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中学历史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算教得好,考虑这些问题是必须的,也是很实现的。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但这些又都涉及到有关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技术性、技巧性的问题,而且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理念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虽然涉及的是历史上的事物,但也具有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这是因为通过历史教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了解人类的过去;又能够促进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和历史意识的生成,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使学生学会以全面、客观、辨证、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人类社会。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或只有肤浅的问题,要不然就是令人头痛的问题。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辨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体验到挫折感与成功感;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初中历史复习方法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太源中学曹秋凤 一、课题研究背景 1、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想与中考考查能力的现实要求 首先,2011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逐步获得基本的历史学习能力,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形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成为具有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历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学科,除了对学生进行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外,正确合理的教学评价也是促进学生形成历史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复习能力则是实现“教”与“学”双向达标的重要方法。 其次,中考历史考试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即识记、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近年来江西历史中考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如注重对学生读图、读材料、历史思辨能力的考查等);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注意对复习方法的掌握和落实,提高复习效率和针对性。 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初中历史复习方法的探究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在复习备考中扎扎实实的落实基础知识,培养历史学科素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2、历史中考“开卷”形式的要求 历史中考采用开卷考试,更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对学生的日常复习提出了新的挑战。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近代着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教,是为了不教”。前人诸如此类的论述,都强调了工具和方法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初中历史教学和后期复习备考面临着:时间紧、任务重、内容繁杂、工作量大、学科分值少、学生甚至家长重视不够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材整理)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材整理)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 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 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 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 2、历史课程编制的原则P29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总结 复习技巧:历史学习技巧 不少人都认为历史这东东就是死记硬背,可是这死记硬背也是有一定的技巧的,俗话说:“留心处处皆学问。”其实这背书也是一门学问。如何“背好历史”呢?我觉得应该有知识框架的头脑观念。这一点相信在校的老师们都会讲到的,当时感觉没有什么用处,因为考试就考“血与肉”的内容。对“骨头”并没有什么考的。可出了高中校门,进入高校学习,你会发现真的很重要。我与一些学 __同学聊天时,发现他们在这方面做得就不尽如人意,只能模糊的记忆住人物、地点。时间也是记得零零碎碎。这样学习历史,不能把历史学活。只能对历史产生很大恐惧与排斥心理。 这个知识框架,就是辅导书上常有那些条条框框,很多人对这并不太重视,可是这就是记忆的窍门,同学们在学习之余,做题目累了或者看累了以后,可以把这拿出来翻翻看看,也可以回忆、自己动手做做这些条条框框,并且不断的提问自己,诸如两次鸭片战争的前因后果、列强行使路线、签订哪些卖国条约、具体内容等等。等你熟练的掌握了这些,相信你自己会突然发现变得好强,而且是一下子能说出一大串,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点带动了许多,而能做这点的话,相信历史中最让人头疼的时间年代关也会很快的通过的。这一关可以说是重中之重,如果能把这关过了,相信会在今后文科学习中,可以说是

所向无敌的。你会发现自己看书的时候,那些知识不是独立的,仿佛成了一张网。自己只是在编网,或者说填空而已。年代会成为一个相当重要的座标。指导你如何放东东。个人认为学文科基础就是文学与历史了,一个注重幻想、一个注重现实。学好这两门,其他文科就会很轻松的。当然这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看法了。也有不少人提出记年代用什么巧记的方法,诸如商鞅变法是公元前359年,可以理解成商鞅在变法前喝了三壶酒,金的灭亡是公元1234年,可以理解成1234金灭亡??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可以偶尔一用,但不能作为记年代的最好办法,必须是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因为年代那么多,不可能所有的都能编成顺口溜,不可能都能联想一些事物来吧。如果为了一个年代,而生搬硬套许多口诀出来,那就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了。 记不得在哪看到这样一句话:“历史是万精油,到哪都能到一点。”这句话讲得很有道理,我们学历史,不能只局限与历史课,历史书上。其实很多地方都能学到的。比如语文课上的人物,地理课上的地图、思想政治课、英语阅读理解,都能有一些痕迹。这些痕迹只要大家用心去记,用心留意,相信会给你的知识框架带来许多许多。你会在不经意间悄悄地学会许多别人也看到,却没有掌握的知识。这也许就是武侠片中常说的“悟”字吧。说了这些,只不过是方法而已,最重要的还是自己平时的积累。相信大家能做到这点,高考能考115分以上吧,我就是这么做,就做到了。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于友西(教

