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向量空间模型(VSM)的余弦定理公式(cos)

向量空间模型(VSM)的余弦定理公式(cos)

向量空间模型(VSM)的余弦定理公式(cos)
向量空间模型(VSM)的余弦定理公式(cos)

向量空间模型(VSM)的余弦定理公式(cos) 相信很多学习向量空间模型(Vector Space Model)的人都会被其中的余弦定理公式所迷惑..

因为一看到余弦定理,肯定会先想起初中时的那条最简单的公式cosA=a/c(邻边比斜边),见下图:

但是,初中那条公式是只适用于直角三角形的,而在非直角三角形中,余弦定理的公式是: cosA=(c2 + b2 - a2)/2bc

不过这条公式也和向量空间模型中的余弦定理公式不沾边,迷惑..

引用吴军老师的数学之美系列的余弦定理和新闻的分类里面的一段:

-------------------引用开始分界线------------------------

假定三角形的三条边为a, b 和c,对应的三个角为A, B 和C,那么角A 的余弦

如果我们将三角形的两边b 和 c 看成是两个向量,那么上述公式等价于

其中分母表示两个向量b 和 c 的长度,分子表示两个向量的内积。

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假如新闻X 和新闻Y 对应向量分别是x1,x2, (x64000)

y1,y2,...,y64000,

那么它们夹角的余弦等于

-------------------引用完毕分界线------------------------

高中那条公式又怎么会等价于向量那条公式呢?

原来它从高中的平面几何跳跃到大学的线性代数的向量计算..

关于线性代数中的向量和向量空间,可以参考下面两个页面:

Egwald Mathematics: Linear Algebra

Linear Algebra: Direction Cosines

在线性代数的向量计算的余弦定理中,

* 分子是两个向量的点积(wiki),点积的定理和计算公式:

The dot product of two vectors a = [a1, a2, … ,a n] and b = [b1, b2, … , b n] is defined as:

点积(dot product),又叫内积,数量积..(Clotho注: product常见的是产品的意思,但在数学上是乘积的意思.)

* 分母是两个向量的长度相乘.这里的向量长度的计算公式也比较难理解.

假设是二维向量或者三维向量,可以抽象地理解为在直角坐标轴中的有向线段,如图:

d2 = x2 + y2-> d = sprt(x2 + y2)

d2 = x2 + y2 + z2 -> d = sprt(x2 + y2 + z2)

三维以上的维度很难用图来表示,但是再多维度的向量,也仍然可以用这条公式来计算:

d n2 = x12 + x22+ .. + x n2 -> d n = sprt(x12 + x22+ .. + x n2)

在文本相似度计算中,向量中的维度x1,x2..x n其实就是词项(term)的权重,一般就是词项的tf-idf 值.

而这条看上去很抽象的公式,其实就是为了计算两篇文章的相似度.

文本相似度计算的处理流程是:

1.对所有文章进行分词

2.分词的同时计算各个词的tf值

3.所有文章分词完毕后计算idf值

4.生成每篇文章对应的n维向量(n是切分出来的词数,向量的项就是各个词的tf-idf值)

