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能表现人的特点。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其研究语言的理论方法对语言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就谈谈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包括: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与思维、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等。

关键词:语言言语思维语言符号社会约定性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本身,“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他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个分岔路。”

“语言”和“言语”区分理论是索绪尔为了明确语言学对象、建立独立的语言科学而创建的一个根本性的概念理论。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言语是指个人说话的行为,是人类发出的一定声音和一定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活动,所以表现出千差万别。言语的多样性是由相同符号反复出现而组成的,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抽象化为语言。因而,语言是有规律、有制度的,是人类的某种契约,是一个潜存于人类大脑之中的语言结构规则体系,并在人类群体中完整存在。

因而,在索绪尔言语体系下,语言是抽象,言语是具象;语言是群体的概括,言语是个人的活动;语言是一般,言语是个别;语言是相对静态的,言语是相对动态的;语言是潜在(内在)的,言语是显在(外在)的。二者区别明确,但不是相互孤立的。语言是作为言语的本质部分而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言语则是本质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统一。

二、语言和思维

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以从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印证。儿童怎样学会理解一个词的意义?某一个实物经常和一组特定的语音联系在一起,结果使得这个语言组合能在听话人的思想中唤起对这件实物的联想。

儿童(人类)在学习语言中的归纳概括能力作用巨大。把同一个名称用于形形色色的实物就像在这些实物上贴上相同的标签。这些实物是从纷杂的外部世界挑选出来,归并在一起的。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受到启发诱导,对这些实物进行认真观察,并从中归纳出相似点来。

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持续得到锻炼。每一个词语符号都获得一个相对明确的思

想内容,儿童所认识到和感知到的世界就根据词语符号进行相应的分类与排列。儿童要“理解”一个词必须预先动一番脑筋,形成自己的概念,然后才能理解表示概念的名称。

一个孩子面前放着一朵花、一个球、一条彩带。别人告诉他这些都是“红色”,即:使他的注意力集中到这些实物的共性上面。孩子才学会从不同的实物中把它们的共同特征抽象出来,也才理解“红色”这个词的意义。这就是说:词好像是绳子,把世界上的种种现象捆扎成一捆一捆现成的东西,儿童一旦掌握了这些词汇概念,他的记忆负担就会大大减轻。

语言中的抽象符号使人们形成抽象概念。儿童语言里若没有抽象符号,那么他在认识事物时就只能列举和辨别,而不能归类和合并;他就不能借助抽象概念使思维、智力上升。

语言对人的认知能力的发展作用可以从学习外语中看出。学习外语是一种很有价值的智力训练。母语的词语同另外一种语言的词语在意义上不会完全一致,从而使人们在学会这门外语的同时能获得一套与母语不同的概念系统。如英语中虽有泛指意义的动词“洗”,但它也不能表达全部情况。“洗手”、“洗脸”用“wash”,但“洗澡”往往用“bathe”。

因此,语言符号好比是阶梯,思维沿着梯子从具体的印象一级一级地上升到最抽象的概念,并和纯概念打交道。语言符号把我们得来的思维内容固定下来,并且向更高处攀登提供稳固的立足点。这既是“语言是(抽象)思维最重要的工具”的形象比喻,也是对“语言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方式”的阐述。即“语言是思维活动的动因和载体,是思维成果的贮存所”。

三、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

在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中,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内容是:任何语言符号都是由音响形象(语音)和概念(语义)结合而成,其中音响形象(语音)对应能指,概念(语义)对应所指。而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同时意味着其强制性。正所谓:以最精细微妙的方式向人们施加力量并且最不容人们抗拒的一种社会现象是语言。语言符号系统的任意性的这一特点,限制你要用它,就得不折不扣地遵守它的条件,只能被动地接受,没有随意更改的权利。所以,个人只有服服帖帖地接受群体的言语习惯,才能同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交际。

习得某一种语言就意味着接受某一套概念和价值。而学语言的根本是学一种思想、一种思维方式,这就需要把自己浸染在文化的环境里。儿童在习得语言时,将其所从属的语言社群的言语习惯、社会成规融为自己的一部分。这是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在潜在(内在)中的显在(外在)体现。

参考文献

[1]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H],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

[2]崔希亮:《语言学概论》[H],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

[3]L.R.帕默尔,李荣等译,《语言学概论》[H]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年。

[4]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H],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月。

[5]岑运强:《语言学概论》[H],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学习心得:微课制作说明1

学习心得:微课制作说明 通过学习2019年河北省教师远程培训的微课制作说明, 使我对微课制作有了一个更深的认识。 1.课件设计的指导思想:遵照新的教学理念,注重三维教学目 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强调过程和方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 要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而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 要启发思维、开阔视野、精讲多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各种能力,提升学习兴趣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 2.“微课”的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 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

