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风貌控制2222

风貌控制2222

风貌控制2222
风貌控制2222

1 项目概述 (1)

1.1 项目背景 (1)

1.2 现状综述 (1)

1.3 城市总体规划条件 (1)

1.4 本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1)

2 综合现状分析 (2)

2.1 市域自然及人文景源 (2)

2.2 岚皋现状景观分析 (2)

2.3 问卷调查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问题归结 (4)

3 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形象定位 (5)

3.1 指导思想 (5)

3.2 设计原则 (5)

3.3 设计目标 (6)

3.4 景观形象定位 (6)

4 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7)

4.1 对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关调整.........................................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景观分区设计导引 (7)

4.3 景观轴线设计导引 (8)

4.4 景观节点设计导引................................................................................................ 105 城市设计控制体系构建 (12)

5.1 高度系统 (12)

5.2 标志系统 (13)

5.3 界面系统 (13)

5.4 色彩系统 (14)

5.5 地域文化展示系统 (15)

5.6 开放空间系统 (16)

5.7 眺望系统 (16)

5.8 照明系统 (17)

6 铁西区城市设计导则 (17)

6.1 铁西区设计目标 (17)

6.2 铁西区形象特色 (17)

6.3 铁西区空间结构 (18)

6.4 铁西区重点控制要素 (18)

6.5 铁西区地块控制导则 (18)

7重要地段意向性设计 (18)

8管理实施建议 (19)

第一部分现状分析图

01 区位分析图

02 区域生态总体构架分析图

03 区域景观资源分析图

04 城市空间构架分析图

05 总规功能构成分析图

06 总规交通系统分析图

07 总规绿化系统分析图

08 总规景观系统分析图

09 现状城市天际轮廓线分析图

10 现状伊金街景观界面分析图

11 现状主要交叉口景观环境分析图

12 现状建筑色彩分析图(1)

13 现状建筑色彩分析图(2)

14 现状建筑色彩分析图(3)

15 现状建筑景观环境分析图

16 现状景观视线分析图

17 现状开敞空间分析图

18 现状街具设施分析图(1)

19 现状街具设施分析图(2)

第二部分规划系统图

20 岚皋总体规划局部调整图

21 城市设计总体构架图

22 景观节点分布图

23 景观标志系统图

24 高度系统图

25 高度空间示意图

26 界面系统图

27 眺望系统图

28 开放空间系统图

29 地域文化展示系统图

30 色彩系统图(1)-主色调及点缀色调

31 色彩系统图(2)-色彩分区

32 色彩系统图(3)-色彩搭配

33 照明系统图(1)

34 照明系统图(2)

第三部分设计导引图

35 景观节点设计导引图

36 岚皋街景观设计导引图(1)

37 岚皋街景观设计导引图(2)

38 天骄路景观设计导引图

39 伊金街景观设计导引图

40 鄂托克街景观设计导引图

41 诃额伦路景观设计导引图

第四部分铁西核心区景观结构及意向性设计

42 铁西区景观结构图

43 铁西核心区高度控制图

44 铁西核心区空间意向设计图(1)

45 铁西核心区空间意向设计图(2)

46 铁西核心区空间意向设计图(3)

47 铁西核心区色彩控制图

第五部分铁西核心区地块设计导则

第六部分铁东区重要节点意向性设计

48 三台基川景观节点(1)

49 三台基川景观节点(2)

50 铁东区商业中心景观节点

51 伊金霍洛街与伊化路交叉口景观节点

52 火车站西广场景观节点

陕西岚皋总体城市设计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如何营造一批生机勃勃、具有旺盛生命力和强大竞争力的城市,是任何城市都要面对的普遍命题。城市培育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已由企业主体转变为人居环境的塑造;而打造独特的城市形象是当今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城市形象与人居环境作为一种无形的、内在的要素资源,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在城市竞争力中具有巨大的凝聚作用。21世纪国际范围内的城市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于这类“文化力”的较量。

进入21世纪以来,岚皋进入快速跨越的发展阶段,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岚皋社会、经济都处于高速发展变化中,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城市建设在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深刻的矛盾。在城市竞争白热化的今天,如何迅速提升岚皋的城市竞争力,是城市建设面临的重大命题。

城市设计作为对城市体型和空间环境所作的整体构思和安排,其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景观和城市整体形象的艺术水平,创造和谐宜人的生活环境。如何把握历史赋予的发展机遇,将城市建设与城市文化相融合,树立鲜明的岚皋的城市形象,并落实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层面,最终通过塑造城市形象、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来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建设经济强市、文化大市的战略目标,乃是本次总体城市设计面临的主要任务。

1.2 现状综述

1.2.1 自然地理——幅员辽阔、地貌多样、矿产丰富

1.2.2 地域文化——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神奇独体

1.3

1.4 本项目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

城市设计是人们为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对城市空间形体环境所作的组织和设计,从而使城市的外部环境适应和满足人们的行为活动、生理及心理等方面的综合需求。我国城市设计的主要工作是对城市形体空间的塑造,综合考虑城市社会、经济、技术、生态、文化、美学等相关因素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动力作用。城市设计应贯穿在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全过程中。

我国原城市规划编制办法规定的总体规划工作内容,主要强调土地利用安排等方面,重点反映的是各类不同职能用地的平面位置关系,缺乏对诸如建筑高度控制等城市空间形态的总体把握,这使得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缺乏对城市空间形态整体协调发展的指导。为此,需要结合总体规划开展有关城市空间形态因素的总体研究,即进行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工作。其内容包括对城市总体形象定位的研究,以及对城市设计总体框架的确立,包括城市设计分区、主要景观轴、主要结点、标志点等的定位、相互关系及设计要点的确定。工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对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功能布局提出必要的调整反馈意见。

2 综合现状分析

2.1 市域自然及人文景源

其次,岚皋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在地质学、植物学、气候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揭示了岚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造就了由中亚型的草原和荒漠组成的岚皋动物区系、以及隶属于欧亚草原区亚洲荒漠区植物区的植被特征。

2.2 岚皋现状景观分析

2.2.1 地貌景观分析

岚皋位于岚皋高原中部偏东,地势西高东低,总体呈平缓与波状起伏的地貌特征,并以其开阔的空间尺度、多变的空间视点、结合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景环境。此外,城区境内南北均分布有间歇性河流,特别以城区东南三台基川为典型代表,不仅为城区提供了重要的生态支持,同时也成为城市景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创造富有特色的城市景观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

2.2.2 界面景观分析

城市空间界面景观的分析主要是从垂直界面与水平界面两个方面进行的。通过对城市之中几个重要制高点眺望全城的景观分析,对城市垂直界面形成如下认识:①城市整体天际轮廓线特色不突出,观景点没有经过设计与考虑;②铁塔、烟囱等工业生产设施在天际线中具有突出的效果,反映出以工业为主导的城市性质;③在新区与旧城区的局部地段,具有较为优美的轮廓线,其原因是近景中富有韵律的重复性因素及远景中高大的物体之间的对比所致。

通过对市内所有城市主街道的调研与分析,对城市水平界面形成如下认识:①整体性不强。街道建筑、小品、设施等缺乏高度统一的设计;②连续性差。大多数街道尺度较大,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呼应,在许多以商业为主的街道上缺乏连续的沿街商业供游人使用;③特色缺乏。街道风貌缺乏统一的主题,也缺乏文化内涵,难以吸引游人驻足。

2.2.3 建筑景观分析

岚皋虽历史悠久,但真正的城市发展时期却始于建国后,特别是1984年撤县设市后,才逐步进入到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岚皋建设较早的一批建筑主要分布在宝日陶亥街北侧,包括原盟公署办公楼(1955年建成)、盟委办公楼(1959年建成)等,层数多在3-4层。这些建筑虽然没有突出的景观造型,但它们是见证这个城市成长的重要标志,应成为城市景观建设与保护的重要内容。此外,原盟委党校及长途汽车站等建筑也都堪称这座城市的历史性建筑,同样具有保护价值。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岚皋城区更是进入大规模新建与改建的发展阶段,特别在一些主要大街和城市新区,城市面貌可谓正经历着一个重新形成和树立的过程,而建筑景观无疑是城市整体形象风貌的重要表现形式。总体来看,大多数新建建筑在建筑造型、建筑材料与色彩运用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为改善城市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就如何体现城市地域与文化特色方面的探讨依然不足,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建筑。此外,部分地段不同建筑之间缺乏整体协调的综合考虑,特别在色彩运用上问题较突出。

