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两型学校汇报材料2010年11月3日

两型学校汇报材料2010年11月3日

两型学校汇报材料2010年11月3日
两型学校汇报材料2010年11月3日

《两型学校汇报材料2010年11月3日》文章简介:《两型学校汇报材料》

值此教育科研星级先进学校评估验收之际,现将学校近三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如下汇报:一、健全科研组织机构,确保科研运行机制

《两型学校汇报材料》

文章《两型学校汇报材料》正文开始>> 值此教育科研星级先进学校评估验收之际,现将学校近三年来的教育科研工作做如下汇报:

一、健全科研组织机构,确保科研运行机制

学校行政领导有强烈的科研意识,视教科研为学校的“一把手”工程。学校根据教科研实际情况,有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教导处设立教科室副主任一名,目前共聘请16位老师为兼职教科员,这些兼职教科员除了校长室、教导处行政中层领导外,课题组长、年级组长、大队辅导员等骨干教师也吸纳进来,且100%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称。这样,学校的科研骨干队伍日益壮大。学校成立由校长——分管校长——教科室主任、教导主任——课题组组长、教研组长——课题组成员组成的科研管理网络。主要从两个方面来构建:(一)以组织管理为目的领导机构,一把手校长挂帅,分管校长主管,教科室、教导处具体组织领导,课题组、教研组督促落实。(二)以实验课题为纽带的具体操作机构,由课题组负责人,子课题组组长、参加课题研究的成员组成,形成交叉管理形式,确保课题组成员处于一定的关系之中,从而各负其事,各司其责。在管理过程中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实行人文化管理,努力完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经验交流,教学沙龙活动制度,构建一个管理者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育科研。各课题组均有研究小组,各课题组成员中90%以上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这样的组织机构,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化研究”格局的形成。

二、扎实开展师资培训,抓好科研队伍建设

过硬的师资队伍是科研的关键,学校始终本着“发展教育师资先行”的原则,切实抓好师资培训。通过广泛宣传,让广大教师进一步明确学习的意义和目标,提高对教科研的认识,增强教科研的意识,

提高教师投身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重点抓好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业务进修,更新教育观念,为开展教科研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1、构建学习型组织。要走在教科研的最前沿,必须加强学习现代教育科研理论和教育改革实践经验。除坚持双周的集中业务学习外,提倡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大力倡导读书要成为一种职业习惯。几年来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通过学校推荐教育名著《给教师的建议》《教育有梦》《教育有道》等书籍,每人每月一篇读书心得笔记已经成为教师的一项日常工作。学校领导高瞻远瞩,为教师学习,营造书香校园,增强教师的理论底蕴创造了条件,每年专门为每位教师征订一份教育教学报刊,还定期到书店选购教育名著、专著。教师们在书海中乐此不疲,感悟经典,采撷教育智慧的浪花。通过这些活动,让全体教师更好地得到专业引领,走近名师,与大师对话,与书本对话,从而不断改善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同时鼓励教师上网阅览,不仅在校园网上,还在《教育在线》《苏州教育》等网站上建个人博客,与更多的同行切磋,与更多的大师交流,开阔眼界,及时了解教育科研的新动态,加快教师成长步伐。

2、加强教科研业务培训。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培训,我们曾派多位教师外出参加全国级、省级、市级的各类培训,外出学习培训的教师及时将获得的信息在业务学习时间或教科研例会上向教研组或课题组其他老师传递,从中吸取教育科研的营养,提高科研素养。

学校每学年邀请全国、省、市级专家来校作专题报告、示范教学,请专家与教师对话交流,进行培训互动,让教师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上求发展。近三年中,我校先后聘请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美卿、常熟市教育局教研室程主任、徐建文老师、居文俊等袁卫星、陈惠芳等名师作讲座,苏州市学科带头人张建刚、顾丽芳等名教师来校展示他们的课堂教学风采。

3、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围绕每月一查(教学五认真),每月一得(学习心得交流),每月一议(话题讨论)开展活动。如上学期推荐阅读的书目是李镇西主编的《教育有道》和袁卫星主编的《教育有梦》。话题讨论本学期确定为:如何做教科研

