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应加强科学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应加强科学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应加强科学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中物理教学应加强科学方法的培养

新课程改革中

物理教学应加强科学方的培养

高县中学校严瑞文在新课程改革中,如何把过去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注重自主学习,培养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物理学科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是必由之路,是物理教师们当前新课程改革必须深入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尽快为祖国建设培养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中学阶段正是中学生世界观形成,长知识、长才干的重要时期。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工作要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来获取知识,同时获取科学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诸种能力。

从物理教学的自身需要来看,用科学的方法熏陶学生,对他们深刻地认识物理现象,正确地理解、掌握和运用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将起到积极的促进和保证作用。

总之,不论从培养的目标看,还是从学生学习物理学的需要看加强学科方法的教育都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四川省新课程普通高中物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学生在物理课程中,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

法,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二、在物理教学中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可行性。

根据物理学的特点和新教材实际,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清楚前人或前辈研究物理现象,得出客观规律的思路及使用的方法,老师再给予重点指导,如观察、实验、科学抽象、逻辑思维,从假说到理论以及数学方法等,进行科学方法论教育是完全可能的。

首先,物理学史对学生了解物理知识的发展过程,学习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习科学家的科学素养和高尚品质,培养思维能力都有极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适度地运用物理学史料能够有效地、较集中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并且可以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只要我们深入钻研教材,重视思路教学,是完全能够在物理教学中搞好科学方法教育的。例如:凡是一个新的物理量的学习,都要探究引入该物理量的意义(作用)、定义方法、内涵和外延、物理意义、单位等。通过对学生强调这一思路、方法后,学生对理解和掌握一个概念、规律就会更全面、更深刻、更牢固。

第三、我们可以通过物理习题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比如在新课教学《自由落体运动》中,探究规律的应用时出个例题:某人要测一座塔高,他从塔顶静止释放一个小石块,测得石块从释放到落地的时间是3秒,问塔有多高?此题根据石块做自由落体运动,有

h=?gt2=44米,题目很简单,但我们绝不能仅限于此,应当向学生指出:此题把长度的测量转换成了对时间的测量,进一步强调:物理学的研究中经常应用测量变换的方法(思想、方法是深刻的),由此可见:我们在习题教学中不应该仅仅追究题目本身的难易程度,还应该努力挖掘题目所包含的物理思想、物理方法,加强对学生方法论的教育。

第四、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的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其中每一个实验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思想和方法,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实验教学(包括演示实验),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方法教育。

在实验教学中,首先教育学生要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对待每一次实验,然后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学会研究的基本方法,树立起“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这一物理思想,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自己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怎么办。比如:研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是分两步进行的,一是控制质量不变,研究a 与F的关系,一是控制外力不变,研究a与F的关系。之后再强调指出研究多个变量间的关系这一普遍方法,又如在研究平抛运动实验中,人为控制小球每次从同一点释放,从而使每次的平抛运动有相同的初速度。

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发展。

我在高14级1级物理教学的时候进行过一些试验,在习题教学

中,选择有代表性的例题和训练题,注重思路、方法的分析,强调其物理内涵。实验教学中,在第一节绪论课中就跟学生明确指出“实验的精髓在于控制”这一思想,然后在每一个实验里都贯穿、强化这一思想,在探究到某一些重要规律时,借助于物理学史向学生简要介绍前人的研究思想和方法。一年下来,结果显示出该班学生在以下几个方面占有明显或较明显的优势:(1)实验动手能力;(2)灵活变通的能力;(3)对物理问题思考得更全面;(4)学习物理的兴趣更高;(5)物理成绩更好。

不难分析上面的结果:首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从科学家身上学到了对真理的强烈追求,为科学献身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使他们对物理规律的来龙去脉和科学研究方法有较深刻的印象。其次,由于平时注重分析问题的思路、方法的训练,使学生不仅获得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开阔和活跃了思维,养成了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认为加强科学方法教育的物理教学是一种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远比只注重探究物理知识的物理教学,具有更积极的意义。

