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温州市改革开放经验

温州市改革开放经验

温州市改革开放经验
温州市改革开放经验

温州市改革开放经验

论文关键词:温州精神民营化解放思想人民首创温州模式

论文摘要:改革是温州巨变之源,创新是温州发展之魂,全民创业使温州充满活力。30年来,温州坚持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大胆冲破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束缚,走出了一条“生活逼出来,市场放出来,群众闯出来”的独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世界都看到了温州的变化和发展。

提起温州,一般人都会想到有钱一词,温州人聪明会做生意。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小时候跟父母去上海,那时我父母在上海办厂。去过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人内心比较高傲,对各地外来人员都有一种鄙视感,北京人在他们眼中都是“乡下人”。我记得我和父母那时住在一个上海人出租的房子里,房东是个比较有钱的纯上海人,对其他租在他哪里的人他都比较冷漠唯独对我们很热情。用他的话说就是“温州人吃苦耐劳,富有创业精神又有聪明的头脑,他一向敬佩温州人”。以前高中,初中说自己是温州人没什么感觉因为大家都一样,现在上了大学,像别人说自己是温州人感觉特骄傲,为自己是温州人感到自豪。

大家现在看到的温州市改革开放30年后的温州,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温州却是另一个样子。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全市辖3区2市6县,陆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山地占陆地面积的78.2%,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改革开放前,温州曾被形象地描述为:“50年代的海防前线,60年代的武斗火线,70年代的投资短线。”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工业落后,城市破旧,农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就业和生存压力巨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3的温州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是当时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然而改革开放短短30多年来,温州连世界都为之震惊,温州人遍布全世界,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温州商贸城。温州人也获得了一个美称——东方的犹太人。

温州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一)工业化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30年来,温州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1993年以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稳定在50%左右,第三产业比重达到40%以上。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757家,全市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企业532家,超5亿元企业59家,超10亿元企业31家。拥有58个中国驰名商标,获得33个国家级生产基地称号,特色产业集群优势明显。16家企业集团跻身首届中国企业集团竞争力500强。1978—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从13.2亿元增长到2145亿元,增长161倍,年均增长15.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38元提高到28362元,年均增长13.8%;财政收入从1.35亿元提高到293.3亿元,增长216倍,年均增长20.4%。

(二)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新中国成立到1978年,国家对温州累计投资仅5.95亿元,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7。那时温州没有机场,没有铁路,只有一条水路和一条路况极差的国道与外界相连,全境被江河所隔,有“走遍天下路,难过温州渡”之说。改革开放后,温州的投资力度明显增大,1978—2007年,投资总量达5065亿元,建成一大批水、电、路、港、通信设施,基本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互协调配套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国性交通枢纽初显端倪。瓯江上建造了5座大桥,实现了全市一小时交通圈。现代通讯能力位居全国各大中城市前茅。市区面积从20平方公里扩展到170多平方公里。各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一半人口过上了城镇生活。

(三)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间资金丰盈。30年来,温州人民摆脱贫困,实现了总体小康。1978—2007年,居民人均储蓄从8元提高到24000元;全市各项人民币存款从1.79亿元增加到3376亿元,增长1885倍;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477元(1981年)提高到24002元,年均增长16.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13元提高到8591元,年均增长16.1%。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汽车达21辆。大多数城镇居民拥有投资性资产。据估算,民间资金4000亿元左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温州人的富裕程度。

温州改革开放的历程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91年。这一阶段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起点,以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路径,以市场化改革为重要动力,以成功探索股份合作制为最大创举,温州进行了艰苦卓绝的第一次创业。

第二阶段,从1992年到2002年。这一阶段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为开篇,以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为基本取向,以实施质量立市和基础设施建立为战略重点,温州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第二次创业。

第三阶段,从2003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以来,温州进入切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探索又好又快发展道路的新阶段。

温州改革开放的经验

第一、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客观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解放思想作为根据实际情况探求事物规律的认识活动也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实践会对解放思想提出不同的内容和要求。温州改革开放30年,领导和群众的思想总是处于一种解放的状态,认识事物、考虑问题、指导实践,一切从实际出发,怎么符合客观实际就怎么干,怎么又利于发展就怎么干。翻阅历史,温州曾被作为全国资本主义复辟的典范,在全国许多地方出现民企偃旗息鼓,思想倒退之际,但温州的党政领导者仍然主张改革、鼓励民企发展的脚步却从未停止。以致温州当地有句话说:“温州领导姓什么在变,解放思想的共性不变。”温州人始终认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其本身就充满了探索和实践,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循,只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踏踏实实搞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积极解放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对于具体的思路和方法,就没有争论的必要,这也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

第二,始终坚持民营化、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最富有特色、与众不同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始终坚持“民营化、市场化”的改革道路。民营化关系到社会所有制结构、企业产权制度、利益分配关系、经济决策和动力结构等;市场化,设计到市场主体培育、经济决策信息结构改变、经济运行调节机制乃至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等。从温州改革开放的30年的实践看,正是通过不断深化民营化改革,大力发展了以个体私营为主的各种民营经济,有

