堂课的执行过程中,在这个方面做得还不够。还需要再加强!

三、朗读推进,感受名画魅力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是学生的朗读还不是很到位,在熟练正确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读出对文本的理解,可由于给学生练习的时间还不够,读的不到位,特别是还有基础较差的同学读时还有添加字、改字的现象。课余要加强练习提高。因为上公开课的缘故,在这个方面的处理上,太过于粗糙,不能有层次的推动学生进行课堂的朗读提升。在今后的课堂上还需要加强。

四、一课一得,提升语文能力

我们的语文课堂,从语文内容更要向语文能力的转变。在这堂课的语用能力的培养上,虽然我没有进行当堂的小练笔,但在整体的教学上,我注重对学生语文各方面的内容的培养。

小学语文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示例(六年级上册)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 课程纲要分享课教学设计 郑州市二七区淮河东路小学田园 【学习内容】 开学第一课——与学生分享《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学习目标】 1.学生通过方法引路、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明白本学期的学习目标、主要内容、可用的学习方式、得到几个方面的评价。 2.学生能参与其中共同讨论,提出改进建议。 3.对本学期语文学习充满期待,做好学习规划。 【学习准备】 1. 教师编写《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2.《学习单》人手一份 3.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学习活动方案】 一、复习旧知,方法引路 师:同学们,这学期我们要进入六年级的学习生活。回想一下,从一年级到现在已经学习了10册语文书,还记得书中的课文是怎样编排的吗? 生:分单元编排的,一个单元一个主题。 师:不错,记得很清楚。那么,平时我们是怎样学习一个主题单元的? 生1:先阅读单元导语了解这个单元的专题是什么。 生2:从单元导语中还可以知道学习的目标,学习重点是什么。 生3:我们还会在每一单元最后的交流平台中交流学习感悟,总结学习方法。 师:看来通过几年的学习,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了。 二、任务驱动探究专题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看六年级上册的目录,有哪些课文,整册书又分为了几个主题?(课件出示六年级上册语文书目录) 生:目录显示有八组课文,也就是八个专题。

师:这本书中每个专题讲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将达成哪些目标呢?(课件出示学习单)这些问题的答案,要请同学们自己去寻找。在这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中,你们要更多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学习任务。 各学习小组对照《学习单》针对一个单元主题进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本单元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通过学习将达成哪些目标?然后按照要求完成表格,最后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巡视指导。 三、自学汇报展示成果 1. 各学习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借助实物投影展示本组填写的表格。 讨论结果如下:

《观潮》优秀教案

观潮》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能力目标: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 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江潮宏伟壮观的景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所描写的自然之美和风俗人情之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 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法、点拨法、探究法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诗仙李白在《将进酒》中说:“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 回。”中国有句俗语叫“水到东海不回头。”可钱塘江的水则不然,每年八月要趁良辰美景从东海回趟娘家,她回来时,气势非凡,真是天下最雄伟壮观的景象,从皇帝到平民百姓,都要先睹为快。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一看吧!(看视频:看图听声说感受) 二、成因、背景、作者简介:同学们看完视频,感受颇深,那么你一定很好奇这样的奇观 是如何形成的,请一位同学来告诉你吧。(请生看课件,一人大声朗读)天下奇观——钱江涌潮钱塘江大潮,古人称之为“壮观天下无”。它的形成与其独具的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其一,因江口呈喇叭形,宽处过百里,窄处仅十里,巨潮被狭窄的江道约束,当然会形成波澜壮阔的涌潮。其二,河口有巨大拦门沙坎,潮水涌进遇到如此巨阻,当然会掀揭天下,前浪遭阻,后浪又上,波赶波,浪叠浪,潮水就会奔腾咆哮,排山倒海般地呼啸而来。 它又有何渊源呢?(请另一生接着介绍)南宋观潮盛事 南宋的国都是临安,即现在的杭州,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日上到宫庭下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是谁把这壮观的景象记录了下来呢?对,周密,简介作者。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原籍济南,后迁吴兴(今属浙江)。南宋词人, 南宋文学家。宋末曾做过义乌县官等职,宋灭之后不再做官。他的诗文都有成就,又能书画。有《武林旧事》、《草窗词》等。《观潮》选自《武林旧事》,是他进入元朝后所写。

