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论网络新闻采访

浅论网络新闻采访

浅论网络新闻采访
浅论网络新闻采访

浅谈网络新闻采访

洪华兴

(新闻传播学院2002级2班)

【摘要】: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在传播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传者和受众都得到不小的益处。本文将就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网络新闻采访的实施以及网络新闻采访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三方面作以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网络新闻采访网络新闻解决方法

Abstract: The Net News dissemination swift and violent development, raises a new revolution in the dissemination domain. Passing on and is all obtained the audiences not the small profit. This article on the Net News interview characteristic, the Net News interview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in the Net News interview question and solution these three aspects will do by the simple elaboration.

Key word: Net News interview Net News solution

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迅速、快捷,尤其是被誉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更使世界成为“地球村”,网络新闻采访已经对传统新闻采访形成不小的压力。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新闻业务,兼取网络采访和传统采访二者之长处,取长补短,为受众提供信息,为社会服务。

一网络新闻采访的概念和特点

(一)网络新闻采访之概念

传统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①。近年来网络的兴起,网络新闻越来越被广大的受众所认可,因而网络新闻采访也日益成为新闻采访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所谓网络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以网络传播为依托,发掘整

理新闻,分析新闻事实材料,从而为受众提供新闻信息的职业性新闻传播活动。

网络新闻的采访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传统采访方法:文字采访、录音采访、图像采访等;还包括充分利用网络消息资源,收集素材和调查研究活动。在这里,笔者认为,网络新闻采访主要以网络传播作为采集新闻的环境,用搜索、采访、下载和编辑加工等多种方式采集新闻信息,为受众服务。

(二)网络新闻采访之特点

目前,一些新闻业务功底扎实的传统记者开始向网络记者转型,专职网络记者的数量也开始有所增加。因网络记者是用数字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记者,网络采访是新闻记者在现实的和虚拟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空间中所进行的采访,采访所得的新闻素材及由此而写作/制作的新闻,是在网络空间里进行和完成传播的,这就决定了网络新闻采访与传统新闻采访相比,既有相通之外,也有其独特的个性。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表现在以下方面:1.采访内容的多媒体性

网络新闻采访是以多媒体新闻素材为其采访对象的,其采访的素材涵盖了和融合了三大传统媒介新闻采集的内容,既有静态的文字和图片的采访,又包括声音和动态视频的采集和摄录,是一种多媒体的全方位采集新闻素材的活动。在这一新的采访模式下,传统记者的明确分工将逐渐走向模糊乃至消失,每个记者将集文字记者、摄影记者和录音、录像记者于一身。目前,网络记者和网络新闻采访方式在国内外的不少网络媒体中开始出现。如美国芝加哥论坛报网络版(Internet Edition),就拥有7位记者。这些网络记者都是复合型的多媒体记者,他们写新闻、摄影、操作数字录音机和摄像机,以及制作网页(digital pages)等①。

2.网络采访工具的高科技化

网络新闻采访所采用的采访工具主要是全数字化的计算机网络,以及可以与这一网络相通的一系列全数字化的新闻采访和传输工具。这些数字化的工具分为硬件和软件。硬件主要是,笔记本电脑、数字录音机和摄像设备、数码相机、大容量的便携式存贮设备、以及可与计算机网络相连的卫星电话;软件主要为,Word/Excel、Photoshop、电子邮件、BBS、新闻组、WWW、联网数据库(Online database)、搜索引擎等。运用这些功能强大且齐全的数字化网络新闻采访工具,

可以快捷而高质量地完成新闻采访任务。在这些工具的帮助下,记者有时足不出户就可以采集所需的新闻素材。目前,网络记者所使用的数字采访设备在不断升级,如美国记者的采访装备包括成套先进的采访设备,有摄像头、戴在眼睛上的微型显示器、挂在手臂上的微型键盘、话筒、挂在腰间的微显示器、数码影像传输设备和电池等。轻便的设备,不仅可以采集一般的文字和图像新闻,还可独立完成现场直播。

3.采访范围的全球性和速度的快捷性

由于网络全球性的特点,因而网络新闻采访范围也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对于一些不能、不宜于或因距离太远而无法进行现场采访或调研的新闻事件,记者就可通过因特网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全国性或全球性的实时采访。如通过电子邮件、新闻组和邮件列表等进行异步的文字采访;通过语言信箱、网络电话等进行口头采访;通过因特网的Netmeeting等进行可视化的面对面采访;或通过BBS 等聊天系统进行同步采访等。另外,在网络中所进行的采访是一种实时性的快速采访。有时因距离阻隔等原因,传统采访需要数天或数月才能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采访工作,在网络中数秒或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完成。如新华社特稿社记者熊蕾曾利用电子邮件在一周之内采访了美国、英国、日本、瑞士、加拿大等国的10位科学家。在采访过程中,有的采访对象当天就回了信。由此次采访而写成的报道后来被刊登在美国的《科学》杂志上①。由此可见,网络采访速度和采访范围是传统新闻采访难以企及的

二网络新闻采访的实施

(一)网络新闻采访的主体---网络记者

1.网络新闻记者之定义

网络新闻采访主要是由网络记者完成的。网络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记者包括全体网民。李希光教授认为,互联网降低了进入记者行业的深门高槛,人们不用在政治上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不用在经济上有什么特别的投资,也不需要专业文凭和记者证;只要接入了互联网,就与成千上万的受众连接起来了,就可当上记者②。因网络新闻的传播通道相当多,有WWW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BBS和网络寻呼或其复合使用等,这就决定了其发布者(即首发者)、转①闵大洪:《网络时代需要高素质的新闻工作者》《中国新闻科技》2001年第1期第18页

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任何个人,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大批上网的个人用户成为业余甚至专职新闻记者。狭义的网络新闻记者是指网络传播媒体(网站)中所有从事新闻实务的专业人员。这一定义与传统的广义记者定义相当。不同的是,网络记者应是一种身兼数职(采写摄录、编辑、播音、主持人、发布等)的多媒体数字记者(Digital Journalist)。广义的网络记者大都未经过特定的专业训练,其采访活动往往是盲目地偶尔为之。在网上采写和发布信息时,他们的目的一般不明确。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一般利用茶余饭后的时间上网,采访和写作多为机动性的,大多是随心所欲的创造。