和如何进行教科研论文的撰写;如何有效地听课、评课;如何与特殊生进行交往。每期讨论时约请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参加进行指导。引导青年教师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并能通过学习、实践、反思走上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继续做好青年教师外出借班上课、学术带头人外出讲座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搭建舞台。

4、抓好名师工程建设。我校教师积极参与市、镇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至今,学校已有两名常熟市学术带头人,三名常熟市学科带头人、六名市级教学能手,十五名镇级教学能手。两名教师被评为“常熟市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目前,这些老师已成为我校教科研的主力军,充分发挥了在教科研工作中的辐射、示范作用,认真履行职责,在学校管理、课题研究、学科教学研究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带动群众性科研活动的开展。目前,我校青年教师100%参与学校课题研究。

三、规范课题过程管理,提高教育科研实效

规范课题研究,加强过程管理,能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学校教科室定期组织召开课题组会议,根据制定的计划按时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围绕课题,根据研究需要,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做到人人有目标,人人有计划,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做好课题研究的材料积累,保证课题运作规范、有序,让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研究水平,优化教学常规,切实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以学生发展为本,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带动日常的教研活动,从而确保科研正常运行。

1、规范课题申报制度,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一方面,学校要求每位教师必须承担某一个课题研究,每个课题都必须制定具体的方案和研究计划,并且按计划开展调查、实验、研究、总结、反思。另一方面,教师又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学科特点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这样既规范了教师个人参与课题研究,又充分以教师为本,发挥教师的主动性。

2、抓好科研阵地建设,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以课题组和教研组为研究阵地,组织开展人人上好课题研究课、实践课活动,以抓

“课”、抓“组”、抓课后的“评”,促使教科研工作紧紧围绕“研”字上开展活动,真正让教研、科研融为一体,从而不断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科研能力。搭建教师对话的平台,注重交流研讨。根据课题研究制度,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要求教师每月撰写研究心得,学校定期组织“教育沙龙”,让教师谈自己的学习体会,分析自己的研究案例,谈自己的实践反思,在互相交流中,不断进步。

3、依托“教科苑”,普及和推广掌握教科研的基本方法。运用科学的教育科研的方法,能切实地提高教育科研的有效性,为此学校利用教师集中学习的机会,向教师推广教育科研方法,同时在“小白杨”网站的“教科研”栏目中专门开设了“教科苑”,集中向教师推荐教育科研基本的方法和理论,这几年中重点介绍了课题的选择、行动研究在教育科研技术中的应用、教育科研论文的写作等系列内容。有效解决了青年教师在刚开始进行教育科研工作时的困惑。

4、以课堂为主阵地,让教师在观摩、实践中提高。学校结合课题,每学期按计划组织教改研究活动,并实施有效调控。通过市、镇两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示范课、中年教师辅导课、新教师展示课、外出借班上课等形式,帮助教师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后教师撰写课堂教学随笔心得,让教师在课堂实践中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努力在实践中提升自我。我校多次承担了片级、市级教学观摩活动,获得好评。

5、目前课题结题情况。通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我校十五课题都已结题,其中“先学后导,分层反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中有40多篇文章在全国级、省级、大市级刊物上发表、获奖和交流,该课题的中期报告获常熟市级三等奖、结题报告获江苏省师陶杯三等奖。该课题在常熟市“十五”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评奖中获三等奖。苏州市立项课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有效性”课题研究期间有26篇文章在全国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有58篇论文在苏州市级以上获奖,有52篇论文获常熟市级奖。该课题成果荣获苏州市第五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国家级课题“中小幼发展性心理辅导的研究”已结题。心理剧《装病》在常熟市小学心理小剧中获表演一等奖、在常熟市心理健康漫画创作大赛中获

