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社会学》自学重点范围一

《社会学》自学重点范围一

《社会学》自学重点范围一
《社会学》自学重点范围一

《社会学》课程自学重点范围

第一章社会学导言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学

1.社会学的定义

什么事社会学?

社会学是对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的、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在理解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时,社会学家有两种视角:

宏观视角:研究社会组织、社区、阶层、社会制度以及民族文化等对个体行为方式和处世的态度的影响,也就是理解社会的构成、状态、本质及其对个人的影响。

围观视角:关注社会互动过程本身,个体间如何通过互动而构成社会,并使社会生活具有意义的。从实质上说,社会学探讨的是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2.在理解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时,社会学家有哪两种视角:(简单了解)

那么社会学是以什么方式来研究社会与个人呢?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交叉视角,它受到两个领域的影响。

1、自然科学的影响:在对人类生活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社会学家尽量保持科学性。

它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比如把生物学和物理学的技术运用到这个领域。社会学家也像其他自然科学家一样,在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时,努力做到客观即不受感情和个人偏好的影响。社会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出一种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2、人文学科的影响:在研究中仅仅依靠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实现对人类社会的充分理解。很多社会学家的工作需要人文学科的帮助,特别是哲学的视角,他们的著作显示了人文学科的痕迹。这种交叉视角使社会学成为今天一个令人兴奋和憧憬的研究领域。

3、社会学的研究方式

科学与人文融合的交叉视角,它受到两个领域的影响。

1、自然科学的影响:社会学产生之初,就在探索中努力要成为一门科学。在对人类生活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社会学家尽量保持科学性。如何做到科学性呢?

它借鉴自然科学的方法,比如把生物学和物理学的技术运用到这个领域。社会学家也像其他自然科学家一样,在提出问题,得出结论时,努力做到客观即不受感情和个人偏好的影响。社会学的最终目标是要发展出一种完善的科学知识体系,以解释,并在某些情况下预测社会事件。

2、人文学科的影响:在研究中仅仅依靠自然科学方法,并不能实现对人类社会的充分理解。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针对人类社会而言的,这与自然科学家研究的对象是截然不同的,人是有思想、感情和个人兴趣的;另外,在研究者的主观方面,研究者们也都是有感情、有道德的,这就限制了他们研究什么和怎样进行研究。比如不能为了研究犯罪问题而设置实验场景,让人去犯罪。所以,自然科学的方法不足以认识人类社会的经验,很多社会学家的工作需要人文学科的帮助,特别是哲学的视角,他们的著作显示了人文学科的痕迹。这种交叉视角使社会学成为今天一个令人兴奋和憧憬的研究领域。

4.社会学教会我们什么

(一)揭穿真相

(二)注意问题的整体关系

社会学的训练给我们提供一种考察问题的方法:注意问题的整体关系,即影响一个问题的多方面的社会因素,整个体系是如何运转的、是如何联为一体的。

(三)社会学的基本假设

社会学家关于人类行为的基本假设是: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5.社会学的基本假设是:人类行为由社会和社会环境所塑造。

6.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简单了解)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区别和联系

大家都知道,自然科学是系统研究物质世界的,而社会科学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与人类行为。在使用方法上,社会学与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而在研究主题上,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有相互重叠之处。

1、经济学:研究的是商品与服务的生产、分配、消费的方式。经济学与社会学一个重要的共同领域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社会基础。

2、政治学:研究政府和政治权力的使用。政治学的学生考察,在政府体制背后的观念以及政治的操作过程。而社会学家感兴趣的是政治行为(人们参与政治运动或支持政党的原因,凭什么把票投给你),以及政治制度与其他社会制度的关系。近年来,政治学与社会学在方法、研究主题、概念上越来越密切。

3、历史学:考察过去,试图找出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含义。历史分析已从过去的研究人与地点变成了探索更为广泛的一定时期的社会趋势(历史反映)。历史研究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反过来,社会学家从历史的考察中获得了很多的东西。

4、心理学:主要考察人类的精神过程。社会学与心理学有很大区别,因为他关注的是个人的经历而非社会群体。但二者的交叉学科——社会心理学,它研究人格、行为如何受到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这与社会学联系密切,两个学科在知识和方法上也是互通的。

5、人类学:研究世界各地、各个时期的人类进化与人类文化。人类学的几个主要分支如:体质人类学、文化人类学。而社会学主要关注现代文明,社会学家借用了很多文化人类学的概念与方法,在一些学院和大学,这两个领域是合为一个系的。

20世纪的人类学家已将其研究领域扩大,包括了现代社区与社会。这样,他们使人类学在研究主题上更接近于社会学了。人类学的报告“民族志”,深化了人类行为或生活方式一些研究领域,这有助于社会学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比较与理解不同的社会。

第二节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

1、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学的发展至今不过一百多年的历史,但要追溯其学科根源,可以到18世纪。欧洲的这段历史被称为“启蒙时期”,其思想家相信理性和人类完善自身的能力。社会学的一些早期假说就来自这些思想家。一个主要的假说是,正如研究自然界的科学家可以使用推理去发现物理的规律、行星运转的规律一样,研究社会世界的科学家也可以运用推理去发现人类行为的规律。另一个假说是,一旦知晓了人类行为的规律,就可以用它来完善社会本身。但到了19世纪,工业革命所带来的一系列迅速、广泛的社会变迁,对启蒙学者的乐观思想提出了挑战。

工业革命起源于英国,在那里,发明者完善了珍妮纺纱机,机器动力的纺织机使得大量的纺织品既快又便宜地被生产出来。随着纺织工业以及冶铁冶业和其它工业的发展,大量人口涌入迅速扩张的城镇,到工厂劳动。他们形成了新的社会阶级——产业工人;他们的雇主也形成了强有力的新的社会阶级。家庭结构、社会政治、宗教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也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

2、社会学的经典人物有哪些

1、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

2、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

3、卡尔·马克思(Karl Marx)、

4、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

5、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3、奥古斯特·孔德(August Comte)对于社会学的贡献有哪些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年)通常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孔德创造了社会学这个词。早先,他把这门新学科称为“实证哲学”,既强调它的科学性,由又与传统的哲学相区别。他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去发现社会的“不可更改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可以建立新的秩序。创立新的宗教:人道教

4、埃米尔·迪尔凯姆(Emile Durkheim)对于社会学的贡献有哪些

法国学者埃米尔·迪尔凯姆(1858—1917年)的贡献:

首先,对于社会学这门学科,他确定了社会学的研究主题,指出了它与哲学、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改革的区别。在《社会学研究方法论》和《自杀论》两本著作中,迪尔凯姆提出,社会学主要应该关注“社会事实”(social facts),这些事实外在于人们的意识,但却对人们施以控制。它可能产生在社会互动里,也可能在社会风俗习惯及法律里。它也是一种集体意识。

5、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对于社会学的贡献有哪些

马克斯·韦伯(1864-1920年),公认的现代社会学奠基人之一,对于现代社会学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最为著名的是对于科层制和资本主义的研究。韦伯既是一名有贡献的学者,又热心于研究当时的德国问题。作为学者,他提出了如何理解价值中立的思想。韦伯又热心于研究当时的德国问题。他认为,作为公民,社会学家应积极参与公共事务。6、美国社会学的代表学派和人物有哪些

(一)芝加哥学派(Chicago School)

芝加哥大学的领导人物是罗伯特·帕克(Robert Park,1864—1944)。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社会学

纯理论社会学家塔尔克特·帕森斯(Talcott Parsons,1902—1979年)。

美国社会学家是罗伯特·默顿(Robert K Merton,1910—2003年)。

7、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重点掌握费孝通的著名研究是什么?