第一章绪论 1、简述中学历史教学法研究的对象。 答: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是中学历史教学的全过程: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学习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目的 ①为了培养合格中学历史教师的需要 ②为了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需要 ③为了中学历史教师自我提高适合时代要求的需要 3、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有哪些P12 (一)帮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这一学科的基本内容的真谛,尽快地胜任自己的工作 (二)能帮助学习者自觉地意识到该向别人学什么,从而缩短自己成熟的过程。 4、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P13 ①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②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联系

③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④要多观摩、多揣摩 ⑤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影响历史课程编制的因素P24 影响学校课程编制的因素: 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具体反应在国家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教育制度和学校教育培养目标上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取决于科学技术的现有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这种发展水平 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不同年龄段的学习需要和认知可能性不同,设置课程也不同④民族传统文化对学校课程的影响。 ⑥教育学理论对学校课程的影响。教育观念或对教育作用认识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学校课程类型⑦学校实际管理与操作对课程编制的影响 影响历史课程编制因素 ①国家政治和政策导向。体现出国家的政治思想。 ②社会对未来公民素养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符合公民教育的总体需要 ③历史学科发展现有状况。历史学科的研究传统,研究水平,影响到历史课程的编制。 ④学生认识历史的规律和特点。编纂历史遵循原则: ①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②符合基础教育要求 ③建立在时序框架下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人的知识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交叉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让学生耳闻目睹、口诵心维,读读写写、讲讲练练,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样做,可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还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依据这样的指导思想,我在上历史课时,结合师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创造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谨此罗列,以求抛砖引玉。 历史课的知识串联法 所谓知识串联法,就是抓住历史线索。这线索犹如网之纲,纲举目张,基本知识就会一网而尽。历史知识一般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几个基本要素构成,上历史课必须把这些基本要素讲清楚,这是历史课与其他课程的最大区别。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为历史的基本线索,并以这些基本线索把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 比如,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间的转移为线索,按一定的地点、区域或国别范围来讲授历史;以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往往贯穿了整个时代,中国民主革命史与孙中山、毛泽东的名字几乎密不可分;以历史事件的发展为线索,讲清起因、经过和结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种历史现象的兴衰过程。此外,还可以把握一定的社会矛盾为线索,分清两个历史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抗性矛盾和非对抗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解决矛盾的基本方式(改革和革命),以及矛盾产生、发展、激化和消失的过程。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论原理来分析历史问题,我们就会发现一切历史事件都是由一定的社会矛盾引发的,而历史事件又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必须同一定的社会矛盾联系起来,如评价历史事件的性质要看其主要方面,评价历史人物的作用要一分为二。 可见,历史教学抓线索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线索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思路又是由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及教学条件来决定的。一个成熟的教师,其教学思路必然是十分清楚的,有条不紊的,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方式的,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思路来组织教学。 1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85811486.html, 浅析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作者:王全忠 来源:《速读·中旬》2019年第10期 摘; 要:新课改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明确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高中历史教学方式也在发生着不断地变化,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教育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使高中历史教学更加高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本文对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以供广大教育者参考。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导学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历史的学习本来就是相对枯燥乏味的,由于高中历史知识庞杂,许多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处于被动的状态,完全不符合新课改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主体的要求,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如果一直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甚至会对学习历史产生厌烦心理。所以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学模式,采用导学式教学方法。导学式教学方法很好的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学式教学模式的运用能够很好地唤醒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地运用导学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才会愿意去思考问题。在运用导学式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并且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在课上进行积极的发言,这样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并且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学习。 二、开展辩论活动,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把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学生本身结合起来,才可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挖掘教材蕴含的探究点,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历史教学内容以辩论会、社会调查、小品表演、参观访问等方式展开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深入历史学习,体会创造性活动的乐趣。例如,在高中历史有关“维新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展开了辩论赛活动。活动的主题为“你认为‘维新运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在此基础上,教师将班上的学生分为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弊大于利”,而另一个小组代表的观点是“利大于弊”。随后,教师让两个小组进行了资料的收集和内部的讨论。在小组收集资料与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对“维新运动”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且组内成员的相互交流也有利于每一个成员的自我思考。在小组做好准备之后,教师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经典优秀

