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剖析

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剖析

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剖析
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剖析

岩浆活动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一、岩浆活动旋回的主要特征:

在整个地质发展历史中,广西经历了地槽、准地台、陆缘活动带三个不同的地质发展阶段,十九次构造运动,相应形成了五个岩浆活动旋回。以地层的阶、组相当的时代为单位统计,计26次岩浆活动(元古代五次,早古生代三次,晚古生代七次,中新生代十一次)。岩浆活动与地壳运动具有同步关系,地壳运动强烈,岩浆活动亦强;地壳运动频繁,岩浆活动亦频繁,在时间上保持着对应的关系。其活动频率从老至新:元古代0.7次每亿年,早古生代1.4次每亿年,晚古生代4次每亿年,中新生太4.8次每亿年,明显表现出岩浆活动次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在时间上广西岩浆活动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多旋回性,从元古代至新生代有五次大的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活动旋回,前四个旋回往往始于喷出而终于侵入活动,并具有由中基性至酸性演化规律,而后一个旋回有由酸性喷出、侵入活动至基性超基性侵入、喷出活动的变化特点。

㈠.四堡岩浆旋回:

属优地槽发展阶段,以基性与超基性成分的岩浆活动为其特征,早期蛇纹岩、橄榄岩、辉石岩为主,中期以基性成分为主的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具枕状构造的细碧角斑岩建造,与此同时或稍后有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岩侵入,形成由辉长辉绿岩和少

许橄榄岩、辉石岩、闪长岩等岩类组成的单相或多相岩体。从其组合序列看显示蛇绿岩特色晚期为强度不大的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为数不多的分异型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小岩株,其全岩铷—锶等时线年龄1063±95百万年,属玄武岩浆分异最终产物。

整个岩浆旋回,经历了由侵入→喷出(溢出)→侵入的发展过程;显示了由较强→强→弱的活动趋势;具有超基性→基性、超基性→中酸性的演化规律,组成了一个反映上地幔上部物质成分为主的比较完整的岩浆旋回。

㈡.雪峰岩浆旋回:

属地槽发展阶段,早期为中基性海底火山喷发和相伴的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前者组成细碧—角斑岩建造,后者形成以辉长辉绿岩为主的基性和基性—超基性岩体,基性岩锆石铀—铅同位素年龄为837百万年,从其岩类共生组合来看,亦显示不太典型的蛇绿岩特色。晚期(早震旦世)有较强烈的酸性岩浆活动,形成较大的花岗岩基,其锆石铀—铅一致曲线年龄为760百万年。晚期鹰阳关地区,还有以中性为主的海底火山喷发活动,组成不典型的细碧—石英角斑岩建造。

整个旋回,显示了喷出→浅成侵入→喷出及中深成侵入的活动序列;经历了较强→弱→特强的过程;岩性上具有中基性→基性、超基性→中性→酸性的变化趋势,这种成分的变异反映了非同源岩浆形成深度的变化。

显然,该旋回没有四堡岩浆旋回那样典型,一是成分上超基

性岩浆明显减少;二是缺泛幔源分异型中酸性岩浆活动;三是晚期形成的花岗岩为雪峰运动地壳隆起过程中花岗岩化进一步演化的产物,与基性超基性岩没有成因联系。

㈢.加里东岩浆旋回:

属冒地槽发展阶段,以晚期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活动为其特征。中晚期(奥陶纪、志留纪)仅有零星小规模的中性海底火山喷发,形成厚度小于百米的角斑岩建造。晚期由于强烈的广西运动(褶皱造山运动),中酸性(尤其是酸性)岩浆活动特别发育,在次级隆起区内往往形成巨大的“同造山”花岗岩岩基,这是一种地壳形成作用与岩浆活动在时空上同步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大部分属重熔型,在桂东南同期形成的大面积混合岩区内由于花岗岩化作用进一步演化,还形成了交代型花岗岩。花岗岩同位素年龄为377—418百万年。

总的看该旋回岩浆活动序列比较简单,显示了由弱的喷出→强烈的中深成侵入活动过程。具有中性→酸性的演化规律,主要反映了在剧烈构造变动过程中陆壳型硅铝质重熔岩浆活动的特点。

㈣、印支—华力西岩浆旋回:

是广西岩浆活动最盛时期,无论是火山活动或者是中深成侵入活动都表现极为强烈,其成分仍以酸性岩浆活动性为最大,基性岩浆亦占重要位置。由于该时期区内构造差异性明显,桂西属于由地台转化为“再生”地槽发展阶段,以火山活动

占优势,成分以基性岩浆为主;桂东南钦州—灵山一带为继承性华力西地槽发展阶段,以重熔型花岗岩类活动最频繁。博白—岑溪深断裂一带,同熔型花岗岩沿断裂活动。桂东、桂北、桂中、桂南等地,有零星重熔型花岗岩类分布。桂中尚有酸性火山岩活动。

桂西地区:早期(东吴运动前)为间性中酸性火山喷发,岩性为玄武岩、粗面斑岩、安山岩和凝灰熔岩等,每个喷发旋回厚度5~150米,组成玄武岩—粗面岩建造。同期尚有基性岩浆侵入,形成浅成相辉绿岩、橄榄辉长辉绿岩和个别超基性侵入体。晚期(东吴运动后)火山活动加剧,早、中三叠世中酸性火山喷发活动较为普遍,局部地区形成巨厚的酸性、中酸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最大累计厚度可达三千米。同时,局部地区(那坡)“印支再生地槽”拗陷中,早三叠世还有较强的海底基性火山喷发,形成了厚752米的细碧岩和角砾熔岩,同时有基性侵入岩。宁明地区尚有个别的超基性岩侵入体。

整个岩浆活动以喷发为主,经历了微弱的间性溢出→较强的喷溢和侵入→强烈的溢出爆发三个阶段,有由中基性→基性→中酸性、酸性的复杂演化过程,组成了以火山活动为特征的完整的岩浆旋回。

桂东南地区:钦州—灵山一带华力西中期有不强的酸性岩浆侵入活动。晚期的东吴运动具有褶皱造山运动及断块造山运

动双重特征,酸性岩浆侵入活动特别强烈,从晚二叠世至中三叠世末短短的35百万年间竟连续有五次明显的侵入活动发生。第一次活动最强,规模最大,形成巨大的花岗岩岩基,同位素年龄值多在225~245百万年。其后强度逐次减弱,规模渐小,且成分上有向偏酸偏碱方向演化的特点,重熔岩浆源并有加深的趋势。岩体定位深度则有由中深成→浅成→超浅成的变化特点。此外晚二叠世尚有少量酸性、中酸性熔岩。

最后以晚三叠世微弱的酸性火山喷发而结束该岩浆活动的旋回。

博白—岑溪深断裂一带,印支期同熔岩浆沿断裂活动,形成一些小岩株。岩性复杂,有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甚至出现辉绿岩。形成钛铁矿矿床。㈤、喜马拉雅—燕山岩浆旋回:

该旋回在地史上处于陆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岩浆活动仍较频繁,期次多,周期短,且成分复杂,往往形成一些复式岩体,与稀有稀土及有色金属矿产关系极密切。岩浆活动强度仅次于华力西—印支岩浆旋回,岩体规模一般为中小型。火山活动属陆相喷发。岩浆活动受断块造山运动控制。

该旋回有六次岩浆活动,包括五次明显的侵入活动和三次喷发活动。

第一次相当于早、中侏罗世,为酸性岩浆活动,强度弱,多形成重熔型花岗岩、钠质花岗岩小岩体,富产钨、锡、铌、钽等

矿产,同位素年龄160~196百万年。早侏罗世局部有酸性及中酸性陆相火山爆发,形成厚约百余米的火山碎屑岩及少量熔岩。

第二次相当于晚侏罗世。岩浆活动强,重熔型以花岗岩为主,同熔型以花岗闪长岩为主,部分岩体往往存在多次侵入活动,且岩性极复杂,除形成大量花岗岩外,尚有闪长岩、正长岩、石英二长岩、辉石岩或角闪石岩和玄武岩等,组成各种类型的杂岩体,同位素年龄125~164百万年。与钨、锡、铌、钽、铜、铅、锌等矿产有关。

第三次相当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较强,常形成一些重熔型、同熔型花岗岩、花岗闪长斑岩岩体,同位素年龄100~136百万年。与锡、钨、锑、铜、钼、铅、锌关系密切。

第四次相当于晚白垩世,侵入活动较弱,常沿一系列断裂形成酸性侵入体和岩脉。重熔型岩体岩石主要有花岗岩、花岗斑岩、石英斑岩等。同熔型有花岗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岩、花岗斑岩等。同位素年龄67~100百万年。

火山岩发育于断陷陆盆地内及其边缘,经历了爆发→喷溢、再爆发→喷溢两个活动过程,形成了102~738米厚的各类火山碎屑岩、流纹岩、霏细斑岩、粗安玢岩、橄榄安山玢岩等岩类组合,显示了由酸性→中酸性→中性的演化趋势。部分同熔型岩体作为火山机构中的超浅成侵入相出现。

