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化学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总结+章末检测(带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总结+章末检测(带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总结+章末检测(带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 第3章 有机化合物 章末总结+章末检测(带详细解析)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三章末总结

1.B [溶液碱性越强pH 越大,酸性越强pH 越小。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乙醇溶液显中

性,乙酸比碳酸酸性强。因此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稀溶液中,乙酸的pH 最小。]

2.A [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OH 和—COOH ,故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和氧化反应,又含有,故还可以发生加成反应,也容易被氧化。]

3.C [蔗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固定值且不是很大,故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CD [蔗糖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油脂水解产物是

甘油和高级脂肪酸;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是各种氨基酸。]

5.AD [酒精可以和溴水互溶,混合后不分层,无明显现象;溴水和碘化钾反应生成单

质碘,混合后不分层,溶液颜色变深;苯和己烷均不和溴水反应,但不溶于水,故混合后分为两层,另外溴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更大,故最终溴水中的溴被萃取到有机层中,而使溴水层几乎无色。]

6.C [的结构和CH 4的类似,为四面体型结构,因此没有同分异构体。][来

7.(1)不正确。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2)不正确。某有机物

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该有机物中必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不一定含有氧元素。(3)不正确。甲烷与氯气的混合气体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4种甲烷的氯代物和氯化氢。

(4)正确。

8.把药片溶解于水中,用碘水检验。若溶液变蓝则证明有淀粉存在。

9.2∶3 14∶22.5(或28∶45)[解析 由题意知乙烯的质量为 5.6 g ,其物质的量为

5.6 g 28 g/mol

=0.2 mol ,乙烯的体积为0.2 mol ×22.4L/mol =4.48 L 。则乙烷的物质的量为11.2 L -4.48 L 22.4 L/mol

=0.3 moL ,质量为0.3 mol ×30 g/mol =9 g ,故乙烯与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3,质量之比为5.6 g 9 g

=14∶22.5。 10.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质量皆为360 g 。

解析 C 12H 22O 11+H 2O ―→C 6H 12O 6+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1 mol 180 g 180 g

2 mol 360 g 360 g

故,生成葡萄糖和果糖的质量皆为360 g 。

章末检测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书法离不开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做笔用的狼毫、研墨用的墨条、宣纸(即白纸)和做砚台用的砚石的主要成份依次是()

A.多糖、石墨、蛋白质、无机盐B.塑料、石墨、多糖、无机盐

C.蛋白质、炭黑、多糖、无机盐D.蛋白质、煤炭、多糖、有机玻璃

答案 C

解析狼毫为动物的毛,属于蛋白质;墨条由炭黑制成;宣纸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多糖;砚台成份为无机盐。

2.下列关于有机物的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烷是一种热量高、污染小的清洁能源

B.乙烯最重要的用途是作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C.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溶解多种有机物和无机物

D.酯类物质常用作饮料、糖果、香水、化妆品中的香料

答案 B

解析乙烯最重要的用途是用做有机化工原料。

3.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

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

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

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答案 D

解析CCl4可由CH4和氯气光照取代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A正确;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烃,B正确;向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分别加入饱和Na2CO3溶液,现象分别为:互溶、有气泡产生、溶液分层,可以鉴别,C正确;苯虽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但可以燃烧,能发生氧化反应,D错误。

4.以下有关物质结构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B.苯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

C.二氯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D.乙烷分子中的所有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内答案BD

解析由于甲苯分子中的—CH3,碳原子四个键为空间四面体结构,不可能全部共面;二氯甲烷分子中C—H键与C—Cl键长度不相等,故不可能为正四面体结构。

5.加拿大阿尔贡天文台在星际空间发现了HC9N链状分子,其结构式为HC≡C—C≡C—C≡C—C≡C—C≡N,这是人类迄今发现的最重星际有机分子,有关该分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物质属于不饱和烃

B.该分子属于有机化合物

C.该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加成反应D.该分子碳、氮原子均满足8电子结构

答案 A

6.市场上有一种加酶洗衣粉,即在洗衣粉中加入少量的碱性蛋白酶,它的催化活性很强,衣服上的汗渍、血迹及人体排放的蛋白质、油脂遇到它都能水解而除去。下列衣料中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的是()

①棉织品 ②毛织品 ③腈纶织品 ④蚕丝织品 ⑤涤纶织品 ⑥锦纶织品

A .①②③

B .②④

C .③④⑤

D .③⑤⑥

答案 B

解析 毛织品和蚕丝织品是由蛋白质构成,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会使蛋白质水解。

7.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A .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

B .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 .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D .鉴别己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己烯和苯中

答案 A

解析 蔗糖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直接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Cu(OH)2

和H 2SO 4反应生成CuSO 4,破坏了Cu(OH)2,无法鉴定。

8.化学工作者从下面的有机反应RH +Cl 2(g)――→光

RCl(l)+HCl(g)受到启发提出的在农药

和有机合成工业中可获得副产品HCl 的设想已成为现实,试指出由上述反应产物分离得盐酸

的最佳方法是( )

A .水洗分液法

B .蒸馏法

C .升华法

D .有机溶剂萃取法

答案 A 解析 HCl 极易溶于水,有机物RCl 不溶于水,故用分液法分离得到盐酸。

9.将3.42 g 蔗糖与3.24 g 淀粉混合并完全水解,若生成m g 葡萄糖和n g 果糖,则n ∶m

为( )

A .1∶3

B .1∶5

C .5∶1

D .3∶1

答案 A

解析 3.42 g 蔗糖水解生成1.8 g 葡萄糖和1.8 g 果糖,3.24 g 淀粉水解生成3.6 g 葡萄糖,

则m =3.6 g +1.8 g =5.4 g ,n ∶m =1∶3。

10.猪流感是一种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综合症,被国际兽疫局

设为A 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禽流感病毒对常用消毒剂十分敏感,容易将其

杀灭。下列不能杀灭禽流感病毒的方法或物质的是( )

A .高温蒸煮

B .用纯净水多次洗涤

C .双氧水

D .过氧乙酸

答案 B

解析 猪流感病毒属蛋白质类,高温、强氧化剂均可使其变性,杀灭病毒。

11.质量相等的下列烃完全燃烧时,消耗氧气的量最多的是( )

A .丙烷

B .丙烯

C .丁炔(C 4H 6)

D .甲苯

答案 A

解析 等质量的各烃完全燃烧,耗氧量的多少取决于最简式CHa 中a 值的大小,a 值越

大,则耗氧量越多,反之,a 值越小,耗氧量越少,他们的最简式分别为:A.CH 83,B.CH 2,

C.CH 32,

D.CH 87

,故选A 项。 12.