5.对文章的向量两篇两篇代入余弦定理公式计算,得出的cos值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似度了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公式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公式有哪些?在数学学习中,正弦定理和余弦 定理的应用是很频繁的,正余弦定理指定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 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所有 公式,供参考。 数学不好的人五大特征高中数学最无耻的得分技巧高考考场上数学拿高分 的技巧如何判断函数的对称性与周期性 1正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 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并且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即: a/sinA=b/sinB=c/sinC=2R.面积公式:S△=1/2bcsinA=1/2absinC=1/2acsinB.1.正弦定理的变形及应用变形:(1)a=2RsinA,b=2RsinB,c=2RsinC(2) sinA∶sinB∶sinC=a∶b∶c(3)sinA=a/2R,sinB=b/2R,sinC=c/2R.应用(1)利用正弦 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问题:a.已知两角 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b.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有两解、一解.(2)正弦定 理,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中边角关系转化.例如:在判断三角形形状时,经常把a、b、c分别用2RsinA、2RsinB、2RsinC 来代替.2.余弦定理在△ABC中,有a2=b2+c2-2bccosA;b2=c2+a2- 2accosB;c2=a2+b2-2abcosC;变形公式:cosA=b2+c2-a2/2bc,cosB=c2+a2- b2/2ac,cosC=a2+b2-c2/2ab在三角形中,我们把三条边(a、b、c)和三个内角(A、B、C)称为六个基本元素,只要已知其中的三个元素(至少一个是边),便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证明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推导方法之对比 沈阳市教育研究院王恩宾 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是三角函数恒等变换的基础,其他三角函数公式都是在此公式 基础上变形得到的,因此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作为本章要推导的第一个公式,往 往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关注. 对于不同版本的教材采用的方法往往不同,认真体会各种不同 的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推导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作用.下面将两角和与差的余弦公式的五种常见推导方法归纳如下:方法一: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 设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为P1,∠POP1=β,则∠POx=α-β. 过点P作PM⊥x轴,垂足为M,那么OM即为α-β角的余弦线,这里要用表示α,β 的正弦、余弦的线段来表示OM. 过点P作PA⊥OP1,垂足为A,过点A作AB⊥x轴,垂足为B,再过点P作PC⊥AB,垂 足为C,那么cosβ=OA,sinβ=AP,并且∠PAC=∠P1Ox=α,于是OM=OB+BM=OB +CP=OA cosα+AP 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 综上所述,. 说明:应用三角函数线推导差角公式这一方法简单明了,构思巧妙,容易理解. 但这种推 导方法对于如何能够得到解题思路,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种证明方法的另一个问题是公式是在均为锐角的情况下进行的证明,因此还要考虑的角度从锐角向任意角的推 广问题. 方法二:应用三角形全等、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推导差角公式的方法

设P1(x1,y1),P2(x2,y2),则有|P1P2 |= . 在直角坐标系内做单位圆,并做出任意角α,α+β和,它们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P2、P3和P4点,单位圆与x轴交于P1,则P1(1,0)、P2(cosα,sinα)、P3(cos(α+β),sin(α+β))、. ∵,且, ∴,∴, ∴ , ∴, ∴,. 说明:该推导方法巧妙的将三角形全等和两点间的距离结合在一起,利用单位圆上与角有关的四个点, 建立起等式关系,通过将等式的化简、变形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 的和角与差角的三角公式. 在此种推导方法中,推导思路的产生是一个难点,另外对于三点在一条直线和三点在一条直线上时这一特殊情况,还需要加以解释、说明.

1 平面向量系数

平面向量系数 1、如右图,在△ABC 中, 13 AN NC =,P 是BN 上的一点,若29AP m AB AC ??→??→??→ =+,则实数m 的值为( ) A. 19 B 3 1 C. 1 D. 3 【答案】A 2、在直角坐标系xOy 中,,i j 分别是与x 轴,y 轴平行的单位向量,若直角三角形ABC 中,AB i j =+, 2AC i m j =+,则实数m= . 答案 -2或0 3、在△ABC 中,已知D 是边AB 上的一点,若AD →=2DB →,CD →=13CA →+λCB → ,则λ=______. 答案:23 4、在△ABC 中,=++===n m n m 则若,,2,2( ) A . 3 2 B 97 C .9 8 D .1 答案 B 5、在ABC △中,AB =c ,AC =b .若点D 满足2BD DC =,则AD =( ) A . 21 33 +b c B .5 233 - c b C . 2133 -b c D .1 2 3 3+ b c 答案 A 6、在OAB ?中,=a ,=b ,M 为OB 的中点,N 为AB 的中点,ON ,AM 交于点P ,则= ( ) A . 32a -31b B .-32a+31b C .31a -32b D .-31a+32 b 答案 B 7、在△ABC 中,1 ,3,,,2 BD DC AE ED AB a AC b BE ====若则=( ) A .1133a b + B .1124a b -+ C .1124a b + D .11 33 a b -+ 8、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与BD 交于点O E ,是线段OD 的中点,AE 的延长线与CD 交于点 F .若AC =a ,BD =b ,则AF = ( ) A . 11 42 +a b B . 2133+a b C .11 24+a b D .1 2 3 3+ a b 答案 B 9、已知|OA →|=1,|OB →|=2,∠AOB =2π3,OC →=12OA →+14 OB →, 则OA →与OC → 的夹角大小为 o 60 10、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若2AD DB =, CD =1 3 CA CB λ+,则λ=( ) A . 23 B .13 C .13- D .23 -选A. 11、如图,在ABC △中,点O 是BC 的中点,过点O 的直线分别交直线AB ,AC 于不同的两点M N ,,若AB mAM =,AC nAN =,则m n +的值为 B A O N