◇ 19世纪末,社会学传入我国,当时严复翻译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命名为《群学肄言》,把社会学叫“群学”,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以维新派的翻译为主。

◇ 20世纪初期,中国政府派出留学生去欧美、日本学习。

◇ 二十年代,社会学的发育时期,社会学在中国传播开来。北大、清华、燕京大学等学校设系设课,社会学著书增加,学术期刊相应创办。

◇ 三、四十年代,建设与发展时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社会学学者,李景汉、吴景超、吴文藻、陶孟和、孙本文、费孝通等。这些社会学者结合中国实际进行调查研究,他们的研究涉及人口、经济(农业、手工业等方面)、家庭、社会规划等方面,撰写研究报告,出版书籍。

◇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末,停办时期,受苏联和国内政治运动的影响,社会学受到否定,停办了。

◇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始,恢复与重建时期。1978年,社会学得到了重新肯定,准备重建。1979年,邓小平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里,讲到了社会学,并说“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在大学里办社会学系,解决教师和教材问题。自1980年起,在南开、北大、上海、中山等大学里开始有社会学这门课的设置,并积极筹建社会学系。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由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整个社会结构、制度结构、人们的价值观以及人与人的交往方面、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改变,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课题如婚姻家庭、社会分层、社区研究、人口问题、社会保障、社会交往与生活方式变迁、社会不平等状况、全球背景下的社会变迁与发展以及贫困问题等等,都需

要社会学研究,而如何建构和发展我们本土社会学的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是每一个社会学者所面临的挑战,本土社会学的发展任重道远。

费孝通的著名研究——江村调查

1、江村介绍:江村是个学名,它是费孝通的家乡,江苏省吴江县开弦弓村。开弦弓村只是中国几十万个农村中的一个,所以与其它农村有共同性,但亦有自己的特殊性。开弦弓村处于苏杭之间,太湖之滨,古语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指出了在经济上这是中国的一个富饶地区,不仅农产较高,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副业和手工业也较为发达。这一带农村的丝绸业十分发达,农业只提供日用的粮食,其他生活费用全是从养蚕、制丝、织绸以及有关的手工业中得来。

2、江村调查的由来:1935年清华研究生院毕业后,费孝通为完成史禄国老师的任务,到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实地调查,就与爱人王同惠来到了广西瑶山,调查当地瑶族的情况,不幸在此期间发生了事故。一个冬日傍晚黄昏时刻,费老误踏了瑶人在竹林里布置下的捉野兽的机关,并被机关上安的一块大石块砸到了腰腿和左脚上,后来他妻子独自出林求援溺水身亡,事过后瑶人劈林开路,把他们抬送出瑶山。费孝通后来把在瑶山的收获整理出了一本《花蓝瑶的社会组织》,写完了这本书,他于1936年暑期回家乡江村去休养,在江村进行了这段农村调查。

费孝通有个学蚕丝专业的姐姐(费达生),在蚕业学校毕业后到日本留学,留学回来就在自己学校的推广部工作。江村这地方生产的生丝闻名海外,在对外贸易中一直占重要地位。但是在20年代受到日本丝业的严酷竞争,出口锐减。主要原因是土法生产质量太差,这不仅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出口商人和用质量差的蚕茧来制丝的工厂老板。于是就出现了蚕丝业的改良运动,费老的姐姐与蚕业学校提供一批技术人员主要就是在附近农村中推广改良养蚕制丝的新方法。在制种、养蚕、制丝每个环节用洋法代替土法。当时成立了农村的生丝制造和运销合作社。30年代蚕丝业的改良运动在江渐这个地区做出了不小的成绩。

这一运动使农民有了生产积极性,当时费孝通看到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改善,认为找到了解决农民问题的门路。他在这个农村里把这个过程记录了下来,搜集了一些相关资料,在从上海到伦敦的路上,把这些资料整理出了一个草稿。在江村所得的资料后来在伦敦接受马林诺斯基教授的指导,写成论文,1938年出版,书名为Peasant Life in China, 中文称《江村经济》。

3、研究的内容:《江村经济》记录了哪些内容呢?主要包括调查区域的介绍,村庄周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家,内部关系和亲属关系,婚姻、财产继承等问题;日常生活:礼仪开支、住房、衣着、营养、娱乐、农业劳作时间;蚕丝业、贸易、资金;中国的土地问题;其他。

4、研究的价值和意义:《江村经济》问世后,被给予很高评价。主要有两方面的认识价值,一方面,“这种小范围的深入实地的调查,对当前中国经济宏观问题研究是一种必要补充”;另外一方面,这样小小的村庄调查,可以作为其它地方进行调查时的比较材料。在江村调查后,费孝通认为,中国土地问题面临着两个困境:其一是“农村地区缺乏资金,向城镇借高利贷,经济越萧条,资金越缺乏,高利贷越活跃——恶性循环,农民收入降低到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程度,当时中国的农民问题是饥饿问题;其二,“由于农民对土地制度不满而引起各种反抗……农民境况越来越糟,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中国土地问题的途径”,恢复农村企业是根本措施。

费孝通说自己对中国农村问题的认识,《江村经济》是一个重要起点。在这本书中,他注意到了中国农村里农业、家庭副业、乡村工业的关系。1938年从伦敦回国,时值抗日战争时期,费老在中国云南省的内地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进一步看到在一个人口众多、土地有

限的国家里,要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重点应当放在发展乡村工业上。他在《乡土中国》一书里明确提出了这个见解。

马林诺斯基预言《江村经济》一书将被认为是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的里程碑。研究自己民族的人类学当然是最艰巨的。

费孝通曾于1957年夏、1981年重访江村,以它作为一个观察中国农村变化的窗口。

5、现实:近几我国社会非常关注“三农问题”,包括有关农民收入、农民工权益、农民社会保障以及城乡差距问题。统计资料显示:农村人口占我国总人口六成以上,目前贫困人口近3000万,还有6000万人徘徊在温饱线上,这些人大部分生活在中西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而农村重点难点是中西部地区的贫困人口)。由于经济收入低,农村与城市居民在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有着更大的差距,。“三农问题”说到底就是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是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同学们利用节假日去农村做一些调查,比如说当地的媒介接触状况、闲暇时的娱乐情况、哪些人在种田,老人的赡养情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怎样,有什么风俗习惯等等,找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切实体会一下。将来跑农村口的记者记者是社会活动家,也可以是一个出色的社会学者。

第三节社会学理论

1、功能主义的视角(functionalism)理论观点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一、功能主义的视角(functionalism)

(二)理论观点:从功能主义的视角来看(1)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2)它由各部分所构成;(3)每一部分都对总体发挥作用,它们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功能就是一种效果、效能,发挥的作用。功能论强调社会稳定、社会整合、秩序和均衡。