《初中历史快乐有效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关键词:初中历史快乐、有效学习结题 一、课题提出的现实背景、意义和研究价值 1、研究背景:农村初中学生对历史不感兴趣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情况还是相对严重的。素质教育已很多年,可我们还是没有跳出应试教育的模式,学生厌学,师生关系紧张,课余生活单调等一系列问题在中学随处可见。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教师“把微笑带进课堂”;鼓励提问、辩论;加强课外活动,倡导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电教设备的优势等。这些举措在我国小学教学中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但由于它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依然无法推广。 2、研究意义与价值: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都需要先进的教学模式做载体。这种教学模式须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材处理上要求教师化繁为简,变深奥为通俗,做到既能促进学生智能最大限度的发展,又不加重学生的负担;在教学方法上要求教师变厌为趣,变被动为主动,既让学生从学习本身体验到快乐与满足,又要求教师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规律的探索与指导,让学生从乐学到会学。而快乐有效教育正是这样一种先进的教学模式,它为当今患有“厌学症”的中小学生找到了有效的良方。中小学生都喜欢看电视、玩游戏,如果把历史教学融进电视和游戏中,将会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当今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和丰富的影视录像资料为这种改革提供了可能。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概念的界定 1、研究内容:我们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改变课堂历史教学现状中普遍

存在的“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局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和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2、“快乐历史教学”概念的界定:“快乐教学”指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系列方法、技能和技巧及实验,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于学生,激发学生兴趣,使之在快乐中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地学习,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快乐历史教学”主要指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枯燥乏味的课堂变为可视、可玩、可唱的学生乐园——学生上课就是看历史短片,作业就是玩游戏,记忆就是唱歌曲,当然也需要看书、查资料,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学生情感的熏陶,尽可能地实现历史教学目标。 三、的理论依据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由此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历史课堂学习活动中。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使他们主动探究,主动发展。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直观教学原则。传统的历史教学,过多地依赖于教师语言的表述,

