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汽车热管理综述

汽车热管理综述

汽车热管理综述
汽车热管理综述

汽车热管理现状发展综述

自从汽车产生以来,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有关先进科学技术陆续应用到了内燃机上,汽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内燃机燃烧系统、气体热交换系统以及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与改进方面,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但是,在之后的35年,我们都在发动机及其动力总成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收获却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幸运的是,现代工业已经发现并探索出了“最后的领地”—汽车热管理。

何为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发动机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必须同时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暖通空调系统(HV AC)以及发动机舱内外的相互影响,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这些系统进行设计集成、制造集成,集成为一个有效的热管理系统。其必须能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持相应的部件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改善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例如燃油经济型、驾驶舒适性等。因此,开发高效可靠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所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应用汽车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为发动机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辅助系统,国内学者和企业对其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在燃烧放热,活塞、缸套、气缸盖温度场与热负荷,缸内气体流动与传热,散热器设计,风扇设计优化,排气系统传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对汽车整车或者整机的热管理研究并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对整车或者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几个高校,如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而只有几所高校研究发动机的整机热管理,并且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承担的。国内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某些零部件做单一的研究,并没有把部件统一起来作为整体来考虑。

对于小型轿车来说,冷却系统趋于向高性能方向发展,电控应用技术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重型车辆来说,改变并不是很大。重型汽车热管理系统基本结构在过去的40—50年里变化不大,有些部件(冷却液泵和节温器)的设计基本上没改变过。传统的节温器通常采用的是注蜡式节温器,它只能在一定的冷却液温度(80一85℃)内进行单点控制(节温器在85℃时开启,80℃时关闭),不能满足未来的冷却系统对冷却液流量精确控制的要求。研究表明。在25℃大气温度时,路上运行的负载车辆,其节温器打开(大循环)时间仅占总时间的10%。另外,

也是因为发动机制造商仅对节温器和冷却液泵有具体的要求,而汽车制造商对风扇和散热器有特殊的要求。所以,这种传统的彼此分开的热管理设计无法使系统最优国内郭新民等对装载机冷却系统控制装置进行了研究,该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风扇和水泵由液压马达驱动,利用单片机根据冷却水温度的变化调节电磁比例溢流阀的溢流量以实现冷却风扇和水泵转速的自动调节。通过试验结果,我们可得出,低温预热时,该控制装置可使预热时间减少50%,提高了暖及速度,预热阶段节约燃油43%。另外,还有张钊等对某发动机电控冷却系统进行了试验和仿真计算,最后结果表明,先进的智能化电控冷却系统技术,可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能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大幅度提高冷却系统效能,减小泵损失,从而提高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和动力性。而厂家,也有单位对发动机热管理投入了很大了精力。2007年,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客车采用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能够精确控制发动机冷却水温度(86~95°),行驶百公里可以节约燃油5%~10%。另外,潍柴也对发动机的热管理也在进行相关的研究。

另外,有一点我们值得注意,就是我们国内的实验条件还不完善。只有某几所大学可能才有最基础的实验条件。大部分高校或者企业并没有完整的热管理实验平台。例如,清华大学建设有国内第一个汽车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该试验平台为汽车热管理,特别是燃料电池汽车热管理的技术研究提供相应的平台技术支持。同济大学倪计民等建立了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试验平台包括驾驶室取暖器、节气门加热装置、发动机罩等,结构与整车相同可以研究热管理系统中各部件的工作特性,进行发动机各种工况的热性能试验研究。浙江大学谭建勋等进行了工程机械热管理系统试验平台的开发。该试验平台能够较准确地测量系统各部件热特性参数,同时也可以评价整车的冷却系统性能,优化整车的散热系统匹配设计。而真正这对于我们内燃机车的整车热管理还是几乎没有,所以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汽车热管理系统主要用于发动机冷却和温度控制,其中包括对发动机、机油、润滑油、增压空气、燃料、电子装置以及排气再循环(EGR)的冷却和对发动机舱及驾驶室的温度控制等。而发动机的热管理在国内相对整车热管理来说研究比较多;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由于限于试验条件及技术原因,在国内还几乎没有。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整机的热管理系统,2 发动整机热管理研究

2.1发动机热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

发动机按冷却方式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冷却效果好,是最常用的。而风冷发动机主要应用于沙漠地区的军用车辆上,应用并不广泛。因此,以下主要介绍水冷发动机的热管理研究现状。

水冷发动机通常采用闭式强制循环冷却系统,主要由冷却水套、水泵、风扇、散热器、节温器、循环管路等组成。由于组成冷却系统的部件众多且结构复杂,加上发动机运行

工况的多样性,其影响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总体上来说,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循环冷却水量、冷却空气流量、冷却水道结构和散热效率。

而现行的发动机的冷却结构基本上还是几十年前的结构,并没有大的变化,如图1。大部分发动机的冷却系统还是传统的被动系统,只能有限地调节发动机和汽车的热分布状态,不能精确控制循环冷却液量和冷却空气流量,因此也不能使发动机的各个部件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内。如图1所示,冷却系统的风扇和水泵还是由发动机驱动,因此,冷却介质流量要取决于发动机的转速。这些都导致了系统不能按照发动机的实际的冷却需求供给冷却介质,从而导致了发动机的工作状况恶劣,燃油消耗高,排放量大等。

另外,在发动机热管理研究中,国内大部分厂家并没有从整体考虑整机的热管理。他们把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分离开来考虑,而不是从系统集成及整体角度出发来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过程,使得能量利用率较低。同时还会造成大负荷时关键部件冷却不足、中小负荷时冷却过度,以及发动机停机后关键部件温度过高的等问题。因此,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这就对现代发动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能满足汽车动力系统在各种工况下运转时的需要,还能保证关键区域具有足够的冷却强度,另外还要降低整机的散热量,减小对整机热管理系统的散热要求。

图1. 传统的汽车冷却系统

2.2现代汽车发动机整机热管理研究方向

对于单独的冷却系统主要研究的是发动机冷却部件的散热情况,而发动机热管理则涉及发动机全系统及整车。将冷却系统研究整合到发动机热管理中,能充分考虑冷却系统对整车性能的影响,将冷却系统的效率提高到最理想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冷却系统的功用。对于发

动机的热管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2.2.1 结构设计的优化

结构优化也就是改进水套的结构,使冷却液的流动分布最优化。下面主要介绍两种应用,即“精密冷却”和“分流式”系统。

“精密冷却”是近十几年提出才提出的新名词;它最早是Cloudh M.J是1992年提出的,即能利以达到最佳的温度分配用最少的冷却。而精密冷却系统的设计关键在于确定冷却水套的尺寸,选择匹配的冷却水泵,保证系统的散热能力能够满足发动机低速大负荷时关键区域工作温度的需要。。热关键区域需要接受强烈的冷却,同时非关键区域要依赖于汽缸盖与机体的结构的热传导,这会导致更多的温度分布,减少热应力并且缩小汽缸与汽缸之间的温度差异。而精密冷却对于汽油机来说,其潜在的优势是较低的摩擦,更快的加热,爆震阻力加大以及气缸与气缸之间温度差异性更小;最终来说,它降低了燃油消耗和排放。

另外,通过研究表明,采用精确冷却系统的发动机,在整个工作转速范围内,冷却液流量能降低40%,尤其适用于机体内纵向流的动的精密冷却。还有一点要注意,由于抗爆性的改进和铝制汽缸盖的广泛应用,因此相比柴油机而言,精密冷却更适合于汽油机。