T·帕森斯是将功能主义发展为社会学分析中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的领袖人物。他认为一个社会只有满足了四个基本要求,才能维持其秩序和稳定。

这四个基本要求是:AGIL,分别表述为:目标的获得;对环境的适应;将社会的不同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以及对越轨行为的控制。(具体参见下图标)

(A)经济资源比如金钱(G)政治目标比如权力

(L)文化领域比如价值观(I)社会领域比如规范

A:adaptation,适应,经济是最与适应接近的领域;

G:Goal attainment,达到目标,政治和政府是明确与“G”相联系的领域;

I:Integration,整合,团结--规范;

L: Latence,维持模式,价值观,文化上的。

后来,默顿将帕森斯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改进。他指出,社会各组成部分发挥的功能可以是“显功能” ,也可以是“潜功能” 。如大学的显功能使青年人接受教育,为未来的专业化打基础,其潜功能是把一部分人口排除在劳动力市场之外,以缓解经济生活中的压力。另外,默顿还指出,社会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组成部分都发挥着正功能,当社会的某一部分阻碍了整个社会的需求满足时,则被视为反功能(dysfunctional)。

2、冲突论的视角(Conflict theory)理论观点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冲突论的视角(Conflict theory)

理论观点:①就冲突根源来看,冲突论强调人们因有限的资源、权力和声望而发生的斗争是永恒的社会现象,也是社会变迁的主要源泉。②该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上,即构成社会的各部分实际上是互相冲突的。③冲突论者认为社会秩序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

突的一种结果。④社会秩序常常是十分短暂的,源于社会中一部分统治于另一部分之上,而不是源于各部分之间的自然合作。社会秩序是力量与强制的产物,是强的压迫弱的,富的压迫穷的。

功能主义理论和冲突论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皆关注宏观社会,大规模的社会结构,如组织、制度、社区、民族国家、城市化,社会流动等社会过程,以及研究诸如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社会信仰体系。它们都强调社会对于人类思想和行为的强制力量。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齐美尔(G Simmel)的形式社会学。

3.互动论的视角(Interactionism)理论观点有哪些?代表人物是谁

互动论的视角(Interactionism)

理论观点:①互动论的视角研究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如何交往的,又是如何使这种交往产生实质性意义的;②互动论者强调,人们总是处在创造和改变他们所生活的世界的过程之中。他们对人们如何行为以及人们的思想和感觉有兴趣,并探索人们的动机、目的、目标和他们理解世界的方式。这一点强调了人们在社会约束中的更多的自由和能动性,而非功能主义学派和冲突论那样把社会看成是一种控制力量。

互动论者与宏观社会学家除在研究上侧重于个人这一区别外,方法上也明显不同,互动论者研究的是人们所想、所感觉的,他们常使用的是定性方法(运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社会现实,而不是进行数量的测量。),宏社会家更多使用定量方法(用于研究可以用数量来测量的变量。),比如统计研究,研究处于自然状态下的人们。

代表人物是:查尔斯·库利和乔治·米德被公认为符号互动论的奠基人和主要代表。

3、如何评价以上三种视角

(一)社会学理论视角的多样性说明社会学并不是一门有着严格的统一的世界观的学科,多样性可以反映出该门学科更具活力;

(二)三种视角所显示的差异性并不是说哪一个对与错,而是一种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关系。每一种视角都考察了同一社会现实的不同方向加以补充。所有的社会群体中都有秩序和冲突,社会也具有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我们的校园就是我们这些参与者日常互动的产物,但从另一方面看,当我们刚入校时,我们都会发现早已有一种外在的、先于我们而存在的结构了,我们必须使自己的生活适应于该结构。

4、课堂练习:运用以上三种理论分析校园生活。

功能主义:校园看成是各种有机的部分构成的总体,学生、教师、管理者、食堂工作人员、图书馆管理员,他们相互联系,各自做出贡献。强调合作。

冲突论:用冲突解释校园生活。通过校园表面的平静考察不同群体自身利益以及他们之间的对抗。教师对待遇和授课环境的抱怨,学生对某些课程设置的不满等。校园秩序是各群体之间相互竞争暂时结果,难以持久。

互动论:互动论者关心这样一些问题:校园中的日常互动,包括学生刚入学时如何看待校园生活,上大学的意义是什么?宿舍与班级里的互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互动论者论为,校园组织通过参与者的互动而发展变化。

第四节应用社会学

1、社会学应用研究的类型有哪几种

(一)评估研究:比较常见,指对已实施的项目、方案之效果作评价。评估研究回答这样的问题:项目成功吗?它达到预期目标了吗?《芝麻街》是一部著名的儿童电视连续剧,旨在缩小优势儿童与劣势儿童的学习差距,但结果并不完全符合初衷。

60年代以来,评估研究声势很大,政府要求对社会项目如职业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劣势群体教育,对未成年人犯罪和穷人所提供法律服务或援助,菜篮子工程、希望工程等项

目进行评估。但由于资金有限,加之评估要迅速完成,难以准确评估项目的长期效应,而且有很多项目没有实现原来设定的目标。

(二)社会实验:在项目开始前进行的,常使用与评估一样的研究方法。

举例:政府出资改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项目规定接受房费就必须将住房标准提高一个档次,而大多家庭就是维修一下,或搬到稍好一点的住房,但居住条件并没有大的改善,人们把大部分房帖用于贴补拮据的经济开支。因社会实验表明,直接发钱补贴并未给低收入家住房以很大改善,所以,政府转而采用其他措施去处理住房问题。

(三)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调查目的是向官方和大众提供有关国家面临的主要政策问题的信息及对策性建议。大规模的、政策取向的社会调查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由政府或私人基金会资助,如人口普查,市民心态调查,生活满意度调查等。

(四)社会预测:自然科学中预测某一现象发生是研究的主要目标,而社会世界的复杂和方法的不精确,很少能预测社会事件发生,如预测战争、革命、经济萧条、内部骚乱的准确时间。但社会科学研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做出预测,并有实际效果。可根据各项经济指标进行下一年的经济预测;根据民意测验预测选举结果,而以前只是猜测。

(五)社会监测与描述:没有明确清晰的结论,但却很好地描述世界运作的方式。历年来关于人们的感受、态度、幸福感、工作、闲暇、娱乐方面的调查都属于社会监测与描述范围。

通过这些描述人们可以发现在不同时期社会生活所发生的变化。

社会学的其他应用研究

以上介绍的是直接运用社会学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的应用社会学,其他的应用研究(指间接运用)包括:

(一)政策咨询:除大规模的政府取向的社会研究外,政府决策者直接找社会学家咨询,请他们提供有关社会事务的专业知识。

(二)社会批评:很多社会学家在社会上发表著述,这些是具有很强的政策导向意义的社会生活理论分析。这些分析通常被称作“社会批评”。

丹尼尔·贝尔所著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在吉米·卡特总统执政期间颇具社会影响。

(三)诊所社会学:是社会学一个新的应用领域。

举例:诊所社会学家有点像《永不妥协》里的主人公,为社区被污染的水源而进行调查取证,最后赢得人们的认可并使社区获得赔偿。

2、为什么学习社会学

为什么学习社会学

(一)为就业做准备

1、受过社会学训练,可培养一个人客观观察社会情势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对于步入社会的个体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个体可以从社会学中得到考察世界的技术与方法,运用数据对各种直觉判断和各种理论进行检验。

