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迟发血液学反应研究解析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迟发血液学反应研究解析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迟发血液学反应研究解析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迟发血液学反应研究解析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的健康宣教 概述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干细胞及造血微环境损伤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类贫血,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及脏器出血以及反复感染发热。发病以青壮年居高,男性多于女性。 病因:原因不明者称为原发性再障,能查出原因者为继发性再障,继发性再障已知原因有药物、化学、物理、病毒感染等因素引起骨髓抑制。 治疗: (1)支持疗法禁用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对粒细胞缺乏者宜保护性隔离,积极预防感染。输血要掌握指征,准备做骨髓移植者,移植前输血会直接影响其成功率,尤其不能输家族成员的血。一般以输入浓缩红细胞为妥。严重出血者宜输入血小板。反复输血者宜应用去铁胺排铁治疗。 (2)雄激素为治疗慢性再障首选药物。 (3)骨髓移植是治疗干细胞缺陷引起再障的最佳方法,且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一旦确诊严重型或极严重型再障,年龄<20岁,有HLA配型相符供者,在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异基因骨髓移植,移植后长期无病存活率可达60%~80%,但移植需尽早进行,因初诊者常输红细胞和血小板,这样易使受者对献血员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致敏,导致移植排斥发生率升高。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年龄大于40岁或无合适供髓者的严重型再障。 健康教育: (1)预防感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做好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勤洗澡、更衣、剪指甲。居室定时通风,少出入公共场所,外出时戴口罩。注意口腔卫生,餐后睡前漱口。注意肛周清洁,女病人注意会阴清洁。若出现咽痛、咳嗽、流涕、尿痛、牙龈肿痛、红肿等,应及时到医院治疗,以便早期处理。 (2)预防出血根据病情适当活动,活动时防止滑倒或外伤,以免伤后出血。禁止用硬毛牙刷刷牙,牙签剔牙,进食宜慢,避免口腔粘膜及牙龈受损。预防鼻腔粘膜干燥,必要时涂油保护,禁止挖鼻孔,以免损伤鼻腔粘膜,引起出血。注意小便颜色,女病员注意月经量及时间。若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3)生活照顾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过冷、过硬食物。尤其要禁食海鲜品。易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日常生活要有规律,情绪稳定,适当活动,避免劳累。避免接触有害物质、辐射及服用对骨髓有影响的药物。贫血、出血较重时,要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必要时住院治疗。 (4)用药注意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调整或减量。定期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

【实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常规

再生障碍性贫血 1.护理评估 1. 1病史:评估患者目前的主要症状和体征,既往有关的相关辅助检查、用药和其他治疗情况。 1. 2身体评估:重点评估与贫血严重程度相关的体征,如皮肤黏膜的苍白程度、心率与心律的变化、有无杂音及心力衰竭的表现等。 1.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血常规、尿常规、骨髓检查、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是否正常。 2.护理问题 2. 1活动无耐力 2. 2组织完整性受损 2. 3有感染的危险 2. 4潜在并发症 2. 5营养失调 3.护理措施 3. 1心理护理:因起病急、病情重,病人的精神负担重,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在急性期,病人严格卧床休息。在病情稳定后可适当活动。 3. 2饮食:宜选择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食品。高热或消化道出血病人应选择无渣半流或流质饮食,如稀饭、汤面等。消化道大出血时应禁食。 3. 3预防感染: 3. 3. 1每日监测体温的变化。 3. 3. 2口腔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每日饭前,饭后用漱口液漱口。 3. 3.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更衣。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肌内,静脉注射时,局部要严格消毒。女病员尤其应注意会阴部清洁。 3. 3. 4肛周护理:睡前,便后用1:5000高锰酸钾坐浴,每次15—20min。 预防外源性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定时开窗通风,用紫外线照射每日2次,预防交叉感染。当中性粒细胞≤0.5×109/L时,行保护性隔离。 3. 4预防出血: 3. 4. 1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症状。

