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1) 2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1) 2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1) 2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1) 2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复习教案

【教学建议】

对于非金属元素的考查,部分地区的高考中在保持原有考点不变的情况下,弱化了对磷的考查,但在以往高考中不被看好的元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在近年高考中的地位相当突出,要引起重视。从考点的变化情况来看,常见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其命题形式一般为实验探究、计算、推断等。预计今后的高考中,将会进一步注重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知识的整体性和探究性,强化与生活、社会实际问题的联系,试题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能以实验题和无机推断题的形式出现,以环保为主题设计问题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复习策略】

1.本单元中需要记忆的知识点较多,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以点带线,以线连面,即以具体物质推一般,以个别推整体。

2.要抓住“位——构——性”三者的关系,充分体现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理论指导作用。

3.要充分体现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基本理论的指导作用。

4.本单元涉及的化学实验较多,要注意对实验的原理、设计、操作的要点及注意事项的理解,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加深对物质性质的理解和掌握。

第10讲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复习课题】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考纲要求】

1.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以及应用。

2.碳、硅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3课时

1.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

2.第二课时:重、难点专题剖析

3.第三课时:例题、变式训练讲评

【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

【教学过程】

一、碳、硅网络导图

二、硅及其重要化合物

1、单质硅(Si):

⑴存在:硅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氧排第二,在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只有以化合

态存在的硅,硅是一种亲氧元素(这与同主族的碳不同),一般以二氧化硅、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⑵物理性质:有金属光泽的灰黑色固体,熔点高,硬度大。

⑶原子结构:硅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易失电子又不易得电子,主要形成四价化合物。

⑷晶体结构:晶体硅与金刚石的晶体结构类似,是正四面体型空间网状结构的原子晶体。

⑸化学性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①Si+2F2=SiF4②Si+4HF=SiF4+2H2↑

③Si+2NaOH+H2O=Na2SiO3+2H2↑ ④Si+O2SiO2

⑹用途:太阳能电池、计算机芯片以及半导体材料等。

⑺硅的制备:工业上,用C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粗硅。

①SiO2+2C=Si(粗)+2CO↑;②Si(粗)+2Cl2=SiCl4;③SiCl4+2H2=Si(纯)+4HCl

):

2、二氧化硅(SiO

2

⑴存在:天然SiO2也叫硅石,自然界中的石英玛瑙(含杂质的石英)的主要成分都是SiO2。。

⑵SiO2的空间结构:立体网状结构,SiO2直接由原子构成,不存在单个SiO2分子。一个硅原

子与4个氧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即每个硅原子周围有4个氧原子,每个氧原子周围有2个硅原子;晶体中硅原子和氧原子以1:2组成空间立体网状结构,是原子晶体。

⑶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不溶于水。

⑷化学性质:SiO2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不与水、酸反应(氢氟酸除外)。

①与强碱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生成的硅酸钠具有粘性,所以不能用带磨口

玻璃塞试剂瓶存放NaOH溶液和Na2SiO3溶液,避免Na2SiO3将瓶塞和试剂瓶粘住,打不开,应用橡皮塞)。

②与氢氟酸反应[SiO2的特性]:SiO2+4HF=SiF4↑+2H2O(利用此反应,氢氟酸能雕刻玻璃;

氢氟酸不能用玻璃试剂瓶存放,应用塑料瓶)。

③高温下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iO2+CaO 高温

CaSiO3

⑸用途:①制造光导纤维;②石英坩埚;③光学仪器和工艺品;④玻璃和建筑材料等。

3、硅酸(H

2SiO

3

):

⑴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⑵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Na2SiO3+2HCl=2NaCl+H2SiO3↓(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

⑶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⑴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

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⑵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⑶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例:硅酸钠(Na2SiO3):Na2O·SiO2;硅酸钙(CaSiO3):Ca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正长石(KAlSi3O8):不能写成K2O·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总结】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作业布置】进一步熟悉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二课时:重、难点专题剖析】

【教学过程】

一、碳、硅的单质、最高价氧化物及其最高价含氧酸的比较

1.碳、硅的单质比较

2.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硅的比较

3.碳酸和硅酸的比较

二、碳、硅的特性

三、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

1.Si 的还原性大于C ,但C 却能在高温下还原出Si :SiO 2+2C=====高温Si +2CO↑。

2.非金属单质跟碱作用一般无H 2放出,但Si 能跟强碱溶液作用放出H 2:Si +2NaOH +H 2O===Na 2SiO 3+2H 2↑。

3.非金属单质一般不跟非氧化性酸作用,但Si 能跟HF 作用:Si +4HF===SiF 4↑+2H 2↑。

4.酸性氧化物一般不与酸作用,但SiO 2能与HF 作用。

5.无机酸一般易溶于水,但H 2SiO 3和H 4SiO 4均难溶于水。

6.硅酸钠水溶液称为泡花碱或水玻璃,但却是盐溶液。

7.H 2CO 3的酸性大于H 2SiO 3,所以有Na 2SiO 3+CO 2+H 2O===H 2SiO 3↓+Na 2CO 3,但在高温

下,Na 2CO 3+SiO 2=====高温Na 2SiO 3+CO 2↑也能发生。

四、二氧化碳与碱、盐的反应

【总结】CO 2与碱及呈碱性的盐反应,产物常和CO 2的用量有关,一般规律是CO 2少量,生

成CO 2-3,CO 2过量,生成HCO -

3,但CO 2与C 6H 5ONa 反应例外,此反应与量无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2+C 6H 5ONa +H 2O===C 6H 5OH +NaHCO 3。

【作业布置】完成课时训练10。

【第三课时:例题、变式训练讲评】

【教学过程】

【例1】将0.4 g NaOH和1.06 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

【解析】 C 滴加盐酸先发生反应OH-+H+===H2O,再发生反应CO2-3+H+===HCO-3,最后发生反应:HCO-3+H+===CO2↑+H2O,故B错;因n(OH-)=n(CO2-3)=0.01 mol,故加入0.02 mol HCl后开始有气体生成,故C正确。

【规律总结】数轴法突破有关CO2与碱反应的计算。CO2通入NaOH、Ca(OH)2等强碱溶液的反应与CO2气体的通入量有关,当CO2通入少量时生成碳酸盐,当CO2通入过量时生成碳酸氢盐;当CO2的通入量介于两者之间时,既有正盐又有酸式盐生成,因此推断时一定要注意CO2与碱之间量的关系。

以CO2与NaOH溶液反应为例: 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当n(OH-)∶n(CO2)的值不同时产物如下:

【互动探究】若标准状况下,将3.36 L CO2气体通入200 mL 1.00 mol·L-1 NaOH溶液中,则溶液中的成分及其主要阴离子浓度之比是多少?(不考虑离子的水解)

【答案】提示:由已知条件知:n(OH-)∶n(CO2)=4∶3,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2CO3、NaHCO3混合物,根据原子个数守恒可得c(CO2-3)与c(HCO-3)的比值为1∶2。

【变式题】往含0.2 mol KOH和0.1 mol Ca(OH)2的溶液中持续地通入CO2气体,当通入气体的体积为6.72 L(标准状况)时立即停止,则在这一过程中,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n和通入CO2的体积V的关系示意图正确的是(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 )

【解析】 D 将CO2通入混合液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OH-+CO2+Ca2+===CaCO3↓+H2O①、2OH-+CO2===CO2-3+H2O②CO2-3+H2O+CO2===2HCO-3③、CaCO3+H2O+CO2===Ca2++2HCO-3④。溶液中Ca2+的物质的量为0.1 mol,Ca2+完全沉淀发生反应①需消耗0.2 mol OH-,共消耗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3 mol,此时消耗CO2的体积为2.24 L,溶液中剩余的0.2 mol OH-继续发生反应②,当通入4.48 L CO2时,消耗0.2 mol OH-,生成0.1 mol CO2-3,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减少0.1 mol,再继续通入CO2,发生反应③,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当通入6.72 L CO2时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增加0.1 mol。