效地调整了社会所有制结构、企业产权结构和利益分配结构,从而为温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和活力;正式通过不断深化市场化改革,促进了经济运行方式和调节机制的转变,从而提高了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第三,始终弘扬“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温州人传统上就具有恋乡不守土、敢冒知进退、自信不自满、重利不守财、吃苦不叫苦的禀性。正是基于这些优良的传统,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温州人“敢为人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得到了更好的培育和弘扬。首先,温州人创新意识特别强。具有第一个“吃螃蟹”的冒险精神,具有“争喝头口水”的超前意识,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曾经涌现了“胆大包天”、“胆大包地”、“胆大包海”、“胆大包江”等一批典型。其次,温州人创业欲望特别强。“人人想当老板、个个争当老板”的愿望,使他们能够义无反顾地打拼天下。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温州人,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市场。再次,温州人吃苦精神特别强。在很穷时能吃苦,富裕起来还能吃苦;当小老板时能吃苦,当大老板时还能吃苦。“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宁当鸡头,不做凤尾”,是温州人艰苦创业的真实写照。

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所培育和铸就的“敢为人心、特别能创业”的温州人精神,不仅为温州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也为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成为全国人民倍感珍惜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温州改革开放们的启示

以前听老师说过温州有一段造假的历史,那时各种造假的东西严重影响了温州品牌的形象,其中影响最深的是皮鞋造假事件。20世纪80年代,温州皮鞋被打上“劣质”的印记,遭到全国商界的抵制,甚至在杭州被当众焚烧,此后,温州人卧薪尝胆,狠抓质量,争创名牌,重新赢得声誉。如今的温州已经实现了从最初的资本原始累计到“质量温州”、“品牌温州”、“信用温州”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国质量兴市先进市”。可见一个品牌的建立必须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如果当时的温州人没有意思到诚信的重要的话就不会有如今的辉煌成绩。

我们还要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温州人民群众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担当主力军,创造了多项中国第一: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建成的“第一座农民城”——苍南县龙港镇、私人跨国农业公司、集资建造的飞机场、民间集资建设的东海长堤和股份合资建设的铁路等。可以说,温州的每一步改革、每一次创新,都与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不开。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激情,是推动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动力。

温州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首创精神。温州抓住历史机遇,发扬敢为天下先、特别能创业的精神,以市场取向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以商贸兴盛带动工业繁荣,以产业集聚支撑城镇崛起,以构建营销网络创新经济业态,以差异化经营打造品牌经济,以文化创新推动实践创新,使当地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使经济社会发展走上了又好又快的轨道。温州模式,令人感佩,也发人深省。

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

改革开放30年之基本经验 摘要: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是系统地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改革开放实质上是一次真正的革命,其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根本性转变。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在于从传统的社会主义道路转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核心问题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的判断标准是“生产力标准”,而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其中,我国现阶段的历史定位是改革开放的基本理论依据。 关键词:改革开放3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经验,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改革开放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改革开放30周年,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是将“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继续解决那些尚未根本解决的深层次问题,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 一、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伊始,中央就明确提出,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凡是不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都应当清除。从这一根本目的出发,判断是非、正误和取舍的标准,只能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尤其是生产力标准。 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须同现实的生产力相适应。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建立先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就必然超前了。党的“八大”发现了这个矛盾,但并不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超前的生产关系,而是落后的生产力。其实,在这种名为“先进”实则超前的生产关系中,生产力不仅不能发展,而且受到了束缚、阻碍甚至破坏。改革开放就是要改变这种形式上超前而实际上倒退的生产关系。 改革开放的根本判断标准只能是“生产力标准”。我国现阶段的历史任务是实现“四个化”,就必须实现“四个转变”: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商品生产、市场经济的转变;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由贫穷愚昧落后向富裕文明发达的转变。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生产的物质内容,就是高度发达和科学的生产力;二是生产的社会形式,包括公有制、消灭资本主义、消灭阶级和剥削;三是人本身的文明状态,就是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离开生产力谈论社会主义,就完全失去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正因为如此,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本质概括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认为,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事实上不够格”。 二、改革开放的社会性质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将改革开放看做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对于明确改革开放的性质、对象、重要性和艰巨性,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改革开放本质上是一场真正的社会革命。正确认识和判断改革开放的性质至关重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曾经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改革的对象是传统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作为真正意义的革命,自然是革束缚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命”。但是,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总体和制度化形式就是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因而,改革的对象应当是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能不能深化,就在于能不能根本变革原有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 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三个革命性转变:一是由两种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并存;二是由统制经济转向现代市场经济;三是由供给制和平均分配转向按要素所有权分配。改革开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1978年12月,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它是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拨乱反正的会议。具体表现在它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抛弃了"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当下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第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开创未来的会议。全会明确指出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第三,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逐步开辟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人民沿着这条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会议揭开了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78年12月中国开始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 改革开放的试验省-广东 文革后的中国经济已经处于崩溃边缘,国家财政赤字严重。经济上,至1978年为止,尽管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624亿元,比1965年的1716亿元[1]翻了一倍多,年均递增率达6.8%,并建立起了一个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但是人民依然贫苦,技术比较落后,并且经过文革后,中共出现一定程度的执政危机和信任危机。邓小平第三度上台,尝试对当时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并试图将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转移到市场经济上,邓小平的复出及其改革尝试得到了民众的热烈拥护 计划经济曾一度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经济标志之一,自1950年代以来中国的计划经济虽然曾一 改革开放 度为中国早期的经济恢复和初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进其弊端日渐明显:1、对国内经济的控制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企业职责不分,无视价值规律与市场调节的作用;一切以计划为纲,无法适应消费群体的需要,制约商品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2、生产商品的数量都在计划之中,购买商品还需要相应的商品票(如购买粮食就需要有相应的粮票),造成消费者即使有钱也难以买到需要的商品。3、工农业生产与商品经营均为强制性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个人不得持有私有财产,一切劳动成就都会被均分,这导致生产者没有兴趣扩大生产,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劳动积极性。只知道依靠"大锅饭"过生活,丧失了发展经济的动力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小平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17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思想解放永无穷期doc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思想解放永 无穷期 岁月流逝,时驰势易。伟人小平逝世已整整11年,他的宏钟大音“南方谈话”发表已有16年。而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车轮,也驶过了30年的历程。 30年,成就辉煌;30年,又问题多多。中国的前进,什么时候都不会没有问题,重要的在于科学的前瞻和认真的回顾总结。可以说,这30年的历史,就是不断解放思想、冲破束缚、改革体制、谋求发展的历史。思想解放,是改革和发展的火车头。历史经验表明,坚持思想解放,中国就改革就发展就进步;反之,就停滞就倒退就落后。 30年改革开放历程中,两次大的思想解放,都是在邓小平的主导和推动下进行的。 第一次“真理标准讨论”的思想解放,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主题报告为标志,向思想僵化、教条主义、个人崇拜发起大冲击,极大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第二次“市场化改革姓社不姓资”的思想解放,解放日报1991年“皇甫平”四篇评论文章开了第一腔,以小平同志19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简称“南方谈话”)为标志,破除了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迷信,