《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设计 关于《蒙娜丽莎之约》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 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 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 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 3、出示课题: 蒙娜丽莎之约 齐读。 读了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将收集的资料交流,利于课文学习,对名画有初步认识。)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 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反馈交流: 课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默读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

六年级上册《蒙娜丽莎之约》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亲爱的参赛选手们:大家好! 我是白沙小学的李春。美妙的乐曲让人陶醉,杰出的画作让人欣赏,感受艺术,陶冶情操。今天我说 课的内容是《蒙娜丽莎之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应用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了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端庄的形象; 并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了蒙娜丽莎那神秘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与本组教材的主题“感受艺术的魅力”一脉相承。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充分考虑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读记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本课的重点是: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 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 梦似幻的妩媚微笑。 本课的难点是: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二、说教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 被点燃的火把。”为了点燃学生的思想火把,我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 1、引导自读自悟法:我紧扣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在读悟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 2、创设情境法: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展示《蒙娜丽莎》的魅力。 三、说学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本课我教给学生以下 方法: 1、诵读法——自读自悟,读中感受。 2、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合作法——小组合作,共同探讨。 四、说教学程序: 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和教材,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我将本课的教学程序设计为三大板块。三大板块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浑然一体: (一)激趣导入,发现“美” 好的开始是课堂成功的一半,上课伊始,我就巧妙地利用“班班通”出示视频以及图画《蒙娜丽莎》让学生欣赏,问:你觉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觉呢?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二)品读课文,感受“美”:这是本课的重要环节,为了使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xx之 约》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和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认识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而言,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 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2.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按照要求自学。 多媒体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课文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标画出相关语句,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是文前连接语中的问题,以此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整体理解课文,感受画作的魅力。学习时给 学生留一定的时间,充分放手让学生自学,形成自己富于个性的理解。】3.全班交流,感受画作的魅力。 预设一:引导学生从参观的人多等语句中感受这幅画的魅力所在。 ——“我们都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队伍像一条长龙,大家都在静静地等着。” ——“听说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他才暂时离开巴黎的卢浮宫前来纽约。” 引导学生理解“排着长龙一样的的队伍”等语句,说明参观的人多,从侧面衬托出画作的魅力。

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

《蒙娜丽莎之约》评课稿 评课人:王琴 评课时间:2011、11、25 《蒙娜丽莎之约》是新人教版十一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今天有幸聆听了刘艺琴老师执教的本课,我深深感触到刘老师的确是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课堂驾驭能力强的老师,下面就结合本次课教学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采用直接谈话引入课题,开门见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板书时,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强调“蒙”的书写,注重细节的处理。 二、在释题、质疑、解疑环节,教师相信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解决,教师相机作指导,既注重了学生课前预习情况的检查反馈,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在学文感悟这一环节,教师紧紧围绕“课文中能体现《蒙娜丽莎》名画魅力”的句子,引导学生品读感悟,并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片让学生观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像,使学生能将文中的好句及平时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运用到他们的口语表达上。同时教师还结合教材让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观察、描写《蒙娜丽莎》的?”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品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该怎样观察及描写,注重对学生习作的指导。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蒙娜丽莎》这幅肖像画什么地方给你留最深的

小学生观潮教案(优秀教案)

