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

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

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习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习] 金属与盐反应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引言]今天我们来认识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板书]1、钠与氧气的反应

[学生活动]分组①观察存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

②把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观察其物理性质、表面的氧化膜。

[归纳并板书]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存放方法。

[板书] 常温下4Na + O2 ==== 2Na2O

白色固体

[提出问题]金属钠放在空气中易被氧化,那么对金属钠进行加热又将如何?

[学生实验]钠的燃烧。

[学生活动]描述实验现象

[设问] 生成物是氧化钠吗?

[学生回答]不是,生成物呈浅黄色,而氧化钠是白色固体

[讲解] 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钠的另一种氧化物---过氧化钠(淡黄色固体)

[板书] 2Na + O2 ΔNa2O2

淡黄色固体

[投影] 过氧化钠的特殊用途-----潜水艇供氧剂。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 4Na2CO3 + O2

[板书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中的氧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要求学生写出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氧化剂、还原剂)

[引言]初中我们学习过铝在氧气中的燃烧,若铝在空气中加热,又有什么现象呢?

[板书]2、铝与氧气的反应4Al+3O2 点燃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学生实验]用坩埚钳钳住一块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逐渐熔化,失去光泽,但不滴落

[讲解] 铝的熔点为665℃氧化铝的熔点为2050℃,铝表面的致密氧化膜包在铝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落下。

[引言]如果我们去掉氧化膜再加热,有什么现象呢?

[学生实验]用坩埚钳钳住一块用砂纸打磨过的铝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轻轻晃动

[描述实验现象] 熔化的铝仍不滴落

[师生共同分析原因] 磨去氧化膜的铝片在空气中很快又形成一层新的氧化膜

[板书小结] 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回顾]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图片、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设问]能否看出金属的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剧烈程度有什么关系?

[小结]可以看出: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氧气反应就越易进行(如钠露置空气中就氧化);金属活动性越弱,与氧气发生反应时反应条件较高(如铁在空气中不能被点燃),俗语说“真金不怕火炼”就说明金在加热条件下不与氧气反应。

[总结]请学生根据今天所学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六、板书设计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钠的保存及其物理性质

常温下4Na + O2 ==== 2Na2O 加热2Na + O2 ΔNa2O2

白色固体淡黄色固体

小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与空气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铝与氧气的反应

4Al+3O2 点燃2Al2O3

纯氧中:

空气中:

[小结]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稳定存在于空气中

[总结]钠、铝、铁、铜与氧气的反应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最全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整理) 目录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2) 元素周期律——说课稿 (13) 《化学键》说课稿 (18)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21)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31)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37) 《甲烷》说课 (43) 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乙烯说课稿 (57)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说课稿 (63) 《基本营养物质》说课稿 (75)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

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 素的涵义;认识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高中化学知识点—硅和硅酸盐工业