一般的,我们所讲网络记者是就其狭义而言的。这类记者一般具备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有深厚的新闻学、传播学专业知识和各科知识的底蕴、高超的新闻采写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熟练的网络传播技术及操作能力等。这类记者所采集和传播的新闻,一般能在保证真实性的基础上,运用与新闻内容相符的体裁和简练的语言在网络中传播。对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和连续性的新闻所进行的采访,一般的个体网络新闻记者根本无法完成,必须依靠那些物力财力雄厚的新闻网站尤其是一批富有采写经验和采写实力的记者编辑队伍。一些分析性和综合性的报道更离不开职业记者。

2.网络记者之特点

(1)采访新闻资源的丰富性及利用的方便性

网络及其数据库和光盘是可供新闻工作者开掘利用的巨大信息资源库。网上有大量文献可供查询,掌握了上网检索的记者和编辑,实际上拥有了一座世界最大的流动图书馆。运用某些功能强大的搜索工具(如搜索引擎等),记者可在这一数字化图书馆中方便地检索到某一题材的背景资料,快速获得所要的新闻资源;可对数据进行更深入的发掘①。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和纽约米德博格协会,对全美主要传统媒体的新闻从业人员进行的有关网络媒体的一项年度调查表明,在所调查的3400名新闻从业人员中,将上网作为获取新闻线索进行新闻采访手段的比例,仅次于报纸记者的面对面采访和杂志记者的电话采访②。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网络新闻资源的进一步丰富,网络采访将会在全世界的网络新闻界逐步盛行开来。一位年轻记者从《北京晚报》上看到一条消息,说德国人巴蒂斯

①卜卫:《互联网络对大众传媒的影响(上)》,《国际新闻界》,1998年第3期,第5页。

(Bates)所收集的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一些资料存放在耶鲁大学神学院,于是他通过雅虎找到了这些资料,并发现了一个专门传送巴蒂斯手记原文的站点。这位记者通过邮件与该网站联系,第二天便获得了所需信息。难怪有人认为,在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等资源对于新闻报道的作用至关重要,它使记者看得更远,听得更清,想得更深、写得更快①。

(2).记者选择新闻资料的自主性和思维方式的独特性

网络为一全新的开放式媒体,上网的任何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消息、检索资料、寻找新闻线索,且一般无人能够阻止和控制。网络中成千上万的资料库和各种不同的网站、新闻组等,为记者提供了丰富的可供选择的新闻资源。在WWW 及其超文本、超链接技术和数据库查询技术的帮助下,记者可通过层层链接和一些特定的词语、符号等,快速发现新闻线索,自主而独立地找到所需要的新闻背景等。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网络受者需求的提高,网络记者仅凭传统的采访经验和旧有的采访报道模式虽也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报道任务,但很难在报道重大新闻时的那种竞争激烈的新闻大战中取得突出战果,这就要求网络记者要有适合网络传播需要的独特的创新思维模式。目前,这种创新的重要标志是,在网络中对动态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一般都采用现在进行时,突破了截稿时间和采写篇数的限制。所有的新闻只要一采写成功,都会进行实时报道和滚动报道。

(3).记者采访业务能力和使用技术能力的合一性

传统新闻传播一般是采编分离的,即记者主外,一般按照编辑部的意图外出或从网上采集新闻素材、写作新闻报道;编辑则主内,他们一般不外出采访,而是在编辑部修改记者和社外人员来稿,担负着把关人的角色。随着网络新闻对时效性和现场感要求进一步提高,由记者独立地完成新闻采编及发布流程的情况开始出现,此时记者同时担任着编辑的职能。采写编合一成为网络新闻传播实务的一大特色。网络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传播媒介,随着新闻媒介从新闻产品的生产到传输全过程的电脑网络化,记者无论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还是在办公室或家中进行采访,都离不开网络多媒体电脑及在采访过程中所用的相关软硬件。网络时代不仅将开创一个新闻传播业的全新领域,也将造就一批新的既拥有传统的

①卜卫、刘晓虹:《新闻记者的网络站使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国日报〉记者使用计算机

新闻采访能力又谙熟网络传播技能的复合型记者。尽管网络新闻采访有着强大的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但伴随着网络采访的广泛应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因为网络新闻是依托网络而直接进行的,当记者在室内联网的电脑前与采访对象进行通信或交谈时,就会失去了耳闻目睹新闻现场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导致视觉和听觉等采访功能弱化,影响新闻事实的准确性和生动性。因此,对事件性的报道就一般不宜在网络中直接进行采访。而且,在记者采访公告板或其他网络团体、个人或下载某类信息时,有时会出现失真现象或涉及到版权之争。

(二)网络新闻采访之对象---新闻

1.网络新闻发布的随意性。网络新闻的随意性是指它的个人化的不规范,不严肃性和一些无聊的多而杂。网络是一个自由的乐园, 每一个网民都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依照自己的道德价值判断随意地发布新闻,常常是一些花边新闻在网络上铺天盖地,让人无法判断它的是否真实性,很明显,这类新闻是缺少新闻自律的,新闻自律又被称为新闻道德,它是新闻媒体的灵魂。由于缺少新闻自律,所以,网络上的新闻发布在人们的内心里就常常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不可靠性和不真实性。

2。网络新闻的娱乐性。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但是,这种虚拟却也恰好很容易暴露隐藏在电脑后面那个人的内心世界。虽然网络新闻具有许多不真实性和不严肃性特点,但是,由于人们上网大多是寻求一种轻松自在的娱乐目的,所以网络新闻就具有了一些娱乐性特点。尤其是一些图片新闻,这种娱乐特点就显得更为明显。网民们通过一些网络技术将现实中的新闻人物或事件制作成搞笑的卡通或有声有色的flash,在幽默和诙谐中来表达自己对现实世界爱恨情仇的心声,这种网络新闻常常让人笑后,引起反思和心照不宣的共鸣。如网络上流传一个反映美国9.11事件的新闻图片,上面仅是一个布什和拉登裸体的照片,却将事件展示的惟妙惟肖,那玩世不恭的可爱图片让人笑得喷饭,而后对那次事件来一次悲怆的回味。