2、社会学可以改善个体对于他人互动方式的认识,获得与他人相处时的技巧,这对职业选择也是很有帮助的。

(二)日常生活中的决策

运用社贯学的视角、社会学方法和有关社会世界的客观知识,可以帮助个体更理性地探索日常生活中所面对的决策。社会学的发现和技术使个体更有可能做出有利于幸福生活的决策。

(三)理解你自己

社会学家C·赖特·米尔斯强调,社会学视角可以作为一种主要工具,帮助解释与理解我们的生活。他提出了社会学的想象力,即通过摆正我们自己在社会、社会力量中的位置,来理解我们自己的方式。

米尔斯主张,只要把我们自己放进我们的社会,放晋一定历史时期,我们就可以理解我们的经历,就能决定我们所要完成的任务。米尔斯将这个过程视为社会学想象力的发展。对于米尔斯来说,“社会学的想象力”就是意识到个人问题演变为公共问题的能力,就是不断地穿梭于个人与社会之间,就是将个人既视为独一无二的人物,又视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部分及其产物。体现这种想象力的观点就是:“仅仅通过将他自己置于他所在的历史时期之中,一个人就可以理解他们自己的经历,就可以估计他自己的命运;仅仅通过了解他身边的所有的人,一个人就可以知道他自己的生活机会。”

总之,社会学能够帮助理解那些影响我们的社会力量,有了这种理解,我们就可以对生活有一些控制,在寻找和实现个人目标时,可以有更理性的思考,多少会有些预见。

团员学习心得

团员学习心得 而团员是先进青年的代表,建立一支能够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团员队伍,是团组织战斗力的重要体现,是完成党赋予共青团的各项任务的基本保证,是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青年群众工作,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团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等对进一步提高团员的综合素质,发挥团员队伍先进模范作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不仅要充分发挥团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更要做一名合格的当代优秀团员. “学习是共青团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不断增强学习能力,团组织才能永葆生机和活力”、“最重要的是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青年要勤于学习”、“青年时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终身学习的观念……”团十五大报告对加强青年学习进行了深入地阐述,报告中涉及到学习的内容有22项之多,由此可见,学习不仅是当前时期,而且是今后一个时期团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当前创建学习型企业和争当学习型团员青年的实际,对于贯彻落实团十五大精神,紧跟时代步伐,最重要的就在于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学习能力。我们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如果每个团员都能成为学习型团员,每个团的干部都能成为学习型干部,每个团的组织都能成为学习型组织,在全团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就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团支部的学习热情,加快学习型团支部的建设进程,使广大团员青年成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可靠接班人和强大生力军,使团组织成为党的忠实助手和后备军,成为党联系青年的牢固桥梁和纽带。我是一名团员,一名永远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团员,我为此感到光荣,感到骄傲和自豪,团队的生活让我长大了,让我懂得了很多很多:我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中,有钉子般的钻劲,在生活中,任劳任怨,为别人着想。我还从团队生活中获得了认同感和归属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作为一名21世纪的团员,不仅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更要在各方面都时刻起一个带头作用,既然我们是团队的一分子,我们就要不惜一切代价去维护我们的团的利益,争取在新的世纪,让我们的团在各方面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与生存力,这不仅是我们其中一个团员的神圣职责,更是我们所有团员的历史使命.只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我相信我们的团的明天会更好.

(完整word版)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社会学教程考试重点 绪论 1、社会学的产生标志: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选择】 实证方法认为科学的假说必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理论只有得到经验证据的完备支持才可以接受。 2、斯宾塞的观点:社会的进化过程同生物进化一样,生存竞争、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也在社会中起支配作用。 3、迪尔凯姆的观点:社会学具有独立的研究对象,即社会事实, 用社会事实来说明社会问题。 4、社会学学科特点:(1)整体性观点、(2)方法和知识的综合性、 (3)科学性、(4)应用性、(5)建设性和批判性【简答】 第一章社会及其构成 1、社会实在论认为社会本身是真正的客观存在,它是独立于个人,更是超乎于个人的另一个整体。这一整体比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更大一些,社会有自己的结构和运转规则,而这些规则又不一定反映个体意志。 2、社会唯名论认为只有每个个体的存在才是客观真实的,社会不过是用来称谓一群人的名称而已。它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组合。 3、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它包括人类创造的器物和其他物质产品、技术和知识、规范和习俗、信仰和价值等。【名词解释】 4、文化的结构:文化元素、文化丛、文化模式【选择】

5、文化元素是指文化中的最小而有意义的单位,即它是独立地能反映某种文化意义的东西。 6、文化丛是指由相关的文化元素相互结合而形成的功能单位。【名词解释】 7、文化模式是相关文化丛经过有秩序、有条理的整合而形成的整体。 8、文化的功能:(1)整合功能、(2)导向功能、(3)维持秩序的功能、(4)传续功能【简答】 9、亚文化是指在一定族群范围内处于次要地位的文化。 10、文化相对主义认为,文化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文化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因此不能站在本民族文化的立场上、用本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念去评论其他民族的文化。 第二章人的社会化 1、社会化的含义:是个人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发展自己的社会性,把自己整合到群体中去的过程。【名词解释】 2、人的社会化的基本内容:(1)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2)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3)学习社会行为规范、(4)明确生活目标、(5)培养社会角色【简答】 3、社会化结构:家庭、同龄群体、学校、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选择】 4、心理上的断乳是指少年、青年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力图脱离家庭及其他方面的监护、独立自主地进入某些社会生活领域,但是他们又经验不足,从而产生的危机状况。

农村社会学期末重点

第四章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农业内卷化”理论是由美国经济人类学家吉尔茨提出来的。20世纪60年代,吉尔茨正式提出其著名的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爪哇群岛地区的水稻产量在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情况下,会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而增长。换言之,即是在边际报酬率递减的单位工作日条件下扩张总数量。(共存、强迫种植制度) (一)农业内卷化(involution)理论 “内卷化”概念指,一个系统在外部扩张受到约束的条件下内部的精细化发展过程。 “农业内卷化”是指在资本、土地资源在限定的条件下,劳动力持续地被吸收到农业中获取收益并使农业内部变得更精细、更复杂的过程。 (二)“高水平均衡陷阱”理论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它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这样,中国的农业和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三)“过密化”理论 黄宗智提出,该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1.“过密化”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过密化”的形式主要表现在长江三角洲地区扩大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经营面积; 3.“过密化”的动力来源于日益增长的人口压力,人口的增长推动农业密集化; 4.“过密化”的商品化是非质变的商品化,它与推动近代发展的质变性商品化有着根本的区别; 5.“过密化”可能带来的发展是有限的,生产越是密集化,就越是难以把劳动力抽出而走上通过资本化提高生存率的道路。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其中,脆弱的农地私有制和分家析产的财产继承制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一)农地私有制; (二)分家析产继承制。(促使人口过密化) 以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为标志,第一次建立起农民土地所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土地制度的雏形,实现了“耕者有其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经济得以迅速恢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两面性 积极的方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保持农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使农户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集体把农民追求个人利益的要求合法化,很大程度上释放了农民的积极性,是农村经济体制的大变革。 消极的方面:在这种体制下,人地关系也发生新的变化:人地矛盾更趋紧张。 农村社会关系 ? 1.社会关系的含义: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的总和。 ?社会关系的类型 ?按社会关系涉及的领域分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 ? ?按结成社会关系的主体分一是个体与个体的关系,二是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三是群体与群体 ?根据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社会关系可以分为: ?血缘关系: ?地缘关系: ?业缘关系:

