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6-10天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角膜裂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角膜全层裂伤(ICD-10:H05.302 )。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 : 11.51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 2006年版)。 1.眼部外伤史。 2.症状:眼部刺激症状。 3.体征:角膜全层裂伤伴前房形成不良。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2006年版)。 行角膜裂伤缝合术(ICD-9-CM-3 : 11.51 )。 (四)标准住院日为 5 - 6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H05.302角膜全层裂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 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 眼眶X片或CT; (2) 必要时加查胸片、心电图; 必要时加查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感染性 疾病筛查。 (七)手术日为入院第1天。 1.手术前准备:肌注破伤风抗毒素,清洁结膜囊。 2.行角膜裂伤缝合术。 (八)术后用药。 1.建议全身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 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可考虑使用第一、 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g/ 次,一日2-3 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 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眼部局部使用药物: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精编版

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及其病种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是一组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病种的治疗、护理、康复、检测等所制定的一个最适当的,能够被大部分患者所接受的照护计划。是既能降低单病种平均住院日和医疗费用,又能达到预期治疗效果的诊疗标准。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在提高医疗护理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团队协作,增加了患者本人的参与,使医疗护理更加合理化、人性化,是目前许多发达国家普遍使用的医疗工具。 临床路径的定义 临床路径是指医生、护士及其他专业人员等多个相关学科研究者针对某个 ICD对应病种或手术,以循证医学为基础,以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成本控制为目的, 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程序化、标准化的诊疗计划,以规范医 疗服务行为、减少康复延迟及资源浪费,使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临床路径病种: 卫生部于2009年末出台22个专业112个临床路径病种,随后于2010年、2011年和2012年又先后推出临床路径病种,截止2013年2月一共345个临床路径病种。 一、呼吸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肺血栓栓塞症 2.社区获得性肺炎 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支气管扩张症 5.支气管哮喘 6.自发性气胸 7.肺脓肿 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结核性胸膜炎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慢性支气管炎 12.特发性肺纤维化 13.胸膜间皮瘤 14.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二、消化内科15个临床路径病种: 1.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胆总管结石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大肠息肉

6.反流食管炎 7.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上消化道出血 13.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14个临床路径病种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脑出血 3.吉兰—巴雷综合征 4.多发性硬化 5.癫痫 6.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肌萎缩侧索硬化 10.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颈动脉狭窄 12.颅内静脉窦血栓 13.视神经脊髓炎 14.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四、心血管内科16个临床路径病种 1.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 8.房性心动过速 9.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14.心房颤动介入治疗 15.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16.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介入治疗

胸外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相关制度

胸外科胸腔镜诊疗技术管理规范及相关制度一、本专业人才结构与收治病人情况 胸外科现有医师8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2名。开放床位数37张,近5年累计完成胸腔镜手术270余例,其中开展有肺大泡切除术、肺活检术、肺楔形切除术、脓胸清理术等,技术水平在本地区处于领先地位。近5年内未发生胸腔镜手术相关的医疗事故。 二、手术室及相关科室 有经过专门培训的专科内镜护士,有一套高清胸腔镜系统和配套器械,能满足胸腔镜诊疗工作的需要。麻醉科配备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全麻呼吸机等急救设备和急救药品。能够满足各类胸腔镜麻醉必须的设备、设施,具备胸腔镜麻醉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具备满足危重患者救治要求的重症监护室。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等专业科室及专业医师,对各类并发症综合处理和抢救能力强。内镜消毒灭菌设施,医院感染管理专人管理,符合要求。 三、技术管理: (一)严格遵守胸外科疾病诊疗规范、胸腔镜诊疗技术操作规范和诊疗指南,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

(二)胸腔镜镜诊疗技术开展由科主任、主任医师决定,实施按照四级手术管理的胸腔镜诊疗技术由科主任、主任医师决定,术者由胜任技术要求的副主任医师以上担任。术前确定手术方案和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术后制订合理的治疗与管理方案。 (三)实施胸腔镜手术前,向患者或其法定监护人、代理人告知手术目的、手术风险、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四)加强胸腔镜诊疗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胸腔镜诊疗后随访制度,并按规定进行随访、记录。 (五)将准予开展的胸腔镜手术上报上级部门备案。 四、人员培训 每年派1-2人到国内著名大学及国内大型医院学习培训微创内镜技术, 不断提高自己的胸腔镜技术水平。 五、胸外科已开展胸腔镜诊疗技术目录 1气胸处理; 2肺大疱切除; 3胸膜摩擦; 4胸膜切除或胸膜固定; 5巨大肺大疱切除; 6肺减容术; 7肺叶切除术。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完整版)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 行肺大疱切除和/或胸膜固定术(ICD-9-CM-3:32.2和/或34.601,34.9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诱发因素: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也可无明显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突发患侧胸痛、喘憋、呼吸困难,偶尔有干咳。严重程度从轻微不适至严重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3.临床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在30%以上者,可出现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4.辅助检查:胸片或胸部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复发性气胸; (2)胸片或CT检查证实有肺大疱者; (3)气胸合并胸腔出血者; (4)有效胸腔闭式引流3-7天仍有大量气体溢出者; (5)患者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高空作业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J93.1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60岁以上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