2.2.4 交叉口景观分析

街道交叉口通常是城市景观环境的主要节点,对城市景观形象塑造的影响意义重大。岚皋现状交叉口主要以东西鄂托克街、伊金霍洛街、岚皋街和南北准格尔路、杭锦路、伊化路、天骄路等交汇形成,受建设历史、建设规模与建筑功能等综合因素影响,总体来看,目前各主要道路交叉口景观形象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建筑规模尺度与街道空间尺度不相适宜;②建筑形象单一,缺乏景观标志性与空间标识性;③部分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足,影响人流交通;④空间界面缺乏变化,不利于环境景观塑造。

2.2.5 色彩景观分析

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街道色谱分析,城市标志性建筑的色彩分析。

1)街道色谱分析

包括:①主色调(墙面、墙基、屋顶的主要颜色):大面积墙面是以白、浅黄为主的暖灰、冷灰等色调,既有暖色调,也有冷色调;②辅色调(建筑门、窗、柱、装饰线等色彩、玻璃幕墙的主要颜色):黄色、蓝色玻璃幕墙,红色、绿色屋顶,色彩杂乱艳丽,色彩纯度较高,彼此之间较难协调。在一些重要的节点,如火车站广场,大广场,小广场,周围的建筑色彩,绿、蓝、灰等冷色调,与红、橙、黄等暖色调,形成鲜明的反差,冲突较明显;③场所色(铺地、绿化、街道环境设施);④建筑材料:白色瓷砖、绿色、蓝色大面积玻璃幕墙等,反光建筑材料使用的比例仍占不少;⑤从天骄路至伊化路,建筑连续性不强,临时建筑较多,多层、高层公共设施建筑较少,建筑有冷灰色,也有暖灰色,绿色、蓝色玻璃幕墙的使用较多;进入伊化路,有高层办公、商业建筑出现,街道界面较连续,偏向土黄色、赭石色等暖色调;杭锦路准格尔路之间,主要集中商业建筑,伊金霍洛街与达拉特路的十字交叉口是市民印象中的城市中心,色彩偏向热烈气氛的红、黄等色,准格尔路至大广场之间,色彩开始杂乱,既有红色等暖色调,同时还出现绿、蓝、冷灰色调。

2)城市重要建筑及其组群的色彩分析

包括:①建成时间较早,具有代表性的、保留较完整的公共建筑;②展现地方现代特征的高层商业、办公建筑。主要分布在伊金霍洛街、宝日陶亥街、达拉特路及天骄路上,所处位置基本在街道中部及街道十字路口处;③规模较大的居住小区

总体而言,岚皋现状城市色彩环境,特别是铁东区较为杂乱,色彩运用缺乏统一整体的部署,部分地段色彩饱和度及明度过高,不利于环境整体协调。

2.2.6 视线景观分析

视线景观即建立于观景点与景点之间,通过人的视觉感知而获取的景观印象。岚皋起伏多变的自然地形,造成了空间视点的多重变化,并形成一些特殊的景观视线廊道,特别是随城市道路的高低起伏而呈现不同的景观视域。

现状如在火车站广场,天骄路北端,乌审路西端,以及区人民政府办公楼门前广场等地段和一些起伏道路的端头制高点处,视线均非常开阔,但目前尚缺乏具有明确意图的景观组织。需保留、选取重要的制高点,组织适当的标志性景观来统领空间格局和丰富城市空间,从而对城市总体形象进行塑造和控制。

视线通廊是建立于城市不同景观要素之间的视觉通道,是促成城市良好视觉环境形成的重要元素。一方面凭借自然地势高点形成,另一方面依托街道空间展开。由于主要街道红线宽度基本在50米左右,视线宽度较好。但有些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宽度、布置方式等设计欠妥,使标志性建筑不突出。设计应控制视线廊道上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宽度和布置方式等,以保证城市主要标志物之间视线的通达性。

街道视线的对景通常为景观构成的重要元素。现状在伊金霍洛街、达拉特路、宝日陶亥街向东等路段具有形成街道对景的良好条件,但由于建筑形象、尺度规模、空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均未能形成突出的景观效果。如伊金霍洛街向东的对景,建筑尺度规模过小,缺乏标志性;达拉特路向南对向的岚皋集团大厦,则因两侧建筑尺度过大而影响了整体景观效果;宝日陶亥街向东原本可以革命纪念碑为对景,却因建筑山墙面而形成严重遮挡,建议拆除遮挡建筑,并对该地段加以改造,以形成革命公园绿色环境与广场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2.2.7 开放空间景观分析

城市中的开放空间是指城市的公共外部空间,包括自然风景、各种广场、绿地、有趣味的街道空间等,具有开放性、可达性、大众性和功能性的特质。

街道空间是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线性空间,包括承担交通组织、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的职能,同时还是城市公共服务设施的依附载体和联系城市各个点状空间的路径,也是景观元素依存的场所和景观视廊的通道。岚皋现状街道空间总体较为开阔,且多具有随地势起伏变化的空间特征,但一方面空间的二次限定不足,另一方面,街道

水平界面变化较少,致使空间层次性的缺乏;同时,街道绿化的不足以及景观环境设施的缺乏,使街道的部分功能性未能得以充分发挥。需从研究城市整体街道空间的布局结构、功能组织入手,整体改善城市街道空间环境。

城市广场是现代城市空间中最具公共性、最富魅力、最有活力、也是最能反映都市文明和品位的城市公共场所。城区现状主要有火车站前广场、具有象征和纪念意义的中心广场以及岚皋街市民喜爱的小广场等几处城市广场。其中,火车站东广场尺度规模较适宜,但功能上存在一定的混杂性,既是站前疏散广场,又是周围生活区的市民广场。此外,还存在汽车静态交通考虑不足以及局部景观视线不畅等问题。

城市综合公园、小区中心绿地、街头公共绿地等均是体现城市景观环境品质的重要元素。现状该类城市集中绿化空间较少,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多方面问题,特别是革命公园的空间开放度不够,影响其景观效应的发挥。

总之,需进一步组织好城市整体的开放空间系统关系,确定各主要广场的性质、规模、尺度、场所意义特征、界面效果,以及相互之间的路径联系;加强现有城市公园的开放程度;结合可改造地段增加城市街头公共绿地,增加小区中心公园,小区组团绿地、小区宅旁绿地等。

2.2.8 街具景观分析

“街具”是城市街道空间和景观组织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是体现城市特色与文化内涵的重要部分,既具有实用价值,又具有精神功能。按其实用价值,主要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满足交通需要的小品,如交通指示灯、候车亭、车栏、自行车架等;满足人体需要的小品,如坐凳、凉亭、柱廊构架等;满足人们所需信息的小品,如路标、时钟、广告牌、电话亭等;满足点景需要的景观要素,如雕塑、花坛、喷泉、叠水瀑布等;满足人们健身娱乐需要的小品,如嬉水池、儿童游乐设施、锻炼器械等;另外还有一些满足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如垃圾箱、路灯、邮筒等。

总体来看,现状岚皋内大部分城市街具设施均显不足,且缺乏系统性设计。特别是指示牌、电话亭、垃圾箱等公用设施。现状大多数主要道路都已设置路灯,且造型、颜色各不相同,基本形成“一路一灯”型的布局特色。这种设置方式有利点是使各条街道具有鲜明的识别性;但另一方面,过多的形式色彩,对城市总体形象的协调统一,带来一定问题。特别是有些道路的路幅宽度有限,加之道路绿化不足而路灯形式较为复杂,成为了街道景观的主体要素。在商业中心地段人行道照明灯饰过于密集,使街道空间感受拥挤,特别是缺乏可增加停留感的绿化、小品、休息座椅等环境设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街道商业环境品质。此外,一些商业地段广告缺乏统一设计,部分广告面积过大,影响到建筑和街道的整体景观形象。

2.4 问题归结

通过对岚皋层面进行的上述地形地貌、空间界面、交叉口景观环境、建筑色彩、建筑景观环境、视线、开放空间及街道环境设施等8个方面的分析,对现状突出问题进行了归纳总结如下。