3.网络新闻的民主性和人性。约翰.杜威先生认为,民主必须是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征询每人的意见,使每个人本身成为权威过程和社会支配过程的一部分;必须使每人的需要与欲望有被记录下来的机会,使其在社会政策的决定上起

着作用①。网络新闻的民主性其实是一个自然呈现,自然记录,不被通过综合和归纳的一切网民的观念与欲望的表现,它具有最大的自由表征和平等特点,是一种个人发布新闻方式的社会化呈现,共享性强。网络这种自由自在的发布新闻方式最大限度的体现了网络新闻的民主性,这种民主性也绽露出网民的个性和欲望,因而使网络新闻更具有人性的特点。从而使网络新闻更具有了实用性和可读性。

4.网络新闻的快捷性、新鲜性和高透明度。网络新闻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网络新闻的发布甚至可以随事件的发生而随时报道,比如非典型性肺炎刚刚在广东出现,网民们就在网上发布出一些围绕这种病情的各方面的新闻,虽然有些消息缺少真实性,容易让人以讹传讹,但是,网络新闻快捷性的特点是不言而喻的,大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印证了时间就是新闻的生命这一论点。

笔者认为,这里所讲的网络新闻的新鲜性特点并不仅指信息的新鲜性。由于网络新闻大多系由非专业新闻人士所写,它的格式和谴词造句就确少规范,也确少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这样也可能给新闻语言和格式以充满个性化的活泼,从而使一个新闻具有更生活化的新鲜特点,读来可能会趣味盎然,忍俊不禁。

网络新闻的透明度并不是仅仅指新闻的客观公正性,由于网络新闻在发布的同时大多可以和读者平等即时交流,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个事件中,从而可以多角度多侧面的评价和认识,激活了读者的参与意识,使读者由被动的读到主动的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使新闻貌似失去了权威性,却增添了准确性,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闻具体的透明度,使那些想象出来的假新闻不容易有藏身之地。

三当前网络新闻采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之道

(一)网络新闻采访中存在的问题

1.媒体竞争不断加剧,受众对信息获取量的增大,单向传播的网络新闻采访成为阻碍网络新闻传播发展的“瓶颈”。

当前的传媒进入了以"内容为王"的媒体竞争时代,信息的综合性、海量性成为媒体间相互拼杀的一个重要手段。网络传媒以信息的容量大和独特个性成为以

“内容为王”之争的胜利者。但是,网络新闻采访源自传统的新闻采访,虽然网站也设置了一些互动性的内容,如BBS、自由评论、投诉、提供线索等,显然这不能说明网络媒体具有强大的交互性。由于网上信息太繁杂,记者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关注受众的意见,更不可能对每一条新闻评论做出答复。网络传媒实际上仍然在单向的传播模式下进行着新闻采访工作。传统的新闻采访是网络新闻采访的基础,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和研究适应网络新闻传媒采访的样式和理念,驾驭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符合受众需要的样式和特点,用全新的、适合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为网络新闻的传播来服务。

2.使用“移植”、“嫁接”方法“造”新闻,缺失新闻特色,信息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网上新闻信息众多,但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如2003年关于伊拉克战争,非典型肺炎疫情等报道中,以报道速度见长的网络媒体,仍未成为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原因主要是---记者采访工作打折扣。主要反映在独家新闻少,有效信息量少,重复性高。大部分网站的信息基本依赖传统媒体,有的甚至是报纸、杂志的“翻版”、“电子版”,简单加工后就“移植”到网站上。造成新闻的特点不突出。网络就不同于报纸版面,网络一个最大的优势,就是海量的信息存量,网上传播新闻可以说没有量的限制。重大新闻“混迹”其中难以搜寻。网站信息量巨大,受众没有时间与精力统统浏览,而且大多信息虽标题不同,但内容基本重复,简单堆积,未经认真整理。本来可以把新闻写得有枝有叶、新鲜动人,可以大量地提供有关的背景资料、图片资料甚至有条件的还可以提供图像。但是,许多网上新闻完全还是传统的写法,简短有余,详尽不足。

3.网站为了争“快、独、奇”,使采访工作缺失,以至损失了新闻的基本属性。

一些网站的记者为了尽快发布新闻争“独家”、提高点击率等等原因,仅仅靠互联网制作新闻。于是,一些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稿件便仓促出笼,结果漏洞百出,致使出现语法不通,逻辑混乱,错别字连篇,甚至事件失实,这已成了这些网站的家常便饭,严重地误导了受众。甚至有些居心不良的人利用网络传播非法信息,这样的信息如被专业网站转载,不但误导群众,而且还会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我国的传媒从业人员因为失察而损害新闻真实性的例子也不少。而且有的网站为吸引受众,连篇累赎地报道暴力凶杀案件、名人的花边

新闻、娱乐界的绯闻等。更有甚者,不惜利用肮脏的内容迎合一些人的低级趣味。不过,随着受众文化水平的整体的不断提高,这样的新闻报道会越来越难引起受众的兴趣,从而失去市场。

(二)解决问题之方法

1.记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在这里,笔者认为,主要指的是文化素质的提高。一般来讲,记者是社会上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群体,他们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是多个领域的专家。相比而言,他们在社会上起着引导受众信息消费的重要作用。网络新闻采访的兴起,对信息时代的记者提出更高的要求,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技术的熟练掌握。熟练使用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基础知识等是记者的“必修课”。二是对外语的掌握。网络传播的快速便捷使信息传递突破了“疆界”,使地球成为“地球村”,信息的主导语言是英语,不懂英语便无法了解和接触更多的信息,也不能利用电子邮件进行采访。因此,记者必须熟练掌握英语。