图2.发动机精密冷却系统的应用

除了“精密冷却”理念,另外还有一种著名的理念,即分流式冷却系统设计,这也是国外提出的。主要思想就是,把汽缸盖和汽缸体划分为不同的冷却回路,也使得它们具有不同的温度。我们希望发动机理想的工作状态时,汽缸盖温度低而汽缸体温度高。这是因为较低的汽缸盖温度有利于进气和改善排放,二较高的汽缸体温度有利于减低摩擦损失,改善燃油经济性。简单的来说,就是分流式冷却系统的优势在于使发动机各部分在最优的温度设定点工作,达到较高的冷却效率。

无论是精确冷却系统还是分流式冷却系统,都要求对发动机冷却水套进行必要的改进以优化冷却液流动,同时还需要相应的程序进行控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从设计和使用角度看,分流式冷却和精确冷却相结合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有利于形成理想的发动机温度分布,满

足发动机对未来冷却系统的要求。

2.2.2 智能化控制

采用电子驱动级控制冷却水泵、风扇、节温器等部件,可以通过传感器和电子芯片根据实际的发动机温度控制运行,提供最佳的冷却介质流量,实现热管理系统控制智能化,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国外Valeo Engine Cooling(VEC)公司在1992年开发出了一种由电控水泵、电控节温器和电动风扇组成的发动机冷却系统;该系统可以节省燃油5%,降低HC排放10%,但氮氧化物排放增加10%-20%,原因是发动机冷却液温度升高致使燃烧温度升高。另外,他们在1999年又提出了在发动机上配置一种名为THEMIS的先进发动机热管理系统,其主要部件包括电控水泵。电控节温器和电控风扇,其中风扇的转速根据冷却液温度和空气调节循环参数来调节,从而能够降低噪声和燃料消耗。不光各方面的性能都得到了提高,同时氮氧化合物水平也保持不变。另外,Paget等在一辆中型军用货车上安装了先进的热管理系统。系统主要部件集中安装在驾驶舱后侧的热管理系统模块舱(驾驶室影响模块舱进气)中,舱内包括动力系统的散热器、水冷中冷器的散热器、混合水箱、电控风扇、电控水泵和电控节温器,而中冷器和机油冷却器位于动力系统附近。试验结果表明,系统采用PID控制,动力系统的冷却液温度控制比较精确,波动小于5℃,暖机时变速器机油升温到80℃时间减少约50%.稳定状态燃油经济性改善5%~20%。

当然,国内也有些公司在这方面做了一些研究,但是只是处于初步阶段。如上文说的郑州宇通集团有限公司就采用了发动机热管理技术。

总体来说,智能化热管理系统研发的关键技术是热管理系统与发动机运行的匹配的技术以及系统优化控制策略的选择问题。系统仿真分析表明系统仿真分析表明,热管理系统效率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系统优化控制策略,控制对象包括水泵转速、电控节温器阀门开度以及冷却风扇转速等。可以根据汽车发动机实际工作和试验情况,依据系统优化原则来制定智能化电控热管理系统控制策略。使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均工作在最佳温度范围,缩短暖机和驾驶舱升温时间。提高发动机后冷却和驾驶舱后加热能力。

2.2.2 新型材料的应用

目前,汽车热管理材料比较单一,散热材料多为铜、铝及铝合金,冷却介质只要是水和乙二醇混合物。传统散热器的设计方法已经趋于极限,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高效冷却理念来实现冷却性能的极大改善。而纳米流体作为散热器的冷却介质冷却潜力巨大,石墨泡沫液为汽车提供了全新的热管理材料。而新材料的应用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提高零部件的冷却效率。

陶瓷材料在发动机上的应用是个新方向。国外,如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对这方面的

研究比较早,同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它的基本原理是对组成发动机燃烧室的零部件表面喷涂耐高温的陶瓷涂层或者直接利用陶瓷材料制成零部件,实现燃烧室的高温绝热,提高燃烧效率。而我们国内,对这方面也有了初步的研究。中船集团711研究所研究开发了6105无水陶瓷发动机,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另外,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对陶瓷镶块也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与探讨。但是,并不是新材料就是完美的。尽管通过研究,有陶瓷层的发动机传给冷却液的热量减少了,但是传给排气的热量缺增多了。另外,由于加工工艺的要求很苛刻以及高温下润滑的问题,限制了陶瓷发动机的发展。

除此之外,很多人还在冷却液上做了很多研究。如纳米流体就是其中一种工程传热流体。它的基本思想就是在传统冷却液里分散纳米颗粒,提高冷却液及机油的热导率。这个概念最先也是由国外提出的。在流体中加入1%体积浓度的Cu纳米微粒,可以提高流体导热率40%,而加入1%体积浓度的C纳米管可以提高流体k。250 。图4给出了不同纳米流体(金属微粒和氧化物微粒)导热率比值k/k。(k。为乙二醇导热率)和纳米微粒体积比的关系。其中,Cu微粒直径小于10 nm,CuO和A1 0 微粒平均直径为35nm。国外有人利用Flowmaste建立了重型货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模型,对纳米流体的冷却与传统流体的冷却做了对比,结果显示纳米流体冷却可提高发动机功率5%,降低水泵消耗88%,减少了散热器面积5%。但是冷却流体一变,冷却器的材料就要考虑,所以对于纳米流体的命运还尚未可知。

2.3现代汽车发动机整机热管理研究方法

随着计算流体力学和计算传热学的发展,它们为发动的热管理开辟了以个新途径,所以模拟仿真称为了一种比较流行,同时也比较实用的研究手段。因为发动机热平衡研究必须同时考虑多个系统的相互影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利用仿真已经成为了现代发动机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国内发动机的热平衡研究还是主要集中于对某些部件的研究,并没有真正的把发动机当做一个整体进行具体的探究。大连理工大学的白敏丽研究发动机热平衡时也只是局限于将活塞组与汽缸套耦合起来考虑发动机的传热,并没有上升到整机热平衡的高度;另外浙大的俞小莉教授也是主要针对缸内部件进行了相关的耦合热分析,对于整机的研究也不是很深入。不过他们都尝试着从发动机的整机角度进行考虑,并取得了一些成果。

现在热管理研究主要是利用多个软件进行一维与三维的联合仿真。如在一维方面,A VL 公司用BOOST进行气路循环模拟,用FLOWMASTER2模拟发动机冷却液循环和油路循环.而用CRUISE置于整个模型的最顶层,为前述的两个软件提供计算所需数据.同时控制计算数据传输及处理顺序。梁乐华等用KULI软件建立整车热管理模型,模型包括发动机模块、空调模块、车身模块和空气侧流动模块。分析了散热器、风扇、冷却水的相关参数,对各参数进行了灵敏度分析,为热管理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了依据。在三维模拟研究方面,

A VL公司采用FIRE仿真空气侧、发动机热部件和冷却液三者之间的耦合作用,FIRE被连接到有限元程序(ABAQUS和MSC.NASTRAN)与热力学代码BOOST中。三维模拟既可以研究发动机动力部分的热变化情况。另外,顾宁,倪计民等利用KULI软件建立了发功机冷却模型对瞬态下冷却温度以及润滑油温度变化进行了仿真。