据调查,劣质的家庭装饰材料会释放出近百种能引发疾病的有害物质,其中一种有机物

分子的球棍模型如右图,图中“棍”代表单键或双键或三键,不同大小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且三种元素位于不同的短周期。下面关于该有机物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 .有机物化学式为C 2HCl 3 B .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个平面内

C .该有机物难溶于水

D .可由乙炔和氯化氢加成得到

答案 D

解析 由球棍模型和在有机化合物中C 、H 、O 、N 、Cl 等的成键原则可知:中间的两球代表碳原子,最小的一个球代表H 原子,而比较大的三个球表示Cl 原子,故其化学式为C 2HCl 3,结构简式为,其平面结构为:,有机物绝大多数难溶于水,则

A 、

B 、

C 三项均是正确的;而

D 项中若为乙炔和氯化氢加成所得的是CH 2===CHCl ,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H ≡CH +HCl ――→催化剂CH 2===CHCl ,产物分子式为C 2H 3Cl ,显然不符合分子式C 2HCl 3,故D 项是不正确的,答案应选D 项。

13.能与Na 反应放出H 2,又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pH 试纸变色的物质是( )

A .CH 2===CH —COOH

B .CH 2===CH —CH 2OH

C .CH 2===CH —CHO

D .CH 2===CH —COOCH 3

答案 B

解析 与Na 反应放出H 2,说明该物质含有—OH 或—COOH ,故C 、D 错误;能与溴水作用,说明该物质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A 、B 均能满足,不能使pH 试纸变色说明不能有羧基,故B 正确。

14.某校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合理的是( )

A .用食醋除去暖水瓶中的薄层水垢

B .用米汤检验含碘盐中的碘酸钾(KIO 3)

C .用食用碱(Na 2CO 3)溶液洗涤餐具上的油污

D .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区别纯棉织物和纯毛织物

答案 B

解析 用排除法,食醋中含CH 3COOH ,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 3和Mg(OH)2,二者都能与CH 3COOH 反应,即:CaCO 3+2CH 3COOH ―→(CH 3COO)2Ca +CO 2↑+H 2O ;Mg(OH)2+

2CH 3COOH ―→(CH 3COO)2Mg +2H 2O ;Na 2CO 3水解使溶液呈碱性:CO 2-3+H 2O -3+

OH -,油污一般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它们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因此食用碱可用于洗涤油污;棉织物主要成分是纤维素,而纯毛织物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二者灼烧时产生的气味有明显不同,可以区别;米汤与I 2相遇时生成蓝色溶液,碘盐中没有I 2。

15.将1 mol CH 4和适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点燃,充分反应后,甲烷和氧气均无剩余,且产物均为气体(101 kPa,120℃),其总质量为72 g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若将产物通过碱石灰,则可全被吸收,若通过浓硫酸,则不能被完全吸收

B .产物的平均摩尔质量为24 g/mol

C .若将产物通过浓硫酸充分吸收后恢复至(101 kPa,120℃),则压强变为原来的1/3

D .反应中消耗的氧气为56 g

答案 A

解析 1 mol CH 4的质量为16 g ,因此反应的O 2质量为72 g -16 g =56 g ,O 2的物质的量为1.75 mol 。根据反应CH 4+2O 2――→点燃

CO 2+2H 2O ,反应中CH 4不能充分燃烧,因此燃烧

产物为CO 、CO 2和H 2O ,通过碱石灰,CO 不能被吸收;要使1 mol CH 4完全燃烧,题中缺少0.25 mol O 2,即0.5 mol O ,因此产物中含有0.5 mol CO ,还含有0.5 mol CO 2和2 mol H 2O(g),

所以产物总的物质的量为3 mol ,则M =72 g 3 mol

=24 g/mol 。产物通过浓硫酸,H 2O(g)被吸收,剩余CO 和CO 2的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1 mol 。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6.(10分)(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反应条件和反应类型。

①乙烯和氯化氢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苯和浓硝酸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苯和溴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等物质的量的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和足量的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的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等质量的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和足量的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的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加成反应

(2)①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 ②乙醇<甲醇<乙二醇<丙三醇

解析 (2)①各种醇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多少,取决于醇分子中—OH 个数的多少,—OH 的个数越多,放出的氢气就越多。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的结构简式分别为CH 3OH 、C 2H 5OH 、C 2H 4(OH)2、C 3H 5(OH)3,显然等物质的量四种醇中所含—OH 的个数比为1∶1∶2∶3,所以放出氢气的量的比为1∶1∶2∶3。②比较等质量的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三醇分别和足量的金属钠作用放出氢气的量时,醇分子中—OH 的质量分数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多。

17.(8分)燃料乙醇的生产过程可由下图表示:

(1)粉碎玉米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生产过程中为了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可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

(3)步骤a 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

A .蒸发

B .萃取

C .蒸馏

D .分液

(4)发酵产生的CO 2纯度可达到99%,能回收利用,请举出它的两项用途:________、________。

(5)以玉米等淀粉原料生产乙醇的化学反应可用下式表示:

(C 6H 10O 5)n +nH 2O ―→nC 6H 12O 6

C 6H 12O 6 ―→ 2C 2H 5OH +2CO 2↑

根据上述反应式,可以算出100kg 淀粉理论上可生产无水乙醇______k g 。(相对原子质量:C —12 H —1 O —16)

答案 (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或加快反应速率或使反应充分进行

(2)碘(I 2)或碘酒或革兰氏碘液 (3)C

(4)制饮料、制干冰、制纯碱、制碳酸钙(其他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等中任选2个 (5)56.8 解析 (1)粉碎玉米是增大反应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2)因为淀粉遇I 2变蓝色,只要有淀粉存在,加I 2一定变蓝色,因此可用I 2或碘酒来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3)滤去废渣后得到的是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由于乙醇和水互溶,但沸点不同,乙醇的沸点低于水,用蒸馏的方法可使乙醇从混合液中分离出来。