高中化学知识点规律大全 ——硅和硅酸盐工业 1.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 包括碳(6C)、硅(14Si)、锗(32Ge)、锡(50Sn)和铅(82Pb)5种元素.碳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ⅣA族。[碳族元素的原子结构] (1)相似性: ①最外层电子数均为4个; ②主要化合价:+2价、+4价.其中C、Si、Ge、Sn的+4价化合物稳定;Pb的+2价的化合物稳定,但+4价的Pb的化合物却是不稳定的,如PbO2具有强氧化性。 (2)递变规律:按碳、硅、锗、锡、铅的顺序,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失电子能力增强,得电子能力减弱,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由于碳族元素的最外层为4个电子,因此由非金属性向金属性递变的趋势很明显。在碳族元素的单质中,碳是非金属;硅虽然是非金属,但却貌似金属(为灰黑色固体),且为半导体;锗具有两性,但金属性比非金属性强,为半导体;锡和铅为金属。 *[C60]C60与金刚石、石墨一样,都属于碳的同素异形体。C60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单质分 子,其形状如球状的多面体,在C60分子中有12个五边形和20个六边形。 [硅] (1)硅在自然界中的含量:硅在地壳中的含量居第二位(含量第一位的为氧元素)。 (2)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无单质硅,硅元素全部以化合态存在,如二氧化硅、硅酸盐等.化合态的硅是构成地壳的矿石和岩石的主要成分。 (3)单质硅的物理性质:单质硅有晶体硅和无定形硅两种。晶体硅是灰黑色、有金属光泽、硬而脆的固体。其熔点、沸点很高,硬度很大(晶体硅的结构类似于金刚石)。晶体硅是半导体。 (4)单质硅的化学性质: ①在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O2、Cl2、H2SO4、HNO3等发生反应,但能与F2、HF和强碱反应。例如:Si + 2NaOH + H2O =Na2SiO3 + 2H2↑ ②在加热时,研细的硅能在氧气中燃烧:Si + O2SiO2 (5)用途: ①硅可用来制造集成电路、晶体管、硅整流器等半导体器件,还可制成太阳能电池。 ②利用硅的合金,可用来制造变压器铁芯和耐酸设备等。 (6)工业制法.用焦炭在高温下还原SiO2可制得含有少量杂质的粗硅: SiO2 + 2C Si + 2CO↑ [二氧化硅] (1)二氧化硅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天然二氧化硅叫硅石。石英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晶体,透明的石英晶体叫做水晶,含有有色杂质的石英晶体叫做玛瑙。二氧化硅是一种硬度很大、熔点很高的固体。 (2)化学性质: ①SiO2是酸性氧化物.例如:SiO2+CaO CaSiO3 SiO2还可与NaOH反应:SiO2 + 2NaOH(水溶液中或熔融态) =Na2SiO3 + H2O 注意a.由于SiO2与强碱溶液反应生成了粘性很强的Na2SiO3溶液,因此盛放碱性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以防止瓶塞和瓶子粘在一起. b.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因此,不能通过SiO2与H2O反应的方法来制取其对应的水化物——硅酸(H2SiO3).制取H2SiO3的方法如下: Na2SiO3 + 2HCl =2NaCl + H2SiO3↓ 或Na2SiO3 + CO2 + H2O =Na2CO3 + H2SiO3↓ 硅酸(H2SiO3)不溶于水,其酸性比H2CO3还弱。 ②SiO2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4HF + SiO2=SiF4 + 2H2O SiO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因此盛氢氟酸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容器(可用塑料瓶)。 (3)用途: ①二氧化硅是制造高性能通讯材料——光导纤维的重要原料。 ②石英用来制造石英电子表、石英钟。较纯净的石英用来制造石英玻璃,石英玻璃常用来制造耐高温的化学仪器。 ③水晶常用来制造电子工业中的重要部件、光学仪器、工艺品和眼镜片等。 ④玛瑙用于制造精密仪器轴承、耐磨器皿和装饰品。

高一《化学键》说课稿

化学键说课 一、教材分析 教材简介: 本节教材选自全日制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四节化学键,课时为3课时。 本节教材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是关于离子键的内容,第二部分是关于化学键的内容,第三部分是关于介绍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第四部分介绍化学键的概念。此外本节还包括了一个演示实验和一张表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第一部分关于离子键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活泼金属钠与活泼非金属氯起反应生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第二部分关于共价键的内容,学生也已学过了氢气和氯气的反应生成氯化氢的过程。因此这两部分可在对有关知识进行复习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学生学习。在初中,学生已经学过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等知识,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从熟→生的过程。 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属于物质结构理论的范畴,而物质结构不仅是本书的点,也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通过本节教材的学习,形式认识了化学键和化学反应的实质,对分子结构理论将有整体认识。 教学重点: 1.离子键,共价键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化学键概念,电子式 二、教学方法 1.“启发探究式” 本节内容具有教学的特点,又有基础理论教学的特点,可采取教学方法,即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 本节教材概念多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强,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手段,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如:讲到二氧化碳分子,水分子结构时,可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教学或实物模型,展现分子结构进行教学,展现微观分子的运动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 按照教材的安排,将化学键概念放在离子键和共价键之后,我认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即归纳教学的方法。因此我的教学也按照教材编写的顺序进行。 1.关于离子键的教学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复习初中化学课本中关于离子化合物的内容,重点复习离 子与原子的区别和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课堂中要根据教材的安排,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生产氯化钠的过程进行演示实验,组织学生讨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离子键的概念。讨论中要着重抓住离子键的原因,成键粒子和成键性质三点,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离子键的本质和形成条件。要指出在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如(1)离子漏标电荷数;(2)离子所带正负