一、二等奖。

6、继续抓好现行课题的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间,学校正在研究的有6个课题。《构建农村小学和谐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被立项为江苏省级教育学会课题“和谐教育”的子课题;这个课题也正是我校十一·五的主课题。另外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试验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诗画结合教育与儿童审美发展的研究;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试验的研究》师生共写随笔——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影响研究;苏州市教育学会课题“小学生责任心教育”等都已立项并开始着手研究。要求各课题做好规划管理,具体做到:第一,有课题方案、开题论证资料齐。每学年(学期)有明确的课题研究计划和总结。有阶段评估资料(中期评估)。课题结题报告、鉴定材料齐。记载好课题管理手册。第二是做好科研展示活动管理,每年至少有1次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每年至少有1次学术专题讲座或沙龙。开展读书活动,课题组主要成员要有笔记、摘录,有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第三是做好科研成果推广运用的管理,有一定数量的课题研究报告、论文和经验总结等在市以上交流,在《常熟教育科研》上发表,定期整理课题研究成果,出刊《小白杨》。第四是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重视组织教师教科研理论学习,引导教师以现化教育理念改革教学。课题组成员要定期集中交流,每学期不少于2次。鼓励教师参加教学基本功竞赛、业务进修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7、课题研究有效推动了学校特色建设

我校把学校特色建设定位于打造“小白杨”品牌,营造艺术化校园,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在“十·五”期间学校主课题是“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学校除了在考查科目上下功夫研究,还特别重视学生艺术学习方式的整合,以课堂教学为重点,课题研究对艺术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首先要更新自己的观念,转变角色。艺术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改变过去老师只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课堂上积极地旁观,学生在进行创作表现时,教师并不清闲,他要积极地看、认真的听,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

思所想,所作所为随时掌握艺术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积极地旁观并审时度势,适时有度的进行干预。这将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学习活动。其次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是学生最可信赖的朋友、知己和支持者,师生之间这种温暖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艺术地学习创造。进入“十一·五”,学校在“十·五”课题“学习方式”研究的基础上,拓展为“农村小学和谐课堂模式的构建”上,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把艺术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在抓好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同时,丰富载体,将艺术教育延伸到了更广阔的活动中去,拓展了艺术教育的途径和内涵。

(1)、以学生和谐发展为本,构建“小白杨”校园艺术特色

“小白杨”校园文化艺术节自1998年起至2008年,已经举办了十届了,由于活动形式的活泼,队员参与面广,自主性强,最能展示队员真我风采,一直以来是最受队员欢迎的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规模,在校园活动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2003年我校的“小白杨”艺术节被评为“苏州市特色少先队活动”,2004年这一活动的介绍载入《苏州市少先队特色活动精选》一书。随着艺术节的不断深入开展,我校已经逐渐将艺术节的空间、时间作了进一步的拓展。形成了相配套的活动组织,前后分别成立了“小白杨”记者站,“小白杨”漫画社和“小小音乐家协会”等。让艺术活动成为经常性、持久性的活动,深入到队员每天的生活中。

(2)开展经典诵读,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艺术品位。中华民族的优秀古诗文是悠久文化的瑰宝,让全校的每一位学生通过诵读千古美文,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了解美文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世界,为此,在校长的主持下学校师生参加了两个课题的研究活动①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影响研究”。②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实验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实验”子课题:“诗画结合教育与儿童审美发展的研究”。学校深入开展了经典诵读教育工程。几年来,这项工程经历了尝试阶段、普及阶段和发展阶段,以“融贯中西,包容大度”能“语”会“文”

为教学基本理念;以《弟子规》、《论语》等为教学内容开展了新颖多样的经典诵读和诗配画活动。学校有计划地精心组织和策划新颖多样的活动,并与艺术节紧密结合。学校颇具特色的做法,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学生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充分体验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净化和升华了心灵。2007年《诗画江南》组稿刊登在《小学语文》编辑出版的《读读写写》杂志上。学校的“你吟我诵你唱我演”古诗文诵读主题队会活动获取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2007年度全国二等奖。少先队总辅导员穆晓红老师被评为2007年度推动经典诵读百佳人物”。

学校尽可能为艺术教育提供新的源泉,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发展,享受成功,它己成为艺术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我们让学生走出校园,与社区、家庭的文化艺术活动有机结合,拓展艺术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教育活动。

