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分米的认识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

分米的认识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

分米的认识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
分米的认识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导学案

小学“三段导学”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认真倾听,积极发言,大方展示!

年级:三年级学科:数学备课教师:审核人:

最棒的小组:最优秀的自己:授课时间:月日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doc

汾西县第二小学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数学导学案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时间 主备教师师艳艳授课教师 学习目标 1.能结合具体的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和兴趣。 学习重、难点正确计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资源引用核桃 学具准备题卡课时1课时 课刖小研究1.从课本情境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2.312千克一共多少钱? 列竖式: 3.说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导学流程设计意图预设的师生活动 一、才艺展示,引出课题让学生了解教师根据学 展示内容:介绍家乡的特家乡,热爱家乡,生的介绍导入新 课。 产。并向大家介绍家 乡的特产。 二、合作探究,同伴互助通过观察,学学生表述获 1.资源应用,新知探究生获取图中的信取的信息,可以 问题1你能计算出8千克息,再根据信息解独立解决问题核桃一共需要多少元吗?决问题,从而激活 学生的思维。 每千克核桃35元 2.小组合作,感悟特征引出新知与学生可以列 问题2如果要买312千克旧知的不同,揭示出算式,并说明 课题。列式原因。 需要多少元?你是如何列式的?这 个乘法算式与上面列的算式有什 么不同?

三、展示交流,师生互动 问题3可不可以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旧知识来计算呢?你是如何计算的? 问题4用十位上的数去乘被乘数时积的末尾应跟哪一位对齐?为什么? 问题5如何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 利用旧知来 探究新知,使学生 了解新旧知识的 关联处。 让学生学会 思考,了解算理。 让学生养成 检验的好习惯,同 时提高学生的反 分析能力。 可以利用以 前学过的算理完 成计算,但不一 定明白其中的道 理。 通过交流, 学生可以明白其 中的道理。 通过交流, 学生可以较准确 的进行检验。

粗备课导学案---毫米、分米的认识

精研粗备课导学案 课 题 毫米、分米的认识课型练习课学习 内容 练习一3---7题 学习目标1、会用语言描述长度单位毫米、分米。 2、会运用毫米、分米与米的关系进行单位换算。 3、会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长度问题。 学习评价1、通过提问、课堂展示检测目标1、2; 2、通过课堂展示、评价样题检测目标3。 学习 重点长度单位间的转化 学习 难点 利用单位间的转化解决生活问题学前 准备 班班通 学习过程 学案导案 一、知识链接: 1、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2、用手势表示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3、填一填 1米=()分米1分米=()厘米 1厘米=()毫米1米=()厘米 二、独立尝试,交流解惑 1、想一想,填一填 44厘米+56厘米=()分米 1米—2分米=()分米 35厘米=()分米()厘米 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2、交流解惑 你想给大家交流哪道题的解答过程? 如:1米—2分米=8分米,我是这样想的,把1米变成10 分米,再用10分米减2分米得8分米。 你还有什么困惑?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先独立思 考 再在练习本上 写答案 指名回答,集体 订正 学生独立尝试, 集体交流 小组交流

学习过程 三、综合应用 (一)基本练习: 1、填上合适的单位 蜡笔长6()跳绳长2 () 课桌高7()粉笔长75 () 钢笔长14()小明的身高是140() 10张纸厚1()旗杆高9() 2、画一画、填一填。 画一条比80毫米长2厘米的线段,想一想这条线 段用分米作单位是()分米。 3、单位换算 9厘米=()毫米 40分米=()米 70厘米=()分米 80毫米=()厘米 10mm=()cm 9米=()厘米 15米=()分米 100厘米=()米 4、比大小 7厘米()7毫米 6毫米()4厘米 8厘米()80分米 40毫米()4厘米 2米()290毫米 9分米()900毫米 150厘米()2米 对于基本练习,大家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1米=()分米=()厘米 46厘米+54厘米=()厘米=()分米=()米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课本第6页第6题 画图分析题意,再尝试计算,全班交流算法。 四、课堂检测: 1、1、单位换算 6分米=()毫米 90分米=()米 5厘米=()毫米 4米=()厘米 70厘米=()分米 80毫米=()厘米 200厘米=()米 24米=()分米 2、比大小 50毫米()5厘米 4厘米()40分米 2毫米() 2厘米 7毫米()5厘米 120厘米()1米 8分米()800毫米 五、自我总结: 这节课你都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独立完成 全班交流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评讲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计算题200道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题 66x804= 38x894= 366x16= 944x77= 258x61= 47x926= 26x613= 19x447= 89x877= 362x14= 262x76= 603x59= 927x22= 933x55= 225x47= 326x14=