硅及其化合物 硅酸盐工业

硅及其化合物硅酸盐工业 【学习目标】1、理解晶体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 2、掌握原硅酸、硅酸和硅酸盐的重要性质 3、了解工业上生产玻璃和水泥的原料、化学原理和产品的成分、性能 【学习重点】硅的结构、性质和用途;硅酸、硅酸和硅酸盐的重要性质。 【学习要点】 一、硅的结构及性质 二、硅的重要化合物 三、硅酸盐工业 【随堂练习】 1、下列关于硅和硅的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硅的晶体结构和金刚石相似,都是原子晶体②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③晶体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④ SiO2是制造光导纤维的重要材料⑤SiO2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和一个硅原子组成的⑥SiO2是两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 A ①②⑥ B ①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⑤⑥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石英、玛瑙、水晶、硅藻土、玻璃等主要成分都是SiO2。②含硅4%的钢具有良好导磁性,含硅15%左右的钢具有良好的耐酸性③自然界中没有游离态的硅,化合态硅是构成矿物和岩石的主要成分。④以单质硅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含硅产品的工业叫硅酸盐工业。⑤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3CaO·SiO2、2CaO·SiO2、3CaO·Al2O3。⑥玻璃的成分是相同的,如石英玻璃、钢化玻璃、有机玻璃、水玻璃等,只是他们的加工工艺不同而已。⑦水泥的硬化过程是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水泥中加入的石膏是为了加速水泥的硬化速度。⑧因为高温是SiO2跟Na2CO3反应放出CO2,故硅酸比碳酸酸性强。 A 全不正确 B 除①②③④外 C 除②③外 D ④⑥⑦⑧ 3、工业上由粗硅制取纯硅有以下反应: ① Si(s)+ 3HCl == SiHCl3 + H2(g)+ 381kJ ② SiHCl3(g)+ H2 == Si(s)+ 3HCl(g) 对于上述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 均为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B 反应①、②实际上互为逆反应 C 由于反应①放热,则反应②一定吸热 D 提高SiHCl3产率,应采取加压和升温办法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炼铁、制玻璃、制水泥三种工业生产中都需要的原料是生石灰 B 陶瓷、水泥、玻璃、单晶硅、普钙等都属于硅酸盐产品 C 普通玻璃是电的绝缘体,这种透明的固体不属于晶体 D 钢化玻璃的重要用途之一是制造汽车车窗,合成它的主要原料是四氟乙烯 5、下列元素的单质中,最易跟氢气反应生成氢化物的是() A 硼 B 氮 C 氟 D 碳 6、固体融化时必须破坏非极性键的是() A 冰 B 晶体硅 C 溴 D 二氧化硅 7、CO2通入下列各溶液中,不可能产生沉淀的是() A 氯化钙 B 石灰水 C 饱和碳酸钠溶液 D 硅酸钠 8、石墨炸弹爆炸时能在方圆几百米范围内撒下大量石墨纤维,制造输电线、电厂设备破坏。这是由于石墨() A 有放射性 B 易燃、易爆 C 能导电 D 有剧毒

高中化学说课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新一轮的教师招聘又要开始了 你准备好了吗 希望这些课件能对你有些许的帮助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

最新高中化学-高一化学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精品

第二节硅酸盐工业简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同步教育信息】 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二节硅酸盐工业简介、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二.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硅酸盐工业”;初步了解制水泥的主要原料和生产过程、水泥的主要成分和性质;了解制玻璃的主要原料和主要反应。 三. 能力目标:通过对水泥工业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 德育目标: 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科学社会观,即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心环境、资源再生等与现代社会有关的化学问题,具有社会责任感。通过对玻璃、陶瓷工业现状及前景的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 重点难点: 普通玻璃的化学反应原理作为知识目标中的重点,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及科学情感和科学思想。 六. 知识分析: (一)硅酸盐工业简介 1. 水泥普通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3CaO·Si02)、硅酸二钙(2CaO·Si02)和铝酸三钙(3CaO·A1218)等。 2. 玻璃玻璃有普通玻璃、石英玻璃、光学玻璃等等。玻璃没