而国外,在这方面起步比较早,他们更多的是把整车系统都考虑进来。美国就曾把汽车热管理技术列为美国21世纪商用车计划的关键技术之一。所以国内在这方面投入的精力是很大的。其中一篇论文上介绍了一种中型军车上应用的一个热管理系统,他们把发动机热管理系统与传动系统冷却分离开来,并且把风扇与水泵都从发动机身上解脱出来了,利用电控系统来控制。并利用AMESim软件建立起了整个冷却系统,如图3所示。通过与实际试验相比较,仿真结果与试验数据时相符的。

图3 高级热管理系统结构图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仿真不管精确程度好坏,都必须与试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达到相互互补,实现热管理系统的真正优化。而仿真也大大缩短了系统的开发时间,减少了成本。

上文主要是针对汽车发动机热管理的研究进行了讲述,但是发动机整车热管理不只是包括发动机系统,同时还包括暖通空调系统、发动机舱的热管理。下面主要说一下发动机舱的研究进展。

3 发动舱热管理研究

在整车开发过程中,如果在设计阶段没有充分考虑发动机舱的布置对机舱内流的影响,

就很可能形成机舱内冷却空气的严重回流,甚至局部的流动“死区”,形成机舱内的气体被循环加热,造成机舱整体或者局部温度过高,影响车辆的正常使用性能,严重的可能会引起车辆的自燃。后期问题的解决也可能会引起机舱空间布置的重新更改,造成设计周期的延长和开发成本的巨大浪费。

国内对机舱的研究也只是局限于利用简单的机舱冷态分析,并没有进行复杂的热分析;借助于CAE软件,如STAR-CD、GT-SUITE、GT-COOL等软件;因为机舱内的空气分布复杂,以为模拟根本无法准确的反映机舱内的空气流动情况和分布情况,所以,很多时候要与三维模拟软件进行联合仿真。最后根据仿真分析结果和试验结果,并辅助于一定的设计经验来分析设计缺陷,来达到为机舱布置和设计提供理论知道的实际意义。而实际上,机舱散热性的好坏,主要与散热器、冷凝器、冷却风扇等部件的布置有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国内对于机舱的研究,也主要是考虑布置的要求,并从这方面下手来进行相关研究的。

4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

整车的热管理系统是个复杂且庞大的工程,你不能单一的考虑某个部件的好坏,而是从整体上去考虑去研究。因此,一个现代汽车热管理系统应该能把整个汽车冷却系统、汽车外部空气动力学、以及乘客舱的所有部分的功能整合到一块,实现模块化管理与研究。

而整体的模块化管理要首先基于以下两方面考虑:

第一就是汽车的预热。一方面,汽车的热管理系统的相应部分在寒冷气候工况下能迅速地给乘客舱传递足够的热量。另外,还要给汽车挡风玻璃提供足够的热量,用来除冰/除雾,挡风玻璃处的间隙是影响乘客安全的关键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汽车热管理系统不得不得到保证,汽车在暖及过程中需要足够的热量,这是为了在最小的时间内达到运行温度,从而减少暖机过程的机油耗。如果是混合动力汽车,它的热管理系统不仅要考虑到先前的,还要考虑到电池和其他电器元件的热的要求。

第二就是热机运行工况。在这个阶段,基本的冷却要求就是要保证汽车的所有部件在汽车所有的工况下都能得到充分冷却,和流体一样,要保证结构的最大寿命极限。发动机部件的温度极限和冷却介质的限制温度在所有的汽车固定极限工况下都要得到控制。

目前在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几乎没有,只是局限于上面介绍的发动机的热管理以及某些冷却部件的配合等。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国内相应的研究配套设施跟不上,科研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另外,就是国内科研环境以及政策的限制,科研机构、高校或者公司都没那么大的精力与才理投入到这方面的研究。整车热管理的研究所需成本之高,所需设备造价也高,因此限制其在国内的发展速度。

然而对于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是比较多的。因为不管是科研环境还是试验设施都是能跟得上的。所以整车热管理在国外发展的是比较快的。其中AVL公司在这方面做的就比较好。

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发动机,在整车方面的研究也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下面介绍的都是国外正在做的或者做过的一些工作。

4.1 一维仿真的应用

下面涉及到我们应该如何对整体进行考虑:

基于试验来对汽车热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将会浪费我们太多的资源。幸运的是,仿真工具在汽车的热管理预设计阶段已经变得非常的重要。他们都达到了成熟阶段;他们可以成功地提供一个有效地范围,从而预测汽车开发的目标。

然而基于软件的仿真,我们主要从动力系统的热传到和排放系统、机舱流动、进出乘客舱的热传导三方面进行考虑,并利用相应的软件进行仿真分析。

由于整车的热管理涉及到的系统比较多,因此仅仅依靠某两个软件是实现不了全面仿真的。我们需要把一维软件与三维软件进行联合仿真,只有这样,我们仿真的结果才具有可信性。A VL公司在这方面做的工作比较多,他们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比较深入的。不同的一维热管理编码被整合到汽车仿真软件—A VL CRUISE里。在这个系统里,A VL CRUISE被用来提供好汽车载荷,运行和环境工况给热流代码。A VL CRUISE还被用来控制执行顺序和不同软件包的数据传送。

图4给出了基于一维仿真工具的热管理模型的整合系统。A VL CRUISE被用来在最上层,而其他代码通过分布式组件对象模型和动态链接库被整合到A VL CRUISE的环境里。这个系统的主要部分已经被完成,这里CRUISE与A VL BOOST进行耦合,被用来仿真气体流动循环,而FLOWMASTER(FM2)被用来模拟仿真冷却液和润滑液回路循环。A VL应经开发了一种一维自动网格生成器。这个一维网格可以被加载到FEM2中,并且可以被链接到冷却液润滑液循环回路。所以,软件的联合能使得结果更优化。

图4 整车热管理系统的瞬态分析

不能上面主要就是利用一维仿真软件来对整车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其计算精度能达到一般要求。因此,为了更能精确的模拟实际汽车的运行情况,我们还要借助于三维软件的分析。

4.2三维仿真的应用

基于热管理系统仿真的三维模型如图5所示。这个图给出了热管理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第一个,AVL Fire已经与ABAQUS及MSC.NAS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平台相结合。这个有限元分析平台可以用来计算结构中的温度分布,而RIRE可以计算对流换热系数和靠近汽缸壁面的温度。BOOST可以用来计算气体循环平均温度以及对流换热系数。如果需要更详细气路的计算,可以FIRE,但是这类分析,气体侧的一维模型已经可以给出足够好的结果。

图5 基于三维软件平台的整体热管理系统

在第二个子系统中,对于热管理舒适性的评价有个专门的函数。比如,当量温度,预测平均投票率和预测满意度指数,这些都被整合到AVLSWIFT中。用于计算流体力学计算的的边界条件可由一维仿真提供或者通过测量得到。SWIFT可以与INKA/TILL结合,而光辐射以及详细的参数变化在模型里考虑。为了证实仿真方法的实用性,大量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已经进行了比较。

