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习题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习题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习题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习题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习题1.选择题

10-1 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质量Clarke值)位于前3位的依次是………( )。

(A) O、Si、Al (B) Si、O、Al (C) O、Si、Fe (D) Si、O、Fe

10-2 下列各组元素在常温常压下,其单质均以小分子存在的是………..( ) (A) O、N、B (B) Si、Cl、I (C) P、Si、Br (D) S、P、F

10-3下列氢化物,热稳定性最差的是……………………………………..( ) (A) HCl (B) HBr (C) H2S (D) H2Se

10-4能与强碱反应放出氢气的非金属单质为…………………………….( ) (A) P (B) Si (C) Cl2(D) S

10-5同样浓度的下列酸溶液,酸性最强的是…………………………….( ) (A) HClO (B) H3AsO3(C) H2SeO4(D) H6TeO6

10-6下列含氧酸盐中,热稳定性最强的是………………………………..( ) (A) KNO3(B) K3PO4(C) KClO4(D) AgNO3

10-7下列物质在稀酸溶液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A) NO3-(B) PO43-(C) ClO4-(D) S2O82-

10-8 下列含氧酸中,氧化性最强的是…………………………………….( ) (A) H3PO4(B) H3AsO4(C) H4SiO4(D) H2SeO4

2.填空题

10-9黑色金属包括以及它们的合金.

10-10在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中钝化的金属主要有、、等。

10-11 H6TeO6的空间结构为。

10-12同一周期元素,从左到右,中心原子最高氧化数的含氧酸的酸性依次。

10-13同一主族元素,从上到下,中心原子最高氧化数的含氧酸的酸性依次。

10-14对于某种含氧酸的盐来说,正离子的极化作用越强,含氧酸盐越分解。10-15同一周期中,各元素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从左到右。

10-16对于同一元素而言,其低氧化态含氧酸的氧化性较。

3.简答题

10-17分别说明下列两组氢化物的酸性、还原性和稳定性的变化规律。

(1) CH4,NH3,H2O,HF

(2) H2O,H2S,H2Se,H2Te

10-18H2S和H2Se何者的酸性强?为什么?H2SO4和H2SeO4何者的酸性强?为什么?

10-19利用鲍林公式将下列两组含氧酸各按从强到弱的顺序排列:

(1) HNO2 ; H2SeO4 ; HClO; HIO4

(2) HClO2; HBrO3 ; H3AsO3; HMnO4

10-20试比较下列物质的热稳定性并说明理由:

AgNO3,HNO3,KNO3,KClO4,K3PO4

10-21为什么碳原子间易形成重键,而硅原子间很难形成重键?

10-22有人说:“水解反应是中和反应的逆反应,因为水解反应的产物必然是酸和碱”。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10-23有人说:“同一非金属元素的含氧酸,总是氧化数高的氧化性强”。这种看法是否正确?举例说明。

电分析化学导论

第十章电分析化学导论 一.教学内容 1.电分析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 2.电化学电池、图示式及电动势 3.电极及其分类、电极电位 二.重点与难点 1.电池电动势的正确图示及有关运算 2.电极电位的正确表达及有关运算 三.教学要求 1.清楚了解电分析化学的分类线索、整体内容 2.正确掌握电池电动势、电极电位的表达方法及各种相关元算 3.掌握电极的各种分类方法 四.学时安排3学时 电分析化学是仪器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建立在溶液电化学性质基础上的一类分析方法,或者说利用物质在其溶液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的一类方法。电化学性质是指溶液的电学性质(如电导、电量、电流等)与化学性质(如溶液的组成、浓度、形态及某些化学变化等)之间的关系。 电分析化学的分类与特点 1. 电分析化学的分类 习惯上按电化学性质参数之间的关系来划分,可分为:电导分析法,电位分析法、电解与库仑分析法、极谱与伏发分析法等。而通常是划分为三个类型: 1.以待测物质的浓度在某一特定实验条件下与某些电化学参数