3. 4. 2血小板低于50×109/L时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防止身体受外伤。血小板低于20×109/L时应绝对卧床休息。 3. 4. 3皮肤出血的预防及护理:保持床单平整,避免皮肤摩擦及肢体受压,勤剪指甲,以免抓伤皮肤。尽量避免人为的创伤。 3. 4. 4鼻出血的预防:指导病人勿用手挖鼻孔和用力擤鼻,鼻腔干燥时,可用棉签蘸少许石蜡油或抗生素软膏轻轻涂擦,防止干裂出血。 3. 4. 5口腔及牙龈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指导病人用软毛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以防止牙龈损伤。 3. 4. 6内脏出血的护理:消化道出血者,可进食温凉的流质饮食:大量出血应禁食。 3. 4. 7眼底及颅内出血的护理:眼底出血时,应减少活动,卧床休息,嘱病人不要揉擦眼睛,若病人突然视力模糊,头晕,头痛,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甚至昏迷,提示颅内出血的可能,立即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遵医嘱进行抢救。 3. 4. 8遵医嘱给与输血或输血小板。 4.健康指导 4. 1注意休息,劳逸结合,定期门诊复查血常规。 4. 2积极预防感染,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4. 3加强自我防护,避免外伤。 4. 4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避免使用对造血系统有害的药物。 5.护理评价 5. 1病人能描述引起或加重出血的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减少或避免了出血。 5. 2预防感染的重要性,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未发生感染。 5. 3病人的活动耐力逐渐恢复正常。 5. 4疾病,悲观情绪减轻并消除。 5. 5造血营养素的缺乏得到纠正。

再生障碍性贫血题库

再生障碍性贫血 APLASTIC ANEMIA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多种病因引起的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而发生的一类贫血。发病率1.87-2.1/10万,男﹕女2.6-4﹕1 一、病因:1. 遗传因素再障可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类,先天性的有家族倾向和其他先天异常,如Fanconi 贫血。 2. 化学因素2.1药物:在继发性再障中,药物是最常见的发病因素。常见的有氯(合)霉素、解热镇痛药、 抗甲状腺药、抗糖尿病药等。2.2化学毒物:苯及其衍生物农药所致的再障近年来也时有发生。2.3.物理因素:X射线、r射线,可损害造血微环境,造成再障。3. 病毒感染,所有能够导致肝炎的病毒都可导致再障。 4. 其他因素妊娠、慢性肾功能衰竭、SLE、类风湿性关节炎,PNH和AA的关系密切,15%的再障可转变为 PNH,20%—30%PNH可转变为PNH,叫做AA-PNH综合征。 二、发病机理: 1. 造血干细胞异常: CD34 + 细胞减少 2. 造血微环境的异常:骨髓“脂肪化”,静脉窦壁水肿、出血、毛细血管坏死。基质细胞分泌异常 3. 免疫机制:外周血及骨髓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亚群失衡, Th1 、 CD8+T 抑制细胞, CD25+T 细胞,γδ TCR +T 细胞比例增高, T 细胞分泌造血负调控因子明显增多(如 IL-2 、 INF- γ、 TNF ),造血干祖细胞凋亡。 三、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 急性再障的特点为起病急、进展迅速、病程短。发病初期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进展,贫血进行性加重,多有明显乏力、头晕、心悸等症状,虽经大量输血,贫血也难以改善。出血和感染常为起病时的主要症状,几乎每例均有出血,出血部位广泛,除皮肤、粘膜(口腔、鼻腔、齿龈、球结膜)等体表出血外,常有深部脏器出血,如:便血、尿血、阴道出血、眼底出血及颅内出血,后者常危及患者生命。半数以上病例起病时即有感染,以口咽部感染、肺炎、皮肤疖肿、肠道感染、尿路感染较常见,严重者可发生败血症,致病菌以大肠杆菌、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感染往往加重出血,常导致患者死亡。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是一种发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很多慢性再障患者在得知自己病情后都会绝望,焦虑,但紧接着又会最关注一个问题:那就是到底还会活多久?