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 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 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心理压力,不用担心教 学失败,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4.微课是用短小形式,先人一个细微点出发,基于一个细节 深度追问,微课需要的是真问题、真智慧、真策略,来不得 半点水分。教师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 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 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 长。 总之,追求的路,并不好走,虽有艰难与迷茫,但我会 坚持不懈,奋力拼搏。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更应该 努力向“学教并重”方面发展。

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 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下面是关于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5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微课的学习心得体会(1) 微课——这个校本教研新形式的产物,原先我觉得挺困惑的。经过几天的研修学习,看了里面的微课,看多了我就悟出了道。“微课”其实就是无生上课,就是教师根据事先设计的教案,在没有学生的情况下面对听课者上课。它在传统的听课、评课活动的基础上增添了“说课”和“答辩”等环节。它具有以下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他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是教师的教,对学生的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的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技能等。 2、“微课”的规模孝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他参加者(同组教师和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的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习者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的自评与他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的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的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的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的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是课前的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较之常态的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我切切实实的感受到:微课虽然是无生上课,但上课的老师心中必须有学生,

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的系统性和开放性 摘要:语言学基础理论教材用于语言学初学者的入门学习,要求教材既要具有系统而一贯的理论体系,同时又要具有开放性,能够吸纳语言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进展。《语言学纲要》(修订版)的编写总体上立足于这两个方面。文章就此介绍阐述修订版《纲要》的理论体系和修订内容。 关键词:语言;教材;系统性;开放性;修订 《语言学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叶蜚声先生和徐通锵先生合著的语言学概论教材,初版于1981年,此后在海内外多次再版,广受欢迎。教材得到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编写原则很好地满足了语言学基础理论教学的特殊需求。 “语言学概论”是语言学基础理论课,也是语言学的入门课。课程要使学习者藉此了解当代语言学领域的概貌,掌握语言学研究中基本概念术语的内涵,对语言本体的一般性质特征有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要使学习者得到基本的语言分析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训练,在学习中体会到理论的系统和严谨,从而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自主更新知识的能力。 原版《纲要》能在这两个方面为语言学教学提供支持,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材的两个特色。 其一,教材整体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原版《纲要》没有对当时语言学研究中的各种观念方法做面面俱到而浮光掠影的介绍,而是立足于基本的语言符号观念和结构思想,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为主线构建了体系的基本框架,对语言学中的基本问题,包括语言的基本性质,语言结构各个层面基本单位的确立原则和结构关系,语言的总体发展特征和语言系统的演变规律,文字和语言的关系,做了简明而系统的阐述。清晰的脉络和一贯的理论体系更利于初学者对语言学基本知识和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对学习者理论分析能力的培养。 其二,教材尽可能地吸收了当时新的语言学研究思想。原版《纲要》不仅参考了当时国际上新出版的各种语言学专著和教材,而且综合了当时新的汉语言研究的成果,包括编著者个人的研究成果。所有这些内容都有机地纳入了教材的整体框架,各得其所。这使学习者由此能直接了解到语言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 原版《纲要》这两方面的特点体现出基础理论教材应具备的系统性和开放性,这使其在语言学教学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多年来产生很大影响。此次《纲要》的修订正是为了在保持原书特色的基础上,吸收近年来语言学研究的新成果,使教材更好地满足语言学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最近半个世纪,语言学研究领域有许多新的进展。语言研究的取向,从单纯地强调重视口语形式转为言文并重,从单纯地强调语言共时研究转为共时和历时