第三个汽车热管理子系统是机舱流以及这个子系统与乘客舱部件、发动机的相互作用。

不管是一维还是三维,它们都不能单独完成整车系统的仿真。一维应用可以被用来鉴别不同的概念,而三维仿真应用主要是提供局部温度和整车方面的速度的详细信息。因此,需要进行相应的联合仿真,才最终能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两种方法可以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一维仿真系统和三维仿真系统的配合。在一维应用中,气道的循环。冷却液的循环,润滑油循环和发动机结构,它们的之间的循环以及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被考虑到了。这些节点的相互作用由汽车仿真代码来控制,它们可以给这些一维节点提供载荷,运行条件和环境条件。

而三维热管理系统可以从一方面模拟气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从另一方面模拟结构与冷却液的相互影响。三维计算流体力学(Fire)应经与有限元程序(ABAQUS 和NASTRAN)以及热力学编码BOOST进行联合。计算流体力学编码还可以被用来研究乘客的热舒适性。5总结

纵观目前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从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方面来看.系统的部件结构和布局结构优化是改善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关键。使用电控冷却部件实现精确冷却和分流式冷却的合理整合,能最大程度满足逐渐提高的热管理系统性能要求,具有十分理想的应用前景;而热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模块化和集成化是未来发展的目标;全新热管理材料的出现必将加速热管理系统模块化和集成化的进程。

另外,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流体力学以及计算传热学已经成为新兴学科,它们为我们在汽车热管理研究方面提供了更加好的理论支撑。各种专业软件的应用,极大地加快了我们开发的速度;利用软件的仿真,不仅可以缩减开发周期,同时也节约了大量资金。尽管各种一维或者三维软件的应用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它们终归是虚拟技术,一切还要回到试验研究中去,它们是要基于实际的试验才能验证仿真结果的正确与否。因此,只有把两种方式有效的结合起来,实现功能上的互补,我们才能最终得到一个很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王贤海,杜传进等.汽车热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及新进展.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5【2】齐斌,倪计民等. 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试验和仿真研究.车用发动机. 2008

【3】梁乐华,高懿等.应用热管理平台分析汽车冷却系统参数和灵敏度.设计·研究.2008 【4】张翔,王佳等.应用Kuli软件设计发动机冷却系统.北方汽车.2009

【5】田颖,金振华等.汽车热管理试验台测试系统研究.车用发动机.2009

【6】齐斌.载重汽车热管理系统仿真.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8

【7】郭学勤,刘瑞祥.基于GT_COOL的对发动机冷却系散热能力影响研究.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2010

【8】韩恺,赵长禄等.装甲车辆冷却风道的一维CFD仿真.车辆与动力技术.2010【9】田红霞.发动机热管理试验技术研究.内燃机与动力装置.2010

【10】杨小强等.热管理技术在工程车辆中的应用研究.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6

【11】Mahmoud K G,Loibner E,et a1.Simulation—Based Vehicle

ThermalManagement System Concept and Methodology.SAE Paper 2003—01—0276.

【12】Page R W,Hnatczuk W,et a1.Thermal Management for the 21st Century-Improved The thermal Control&Fuel Economy in an Army Medium

Tactical Vehicle.SAE Paper 2005—01—2068.

【13】K. Robinson, N. A. F. Campbell, J. G. Hawley and D. G. Tilley. A Review of Precision Engine Cooling. SAE Paper 1999—01—0578.

【14】Steve Zoz, Steve Strepek, Marc Wiseman and Cheng Qian. Engine Lubrication System Model for Sump Oil Temperature Prediction.SAE paper

2001-01-1073.

【15】Ngy Srun AP. A Simple Engine Cooling System Simulation Model. SAE paper 1999-01-0237.

【16】Satheesh Makkapati, Steve Poe, Zafar Shaikh,Robert Cross and Tony Mikulec. Coolant Velocity Correlations in an IC Engine Coolant Jacket. SAE

paper 2002-01-1203.

2017版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市场调研在线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5961001.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2017-2023年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报告编号:545099 市场价:纸介版7800元电子版8000元纸质+电子版8200元 优惠价:¥7500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在线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5961001.html,/yjbg/dzhy/qt/20170318/545099.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韩文等其他语言版本报告,请咨询客服。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管理系统(BMS)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主要对象是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存在下面的一些缺点,如存储能量少、寿命短、串并联使用问题、使用安全性、电池电量估算困难等。电池的性能是很复杂的,不同类型的电池特性亦相差很大。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随着电池管理系统的发展,也会增添其它的功能。 预计到2020 年全球BMS 市场将达到635 亿元,2017-2022 年复合增长率为55%。 预计到2020年全球BMS市场规模将达到635亿元 中国博研咨询发布的《2017-2023年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行业市场发展环境、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整体运行态势等,接着分析了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行业市场运行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市场竞争格局。随后,报告对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电池管理系统(BMS)行业发展趋势与预测。您若想对电池管理系统(BMS)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电池管理系统(BMS)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部分行业价格分析 [正文目录] 网上阅读:https://www.wendangku.net/doc/345961001.html,/ 第1章 2013-2016年中国电池管理系统行业概况 第一节电池管理系统行业界定 第二节电池管理系统主要功能 一、准确估测动力电池组的荷电状态 二、动态监测动力电池组的工作状态 三、单体电池间的均衡 第三节电池管理系统相关政策 第2章 2013-2016年中国电池管理系统市场分析及预测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 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呢?公共管理不仅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而且更应当强调社会公平。下面是分享的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最新公共管理论文开题报告2017篇一: 论文题目:我国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 开题报告 目录 一、选题背景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本文研究框架 五、写作提纲 六、本文研究进展 七、目前已经阅读的文献 一、选题背景 当前,世界各国的老龄化现象已经成为全球的一个普遍的趋势,老年人养老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