2.树立法制观念,遵守网络新闻传播的有关法规。

网络传播的不特定性产生了一些消极影响,譬如“黄毒”、侵犯他人隐私等等,也产生了许多新闻官司。在我国,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法规。1997年5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的暂行规定〉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也于1997年12月30日经国务院批准。记者都应该学习和遵守这些法规,确保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依法办事,不违法,不侵权。

3.树立网络规范的观念,操作有序。

作为一个网民,我们在进入网络的时候,都应该遵守网络操作的规范。这里主要是指网络自身要求的一些运作方式。记者在进行网络新闻采访活动的时候也应注意这些细小的方面,从而作到规范传播,有序传播。

结语

对网络新闻采访研究,笔者认为,无非是为了指导新闻工作者在其报道中更客观准确的报道事实本身,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网络新闻传播大大改善大众传播中受众的被动地位,对事件报道也日趋详尽;丰富的传播资源也改变了“信息垄断”的状况。这时其积极方面。不断加强网络新闻采访业务的

研究,才能更好的为公众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参考书目】

1 罗以澄《新闻采访学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年3月第一版

2 朱羽君/等《电视采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1999年12月第一版

3 林如鹏《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第一版

4 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5 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第二版

6【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椿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版

7 李希光主《网络记者》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版

8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9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10邝云妙《当代新闻采访学》暨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包括

1、新闻采访的基本特点包括: (1)求新性。记者所要采访的事实是新近发生、发展、变化的新鲜事实,为获取新闻而采访。 (2)突击性。记者的采访讲求时效,要求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采访的报道任务。在广播采访中,时效性的要求尤其严格,记者必须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和突击采访的能力,把握时机和主动权,以最新信息赢得受众。 (3)灵活性。记者采访比较灵活,通常只集中于一点,致力于发掘精彩素材,随时根据情况的变化调整采访对象和内容。 (4)广泛性。记者的采访活动涉及面大,接触范围广,各行各业新近发生的有新闻价值的事实,各个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成就很新经验、新问题,都在记者广阔的采访 视线之内。需要记者进范围广泛的采访,采集人们欲知而未知的新鲜事实,使传播 的内容尽可能适应各个行业、各个层次受众的需要。 (5)持续性。记者的采访往往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连接采访,不断提供新的新闻信息。客观事物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决定了新闻采访的持续 性。所以要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不断采访和连续报 道,为人们提供有关的新闻信息。 2、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答:“用事实说话”是指通过对新闻事实材料的分析、取舍和安排,通过事实本身的内在逻辑来表达观点、立场和主张的一种方法。在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中,“用事实说话” 的方法具体包括: (1)选择典型事实说话。典型事实必须是受众所未知的鲜活事实,必须是具有重要性而且是具体的事实,接近性可以强化典型事实,有的方失也是选择典型事实 的一个标准。 (2)通过再现场景说话。新闻中的人和事,一般都是有形可感、有无可托的。它们通过采录或摄录逼真地再现,使新闻报道做到有神、有形,使受众仿佛亲历奇 境、亲眼所见,这种方法自然恰当,会加强可信性和说服力。 (3)运用背景材料说话。新闻报道中的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对它所

新闻采访与写作讲解

新闻采访与写作 绪论:新闻写作对新闻采访有很强的依赖性 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①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 ②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 ③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围绕事实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前者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功能又有着明显区分。从另一个角度看,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有着一致性:都是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有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 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 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3、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①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 ②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③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2)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唯一方法就是提倡新闻创新思维。 ①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 ②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 ③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3)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 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 ②善于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 ③善于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 ①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 ②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 ③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5)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 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下面是小编搜集的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关于新闻采访心得体会(1) 这学期前前后后也采访了许多人,涉及的面我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没能采访到真正的“高层”人物还是比较遗憾。从刚开始的紧张羞涩,渐渐地到驾轻就熟,对于刚开始接触的人物采访我自己还是有着较多的感受。 采访对象的选择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 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 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 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 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 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浅析新闻的网络评论与社会问题

浅析新闻的网络评论与社会问题 网络发达的今天,各种各样的新闻以从未有过的迅速在这片土地上传播。点开网络,都不由选择地接受到各类新闻。大及国家政治,小及个人私事似乎都不能逃脱网络新闻的报道,总要有人把一件事情搬上网络。再加上手机终端的普及,更是随时随地地接收新资讯。而这些新闻的评论更是一下子把全国各地的人的思想、观念集中了起来。暂且不考究人们对新闻的评论的立场、目的,我觉得这些评论是网络新闻最有价值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因为在网络里,言论没有顾忌,更自由。 对于社会、国内和国际新闻的评论,抛弃其中无聊的、无任何细想的回复,剩下的言论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极少数的能够针对新闻内容客观看待的理性评论;二、带有明显阵营性质的攻击性言论;三、地域攻击的言论。这几类言论对于不曾深入社会,以为社会思想比较平缓的学生来说,他们所表达的思想是甚为震撼的,但有时也是肮脏的。 不论是网络上还是实际生活中,理性的声音总是少之又少。考察新闻评论中比较客观的发言,大多集中在奇闻异事、军事、科技,但是当涉及到社会问题、贪污腐败和政治的时候理性声音凤毛麟角。究其原因,社会问题大多涉及到收入分配改革、医疗保障改革和社会福利机制改革;贪污腐败问题则是民众激烈反应的传统问题;政治新闻又涉及到深层次、宏观的社会改革以及很敏感的政治制度问题。 例如在标题为《中央经济会议要求明确改革路线图时间表》的新闻中,在一边一如既往的谩骂与质疑中出现了如下的评论贴: “经济政治是两条腿走路,经济好了,社会开放了,才有余地推进体制改革,诸位才能在这喷官方,而当下的中国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情况下,问题百出,归咎下来中国人固有思想和西方开放思想碰撞,道德与金钱纠结其中;一个开放40年的国家要在短时间内超越开放200年的世界,短时间内就必须承受转型的阵痛,这是不可避免的。” 这条上一条相对来说比较客观全面的评论,但是这个帖子的50多条跟帖全是谩骂的,具体内容过于粗鄙就不原文引用。总结为以下几点:一、会议的主要内容还是空谈、套话,是喊了几年都没见实效的口号。二、改革就是给了公职人员新的腐败机会。三、低效能的改革进度慢,应该借鉴美、日等先进国家的社会改革进程,质疑现有体制。 作为一个二年级机械类学生,这等重大问题不是我能辩解的来的。但是能够分辨哪一种是客观,哪一种是偏激。我们在给予我们的政府充分的信任和期望的同时,也有权利去参与舆论的监督。也不得不说,新闻评论中的谩骂和质疑也有其中的原因,随着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矛盾凸显、社会公德的缺失、社会公正缺少和政府公信力下降让人们有足够多的不满需要宣泄。 这可以从最近的河南光山县伤害小学生事件的系列报道的评论中可以看出,《河南22名学生被砍案发后当地政府封锁消息》(新华网)报道:12月14日河南光山县发生22名小学生校园被砍案后,光山县政府开始封锁消息。记者采访发现,县教育局一边搪塞应对,一边在办公室打游戏。县委宣传部的主要负责人回应“犯罪嫌疑人是否精神病”时,竟说“讨论这有啥意义,先吃饭!”14日近中午,光山县宣传部官方的光山网首先披露了这一消息,并称15日上午9点半将召开新闻发布会。而14日晚时,光山县撤下消息,单方告知15日的新闻发布会取消,并开始封锁消息。截至15日晚的两天内,光山县委县政府集体失声。更有讽刺意味的是,河南政府门户网站大河网刊登了《光山: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文,发布时间为2012年12月17日09:26,来源为《信阳日报》,证明该文确为《信阳日报》今日刊登的消息。对于这样的新闻,可想而知对应的新闻评论是个什么样子。这种时候,再怎么指责都不为过。这个时候再有人跳出来叫广大网民不要攻击,要相信政府之类的看似理性的评论,本身