浅谈对微课的认识

浅谈对微课的认识 发表时间:2018-07-31T11:22:31.280Z 来源:《成长读本》2018年6月总第31期作者:蔡灵鸟[导读]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 浙江省平阳新纪元学校蔡灵鸟【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然有些落后,当下社会也已经进入了“微”时代,“微”时代的来临,满足了对效益的追求,而“微课”作为 “微”时代的产物,在教学中掀开了一次“革命”。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关键词】微课 “微” “精” “妙” 调味品微课,早先也听过这名词,但没去真关注了解,不知微课究竟是什么。这几天再次关注,2016“长江教育杯”微课大赛专门网站,看到微课名师的作品,我也查了有关微课的很多资料,对微课这种教学设计形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自己也整理了教学案例,选择有特色的设计录制了几节微课。谈谈对微课的认识。 一、微课是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的再现 微课,形式上“微”,内容上“精”,整体效果追求“妙”。这是我对微课的总体印象。微课以5——10分钟的讲解,来完成某个知识点的教授。微课制作可以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可以是纸笔加手机模式,用笔在纸上边讲解边写画,用手机将这个过程录下来;最常用的是PPT 讲解过程的屏幕录像,由设计者就着PPT或其他设计工具制作的课件进行讲解,录制这个讲解过程。因为时间限制在5——10分钟,所以内容设计及讲解时,要做到精准控制,要将设计的精华部分展示出来。整体效果追求“妙”,就是要达到讲解时将设计思想完美展示,传达的是清晰的知识点,在有限的时空内做到结构又相对完整,语言准确,让教师观看了,能清楚地明白其设计意图,领悟其设计的与众不同的精妙之处,让学生看了,能因精巧的设计、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讲解而印象深刻,达到掌握该知识点之目的。 小学二年级数学,“平移”这部分知识操作性强,教学中多借助教具(传统的钉子板或现代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我根据EXCEL使用经验,利用EXCEL图形在表格中可方便移动这一特点,设计了一堂用EXCEL教平移的案例,效果不错。曾向其他老师介绍,他们也觉得设计很好,只是他们无法按我的做法来上课,因为他们操作电脑不熟。现在利用微课形式,我录成微课,老师可以参考,甚至可以直接拿来,作为该知识点的讲解呈现给学生,学生课外也可通过看微课视频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二、微课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在制作微课时,主要考虑到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网络上,我们的微课要一下子吸引学生的视线,就像网络上的游戏一样,用最快的速度映入学生的视野中。所以我们的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吸引学生,在学生观看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去学,去观看。因此,制作微课要做到几点:1、微课要快速引入课题,要有吸引性。如设置疑问、引入悬念、也可以用生活相关的现象或问题引入、可以用小故事引入、用实验引入等等,但无论你用什么形式引入,都要求引入力求新颖,有趣,有感染力,与题目相连紧密,快速切题。2、微课不需要言语、讲授太多,主要是把这一节课的核心内容借助情景式教学、实验演示等手段展示出来。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这节课产生疑问、兴趣就行了。短短5到10分钟的内容,利用特殊的教学环境进行教学,学生即容易理解,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很主动地投入到视频。3、在讲述时,要内容结合语言,以及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动作表情等都要生动引人入胜、富有感染力。由于微课的时间只有5-10分钟,每一个细节都要是为这个微课的核心而服务,不能有多余的东西。 六年级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通过利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向圆柱里装入水,实验中,学生能通过观察、猜测、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积极主动地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V=1/3Sh。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学生始终是活动的主体。同时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态度去对待这个实验,实事求是,认真分析自己的实验结论,培养了学生科学的实验观。 三、微课内容要“精挑”还要“细选” 新课改提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扮演一个启发、点拨的角色,从而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体味数学的乐趣和魅力。只有如此才能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在数学中,很多数学问题,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学生可以通过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得出相同的结论,作为教师,要积极启发点拨,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究,而且要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在教学中,我通过运用微课,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去探究解题的办法,并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加以启发和点拨,比如我曾出题:“小李有5个苹果,小张有8个苹果,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让小张的苹果是小李苹果的2倍呢?”列式 5*2=10,10-8=2,从而得出,只要给小张增加2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的苹果是小李的苹果的两倍。在微课的互动交流中,我及时肯定了同学们的算法,同时提出:“同学们想想,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呢?”在我的引导下,同学们开始思考,很快有同学指出,可以不增加小张苹果的数量,减少小李苹果的数量,并列出算式:8÷2=4,5-4=1,得出结论只要拿掉小李1个苹果,就可以实现小张苹果是小李苹果的两倍,通过在类似题目涉及,通过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充分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所以针对微课,教师可以进行时间上的灵活设计,比如可以留给课外拓展,这也是课堂延伸的一个新思路。 微课,作为一种新兴教学设计模式和学习方式,可以预见将具有较好的教育应用前景。对教师来说,微课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教研模式来利用,它突破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有了微课资源的支持,教师的电子备课、课堂教学和课后反思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基于微课资源库的校本教研,区域网络教研将大有作为,教师也将在这样的资源应用中得到更好的专业提升。对学生来说,如果有足够丰富的微课资源,那么就能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学习,实现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 总之,微课融入小学数学课堂,仍然不能忽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如果说数学课堂如同烹饪小鲜,色香味是教师的烹饪目标,那么我想微课就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导学生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微课、翻课堂教学与慕课实操教程》 [2]《微课程设计怀案例赏析》