有固定的熔、沸点。 3. 比较水泥和玻璃的生产方法(见下表)硅酸盐产品 4. 陶瓷(1)制造陶瓷的主要原料:粘土。 (2)制造陶瓷的一般过程:混合、成型、干燥、烧结、冷却、陶器 (3)陶瓷的种类(根据原料、烧制温度划分):土器、陶器、瓷器、炻器等。硅酸盐的组成可以用氧化物形式来表示例高岭石:A12(Si218)(OH)4可表示为:A1218·2Si02·2H20 (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1.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分类 (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等硅酸盐材料。 (2)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半导体材料、超硬耐高温材料、发光材料等。

高中化学甲烷说课稿(共5篇)

篇一:甲烷说课稿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1课时 尊敬的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黄梅三中的吕小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设计思路,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烃作为一切有机物的母体,而甲烷又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学生对甲烷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希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有机学习方法。 2.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新教材特点,结合高中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了一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自然界中甲烷的存在及储量情况 ②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刻认识甲烷的结构特点 ③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④通过对甲烷结构和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建立从结构角度学习有机物性质的有机化学学习模式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模型、图片、动画等,培养学生关心科学,研究科学和探索科学的精神 ②通过讲授、讨论、自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和比较,类比等科学方法与逻辑方法,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③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可能的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引导学生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②通过甲烷的结构和性质的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和难点 甲烷分子的结构和甲烷的取代反应 二、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自主,相互合作,探究实验的方法进行教学。 三、说学法 和教法相呼应,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相互讨论、及时对比、和实验探究等学习方法来完成学习任务。 四、说教学过程 采用板块教学,分为四个学习板块。即:板块一:甲烷的结构探究;板块二:甲烷的物理性质;板块三:甲烷的氧化反应;板块四:甲烷的取代反应。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评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并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体现用途”的认知关系。具体的教学流程: 【引入】随着“西气东输”工程的顺利实施,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上了天然气,请问天

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

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 要考好化学,要注意平时应考能力的培养。在综合分析过程中,要狠抓“双基”,交联 成网,把各种知识建立成“块”。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高一化学优质说课稿,希 望能帮助到大家!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 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 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 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 说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高一化学氨铵盐说课稿

高一化学氨铵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 《氨》选自高中第二册教材第一章《氮族元素》的第二节。在第一册教材中,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三章《物质的量》介绍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第二章《碱金属》、第四章《卤素》则是使学生获得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初步感性认识,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将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高度,随后安排的第六章《氧族元素》和第七章《碳族元素》都可看作是在物质结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学习。因此,学习《氮族元素》这一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学习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分析、研究、解决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方法。 《氨》主要介绍氨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另外穿插了介绍了什么是极性分子。从课题内容的整体安排来看,教材体现了“结构→性质→用途”的思想,并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联系,不断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课题中还安排了丰富的实验,通过验证、探究、讨论、分析等活动得出结论,因此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学习本课题,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还可以使学生对生产生活中与氨有关的物质的性质有一定了解。 2、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氨的结构、性质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掌握极性分子的判断方法;训练学生基本的实验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观察、分析的实验能力。通过对氨的结构与性质关系的分析,培养学生以理论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能力。 通过氨分子结构和极性的分析,培养学生类比、对比、抽象、综合、归纳的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题重点:从氨的结构出发,分析推断氨的性质。 本课题难点:极性分子的理解和判断。 二、教学设计 1、教学思想 (1)认知规律 高二学生已学习过碱金属、卤素、氧族、碳族等多族元素化合物知识,并已经把这些实践上升到理论高度,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运用物质结构理论,学习氨的结构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认知过程 通过以往的学习,高二学生已经掌握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学习方法,因此,在本课题的教学中,仍可沿用“结构→性质→用途”的学习方式,以适应学生的认知过程。 2、教学手段 (1)实验 高二学生已经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可以设计和动手操作一些简单的实验,在观察实验现象时,既充满好奇,又能由表及里,从现象出发,深入思考事物的本质。所以,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充分利用这个课题中丰富的实验素材,采取学生实验与演示实验相结合、验证实验与探究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实施实验。 (2)多媒体 作为这个课题的难点,“分子的极性”很抽象,教师使用常规教学手段,比如借助模型或者板演等,都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接受得很吃力,教学也就显得枯燥死板。所以,引进多媒体手段,充分利用动画和图片等,把小的分子模型放大,把静止的变成活动的,把抽象的变成可以直接感知的,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法分析 1、对比分析法 将分子结构进行分类对比,便于学生分析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的结构特点;将氨和不同酸反应的实验设计为对比实验,便于学生分析氨与酸反应的本质。