(4)纯度为99%的CO 2,可以很好的利用。因为CO 2可以做碳酸饮料,也可以制干冰,也可制纯碱或制碳酸钙等。

可得到关系式:(C 6H 10O 5)n ~2nC 2H 5OH ,设理论上可生产无水乙醇的质量为x 。

(C 6H 10O 5)n ~2nC 2H 5OH

162n 2×46n

100 kg x

x =100 kg ×92n 162n

=56.8 kg 18.(15分)有机物M(分子式:C 6H 4S 4)是隐形飞机上吸波材料的主要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其组成元素,并探究其分子结构进行了下列实验:

(1)验证组成元素

将少量样品放入燃烧管A 中,通入足量O 2,用电炉加热使其充分燃烧,并将燃烧产物依次通入余下装置。(夹持仪器的装置已略去)

① 写出A 中样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B 的目的是验证有机物中含氢元素,则B 中盛装的试剂为________。

③D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 .NaOH 溶液

b .品红溶液

c .酸性KMnO 4溶液

d .溴的CCl 4溶液

e .饱和石灰水

④能证明有机物含碳元素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装置Ⅰ、Ⅱ不能互换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燃烧管中放入CuO 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指出装置F 的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有机物M 的分子结构高的对称性,氢原子的环境都相同。将2.04 g 该有机物加入溴的CCl 4溶液,充分振荡后溶液褪色,并消耗了0.03 mol Br 2。

⑧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含有的官能团为________(填结构式)。

⑨有机物M 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①C 6H 4S 4+11O 2――→点燃

6CO 2+4SO 2+2H 2O

②无水硫酸铜 ③c ④E 中溶液不褪色或颜色不变浅,F 中溶液变浑浊 ⑤气体通过Ⅱ时,会带出水蒸气,干扰氢元素的验证 ⑥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全部氧化成二氧化碳 ⑦试剂瓶未与空气相通 ⑧ ⑨h 解析 ①有机物燃烧时,C 、H 、N 、S 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分别为CO 2、H 2O 、N 2、SO 2;②检验氢元素的燃烧产物水常用的试剂是无水硫酸铜;③D 的作用是除去SO 2,选用KMnO 4溶液;④只有E 中的品红溶液不褪色或颜色不变浅,F 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才能证明气体中的CO 2。⑥CuO 可将CO 氧化为CO 2;⑧2.04 g C 6H 4S 4的物质的量为0.01 mol ,消耗了0.03mol Br 2,且分子有很高的对称性,氢原子的环境都相同。说明C 6H 4S 4中含有三个碳碳双键,结构简式为h 。

19.(9分)A 、B 、C 、D 、E 五种有机物,它们分子中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都是6∶1∶8。在通常状况下,A 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5,其水溶液能发生银镜反应。B 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 的6倍,C 和B 是同分异构体,两物质都是具有甜味的白色

晶体,但B常用作制镜工业的还原剂。D和E两物质的蒸气密度都是2.68 g/L(标准状况下),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但D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而E是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具有水果香味。试写出A、B、C、D、E的名称和A、B、D、E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A.甲醛HCHO

B.葡萄糖CH2OH(CHOH)4CHO

C.果糖

D.乙酸CH3COOH

E.甲酸甲酯HCOOCH3

解析此题是有机综合推断题,重点考查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以及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掌握情况。

五种物质分子中C、H、O的原子个数比为:N(C)∶N(H)∶N(O)=6

12∶

1

1∶

8

16=1∶2∶1

所以,最简式为C H2O。又因A的式量为30,且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A为甲醛;B、C的式量均为30×6=180,分子式为2C2H5OH+2CO2↑,又因B可作制镜工业的还原剂,故B为葡萄糖,C为果糖;D和E的摩尔质量为22.4 L/mol×2.68 g/L≈60 g/mol,分子式为C2H4O2,D的水溶液显酸性,E为不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故D为乙酸,E为甲酸甲酯。

20.(13分)通过粮食发酵可获得某含氧有机化合物X,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6,其中碳的质量分数为52.2%,氢的质量分数为13.0%。

(1)X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

(2)X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机物用结构简式表达);

(3)X与空气中的氧气在铜或银催化下反应生成Y,Y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

(4)X与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反应可生成Z。在加热和浓硫酸作用下,X与Z反应可生成一种有香味的物质W,若184 g X和120 g Z反应能生成106 g W,计算该反应的产率。(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C2H6O (2)2Na+2CH3CH2OH―→2CH3CH2ONa+H2↑(3)CH3CHO

(4)60.2%(计算过程见解析)

解析(1)根据题意,X的分子中含碳为46×52.2%

12=2,含氢

46×13.0%

1=6,含氧为

46×(100-52.2-13.0)%

16=1,所以X的分子式为C2H6O。

(2)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3)X在空气中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O2反应,生成乙醛(Y),其结构简式为CH3CHO。

(4)X与高锰酸钾反应可生成乙酸(Z),乙酸与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乙酯(W),根据反应方程式:

CH 3CH 2OH +CH 3COOH 3COOCH 2CH 3+H 2O ,可知184 g X 过量应用120 g Z

计算所得的W ,设理论上可生成W 的质量为a 。

则有60 g 120 g =88 g a

,a =176 g 。 所以该反应的产率为106 g 176 g

×100%=60.2% 浓硫酸

高中物理 第三章相互作用章末总结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 本章在物理知识方面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1节至3节,主要讲述了重力、重力产生的原因、重心、力、力的三要素、力的效果、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弹力产生的条件、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形变、胡克定律、静摩擦力、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最大静摩擦力、滚动摩擦力、流体阻力、滑动摩擦力跟压力成正比。第二部分是4节至5节,主要讲述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合成、合力、分力、共点力、作图法求力、用直角三角形知识求力、力的分解、矢量、标量、三角形定则、共点力的平衡等概念。 在物理技能方面,主要设计及使用了弹簧秤、初步训练设计实验、收集数据、数据处理和总结规律的技能、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等基本技能。 在物理过程方面,主要讲述了人类是从力产生的效果开始认识力、“重心”概念的形成、微小形变的放大过程、摩擦力的实验探究、实验探究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的合成等过程。 在物理的思想方法方面,主要讲述了等效代换、微小量放大的方法、控制变量、客观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等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知道常见的形变,通过实验了解物体的弹性,知道胡克定律 3、通过实验,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区分矢量和标量,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 三种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力的合成与分解。 四、教学难点 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一)投影全章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二)本章复习思路突破 Ⅰ 物理思维方法 l 、具体——抽象思维方法 从大量生活实例中抽象出“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再把这种抽象具体形象化――用有向线段进行描述,通过这种方法,把对力的计算转化为几何问题来处理。 2、等效替代方法 合力和分力可以等效替代,而不改变其作用效果。这是物理学中研究实际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Ⅱ 基本解题思路 1、认清研究对象:从题目所给的信息来选取有关物体作为研究对象,是解题的出发点。 2、正确受力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受哪些力的作用,画出受力图,做到不多力,不少力。 3、列方程求解:据物理规律先用字母列方程,整理出待求量的表达式,统一单位,代入数据求解。 (三)知识要点追踪 关于受力分析 力 重力 ①大小:G=mg ,g =9.8N/kg ②方向:竖直向下 ③等效作用点:重心 弹力 大小:由物体所处的状态、所受其它外力、形变程度来决定 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大小,N F F μ=;方向,与物体相对滑动方向相静摩擦力:大小,m F F <<0;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力的合成与分解 基本规则:平行四边形定则,2121F F F F F +≤≤= 一个常用方法:正交分解法