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习题答案

《语言学基础理论(修订版)》部分习题答案 第一章总论. □言语是 ×. 言论与语言×. 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 说话和所说的话 □语言是一种 ×. 形式和内容相统一的视觉符号 √. 音义结合的听觉符号系统 ×. 用来交际的触觉符号系统 □抽象思维的一般特性是 ×. 概括性、民族性×. 概念、判断、推理 ×. 固定、再现、改造√. 概括性、社会性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指的是 ×. 一切思维必须由语言完成 √. 主要指抽象思维和直观动作思维、形象思维的高级阶段离不开语言×. 指直观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离不开语言 □思维的三种类型是

√. 直观动作思维、表象思维、抽象思维 ×. 概念、判断、推理 ×. 固定、再现、改造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 ×. 语言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总是任意的 ×. 我们可以任意理解语言的符号 √. 语言符号音义之间没有本质的联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 ×. 语言符号的排列没有阶级性,象一根线条排列在一起 ×. 语言符号一个跟一个依次出现,随时间推移不分层次逐渐延伸√. 语言符号在时间的线条上逐个出现,同时不排除层次性 □“他肯定不会来了!”这句话强调了说者的 ×. 说话行为√. 施事行为 ×. 取效行为×. 言语行为 □汉语声调从中古到现代的“平分阴阳,入派三声”的规律是√. 个别语言的发展规律×. 一般语言的发展规律 ×. 汉民族各种方言的发展规律 □一个民族内部共同使用的语言称为

√. 民族共同语×. 民族交际语 ×. 国际交际语 □克里奥尔语是语言的 √. 混合×. 融合 ×. 分化×. 整化 □语言融合的“底层”现象是 ×. 语言装置的最下面一层,即语音部分√. 被融合的语言的某些遗留下来的因素×. 被压迫的阶层 第二章语音 □声调决定于 √. 音高×. 音强 ×. 音长×. 音质 □[p、t?、b、k]在发音方法上的共同特点是×. 清音×. 不送气 √. 塞音×. 擦音 □舌尖后浊擦音是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 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 本文已发表于2014年第4期《广东教育》(综合版),转载请注明。 随着信息与通迅技术(ICT)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到Web2.0的移动互联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访谈、微媒体、微文明、微学习等“微”概念正在急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微课,是一个近几年来继博客、微博、微信等社会性软件之后风靡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已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和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并伴随着“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混合学习”等教学改革项目的开展,受到广大师生的高度关注。 一、微课的内涵 1.微课是如何产生的? 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oy A.Mc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提出的“微课程”(Microlecture)与现今中小学的微课契合度更高。在国内,微课的最早的雏形是微型教学视频(课例片段)。2011年,针对传统40或45分钟的、全程实录式的教学课例制作成本高、交互性差、评审难度大、应用率低下的现状,佛山市教育局在全国率先开展首届全市中小学优秀微型教学视频课例征集活动,要求教师只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教学设计和拍摄录制课例(同时要求提供相应知识点的教学设计、课件、练习、反思等支持学习资源),参赛的作品同步发布在网上供广大师生家长随时点播、交流和评论,活动的效果出乎意料,广大教师对这种“内容短小、教学价值大、针对性强、数量众多、使用灵活”微型课例好评如潮。此后,佛山市连续组织了三届微课作品大赛,并率先开展了基于微课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微课与班级教学的整合、翻转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移动学习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引领了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研究的热潮。 2.微课的概念是什么? 微课的概念,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教师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既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课件、教案、课例、试题等资源类型,又是在传统教学资源基础上继续和发展的一种新的资源类型和应用方式。 3.微课的资源构成有哪些? 微课(程)的资源基本构成可以用“非常4+1”来概括。“1”是微课的最核心资源:一段精彩的教学视频(一般为5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这段视频应能集中反映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具体问题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过程,教学形式和教学活动地点可以多样化(不一定局限在教室或课堂上)。“4”是要提供四个与这段教学视频(知识点)相配套的、密切相关的教与学辅助资源,即微教案(或微学案)、微课件(或微学件)、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建构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是一所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课程资源的充分体现,更是国家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所在的福安市八一小学,于1996年与武警福安中队共建,是闽东唯一的一所少年警校。多年来,学校以国防教育课程的实施为平台,进行了校本课程建构的大胆实践与探索,朝着自主、有特色的课程改革方向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明确“军魂铸人”的总体框架 小学生正处在国防观的形成时期,是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笔者所在学校在做好国家与地方规定课程设置的同时,着眼国防特色品牌,通过开设国防教育课程,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国防知识,初步掌握军事技能,增强国防观念。 以学校文化理念为灵魂。“八一人”经过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砥砺出“育根铸魂、品质人生”的办学理念,孕育了“品德优良、团结奋进、敢于担当、严格要求”的八一精神,秉承了“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校训,形成了“严谨、和谐、求真、向上”的校风。学校整合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精神文化等各种资源,为国