第五次岩浆活动相当于早第三纪,表现为局部地区的超基性岩浆活动,形成玻基橄辉岩、苦橄玢岩、粗玄岩、辉绿岩岩桶,

同位素年龄33~48百万年。

第六次岩浆活动相当于晚第三纪,以基性喷发为特征,由基性火山碎屑和橄榄玄武岩组成三个喷发旋回,厚12~207米。

整个旋回显示了侵入与喷发的伴随关系,强度由弱→强→弱的活动特征,其岩性大致有由酸性→酸、中酸→基性(局部超基性)的演变过程。

二、构造—岩浆岩区(带)划分:

广西岩浆岩在空间分布上是不均匀的,主要集中于桂北、桂东北、桂东南和桂西。它们往往成群出露于隆起区的轴部,或成链状、断续的串珠状产于拗陷带的边缘,或直接沿断裂带呈带状展布,其中北东向区域性深断裂是广西岩浆形成的最重要控制因素。在区域地质构造上,形成了七个构造—岩浆岩区(带)。㈠、桂北四堡—雪峰期超基性岩、基性岩、花岗岩区:范围包括九万大山、元宝山和龙胜一带,东西长180公里,南北宽60—80公里,构造上位于桂北台隆的西南端。以广泛分布密集成群的四堡期、雪峰期基性、超基性小侵入体及细角斑岩建造为特征,同时,花岗岩类侵入体亦较发育,这与我国一般基性超基岩基相对发育区,往往花岗岩类较少的规律不同,显然与所处的复杂构造环境有关,我们将在后面述及。

本岩区海底火山喷发岩—细碧角斑岩发育,以细碧岩为主,上部以角斑岩为主,组成9个喷发旋回,累计厚度1716米。本区有大小岩体758个左右,其中超基性岩和基性岩体约531个,

占本区岩体的三分之二,其次超基性—基性和中性岩体约209个,总面积达295平方公里。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11个,出露面积约80平方公里,花岗岩体出露面积最大,达1448平方公里。

本区岩浆岩的形成和分布,与构造运动有着密切关系。四堡期岩区为优地槽发展阶段,地壳沉降幅度大,并有近六千米厚的沉积物。早、中期由于有深断裂的长期活动,来源于上地幔的超基性、基性侵入岩及中—基性火山岩(以细碧岩为主)随之活动。晚期,随着四堡运动的发生,巨厚的四堡群褶皱回返,形成区域性隆起,并发育一组北北东向深断裂。由玄武岩分异的中酸性岩浆沿北北东向四堡深断裂呈串珠状侵入四堡群中。雪峰期为优地槽—冒地槽发展阶段,地壳沉降幅度大,有九千五百米厚沉积物。早期由于深断裂的活动向东移,在龙胜、三江一带形成中基性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显示不太典型的蛇绿岩特征,并有一组北北东向断裂活动,其中三江一融安深断裂活动尤为强烈,并控制了雪峰早期蛇绿岩的活动。晚期,由于巨厚(约15000米)沉积物堆积,在九万大山、元宝山一带地层发生花岗岩化作用,并进一步演化为重熔型花岗岩,由于花岗岩浆抬升,使该地区形成两个“窿”。

综上所述,控制岩区的构造条件为:①优地槽发展阶段,早、中期形成中—基性火山岩及超基性、基性侵入岩组合。②有深断裂的存在。③北北东向深断裂的活动。④四堡期中酸性岩与四堡

造山运动有关,为同造山期岩浆岩组合。雪峰期花岗岩与雪峰运动有关,主要受地壳坳陷及隆起所控制。

按岩体形态产状,岩类组合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可进一步划分为三个亚区。

①宝坛亚区

火山岩发育,以枕状细碧岩为主,夹少量角斑岩,组成6个喷发旋回,累计厚度815米。侵入岩包括田蓬、红岗山、清明山三个岩群,岩体约181个,其大部分属四堡早期的基性、超基性岩体,少许为四堡晚期的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体和雪峰期花岗岩体。基性、超基性岩体多呈条带状,长2~5公里,宽50~300米,出露面积一般1平方公里左右,个别达4~5平方公里,属顺层侵入的岩床。岩体类型主要为纤闪石化辉石岩—辉长辉绿岩—闪长岩型和辉长辉绿岩型。前类岩体底部有熔离型硫化铜镍矿化。在时空分布与细碧角斑岩紧密共生,其侵位一般没有超过火山岩系顶界,同属早期地槽发展阶段的产物,后经四堡运动强烈影响发生形变和区域变质,形成轴面向南倾的同斜紧闭线形褶皱。它们成群沿东西向作带状分布。

四堡期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雪峰期花岗岩株零星分布其间,并破坏了岩带的完整性。雪峰期花岗岩与锡矿的形成密切相关。

②元宝山—摩天岭亚区

岩体约347个,元宝山、三防两个花岗岩基的外侧,无基性火山岩活动,仅超基性和超基性—基性岩岩体发育,它们组成大平、林洞、九毛三个岩群。岩体多呈透镜状、不规则状的整合侵入体,部分为岩脉或岩墙,规模很小,一般0.2~2平方公里,少数达4平方公里。大多数侵入于四堡群九小组内。岩体类型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橄榄岩—纤闪石化辉石岩型和蛇纹石化橄榄岩—绿泥石化橄榄岩型。以产蛇纹石、石棉和铜、镍、钴、铂等矿化为特征。空间上它们常密集成群成带,展布方向由于受到雪峰期两个花岗岩基的影响和破坏,而具多向性,总的格局仍与四堡群褶皱构造协调一致。

两个花岗岩基出露面积分别为1100和300平方公里,岩石为黑云母花岗岩和片麻状花岗岩,具铜、锡等矿化,岩体轴向南北。

③三门亚区

海底火山喷发岩发育于丹洲群合桐组,组成3个喷发旋回,厚901米,岩性为枕状细碧岩夹角斑岩。侵入岩由河口、三门、龙胜三个岩群组成,主要集中于后两个岩群中,岩体约230个,几乎全为基性、超基性岩类,其中基性岩体总数的四分之三,面积达63平方公里。基性岩体呈条带状,属层状似层状顺层侵入的岩床。超基性岩体则多呈透镜状,规模很小,出露面积不超过26平方公里。代表性岩体为辉长辉绿岩型和蛇纹石滑石化橄榄岩—绿泥石或纤闪石化辉石岩—辉长辉绿岩型。有石棉矿床及

镍、钴等矿化,并伴有微量铂族元素。岩体密集成束,沿北北东向展布,时空分布上与丹洲群细碧角斑岩紧密共生,属同期异相产物。由于后期构造作用,岩体发生形变和区域变质。三门岩群随地层褶皱,部分并显示倒转构造,向东渐缓。河口岩群受三江—融安断裂影响断续分布。

综上所述,本区岩浆活动时、空分布规律为:

①四堡期中—酸性火山岩仅发育于宝坛地区;雪峰期中—基性火山岩仅发育于三门亚区的三门、龙胜一带。

②宝坛亚区、元宝山—摩天岭亚区四堡期基性、超基性侵入岩均发育;而三门地区以基性岩为主,超基性侵入岩活动弱,两类岩体数比为7:1。

③元宝山—摩天岭亚区雪峰期酸性侵入岩发育;宝坛地区四堡期、雪峰期中酸性、酸性侵入岩有出露,但不发育;三门地区酸性岩极不发育。

④由宝坛亚区至三门亚区,岩浆活动在时间上似有由老逐渐

变新的趋势。

㈡、桂东北—桂中加里东期、燕山早期花岗岩区:

包括资源、灌阳、金秀、平南等县。构造上属于桂北台隆越城岭褶皱带和桂东台陷。有猫儿山、越城岭、海洋山、都庞岭等加里东期花岗岩体,一般呈北北东向的岩基产出,侵入于复式背斜核部的早古生代和元古代的地层中。在空间上一般都与加里东期褶皱构造相协调。组成岩石以粗粒或中粒斑状花岗岩为主,普

遍具有似斑状结构,斑晶大,且分布不均匀。岩体的剥蚀深度和定位深度都比较大。在越城岭、猫儿山和都庞岭岩体中有燕山期小岩体侵入。花岗岩普遍与钨矿有关。燕山早期花岗岩与铌、钽等有关。

该岩区在加里东期冒地槽发展阶段,由于地槽沉降幅度大,形成七千余米厚的沉降物。加里东晚期在广西运动的强烈影响下,温度急剧升高,致使部分地层发生重熔,于地层褶皱回返同时或稍晚,花岗岩侵入于复式背斜核部,属同造山期花岗岩。其中罗平岩群形成可能与北东向凭祥—大黎深断裂有关。岭祖岩体与南北向龙胜—永福深断裂有关。越城岭岩体在冷却结晶的同时或稍晚,受北北东向资源深断裂影响,形成片麻状花岗岩带。

控制岩区加里东期岩浆活动的主要因素为:①冒地槽发展阶段,巨厚的沉积物(包括前寒武系)。②强烈的褶皱造山运动。

③部分岩体与深断裂有关。

燕山早期由于北东向资源、观音阁深断裂的活动,少量重熔岩浆上侵,形成都庞岭东体、栗木岩体、猫儿山—越城岭一带小岩体。燕山晚期资源深断裂仍有活动,在猫儿山岩体中,形成少量花岗斑岩、石英斑岩岩墙。故知北东向资源、观音阁深断裂的活动,是控制燕山期岩浆活动的主要构造因素。