高一化学硅酸盐工业简介

第二节硅酸盐工业简介 Ⅰ学习重点 1.从原料、反应条件、原理、主要设备,主要成份及其表示方法等方面比较普通玻璃和普通水泥的生产方法 2.硅酸盐的表示方法,玻璃态物质的特点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 ) A.水泥 B.陶瓷 C.砖瓦 D.石英玻璃 2.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的是( ) A.粘土 B.硅藻土 C.Al2(Si2O5)(OH)4 D.Mg2SiO4 3.生产水泥的主要设备是( ) A.熔炉 B.回转窑 C.沸腾炉 D.合成塔 4.某硅酸盐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58.6%,其化学组成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 ZnO·SiO2,则n值等于( ) A.0.5 B.1 C.2 D.3 5.在天然环境中用自然界中的物质,且在常温下必须在空气中才能硬化的是( ) A.石灰抹墙后变硬不再溶于水 B.熟石膏调水后灌入模中变硬 C.水玻璃抹在蛋皮上不久变硬呈玻璃状 D.水泥砂浆浇灌后变硬 6.在水泥中加石膏的目的是( ) A.调节水泥的机械强度 B.调节水泥的硬化速度 C.降低水泥的成本 D.扩大水泥的使用范围 7.关于水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泥遇水就会发生硬化 B.水泥是化合物 C.水泥砂浆和混疑土必定要有水泥 D.水泥回转窑中生料和空气、煤粉是逆向操作的 8.用1 L 1.0mol/LNaOH溶液吸收标准状态下17.92 L CO2,所得溶液中CO2-3和 HCO-3的摩尔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2∶1 C.2∶3 D.3∶2 9.下列物质中,制取时不需用石灰石作原料的是( ) A.硅酸 B.水泥 C.玻璃 D.生石灰 10.过量的泥沙、纯碱和生石灰共熔后可生成 ①水泥②玻璃③瓷器④混凝土⑤一种硅酸盐产品( )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 D.② 11.根据水泥和玻璃的生产,总结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①生成物是硅酸盐;②反应条件是高温;③含有硅的物质作原料;④反应原理是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12.与普通玻璃主要成分一样的是( ) A.钢化玻璃 B.玻璃纸 C.有机玻璃 D.水玻璃 13.欲观察氢气燃烧的焰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的是( )

高一化学说课稿

高一化学说课稿(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人类开始步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不仅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方式。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会信息化的强大漩涡中,课堂教学面临的重大改革。我校校园网和班班通网络建设的完善,大力推进了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有幸代表全体教师,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教材分析 《钠》是高一化学第二章《碱金属》的第一节,碱金属是高中系统学习的唯一的金属族元素,通过对"钠"这种代表性元素的学习,旨在向学生介绍金属元素的学习方法,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位置。对元素化合物的学习主要学习其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式及其用途。这一节即从这几个方面来学习钠单质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是钠的化学性质——钠与水反应 2.难点是实验的观察、分析、尤其是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学习。 三、教学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学教并重"的教学理念,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动手实验、观察分析、教师引导、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计算机辅助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将其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在多媒体使用时,尽可能使其恰到好处,能通过实际操作的就不去模拟,能学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过多媒体简单呈现。本节课虽是一节以实验为主的课型,但传统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有许多弊端,如在下列情况下既无法解