防教育校本课程确立了“军魂铸人”的纲领。 以学校办学特色为追求。笔者所在校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警校共建”的军旅文化。学校把优秀的军容、军威、军纪、军风融入课堂,创设了二十多个拓展型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参加某一课程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军旅文化的洗礼。学校所有活动围绕这一特色开展,打造国防教育办学特色,树立学校军旅文化品牌。 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核心。国防教育的本质与核心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发展,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主动参与社会实践、关心国家建设和发展,具备更高的爱国主义情感,成为合格的公民。在笔者所在校的国防教育教学体系中,学生通过参观、调查、体验、设计、模拟等方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校还根据学生对校本课程包含的科目或专题等的需求,对国防教育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增减,增强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自主感和拥有感。 二、构建“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 八一小学凸显国防教育特色,打造军旅文化,形成“机制、师资、课程、活动、环境”五位一体的基本模式,构建无缝对接的课程链。 机制创新。课程开发是慎思的过程,为做到“细”“实”“严”,学校专门成立了“学校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根据学校的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从国防知识、军事技能、国防观念三个方面进行整合,编写出一套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又具备学校特色的军校共建校本教材。学校还以“可爱的军人”为实践活动主题,带领学生走进军营,创编《童心畅想美丽家园》《少年武警手册》等补充性校本教材。

我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我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微课又名“微课程”,是“微型视频网络课程”的简称,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它是服务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业余学习和辅导的一种课程。微课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呈现,给人的感觉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它短小精悍,视听文件,具有可移动性,高度体现了信息技术的高速高效传载。对教育的现状是一次革命性的冲击。 由于微课内容上的具体,时间上的短少,所以它更能表现出一个教师教学的基本功和基本教学素养,并且它对于一个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微课的基本意义。 微课的注意事项: 1、要注重导入环节 微课时间短,不允许在导入环节花费过多时间,但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关联,并力求做到新颖独到、引人注目。 2、要重视讲授线索 尽管说所有的课都要求讲授线索的清晰醒目,但在微课的讲授中,更要求尽可能的只有一条线索。在这一条线索上突出重点内容,显露出来的是内容的主干,剪掉的是可有可无的举例、证明这些侧枝旁叶。为了讲授重点内容,往往需要罗列论据,那么在罗列论据时就要求精而简,为此在选择论据时要做充分的考虑,力求论据的充分,准确,不会引发新的疑问。 3、收尾要快捷 一节课的小结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内容要点的归纳、指出和强调,目的使得讲授内容的进一步突出。好的总结往往给一节优质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微课的小结中,因为前面的重点内容的讲授占用了较多的时间,此处的要求必须干脆利落。 4、要区别微课与说课 “微课”中心词是“课”;而“说课”中心词是“说”。微课实质上就是一节课,与常态课不同的是:它时间短,没有学生的真正参与。而“说课”重点在“说”。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都是在“纸上谈兵”,是在务虚,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 5、要心中有学生 在微课的上课现场,没有学生。但执教者心中不能没有学生。微课的具体教学过程和常规教学是一样的,也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教学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执教者就要在备课时研究学生,或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的状况,做到“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 6、要有板书 微课时间有限,但无论常规教学,还是微课,板书都是必需的。但要注意板书太多,既费时,又显累赘;板书太少,虽省了时,但也许会造成表意不清,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7、讲述人语言要准确,简明 语言的准确简明是教学基本功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在微课中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语言的准确简明显得更为突出重要。在备课的过程中,把自己将要讲述的内容结合要说的话语,以及将要采用的表达方式、手势、表情,其中要注意关键字、关键词的应用,能在自己的思想中过一遍,这是很有必要的。

我对微课的理解以及收获

我对微课的理解以及收获 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正在强势冲击传统课堂教学。通过这两次的培训,我感受到微课不仅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新型方式,更是一种促进教师自己成长的新模式,通过制作微课,我不断深入反思,不断归纳总结,在不知不觉中成长。一个知识点,精要的讲解,多媒体的呈现方式、五分钟的学习享受,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借助微课程这一工具,我们可以将一些重难点,易错易混点,拓展性知识碎片化、显性化、形象化、传媒化。作为一名思品教师,我有责任、有义务迎接挑战,更加全面、深入地去认识微课,学习制作微课,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教学增添一把利器。前一阶段,我在微课制作及应用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与问题,同时,也正是由于急于解决这些问题,才更加激发了我学习微课、研究微课、探索微课的极大热情。随着对微课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也被微课自身独特的魅力和特有的价值所深深吸引,有时为了编写、设计和录制一节微课,我反复修改讲课稿件,仔细推敲、字斟句酌,甚至绞尽脑汁、夜不能寐。录制微课更是精益求精,稍有不如意的地方,我便重新再录,录完后,我再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认真聆听,有时,我还会找来一名学生试听学习,虚心向其征询意见,然后根据学生所提意见再重新修改稿件和录制。一节微课最后要录制成功,并达到我自己的满意,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很大的精力,虽很辛苦却倍感充实。每当我想到自己录制的微课能让千百学子受益时,心中便倍