㈢、桂东—桂南印支期、燕山早期花岗岩带:

岩带包括贺县、梧州、贵县、宁明等县,岩体呈北东—南西带状分布,岩体主要集中在东北端及西南端,其他地区零星分布。

构造上属桂中—桂东台陷大瑶山凸起和钦州残余地槽的十万大山断陷。包括加里东期的大宁岩体,印支期的伏波山岩体、台马岩体、牛庙、回龙等岩体和燕山早期的花山、姑婆山、广平、马山、大天平山等岩体,其中以印支期、燕山早期岩体最发育。它们呈岩基、岩株产出。组成岩石以花岗岩、花岗斑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燕山早期花岗岩与钨、锡、稀有、稀土矿产关系密切。

另外,贺县鹰阳关雪峰晚期、岑溪县加里东晚期、防城板八印支期、梧州燕山晚期尚有比较弱的中、酸性火山岩分布。

该岩带雪峰晚期冒地槽发展阶段,由于有北东向深断裂影响,形成以中性岩为主的海底火山活动。加里东晚期冒地槽发展阶段,北东向深断裂继续发展,有较弱的中性火山岩及同熔型侵入岩活动。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由于灵山—藤县深断裂带、凭祥—大黎深断裂和博白—岑溪深断裂的共同影响,重熔花岗岩浆相伴侵入,形成了呈长条状沿断裂展布的岩体和火山岩。说明褶皱和断裂都是控制印支期花岗岩活动的因素,其中北东向深断裂是最主要的因素。同熔型岩体主要受博白—岑溪深断裂控制。

燕山早期陆盆发展阶段,本岩带为断陷活动带,由于北东向深断裂活动仍较强烈,沿深断裂形成一些北东向断陷盆地,重熔或同熔岩浆也伴随活动。而花山、乌羊山、姑婆山、金鸡顶等岩体可能受东—西向隐伏断裂控制,夏、广平、河塘、马山等岩体可能受南北向断裂控制。

燕山晚期火山运动,主要受博白—岑溪深断裂带所控制,在

盆地中有所分布。

㈣、桂东南华力西期花岗岩带:

岩带包括藤县、容县、浦北、灵山、钦州等县,作北东—南西向分布。构造上属钦州残余地槽,包括大容山、六万大山、旧州等岩体,以含堇青石、紫苏辉石、石榴石等变质矿物的花岗岩为特征。岩体呈长条状北东向展布,与该地区灵山—藤县、博白—岑溪两条深断裂构造线方向一致。西北侧在晚二叠世尚有微弱的酸性岩浆喷发。

加里东、华力西期为冒地发展阶段,地壳沉降幅度大,形成了16000余米的沉积岩。在华力西晚期东吴运动的强烈影响下,埋藏于深部的变质岩发生重熔,于地层褶皱回返之后,重熔岩浆上升,沿灵山—藤县深断裂带、博白—岑溪深断裂带之间侵入于古生界中,侵入最新地层为上二叠统。故可以认为,本岩带属冒地槽断陷活动带,巨厚的沉积物,强烈的造山运动—东吴运动,以及北东向两条强烈活动的断裂带,是决定华力西期花岗岩活动的构造因素。

㈤、桂东南加里东期、燕山晚期花岗岩带:

包括陆川、博白、合浦等县,构造上属云开台隆。有加里东期北界等岩体,燕山晚期陆川、米场、英桥等岩体。加里东期以二云花岗岩为特征,是在区域花岗岩化基础上演化而成的岩体。燕山晚期岩体主要受北东和近南北向两组断裂控制,多呈岩株、岩枝、岩墙产出(个别为岩基),零星分布于该岩带中,岩石以

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正长石、二长石、闪长岩次之,还有极少量基性岩。燕山期中酸性喷出岩零星分布于中生代断陷盆地中。

由于岩浆活动频繁,岩类复杂,与其有关的稀有、钨、锡、铜、钼、铅、锌、铁、硫等矿产也较丰富。

该岩带加里东期为冒地槽发展阶段,地壳沉降幅度大,早古生代沉积了万余米的沉积物,在加里东期区域变质作用的基础上,原岩中部分低熔组分发生选择性重熔,形成混合岩、混合花岗岩,花岗岩化作用进一步发展,形成交代型花岗岩。

燕山晚期表现为局部地区的断陷活动,褶皱极不发育,而北东向博白—岑溪深断裂带强烈活动,重熔岩浆和同熔岩浆沿断裂带上升喷发或侵入地层与混合岩中。陆川、谢仙嶂、大王嶂等岩体可能与南北向断裂有关。

㈥、南丹—昆仑关印支期、燕山晚期花岗岩带:

岩体发育于右江再生地槽褶皱带与桂中—桂东台陷的交接带上,沿着北西向断续出露。包括南丹芒场岩群、大厂岩群和大明山岩群、昆仑关岩体等。岩石以花岗岩、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岩、石英斑岩次之。该岩带的主要特点是:①岩体多呈群产出;②岩体剥蚀深度较小,常保留顶盖边缘相;③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钼、铜、铅、锌等内生金属矿产丰富。在这个带上不仅花岗岩体附近有强烈的金属矿化,离岩体较远部位也有明显的矿化。

另外,大明山地区于加里东中期,尚有较微弱的中性火山岩喷发。都安、武鸣县局部地区燕山晚期有橄榄安山玢岩。

该岩带在加里东中期,为冒地槽发展阶段,推测有北东向深断裂活动,形成以中性岩为主的火山岩。印支期准地台发展阶段,由于北西向南丹—都安深断裂的活动,少量岩浆沿断裂上升,侵入于印支运动所形成的背斜轴部,故认为褶皱与断裂都是控制印支期岩浆活动的主要因素。

燕山晚期表现为局部地区的断陷活动,褶皱不发育,而北西向南丹—都安深断裂带强烈活动,早白垩世有花岗岩浆沿断裂上升侵入于古生界中,晚白垩世初在都安、武鸣陆相盆地中有中性火山喷发活动,尔后有花岗岩小岩体及煌斑岩活动。

㈦、桂西、桂西南华力西期、印支期基性岩区:

位于左江、右江流域,构造上处于右江再生地槽褶皱带及其边缘。海底中基性火山喷发发育于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11个阶(组)中,累计厚度1443米,岩性为玄武岩、粗面斑岩、安山岩等。侵入岩体约180余个,地表形态多样,有长条状、透镜状和不规则状,多属顺层的整合侵入体,部分为岩脉和岩墙,出露面积522平方公里。岩石类型为辉绿岩和橄榄辉绿岩,超基性岩零星见及,侵位各地不一,一般在石炭系、二叠系内最发育,由北西往南侵位有增高的趋势。空间上它们往往呈环带状或平行排列成群产于上古生界组成的背斜轴部,并沿北西—南东向右江和那坡深(大)断裂构造带作断续的带状展布,明显分为

南北两个岩带,各带长200—250公里。南带即那坡—凭祥岩带,包括那坡、靖西、凭祥三个岩群;北带即右江岩带,包括隆林、阳圩、巴马三个岩群。

此外,本区加里东晚期局部有酸性岩浆活动,形成钦甲等岩体。凭祥—崇左一带有酸性岩喷发。燕山晚期巴马一带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活动。

岩区华力西期属准地台发展阶段,地壳沉降幅度小,但北西向那坡等深断裂带、北东东向下雷—灵马深断裂带强烈活动,来自上地幔的玄武岩浆沿深断裂上升,形成火山岩和侵入岩。

印支期再生地槽发展阶段早期,那坡深断裂仍在强烈活动,沿断裂有玄武岩浆喷发及侵入活动。

其他地区整个印支期主要表现为地壳沉降,巨厚沉积物堆积,酸性重熔岩浆沿断裂上升、喷发,其中龙州、崇左一带,由于北东向凭祥—大黎深断裂的影响,形成巨厚的酸性火山岩。三、几个岩浆岩带与地质构造关系实列的探讨:

七十年代初郭令智等在对华南地区进行区域构造研究中,首先提出广西北部存在古蛇绿岩套,并认为它是江南古海沟弧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指出桂西地区火山岩的发育是地壳微型扩张的结果。王联魁(1983)认为花岗岩带状分布亦与消减带有关。从而丰富和加深了广西岩浆岩活动与构造关系的认识。

㈠、桂北古蛇绿岩带的分布及其构造侵位问题:

从岩浆的共生组合类型、所处的构造环境及其与沉积建造的

关系分析,桂北存在着两个时代的蛇绿岩带,一是四堡时期,二是丹洲时期。

①、岩带分布

四堡时期蛇绿岩带:分布于九万大山融水苗族自治县林洞和罗城麼佬族自治县宝坛地区,岩带赋存于四堡群九小组、文通组变质杂砂岩、泥质板岩建造中,属优地槽沉积。据侵入于四堡群而被丹洲群不整合覆盖的本洞岩体同位素年龄值为1063百万年,表明蛇绿岩带形成于1063百万年之前。