25x291= 29x509= 847x58= 931x23= 929x89= 455x68= 45x370= 84x250= 15x533= 91x743= 25x200= 854x59= 563x85= 80x125= 61x411= 68x881=

239x33= 93x435= 342x88= 22x549= 232x14= 91x655= 80x675= 27x596= 53x887= 40x655= 902x80= 293x78= 230x39= 23x560= 552x83= 866x64=

540x14= 935x83= 49x341= 241x10= 777x90= 51x794= 357x25= 78x613= 21x445= 398x35= 985x89= 318x72= 74x164= 915x39= 849x47= 95x577=

71x693= 390x42= 487x96= 401x91= 320x32= 82x720= 623x75= 63x531= 67x116= 33x251= 787x18= 14x715= 878x12= 83x616= 854x72= 340x25=

784x76= 590x50= 46x709= 24x838= 84x391= 937x60= 76x914= 485x56= 891x75= 427x48= 931x41= 92x883= 33x646= 52x597= 52x743= 627x59=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第二教时) 教学目标: 知识: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能力:通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方式体验到“加减法估算”方法的多样化,在具体情境中感悟和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情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用整十数、整百数近似计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 教学难点:用所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 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加法的估算,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快乐活动日”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参加各种活动。 二年级小朋友参加了这纸鹤活动,让我们来看看二年级各班折纸鹤的情况吧?你看到了那些信息?请你们说说这些数字的相邻整十数? (出示情景图)在快乐活动日中,二年级(1)班折了452只纸鹤,二年级(2)班折了389只纸鹤, 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一个加法问题吗? 比较:两个班共折纸鹤多少只?小亚也提了个问题让我们来看看吧:两个班共折纸鹤大约多少只? 让我们比较一下这两个问题一样吗?不同在哪里?谁知道“大约”是什么意思?可以用哪个词语来代替,表示同一个意思?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想一想,计算“两个班共折纸鹤大约多少只?” 师:该怎样估算?你准备把他们估成接近的整十数还是整百数?同桌讨论。师:谁愿意来说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交流: 汇报:小胖也在做这道题目,让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350+380= 730 360+390=750

小胖做了2遍发现答案都不是很对?小丁丁也来说:精确结果是352+389=741,你的估算结果离得有些远了。聪明的小朋友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师:估算时用什么方法得出的结果最接近精确值? 生:找最接近的整十数。 二、减法的估算 1、探究方法,学习新知 (出示情景图)二年级(3)班折了482只纸鹤,二年级(4)班折了317只纸鹤,师:谁能提个估算的问题?(出示:两个班折的纸鹤大约相差多少?) 师:面对这个问题有该怎样估算呢?请你学着加法的方法估一估。分别用估成整十数和整百数的方法来试试结果,再精算。 谁能来列式?出示482-317 2.同桌讨论估算的方法。 交流方法(引导学生说出合理的估算方法,并板书。) 师:有时在计算中,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列竖式计算。(出示竖式) 板书:482-317 估算:480-320=160 计算:482-317=165 4 8 2 — 3 1 7 1 6 5 3、让我们看看小亚他们四人的方法(出示书上的方法):想一想,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练习: (1)先估算,再计算(书上上面一行3题。) 837-168 725-156 713-144 (2)出示书上应用题 问:这2个问题中到底要我们求估算的结果还是精算的结果?为什么? 问:都要用什么方法来算?(估算)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 计算题 竖式 200题

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计算题 784x76= 590x50= 46x709= 24x838= 349x94= 56x785= 76x468= 452x31= 452x31= 85x915= 822x91= 875x96= 320x32= 82x720= 623x75= 63x531=