为了让患者本身安心,让家人放心和知道正确的调理方法,让更多的患者能够高质量的生活,下面为大家科普一下: 慢性再障一般能活多久 慢性再障,起病缓慢,以贫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黏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病程多在4年以上,甚至可长达10年之久。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大多可治愈,但也有病人迁延多年不愈。少数病人可急性发作,病情急转直下,常与感染有关。 大多起病缓,主要的表现常常是倦怠无力、劳累后气促、心悸、头晕、面色苍白。如有出血亦较轻微,内脏出血较少见。感染、发热一般较轻微,出现较晚,治疗后较易控制。肝、脾淋巴结均不肿大,但晚期病例偶有脾脏轻度肿大,病程较长,患者可以生存多年,病情逐渐好转甚至接近痊愈。部分患者转变为急性型。 慢性再障的发病原因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系统衰竭,原本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不具备造血功能的黄骨髓,在正常的血细胞死亡后,身体不能及时充分的补充新细胞,于是出现了贫血,白细胞低下等等症状。 通常使用激素刺激尚且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使他们加速分化成各种血细胞,使人体位置在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中。再障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再障起病急,病程快,有极高的短期死亡率;慢性再障病程进展缓慢,患者可以带病生存10几年,甚至20几年,但是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 通过上述内容了解到,要想缓解慢性再障平时要多加调理,合理搭配饮食。也要加强日常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以助于恢复造血功能。而且还要注意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积极配合医生,放松心态,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战胜病魔。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好的医院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最好的医院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医院?大家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了解可能不够多,因此在发病的时候不能够给与他及时的治疗,那么再生障碍性贫血治疗的方法有什么呢,今天我们专科医院的专家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小编父亲也曾是一位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长期接触化学产品病情很严重,去医院确诊后用强的松、康力龙等西药控制副作用很大,而且血象特别低,不管怎么吃药一点不见回升,基本上一个月要输次血液,经济负担特别大,一个偶然的机会通过熟悉介绍用,需要自己熬制的汤药虽然苦点,但疗效却出奇的好,不到半年时间,血象直线上升,到现在基本恢复正常人的水平了,而且不用吃西药更不用输血了,治疗的费用也很划算,身体也很健康。 专家指出现在医学科技的疾病,在治疗其疾病上中西医都有着很好的治疗方法,中医在近几年不断的研究其疾病,中医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症状有了清楚的认识,并根据这几种症状,研究出了针对这几种症状的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药方,下面就介绍给大家。 (一)补肾生髓法中医认为再障是由于肾功能损伤引起的,因此,中医疗法是以补肾为主,通过临床治疗证明这是目前最为有效的中医治法。 (二)补益心脾法除表现肾虚的症状之外,还有表现为心脾两虚证候者,这种疗法多用于这些患者,且多用于慢性再障病情较轻者,常伍用补肾药物治疗再障。证见:面色苍白无华或萎黄,纳呆,腹胀脘闷,便溏,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虚无力。方用归脾汤加味。 (三)益气生血法面对仅有气血两虚的患者时,益气生血法就发挥了功效,尤其对于阴阳五脏证候尚不明显者。多为慢性再障的轻型病例,为治标的辅助治疗。证见:面色不华或萎黄,眩晕,心悸气短,乏力,舌质淡红苔薄,脉儒细。常用方为八珍汤加减。 四)补肾活血法活血化瘀药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和免疫抑制的作用,借以解除"髓海瘀阻"和免疫异常所致的骨髓抑制,从而有利于造血细胞的生长。与祖国医学的"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理论相一致。临床上对于用补法治疗效果不着而又无明显出血倾向的患者,在补肾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一些活血化瘀药物,能够提高部分病人的疗效。