《社会学教程》每章要点及思考题

《社会学教程》每章小结及思考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2) 小结: 1. 奥古斯特·孔德(1798~1857)于1838年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学”这个新名词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大体设想,提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被认为是社会学的创始人。 2. 社会学学科形成的过程中,早期的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1820~1903)、埃米尔·迪尔凯姆(涂尔干)(1858~1917)、马克斯·韦伯(Max Weber ,1864~1920)、卡尔·马克思(1818—1883)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3.1897年严复翻译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1903年以《群学肄言》出版。严复被认为是引入西方社会学的第一人。在社会学的引进和学科化过程中,吴文藻、孙本文等做了大量工作。 4.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家们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关注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社会行动与社会过程、社会制度。从综合的角度出发,可以这样界定社会学: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5. 社会学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应用社会学。 6.社会学的功能包括:1.为社会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2.有利于制定和实施科学的社会规划;3.提供组织管理的知识;4.为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提供生活质量做出贡献。 关键术语 实证方法 社会关系 社会结构 社会行动 社会过程 思考题: 1. 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3.社会学的功能有哪些? 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 小结: 1. 社会指由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是人们生活的体系。社会是由有意志的个体组成的,是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 2. 作为社会的构成要素的人具有两重属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人作为社会行动者反映了他的主体性与客体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阐述了需要对人的行为的激励作用。 3. 社会关系从更加抽象和概括的意义上说明处于相同或类似的社会相对位置上的人们之间的共有行为模式,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等。可分为三大类: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4文化是社会的重要组成要素。文化的基本要素是传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其中尤以价值观最为重要。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5. 文化的功能包括整合;导向;维持秩序;传续。 6.文化纷繁多样,各具特色。在同一族群内,也会存在主文化和亚文化的区分。对待本族和他族文化存在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两种态度。 7.文化的变迁不可避免,它的出现主要是发现、发明和传播。两种文化接触时常常会发生文化的冲突。 关键术语 社会 社会关系 文化 主文化 亚文化 我族中心主义 文化相对主义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农村社会学》复习题 1、农村社会学的含义:通过农村社会中个人的社会化及其行为来研究农村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及其特殊规律性的科学。 2、农村社会学研究的重点是什么?农村社会的个人、特定地域的农村社会、农村。 3、农村社会学最先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个国家?美国 4、中国乡村建设运动的代表人物是谁?梁漱溟 5、“三农”的内容:农业、农村、农民 6、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家庭的生育观念方式发生了哪些了变化? 答:在生育子女的数目上-----由多变少;对子女性别的选择上-----由注重生男孩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 7、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哪些?政党组织、政权组织 8、新农村建设的内容:生产发展(要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生活宽裕(挖掘农业增收潜力,增加非农业产业收入,完善增收减负政策,发展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乡风文明(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村容整洁(村庄布局要合理,有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实行清洁生产和生活)、管理民主(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政权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自我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9、农业生产经营者占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大多数,他们从事的是哪些农业劳动?农、林、牧、副、渔业 10、贫困分为哪两种?其内容是什么? 答:贫困分为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绝对贫困又叫生存贫困。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个人和家庭依靠其劳动所得和其他合法收入不能维持其基本的生存需要,这样的个人或家庭就称之为贫困人口或贫困户。从生产方面看,劳动力缺乏再生产的物资条件,难以维持自身的简单再生产,生产者只能进行萎缩再生产;从消费方面看,人们无法得到满足衣、食、住等人类生活基本需要的最低条件,即人们常说的“食不裹腹.衣不遮体,住不避风寒”的状况。相对贫困是指与社会平均水平相比其收入水平少到一定程度时维持的那种社会生活状况,各个社会阶层之间和各阶层内部的收入差异。通常是把人口的一定比例确定生活在相对的贫困之中。比如,有些国家把低于平均收入40%的人口归于相对贫困组别;世界银行的看法是收入只要(或少于)平均收入的1/3的社会成员便可以视为相对贫困。 11、我国农村的人口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基数大、且增长过猛,过快、人口质量低 12、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包括哪两个关键性的概念? 答:它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即“各种需要”的概念,这些基本需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关于环境能力的有限性的思想,技术的状况以及社会组织的状况,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衡量可持续发展有三方面的主要指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这三方面缺一不可。 13、城市化阶段发展规律是什么? 答:在历史的进程中,城市化水平在总体上呈“S”型“慢——快——慢”的节奏发展。在空间序列上,城市化要经历“前城市化——集中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过程。 15、农村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城乡融合

一学一做团课心得体会

一学一做团课心得体会 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要加强对共青团员先进事迹、教育实践典型做法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学一做团课心得体会,欢迎借鉴。 一学一做团课心得体会这学期我有幸参加了团课的学习,我十分珍惜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并且在这次的学习中收益匪浅。本次党课的题目为如何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团员,课后结合老师课上的精彩讲解,我对做一名合格的团员问题进行了思考。下面是我对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团员的一些想法,希望能和同学们交流。 我认为首先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团员应该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并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 共产主义信仰是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敬仰和崇拜。共产主义信仰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向往和追求,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强大的精神支柱。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就要把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理想;就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人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来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共产主义信仰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行动的指南。 我们生活在一个处处充满物质诱惑的社会当中,在这样的时代中,我们应该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目标,积极向上人生目标有利于我们的抗拒身边的诱惑。没有积极的人生目标,我们很容易在诱惑面前放弃原则,也容易自得自满。所以,我们应当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以成为一个坚定、谦虚、上进的人。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研究生,我们应该寄自己的人生理想于党的最高理,即实现共产主义想当中。以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基本方向,引领自己的个人理想,让自己的个人理想与党的最高理想高度和谐一致。把对国家、对集体的奉献与实现个人的价值统一起来,只有这样个人理想才会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持久的生命力。 正确崇高个人理想的树立,对我们在生活言行有重要指导意义。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团员,首先就要坚定共产主义信仰,以共产主义信仰为基础树立自身的人生目标。 另外我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团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体现党的先进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是中华民族先进性的集中体现。作为当代研究生,我们将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应当毫不犹豫地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如何能使自己有能力承担建设祖国的重任。其首要条件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党在xx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要建设学习型政党的目标,这就要求每一个合格的团员都要做一个学习型的人。 做一个学习型的人首先就要不断加强政治学习,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保持思想上与党中央的高度统一。另外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还应该把学习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不断在汲取各方面的知识,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争取在在校期间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及素质,使自己有能力在未来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事业服务。 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有模范带头意识。认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将给周围的同学带来影响。所以,合格的团员要努力保持自己的优秀,起好模范带头作用,给周围的人带来正面的激励作用,为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尽一份力。 以上是我认为的作为一名合格的团员的基本要求。现在我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深知自己离团员的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会坚持用团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争取早日能够加入到党组织当中。