469x32= 77x846= 790x83= 202x35= 929x89= 455x68= 45x370= 84x250= 369x10= 304x30= 682x16= 50x109= 33x978= 609x43= 19x343= 364x25=

78x551= 919x94= 11x413= 74x813= 563x85= 80x125= 61x411= 68x881= 17x556= 92x810= 26x941= 548x93= 15x533= 91x743= 25x200= 854x59=

891x75= 427x48= 931x41= 92x883= 927x22= 933x55= 225x47= 326x14= 25x291= 29x509= 847x58= 931x23= 68x614= 696x85= 262x29= 90x469=

18x835= 768x58= 35x542= 111x17= 66x804= 38x894= 366x16= 944x77= 998x76= 208x61= 324x91= 656x77= 248x13= 600x83= 241x19= 282x94=

266x54= 91x724= 831x60= 576x75= 74x164= 915x39= 849x47= 95x577= 67x116= 33x251= 787x18= 14x715= 21x445= 398x35= 985x89= 318x72=

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练习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综合 练习 教学内容:义务教材第七册第61页练习十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学生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 估算、笔算的能力。 2、通过观察、探究,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并 感受估算、笔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养成认 真计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用乘法估算解决问题,体会估算 的合理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 1、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回忆边板书: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 以内) 几百几十数乘一位数 因数中间、 末尾没有0

三位数乘两位数 因数中间、末尾有0 笔算 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积的变化规律 估算 2、你会口算吗? 17×3 150×5 190×2 3000÷6 4×23 24×2 210÷7 28×3 720+58 765-60 4×180 160×4 学生完成后,统计大多数学生完成12题所需的时间,了解学生口算的熟练程度。对口算比较慢的学生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3、下列各数你是怎样估计的? (1)《新编小学生字典》有92页,大约是()页。 (2)小俊每分钟打字108个,大约是()人。

(3)本校有学生688人,大约是()人。 (4)李平大叔今年收橘子1328千克,大约是()千克。 提示:①弄清数据在题目中表示的意义,根据意义来估数;②估数的方法一般是将数据估成几百几十或整百、整十的数。如第(1)小题中的“592页”,可以估成“590页”,也可以估成600页。应视题目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取舍。 二、练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 1、练习十第 2、 3、4题。 生先独立解决。 组织交流。说题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说说怎样估算的。

三位数加减法估算

三位数加减法估算 袁宝华 一、教学内容 《三位数加减法估算》是冀教版课本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学期第14-15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在具体情境中充分认识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通过探究合作,熟练掌握三位数加减法估算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估算与精确计算的比较,加强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力。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尝试,能主动地发现创造,以及自主、自信、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熟练地用整百数、整十数进行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难点:个位上是5的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新课铺垫 1.找邻居。 (1)找出下列各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十数之间。 274 381 612 446 学生若有困难,可给学生先举例如下:比274小的整十数是270,比274大的整十数是280,274在270和280之间。 追问:274更接近哪个?(学生能答出270)为什么?(和270相差4,和280相差6,更接近270) 找同学依次说出其余三个,重点关注生学习情况。 (2)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 327 213 482 194 有了上一小题的追问,学生难度不大。 (3)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 327 213 482 194 二、情境引入、感受估算 1.情境引入。 出示了学生收集矿泉水瓶的图片。 希望小学开展“争当环保小能手”活动,三年级同学收集饮料瓶369个,四年级同学收集442个。介绍,这一活动是环保的,同时也是废物利用。 2.根据已知信息提出问题:学生会提(1)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多少个?(369+442);(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收集多少个?(442-369) 3.老师带来一个问题:估算一下三年级和四年级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学生茫然)4.引出课题。 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计算的结果,这时候就用得到估算。我们