2018年电视台,新闻采访稿-优秀word范文 (11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电视台,新闻采访稿 篇一:新闻采访方法总结 用较多的时间寻找线索、收集资料,并拟订一个完善的采访提纲 一般的新闻报道也很重视采访的前期工作,记者应该善于研究分析资料,并 以此为据写出采访提纲。但这种资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访提纲也是粗略的。因 为一般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个相对独立的事实。所以,只要记者精 于提问,往往就会有收获。然而,单个的、相对独立事实的深度对于深度报道 是不够的。在Why(原因)和How(怎么样)上的探究,使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成为深度报道采访前期工作中新闻工作者耗费大量精力的地方。首先,通过对社会现实状态和发展变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能否准确、敏锐、富有远见地选择报道题材直接关系到深度报道的成功与否。 这就要求记者对现实生活要有敏锐的嗅觉,对社会动态有明智的把握。《中国 青年报》的“冰点”是以深度报道见长的专栏,那些看似冷点的新闻事件,却 正是一段时间内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冰山一角”,新闻记者通过艰苦的调 查研究在凌乱琐碎的线索中找到适宜的报道题材。 其次,作好背景资料的收集和分析。新闻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补充性的历史 资料、展示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资料、提供人物必要经历的资料、数据性的事实等,收集并分析这些背景材料对深度报道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对报道的全过程也有深远的推动作用,包括帮助记者获得采访机会、迅速进入 采访角色和取得采访对象的信任。中央电视台记者水均益为了能独家采访基辛 格博士,就在准备了大量相关背景材料的基础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点,然后直接打电话同基辛格的办公室联系采访事宜,还当面向办公室工作人 员阐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访的种种好处,最终使基辛格接受了独家访问。 最后,拟订一个全面的、深入的、思路清晰的采访提纲。采访提纲是记者逻辑 思维和思考问题层次的体现,一个好的采访提纲,能够帮助记者坚定信心,临 阵不乱、掌握采访的主动权,使采访得到完善的结果。杜骏飞在《深度报道原理》一书中提到,美国内华达新闻学教授拉鲁·吉尔兰德曾在拟定采访提纲方 面推出了设计问题的辅助公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他提醒记者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涉及到下列一些具体的问题: 目标———你们(或组织)要实现的目标是什么?

浅论网络新闻采访

浅谈网络新闻采访 洪华兴 (新闻传播学院2002级2班) 【摘要】:网络新闻传播活动的迅猛发展,在传播领域掀起一场新的革命。传者和受众都得到不小的益处。本文将就网络新闻采访的特点、网络新闻采访的实施以及网络新闻采访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三方面作以简单的阐述。 【关键词】:网络新闻采访网络新闻解决方法 Abstract: The Net News dissemination swift and violent development, raises a new revolution in the dissemination domain. Passing on and is all obtained the audiences not the small profit. This article on the Net News interview characteristic, the Net News interview implementation as well as in the Net News interview question and solution these three aspects will do by the simple elaboration. Key word: Net News interview Net News solution 新技术的应用使人们的信息传播变得越来越迅速、快捷,尤其是被誉为“第四媒体”的网络更使世界成为“地球村”,网络新闻采访已经对传统新闻采访形成不小的压力。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努力研究新闻业务,兼取网络采访和传统采访二者之长处,取长补短,为受众提供信息,为社会服务。 一网络新闻采访的概念和特点 (一)网络新闻采访之概念 传统新闻采访是新闻工作者为了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材料的新闻传播活动,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①。近年来网络的兴起,网络新闻越来越被广大的受众所认可,因而网络新闻采访也日益成为新闻采访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所谓网络新闻采访,就是新闻工作者以网络传播为依托,发掘整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2009-07-16 10:18:4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是那些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商业网站,网络新闻专题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在受众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现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①。比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地震这一事件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新闻报道。其中新浪网更是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迅速组成专题“四川地震”,从消息、图文到背景资料等多个角度对地震进行了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在当日20时将专题补充为“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并在专题中补充了更多的图文、视频资料,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报道优势和速度优势。 二是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新浪网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对国外的诺贝尔奖专题报道、奥斯卡颁奖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三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亟待解决的问题②。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下,比如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2.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特点 在我国的各大新闻网站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信息传播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专题独有的报道方式。它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产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凸显其传播优势,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主流新闻报道形式③。它将网络媒介“海量”的事实性信息集萃、“多角度”的意见性信息呈现和“即时”的反馈性信息传递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起来,给了网络受众更多的全新的选择。 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刚发射