1)城市环境未能充分体现地域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城市风貌如何体现城市地域与文化特色方面的探讨不足,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建筑。此外,部分地段不同建筑之间缺乏整体协调的综合考虑,表现在(1)建筑尺度与街道空间尺度不相适宜;(2)建筑形象单一,缺乏景观标志性与空间识别性;(3)部分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足,影响人流交通;(4)空间界面缺乏变化,不利于环境景观塑造。

2)城市总体色彩环境缺乏统一部署;

岚皋现状城市色彩环境,特别是铁东区较为杂乱,色彩运用缺乏统一整体的部署,部分地段色彩饱和度及明度过高,不利于环境整体协调。

3)城市空间界面缺乏有序的组织安排;

空间的二次限定不足,另一方面,街道水平界面变化较少,致使空间层次感缺乏;同时,街道绿化的不足以及景观环境设施的缺乏,使街道的部分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

4)城市绿化、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分布不均,数量不足;

城市集中绿化空间较少,存在数量不足、分布不均等多方面的问题,特别是市中心革命公园的空间开放度不够,影响其景观效应的发挥。

5)城市街具设施配套不足。

岚皋内大部分城市街具设施均显不足,且缺乏系统性设计。在商业中心地段人行道照明灯饰过于密集,使街道空间感受拥挤,特别是缺乏可增加停留感的绿化、小品、休息座椅等环境设施,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街道商业环境品质。此外,一些商业地段广告缺乏统一设计,部分广告面积过大,影响到建筑和街道的整体景观形象。

3 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形象定位

在现状分析、总体规划研究和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及设计案例的基础上,结合岚皋特殊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特点,根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的战略要求,确定本次总体城市设计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景观形象定位如下。

3.1 指导思想

3.1.1 通过塑造城市形象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

对于岚皋这样新兴的、中型能源城市而言,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动,使未来发展不确定性很高。由此,必须形成独特的、不易模仿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能力(即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城市长久的、持续的发展。从自身区位、资源、人文、历史等因素出发,并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服务功能和积聚能力的城市最具有竞争力,这显然是岚皋这个年轻的城市应该努力的方向所在。城市形象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是体现城市竞争力的外在标志,通过塑造城市形象来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应该作为城市总体设计的“终极理想”来追求。

3.1.2 通过改善城市景观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质

强调通过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是从区域的、宏观上角度提出的设计目标,而对于城市内部的、可感知的微观层面来营造一个适居的环境,则是城市设计工作更为实际的内容。通过改善城市景观来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品质,意味着要营造一个城市居民认同的、愿意生活其中、有凝聚力的城市,创造一个有活力、可识别、易通达、多选择、整体性的城市形体空间,建设一个生态的、美观的、便利的城市人居环境。这是任何一个层面的城市设计都应该追求的目标。

3.2 设计原则

3.2.1 整体原则

城市设计的杰作无一不是具有高度完整性的“城市艺术品”,她的各个构成部分相互协调,并服务于同一个主题。为达到这一效果,要求城市景观要素之间必须具有较好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同性。

3.2.2 特色原则

特色原则要求城市应当有明显的感性特征,与其它地方不同,生动而引人注目,便于识别,易于记忆。另外,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市民而言,将加强他们的乡土感情,而且这也是反映各地风俗习惯的标志。

3.2.3 活力原则

城市作为一种人类的聚落,必须包括趣味、变化和对比及活动方便等。一个地方应当便于人们在这里的活动,把各种活动单一化并完全按一种用途来设计用地,或者设计了一个环境硬要使用者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某种活动,对于人的活动实际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却一点不考虑,则会导致活力的丧失

3.2.4 文化原则

重视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与保护,重视城市景观的历史延续性及其地域文化特征。

3.2.5 生态原则

充分利用阳光、气候、动植物、土壤、水体等自然资源,与人工手段一起,创造健康的生存环境。

3.3 设计目标

3.3.1 树立鲜明的城市景观形象特色

包括三方面内涵:①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的景观融合;②明净、弘大、高远的空间形象意境;③骠悍、奔放、温情的精神个性。

3.3.2 打造民族文化胜地

从物质与非物质双向营造民族传统文化氛围,树立形象特色。包括:①构筑以城市开敞空间为依托的文化展示系统;②探寻富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建筑风格;③形成特色商业、餐饮街市;④建立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城市空间结构;⑤塑造环境艺术。

3.3.3 强化自然景观环境要素

营造具有地域自然环境风貌特征的城市景观。包括:①保留并突出自然地貌起伏特征;②建立沟壑水系的自然系统,并与城市空间组织相结合;③突出蓝天、白云、黄沙及地方植被的景观特质。

3.3.4 促进新区与旧城的景观协调

不因新城的发展而导致旧城的衰落,使二者职能互补,和谐共生。包括:①深入挖掘旧城历史、文化、景观、空间资源,大力改善环境,创造独有的生活魅力;②塑造新区既有文化内涵又富现代活力的空间环境。

3.4 景观形象定位

3.4.1 定位分析

从总规确定的城市职能看,岚皋是国家级能源重化工基地,环渤海经济圈主要的能源供应基地;陕西自治区以能源、电力、建材、化工等产业为主的重装备制造业城市;蒙中经济区南部经济中心城市;从自然地理环境看,岚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幅员辽阔、地貌多样、矿产丰富;从历史文脉看,岚皋是河套文明发源地、草原文化的故乡、祭祀成吉思汗的圣地。其中,岚皋被认为是古代的驿站、重要的商贸集散地,以及青铜文化的溯源地。

岚皋做为岚皋的中心城区之一,其形象定位即要能够代表岚皋域自然、历史等特征,同时也要兼顾岚皋自身的特征。从反映地域文明、发掘民族特色的角度讲,岚皋的形象定位,既要能够体现岚皋域作为草原文明腹地的悠久蒙古族文化历史;同时,又要体现岚皋自身在青铜文化、古代驿站等个性文化的表达。

3.4.2 形象定位

综上所述,岚皋景观形象定位:

具有悠久蒙古族文化历史、岚皋地区特色文化、能源产业优势及地域自然生态景观特性的高原名城。

其形象定位要传递的重要信息为:

1、蒙古族文化历史——草原文明摇篮,河套文明发源地,祭祀成吉思汗的圣地;

2、岚皋地区特色文化——青铜文化的溯源地,重要的古代驿站;

3、能源产业优势——中国能源和重化工的新都;

4、地域自然生态景观特性——生态景观良好的沙漠边缘性高原城市。

4 总体城市设计框架

在总体规划对岚皋片区城市职能定位及用地空间布局基础上,对总体规划方案进行了局部适应性调整;本着形成整体景观风貌、树立特色景观形象的设计基本原则,城市设计总体景观结构共确定为中心景观区、北部汽贸商城景观区、东部工业景观区、南部仓储区及自然生态景观区五个景观分区,同时提出以岚皋街、天骄路形成两条纵横交错的景观主轴,以鄂托克街、伊金霍洛街及团结路、达拉特路为景观辅轴;以西区城市中心、东区商业中心和南部生态区为三大景观节点,共同构成轴线串接、点面结合,风格统一、特色鲜明的总体景观框架结构。

4.2 景观分区设计导引

通过对城市的景观分区,一方面确立城市空间宏观结构的核心要素,以对城市空间整体的起伏、疏密、色彩等相互关系进行控制;另一方面,对应不同分区的景观风貌进行针对性设计与引导。根据将铁东、铁西整体作为统一景观区的城市设计总体结构思想,设计进一步将东部工业区、南部仓储区、北部汽贸商城及三台基川结合生态建设形成的城市生态景观区作为四个不同特色的景观形象区,共确定为五个大的景观分区。

4.2.1 中心景区

范围上包括铁东城市建成区及铁西新区,是体现城市景观风貌的核心区域。设计提出空间变化有序、生活环境怡人、富含文化意蕴和充满活力与魅力的景观建设目标。需要从整体空间构架、建筑形象、环境艺术品质等多个层面来塑造和体现,具体内容包括:①以铁西公园、三台基川、中心广场等大型城市开敞空间为依托,有序安排和组织各类城市功能,形成疏密有致的城市空间布局风格,凸现岚皋宏大高远的城市空间景观气象;②加大城市环境整治和改造建设力度,形成完善的城市绿地网络系统,营造舒适的人居环境;③积极探求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建筑风格;④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空间艺术环境。