初中物理教学的一本好书

初中物理教学的一本好书 “善教者学逸而功倍,不善教者学劳而功半”。“善教”的标志乃“学逸”和“功倍”。教学是教师科学施和艺术再创造的过程,而科学施教、教学的艺术再创与最优化教学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审美情趣。通常人们就把科学施教的水平、对教学活动的艺术处理水平和教学过程的优化水平泛称为教学技艺水平。钟鹏明、张以明等编著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技艺》正是从教学技艺的角度为广大读者呈现了实施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一般方法和技巧,为广大读者提供了科学的艺术处理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各课题的教学范例。 读书紧紧围绕“技艺”两字对初中物理教材中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和技巧提出了具有指导性的建议和要求。该书是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多年探索的丰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中学物理教学改革的理论成果,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写成的。该书始终贯彻了已故著名物理教育家许国梁教授提出的“启发式综合教学”的思想。 全书分理论篇和实践篇,在理论篇中,主要介绍了课堂教学技艺实施的一般程序,在分析课堂教学基本构成因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课堂教学的设计技艺及实施技艺。在实践篇中,以章为序,分别按课堂教学中的“课题引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和“课的结尾”等环节,提供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教学的有效途径。该书是一部实践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初中物理教学的参考书,它对推动初中物理教学改革的纵深发展有一定积极作用,笔者认为该书具有以上特色。 1、充分体现教改精神 教学改革说到底是教学观念、教学思想的转变,而教学观念中的一个根本问题是怎样看待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作者在全书中始终贯穿了以启发式教学为核心的、以学生“乐学、会学、主动地学”为标志的“学生为主体、教学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思想,该书突出介绍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探索、积极思考的教学方法。例如,“压力与重力的区别”这一知识点,作者介绍了三种教学方法,①讨论分析,②实验分析,③练习分析。这些方法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动手做、动笔练、动脑想、动眼看,充分体现了许老曾经提出的“四动”精神。再如“摩擦力”一节,作者以小游戏的形式引入课题,由全班同学推选力气大的和力气小的同学各一名进行夺瓶比赛,比赛中力气大的同学抓住涂有油脂的一端,力气小的同学抓住另一端,结果力气大的同学反而没有把瓶压过来。从这一生动的现象入手,教师再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始料不及的结果的原因。 2、充分体现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该书设计了大量新颖简便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边学边实验),充发体现了实验既是物理学的基础、手段,又是物理学的内容的观点。例如,仅为了说明大气压的存在,该书就设计了七个生动的实验。该书每章末都专列了一个栏目介绍实验器材的制作,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可操作、可仿制的制作方法;提供了旨在解决实验硬件不足的有效途径。例如,许多教师使用微小压强计时,常常为灌注液体时两侧液面不平而苦恼,作者介绍了只用一小段金属丝克服这一困难的办法。可见,作者不仅数量上解决了实验偏少的问题,还从质量上解决了实验方法和效果方面的问题。 3、充分体现了教学最优化的思想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很多,各种教学方法都有长处和短处。任何一个教学过程都并非只有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组合,这就是“教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般来说,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原则是:①与以学生为主体相统一的原则,②与以实验为基础相统一的原则,③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原则,④从实际出发的原则,⑤高效率原则。该书基本依据这五条原则对每个重点、难点知识的教学方法都作了介绍。例如,仅“密度概念的建立”这一知识点就介绍了四种教学方法,供读者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这样,读者就很自然地运用了上述优化原则,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总之,全书取材广泛,文笔流畅,富有新意。当然,本书在技艺的理论方法、有关概念的准确性与界定问题还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完善的地方。我们坚信,在广大中学物理教师的努力下,本书在再版时定会更加完善! 用心爱心专心118号编辑- 1 -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汇编

学习-----好资料 更多精品文档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背景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产生有不可估量的用途和效果,在课程改革后,对于教学上的影响不小。《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是中小学实施科学教育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必须重视科学 技术教育 “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实施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在中小学实施科学技术教育是落实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教育理论,贯彻江泽民同志“科教兴国”伟大战略思想的具体行动。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在科学技术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不但要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而且首先要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按照中小学生能接受的程度,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中小学教育的内容。”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为解放科技生产力,必须增强全民的科技意识。”《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指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未来的劳动者,培养未来能够掌握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劳动者,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因此,必须重视从小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包括必要的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让他们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以及科学技术在人们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增强他们的科学技术意识,以及对个人、社会、环境的责任心;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此次课程改革将原来的小学《自然》更名为《科学》,强调了早期的科学教育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的重要性。开设《科学》课程,对中小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正是落实邓小平同志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贯彻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具体行动。 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才的竞争必须重视科学教育 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科学技术以空前的规模飞速发展,科学技术对社会的渗透和影响越来越大。科学社会化、社会科学化成为当前科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真实写照。由于科学研究的规模越来越大,所以社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对整个社会和人类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科学技术不仅是新的生产力的源泉,而且已经成为满足社会和个人需要的源泉。电子技术走进千家万户,使人们远隔千山万水,可以迅速获得各种信息;可视电话不仅可以听声,还可以互见其人;航天飞机可以飞出地球,登上月球,实现人类飞向太空的梦想;新的生物、医学技术可以更有效地医治许多疑难病症,延长人类的寿命;等等。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未来的劳动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已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广大教育科研人员清楚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探索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发展我国中小学的科学技术教育事业。 当前国际社会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归根结底是教育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教育不断提供各类人才,科学技术要靠教育培养大批人才去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靠人去推动,只有教育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因此,必须重视中小学科学技术教育,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为现代经济社会服务的功能。 面对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人才的激烈竞争的形势,我们把科学技术教育作为教育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当前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技素养,通过教学主渠道及其他有效途径,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为他们将来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打好基础。