第一章 认识有机化合物章末复习课

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 章末复习课 知识点1有机物的分类 1.已知维生素A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是一种酚 B.维生素A具有环己烷的结构单元 C.维生素A的一个分子中有3个双键 D.维生素A的一个分子中有30个氢原子 2.维生素C的结构简式为 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均含酯基B.均含醇羟基和酚羟基 C.均含碳碳双键D.均为芳香化合物 知识点2有机物的命名 3.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二溴乙烷: B.3-乙基-1-丁烯: C.2-甲基-2,4-己二烯: D.2,2,3-三甲基戊烷: 4.下列有机物的名称肯定错误的是() A.2-甲基-1-丁烯B.2,2-二甲基丙烷 C.5,5-二甲基-3-己烯D.4-甲基-2-戊炔 知识点3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5.在化学式为C6H14的烷烃分子中,含有三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的数目是() A.2种B.3种 C.4种D.5种 知识点4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确定 6.两种烃A、B取等质量完全燃烧,生成CO2与消耗O2的量相同,这两种烃之间的关

系正确的是() A.一定互为同分异构体 B.一定是同系物,有相同的通式 C.实验式相同 D.只能是同种物质 7.将有机物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将12 g该有机物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通过浓H2SO4,浓H2SO4增重14.4 g,再通过碱石灰,碱石灰增重26.4 g。该有机物分子式为() A.C4H10B.C2H6O C.C3H8O D.C2H4O2 8.分子式为C2H4O2的结构可能有和两种,为对其结构进行物理方法鉴定,可用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 (1)若为,则红外光谱中应该有____个振动吸收;核磁共振氢谱中应该有__________个峰。 (2)若为,则红外光谱中有______个振动吸收;核磁共振氢谱中应有______个峰。 【练综合应用】 9.现拟分离乙酸乙酯、乙酸、乙醇的混合物,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在方框内填入所分离的有关物质的结构简式。 章末复习课 目标落实 链状环状脂环芳香羟基(—OH)羟基(—OH)醛基(—CHO)羧基(—COOH)单键双键三键分子式结构碳链官能团官能团位置双键或三键双键或三键双键或三键苯环重结晶蒸馏萃取质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双基落实 1.D[维生素A结构中无苯环,所以不是酚,故A错;也无环己烷结构单元,只有环己烯结构单元,故B错;此分子中共含有5个双键,故C错。] 2.C[维生素C中含有酯基而丁香油酚中不含酯基;维生素C中含有醇羟基而不含酚羟基,丁香油酚中含有酚羟基而不含醇羟基;维生素C中不含苯环,不属于芳香化合物;维生素C和丁香油酚中均含有碳碳双键。] 3.C[A项应为1,2-二溴乙烷;B项应为3-甲基-1-戊烯;D项应为2,2,4-三甲基戊烷。] 4.C[该题可按给定名称写出相应的结构简式,重新命名,判断名称是否正确。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棱柱: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 ' ' ' 'E D C B A ABCDE-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AD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 ' ' 'E D C B A P-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4)圆柱: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7)球体: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侧视图:从左往右俯视图:从上往下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

右对称地描点画图 .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 y 轴的交点 0 ,c 、以及 . c - , ? ? 2a ? . 2a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2a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一、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1、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 y = ax 2 + bx + c ( a ,b ,c 是常数,a ≠ 0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 y = ax 2 + bx + c ( a , b , c 为常数, a ≠ 0 ); (2) 顶点式: y = a ( x - h )2 + k ( a , h , k 为常数, a ≠ 0 ); (3)两根式:y = a ( x - x 1 )(x - x 2 )( a ≠ 0 ,x 1 ,x 2 是抛物线与 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二、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图象的画法 1.基本方法:描点法 注 : 五 点 绘 图 法 。 利 用 配 方 法 将 二 次 函 数 y = ax 2 + bx + c 化 为 顶 点 式 y = a ( x - h )2 +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 ( ) (0 , )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2h ,c ) 、与 x 轴的交点 (x 1 ,0) ,(x 2 ,0)(若与 x 轴没有 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2.画草图 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 x 轴的交点,与 y 轴的 交点.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二次函数 y = ax 2 + bx + c 的性质 ( 1 ) .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 b 4ac - b 2 ? 4a x =- b 2a ,顶点坐标为 当 x <- b b x >- 当 x =- b 4a c - b 2 2a 时, y 有最小值 4a . ( 2 ) . 当 a < 0 时,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为 x =- b 2a ,顶点坐标为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1、力和力的图示 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 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 5、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6、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 大小G=mg 方向:竖直向下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 质量分布不均匀,由质量分布决定重心 质量分部均匀,由形状决定重心 7、四种基本作用 (1)万有引力(2)电磁相互作用(3)强相互作用(4)弱相互作用 二、弹力 1、性质:接触力 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 3、弹力产生条件

(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 5、常见弹力 (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 (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 (3)拉力:沿绳子收缩方向 (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 F=kx k 劲度系数N/m x 伸长量 三、摩擦力 产生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糙 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相对运动趋势 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大小:0≤f≤Fmax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有相对滑动 大小:f=μN N 相互接触时产生的弹力 N可能等于G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 四、力的合成与分解 方法:等效替代 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效果相同的一个力 求合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合力的大小,方向即合力的方向)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1、合力可以比分力大,也可以比分力小 2、夹角θ一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合力就增大 3、当两个分力大小一定,夹角增大,合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合力就减小(0<θ<π) 4、合力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 力的分解:已知合力,求替代F的两个力 原则:分力与合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本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找分力的方法: 1、确定合力的作用效果 2、形变效果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二章 2.4 章末优化总结