高中数学必备知识点 正弦与余弦定理和公式

三角函数正弦与余弦的学习,在数学中只要记住相关的公式即可。日常考试 正弦和余弦的相关题目一般不会很难,是很多数学基础不是很牢的同学拿分的好题目。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还是很难拿分,那是为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了解下正弦定理的应用领域 在解三角形中,有以下的应用领域: (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与一边,解三角形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三角形 (3)运用a:b:c=sinA:sinB:sinC解决角之间的转换关系 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锐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这个角的正弦 正弦定理 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则有 a/sinA=b/sinB=c/sinC=2R(其中R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其次,余弦的应用领域 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是揭示三角形边角关系的重要定理,直接运用它可解决一类已知三角形两边及夹角求第三边或者是已知三个边求角的问题,若对余弦定理加以变形并适当移于其它知识,则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灵活。 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1) a=2RsinA, b=2RsinB, c=2RsinC; (2) sinA : sinB : sinC = a : b : c;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与其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且该比值都等于该三角形外接圆的直径已知三角形是确定的,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时,其解是唯一的;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由于该三角形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其解不确定,可结合平面几何作图的方法及“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去考虑解决问题 (3)相关结论: a/sinA=b/sinB=c/sinC=(a+b)/(sinA+sinB)=(a+b+c)/(sinA+sinB+sinC) c/sinC=c/sinD=BD=2R(R为外接圆半径) (4)设R为三角外接圆半径,公式可扩展为:a/sinA=b/sinB=c/sinC=2R,即当一内角为90°时,所对的边为外接圆的直径。灵活运用正弦定理,还需要知道它的几个变形sinA=a/2R,sinB=b/2R,sinC=c/2R 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 (5)a=bsinA/sinB sinB=bsinA/a 正弦、余弦典型例题 1.在△ABC中,∠C=90°,a=1,c=4,则sinA 的值为 2.已知α为锐角,且,则α的度数是() A.30° B.45° C.60° D.90° 3.在△ABC中,若,∠A,∠B为锐角,则∠C的度数是() A.75° B.90° C.105° D.120° 4.若∠A为锐角,且,则A=() A.15° B.30° C.45° D.60° 5.在△ABC中,AB=AC=2,AD⊥BC,垂足为D,且AD=,E是AC中点, EF⊥BC,垂足为F,求sin∠EBF的值。

高一数学余弦定理公式

正弦、余弦定理 解斜三角形 建构知识网络 1.三角形基本公式: (1)内角和定理: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 cos 2C =sin 2B A +, sin 2C =cos 2B A + (2)面积公式:S=21absinC=21bcsinA=2 1 casinB S= pr =))()((c p b p a p p --- (其中p=2 c b a ++, r 为内切圆半径) (3)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 ;b = a cos C + c cos A ;c = a cos B + b cos A 2.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外 证明:由三角形面积 111 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 得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画出三角形的外接圆及直径易得: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3.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cosA , 222 cos 2b c a A bc +-=; 证明:如图ΔABC 中, sin ,cos ,cos CH b A AH b A BH c b A ===- 222222 2 2 sin (cos )2cos a CH BH b A c b A b c bc A =+=+-=+- 当A 、B 是钝角时,类似可证。正弦、余弦定理可用向量方法证明。 要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结合三角公式,能解有关三角形中的问题. 4.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有三种情况:bsinA

巧妙确定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基底系数间的关系

巧妙确定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基底系数间的关系 濮阳市华龙区高中张杰 平面向量作为高中数学的解题工具之一,选择恰当基底,确定基底系数的关系,进而用基底表示相关向量往往是能否顺利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如何确定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基底系数的关系对学生而言通常很难形成有效解决办法,下面通过实例给出一个巧妙确定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中基底系数间的关系的办法。 问题:点P是平行四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若AD y AB x AP+ =,则系数x,y 满足何种关系是什么?若点P是ABD ?内部一点呢? 确定办法:将基底转化为正交单位基底,在正交单位基底下x,y的关系即为所求。如图在正交基底下BD对应直线1 = +y x,所以1 = +y x即为所求。若点P在ABD ?内部,则有 ? ? ? ? ? < + < < < < < 1 1 1 y x y x 考题链接:已知点P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R y x AC y AB x AP∈ + =,,则x y2 -的取值范围是() A.()1,2- B.()2,1- C.()2,1 D.[]1,2- -解析:因为点P是ABC ?内一点,且满足()R y x AC y AB x AP∈ + =,,∴ ? ? ? ? ? < + < < < < < 1 1 1 y x y x 由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可知()1,2 2- ∈ -x y,所以选A. 考题链接:如图,已知四边形OABC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3 = OD,点P为BCD ?内(含边界)的动点,设(,) OP OC OD R αβαβ =+∈ ,则αβ +的最大值等于___. 解析:如图,将基底转化为正交单位基底,则点D C B, ,的坐标分别为:? ? ? ? ? 1, 3 1 ,()1,0,()0,1,