(内科学习题)第五篇 血液系统

第五篇血液系统 目录 第一章贫血............................................................................ . (1) 第二章白血病............................................................................ .. (15) 第三章淋巴瘤............................................................................ .. (24) 第四章出血性疾病............................................................................ . (26) 第五章血细胞数量的改变 (34) 第六章免疫球蛋白增高............................................................................ ..36 第七章骨髓细胞学检查............................................................................ ..38 第一章贫血 一、A1 型题 1.贫血是指外周血单位容积内 A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B 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

C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D 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 E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2.根据国内贫血诊断标准,下列哪项可诊断为贫血 A 成年男性低于130g/L B 成年男性低于12Og/L C 成年女性低于115g/L D 成年女性低于105g/L E 以上都不是 3.在诊断贫血时,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指标是 A 红细胞计数低于正常 B 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C 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D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 E 循环血容量减少 4.按贫血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 A 增生性贫血和增生低下贫血 B 红细胞内在缺陷和红细胞外在因素 C 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 过多和失血 D 血红蛋白合成缺陷,红细胞膜异常和红细胞酶缺陷 E 红细胞破坏过度,红细胞生成减少和造血功能不良 5.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贫血可分为 A 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B 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和小细胞性贫血 C 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和低色素性贫血 D 大细胞性,正常细胞性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E 高色素性,正常色素性和低色素性贫血 6.MCHC是指 A 平均红细胞体积 B 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C 红细胞压积 D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E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是指 A MCV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 案例编号:101021 知识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护理;颅内出血的预防和紧急处理;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护理;雄激素的用药护理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造血干细胞移植;雄激素用药护理;颅内出血应急处理 王某某,男性,32岁,初中文化程度,农民。因“牙龈出血伴皮肤出血点10天,加重3天”入院。患者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开始出现牙龈出血,能自止,并伴有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无牙痛,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及意识障碍,无恶心呕吐及抽搐,无腹痛腹泻,无鼻腔出血,无黑便,无咳嗽咳痰,一直未予重视。近3天来自觉上述症状明显加重,在当地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减少(具体数值不详)。 体格检查:T36.4 ℃,P74 次/分,R20次/分,BP135/80 mmHg,神志清楚,精神软弱,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明显肿大,颈静脉无怒张,胸骨无压痛,两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4 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双下肢无水肿,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0.9×109/L,嗜中性粒细胞计数0.2×109/L,血红蛋白65g/L,血小板计数4×109/L。骨髓象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减低,淋巴细胞比例增多,巨核细胞少见,可见浆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 医疗诊断: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情境1 临床表现 患者由急诊室送入病房,神志清楚,精神软弱,贫血貌,无明显头痛,牙龈可见活动性出血,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测生命体征:T36.4 ℃,P74

重型再障的护理

重型再障的护理 1、入院护理:患者入院时,医护人员应主动迎接,并引导患者家 属办理入院手续,同时可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与责任医生和护 士等,详细告知患者及家属相关基本设施设备,并宣讲住院制 度;加强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帮助其树立信心,并缓解焦 躁情绪,同时也可提高治疗依从性。在此过程中应注意对患者 隐私信息加以保护。 2、住院期间的护理:护理安全管理:加强防护,防止跌倒,指导其 卧床休息,说明休息的重要性;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预防压疮,改变体位;保持床单位平整、皮肤清洁;加强营养支持;严格床 头交接制度,做好护理记录,指导翻身、离床活动或外出检查时 正确处置导管,躁动患者适当给予约束,床尾悬挂防滑脱警示标 识;冬季禁用热水袋和电热毯,防止烫伤; 高热冰袋降温不能直 接敷,要用干毛巾包裹再敷,20~30min更换部位;对意识障碍、躁动的患者加护栏,必要时用约束带;对情绪抑郁的患者,多与 沟通,给予心理支持,加强陪护。 3、预防感染:呼吸道感染的预防: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物品清洁, 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室内家具、地面,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限 制探视人数及次数,避免到人群集聚的地方或与上呼吸道感染 的患者接触。严格执行各项无菌操作;进餐前后、睡前、晨起用 生理盐水、氯已定漱口的习惯,防止口腔溃疡。保持皮肤清洁、