中学历史教学法

十三经:唐代把《周礼》、《礼记》、《仪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与《诗》、《书》、《易》称为“九经”。唐文宗把《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宋代又将《孟子》列入。合称“十三经”。 1936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何炳松先生翻译的美国亨利·约翰生(Henry Johnson)先生的专著《历史教学法》。 苏联历史教学法基本上是侧重具体的历史教学方法的。 苏联的历史教学法在我国当时的影响,他们总是把学生看作被动地接受知识者,而不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作用的学习者;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围着教师转,而不是教师以学生为教学活动的核心,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极端地强调教师的尊严,主张“在教师里,教师的话就是法律” P4 1979年,北京师大联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高等师范院校用的《历史教学法大纲》,并编写了《中学历史教学法》,于1982年出版。这是我国学者独自编写并正式出版的第一本中学历史教学法教科书。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呢? 在中学的历史课程中,,教师向学生教什么历史知识和技能,教师应如何教,学生应如何学才能全面地完成历史教学的任务的问题。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是什么呢? 它应该属于教育科学的范畴。教育科学有理论教育科学和应用教育科学两类。显然,历史教学法属于后者。 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 1.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目的 2.研究中学历史教材的内容 3.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原则 4.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5.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6.研究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学习历史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学习态度,要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二)在学习中要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三)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四)要多观摩、多揣摩 (五)要本着“诗外学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历史课程的编制 1.遵循科学指导思想的原则 2.符合基础教育要求的原则 3.建立在时序框架下的原则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2009年3月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Mar.2009 第25卷第1期 Journal of Changchun Education Institute Vol.25 No.1 151 中学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王国鸿 (兰溪市第六中学,浙江 兰溪 321100) 在中学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学方法选择得好不好,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而教师设计和运用教学方法又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遵循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 一、依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师授课的方向,它制约着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的根本,方法是实现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的设计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历史课堂教学每节课的具体目标是不同的,但基本上都要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个方面。为实现具体的目标,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为了达到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可以选用情境创意法或情感教学法,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模拟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感官,使其活动起来,引导学生产生心灵共鸣,从而受到思想教育;学科能力的培养,则可采用探讨发现法、引导谈话法或范例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等。以高中历史必修Ⅰ第七专题“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历史课程标准》确定的课程目标要求是“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在考量、设计此课教学目标时,我们应该“三管齐下”,适当向“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倾斜。因此,在《美国1787年宪法》“三维目标”教学设计时,应相对侧重后二者,可采取学生分组合作讨论方式,探讨“美国联邦政府在启蒙思想指导下结合国情是如何进行制度创新的(权力分立和制约平衡)?”这一探究题,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又设计“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有何异同?中国封建君主制和英国议会制、美国总统制的根本区别是什么?”这一比较题,以此来引导和启发学生认识民主政治具有多样性和独特性,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精华,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时也有可借鉴之处,从而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依据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也影响着教学方法的选择。历史教学内容可分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人物、典章制度等,也可以分为历史表象、历史概念、历史规律等,不同类别的教学内容宜选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讲授历史事件等史实、现象、过程性的知识一般宜选用讲述法;对典型的历史场景、人物特征的揭示,适用描述法;概括性、规律性强的内容可考虑选用启发性的讨论法或谈话法等。选择恰当的方法有助于教学内容的展开和深入,提高学习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如讲授《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一节,选用设问法,提出这样三个问题:1.有人说,如果没有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就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观点是否正确?鸦片战争能否避免?为什么?2.西方资本主义在16世纪就已经发展起来了,为什么直到 19世纪40年代才大规模侵略中国?在诸多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为什么由英国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于1640年,清王朝于 l644年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200年后,两国强弱形成如此鲜明对照,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此三问使学生的思维一开始就集中在掌握重点、化解难点上,一波三折,蕴含着引入人胜的魅力,能够激起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仔细地去阅读课文并深入思考。 三、依据学生特征 学生的年龄、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等都影响着历史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学方法的选择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因素,因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认知活动才能实现。历史教学方法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特别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针对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式的新颖性,创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一种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各种方法的长处,如演示法、描述法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讨论法的参与性和民主性,谈话法的启发性等,将这些方法加以巧妙组合、运用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心得体会 第1篇: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是让学生更好学习,以下就是的高中历史微课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本案例出自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本课的内容标准及教学目标设计如下:1内容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老子、孔子的重要思想主张;孔子在教育上的贡献;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及主张;董仲舒对儒学改造的主要表现。 理解:“道”和“仁”的含义;“天人感应”;董仲舒新儒学。 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和意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 归纳: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思想的演变。 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自己的学习所得,了解各学派思想主张,并分析比较它们的差异;通过儒学地位的变化,分析政治思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文化史上这一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祖国历史与文化,有志于继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尊崇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 本课的重点是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以及儒学在汉代的发展。中国思想的源头起自先秦时期,尤其是春秋战国之时诸子百家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后世的各种思想潮流大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最初的萌芽。当时的“百家争鸣”也对思想的创新与活跃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正是这种局面导致了中国思想史黄金时代的形成。所以,对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儒、道、法、墨等主