为更加有效地发挥设计指导作用,考虑到目前铁东与铁西的建设现状,进一步划定了铁东与铁西两个景观亚区,并充分考虑了铁西在局部地段用地趋向的弹性。铁西区作为城市新区,尚未全面建设实施,完全具有塑造城市特色景观风貌的机会与条件,应从设计到建设的各个层面充分落实和体现城市设计的总体部署。铁东部分目前多已成建设现状,且总体上没有形成鲜明的城市特色景观,设计强调通过进一步的更新改造,不断完善功能,增加绿化、广场等开敞空间,并结合城市文化展示系统的建立,特别加强老城部分特色商业街区空间的形成以及对传统建筑的整体保护,从而使城市环境不断得以改善,并形成与新区相协调、富有传统特色的景观风貌。

4.2.2 城北汽贸商城景区

凭借突出的交通区位优势,目前在城市北部地区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汽车贸易商行,并由于特殊功能需要,总体呈现以较大空间尺度和较为丰富色彩建筑为特征的服务职能和景观形象。设计意欲通过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改善整体环境,打造出具有较大市场影响力、引领城市专业市场快速发展的优秀品牌和特色景观风貌区。同时,针对北部突出的交通职能,从空间尺度、标示体系、绿化植被、环境艺术等多方面强调交通门户景观环境的整体打造,体现岚皋高效、特色的城市景象。

4.2.3 城东工业景观区

根据总体规划,城市东部地区为工业园区用地,特有的功能属性、空间形式必然使其形成独有的景观形象。通过对其空间布局、建筑色彩等设计要素的控制与引导,使该

区域呈现出环境优美、生产高效的现代化工业园区景象。

4.2.4 城南仓储景观区

指集中分布于城市南部地区的仓储功能区,现状也已形成一定规模,随着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该区域从空间形体、环境形象等方面也必将呈现出不同于城市其他功能区域的景观风貌。

4.2.5 南部生态景观区

指处于城市南部地区,以三台基川为核心连同其东南处山地生态公园及城市建设用地在内的空间范围。三台基川是整个城区范围内最大且直接插入城区用地内部的一条自然冲沟,目前在其上游利用水坝已形成较大规模的水面,成为城市非常重要的景观与环境资源。川道汇聚处是提供市民感知外部自然生态最直接的空间场所,应着力营造该区域在地势形态、水域、湿地、植被、文化等方面的景观特征及以休闲职能为主体的功能特性。

4.3 景观轴线设计导引

将城市中集中反映城市特色景观的主要街道空间确定为景观轴线,并根据不同街道所处区位及担负功能的不同,进一步将其划分为景观主轴与辅轴两个层级,从而构筑起城市景观的主骨架。设计共确定天骄路、岚皋街两条景观主轴与伊金霍洛街、鄂托克街、达拉特路、诃鄂伦路四条景观辅轴。

4.3.1 天骄路景观轴

天骄路北接城市北出口,南通康巴什城市新区,是一条贯通城市南北集交通与商务职能与一体的景观形象大道,且具有形成连续性和特色性街道景观的现实条件,应着力打造以充分展示岚皋城市发展成就。考虑到天骄路作为城市交通性干道的功能特性,应充分体现车行尺度下的景观效果,突出开敞性的景观尺度和时代性的景观形象,营造以高层建筑景观为主景,以穿插其间的各类绿地广等开敞空间为衬景的特色鲜明、疏密有致的形象特征,与此同时,必须加强对高层建筑在空间分布、高度、色彩等方面的控制与引导,以确保整体景观效果的形成。

从城市南入口至北门户,结合用地功能组织,设计共确立如下景观节点:

1)TA节点——天骄路与109新线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南部门户空间;②景观要素:立交桥、绿地、指示牌、灯具;③设计导则:a.树立并完善交通指示信息,特别应突出对引入城区内部道路的指示;b.结合城市生态防护体系建立,突出立交桥周边地带的绿化环境建设,并在仓储区与天骄路之间最小设置不小于15米宽的乔木绿化林带。

2)TB节点——天骄路与109老线及铁路交汇段

①职能:交通性景观节点(南门户空间序列);②景观要素:交通岛、绿地、雕塑、铁路;③设计导则:a.加强节点周边范围的绿化建设,整治沿铁路线伸展的线性空间环境;b.完善交通环岛处交通指示系统,并对环岛进行照明设计;c.结合文化展示系统成果,在天骄路折转处绿地广场内设置以巴斯羊形象为主体的文化雕塑。

3)TC节点——天骄路与岚皋街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核心区外缘重要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渠岸、建筑、铁路高架桥

③设计导则:a.疏浚整治水系空间,打开与道路交汇处的空间,使该节点成为串接铁西区绿地公园空间与三台基川自然湿地公园的景观枢纽;b.绿化用地内可适量融入一定的服务性公共建筑并充分体现景观环境的文化内涵,以增强公共空间活力;c.充分体现铁路跨线桥在城市空间中的表识作用,进行景观照明设计并增强对其整体环境的景观性处理。

4)TD节点——天骄路与伊金霍洛街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火车站广场门户空间;②景观要素:绿地、广场、雕塑、高层建筑;③设计导则:a.合理组织广场周边交通流线,处理好交通疏散广场于城市休闲广场的关系;b.加大东广场对向的伊金霍洛街北侧建筑后退天骄路红线距离(不小于20米),形成南北向带状广场,以避免对火车站广场构成空间压迫,并且将建筑高度控制为80—100

米;c.东广场对向的南侧用地则应加大沿伊金霍洛街的建筑后退距离(不小于 20米),以形成与伊金霍洛街和三台基川绿化生态廊道的空间沟通;d.车站西广场应统一纳入铁西中心区作整体部署,在满足交通疏散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处理好与城市东西空间景观轴线的协调关系。

5)TE——天骄路与鄂托克街交汇处

①职能:空间过渡景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广场、高层建筑、铁路高架桥;③设计导则:a.以高层建筑为主导,在线型空间展开的同时,加强一定的纵向延伸,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和现代主义的景观形象; b.节点向西段空间应逐步开敞,避免形成铁路交叉口出的空间“瓶颈”,并协调好两侧竖向高差关系;c.强调铁路跨线桥及其周边的景观性处理。

6)TF——天骄路与伊煤路交汇处

①职能:空间过渡节点空间;②景观要素:绿地、建筑、广场;③设计导则:a.将交叉口处规划绿地调整至西南角,以疏解交叉口空间并提供人们向南眺望的环境场所;

b.宜在西南地块东端布局高层建筑,高度60--80米,并向西逐渐降低建筑高度。

7)TG——天骄路与包府线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边缘区景观绿地;②景观要素:绿地、雕塑、地形;③设计导则:a. 结合岚皋城市有形文化策略与研究成果,在天骄北路入口处自然高地设置景观雕塑。可以具有蒙古族文化象征的敖包为主题,体现岚皋地域文化特征;b.加大生态环境建设,突出自然绿地景观。

8)TH——北部出口处

①职能:城市北部门户空间;②景观要素:立交桥、绿地、广告牌、灯具;③设计导则:a.进一步完善交通指示系统;b.加强整个交通区域的绿化,并结合自然环境形成具有地域风格的绿化景观效果;c.现状高速路入口区沿路设置有许多大型广告牌,对该区域视觉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建议加以撤并,集中打造汽贸商城整体品牌;d.增加交通景观照明设施。

4.3.2 岚皋街景观轴

岚皋街西与城市西出口相接,东至城市东外环线,是贯通城市东西方向的主要干道。目前除铁路以西段尚没有全面形成城市建筑景观外,铁路以东段多已成为建设现状,且景观形象较差,使该街道景观整体塑造的难度加大。考虑到建设的现实性,特将该街道景观划分为四个段落,分别突出其不同的景观特性。第一段从西立交桥至诃额伦路,应重点营造绿化景观效果;第二段从诃额伦路向东至伊化路,是整条街道景观的高潮所在,竖向空间上应结合自然地形起伏变化形成高低错落富有韵律的空间序列;第三段从伊化路至那日松路,主要以街道两侧居住建筑景观为主,结合目前建设现状,应尽可能开辟一些开敞空间以打破现状街道过于呆板的水平空间界面;第四段从那日松路向东直至外环线,基本为城市边缘区且以产业用地为主,应突出营造现代化工业园区和良好自然生态环境景观为宗旨。

1)EA——岚皋街与210国道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西门户交通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立交桥、开敞绿化、自然山体、落日夕阳;③设计导则:环境绿化与照明。

