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编年知识点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编年知识点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编年知识点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编年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840年——1949年)

复习提纲

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一、鸦片战争1840—1842年

1、原因:

2、结果:清政府失败,中英在南京签订《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

(2)主要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

②赔款2100万银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率,须同英国商定。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3、影响:

4、向西方学习:

(1)魏源和《海国图志》,根据林则徐的《四洲志》等资料编写,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用来抵抗外国的侵略)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地理最详实的专著。(2)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影响:对开阔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起了积极作用。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1、爆发的背景:

①日本为吞并朝鲜,侵略中国,实现其“大陆政策”而蓄意发动。

②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采取默许或纵容态度。

③朝鲜东学党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契机。

④清政府寄希望于各国的“调停”,不认真备战。

⑤日不宣而战。

2、主要战役有:平壤战役(1894)、黄海战役(1894)、辽东战役(1894)、威海战役(1895)。

3、结果:清朝战败, 签订《马关条约》

A、时间:1895年4月

B、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影响:《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外国资本主义对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

D、反映:帝国主义资本输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

4、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及意义:丘逢甲、徐骧率台湾义军,刘永福的黑旗军联合抗日。表现了台湾军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反侵略典范。

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年

1、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过程:

2.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1)时间和人物:1901年9月,李鸿章与八国签订

(2)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税收作担保,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②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③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④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到北京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3、影响:

(1)《辛丑条约》的签订,西方列强完全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

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2)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知识联想: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两对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

中国近代化探索

近代化:政治思想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一、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

2、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4、时间:19世纪60——90年代,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5、内容

6、结果:失败。

A、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洋务运动破产的主要原因:

7、评价洋务运动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2)目的: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

(3)作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客观地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一、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

1、戊戌变法(维新变法)

A、兴起: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定

(2)主要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3)作用:为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B、发展:严复。康有为称他为“中国西学第一”,著有《天演论》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他是中国近代的启蒙思想家。

C、高潮:百日维新

(1)时间:1898年6月—9月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前后103天

(2)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3)内容:经济:发展工商业;军事:训练新式陆海军;政治: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文化教育:开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废除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创办报刊。(注:后来除京师大学堂外,新政全部废除)

D、结果:失败。

(1)失败的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派,废除新政诏令。

(2)失败原因:

①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只采用改良的办法,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在顽固势力的进攻面前,寄希望于袁世凯和外国侵略者,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③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根本原因)。

(3)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行不通。

(局限性: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

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窃取。)

2、 辛亥革命1911年

A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时间:1905年8月。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为总理。

性质: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革命旗帜(指导思想):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 影响:它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B 、武昌起义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和士兵打响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取得胜利,在它的影响下,仅一个多月时间,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这年是农历辛亥年,这次革命又称辛亥革命。 C 、中华民国成立: 时间:1912年1月1日 地点:南京。

人物: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颁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教训: ⑴历史意义:

①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

②推翻清王朝,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即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中华民国(资产阶级共和国)。从此,民主共和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③打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⑵教训:

①没有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

②没有依靠人民群众,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3)评价: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得到彻底改变(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一、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1、 背景:①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并加紧侵略中国。

②经济方面: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

③思想文化方面;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民主共和思想的熏陶,但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兴起的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宣传阵地:《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

4、两面大旗(口号):民主(德先生)和科学(赛先生)

5、代表人物:

(1)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掀起新文化运动,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

(2)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论》,提出文学改良“八不主义”,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3)鲁迅: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用犀利的文字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对封建统治和封建道德进行了深刻批判。他将反封建的革命内容与新文学的

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

6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7、地位和作用:

①是中国近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运动。

②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

③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④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中也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

小结: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革新救国的方法。下列是不同时期的代表人

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⑴、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实现中国近代化的努力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完成反帝反封任务,近代化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由此可见,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和近代化前提。

⑵、明清闭关锁国,导致中国愚昧落后,而中国近代化历程实际上是在敞开国门、不断向西方学习,不断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进行的。由此可见,对外开放,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思想文化,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保证。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五四运动

1、爆发的原因: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北洋军阀政府的黑暗统治,国内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③无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⑤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火索)。

2、时间:1919年5月4日;

3、两个中心:

(1)开始在北京(前期5月4日),学生为先锋,

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2)转折:上海(后期6月5日)工人为主力,

标志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4、斗争方式:学生罢课(前期)、工人罢工(后期)

5、结果:取得了初步胜利。

(1)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的职务

(2)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6、五四精神: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精神。

7、意义:

①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④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中共的诞生

A、标志:1921年7月21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的召开

(1)一大的内容:①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②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④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

秀为书记

(2

B、条件: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该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阶级基础:工人的斗争

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

三、北伐战争

1、前提: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1924年,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标志着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从此开始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2、概况

①时间:1926年7月——1927年4月

②目的——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

③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主战场:湖南、湖北

⑤主力和先锋:主力是国民革命军;先锋是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取得汀泗桥、贺胜桥、武昌等战役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称号

⑥性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

⑦结果:两湖战场消灭了吴佩孚主力;出师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最终蒋介石发动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四、八一南昌起义

1、时间:1927年8月1日(八一建军节)

2、领导: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

3、结果:一部转移到广东海陆丰地区,一部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

4、意义:中共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中共党史新时期。

五、革命摇篮井冈山

1、创立的直接原因: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湖南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进攻长沙失败,转军井冈山。

2、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

3、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4、意义:是中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

5、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两支部队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六、红军的长征( 1934—1936 年)

1,实行战略转移

2

3、意义: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长征的传奇性故事传遍国内外,表明中国共产党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红军长征给后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体现。)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一、九一八事变——标志着中国的局部抗战开始

1、经过:1931年9月18日夜,驻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路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他们以此为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

2、蒋介石的态度:采取不抵抗政策,命令张学良及其东北军入关。

3、结果: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二、西安事变

1、背景:

①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②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得到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拥护;

③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④张学良、杨虎城在中国共产党的争取下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与红军停战。

2、经过: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

3、结果: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中国共产党从全国人民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4、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世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三、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

1、经过:1937年7月7日夜间,日本侵略军向北平西南的卢沟桥进攻,发动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

2、意义: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爆发。

3、事件历程:

①卢沟桥事变后,在民族危机空前高涨的情况下,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②1937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答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

③1937年10月,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

(二)南京大屠杀:1937年12 月,日军用六周的时间屠杀中国军民达30万人以上。

(四)中共七大

1、召开背景:抗战即将胜利;国民党抢夺抗战胜利果实;

2、召开时间:1945年4月;召开地点:陕西延安

3、内容:

4、意义:七大是在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四、抗日战争胜利

1、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

2、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

(1)1945年8月美国向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2)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

(3)中国军民大反攻(毛泽东发出“对日寇的最后一战”)

3、抗战胜利的意义:

①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抗战的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③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⑤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重庆谈判

1、背景:国共两党影响政局,中共要求和平,国民党却想独裁

2、目的:国民党为内战准备时间;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

真内战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时间、地点:1945年8月、重庆。

5、结果:1945年10月10日签订《会谈纪要》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立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6、谈判未解决的内容: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内战爆发: 1946年,标志是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2、彭德怀率领西北解放军大败敌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3、1947年3月,蒋介石集中45万兵力,向山东解放军发起大规模进攻,华东野战军在陈毅、粟裕等指挥

下,打响孟良崮战役,粉碎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4、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晋冀鲁豫主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5、三大战役

注:平津战役中,在北平接受和平改编的国民党将领是傅作义,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向人民解放军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2)、地点:西起江西湖口,东到江苏江阴

(3)、战果:4月23日解放南京,宣告了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崩溃;国民党残余势力退

往台湾。

(4)意义: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

三、人民解放战争能迅速胜利的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指挥有方,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②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

③共产党和解放军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赢得了民心;

④国民党指挥有失误,军队缺乏战斗力,国统区的经济混乱等。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高等数学大一上学期知识要点

高数总复习(上) 一、求极限的方法: 1、利用运算法则与基本初等函数的极限; ①、定理 若lim (),lim ()f x A g x B ==, 则 (加减运算) lim[()()]f x g x A B +=+ (乘法运算) lim ()()f x g x AB =g (除法运算) ()0,lim ()f x A B g x B ≠=若 推论1: lim (),lim[()][lim ()]n n n f x A f x f x A === (n 为正整数) 推论2: lim ()[lim ()]cf x c f x = ②结论