感欣慰,这时会感到就是吃再多的苦、受再大的累也是值得的!因为这就是我们人民教师的职业操守!我认为使用微课进行教学主要有三 个优点: 一是从教师层面,通过微课制作,不仅提升了应用水平,更重要的是制作微课也是教师专业成长和经验积累的一个过程,做微课程,其实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在不断地反思中,教师能够不断地成长。微课程便于传播,教师间可以相互学习好的经验方法。优秀教师有许多好的经验,过去没有恰当的办法总结、传播,而微课程恰好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式,固化经验、传播方法,从而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成长。此外,我们在分解教学内容的重难点、易错点时,实际上是对教材的深挖掘、细加工,把传统的宏观课堂设计,转变为“微观”知识点的剖析,深度把握教材和教师的自身成长都有很大的益处。二是从从学生层面,微课以一个个完整而独立的知识点呈现,可重复的知识点分析,学生不懂可以反复播放,针对性的深入学习,有利于学生落实重难点知识,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解决了传统课堂不可重复性的问题,避免了往日课堂学习之后学生似懂非懂吃夹生饭的问题。如果利用的好,对于学困生的转变,消除两极分化,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三是从课堂操作方面,是将来学校教育发展的趋势,微课的应用弥补了农村学生家长素质低,不能很好辅导自己孩子的空缺,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运用网络很好的巩固学习,对学习中的共性问题及一些难点,盲点进行针对性点拨和指导,从而保证自己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通州区小务中学 唐昊原

对地方课程的认识和实践体会 【摘要】在课改浪潮中,地方课程犹如一股甘甜的清泉,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进了一丝活水。它以开发地方资源为教学内容,以实践活动为载体,更关注各学科和生活的结合,更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开放的空间。如何让学生爱上它,乐于参与其中,培养学习和生活的能力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现就将本人在使用和教授《通州地理》时的感悟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地方课程《通州地理》实践体会 课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人们对课程的理解常取决于个体对知识和经验、工具性和内在性、学科和活动的认识和选取,不同的认识产生的课程理解也就不一样。我国传统的课程观多认为课程就是学科,如《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就认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和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这通常被称为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则是指一门学科或一类活动。在传统的课程理解中,课程与学生的生活世界是脱离的,对学生的主体性关注是不够的。新课程改革力图改变课程与生活脱离的现状,认为课程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是生成性的,与学生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而对“地方”的理解主要是对划分地方标准的理解。地方课程产生的外在形式是课程管理权力的下移。但如果把“行政标准”作为划分“地方”的标准就会忽视文化标准对区域划分的意义。这一方面割裂了课程与文化的相互依存关系,另一方面也把教育活动的终极取向──人的发展,转向了社会的发展,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位”甚至“政治本位”。由此,我们可以简单的把地方课程定义为: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人发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文化课程资源所开发形成的实践性课程,地方课程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学校课程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国家的课程结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地方课程开发的终极性价值──对人的全面提升。教育具有发展人和促进社会两大功能。从宏观层次来讲,两者在一定标准下可以达成统一。但就教育活动而言,其直接对象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促进学生的发展也就成了教育直接的、永恒的追求。理想教育所追求的人的发展泛指“个人和文化的变化的各个方面和各种形式”,是人的全面提升。依据我国现行的课程结构中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者的关系,我们可以把人的全面提升分为普遍性发展和地方性发展。普遍性发展是在国家课程中所要实现的所有学习者都能得到的发展,主要指的是学生共性部分的发展;而地方性发展则主要是指的人的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情感、观念等的地方性特征,体现的是地方文化资源对个体发展的作用,是国家课程所承认、追求却难以实现的。人的普遍性发展与地方性发展既是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两者在共同构成教育终极价值追求──人的全面提升的同时,又在其发展的内容、载体、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 2、地方课程开发的基础性价值──地方文化的选择、传承和创新 文化是个十分繁杂的概念,我们这里所指的文化是“与人类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侧重于精神层面。那么地方文化则主要指由地方所生成的具有地方特色的与地方性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有关的方面,主要包括地方的历史传统、地理特征、风俗习惯、工艺美术等。这其中,独特性是地方文化的基本内涵。