【例2】单质硅是信息产业中重要的基础材料。通常用碳在高温下还原二氧化硅制得粗硅(含铁、铝、硼、磷等杂质),粗硅与氯气反应生成四氯化硅(反应温度为450~500 ℃),四氯化硅经提纯后用氢气还原可得高纯硅。以下是实验室制备四氯化硅的装置图:

相关信息如下:①四氯化硅遇水极易水解;②硼、铝、铁、磷在高温下均能与氯气直接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③有关物质的物理常数见下表,回答

(2)甲方案:f接装置Ⅰ;乙方案:f接装置Ⅱ。但是装置Ⅰ、Ⅱ都有不足之处,请评价。

(4)SiCl4与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g管使分液漏斗与烧瓶连通,使浓盐酸顺利滴下。由信息知,四氯化硅与水反应,故需除去氯气中的水。B瓶装饱和食盐水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C瓶装浓硫酸干燥氯气。(2)四氯化硅在常温下易液化,如果收集产品的导管太细易堵塞导管;制取的四氯化硅需要冷凝;由于尾气中含有氯气,要设置尾气处理装置,四氯化硅易水解,要避免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产品收集装置。(3)将甲、乙方案的优点集中在一起设计合理的方案。

【变式题】《青花瓷》中所描绘的“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等图案让人赏心悦目,但古瓷中所用颜料成分一直是个谜,近年来科学家才得知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2O x,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2 B.性质稳定,不易脱色

C.易溶解于强酸和强碱 D.x等于6

【解析】 C 硅酸铜钡能稳定存在说明其性质稳定,不易脱色,不易与酸、碱反应。硅酸铜钡中Ba为+2价,Cu 为+2价,Si为+4价,O为-2价,则x=6,用氧化物形式表示复杂的硅酸盐的组成,具体方法为:①遵循各元素种类和原子个数比不变的原则,分别写成氧化物的形式;②氧化物一般按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最后为水的顺序排列;③氧化物之间用圆点隔开,各氧化物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均为整数,因此,A、B、D 均正确。

【总结】多积累、多总结,形成能体现自身思维特点的解题方法技能和技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业布置】完成第11讲的基础练习。

第11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复习课题】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考纲要求】

1.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氯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3.掌握Cl2的实验室制法。

4.了解卤族元素的性质递变规律及与化工生产相结合的资源综合利用。

【课时安排】3课时

1.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

2.第二课时:重、难点专题剖析

3.第三课时:例题、变式训练讲评

【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

【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图

二、氯气(Cl2)

1.物理性质: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比空气重,可溶与水。

2.氯气化学性质:

⑴与金属反应:2Na+Cl22NaCl 2Fe+3Cl22FeCl3

规律:氯气与变价金属反应得到最高价态金属氯化物。

⑵与非金属的反应: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Cl22HCl (H2+Cl22HCl)

现象:安静燃烧,苍白色火焰,瓶口有白雾。

⑶与水反应:Cl2 + H2O HCl + HClO

离子方程式:Cl2 + H2O H+ + Cl—+ HclO 2HClO 2HCl+O2↑

⑷与碱液反应:Cl2+2NaOH = NaCl+NaClO+H2O

用途:制取漂白液(有效成分:NaClO)2Cl2+2Ca(OH)2 = Ca(ClO)2+CaCl2+2H2O 漂白粉(主要成分:Ca(ClO)2、CaCl2,有效成分Ca(ClO)2)、漂白精(主要成分Ca(ClO)2)。

漂白粉的失效:Ca(ClO)2+CO2+ H2O= CaCO3↓+ 2HclO;2HClO 2HCl+O2↑

⑸氯气与其他物质反应(SO2、H2S、Br-、I-、S2-、SO32-、Fe2+)

Cl2+ SO2+ H2O = 2HCl+H2SO4(Cl2+ SO2+ H2O = 4H++2Cl-+SO42-);

Cl2+ H2S = 2HCl+S(Cl2+ H2S=2H++2Cl-+S)

2FeCl2+Cl2 = 2FeCl3(2Fe2++Cl2 = 2Fe3++2Cl-)

3.氯气的工业制备(氯碱工业):2NaCl+2H2O Cl2↑+2NaOH+H2↑

4.用途:制漂白粉、自来水杀菌消毒、农药和某些有机物的原料等。

三、卤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1.卤族元素的相似性:

⑴最外层都是7个电子,负价为-1价。氯、溴、碘的正价为+1、+2、+3、+5、+7价。

⑵卤素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具有氧化性。均能与H2、H2O、金属反应,较活泼的卤素单

质能将不活泼的卤素从其卤化物中置换出来。与水、碱溶液反应时,除氟气外均可发生卤素的自身氧化还原反应。

⑶卤化氢为无色气体,易溶与水,在潮湿空气中形成白雾,水溶液都是挥发性的酸。

⑷卤素单质都有颜色,且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卤化银见光分解。

2.卤族元素的递变性:

⑴从F→I,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依次增加,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⑵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⑶单质的物理性质(从F2→I2)

①颜色由浅到深,状态:F2、Cl2呈气态,Br2为液态(易挥发),I2为固态(易升华)。

②熔、沸点依次升高,密度依次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逐渐减小。

⑷单质的化学性质(从F2→I2):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⑸卤族元素氢化物的递变性(从F→I):

①稳定性由强至弱,还原性由弱至强,水溶液酸性由弱至强;

②沸点由高至低的顺序为:HF(因为能形成氢键)>HI>HBr>HCl。

3.卤族元素的特性:

⑴Br2是常温下唯一呈液态的非金属单质,易挥发,蒸气有毒。保存液溴采用水封法。

⑵I2单质易升华,淀粉遇I2变蓝;AgI可用与人工降雨,碘盐可防止甲状腺肿。

⑶HClO4是常见含氧酸中最强酸,而HClO是氯的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酸。

⑷F2、HF均腐蚀玻璃。AgF易溶与水。

⑸F2不能把氯、溴、碘从氢化物或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因发生2F2 + 2H2O = 4HF + O2【总结】利用构性关系对元素化合物进行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业布置】完成例题和变式训练。

【第二课时:重、难点专题剖析】

【教学过程】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1.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4H++2Cl—+MnO2Mn2++Cl2↑+2H2O

还可选用:KClO3+6HCl(浓)3Cl2↑+KCl+3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装置:固液加热制气装置

3.净化:①试剂:饱和食盐水;②目的:除去氯气中的HCl。

4.干燥:①试剂:浓硫酸;②目的:干燥氯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5.收集方法:①向上排空气法;②排饱和食盐水法。

6.验满: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瓶口。

7.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方程式:Cl2+2NaOH = NaCl+NaClO+H2O

离子方程式:Cl2+2OH- = Cl-+ClO-+H2O

8.注意事项:①反应条件是“浓盐酸”和“加热”;

②即使有足量的MnO2,盐酸也不能完全反应,因反应过程中盐酸的浓度会逐渐降低,

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应会自发终止。

二、如何鉴别NaCl、NaBr、NaI三种白色固体?