2)EB——岚皋街与109国道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交通景观节点,门户空间系列;②景观要素:绿化交通环岛、建筑景观、环境雕塑;③设计导则:a.空间尺度宜开敞,建筑后退交叉口距离不小于20米,高度小于等于24米,主色调为米黄色系辅以浅灰、浅锗等点缀色。建筑布局宜自由、松散;b.交叉口东侧绿地内设景观雕塑,以现代抽象手法体现蒙古文化。

3)EC——岚皋街与诃额伦路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中心区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商务建筑、环境小品;③设计导则:a.空间组织一面开敞三面围合。西北角建筑高度宜控制在60-80米之间,形成轴线景观收头,周围建筑高度控制在24-60米之间,形成错落变化的景观空间。建筑色彩以浅驼为主色调,辅以浅灰等点缀色。建筑布局宜紧凑,扩大绿化空间;b.延续两段带状绿化,适当增加铺面、树、凳、景廊等环境设施。

4)ED——岚皋街与迎宾路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中心区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雕塑、广场、建筑;③设计导则:a.充分利用起伏变化的自然地形条件,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轮廓线。在中心公园

东侧轴线位置的高地上设置标志性高层建筑,建筑高度≥120米;b.强调岚皋街的景观形象,一方面增加沿街公共设施类建筑分布,另一方面扩大中心公园绿色空间向街道空间的渗透。

5)EE——岚皋街与铁路线及天骄路交汇处

①职能:火车站门户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广场、护坡绿地、跨线桥、绿地、建筑

③设计导则:同TC节点

6)EF——岚皋街与三台基川生态廊道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绿化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渠岸、小品、休憩设施;③设计导则:a.进行渠道综合整治,注意无水期景观营造,并满足防洪要求;b.扩大桥头绿化开敞空间,并向内部延伸,增加满足休憩功能的各类设施和环境小品;c.建立与周边居住用地便捷的步行交通联系,并将渠岸绿化向生活区内部引入。

7)EG——岚皋街与伊化路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生活区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建筑、街头绿地;③设计导则:a.迁移加油站,与后部用地进行整体改造,建筑后退红线不小于15米,形成前部绿化空间,建筑高度45-60米;b.改造西南角下沉空间,使其融入城市空间,转变其空间的消极性。改造东南角整体建筑,协调街道与建筑标高。

8)EH——岚皋街与达拉特路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商业区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广场、建筑、小品;③设计导则:a.逐步将东北和东南角建筑进行更新改造,并加大后退红线距离,形成前部城市公共绿化空间。建筑以高层为主,高度控制为24-45米,成为城市商业中心的延续;b.强调南部绿化广场与三台基川道绿化的沟通关系。

9)EI——岚皋街与林荫路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生活区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广场、小品、建筑;

10) EJ——岚皋街与包府路交汇处

①职能:城市外缘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绿地、广场、气象塔;

11)EK——铜川镇

①职能:城市东门户景观节点;②景观要素:交通环岛、绿地、小品;③设计导则:a.继续美化、亮化镇区环境;b.合理组织镇区内部交通与过境交通的流线关系。

4.3.3 伊金霍洛景观轴

伊金霍洛街为城市东西向一条主要以商贸活动为主的街道。东端起于现状城市广场,向西则串接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宾馆酒店、医疗服务、火车站等主要城市公共功能区,火车客运站站房成为轴线西端重要的景观表识点。虽然铁路造成了该轴线东西方向的阻隔,但以商贸、休闲等公共功能为核心的新区中心客观上又使该轴线在空间上得以进一步向西延伸至团结路。鉴于伊金霍洛街在城市功能方面的重要性,设计将其确定为城市内部一条以公共活动为主要职能的景观轴线。

4.3.4 其它景观轴

包括达拉特路、鄂托克街以及诃额伦路三条景观辅轴。其中达拉特路应集中打造富有民族及地方特色的商业景观环境,并结合对岚皋最早城镇空间格局的揭示,以增强市民对城市历史的感知与认同。鄂托克街为继岚皋街之后,另一条连通城市东西的主要干道,也必须作为重要街道加以景观控制,特别是对于政府广场、天骄路交会点等几个重要节点的控制。诃额伦路随着道路等级和交通职能的改变,将重点成为联系城区西端南北内部交通的主要道路,其景观形象必然应纳入重点控制范畴之内。

4.4 景观节点设计导引

景观节点是人们认知城市的重要窗口,往往以城市主要公共活动区及其他空间场所形式出现,如城市商业、文化、体育中心,各类主要广场、绿地,道路交叉口等。根

据对城市总体功能空间布局和整体景观构架的研究,设计共确定城市中心区、商业购物中心及城市各门户空间等城市级主要景观节点和局部功能片区景观节点等。

4.4.1 城市新中心节点

指围绕新区岚皋公园周边,北至区形成,区政府办公大楼和中心公园也已建成,为打造新中心景观形象奠定了良好基础。其景观设计导引如下:

1)充分利用起伏变化的自然地形条件,以铁西公园为空间内核,以区政府大楼和公园东区商务中心为景观重要控制点,强调空间景观的秩序性,营造中心区开敞与紧密相结合、高低层次相呼应的整体空间形象,形成高低错落的城市轮廓线。其中,在中心公园东侧轴线位置的高地上设置标志性高层建筑,建筑高度控制为≥120米。

2)强调岚皋街、鄂托克街、迎宾路与团结路的街道景观塑造,一方面增加沿街公共设施类建筑分布,另一方面扩大中心公园绿色空间向街道空间的渗透。

4.4.2 旧城商业购物中心

伊金霍洛街与达拉特路是目前城市商业设施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两路交汇处的每天百货商场及民生购物广场等几家大型商业设施和密集的商铺,构成了城市较为繁华的商业中心区。特别是中心区北部,由宝日陶亥街、伊金霍洛街、达拉特路及准格尔路所围合的0.25平方公里街区范围,原为岚皋最早的城区所在。虽然如今围合城区的夯土围墙已不复存在,且内部也没有其他历史遗存,但透过其不同他处的空间肌理依然可反映出老城自身的空间特性。这里作为岚皋这座城市诞生的生命原点,是值得被人们认识和记忆的。其景观设计导引如下:

1)结合总体规划提出将这一地区建成步行商业区的规划要求,进一步强化商业中心区的服务功能,并形成独特的商业文化气息。

2)改善商业购物环境,特别是街道商业环境,增加可供人休憩的户外环境设施,妥善解决停车问题。

4.4.3 大广场

处于伊金霍洛街东端,是城市重要的开敞空间。其景观设计导引如下:

1)广场内部设施调整,降低花坛高度,增加绿化用地。

2)将烈士陵园西南角建筑拆除,使其内部绿化与广场空间相融合。

3)改造广场西侧建筑,创造景观性、围合性良好的空间界面。

4)改造广场东端建筑,形成街道轴线对景。

4.4.4 三台基川休闲中心

地处三台基川与城市融合地带,包括周边自然山体部分,是一处集自然景观与城市景观于一体的环境区域。其景观设计导引如下:

1)拆除地形最南端突出部分的建筑进行环境改造,并在其端部设置一具有标志性的塔形景观构筑物。

2)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突出营造自然生态景观。

3)将东南部山体一并纳入景观综合范围,提供可供人观赏与游乐的功能内容,形成一处文化与生态主题相结合的山地公园。

4.4.5 门户节点

门户指城市的主要交通入口区域,是特殊的节点形式。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国道210高速公路、国道109高速及包府公路共同构成了岚皋城区周边的外部交通环线,形成了岚皋去往呼和浩特、包头、银川、西安等方向的四个交通出入口,即四个公路交通门户节点。包神铁路客运站由于地处城市中心地带,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门户节点。

由于门户节点在功能上的特殊性,特别是对于四个公路交通门户节点而言,充满现代气息的立交桥、开敞的绿化空间环境以及公路收费站等要素往往成为此类节点的主要景观形象。设计强调对其城市地域文化、自然环境特征、知名品牌等方面内容的景观形象表现,具体如下:

1)城市南部门户。形成于天骄路与南环线交汇处,规划在此设立的绿化交通岛将构成该门户节点的景观标识体。同时道路两侧呈现的绿化、仓储区和豁然展开的城区景象都将传递给人以即将进入城区的空间示意。