结论2: ()f x 是基本初等函数,其定义区间为D ,若0x D ∈,则 2、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及无穷小的性质; ①定义1: 若0 lim ()0x x f x →=或(lim ()0x f x →∞ =) 则称 ()f x 是当0x x → (或x →∞)时的无穷小. 定义2: ,αβ是自变量在同一变化过程中的无穷小: 若lim 1β α =, 则称α与β是等价无穷小, 记为 αβ:. ②性质1:有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 性质2: 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推论1: 常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推论2: 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也是无穷小. 定理2(等价无穷小替换定理) 设 ~,~ααββ'',

且lim βα'' 存在, 则 (因式替换原则) 常用等价无穷小: 3、利用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收敛准则; ①准则I(夹逼准则)若数列,,n n n x y z (n=1,2,…)满足下列条件: (1)(,,,)n n n y x z n ≤≤=123L ; (2)lim lim n n n n y z a →∞ →∞ ==, 则数列n x 的极限存在, 且lim n n x a →∞ =. ②准则II: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4、利用两个重要极限。

大一思修知识点

绪论 1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P10)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P12-P13)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及科学内涵(P13-P15)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 (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 (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 (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4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P16) 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引导人民树立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道德素质(P16) 是人民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着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 第一章:理想 1理想及其类型(P21-P22) (1)含义: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理想是多方面的和多类型的。 (2)类型:从理想的性质和层次上划分,理想有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一般理想等;从理想的时序上划分,理想有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等;从理想的对象上划分,理想有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等;从理想的内容上划分,理想有社会政治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 2信念及其类型(P22-P23) (1)含义:信念同理想一样,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2)类型:(P23) 3理想信念的作用(P24-P26) (1)引导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4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P26-P28)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2)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3)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6-P39) (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2)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大一上学期_管理学_复习重点

管理学复习重点 一、名词解释(25分,5题) 1、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P206): 从决策所涉及的问题看,可把决策分为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行问题,而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是例外问题。例行问题是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例外问题则是指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和结构不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 2、风险型决策与不确定型决策(P207,考题二选一): 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在这类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能知道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在不确定型决策中,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即便知道,也不能知道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3、非正式组织(P68): 人群关系论者认为: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或惯例,要求个人服从,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4、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P240): 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5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和寻求组织在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5、管理(P11):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二、填空题(15分,5题) 1、法约尔有关企业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P60): (1)技术职能(2)经营职能(3)财务职能(4)安全职能 (5)会计职能(6)管理职能 2、组织设计概述(P283-P287): (一)个人活动与集体活动 (二)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 (三)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3、部门化(P304): 管理劳动的分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版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为什么很重要? 1.在这个复杂、混乱和不确定的时代,组织比以往更需要他们的管理技能和能力 2.管理技能和能力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 3.员工-管理者关系的质量是员工生产率和忠诚度的最重要变量。 谁是管理者? 管理者是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员。 管理者的划分 基层管理者:最底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 (主管、区域经理、部门经理、办公室主任) 中层管理者:对基层管理者进行管理的人员。(地区经理、项目主管、工厂厂长、 事业部主任) 高层管理者:负责为整个组织制定决策、计划和目标并进而影响整个组织的管理人员。(执行副总裁、总裁、执行董事、首席运营官、首席执行官) 管理者在哪里工作? 组织的共同特征:①有一个明确的目的(目标)②是由人员组成的③有一种精心 设计的结构 管理者做什么? 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其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和效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通常指“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效果是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通常指“做正确的事”。

li 实现这些目标的战略,并且制定计划以整合和协调各种活 安排各项工作,以实现组织目标。寵做野站 同他人合作并通过他人去实现目标。 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监控、比较和纠正 管理角色 管理角色指的是管理者按照人们的预期在实践中展示的具体行为或表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角色可以被组合成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1.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3.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配置者,谈判者 管理者需要的技能 1. 技术技能:某个特定领域的知识和专业技术。 2. 人际技能:与他人和睦相处、密切配合的能力 3. 概念技能:对组织面N 临的抽象、复杂情况进行思考和概念化的能力 作为管理者,这三种能力都应当具备,但是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可能会有所侧重,层 次越高,从事的具体业务就越少,因此技术技能的要求就会低一些,但是概念技能的要 求会增加,而人际技能 的要]求就各个层级的管理者大致相同 管理职能 计划:设定目标,确定 动。 组织 领导 控制