蛇绿岩带由镁铁质层状(席状)、透镜状基性超基性和枕状构造的细碧角斑岩系组成,间夹较多的碧玉岩,其上为复理石沉积。自上而下的序列特征是:

枕状细碧岩、角斑岩、熔凝灰岩夹碧玉岩与层状(席状)变辉长辉绿岩及少许变辉石岩和变闪长岩。

透镜状似层状变橄榄岩、变辉石岩、变辉长岩与透镜状蛇纹岩、蛇纹石化纯橄榄岩或辉橄榄岩,未见底。

层状辉长辉绿岩与细碧岩常成互层状产出,同时许多镁铁质岩上覆、下伏沉积层似整合接触,并显示一定的结晶分异。从序列(假地层层序)看与一般所述的蛇绿岩套基本上是相同的。空间上该岩带亦具由北至南超基性岩→超基性、基性岩→基性岩、中性岩→中基性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的分布规律。它与四堡群一起经四堡运动后形成走向东西,轴面向南倾的紧密倒转褶皱构造。

丹洲时期蛇绿岩带:分布于龙胜三门地区,往北延至湖南境

内。岩带赋存于优地槽性质的丹洲群合桐组内,据组成蛇绿岩套的辉长辉绿岩同位素年龄值837百万年,确定时限在800—950百万年间。

蛇绿岩由透镜状超基性岩、层状(席状)辉长辉绿岩和具枕状构造的细碧角斑岩组成,其间及顶部夹硅质岩和硅质大理岩,其上为复理石沉积。镁铁质成分明显较四堡群蛇绿岩减少,而且剖面层序特征没有四堡群蛇绿岩带典型。

岩带经后期构造变动,形成轴面向北西倾斜的紧密线形褶皱,轴向北北东—南南西。

②、蛇绿岩带的构造侵位问题:

四堡群蛇绿岩带在空间上由北而南基性程度降低,变质程度减弱;时间上先超基性岩浆侵入,尔后有中基性火山岩喷发及基性、超基性岩浆侵入,构造上形成轴面向南的同斜倒转褶皱等。推测附近存在着消减带,它可能是导致四堡群洋壳和部分地幔物质的上侵和喷发的俯冲带。

从反映构造环境的火山岩大洋系数(KO)对铝系数(KA)比值图解可清楚看出,该岩带火山岩绝大部分落入岛弧区内,仅个别落入大陆玄武岩边界线附近,火山岩岩石化学属钙性—钙碱性系列,同时晚期并有花岗闪长岩存在,表现四堡期蛇绿岩带是形成于不成熟的岛弧(有向成熟弧过渡趋势)环境中。

四堡运动后随着大陆地壳由西向东增长,地槽向东迁移,于龙胜三门地区附近,在北北东向古构造的基础上产生了一系列向

北西西倾斜的断裂,组成叠瓦状逆掩断裂带,局部深达(切入)上地幔,导致岩浆的上侵和喷发,组成丹洲群不太典型的蛇绿岩带。

该套火山岩大部分落入岛弧区内,少许落入大洋玄武岩之边界上,表明火山岩形成于不成熟岛弧环境。皮尔斯(1973)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图解亦得同一结论。

必须指出,在雪峰期板块作用同时,西部九万大山地区,大致相当弧后边缘,由于强烈的挤压作用,地壳上隆,沿着古构造带,在原来花岗岩化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演化为较大规模的中深成侵入岩—三防和元宝山花岗岩岩基。它们平行地产于岛弧附近,共同构造成了雪峰期江南古海沟弧系的岛弧岩浆岩。

㈡、桂西基性岩带的发育特点与构造演化:

①、岩带发育特点

桂西属右江再生地槽,华力西—印支期基性岩类广泛分布,既有侵入也有喷出,它们彼此相伴产出,主要沿着那坡、靖西、凭祥一线和右江流域的隆林、田林、巴马一带呈断续的带状展布,分别受田林—巴马深断裂和那坡等深断裂控制,组成南北两个岩带。

晚古生代为一套以基性岩为主的中性—基性火山岩,组成层次多、厚度小的玄武岩—粗面斑岩建造,它与碳酸盐岩建造、硅质岩建造密切共生,同时较多的浅成辉绿岩层状侵入体与之相产出,超基性岩仅零星见及,显示了稳定陆块暗色岩组合特色。而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序 号 内容图形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试题[2]

A卷 2006—2007学年第1学期《构造地质学(含大地构造)》试卷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开课系室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地科系 考试日期2007.01.19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30分) 1、穹隆构造 2、倾向节理 3、分期 4、节理组 5、滑距 6、构造窗 7、构造岩 8、花状构造 9、逆牵引构造 10、断层效应 11、增长指数 12、转换断层 13、岩石圈板块 14、双变质带 15、蛇绿岩套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水平面的赤平投影是。 2、褶皱的基本要素包括、、、、、、 、。 3、按照节理与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节理分为、。 4、节理按力学成因分为、两类。 5、通过、、可判断节理形成的先后关系。 6、按照断层两盘的相对方向断层分为、、、 四种类型。 7、断层在剖面上的组合类型有、、、、 、。 8、正断层倾向与岩层倾向相同且断层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时,剖面上两盘地

层。 9、板块的边界类型包括、和三种。 三、简答题(共30分) 1、简述剪节理的基本特征。(8分) 2、哪些现象可用于确定断层两盘的位移性质?(8分) 3、简述大洋演化的威尔逊旋回。(7分) 4、简述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要点。(7分) 四、读图题(共15分) 1、求闭合度(m)(2分); 2、标出节理的类型(3分); 3、画出平移断层的派生构造(2分); 4、节理有几期,标出第一期反映的主压应力方向(2分); 5、判断断层最大活动时期(2分); 6、求铅直、水平断距(m)(4分)。 第1题图第2题图 第3题图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比例尺1:10000 7 8 9 1 1比例尺1:000 2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 (共40道) 序号 内 容 图 形 001 Quest: 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 -K 、O -P 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 :水平产状 O-P :SW 003 Quest: 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 Quest: 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

线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 根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 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 Quest: 下图AB 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 Quest: 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 Ans: 1) 转折端 2)翼 3)核 4)轴面 5)枢纽 6)背斜最高点 7)脊 8)拐点 011 Quest: 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 Quest: 下图为S 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 Quest: 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 Quest: 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 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是指组成岩浆岩的矿物等的形态、外貌和相互关系。一般并不包括岩体构造(火山机构等),也不包括矿物本身晶体格架方面的特征。 岩浆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成不仅是岩石分类命名的重要依据,也是岩石形成时地质、物理化学条件的反映,还是岩浆性质、成分变化的真实记录。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依据岩石中结晶质部分和非结晶质部分(玻璃)的比例,可将岩浆岩结构分为三大类: 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下较缓慢的条件下(如地壳深处)从容结晶而形成的,所以多见于较深的侵入岩中。 2、玻璃质结构: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这是岩浆在温度快速下降条件下(如喷出地表),岩浆中的各种组份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即已冷即,因而形成玻璃质。玻璃质主要出现在酸性喷出岩中,或浅成、超浅成侵入体的边部。 3、半晶质结构:岩石由部分昌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喷出岩中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即其中的原子排列是无规律的)的,处于十分不稳定状态的固态物质。它很少无色,常由于含少量过渡性无素(如铁等),在手标本上呈现不同的颜色。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转化为结晶质,叫去玻化作用。一般来说,中生代火山岩已部分脱玻化,中人有新生代火山岩玻璃质保存较好。当有一定的挥发份及温度、压力较高时,转化则相对迅速。所以古老的熔岩中或遭受区域变质的熔岩中很少有玻璃质,多已转变为呈微晶质的集合体。 霏细结构:脱玻化作用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叫霏细结构。脱玻化产生的霏细结构,颗粒之间的界线模糊,且形状很不规则,粒度较小。霏细结构也有原生的,原生霏细结构是在岩浆过冷却条件下形成的,也是由极细的,他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组成,但不同于前者的在于:颗粒之间的界线较清晰,颗粒外形比较规则,粒度较大。霏细结构在较酸性熔岩及浅成、超浅成脉岩中常见。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根据肉眼观察,首先区分出显晶质结构和隐晶质结构两大类。 显晶质结构:是指在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 隐晶质结构:则指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颗粒者。隐晶质结构的岩石外貌致密,肉眼下有时不易与玻璃质岩区别,但隐晶质没有玻璃质的玻璃光泽及贝壳状断口,而常以瓷状断口为特征。 1、显晶质结构 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 1)粗粒结构:晶粒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晶粒直径<2mm; 4)微粒结构:晶粒直径<0.2mm; 5)伟晶结构:晶粒直径>1cm; 2、隐晶质结构