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

急性扁桃体炎 (2017年版) 一、急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急性扁桃体炎(ICD-10:J03.900) 行药物保守治疗(ICD-9-CM-3:30.0901/30.09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1.病史:急性咽痛,吞咽时加剧,可向同侧耳部放射,伴轻度呼吸苦难,可伴畏寒,高热(39-40°C), 2.体征:病人呈急性病容。局部检查见咽部粘膜呈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两腭弓最为严重,腭扁桃体肿大。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时在其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但不遗留出血创面,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耳鼻喉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

一般疗法:卧床休息,进流质饮食及多饮水,加强营 养及疏通大便,咽痛剧烈或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及镇痛药。因本病具有传染性,故病人要隔离。 扁桃体炎抗生素应用:为主要治疗方法。青霉素应属 首选抗生素,根据病情轻重,决定给药途径。 扁桃体炎局部治疗:常用复方硼砂溶液,口泰(复方氯乙定含漱液)或1:5,000呋喃西林液漱口。 (四)标准住院日为≤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0急性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标准住院日≤5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等); (七)出院标准。 1.一般情况良好,咽部无明显感染征象。 2.没有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

人民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文件

市人民医院 临床路径管理工作方案(试行) 一、临床路径概念 临床路径是指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与程序。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诊疗指南为基础,以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提高医疗效率,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为主要目的。相对于临床诊疗指南而言,临床路径针对特定疾病的诊疗全流程,重点关注诊疗过程中诊疗行为的规范性和时间顺序性、各科室间的协同性、以及诊疗的结果,其内容更简洁、操作性更强,是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促进科室协作的重要手段。 临床路径是相对于传统经验诊疗路径而言的,传统经验诊疗路径即是每位医师基于个人对疾病的诊疗经验积累而形成的诊疗路径,不同的医师对疾病诊疗的业务水平存在差异、诊疗经验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的诊疗路径。不同治疗组、不同医师针对同一疾病可能采用不同治疗方案,难以保证患者获得最优的诊疗方案。采用临床路径管理,可以避免传统经验诊疗路径中不同医生个人因素出现的不同治疗方案,避免了随意性,提高了诊疗费用及预后的可评估性。 二、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目的 (一)规范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提高医务人员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二)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三)体现循证医学证据在医疗服务全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保

障医疗安全。 (四)优化病种诊疗方案,节约医疗资源,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 (五)为探索医疗服务付费制度改革奠定基础。 三、建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科室,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 1.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职责: (1)制订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的规划和相关制度; (2)协调临床路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的病种;组织细化具体实施临床路径,审核临床路径文本。 (4)组织临床路径相关的培训工作; (5)审核临床路径的评价结果,制定改进措施; 2.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名单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工作职能: (一)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工作的医疗机构应当成立临床路径管理委员会和临床路径指导评价小组(以下分别简称管理委员会和指导评价小组)。医疗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本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评价小组的工作。 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临床科室应当成立临床路径实施小组(以

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

自发性气胸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易患因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胸膜下小疱、干酪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肺癌等肺实质病变破入胸膜腔,使用持续正压人工机械通气吸气压过高时;也有既往肺部无明显病变者。 2.诱因: (1) 多数无明显诱因。 (2) 持重物等用力动作。 (3) 大笑或剧烈咳嗽。 3.症状: (1) 胸痛。 (2) 呼吸困难。 (3) 咳嗽。 (4) 紫绀。 (5) 虚脱、意识不清或休克。 [物理检查]

