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适应性教育理念的“元培计划”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基于适应性教育理念的“元培计划”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DOI :10. 16309/j . cnki . issn . 1007-1776. 2018. 08. 003

^2018年第8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于适应性教育理念的“元培计划”教学改革创新实践

吴雄喜

[摘要]以全人教育理论及适应性教育理念为指导,从育人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法、资源建设等方 面入手,构建支持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化学习的教学体系,实施兼容共性培养及个性教育的“四阶 段三分流”培养模式,推行小班化、分层分类、“互联网+”教学等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专业资源库@ 在线课程+微课程”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推行具有校本特色的“元培计划”—课堂教学改革创新行

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技能人才育人成效。

[关键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适应性教育;元培计划;教学改革创新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双向融合、三阶递进、四维训练,创新创业教学体 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jg 201603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吴雄喜,男,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 意见》(教高〔2012〕4号)提出了要探索实践能力和

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 ,推行学生在教

指导下自主选择专业、自主选择课程的教学改

革。浙江省教育厅也 出台了《浙江省高校课堂教学创新行动 (014—2016年)》,强调要全面

推行弹性 #

选择权。作戈

能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职院校,必须提高

的办学能力#

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发展

能人才的新要求,主动 并

国家创新驱

动战略需求,突出学生 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

的培养。

_、高职人才培 的主要

近年来,职业院校尤其是“国家示范”“国家骨

干”院校在强化培养学生 能的同时#

视学生

素质、综合素养、双创能力等可持续发

展能力的培养,如南京工业职业 推行创新实践“四结合”的创业教育模式[1],黑龙江农业工程 职业

教育观念、

、课程 、校园文化、实践教学、学生 强化 素质培养[2],浙江工业职业 实施(

、三核

、四通道”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3]。然而,高职院

能人才培养的

实践过程中,依然存

在着诸多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如下:

(一0片面追求技术技能教育,不利于人的全面

的全面教育与专业技术技能培养间的不平

发展

衡。在践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目标时, 某种程度上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终极 性目标,在立

教育

实时发生了偏差,割裂了总体性目 阶段性目标的关

系,出现了“职业教育就是 生 职业技能”的错误观念,造成了 强

能教育,忽

视人的全面发展 职业素质培养的失衡现象,

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二) 培养模式单一固化,学业选择权得不到

尊重

高职招生规模经过持续多年的攀升,导致师资 队伍、实践条件、课程等教 源的 步伐 ;

步增速,受 各项教

源的

,高职人才

培养 单一,学生学业选择权得不到充分尊

,兼容差异化

的教学体系难以建立,全面发

展教育 实施,人才培养质量在长时间内处

低 的重复培养。

(三) 教学方式陈旧落后,课堂教学创新动力

不足

着时代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高职学生的生源

结构、升学渠道

需求日

,具有强烈的

性化、多样性和社会化的 ,

知识获取习惯及自我价值诉 传统受教育者发生了

性的变化。而高职

的课堂教学创

新不足,教

陈旧落后,跟不上““

@ ”时

代变革的步伐,无法兼顾专业教育、个性化

丨两

8

r

^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第三、四学期第五、六学期通识教育

专业大类教育

专业教育

职业方向+拓展教育

‘四

”的培[式

全院36个专业的新生在入学后的第一阶段实 施通识教育#

生专业

发展的需

要,为学生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综合职业能力的形 成及职业生涯发展奠定

;第二阶段实施“专业

9

方面需求,不能为每一个受教育者创设适合自身特 的专业

成长发展通道。

二、 全人教育理

适应性教育理念

(一) 全人教育理论

“全人教育”是一种整合了“以社会为本”和“以 人为本”的教育观点,是一种既重视社会价值,又重 视人的价值的教育 ,倡导教育培养完整的人,

使人在 、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 到全面发展[4],是

片面的教育或

者不全面的教育而言的。1921年,日本的小原国

芳在大日

协会主办的“八大教育主张讲演大

会”上首次提出“全人教育”,认为教育要追求“完美 的人”的教育,“全

”的教育,培养

谐发

展的人,只强调德育、智育、体育或劳动教育都是片

面的[6]。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的隆?米勒(Ron

Miller )系统阐述了该理论,正式提出了现代意义上

的“全人教育”,并创办了 “全人教育出版社”,发行 了《全人教育评论》,全人教育思想在世界范 到广泛传播及追崇[]。

(二) 适应性教育理念

性教育是指

生不同基础、学习能力、性格志趣# 的教育

教育

,激发学生潜能 生

健全发展,确保每

教育 业成功的机会 [7]。早在春秋时期,

教育家孔

出了“因材施教)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通过不断反问、追问、因势 ,促使

们改正错误观念&009年6月,英国教育白皮书

《建立 世纪的 度》提出了“适应性学

”的政

议,旨在让每

者都能接受

个性需求的教育,充分激发学生潜能。

三、 基于适应性教育理念的“元培计划”教学改 革创新实践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高素质技术技能人 才培养为使命,借鉴蔡元培先生的“固本培元、兼容