(完整版)高数_大一_上学期知识要点

总复习(上) 一、求极限的方法: 1、利用运算法则与基本初等函数的极限; ①、定理 若lim (),lim ()f x A g x B ==, 则 (加减运算) lim[()()]f x g x A B +=+ (乘法运算) lim ()()f x g x AB =g (除法运算) ()0,lim ()f x A B g x B ≠=若 推论1: lim (),lim[()][lim ()]n n n f x A f x f x A === (n 为正整数) 推论2: lim ()[lim ()]cf x c f x = ②结论 结论2: ()f x 是基本初等函数,其定义区间为D ,若0x D ∈,则 0lim ()()x x f x f x →= 2、利用等价无穷小代换及无穷小的性质; ①定义1: 若0 lim ()0x x f x →=或(lim ()0x f x →∞ =) 则称 ()f x 是当0x x → (或x →∞)时的无穷小. 定义2: ,αβ是自变量在同一变化过程中的无穷小: 若lim 1β α =, 则称α与β是等价无穷小, 记为 αβ:. ②性质1:有限个无穷小的和也是无穷小. 性质2: 有界函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推论1: 常数与无穷小的乘积是无穷小. 推论2: 有限个无穷小的乘积也是无穷小.

定理2(等价无穷小替换定理) 设~,~ααββ'', 且lim βα'' 存在, 则 (因式替换原则) 常用等价无穷小: sin ~,tan ~,arcsin ~,arctan ~,x x x x x x x x ()()2 12 1cos ~,1~,11~,ln 1~,x x x e x x x x x μ μ--+-+ 1~ln ,x a x a -()0→x 3、利用夹逼准则和单调有界收敛准则; ①准则I(夹逼准则)若数列,,n n n x y z (n=1,2,…)满足下列条件: (1)(,,,)n n n y x z n ≤≤=123L ; (2)lim lim n n n n y z a →∞ →∞ ==, 则数列n x 的极限存在, 且lim n n x a →∞ =. ②准则II: 单调有界数列必有极限. 4、利用两个重要极限。 0sin lim 1x x x →= 1 0lim(1)x x x e →+= 1lim(1)x x e x →∞+= 5、利用洛必达法则。 未定式为0,,,0,00∞ ∞∞-∞?∞∞ 类型. ①定理(x a →时的0 型): 设 (1)lim ()lim ()0x a x a f x F x →→==; (2) 在某(,)U a δo 内, ()f x 及()F x 都存在且()0F x ≠;

大学思修考试重点整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复习要点 绪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科学内涵:(1)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灵魂,核心)(2)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主题)(3)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精髓)(4)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的涵义与特征?P21 (1)含义: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有可能实现的、对未来社会和自身发展的向往与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2)特征:目标性现实可能性超前性阶级性时代性差异性实践性 2.信念的涵义: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3. 理想信念的作用: 宏观:(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微观:(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2)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P32 6.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2)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P34 7.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1)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2)坚定的新年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3)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P36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1.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反映了个人对祖国的依存关系,是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它是调节个人与祖国之间关系的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 2.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4)爱自己的国家。 3.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1)热爱祖国,矢志不渝。(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维护统一,反对分裂。(4)同仇敌忾,抗御外侮。 4.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2)团结统一。(3)爱好和平。(4)勤劳勇敢。(5)自强不息。 6.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国古代民族精神,更要弘扬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 7.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 时代精神的内涵:(1)改革创新是时代精神的核心。(2)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3)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4)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弘扬时代精神:(1)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2)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创造人生价值 1.世界观与人生观P64 世界观: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1)世界观决定人生观。(2)人生观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人的本质:马克思:“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人生目的涵义及作用P65 (一)涵义: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人,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是人在人生实践中关于自身行为的根本指向和人生追求。 (二)作用:(1)人生目的决定人生道路。(2)人生目的决定人生态度。(3)人生目的决定人生价值标准。 3.人生态度与人生观: 人生态度:人们通过生活实践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基本意愿。 影响人生态度的因素:认知情感意识 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 端正人生态度:认真务实乐观进取 否定人生态度:拜金享乐个人主义 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内容的人生观 4.价值观与人生价值: 5.价值观的含义: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么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观点。 6.价值观的内容:1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目标价值,2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事物关于价值的评价标准。 7.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 8.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9.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1)自我价值: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2)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表现为对社会和他人所作的贡献。 10.联系: 1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2.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自我价值的基础。 6. 人生价值的标准: (1)根本尺度: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 (2)基本尺度:是否以自己的劳动和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诚奉献,为人民群众尽心尽力服务。 7. 人生价值的评价:(1)坚持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2)坚持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3)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4)坚持动机与效果相统一。 8.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和方法:(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应对心里问题的科学方法。(3).合理调控情绪。(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 9.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原则:诚信原则、宽容原则、互助原则。 第四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1.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一)道德的功能:(1)主要:认识功能(道德反映社会现实),调节功能(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时间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与能力。(2)其他: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 (二)道德的社会作用(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5)道德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动力。(6)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阶级斗争的重要工具。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一)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二)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辨证统一。(2)社会注意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宣传和弘扬共产主义道德:(1)大公无私、公而忘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3)结合实际。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一)科学内涵: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的规范和表达。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1)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要求。(2)指明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方向。(3)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 4.“八荣八耻”的内容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理学知识点总结94715