1.加氯水后萃取辨色法。把这三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新制的氯水和汽油(或四

氯化碳),振荡,分层,使汽油层呈无色的是NaCl;使汽油层呈橙色的是NaBr;呈紫色的是KI。原理:Cl2+ 2Br- = 2Cl-+Br2;Cl2+ 2I- = 2Cl-+I2。

2.加AgNO3溶液后沉淀辨色法。把这三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I。原理:Cl- + Ag+ = AgCl↓(白色);Br- + Ag+ = AgBr↓(浅黄色);I- + Ag+ = AgI↓(黄色)。

三、氯水

1.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2.氯水中的粒子及其性质

3.新制氯水中平衡Cl2+H2O HCl+HClO的应用

四、溴、碘的提取

1.海水提溴

⑴流程:

⑵海水提取溴涉及的化学反应:Cl2+2NaBr===2NaCl+Br2;

SO2+Br2+H2O===H2SO4+2HBr;Cl2+2HBr===2HCl+Br2。

2.海带提碘

⑴流程:

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I===2NaCl+I2。

【总结】元素及化合物部分,是我们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它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各主族中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用途,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作业布置】完成课时训练11。

【第三课时:例题、变式训练讲评】

【教学过程】

【例1】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⑴实验①得出的结论。

⑵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通过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

【解析】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通过AgNO3溶液检验Cl-的存在。通过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水中存在Cl2,发生的反应为Cl2+2KI===I2+2KCl。通过氯水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氯水中存在HCl,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往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红色褪去,有两种可能:一是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HClO,它的漂白作用能使溶液红色褪去,二是氯水中含有H+,能中和OH-,使溶液褪色。通过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NaOH溶液,看溶液是否重新变成红色来验证溶液褪色的原因。

【答案】⑴氯水中含有Cl-;⑵②溶液褪色④有气泡冒出;⑶取一片淀粉KI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⑷a.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b.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若溶液显红色,证明是H+的中和作用引起的

【变式题】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

【解析】C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褪色的物质,应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在所给的6组物质中①和②只存在氯气分子,既无酸性,又无漂白性;④中存在的是氯气和酒精分子,也没有酸性和漂白性;⑤中只存在H+和Cl-及H2O分子,只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却不能使之褪色;只有③和⑥中,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HClO),因此应选C。

【例2】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

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

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⑵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

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上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写字母编号);

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⑶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⑷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

【解析】(1)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盐酸,易于控制反应物的量以及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氯气逸散到空气中;除去Cl2中的HCl,应防止Cl2被消耗,排除A、D 项,又需吸收HCl,排除C项。(2)从题目条件上看:浓度不同,KOH溶液是30%,NaOH 溶液是8%;温度不同,

②需水浴加热,而③却用冰水浴冷却。“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指明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则在“溶解度—温度”图中,应为增函数曲线。

晶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应采用过滤操作。(4)“H+使石蕊变色”,溶液呈酸性,石蕊应变红。

石蕊属有色有机物,褪色应考虑漂白作用,是Cl2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作用的结果。持续通入Cl2,会因Cl2溶于水中而使溶液显黄绿色。

【答案】⑴分液漏斗B;⑵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M过滤

⑶Cl2+2OH-===ClO-+Cl-+H2O

【总结】多积累、多总结,形成能体现自身思维特点的解题方法技能和技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业布置】完成第12讲的基础练习。

第12讲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复习课题】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考纲要求】

1.掌握硫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SO2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3课时

1.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

2.第二课时:重、难点专题剖析

3.第三课时:例题、变式训练讲评

【第一课时:基础知识梳理】

【教学过程】

一、网络导图

二、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1.单质硫(S):

⑴存在:硫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游离态的硫存在于火山喷口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化

合物的硫主要以硫矿石和硫酸盐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等。

⑵物理性质:硫俗称硫磺,是一种淡黄色晶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

易溶于CS2(用于洗涤沾有硫的容器)。

⑶化学性质:①还原性:S+O2SO2;②歧化反应:3S +6KOH2K2S+K2SO3+3H2O ③氧化性:S+H2H2S;S+Fe FeS;S+Hg HgS(除去洒落的汞单质)。

规律:硫与具有可变化合价的金属反应只能生成低价金属化合物。

⑷用途:硫酸工业的原料。

):

2、二氧化硫(SO

2

⑴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⑵化学性质:

①SO2能与水反应SO2+H2O2SO3(亚硫酸,中强酸)此反应为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正、逆方向同时进行的反应。(关键词:相同条件下)

②SO2为酸性氧化物,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与CO2相似)。

a、与NaOH溶液反应:SO2(过量)+NaOH=NaHSO3;SO2+OH-=HSO3-

SO2(少量)+2NaOH=Na2SO3+H2O;SO2+2OH-=SO32-+H2O

b、与Ca(OH)2溶液反应:SO2+Ca(OH)2=CaSO3↓(白色)+H2O

③SO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CaO CaSO3

④SO2具有还原性,能与强氧化剂(如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气、氧气等)反应。SO2能

使酸性KMnO4溶液、新制卤水褪色,显示了SO2的还原性(不是SO2的漂白性)。

SO2 + O2SO3;SO2+Cl2+2H2O=H2SO4+2HCl(将SO2气体和Cl2气体混合后

作用于有色溶液,漂白效果将大大减弱。)

⑤SO2的氧化性:SO2+2H2S=3S+2H2O

⑥SO2的漂白性: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会恢复原颜色。用此以检验SO2的存在。

⑶SO2的实验室制法:

①反应原理:Na2SO3+ H2SO4Na2SO4+ SO2↑+H2O

Cu + 2H2SO4 (浓) CuSO4+ SO2↑+2H2O

②发生装置:固体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

③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④干燥:用浓H2SO4或P2O5酸性干燥剂(不可用碱石灰)

⑤尾气处理:用NaOH等碱溶液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气体

⑥注意事项:

⑷SO2的危害和治理: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直接危害人类身体健康,酸雨为SO2产生的二

次污染物。SO2的主要来源为燃烧含硫的燃料(如煤),消除SO2污染的最有效的途径是减少SO2的排放。

⑸用途:漂白剂、杀菌消毒、生产硫酸等。

3、硅酸(H

2SiO

3

):

⑴物理性质: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物,能形成硅胶,吸附水分能力强。

⑵化学性质:H2Si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还要弱,但SiO2不溶于水,故不能直接由SiO2溶于水制得,而用可溶性硅酸盐与酸反应制取:Na2SiO3+2HCl=2NaCl+H2SiO3↓(强酸制弱酸原理)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此方程式证明酸性:H2SiO3<H2CO3)

⑶用途:硅胶作干燥剂、催化剂的载体。

4、硅酸盐

⑴硅酸盐:硅酸盐是由硅、氧、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总称。硅酸盐种类很多,大多数难

溶于水,最常见的可溶性硅酸盐是Na2SiO3,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又称泡花碱,

是一种无色粘稠的液体,可以作黏胶剂和木材防火剂。硅酸钠水溶液久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有白色沉淀生成)。

⑵传统硅酸盐工业三大产品有:玻璃、陶瓷、水泥。

⑶硅酸盐由于组成比较复杂,常用氧化物的形式表示(活泼金属氧化物→较活泼金属氧化物→二氧化硅→水)。例:硅酸钠(Na2SiO3):Na2O·SiO2;硅酸钙(CaSiO3):CaO·SiO2;高岭石﹝Al2(Si2O5)(OH)4﹞:Al2O3·2SiO2·2H2O;正长石(KAlSi3O8):不能写成K2O·Al2O3·3SiO2,应写成K2O·Al2O3·6SiO2

【总结】硅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作业布置】进一步熟悉硅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应用。

【第二课时:重、难点专题剖析】

【教学过程】

一、氯气的实验室制备:

1.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

离子方程式:4H++2Cl—+MnO2Mn2++Cl2↑+2H2O

还可选用:KClO3+6HCl(浓)3Cl2↑+KCl+3H2O

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2.装置:固液加热制气装置

3.净化:①试剂:饱和食盐水;②目的:除去氯气中的HCl。

4.干燥:①试剂:浓硫酸;②目的:干燥氯气(或除去氯气中的水蒸气)。

5.收集方法:①向上排空气法;②排饱和食盐水法。

6.验满: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置于瓶口。

7.尾气处理:氢氧化钠溶液吸收,方程式:Cl2+2NaOH = NaCl+NaClO+H2O

离子方程式:Cl2+2OH- = Cl-+ClO-+H2O

8.注意事项:①反应条件是“浓盐酸”和“加热”;

②即使有足量的MnO2,盐酸也不能完全反应,因反应过程中盐酸的浓度会逐渐降低,

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反应会自发终止。

二、如何鉴别NaCl、NaBr、NaI三种白色固体?