论我国网络新闻的缺陷及出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317810402.html, 论我国网络新闻的缺陷及出路 作者:邱颖佳 来源:《商情》2011年第16期 [摘要]自1994年以来,网络新闻在我国蓬勃发展,网络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然而在越来越激烈的争夺新闻的战争中,网络新闻也逐渐暴露出问题:网站质量参差不齐、采编原则与传统相悖、缺乏权威性和可靠性等等。为了更能体现网络新闻的各方面优势,我们应该正视网络这个潜力巨大的新闻传播媒介,消除来自媒体自身、行业竞争等威胁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不和谐因素,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层的思考。 [关键词]网络新闻缺陷出路受众需求 网络新闻所强调的是新闻以网络为介质的特征,通俗地说,网络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优点。 有人曾经指出,在当代社会中,新闻媒介已经成为了政府、立法、司法这三种权力之后的“第四种权力”。而在经历过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网络传播事件之后,人们在21世纪开始之后对网际网络的能力给予了更高的评价,把网络新闻称为“第五种权力”。 一、网络新闻的主要缺陷 总的来说,目前我国网络新闻的主要缺陷有: 1.受传统的习惯限制,报纸新闻网站难占优势。 我国传统报纸新闻网站中,突出优秀的比较少,除新浪网、人民网等少数几家能基本做到全天候24小时及时更新外,其余的网络新闻的发布总会迟于其对应的纸质媒体。 2.时代的弊端所致,网络传播问题重重。 有一句话形容新闻工作是“三分写,七分采”。这个说法是意图强调采访具有比写作更大的意义。照目前的法律法规规定,报纸新闻网站以及商业网站还没有自己的记者,也没有采编权。因此,网络记者和编辑的工作很有问题,新闻缺乏深入的采访,编排上缺乏理性的构造。 3.当今社会信用危机,传播效果不尽人意 曾经来自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45%。近期对上海网民的一项抽查表明,目前有占相当比例的受众认为网络新闻最大的缺点是“可信度低”,而且对其真实性持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为什么说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活动是调查研究的一种,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有具体任务和要求、自 觉认识客观事物的活动。 新闻采访与一般采访又有不同之处,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 采访的目的在于传播。 新闻采访活动具有公开性、广泛性,新闻采访就是要选择政治上重要的、涉及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的、大众关心的,有一定趣味的事实。新闻采访的任务是:迅速了解典型的、有 新闻价值的,真实的事实。 新闻采访具有时效性和专业性,需要有一批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人员来进行 新闻采访活动方式是社会活动,记者活动具有独立性、灵活性、(记者应该是社会活动 家) 编辑的决策按照层次可分为三种“战略决策、战术决策、战役决策。” 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有那些优点? 有利于记者和编辑迅速地了解和熟悉与所负责专业有关的情况; 便于采编工作者在该领域发现与该专业有关的有新闻价值的新事件和新问题; 便于提高报道质量 不足: 限制了采编人员的活动领域, 使有偿新闻和不正之风得不到根本纠正。 容易使业务采访分工太细太死, 由于编辑部门条块分割的板块结构,易形成各自为政、信息割据的局面。 新闻策划的意义有哪些? 有利于充分发掘新闻价值,突出报道主题 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 有利于充分发挥报道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推动记者深入采访 增强了新闻媒体的社会效应。

新闻策划的操作有哪些流程?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策划的主题,进行目标定位。 拟定报道设计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与保证措施 信息反馈与目标校正 效果检验。 论述:重大报道活动的工作的要领? 明确报道思想和报道方针,明确报道任务,部署工作周详,责任到人,使每一个采编人 员心中有数。 讲究协调,打“配合战”,充分调动所有参加报道活动的采编人员的潜能和积极性,打有准备之仗,力求作到“及时、准确、全面、充分。” 在报道的组织过程中要注意创新,即在报道内容,表达形式和表现形式上都要力求创新, 让读者喜闻乐见。 不断对报道计划加以调整。 为什么说新闻策划与报道组织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不可以分割的? 只有好的报道策划,而没有有效的报道组织加以实施和贯彻,就不可能有好的报道效果; 没有好的反馈机制,就无法对已有报道计划和组织方案进行调整,使原有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无法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也就无法全面,真实、客观地反映事态的发展。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具体措施有那些? 确立质量目标。 制定全面的质量规划。 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具体措施有:充分发挥中层管理组织的职能作用,落实质量责任;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质量考核要奖优罚劣;维护保养好机电设备;提高全员素质,加强培训工作。 新闻传播和广告传播是包括报纸在内的新闻媒体的基本功能,但二者决不可等量齐观。报纸的广告传播功能是建立在新闻传播功能所形成的威信之上的,通过借用报纸进行新闻传播时所建立起来的传播网络实现的,对报纸的新闻传播功能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性,反之报纸 的新闻传播功能则有着很强的独立性。