章末优化总结 解决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方法1.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公式间的关系 2.常用解题方法 常用方法规律特点 一般公式法v=v0+at,x=v0t+ 1 2at 2,v2-v20=2ax 使用时应注意它们都是矢量,一般以v0方向为正方向,其余物理量与正方向相同者为正,与正方向相反者为负

平均速度法 v -=x t ,对任何性质的运动都适用; v -=1 2(v 0+v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中间时刻速度法 v t 2 =v -=1 2(v 0+v ),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或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利用比例法求解 逆向思维法 把运动过程的“末态”作为“初态”的方法.例如,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可以看做反向的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图象法 应用v -t 图象,可把复杂的物理问题转化为较为简单的数学问题解决,尤其是用图象定性分析,可避免繁杂的计算,快速求解 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冲上固定的光滑斜面,斜面总长度为l ,到 达斜面最高点C 时速度恰好为零,如图.已知物体运动到距斜面底端3 4l 处的 B 点时,所用时间为t ,求物体从B 滑到 C 所用的时间. [解析] 法一:逆向思维法 物体向上匀减速冲上斜面 相当于向下匀加速滑下斜面 故x BC =at 2BC 2,x AC =a (t +t BC )22,又x BC =x AC 4 由以上三式解得t BC =t . 法二:基本公式法 因为物体沿斜面向上做匀减速运动,设物体从B 滑到C 所用的时间为t BC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可得 v 20=2ax AC ① v 2B =v 2 0-2ax AB ② x AB =34 x AC ③ 由①②③式解得v B =v 0 2 ④ 又v B =v 0-at ⑤ v B =at BC ⑥ 由④⑤⑥式解得t BC =t . 法三:比例法 对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x 1∶x 2∶x 3∶…∶x n =1∶3∶5∶…∶(2n -1)

20182019高中数学第一章空间几何体章末复习课学案新人教A版必修2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章末复习课 网络构建 核心归纳 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及其侧面积和体积 名称定义图形侧面积体积 多面 体 棱柱 有两个面互相 平行,其余各面 都是四边形,并 且每相邻两个 四边形的公共 边都互相平行 S正棱柱侧=Ch, C为底面的周 长,h为高 V=Sh,S为底面积, h为高 棱锥 有一个面是多 边形,其余各面 都是有一个公 共顶点的三角 形 S正棱锥侧= 1 2 Ch′, C为底面的周 长,h′为斜高 V= 1 3 Sh,S为底面积, h为高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 棱锥底面的平 面去截棱锥,底 面与截面之间 的部分 S正棱台侧= 1 2 (C+ C′)h′,C′,C 分别为上、下底 面的周长,h′为 斜高 V= 1 3 (S+S′+ SS′)·h,S′,S分 别为上、下底面面积, h为高 旋转体圆柱 以矩形的一边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其余三边 旋转形成的面 所围成的旋转 体 S侧=2πrh, r为底面半径,h 为高 V=Sh=πr2h,S为底 面面积,r为底面半径, h为高 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 的一条直角边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其余两边 旋转形成的面 所围成的旋转 体 S侧=πrl, r为底面半径,l 为母线长 V= 1 3 Sh= 1 3 πr2h,S为 底面面积,r为底面半 径,h为高 旋转体圆台 用平行于圆锥 底面的平面去 截圆锥,底面和 截面之间的部 分 S侧=π(r′+ r)l,r′,r分 别为上、下底面 半径,l为母线 长 V= 1 3 (S′+S′·S +S)h= 1 3 π(r′2+ r′·r+r2),S′,S 分别为上、下底面面 积,r′,r分别为上、 下底面半径,h为高 球 以半圆的直径 所在直线为旋 转轴,半圆面旋 转一周形成的 S球=4πR2, R为球的半径 V= 4 3 πR3,R为球的半 径

九年上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全章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 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形如 ()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x 是 自变量,c b a ,,分别是函数解析式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开口方向:二次函数c bx ax y ++=2图像是一条抛物线,二次项系数()0≠a a 决定二次函数图像的开口方向,当0>a ,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上,当0a ,a 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2 2 1x y -=,2x y -=,22x y -=的 图像,观察图像可知三个二次函数图像的顶点坐标,对称轴都相同,开口大小逐渐减小。规律:0

相反的。0>a ,当a b x 2-<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a b x 2-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二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对称轴与二次函数图像的交点便是二 次函数的顶点。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是???? ??--a b ac a b 44,22,当 0>a 时,二次函数的顶点是图像的最低点。0a 时,二次函数取得最小值 a b ac 442-,无最大值。当0a 时,二次函数取得最小值a b ac 442 -,最大值是21,y y 中的较大者。当0

有机化合物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1、 反应条件或可逆符号打不上自己补上:) 4、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同位素比较

1 2、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原子的活泼性 O=O= CH3CH2—OH,H—OH,HO-C-OH(碳酸),CH3-C--OH中均有羟基, 由于这些羟基相连的基团不同,羟基上氢原子的活动性也就不同,现比较如下:

3、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它是取代反应中的一种。 CH 3COOH+C 2H 5OHCH 3COOC 2H 5+H 2O 实验装置图: 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这是本节知识的考点) 1、加药品的先后顺序:乙醇、浓硫酸、冰醋酸。 2、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吸水剂(使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 3、加热的目的:加快反应速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以利于可逆反应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注意:加热时须小火均匀进行,这是为了减少乙醇的挥发,并防止副反应发生生成醚。) 4、导气管伸到饱和碳酸钠溶液液面上的目的:防止受热不均引起倒吸。 5、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吸收未反应的乙酸和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易分层析出。 6、不能用NaOH 溶液代替饱和碳酸钠溶液:因为NaOH 溶液碱性强促进乙酸乙酯的水解。 7、提高乙酸乙酯的产率的方法:加入浓硫酸、加入过量的乙酸或乙醇、及时将产物乙酸乙酯蒸出。 4 、酯化反应与酯水解反应的比较 浓硫酸 △