间的直接关系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如电导法、电位法、库仑法、极谱与伏安法等。 2.以滴定过程中,某些电化学参数的突变作为滴定分析中指示 终点的方法(注意:不是用指示剂),如电位滴定、电导滴定、电流滴定等。 3.经电子作为"沉淀剂",使试液中某待测物质通过电极反应转化 为固相沉积在电极上、由电极上沉积产物的量进行分析的方法,如电解分析法(也称电重量法)。 按照IU PA C(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1975年的推荐意见,分成三类: 1.既不涉及到双电层,也不涉及到电极反应的方法,如电导分 析和高频滴定。 2.只涉及到双电层,但不涉及到电极反应的方法,如表面张力 法和非法拉第阻抗测量法 3.涉及到电极反应的方法,如电位分析法、电解分析法、库仑 分析法、极谱和伏安分析法。 本课程学习的是第三类方法 2. 电分析化学的特点 1.所使用的仪器较简单、小型、价格较便宜。因测量的参数为电信号,传递方便,易实现自动化和连续化; 2.测定快速、简便; 3.某些新方法的灵敏度高,可作痕量或超痕量分析,选择性也较好; 4.不仅可以作组分含量分析,还可以进行价态、形态分析,也可以作为其他领域科学研究的工具。 化学电池的组成 简单的化学电池由两组金属――电解质溶液体系组成。这种

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 (人教版)

初三化学绪言说课稿(人教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行们,大家好! 我是来自北京市房山区交道中学的额尔敦朝鲁。我爱生育养育我的内蒙古,也爱我工作生活的北京。我说课的课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九年级化学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是我选择初三化学绪言的理由,这两句话高度概括了本课题内容在整个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确定课题之后我进行了初步思考,发现了最重要问题:目前师与生之间是陌生的!进一步深入思考发现,无论从课标要求或最近发展区理论都要求教师要了解和沟通学生,教学要从他们的学情出发。 所以我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如下(见PPT),从调查的结果发现,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一是学生必须全面正确认识化学;二是要把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转化为学习化学的动力;三是亲近化学,污染不是化学的错,是人类对化学的无知造成的。 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课标制定了本课题的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那么,师生之间陌生带来的问题如何解决?我想到了利用暑假解决问题。 原则: 1、“减负”原则; 2、趣味性原则。 内容:

1、趣味实验。 2、上网学习,分学习小组制作PPT汇报成果。 具体安排如下: 一是趣味实验。 内容:首先:学生想办法制得紫甘蓝菜紫色汁液。第二步:用碱面水和白醋做实验。第三步:从生活中找其它液体进行实验对比,并进行分类。突出化学变化到物质分类的规律性,落实对比方法和分类观。 二是上网学习,分小组制作PPT。 我们创建了针对初三化学的“未来化学世界的博客”。 主要意图:1、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提高兴趣,引导学习。2、初步培养接受、吸收、整理化学信息的能力。3、学生自主学习,并进行表达、交流。 准备工作完成以后进入实施课堂教学阶段。 我从纵向:什么是化学—为什么学化学—怎么学化学;横向:意图—素材—知识—情感等两个维度介绍我的实施课堂教学情况。 “什么是化学”这个环节有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趣味作业和数学素材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步:课堂导入:播放燃放鞭炮视频导入。播放视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贴近现实生活。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初中化学绪言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从生活中发现化学。 3.了解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4.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的重要性,树立科学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了解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搜集来的资料,讲述生活中的化学事例,给出化学的明确定义。 2.通过具体的事例,讲述生活中的化学。 3.通过具体的事例,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4.讲述科学家的故事,了解化学的发展史,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5.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6.通过资料搜集、展示和演讲,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述信息的能力。 7.通过对比、举例,体会学习化学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3.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4. 学习我国化学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知道什么是化学。 2.化学与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关系,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 3.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产生学习好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 2.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树立学习化学的方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与学方法: 【教法】 启发引导,交流,讨论,讲解 【学法】

《基础化学A》作业解答-第1章 绪论

第1章绪论 自测题参考答案 (一)是非题:(共20分,每题2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2分。) 1、基本单元; 2、0.154mol·kg-1,0.154 mol·L-1; 3、2; 4、3,4,2; 5、SI 导出单位,七。 (三)单选题:(共40分,每题4分。) 1、B 2、C 3、A 4、D 5、D 6、B 7、D 8、A 9、A 10、D 9、解:因为b B=0.585mol·Kg-1,假设m A= 1kg,则 n B = 0.585mol m B = n B?M B = 0.585mol×90g·mol-1 = 52.65g m 溶液= m A + m B = 1.05265kg 又因为ρ= 1.022kg·L-1 故:V= m 溶液/ρ= 1.05265g / 1.022 kg·L-1 = 1.0299L c B = n B / V = 0.585mol / 1.0299L = 0.568mol·L-1 (四)计算题:(共20分,每题10分。) 1、解:由反应:H2SO4+BaCl2 = BaSO4+2HCl 可知1mol BaSO4(233.4g)需要1mol H2SO4(98.08g) 因此4.08g BaSO4 需要 (4.08 g /233.4)98.08g = 1.72g H2SO4 (6 分) 所以H2SO4 的质量分数为 1.72 g/4.00 g = 43%(4 分) 2、解:乳酸钠注射液的质量浓度为 = m B/ V =11.2g/0.100L = 112g·L-1 (5 分) B 乳酸钠注射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c B = B / M B =112g·L-1/112g·mol-1 =1.00mol·L-1 (5 分)