1.加氯水后萃取辨色法。把这三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新制的氯水和汽油(或四

氯化碳),振荡,分层,使汽油层呈无色的是NaCl;使汽油层呈橙色的是NaBr;呈紫色的是KI。原理:Cl2+ 2Br- = 2Cl-+Br2;Cl2+ 2I- = 2Cl-+I2。

2.加AgNO3溶液后沉淀辨色法。把这三种物质各取少量制成溶液,加入AgNO3溶液,有白

色沉淀生成的是NaCl,有浅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Br,有黄色沉淀生成的是NaI。原理:Cl- + Ag+ = AgCl↓(白色);Br- + Ag+ = AgBr↓(浅黄色);I- + Ag+ = AgI↓(黄色)。

三、氯水

1.氯水与液氯的区别

2.氯水中的粒子及其性质

3.新制氯水中平衡Cl2+H2O HCl+HClO的应用

四、溴、碘的提取

1.海水提溴

⑴流程:

⑵海水提取溴涉及的化学反应:Cl2+2NaBr===2NaCl+Br2;

SO2+Br2+H2O===H2SO4+2HBr;Cl2+2HBr===2HCl+Br2。

2.海带提碘

⑴流程:

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I===2NaCl+I2。

【总结】元素及化合物部分,是我们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它要求我们熟练掌握各主族中典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备和用途,了解这些元素的单质及某些氧化物、氢化物的性质。

【作业布置】完成课时训练11。

【第三课时:例题、变式训练讲评】

【教学过程】

【例1】某学习小组设计以下四个实验探究氯水的成分,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⑴实验①得出的结论。

⑵指出实验②和实验④中的“实验现象”: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③中“实验方法”的具体操作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通过实验②的“实验现象”,同学们得出两个不同的结论。这两个结论可能是:

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

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______________。

【解析】氯水中存在:Cl2+H2O H++Cl-+HClO,通过AgNO3溶液检验Cl-的存在。通过淀粉KI试纸检验氯水中存在Cl2,发生的反应为Cl2+2KI===I2+2KCl。通过氯水能与Na2CO3溶液反应说明氯水中存在HCl,发生的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O+CO2↑。往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滴加氯水,溶液红色褪去,有两种可能:一是氯水中含有强氧化性的HClO,它的漂白作用能使溶液红色褪去,二是氯水中含有H+,能中和OH-,使溶液褪色。通过向褪色后的溶液中再加入NaOH溶液,看溶液是否重新变成红色来验证溶液褪色的原因。

【答案】⑴氯水中含有Cl-;⑵②溶液褪色④有气泡冒出;⑶取一片淀粉KI试纸,置于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滴在试纸上;⑷a.氯水中含有HClO,其漂白作用使溶液褪色b.氯水中含有H+,中和OH-使溶液褪色。向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溶液显碱性,若溶液不再显红色,证明红色消失是HClO的漂白作用引起的;若溶液显红色,证明是H+的中和作用引起的

【变式题】下列物质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褪色的是()

①氯气②液氯③新制氯水④氯气的酒精溶液⑤盐酸⑥盐酸酸化的漂白粉溶液

A.①②③B.①②③⑥C.③⑥D.③④⑥

【解析】C能使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又褪色的物质,应具有酸性和漂白性。在所给的6组物质中①和②只存在氯气分子,既无酸性,又无漂白性;④中存在的是氯气和酒精分子,也没有酸性和漂白性;⑤中只存在H+和Cl-及H2O分子,只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却不能使之褪色;只有③和⑥中,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HClO),因此应选C。【例2】在实验室里可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钾、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 mL 30% K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 mL 8% 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

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⑴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

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填写字母编号)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B.饱和食盐水C.浓硫酸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⑵比较制取氯酸钾和次氯酸钠的条件,二者的差异是__________。反应完毕经冷却后,

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上图中符合该晶体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写字母编号);

从②的试管中分离出该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填写实验操作名称)。

⑶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

⑷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

【解析】(1)用分液漏斗滴加浓盐酸,易于控制反应物的量以及防止产生的有毒气体氯气逸散到空气中;除去Cl2中的HCl,应防止Cl2被消耗,排除A、D 项,又需吸收HCl,排除C项。(2)从题目条件上看:浓度不同,KOH溶液是30%,NaOH 溶液是8%;温度不同,

②需水浴加热,而③却用冰水浴冷却。“反应完毕经冷却后,②的试管中有大量晶体析出”

指明该晶体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则在“溶解度—温度”图中,应为增函数曲线。

晶体与液体分离的方法应采用过滤操作。(4)“H+使石蕊变色”,溶液呈酸性,石蕊应变红。

石蕊属有色有机物,褪色应考虑漂白作用,是Cl2与水反应产生的HClO作用的结果。持续通入Cl2,会因Cl2溶于水中而使溶液显黄绿色。

【答案】⑴分液漏斗B;⑵碱溶液(或反应物)的浓度不同,反应温度不同M过滤

⑶Cl2+2OH-===ClO-+Cl-+H2O

【总结】多积累、多总结,形成能体现自身思维特点的解题方法技能和技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作业布置】完成第12讲的基础练习。

①②③④

⑷⑸⑹⑺

⑴⑵⑶⑷⑸⑹⑺

①②③④

⑷⑸⑹⑺

⑴⑵⑶⑷⑸⑹⑺

高中化学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及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程标准: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硅的两种重要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的主要性质; 2.引导学生对比学习硅的化合物(二氧化硅及硅酸)与碳的化合物(二氧化碳及碳酸),培养学生联系、对比、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感受化学的实用性,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硅的性质 难点:硅酸的性质

巩固练习 1、宣传科学知识,介绍高新科技,揭露伪科学,是科学工作者的义务,下列说法属于伪科学的是()。 A.以二氧化硅为主要原料制造光导纤维 B.碳炉边放盆水,可防止煤气中毒 C.在墙壁刚粉刷过石灰浆的室内生一炭火盆,墙壁会冒汗 D.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 2能和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硅酸 B.SiO 2 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C.SiO 2的俗名叫水玻璃,不溶于水 D.SiO 2 又叫水晶,能溶于NaOH溶液中 3、①盐酸、②浓硫酸、③氧气、④氢氟酸、⑤氢氧化钾溶液中,能与地壳中含量第一和第二的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起化学反应的是() A.①② B.④⑤ C.②④ D.③④ 4、将过量的二氧化碳通入下列溶液中,最终会出现浑浊的是() A.氯化钙溶液 B.澄清的石灰水 C.水玻璃 D.硝酸钡溶液 5、熔融烧碱应选用的器皿是() A.铁制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石英坩埚 D.陶瓷坩埚 6、下列关于碳和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4价氧化物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B.单质在加热时都能与氧气反应 C.氧化物都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D.碳和硅两种元素都有能导电的单质 7、下列试剂可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保存的是() A.硅酸钠溶液 B.盐酸 C.氢氟酸 D.氢氧化钠溶液 8、和空气接触可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组合是() ① Na ②Na 2SiO 3 溶液③Na 2 O 2 ④烧碱溶液⑤石灰水⑥Fe(OH) 2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⑤ 9、已知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需要吸收热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石墨比金刚石稳定 B.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石墨和金刚石一样稳定 D.以上结论都不正确 10、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O2、H2、CO和H2O(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依次进行以下处理(假设每次处理均反应完全):①通过盛有硅胶的干燥管时,气体体积不变;②通过炽热的氧化铜时,固体变为红色;③通过白色CuSO4粉末时,粉末变蓝色;④通过澄清石灰水时,溶液变浑浊。则原混合气体的成分不可能是 A H2和CO B CO2、H2和CO C H2O和CO2 D H2和CO2 11、按由多到少的顺序,在地壳中的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依次是、、、。 碳、硅均位于元素周期表的族,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别是、。 碳是构成的主要元素,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和的形式存在,是构成岩石与许多矿物的基本元素。