2014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丘北县腻脚中心小学校“451”模式高效课堂导学案 第三单元:测量 课题二:分米的认识 年级: 班级: 姓名: 主备人 :林丽芬 教导处审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建立1分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分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一、自主学习 1、请指出米尺上10厘米的长度,如用分米作单位应该是( )分米? 2、理解10厘米等于1分米。 3、1分米=( )厘米 4、用自己的手势比一下1分米有多长? 5、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 )作单位。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1、讨论一下1米等于多少分米? 2、仔细观察教师的米尺,1米=( )分米,让我们一起数一数。 3、观察例3图片,思考2厘米=( )毫米 80厘米=( )分米 三、归纳总结 1分米=( )厘米 1米=( )分米 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dm)作单位。 四、达标检测 1、3分米=( )厘米 50毫米=( )厘米 4米=( )分米 2、画一条长1分米的线段。 3、画一条3厘米5毫米的线段。 4、3. 选择适合的长度在( )里画“√”。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黑板 ( ) ( ) ( ) 长 7厘米 7分米 7米 毛巾 ( ) ( ) ( ) 五、课后作业 练习五第3、4、8题 六、课后反思 长 3厘米 3分米 3 米 ( ) ( ) ( ) 黑板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练习题 145×12= 135×12= 176×46= 325×26= 237×83= 322×35= 54×145=36×254=83×217= 28 ×153=43×129=32×164=25×328= 12 ×124=85×215=85×142=16×134= 34×246160×30= 220×40= 160×60= 1 80×50=290×30= 460×80=360×12= 390 ×14= 350×15=320×16=280×15= 43 0×26= 36×120=18×230=26×320= 23×340= 27×150=87×410= 806×30= 206×40= 208×30=305×50= 108×90= 209×60= 73×207=26×108= 25×306= 18×103= 69×105=19×302=236×43= 208×56=720×42=407×35= 480×50= 305×30= 24×220=27×142= 306×24= 703×50=260×14= 480×70= 65×390= 42×102= 34×72=28×25=41 2×21= 157×43=315×17=124×35= 408×36= 120×24= 230×40= 450×30=135×24= 500×45= 638×19= 221×16= 307×26= 183×15= 58×912=

408×25= 315×47= 508×15= 236×43= 208×56= 162×21= 64×321= 713×15= 308×21= 130×24= 1 35×12= 306×24= 703×50= 260×14= 480×70= 208×36= 65×390 = 42×102= 720×42= 480×50= 32×987=

新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导学案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1课时:笔算乘法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学习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学习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一、自主学习 1、自学p49例1 2、小组内交流:独立列式为:145×12= 3、请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合乎实际。 5、组内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小组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综合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用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笔算乘法的方法: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 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三、过关检测: 1、练习七第6题。 2、两个因数分别是72和8,积是多少?如果把因数8改成80,800,积分别是多少?你有什么发现? 3、火眼金睛 练习七第7题。 4、比一比看谁做的对 322 145 679 ×24 ×27 × 13 3、列式计算 (1)123的35倍是多少?(2)13个451相加得多少?

三年级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可直接打印)

三年级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 (可直接打印) 44+932=199+398=801+98=814+551 =75+505= 306+812= 537+385= 502+957= 733+530= 412—156=481+21= 28+911= 310+534= 857+423= 139+312= 144+932=665+1000= 263+206= 861+146= 459+86= 323+291= 199+398=729+808= 644+64=558+321= 473+577=387+833= 801+60=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二 814+551=75+505=481+21=665+1000=729+808

644+64= 558+321= 473+577= 387+833= 801+60=306+812= 537+385= 502+957= 733+530= 964+103= 814+551=28+911= 310+534= 857+423= 139+312= 44+932= 75+505=263+206= 861+146= 459+86=323+291= 199+398=481+21=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三665+1000=729+808=306+812=28+911=263+206= 861-146= 459-86= 323-291= 979-488=

599-481=644+64= 558-321= 473+577= 387+833= 680-502= 834-776=537-385= 502+957= 733-530= 964+103= 637-631= 569-366=310+534= 857-423=139+312= 940-456= 911-75=975-883= 三位数加减法计算题练习四 622+190=437+270=683+181=903-786=81+519= 833-732= 166+262=

三年级数学上册-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分米的认识》导学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2、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 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米尺、纸条。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 (米、厘米、毫米) 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课件出示) 一只蚂蚁长约5(毫米)一只长颈鹿高约2(米) 一只小花猫高约40(厘米)一头大灰狼长约8() 质疑:一头大灰狼长约8(),学过的长度单位都不能用。8米

太长,8厘米太短了。 师:当长度一个比1米小而又比10厘米大。用什么单位来计量最好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 三.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 卷尺和测绳 五.学习时间: 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主学习 1、我用直尺测量课桌面的长是()厘米。 2、我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3、我观察直尺,直尺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就是1分米。