正弦余弦公式总结

正弦余弦公式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2π-a)=cos(a) cos(2π-a)=sin(a) sin(2π+a)=cos(a) cos(2π+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tgA=tanA=sin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3.和差化积公式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4.积化和差公式 (上面公式反过来就得到了) sin(a)sin(b)=-1/2* [cos(a+b)-cos(a-b)] cos(a)cos(b)=1/2* [cos(a+b)+cos(a-b)] sin(a)cos(b)=1/2* [sin(a+b)+sin(a-b)] cos(a)sin(b)=1/2* [sin(a+b)-sin(a-b)] 5.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6.半角公式 2sin2(a/2)=1-cos(a) 2cos2(a/2)=1+cos(a)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tan2(a/2)= [1-cos(a)]/[1+cos(a)] 7.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8.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a*sin(a)+b*cos(a)=2+b2其中 tan(c)=b/a a*sin(a)-b*cos(a)= √a2+b2cos(a-c) 其中 tan(c)=a/b

(完整版)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练习题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强化训练 姓名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向量给中,能作为表示它们所在平面内所有向量的基底的是 ( ) A .e 1=(0,0), e 2 =(1,-2) ; B .e 1=(-1,2),e 2 =(5,7); C .e 1=(3,5),e 2 =(6,10); D .e 1=(2,-3) ,e 2 =)4 3,2 1(- 2. 若AB u u u r =3a, CD u u u r =-5a ,且||||AD BC =u u u r u u u r ,则四边形ABCD 是 ( ) A .平行四边形 B .菱形 C .等腰梯形 D .不等腰梯形 3. 在△ABC 中,已知D 是AB 边上一点,若AD → =2DB →, CD → =13CA →+λCB → ,则λ 等于() A. 23 B. 13 C. 13- D. 2 3- 4.已知向量a 、b ,且AB u u u r =a +2b ,BC u u u r = -5a +6b ,CD u u u r =7a -2b ,则一定共线的三点是 ( ) A .A 、 B 、D B .A 、B 、 C C .B 、C 、 D D .A 、C 、D 5.如果e 1、 e 2是平面α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在下列各说法中错误的有 ( )①λe 1+μe 2(λ, μ∈R)可以表示平面α内的所有向量; ②对于平面α中的任一向量a ,使a =λe 1+μe 2的λ, μ有无数多对; ③若向量λ1e 1+μ1e 2与λ2e 1+μ2e 2共线,则有且只有一个实数k ,使λ2e 1+μ2e 2=k (λ1e 1+μ1e 2); ④若实数λ, μ使λe 1+μe 2=0,则λ=μ=0.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仅② 6.过△ABC 的重心任作一直线分别交AB 、AC 于点D 、E ,若AD u u u r =x AB u u u r ,AE u u u r =y AC u u u r ,xy ≠0,则11 x y +的值 为 ( ) A .4 B .3 C .2 D .1 7.若向量a =(1,1),b =(1,-1) ,c =(-2,4) ,则c = ( ) A .-a +3b B .3a -b C .a -3b D .-3a +b 二、填空题 8.作用于原点的两力F 1 =(1,1) ,F 2 =(2,3) ,为使得它们平衡,需加力F 3= ; 9.若A (2,3),B (x , 4),C (3,y ),且AB u u u r =2AC u u u r ,则x = ,y = ; 10.已知A (2,3),B (1,4)且12 AB u u u r =(sin α,cos β), α,β∈(-2π,2 π),则α+β= *11.已知 a =(1,2) , b =(-3,2),若k a +b 与a -3b 平行,则实数k 的值为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及经典例题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一.教学目标: 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理解平面向量的坐标概念,会用坐标形式进行向量的加法、数乘的运算,掌握向量坐标形式的平行的条件; 教学重点: 用向量的坐标表示向量加法、减法、数乘运算和平行. 二.课前预习 1.已知=(x,2),=(1,x),若//,则x 的值为 ( ) A 、2 B 、 2- C 、 2± D 、 2 2.下列各组向量,共线的是 ( ) ()A (2,3),(4,6)a b =-=r r ()B (2,3),(3,2)a b ==r r ()C (1,2),(7,14)a b =-=r r ()D (3,2),(6,4)a b =-=-r r 3.已知点)4,3(),1,3(),4,2(----C B A ,且?=?=2,3,则=MN ____ 4.已知点(1,5)A -和向量=(2,3),若=3,则点B 的坐标为 三.知识归纳 1.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12,e e u r u u r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___________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r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2,λλ,使1122a e e λλ=+r u r u u r 成立。其中12,e e u r u u r 叫做这一平面的一组____________,即对基底的要求是向量___________________; 2.坐标表示法:在直角坐标系内,分别取与x 轴,y 轴方向相同的两个单位向量i ?,j ? 作基底, 则对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x ,y ,使j y i x a ???+=、就把_________叫做向量a ? 的坐标,记作____________。 3.向量的坐标计算:O (0,0)为坐标原点,点A 的坐标为(x ,y ),则向量的坐标为=___________,点1P 、2P 的坐标分别为(1x ,1y ),2P (2x ,2y ),则向量21P P 的坐标为