1.气管(和心脏)移位。 2.胸廓饱满。 3.呼吸运动减弱。 4.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 5.叩诊呈鼓音。 6.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辅助检查] 1.胸部X线检查。 2.胸腔压力测定。 3.胸腔镜检查。 [诊断要点] 1.病史: (1) 气胸发生前可有剧烈咳嗽或持重物等用力动作,但多数无明显诱因。 (2) 发病急骤,突然胸痛、气短和刺激性咳嗽。 (3) 发病缓慢者胸痛、咳嗽症状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仅在胸部X线透视时发现。

(4) 张力性气胸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出现紫绀和虚脱,严重者意识不清和休克。 2.体征: (1)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 (2) 患侧叩诊呈鼓音。 (3) 患侧语颤和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 大量气胸时气管、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 (5) 左侧气胸或纵隔气肿者,听诊有Hamman征。 3.器械检查: (1) 胸部X线检查:气胸部位透光度增高,无肺纹理。肺组织被压向肺门处。在萎陷肺的边缘,脏层胸膜呈纤细的发线影。 (2) 胸腔压力测定:可鉴别气胸类型。 (3) 胸腔镜检查:可窥视胸膜有无破口,粘连及胸膜上肺大疱。 [鉴别诊断] 1.急性心肌梗塞。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眼科诊疗指南

眼科诊疗指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 一、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ICD-10: ) 行小梁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症状: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下降等。 2.体征:眼压高,前房浅,结膜充血,角膜水肿,色素KP,青光眼斑,虹膜节段萎缩,前房角狭窄或关闭等。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军医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我国原发性青光眼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中华眼科杂志) 1.小梁切除术:房角关闭超过1/2圆周。 2.激光/手术周边虹膜切除术:房角关闭小于1/2圆周,

无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 2.眼部常规检查:视力、眼压、前房、晶体、视盘情况,前房角镜检查。 3.根据病情选择AB超、UBM、视野。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抗菌药物滴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可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部麻醉或表面麻醉。

消化科疾病临床路径

消化系统临床路径(6个)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肝硬化腹水(ICD-10:K74+R18)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符合肝硬化失代偿期诊断标准:包括肝功能损害、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 2.有腹水的体征和影像学结果:腹胀、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等;腹部超声或CT检查证实存在腹腔积液。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2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04年美国肝病学会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指南》等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 1.一般治疗(休息、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

2.消除病因及诱因(如戒酒、停用有损肝功的药物、限制过量钠盐摄入等)。 3.药物治疗:利尿剂、白蛋白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74+R18肝硬化腹水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入院后必须完成的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HBV、HCV; (3)腹水检查; (4)腹部超声、胸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选择: (1)腹水病原学检查,腹部CT或MRI,超声心动检查; (2)24小时尿钠排出量或尿钠/钾比值。 (七)腹腔穿刺术。 1.适应证:新发腹水者;原有腹水迅速增加原因未明者;疑似并发自发性腹膜炎者;

诊断简答题

(1)在正常人体中,血管内液体是怎样保持动态平衡的? (2) 水肿是怎样形成的. (3) 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主要表现为腹水,什么原因形成的腹水呢. (4) 从体征上怎样鉴别中心性紫绀和周围性紫绀. (5) 什么叫<肠原性青紫症. (6) 硫化血红蛋白血症在人体内是怎样形成的? (7) 请简述心悸的发生机制? (8) 引起心悸的生理性原因有哪些? (9) 简述胸痛的伴随症状及其临床意义? (10) 右心衰竭发生呼吸困难的机制是什么? (11) 皮肤粘膜出血的基本病因有哪些?各举一例? (12) 引起肝原性水肿的重要机制有哪些? (13) 何谓水肿? (14) 心原性水肿特点是什么? (15) 肾原性水肿特点是什么? (16)简述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特点? (17) 什么是垫型. (18) 常见的功能性低热有哪些. (19) 发热的分度,临床上是如何划分的. (20) 简述呼气性呼吸困难的特点有哪些. (21) 稽留热型临床特点. (22) 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型临床特点. (23) 何谓<三凹征>. (24) 何谓诊断学. (25) 诊断学的基本方法包括什么. (26) 哪些情况可影响热型. (27) 请描述弛张热型特点,临床上常见哪一些疾病. (28) 引起咯血的常见循环系统疾病有哪些. (29) 引起咯血的支气管肺疾病有几种. (30) 呈金属音调的咳嗽常见于哪几种疾病. (31) 急性肺脓肿咯痰有哪些特点. (32) 布鲁菌病发热有哪些特点. (33) 发热病人体温上升有几种形式?常见哪些疾病. (34) 发热病人体温下降有几种形式?常见哪些疾病. (35) 如何判定小量,中等量和大量咯血. (36) 临床上发热的热型有几种?大叶性肺炎发热属于哪一种热型. (37) 如何根据体温的高低对发热进行分类. (38) 正常人体温波动范围是多少?那种生理情况下体温可偏高或偏低. (39) 咯大量脓臭痰,静置后分层,最常见哪一种肺疾病. (40) 什么是咯血. (41) 什么是发热. (42) 什么是体征?请举出2-3个例? (43) 什么是症状?请举出2-3个例? (44) 简述溶血性黄疸时胆红素,尿胆原,有何改变?尿胆红素.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讲课稿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 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 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临床路径-消化内科 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 一、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ICD-10:K2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原因不明的呕吐、胸及上腹痛、反酸、烧心,小婴儿可有喂食困难、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等症状,对反复发作的慢性呼吸道感染、治疗无效的哮喘等,应当考虑GERD可能。 2.实验室检查:通过食管钡餐造影;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胃镜检查可确诊。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体位治疗。 2.饮食治疗。 3.药物治疗:胃肠促动力剂、抑酸剂、黏膜保护剂。 4.外科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3–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21胃食管反流病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和隐血;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电解质; (4)食管下端24小时pH值监测。 2. 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 (2)胸部、腹部平片; (3)腹部B超; (4)食管钡餐造影; (5)胃镜检查等。 (七)选择用药。 1.胃肠促动力剂。 2.抑酸剂。 3.黏膜保护剂。 (八)出院标准。 1.诊断明确。 2.除外其他疾病。