物理教学特色浅谈

物理教学特色浅谈 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方法策略,讲究教学艺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为学生提供愉快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标签:物理教学教学特色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人文教学 当前,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违背时代要求的种种误区。如“应试教育”、“注入式”、“标准化”的状况。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教师设下“漫漫题海”、“重重考山”,学生则忙于画勾打叉。这样极大地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尤其是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势在必行。然而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造就要靠社会的关注,教育的改革,更要靠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使他们在活泼和愉快的情境下学习。教师要注重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新课改的精神,让社会积累的知识转化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将前人从事智力活动的方法转化为学生的认识能力,把蕴含在知识载体中的观念转化为学生的行为。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下面谈谈自己的物理教学特色:创设乐学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注重方法策略,讲究教学艺术,培养学生素质。这是对新课程标准和新课改精神的夫浅体会及应用,恳请同仁们指正。 一、凸显生动的物理情景,创设乐学氛围 物理学是探究奇妙的自然规律的学科,物理课不应该枯燥乏味。我在课堂上用各种方式灵活多样地展示生动的物理情景,使学生在调动形象思维、弄清物理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我上课从来不照本宣科,经常和学生对话,师生互动,使教学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我通过简洁严谨的实验、生动的语言、精彩流畅的板画和多媒体的再现等,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例如我在讲力的方向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时,用多媒体展示“一个破产的富翁站在悬崖边,绝望地欲行短见,后面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对他向前推或向后拉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呢?”;我还把“一辆正在急速行驶的轿车,遇到紧急情况需要立即制动,请问其中包含哪些你学过的物理现象”的习题,换成我做的动画课件“一辆奇瑞QQ汽车正在唱着歌愉快地行驶着(笑声),忽然前方冒出一只小哈巴狗,旁标DOG。狗严重违反交通规则,但轧死也得自己负责(笑声),司机为了还是立即刹车……”学生们笑了,注意力也集中于问题的分析和解决。 二、搭建有利平台,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改“研究性学习”、“自主性学习”是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重要转变,对于发展学生的健全人格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习真正还给学生?

浅谈如何学好《大学物理》

浅谈如何学好《大学物理》 物理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自然科学基础学科,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结合数学、特别是高等数学的逻辑性和方法,基于物理实验,物理学的规律和理论可以为精确处理物质世界大部分的实际过程提供基础。而《大学物理》是一门以物理学基础知识为内容的理工科本科学生的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是有关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到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它是工程技术的基础。学好《大学物理》至关重要。 按照目前《大学物理》的教学大纲,其课程内容涉及到经典物理学大部分内容和部分近代物理学基础,具体包括牛顿力学、狭义相对论、电磁学、热学、波动光学、量子理论基础和部分近代物理专题。《大学物理》学习难度因人而异,如果只就掌握大纲所要求的内容而言,学习难度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点: 1.《大学物理》必须要利用高等数学微积分等数学工具解决问题,所以学生必需要具备足够好的数学基础; 2. 由于高中物理内容与大多数的《大学物理》内容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然而即便是高中最为强调的经典力学部分,其所讲授的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都远远达不到《大学物理》要求和处理的层次,但中学阶段高强度的训练给部分学生打下了很深的“中学思维”烙印,改变或者调整学习思路和方式是难度之一; 3. 经典力学部分是整个课程的开始,《大学物理》课程许多重要的思想、方法和