家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截止2014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1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5.5%,其中65周岁以上人口为1.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0.1%。预计2020年,我国60周岁以上人口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我国老龄化的的程度正在日益加重。与加快的老龄化速度相比,我国养老服务供给却相对滞后。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服务的需求 不断增加,解决好老有所养的困境日益紧迫地摆在了各 级党委和政府的面前,居家养老服务问题更是解决人口 老龄化的焦点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建立了日益完善的城 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但是从养老方式来看,家庭 养老仍是我国最为传统的养老模式。家庭中的每位子女 仍然承担赡养老人的义务,为老人提供物质和精神方面 的服务,也就是说子女是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家庭结构发 生了变化,由原来的246变成了 241,即现在的每个中 年家庭要赡养四个老人,养老负担正在逐渐加重。我国 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中的父母也已经或即将步入老年, 而且这些家庭中的一种特殊家庭一失独家庭的老人,从 生理和心理上更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关怀。近年来,我国 政府不断完善服务型政府的功能,提出了以老有所养、 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 -------------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 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精品文档---------------------------------------------------------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公共管理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 传统的公共行政管理( 1865 一1970 )发韧于西方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之中:德国的稗斯麦时代,法国的后拿破仑时代,美国的进步运动时代,都强调运用国家的力量管理社会,推动其进步。在美国,建国先贤——汉密尔顿提出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凯恩斯主义等思想, 伴随着20 世纪初期的美国社会蹒跚向前,并且在20 世纪30 年代大规模经济危机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传统公共行政强调“效率”, 国家对于社会和经济事务大包大揽。这些方法一度被认为是,也确实是拯救西方资本主义危机的良药, 使西方各国从原始资本的积累走上了充满活力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 从理论意义上讲, 完整的传统公共管理模式存有三大理论支柱: 1.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 1887 年伍德罗.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指出行政应当在政治的适当范围之外。行政问题不是政治问题,虽然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政治不能去操纵行政。从此政治与行政的严格二分为传统公共行政定下了主基调,之后百年的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都建立在它之上。 2.理性官僚制理论(官僚制度学派) 如果说政治行政二分法为传统公共行政奠定了理论基石, 那么传统行政模式中最重要的理论原则是马克斯.韦伯的理性官僚制理论,它在形式上、方法上都与传统公共行政中其他理论配合默契,有浑然天成之感.韦伯笔下的官僚制组织是一个拥有法理权威、严格规则、职责明确的层级体制。良好的效率通过组织本身的规则和程序获得保证。在传统公共行政时代,官僚制作为理性和效率的工具, 确实为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其最大的进步莫过于:运用以理性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人格化的行政.它举起理性和逻辑的旗帜,批判和否定了产业革命初期个人专制、裙带关系、暴力威胁、主观判断和感情用事的管理方法。 其代表人韦伯认为官僚制度学派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官僚机制传统上被认为是政府管理的主要组织形式;官僚体系的设计、激励、控制等运行管理和改造,包括人事、财政、技术使用及公共工程项目等都是公共管理学科最关注的问题。韦伯认为,现代官僚制度是人类有史以来最高效的大型组织管理形式,这一点,在军队、国家和大型企业的核心结构都无一例外地采用官僚机制的实践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但是,官僚机制也象市场机制一样,有使自己失灵的天敌,如人浮于事、臃肿、繁冗的程序等等。这些天敌会负面影响官僚机制的良性运作,需要得到管理和监督。 3.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管理学派) 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的方法和技术。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代表人物泰勒(1911)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原则,该理论强化了人们对追求效率和消除浪费的关注,从而成为公共行政的核心追求。弗雷德里克.泰勒在他的科学管理原理中贡献了这样一种工作方式.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标准化的工作.这与僵化的等级制度、程序和先例相符合;二是广泛而严密的控制.与传统理论中公务员职业化、终生制完全吻合.

汽车空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1.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1。1.汽车空调系统的组成 (1)制冷系统:对车内空气或外部进入车内的新鲜空气进行冷却,来实现降低车内温度的目的.f2)通风系统:通风系统一般分为自然通风和强制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汽车行驶时,根据车外所产生的风压不同在适当的地方开设出风口和进风口来实现通风换气:强制通风是采用鼓风机强制外气进入的方式。(3)空气净化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是由空气过滤器、出风口等组成。(4)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气元件、真空管路和操纵系统组成. 1。2.汽车空调系统的工作原理 汽车空调的基本原理与通常的制冷原理基本一致。利用水的蒸发、冷凝过程,通过外界输入功达到制冷目的.当然一般空调的涵义乃是包括冷气、暖气、空气净化三个内容,本文仅就主要部分一一制冷这一环节加以展开。从蒸发器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被吸入压缩机气缸后.经压缩变成相对高温高压气体。然后进入冷凝器.经冷却后变成相对高压、常温液体.再经过膨胀阈降温降压后成为相对低温低压液体,该液体在蒸发器中蒸发吸热汽化后再被吸人压缩机进行压缩。如此不断循环。则冷风得以源源不断地被送入车厢,由此获得致冷功效。 2.汽车空调系统的技术创新 2。1.压缩机 压缩机是汽车制冷系统的心脏.是推动制冷剂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的动力源.变排量压缩机还起着根据复合大小调节制冷剂循环量的作用,其动力来源于汽车主发动机或辅发动机.压缩机的设计正朝着减少重量和体积、降低噪音和增加振动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目前周外压缩机仍以斜板式、旋叶式和漩涡式压缩机为主。为减少离合器频繁闭合产生的嗓音和获得更佳的控制效果,外部控制式变排量压缩机逐渐成为世界车用空调压缩机的主导方向.它具有结构紧凑、重量轻和节省能源的优点。以日本电装DENSO 的变排量压缩机为例。它采用了树脂离合器.体积小,质量轻。而其中的新型控制阀能实现扭矩的估计和控制。另外,随着世界各国的环保意识的不断加强,电动压缩机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它能满足混合燃料电池车用空调的需要。DANFoSS。DENSO,ZEXEL 等国际性公司已进人二氧化碳压缩机小批量生产阶段.同时在节能方面。日本电装公司开发的~种外部电控变排量压缩机.排量叮从0-100%之间变化.压缩机的开停可完全不受离合器控制。因而这种压缩机取消r电磁离合器,使机组重量大为减轻。 汽车空调非常有潜力的压缩机-数码涡旋式压缩机数码涡旋式压缩机突出的优点是具有“轴向柔性"这一独特的性能,这可使定涡旋盘在轴向上有少量位移,使定涡旋盘与动涡旋盘之间始终用最佳力共同加载,实现无级的能量调节,非常适合汽车空调使用。数码涡旋压缩机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容量是通过涡旋盘的周期性啮合与脱开来改变的。当外部电磁阀关闭时,数码涡旋象标准型压缩机一样工作,容量达到100%。当外

锂离子电池论文: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锂离子电池论文:纯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研究 【中文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以及能源、环保等问题的日益突出,电动汽车以零排放和噪声低等优点已成为节能环保绿色车辆最主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并且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在二十世纪得到迅速发展。而电动汽车的动力源——动力锂离子电池,是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作为发展电动车的关键技术之一的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研究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倍受人们的关注,是电动车产业化的关键。电池管理系统监测及管理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运行的全过程,包括电池基本信息(包括电压、电流、温度和电量)监测、剩余电量估计、单体电池间的充放电均衡、电池故障诊断等方面。本文以昌河爱迪尔汽车改装的电动汽车为试验平台,以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研制适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管理系统。是实时监控锂离子电池、延长电池使用寿命、提高电池的能量效率和运行可靠性。首先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工作特性和影响剩余容量的因素,比较了几种估算电池荷电状态(State of Charge,简称SOC)的方法,并介绍了本系统中采用的SOC估算方法,即开路电压法与安时法相结合的方法。其次针对锂离子电池的特性,设计出基于微控制器的电池保护系统。可监测单体电池的电压,防止电池在使用中出现过充、过放等现象;监测电池组的电流和温度信号,防止电池组出现过流、温度过高、短路等减少电池寿命现象的发生。管理系统基于单片机实现对电池组电压、电流和温度的精确采集,采用串口和控制器

局域网络接口完成管理系统与其它系统之间的通信连接。最后,在电 动汽车上搭建实验平台,将锂离子电池组与设计的电池管理系统连接 进行相关调试、试验,测得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数据分析。结果表明: 本文所设计并实现的电池管理系统硬件电路可靠、经济、抗干扰能力强,可以实现:电池组的电压、电流、温度的模拟量采集;均衡充放电;剩余电量的计算和电池状态的判断;实时显示电池组相关信息, 故障时报警等功能。 【英文摘要】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nergy,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other issues become more prominent, Electric Vehicles with zero emissions and low noise advantages of energy saving green vehicles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development directions, and more and more world atten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But the power source for electric vehicles-Power lithium-ion battery is the bottlene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As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hicles as one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BMS) is the key to solve the problem, more attention is the key to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electric vehicle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monitors and management of electric vehicle battery power to run the entire process, including the battery of basic information (including voltage, current, temperature and power)