一学一做团员心得

一学一做团员心得 一学一做团员心得 以前我认为作为普通团员只要能踏实工作,认真学习,做好自我监督,自我约束,听从党的指挥就可以了,但是在这次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中,通过阅读教育读本,收看优秀团员先进事迹,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团员只做好这一些是远远不够的。每名团员是党组织的一个细胞,一名团员就是一面旗帜,党的先进性就是要靠团员的先进性来体现。春节期间,按照支部要求,坚持学习,认真通读了《教育读本》,做好相关学习笔记,下面,我就从自己实际出发,结合前一阶段的学习情况,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第一、要保持团员先进性就要提高自身科学文化水平,在学习上保持先进性。每一名共产团员都要及时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的同时,要充分抓紧时间,把握有利机会,不间断的坚持多方面的学习,学习与政治理论、改革发展有关的,学习与业务工作有关的,学习与自己生活有关的。通过学习,努力掌握科学知识,提升思想境界,丰富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还要充分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在工作中不断地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就拿专业工作来说,就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作为工作基础,不仅要了解最新的国家宏观政策,掌握基层工作动态,把握重大项目进程。我深切感受到要干好本职工作,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学习。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各项规范规程,进入了工作角色。其实,刚开始,我也曾一度进不了状态,跟不上大

家的工作节奏,我犹豫过、害怕过、退缩过,但是,我牢牢记住了我是一名共产团员,记住了学习是一切前进的动力。我鼓励自己学习学习再学习。上班时间,向同事学,向领导学,下班时间向书本学,向网络学,学习给我带来了信心,给我带来了效率,更极大鼓舞了我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 第二、要保持团员先进性就要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如何在工作上保持先进性,我认为就是遇到工作不退缩,碰到难题不害怕,对于得失不计较,面对成绩不骄傲。作为一名团员,对待自己的事业就是要恪尽职守、扎实肯干、勇于拼搏、忘我工作。要有螺丝钉的精神,不管在哪个单位,何种岗位,都要保持工作热情,努力干好工作,干出实绩。对于我,一位走上工作岗位几十年的老团员,有一个正确的工作目标,不是为了体面的职业,稳定的收入,而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实现共产团员的事业追求,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团员在工作中,要敢于争先,努力保先,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要主动承担重担子,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以良好的工作业绩来回报人民,回报组织。 第三、要保持团员先进性就要坚持开拓创新、廉洁奉公和艰苦奋斗,在作风土保持先进性。作风也是共产团员党性的体现。党的优良作风要靠每一名团员来保持和发扬。“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些简单的道理,人人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还是有些团员干部在金钱权力面前纷纷落马呢?就是政治立场不坚定,思想作风不踏实。团员同志要想在作风上保持先进性,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精心整理)

社会学概论总复习重点 一、社会学的含义: 郑杭生定义: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王思斌定义: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戴维波普诺定义:社会学是对于人类社会和社会互动进行系统、客观研究的一门学科。 老师PPT定义:社会学是一门对社会秩序和社会进步进行实证研究的学科。 二、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联系: 1.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由最初的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转变成为既密切又相互独立的并列关系。 2.社会学为社会工作提供重要的理论知识基础。 3.社会工作拓展了社会学理论知识的应用平台、并在实践中检验与丰富社会学理论知识与方法。 三、社会的定义: 1.社会唯实论(斯宾塞、迪尔凯姆、齐美尔) 社会是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结构—功能角度) 2.社会唯名论(韦伯、吉丁斯)

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是人们的主观想象或抽象,而不是一个实体,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行为”角度) 3.外在形态: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球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 4.内在本质: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 四、文化的含义: 1.广义: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2.狭义: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和观念方面的创造。 五、文化的特点:(老师PPT观点) 1.集体创造性(纯自然的东西不是文化只有人类制造的加工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 2.普遍性(具有广泛性,不是个人行为。) 3.象征性(具体的事物或者现象具有特定的文化含义。) 4.多样性(民族文化) 5动态性(具有传递性和变迁性) 六、“文化滞后” 1.英国社会学家威廉奥格本提出。 2.文化是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的,当文化发生变革时,各部分变革速度不同就会不平衡,从而造成社会问题。 3.一般物质文化先于非物质文化发生变革。

社会学教程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教程 1. 填空题。 a. 孔德:社会学创始人,提出了社会学的概念和学科的基本框架,而且提出了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 的基本思想。 b?文化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 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c. 交换理论代表人物:霍慢斯和布劳。 d?农村社区及社会社区:.社会学一般根据社区的结构、功能和人口状况、组织程度等综合因素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两大基本类型。 (一)农村社区:是指以从事农业活动为主的人们所组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密度较低; 同质性强。 2. 经济活动较简单,商品交换水平较低; 3. 社会结构简单,居民的阶层分化程度较低; 4. 社区设施和文化生活比较简单; 5. 居民的传统观念比较浓厚,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比较慢,有强的社区意识和归属感。 (二)城市社区: 是指以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社会活动的居民所组成的、有一定人口规模的地区性社会 生活共同体。 其特点是: 1. 人口集中、人口密度大; 2. 经济活动复杂,商品经济发达; 3. 社会结构复杂、社会流动大; 4. 社会生活设施完备、精神文化生活丰富; 5. 社会生活的节奏快,社会文化的变迁速度快。 e. 集体行动概念提出者: 2. 名词解释。 a. 社会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 (1)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 (2)角色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模式。 (3)角色是人们对于处在特定地位上的人们行为的期待。 (4)角色是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的基础。 b. 社会互动:社会互动就是行动者对其他行动者行为的回应行动。互动的性质上可分为理性互动与非理性互动。 c. 文化及其概念:我们认为,文化是与自然现象不同的人类社会活动的全部成果,它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东西。自然界本无文化,自从有了人类,才有了文化。 文化的特征 1、超生理性、超个人性 2、复合性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乡村社会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乡村社会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乡村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 )。 A.日本 B.中国 C.美国 D.德国 2.乡村社会成员的主体是( )。 A.乡村居民 B.农民 C.小商人 D.乡镇企业工人 3.-位村干部与乡镇干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等人建立的角色关系,叫( )。 A.复式角色 B.角色丛 C。实际角色 D.自致角色 4.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是( )。 A.初级社会群体 B.社会群体 C.次级社会群体 D.社会组织 5.由父母与一对已婚子女及孙子女等组成的家庭是( )。 A.核心家庭 B.联合家庭 C.主干家庭 D.其他家庭 6.关于社会组织内部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和管理方式是( )。 A.家长制 B.泰罗制 C.法约尔的管理理论 D.科层制 7.乡村基层政权组织的主体是( )。 A.乡镇党委会 B.乡镇人民政府 C.村党支部 D.村民委员会