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题 一、口算 (1)仔细观察,并计算 12×5= 13×6= 27×3= 52×8= 12×50= 13×60= 27×30= 52×80= 120×50= 130×60= 270×30= 520×80= (2)你一定能够快速算一算 250×80= 300×60= 500×22= 400×80= 650×20= 800×60= 900×11= 270×20= 700×21= 700×80= 400×25= 800×12= 730×40= 250×44= 125×80= 107×90= 350×40= 420×50= 43×200= 550×20= 450×30= 150×60= 380×20= 210×60= 308×70= 75×400= 89×100= 64×300= 140×40= 150×60= 125×40= 500×40= 二、估算 603×21≈ 399×42≈ 538×48≈ 798×82≈ 301×38≈ 98×221≈ 151×19≈ 79×502≈ 713×49≈ 321×18≈ 208×47≈ 375×19≈ 248×42≈ 126×79≈ 150×39≈795×51≈ 三、笔算 (1)列竖式计算 783×45= 146×58= 456×37= 752×14= 256×33= 196×19= 542×32= 756×21= 789×35= 753×15= 139×64= 378×23= 524×26= 375×53= 615×34= 369×56= 269×45= 547×12= 695×89= 362×45= 552×13= 453×27= 743×164= 486×54= 468×74=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加、减法估算,掌握估算的方法。3.通过学习估算的方法,体会到估算的价值,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合适单位,掌握估算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游戏——“找邻居” 师: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邻居”。 (1)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327、213、482、194 (2)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327、213、482、194 师:今天同学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就要运用到刚才小游戏中的一些知识。 二、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1、谈话:在蜜蜂王国,采花的蜜蜂叫工蜂,是工作最辛苦的蜜蜂。在有鲜花盛开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一只工蜂一天一般往返10次,每次行程约1公里左右,它的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30公里。)(出示情境图)这天早晨,蜂王一声令下,勤劳的小蜜蜂从皇宫出发,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朝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外出采蜜去了。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其中的数学信息。 3、请同学们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用加法解决的问题。选择一个问题一起解决,板书:“向南飞和向东飞的一共有多少只?”学生列式,286+103= 快点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出结果。 老师发现我们班的孩子是最爱动脑筋、最会想办法解决问题的,个个都挺棒!下面老师把问题改一下,看你们会不会解决? 板书:“向南飞和向东飞一共约有多少只?”仔细读问题,你有什么发现?请学生思考“约”字的含义。 师讲“约”的意思。“约”就是“大约、大概、不十分确定”的意思。 学生思考:在这个题中需要我们计算出精确的结果? 教师点拨:当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结果时,可以只算一个近似的结果,这就是“估算”。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计算的结果,这时候就会用到估算。我们这一节课就一起研究三位数加减法估算。

(完整版)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长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主备:谢慧玲审核: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认识长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长方体的特征,知道长方体的长、宽、高意义,推导棱长之和计算公式,并会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自主学习 1、举例说说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2、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模型,分别找出面、棱、顶点 3、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 4、长方体有()条棱,哪些棱长度相等?哪些棱是相互平行的? 5、长方体有()个顶点 二、合作交流 1、小组合作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2、需要多少条木条,可以将长度相同的分成几组? 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这三条棱叫做什么? 4、怎样计算12条棱长度之和? 四、我的疑惑: 正方体的认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正方体,从面、棱、顶点入手了解正方体的特征,会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别与联系。 二、自主学习。(相信自己,一定是最棒的) 1、从面、棱、顶点入手想想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2、观察手中的正方体模型,思考: (1)有几个面?每个面的大小、形状一样吗? (2)有几条棱?每条棱的长短一样吗?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每个顶点有几条棱相交? 总结:正方体由()个完全相同的()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有()条棱,所有棱长度(),有()个顶点。 三、合作学习(相信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 1、正方体是否有长、宽、高?长度是否相等,我们把它的长宽高叫做什么?什么样的长方体叫正方体? 关系用集合圈表示为: 3、知道正方体的棱长,怎样算棱长之和? 四、我的疑惑: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导学案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案

新四年级上册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我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我能正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点: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AP拍照,和同学们分享。 1.复习 34×25 83×16 2.自主探究新知 (1)阅读教材 (2)215×28 上题是()位数乘()位数。分别用了()、()、和()方法来计算这道题。 笔算方法,思考: ①第一步先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相乘时,如果满十怎么办?积和哪一位对齐? ②第二步再用哪一位上的数去乘哪个数?积和哪一位对齐? ③最后算什么?