正余弦公式

1.诱导公式 sin(-a)=-sin(a) cos(-a)=cos(a) sin(2π-a)=cos(a) cos(2π-a)=sin(a) sin(2π+a)=cos(a) cos(2π+a)=-sin(a) sin(π-a)=sin(a) cos(π-a)=-cos(a) sin(π+a)=-sin(a) cos(π+a)=-cos(a) tgA=tanA=sinAcosA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sin(a+b)=sin(a)cos(b)+cos(α)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3.和差化积公式 sin(a)+sin(b)=2sin(a+b2)cos(a-b2) sin(a)?sin(b)=2cos(a+b2)sin(a-b2)

cos(a)+cos(b)=2cos(a+b2)cos(a-b2) cos(a)-cos(b)=-2sin(a+b2)sin(a-b2) 4.积化和差公式(上面公式反过来就得到了) sin(a)sin(b)=-12?[cos(a+b)-cos(a-b)] cos(a)cos(b)=12?[cos(a+b)+cos(a-b)] sin(a)cos(b)=12?[sin(a+b)+sin(a-b)] 5.二倍角公式 sin(2a)=2sin(a)cos(a) cos(2a)=cos2(a)-sin2(a)=2cos2(a)-1=1 -2sin2(a) 6.半角公式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7.万能公式 sin(a)=2tan(a2)1+tan2(a2) cos(a)=1-tan2(a2)1+tan2(a2) tan(a)=2tan(a2)1-tan2(a2) 8.其它公式(推导出来的) a?sin(a)+b?cos(a)=a2+b2sin(a+c) 其中tan(c)=ba

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

正余弦定理及面积公式 一,,知识点回顾: 正弦定理: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 余弦定理: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面积公式:B ac A bc C ab S ABC sin 21 sin 21sin 21 ===? 三角形内角和 π=++C B A ) tan(tan )sin(sin ) cos()cos(cos C B A C B A C B C B A +-=+=+-=--=π 二,基础训练: 1,在?ABC 中,已知23=a ,62=+c , 45=∠B ,求b 及A ; 2,在?ABC 中,已知134.6=a cm ,87.8=b cm ,161.7=c cm ,解三角形 3,在?ABC 中,53 cos ,135 cos =-=B A , (1)求C sin 的值;(2)设BC=5,求?ABC 的面积 4,设锐角?ABC 的内角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 且A b a sin 2= (1)求B ∠的大小 (2)若b c a 求,5,33== 5,在?ABC 中,已知54 cos ,3,2-===A a b (1)求B sin 的值 (2)求)62sin(π +B 的值 6,在?ABC 中,53 tan ,41 tan ==B A (1)求C ∠的大小 (2)若AB 的边长为17,求BC 边的长 7,设?ABC 的内角 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3,3,1π =∠==c c a ,则A ∠ 的值 8,设?ABC 的周长为12+,且C B A sin 2sin sin =+ (1)求边长AB 的长 (2)若?ABC 的面积为C sin 61 ,求角C 9,在?ABC 中,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55 22cos ,4,2==∠=B C a π,求?ABC 的面积。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03913