文献综述

政府创新的原因分析(丁月华2009200528) 一、外部环境 政府作为公共组织是一个不断与环境发生作用的开放系统。公共组织越开放,与其组织环境的关系就越密切,对社会需要就越敏感。面对组织环境的变化,政府只有进行创新才能提高自己对环境的适应力。 1、技术环境 陈振明(2003)认为,技术本身是组织的因素之一,制约着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方法。在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则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公共组织的结构和行为。 (1)信息技术的应用使组织结构出现“去中心化”的趋势。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的最底层与高层通过电子化沟通可及时、方便地进行信息交流,这就是政府创新的表现之一。电子化政府不再需要传统上过多的管理层次,各级管理者的权力在缩小,基层的自主权得到扩大,“去中心化”的结果是大规模的集权化层级结构让位于扁平化网络。 (2)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虚拟政府成为可能。虚拟政府基于网络引入了企业式的竞争,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具有很高的运行效率。计算机网络使政府传统的科层制的上级控制逐步转向下级的自我管理、项目管理等。[1] 2、经济环境 市场经济的发展,理性与效率观念的倡导,政府传统的强制性资源配置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环境的发展。必须依靠市场机制来改造公共管理,引入竞争机制与企业家精神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效率。王伟(2007)认为,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机构,必须能够代表公共利益,切实保证公共行政权力、公共利益和公共需求的平衡与健康发展,这就需要政府自身健全政府体制、优化运行机制、完善权责配置、降低行政成本、革新治理工具,以此来提高政府自身的行政效率和效能。[2] 3、社会环境 进入90年代以后,全球化和分权化的社会趋势极大地改变了公共管理的生态环境,社会关系日益复杂多变,相互依存的程度不断加深,范围不断扩大。Gilles Paquet (1999)认为,政府、工商界和市民之间的合作正成为民族国家竞争力和国家繁荣的基本构成要素。[3]在这种背景下,合作网络应运而生,要求社会各界人士通力合作,一起处理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使公共管理成为真正的社会联合行动。正如瓦尔特(1997)所言:“作为治理的公共管理,遇到的主要挑战是处理网络状,即相互依存的环境。公共管理因而是种网络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合作网络为政府处理公共事务引入了新的机制。[4] 4、舆论环境 公共舆论因素渗透于各种环境因素之中,并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公共舆论环境。公共舆论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政府的目标和行为。海尔·G·瑞尼认为:“公共组织需要来自政治科学家所说的公众(或者说是更广泛的、遍布的群众)——特别是关注事态的公众(他们更有组织,对某些机构也更感兴趣)——的支持。”[5]当今社会,媒体高度发达,人们的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人们的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日益高涨,于是舆论愈加发达,其影响力与日具备。由于公共舆论的重要性,政府组织不得不重视与民众的关系。服务型政府旨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的指导下,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以获得民众支持,优化舆论环境。 5、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 “学习型组织”论认为组织依赖的技术不以机器为基础,而以知识为基础,它的设计是用来处理知识和信息的,组织成员的首要任务不是为了追求单一的效率,而是如何识别和解决新的问题。在“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影响下,建立“学习型政府”的要求因运而生。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项目的实现过程是一个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的过程,因为这一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一次性的、创新性的并且涉及许多关系与变数的过程。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针对当前我国工程建设中,对风险认识和估计不足,在建设过程中又没有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等情况。本文着重从风险的认识、特点、产生原因进行分析,介绍了它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的几种风险识别、风险评价和风险应对和监控的方法,提出控制风险的对策措施。 项目风险管理 项目风险是指由于项目所处的环境和条件本身的不确定性,和项目业主、客户、项目组织或项目的某个当事人主观上不能准确预见或控制因数影响,使项目的最终结果与当事人的期望产生悖离,并存在给当事人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工程项目风险的产生 1.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国家、行业的主管部门对所实施的项目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规划或标准的更新、更改给项目所带来的风险。对这类风险的管理和控制,首先要保证所实施的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还应密切注意与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可能发生的变化。如调整国民经济计划、产业政策,强行下令已开工的项目下马,或对一些企业实行关停并转等,许多工程业主不得不因此而改变其投资计划,因此,不可避免要遭受重大损失。再者由于政府角色与地位的特殊性,一旦政府换届就有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发生变更,由此造成工程项目独特的“政治风险”。 2.市场风险 由于产品和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及供需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等因素给项目造成的风险。该风险是竞争性项目最常遇到的风险,对项目的收益影响至关重要。避免或减少该风险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一是前期做好市场调研,把握项目的产品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变化趋势;在选择时,注重项目产品的生命周期,避开进入衰退期的项目,选择具有市场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项目,避免市场风险。二是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做好产品市场定位,运用营销策略来降低或化解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减少、降低市场风险。 3.管理风险 指项目管理过程中,由于管理层决策失误、战略调整等管理方面的因素造成的风险,是一种人为的风险,具有主观性、可控性,与项目的组织、管理实施有直接联系。 4.财务风险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由于资金融通、资金周转、利率汇率变化使项目可能发生超投资或资金短

电力机车开题报告

塔里木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电力机车系统设计 学生姓名:张祎哲 专业:电气化及其自动化 学院:机械电气化工程学院班级: 13-2 指导教师:刘文亮

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 1、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机车电动化对于减少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技术创新、自主品牌的实质性突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不能忽视,汽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我国现今人均汽车是每1000人平均10辆汽车,但石油资源不足,每年已进口几千万吨石油,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进口就成为大问题。因此在我国研究发展电动汽车不是一个临时的短期措施,而是意义重大的、长远的战略考虑。 纯电动车省去了油箱、发动机、变速器、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相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汽油发动机动力系统,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纯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因电动车的能量来源——电,来自大型发电机组,其效率是小型汽油发动机甚至混合动力发动机所无法比拟的。 2、研究意义 电动机车在能源、环保方面的意义是重大的。这种被称为“零排放”的汽车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据统计,2000年我国进口石油7000万吨,预计2010年后将超过1.5亿吨,相当于科威特一年的总产国家量。环保中心预测:到2010年,我国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传统的内燃汽车在国外开发的历史已有百年,中国费了很大的力气却仍然只是抓住了尾巴。相比之下,电动机车还属于产业化初期,尚未形成新的工业体系,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因此中国在电动机车领域参与世界的竞争是公平的。“863”电动机车重大专项规划组组长、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主任万钢教授说:“在传统汽车领域,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20年,而在电动机车领域的差距只有5年。”作为一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电动机车在中国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产能、石油储采比、消费增长量和进口依存度的现状和预期来看,我国的能源安全将日益脆弱,汽车燃料替代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节约用油,二是替代。跟其他发达