(3)总结:三位数乘两位数:先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和()位对齐;再用两位数()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和()位对齐;最后把两个积()。 3.达标练习 (1)不用计算判断对错。 158×28=4530() 231×42=7702() (2)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①236×12在竖式计算中,十位上的1乘236得() A、 236 B、2360 C、472 ②512×28的积最接近() A、15000 B、1500 C、10000 ③435×12积得末尾是() A、0 B、5 C、7 4.总结 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我在方面表现不够好。以后要注意。 四、参考资料 为科学而疯的人 由于研究无穷时往往推出一些合乎逻辑的但又荒谬的结果(称为“悖论”),许多大数学家唯恐陷进去而采取退避三舍的态度。在1874—1876年期间,不到30岁的年轻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向神秘的无穷宣战。他靠着辛勤的汗水,成功地证明了一条直线上的点能够和一个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也能和空间中的点一一对应。这样看起来,1厘米长的线段内的点与太平洋面上的点,以及整个地球内部的点都“一样多”,后来几年,康托尔对这类“无穷集合”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通过严格证明得出了许多惊人的结论。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三位数加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第二学期)《数学》第38--3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习用整十数、整百数进行估算的方法,逐步养成估算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2.在估算的过程中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学习数学的用处。【教学重点】用整十数、整百数对三位数加法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初步体会到不同的估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感知估算: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熊猫乐乐出了两组题目想考考大家,看看小朋友以前的本领学得怎么样?同桌两个小朋友各选一题 说一说. 1、说一说它们的邻数,更接近哪个整十数或整百数: 1) 360、507、823 相邻的整百数是()和(),更接近( ). 2)76、347、723 相邻的整十数是()和(),更接近( ); 2、创设购物情境:小丁丁带100元钱去商店买下列体育用品, (图)篮球 38元,跳绳8元,羽毛球拍 23元。 (1)师:春天到了,小丁丁想要加强锻炼.周末他来到了体育用品商店,选择三样体育用品,根据所给的数学信息,谁能很 快地判断出妈妈给他100元钱,够吗?你有什么好方法 很快得出这样的结论? (2)学生交流。 3、小结:有的小朋友认为不需要算的,就可以知道这几样东西肯 定不用100元因为把这三个价钱都看成后面的整十数, 和一定比100小,问题只是问我们够不够。所以可以很 快得出100元钱够了的结论。老师在去超市购物排队结 帐时,经常会看一下购物车里的商品,然后大致算一下

认识小数(导学案)

《认识小数》教学案 教学内容:国标本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一位小数,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概括等活动,经历小数含义的探索过程,增强与同伴合作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通过了解小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唤起经验 电脑出示:21 46 10 3 1.2 0.8 3. 4 师:这些数认识吗?谁来试试。 生读 师:不简单,这三个数(后面的三个数)咱们还没学呢,你也认识! (电脑出示:1.2 0.8 3.4加粗、放大)(这里是否要介绍这些数是小数,以便在第一时间强化认知---这样的数就是小数) 师:一起大声地、自信地读一读。 生读小数 师:怎么认识这些数的? 生介绍生活中见到的小数。 揭题:日常生活中只要你留心观察,一定能经常见到这些(小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小数。(板书课题:认识小数) 二、联系实际,探究发现 师:是呀!小数就来自我们的生活。瞧!小明和小芳正在量课桌呢!一起来看看。 电脑播放:教学情境 师:谁来说一说测量的情况:

生:桌面长5分米,宽4分米 (板书:5分米、4分米) 师:今天的研究就从这两个数量开始。请看 电脑出示: 活动一:认识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注意字体的变化) 1.独立思考 ①想一想:5分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 5分米=( )米 ②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③读一读:105米还可以写成0.5米。 0.5读作零点五。 ④填一填:5分米=( )米=( )米 分数 小数 ⑤试一试:4分米=( )米=( )米 你是怎样想的? ⑥找一找:你能在米尺图上找出5分米、 10 5米、0.5米和4分米、 米、0.4米吗,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一填? 1 分米 ( )分米 ( )分米 10 1 米 ( )米 ( )米 0.1 米 ( )米 ( )米 2.小组交流。 3.小组讨论 ①仔细观察米尺图及相应的数,你能发现什么? ②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学生活动后班级交流) 师:哪一小组愿意来展示的? (选一小组,6人汇报,1人1题) 师:小组讨论,请其他组的代表来交流你们的发现。 别人在发言的时候,你该干什么呢? (4名学生汇报)师生认真倾听,及时点拨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学和小组讨论,发现了零点几就是十分之几。

三位数乘两位数立竖式计算练习题300道65390

三位数乘两位数练习题300道(列竖式计算) 姓名: 286 ×25 = 463 ×30 = 856 ×49 = 524 ×36 = 275 ×55 = 702 ×36 = 183 ×33 = 300 ×29 = 645 ×91 = 164 ×55 = 106 ×54 = 737 ×64 = 604 ×38 = 464 ×14 = 571 ×13 = 660 ×93 = 205 ×63 = 902 ×93 = 423 ×95 = 152 ×42 = 120 ×24 = 454 ×45 = 634 ×34 = 449 ×64 = 138 ×76 = 135 ×13 = 381 ×13 = 234 ×81 = 754 ×89 = 717 ×51 = 464 ×32 = 177 ×22 = 582 ×35 = 169 ×48 = 645 ×11 = 850 ×65 = 911 ×13 = 166 ×73 = 809 ×52 = 262 ×76 = 145 ×11 = 905 ×90 = 928 ×40 = 168 ×92 = 562 ×75 = 709 ×92 = 984 ×22 = 244 ×87 = 901 ×12 = 180 ×71 = 967 ×39 = 304 ×33 = 967 ×63 = 149 ×83 = 519 ×49 = 740 ×65 = 556 ×60 = 195 ×61 = 347 ×58 = 501 ×36 = 810 ×31 = 431 ×22 = 995 ×16 =

125 ×25 = 667 ×99 = 154 ×68 = 451 ×24 = 691 ×15 = 247 ×65 = 300 ×55 = 189 ×54 = 895 ×56 = 173 ×49 = 577 ×61 = 514 ×56 = 758 ×10 = 964 ×32 = 516 ×94 = 129 ×98 = 463 ×85 = 856 ×17 = 466 ×80 = 667 ×30 = 252 ×61 = 861 ×64 = 463 ×89 = 630 ×13 = 994 ×14 = 167 ×69 = 739 ×30 = 387 ×99 = 174 ×29 = 734 ×39 = 247 ×74 = 117 ×27 = 916 ×55 = 552 ×11 = 738 ×83 = 691 ×16 = 775 ×58 = 835 ×18 = 640 ×80 = 931 ×86 = 329 ×62 = 968 ×96 = 759 ×59 = 605 ×32 = 406 ×82 = 865 ×78 = 947 ×69 = 182 ×37 = 550 ×22 = 699 ×91 = 236 ×47 = 633 ×50 = 680 ×89 = 673 ×53 = 441 ×50 = 370 ×84 = 232 ×74 = 394 ×56 = 309 ×24 = 124 ×10 = 538 ×84 = 558 ×93 = 347 ×98 = 602 ×99 = 942 ×96 = 830 ×25 = 983 ×46 = 233 ×28 = 496 ×25 =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详案