管理学大纲知识点总结最新版 管理与管理者 了解: 1.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合理地配置和利用资源,形成社会生产力;B.使科技转化为生产力;C.合理组织协调人员、政府、资源之间关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D.把局部目标引向组织目标,形成方向一致的合力;E.管理通过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改变人类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 管理学的内容体系(见教材) 管理学的重要性 对组织而言,管理具有普遍性。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营利性或非营利性),无论组织规模的大小,无论组织的各层次(高层、中层和基层),还是组织的各个领域,没有管理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学习,学会管理各种组织。 对个人而言,当你开始职业生涯后,不是管理者,就是被管理者。 对管理者而言,理解管理过程是培养管理技能的基础,可以使自己获得成为有效地管理者的系统知识。通过学习,使管理者以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对被管理者而言,学习管理可以更好的理解上司的行为方式和组织的内部运作方式,适应组织的需要。 管理职能 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孔茨和奥唐内尔: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本书: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组织管理层次 高层、中层和基层 理解: 管理的特性 1.动态性 2.科学性:反映管理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管理理论来自于实践,又指导实践,有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3.艺术性:即实践性、创造性。是指在实践中创造性的运用管理理论知识的技巧,必须将管理理论与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 4.创造性 5.经济性:机会成本、管理方式选择、资源有效整合 管理性质的二重性 自然属性: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性质。 社会属性: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性质。(体现所有者意志) 管理职能及之间的相互关系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掌握和运用: 各管理层次的工作任务、职能承担的侧重和技能要求的侧重 工作任务: 对于上层来讲,其主要任务是从整体利益出发,对整个组织实行统一指挥和综合管理,并制定组织目标及实现目标的一些大政方针。

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大一思修复习提纲 绪论 1. 当代大学生的成才目标?P9 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 (2)智是人才素质的基本内容。 (3)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 (4)美是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2.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P10 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群体。 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1)理想远大,热爱祖国。 (2)追求真理,善于创新。 (3)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4)视野开阔,胸怀宽广。 (5)知行统一,脚踏实地。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P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 ★①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灵魂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主题 ③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精髓 ④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社会主义价值核心体系的的基础 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①理想信念的作用?P24 (1)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2)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3)提高人生的精神境界。 ②理想信念与大学生P25 (1)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 (2)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 (3)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P29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3.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P30

只有实践,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志”有双重含义:1.是对未来目标的向往。2.是现实奋斗目标的顽强意志 (1)立志当高远 (2)立志做大事 (3)立志须躬行 4.认清现实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P34 ★正确对待现实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当身处逆境时,切莫得意忘形,因为顺境可能只是一时的,必须做好遇到逆境的准备;当身处逆境时,也勿悲观失望,只要勇于战胜逆境,顺境就在前面。 5.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P38 ★勇于实践、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主精神 1. 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基本要求?P41 (1)基本要求:?1?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人民群众感情的深浅程度,是检验一个人对祖国忠诚程度的试金石 ?3?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爱自己的国家。 2.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意义)是什么?P43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 (3)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 (4)爱国主义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 3.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P45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 (1)弘扬民主精神与时代精神 (2)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3)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的事业 4.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P50 1.(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在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中,爱国主义始终发挥着民族精神的核心作用。 (2)团结统一。 (3)爱好和平。 (4)勤劳勇敢。 (5)自强不息。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