《微课对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微课对学生自主学习促进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界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的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一般为5至10分钟。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其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法。现在学生缺乏的就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找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微课”是将传统的结构课堂知识体系打破,将知识点进行细化、形象化、透彻化教学的一种方式。它所讲授的内容呈“点”状、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材解读、题型精讲、考点归纳;也可以是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技能方面的知识讲解和展示。它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形式,为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也在探索中不断地改革和进步。在改革浪潮的冲击下,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也改变了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态度。 在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的要求下,教师的工作已经不是简单的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教学方式和方法及手段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面对高中生学习压力大、时间紧的情况,我一直在思索:能不能把那些零碎的时间都利用起来,短期内完成一次有趣的学习活动我们常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就有”,经过长时间反复地思考,最终我把目光落在了“微课”上。它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环境,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还能让学生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延伸学生课外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微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谈谈我对微课的认识

谈谈我对微课得认识 一、微课得特点 1。“微课”不同于常态教学研究活动、 “微课”可以在办公室或其她场所进行,它观察、研究对象主要就是教师得教,对学生得状态只能作出猜测。活动得目标主要在于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案,培训教学技能等。 2。“微课”得规模小、时间短、参与性强。 教师在学科组内参加活动、每人上“课"、被评得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听“课”者由其她参加者(同组教师与专业人员)组成。在活动得过程中,每一位教师不仅登台上“课”,展示自己对某堂课得准备情况,同时又可作为学生向同事、向专业人员学习,并参与对教学效果得自评与她评,不断反思、修改自己得课前备课,总结经验,提升能力。 3、“微课”得反馈及时、客观、针对性强 由于在较短得时间内集中开展“无生上课”活动,参加者能及时听到她人对自己教学行为得评价,获得反馈信息。较之常态得听课、评课活动,“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由于就是课前得组内“预演”,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得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得“失败”,不会顾虑评价得“得罪人",较之常态得评课就会更加客观。

二、微课得优点 1、微课时间短 教学视频就是微课得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得认知特点与学习规律,“微课"得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因此,相对于传统得40或45分钟得一节课得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微课内容少 微课”得问题**,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得需要:“微课"主要就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得教学,或就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得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得复杂众多得教学内容,“微课”得内容更加精简。 3。资源容量小 “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得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瞧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非常适合于教师得观摩、评课、 三、学习微课后得反思

微课学习心得体会

微课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迁安市张美杰 最初认识微课是本学期初,在这之后我通过网络搜集了解真正认识了微课,在这之前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微课,翻转课堂之类的,很少去深入了解,但当接触了,认真思考和反思之后,发现这是必须要紧跟的步伐,社会前进的步伐太快了,教育也一样,一代代的人思维方式和生存学习方式都在改变,面对高速运行的信息时代,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清醒的认识这一点,就算你所处的环境没用但时间在前进,迟早我们所看到的这些都会不知不觉中改变我们未来的教学,生活学习方式。所以要挑战自己战胜自己的惰性,做一个学习时代的新教师,多了解前沿教育教学动态和新事物。 本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微课制作培训,受益匪浅。各位指导老师的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如春风化雨,滋润着我们焦渴的心田,让我饱尝精神大餐。下面谈谈微课制作培训的学习体会: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 首先是选题,微课重在解决疑难,突出的应该是个性问题,是教学的某个环节,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课后的习题讲解。微课的作用是解惑,而不应该是授业。我选的是《仓央嘉措情诗?见与不见》的赏析,确定了主题后就要搜集材料了。 接着是撰写教案,虽然是微课,教案中的环节也要详细,条理要清析。必要的是课题、学科、适应年级、学生的认知起点、作品分析、基本流程都是要齐全的,在教学流程设计时参考教学用书,不能“拿来主义”,要有