新闻采访学复习题

新闻采访学复习大纲 一、名词解释 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新闻采访的方向。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选择题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使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39. 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二、简答题(复习题下仅是提示了答题要点,考试答卷时需适当展开) 5. 影响记者深入的思想障碍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要点提示 从记者的采访实践看,记者的思想障碍主要是态度问题。具体来说,要摈弃以下态度:(1)把深入看作是一种短期行为;(2)要深入就得讲条件;(3)有个人打算。需从三个 方面努力:(1)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3)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6. 直面采访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 要点提示 要搞好直面采访,须把握和实行三个原则:(1)平等。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2)因人而异。访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忌用一个模式去套。(3)主动权。记者在访问时要有很强的主动意识,自始自终掌握采访主动权。 7. 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主要形式、特点是什么? 要点提示 (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8. 为什么说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职能? 要点提示 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来说不能称作新闻。在开发中传播、在传播中进一步开发,这便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记者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是开发信息(了解、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一支重要力量。 9.记者如何开发和传播信息? 要点提示 (1)广辟信息源;(2)增大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殖;(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10.记者怎样做好预测性报道? 要点提示 预测性新闻的写作,需要记者长期的积累,同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重根据;(2)重比较;(3)重辩证。 11. 采访前记者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 要点提示 (1)明确采访目的; (2)熟悉采访对象; (3)学习党的方针政策; (4)充实新知识; (5)准备一些问题;

第六章 网络新闻采访

第六章网络新闻采访 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功能及面临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与网络课堂相结合 第一节通过网络采访新闻 第二节网上信息搜索和评估 第三节网络新闻采访面临的问题 实验九网络新闻设计(之一) 复习与作业要求: 考核知识点:网络新闻采访的方式及面临的问题 辅助教学活动: 互联网络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现的新的传媒,随着传播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络如今已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与此同时,网络新闻的采访、写作和编辑也成了新闻业务中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通过网络采访新闻 何谓网络新闻?至今还没有严格的定义,但就其特性来看,网络新闻是指在互联网上利用网络技术和网络功能对新近发生的事实所作的多媒体、全方位的报道。网络新闻的采访业务正是为这种报道所作的准备。 网络新闻的采访大致有两种基本方式: 一.实地采访。 实地采访是传统媒体记者最经常最普遍使用的采访方式,也是网络新闻采访仍采用的基本方式。它要求记者亲临现场,与被采访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或者亲眼目睹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的整个过程。通过记者的深入采访、现场目击和认真核对,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公正。事实上,目前在网络媒体上播出的大量新闻特别是原创性新闻,仍是记者包括网络记者通过在实地访问、观察、调查研究的结果。“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些我们过去耳详目熟的格言在网络时代仍然不会过时。如今,在国内外许多新闻事件特别是突发性事件,如美国“九.一一”被袭事件、美国打击阿富汗战争、中国加入WTO和申奥成功、AOEC国际会议和全国人大政协两代会召开的现场中,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网络记者活跃的身影。如在2001年3月人大政协两会召开之期间,人民网就派出了自己的记者深入现场参与报道。在人大会议开幕仅一分钟后,人民网就刊发了开幕的消息;十五分钟之后就刊载出来自大会现场的图片。美国“九.一一”被袭事件爆发后,我们也是从网上最先看到来自纽约世贸大楼被毁现场的报道。在实地采访上,网络记者应向传统媒体的记者学习,具备高度的新闻敏感和坚持深入实际、艰苦细致、一丝不苟的采访作风。 我们知道,不同的媒体有是不同的传播方式,记者的采访工具会因为媒体的传播方式不

网络新闻 论文

碎碎念念整理大学作业——原来有过这样的作业 ——celia 中文题目:浅谈主持人博客和新闻类电视节目结合的效益 ——以柴静博客和《看见》节目的结合为例姓名: celia 专业: 新闻学(网络新闻) 班级: 完成时间: 2012年6月27日 目录

一、引言 (2) 二、文献综述 (3) 三、新闻类电视节目和博客概况 (一)新闻类电视节目发展历程和现状 (4) (二)博客发展历程和现状 (5) 四、柴静博客和《看见》节目的紧密结合 (6) 五、结语 (7)

浅谈主持人博客和新闻类电视节目结合的效益 ——以柴静博客和《看见》节目的结合为例 一、引言 当今社会,人类步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阶段。在这个大众化传播发达,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多频道化和卫星跨国传播,电脑的运用普及,互联网在全世界的迅速发展环境下,与信息传播技术息息相关的传媒行业必将引起一番变动,新旧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媒体)力量对比,各自优势劣势日益明显。新媒体的出现不是将传统媒体取代,而是媒体的依次叠加,受众选择的多远化。 本文采用研究方法主要的是个案分析法,辅以对比研究法,内容包括引言、文献综述、新闻类电视节目和主持人博客的联系,在具体实例分析以及结语,分析当今的新旧媒体融合中网络传播中博客,尤其是名人博客的广告化效应为传统的新闻类电视节目做宣传这一有机结合方式,以《看见》节目和柴静博客的关系阐明借用新兴网络媒体的网友集中关注平台积极有效的宣传传统电视新闻媒体产品,提供网民更多有效信息,借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机制,加大有效的信息交流,达到增加受众,抢占生存竞争优势地位和宣传积极正确价值观的作用。

新闻学-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考试。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渠道。而采访与写作则是信息社会人际沟通与传播的主要领域之一。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是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要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新闻文化素养和具备基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为目的。首先讲清楚什么是新闻,继而从采访与事实的内涵和关系讲起,如何接触事实、观察事实、解剖事实,如何掌握基本技巧顺利进行采访等;其次,结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和不同新闻作品的特点,分析各种不同新闻的写作的方法。同时,将结合大量优秀的中外声像资料和获奖作品,对事物的本质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探索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启发学生用新闻思维观察问题,判断问题,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并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本课程重点为应用新闻学的采访与写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迅速捕捉问题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新闻学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通过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否具备新闻文化素养和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能,能否运用所学对采访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系统的考试,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 导论: 介绍新世纪的新闻学和网络时代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研究任务与对象,学习方法以及理论体系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 第一章基本概念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新闻及新闻采访的定义;理解新闻价值的概念,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掌握新闻、新闻价值、新闻敏感等基本概念。 本章课程重点: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敏感。 本章课程难点: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的基础,能迅速判断一件事的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编辑的基本素质,也是其难点所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闻 第二节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 2、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 第三节新闻敏感y 思考题: 1、何谓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现代表述

新闻采访的显著特点

新闻采访的显著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2.时间的限制性 3.项目的突发性 4.需要的广泛性 5.知识的全面顶 6.活动的艰辛性 二.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从形式上分)1.个别访问 2.开座谈会 3.问卷 4.参加会议 5.现场观察 6.电话采访 7.网络采访