马工程管理学期末知识点复习

管理学原理重点 第一章 1.管理的定义:管理是根据组织的内外环境条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 一系列活动,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 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的性质: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1)自然属性: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的社会化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根据现代大生产的客观规律,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组织资源得到最佳组合和合理利用,取得最大经济效益。 (2)社会属性: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 由共同劳动所采取的社会结合方式的性质产生的,它要求管理必须体现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不断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 … (3)现实意义:管理的两重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指导人们探索和掌握管理体系的特点和规律性、实现管理任务的有力武器,是建立社会主义管理科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出发点。 认识和掌握管理的两重性原理,可以使我们分清资本主义管理和社会主义管理的共性和个性,正确地处理批判与继承、学习与独创、吸收国外管理经验与结合中国实际之间的关系,实事求是地研究和借鉴国外先进管理中有益的东西,做到兼收并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对于解决管理中的实践问题,实现组织目标,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管理的特征:(1)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预定目标 (2)管理是一个过程 (3)管理是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优化整合 (4)管理的核心是协调人际关系 (5)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开展的 4.管理的职能:(1)计划职能:对企业未来活动如何进行的预先筹划。 ^

(2)组织职能:设计和维持一整套职位系统,合理分工与合作, 协调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使企业活动顺畅 进行。 (3)领导职能:指挥、影响和激励下属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 作。 (4)控制职能:确保企业活动朝着规定的企业目标运行而进行的 监察及修正活动。 5.管理者的分类: (1)按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层次分类: A.高层管理人员:决策性工作 B.中层管理人员:执行性工作 C.基层管理人员:作业性工作 { ①高层管理者:对组织负全责,主要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和决定组 织的大政方针,注重良好环境的创造和重大决策的正确性。 (高层管理者,计划和控制职能的发挥显得更为重要) ②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 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 注重的是日常管理事务。 ③基层管理者: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 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具体任务的完成。 (基层管理者,领导职能的发挥更为重要) (2)按管理者所负责的组织活动范围分类: A.综合管理者 B.专业管理者 ` 6.管理者的技能:(1)技术技能:使用某一专业领域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 识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 (2)人际技能:管理者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技能,即理解、

《管理学》知识点梳理-最新版

1..管理的定义及内涵(特征、要素)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一)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二)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三)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四)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3.管理者的角色(三大类、十种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4.管理者的技能及含义 (一)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二)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三)概念技能:把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5.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内容、评价、应用) 内容:(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变革。 评价:(1)贡献 ?第一次使管理从经验上升为科学 ?讲求效率和调查研究 ?计划和执行相分离 (2)局限性 ?把工人看作“经济人” ?仅重视技术,不重视人 ?内容窄,局限于车间管理 6.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六大职能、十四条原则、管理要素(职能)) 经营的六项职能 ?技术活动:生产,制造 ?商业活动:购买,销售 ?财务活动:筹资,投资 ?会计活动:记帐,盘点 ?安全活动:保护财产和人员 ?管理活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十四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集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 集体精神 管理要素(职能) ?计划:预测未来和制定行动方案 ?组织:建立企业的物质与人的双重结构

大一上学期高数知识点电子教案

第二章 导数与微分 一、主要内容小结 1. 定义·定理·公式 (1)导数,左导数,右导数,微分以及导数和微分的几何意义 (2) 定理与运算法则 定理1 )(0x f '存在?='- )(0x f )(0x f +' . 定理2 若)(x f y =在点0x 处可导,则)(x f y =在点x 0处连续;反之不真. 定理3 函数)(x f 在0x 处可微?)(x f 在0x 处可导. 导数与微分的运算法则:设)(,)(x v v x u u ==均可导,则 v u v u '±'='±)(, dv du v u d ±=±)( u v v u uv '+'=')(, vdu udv uv d +=)( )0()(2≠'-'='v v v u u v v u , )0()(2≠-=v v udv vdu v u d (3)基本求导公式 2. 各类函数导数的求法 (1)复合函数微分法 (2)反函数的微分法 (3)由参数方程确定函数的微分法 (4)隐函数微分法 (5)幂指函数微分法 (6)函数表达式为若干因子连乘积、乘方、开方或商形式的微分法. 方法:对数求导法(即先对式子的两边取自然对数,然后在等式的两端再对x 求导). (7)分段函数微分法 3. 高阶导数 (1)定义与基本公式