蛋白质盐析和变性的比较 淀粉、纤维素水解实验的注意问题 (1)淀粉、纤维素水解都用H2SO4做催化剂,但淀粉用 20%H2SO4,纤维素用90%H2SO4,均需微热; (2)检验产物时,必须用 ...NaOH ........,才能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进行检验。 ....溶液中和过量的酸 (3)淀粉是否发生水解的判断: 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反应和其水解最终产物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来判断淀粉是否发生水解和水解进行程度。 如淀粉没有水解,则不能发生银镜反应;如淀粉已完全水解,则遇碘不能变蓝色;如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遇碘变蓝色,则说明淀粉仅部分水解。 有机化合物燃烧规律 有机化合物的燃烧涉及的题目主要是烃和烃的衍生物的燃烧。烃是碳氢化合物,烃的衍生物主要是含氧衍生物,它们完全燃烧的产物均为二氧化碳和水,题目涉及的主要是燃烧的耗氧量及生成CO2和H2O的量的问题。 设烃的通式为:C x H y, 烃的含氧衍生物的通式为:C x H y O z 烃燃烧的通式:CxHy+(x+y/4)O2=xCO2+y/2H2O 烃的含氧衍生物燃烧的通式:CxHyOz+(X+Y/4-Z/2)O2→xCO2+y/2H20 (1)比较有机物燃烧的耗氧量,以及生成的CO2和H2O的量的相对大小:根据上述两燃烧通式可归纳出以下规律: ①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取决于(x+y/4) 的值,生成的CO2和H2O的量取决于x和y的值。还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章末总结

第一章章末总结 一、直观图和三视图的画法 直观图和三视图是空间几何体的不同表现形式,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把握空间几何体的性质,由空间几何体可以画出它的三视图,同样由三视图可以想象出空间几何体的形状,两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决此类问题主要依据它们的概念和画法规则.例1一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说出该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并画出直观图; (2)计算该几何体的体积与表面积.

二、共点、共线、共面问题 1.关于多点共线问题往往需要证明这些点在某两个平面的交线上. 2.多线共点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都过某两条线的交点. 3.多点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点在某三点或四点确定的平面上. 4.多线共面问题的证明往往让其他线在某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内. 例2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E、F分别为AB、AD的中点,G、H分别在BC、CD上,且BG∶GC=DH∶HC=1∶2.求证: (1)E、F、G、H四点共面; (2)GE与HF的交点在直线AC上. 三、平行问题 1.空间平行关系的判定方法: (1)判定线线平行的方法. ①利用线线平行的定义证共面而且无公共点(结合反证法); ②利用平行公理; ③利用线面平行性质定理; ④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若a⊥α,b⊥α,则a∥b); ⑤利用面面平行性质定理(若α∥β,α∩γ=a,β∩γ=b,则a∥b). (2)判断线面平行的方法: ①线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②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α,b α,a∥b?a∥α); ③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α∥β,a α?a∥β); ④面面平行的性质(α∥β,a?α,a?β,a∥α?a∥β). (3)面面平行的判定方法有: ①平面平行的定义(无公共点); ②判定定理(若a∥β,b∥β,a、b α,且a∩b=A,则α∥β); ③判定定理的推论(若a∥a′,b∥b′,a α,b α且a∩b=A,a′ β,b′ β,且a′∩b′=A′,则α∥β); ④线面垂直性质定理(若a⊥α,a⊥β,则α∥β); ⑤平面平行的性质(传递性:α∥β,β∥γ?α∥γ). 2.平行关系的转化是: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一、二次函数的有关概念: 1、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2 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2、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表示方法 (1) 一般式: 2 y ax bx c =++(a ,b ,c 为常数,0a ≠); (2) 顶点式: 2()y a x h k =-+(a ,h ,k 为常数,0a ≠); (3)两根式:12()()y a x x x x =--(0a ≠,1x ,2x 是抛物线与x 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二、二次函数 2 y ax bx c =++图象的画法 1.基本方法:描点法 注:五点绘图法。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 2 y ax bx c =++化为顶点式2()y a x h k =-+,确定其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坐标,然后在对称轴两侧,左 右对称地描点画图.一般我们选取的五点为:顶点、与y 轴的交点( ) 0c ,、以及 ()0c ,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2h c ,、与x 轴的交点()10x ,,()20x ,(若与x 轴没有 交点,则取两组关于对称轴对称的点). 2.画草图 抓住以下几点: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与x 轴的交点,与y 轴的交点. 三、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1.二次函数 2 y ax bx c =++的性质 (1). 当0a >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对称轴为 2b x a =- ,顶点坐标为 2424b ac b a a ?? -- ???,. 当 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2b x a >- 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 当 2b x a =- 时,y 有最小值244ac b a -.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_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 重要的有机化合物 知识点总结 第1节 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一、有机化合物的共性:熔沸点低、水溶性难溶、可燃性易燃烧 二、 甲烷(CH 4) 1. 存在 : 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坑道气(或瓦斯)的主要成分。 2. 物理性质 颜色 无色、状态 气体、气味 无味、密度 比空气小、溶解性 难溶。 3. 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性质稳定,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都不反应。 (1) 燃烧反应 实验现象:火焰明亮且成淡蓝色,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2) 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代替的反应。 ②甲烷与氯气的取代反应 实验现象:a.气体颜色变浅b.试管内壁有油状液滴出现c.试管内液面逐渐上升 有关化学方程式: , , ③甲烷氯代物的性质 CHCl 3可做麻醉剂、有机溶剂 CCl 4 可做有机溶剂 第二课时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1、 烃:仅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又叫碳氢化合物。甲烷是组成最简单的烃。 2、 甲烷的组成与结构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特点: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 3、 有机化合物结构特点 (1) 每个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 (2) 碳原子与碳原子之间可以形成单键( )双键( )或三键( )。 (3) 碳原子之间可彼此以共价键构成碳链或碳环。 4、 几种常见的烷烃 二、同分异构现象 1. 同分异构现象: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的现象。 2. 同分异构体: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3. 规律:有机化合物中的碳原子数越多,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就越多。 4. 同分异构现象与有机化合物种类的关系:同分异构现象是有机化合物结构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是导致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原因之一。 第2节 石油和煤 重要的烃 第一课时 石油的炼制 乙烯 一、 石油 1. 石油的组成:石油主要是由分子中含有不同数目碳原子的烃组成的复杂混合物。平均来说,碳元素和氢元素在石油中的质量分数之和可达97%~98%。 2. 石油的炼制 CH 3Cl CH 2Cl 2 CHCl 3 CCl 4 颜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无色 状态 气体 油状液体 油状液体 油状液体 水溶性 难溶 难溶 难溶 难溶 名称 乙烷 丙烷 正丁烷 异丁烷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组成通式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知识点总结