小学生观潮教案(优秀教案) 观潮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观潮》教案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教学目的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宽阔、笼罩、薄雾、若隐若现、昂首东望、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沸腾、横贯江面、齐头并进、奔腾、漫天卷地、依旧、恢复”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3、4自然段 3、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4、边读书边想象画面体会词句的含义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激发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色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说说江潮来时的情景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潮汐与钱塘江的有关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涨潮?海水每天有规律地涨落两次涨潮时波涛汹涌很壮观海水涨潮时顺着出海口涌进江河那么多的海水涌进来 如果出海口很窄那会样?就会激起更高的浪潮钱塘江潮以其汹涌的浪 潮和陡立的水墙闻名于世自古代以来吸引了很多游人前来观潮(板书:观潮) 出示钱塘江出海口图片结合图片介绍钱塘江潮的情况 师:钱塘江是浙江省最大的河流它的出海口所处杭州湾是喇叭 状越往里越窄涨潮时大量的海水从宽达百公里的江口涌入受越来越 窄的河岸约束形成涌潮涨潮时带进的泥沙年长日久淤积在江底形成 沙坎潮水又受到进一步阻拦后浪推前浪波涛汹涌加上春秋之交海风 推波助澜因此钱塘江出海口激起巨大的波涛形成高高的水墙潮位最 高达9米多这就是有名的钱塘江潮 播放钱塘江视频让学生感受钱塘江潮 涨潮退潮很有规律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代时已成为一种风气涨 潮退潮很有规律同学们已经查询过与潮汐相关的资料位同学来说说? 学生说老师补充:由于潮汐的大小受到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的 影响潮汐很有规律从一天来看涨潮和落潮一般一天有两次间隔时间 为12小时25分在农历每月初一和十五前后地球、月球和太阳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引潮力比其他各月都大造成一年中春、秋两次高潮八月十八日地球和月亮在同一条线上引潮力最大潮来得也最猛烈被认为是 观潮日苏轼在《观浙江涛》中写道:“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关于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_27蒙娜丽莎之约▏人教课标版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洋彼岸”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重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教学准备: 1.课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及蒙娜丽莎的资料。2.学生读数课文,并根据阅读提示学习,要求在读懂的地方写上自己的体会,不懂的地方标上“?” 。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CAI:卢浮宫图片及《维纳斯》《胜利女神》)卢浮宫是目前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其艺术藏品种类丰富,档次之高,堪称世界一流。有最重要的镇宫三宝,其中两件是雕塑作品,看,它们分别是米洛的《维纳斯》和萨莫特拉斯的《胜利女神》。还有一宝是一幅油画,她就是诞生于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笔下的名画《蒙娜丽莎》。 2.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共赴——(齐读课题)!(二) 认读词语,扫清障碍 1. (CAI:词语)要欣赏世界名画还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我们先来认识一些词语。 2.齐读词语,认准字音,看清字形。 3?强调易错字的读音:悄(qi 8)然肖(xi 8)像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提示: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可以用上一些关联词语:先写,, 然后写,, 最后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优秀教案

第一单元 单元教学总览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感受自然之美”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由《观潮》《走月亮》两篇精读课文和《现代诗二首》《繁星》两篇略读课文组成。《观潮》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走月亮》用优美的文字描述了“我”和阿妈一起走月亮,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景中,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现代诗二首》中,《秋晚的江上》描绘出了一个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花牛哥》全诗写出了花牛的四种形态;《繁星》描写作者三次看繁星的经历和感受,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中绮丽的自然风光和奇妙的自然现象,从而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之美。学习《观潮》一文,要鼓励学生在文中找出描写大潮壮丽景观的句子,反这复朗读,与画面相结合感悟大潮的雄伟壮观;学习《走月亮》一文,教学中鼓励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边读边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想象画面,让学生在多种形式朗读的同时在脑海中呈现出一幅幅的情境,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再去读书,想想怎样读,才能读出画面的境界,读出画面的情感;学习《现代诗二首》时,引导学生感受晚秋的美和小花牛的可爱;充满童真、童趣的繁星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通过写景抒发淡淡的离情,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引发的联想以及“我”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 (2)向同学推荐一个好地方,写清楚推荐理由。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让学生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景物描写,能够清楚明白地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给他人,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写,写出自然景观的奇特之处。注意语言的连贯性和条理性。通过交流,感受身边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指导学生具体有序地写出自己推荐的地方和推荐理由。 【学情分析】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具备一定的自学生字词的能力,生字词的教学应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也学过大量的写景文章,知道一些写景的常用方法,如移步换景法、定点观察法。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再通过本单元几篇写景