又一次极大地解放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 小平说,“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定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16年前这些话,今天看来,依然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解放思想的重要作用。只有继续解放思想,才能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也只有果断推进深一步改革开放,才能实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当前,我们再次面临新的思想解放的形势。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必然要解决许多体制转型、社会转轨的深层次问题。这就要求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改革。 和16年前的思想解放主要涉及“姓社姓资”的意识形态问题不同,现在人们更多的关注公平公正地向民众提供公共品,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国民教育、医疗保险、社会治安、社会保障、司法公正、**权利、信息对称、贫富差距、环境保护、腐败现象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一个更高境界的思想解放:在经济建设和改革上,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改革开放30年的记忆和感受

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至今年正好是30年,在这30年轰轰烈烈的时代变迁中,我们国家走出了十年动乱的阴影,从一片百废待兴逐步发展成一个初具现代化的小康社会,作为70年代中后期生人,我有幸伴随着改革开放30年和我们的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一起走过,一起经历,完成了思想的启蒙、身心的成长、学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毫无疑问,我是这个时代的受益者,虽然有些改革曾经让我和我的同龄人不得不面临艰难的抉择,但我仍认为这30年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好的的一个时代。我这样说,无意去歌功颂德,我想每一个人都会有亲身体验和深切的感受。 由于父母在异地工作,我孩提时代一直在外公身边,外公在文革期间被打成“地主兼工商资本家”,全家被下放到抚州老家的农村接受劳动改造,几个姨舅也相继在农村插队,由于家庭成分不好,外公一家在当地很是被人瞧不起,全家人小心谨慎的夹着尾巴做人,外公给我的印象就是整天闷闷不乐。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开始全面纠正文革错误,外公摘掉了“地主兼工商资本家”的帽子,恢复了工作,补发了工资,全家人也从农村迁回城里,外公正式退休,二舅顶职(接替外公的工作)进了商业局上班,三舅光荣参军,小姨进了纺织厂当工人,真可谓喜事连连,外公一家人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被生活压抑多年的外公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我也跟着外公进城,在街道幼儿园开始接受学前教育,父母也经常过来看我,那时候听得最多的是从他们嘴里蹦出的一些诸如“落实政策”、“平反”、“回城”、“补发工资”、“顶职”、“招工”等之类的话题,年幼无知的我对于当时这些所谓的“国家大事”没有太多的概念,对此后国家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没有太多的印象,现在回想起来,唯一和当时改革开放沾点边的话题是我的大舅在1978年国家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考上了大学,并在毕业后分配在省城中学教书,这件事很长时间是当时全家最津津乐道的话题,大舅也被我们后辈视为努力进取的榜样。 八十年代初,我回到父母所工作的县城开始上学,通过学习逐渐接触和了解到改革开放的一些信息和知识,但认识和理解十分有限,主要的信息渠道和话题仍然来源于家庭,对改革开放的感受也更多的来自于家庭的变化,这是反映那个时代国家政策最好的缩影,每一个普通家庭的变化都跳动着国家政策的脉搏。父亲1958年在北京当兵,复员后在县法院当法庭警察,文革时期公检法系统遭到破坏,他调到粮食部门工作,后来成为“保皇派”,挨过红卫兵的批斗,至今脑后还留有一道很深的鞭痕,父亲在那个反复折腾的政治运动年代中几度落魄,从此心灰意冷,文革结束后他在县粮食局机关上班,除了对我们三个子女严格管教外,工作上再无建树。这些我都是后来听母亲所说,其实父亲很少跟我们谈及他的过去,这些历史对我们而言讳莫如深。我的母亲70年代在国营化工厂上班,是一名化验员,八十年代初调到县委招待所当会计,母亲是一个很好强的人,不管在哪个单位上班每年都能评上先进工作者,但她始终对工作单位不是很满意,她的梦想是进入事业机关上班,但由于没有社会关系,而且又不是干部身份,虽然她一直很努力的工作,但这个梦想很难实现。还是改革开放给了她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终于出现了“考干”的制度,1988年,县里第一次举行面向社会“考干”(通过考试从职工中选拔国家干部),考试科目为数学、语文、政治和英语,母亲抓住这一难得机遇,报名参加了考试,虽然已经丢弃课本多年,而且中学是学俄语,但凭借多年坚持勤奋好学打下的底子,加上考前的突击复习,母亲以总分全县第二名的成绩被录取为国家干部,并调到