2)城市西部门户。以高速公路下线口所形成的交通景观为标志,立交桥东北角处的自然高地以及目前沿岚皋西街正在建设的绿化景观带,都已使城市西门户具有了良好的景观效果。

3)城市北部门户。由于210高速路与城市道路及包府公路在北部形成多重交汇,致使该地区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交通关系并形成较大尺度的用地空间,构成了北门户特有的交通景观特性。

4)城市东部门户。是从首府方向进入市区的重要通道。由于地处铜川镇驻地,因此呈现为一片小城镇的建设景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景观形象的树立应以环境整洁、色调清雅、生活舒适的小镇风格为特色。

5)火车站门户。包括火车站站房东西两端对向的城市区域。根据未来的发展趋势,这一地区将会成为城市新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分有利于该门户节点景观的形成。特别是面向城市东部的站前广场,由于地处高地,具有较为开阔的景观视野,是城区内部重要的观景点之一。

5 城市设计控制体系构建

城市设计控制体系是通过城市设计“空间系统”及“形态系统”两方面构建的(图5-1)。 其中城市设计空间系统包括如下4个层面:分区层面、轴线层面、节点层面和地块层面,共同支撑起总体城市空间框架。城市形态系统包括高度子系统、标志子系统等8个方面。城市设计的总体效果必须依靠在城市不同空间尺度上控制城市设计形态系统各要素来实现。

5.1 高度系统

建筑高度控制的作用在于塑造城市的形态脉落和天际轮廓,通过建筑高度分区来实现目标。结

合城市设计总体框架形成全城的高度控制体系,高度区划共分为7级。 I 级高度区为>120米不限高区域,II 级高度区限高100~120米,III 级高度区限高80~100米,I-II-III 级高度区共同支撑城市核心景观节点,统领全城高度空间体系;

IV 级高度区限高为60~80米,V 级高度区限高为36~60米,支撑城市主要景观轴线及城市重要景观节点,与I 级高度区共同构筑全城高度空间体系的骨架;

VI 级高度区限高为18~36米,构成了城市中心区域的高度背景;

VII 级高度区<18米,构成了城市外围高度背景区。

由于铁西区是高度控制的重点地段,因此,设计过程中对铁西核心区的建筑高度分布做出了深入的专题研究与多次会议论证,并通过现场放气球、制作手工模型、电脑模拟高度等方法进行的多轮验证与调整,形成目前的高度区划图。

规划中最终形成的高度分布图主要由以下4方面因素决定的:①现状已建、在建建筑物高度数值的影响。这些现实因素由于各种原因已经是不能改变了,大约占到总规划区面积的一半左右。有些虽不符合规划的设想,但也只能视作现实而接受;②总体规划确定的功能分区与用地性质。决定建筑高度分布的重要因素是级差地租的客观存在性。普遍而言,商业用地要比居住用地在建筑高度数值上要大一些;③城市设计空间安排。如上段所述,不同的高度区划直接用以支撑不同级别的城市轴线和结点;④区政图5-1 城市设计控制体系图 多 层 次 的 城 市 空 间 系 统分区层面轴线层面节点层面地块层面

统标志子系统界面子系统高度子系统色彩子系统照明子系统开放空间子系统文化展示子系统眺望子系统项目支撑点

23416578A B C

D

府广场的视线要求。无论是从总规所形成的铁西区空间结构,或者政府大楼的选择(全区制高点)与形态(严格的轴线对称),抑或各类人群的心里认同等任何一个方面,区政府广场的视线要求无疑都是最为重要的决定建筑高度的因素。针对区政府广场的视线所需要的开敞感,通过各种综合方式的确定,最后形成了高度分布的同心圆模式。

5.2 标志系统

标志是树立并展示城市特色的重要载体,确立标志系统一方面用以形成城市景观脉络,突出城市形象;另一方面用以标识城市空间界域,并强调出不同区域的景观特性。根据城市依托的自然环境特性、地域文化背景与总体的景观构架,将岚皋城市标志系统划分为三种类型和四个级别,并确定一个核心景观标志区域。

1)核心景观标志区域。确定其范围北至岚皋大街、南至鄂托克大街、西至团结路、东至天骄路,包括区政府大楼、未来地标高层建筑、中心公园、大广场、火车站等重要建筑与设施,共同支撑起城市新中心地标区域。

2)三种类型。即标志性建筑、标志性构筑物和标志性自然地貌。

3)四个级别。按照景观标志物在塑造城市形象中的重要程度,将其划分为4级,分述如下:

①一级景观标志。乃统摄全市范围的位于铁西的城市新中心,由地标性高层建筑、中心公园、大广场共同构成一级景观标志区。

②二级景观标志。主要是城市分区级别的地标性建筑物或地貌,包括区政府办公大楼、城西地貌高地、铁东大广场的科技楼、城东气象塔、城南岚皋集团大楼。

③三级景观标志。由于特殊区位、特殊功能而构成的城市亚分区级别的标志:包括立交桥(城市门户)、火车站、烈士纪念碑、三台基川自然高地、购物中心、历史街区;川道水体与山体自然景观等。

④四级景观标志。乃统摄城市外围组团的中心标志物,在西、北、东部各外围组团各设立一个。

5.3 界面系统

城市界面是处在城市中的一些重要道路或固定地点所看到的城市风貌。通过确定和控制城市中的重要界面来展示城市空间形象特色精华,对于形成城市的整体意象,对于彰显岚皋的特色定位,有着重要的作用。城市界面共分为以下5类,即城市外围界面、铁路两侧界面、主要街道界面、开放空间界面、节点界面。

1)城市外围界面是在城市外围的环城快速路上所见到的城市界面。人们通过观看城市外围界面形成了对岚皋的“第一印象”,强烈影响到人们对城市的整体感受,因此在界面控制中占有突出地位。对城市外围界面控制的主要目的在于,在快速行驶的公路上、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传达城市在上述三方面的特色定位,可以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场景来实现:道路蜿蜒穿行于密林之中,蒙古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隐藏于路灯和防护板上在途中闪现;远眺高原沟壑起伏,眼前城市时隐时现;间或一瞥,巨大的地标建筑突入眼帘。至城市门户立交车速放慢,成吉思汗的巨大青铜雕塑矗立眼前。城市外围界面有4项控制措施:①大力建设城市外围的生态林带,并保留一定的开口可远眺大地起伏变化;②注意结合生态或人工廊道(含道路)建设确立视线通廊,可看到地标建筑;③注意道路设施、沿线小品、雕塑等的地域性文化装饰效果;④结合入城门户、道路交叉口设置大型历史主题雕塑。

2)铁路两侧界面是沿着穿城而过的铁路观看两侧新、老城区所见到的城市立面。同城市外围界面的作用类似,铁路两侧界面也是旅客形成城市“第一印象”的重要地段,因此在界面控制中占有突出地位。其控制的目的,是在短短的数百米距离内全面展示城市的形象特征。铁路两侧界面有4项控制措施:①大力建设铁路两侧的防护林带,并保留一定的开口可远眺城市轮廓和地标建筑;②注意在铁路转弯处、生态廊道交汇处、城市道路交叉口和门户地段设置地域文化主题的小品、雕塑,形成若干小结点;③大力整治铁路两侧的环境和建筑立面,清理垃圾和各类广告设施,营造一个整洁、有序的环境。

3)街道界面控制是在城市中挑选出一些主要街道,对其沿街界面进行重点控制。各条街道应该遵照城市形象定位及“城市总体设计框架”的要求,制订详细的街道景观设计导引控制。其中,岚皋街、伊金霍洛街、鄂托克街、天骄路、诃额伦路,作为城市最重要的景观轴线,已经制定了详细的设计导引图。

4)开放空间是直接体现城市人居品质的一个窗口,其界面控制直接关系到城市形象特色。重点开放空间界面是在城市中选择一些最重要的开放空间,包括源自三台基川跨越铁东、铁西的自然河流廊道界面,以及包括铁东公园在内的数个城市绿地与广场界面,其控制措施为:①在自然河流廊道界面控制方面,首先是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大力恢复与建设河岸生态林带,加强环境整治;其次,提升河道游憩职能,加强游憩场所建设,严格控制建筑风貌。②城市绿地与广场界面要注意结合具体对象的性质、服务对象等情况,来考虑界面控制的具体措施,在城市广场界面控制中特别要注意围合感的形成,可具体参见开放空间系统。