蒙老师 语文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阳江镇中心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教学计划 一、班况分析: 目前六(3)班学生47人,男女生人数相当。虽然有几个学生的语文能力较突出,但是大多数学生的基础知识还是相对薄弱,阅读理解能力差,习作能力差。因此本学期要求学生在夯实基础知识的深度上广泛阅读课外知识,能做到学以致用,力争在原有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提高。 二、全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按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依次是: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心灵之歌,珍爱我们的家园,初识鲁迅,轻叩诗歌的大门,人与动物,艺术的魅力。 本册的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二组“祖国在我心中”和第六组“轻叩诗歌的大门”。其中,“轻叩诗歌的大门”这个专题,采用的是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除去第六组,共有课文28篇,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课例包括4篇课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安排“资料袋”

三次,安排“阅读链接”两次。“口语交际习作”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回顾拓展由三个栏目组成,“交流平台”“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趣味语文”“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安排了两次,“展示台”安排了一次。 本册要求会写120个字。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教材后附生字表。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保持一致。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同一篇课文中同一个字只在第一次出现时注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 三、全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27、蒙娜丽莎之约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探访、交涉、风采、赴约、淡雅、捉摸、衬托、幻觉、深远、有朝一日、大样彼岸”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文。对照画面,了解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3.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重难点: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教学准备:1.前,安排学生查阅达?芬奇的资料,搜集蒙娜丽莎的画册、照片、挂历等,欣赏一下这幅世界名画。2.教师准备此画的挂图。3.组织学生事先相互交换传阅,对名画有初步的认识。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1.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介绍的是有关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2.师生交流有关达·芬奇以及《蒙娜丽莎》的资料。3.出示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读了题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紧扣题质疑)(二)初读文,感知大意。1.学生快速默读文,要求:读通文,想想文主要写了什么?2.反馈交流。文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介

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设计意图:通过默读交流,感知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三)再读文,感受名画魅力1.默读文,看看文哪几个自然段具体介绍了这幅名画,找到文──7自然段。2.出示《蒙娜丽莎》的图画,让学生自由观赏,谈谈体会。3.从同学们惊叹的眼神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画的喜爱,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交流说说感受最深的一点)4.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蒙娜丽莎》这幅画的呢?选一个你最感兴趣的方面,细细读一读,体会体会,说说自己的感受。.全班交流,感受名画的魅力。提问:你从哪些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呢?(1)引导学生感受画的整体。(第五自然段)A:引导读句子“我随着队伍──我终于跟她面对面了”。体会:几百年来,《蒙娜丽莎》这幅画几经辗转,最后被收藏在卢浮宫。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渴望的事情啊!补充资料:“它曾经先后被珍藏于不同的王宫,甚至还被拿破仑拿走,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了好多年。1911年,一名意大利人把它偷回了意大利。二战期间,法国人为了避免此画落入纳粹之手,曾多次转移。这幅画能够来到纽约展出是多么不容易,也是多少人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观潮》优秀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平静”等9个词语,根据上下问理解“若隐若现”等词语的意思;会用“逐渐、恢复”造句。 2、初步学会按“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的顺序或参考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给课文分段。 3、能背诵课文3、4自然段,积累语言。 4、通过同伴互助的学习,根据所学的课文,用自己的话来介绍钱江潮,发展语言。 5、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以及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江山的思想感情。 6、拓展阅读,初步了解对潮的一般写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激起对潮文化的探究。 【教学重点】 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感悟句子的意思,感情朗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介绍钱塘江大潮。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自学能正确地拼读注音的生字,学会7个生字;读写部分词语;读通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初步学会分段。 2、学习课文第一段,根据上下文理解“若隐若现、平静”等词语的意思;了解观潮胜地的景物及江面的特点;体会人们等待钱塘江大潮到来时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图片,通过自主选择内容,用自己的话介绍潮来前的观潮胜地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去过盐官看过潮吗?你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地说说钱江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钱江潮是我们海宁人的骄傲,海宁潮壮观天下无已家喻户晓。凡是去看过潮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赞叹。 有一个人,他也看了潮,还写下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一起去学习,分享他看了潮后的感受。 出示: 观潮。 读课题: 说说课题的意思。