【VIP专享】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教训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验教训 作家狄更斯曾经这样描写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狄更斯的哲言也正可以用来描述改革开放的中国。 从好的方面说,中国的改革开放因为有上层的决心、全民的支持,也因为遵循了解放思想、循序渐进、先试点后推广的路线和策略,所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保持了长期的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稳定;给社会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多元的文化、初创的法治;给人民带来了言论自由、迁徙自由以及初步的信仰自由;如今,宪政民主、权力分立制衡、独立监督、新闻自由、公民社会、民众问责、行政公开、阳光财产、民主财政、人权及公民权力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从坏的方面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战略,没有理论,没有精心设计,没有失误矫正机制,除了经济之外也不主动学习发达国家的其他东西,所谓“不争论”、“摸着石头过河”、“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放任制度化的特权、腐败与道德堕落;尽管也反腐败,也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但都是治标不治本,鲜有从制度出发解决问题的,有关方面也从来没提出过反特权。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再到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社

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丰富,战胜自然灾害的能力越来越强,正因为如此快速的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问题和教训。 70多年前,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在我国,唯一真正值 得宝贵的,是自然资源和人民大众。”用这句话来来理解当前的中国也是恰如其分的。在过去30年的改革和发展中,如果说我们有什么真正没做好的,就是在自然资源、环境和劳动群众的权利和福利方面,索取的过多,给予的太少。 首先是环境污染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代价太大,资源过度消耗,为了谋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的提高,不惜破坏人民的生存基础和生态环境。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展是要有代价的,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它对世界经济做出的巨大贡献,其代价就是中国资源与环境的严重损坏。 2007年中国环境绿皮书指出:中国的生态环境“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特别是大江南北,非旱即涝;长城内外,沙暴连连。现有森林系统之所以未能充分发挥出应有的效益和服务功能,正是因为质量最高的原始林被大量采伐并转化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而天然次生林又屡遭破坏,大面积人工化和单一化,加之森林总体数量不足,分布不均,因此无法 有效地遏制住全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自然灾害愈演愈烈的势头。 中国正在为环境污染付出沉重的代价。世界银行2001 年发展报告中列举的世界20个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国占

改革开放试题

第七章题库 一、填空题 1.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 2. 社会主义的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 3. 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 4.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们具有特点。 5.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不是,它的解决不需要像资本主义社会那样采取剧烈的阶级斗争的方式。 6. 毛泽东指出,我国存在着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7.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 中国的改革是改革,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 9. 在全面改革中,是重点。 10. 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邓小平在 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了标准。 11.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12. 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和两个重要观点。 13. 我们始终要把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 1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摆脱了原来的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形成了对外开放格局。 15. 加入,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16.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统一起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深化改革,促

进发展,但是改革和发展也不能不顾及社会稳定的内在要求。 17. 把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18.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确立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由此加快了全面改革的进程。 19. 1980 年,在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 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 二、单选题 20.“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核心是() A.生产力标准 B.经济发展水平标准 C.综合国力标准 D.人民生活水平标准 21.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发展是() A.基础 B.前提 C.动力 D.目的 22.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 A.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 B.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到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 D.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23.扩大对外开放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 A.发展对外贸易 B.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利用外资 D.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 24.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军队变化感悟体会