汽车热管理综述

汽车热管理现状发展综述 自从汽车产生以来,排放以及燃油经济性有关先进科学技术陆续应用到了内燃机上,汽车性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内燃机燃烧系统、气体热交换系统以及发动机控制系统的发展与改进方面,我们都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为了提高发动机的性能,但是,在之后的35年,我们都在发动机及其动力总成上花费了很大的精力,收获却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高。幸运的是,现代工业已经发现并探索出了“最后的领地”—汽车热管理。 何为汽车热管理系统?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从系统集成和整体角度出发,统筹热量与发动机及整车之间的关系,采用综合手段控制和优化热量传递的系统。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必须同时考虑发动机冷却系统与润滑系统、暖通空调系统(HV AC)以及发动机舱内外的相互影响,采用系统化、模块化设计方法将这些系统进行设计集成、制造集成,集成为一个有效的热管理系统。其必须能根据行车工况和环境条件,自动调节冷却强度以保持相应的部件在最佳的温度范围内工作,改善汽车各方面的性能,例如燃油经济型、驾驶舒适性等。因此,开发高效可靠的汽车热管理系统已经成为发动机进一步提高功率、改善经济性所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问题。因此采用先进的热管理系统设计理念,应用汽车现代设计方法和手段,对汽车热管理系统进行深入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国内汽车热管理系统的研究现状 发动机冷却系统作为发动机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辅助系统,国内学者和企业对其研究一直在不断地深入和扩展。在燃烧放热,活塞、缸套、气缸盖温度场与热负荷,缸内气体流动与传热,散热器设计,风扇设计优化,排气系统传热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目前,国内对汽车整车或者整机的热管理研究并不成熟,还处于初级阶段。国内对整车或者整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某几个高校,如同济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而只有几所高校研究发动机的整机热管理,并且还处于起步阶段;而对于整车的热管理研究,国内几乎没有可以承担的。国内大部分企业主要针对某些零部件做单一的研究,并没有把部件统一起来作为整体来考虑。 对于小型轿车来说,冷却系统趋于向高性能方向发展,电控应用技术越来越多;但是对于重型车辆来说,改变并不是很大。重型汽车热管理系统基本结构在过去的40—50年里变化不大,有些部件(冷却液泵和节温器)的设计基本上没改变过。传统的节温器通常采用的是注蜡式节温器,它只能在一定的冷却液温度(80一85℃)内进行单点控制(节温器在85℃时开启,80℃时关闭),不能满足未来的冷却系统对冷却液流量精确控制的要求。研究表明。在25℃大气温度时,路上运行的负载车辆,其节温器打开(大循环)时间仅占总时间的10%。另外,

公共治理文献综述

公共治理文献综述 内容提要:公共治理,是一种多元的,民主的,合作的法意识形态的公共行政。这种新型的行政就是“治理”式的行政。20世纪末,该理论被广泛地运用于政治发展和行政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领域。它强调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各种民间组织机构的参与,强调国家与社会组织间的相互依赖及互动合作,打破了国家与社会二元对立的传统思维,对当前我国的政府改革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公共治理理论政府改革综述 一、西方治理理论的兴起及背景 治理理论兴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西方福利国家出现管理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民族国家内部,政府被视为“超级保姆”,职能扩张、机构臃肿、服务低劣、效率低下,财政危机遍布各国,社会分裂和文化分裂同时出现。在国际市场上,随着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逐步深入,联合国的安全机制和国际社会的和平力量也无法拯救世界一些地区大规模的无政府状态,尤其是毒品,跨国犯罪、核武器扩散、科技风险、环境保护等问题已对国际社会的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治理理论作为一种既重视发挥政府的功能,又重视社会组织群体势力相互合作、共同管理的方式和理念登上了历史舞台。二、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 (一)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1.治理的主体。除了包括一国的政府以外,还包括其他各种公共组织、民间组织、非营利组织、私人组织、行业协会、科研学术团体和社会个人等等。 2.治理的对象或客体。凡是现实生产生活中所涉及的事务和活动,无不是治理的对象。 3.治理的手段方式。除了国家的常规手段和方法外,更多的是强调各种机构、团体之间的自愿、平等合作。 4.治理的目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① (二)治理理论的基本特征:② ①沈荣华,周义程.善治理论与我国政府改革的有限性导向[M].理论探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文献综述 沈丽,林冬冬 (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互联网金融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2013年已然成为互联网金融井喷的一年。但是伴随互联网金融繁荣发展而来的风险更是不容小觑的,并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将学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加以追踪并且进行综合评述,内容涉及互联网金融的涵义界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识别以及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通过综述学者的研究发现,目前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研究尚不完善,对于互联网金融的界定还未统一以及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方面如何权衡风险与收益也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在互联网金融的研究方面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需要研究学者不断完善与充实。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管理;余额宝 中图分类号:F83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70(2014)05-0015-06 曾有人估计,互联网金融将吞噬传统金融,从而使后者成为“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①。从四大行推出的网上银行,到淘宝联合天弘基金开发的余额宝,互联网金融衍生产品涉及的客户群和衍生产品的种类均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规模已达1853.42亿元②,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公墓基金。然而,火爆背后的风险不容小觑。2013年4月,上线未满月的P2P网贷企业“众贷网”宣布破产,随后“城乡贷”在其网站挂出歇业公告,两家网络平台相继倒闭。因此,互联网金融行业必须正视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时全面制定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管理策略。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及风险管理问题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将对学者们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内涵界定、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 一、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 关于互联网金融内涵的界定,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以下是相关国内学者对互联网金融的界定研究成果,主要是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界定互联网金融。 从静态角度看,分为产物说和模式说。产物说认为,互联网金融是现代互联网技术与金融相互结合的产物,是以网络等新技术手段为基础的一种金融创新形式。而且互联网金融的概念包括在网络的基础上对原有 收稿日期:2014-07-10 基金项目:山东省“金融产业优化与区域发展管理协同创新中心”规定性项目“区域金融风险生成机制与管控体系构建—以山东为例”。 作者简介:沈丽,女,山东莱州人,博士,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林冬冬,女,山东临清人,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银行学。 ①“21世纪行将灭绝的恐龙”来自于比尔·盖茨。十几年前,互联网刚出现时,比尔·盖茨预言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传统银行终将灭绝。 ②数据来源于天弘基金2013年数据。

工作报告之电动自行车开题报告

电动自行车开题报告 【篇一:电动汽车开题报告】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名称:电动汽车检测关键技术探讨与研究题目类型: 学生姓名:丁梦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年级:2007级 指导教师:王伟 2011 年3 月日 一、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及文献综述 1、选题背景 随着全球范围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应用,推动汽车电动化对于减少 我国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技术创新、自主品牌的实质性突破具 有重大战略意义。 我国大城市的大气污染已不能忽视,汽车排放是主要污染源之一, 我国已有16个城市被列入全球大气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之中。 我国现今人均汽车是每1000人平均10辆汽车,但石油资源不足, 每年已进口几千万吨石油,随着经济的发展,石油进口就成为大问题。因此在我国研究发展电动汽车不是一个临时的短期措施,而是 意义重大的、长远的战略考虑。 纯电动车省去了油箱、发动机、变速器、冷却系统和排气系统,相 比传统汽车的内燃汽油发动机动力系统,电动机和控制器的成本更低,且纯电动车能量转换效率更高。因电动车的能量来源——电, 来自大型发电机组,其效率是小型汽油发动机甚至混合动力发动机 所无法比拟的。 2、研究意义 种小型、中速和短途的日常交通工具,电动汽车在中国有着得天独 厚的发展条件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从产能、石油储采比、消费增长量和进口依存度的现状和预期来看,我国的能源安全将日益脆弱,汽车燃料替代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降低我国石油对外依存无非两个方面:一是节约用油,二是替代。 跟其他发达