《蒙娜丽莎之约》说课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说课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说课设计 一、课文简说: 《蒙娜丽莎之约》用生动的语言,向我们细致地展现了达·芬奇的精湛画技和他天才的想象力。先是描述了大家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前排队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原因;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传神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以及她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和幽深茫茫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饱含激情的语言告诉大家,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整篇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可谓是介绍艺术品的传神之作。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2、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本课的重点: 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教学设计意图: 1、谈话、赏画导入。教学开始向学生介绍《蒙娜丽莎》,通过观赏图画,谈感受,使学生对《蒙娜丽莎》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 2、读课文,感受名画。本课是略读课文,所以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的过程中感受蒙娜丽莎的永恒美。我采用以下教学思路: ⑴初读课文,粗知大意: 先让学生速读课文,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大致理解有关词语,并了解课文内容,理清叙述顺序。学生提供交流时间,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读书交流,感知文章脉络,为下文学习做铺垫。) ⑵再读课文,感受名画魅力: 第二遍布置学生读课文,让学生找到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图文对照让学生充分感受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体会她的舒畅温柔、哀伤、亲切和矜持。引导学生重点交流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了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作者看到这幅画想到了什么。学习作者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的想象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是怎样把蒙娜丽莎描写生动的。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从扶到放的过程,即重点讲解第六自然段,然后让学生自己学5、7两段。学完画像这部分后,鼓励学生当小小解说员。 (设计意图:这部分教学是这课的重点,教学设计突出了重点,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三篇】《蒙娜丽莎之约》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蒙娜丽莎之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 的一篇略读课文。本组教材的主题是“感受艺术的魅力”,即让学生 感受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艺术的情操,受到美的熏陶。这篇文章文笔洗练,是一篇介绍画作的经典之作。王克难先生用诗意盎然的语言,描述着画作中蒙娜丽莎温婉、优雅、 端庄的形象;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解读着蒙娜丽莎那淡雅而又神秘 微笑背后蕴含着的复杂情感。本课的教学要体现高年级略读课文的特点,结合单元训练,抓住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在读悟的过程中感 受《蒙娜丽莎》的魅力。本课教学重点是对照插图,在蒙娜丽莎的面 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在文章中品味蒙娜丽莎那包含着复杂情感成为千古奇韵的神秘微笑。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实行表达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朗读直接 描写画像的段落,感受画作和文章语言的魅力,持续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肖像、悄然、矜持、难以捉摸、脸颊”等词语。 2.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 感悟《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按照一定顺序实行观察的方法和 展开想象实行表达的方法。 3.朗读课文中直接描写画作的部分,受到美的熏陶,积累语言。 4.结合课文内容和相关资料,介绍画作。 三、教学重难点

对照画面,重点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通过品读,感受《蒙娜丽莎》的魅力。学习作者展开想象实行表达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1.学生按照统一要求预习课文。 2.教师准备:达·芬奇及其画作的资料;CIA课件、画作。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查预习。 1.谈话导入。 2.检查字音(多媒体出示):肖像、悄然、难以捉摸、矜持、脸颊 (1)指名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2)齐读词语。 【设计意图:文中虽然没有生字,但对于“悄、捉摸,颊”这几个字,学生在朗读中容易出现错误,教师有必要强调。“肖、矜、”等字是渗透性识字,学生只要借助拼音理解即可。】 (二)明确任务、感受魅力,感悟写法。 【设计意图:对于略读课文来说,教学要整体求略,部分求精,求精的部分必是文章的重点内容。本环节中,重点引导学生交流作者描写画作的部分,也就是文章5、6、7自然段。在体会画作魅力的同时要注意感受作者语言文字的魅力,学习作者介绍画作时的观察顺序和表达方法,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 1.默读连语接,找出学习要求。