一轮复习元素化合物ny

元素化合物(第1课时) 一、知识梳理 1.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气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因而可用向收集,_______溶于水,因此,也可用排水法法收集 2.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为 .做该实验时要在细铁丝末端系上一根火柴梗的目的是.氧气瓶底铺少量的纱子或加少量水的目的是. 3.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最能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的现象是,反应方程式为. 4.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为是该反应产生大量的而不是雾。. 5.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是色,在氧气中燃烧燃烧产生的火焰是色 6.分别写出氢气、一氧化碳、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方程式 这三种物质都是无色气体,鉴别它们可以根据它们的不同。 7.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许多物质会与氧气发生反应,物质与氧气发生的缓慢的氧化反应叫缓慢氧化,如生活中的。 8.举出氧气的两个重要用途 9.工业上制取O2是用的分离液态空气法,其原理是根据氧气和氮气的不同.该过程属于____________变化。 10.写出用高锰酸钾和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 (1)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2)若选用A装置制备气体时应考滤的因素是。 (3)可用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和收集O2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下同)。 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是, 并据此选择上图中组装一套制取于燥氧气的装置,收集氧气时,验满的方法是。 ⑸写出实验室用用金属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备和收集较纯净的氢气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 二、牛刀小试 1.(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_____(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请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点燃氢气,试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点燃氢气前,必须检验氢气的_______________,以防发生_______________。点燃氢气后,观察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总结与练习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要求: 1了解地壳中金属元素含量、金属的存在状态、金属的化学共性。 2了解Na的保存、Na常温下在空气中的变化,掌握加热条件下Na与O2的反应,Na与水的反应。 3了解Fe与Al分别与O2的反应,Al2O3的保护作用,掌握Al与NaOH溶液的反应。 4了解金属氧化物的物理性质,并通过实验探究掌握金属氧化物溶于水的规律、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Al(OH)3的两性。 5掌握Na2CO3、NaHCO3的性质,了解Na2CO3、NaHCO3、KAl(SO4)2的用途。 6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检验方法,Fe2+、Fe3+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7了解常见合金的性能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要求: 1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一般方法。 3学会用焰色反应判断某些金属元素的存在 4学会选择金属材料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我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积极提出问题,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第一讲《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一课时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l:7.73%,第二位Fe:4.75%。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原因:金属元素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电子,因而性质活泼。 【思考与交流】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 根据初中所学内容填写化学反应方程式: 举例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金属与氧气反应4Al+3O2==2Al2O3 金属与盐置换反应Fe+CuSO4==Cu+FeSO4 金属与酸反应Fe+H2SO4==FeSO4+Cu 【探求新知】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涉及本考点的考题主要以硅的化合物知识为载体,考查硅、二氧化硅的性质及硅的制备知识,其题型一般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硅酸盐材料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与当今的生产、生活实际密不可分,新课程改革理念及新高考命题思想均要求与社会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所以相关知识点一定会在今后的高考中重现。 硅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如下: [考题印证] 1.用“√”或“×”判断下列高考选项的正误。 (1)(2012·新课标全国卷)单质硅是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2)(2012·广东高考)SiO2有导电性,所以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 (3)(2012·天津高考)SiO2与酸、碱均不反应() (4)(2011·山东高考)硅在自然界中只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5)(2011·山东高考)硅单质常用作半导体材料和光导纤维() (6)(2011·山东高考)硅的最高价氧化物不与酸反应() 解析:(1)单质硅用于太阳能电池。 (2)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但SiO2是非金属氧化物,不能导电。 (3)SiO2能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也能与NaOH 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4)硅是一种亲氧元素,在自然界它总是与氧相化合的,因此在自然界中硅主要以熔点很高的氧化物及硅酸盐的形式存在。 (5)硅常用作半导体材料,二氧化硅才用作光导纤维。 (6)硅的最高价氧化物是二氧化硅,SiO2与酸不反应但氢氟酸例外,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水。 答案:(1)√ (2)× (3)× (4)√ (5)× (6)× 2.硅单质及其化合物应用范围很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硅半导体材料必须先得到高纯硅。三氯甲硅烷(SiHCl3)还原法是当前制备高纯硅的主要方法,生产过程示意图如下: 石英砂――→焦炭高温粗硅――→HCl 573 K 以上粗――→精馏 纯――→H21 357 K 高纯硅 ①写出由纯 SiHCl3制备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整个制备过程必须严格控制无水无氧。SiHCl3遇水剧烈反应生成H2SiO3、HCl 和另一种物质,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2还原SiHCl3过程中若混入O2,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硅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元素及化合物专题训练

2020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9·北京,6)下列我国科研成果所涉及材料中,主要成分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 A.4.03米大口径 碳化硅反射镜 B.2022年冬奥会 聚氨酯速滑服 C.能屏蔽电磁波的 碳包覆银纳米线 D.“玉兔二号” 钛合金筛网轮 答案A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及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量的铜与浓硝酸反应可生成NO B.Fe在O 2 中的燃烧产物可用于制红色涂料 C.Na、Al、Cu可以分别用电解冶炼法、热还原法和热分解法得到 D.Fe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 答案A 3.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属于酸性氧化物 B.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物质 C.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D.因为具有强氧化性,所以能漂白品红 答案D 4.三效催化剂是最为常见的汽车尾气催化剂,其催化剂表面物质转化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转化过程中,氮元素均被还原 B.依据图示判断催化剂不参与储存和还原过程 C.还原过程中生成0.1mol N 2 ,转移电子数为0.5N A D.三效催化剂能有效实现汽车尾气中CO、C x H y 、NO x 三种成分的净化 答案D

( B.消除总反应为:4NO x +(5-2x)O 2 +2H 2 O=====4HNO 3 2 5.(2019·宝鸡市高考模拟)汽车尾气的治理是减轻空气污染的有效途径。科学家研究发现TiO 2 的混凝土或沥青可以适度消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其原理如下。下列关于“消除”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部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光 C.使用纳米TiO 2 ,产生的光生电子和空穴更多,NO x 消除效率更高 D.1mol O-比1mol羟基(·OH)多9N A 个电子(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答案D 6.下列有关铁及其化合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溶液中加KSCN,溶液显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Fe3+,无Fe2+ B.现榨的苹果汁在空气中会由淡绿色变为棕黄色,其原因可能是苹果汁中的Fe2+变成Fe3+ C.工业上可用铁质容器储存浓硝酸和浓硫酸,原因是铁在常温下与两种酸不反应 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 答案B 7.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选项 A B C D Ⅰ中试剂 氯化铵 硫酸亚铁 涂有石蜡油的碎瓷片 铁粉与水蒸气 Ⅱ中试剂及现象 酚酞溶液不变红色 品红溶液褪色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肥皂水冒泡 推断 氯化铵稳定 FeSO4分解生成FeO和SO2 石蜡油发生了化学变化 铁粉与水蒸气发生了反应 答案C 8.(2019·安阳市高三二模)某同学欲利用如图装置制取能较长时间存在的Fe(OH) 2 ,其中实验所用溶液现配现用且蒸馏水先加热煮沸。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点总结-(绝对好)