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考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和图像 1、二次函数的定义:一般地,如果)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其中,)0,,(2≠++=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叫做二次函数的一般式。 2、二次函数 的性质 (3)|a|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3、 4、二次函数的图像 (1) (2) 5、求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的方法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图形,所以连线的垂直平分线是抛物 线的对称轴,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6、二次函数图像的画法——五点法 (1)先根据函数解析式,求出顶点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顶点M ,并用虚线画出对称轴 (2)求抛物线c bx ax y ++=2 与坐标轴的交点: 当抛物线与x 轴有两个交点时,描出这两个交点A,B 及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再找到点C 的对称点D 。将这五个点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连接起来,并向上或向下延伸,就得到二次函数的图像。 当抛物线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或无交点时,描出抛物线与y 轴的交点C 及对称点D 。由C 、M 、D 三点可粗略地画出二次函数的草图。如果需要画出比较精确的图像,可再描出一对对称点A 、B ,然后顺次连接五点,画出二次函数的图像。

附:几种特殊的二次函数的图像特征如下: 【考点二】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三种形式: (1)一般式:)0,,(2 ≠++=a c b a c bx ax y 是常数, (2)顶点式:)0,,()(2 ≠+-=a k h a k h x a y 是常数, (3) 【考点三】二次函数的最值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那么函数在顶点处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即当a b x 2- =时,a b a c y 442-=最值 。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处取得最小值;开口向下,顶点处取得最大值。 如果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21x x x ≤≤,那么,首先要看a b 2- 是否在自变量取值范围21x x x ≤≤内,若在此范围内,则当x=a b 2-时,a b a c y 442-=最值;若不在此范围内,则需要考虑函数在21x x x ≤≤范围内 的增减性,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当2x x =时,c bx ax y ++=22 2最大,当1x x =时, c bx ax y ++=121最小;如果在此范围内,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当1x x =时,c bx ax y ++=121最大, 当2x x =时,c bx ax y ++=222最小。

2019数学人教A版选修2-2优化练习:第二章 章末优化总结 Word版含解析

章末检测(二)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偶函数定义可推得“函数f (x )=x 2在R 上是偶函数”的推理过程是( ) A .归纳推理 B .类比推理 C .演绎推理 D .非以上答案 解析:根据演绎推理的定义知,推理过程是演绎推理,故选C. 答案:C 2.下面四个推理不是合情推理的是( ) A .由圆的性质类比推出球的有关性质 B .由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归纳出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 C .某次考试张军的成绩是100分,由此推出全班同学的成绩都是100分 D .蛇、海龟、蜥蜴是用肺呼吸的,蛇、海龟、蜥蜴是爬行动物,所以所有的爬行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 解析:A 是类比推理,B 、D 是归纳推理,C 不是合情推理. 答案:C 3.用三段论证明命题:“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因为a 是实数,所以a 2>0”,你认为这个推理( ) A .大前提错误 B .小前提错误 C .推理形式错误 D .是正确的 解析:这个三段论推理的大前提是“任何实数的平方大于0”,小前提是“a 是实数”,结论是“a 2>0”.显然结论错误,原因是大前提错误. 答案:A 4.设n 为正整数,f (n )=1+12+13+…+1 n ,计算得 f (2)=32,f (4)>2,f (6)>52,f (8)>3,f (10)>7 2,观察上述结果,可推测出一般结论为( ) A .f (2n )=n +22 B .f (2n )>n +2 2 C .f (2n )≥n +2 2 D .f (n )>n 2 解析:观察所给不等式,不等式左边是f (2n ),右边是n +2 2,故选B. 答案:B

高一化学必修二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知识点总结绝大多数含碳的化合物称为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像CO、CO2、碳酸、碳酸盐、金属碳化物等少数化合物,它们属于无机化合物。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乙烯 1.氧化反应 I .燃烧 C 2H 4+3O 2??→ ?点燃 2CO 2+2H 2O (火焰明亮,伴有黑烟) II .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为CO 2,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 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能使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在一定条件下,乙烯还可以与H 2、Cl 2、HCl 、H 2O 等发生加成反应 CH 2=CH 2+H 2 催化剂 △ CH 3CH 3 CH 2=CH 2+HCl 催化剂 △ CH 3CH 2Cl (氯乙烷:一氯乙烷的简称) CH 2=CH 2+H 2O 高温高压 催化剂 CH 3CH 2OH (工业制乙醇) 3.加聚反应 nCH 2=CH 2 催化剂 △ (聚乙烯) 注意:①乙烯能使酸性KMnO 4溶液、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常利用该反应鉴 别烷烃和烯烃,如鉴别甲烷和乙烯。②常用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来除去烷烃中的烯烃,但是不能用酸性KMnO 4溶液,因为会有二氧化碳生成引入新的杂质。 苯 难氧化 易取代 难加成 1.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也不能是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褪色,说明苯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但可以通过萃取作用使溴水颜色变浅,液体分层,上层呈橙红色。 2.氧化反应(燃烧) 2C 6H 6+15O 2??→ ?点燃 12CO 2+6H 2O (现象:火焰明亮,伴有浓烟,说明含碳量高) 3.取代反应 (1)苯的溴代: (溴苯)+ Br 2 FeBr 3 +HBr (只发生单取代反应,取代一个H ) ①反应条件:液溴(纯溴);FeBr 3、FeCl 3或铁单质做催化剂 ②反应物必须是液溴,不能是溴水。(溴水则萃取,不发生化学反应) ③溴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密度比水 大 , 难 溶于水 ④溴苯中溶解了溴时显褐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溴,操作方法为分液。 (2)苯的硝化: + HO -NO 2 浓H 2SO 455℃~60℃ -NO 2 + H 2O ①反应条件:加热(水浴加热)、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②浓硫酸和浓硝酸的混合: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慢慢倒入浓硝酸中,边加边搅拌 ③硝基苯是一种 无 色 油 状液体,有 苦杏仁 气味, 有 毒,密度比水 大 ,难 溶于水。 ④硝基苯中溶解了硝酸时显黄色,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硝酸,操作方法为分液。 (3)加成反应(苯具有不饱和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 3H 2 Ni (一个苯环,加成消耗3个H 2,生成环己烷) 4概念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同素异形体 同位素 定义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 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式不同的化合物的互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的互称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分子式 不同 相同 元素符号表示相同,分子式可不同 ——