解决问题的途径也是从这里开始,而这也恰恰是高中物力训练最多的地方,所以有部分学生在思想上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会造成学习上的一些困难; 4. 由于《大学物理》内容包含了许多不同的知识模块,这些不同模块所处理的对象和应用的方法有可能有很大的不同,这也造成学生学习上会出现困难。 基于以上几点出现困难的原因,学习《大学物理》应注意做好以下几个环 节: 1.强调学习物理学的整体性和逻辑性 物理学是一门描述自然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所有的分学科之间是相互关联的。要学会从整体上逻辑地、协调地学习物理学,把握学习的线索,同时注意了解物理学中各个分支之间的相互联系;如果能做到对《大学物理》课程所涉及内容的整体结构以及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比较准确的了解,学习起来就会事半功倍,效果也会很好。当然,对于初学者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所以要从一开始就要做好建立整体学习的打算,逐渐积累,不断总结,最后形成一个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案; 2.要学会透过数学公式看到物理的本质 著名物理学家费曼说过“物理理论教导人们:一些事物是怎样被了解的,什么事情是已知的,现在了解到了什么程度,如何对待疑问和不确定性,证据服从什么法则;如何思考事物,做出判断,如何区别真伪和表面现象”。所以在学习过程中,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改革历史简析

迷离的探索之路。中国老一辈小学自然科学课程专家刘默耕先生在他所著《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一书中所列的自然教学事记表就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现摘编如下。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规定: 完全科初等小学设修身、历史、地理、格致等课程。 简易科小学将后三门合为“史地格致科”。 高等小学设修身、中国历史、地理、格致。 1910年(宣统二年),初等小学不再分完全科与简易科,历史地理格致全部并入文学课本内讲授,高等小学不变。 此后,“格致”科曾易名为“理科”“博物”,或“理化”“博物”。袁世凯称帝时取消了格致科,改为尊孔读经。 1922年,小学改为四二制,初小设《社会》(包括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两科。《自然》之名由此在过去的大部分年代成为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的通用名称。高小设卫生、公民、历史、地理、自然五科。当时的政府文件规定,“乡村学校无力单独设科的,可将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常识》由此成为由“社会”与“自然”综合而成的一门新课的名称。 1928年,《小学暂行条例》规定设历史、地理、卫生、自然、三民主义等课程。 1929年,中国第一个小学科学课程标准问世。该标准把高小的历史、地理和部分卫生内容合并为《社会》科,个人卫生部分并入《自然》科。初小则把社会、自然合并为《常识》科。 1932年,高小历史、地理、自然、卫生各科又单设,初小仍是一门综合的《常识》。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前夕。 1949-1950年(即新中国成立初期),部分地区初小有《常识》,部分地区初小没有《常识》(这些地区的初小因而也就没有科学课程),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是每周三课时(每课时50分钟)。 1951年,全国初小都取消了《常识》。高小都设历史、地理、自然。自然课仍是每周三课时。 1956年,中国在学习前苏联的基础上制定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自然教学大纲,规定初小阶段的自然课内容在语文课中进行教学。除语文课编有自然课文之外,大纲规定每周要专门拿一节语文课来上“自然专课”以使学生能有机会从事与自然科学学习有关的实践活动。高小每周两课时自然课。初小学习生物界自然,高小学习无生物界自然。 1963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第二个自然教学大纲。因全国多数初小语文教师反对在语文课中承担自然教学任务,教育部又坚持初小不单设自然课,所以这第二个自然教学大纲只规定了高小的自然教学任务,而过去多少年初小都有的自然课或常识课无形中就被砍掉了。 1966-1977年,由于所谓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全国的教育机构和学校普遍陷于半瘫痪状态,此前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物理教学 在基础教育阶段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是时代的要求。全面推进新课程标准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学生。重点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其根本目标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建构坚实的基础。 一、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物理教学应该建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1、必须建立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要求我们基础教育要淡化选拔意识,加强普及意识。基础教育不能太强化教育的选拔功能,过份重视对少数尖子学生的培养,而轻视对大多数学生的教育。要使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2、面向全体学生,物理教学的要求应该多样化 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观,不应该对所有的学生采用统一的教学要求,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我们应该承认学生是存在差异的,学生先天遗传的智力水平、后天发展的能力倾向与兴趣爱好是多样化的,多层次的。承认差异、依据差异对不同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教学要求与教学目标,并进行组织教学才是真正的面向全体学生。对认知结构不同、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要通过分层指导,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素质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要求。 二、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为本,物理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1、学生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特别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的。教师不能只向学生奉献真理,应该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的方法,培养学生成为知识的研究者和探求者。物理课堂教学应该与其它学科教学一样,要重视整体性原则,做到师生互动,这就是说既要以教师为主导,更要以学生为主体,两者不能偏颇。以教师为主导,要求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一、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机会与有效的指导,要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原则,保证每个学生有平等的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而且也反映了现代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种影响不仅表现为高新科技不断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家用电器、电脑、新材料产品、各种通讯手段、数字化生存方式,使得生活在这一时代的人们需要各种科学知识,适应与享受现代生活,而且更需要人类理智地认识这一现象,知道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会给人类造成麻烦,如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情感丧失、生态破坏等。这些负面效应必须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需要每个人在享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同时,关注可能伴随而来的各种问题,自觉地防止与减少负面影响的出现。这是每个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都必须知道,并付之于行动的。因此,科学素养是这一时代的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要让每个人具有科学素养,必须实施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还意味着必须提高每个人对科学进步与社会发展作贡献的能力。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一个国家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的科学技术水平与国民生产能力,也是这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因此,不少国家都把科教兴国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美国提出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日本提出了“全体国民教育”,我国也提出了“科教兴国”的国策,充分反映了科学教育面向全体的思想。 二、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指在科学学习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自己动手收集各种资料,开展调查与实验,自己整理信息,做出解释或结论,自己写成研究报告,并进行表达与交流。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 摘要:物理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没有物理学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文明 生活,没有物理学的发展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生活,它的发展为人类创造了 巨大的物质财富,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的发展,显示了科学的巨大力量。在学习 物理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所以,学习一定的物理学知识不 仅是作为一个高素质公民的前提条件,也是适应现代社会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物理教育素质教育 (一)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物理学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 验为基础,从实验出发,寻找规律,再用实验去验证结论。所以,它要求学生必 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去对待,实事求是,不靠主观臆断去猜测、捏造。一般来说,在中学阶段所做的实验基本都是定性的研究物理量间的关系的。定性分析也是一 种极其重要的科学方法,定性和半定量化的方法的运用,可使我们抓住物理问题 的本质,而不是一下子就陷入对细枝末节的探讨。过度的定量化,容易使学生迷 失在各种形式的数学推演和运算之中,而伤失了对丰富而生动的物理本质的认识 和理解,过度的定量化,使物理更为抽象难懂,更容易使学生伤失学习物理的兴 趣和信心,这些都是与我们物理教学目的的本意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在许多情况下,定性方法比定量方法更为有效,而且定性和半定量化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物 理思维能力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更为深刻的意义。一般来讲,定性分析 有利于物理问题的解决。很多科学工作者在解决物理问题时总是先理解题意,定 性地分析物理过程及其特征,定性地考虑多个不同的求解途径和可能的结果,最 后才选择合适的方法、途径去解题。所以,在演示完定性研究的实验之后,及在 得出关系式前,还应和学生说明,得到这个关系式并非就是这个实验,而是设计 更严密的实验多次实验最终得到。这样,学生也会逐渐形成一种意识:要做研究,必须严格、一丝不苟,尊重客观事实,来不得半点虚假。 (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学 生亲自做实验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也在锻炼学生的素质,那就是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合作,当然提高了动手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学生实 验中,一般采用的是合作方式(目前以两人一组居多)。两个学生或者几个学生 一起出主意,然后一起参与动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扮演不同的 角色,比如,其中一位同学负责安排任务的分配,其中一位负责检查等等。当然,也应做适当的轮换,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各个位置的重要性和不可分割性。将来 他们所要踏入的这个社会就是一个需要人与人合作的社会。在合作的过程中同时 会使学生养成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现代化人必须具备的素 质之一。 (三)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用科学的方法在物 理课程中,强调的就是认真观察,在观察事物时,不带任何的主观色彩,而是以 自然观察的方法以及用实验来观察的方法。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遵循着这样 一个途径:观察实验(广义的)、进行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假设、总结理论、通 过广泛的实践验证理论……在其他领域,大到科学理论的建立,小到台灯、自行车故障的排除,基本途径都是相似的,有意识地沿着这样的途径去思考问题,寻求 解决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我们的物理课程一直坚持对学生进行“物理学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这 样的教育。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与改革