龙文教育学科老师个性化教案 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化学年级高三教材版本浙教版 学案主题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课时数量 (全程或具体时 间) 第( 7 )课 时 授课时段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氮硫的性质 个性化学习问 题解决 针对该知识点的应用性比较大设计教学! 教学重 点、难点 该部分知识点的计算类以及实用性很强要好好把握! 教学过程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硅 1.相关反应 Si 物理性质 晶体硅:灰黑色固体、金属光泽熔点高、 硬而脆 化学 性质 与非金属反应Si + O 2 △ SiO2 与氢氟酸反应Si + 4HF = SiF4↑+ 2H2↑ 与强碱溶液反 应 Si + 2NaOH + H2O = Na2SiO3 + 2H2↑ 粗硅工业制取SiO2 + 2C 高温 Si + 2CO↑ SiO2 物理性质熔点高、硬度大、纯净的晶体俗称水晶 化 学 性 质 与氢氟酸反应SiO2 + 4HF = SiF4↑+ 2H2O 与强碱溶液反应SiO2 + 2NaOH = Na2SiO3 + H2O 与盐反应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 H2SiO3 物理性质白色沉淀 化学 性 质 与强碱溶液反应H2SiO3 + 2NaOH = Na2SiO3 +2H2O 加热H 2SiO3 △ H2O + SiO2 实验室制取原理Na2SiO3 + 2HCl = H2SiO3↓+ 2NaCl 2.三大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水泥玻璃陶瓷原料石灰石黏土纯碱、石灰石、石英(过量)黏土设备水泥回转窑玻璃窑 原理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SiO2 + Na2CO3 高温 Na2SiO3 + CO2↑ SiO2 + CaCO3 高温 CaSiO3 + CO2↑成分 硅酸二钙2CaO·SiO2硅酸三钙 3CaO·SiO2 Na2SiO3 CaSiO3 SiO2

高三一轮复习 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钠及其化合物 (一)钠单质 1、物理性质: 金属钠银白色,硬度:软,密度比水小,熔沸点低,导电性、导热性良好 ?钠露置与空气中的过程变化: ?化学钠保存在石蜡油或煤油中,因为钠易与水或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钠不与煤油反应,且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所以保存在煤油中。 2、化学性质 ①与氧气反应 4Na+O2=2Na2O(常温)2Na+O2Na2O2(过氧化钠) 2Na2O+O22Na2O2 ②与非金属反应 2Na+Cl22NaCl2Na+S=Na2S ③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浮、熔、游、响、红。 ?钠燃烧引起火灾,一般用砂土盖灭。 ④钠与酸的反应

2HCl+2Na=2NaCl+H2↑ ⑤将钠与盐的反应 a.若将钠放入CuSO4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2Na+2H2O=2NaOH+H2↑ CuSO4+2NaOH=Cu(OH)2↓+Na2SO4 b.钠可与某些熔盐作用,置换出相应金属。 如:4Na+TiCl4(熔)=4NaCl+Ti (二)钠的化合物 1、Na2O和Na2O2

?Na2O2与CO2、H2O反应的各种关系 ?Na2O2的强氧化性 Na2O2可与SO2、H2S、FeCl2等还原性物质反应。 (3)Na2CO3和NaHCO3

O3 与碱反应 NaOH 不反应NaHCO3+NaOH=H2O+Na2CO3 Ca(OH)2Na2CO3+Ca(OH)2= CaCO3↓+2NaOH 此法可用于土法制烧 碱或除掉烧碱中的 Na2CO3 少量石灰水: 2NaHCO3+Ca(OH)2=CaCO3↓ +Na2CO3+2H2O 过量石灰水: NaHCO3+Ca(OH)2=CaCO3↓ +NaOH+H2O 与盐反应 CaCl2Ca2++CO32-==CaCO3↓不反应 NaHSO4CO32-+2H+=CO2↑+H2O HCO3-+H+=H2O+CO2↑ 热稳定性很稳定受热不分解不很稳定,受热易分解。 2NaHCO3Na2CO3+H2O+CO2↑ 二者之间相互 转化 ?常见离子的焰色反应和焰色反应的实验操作 Na+(黄色)K+(紫色,需透过钴玻璃)Cu2+(绿色)Ba2+(黄绿色) 操作:洗—烧—蘸—烧—洗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小结 广东省湛江一中王国安 本章是一个很重要的章节,是中学化学的重点、难点之一,是化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新课标内容 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知识重点与学习难点 (一)物理性质 Cl2、N2是气体,S、Si是固体;Cl2有毒;都难溶于水(Cl2的溶解性稍大一些);Cl2是黄绿色,S是淡黄色,N2是无色。 单纯地记忆这些知识是很枯燥的,如何巧妙而又牢固地掌握这些知识呢?比如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物质的分离方面、Cl2万一泄漏时如何躲避及中毒时的救护等实用方面,通过理论结合实际,不仅学习具有了趣味性,而且主动地去学习、思考,你的记忆也牢固了,自然做题就更得心应手了。 (二)化学性质 因为是典型的非金属,所以Cl2、S、N2常作氧化剂;Si的性质很稳定,在常温下除与F2、HF 和强碱外不跟其他物质起反应。 (三)单质的性质比较 下边的这些方程式是一些基本的重点,也是难点。 1.Cl2的性质很活泼,发生的反应很多,而N2、Si 则比较稳定,能和它们发生反应的物质很少,即使反应也比较难,所以Cl2是重点,S次之。 2.Cl2的氧化性强,S次之,所以生成的产物的化合价有区别:Cl2与变价金属反应时得相应金

属元素的高价产物,而S 与之反应则得低价产物。 3.NaOH 与S 的反应,体现出与Cl 2 的相似性,反应式为:3S+6NaOH △==2Na 2 S+Na 2SO 3+3H 2O 。 还有一些引申的内容:反应Cl 2 与Ca(OH)2的反应以及漂白粉的成分、氯水的成分及性质,与 HNO 3 的有关反应、卤素的性质、SO 2 的漂白性、NO 2 的吸收等,也都是我们要留意的知识点。 (四)几种化合物的性质比较 (1)浓H 2SO 4、浓HNO 3、稀HNO 3都是强氧化剂,是中学里的重点和难点,有关反应很 多,注意归纳和记忆。其共同点是:能氧化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和低价化合物,并生成其高价产物, 而S 或N 元素的化合价则降低,一般降到+4或+2价。 (2)Fe 、Al 在冷的浓HNO 3或浓H 2SO 4中会产生钝化现象,即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金属继续与浓酸发生反应。 (3)金属和HNO 3反应生成的不是H 2。 3.NH 3 NH 3的性质:NH 3+HCl=NH 4Cl 。类似的反应很多,要会写,对应的实验现象应注意。 NH 3的制备:2NH 4Cl+Ca(OH)2 △ ====== 2NH 3↑+CaCl 2+2H 2O 。反应物是固体,不能排水收集。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容易接受。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元素化合物,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高考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复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一、卤族元素 1、包括: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卤族元素最外层有个电子,位于元素周期表第族,气态氢化物的通式为;除氟元素外,其它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通式为。 2、卤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逐渐,原子半径,得电子的能力逐渐,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酸性。 3、 4、F2有性,它与H2相遇即爆炸,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它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5、氯气的性质 ①Cl2密度空气,有气味,毒。氯气的电子式为,是一种常见的剂。 ②Cl2与H2在或条件下都可发生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Cl2能在条件下,与钠、镁、铝、铁、铜等金属发生反应,写出铁在氯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写出铜在氯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把得到的色固体溶于水中,可配制成色的溶液。 ④氯气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生成两种酸:和,其中有漂白性,一旦漂白有色织物,颜色不能复现。写出氯气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在该反应中,氯气起到了剂的作用。若有1mol氯气参与反应,有 mol电子发生转移。 ⑤氯气的水溶液叫做,包括的微粒有。其中使氯水有酸性,使氯水有强氧化性。 ⑥氯气与强碱溶液可发生反应,类似于氯气与水的反应,在反应中能生成两种盐。写出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该反应的产物中,是家庭常用的“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氯气与熟石灰反应可以用来制漂白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产物中起到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是。 ⑦当把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化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把氯气通入FeBr2溶液中,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在以上的两个反应中,氯气都作剂。 ⑧工业上可以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来制取氯气,该生产过程又叫做,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⑨若要得到干燥的氯气,常用作为干燥剂。可用试纸来检验氯气