高阶导数公式:a a a n x n x ln )()(= )0(>a x n x e e =)()( )2sin()(sin )(π?+=n kx k kx n n )2cos()(cos )(π ?+=n kx k kx n n n m n m x n m m m x -+-???-=)1()1()()( !)()(n x n n = n n n x n x )! 1()1()(ln 1)(--=- 莱布尼兹公式: (2)高阶导数的求法 ① 直接法② 间接法 4. 导数的简单应用 (1) 求曲线的切线、法线 (2) 求变化率——相关变化率 二、 例题解析 例2.1 设?? ???=≠?=0,00,1sin )(x x x x x f K , (K 为整数).问: (1)当K 为何值时,)(x f 在0=x 处不可导; (2)当K 为何值时,)(x f 在0=x 处可导,但导函数不连续; (3)当K 为何值时,)(x f 在0=x 处导函数连续? 解 函数)(x f 在x=0点的导数: 0lim →x =--0 )0()(x f x f 0lim →x x f x f )0()(-=0lim →x x x x K 1sin )(? = 0lim →x x x K 1sin )(1?-= ? ??>≤101 K K 当,,当发散 即 ? ??>≤='1,01)0(K K f 不存在, 当1>K 时, )(x f 的导函数为: ?????=≠?-?='--0,00,1cos 1sin )(21x x x x x Kx x f K K

大一思修重点笔记以及考试复习要点

期末思修背诵笔记: 1.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任务,强调要倡导:富强、、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3.理想信念的作用: #微观上: 引导大学生做什么样的人、引导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 #宏观上: 理想信念指引奋斗目标、理想信念提供前进动力、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 4.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①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③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5.如何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答:①首先要认识到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必须有战胜种种艰难险阻的坚定不移的信心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②理想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要把敢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落实到日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在学习上怎么样…在生活上怎么样…在工作上怎么样…*自己补充) 6.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理想和现实是对立统一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 还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在现实理想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觉得理想遥不可及,甚至有些人陷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出现这些认识误区的原因,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之树深深扎根于现实的沃土中,理想是在对现实的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想是现实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在一定条件下下,理想可以转化为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 7.中华民族精神的涵(民族精神的基本容16个字)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8.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24个字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大学管理学期末重点复习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

管理学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的概念与性质 1.管理的定义 (1)世界著名管理学家对管理下的定义: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对管理下的定义:确切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对管理学下的定义:管理即制定决策。“现代经营管理之父”亨利·法约尔认为:管理是所有的人类组织都有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由5项要素构成: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对管理下的定义:管理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地完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他认为管理包括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5个职能,管理的目标就是创造盈余 斯蒂芬.P.罗宾斯认为,管理就是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加有效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4个职能。 综合以上各种管理的定义,可给出如下定义: 管理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运用和整合组织资源,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来协调组织中的群体行为,达成组织既定目标和责任的动态创造性活动。 2.管理的二重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联系的,它反映了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方面能协调一致,有序进行,以提高生产的效率的客观要求。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它要代表一定社会制度中的一定阶级的意志,反映一定阶级的利益要求。因此从管理学的社会属性来看,社会主义的管理和资本主义的管理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作为一个活动过程,人们通过一个多世纪的不断研究和探索,已经抽象总结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反映管理过程中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人们一方面利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指导自身的管理实践,解决新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又以管理活动的结果来衡量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理论和方法是否正确,是否行之有效,从而使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验证、丰富和发展。因此,管理是一门科学,是有规律可循的。 管理不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而且还是一门正在发展的科学。管理科学没有,也不可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答案,他只是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指导人们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从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管理工作。从这个意义上讲,管理又是一门艺术,即利用系统化的知识——科学,并根据实际情况发挥创造性的艺术。 二、管理的要素、职能、任务和作用 1.管理的要素: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