诊疗项目

心血管 心衰的诊治 心脏骤停的抢救 心源性休克的抢救 ★静脉临时起博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治 高血压的诊治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 常见心律失常的诊治 顽固性心衰的诊治 高心脏监护室(CCU) 急性心肌梗塞合并症的诊治 严重心律失常的诊治 消化 常规内镜(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 黄疸的鉴别诊断 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治 肝昏迷、肝功能衰竭的诊治 急诊内镜(胃镜、肠镜)检查 ★超声导向下肝穿刺术 缺血性肠病的诊治 ★胆道镜检查(可配合肝胆外科)重症胰腺炎的诊断

常见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诊治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 常见出血性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诊治骨髓穿刺及细胞形态学分类 ★白血病的诊治 ★溶血性疾病的诊治 ★疑难血液病的诊断 ★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诊治 ★急性白血病的诊治(组织化学染色或免疫学确定亚型) ★淋巴瘤的诊治 ★急性料细胞减少或缺乏的诊治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诊治 甲状腺机能亢进危象、席汉氏综合症的诊治 糖尿病的诊治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的处理 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克汀病的防治 ★ 24小时17羟皮质类固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测定 ★甲状腺功能测定总甲状腺素(TT3、TT4),促甲状腺激素(TSH)测定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治 肾病综合怔的诊治 泌尿系统感染的诊治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诊断及非透析治疗 ★原发性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肾性高血压的诊治 ★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血透 肾功能测定(血肌酐、尿素氮) 泌尿系统超声,影像学检查 ★肾功能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

脑血管病的诊治 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常见病因检查 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诊治 脑电图、脑脊液检查 颅内高压对症治疗及病因追查 癫痫的病因诊治 神经系统炎性病变的诊治 脑电图、脑脊液细胞学检查 ★肺功能检查:一般通气功能 大咯血的诊治 自发性气胸的救治 ★呼吸衰竭的诊治(血气分析) 心肺复苏术 肺源性心脑病诊治 ★纤维支气管镜的正确使用 下呼吸道感染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原则重症哮喘救治 重症肺源心脏病的诊治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诊治★胸膜活检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上睑下垂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上睑下垂(ICD-10: H02.4,Q10.10) 行上睑下垂矫正术(ICD-9-CM-3:08.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眼科临床指南(PPP)》(美国眼科学会编) 1.出生后数月、数年双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2mm以上,上睑部分或全部不能提起,伴有耸眉、下颌上抬、仰头视物等特殊面容;单眼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存在弱视的可能性。 2.提上睑肌肌力试验小于或等于4mm、额肌功能良好、Bell征阳性、眼位及眼球运动无异常。 3.鉴别诊断: (1)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 (2)Marcus-Gunn综合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和《眼科手术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卫生出版社) 1.先天性上睑下垂以手术治疗为主。如果遮盖瞳孔,为避免弱视应尽早手术,特别是单眼患儿。 2.因神经系统疾病、其他眼部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获得性上睑下垂应先进行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如无效时再考虑手术治疗。 3.先天性动眼神经麻痹应先施行斜视矫正术,术后眼位正位、Bell 征阳性者再行上睑下垂手术。 4.根据患者病情选择手术方式:包括提上睑肌缩短术、额肌瓣悬吊术、阔筋膜或硅胶悬吊术、Müller肌缩短术和提上睑肌腱膜修补术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5-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 H0 2.4,Q10.10上睑下垂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凝血功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心电图、X线胸片(全麻患儿)。 2.眼部专科检查: (1)检查视力和矫正视力; (2)检查提上睑肌肌力和上睑下垂量; (3)检查上直肌和下斜肌等眼外肌功能; (4)检查有无Bell’s现象和上睑迟滞现象; (5)检查有无Macus Gunn现象,必要时进行新斯的明试验。 3.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超声心动图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2.选用喹诺酮类或妥布霉素(儿童)类眼液,预防性用药时间为1-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2-3天。 1.麻醉方式:局麻或全麻(儿童)。 2.手术内固定物:无。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九)术后住院恢复3-4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卫生部诊疗技术指南临床路径2019版295页word