蒙娜丽莎教案

一、导入课题 有这样一幅画,她经历了500年,依然是那么的恬静、淡雅、端庄,她那神秘的微笑一直吸引着人们探索的目光,她就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她被收藏在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里,1963年,这幅画在美法两国多次交涉之后,远赴重洋,相约在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展出,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看到了这幅画,并用生动而细腻的笔触,把她写了下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和蒙娜丽莎相约,共同感受蒙娜丽莎那迷人的风姿,感受作者那细腻的笔触。补充课题——《蒙娜丽莎之约》(齐读课题)。 二、理解课文 (一)浏览课文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27课,为了能让大家更深入的理解这篇文章,老师给同学们提出两点学习建议: 1、默读课文,找一找描写这幅画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 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幅世界名画的魅力。 (二)分享交流 1、分享是快乐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你找到的写这幅画的句子。读出句子,说出自己感受。 生1:那幅画不大 大概三英尺长、两英尺宽吧 整幅画几乎只是一种棕色。说一说你从这幅画里读到了什么?(。。。。。。) 这里简单介绍了这幅画的尺寸。 生2:我找到的是: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读了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蒙娜丽莎她一头乌黑的头发,柔和的眼神和真实的嘴唇,一切都像真的一样。。。。。。。 2、有的同学还找到了这里(出示句子) 她的脸颊泛着红光,一头黑发轻松地垂落双肩。她的眼神是那样柔和与明亮,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仔细看她的颈项,你会怀疑血液真的在里面流动。 读到这里,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 逼真——你从哪里读出逼真的?()带着你感觉再来读一读。 惟妙惟肖—— 栩栩如生—— 她既然是一幅画,那么就得用色彩涂抹,然而作者却说嘴唇看来不像是涂抹的色彩,而是真的血肉,好像真实的存在一样,这就是这幅画魅力的所在呀!再仔细

最新完整版观潮优秀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优质课《观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笼罩、薄雾、若隐若现”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边读书边想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把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他人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与想象。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的自然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潮来时的描写部分,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式,培养留心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激发求知欲: 步骤:播放潮水音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询问:你们听到什么声音了?说说你们有什么感受?那在作者的眼里,钱塘江大潮又是怎样的呢?形式:歌曲、音频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A。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 (3)情感:画出喜欢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字词关: (1)引导思考:多义字:“观潮”和“天下奇观”,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自主发言,字典验证。 (2)鼓励发现:易错字音、字形,总结记忆方法。 (3)四字词语:结合图片,理解——人山人海、人声鼎沸、风平浪静。 (4)朗读练习:同桌互读,朗读竞赛 内容关: (1)引导观察:快速浏览或默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按照什

么顺序写的。 (2)总结交流:总(天下奇观)——分(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初步交流: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目的】初步感受钱塘江大潮,了解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兴趣所在。 3、再读课文,质疑问难潮来前 (1)默读思考:作者在这一段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2)发表感受:你觉得平静的江面怎么样?怎么感受到的?结合图片,理解关键词”横卧”联系实际,体会“若隐若现” (3)除了涨潮前的江面,还有什么景象? 潮来时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1)“隆隆的响声”是什么样儿的,谁来学学看?(轰隆隆) (2)这声音作者用哪个词来写的?(闷雷滚动) (3)课文中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潮水的声音,用得多么形象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第一组 1山中访友 2*山雨 3草虫的村落 4*索溪峪的“野”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一 回顾?拓展一 第二组 5詹天佑 6怀念母亲 7*彩色的翅膀 8*中华少年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二 回顾?拓展二 第三组 9穷人 10别饿坏了那匹马 11唯一的听众 12* 用心灵去倾听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三 回顾?拓展三 第四组 13只有一个地球 14* 大瀑布的葬礼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16* 青山不老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第五组 17少年闰土 18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19* 一面 20* 有的人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五 回顾?拓展五 第六组 诗海拾贝 诗经?采薇(节选)