决。 1.对速度较快的反应,学生还没来得及观察清楚就已经结束,观察不仔细则分析不透彻,若放慢速度,反复观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释,涉及微观粒子的反应原理的解释,肉眼观察不出,宏观实验不能反映其实质,可用计算机模拟其反应过程,便于学生理解。 3.有危险性的实验,现有条件难以实现的实验,错误操作。这些实验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错误操作,若能采用动画模拟或插入影象,会起到理想的效果。 4.对微型实验的放大观察,便于同学们同一时间,对同一现象的捕捉,观察,分析。 5.由此说,实验课中恰当的便用多媒体手段有助于教学实践的高效完成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图片给学生以想象空间。"水火不相融"与"滴水生火"形成强烈反差,然后教师演示实验,果然是水能生火,学生兴趣一下被激发起来。 (二)、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在此期间,教师适时点拔,学生自学、互学、分析、讨论、发言,利用大屏幕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小结,使分散的知识条理化,如Na的物性小结,Na与水反应现象小结。将实验中的各个结论提取出来,学生感到清晰、明确。 (三)、突显重点,突破难点 1. 钠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是本节重点,需用多种形式、多角度对该反应进行分

高中化学优秀课件

2011-2012学年鲁教版化学必修1同步练习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一. 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二节电解质 二. 教学目的 1、了解电离、电解质、离子反应、离子方程式的含义 2、知道酸、碱、盐发生电离 3、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三. 教学重点、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 知识分析 (一)电解质的电离 、金属导电:含有自由移动的电子 b、化合物(熔融或水溶液):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1、电离: (1)定义:一些物质溶解于水或受热熔化而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条件:溶于水或熔化 2、电离方程式:用符号来表示电离过程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练习:写出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B a(O H)2=Ba2++2OH- Fe2(SO4)3=2Fe3++3SO42-(NH4)2CO3=2NH4++CO32- 3、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叫做酸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4、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a、写出CH3COOH、H2CO3的电离方程式(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CH3COOH?CH3COO-+H+ H2CO3?HCO3-+H+HCO3-?H++CO32- b、写出NH3?H2O、Fe(OH)3的电离方程式: NH3?H2O?NH4++OH-Fe(OH)3?Fe3++3OH- 练一练: (1)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弱电解质的是(),非电解质的是() A、KI B、乙醇 C、氨水 D、蔗糖 E、HClO F、硫酸氢钠 G、NH3?H2O H、液氯 I、CO2 J、硝酸 K、Na2O (2)下列电离方程式错误的是() A、Al2(SO4)3=2Al3++3SO42- B、NH3?H2O =NH4++OH- C、NaHCO3=Na++HCO32- D、H2SO4=2H++SO42-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aCl在电流的作用下电离出Na+、Cl— B、溶于水后电离出H+的化合物是酸 C、HCl溶于水能导电,但液态HCl不导电 D、导电性强的溶液里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一定比导电性弱的溶液里的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 (4)把0.05mol的NaOH固体分别加入下列100ml溶液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变化不大的是() A、自来水 B、0.5mol/L盐酸 C、0.5mol/L醋酸 D、0.5mol/LNH4Cl溶液 答案:(1)AFJK;GE;BDI (2)C (3)C (4)BD 小结: 1、电解质必须是本身电离出离子 2、常见的强电解质: 强酸:HCl HNO3H2SO4 强碱:NaOH KOH Ca(OH)2Ba(OH)2 盐:NaCl K2SO4KClO3 FeCl3 金属氧化物:CaO Na2O 常见的弱电解质: 弱酸:CH3COOH H2CO3HClO 弱碱:NH3?H2O H2O

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 对于教师而言,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化学说课稿优秀范文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高一化学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中的第三节。因为在中学阶段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中,《氧化还原反应》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贯穿于中学化学教材的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在中学化学中要学习许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凡涉及元素价态变化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只有让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们理解这些反应的实质。学生对本节教材掌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其以后对化学的学习。 这部分内容既复习了初中的基本类型反应及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重要知识并以此为铺垫展开对氧化还原反应的较深层次的学习,又还将是今后联系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纽带。 氧化还原反应像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等内容一样,历来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的矛盾,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