三位数加减法的估算 课前热身 1.小游戏——“找邻居” 师:在上新课之前,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找邻居”。 (1)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百数:327,484,155 在学生找出两个相邻的数后追问更接近哪个整百数,口头问一下即可,不用做PPT (2)找出下列各数最接近的整十数:327、484,155 师:看来同学们对于整十数整百数的知识掌握的非常好。 一、情境引入、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 师:大头儿子刚搬了新家,可现在厨房里还缺微波炉和电饭锅,他们打算一起去电器城采购,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出示题目: 师:电器城里微波炉和电饭锅的种类可真多啊,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各自挑了自己喜欢的微波炉和电饭锅。 (出示图片微波炉电饭锅 小头爸爸314元408元 围裙妈妈386元242元 大头儿子386元122元) 可是大头儿子一家只有600元的预算。 3、解释名词:谁知道预算是什么吗? 预设:预算就是打算花的钱在600元以内。(板书:600元) 4、判断:那请同学们帮忙来看一看,谁挑选的电器花的钱在预算以内呢?(1)同桌相互讨论一下:师:请同桌讨论一下,谁的方案合适,清说一说你的理由。 (2)汇报:举手表决,师分别问:同意小头爸爸的举手;同意大头儿子的举手,同意妈妈的举手。

二、探究新知 (一)用整百数进行估算: 1、说理由:为什么你们都不选择爸爸的方案? 预设:(1)314+408=722(最好先抽这个答案,学生说这个你可以回应问他是怎么算的,并且把这个答案也写上去,等等要比较的) (2)3百多+4百多已经7百多了,肯定超过6百。(师回应说这个办法比第一个方法怎么样?简单多了吧,我们用口算就可以解决了。) 3、小结:对,我们可以将这两个数看成整百数,314看成300,408看成400(师同时板书),300+400已经是700了,已经超过600了,所以爸爸的方案行不通。 4、引入估算: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精确计算出结果,只要像这样先大致把数看成整百数,然后用口算就可以得出答案的方法,就是我们数学中的一种新本领——估算(板书:估成整百数)估一估就可以用口算出答案。 5、渗透估大估小概念:爸爸的方案最后估出来是700,实际价格肯定要比700来的......是呀,314看成300估小了,408看成400也估小了,所以700肯定比原来的价格低多了,爸爸的预算肯定不够。 (二)用整十数来估算 1、质疑:接下来我们看看妈妈的方案,刚才有人同意有人不同意,老师觉得没错啊,将386估成400,242估成200,不正好600吗?可以选择妈妈的方案。 预设:(1)将242估成300的话,加起来就是700,超过了 (2)可能有小朋友直接会说看十位上的,可以,让孩子说完。 2、小结:也就是说现在还是估成整百数的话就会有差错,这时你们觉得应该估成什么数? 预设:整十数(师板书) 3、估算成整十数:那你们想把这两个数估成哪些整十数呢? 预设:380+240 380+250 390+240 390+250等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二课时 分米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一、复习旧知 单位换算。 1厘米=( )毫米8厘米=( )毫米 10毫米=( )厘米90毫米=( )厘米 二、探索新知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粉笔盒盒高大约为1( )。一间教室高3( )。 乒乓球台高12( )。一支笔长15( )。 光盘的厚度大约1( )。一本书长2()。 2.填一填。 1分米=( )厘米70厘米=( )分米 1米=( )分米60分米=( )米 3.算一算。 1米一2分米=( )分米14厘米十26厘米=( )分米1分米一4厘米=( )厘米 知识点一:认识分米 1. 1分米=( )厘米 2.你能用手势表示出1分米的长度吗?

知识点二: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关系 算一算,填一填 50厘米=( )分米10分米=( )厘米 5米=( )分米1分米=( )毫米 1米一5分米=( )分米37厘米+43厘米=( )分米 1分米一6厘米=( )厘米 一、随堂练习 1.填一填。 100厘米=( )分米10分米=( )厘米 4分米=( )毫米2米=( )厘米=( )分米 2.画一画。 (1)画一条2分米6毫米长的线段。 (2)画一条2厘米8毫米长的线段。 3.在里填上“>”“<”或“=”。 5分米5厘米9毫米2厘米6毫米6分米2米20分米 4分米90毫米40分米5米 二、拓展练习 一根8分米长的绳子,对折剪开后再对折剪开〕每根绳子现在有多长?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一、填一填。 6分米=( )厘米4米=( )分米70分米=( )米60厘米=( )分40厘米=( )分米10米=( )分米 二、辨一辨。 1.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 2.爸爸走一步大约30分米。() 3.小明身高120分米。() 4.讲台长9米。() 三、算一算。 第一棵树与最后一棵相距多少分米?合多少米?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