8.人类社会最原始的关系是( )。 A.血缘关系 B.地缘关系 C.业缘关系 D.趣缘关系 9.当前我国乡村城镇化的道路选择是( )。 A.严格控制大城市,重点发展中等城市,有选择发展小城市 B.适度发展大中城市,合理发展小城市 C.大力发展各类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 D.以大中城市为龙头,以小城镇为主体 10.根据一定的标准把人们划分为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的过程及现象称为( )。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11.调查人员从一个社会中抽出一些熟悉社区情况的人们为评判员,让他们按事先规定的高低层次对社区成员进行分类的方式是( )。 A.主观法 B.声誉法 C.客观法 D.评判法 12.由于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社会主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并需要运用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是指( )。 A.经济问题 B.政治问题 C.民族问题 D.社会问题 13.到2000年底我国绝对贫困人口仍有( )。 A.3000万 B.3500万 C.4000万 D.4500万 14.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 A.经济保障 B.政治保障 C.思想保障 D.社会保障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总计15分。每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2020团员一学一做心得体会

2020团员一学一做心得体会 牢牢把握“学习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这一主题。学是前提、是基础。一要注重“实”。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摸清不同行业、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团员的现状、需求和问题根源,找准症结,对症下药。“学”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做”要与实际岗位、身份、工作相结合,创新学习载体,丰富学习内容,各级团委书记要带头讲团课,各级团组织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如演讲比赛,征文大赛,在做好固定动作的同时,还要有自己的特色品牌,要注重点、线、面的结合,谨防“一刀切”,上行下效,千篇一律,影响了“一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效果。二要注重“做”,以督导考核摆正学习教育的导向。“一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是基础,关键在“做”。要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的作用,在制定考核方案时要有所侧重,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关键要把考核督导的重点放在“做”上,看团员行为上,品德上是否提高、看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是否增强、看团员业绩和奉献精神是否变化等等。三要注重“严”,进一步规范团员队伍管理。要严把团员的“入口”关,保证团员质量,对于先锋作用发挥不好的团员,要及时采取一定措施予以纠正。特别是对于不服从管理、违反纪律的团员,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清退机制,打破好进难退的管理现象,畅通团员出口,保持团员队伍的纯洁性。四要注重“促”,以学习教育促基层团组

织建设。喜晓林同志说,团市委将今年确定为“团组织建设推进年”,要结合学习教育的开展,对一些团内政治生活不规范、工作相对薄弱的基层团组织,要采取派员指导、一对一包扶等措施,实行重点管理,不断促进基层团组织建设,增强基层团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让团员拥有更多的归属感和依附感。

社会学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

1.社会结构:我们生活的社会背景不只是事件或行动的随机分类,而是以各具特色的方式被赋予结构或模式。 社会结构每时每刻都在被个体重新构造。 2.早期理论家----奥古斯特-孔德 创造了“社会学”这一术语 3.早期理论家----埃米尔-涂尔干 (1)社会事实:社会学第一原则:把社会事实当作物来研究,用社会方法来研究社会的对象。 社会学家采用社会学方法不是用来研究个体而是用来考察社会事实即社会中塑造个体的行动的诸多方面。 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行事方式、思考方式和感觉方式,有其自身的实在,外在于个体的人的生活和感知。 社会事实对个体施加强制性力量。社会事实难以研究,不能被直接观察。 (2)社会团结和道德团结: 机械团结:分工程度低的传统文化以机械团结为特征。机械团结是基于共识,基于信念的相似性。 有机团结:发达社会中工作的专门化合社会分化的加剧,导致以有机团结的特征的新型秩序。有机团结以人们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以及认识到他人的贡献重要性为基础。4.早期理论家----马克思-韦伯 不相信结构外在于或独立于个体而存在,认为社会中的结构式由行动之间的复杂的相互影响塑造的。 理念型:是用来理解世界的概念模型或分析模型。理念型并不存在于真实世界中,但真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形都能通过与理念型的对比来完成。理念型并不是值得向往的完美目标,是指一种特定现象的纯粹形式。 理性化:科学、现代技术和科层制的发展被描述为理性化。 理性化是指依据效率原则,以技术性知识为基础来组织社会和经济生活。 韦伯认为支配资本主义的不是阶级冲突,而是科学和大规模组织即科层制的兴起。 现代理论思路功能主义: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各个组成部分协同工作,产生了稳定和团结。 有机体类比:把社会的运行比作一个有机体的运转,社会组成部分像人体的各个部分一样,是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而系统工作。 道德共识对于维持社会稳定和秩序的重要性。 5.显功能:指特定社会活动类型中参与者知道的并意欲的功能。 潜功能:指参与者未曾意识到的那些活动后果。 功能与反功能:反功能是指对事物既存秩序构成挑战的特征。 6.现代理论思路冲突视角 冲突视角强调社会内部结构的重要性,但拒绝功能主义对于共识的强调,突出社会中分化的重要性。把社会看作是追求各自利益的不同群体组成的。 7.现代理论思路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源自对语言和意义的关注。符号,用来代表另一种东西的某种东西。

社会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材料

《社会学概论》(本科)复习范围 (一)考试方式: 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考试的方式。试卷分值为100分,比例占总成绩的70%,考试时间为90分钟。 (二)试题类型: 1.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8分) 3.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20分) 4.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 5.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三)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民主在美国》的作者是()。 A.孟德斯鸠B.孔德C.托克维尔D.马克思 2.一人身兼数职、顾此失彼、疲惫不堪的处境是()的表现。 A.角色失败 B.角色冲突 C.角色不清 D.角色中断 3.从()角度出发可以将社会关系划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A.关系的密切程度 B.关系的规范化程度

C.关系建立的基础 D.关系的协调程度 4.把社会群体分为内群体与外群体,是根据()的标准。 A.结构特征 B.互动关系 C.归属感 D.从属关系 5.如果某种社会制度无法满足特定的社会需求、带来社会冲突的制度后果,我们称其为社会制度的()。 A.显功能B.潜功能C.正功能D.反功能 6.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被称为()。 A.城乡融合B.城市贫民化C.逆城市化D.城乡二元结构 7.经过社会革命或其他剧烈的社会变动,社会分层结构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1949年之后中国的分层结构发生的变化就是这样的。这种变动称为()。 A.开放性社会结构 B.结构性流动 C.非结构性流动 D.社会变迁 8.()认为,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社会不同群体之间价值和利益冲突。 A.社会解组论 B.偏差行为理论 C.社会建构论 D.冲突论 9.云南傣族泼水节时,载歌载舞的人群是()。 A.偶合人群B.常规人群C.表意人群D.行动人群 10.在现代化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与现代性因素极为相像,但在实质上却与现代化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错位 B.脱节 C.畸变 D.失衡 11.科塞是()的代表人物。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农业知识综合四》考研大纲 《农村社会学》考研大纲 一、总体要求 掌握关于农村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能够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认识农村社会现象,对现实发展中遇到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 二、主要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农村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农村社会学的产生 第二章中国的农村社会学 1、中国农村社会学的建立和发展 2、乡村建设运动 第三章农民 1、农民的涵义和特征 2、农民的社会化 第四章农村的婚姻与家庭 1、农村的婚姻观 2、农村家庭结构、功能和家庭关系 3、农村家庭网络 第五章农村社会组织 1、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演变 2、我国农村社会组织的主要类型和功能 3、农村社会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第六章农村社会分层与流动 1、农村社会分层的标准 2、农村社会分层的现状和特征 3、农村社会流动 第七章农村社区 1、农村社会及其特点 2、农村社区的类型和结构 3、农村社会发展 第八章农村社会问题及社会控制 1、农村社会问题 2、农村社会控制 第九章农村社会保障 1、农村社会保障的涵义及其主要内容 2、中国农村社会保障的演变 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和发展 第十章农村社会变迁 1、农村社会变迁及其特点 2、影响农村社会变迁的因素