化反应发生必然有还原反应发生,它们绝对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统一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学中的对立统一现象到处可见,通过认真引导,就可以使学生逐步理解对立统一规律在自然现象里的体现。反过来,这又会帮助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学习化学知识,对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意义。 二、说学情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不同种类的化学反应,学习过大量的化学反应,知道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等反应类型。但是没有形成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无法分析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铁的反应类。初三化学教材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介绍比较简单,即"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生成物是氧化剂。氧气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不够全面、不够本质。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三者之间的关系,从本质上认识氧化还原反应。 (2)了解氧化剂、还原剂;氧化性、还原性;被氧化、被还原;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氧化产物、还原产物五对概念:

3021高一化学硅酸盐工业简介

第二节硅酸盐工业简介 1.从原料、反应条件、原理、主要设备,主要成份及其表示方法等方面比较普通玻璃和普通 2. 1.下列不属于硅酸盐工业产品的是( ) A.水泥 B.陶瓷 C.砖瓦 D. 2.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的是( ) A.粘土 B.硅藻土 C.Al2(Si2O5)(OH)4 D.Mg2SiO4 3.生产水泥的主要设备是( ) A.熔炉 B.回转窑 C.沸腾炉 D. 4.某硅酸盐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58.6%,其化学组成用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n ZnO·SiO2,则n值等于( ) A.0.5 B.1 C.2 D.3 5.在天然环境中用自然界中的物质,且在常温下必须在空气中才能硬化的是( ) A.石灰抹墙后变硬不再溶于水 B. C.水玻璃抹在蛋皮上不久变硬呈玻璃状 D. 6.在水泥中加石膏的目的是( ) A.调节水泥的机械强度 B. C.降低水泥的成本 D. 7.关于水泥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B. C. D. 8.用1 L 1.0mol/LNaOH溶液吸收标准状态下17.92 L CO2,所得溶液中CO2-3和 HCO-3的摩尔浓度之比约是( ) A.1∶3 B.2∶1 C.2∶3 D.3∶2 9.下列物质中,制取时不需用石灰石作原料的是( ) A.硅酸 B.水泥 C.玻璃 D.生石灰 10.过量的泥沙、纯碱和生石灰共熔后可生成 ①水泥②玻璃③瓷器④混凝土⑤一种硅酸盐产品( ) A.①和④ B.②和⑤ C.③ D. 11. ①生成物是硅酸盐;②反应条件是高温;③含有硅的物质作原料;④反应原理是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 )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 12.与普通玻璃主要成分一样的是( ) A.钢化玻璃 B.玻璃纸 C.有机玻璃 D. 13.欲观察氢气燃烧的焰色,燃气导管口的材料最好的是( )

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 全套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说课稿全套 目录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1) 气体摩尔体积说课稿 (3) 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说课稿 (4) 离子反应(第一课时说课稿) (8)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说课稿) (10) 《氧化还原反应》说课稿 (11)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说课稿 (15)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二课时)说课稿 (17)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18)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钠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1)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二课时铝的重要化合物)说课稿 (23)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2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一课时) (27)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第二课时) (28)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第一课时) (30)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物质的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物质的量,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物质的量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它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 在此之前,学生主要从定性的角度或简单的定量角度去学习化学知识,而这一节的学习会使学生对化学中的"量"有一个新的认识。因此教好物质的量的概念,不仅能直接帮助学生掌握好本章中的有关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而且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有关的计算打下基础。所以,物质的量的教学不仅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练习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初步认识到物质的量与物质质量的关系。 (2)能力目标:提高逻辑推理、抽象概括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 A、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依靠科学的思想。 B、养成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 (4)德育目标: A、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的辩证逻辑能力; B、培养学生抽象、联想、想象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C、使学生学习法定计量单位及国家标准中“量和单位”的有关内容。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能根据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 (2)难点: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简单换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简单换算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所以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我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采取目标分层教学法 课前五分钟检测主要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微粒间转换的理解与应用,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做好铺垫。新课教学主要采取对比归纳法:通过与生活中的某些质量小,数量大的实例对比,指出化学反应中存在的相同情况--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通过与其它基本物理量和单位的对比提出摩尔的概念,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理解和记忆物质的量与摩尔的关系;通过与生活中实例对比(一盒粉笔,一打羽毛球)重点说明摩尔的概念,以此使学生对抽象的摩尔概念