并包”教育思想,强调“固技能之本,培技术之元”, 突出“以生 ,因材施教”原则,关 生成长规

律、个性差 发展需求,兼

生“入口 ”和“出口 ”的 ,构 持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化 的教

,实施兼

性培养

教育的“四阶段三分流”培养

,推行小班化、分

、“ 十”教

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专

业资源库十在线课程十微课程”立体化教 源,

增强课堂育人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 构建适应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体系立足教育 -----立

术之

本,培技能 ,以人的全面发展 终极目标,妥

善处

识教育

业技能、德育与智育、就业与

发展之间的关系,优化人才培养的顶层

i

经典 化传承、科技发展与科学精神、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等6

识教育

,实

识教育&增 职业素质课程,开设“沟通表达能力”

“ 能力”“团

能力”等12门 职业

素质课程;增设创新创业

识教育课程,开发“创

新创业

”等9类创新创业通识教育课程群;实

业复合培养,开设涵

、财会、建筑、轻9 的

业复合课程62门,培养

关 的复合型 能人才。(二) 实施“四阶段三分流”的培养模式准 定专业内涵,明

拓展边界,业间的

存关系,建立

“大制造”“

”“大织造”“大经管”背景下的

化兼容性教 ,统筹优化11 业

,打造“智能制造、=

筑、经济管理、

织)

业集

群,实施“通识教育十专业 教育十专业教育十职业方向”四阶段培养# 生“跨类、大类、发展”三次分流选择,构 每

生差异化学

习的教

。如图1所示。

个阶

2018年第8期

大类教育”,夯实专业大类内的各专业的共性知识、能基础,专业面向的职业 要 工

的共性需要开 业 课程;第三阶

段实施“专业教育”,突出各专业的 知识、技术

技能培养,开 业主干/核心课程;第四阶段 卜业面向的 业 、企业定向 ,设置

“职业拓展课程组)可 业方向、跨专业、跨专业、跨教学单位)供学生选择,突出某一职业 〔

的能培养。“四阶段三分流”的培养模

式,构建由“通识教育十大类平台十专业主干十职

业拓展”的新型课程 。

(三)推行分层分类、小班化的教学创新

加强支持学生 性教育的课堂教学创新,推

行分层 教学。生源类型、 业

发展意向 门课程 不同层次的 目标,

在课程 、学习起 度 现差异;突

出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改革,生 组、教师指导、三班 推行小班化教学&虽

化优质课堂的 引领,突出师生互动,增 生

,激发课堂活力,实施“客户会见机械师(ClientsM eetwithM echanic,CMM)”情境教学、

学练交互、虚拟再现、问题教学(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等教学,培育一批“5E(Efficacious、Edificatory、Echoing、Ecologic、Excellent)优质课

堂”;推进微课、慕课、翻转课 ““十教学”

改革,弓丨里云、微 众号、移动终端,创新课教。

(四)打造“专业资源库一在线课程一微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

因应新一代受教育者的学习认知特启

变化,加强多样性、个性化、移动化学习资源建设,

业教 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微

课程 源 。行 业 会、业 、职 业

干企业,建设新能源 、数控

业教 源库,充实 化优质

资源;制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准指南”,搭

源 教 ,化 课 程,化 教 源,摄制近100%个教学视频,建设

“企业 实务”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五)强化配套制度保障

构 、 、学业指导等相适应的

改革 ,强 化“培 ”教 改 革 的度 。

出台《学生 管理办法》.管理办法》《学生业管理办法》.课程办法》》

的教 管 度 “培 ”教 改 革的教 管 度。

四、“元培计划”教学改革创新实践成效

自2%18年,“元培 ”一一教学创新行

动在全 全面推广,有力 了能人

才的培养,实施成 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

《中国教育报》以“突破教育学的‘围墙5为主题对

的“元培计划”予 报道。械 -

造 动化专业成功入选省四年制高职教育

业(全省12个),数控技术等6业入选

省“十三五”优势专业,新能源 业资源库入选

国家专业教 源库项目。

(一)人才培养显著提升

学生就业质量不断提高。2016届毕业生就业

率98. 35%,用人单 业生综合满意度全省排

2,业生职业 发展 才培 养 质 量 全 省

9&生 路局工作,3% ;学

生 、阿里 业内龙头企业;学生学

科技能 成绩突出。近三年,获省 各 :