8.蹲点 (从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 2.突击采访 3.巡回采访 4.交叉采访 5.隐性采访 6.易地采访 三.新闻采访需要的基本修养(论述题) 新闻工作者想人们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灌输共产党的思想,传授个方面知识,所以新闻工作者自身的作风,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修养就至关重要。 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终于祖国,爱我中华。这是新闻院系培养合格人才的首要条件。一个人不管能力有多大,必须有国格和人格,失去这一根本就不能成为合格的记者。

2.勇于吃苦,不怕牺牲。当一名记者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天才,二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 3.严于律己,为人表率。新闻工作者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首先必须是精神文明的实践者和体现者。 4.仗义执言,敢讲真话。对一些违法乱纪,为非作歹的行为要敢于采写揭露,敢为老百姓鸣不平。 5.口头笔头能力俱佳。要善于交往,广交朋友,懂得提问的方法和技巧。 6.知识广博。不仅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相当的文史哲法律国际知识。 7.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能迅速及时的完成采写任务,能适应长时间的连续工作。 8.基本技能,样样皆能。会驾驶技术,会使用电脑,会讲英语。具备记者的修养和条件非一日之功,每一个立志献身于党和人们的新闻工作者,都要在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自觉地,不断地培养各方面的修养,具备有关的本领。 四,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 1.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 课程代码:00654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着《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A.徐宝璜B.邹韬奋 C.戈公振D.邵飘萍 2.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B.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D.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性B.突击性 C.灵活性D.多变性 4.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实事求是B.去伪求真 C.不偏不倚D.独立思考 5.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地方记者B.记者 C.特派记者D.机动记者 6.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反映内部情况B.揭示新闻真相 C.及时采写新闻D.反映群众呼声 7.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A.第五感官B.业务素质 C.水平D.新闻敏感 8.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新闻线索B.新闻事实 C.新闻采访D.新闻眼光 9.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A.新闻政策B.公众需要 C.传播规律D.采访经验

10.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A.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B.在有限内了解事实真相 C.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D.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直接准备B.狭义准备 C.间接准备D.紧急准备 12.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最熟悉的人B.不同意见者 C.新闻知情者D.新闻当事人 13.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是否丰富B.观点是否鲜明 C.知识是否D.提问是否成功 14.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新闻实践B.新闻知识 C.新闻采访D.新闻对象 15.新闻改革初期,《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备() A.时效性B.针对性 C.灵活性D.真实性 16.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A.多样性B.倾向性 C.层次性D.宽泛性 17.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A.新闻背景B.新闻事实 C.新闻素材D.新闻依据 18.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中性词多于褒贬词B.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长句多于短句D.书面语多于口语 19.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电话B.社论 C.通讯D.消息 20.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B.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浅论网络新闻专题的评价标准

浅论网络新闻专题的评价标准 —以新浪网“汶川5·12地震一周年”专题为例 罗华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是网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网络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之一。目前如何评价网络新闻专题的好坏还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本文认为评价网络新闻专题有两个标准:一是一般标准,这是从网络新闻专题定义角度具体化的三个评价标准,即政治性标准、新闻性标准和技术性标准。二是特殊标准,这是从网络新闻专题更多的是体现编辑的特色和创新出发的一个评价标准,那就是非常态性标准。 关键词:网络新闻专题评价标准新浪网汶川地震 目前在国内,无论是传统媒体开办的新闻网站,还是商业性的新闻网站,几乎都设有自己的新闻专题栏目。网络新闻专题从首次亮相到如今被各大网站广泛采用,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的时间,却已呈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发展态势。网络新闻专题的策划与编辑已成为各大网站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网络媒体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柱之一。什么样的网络新闻专题才是最好的。首先,还是应该弄清楚什么是网络新闻专题这个原点问题。对于什么是网络新闻专题,很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廖卫民、赵民在《互联网媒体与网络新闻业务》一文中指出:“网上新闻专题通常是围绕某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事实,在一定的时间跨度内,运用新闻消息、特写及背景性资料、新闻分析、评论、新闻调查等体裁,调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图像等多种表现方式,通过专门的编排与制作,进行连续的、全方位的、深入的报道和展示新闻主题前因后果、来龙去脉的新闻报道样式(组合)这样一组相关新闻或信息汇集的整体,就是新闻专题”。蒋晓丽在《网络新闻编辑学》一书中指出:网络新闻专题是指基于网络技术支持,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段,展现某个特定主题或事件的一组相关新闻信息的总汇。从以上网络新闻专题定义的出发我们可以归纳出评价网络新闻专题好坏的一般标准,即政治性标准、新闻性标准和技术性标准。其中政治性和新闻性是各种网络新闻专题的共同标准。技术性标准是网络新闻专题最具特色的标准,对网络新闻专题非常重要。其次,网络新闻专题更多的是体现编辑的特色和创新,因此网络新闻专题的编辑应该具有开发性的眼光,要擅长在不经意间发现好新闻,在常态中找到非常态的东西,做到“阅者无心、编者有意”。下面我们就以上的标准对新浪网专题“四川汶川5·12地震一周年”进行评论。 一、政治性标准 在我们国家,新闻媒介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它起着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达的桥梁作用。它既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也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新闻媒介主要是通过传播新闻信息来实现这种功能,新闻信息实际上是实现新闻媒介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有效载体和唯一的载体。网络新闻专题作为新闻信息的集合体自然也要承担起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同时发出党和政府的声音,并且充分引导舆论的使命和责任。地震作为人类无法回避的灾难,对人类具有极大的破坏性和伤害性。然而这一次,我们强调的是人,是人的生命。全国上下都强调至高无上的生命,这是60年来第一次。胡锦涛说:“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只要有一线希望,只要有一点生还可能,我们就要作出百倍努力。”温家宝说:“要不断努力把他们救出来,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房子裂了、塌了,我们还可以再修。只要人在,我们就一定能够渡过难关。”以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