自己的见解,有思想、有价值、有创新,真正起到解惑的作用。 下一步是制作一个ppt课件,课件起到的是一个引领的作用,要体现出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展现出新时代教师的科技水平。因农村学生的见闻较少,语文课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是要让学生见多识广,有所见识才能有思想,有分析能力,写作时眼界也宽广。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个环节是录制整合材料,录制可以用“录象专家”,转化格式处理文件可以用“格式工厂”,最后就是上传文件了。提交作品后,再回过头来欣赏同事们上传的作品,真是精彩倍出。 刚接触微课的时候,我也想当然的以为微课就是一段短小的教学片断。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与实践,我觉得微课不是“瞎子摸象”,只看到局部,而应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想录制一个微课,首先应该构建整节课的重点知识框架。抓出学生难理解难掌握的地方,把这个难点的解决方法,制作成微课供学生学习使用。这里没有废话,直击问题的要害,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小这个特征是微课必备特征,小就容易接受,就使问题集中,就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而不宜疲劳。微课制做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是PPT,可以用手机录象,也可以用各种录屏软件录制。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微课要突出“微”,以“微”见长,其长度一般不要超过10分钟。 总之,微课是新时代的产物,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有必要去学会正确使用它,并创造性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

微课对教学的意义

微课对教学的作用 周魏洁本次的培训,让我认识了微课教学,“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那么微课在教学中有教学中作用呢? 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1、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2、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 3、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 4、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 5、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 6、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 7、内容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 二、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 1、选取课题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

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3、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考虑到实际进行的状况,这样才能有一节吸引人的精彩的课。 4、开拓教师的视野。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才不会显得空泛和空洞。那么,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6、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做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等。微课,最终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在简单、有趣、好玩中享受成长。 三、对教育自身的发展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 摘要: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在所有人类活动中最能表现人的特点。语言现象是最早纳入人类研究视野的现象之一。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其研究语言的理论方法对语言研究非常必要。本文就谈谈对语言学基础理论的几点认识,包括:语言与言语的区别、语言与思维、语言符号的社会约定性等。 关键词:语言言语思维语言符号社会约定性 一、语言和言语 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本身,“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在讲到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时,开宗明义,“语言学的材料首先是由人类言语活动的一切表现构成的。”人类言语活动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索绪尔首先明确提出要把“语言”和“言语”分开,他称之为“建立言语活动理论的第一个分岔路。” “语言”和“言语”区分理论是索绪尔为了明确语言学对象、建立独立的语言科学而创建的一个根本性的概念理论。 按照索绪尔的观点:言语是指个人说话的行为,是人类发出的一定声音和一定意义内容的结合,是以说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个人活动,所以表现出千差万别。言语的多样性是由相同符号反复出现而组成的,并逐渐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从而抽象化为语言。因而,语言是有规律、有制度的,是人类的某种契约,是一个潜存于人类大脑之中的语言结构规则体系,并在人类群体中完整存在。 因而,在索绪尔言语体系下,语言是抽象,言语是具象;语言是群体的概括,言语是个人的活动;语言是一般,言语是个别;语言是相对静态的,言语是相对动态的;语言是潜在(内在)的,言语是显在(外在)的。二者区别明确,但不是相互孤立的。语言是作为言语的本质部分而存在于言语之中的,言语则是本质的具体表现。二者相互统一。 二、语言和思维 理解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以从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印证。儿童怎样学会理解一个词的意义?某一个实物经常和一组特定的语音联系在一起,结果使得这个语言组合能在听话人的思想中唤起对这件实物的联想。 儿童(人类)在学习语言中的归纳概括能力作用巨大。把同一个名称用于形形色色的实物就像在这些实物上贴上相同的标签。这些实物是从纷杂的外部世界挑选出来,归并在一起的。通过这种方式,儿童受到启发诱导,对这些实物进行认真观察,并从中归纳出相似点来。 儿童的智力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持续得到锻炼。每一个词语符号都获得一个相对明确的思

谈谈对微课的理解

对微课的理解及微课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教师:林小灵在写这份感想前,看到作业的题目,我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是微课?经过学习,了解到“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视频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主流媒体格式,师生可以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辅助教学资源;也可以将其下载保存到电子终端设备上实现便捷的移动学习。因此“微课”区别于传统上课形式和拍成教学视频的教学实录形式,是在两者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研究形式。 幼儿园3---6岁《指南》明确说明,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因此,珍视幼儿游戏好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知识、经验,形成智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贯彻《纲要》,实施《指南》的最终目的是,科学、全面、真实地了解幼儿,支持、引导幼儿快乐学习、健康发展。归纳起来,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的教育与学习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社会化形成,一定得与周围的人沟通; 2.重现实感受与实际体验,形成基本概念; 3.培养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4.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玩中学,学中玩。换句话说,幼儿学东西,就是有样学样。按照“戴尔经验之塔理论”,这是一种最直接的参与式学习,就象小狮子学母狮捕捉猎物一样。这其中学到的东西,我们甚至可以不把这些当做知识来理解,因为太基础,太生活化,可以理解为是本能生存技能的延伸。 在幼儿教育阶段,我认为应该运用微课来改善幼儿学习,因为微课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起以下重要作用: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