高三二轮复习教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纲展示】 1.了解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如H 、C 、N 、O 、Si 、S 、Cl 等)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3.了解常见非金属元素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要点扫描 一、非金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1.硅及其化合物 3 2.氯及其化合物 3.硫及其化合物 SO 3 H 24 燃 O 2 2 22 4.氮及其化合物 N NO 2 2O HNO 3 一、离子的检验

热点题型 【典例1】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与Cu发生剧烈反应 B.明矾[KAl(SO4)2·12H2O]在水中能形成Al(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将SO2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后加热恢复原色;将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加热也不能恢复原色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但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与Cu反应,A项错误;明矾溶于水能电离出Al3+,Al3+能水解生成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可用作净水剂,B项正确;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后的原因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SO2+Br2+2H2O=2HBr+H2SO4,加热后溶液不能恢复原色,C项错误;金刚石为碳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D项错误。 答案:B 【典例2】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和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工业生产中SO2废气可用石灰乳吸收 B.某些金属氧化物可做颜料 C.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弱 D.C60具有碳单质的性质,与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 解析:SO2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CaCO3,在空气中氧化可得到石膏,A正确;Fe2O3、TiO2等可以作为颜料,B项正确;碳、硅同主族,前者的非金属性强于后者,故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C项错误;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的单质,二者互为同素异形体。 答案:C

非金属元素小结之教案

第十八章 非金属元素小结之教案 18-1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和性质 18-1-1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结构特点(C 级掌握) 非金属单质分子组成与晶体结构 有人提出8-N 规则,N 代表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族数,则该元素在单质分子中的共价数等于8-N 。 18-1.1:非金属单质按其结构和性质大致分成哪三类?每一类具有哪些通性?各类并举出至少一例说明。(C 级掌握) 18-1-2 非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 18-1.2:试举出六种可与强碱反应的非金属单质,这些反应都是歧化反应吗?(B 级了解) 18-2 分子型氢化物 18-2-1 氢化物的熔沸点(C 级掌握) 同一族中,沸点从上到下递增,但第2周期的NH 3、H 2O 及HF 的沸点异常地高,这是由于分子间存在着氢键,分子的缔合作用特别强的缘故。 18-2.1:简述H 2O,H 2S,H 2Se,H 2Te 熔点和沸点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C 级重点掌握) 18-2.2: 为什么H 2O 的沸点比HF 还高?(A 级掌握) 18-2-2 热稳定性 一:变化规律(C 级重点掌握) 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热稳定性逐渐增加:在同一族中,自上而下热稳定性逐渐减小。 二:理论解释(B 级掌握) 1。电负性差值的关系 非金属与氢的电负性相差越远,所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反之,不稳定。 2。与△f G θ或△f H θ 的关系 这些氢化物的标准生成自由能△f G θ或标准生成焓△f H θ 越负,氢化物越稳定。 18-2.3:HF,HCl,HBr,HI 热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如何?可用哪些热力学函数来进行判断?如何判断?(C 级掌握) 18-2-3 还原性 一:变化规律(C 级重点掌握) 除了HF 以外,其它分子型氢化物都有还原性,且变化规律如下: CH 4 NH 3 H 20 HF SiH 4 PH 3 H 2S HCl GeH 4 AsH 3 H 2Se HBr (SnH 4) SbH 3 H 2Te HI 二:理论解释(B 级掌握)

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①第三章单元教学设计 ---《金属及其化合物》 班级:09级化学四班 姓名:连莉莉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章教材的地位 金属及其化学性质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内容。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习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习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2、本章教材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技能的基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初步理解了从实验学化学的思想,巩固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学习了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的量等基本概念,具有实验探究基本技能,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为本章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心理基础。但学生对实验现象分析能力、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一些铁的知识,在教学中应多加考虑新旧知识的相互衔接。 2、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及认知发展水平。高一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化学实验充满期待和向往,因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三维目标能否达成的关键。 三、课程目标

1、了解钠、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和与人们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合理使用金属材料的重要意义。 3、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4、以金属知识的学习为线索,通过阅读、查阅资料、讨论和概括等,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及信息加工的能力。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5、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以活泼金属钠,较活泼金属铝、铁,不活泼金属铜为代表,了解金属的主要性质,并学会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方法。 ②以MgO 、Fe 2O 3、CuO 为代表,了解金属氧化物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主要用途。巩固药品取用等基础实验操作。 ③以铁的氢氧化物和Al(OH)3为代表,了解金属氢氧化物的制法、性质和用途。 ④以Al 2O 3、Al(OH)3为代表,了解两性物质的特点。以KAl(SO 4)2 为代表,使学生掌握复盐的组成特点。 ⑤掌握试管实验等基础实验操作及焰色反应操作。 ⑥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特点,使学生掌握酸式盐的组成特点。

高一化学教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一化学教案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讨论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安排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见无机物及其性质等知识的继续。这些内容既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化学的基础,也是在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化学常识。 本章具有巩固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知识的作用。在第三章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元素化合物知识和研究方法,为元素族概念的形成、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元素周期表的形成积累感性材料,是学生认识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重要基础。 本章在选材上着眼于这几种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在知识安排上尽量使知识和用途相结合,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物质的重要性能与可能的负面作用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常见无机物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例如,二氧化硅与硅酸盐产品的应用及其发展,氯气的性质与应用及其可能存在的问题,硫酸、硝酸和氨的性质及广泛用途,酸雨的形成等。这些内容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另外,科学史话──氯气的发现和确认渗透了严谨、求

实的科学思维品质的培养,科学视野──新型陶瓷信使分子──NO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等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全面地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硅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2、了解硅及其化合物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调查研究:完成并小组交流硅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小论文。 4、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运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学习同族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的方法,并运用这些知识学习碳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重点难点 硅和二氧化硅的性质。硅酸盐的用途。 教学过程 *将Si单质的内容移到开头教学。 采用对比的方法,联系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钠、碳酸氢钠、甲烷等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引人硅、二氧化硅等新知识。 碳和硅是同一主族相邻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性质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高三一轮复习必修一 元素化合物内容及练习题

元素与化合物知识复习 一、金属和非金属的研究思路 (一)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思路: 1、 与非金属或金属反应 2、 与氧化物反应(包括水、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3、 与酸反应 4、 与碱反应 5、 与盐反应 6、 制取、检验、存在和用途等 (二)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思路: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沸点-水溶性-特性等。 (三)非金属知识主线:气态氢化物 单质 氧化物 含氧酸 盐 (四)金属知识主线:单质 氧化物 氢氧化物 盐 二、非金属元素与化合物: 1、氯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2、碳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3、硫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4、氮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5、硅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三、金属元素与化合物 1、钠的单质和化合物 2、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3、铝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4、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5、铜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