初中物理教学现状与改革 一、我国农村初中物理课程教学现状 1、物理教学受到特殊地域性的影响 由于农村中学通常在后勤这块做的比较差,如一些学校没有学生宿舍楼,即使有宿舍楼也是条件比较差。许多学生没有办法只有选择走读或寄宿在附近亲戚家中,许多学生在往返学校的时候花费了较多时间,且花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其次是农村各种生活设施较为落后,商品经济也不发达,进书店、图书馆、上网等都较为不便,因此当学生想查阅一些参考资料也比较困难。 2、物理教学质量受学校教学设施的影响 我国农村的现状是总人口多、地域广、学校服务面积大,通常为每个乡镇一个或两个初中,导致班级人数众多,甚至挤得密不透气。这样一来严重影响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尤其是物理课程,任课老师通常会顾及不周,且物理课程经常需要进行演示实验和学生进行分组实验,由于农村中学很少会配备物理实验室,许多实验都需要在教室中进行,这就需要将实验仪器带到教室,如天平、一些简单的电学实验仪器等都需要带到教室中来,由于学生多,经常出现教室吵翻天,实验难以进行。另外许多农村中学由于经费不足,实验仪器老化陈旧,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现代教学需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3、物理教学质量受师资力量的影响 虽然我国现在高等教育培养出不少的具有高学历的教师人才,但当今我国农村物理教学还是处在较为低下的水平,这是因为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们根本就不愿意留在乡村,都向往大城市的生活,即乡村没有吸引力留不住人才。有些乡镇中学由于教师资源稀缺,许多物理教师也要作为数学、化学等课程的任课教师,甚至是让语文教师来带物理课程,这样一来必定会影响初中的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其次是许多学校根本就没有配备物理实验教学的教师,都是由物理教师来兼任,顶多全校配一个物理仪器管理员,这些不利因素均会影响到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 摘要:过去的陈旧教学观念一直在束缚着广大的中学教师,教师无论从备课、授课还是批改作业、课外辅导、课堂考查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大都注重优等生,很少顾及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致使教师总是在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方法上做文章,结果尖子生营养不良,落后生消化不良,中等生吸收不良。主要弊端是没有根据学生的差异,总是“一刀切”,没有实施分层教学。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物理;措施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实施,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小学生都能进入初中学习,只是由于原来小学生的学习,无论从深度上还是从广度上来说,都还远远不够,所以学生的个性智能差异在小学阶段不是特别明显。 一、分层教学的意义 到了初中之后,学习的课程明显增多,很多学生很难一下子适应这种变化,有些原来学习不错的同学,学习成绩有了很大的滑坡,究其原因,那就是学生的个性智能在学习任务加重的情况下,其差异明显地显现出来了。尤其是进入初三之后,两极分化现象更为突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快就被这种繁重的学习任务给吞噬了,再加上初中毕业生升入高

一级学校继续学习的比例不高,在这种形式下,教师要想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就有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教师就要针对自己所教班级的具体情况,分层次地实施教学和辅导。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符合目标教学理论。布鲁姆认为:只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学习帮助,95%以上的学生都能够达到确定的教学目标,获得优异的学习成绩。分层教学中教师的“教”就是要适应学生的“学”,这就要求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更加注重“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目标导向下主动学习,达到成功,得到激励。分层教学符合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认为,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同,个人的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心理学称之为“个别差异”。分层教学就是针对学生在智力、非智力因素发展中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区别对待,从不同的学生的差异中寻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主动、和谐的发展。 分层教学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特点,有的放矢,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分层教学就是依据这一原则,要求教师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实