第一篇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罗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4)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情况进行:血培养、血气分析、胸部CT、D-二聚体、血氧饱和度、B超、有创性检查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1.评估特定病原体的危险因素,入院后尽快(4-8小时内)给予抗菌药物。 2.药物选择: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结合患者病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初始治疗2-3天后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 4.对症支持治疗:退热、止咳化痰、吸氧。 (八)出院标准。 1.症状好转,体温正常超过72小时。 2.影像学提示肺部病灶明显吸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1.伴有影响本病治疗效果的合并症,需要进行相关诊断和治疗,导致住院时间延长。 2.病情较重,符合重症肺炎标准,转入相应路径。 3.常规治疗无效或加重,转入相应路径。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ICD-10:J44.001/J44.1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2.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常规用药者。 3.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或痰的性状发生改变,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COPD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治疗方案。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临床路径流程 (2015年版) 一、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ICD-10: J03.901)。 (二)诊断依据。 1.病因:劳累、受凉、烟酒过度后 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部剧痛,不敢吞咽。咽痛初起多为一侧,继可发展至对侧。常引起耳部放射痛。可有畏寒高热,头痛、食欲差、疲乏无力,腰背及四肢酸痛等。小儿患者可因高热而引发抽搐、呕吐及昏睡。上述症状轻重程度因人而异,一般来说,成人症状较轻,儿童症状较重。 3.查体:患者呈急性病容,面色潮红,精神不振或萎靡。局部检查可见咽部黏膜弥漫性充血,以扁桃体及双侧腭弓最为明显,腭扁桃体肿大,表面可见黄白色脓点或在隐窝口处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不超出扁桃体范围,易拭去,不易出血。双侧下颌角淋巴结常肿大,压痛。 4.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加快,C反应蛋白增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1.预防措施:保证充足的睡眠,随气温及时增减衣服。坚持锻炼身体,提高 机体抵抗力。戒除烟酒,多饮水,加强营养,避免挑食及熬夜,注意休息,避免劳累。 2.控制感染。 3.退热、止咳等对症处理。 4.进食困难者给予给予葡萄糖、维生素C、能量合剂等支持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4–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03.901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为必选项目;○为可选项目;◎为该组仅选一项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1

内科诊疗常规考试题(A卷) 科室:姓名: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1~3题共用题干)男,45岁。发热、咳脓痰1周,胸片右下背段浸润阴影,用青霉素治疗体温稍下降,但痰量增多,为脓血痰,有臭味。胸片大片浸润阴影中出现空腔。1.治疗中需加用(B )A.红霉素 B.甲硝唑 C.卡巴克洛(安络血) D.祛痰药E.阿米卡星2.治疗2周后,病人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胸片空腔缩小,抗生素总疗程一般宜持续( E ) A.2周 B.3周 C.4周 D.6周 E.8周 3.如果作体位引流,应采取的体位是( E ) A.头低仰卧位 B.右侧卧位 C.左侧卧位 D.坐位 E.头低俯卧位(4~6题共用题干)男性,14岁。晨跑后突感左胸闷、胀痛,气促出冷汗。查体:神志清楚,面色苍白,唇发绀,呼吸26次/分,左上肺叩诊呈鼓音,呼吸音消失,心率110次/分,律齐。4.最可能的诊断是(D )A.心绞痛B.胸膜炎 C.带状疱疹 D.自发性气胸 E.肋间神经炎 5.对上述患者,为明确诊断最佳检查应选择( B ) A.血常规 B.胸片 C.胸部B超 D.胸部CT E.胸部磁共振 6.为缓解患者上述症状,最佳紧急处理为( D )A.氧疗B.抗生素治疗 C.给予镇静剂 D.抽气减压 E.给予强心剂