国家一样,交通运输将成为我国石油最重要的消费行业。预计我国2020年汽车将消耗石油3.5亿吨左右,约占石油总消耗量的65%。 因此,如果我们可以控制汽车增量,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控制石 油对外依存量。那么,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如何?2001—2009年,我国汽车需求年均增长24.9%,远高于全球汽车增长幅度。 2010年我国汽车销量约1800万辆。随着收入的提高,汽车产业将 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汽车市场规模将长期处于世界首位。 石油最具潜力的替代应该与交通运输相关,如果汽车的数量(增量)无法减少,那么,汽车燃料的石油替代将是我国减少石油对外依存的 一个最重要的方面。从产能、石油储采比、消费增长量和进口依存 度的现状和预期来看,我国的能源安全将日益脆弱,汽车燃料替代 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如果政府愿意将发展电动汽车提高到保 障我国能源安全的位置,我们就可以预期电动汽车产业将有一个快 速发展。 3、文献综述 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汽车已经大量进入家庭,尤其是发展 中国家。但是,能源紧缺,环境污染这些问题也日益突出,如何解 决这些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从目前 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形势来看,日本是电动汽车技术发展速度最快的 少数几个国家之一,特别是在发展混合动力汽车方面,日本居世界 领先地位。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只是小批量生产、销售过纯电动汽车,而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目前还未能实现产业化,日本的混 合动力电动汽车在美国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目前我国各大汽车 集团都在进行电动汽车研发,多数以混合动力电动客车为主,这种 研发方向符合我国国情,有利于我国电动汽车的研究发展。 通过对文献资料阅读和分析,了解了电动汽车的一些关键技术,而 且通过对于国家标准gbt19751-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安全要求、 gbt19752-05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动力性能试验方法和gbt19753-05 轻型混合动力电动汽车能量消耗量试验方法的查询,知道了对于电 动汽车的检测是十分严格的。因为是电动汽车,能源是全车的核心,通过查阅资料和相关信息,对于电动汽车电池的种类及它们的优缺 点有了一定的认识,也会在以后的研究中关注比较常用的电池。 除了电池以外,电动汽车的其他关键性能指标也是要求严格,如电 动汽车的动

201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投资要点: ?技术路线:从传统到新能源,热管理系统复杂性提升汽车热管理系 统广泛意义上包括对所有车载热源系统进行综合管理与优化,热管理系统主要是用于冷却和温度控制,例如对发动机、润滑油、增压空气、燃料、电子装置以及EGR的冷却,对发动机舱及驾驶室的温度控制。热管理系统工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汽车的整体性能,对于整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汽车热管理系统是一场大的变革。传统燃油车的热管理架构主要包括了空调系统以及动力总成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由于动力源发生了变化,新增了三电系统,因此要对电池、电机、电控等进行热管理的重新构建。此外,新能源汽车的空调系统因为动力方式的转变也产生较大的变革,从压缩机部件到制暖系统都需要进行技术的升级以及产品的替换。总体而言,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汽车热管理系统变得更加复杂,对于整车的重要性愈加提升。 ?产品空间:传统叠加新能源,热管理市场扩容1)节能减排带来传 统燃油车热管理部件新需求。节能推动涡轮增压器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针对2020年我国乘用车产品平均燃料消耗量达到5L/100km 的目标,涡轮增压(小排量化)成为提升发动机能量转化效率的重要技术,预计到2020年汽油机涡轮增压的比例会上升到40%。节能减排推动尾气处理(EGR)渗透率持续提升。到2020年,我们预测柴油车EGR装机率将逐步达到60%,汽油车EGR装机率达20%。涡轮增压器和尾气处理(EGR)市场渗透率的提升,将直接带动中冷器、电子水泵、EGR冷却器等热管理零部件需求量提升。 2)电动化趋势下,催生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新增量市场。目前电动化已经成为汽车行业最主要的趋势之一,各国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推动,而各家车企也都不同程度的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生产中。在政策与产业的联合助力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单车价值方面,由于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相对于传统燃油车增加了电机电控冷却系统和电池热管理系统,形成新的产品需求如电子膨胀阀、电池冷却器、电池水冷板、电子水泵等,因此单车价值从传统车的2200元左右提升至4600元左右。3)预计到2020年,传统燃油车热管理系统全球市场规模超2200亿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全球市场规模超200亿元。 ?竞争格局:传统市场行业集中度较高,新能源市场中外厂商共谋未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文献阅读与综述》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 《文献阅读与综述》相关要求 根据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2015级培养方案,《公共管理文献阅读与综述》课程(1学分)以课程论文形式考核,为加强课程的管理,提高实效性,特制定本规定: 一、课程论文要求 1、撰写一篇以公共管理领域相关问题为内容的“文献综述”; 2、综述主题内容的选择要与毕业论文选题结合起来,即综述内容要与本人的毕业论文选题相关,不能脱离自己的毕业论文; 3、字数为3000字——5000字。 二、“文献综述”格式及其要求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文献综述的格式并没有固定,但总的来说包括几个部分:引言;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论。 (一)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作者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

项目管理文献综述

关于项目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一、引言 项目风险管理是为了最好地达到项目的目标,识别、分配、应对项目生命周期内风险的科学与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其理论和实践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系统科学、管理科学等多种学科。项目风险管理的目标可以被认为是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二、风险管理理论国内外研究 1.风险管理理论的发展 风险管理作为系统科学产生于本世纪初的西方工业化国家。比较系统的风险管理理论源于美国。1931年美国管理协会首先倡导风险管理,其后以学术会议及研究班等多种形式集中探讨和研究风险管理问题,但在这段时间内,风险管理的内容和范围都是十分狭窄的。1955至1964年,诞生了现代学术性和职业化的风险管理,此后,对风险管理的研究逐步趋向系统化、专业化、风险管理己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0世纪70年代中期风险管理方面的课程及论著数量大增,全美大多数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普遍开设风险管理课程,RIMS开始建立欧洲及亚洲风险管理团体之间的联系,这导致全球性的风险管理专业联合体的形成,风险管理开始进入全球化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各企业中都相继建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专门负责风险的分析和处理方面的工作。美国还成立了全美范围的风险研究所和RIMS等专门研究工商企业风险管理的学术团体。1983年在RIMS年会上,各国专家学者经过广泛深入的讨论,通过了“危险

性风险管理101准则”,作为各国风险管理的一般原则。1986年 10月在新加坡召开的风险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表明:风险管理已经 走向全球,成为全球范围的国际性运动。 我国的风险管理实践和教学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 后期,风险管理的知识才开始进入中国,90年代初,外商率先在 工程项目中使用风险管理,其后,不少的外国风险管理顾问公司 的进入中国。1987年,清华大学郭仲伟教授《风险分析与决策》 一书的出版标志着我国在风险分析理论研究领域正式开始。此后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投资体制的转变,工程项目管理与评价体 制与国际逐渐接轨,国家科委对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以国 家科委立项的形式进行了基础性研究,为我国的风险分析理论与 应用研究创造了条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如同济大学对大 型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分析与风险管理进行了研究。自20世 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其它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对项目风险分析 理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性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论文。 国内主要风险管理著作有《风险管理概论》,周宜波著,综 述了西方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但没有结合国内风险管理的现状 及特点作出深入分析。刘迎春(2002)分析了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指出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有效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在建筑企业进 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上建立一套可行的风险管理机制,从组织结 构形式到风险管理模型、风险管理的过程及函数、待解决的问题 各方面予以探讨,将建筑企业进行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过程分为 五个过程即风险辩识、风险的分析与评估、风险规划、风险处置 及风险的监督。 2.风险管理过程理论研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