今年的“六一”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中,学校依托本镇的“江花诗社”优秀文学社团组织资源,成立了“小白杨诗社”,吸收了首批二十名小诗人参与活动。诗社学生在崔以军、朱宏等老师的精心辅导员下不但会吟诵而且已写出了让人称道的作品刊登在《江花诗社》专刊上。这些丰富的活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们诵读兴趣,学生的文学素养得到的提高。

(3)、创建和谐、团结、奋进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深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工程”。良好的校风校纪、教师的审美修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美育与智育融合的审美化教学等都是重要因素。我们注重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系列教育活动,营造的校风校纪;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即鼓励学生善于学习、勤于钻研、敢想敢为、勇于创造。教师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和艺术修养影响和感染着学生,以渊博的知识、优美的教学艺术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地成长。同时为了充分展示浒浦小学良好的校风校貌和全体师生的“精(精神)、气(气韵)、神(神采)”;展现和谐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的效果,通过“和谐课堂构建的研究”,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赢得社会、家长的共同关注;

同时使学生感受和谐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每学期举行“和谐课堂开放日”活动,通过“开放日”这一平台,展示我们教师爱生、爱岗敬业的良好的精神面貌;展示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和谐课堂;展示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和谐校园。

四、推广教育科研成果,推进学校素质教育

通过短短几年的教育科研活动,老师们尝到了科研的甜头,在“理论”——“实践”——“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往复中,老师们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明显增强了,出自老师、学生之笔的文章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应运而生……学校教科室及时对这些优秀科研成果汇编成册,加以推广。学校的教科研工作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的教学发展,在近几年中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标准化实验室、江苏省少先队文化建设科研实践基地;还获得苏州市第七批绿色学校、苏州市少先队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苏州市“雏鹰争章”特色大队、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等荣誉,现有3名常熟市学科带头人、有2名学术带头人,有6 名常熟市教学能手。学校十五课题即苏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立项课题“整合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有效性”荣获苏州市第五次教育科研优秀成果评选三等奖,并在《苏州教育科研杂志》上介绍。“中华经典美文诵读对青少年道德修养的影响”课题科研成果在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中华传统文化与青少年素质教育”研究总课题组的2007年度优秀成果评选中,被评为二等奖。在省和谐教育研讨活动中,先后有两位教师参加评优课,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有7位老师的博客在苏州市评比中获得嘉奖。学校的校刊《小白杨》获常熟市评比一等奖。新教育网站获常熟市二等奖。有4位教师的随笔集在常熟市获得一等奖,有三人获二等奖。近三年中有近200篇文章在苏州大市以上发表获奖,有70多篇文章在常熟市级发表交流。

科研的力量来自永不停息的探索与追求,科研的价值在于有效地指引实践并不断地在实践中提升效益。教育科研决不是仅仅满足于获得一些实验结果,如何将已经取得的教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和推广,使之在更深刻的意义上和更广泛的层面上开花结果,是我们每位老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五、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实行科研奖励制度

课题研究是一项虽苦犹甜的工作,需要科学、规范的管理,更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才能多出成果,出好成果,为保证教师能够热情地、积极地投入课题研究,学校建立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对教科研工作成绩优秀的老师优先考虑安排外出学习培训、职务晋升评聘、市镇级两级教学能手评选等。同时,改革教学质量评估标准,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另外,利用会议等形式进行宣传表彰,并且向社会展示教学业绩,提高教师知名度,同时对教师参与科研活动的情况融入到平时考核、教研组的考核中。近几年我校对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奖励作了大幅度的提升,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研究积极性。通过不同方式的激励,促使教师更加认真积极地投身到教育科学研究之中。

回眸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成绩是主流。面对未来,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谁能紧紧地沿着教科研这条跑道快跑,谁就能赢得发展的新机遇。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依然把教育科研作为兴校、优校的基石,坚持以教科研为先导,向教科研要质量,以科研求发展,真正实现学校跨越式前进。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