2.3.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学习目标: 1. 了解基底的含义,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会用基底表示平面内任一向量. 2. 掌握两个向量夹角的定义以及两向量垂直的定义. 3. 两个向量的夹角与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学习重点: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学习难点:两个向量的夹角与两条直线所成的角. 课上导学: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阅读教材P93至P94第六行以上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 定理:如果e i, e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____________ 向量a, ______________ 实数入,入2,使a=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 基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向量e1, 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量的一

组基底.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 ) (1) 一个平面内只有一对不共线的向量可作为表示该平面内所 有向量的基底.() (2) 若e i, e是同一平面内两个不共线向量,则入& + 说 k, 入2为实数)可以表示该平面内所有向量.() (3) 若ae i + be2=ce i + de2(a, b, c, d€ R),则a = c, b = d.( ) 教材整理2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 阅读教材P94第六行以下至例1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 __________________ 夹角:已知两个_________________ a 和b,作OA= a, OB= b,则__ = B叫做向量a与b的夹角.

余弦定理公式

4.6 正弦、余弦定理 解斜三角形 一、明确复习目标 掌握正弦、余弦定理,能初步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 二.建构知识网络 1.三角形基本公式: (1)内角和定理: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 cos 2C =sin 2B A +, sin 2C =cos 2 B A + (2)面积公式:S=21absinC=21bcsinA=2 1 casinB S= pr =))()((c p b p a p p --- (其中p=2 c b a ++, r 为内切圆半径) (3)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 ;b = a cos C + c cos A ;c = a cos B + b cos A 2.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外 证明:由三角形面积 111s i n s i n s i n 222S a b C b c A a c B = == 得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画出三角形的外接圆及直径易得: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3.余弦定理:a 2 =b 2 +c 2 -2bccosA , 222 cos 2b c a A bc +-=; 证明:如图ΔABC 中, s i n ,c o s ,C H b A A H b A B H c b ===- 2222 222 sin (cos ) 2cos a CH BH b A c b A b c bc A =+=+-=+- 当A 、B 是钝角时,类似可证。 B

正余弦定理、三角形的一些公式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R c C R b B R a A C R c B R b A R a R R C c B b A a 2sin 2sin 2sin sin 2sin 2sin 2)(2sin sin sin = = = ======变形有:为外接圆的半径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A bc B ac C ab S ABC sin 2 1 sin 21sin 21=== ? 余弦定理: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的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ab c b a C ac b c a B bc a c b A C ab b a c B ac c a b A bc c b a 2cos 2cos 2cos cos 2cos 2cos 22222 222 22222222222-+= -+= -+= -+=-+=-+=变形有: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为锐角三角形 ,为直角角三角形 为钝角三角形 ABC b a c c a b c b a ABC c b a ABC c b a ?+<+<+2222222222 222 22,, 三角形中有: 形为正三角形 成等比数列,则该三角、、成等差数列,、、)若()(中c b a C B A C B A C B A C B A ABC 2tan )tan(cos )cos(sin )sin(1-=+-=+=+? 两角和差的正余弦公式及两角和差正切公式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βαβαβαsin cos cos sin sin +=+ 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c o s c o s c o s s i n s i n αβα βαβ+=- ()βαβαβαt a n t a n 1t a n t a n t a n +-=- ()tan tan tan 1tan tan αβ αβαβ ++=- 二倍角公式: α α ααβ β ααααα2 22 2 2t a n 1t a n 22t a n 1 c o s 2s i n 21s i n c o s 2c o s c o s s i n 22s i n -= -=-=-== 半角公式:

必修四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学习目标] 1.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了解向量一组基底的含义.2.在平面内,当一组基底选定后,会用这组基底来表示其他向量.3.会应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解决有关平面向量的综合问题. 知识点一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1)定理:如果e 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意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a =λ1e 1+λ2e 2. (2)基底:把不共线的向量e 1,e 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思考 如图所示,e 1,e 2是两个不共线的向量,试用e 1,e 2表示向量AB →,CD →,EF →,GH →,HG → , a . 答案 通过观察,可得: AB →=2e 1+3e 2,CD →=-e 1+4e 2,EF → =4e 1-4e 2, GH → =-2e 1+5e 2,HG → =2e 1-5e 2,a =-2e 1. 知识点二 两向量的夹角与垂直 (1)夹角:已知两个非零向量a 和b ,如图,作OA →=a ,OB → =b ,则∠AOB =θ (0°≤θ≤180°),叫做向量a 与b 的夹角. ①范围:向量a 与b 的夹角的范围是[0°,180°]. ②当θ=0°时,a 与b 同向. ③当θ=180°时,a 与b 反向. (2)垂直:如果a 与b 的夹角是90°,则称a 与b 垂直,记作a⊥b .