科技能 978项2126人次(其中国家 ^奖

156项316人次)学生综合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

力不断提高。专升 例高达67%,由

2015年的114人上升到2016年的190人;学生创

新能力持续增强,获授权专利88项,其中国家发明

1项,14 生创业项目 创业园。

(二)教学改革成果丰硕

实现了学生 选择专业155人,大类内专

业分流选择46人,职业方向选择7246人,学生重

新选择专业/职业方向的比例由43. 53%提高到

75. 66%;课堂教学组织 步优化,小班化教 :

时占总学时的31. 7%,层 教学的课程占课

程总数的30.8%;课堂教 不断创新,引

“微 众号”“Q Q群”“阿里云”“A PP””工

具,推行“线上十线下 教学”“智能移动终端

班课”“智慧课堂”等翻转课堂教学改革,培育

“E优质课堂”44门,实现““@教学”的课程

占比达46. 8%;持续改革学业评价,“形成性

终结 结合,课程 能鉴定相结

”的化评价 逐步建立。

(三)教学资源建设成果辐射作用明显

新能源 业教 源 ,选 国

家专业教 源 目;建成国家精源共享

课、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市精品课

(下转第13页)

10

/2018年第8期

校必须进行充分的动态化市场调研,及时把握市场 才需求#时地 才培养目标,提升人

才培养的 性#才市场需求#生业。

(三)学生:转变思想理念,发展核心素养

$合理定位,制定发展 。高职 要致力于学生主体,积极引 生转变思想观念。目前不高职 生 存在定位不 现象#己科学的定位,导致就业时要 高,有业不就者不 业等现象,加剧了学生就业形势的 !性。高职 要 业教育,弓丨生 思想,正确地认识 ,态,制定长远的 发

展 ,业后择业 思路,不断提升自,成就事业。

2转变思想,创造就业机会。思想决定行动,机会 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高职 要 步生思想转变,从被动 业变为主动创造业,业 优势关 业市场,利用

业 源#业机构互动,及时获 业 ,快速、及时地 业信,业 ,自我开辟就业渠道,创造就业会。

3.聚焦能力,创业促进就业。能力是本,高职 院校学生要 “能力”,以发展能力为要义,掌握实的 知识,提升 实际的能力,能够 知识指导实践,全 升 素质。在 步提升自身创造力# 知

(上接第10页)

程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微课/网络课程/自主学习平台)336门,形成以国家、省、市、校 教 源 ,搭建了教 、学生

、师生互动的虚拟 空间。以国家精 源

课、新能源汽车专业教学资源库为代表的优质 教 源发挥了 的,被全国近100 、行业企业、培 构所广泛 。

参考文献

[1]苏小冬.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实践“四结合”

创业教育模式*].教育与职业,013(19):79-80. *]王菊香.高职 生人文素养培养途径的研究[J].识转变为实际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或者合作创业,以创业 业,树立全新的就业观念,拓展全新

就业渠道,在实践中发展 ,,成 业中的引领者、开拓者。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要 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

性的 ,的态度 ,以实际行动探寻 高职 生就业的 路径,转变思想,锐意进,从社会、学校、学生 力,寻求学

生 业新路径#生 业#业 市 需 矛盾,在 生就业中实现高职可持续

发展。

参考文献

[1]颜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路径探析[J]无

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10,10(6):67-69.

*]王海生.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路径探析:基 于就业质量年报制度的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

2016,7(11) :199-200 .

[]丁金昌.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71-72.

[8]王春燕,张红萍,武家磊.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的

路径探索:基于江苏建康职业学院的实践分析[J].安

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4)66-69.

[5]张海霞.拓宽高职毕业生就业渠道的思考[J]江苏建

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3)94-96.

责任编辑张晓雁

职业技术,2015(3)34-36.

[3]高奇峰.高职机制专业“二平台、三核心、四通道”人才

培养模式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7(7) :42-47. [4]刘宝存.全人教育思潮的兴起与教育目标的转变[J].

比较教育研究,2004(9-17-21.

[5]小原国芳.小原国芳教育论著选(下卷)[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46-47.

[6] RonMUler.学校为何存在?美国文化中的全人教育

思潮[M].张淑美,蔡淑敏,译.台北:台北市心理出版

社,2007:2-7.

[7]吴慧平.英国的适应性教育理念及实践[J].外国中

小学教育,2011(8)11-15.

责任编辑胡小勇

13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