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高一化学必修一说课稿 【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要说课的内容是离子反应,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节是学生认识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的起始课。从教材的体系看,它是初中学习溶液导电性实验、酸碱盐电离知识的延续和深化,又是学习电解质溶液理论知识的基础,所以从体系看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研究方法看,它是研究化学反应分类方法的补充以及从本质分析化学反应的必备技能,是中学生现在及至以后学习化学、从事化学专业的知识和能力的重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B.引导学生能够从电离的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C.使学生了解到电解质在溶液中所起反应的实质。 (2)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和动画模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 激发探索研究物质和理论的兴趣,在探究过程中进行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教育,引导学生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3.教材的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解质,电离的定义,会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

从电离角度概括出酸,碱,盐的本质。 (2)难点:用电离方程式表示物质的电离过程,对酸,碱,盐本质的理解。 二.说教法 古希腊生物家普罗塔弋说过这样一句话:“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根据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时必须特别注意这一点,即不能将学生当作容器来对待,在确定教学方法时,必须遵守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训令,结合教材及学生的实际准备采取以下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问题探究法,即以问题为切入口,追踪变化的本质,解释疑惑。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意在渗透探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限于新高一学生的能力,本节课主要以启发性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学生正处在16、17岁的年龄阶段,好奇心较强,兴趣不太稳定,逻辑思维正在日趋发展中,在知识学习上仍需借助感性材料的支持的诸多特点。 2.学法指导 充分运用实验和多媒体教学手段,尽可能增加实验可见度,加强感性认识;利用计算机软件的动画模拟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全面观察,理解微观本质。 四.说教学 1.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演示溶液导电性实验,观察分析,同时展示多媒体教学软件,从微观领域明确溶液导电的本质---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在此基础上,介绍氯化钠,*钾,氢氧化钠等固体分别加热至溶化后能导电,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几种常见硅酸盐矿物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几种常见硅酸盐矿物 一、单选题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木与木相摩则然(燃)”的“然”是化学能转变为热能 B.“司烜氏,掌以夫遂(青铜凹镜)取明火于日”的“夫遂”是单质 C.“著作酒醴(甜酒),尔惟曲蘖(酒曲)”的“曲蘖”是催化剂 D.“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瓷”是硅酸盐产品 2.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铁水打花是一种古老的烟花,操作是“将生铁装进坩泥锅,并化成沸腾的铁汁”,其中坩泥锅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在人体内水解酶的作用下,纤维素可以发生反应生成葡萄糖 C.《梦溪笔谈》中“取精铁锻之百余火……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百炼钢熔点比纯铁低 D.华为最新一代旗舰芯片麒麟9905G中半导体材料为硅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项: (1)柠檬属于酸性食物(2)日照香炉生紫烟——碘的升华(3)若存在简单离子R2-,则R一定属于VIA族(4)青石棉(化学式为Na2Fe5Si8O22(OH)2),是一种硅酸盐产品,它含有一定量的石英晶体(5)“海沙危楼”是由于海沙带有腐蚀性,壶腐蚀混凝土中的钢筋等(6)用带橡皮塞的棕色试剂瓶存放浓HNO3 A.2项 B.3项 C.4项 D.5项 4.最近全面通车的沪昆高速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线路,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的硅酸盐材料是() A.钢筋B.水泥C.玻璃D.陶瓷 5.实验室熔融烧碱时,可以选用的坩埚是 A.玻璃坩埚B.石英坩埚C.陶瓷坩埚D.铁坩埚 6.硅酸铜钡是当今用最新科学技术才能合成的一种物质。然而现在发现,我国秦朝兵马俑用的一种颜料竟是硅酸铜钡。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错误的是() A.属于盐B.难溶于水C.属于硅酸盐D.易溶于水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