构造地质学复习试题形式含答案

《构造地质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构造应力场:地壳一定范围内某一瞬间的应力状态。(4分) 2、盐丘:由于盐岩和石膏向上流动并挤入围岩,使上覆岩层发生拱曲隆起而形成的一种构造。(4分) 3、底劈构造:由变形复杂的高塑性层(如岩盐、石膏和泥质岩类等)为核心,刺穿变形较弱的上覆脆性岩层的一种构造。一般分为底劈核、核上构造、核下构造三个部分。(4分) 4、飞来峰: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四周外来岩体剥掉,在原地岩块上残留小片孤零零的外来岩体,称为飞来峰。(4分) 5、构造窗:当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发育区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将部分外来岩体剥掉而露出下伏原地岩块,表现为在一片外来岩块中露出一小片由断层圈闭的原地岩块,称为构造窗。(4分) 6、窗棂构造:是强硬岩层组成的形似一排棂柱的半园柱状大型线理构造。(4分) 7、石香肠构造:不同力学性质互层的岩系受到垂直或近于垂直岩层的挤压时,软弱层被压向两侧塑性流动,夹在其中的硬岩层不易塑性变形而被拉伸,以致拉断,形成剖面上形态各异、平面上呈平行排列的长条形岩块,即为石香肠。(4分) 8、破劈理:指岩石中一组密集的剪破裂面,裂面定向与岩石中矿物的定向排列无关。间距一般为数毫米至数厘米。(4分) 9、流劈理:为变质岩和强烈变形岩石中最常见的一种次生透入性面状构造,它是由片状、板状或扁园状矿物或几何体平行排列构成,具有使岩石分裂成无数薄片的性能。(4分) 10、递进变形:在变形过程中,物体从初始状态变化到最终状态的过程是一个由许许多多次微量应变的逐次叠加过程,这种变形的发展过程称为递进变形。(4分) 11、柱状节理:为玄武岩中常见的一种原生破裂构造,总是垂直于溶岩的流动层面,在平缓的玄武岩内,若干走向不同的这种节理将岩石切割成无数个竖立的多边柱状体;其形成与熔岩流冷凝收缩有关,横断面为六边形、四边形、五边形及七边形等多种形态。(4分) 12、枕状构造:枕状构造是水下基性熔岩表面具有的一种原生构造。单个岩枕的底面较平坦,顶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凸形曲面,表面浑圆。枕状构造分为外壳和内核两部分,外壳多为玻璃质,内核则为显晶质。(4分) 13、阿尔卑斯式褶皱:又称全形褶皱。其基本特点是:(1)一系列线状褶皱呈带状展布,所有褶皱的走向基本与构造带的延伸方向一致;(2)整个带内的背斜和向斜呈连续波状,基本同等发育,布满全区;(3)不同级别的褶皱往往组合成巨大的复背斜和复向斜,并伴有叠

岩浆岩复习题讲解

岩浆岩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岩浆 2.岩浆作用 3.镁铁矿物 4.硅铝矿物 5.里特曼指数 6.岩浆岩结构 7.原生岩浆 8.辉长结构 9.辉绿结构10.二长结构11.细晶结构12.斑状结构13.似斑状结构14.包橄结构15.文象结构16.环带结构17.粗玄结构18.拉斑玄武结构19.粗面结构20.煌斑结构21.反应边结构22.熔蚀结构23.火山角砾结构24.凝灰结构25.集块结构26.堆晶结构27.枕状构造28.流纹构造29.气孔构造30.珍珠构造31.带状构造32.块状构造33. 柱状节理34.超基性岩35.超镁铁岩36.金伯利岩37.辉绿岩38.细晶岩39.斑岩40.玢岩41.粗玄岩42.安山岩43.流纹岩44.蛇绿岩45.喷出岩46.熔结凝灰岩47.火山碎屑岩48.结晶分异作用49.岩浆混合作用50.同化混染作用 二、填空 1.侵入体侵入深度为_____时,称浅成相;侵入深度为_____时,称 中深成相;侵入深度大于_____时,称深成相。 2.根据火山岩产出方式可划分为喷出相、____、_____和_____。 喷出相又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三个相 3.划分火成岩结构类型的基本要素有_____、_____、_____以 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4.按主要造岩矿物颗粒的大小划分岩石结构,粗粒结构、中粒结构、细粒结构 的矿物粒径(以mm为单位)范围依次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 5.条纹结构是_____和_____有规律地交生;文象结构是_____ 有规律地镶嵌在_____中。 6.安山岩的基质结构常见的有两种:(1)斜长石微晶呈平行定向或半定向排列, 其间隙中充填的是辉石和磁铁矿等粒状矿物,称为_____;(2)斜长石微晶呈杂乱-半平行排列。微晶之间充填较多的玻璃质或隐晶质,称为_____。 7.火成岩不整合侵入体主要有_____、_____、_____三种类型。 8.火成岩的化学成分分类,按SiO2含量划分为四大类:超基性岩、基性岩、中 性岩、酸性岩的SiO2含量(单位为WB/%)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钙碱性岩浆岩中,一般情况下,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MgO的含量__ ___,FeO的含量_____,K2O 的含量_____及Na2O的含量_____。 10.与侵入岩的橄榄岩、辉长岩、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化学成分相当的 对应的火山岩岩石名称分别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常见刚性火山碎屑物有_____和_____。 12.火山岩岩石系列的划分,首先根据W(SiO2)-W(K2O+Na2O)图划分为_ ____和_____系列。 13.根据SiO2含量,将岩浆岩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 ____。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试题及答案

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岩层的接触关系从成因上可分为整和接触、不整合接触两种基本类型。 2、不整合可分为平行不整合和角度不整合两种基本类型。 3、成岩前形成的构造称为原生构造,成岩后形成的构造称为次生构造。 4、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125°∠45°中的125°表示倾向、45°表示倾角。倾斜岩层的符号为,直立岩层的符号为,水平岩层的符号为,倒转岩层的符号为。 5、在外力作用下,岩石变形一般经历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变形三个阶段。 6、物体内一点单轴应力状态的二维应力分析,在与挤压或拉伸方向垂直的截面上,正应力最大;剪应力为0 。在距主应力面45°的截面上,正应力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剪应力值也等于主应力的一半。在平行于单轴作用力的截面上,正应力为最小,剪应力为0 。 7、根据褶皱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产状,褶皱类型可以划分为:直立褶皱、斜歪褶皱、倒转褶皱、平卧褶皱和翻卷褶皱等五种类型。 8、褶皱岩层的等倾斜线从核部向外均匀撒开,并和层面正交,各线长度大致相等,这是典型的平行褶皱,是由于纵弯褶皱作用形成。 9、褶皱在平面上的组合类型有线状褶皱、短轴褶皱、穹窿构造和构造盆地。 10、当一套层状岩石受到顺层挤压时,岩层通过弯滑作用和弯流作用两种不同方式形成褶皱。 11、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主要表现为错开、限制和互切三种,据此可确定节理的形成先后。 12、剪节理的尾端变化和连接形式通常有:折尾、菱形结环和交叉。 1

13、根据节理产状与岩层产状的关系,节理可划分:走向节理、倾向节理、斜向节理和顺层节理四种类型。 14、平移断层中,根据其相对平移方向可分为左行平移断层和右行平移断层两类。 15、断层碎裂岩是脆性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韧性变形产物。 16、根据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的几何关系,断层可以分为纵断层、横断层、和斜断层三类。 17、根据剪切带发育的物理环境和变形机制,可划分为:脆性剪切带、脆—韧性剪切带、韧—脆性剪切带和韧性剪切带四种。 18、根据劈理的构造特点和形成方式,将劈理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流劈理、破劈理、和滑劈理。 19、不连续劈理按微劈石域的结构,可分为结构分间隔劈理和褶劈理。 20、大型线理构造主要有:石香肠构造、窗棂构造、铅笔构造、杆状构造和压力影构造等。 二、名词解释 1、岩层的走向与倾向:岩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的线叫走向线,走向线两端所指的方向即为岩 层的走向。层面上与走向线相垂直并沿斜面向下所引的直线叫倾斜 线,倾斜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线所指层面向下倾斜的方向,就是岩 层的真倾向,简称倾向。 2、整合与不整合:上、下地层在沉积层序上没有间断,岩性或所含化石都是一致的或递变 的,其产状基本一致,它们是连续沉积形成的。这种上、下地层之间的 接触关系成为整合接触。上下地层间的层序发生间断,即先后沉积的地 层之间缺失了一部分地层。这种沉积间断的时期可能代表没有沉积作用 的时期,也可能代表以前沉积了的岩石被侵蚀的时期。地层之间这种接 1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解析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的侧伏角( A ) A 与倾伏角相同 B 比倾伏角大 C 比倾伏角小 D 与倾伏角无关 2、构造地质学尺度的划分是相对的,变化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的对象( A ) A 中型、小型构造 B 小型、微型构造 C 大型、中型构造 D 巨型、大型构造 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 A 平行不整合 B 角度不整合 C 整合 D 假整合 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 A 应变椭球体的XY面 B 应变椭球体的XZ面 C ab 运动面 D 应变椭球体的YZ面 5、线理延伸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的A型线理有( C ) A 香肠构造 B 皱纹线理 C 矿物生长线理 D 交面线理

6、褶皱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的褶皱是( B ) A 相似褶皱 B 等厚褶皱 C 平行褶皱 D 顶薄褶皱 7、正断层形成的安德森模式是( B ) A σ2直立,σ1σ3水平 B σ1直立,σ2σ3水平 C σ3直立,σ1σ2水平 D 任意 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的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的环境C原生构造与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 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 1、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 .. 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 线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 .. 向弯曲. 2、岩变形的四种基本式为平移转动形变和体变、。受力物体的形变 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和非均匀形变 ..... 。