小学科学三年发展规划

驼山小学科学学科发展规划 瓦房店市驼山小学教导处 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导,充分发挥“研究、指导、培训、服务”四大功能。从瓦房店市小学科学学科建设的现状和加强学科建设、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需求出发,继续围绕“高效课堂”这一学科建设主线,以落实学科课程标准,建立学科教学规范,推进区域性学科骨干教师群建设为重点,市、县(市、区)联动,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学科研修活动,提高研修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总体目标 求高:目标高起点,研究高品位,质量高水平 求实:研究课改要务实,指导课改要踏实,服务课改要扎实 求特:备课组有特长,教研组有特点,课堂有特点 三、现状分析 1、师资队伍。目前,我校配有专职科学教师3人,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3人均为大专学历,均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经过几年的培养和调整,我校已初步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职科学教师队伍。但是,由于我校科学教师均为普师专业毕业,未经过相关专业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再加上科学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校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开展课外探究活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2、生源。我校地处农村,属于农村小学。学校开展科技活动有良好的传统,每年瓦房店市都举办科技节活动,深受学生喜爱。但是人们对科学课程的重视不够,所以,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的时间和质量得不到保证。 3、教材使用和课程计划。按市教育局规定,3-6年级均使用科学新教材,每周均为2课时。 4、教学评价。小学科学教育的评价体系在课程实施中起着激励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校科学教师也在努力建构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如填写课堂表现自我评价表、分组实验情况记载及小组自我评价表等,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但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价值取向依然主导着科学课的评价方式,与新课程的理念有较大的差距。 5、科研水平。全体科学老师积极投入学校开展的教育科研工作,3位老师均参与过课题研究,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校科学教育有良好的实施基础,但现有水平与创建学科特色还有一定距离。主要问题为: 1、课程开发与建设的能力不强。 2、教学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倡导自主探究教学模式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有意义学习的水平还不够高。 3、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作了一定探索,但进展不大,主要还是考试,重视结果性评价,忽视过程性评价。 三、工作目标 基于上述分析,着眼于学生、教师、学校的共同发展,三年内我们准备主要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小实验” 江苏省睢宁县双沟镇第二中学宋晓楼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明确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必要的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重视让学生观察有关的现象,要大力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在义务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新增加了三十多个课后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有的侧重于操作、有的侧重于设计、有的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用应,各有特点和作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搞好物理实验教学的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对于这些小实验,许多教师往往不重视,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体会到,重视这些小实验的教学,既有利于巩固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习惯和实验技能,有利于进一步挖掘学生中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实验的特点 1.趣味性高,实用性强:许多小实验及小制作学生动手时不感觉难,是利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用具,如气球、乒乓球、注射器、弹簧等等;还有一些小实验的制作,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如“自制密度计”、“自制验电器”等。 2.实验内容紧密配合教材正文,理论联系实际:小实验有些是根据教材正文选编的,有些是另外推荐的,但都与教材主题配合贴切,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如“筷子提米”、“找粗细不均匀细长木棒的重心”等小实验。 3.内容叙述短小精炼,操作、制作简单易行:大部分小实验原理简单,学生容易理解,要求的器材在日常生活中随手可得,组合装置工序简单,易操作、易观察。如:“巧做马德堡半球实验”、“吹不大的气球”实验、“乒乓球托住水瓶”“覆杯实验”“沸水煮鱼”等实验。 二、小实验的教学意义和作用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通过小实验的完成,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学习物理的难度,使一些学生对学习物理产生畏学、厌学情绪。若能把握住对小实验教学的机会,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制作一些简单的实验仪器,并用来做一些实验,体会亲自制作和实践的乐趣,会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激发起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他们的思维活动更积极主动,学习后的印象会更加深刻。比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引入引人入胜的小实验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为此在引入大气压强概念之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要求学生完成四个小实验:1)先把一只小烧杯杯口朝下放在酒精灯上略加热一会儿,再把一只吹入一定量空气的气球放在烧杯口,发现气球牢牢把杯子吸起来;2)把浸过酒精的棉花用火柴点燃后投入事先准备好的空瓶中,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封住瓶口,稍后,鸡蛋被吞入瓶内;3)给茶杯中装满水,盖上硬纸片倒置过来发现水和纸片都不下落;4)给底部扎有几个小孔的空可乐瓶里灌水,在把可乐瓶提出水面之前问学生:水回流出吗?取出可乐瓶,通过控制瓶盖,使水一会流出来,一会儿又不流出来。通过这些小实验,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好奇心,又能使学生获得丰富多彩的感性认识,从实验现象的特征出发提出物理概念──大气压强。进而引导学生讨论现象和结果,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之下建立起物理概念。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浅谈大学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许多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活 动中,有效推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物理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在各 学科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科学素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对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进行分析 和探讨。 关键词:大学物理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实践应用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学科,其基本规律被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的各领域,对社 会的进步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大学各专业设置 更趋向于多元化,不同的专业对大学物理的广度和深度要求有所不同,因此对大学物理教 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求,需要从教学的内容、方法和形式等方面创新教学模式,从而促进现代化素质教育的长远发展。 