人教版初三化学全一册教案

绪言 (2课时) 一.知识教学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重、难点 1.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2.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3.疑点:物理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的区别。 三.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整体感知

作为启蒙化学课的绪言对“什么是化学”,“为什么要学化学”,“怎么学习化学”等问题作出了贴切的回答,借以引起学习者对本学科的兴趣、爱好,使学生产生一个具有良好动机的学习开端。 (三)教学过程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教师设疑]: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讲解]:以空气、水为例说明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讲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实验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活动]: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演示[实验1]:水的沸腾、[实验2]:胆矾的研碎、[实验3]:镁带的燃烧、[实验4]:加热碱式碳酸铜(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讲解仪器的名称) [学生活动]: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电分析化学法导论

第9章电分析化学法导论 【9-1】解释下列名词。 原电池,电解池,电池电动势,电极电位,液接电位,标准电位,条件电位,平衡电位,浓差极化,电化学极化,超电位,指示电极,参比电极,工作电极。 答:原电池:将化学能编为电能的装置。 电解池:将电能变为化学能的装置。 电池电动势:流过电池的电流为零或接近于零时两电极间的电位差,以E池表示。 电极电位:任何电极与标准氢电极构成原电池所测得的电动势作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 液接电位:在两个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互相接触的液-液界面间所存在的一个微小的电位差,称为液体接界电位,简称液接电位。 标准电位:298.15K时,以水为溶剂,当氧化态和还原态活度等于1时的电极电位。 条件电位:由于电极电位受溶液离子强度、配位效应、酸效应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使用标准电极电位?0有其局限性。对于一个实际体系在某一特定条件下,该电对的氧化型总浓度和还原型总浓度均为1mol·.L-1时的实际电位的实际电位。 平衡电位:在一个可逆电极中,金属成为阳离子进入溶液以及溶液中的金属离子沉积到金属表面的速度相等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亦即正逆过程的物质迁移和电荷运送速度都相同,此时该电极上的电位值称为平衡电极电位。 浓差极化:发生电极反应时,电极表面附近溶液浓度与主体溶液浓度不同所产生的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电化学极化:由于电极反应的速率较慢而引起的电极电位对平衡电位值的偏离现象。 超电位:由于极化,使实际电位和可逆电位之间存在差异,此差异即为超电位η。 指示电极:用于无电极反应发生的平衡体系或在测量过程中溶液浓度不发生可觉察变化体系的电极。参比电极:在测量过程中其电极电位几乎不发生变化的电极。 工作电极:有电极反应发生电极表面溶液浓度随电极反应发生显著变化体系的电极的电极。 【9-2】盐桥的作用是什么?对盐桥中的电解质溶液应有什么要求? 答:盐桥的作用是尽可能降低液接电位。盐桥电解质的要求是:(1)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大致相等(如KCl,KNO3, NH4NO3等),且可达到较高浓度;(2)与半电池中溶液不发生化学反应。 【9-3】为什么不能测定电极的绝对电位?通常使用的电极电位是如何得到的? 答:电池都是至少有两个电极组成的,根据它们的电极电位,可以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但是目前还无法测量单个电极的电位绝对值,而只能使用另一个电极标准化,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来获得其相对值。我们使用的电极电位是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即人为规定起电极电位为零,将它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即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应该注意的是,当测量的电流较大

初三化学绪言练习题

初三化学绪言练习题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A、物体 B、实验 C、物质 D、数据与空间 2、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万种 B、纳米技术的应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绿色化学的提出 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性质 C、物质的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水利发电 C、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D、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6、“绿色化学”要求的产品----------------------------------------------------------() A、绿颜色无公害的产品 B、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产品 C、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可再生的产品 D、无毒无害,有利于环保的产品 7、下列各组内的两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冰和水 B、木材和木炭 C、铁和铁锈 D、酒精和白酒 8、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会破裂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第六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作业答案