岩浆岩构造

第五节、岩浆岩构造 广义的岩浆岩构造既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岩浆岩体形成与演化的大地构造环境与岩浆岩的大地构造意义,又囊括了岩浆岩体的形态、产状、内部结构等特点方面的内容。由于前者在更大程度上隶属于大地构造学的研究范畴,这里重点对后者加以论述。 由于岩浆岩体构造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尤其古老克拉通与不同时期造山带内深成侵入体构造属性的复杂性,所以长期以来关于岩浆岩体的构造特点及其成因机制一直是人们关注且有争论的课题。这里仅概要介绍岩浆岩体构造的一些基本认识与近期研究的主要进展。 一、喷出岩体及其原生构造 喷出岩体有三种基本类型:熔岩被、熔岩流和火山锥。它们的出现受岩浆喷出方式、熔岩性质和熔岩构造形态的差别控制。 熔岩被:规模巨大、范围广泛、但厚度与成分相对稳定且产状平缓的喷出岩体。覆盖面积达到数千乃至数十万平方公里,厚度可以达到数千米。熔岩被形成方式主要是镁铁质玄武岩的裂隙式喷发。比如峨眉山玄武岩,其覆盖面积可以达十几万平方公里,遍布四川、云南、贵州等省。 熔岩流:一种呈带状或舌状展布、多局限于宽阔的河谷或低洼地带的熔岩体。熔岩流一般规模小,长度、宽度与厚度变化都很大,而且产状也常有一定变化,受局部地形影响显著。熔岩流是由中心式喷发形成的岩体。 火山锥:围绕火山口呈锥状堆积着的火山喷发物。火山锥的形态与规模决定于火山喷发的规模、强度与熔岩的物理性质。火山锥是典型中心式喷发的产物。根据火山喷发的组成与性质,火山锥包括:火山渣锥、火山碎屑锥、熔岩锥和复合锥四种基本类型。 在喷出岩体形成过程中,岩浆由液态熔浆冷凝固结形成喷出岩,并形成一些喷出岩体特有的构造型式,这些构造称为原生构造。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是以岩浆喷出地面到岩浆冷凝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喷出岩体的原生构造广泛应用于确定岩层的顶底面、确定熔岩流动方向,恢复火山机构。 (1)流线和流面构造 火山岩体的流线和流面构造与侵入岩体流线和流面的成因类似。流线由针状、柱状矿物及长条状火山碎屑定向排列形成。它可以指示熔岩流的相对流动方向。流面是由片状,板状矿物以及扁平状火山碎屑定向排列形成的。流面大致与火山熔岩流底面平行。 (2)流纹构造 流纹构造是由于熔浆流动而形成的。是由不同颜色的条带或矿物以及拉长的气孔等呈平行排列的一种构造。流纹构造可以指示熔岩的流动面产状,它主要发育在流纹岩等酸性或碱性火山熔岩中。 (3)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 岩浆从火山口溢出时,由于温度降低,岩浆中的挥发分向外逸出,有的被存留在冷凝的火山岩中,形成圆形、串珠状、管状及不规则形状的气孔,把这种气孔叫气孔构造;如果气孔构造内被方解石、沸石等矿物等充填,就成为杏仁构造。气孔构造和杏仁构造多分布在火山岩层的顶部

构造地质学看图题及答案

1、看图题(共40道) 001Quest:分析下图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Ans: D2/D1——整合 P1/D2——平行不整合 T1/P1——平行不整合 T2/T1——整合 K1/T2——角度不整合 002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J-K、O -P地层的产出状态 Ans: J-K:水平产状 O-P:SW 003Quest:分析下面地形地质图,指出地层是正常层序还是倒转层序 Ans: 倒转层序 004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据原生沉积构造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

绘出) Ans: 005 Quest:下图为一次构造变形之产物,请根 据沉积构造、层间小褶皱、劈理判断地层层 序,恢复褶皱的转折端(用虚线绘出) Ans: 006 Quest:根据劈理与层理关系判断下列剖面 图中的同一岩层的正常、倒转,恢复褶皱转 折端(条件:图中只发生了一次构造变形)Ans: 007 Quest:下面剖面图中,两种岩层(1、2层)中都发育有劈理,试根据劈理发育特征判断 哪种岩性韧性小(较强硬)?背形转折端发 育在哪一侧? Ans: (1)1-大,2-小 (2)东侧 008 Quest:指出下列图中线理的名称类型 Ans: A——皱纹 B——拉伸

009Quest:下图AB为一线性构造,请指出其产状要素名称 Ans: 010Quest:写出下图褶皱各部分名称Ans: 1)转折端2)翼 3)核4)轴面 5)枢纽6)背斜最高点 7)脊8)拐点 011Quest:根据小褶皱、劈理特征,分析判断岩层层序并恢复背、向斜形态。 Ans: 012Quest:下图为S形雁列脉,请用箭头标出形成时剪切力偶作用方向 Ans: 013Quest:分析判断下列两个平面地质图上走向断层的运动学类型? Ans: 014Quest:根据断层的伴生构造分析判断下图中断层两盘相对运动方向,并确定断层运动学类型。(用箭头标出两盘相对运动方向)

构造地质学试及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分,每小题1分)。 1、当断面直立时,擦痕得侧伏角( A ) A 与倾伏角相同 B 比倾伏角大 C 比倾伏角小 D 与倾伏角无关 2、构造地质学尺度得划分就是相对得,变化范围很大,其中构造地质学主要研究得对象( A ) A 中型、小型构造 B 小型、微型构造 C 大型、中型构造 D 巨型、大型构造 3、两套地层关系反映了构造演化过程为:下降沉积-褶皱、岩浆侵入并遭受剥蚀—再下降沉积,其接触关系为( B ) A 平行不整合 B 角度不整合 C 整合 D 假整合 4、在单剪状态下,剪切面平行( A ) A 应变椭球体得XY面 B 应变椭球体得XZ面 C ab 运动面 D 应变椭球体得YZ面 5、线理延伸方向与应变椭球体A轴一致得A型线理有( C ) A 石香肠构造 B 皱纹线理 C 矿物生长线理 D 交面线理 6、褶皱内外弧曲率相同,等倾斜线等长得褶皱就是( B ) A 相似褶皱 B 等厚褶皱 C 平行褶皱 D 顶薄褶皱 7、正断层形成得安德森模式就是( B ) A σ 2直立, σ 1 σ 3 水平 B σ 1 直立, σ 2 σ 3 水平 C σ 3直立, σ 1 σ 2 水平 D 任意 8、原生构造与次生构造有什么差别( B ) A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得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得环境 B原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弱得环境,次生构造发育于构造变形较强得环境 C原生构造与周围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同时发育,次生构造发育晚于其构造环境D 原生构造发育晚于周围构造环境,次生构造与其构造环境同时产生发育 二、填空题(共12分,每空0、5分) 1、当岩层得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同 ..且岩层倾角大于坡度角时,岩层露头线 与地形等高线呈相反 ..方向弯曲.lOIQW。 2、岩石变形得四种基本方式为平移转动形变与体变、。受力物体得 形变可以分为均匀形变 ....与非均匀形变 .....。 3、影响岩石力学性质与岩石变形得因素有各向异性、围压 , 温度 , 孔隙流体与应变速率(或时间)。 4、变形岩石中得小型线理有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与 交面线理 5、褶皱要素主要有核部 , 翼部 , 枢纽 , 轴面等。 6、平行不整合得形成过程为下降沉积→上升、沉积间断、遭受剥蚀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第三章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Texture):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晶体形态,自形程度和矿物间(包括玻璃)相互关系。 岩浆岩的构造(Structure):是指岩石中不同矿物集合体之间或矿物集合体与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排列、充填方式等。 一、岩浆岩的结构: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1、全晶质结构 岩石全部由已结晶的矿物组成。多见于深成侵入岩中,说明岩石结晶条件好,缓慢结晶的产物。 2、玻璃质结构 岩石几乎全部由未结晶的火山玻璃所组成。多见于火山岩中,是快速冷凝结晶的产物。 3、半晶质结构 岩石由部分晶体和部分玻璃质组成。多见于浅成岩和火山岩中。 雏晶结构:玻璃质是一种未结晶的、不稳定状态下的固态物质,随着地质时代的增长,玻璃质将逐渐脱玻化,转化为结晶物质,在脱玻化初期,形成一些颗粒极细的结晶物质,称为雏晶。如果岩石主要由雏晶组成,则其结构称雏晶结构。 霏细结构:脱玻化达到一定程度时,可形成极细的、它形的长英质矿物颗粒的隐晶质集合体,但颗粒间界线模糊,形状不规则,称霏细结构。 球粒结构:脱玻化可形成球粒,它由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生长的长英质纤维构成的球状生成物,也可呈扇状、束状等。岩石中有球粒组成时,则其结构称