5)节点界面。挑选出分布于全城的多处重点界面,分述如下:①区政府广场南眺界面。控制目的是要形成南眺开阔、能够突出区政府核心形象的效果。为此控制好建筑高度分布,保证绿地视线通廊的通透性非常重要;②火车站西广场眺望铁西新城界面。广场西眺应该能够将城市级中心区的风貌尽收眼底,在这里应该形成以全城地标为统率的全城最高建筑群和大面积绿化、水体有机融合的现代景观风貌。③火车站东广场眺望铁东老城界面。目前从广场东眺城市整体天际轮廓线特色不突出,难以给人留下任何印象。建议改造近景中的建筑群、小品设施的细部;保留反应工业城市特色的一些因素;突出远处标志性建筑在界面轮廓中的统摄作用。④城市东南文化主题公园西北眺望三台基川界面。其界面要能够充分反映出城市最集中的休闲娱乐景观区的风貌。整治已有的建筑物,达到水体、林带、人工小品、自然地形以最佳姿态的融合效果。⑤另外选择3处城市道路中具有一定景观潜力的制高点,也应根据各自特点组织好界面效果。

5.4 色彩系统

1)设计基本原则

包括:①把握与自然环境基调相协调的原则;②体现历史文化与地方文化特色的原则;③满足城市不同功能环境氛围营造的原则;④强调统一与变化相结合的原则。

2)色彩规划

①建筑主色调

主色调——在色彩构图中,将某种色相占画面的70%的面积作为衡量指标,称为主色调。运用在建筑中,指建筑墙面、墙基、屋顶等主要颜色。

点缀色——占画面的30%的面积其他一种或几种色彩,称为点缀色。指与建筑主色调相配合的建筑物的其他部分如门、窗框、栏杆等。

根据上述建筑色彩确立的基本原则,首先,从岚皋气候条件来看,呈现为干旱少雨、降雪多较寒冷、天高云淡、日光强烈、大气透明度较高等特征,因此,城市建筑色彩不太适宜过多使用高明度色彩和无彩色系,而宜选择温暖,彩度较高的暖色系,在强烈日光下色彩会显得比较柔和(如现状国宾馆建筑);其次,岚皋地区半沙漠化草原特征使大面积土壤、荒漠、植被都呈现为土黄色调,形成了整个城市环境的基调色;第三,从传统人文色彩来看,红、黄、蓝、白、黑是最能代表岚皋地区地域特征的六种色彩,黄、蓝、白是在建筑上选用较多的色彩;第四,从分析现状建筑的色谱来看,建筑材料多选用砖红色,土黄色系石材或涂料,城市色彩基调以米黄色、淡黄色、灰色等低彩度近似色系为主。

综上几方面原因,城市建筑主色调确定为赭石色系、土黄色系和无彩灰色系列。

②建筑色谱

a.主色调的深浅

高明度基调给人感觉轻快、明朗、干净,而高明度低彩度的色彩基调能够形成中性色感的底图,较好的衬托其他小面积视觉原色的强调色,从而构成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的色彩构图,可以承担城市基调色的作用。

中明度基调给人感觉朴素、庄重、成熟,经常出现在一些传统的建筑材料中,如砖、木材等。本地区由于日照强烈,选择中明度基调,以人眼来看,建筑整体色调会比细部色彩看上去要柔和,建筑与天空、与周围环境易于配合,具有统一性与庄重感。但使用过多会产生呆板、乏味、枯燥、浑浊的效果。因此,适于在一些重要建筑上或建筑裙房部分使用。

低明度基调给人感觉强硬、浑厚、个性强烈,经常用于局部和强调色,建筑大面积使用需要慎重考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

b.主色调构成

主色调是由众多深浅层次变化的系列组成的,协调原则:同一色相对比,色相环距离在5度以内的对比;传达协调统一的视觉效果;类似色相对比,色相环距离在45度左右,或100度以内两个色相之间的对比;

c.点缀色选用明亮而饱和的有彩色系。

点缀色与主色调的搭配原则:同一明度,不同色相对比,色相环距离100度以上两个色相之间的对比,效果强烈,鲜明,丰富,个性较强,如以满足人们全色相感受的需要。但实际运用中应该慎用。

3)城市色彩分区

结合城市功能组织分区,提出相应的区域色彩控制区划,用以整体把握城市各区域的建筑色彩特征。同时,在同一个色彩区域内,要注意根据其内部不同地段的功能差异,适当选择不同的点缀色彩。具体内容如下:

色彩I区:主要包括铁东老城区。其建筑主色调为赭石色系,以中明度基调为主。建筑间的色彩按照类似调和为主、对比协调为辅的原则进行控制。在其中的商业区段,可适量运用彩度高的点缀色。

色彩II区:主要包括铁西区整体,以及外围的居住区。其建筑主色调为土黄色系,以中明度基调向高明度基调过渡为主。在以商业、行政性建筑为主的地段,可适量运用彩度高的点缀色,给人以繁华、活泼,热烈之感;在以居住为主的地段,可采用大面积低彩度、高明度,偏中性色系调和,或者小面积高彩度以中性色调和等方式,创造温馨感、亲切感,归属感的邻里氛围。

色彩III区:主要包括北部汽贸商城区、南部仓储区及东部工业区的大部分范围。其建筑主色调采用低彩度、高明度无彩灰色,给人干净、明快、现代之感;点缀色可采用彩度、饱和度较高的色谱,增加识别性。

5.5 地域文化展示系统

地域文化展示系统的提出,是通过在城市中系统性的安排富有岚皋强烈地域特色的设施与场所,来展示岚皋所承载的、悠久的陕西历史与民族文化,以彰显其“草原文明摇篮,天之骄子故地”的特色定位。文化展示系统的要素包括以下五类:文化主题公园、地域风格建筑、地域主题雕塑、民俗活动场所、特色商业设施。

1)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在城东南坡地上,是以展示内蒙历史与民族文化精髓为主题的、市级综合公园。

2)地域风格建筑,是在建筑外形上凸现地域风格的重要建筑,包括二类:一是城市中重要的文化类型的建筑,如博物馆、影剧院、图书馆、文化馆、少年宫、老年活动场所等,应该通过保留、改造或新建等方式强化其地域风格。本类建筑考虑结合市级文化系统搬迁至新区的实际,从满足岚皋现有居民的文化需要出发,要通过重新确定岚皋级文化设施来填补,新设施的位置应该能够结合原有文化设施旧址,在具体选址时还要结合其他因素综合确定与调整。

二是城市中的标志性建筑,本类建筑在“标志系统图”中都已标明,原则上所有的地标建筑都应该在外形上凸现地域风格。

3)地域主题雕塑。取自内蒙历史、民族中的人物与事件,分布在城市门户、重要节点、开放空间处。地域主题雕塑内容与位置的具体确定,需要结合已经进行中的相关有形文化、雕塑规划等工作来进行。

4)民俗活动场所。主要指城市中的开放空间,通过群众性的集体活动来弘扬岚皋强烈的地域传统特色文化。

5)特色商业设施。主要包括特色餐饮设施、民俗商品店等,旨在通过室内的商业活动,促进文化弘扬。

在地域文化展示系统的空间分布上,形成了三个展示核心区(即铁东商业中心、铁西行政-商业中心及城东南文化主题公园)和六个展示次核心区(即位于城市外围的各组团中心),并且确立了伊金霍洛街及0.25平方公里的老城中心为展示传统商业文化街区。

5.6 开放空间系统

城市开放空间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客体,包括绿化开放空间、广场开放空间、街道开放空间。城市开放空间的发展趋势是,超越单纯的景观和生态价值,而更加强调其社会文化含义。

1)绿化开敞空间

布局以城市绕城公路生态绿地为依托,以沿三台基川滨河绿化、天骄路沿路绿化和岚皋大道沿路绿化带为主要轴线,通过城市主干道、城市基础设施走廊两侧生产防护绿地,以城市公共广场为重点,与城市内部的公园、小块公共绿地和绿化率较高的附属绿地,如体育用地、科研教育用地、行政办公用地等,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城市绿地系统。

①外围“面”的绿化。即保护、利用城市周边丘陵山地、森林、草地、河流、建立城市周边风景区,郊野公园,森林系统,形成城市生态屏障。包括:a.三台基川东南侧森林公园;b.城市西北部罕台川沿河绿化引入城市,加大铁西区道路与210国道之间生产绿地面积,与体育场连为一体;c.城市东北部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城市生态绿地,兼有城市副食品生产基地、蔬菜基地等生态农业功能;d.门户区绿化;e.城市外环与城市建成区之间的生态绿地。