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来军队变化感悟体会 20XX年10月24日,随着一声巨响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初入军营的我十分荣幸地见证了这一重要历史性时刻,欣喜之间突然电话铃响起,是父亲的电话,然而接通之后,话筒里却传来另一个久违的声音,稍事迟疑之后,我不禁脱口而出:“幺爷爷。”“你们真了不起,你是我们家的骄傲!”颤抖的声音中渗显露出他那与生俱来的刚毅。 幺爷爷,父亲的姨爹,一个规范的蒙古汉子。六十年前在那场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年仅十六岁的他骑着自己心爱的战马随着南下的队伍从蒙古草原一直打到了川西高原。父亲告诉我,他是一名优秀的骑兵,曾经在大凉山区追歼胡宗南残匪的战斗中,单枪匹马一人抓获了五个俘虏。后来在进军西藏的途中由于受伤而不得不告别心爱的战马,然而天性好强的他又一次征服当时部队其实不多见的“洋马儿”,成为一名优秀的汽车兵。 父亲告诉我幺爷爷是他儿时的偶像,也正是在他的影响下父亲走进了军营。三十年前在交通闭塞的川西高原当一名长途货车驾驶员无疑是最受人青睐工作,然而父亲却决然放弃了这个难得的时机,来到遥远的省城成都当上一名炮兵。二十多年前在那场南国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作为炮兵班长的父亲曾指挥一门迫击炮单发命中敌军指挥所而立下战功。 听爷爷和父亲的故事是我儿时最愉悦的记忆,从小便想往部队,于是

在后来高考中我填报了国防科大,五年之后,我来到了爷爷当年曾经战斗过地方,并成为了一名航天兵,成为了家族行列中第三代军人。正当我沉醉于对往日回忆之时,猛然发现电话那端已经换作父亲的声音,父亲告诉我他和幺爷爷下周要来西昌。 一周之后,在山沟里的一个小火车站上,我见到了两个走过硝烟和战火的老军人,此时他们都已经离开部队,而我则刚刚踏入军营。 站在卫星发射场,望着发射塔架,年龄之差逾越了半个世纪的三代军人回想着过去,也展望着将来。我和父亲都看着幺爷爷,他始终缄默不语,微睁的眼睛一直都盯着塔架。好半天才谈谈地说了一句:“六十年了,一切都变了”。父亲接着对我说:“将来是属于你们的,我们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幺爷爷和父亲的话让我的思绪再一次活泼起来。 六十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军队的相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代军人的三个不同梦想即是最有力的见证。六十年前爷爷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骑兵,三十年前父亲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炮兵,而今天我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兵。 在爷爷的时代,一人一匹马,横刀立马驰骋疆场,在父亲的时代,八人一门炮,隔山打牛威震一方,在我的时代,万人一杆枪,角逐太空决胜千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骑兵、炮兵、航天兵,三代军人的三段不同经历在我军开展强盛的历史长河中标定了三个不同的坐标。 作为新时期的中国军人,我清醒地知道现代战争的相貌已是今非昔比,

心得体会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

三一文库(https://www.wendangku.net/doc/3f7689254.html,)/心得体会范文/心得体会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感想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从此,中国走向了改革开放的道路。近3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功地实施了从计划向市场体制的转轨,保持了近10%的年经济增长率,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中国的改革开放堪称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实践。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短短30年间,一个国民经济濒于崩溃的贫弱国家一跃成长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民众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和满足。这个不平凡的30年,内涵十分丰富。 我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一代,对于我来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我有着深刻的体会。 1.政治地位的提升

1997年的香港回归和1999年的澳门回归向世界发出了一个信号,中国有能力自主行使自己的主权及保护自己的领土完整,中国不再受他国的干预、欺凌。 2.经济实力的增强 3.科技实力的发展 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成功发射。20XX年,“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于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升空。20XX年神七成功发射。我们飞天梦想的实现,又一次奠定了我国科技实力位于世界的重要地位。先进的科技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的发展,促进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保证了我国国防安全。 4.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民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日益提高。记得小时候,只有过年的时候,家里才给做新衣服,平时穿得都是哥哥姐姐穿过的旧衣服。可是现在,想什么时候添新衣就什么时候,不仅穿得暖了,而且穿得好了,从质量到款式,那是应有尽有,再也没有了儿时的那种期盼了。我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那会儿,温饱是不成问题的,但要吃荤菜也不是天天都能吃的,一般也要等到一些重要的节日,才有机会尝个鲜。现在,鸡鸭鱼肉已经不是什么垂涎三尺的东西了,有些人吃腻了,反而要吃素

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 导读:本文是关于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希望能帮助到您! 改革开放30年积累的重要历史经验 30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积累了十分宝贵的历史经验,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和科学依据。总结3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首要经验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30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每一次重大推进,都以解放思想为前提,以思想理论创新为发端,以观念变革为先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带来了不断创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带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突破性进展。 在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坚持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同时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断创新。30年前,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决策的提出,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所得出的必然结论。一部改革开放的实践发展史,也是一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索史。 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根据变化了的实践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基