为球粒结构。如果外形似球状,但其成分不是长英质,而是辉石和斜长石,则称球颗结构。前者多见于中酸性、酸性岩石中,后者则出现在基性火山岩中。 (二)、岩石中矿物的颗粒大小 1、显晶质结构 肉眼观察时基本上能分辨矿物颗粒者;显晶质结构按矿物颗粒绝对大小又分为:(1)、粗粒结构:矿物直径>5mm (2)、中粒结构:晶粒直径在2~5mm之间 (3)、细粒结构:2~0.2mm (4)、微粒结构:<0.2mm 2、隐晶质结构 矿物颗粒很细,肉眼无法分辨出矿物颗粒者。如果在显微镜下可以看清矿物颗粒者,称显微晶质结构;如果镜下只有偏光反映,而无法分辨矿物颗粒者,称显微隐晶质结构。 根据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可划分为三种结构类型: (1)、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 (2)、不等粒结构:岩石中不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不等。 (3)、斑状及似斑状结构:岩石中所有矿物颗粒可分为大小截然不同的两群,大的称为斑晶,小的称为基质,其中没有中等大小的颗粒,这点可与不等粒结构相区别。斑状与似斑状结构的区别是:如果基质为隐晶质及玻璃质,则称斑状结构;如果基质为显晶质,则称似斑状结构。 熔蚀结构和暗化边结构:深部结晶的斑晶在随岩浆上升过程中,由于物化条件的改变,而产生熔蚀,形成浑园状、港湾状形态,称熔蚀结构;而含挥发分的斑晶在上升过程中常发生分解,在晶体边缘形成铁质分解氧化形成的磁铁矿等不透明矿物细粒集合体,称暗化边结构。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题目:试述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主要特征与类型,简述三大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一、岩浆岩:或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凝结形成的岩石。 1、岩浆岩的主要特征:岩浆岩中有一些自己特有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1、气孔状构造: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份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当气孔十分发育时,岩石会变得很轻,甚至可以漂在水面,形成浮岩。 ○2、杏仁状构造:上述气孔形成的空洞被后来的物质充填,就形成了杏仁状构造。 ○3、流纹构造、绳状构造:岩浆喷出到地表,熔岩在流动的过程中其表面常留下流动的痕迹,有时好像几股绳子拧在一起。 ○4、枕状构造:岩浆在水下喷发,熔岩在水的作用下会形成很多椭球体。 上述这些特殊的构造只存在于岩浆岩中。还有块状构造和斑状构造。除了构造以外还有因为矿物的结晶程度、集合体形状与组合方式的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 2、岩浆岩的主要类型:岩浆岩依据矿物组成的差别,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超基性岩类:二氧化硅含量小于45%,多铁、镁而少钾、钠,基本上由暗色矿物组成,主要是橄榄石、辉石,二者含量可以超过70%。其次为角闪石和黑云母;不含石英,长石也很少。这类岩石最常见侵入岩是橄榄岩类,喷出岩是苦橄岩类。 ○2基性岩类:化学成分的特征是SiO2为45-53%,Al2O3可达15%,CaO可达10%;而铁镁含量约各占6%左右。岩石颜色比超基性岩浅,比重也稍小,一般在3左右。侵入岩很致密,喷出岩常具有气孔状和杏仁状构造。。在矿物成分上,铁镁矿物约占40%,而且以辉石为主,其次是橄榄石、角闪石和黑云母。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另一个区别是出现了大量斜长石。这类岩石的

岩浆岩练习题 (1)

《火成岩石学》练习题 一、填空 1、火成岩石学是研究物质成分、结构、构造、成因、共生组合、分布规律及其与成矿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2、岩浆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高温、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侵入岩按形成深度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4、岩浆作用按侵入位置可分为岩浆侵入作用和火山作用。 5、研究火成岩的基本特征时,不外乎从物质组成、结构、 构造等三方面进行,其中物质组成又可分为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 6、火成岩的主要氧化物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钠,氧化钾、 氧化镁、三氧化二铁、氧化铁、水等九种。 7、根据SiO2的含量,可把火成岩为超基性岩、基性岩、 中性岩和酸性盐四类。 8、根据矿物在岩石中的含量,把火成岩的矿物分为主要矿物、次要矿物、 副矿物等三类。 9、根据造岩矿物的化学组成和颜色,把常见的火成岩矿物分为深色矿物和 浅色矿物两类。 10、火成岩中常见的深色矿物有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 浅色矿物有石英、长石、似长石和白云母。 11、SiO2与六种氧化物(FeO、MgO、CaO、Al2O3、、K2O、Na2O)关系密切,通常随着SiO2含量的增高,火成岩中的K2O、Na2O的含量将随之一直增加,CaO、Al2O3的含量 先增加后减少,而FeO、MgO的含量则一直减少。 12、火成岩的结构是指组成岩石的结晶程度、颗粒大小、 形态以及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等所反映出的特征。 13、火成岩的结构按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分为等粒结构、不等粒结构 斑状结构、三类。根据全晶质岩石中的矿物的自形程度可以分为自形晶、半自形晶、他形晶三种结构。 14、侵入岩常见的构造有块状构造、带状构造。喷出岩常见的构造有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流纹构造。

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

岩层及构造基础理论 一、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自然形成的产物;岩石是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固态集合体。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和胶结物、火山玻璃、生物遗骸等物质组成的。它们是在地壳中形成的,是机械作用、物理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等综合地质作用的产物,也是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岩石不包括人工合成的工艺岩石,比如陶瓷是由含高岭石的瓷土烧制而成的,不能称为岩石;浇注混凝土里面虽然有很多大小不等的石块,也只是建筑材料,而不是岩石。 岩石是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集合体,有的成层状、片状;有的成块状、球状、柱状,形状各异。换句话说,那些没有固结的的松散沉积物,如砾石、砂子、黏土、火山灰,海底沉积物等碎屑。由于它们没有固定的形态,更没有胶结形成坚硬的岩石,因此,他们不在岩石之列。还有石油,因为它是液体,也不能称为岩石。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岩石都是由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但是在个别情况下,也有由一种矿物组成的岩石,如石灰岩只是由方解石组成的;石英岩是由单矿物石英组成的。由于岩石类型不同,在很多岩石中,除了矿物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物质。比如矿物颗粒之间的胶结物;遗留在岩石中的植物和动物遗迹(也称化石);还有由于岩石形成温度高,冷却快、来不及结晶而形成的火山玻璃,这些物质也都是构成岩石集合体的成分。 由于其矿物组合、矿物成分和矿物含量千变万化,使形成的岩石仍然各不相同。比如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主要是由石英、酸性斜长石和云母组成的;玄武岩是基性喷出岩,它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橄榄石、辉石、角闪石和基性斜长石。矿物组合明显不一样,即使都有长石,成分也不同。 虽然岩石的面貌是千变万化的,但是从它们形成的环境,也就是从成因上来划分,可以把岩石分为三大类: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二、各类岩石简介及其工程特性 岩浆岩 1.岩浆岩的形成 地壳下部,由于放射性元素的集中,不断地蜕变而放出大量的热能,使物质处于高温(1000"C以上)、高压(上部岩石的重量产生的巨大压力)的过热可塑状态。成分复杂,但主要是硅酸盐,并含有大量的水汽和各种其他的气体。当地壳变动时,上部岩层压力一旦减低,过热可塑性状态的物质就立即转变为高温的熔融体,称为岩浆。岩浆内部压力很大,不断向地壳压力低的地方移动,以致冲破地壳深部的岩层,沿着裂缝上升。上升到一定高度,温度、压力都要减低。当岩浆的内部压力小于上部岩层压力时,迫使岩浆停留下,冷凝成岩浆岩。

构造地质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构造地质学试卷及标准答案 一、简述题:简述影响褶皱形成的主要因素(9分)。 答:层理:越发育越有利于褶皱的形成。 岩层厚度:越薄越有利于褶皱的形成。 岩石力学性质:韧性越强越有利于褶皱的形成。 埋藏深度:越深越有利于褶皱的形成。 基地构造:基底平移断层形成雁行状褶皱;基底正逆断层形成不对称褶皱。 二、画图题(24分) 1、图表示构造面的产状三要素(4分)。 2、在野外顺岩层倾向观测,若岩层层序正常,岩层时代将越来越新,如果层序倒转则越来越老。 请绘图表示(4分)。 (1题) (2题) 3、已知岩层产状为:45°∠45°,利用赤平投影确定岩层的法线位置(图示)(6分)。 (3题) (4题)(5题) 4、画图表示剖面上不整合的表示方法(4分)。 5、画图表示断层的地层断距和铅直地层断距(6分)。 3、读图分析(12分):