高中数学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空间几何体知识点总结 一、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 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称之为多面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顶点。 把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的一条定直线旋转形成的封闭几何体称之为旋转体,其中定直线称为旋转体的轴。 (1)柱 棱柱:一般的,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柱;棱柱中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为底;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 注:相关棱柱几何体系列(棱柱、斜棱柱、直棱柱、正棱柱)的关系: 棱柱的性质: ①侧棱都相等,侧面是平行四边形; ②两个底面与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全等的多边形; ③过不相邻的两条侧棱的截面是平行四边形; ④直棱柱的侧棱长与高相等,侧面与对角面是矩形。 圆柱: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 圆柱的性质:上、下底及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等圆;过轴的截面(轴截面)是全等的矩形。

棱柱与圆柱统称为柱体; (2)锥 棱锥:一般的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 底面是三角锥、四边锥、五边锥……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 正棱锥:如果有一个棱锥的底面是正多边形,并且顶点在底面的射影是底面的中心,这样的棱锥叫做正棱锥。 注:棱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相似的正多边形,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正棱锥各侧棱相等,各侧面是全等的等腰三角形; ③正棱锥中六个元素,即侧棱、高、斜高、侧棱在底面的射影、斜高在底面的射影、底面边长一半,构成四个直角三角形。 圆锥: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的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做圆锥;旋转轴为圆锥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形成的面叫做圆锥的底面;斜边旋转形成的曲面叫做圆锥的侧面。 圆锥的性质: 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截面直径与底面直径之比等于顶点到截面的距离与顶点到底面的距离之比; ②轴截面是等腰三角形; 棱锥与圆锥统称为锥体。 (3)台 棱台: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和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棱台也有侧面、侧棱、顶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知识点汇总

第二十二章 二次函数 22.1 二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22.1.1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2y ax bx c =++(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 这里需要强调:和一元二次方程类似,二次项系数0a ≠,而b c ,可以为零.二次函数的定义域是全体实数. 2. 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结构特征: ⑴ 等号左边是函数,右边是关于自变量x 的二次式,x 的最高次数是2. ⑵ a b c ,,是常数,a 是二次项系数,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22.1.2 二次函数2 y ax =的图象和性质 1. 二次函数基本形式:2y ax =的性质: a 的绝对值越大,抛物线的开口越小. 例1.若抛物线y=ax 2经过P (1, ﹣2),则它也经过 ( ) A .(2,1) B .(﹣1,2) C .(1,2) D .(﹣1,﹣2) 【答案】 【解析】 试题解析:∵抛物线y=ax 2经过点P (1,-2), ∴x=-1时的函数值也是-2, 即它也经过点(-1,-2). 故选D . 考点:二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 例2.若点(2,-1)在抛物线2 y ax =上,那么,当x=2时,y=_________

【解析】 试题分析:先把(2,-1)直接代入2 y ax =即可得到解析式,再把x=2代入即可. 由题意得14-=a ,41-=a ,则2 4 1x y -=, 当2=x 时,.144 1-=?-=y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函数图象上的点适合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 2y ax c =+的性质: 上加下减. 例1.若抛物线 y=ax 2+c 经过点P (l ,-2),则它也经过 ( ) A .P 1(-1,-2 ) B .P 2(-l , 2 ) C .P 3( l , 2) D .P 4(2, 1)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抛物线y=ax 2+c 经过点P (l ,-2),且对称轴是y 轴,所以点P (l ,-2)的对称点是(-1,-2),所以P 1(-1,-2)在抛物线上,故选:A. 考点:抛物线的性质. 例2.已知函数y=ax+b 经过(1,3),(0,﹣2),则a ﹣b=( ) A .﹣1 B .﹣3 C .3 D .7 【答案】D . 【解析】 试题分析:∵函数y=ax+b 经过(1,3),(0,﹣2), ∴a b 3b 2+=??=-?,解得a 5b 2=??=-? . ∴a ﹣b=5+2=7.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第六章章末总结

第1节粒子运动状态的经典描述 一.回顾 1.最概然分布 (1)分布:粒子在能级上的分布 (2)最概然分布:概率最大的分布 2.粒子运动状态描述--力学运动状态 (1)经典力学描述(2)量子力学描述 二.粒子向空间描述 1.运动状态确定 自由度为r的粒子,任意时刻的力学运动状态由r个广义坐标(q)和r个广义动量(p)的数值确定,则粒子的能量为 2. 向空间 (1)空间:由r个广义坐标和r个广义动量构成一个直角坐标系,这个2r维的空间,就称为空间。 (2)代表点(相点) (3)相轨迹. 3.常见粒子的描述 1. 自由粒子 定义:不受力的作用而作自由运动的粒子。 描述:粒子能量为 2. 线性谐振子 3. 转子 第2节粒子运动状态的量子描述 1.波粒二象性与测不准关系 1.波粒二象性 德布罗意关系 2. 测不准关系 2.常见粒子的量子态描述 1线性谐振子 2. 转子 (1), 当L 确定时,可将角动量在其本征方向投影(z轴) (2)能量 (3)简并与简并度 3. 自旋角动量

自旋角动量()是基本粒子的内禀属性 4. 自由粒子 (1)一维 (2)三维 容器边长L,动量和能量分量 x: , y: z; 总动量和总能量 (3)量子态数 第3节系统微观运动状态的描述 1、系统 1、对象:组成系统的粒子为全同近独立粒子 2、全同粒子系统具有完全相同的内禀属性的同类粒子的系统 3、近独立粒子系统:系统中的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很弱,相互作用的平均能量远小于单粒子能量。 4、系统的能量 N个全同近独立粒子 . 2、系统的微观状态的经典描述 1、力学方法:。 2、可分辨全同粒子 系统中任意两个粒子交换位置,系统的力学运动状态就不同。 3、量子描述 1、全同性原理 2、状态的描述 (1)、定域系:全同粒子可辨 非定域系:全同粒子不可分辨 定域系需要要确定每个粒子的个体量子数; 非定域系确定每个个体量子态上的粒子数 (2)、微观粒子的分类 玻色子:自旋量子数位整数 费米子:自旋量子数为办整数 4、系统分类 1、玻色系统:玻色子不受泡利原理控制; 2、费米系统:费米子受泡利原理约束,不可分辨; 3、玻尔兹曼系统:粒子可分辨,同一个个体量子态上粒子数不受限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