本原理以时代的和民族的内涵,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并运用发展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不断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成功地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 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始终正确认识和处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辩证统一关系。 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实践证明,无论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坚持改革开放,都必须基于两者的统一,一旦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坚持改革开放割裂或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然会偏离正确的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陷入停顿或倒退。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政方针建立在对国情的清醒和正确认识上。党的基本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和具体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工人阶级的领导,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积极争取和团结改革开放中新产生的各社会阶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发挥他们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积极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建国三十年与改革开放三十年培训讲学

改革开放心得体会:建国三十年与改革开放三十年 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近60年,改革开放把这60年分为几乎相等的两半:前30年和后30年。 前30年我们在干些什么呢?在前30年中,我们关起门来搞了那么多的政治运动,无限地夸大阶级矛盾;我们根据书本和前苏联的示范,认定计划经济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于资本主义,把我们导入误区,严重地妨碍了我们进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我们知之不多,偏见不浅,只看到西方国家的黑暗面,而对资本主义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它在现代文明中的变化发展,都不甚了了。可以说,在这个年代里,我国的经济实际成了「运动经济」、「命令经济」,把国民经济几乎搞到崩溃的边沿。 尤其是「文革」时期,政治运动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经济学常识有一个「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的原理,「正面效应」意思是说,在社会运动、改革或变革过程中,社会在受益,人民在受益,只是受益多少有所不同。「文化大革命」恰恰相反,是一个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全「负面效应」。在那个年代里,除了「四人帮」等几个极权人物外,几乎所有人都受损和遭殃,社会在一波又一波政治运动中被弄得满目疮痍。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文革」再搞下去,真有亡党亡国的危险! 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从灾难深重的10年「文革」中拯救出来。这是一个怎样估计都不为过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其意

义不亚于一场伟大的革命。 「奇迹」是什么?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 中国的改革进程,通常都说是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其实,改革从1975年就开始了。那时不叫「改革」,而叫「整顿」,后因「四人帮」的干扰而中断。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将改革开放以党的决议形式定了下来。 此后,废弃了「人民公社」,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解放了,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而城市工业进入「乔厂长」时代,即厂长负责制代替党委负责制;强化科学管理与经济核算;追求计划平衡与最优化,因而工业也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但是,「乔厂长」的寿命很短,很快出现了局限性,加上这时在苏联以及东欧的一些计划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也都开始出现了计划经济的「末世」,计划经济不灵了,市场经济明里或暗里都在发展。在这种国内和国际因素综合推动下,市场经济很快在我国农村和城市以及工业等领域发酵、传导和推进,市场交换在扩大,大力推动了城乡经济的发展。 1984年以后,我国工业在国有经济体制下引进「市场调节」机制,实行「政企分开」。相继在财政分配上实行「利改税」改革、在投资上实行的「拨改贷」改革、在流通上实行「双轨制」改革、在经营上实行「承包制」改革,乃至发生1988年的价格「闯关」。与此同时农村经济出现第二次高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并且很快突破「画地为

心得体会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致富之路,也是强国之路,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举,下面是精心整理的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心得体会范文 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系列论坛第三场活动已于11月13日开播,论坛采用主题宣讲和在线交流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此次论坛活动主要围绕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相关领域发展成就座谈宣讲,由中央宣传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xx政治工作部、北京市委主办,期间通过组织干部群众以真人、真事和真实感情,讲述平凡岗位的工作者在改革开放中的生活变迁和奋斗故事。这部大型政论专题片是迄今为止,首次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权威、全景报道。该片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理论、体制机制和实践成果,展示了改革背后的故事和攻坚克难的历程,展示了全面深化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 论坛开播形式还是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的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是党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党依法行政,科学行政,民主行政。这些国家首要官员与网友在线进行交流,这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在我心中,我只在电视上见过他们,像是永远活在电视上的人。这种设置是网络民主的一种积极实践,不仅拉近了群众与国家领导的距离,还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的推进,有利于公民更好地实现政治权

利。 xx同志指出: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坚持从大局出发考虑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大家来自不同部门和单位,都要从全局看问题,首先要看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是否符合全局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要真正向前展望、超前思维、提前谋局。只有这样,最后形成的文件才能真正符合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 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xx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的时代宣言,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新觉醒,也充分说明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走过40个年头,回顾40年不平凡的历程,总结40年改革开放经验,我们深刻体悟到成就感、自豪感,可以说,通过近40年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这些都充分证明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卓著,振奋人心凝聚力。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走改革开放这条路是一条正确道路。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遇到的困难、阻碍更多。作为新时代的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必须要迎难而上,发扬不怕苦、不怕难的精神,从一言一行上见担当,从