(完整版)中学历史教学法期末笔记整

第一章绪论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学科属性; 历史科学、教育科学、教育心理学与哲学相结合的综合科学,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研究中学教学的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成文一门独立的科学。 2.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中学历史教学法的研究对象,就是中学历史教学法的全过程,即;A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B:研究中学历史的教材内容 C: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教学原则 D:研究中学生在历史教学中的学习心理和科学的学习方法E: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模式 F:研究中学历史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2)研究任务: 研究中学历史教学法要完成的任务就是:认识这些问题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找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3.历史教学法的学习方法 (1)学习历史教学法的意义 A 掌握必要的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外必须具有从事中学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基本能力 B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顺利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C 培养示范类人才,培养忠于中学的教育工作者,从事专业教学的客观需要 D 也是国家规定的教育计划的需要 (2)学习历史教学法的要求

A正确的学习态度,重视这门课程的学习 B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复地练习 C 要下大力气学习制作和使用直观教具的方法 D 要多观摩、多揣摩 E 要本着诗外雪诗的精神随时学习、永远学习 第二章历史课程论 1备课 (1)定义:中学历史教师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2)备课的意义 A备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的重要条件 B 备课是教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具体体现(3)备课的要求 A 充分全面地备课 B要有计划任务 C 具有情感态度价值观 D 要有针对性、发挥教师的创造性 (4)备课的方式A 个人备课(提高备课质量的基础) B 集体备课 (5)备课的种类 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2历史教案的编写和类型 (1)编写A教学目标(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举例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举例 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是老师们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一、以探究问题为目的 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 二、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任何教学方法都要以激话、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促动学生历史思维的活跃发展。 三、以学生参与为形式 使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使教学得以真正展开的关键性问题。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1、阅读----创设情景与设疑导学法 阅读就是教师课前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所提问题,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2、精讲----观察释疑与启发引导的讲解法 精讲就是教师在讲授时,突出一个“精”字。即学生通览教材,经过一番思索后,教师“精讲”。其主要目的是要用精练的语言,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把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3、议论----激活学生思维的讨论法 在历史教学中,议论就是有目的地让学生把尚未弄懂的问题的疑点提出来,师生一同展开讨论,激活学生的思维。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 四、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的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把史料作为证据,用以解决历史的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总之,使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摘要:素质教育的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因此课堂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素质教育进行。在历史学科中,要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就要求教师多下工夫,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让学生感觉到历史知识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喜欢上历史,学好历史。要做到这些,教学方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要多在日常教学中总结、反思教学方法,并不断修正、创新,以适应当下素质教育的需要。作者结合实践与大家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要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的价值 学习任何事物,如何不了解其价值,学习动力就无从产生。因此,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的价值所在。因历史知识的特点与其他学科有大的不同,主要体现为所有知识都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许多学生认为研究过去发生的事情没有什么意义,有时间为什么不研究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和未来要发生的事情,这样更有意义。再加上历史知识是由许多琐碎的事件构成的,学起来相对枯燥,不容易找到其中规律。这些特点使学生很难产生了解历史知识的兴趣,教学效果当

然不会很好。但走过这个阶段的过来人都知道,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与许多现实正在发生的知识有许多内在联系。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了解过去对现实有很大指导意义。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有很大用处,认识到这点才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旧观盛世那段的历史时,要多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当时的盛世,带给了现代人什么启示。还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思考过程。最后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做总结,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注意发展经济,减轻人民负担,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才,等等。联系当下,要推进社会主义带来的发展,必须重视并处理好这几方面的问题。这样分析下来,学生会对历史知识的作用有深刻具体的了解,并提高对历史这门课的认识,学习动力和兴趣自然也会增强。 二、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有效学习的一部分就是要记下来,要做到良好记忆就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许多学生处理得并不太好。首先,明确一点,关于背书的问题,这是必要的,背不下来的东西怎么运用呢?但背书并不是死记硬背,要让学生弄明白,哪些是必须背的,哪些是不必要背的。如重要事件及一些典型事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中学历史教学初探 摘要:在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应加强学法指导,在进行学法指导时注意紧扣教材、注意过程、教师示范,要求学生掌握和应用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学历史历史知识提高能力 历史教学要留下的应该是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正确的思维方法和思维习惯。在历史教学中应树立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无疑是交给学生获取历史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金钥匙。 一、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教师在备课前应认真研读所教内容的课标要求,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即要三者兼顾、有轻有重且有机整合。具体到教学内容,则要看看哪一部分可由学生自主学习,哪一部分需要老师讲解,哪一部分需要师生互动共同完成。 二、恰当选择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条件。每一种