高三化学《元素化合物》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向下列溶液滴加稀硫酸,生成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稀硫酸,沉淀又溶解的是A.Na2SiO3B.BaCl2C.FeCl3D.NaAlO2 2.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下列溶液,久置后溶液中原溶质的浓度会变大的是A.浓硫酸B.浓氢氧化钠C.氯水D.氯化钠 3.甲、乙两烧瓶中各盛有100mL3mol·L-1的盐酸和氢氧化钾溶液;向两烧瓶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甲: 乙=2 : 3(相同状况),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A.2.7克B.3.6克C.5.04克D.4.05克 4.某无色混合气体可能含有Cl2、O2、HCl、NH3、NO、NO2中的两种或多种,现将此混合气体经过浓硫酸后体积减小,将剩余气体排入空气中,很快变成红棕色。对于原混合气体成分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肯定有O2 B.肯定只有NH3和NO C.肯定有NH3、NO、HCl D.肯定没有Cl2、、NH3、NO2 5.宇宙飞船是用N2H4(联氨)与N2O4作推力能源,其未配平的反应式为N2H4+N2O4→N2+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1 : 2 B.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C.联氨是氧化剂D.氧化剂与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2 : 1 6.一定量的Mg和Al2O3的混合物投入100ml 2mol/L的稀HCl中完全溶解后,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4mol/L的NaOH溶液,要使Mg、Al元素全部沉淀出来,所加入的NaOH溶液的体积应该是 A.由于Mg和Al2O3的质量未知无法判断B.100ml C.25ml D.50ml 7.在含有【Al(OH)4】-的溶液中,下列离子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A.CO32-、OH-、Cl-、NH4+B.Cl-、HSO3-、Na+、K+ C.H+、Cl-、NO3-、Na+D.CO32-、NO3-、S2-、K+ 8.1L1.00mol·L-1的纯碱溶液逐滴加入到1L1.25mol·L-1的盐酸中;再做相反操作:将1L1.25mol·L-1的盐酸逐滴加入到1L1.00mol·L-1的纯碱溶液中,两次操作在同温同压下产生气体的体积比是 A.2:5B.5:2C.2:1D.1:1 班级姓名 9.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填标号) A.用天平称取固体烧碱时,将NaOH固体放在垫有干净滤纸的托盘上 B.将铜丝伸入热的硫蒸气中可得到CuS C.铜片跟稀硝酸共热产生的气体必须用排水法收集 D.久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用硫酸溶液洗涤 E.浓硫酸不慎溅在皮肤上,立即用稀NaOH溶液冲洗 10.酸雨是天空降水呈酸性(pH小于5.6)的统称,个别地方竟低于2.1(食醋的pH=3)。 形成酸雨的原因是大气中的SO2和氮氧化物。主要来源是煤和石油的燃烧,全世界每年有1.5亿吨SO2的排放量。 (1)SO2可在空气中受光照被氧化,最终与雨水形成酸雨。试写出这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2)汽车排放的尾气、硝酸厂和化肥厂的废气都含有氮氧化物,全世界每年排放量约5×107kg。NO2溶于水生成酸。 (3)酸雨可导致的危害有(漏选不得分) A.腐蚀建筑物B.导致树木枯萎C.造成洪涝灾害D.恶化人类环境(4)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必须减少SO2的排放量,对燃料中的硫化物进行 ,对废气中的氮氧化物用吸收。 11.(8分)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反应放出H2,该溶液中可能含有:H+、K+、Mg2+、Cl-、OH-、NO3-、CO-2 3 等,试推断: 第一种情况:一定有离子,可能有离子; 第二种情况:一定有离子,可能有离子。 12.铝土矿的主要成分是Al2O3,含有Fe2O3、SiO2 等杂质,按下列操作从铝土矿中提取Al2O3。回答 下列问题 (1)沉淀物的化学式分别是:a ; d ; f (2)溶液b中所含的金属阳离子 是;溶液c中所含的酸根阴离子 是。 (3)加入的试剂A是,通入的气 体B 是,能否将B换成A?其理由是

高中化学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教案

专题十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专题要点】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是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在高考题中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设计的实验、推断、计算的形式出现.在解这类题目时,除了掌握必要的有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的知识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推理、实验和分析能力。涉及到的考点有: 1.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2.钠为代表的碱金属化合物性质及应用 3.镁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4.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5.金属活动性关系与氧化还原知识和离子反应知识的联系应用 6.常见的金属的性质与电解质溶液.电解理论的综合应用 7.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综合计算 8.以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背景的实验试题 【考纲要求】 1.常见金属元素(如Na、Al、Fe、Cu等) ⑴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 ⑵了解常见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⑶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了解海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前景及化学在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了解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反应原理及有关化学反应 3.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⑴能依据所提供的资料或信息,获取并归纳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⑵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具备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的基本思路。 ⑶尝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等原理研究元素化合物性质 【教法指引】 1.利用原子守恒、得失电子守恒和电荷守恒来解决涉及金属知识的习题,

深入理解金属单质(或原子)的还原性,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注意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掌握金属知识主线 2.理解联系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利用电解质溶液相关知识解决金属离子的有关知识,包括相关的计算、分析、归纳是高考的基础考查点。 3.金属与酸的相关计算,以及涉及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混合计算是高考经常考试的重点,尤其是联系新科技、新发现和社会相关的知识,注意解题方法的总结归纳。 【知识网络】 一、金属元素的通性 1、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⑴结构特点: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原子的半径(与同周期元素相比)___。 ⑵位置:金属元素集中于元素周期表的______方,分布于______族和所有的_____族中,_____族是完全由金属元素构成的族。 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规律: ⑴跟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的剧烈程度;⑵金属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的强弱; ⑶置换反应;⑷原电池的正、负极;⑸电解时金属阳离子的放电顺序(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 3、金属单质的性质: ⑴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 ①金属在化学反应中都较容易失去电子被氧化:M-ne—=M n+。可以根据 ___________判断金属单质还原性的强弱。 ②金属单质跟酸反应的规律:按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与

15 非金属元素小结

第十五章非金属元素小结p645 8.试从结构观点分析含氧酸强度和结构之间的关系。用鲍林规则判断下列酸的强弱: N Pka N PKa (1) HClO 0 ~+7 (2)HClO2 1 +2 (3)H3AsO3 0 ~+7 (4)HIO3 2 -3 (5)H3PO3 1 +2 (6)HBrO3 2 -3 (7)HMnO4 3 -8 (8)H2SeO4 2 -3 (9)HNO2 1 +2 (10)H6TeO6 0 +7 9.试说明为什么下列各组酸的强度是: (1)HI>HBr>HCl>HF 从I-到F-,X增强,r减小,电子密度增大,对H+的吸引力增强 (2)HClO4> H2SO4>H3PO4>H4SiO4 从左到右,R n+电荷降低,r增大,R n+对O-H氧原子上电子对的吸引力减弱,O-H键极性减弱,更不易断键电离出H+。 (3)HNO3>HNO2 HNO3中N3+,HNO2中N+,前者电荷更高,r更小,吸引O-H氧原子电子对的能力更强(4)HIO4>H5IO6 HIO4中3个非羟基氧原子,H5IO6中仅一个非羟基氧原子,非羟基氧原子从R n+吸引电子,故其越多。R n+的正电荷越强,越有利于其从O-H氧原子吸引电子对,使O-H极性增强而于发生离解。 (5)H6TeO6>H2SeO4 H2SeO4 Se6+周围2个非羟基氧原子,H6TeO6无非羟基氧原子 11.Na2CO3和CaCO3的标准溶解焓变ΔS Ho分别为-24.69KJ.mol-1和-12.13KJ.mol-1。试参照表15-8,15-9的数据计算两者的标准溶解自由能变化ΔS Go,并用此数据对两者在水中的溶解性作出判断。分析两者水溶性不同的原因。 ?S SoNa2CO3=2?S SoNa+(aq)+ ?S So(CO32-(aq))=2×28.8-116.7=-59.1J.mol-1 ?S SoCaCO3=? S So(Ca2+(aq))+ ?S So(CO32-(aq))=-94.1-116.7=-210.8J.mol-1.K-1 ?GoS(Na2CO3)=-24.69-298×(-59.1)/1000=-7.078KJ ?GoS(CaCO3)=-12.13-298×(-210.8)/1000=50.688KJ Na2CO3(S)==2Na+(aq)+CO32-(aq) ΔS So(Jmol-1K-1) 28.8 -116.7 ΔS SoNa2CO3=ΣΔS So=2×28.8+1×(-116.7)=-59.1J.mol-1.K-1 ΔS GoNa2CO3=ΔS HoNa2CO3-TΔS SoNa2CO3 =-24.69-298×(-59.1)/1000 =-7.078(KJ) Ca2CO3(S)==Ca2+(aq)+CO32-(aq) ΔS So(Jmol-1.K-1) -94.1 -116.7 ΔS SoCaCO3=-94.1-116.7=-210.8J.mol-1.K-1 ΔS GoCaCO3=ΔS HoCaCO3-TΔS SoCaCO3 =-12.13-298×(-210.8)/1000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