春夜喜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天净沙?秋 天上的街市 白桦 与诗同行 我们去看海 致老鼠 爸爸的鼾声 给诗加“腰” 诗中的“秋” 第七组 21老人与海鸥 22* 跑进家来的松鼠 23最后一头战象 24* 金色的脚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七 回顾?拓展七 第八组 25伯牙绝弦 26月光曲 27* 蒙娜丽莎之约 28* 我的舞台 词语盘点 口语交际?习作八 回顾?拓展八 选读课文 林海 祖国,我终于回来了 小抄写员 鹿和狼的故事 军神 我们的方阵 军犬黑子 看戏 生字表 1《山中访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激发学生类似体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3.学习作者善于运用比喻、拟人、想象等手法来抒发情感的方法。 4.掌握本课8个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摘录好词好句。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优质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观潮》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潮》是以写景为主的文章,主要描写了被人们称为“天下奇观”的浙江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的景象。课文先写了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余波奔涌,恢复平静。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重点是理解字、词、句。对于刚步入四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在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上还存在较大的难度。此外,钱塘江大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较难感受和体会其奇特、壮观的景色,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好情境,设计好句子理解的坡度,激发学生的想象,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知大潮的奇特、壮观、雄伟。 教学建议 1.课前学生搜集有关潮汐、潮汛的资料,了解钱塘江大潮形成的原因。 2.分层次读课文,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钱塘江大潮景观之奇特。 3.引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江潮的变化,体会观潮者心情的变化,可以以“天下奇观”的“奇”字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教师可以从大潮的声音和形态的变化两方面进行引导:从“隆隆的响声”“闷雷滚动”“山崩地裂”“颤动”“风号浪吼”等词语中感受江潮的声威及其变化过程;通过“宽阔”“横卧”“横贯江面”“白浪翻滚”“奔腾西去”“漫天卷地”等词语体会江潮的形状和气势。第3、4自然段中,对潮来时的景象描写得非常精彩,可以引导学生重点朗读这一部分。在充分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喜欢的语句有哪些,为什么喜欢这些语句,教师随即引导学生品味鉴赏这些写得具体形象的语句。 4.要重视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的第3、4自然段背诵下来。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3.学生边读书边想象画面,能联系上下文或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词句的含义。 4.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观,受到自然美的熏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重点难点

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一) 此模板适合当前班级集体授课形式。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不但要考虑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注重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体现,使他们能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基于“教”的课堂教学设计表由4张基本表格组成(见5~8页),在填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章节名称 按照教科书上的章、节(或课)的顺序和名称填写。 在一般情况下,是以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为单位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果教科书上的一节(或一课)在实际教学时需要两堂以上的课(我们把它称为学时)才能完成,那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既可以统一设计、分段教学;也可以按学时分别设计、各成体系。 如《初中化学》第二章第二节:原子,统一设计时章节名称可填写为:§2.2 原子;分别设计时则为:§2.2 原子(第一学时)和§2.2 原子(第二学时)两个设计表。 2.计划学时 按照设计的授课实际需要填写。如上述统一设计,需要两堂课来完成“原子”这一节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计划学时”栏中应填写“2”;若按照第二种分学时的设计方案,则在对应的“计划学时”栏中填写“1”。 3.教学目标 应根据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和分析教学对象的特点,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一般教学目标的编写包括了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3方面的内容。尤其是情感目标,应在深入研究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挖掘、提炼对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有积极意义的方面,因势利导、自然贴切。若本节课(尤其是理科的一些章节)和思想、情感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则不必挖空心思搞形式主义。 教学目标的叙述应简洁、准确、精炼,概括性强,包括对象、行为、条件和标准四个要素。它和表下方的各知识点学习目标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又不是所有学习目标的简单相加。 另外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涉及的范围要和上面“章节名称”栏中所确定的范围相符合。如果是一节(课)的统一设计,教学目标也应是整节(课)的;若是按学时分别设计的,则教学目标应是对应该学时教学内容的那一部分,而不是该节(课)的全部。 4.学习目标描述 学习目标描述的内容分3个部分: (1)知识点编号指该知识点的代号,它在本课程中具有惟一性。知识点编号由两部分组成:前边为章、节(或课)的代号,后边为该知识点在本节(课)中的顺序号,中间用短横线相连。如: 2.6—1 代表第二章第六节的第一个知识点; 3.2—3 代表第三章第二节的第三个知识点; 2 8—4 代表第28课的第四个知识点; 1.3.4—2 代表第一编第三章第四节的第二个知识点。 (2)学习目标指每个知识点所具有的学习目标层次。