教学方法都有助于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都具有独特的功能和长处,但都有其内在局限性。如选用讲授法就要考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启发式则要努力克服费时、费力等缺点,否则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同时要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创新 现行的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设置了“学习与探索”、“活动建议”等有关课外实践的素材,这为学生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提供了平台,是历史新教学的一个方面:将创新教学引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增进对历史的认识,同时体验和感受生活。如在教学《先进的科学》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查找一些关于造纸技术的信息,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体验造纸的过程,在过程中思索造纸原理,为什么需要这些材料,如果换成其他材料能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如此种种,更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增强了创新意识,打破了以往学习的规规矩矩,思维不再禁锢,这种开放式思维有利于探究性学习和教授性学习的整合。总之,教师要用尽良策,让学生以教材为依据,在实践中培养独立思维、独立探究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创新的目的。 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各种电教器材,例如收录

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浅谈高中历史学习方法 历史组付丽华 从初中到高中,大家一直都在学历史,而且初中、高中的历史课本的内容大体相似,因此有些同学就认为高中历史也只要背背就可以了。但事实是,这是只看到了现象,而没有看到事情的本质。实际上它们是点、线、面的关系,高中历史更注重历史的线索和时代特征以及一定的历史理论。因此要学好高中历史,决非简单的背背而已。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大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历史科的学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包括预习习惯、上课习惯、复习习惯等基本环节。 1.预习.预习是首要环节。预习的目的在于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个总体了解,以便上课时有目的地听讲,集中精力解决好新课的重点和难点,所以学习新课前必须预习。预习时要认真仔细地阅读新课内容,对照注释或例题,参考课后练习题。预习时要读懂词句,联系有关知识,了解课文内容及重点难点,划出生字