干燥,勤沐浴、更衣和床上用品。勤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 清洁卫生,适当增加局部皮肤的清洗,保持大小便通畅,避免 用力排便引起肛裂。 4、出血护理:保持床单的平整,避免肢体的碰撞与外伤,保持皮 肤清洁。高热患者禁用酒精擦浴降温。注射或穿刺部位应交替 使用,以防局部血肿形成。防止鼻粘膜干燥而出血,保持室内 相对湿度,秋冬季节可局部使用液体石蜡或抗生素软膏。指导 患者勿用力擤鼻,少量出血时,可用棉球或明胶海绵填塞,无 效者可用0.1%肾上腺素棉球或凝血酶棉球填塞,并局部冷敷。 出血严重时,可用凡士林纱布条填塞。指导患者用软毛刷刷牙, 忌用牙签剔牙。尽量避免食用煎炸、带刺或含骨头的食物,进 食时要细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损伤。减少活动量,关节腔出 血宜抬高下肢并固定于功能位,深部组织出血者测量血肿范围,局部可用冰袋冷敷,同时可采取局部压迫止血。出血停止后, 应改为热敷,以利于淤血消散。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 颅内出血。保持呼吸道通畅。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 识状态以及瞳孔、尿量的变化,做好交接班。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概要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 [ 08-09-17 10:53:00 ] 作者:韩福梅编辑:studa20 【摘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综合征。人们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本文从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免疫抑制剂等方面对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做一综述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细胞移植免疫抑制剂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不全综合征,其血液学特征性改变是外周血三系明显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值 <0.5×109/L,血小板<20×109/L,骨髓增生明显低下。该病自然病程为3~6个月,几十年来,人们对该病的治疗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SAA的治疗缓解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低于10%升至60%~80%。现仅就SAA治疗方面的现状简要综述如下。 1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SAA主要发病机制之一是造血干、祖细胞质和(或)量的缺陷,造血干细胞移植有望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 1 骨髓移植(BMT)在BMT治疗中以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 BMT)应用最为广泛。来自组织相容性抗原(HLA)相匹配的同胞骨髓供者的移植,效果最为理想。Bacigalupo等[1]总结了欧洲BMT小组1971~1998年1759例SAA患者接受Allo BMT治疗的资料显示,80%的患者可长期存活。目前,Allo BM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降低移植排斥(GR)和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移植前选择合理的预处理方案及移植后恰当的免疫治疗是降低GR率和GVHD发生的有效手段。随着HLA配型技术的不断提高、支持治疗及预防GVHD的措施等的不断改善,Allo BMT治疗后SAA患者的长期存活率亦在不断提高。 1 2 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造血刺激因子(如G CSF、GM CSF)的广泛应用,从健康供者采集造血干细胞,并供移植应用成为可能。与骨髓相比,外周血干细胞不仅具有采集方法简便,患者痛苦少等优点,且从正常供者动员后的外周血干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LTC LC)的含量均高于骨髓[2],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重建较快,从而降低了感染率和早期病死率。国内外对成功病例均有报道。 1 3 脐血移植(CBT)各种研究表明,脐血(CB)中早期干细胞较骨髓中丰富,为造血干细胞的另一理想来源。CB具有感染率、GVHD发生率低且程度轻等特点。近来有不少有关脐血移植成功的报道,大部分见于儿童。1995年国际脐血移植登记处收到全世界44例脐血移植治疗SAA成功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岁(0.18~16岁)。成人脐血移植因其细胞数目相对不足而报道较少。文献报道,采用FL(FLT3 ligand)联合TPO(trombopoietin)培养脐血20周后,可将其中的长期培养始动细胞扩增数万倍以上[3]。随着干细胞体外扩增技术的逐渐成熟,脐血移植可望广泛应用于临床。 2 免疫抑制剂(IS)IS治疗SAA已有30年的历史。大量经验表明该方 作者单位:261400 山东莱州,莱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

首次病程记录(再生障碍性贫血)

2012/5/31 17:57:17 首次病程记录 病例特点: 1、老年男女性。病前6个月有无病毒感染、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工作环境接触史。 2、隐匿急性发病。贫血、发热、出血为病史特征。 3、体征:贫血貌,皮下出血点,淋巴不及,肝脾未扪及。 4、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Lymph Gran% Lymph% Rbc HGB HCT MCV MCHC PLT 初步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 AA,再障) 诊断依据: 1、可疑病史:病毒感染(如肝炎病毒、微小病毒B19等)、应用骨髓毒性药物、接触有毒化学物质、长期或过量暴露于射线是再障的高危因素。 2、(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象满足至少下列2项:a:血红蛋白<100g/l b:血小板<50×10^9/L c:中性粒细胞<×10^9/L。(2)一般无肝脾肿大。(3)骨髓多部位增生减低(<正常的50%)或重度减低(<正常的25%),造血细胞减少,非造血细胞比例增高,骨髓小粒空虚,骨髓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4)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它疾病,如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范科尼贫血、PNH、Evans综合征、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骨髓纤维化、毛细胞白血病、低增生性白血病、间变性T细胞淋巴瘤等。 鉴别诊断: 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尤其是血红蛋白尿不发作者极易误诊为再障。本病出血和感染较少见,网织红细胞增高,骨髓幼红细胞增生,尿中含铁血黄素、糖水试验及Ham试验呈阳性反应,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力低于正常,均有助于鉴别。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内科学血液系统习题选择题带答案