3、中国农村改革与社会转型 第十一章农村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观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2、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目标 3、中国农村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 第十二章中国农村城市化与现代化 1、农村城市化的理论 2、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实践 3、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目标和内容 4、中国农村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及实践 《发展经济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发展中国家 一、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二、发展中国家的特征及分类 第二节发展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一、发展经济学产生的背景 二、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 四、发展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三节经济发展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一、早期经济发展思想对发展经济学的影响 二、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第四节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 一、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二、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历史使命 第二章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 第一节经济发展的结构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结构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结构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二节经济发展的新古典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古典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新古典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三节经济发展的激进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激进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三、激进主义思路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经济发展的新制度主义思路 一、代表人物及产生背景 二、新制度主义思路的主要观点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农村社会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学是一门通过研究人们的社会关系与社会行动以揭示社会结构和社会过程的规律性的社会科学。 2.农村社会学是通过分析农村社会成员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研究农村社会的结构、过程以及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关系,从而揭示农村社会形成、发展、变迁的规律,最终推动农村社会乃至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3.农村社会成员是在农村地缘关系基础上,通过农村社会各种社会关系而组织与构成农村社会各类社会集团、群体及组织的农村居民。 4.社会身份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所担任的职务或拥有的职位。 5.社会地位指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相互交往时所处的位置,也就是由人们的社会身份所决定的在特定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6.人的社会化,就是人在社会活动中,个体从自身的自然形态向社会形态转变的过程,是社会把一个自然人转化为能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技术知识、能履行一定的角色行为的社会人的过程。 7.社会群体是二人以上有较为稳定的互动活动和相互关系有结构的人群共同体。 8.婚姻,即一定社会制度所确认的男女两性的结合及由此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它在形式上表现为男女两性的生理或生物结合,在本质上是男女两性的一种特定的社会结合。 9.家庭,是指通过婚姻、血缘以及收养等关系组成的社会群体。其本质是人们的一种社会关系。 10.农村邻里是农村居民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而自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 11.社会组织,是人们依一定的章程、组织形式、管理机构而建立起来的,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履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的独立的社会群体。 12.社会是人们伴以一定的相互关系,依一定的行为规范,彼此结合,相互作用,进行必要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他活动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14.社区是一个区域性社会或地区性社会,是指聚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根据一套社会规范结合而成的地域性社会生活共同体。

云南师范大学社会学考试重点

社会学 1.科层制:① 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② 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③ 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 ④ 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 ⑤ 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 ⑥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关系只 是工作关系 2.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19世纪上半叶西欧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矛盾的存在是孕育和创立社会学的大背景 3.文化 a.文化的概念:文化是一种包括知识、信仰、道德、法规、习俗以及所 有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获得的其他能力和习惯的复合整 体。 b.文化的特征:时代性——符号象征性 共同性——群体共享性 地域性——丰富多样性 继承性——创造可学性 c.主文化:在文化系统中起主导作用,处于主导或主流位置的文化,又叫主流文化。 d.亚文化:在同一文化系统中,处于次要位置,起次要作用的文化,又 叫反主流文化或对立文化。 e.文化变迁规律:非物质文化变迁速度慢于物质文化 文化变迁具有连锁反应 外来的发明发现渗透和本土文化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4.人的社会化:个人通过学习群体文化,学习承担社会角色,来发展自 己的社会化的过程。

同龄群体:也称同辈群体,由年龄相近的人自发结成的群体,一般指 幼儿-少年群体,由于这种群体的主要活动是做游戏,所 以又称游戏群体。 再社会化: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再重新学习 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会化的原因:a. 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某些人不再遵从原来社会化所倡导的基本价值和行为规范,认同和采取了反主流文化的行为模式。 b.原来的社会化的成果基本上已不适用。 5.社会角色 含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相一 致、社会所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 自致角色:经过个人的努力而获得的角色。 6.不同性质的社会互动:合作—-不同个人或群体之间为了达到共同的 目的而互相配合的互动方式。 竞争---不同个人或群体为了各自获得同一目标而 进行的互动方式。 冲突---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 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 以致消灭对方的互动方式。 7.社会组织 要素:①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 ②确定的目标 ③规范的章程 ④权威的领导体系 特征:①是有目的有意识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②目标简单明确 ③组织成员之间关系不那么亲密 ④社会组织成员的可替代性强 8.社会流动:人们在社会结构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个地位的移动称 为“社会流动” 社会流动中的水平流动:即横向流动,指人们在同一社会阶层内部社会 地位的变动。

《社会学教程》备考整理

《社会学教程》备考整理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动来研究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社会过程及其原因和规律的社会科学。 2. 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 3. 社会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础元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不是指个别人之间的关系,它是社会中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联系。P33 4.文化是指与自然相对应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文化与自然对立,与自然存在的东西相区别,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5. 人的社会化是一个人学习社会的文化、增加自己的社会性、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6.社会化的机制是指人的社会化过程的内在机理,包括社会化实施者与社会化对象的关系模式,社会化对象的内在心理特征。 7.继续社会化是人们在基本社会化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群体和社会的文化,以适应社会生活、适应角色变化的过程。 8.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9. 个性也称人格,个人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就是个性。 10. 社会互动也称社会相互作用或社会交往,它是人们对他人采取社会行动和对方作出反应性社会行动的过程,是发生于个人之间、群体之间、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的社会行动的过程。 11. 符号是指所有能代表人的某种意义的事物,比如语言、文字、动作、物品甚至场景等。 12.社会角色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的地位相一致、社会所期待的一套行为模式。 13. 社会群体指人们通过互动而形成的、由某种社会关系连接起来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 体中,成员具有共同身份和某种团结感以及共同的期待。 14. 初级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 15.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内的、相互关联的人群形成的共同体。 16.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 17. 社会制度是人们在共同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指导人们的社会活动、稳定的规范体系。 18. 正式制度是指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正式的、由成文的相关规定构成的规范体系,它们在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并靠组织的正式结构来实施。 19.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不成文的、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伦理观念、风俗习惯等。 20.制度化是指人们活动方式模式化、定型化的过程。 21.制度建设是指使相关人员认同规则并去实行的过程。 22. 社会问题是指社会中发生的被多数人认为是不合需要或不能容忍的事件或情况,而需要运用社会群体的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23.社会控制就是运用社会力量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社会控制是建立在既定的社会规范之上的,并主要表现为外在力量的施加,但它并不排除个人内在约束力的发挥。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