第六章电分析化学导论作业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1个正确答案)(5分?8=40分) 1. 下列方法中,能减小浓差极化的是( )。[ C ] A. 减小电极面积 B. 增大电流密度 C. 强化机械搅拌 D. 降低溶液温度 2. 电化学极化是由于( )产生的。[ A ] A. 反应本身的迟缓性 B. 反应的可逆性 C. 反应的不可逆性 D. 反应速度太快 3. 下列参比电极中,性能最好的是( )。[ A ] A. 标准氢电极 B. 玻璃电极 C. 饱和甘汞电极(SCE) D. 氟电极 4. 常用作内参比电极的电极是( )。[ B ] A. 标准氢电极 B. Ag-AgCl电极 C. 饱和甘汞电极(SCE) D. 氟电极 5. 常用作外参比电极的电极是( )。[ C ] A. 标准氢电极 B. Ag-AgCl电极 C. 饱和甘汞电极(SCE) D. 1mol甘汞电极(NCE) 6. 甘汞电极的电极电位的大小与装于电极内的KCl浓度有关,当KCl浓度为( )mol.L-1时,甘汞电极 的电极电位最大。[ A ] A. 0.1 B. 0.5 C. 1.0 D. 4.6 7. 甘汞电极使用温度不能超过80℃,主要原因是()。[ C ] A. 装入的KCl 溶液高温变质 B. 内部结构中的纤维高温发生变化 C. 内部结构中的甘汞高温发生歧化反应 D. 装入的KCl 溶液浓度发生变化 8. 浓差极化是电解进行时,造成电极表面附近的金属离子的浓度与主体溶液浓度不再相同产生的,浓差极 化的产生将影响阴极电位和平衡电位的关系,其影响为( )。[ A ] A. 使阴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负 B. 使阴极电位比平衡电位更正 C. 使阴极电位等于平衡电位 D. 无法判断阴极电位和平衡电位之间的正负 二、解释下列名词(5分?2=10分) 1. 过电位 指实际电极电位与平衡电位之差称为过电位。 2. 浓差极化 当电解进行时,由于电极表面附近一部分离子在电极上还原析出,而溶液中的离子又来不及扩散至电极表面附近,因此,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的浓度与主体溶液浓度不再相同,但电极电位却由其表面浓度决定,所以,电极电位就不等于其平衡时的电极电位,两者之间存在偏差,这种现象称为浓差极化。 三、简答题(10分?2=20分) 1. 如何消除液接电位?简述其消除原理。 答:采用盐桥(2分) 由于盐桥中KCl饱和溶液的浓度很高(2分),因此,K+和Cl-向外扩散成为这两个液接界面上离子扩散的主要部分(2分),由于K+和Cl-离子的迁移或扩散速率几乎相等(2分),所以在两个液接界面上只会产生两个数值很小且几乎相等、方向相反的液接电位,通常为1~2 mV。因而使用盐桥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小液接电位,使之近于完全消除(2分)。

初中2020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初中2016级人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而不是物体。 二、化学的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 2、利用化学合成药物。 3、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 1、中国古代:发明陶瓷、青铜器、造纸、火药、酿酒、染料等。 2、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3、现代:运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究。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 1、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在无毒无害条件下反应 3、力图使原料都变为产品,实现零排放 4、产品环保和有利于人体健康。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的分 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 (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_绪言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此部分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许多饶有趣味且又带有一定想象力的美好愿望,指出这些美好愿望“正在通过化学家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逐步实现”,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并产生希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教材从具体事例出发,先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是一门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的自然科学,它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接着教材以丰富多彩的图画和简明的语言,概述了人类认识化学、利用化学和发展化学的历史和方法,以及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向学生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 知识与技能 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知道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资料搜集、展示等,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重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激发学生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从而产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多媒体、NaOH溶液(用啫喱水瓶盛装好)、用酚酞试液写有“化学大世界”字样的纸(表面为白纸)。 一、导入新课 请三名学生分别上台表演: 甲:(展示A、B两种无色液体)请大家猜测,如果把这两种液体混合在一起会有什么现象呢? (在同学们各抒己见后) 甲:[向盛有A液体(稀盐酸)的试管中滴加B液体(AgNO3溶液)。] (在同学们惊讶的目光中) 甲:我表演的节目叫“清水变牛奶”,可是不能喝! 乙:这有什么稀奇,我也会表演(展示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混在一