温州市改革开放经验

温州市改革开放经验 论文关键词:温州精神民营化解放思想人民首创温州模式 论文摘要:改革是温州巨变之源,创新是温州发展之魂,全民创业使温州充满活力。30年来,温州坚持实践检验真理标准,大胆冲破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框框束缚,走出了一条“生活逼出来,市场放出来,群众闯出来”的独特经济社会发展之路。世界都看到了温州的变化和发展。 提起温州,一般人都会想到有钱一词,温州人聪明会做生意。这点我深有体会,我小时候跟父母去上海,那时我父母在上海办厂。去过上海的人都知道上海人内心比较高傲,对各地外来人员都有一种鄙视感,北京人在他们眼中都是“乡下人”。我记得我和父母那时住在一个上海人出租的房子里,房东是个比较有钱的纯上海人,对其他租在他哪里的人他都比较冷漠唯独对我们很热情。用他的话说就是“温州人吃苦耐劳,富有创业精神又有聪明的头脑,他一向敬佩温州人”。以前高中,初中说自己是温州人没什么感觉因为大家都一样,现在上了大学,像别人说自己是温州人感觉特骄傲,为自己是温州人感到自豪。 大家现在看到的温州市改革开放30年后的温州,然而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温州却是另一个样子。温州市位于浙江省东南部。全市辖3区2市6县,陆地面积1178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11000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东临大海,山地占陆地面积的78.2%,素有“七山二水一分田”之说。改革开放前,温州曾被形象地描述为:“50年代的海防前线,60年代的武斗火线,70年代的投资短线。”人口稠密,资源匮乏,交通闭塞,工业落后,城市破旧,农村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就业和生存压力巨大,经济社会发展缓慢,2/3的温州人处在贫困线以下,是当时中国最为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然而改革开放短短30多年来,温州连世界都为之震惊,温州人遍布全世界,哪里有温州人哪里就有温州商贸城。温州人也获得了一个美称——东方的犹太人。 温州改革开放30年来的变化

9 改革开放

第9课改革开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国企的改革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以史带论理解原理〕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识图分析判断特征〕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对外开放格局的特征 〔评价政策〕通过经济开放区的建设业绩,说明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民族复兴责任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发生巨变的事实,证明了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有志者应当学好本领,沿着这条道路完成民族复兴大业 〔唯物史观〕我国目前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汲取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多样性的成果,符合国内外实际情况。青年学生必须具备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理想的重任 〔情感体验适应环境〕调查了解国企改革成就和家庭生活变化,感受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承受挫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教学重点】城乡经济体制改革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学难点】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 1、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一年召开?(1978年) 2、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哪些重要决定? (A. 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 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C.组织上: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建设成就日新月异、辉煌灿烂。(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一、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板书) 1、改革前夕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存在着什么样的弊端?(政社合一,吃大锅饭,农民缺少生产自主权,生产积极性不高。) 2、党和人民怎样解决这个弊端? (A. 先是群众自发行动起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B.接着是党中央积极指导:肯定了群众建立生产责任制的做法,在全国逐步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然后随着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商品化和社会化,迅速发展农村乡镇企业,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浙江改革开放的经验

浙江改革开放经验的思考摘要: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指引下,浙江 人民积极探索、团结奋斗、创业创新,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在这些辉煌、令人瞩目的业绩下,我们看到的是浙江人的智慧和浙江人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什么浙江能在短短到30年内创造如此大的成就呢?30年来,浙江经历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中,从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又都有哪些。 正文 30年前的浙江 在中国东部沿海的各省中,浙江的自然条件并不好,陆地面积狭小,地形复杂,人均耕地居全国最末位、人均资源综合指数居全国倒数第三,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甚至在30年前,浙江的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GDP还赶不上全国的经济增长水平和人均GDP,是一个发展明显落后的省份。到1978年,浙江人均GDP为331元,只有当时全国人均GDP381元的87%。不仅增长速度和人均收入水平低,而且从经济结构看,无论是GDP结构,还是就业结构,1978年浙江农业比重都比全国高出不少,而第二、三产业比重则不同程度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国际比较看,浙江农业增加值比重和劳动力比重与当时的印度和低收入国家水平不相上下(详见表1)。 表1 经济结构的国内外比较(1978年,%) 30年后的浙江 30年后的浙江是中国发展史上的一朵奇葩。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五大跨越”: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跨越,构建起了相对完善的区域市场经济体制,成为全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之一,形成了体制机制先发优势;实现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跨越,全省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实现了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历史性跨越,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内外联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向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全省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