1大学物理教学概述 物理课程作为大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物理知识被广泛 应用于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当前由于物理课程教材不断更新,高校具有更为丰富的文献 资源,为学生的阅读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生动诠释了 复杂难懂的物理定理与理论知识,这些都为大学物理教学取得良好成效奠定了基础。一般 来说,每位学生在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如果在大 学物理教学中仅仅使用范式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这样学生会对所学知识感到迷茫,无 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2]。因此高校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物理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 方法,多层面和多角度激发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 方向。 2大学物理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对于多元化教学模式而言,其主要是从多层次、多方式和多角度等方面出发,让学生 能够在同一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多元化教学模式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实践,其具体可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分析。 2.1教学方法 多元化教学方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案例教学。由于大学物理主要是针对理工科学生所开设,因此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从 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科学选择难易适当的案例,对不同的专业选取不同的教学案例,以 此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自动化学院学生,教师可通过列举电磁炉等电 器工作原理让学生学习涡电流、电磁感应等知识;对于材料专业学生而言,教师可利用X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浅议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形式有多种多样,怎样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呢?笔者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 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認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2 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测量”后问:你怎样测一张纸的厚度?学“大气压”后,问:为什么钢笔能吸入墨水?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100W”的灯比“60W”的灯更亮?书写台灯为什么能调光等。 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学的浓厚兴趣。 3 加强实验教学 由于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好动,喜欢实际操作。因此,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实验教学,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增强对物理学的兴趣。如“长度的测量”教学中,让四位同学用同一米尺分别上台测量教师讲桌的长度,学生各自测量的结果暂时不颂,当四位同学都测量完以后,让他们四人同时上台在黑板上写出自己的测量结果,由于四人的结果各不相同,必然会使学生感到惊奇。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对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教学的展开,有良好的启迪。此外,也可以让几位学生同时准备一个演示实验,选一位好的在教学时演示,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 4 坚持强化训练 现行物理教科书中采用国际单位制,初学者对“米/秒”、“千克/米”、“牛顿”、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近十几年来,世界各国都加大了科学课程改革的力度,注重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和需要,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提倡科学课程贴近小学生的生活。这些都为科学课程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参照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重要时期。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课程性质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期的,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承担科学启蒙任务的这门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为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基础。学习这门课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二、基本理念 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同时,它充分考虑到学生在性别、天资、兴趣、生活环境、文化背景、民族、地区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方面鼓励多样性和灵活性。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对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应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并以自己的教学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也需要明确,探究不是惟一的学习模式,在科学学习中,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都是必要的。 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应选择贴近儿童生活的、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趋势的、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 佳县乌镇中学郭丙龙 关键词:发挥新教材的优势、疏通教材、排除难点、了解学生、信任学生。 初中物理入门阶段的教学效果如何,不仅影响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而且还会影响到高中阶段分科学习的取向。教学实践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第一学期的前半期尤为重要。 初二学生拿到物理课本后,一般都显得很好奇,想学好物理的求知欲很迫切。但是很快又发现,他们因受“物理难学”说法的影响,对物理学习产生了一种害怕、畏难心理,而且女同学占多数。因此,为使初二学生能自然地、比较平稳地踏上学习物理的轨道,入门阶段的教学应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消除畏惧心理上下功夫。 一、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 1、初二学生一开始的那种好奇心和迫切情绪毕竟是短暂的,当他们进入课程教学后,能否保持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能否学好物理的关键。新教材采用先进的印刷技术,色彩丰富,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编排形式新颖;内容顺序的重新安排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课题的引入既有趣又通俗易懂,对学生很有吸引力,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只要教师能充分重视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能比较容易达到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2、在学生阅读课本内容时我们发现,学生对课本上那些具有现代气息、形象直观的插图看得很投入,我们就因势利导,让他们看图回答问题,通过观察指出那幅图说明课文中哪方面的内容,这样学生对课本内容的印象深了,便产生了学习兴趣,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科学世界”看得很仔细,减慢了课