新词或概念。当然,良好的预习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行的,需要天天坚持。 2.上课.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形式,听课是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一种主要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一堂历史课所涉及的内容是比较多的,而且往往是一次性出现。听历史课的方法,可分为“听”“思”“记”三个方面。所谓“听”,即在听课时要抱着认真的学习态度,集中注意力,及时和准确地吸收教师所讲的内容,尤要关注要点,把握重要之处。所谓“思”,即在听课时要主动进行思考,一方面要对听到语音、语义等进行辨识,对所传达的信息及时作出反应;一方面还要对信息加以筛选,以吸收有价值的信息:听课的思考也包括考虑是不是听懂了,有没有疑问等自我质疑。所谓“记”,是指在听讲的过程中在笔记上或教材上做听课笔记。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笔记,一般是记录板书提纲、基本概念、重要观点等;高中阶段的笔记除了这些,还可对教师讲述的内容选择记录,尤其是一些补充性的内容。 3.复习.复习分为三种:平时复习、阶段复习和总复习,不同的复习有不同的目的与要求。 (1)平时复习的目的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新知识,因此平时复习必须做到及时,整理、修改、补充课堂笔记,深化和巩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网络环境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作者:佚名 2008-6-24 来源:教学论文网 牛广芬 当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 技术,对当今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逐步改变着人们的工作, 学习和生活 方式,教育也发生着巨大变革。陈至立部长为此撰文指出:“现代教育技 术是当代教育的制高点。谁占据了这个山头,谁就在新世纪中处于有利位 置。”因此,将现代化教育技术引进课堂是势在必行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发 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媒体网络化交互式教学阶段。网络化教学是利用计算机 作为工具、利用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现代教学技术进行教学的一种崭 新的教学方式。为此,对如何进行网络化教学、实现网络环境下学生的自 主学习,我做了初步的探究。 一、网络环境下的常规课堂教学 网络化课程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有着不同的服务对象。CAI可以说 是教师实施传统教学的一种先进手段,服务对象重点是教师;网络化课程 体现着建构主义思想,注重的是学习环境要素的提供,服务对象重点是学 生。学习者将处于某种情境,通过和他人交流协商,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表 达,来完成意义建构。其学习的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根据自身 原有的结构,对外界提供的信息主动的建构知识。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传 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以问题驱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网络环境下的常规历史课堂教 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的基本步骤是:①教师精心设置学习内容。设置 的原则是在包含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补充外延性知识。(即和教学内容 相关的历史概念、人物、事件等丰富的课外知识及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②通过超文本的方式,令目标知识(新知识)和相关问题的预备性知识(旧 知识)以及伴随性知识(学生随机产生的多种问题)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我校《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是大连市西岗区“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一、课题的提出 1.背景与意义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时代,它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方面,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新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更为伟大、更为艰巨的任务,迫切需要基础教育加快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步伐,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发挥应有作用和优势;另一方面,基础教育的质量、推进素质教育的进展和成效同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如果不及时地、有效地解决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民族素质、培养创新人才,就无从谈起。基于这样的形势和背景,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指出了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为贯彻《决定》精神,教育部印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教师培训培养等各方面规定作了定性描述,形成了新时期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策略。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面向素质教育、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是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内容等诸方面的一次大力调整和彻底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建设。其中,教学改革是整个新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贯彻《纲要(试行)》精神,达成课改目标,落实课改理念,体现课程功能(课程体现课改理念)的必然途径。 2002年9月新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地在神州大地上铺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成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宗旨。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又要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本课题旨在改变以往“灌输式”的课堂教学,采用多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探究,主动合作,主动发展,在知识的获得过程中造就良好积极的情感体验。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转变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目的在于促进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学习,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尽可能充分的发展。然而,审视目前的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低效、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被动、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在教学中仍居主导地位。呆读死记、题海战术、机械操练、反复练习的做法依然制约着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是搀一步,挪一步,教师是辛辛苦苦工作,不敢放松一步。学生是“容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占据讲台滔滔不绝,充分扮演“演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共4页文档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探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给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给我们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知道,在我国实施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直试行的是应试教育,也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去适应考试,而且学生学习好坏的评判标准也是通过考试来确定的,这就使学生失去了对历史知识学习的兴趣,对知识的学习也仅仅局限在死记硬背上面。而新课程改革后,要求教师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从而建立一种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一、创新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原则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是集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文化发展、艺术发展、科技发展于一体的学科,因此,开展历史教学应该遵循的原则也应该具有多样性、多方面联系性等多方面特点,其具体表现为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特点与联系,人类历史发展的横向性与纵向性,以及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联系,政治、经济的变更与联系等。所以,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课堂,已经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上的那点历史知识,我教师要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视野,将地理知识、政治知识以及语文数学知识融会到历史教学中去,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后的历史教学,才能适合新时代下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才能不断培养学生用多角度思维去思考问题,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的提高。 二、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历史教育教学理念 转变与创新教学观念是实现教学方法与教?W手段创新的基础与前提,

是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灵魂与精神所指,打个比喻来说,教学理念就展开教学活动的统帅。但是,由于我国初中历史由于处于教育的初级阶段,严重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使在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与影响下,还为真正意义完成课程教育改革以及素质教育。所以,就要求我们从教育理念上开始进行转变与创新,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人文艺术的培养以及历史素养的提高。同时还要求我们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对历史知识产生兴趣,而不是去死记硬背,从而建立一种自由、宽松、合作、探索性的新型课堂,这样才能使学生历史素养、创新能力、探索能力更上一个台阶,实现质的飞跃。 三、尝试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与模式 初中历史教学创新的关键是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的创新。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的方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初中历史教学需要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因此,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是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将搜集到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历史视频、图片等资料,通过多媒体技术表现不同背景的历史事件,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切身感受到历史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可以通过立体的,动态的、连续的、全面的表现手法展现初中历史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可以将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展示。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手法多种多样,千变万化,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仅教学效果理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被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学质量也会明显提升。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现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