改革开放30年读后感

改革开放30年读后感 篇一: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改革开放三十年》——读后感 罗昕玥 同学们,你们读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吗?2008年的暑假里,我在家看了,你们肯定不 清楚吧!那让我给你们讲讲吧!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那以后,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突出和变化。 “必由之路”你们理解它的含义吗?比如说:你要过河到对面的菜市买菜,那你一定要过桥,这条桥就是你去菜市的“必由之路”。 是什么让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的时候,这两个字提醒我们:改革。 是什么让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的时候,这两个字提醒我们:改革。是什么让社会主义制度需要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时候,这两个字提醒我们:改革。 改革开发后,我们搞了市场经济,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参与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们也自己发展,促进了发展,这是多大的好事呀! 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中国发生了令世人惊叹的巨变。科学发展一经提出和 确立,就在全党全国人民中产生强烈共鸣,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必将 指引着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取得了胜利。 改革开放的历史证明,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 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 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改革,是我们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篇二:《改革开放30年》读后感 《改革开放30年》读后感 四川省安岳县天宝九义校四年级1班蒋庆 自从看了《改革开放三十年》这本书以后,我为祖国因实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而自豪。 书中告诉我,三十年前,国民经济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严重地求大于供,买什么东西都需要票据;按人口分配,买米要粮证,粮票,买肉要肉票,购布要布票,可谓是票证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验总结材料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经验总结材料 一、重点举措 在城市街道社区领域,通过“互联网+社区服务”网格化管理,不断探索城市领域党的服务模式。运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多维立体社区服务方式,研发、使用“畅捷服务”平台,实行“每月通报”制度;推行精细化管理,打造“三级网格,五级党组织”“三级网格、五级框架”党建服务体系,促成政府、社区和居民信息的快速对接,实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员哪里就会发挥作用”;完善网格员述职考核激励机制,将服务延伸至小组、楼栋。“畅捷服务”平台共上传信息7476条、线上线下互动4078次、累计为群众提供服务6710次,真正实现群众反映问题在“指尖”,解决问题在“掌上”。深化社区党建服务品牌建设,不断完善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强化党建载体内涵创新,打造“民族团结”“四社联动”“返乡创业”“校社联动”等9个社区特色党建品牌,与社区各项活动有机融合,增强党建品牌影响力;增设社区党建公益性岗位,配齐社区专职副书记,在街道设立党建工作办公室,结合市委常委党建示范点、市级党政领导干部“社区工作日”,切实推动和促进了社区各项工作的建设;常态化推行社区错时延时、代理代办、领办约办、日间照料等服务机制,延长服务时间、扩展服务领域、拓宽服务对象、完善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幸福社区”建设,真正实现党建引领惠民生。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升城市领域党的服务水平。强化相关培训,达到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全覆盖;推行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到社区担任“第一书记”,指导社区党支部规范化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等重点难点工作;建立“崔锦玉工作室”,发挥“传帮带”作用,举办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主题党课轮值”活动,汇聚城市合力,提升服务质量;储备社会工作师等各类人才,为社区专业化服务打下扎实基础。强化老旧散弃小区整治,不断丰富城市领域党的服务载体。整合多方力量对老旧散弃小区进行美化亮化整治行动,重点打造“楼苑文化”,使老旧散弃小区焕发新生机,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构建城市区域化党建新格局,不断增强城市领域党的服务效能。完善市、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协调共建工作机

改革开放三十年心得体会教师5篇

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心得体会教师,欢迎查看。 30年前,一个伟大领袖,一个中国新时期的设计者——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行的变化:由闭塞受限到舒适快捷。我的家乡是山区,过去出门都要翻山越岭。虽然家乡不在四川,但用李白的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现在,每村都有公路,有的甚至一直通到家门口。走亲戚或者到集市上去,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早出晚归”了。 住的变化:在我小时候父亲常对我说,他上学时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教室是用黄土墙围起来的,房顶也是破旧的,一到下雨天就啪啪地漏个不停。冬天寒风从墙缝里刮进来,手冻得通红,连笔都握不住。 再看现在是学习环境,校园内环境优美,操场上学生龙腾虎跃的身影,欢笑声洋溢在校园的每个角落。在明亮的教室里,先进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声情并茂,内容丰富。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学生们可以尽情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探索。 用的变化:由物资紧缺到琳琅满目,前不久,邻居家姑娘要出嫁了。邻居张大叔为自己的宝贝女儿准备的嫁妆,有冰箱、彩电、洗衣机……摆满了他家的门前,就像一个家电市场。在一旁的李奶奶说:

“老张,你家可真气派啊!现在的姑娘也真幸福多了,像我们那会儿,除了布鞋和几件新衣服就什么也没有了。哪有这些啊!”张大爷听了笑得合不拢嘴,国家越来越富,老百姓也跟着富起来了!” 通讯的变化:,伴随着改革的春风人们的信息传也发生了大转变,由鸿雁传书到人远天涯近,移动电话已成为了日常最主要的通信工具,成为了全球移动电话用户规模最大的国家。如今,无论走到国内哪个大中城市,电话可以直拨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三十年努力拼搏,三十年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安居乐业。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的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富足! 改革开放的历程已经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来,中国从城市到乡村,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济的腾飞,生活条件的改善,都反映了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今天,乘着改革的东风,我们的嫦娥工程和月球探测又取得了辉煌成果。十七大的召开,更振奋了我们的精神,给我们明确了新的目标和方向,给我们指出了新时期的任务和前进的航线,给了我们新的奋斗热情和精神食粮。他使我们的工作有源可求,有本可依,有轨可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学习了胡锦涛在十七大上的报告后,回顾历史,更加自豪;展望未来壮志凌云。 十七大精神强调要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主义建设。胡锦涛说:“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