②城市中“线”的绿化。与城市山水结合,通过沿河、沿铁路、沿快速路生产防护绿地将楔形绿地引入城市。包括:a.沿三台基川滨河绿色走廊;b.城市主干道沿路绿化,如:诃额伦路、天骄路、准格尔路、哈日路以及岚皋街、鄂托克街等;c.城市基础设施走廊两侧生产防护绿地,如:包神铁路两侧、环城快速路两侧,50米宽防护绿化带;d.居住组团与工业区之间生产防护绿地永久性绿化隔离带。

③城市内部公共绿地,街头绿化。包括:a. 在公众聚会场所,增加街头公共绿地,如购物中心(达拉特路与伊金街十字东南角),岚皋羊绒集团建筑群;b.加强现有城市公园的开放度。如革命公园可与大广场空间统一考虑;c. 增加城市片区级中心绿化;d.增加小区中心公园,小区组团绿地、小区室外宅旁绿地。

2)广场开敞空间

包括:a.交通枢纽的客运站广场,如火车站广场,汽车客运站广场;b.具有象征意义的中心广场,如区政府办公楼前广场;c.市民喜爱的小型广场,如林荫路小广场。

需要进一步组织好整个城市各等级广场的系统关系,确定各主要广场的性质、规模、尺度、场所意义特征,界面效果,以及相互之间的路径联系。

3)街道开敞空间

是分布最广,连续性最强的线状空间,既是交通空间,也是景观元素依存的空间和景观视线通道。研究城市整体街道空间的布局结构,除完善现有街道交通功能以外,还要解决街道的交通与沿街商业等功能之间的关系。涉及的设计内容,一般包括道路断面、交叉口和铺装,行人专用步行道路系统,城市家具,道路竖向设计(如增加高度变化的矮墙和楼梯),以及入口、环岛、喷泉和绿化配置等。

5.7 眺望系统

在现状视线景观分析基础上,依托城市自然空间特性,并结合建设发展规划,对城市中重要的景观点(景观区)与观景点之间的视线关系进行必要的引导与组织,建立起空间眺望系统,以强化和体现城市富有地域环境特色开阔疏朗的空间景观形象。

1)重要景观点(景观区)

包括:①城市重要标志物及建筑组群:城市新区中心、岚皋大酒店,岚皋羊绒集团建筑群体,天骄路沿路高层群体;②城市广场、绿地等开敞空间;如大广场,小广场,革命公园,铁西区中心绿化,体育场等;③南部休闲中心景观标志:沿三台基川滨河绿化,城市生态公园;④由于特殊区位、特殊功能而构成的标志:立交桥(城市门户)、火车站、烈士纪念碑、自然高地等;⑤各鸟瞰点目光所及的城市景观;⑥诃额伦路街道景观剪影。

2)保留、强化观景点、眺望点。①从车行视角来看,在一些起伏道路的制高点上,如天骄路北端,乌审路西端,岚皋街西端、东端,三台基川绿化公园山体视点;以

及城市门户道路立交节点等等。②从人行视角来看,可供公众汇聚、驻留的广场的俯瞰点,如火车站广场,区人民政府办公楼楼前广场。

3)保留、加强制高点之间的视觉廊道的控制,使城市的整体性、方位感、识别性得到保证。视线通廊以视线能通过为原则,不需要形成非常清楚的空间通道,当实现较高时,在视线下可根据规划布局相应的建筑、绿地等等。

5.8 照明系统

照明系统整体设计目的是创造一种现代化的节日气氛,为企业展示,市民生活和游客旅游观光提供理想的夜晚活动场所,不同范围要显示不同效果。为实现这一目的,特提出如下设计措施。

1)主要功能性照明为黄色钠灯从高处照亮车道;

2)人行道的照明为白色碘化灯,使树木、地面、城市环境设施色彩不失真。高杆射灯及埋于树脚或建筑底部的投射灯,从上到下勾勒出树木、小品、建筑等的体量和色彩;

3)两类不同强度的灯光形成反差效果,车道照明适中,有利于控制车速,宽阔人行道上的照明,引来欣赏夜景的游人,并提供安全的心理保障;

4)高杆路灯垂直照亮车道;

5)沿快车道与慢车道两侧设红色信息标志系统,一系列射灯照亮沿路的标志和广告牌,营造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氛;

6)交叉口处设红绿灯为主要信号标志系统;

7)主入口广场设泛光灯,勾勒三维实体的体量和色彩。

6 铁西区城市设计导则

6.1 铁西区设计目标

在全面贯彻岚皋全城4项总体设计目标的基础上,分解出铁西区城市设计的5条具体目标:

1)塑造本区明净、弘大、高远的空间形象意境;

2)创造本区骠悍、奔放、温情的城市精神个性;

3)建造本区疏密有致、开合有度的城市空间结构;

4)打造本区既有文化内涵又富现代活力的空间环境;

5)营造本区自然环境风貌特征突出的城市景观。

6.2 铁西区形象特色

根据岚皋总体城市景观形象定位内容,结合本区设计具体目标,提出了本区型体空间形象特色,以指导本区城市景观设计框架。本区型体形象特色如下16字:大开大阖、疏密有致、点轴突出、城林交融

本区型体特色做如下解说:①力求使本区空间布局效果大开大阖、疏密有致。根据新区的环境特点,布局效果追求“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艺术气氛。由商业、行政建筑及铁西公园、两条绿轴所构成的全城公共中心地段,呈现出一种大空间、大手笔的气度,其它以居住建筑为主的地段则应多采用小尺度、高密度布局的方式,最终在本区形成了疏密有致、开阖有度的空间布局形态。②突出空间形态分布的点轴模式。在城市设计中,通过对尚未建设的、为数不多的几处重点部位进行大力的形象塑造,力求能够以点带轴,以轴带区,以区带城。因此确立行政中心的形象核心地位,并突出形象轴线;③突出城林交融的总体形象。在总体规划阶段所确定的本区绿地系统结构基础上,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自然水系的分布特征,都为本区大量的绿化建设预留了空间。除此之外,由于大量追求高品质、小尺度、高密度布局的居住建筑群的存在,庭院绿化会形成较大的规模,可共同塑造本区的城林交融的总体形象。

6.3 铁西区空间结构

依据全城层面总体城市设计框架的安排,结合本区特点,形成了本区“四轴、七点、七区”景观空间结构。

其中“四轴”指四条区级景观主轴,包括呈“十字形”分布的两条绿廊,以及迎宾路和团结路,它是整个城市的核心空间;“七点”是指分布全区的不同级别的景观节点,其中以铁西区政府大楼和未来地标区为核心的两处节点极为重要。“七区”是指行政办公片区、中心公园片区、仓储片区、工业片区、居住片区、公共防护片区、外围绿化片区。

6.4 铁西区重点控制要素

由于总体城市设计控制体系中的两大层面13项内容中均涉及了铁西区的内容,因此不必全面展开讨论。但在控制要素选择上,可以突出高度与色彩两个方面进行深化。在高度控制图以及色彩体系图当中都增加了相应的针对铁西区的内容。

6.5 铁西区地块控制导则

针对铁西具体管理要求,制订了本区地块控制导则,依据已完成的控规地块图则,从建筑高度、建筑色彩、界面退让等方面给出了每个地块意象性的控制要求。

1、对新区重点地段以街区为单位的地块内建筑高度、色彩、造型、风格、空间界面等要素进一步进行明确规定

2、对老城区重点地段环境提出改造建议以保证城市总体景观形象的确立。

7重要地段意向性设计

本部分内容是选取城市中若干位置重要、问题突出、内容复杂的公共空间,进行意象性、概念性的规划设计。其主要作用在于将总体城市设计所确定的内容,通过意象设计的方式来展示出来,为下一阶段具体地段的规划设计工作提供可借鉴的范例。选择的重要地段共4处:铁西区城市中心、三台基川生态公园、火车站西广场及铁东商业中心。

在设计中,首先从城市层面分析地段在城市总体设计框架中的角色与地位,确定城市对该地段在功能、形象、空间属性等方面的综合要求;其次,在此基础上,从高度、标志、界面、色彩、地域文化、开发空间、眺望、照明等8大形态方面逐一赋予其形态属性;最后,结合现状特点,进行意象设计反映上述各方面的内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