第5章 第1节 562. 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 A、网织细胞 B、原血细胞 C、T细胞 D、B细胞 E、造血多能干细胞 563. 贫血的定义是指外周血液中: A、红细胞低于正常 B、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C、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 D、红细胞数、血红蛋白或红细胞压积低于正常 E、循环血容量较正常者减少 564. 造血系统包括: A、血液 B、骨髓 C、脾 D、淋巴结及全身各部位的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E、以上均是 565. 造血系统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血细胞量和质的变化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B、肝脾淋巴结肿大 C、血浆成分发生病理性改变 D、以上均是 E、以上均不是 566. 血液患者应注意询问一下那种病史: A、营养障碍病史及职业情况 B、慢性疾病史及过敏史 C、家族史 D、月经史 E、以上均是 第2节 567. 试验结果为MCV<80立方微米,MCHC<30%符合下列哪种贫血: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骨髓病性贫血 E、缺铁性贫血 568. 贫血按细胞形态学分为: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大细胞性贫血 B、正常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及正常细胞性贫血 E、只有正常细胞性贫血 569. 贫血按病因和发病机理分为: A、造血物质缺乏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B、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和造血物质缺乏 C、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性贫血 D、失血性贫血和红细胞破坏过多 E、失血性贫血和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570. 世界卫生组织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B、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3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20g/L E、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30g/L 571. 我国诊断贫血的血红蛋白标准是: A、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B、成年男性低于11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10g/L C、成年男性低于120g/L,成年女性低于100g/L,孕妇低于110g/L D、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20g/L,孕妇低于100g/L E、成年男性低于130g/L,成年女性低于110g/L,孕妇低于100g/L 572. 贫血患者治疗应首选: A、药物治疗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0-09-16T14:56:30.96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2期供稿作者:孙淑兰[导读]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 孙淑兰 (黑龙江省建工集团医院 150040) 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的方法。方法在护理之前对病人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计划的实施可使使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 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是由于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或原因不明引起骨髓造血组织显著减少,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的一类贫血。主要表现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进行性贫血、出血、感染及全血细胞减少(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综合征。按病程及表现分为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I型)及慢性再障。慢性再障病情恶化时似急性再障又称重型再障-Ⅱ型。根据是否有明确诱因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原发性即无明确诱因者。 我国再障发病率每年0.74/10万人口,可见各年龄段,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一、焦虑:与慢性再障久治不愈;丙酸睾丸酮引起不良反应有关。 1.目标 (1)病人认识自己处于焦虑状态。 (2)病人学会有效应对方法,紧张不安减轻至消失。 2.护理措施 (1)减少身心刺激:让病人处于安静、舒适环境,适当的室内外活动。 (2)鼓励病人倾诉、找出焦虑的原因:护理病人时主动询问病人有何不适,让病人讲出内心矛盾及苦闷,护士要认真倾听,并表示理解、同情,告诉病人您正处于焦虑状态,帮助分析其产生原因,然后共同探讨解决方法,并说明长期焦虑的不良后果。 (3)指导放松疗法:平日可做面部、四肢、腰腹部按摩,进行深呼吸;空闲时多听广播、优雅音乐。与病人聊有趣味的话题,可以转移病人的注意力。 (4)提高对疾病的认识:向病人、家属讲述慢性再障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造血细胞受损,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病程长,治疗效果缓慢,较好疗效药物是雄激素,有效率达56%,但需要3~6个月才能出现疗效,6个月无效时,可换其他方法治疗。鼓励病人坚持治疗会有好转或治愈可能,并指导病人寻找病因,如药物或化学毒物、放射物质等,以便今后予以避免。 (5)药物护理:雄激素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痤疮、毛须增多、声音变粗,女病人停经伴男性化表现。停药后以上反应可逐渐消失。常用制剂为丙酸睾丸酮,该药为油剂不易被吸收,需深部肌肉注射,注意检查有无硬结,以及时处理防止感染。 (6)病情观察:定期观察血象,了解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有无上升,做骨髓检查,且其变化早于血象;注意全身皮肤口腔、鼻腔有无出血,体温有无升高。 (7)有效应对疾病的方法: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正确认识、正确对待疾病:慢性病治疗时间长、效果不佳是引起焦虑的原因,正确对待慢性再障是重要的,每种病有一般规律,也存在特殊情况,病人主动配合治疗,学会自理预防出血和感染,争取病情稳定、好转甚至治愈。 建立社会支持网:鼓励病友问进行养病经验交流,家属亲友要给予病人物质、精神的支持,强有力的社会支持可帮助病人减轻、消除不良心态。 提高躯体健康:建立饮食起居规律,保证营养及睡眠,坚持每天适当活动、散步、打太极拳,根据自身体力做点有益的事情,可帮助改善心态。 3.评价 (1)病人已知道处于焦虑之中,并学会有效应对的方法。 (2)病人紧张不安情绪明显减轻。 二、潜在并发症:脑出血。 1.目标护士能够通过观察和护理及时发现病人颅内出血先兆、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处理。 2.护理措施 (1)嘱患者多卧床休息,头部少活动,监测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有无脑出血先兆,如头痛、恶心、呕吐、精神烦躁不安时,应劝慰患者保持安静,并迅速通知医生给予处理,如遵医嘱给予止痛镇静药,备好急救药品。 (2)一旦发生颅内出血,患者常进入昏迷,处理如下:①应即刻将患者头偏一侧。随时吸出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②开放静脉,按医嘱给予脱水剂、止血药或输浓缩血小板液;③观察并记录患者意识状态、瞳孔大小、血压、脉搏及呼吸频率、节律。 3.评价病人住院期间未发生脑出血。’ 参考文献 [1] 李校天.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护理[J].中国全科医学,2003,6(6):451456. [2] 戴红霞,成翼娟.临床路径——科学、高效的医疗护理管理模式[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3):209211.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2017版: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全文)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诊治水平,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贫血)学组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治疗专家共识》(2010版)的基础上,参考国外诊治指南及近年相关文献,广泛征求专家建议和意见,重新制订了以下AA诊断与治疗新版中国专家共识。一、AA定义及发病机制 AA是一种骨髓造血衰竭(BMF)综合征。其年发病率在我国为0.74/10万人口,可发生于各年龄组,老年人发病率较高,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AA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目前认为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功能亢进造成骨髓损伤在原发性获得性AA发病机制中占主要地位,新近研究显示遗传背景在AA发病及进展中也可能发挥一定作用,如端粒酶基因突变,也有部分病例发现体细胞突变。先天性AA罕见,主要为范可尼贫血(FA)、先天性角化不良(DKC)、先天性纯红细胞再生障碍(DBA)、Shwachmann-Diamond综合征(SDS)等。绝大多数AA属获得性,故本指南主要讨论原发性获得性AA。 二、AA的诊断建议 (一)诊断AA的实验室检测项目 1.必需检测项目: (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红细胞计数及形态、血红蛋白(HGB)水平、网织红细胞百分比和绝对值、血小板计数(PLT)和形态。(2)多部位骨髓穿刺:至少包括髂骨和胸骨。骨髓涂片分析:造血细胞