蒙娜丽莎教学设计

《蒙娜丽莎之约》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对照画面,了解课文中具体描写画像的部分,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5-7自然段,感受世界名画的魅力。 二、教学重点: 1、对照插图,把具体描写《蒙娜丽莎》画像的部分找出来,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如幻的微笑。 2、学习作者把看到的和想象到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的写作方法。 三、学习难点 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四、教学流程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预习,课文中的词都会读了吗?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课件出示) 探访交涉肖像画赴约恬静矜持璀璨 微抿双唇耐人寻味难以捉摸永不磨灭 (1)自己先读一遍。 (2)齐读一遍。 2.同学们预习得不错,我们先来欣赏一幅画,(课件出示画像)你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 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补充:它就是世界上最杰出的肖像画——《蒙娜丽莎》,陈列在世界著名的艺术殿堂法国卢浮宫,被誉为卢浮宫的镇宫之宝。它每小时要迎接1500人次的参观。1911年它曾不幸被窃,法国人竟将它失窃的日子当作“国难日”,举国降半旗哀悼;当它失而复得时,法国举国欢庆的气氛,不亚于一个国家的诞生。我们不禁要问:这幅画究竟有着什么样的魅力呢?让一个国家如此重视。 3.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王克难一起去感受蒙娜丽莎神奇的魅力。

4.我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7.蒙娜丽莎之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件出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结合预学单思考:作者从几个方面写出了这幅名画的魅力?哪部分是本文的重点? 小结:作者从(画展出的不易、具体描写画像内容、作者欣赏完画后的感受)这三方面写出了名画的魅力,其中第2部分(5-7段)对蒙娜丽莎画像内容的描写是本文的重点。(你认为课文的5-7段中那一段描写最吸引你?) 三、语段研读体会写法 通过早读的预习,我们读通读顺了课文,了解了课文大意,解决了预学单上的几个问题。知道了课文(5-7)这三个自然段。直接向我们描绘了这幅世界名画,这堂课,我们就运用以前常用的抓重点词语,重点句子的阅读方法,来感受蒙娜丽莎的神奇的魅力,了解作者在写作上的一些秘密。(5、6、7那段对你最有吸引力) 1.课件出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6自然段,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词语,多读几遍,想想这样描写好在哪儿?在旁边简单批注。2.研读第6段(先读画的语句,再说感受) (1)(“舒畅温柔、略含哀伤、亲切、矜持”这些情感作者看得到吗?体会写法:作者这样展开想象去写有什么好处?下面就请同学们对照插图,再读描写微笑的这个语段,体会加上或去掉这部分想象的文字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小结:(想象能让平面变得立体,使静止变得鲜活起来,这样的描写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名画的魅力,还能使文章更生动形象。希望同学们今后也能在写作时加以运用。) (2)谁愿意通过自己的朗读,让我们感受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呢?(其他同学边听,边看插图欣赏) (3)补充资料:老师这儿有一段文字,你读了后,可能对蒙娜丽莎的微笑会有更深的体会,来,自己快速地读一读。 (课件出示: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