初三化学绪言及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初三化学绪言及第一单元重要知识点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从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4、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课题2 化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以实验为基础。学习化学的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2.实验

A、提出科学问题; B、假想和猜测; C、制定计划; D、进行实验;

E、收集证据; F、解释与结论; G、反思与评价; H、表达与交流。 4、化学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变化的过程及其现象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的仪器22种见书上图(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 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 (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二)、仪器实验时的注意事项: 试管: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要先均匀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b、加热时,试管夹应夹在的中上部(或铁夹应夹在离试管口的1/3处)。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反应时试管内的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2。 蒸发皿:盛液量不能超过2/3,防止加热时液体沸腾外溅,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 胶头滴管:①悬空垂直放在试管口上方,以免污染滴管,滴管管口不能伸入受滴容器(防止滴管沾上其他试剂) ②吸取液体后,应保持胶头在上,不能向下或平放,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胶头; ③滴瓶上的滴管与瓶配套使用,滴液后应立即插入原瓶内,不得弄脏,也不必用水冲冼。 量筒:读数时应将量筒垂直平稳放在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与量筒内的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在同一水平面。 托盘天平:一般精确到0.1克。注意: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放在右盘,取用砝码要用镊子,不能直接用手,天平不能称量热的物体, 被称物体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要在两边先放上等质量的纸,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集气瓶:在瓶内作物质燃烧反应时,若固体生成,瓶底应加少量水或铺少量细沙。 细口瓶存放碱溶液时试剂瓶应用橡皮塞,不能用玻璃塞。

基础化学原理绪论课教育革新

基础化学原理绪论课教育革新 基础化学原理是为实现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整合、优化而由原来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合并而成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它是面向我校化学化工类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主干课程,也是材料、环境、生物、制药等专业本科生的第一门基础必修课,是学生在高年级学习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绪论课是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而在目前的大学化学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甚至省略绪论课的教学过程,严重影响了后续的教学效果。我们在基础化学原理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探索,对绪论课精心设计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基础化学原理绪论课的重要性 一门课程的绪论课讲授得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教师及教材的推测评价。如果绪论课没讲好,学生一开始对这门学科的性质、重要性不清楚,自然就会影响以后的听课效果和学习积极性。基础化学原理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并且面对大一新生开设,所以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以及促使其尽快适应大学阶段的学习规律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大一新生在入学初期不能积极主动应对角色的转换,对自己所属专业知之甚少,特别是对于基础化学原理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与专

业课的关系几乎一无所知,因而往往忽视对该课程的学习。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认为教师必须重视基础化学原理绪论课的教学,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该课程的第一时间,就能清楚地认识到学习本课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和责任感[1],初步了解大学的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 2教学内容设计 (1)关注化学学科发展,讲授内容与时俱进。 化学学科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所以基础化学原理绪论课的讲授内容必须能够体现化学学科的发展。比如在向学生介绍化学的定义时,需要使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定义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在19世纪,化学被认为是原子的科学,发现新元素是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化学科学的前沿;随着20世纪下半叶科学的迅速发展,化学的主要任务不再是发现新元素,而是合成新分子,所以化学被认为是分子的科学;进入21世纪,由于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大大扩充,研究方法大大深化和延伸,化学被认为是研究泛分子的科学[2]。泛分子可以分为原子、分子片、结构单元、分子、超分子、高分子等10个层次。鉴于课时及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笔者没有对这10个层次一一讲解,而是以艾滋病毒(HIV)与C60能够形成超分子,从而利用C60可以抑制HIV为例,简单介绍超分子的概念,使学生对当今化学

初三化学绪言练习题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物体 B、实验 C、物质 D、数据与空间 2、化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超过3000万种 B、纳米技术的应用 C、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 D、绿色化学的提出 3、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B、物质的性质 C、物质的变化规律 D、物体的运动状态 4、下列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合成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B、水利发电 C、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D、破译人类基因密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利用化学可以研究和开发新能源 B、化学给人类带来的只有益处没有坏处 C、利用化学可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D、利用化学可以合成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 6、“绿色化学”要求的产品----------------------------------------------------------() A、绿颜色无公害的产品 B、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产品 C、只能一次性使用,不可再生的产品 D、无毒无害,有利于环保的产品 7、下列各组内的两组物质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A、冰和水 B、木材和木炭 C、铁和铁锈 D、酒精和白酒 8、下列不符合近代化学观点的是-------------------------------------------------() A、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都不会破裂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会破裂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9、以下我国古代的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陶瓷 B、指南针 C、火药 D、冶铁炼钢 10、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A、计算 B、测量 C、实验 D、推理 二、填空题: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一个重要的结论:物质是由 和构成的,的破裂和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按章节