(7~10题共用题干)老年患者,两年前诊断肺心病,一周来咳嗽、咳痰、喘息加重,双下肢水肿,体检:肺内多量湿性啰音,心率100次/分,肝肋下2.5cm,双下肢水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均增高,血气分析:pH7.335,PaO2 50mmHg,PaCO2 78mmHg,HCO3 34mmol/L. 7.该患者目前不存在下列哪种并发症( E ) A.肺部感染 B.心力衰竭C.呼吸衰竭 D.呼吸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8.关于该患者的治疗,下列哪项不恰当(E ) A.控制感染 B.保持呼吸道通畅 C.氨溴索祛痰 D.持续低流量吸氧 E.5%碳酸氢钠纠正酸中毒9.根据上述血气分析结果本患者应属于下列哪种酸碱平衡失(A )A.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C.呼性酸中毒代偿 D.呼性酸中毒失代偿 E.代谢性碱中毒10.根据上述结果,最首要的治疗是下列哪项( C ) A.氧疗 B.呼吸兴奋剂C.人工通气 D.积极控制感染E.应用利尿剂(11~14题共用题干)女性,20岁。反复发作性呼吸困难、胸闷、咳嗽3年,每年春季发作,可自行缓解。此次已发作1天,症状仍持续加重,体检:双肺满布哮鸣音,心率88次/分,律齐,无杂音。 11.该患者的诊

内科临床路径

目录 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 一、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表单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5)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 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表单 (7) 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0) 一、支气管扩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0) 二、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表单 (12) 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4) 一、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14) 二、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表单 (17)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20)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20) 二、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表单 (23) 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26) 第一诊断为肺血栓栓塞症(ICD-10:I26.001/I26.901) (26) 二、肺血栓栓塞症(低危、中低危)临床路径表单 (28) 三、肺血栓栓塞症(中高危、高危)临床路径表单 (31) 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 (33) 一、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3)

二、胆总管结石临床路径表单 (36) 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 (39) 一、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39) 二、胃十二指肠溃疡临床路径表单 (42) 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 (44) 一、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4) 二、反流食管炎临床路径表单 (47) 大肠息肉临床路径 (49) 一、大肠息肉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49) 二、大肠息肉临床路径表单 (51) 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 (55) 一、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55) 二、轻症急性胰腺炎临床路径表单 (57) 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 (60) 一、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0) 二、肝硬化腹水临床路径表单 (63) 肝脓肿临床路径 (66) 一、肝脓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66) 二、临床路径表单 (68) 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 (73) 一、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73) 二、胃恶性肿瘤临床路径表单 (75)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方法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对患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成因。结果142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中,其中34例患者发生临床路径退出,退出率为23.94%;患者发生临床路径变异,变异率为66.20%;影响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因素为疾病变异因素占44.12%,患者因占32.35%,医师因素占23.53%。结论在消化内科疾病给予临床路径中,虽然疾病因素不可控制, 但是可以从患者、医师两方面入手加以控制,从而尽可能的降低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概率。 标签:消化内科疾病;临床路径;变异退出 临床路径于2002年提出,以医学临床为主要研究范畴,2010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临床路径试点工作。从含义上来说,临床路径主要是指在根据疾病的类型建立与之相承接的治疗模式,并且在一定标准规范的引导下减少变异效率,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水平[1]。对此,本院对影响消化 内科临床路径变异退出的因素加以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消化内科疾病患者14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卫生部颁布的六种疾病类目。男79例,女63例,年龄最大为76岁,年龄最小为21岁,平均年龄(41.24±7.29)岁。其中,肠息肉摘除71例,急性胰腺炎31例,胆总管结石22例,肝硬化腹水15例,胃食管反流3例。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已住院治疗为主要方式,将符合标准的消化内科患者纳入临床路径体系中,规范操作行为,将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各种方案、护理措施均填写进度表中,以便对患者的临床路径加以监督管理。在临床路径变异退出观察中,要进行及时准确的记录,针对退出因素加以归纳总结, 由专家组控制,严格流程,切实有效的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 1.3 评判标准 以传统分类方法为依据,临床路径退出可以划分为三类:第一,因疾病本身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