思考 在等边三角形ABC 中,试写出下面向量的夹角. ①AB →、AC →;②AB →、CA →;③BA →、CA →;④AB →、BA →. 答案 ①AB →与AC → 的夹角为60°; ②AB →与CA → 的夹角为120°; ③BA →与CA → 的夹角为60°; ④AB →与BA → 的夹角为180°. 题型一 对向量的基底认识 例1 如果e 1,e 2是平面α内两个不共线的向量,那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 ①λe 1+μe 2(λ、μ∈R )可以表示平面α内的所有向量; ②对于平面α内任一向量a ,使a =λe 1+μe 2的实数对(λ,μ)有无穷多个; ③若向量λ1e 1+μ1e 2与λ2e 1+μ2e 2共线,则有且只有一个实数λ,使得λ1e 1+μ1e 2= λ(λ2e 1+μ2e 2); ④若存在实数λ,μ使得λe 1+μe 2=0,则λ=μ=0. 答案 ②③ 解析 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①④是正确的. 对于②,由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可知,一旦一个平面的基底确定,那么任意一个向量在此基底下的实数对是惟一的. 对于③,当两向量的系数均为零,即λ1=λ2=μ1=μ2=0时,这样的λ有无数个. 跟踪训练1 设e 1、e 2是不共线的两个向量,给出下列四组向量:①e 1与e 1+e 2;②e 1-2e 2与e 2-2e 1;③e 1-2e 2与4e 2-2e 1;④e 1+e 2与e 1-e 2.其中能作为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的序号是______.(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序号)

正余弦公式

倍角公式是三角函数中非常实用的一类公式. 现列出公式如下: sin2α=2sinαcosα tan2α=2tanα/(1-tan^2(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可别轻视这些字符,它们在数学学习中会起到重要作用. 号外: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 tan(2α)=2tanα/[1-tan^2(α)] ·倍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其他一些公式·三倍角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tan(α)*(-3+tan(α)^2)/(-1+3*tan(α)^2) ·半角公式: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 ·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积化和差公式:sinα·cosβ=(1/2)[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1/2)[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1/2)[cos(α+β)+cos(α-β)] sinα·sinβ=-(1/2)[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sinα+sinβ=2sin[(α+β)/2]cos[(α-β)/2] sinα-sinβ=2cos[(α+β)/2]sin[(α-β)/2] cosα+cosβ=2cos[(α+β)/2]cos[(α-β)/2] cosα-cosβ=-2sin[(α+β)/2]sin[(α-β)/2] ·其他: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 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 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 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 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 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 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 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 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 A^8) 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 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 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 *tanA^6+9*tanA^8) 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 4)) 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 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 A^4+210*tanA^6-45*tanA^8+tanA^10)

余弦定理公式大全

正弦、余弦定理 解斜三角形 建构知识结构 1.三角形基本公式: (1)内角和定理:A+B+C=180°,sin(A+B)=sinC, cos(A+B)= -cosC, cos 2C =sin 2B A +, sin 2C =cos 2B A + (2)面积公式:S=21absinC=21bcsinA=2 1 casinB S= pr =))()((c p b p a p p --- (其中p=2 c b a ++, r 为内切圆半径) (3)射影定理:a = b cos C + c cos B ;b = a cos C + c cos A ;c = a cos B + b cos A 2.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外 证明:由三角形面积 111 sin sin sin 222S ab C bc A ac B === 得sin sin sin a b c A B C == 画出三角形的外接圆及直径易得: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3.余弦定理:a 2=b 2+c 2-2bccosA , 222cos 2b c a A bc +-=; 证明:如图ΔABC 中, sin ,cos ,cos CH b A AH b A BH c b A ===- 222222 22sin (cos )2cos a CH BH b A c b A b c bc A =+=+-=+- 当A 、B 是钝角时,类似可证。正弦、余弦定理可用向量方法证明。 要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变形,结合三角公式,能解有关三角形中的问题. 4.利用正弦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两类问题:(1)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 有三种情况:bsinA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