(1)地层接触关系:D—J1角度不整和接触;其 它地层之间整和接触。 (2)断层性质、时代:F2为正断层,形成在J2 之后。F3为平移断层,形成在D—J1之间。 (3)岩浆岩的侵入时代:F3—J1之间。 (4)构造发展史:D之后发生了构造运动,主压 应力方向NW—SE向,形成了F3断层及背斜构 造。J2再次发生构造运动,主压应力方向EW向, 形成了F2断层及向斜构造。 4、选答一题(12分)。 (1)论述影响岩石力学性质的因素: 温度——温度生高弹性降低、韧性增强、强度降低。 围压——围压生高弹性增强、韧性增强、强度增强。 水溶液——水溶液生高弹性降低、韧性增强、强度降低。 空隙压力——空隙压力生高弹性降低、韧性降低、强度降低。 时间——快速使力弹性增强,强度提高。缓慢使力韧性增强,强度降低。 (2)比较纵弯褶皱作用与横弯褶皱作用的异同:①纵弯褶皱作用各单一岩层有中和面,整个岩层没有统一的中和面。横弯褶皱作用各单一岩层和整个岩层均没有中和面。②纵弯褶皱作用岩层的流动方向是从翼部流向转折端。横弯褶皱作用相反。③纵弯褶皱作用相临层外层向转折端方向运动。横弯褶皱作用相反。 (3)论正断层的一般特点: 断层面特点:断层面粗糟,倾角>45°,一般60°—70°,断层面上擦痕、阶步、反阶步、摩擦镜面一般不发育。 构造岩特点:大大小小、杂乱无章、棱角状、次棱角状。 拌生构造特点:牵引褶皱、拌生张、剪节理。 (4)论断层的伴生构造:断层的半生构造主要指断层两盘的牵引褶皱、拌生张、剪节理。 牵引褶皱——岩层的突出方向代表本盘的运动方向。拌生张、剪节理——与主断层面的夹角一般45°、15°—24°,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示本盘的运动方向。 4、计算题:根据共轭节理产状(30°∠30°;110°∠60°)用赤平投影求三个主应力方位(画图

岩浆岩的分类与结构构造

岩浆岩的结构构造 一、岩浆岩的结晶程度 玻璃质结构:全部由玻璃质所组成的结构,它是由于岩浆温度在快速下降条件下,各种组分来不及作有规律的排列而冷却。 全晶质结构:全部由结晶矿物所组成的一种岩石结构, 半晶质结构:由部分结晶矿物和部分非晶质玻璃质说组成,多见于喷出岩及部分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边部。 二、岩石中矿物颗粒的大小 矿物的绝对大小:粗粒结构直径>5mm,中粒直径5—1mm,细粒直径1—0.1mm 微粒<0.1mm 矿物的相对大小:等粒结构(岩石中同种主要矿物颗粒大小大致相等),不等粒结构⑴、连续不等粒结构:同种矿物颗粒大小不同,粒度依次降低,形成一个连续的变化系列。⑵板状结构:岩石由两类大小明显不同的颗粒组成,大的颗粒散步或玻璃之中,大的叫斑晶,小的叫基质,基质为微晶、隐晶或玻璃质结构。斑状结构是浅成岩和喷出岩的重要特征。这里的斑晶和基质是不同世代的产物。⑶似斑状结构:岩石由两类不同大小额矿物颗粒组成,但颗粒大小相差不悬殊。斑晶颗粒粗大基质为显晶质(粗粒、中粒)结构,且斑晶与基质成分一致。是同一个世代产物。见于部分中深成或浅成侵入岩。 三、岩石中矿物的自形程度 岩石矿物自形程度:组成岩石的矿物形态,它主要取决于矿物的结晶习性、演 讲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结晶的时间、空间等。 四、岩石中矿物颗粒间的相互关系 1交生结构:两种矿物相互穿插、有规则地生长在一起。根据矿物交生的形态可分为(文象结构:石英晶体呈尖棱状、象形文字状有规则地镶嵌在钾长石中。条纹结构:钾长是和钠长石油规律地交生。蠕虫结构:蠕虫状石英穿插生长在长石边部,并且石英的消失位一致)2、反应边结构:早期生成的矿物与残于熔浆发生反应,当这种反应不彻底时,在早期生成的矿物外围形成另一种成分完全不同的新矿物, 3、环带结构 4、包含结构或镶嵌结构 5、填隙结构。 岩浆岩的构造 一、侵入岩的构造 1、块状构造:组成岩石的矿物,在整块岩石中呈各项均匀地分布,岩石各部分在成分或结构上都是一致的 2、带状构造:游雨岩石各部分的成分、颜色或粒度有差异并相间成带状分布。常见于基性岩、超基性岩中。 3、斑杂构造;岩石的不同部位,颜色、矿物成分或结构差异很大,整个岩石呈不均匀的斑斑块块,杂乱无章。 4、流动构造:包刮流面、流线。流线是柱状矿物和长形析离体、 5、原生片麻状构造 二、喷出岩的构造 1、气孔和杏仁构造:气孔构造主要是见于熔岩层的顶部,是由于熔岩流在冷凝过程中,尚未逸出的气体上升汇集于岩流顶部冷凝后留下气孔。气孔被拉长石方向指示岩浆流动的方向。气孔构造常见于玄武岩。当气孔被岩浆期后矿物充填,叫杏仁构造

中南大学构造地质学2010本科题答案在我文库里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10-- 2011学年第一学期时间110分钟构造地质学课程 56 学时 4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地质工程0901-0902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 70 % 一、选择填空:(每一空格1分;15分) 1、倾斜岩层的露头宽度除了与岩层厚度有关外,还受到地面的坡度及岩层产状 的影响。在岩层厚度一定时,当岩层的倾向与地面坡向相反时,地面坡度角越缓,露头宽度。 A).越大;B).越小;C).不确定 2、当地层倾向与地形坡向相同,且地层倾角大于坡角时,地层出露界线与地 形等高线。 A).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大; B).同向弯曲,地形等高线弯曲曲率较小; C).反向弯曲 3、单元体三个正交截面上的剪应力分量都为零,即没有剪应力作用而只有正应 力作用时,该应力称为。 A).正应力;B).主应力;C).剪应力 4、主应变面常表示为XY面,YZ面和XZ面,其中面为压缩面(最大扁平面)构造中代表褶皱面或劈理面的方位。 A). XY;B). YZ;C). XZ; 5、纵弯褶皱指的是引起褶皱的作用力岩层的挤压,使岩层失稳而弯曲 的褶皱作用。 A).垂直于;B).斜交;C).平行于 6、在纵弯褶皱过程中,当两个强硬层间夹有层理发育的韧性层时,由于层间 滑动的力偶作用,常发育“S”型或“Z”型不对称层间小褶皱。假如褶皱一翼 发育有“Z”型不对称层间小褶皱,指示背斜的转折端位于该翼 的。 A).左侧;B).右侧;C).前方;D).后方 7、按线理的形成机制,线理可以分为A型线理和B型线理,其中属于B型线 理的有;属于A型线理的有。 A). 拉伸线理、矿物生长线理;B). 矿物生长线理、皱纹线理 C). 皱纹线理、交面线理 8、在褶皱的发育过程中,常在褶皱的翼部形成与褶皱层面斜交的层间劈理,利 用劈理与褶皱层面的几何关系可以判别地层的正常与倒转,在一般情况下, 当劈理与层理时,地层为倒转的。 A). 倾向相反;B). 倾向相同且劈理缓;C). 倾向相同且劈理陡 9、褶皱区的横正(逆)断层,常常造成褶皱核部地层露头宽度的变化,向斜的 核部露头宽度在上升盘常常。

工程地质实验二 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实验二常见岩浆岩的认识和鉴定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岩浆岩的一般特征。 2.学会肉眼鉴定岩浆岩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一些常见岩浆岩的肉眼鉴定特征,并写出简单的鉴定报告。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肉眼描述和鉴定岩浆岩的基本内容为矿物成分和结构构造,命名的基础。拿到一块岩石,一般描述的顺序是:首先是颜色,其次为结构、矿物成分、构造及次生变化等。 现将描述各种特征的方法及注意要点简述如下: (一)颜色 岩石的颜色是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颜色之总和,而非某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颜色。如灰白色的岩石,可能是由长石、石英和少量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等)等形成的总体色调。因此,观察颜色时,宜先远观其总体色调,然后用适当颜色形容之。岩浆岩的颜色也可根据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即“色率”来描述。按色率可将岩浆岩划分为: 暗(深)色岩色率为60-100相当于黑色、灰黑色、绿色等; 中色岩色率为30-60相当于褐灰色、红褐色、灰色等; 浅色岩色率为0-30相当于白色、灰白色、肉红色等。 反过来,我们亦可根据色率大致推断暗色矿物的百分含量,从而推知岩浆岩所属的大类(酸、中、基性)。这种方法对结晶质,尤以隐晶质的岩石特别有用。 (二)结构构造 岩浆岩按结晶程度分为结晶质结构和非晶质(玻璃质)结构。按颗粒绝对大小又可分为粗(>5mm)、中(5-1mm)、细粒(1-0.1mm)结构,以及微晶、隐晶等结构。其中特别应注意微晶、隐晶和玻璃质结构的区别。微晶结构用肉眼(包括放大镜)可看出矿物的颗粒,而隐晶质和玻璃质结构,则用肉眼(包括放大镜)看不出任何颗粒来,但两者可用断口的特点相区别。隐晶质的断口粗糙,呈瓷状断口;玻璃质结构的断口平整,常具贝壳状断口。按岩石组成矿物颗粒的相对大小又可分为等粒、不等粒、斑状和似斑状等结构。因此,观察描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