姓名:人教版初中化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的作用 1、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农药。合成药物。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 4、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 三、化学发展史 2、近代: (1)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原子--分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是元素。 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的建立使学习与研究化学变得有规律可循。 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即7个周期,18个纵行但只有16个族。 四、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的要求: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宏观: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 化。 2 化学变化:宏观: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微观: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物质 的分子。 3 区别: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4 联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有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注意: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有其它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吸热或放热,发光等。(3)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而不是现象。 二、物质的性质 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性,碱性,稳定性。

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常见物理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1 实验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收集整理实验 数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 ◆检验燃烧后是否有H2O生成的方法:将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有水珠产生,则有水生 成。 3 检验物质燃烧后是否有CO2生成的方法:将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若石灰 水变浑浊,则证明有CO2生成 4 蜡烛燃烧石蜡+ O2 H2O + CO2 由蜡烛燃烧生成物可确定蜡烛的组成中有氢元素和碳元素,但不能确定氧元素。 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 1 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见教材P151-152。 2 实验室药品取用的规则: “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药品的味道。 “节约原则”: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液体取用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处理原则”: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要放入指定容器。 3 、固体药品的取用 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一横二送三直立” 块状固体(如大理石、石灰石等)用镊子;“一斜二放三缓立” 4、液体药品的取用 (1) 多量且不需准确体积:倾倒。注意瓶塞要倒放,标签向手心,瓶口紧挨着试管口。(2)少量:用胶头滴管滴加。悬空滴加,不能伸入容器内. (3) 定量:用量筒量取。先倾倒,接近刻度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量筒要放平,视 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最低处水平。 注意:①瓶塞倒放在桌子上是为了防止瓶塞沾上杂质而污染药品。 ②标签向着手心是为了防止残留在瓶口的液体流下腐蚀标签。 ③量筒无零刻度。一次性量取,且量筒规格要与所量液体体积接近。 量筒读数时,要平视凹液面最低处,仰视会使读数偏小,量取液体体积偏大. 俯视会使读数偏大.量取液体体积偏小。 5、酒精灯的使用. (1) 三禁止: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禁止用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该用灯帽盖灭.

初中化学序言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我国古代化学制造工艺在世界上享有盛名的是() A.生产石油、天然气、沼气 B.制井盐、烧碱、盐酸 C.造纸、制黑火药、烧瓷器、青铜器 D.制塑料、玻璃、黑火药、指南针 2.下列化学工艺最早不是从我国产生的是() A.制青铜器 B.烧瓷器 C.冶铁炼钢 D.制作玻璃器皿 3.下列说法没有科学依据尤其是化学依据的是() A.点石成金B.变废为宝 C.塑料回收 D.资源再生 4.为了建设“生态抚顺、绿色家园”,我市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关于植树造林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防止沙尘暴B.防止水士流失 C.净化空气 D.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5.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分析下列四个选项中化学学科不涉及的研究领域是() A.开发新的能源 B.合成新的物质 C.研究物体运动规律 D.防治环境污染 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化学物质可以消除汽车排放的有害尾气 B.用化学手段检测和监控城市空气污染状况 C.用化学方法可以进行生活垃圾的无害化、清洁化处理D.用化学反应使海水变成石油,从而解决能源紧张的矛盾 7.禁放烟花爆竹,是防治环境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由燃放烟花爆竹引起的污染是( ) ①水源污染②大气污染③噪声污染④以上三项污染都存在 A.①② B.②③ C.③ D.④ 8.化学肥料碳酸氢铵在加热时尤其容易分解,为保存该化肥,通常应采取的措施是() A.储存仓库要注意通风 B.仓库要尽量密封,保持低温 C.要经常翻动包装袋,防止结块 D.如果受潮要放在太阳下晒干 9.与铁生锈相关的主要因素是() A.空气和水 B.太阳光 C.盐酸 D.二氧化碳 10.农村里有一种现象:在长期使用煤球炉的厨房门上贴的春联比客厅门上贴的春联更快地褪色。结合课本知识,猜测产生该作用的物质是() A.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B.炒菜时产生的油烟 C.煤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硫 D.烧开水时从水壶中冒出的蒸汽 11.下列有关生活常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完后的废电池应回收集中处理 B.天然果汁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C.“绿色冰箱”是指颜色为绿色的冰箱 D.“沙尘暴”是一种正常的气候现象 12.联合国卫生组织经过严密的科学分析,认为我国的铁锅是最理想的炊具,并向全世界大力推广。其最主要原因是( ) A.价格便宜 B.烹饪的食物中留有人体必需的铁元素 C.保温性能好 D.生铁锅中含有碳元素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 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 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 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 14.下列措施同环境保护有关的是() A.退耕还林,退耕还草 B.燃烧废旧电脑、手机等 C.大范围推行“酱油加铁工程” D.用加碘盐替代一般食盐 15.“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消灭污染,是一门能彻底阻止污染产生的科学。它包括“绿色生产”和“绿色销毁”等内容。今年的“3·15”前夕,我市有关部门在整顿音像市场的活动中,查获了一批盗版光盘,并进行了“绿色销毁”。以下做法属于“绿色销毁”的是 ( ) A.泼上汽油焚烧 B.倾倒入长江中 C.碾压粉碎后深埋于土中 D.碾压粉碎后回收再利用 答案:1.C 2.D 3.A 4.D 5. C 6.D 7.D 8.B 9.A 10.C 11.A 12.B 13.C 14.A 15.D