堂节奏,我们可暗示他停止,但在下课前要提示学生课后去阅读,并把“阅读材料”中的内容稍加宣染,引起学生的普遍重视和兴趣,让学生拓展知识面。 3、新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分组实验、课外小实验较原教材增多,认真做好这些实验,既能清楚地引入概念,顺利地得出规律,启发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前半学期的实验,一定要认真做、全部做、帮助学生做,而且要做得成功,这样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更加投入。 如“引言”中的演示实验: 1、趣味性很强.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为使实验效果好,烧瓶离开火焰后要迅速塞上瓶塞,当教师用用冷水向倒置的瓶底浇时,前排的一些学生不自由主地用手做挡的架势,他担心烧瓶可能会对他造成危险.当冷水浇下去,不但没有危险,而且看到烧瓶中的水又沸腾起来,学生一阵紧张后又兴奋起来。 2、在倒置的漏斗里放一个乒乓球,用手指托住乒乓球,然后从漏斗口向下吹气,并把手移开,乒乓球会下落吗?所有人都知道只要物体离开手,它一定会掉下来,如果加上用力吹气,物体掉得更快,但实验现象恰好相反,学生的求知欲又被激起,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会进一步提升,效果显著。 3、不仅教师的演示实验要做好做成功,还要帮助学生把实验做好.如上面所说的小实验2,学生的手一放,乒乓球一下就会掉下来,或者气一吹就会使球加速掉下来,学生开始时可能会多次失败,但只要老师让学生了解它的原理,学生也会很容易成功,那他们立即获得成功感,这样他们会更渴望学习,把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对后面的实验充满了信心。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