第十三章电分析化学导论

十三章电化学分析导论 13-1为什么不能测定电极的绝对电位,我们通常使用的电极电位是如何得到的?答:不能。电池都是至少有两个电极组成的,根据它们的电极电位,可以计算出电池的电动势。但是目前还无法测量单个电极的电位绝对值,而只能使用另一个电极标准化,通过测量电池的电动势来获得其相对值。 我们使用的电极电位是以标准氢电极作为标准,即人为规定起电极电位为零,将它与待测电极组成电池,所测得的电池电动势即为该电极的电极电位。应该注意的是,当测量的电流较大或溶液电阻较高时,一般测量值中常包含有溶液的电阻所引起的电压降iR,所以应当加以校正。 13-2能否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求得弱酸或弱碱的电离常数、水的离子积、溶解积和络合物的稳定常数?试举例说明。 答:可以。 例如:已知下列半反应以及其标准电极电位为 Cu+I+e=CuI (1) E(1)=0.86v Cu+ e= Cu(2) E(2)=0.159v 计算CuI的溶度积。 解E Cu2++ /Cu + 2+-+⊙ 2+--⊙ = E

Cu/Cu -+ 0.059lg[ Cu]/[ Cu] 2++ ∵Cu+I+e=CuI ∴[Cu][I]=K SPCuI +- +- 即[Cu]= K SPCuI/[I] E Cu2+ /Cu 2++= E⊙ Cu -2+ /Cu++ 0.059lg[ Cu]*[I]/K

-12+- 当[ Cu]=[I]=1mol*L E= E(1)=0.86v E⊙2++ Cu/Cu ⊙ = E(2)=0.159v ⊙ 0.86=0.159+0.159lg1/K SPCuI K SPCuI=1.4*10 13-3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与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反应有什么区别? 答:电化学的氧化还原是电子在电极上发生转移,有电流通过,方程式可写成两极的反应;而非电化学的氧化还原没有电流,方程式不能拆开写. -12 13-4充电电流是如何形成的?它与时间的关系有何特征?能否通过降低和消除充电电流来发展灵敏的电分析方法? 答:电极表面双电层类似一个电容器,当向体系施加电扰动的时,双电层所负载的电荷会发生相应该变,导致电流的产生,这一部分电流称为充电电流.当施加一个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 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的粒子结构怎样?(第三章学)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质的性质外还有哪些性质?这都是化学要研究的内容。化学还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规律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板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教师讲解观察实验的方法。 学习化学必须重视实验,注意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积极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观察实验现象的程序: 投影: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 变化中:物质发生的主要现象,如是否发光、放热、颜色怎样变化、是否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否有气味,有什么颜色的沉淀产生等。 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描述实验时应注意语言清晰、准确,只说现象不说结论。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并列表记录。分别由学生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