增生程度;粒、红、淋巴系细胞形态和阶段百分比;巨核细胞数目和形态;小粒造血细胞面积;是否有异常细胞等。(3)骨髓活检:至少取2 cm骨髓组织(髂骨)标本用以评估骨髓增生程度、各系细胞比例、造血组织分布(有无灶性CD34+细胞分布等)情况,以及是否存在骨髓浸润、骨髓纤维化等。(4)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CD34+细胞数量。(5)肝、肾、甲状腺功能,其他生化,病毒学(包括肝炎病毒、EBV、CMV等)及免疫固定电泳检查。(6)血清铁蛋白、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7)流式细胞术检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克隆(CD55、CD59、Flaer)。(8)免疫相关指标检测:T细胞亚群(如CD4+、CD8+、Th1、Th2、Treg等)及细胞因子(如IFN-γ、IL-4、IL-10等)、自身抗体和风湿抗体、造血干细胞及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相关标志检测。(9)细胞遗传学:常规核型分析、荧光原位杂交[del(5q33)、del(20q)等]以及遗传性疾病筛查(儿童或有家族史者推荐做染色体断裂试验),胎儿血红蛋白检测。(10)其他:心电图、肺功能、腹部超声、超声心动图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如胸部X线或CT等),以评价其他原因导致的造血异常。 2.可选检测项目: 有条件的医院可开展以下项目:(1)骨髓造血细胞膜自身抗体检测;(2)端粒长度及端粒酶活性检测、端粒酶基因突变检测、体细胞基因突变检测。 (二)AA诊断标准 1.血常规检查:

ATG治疗无效的重型再障病例分析

一、病例的基本情况 安小蕊,男,15岁,出生日期:1992年12月12日,地址: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人。住院号:42302;初诊时间:2007-8-20 (1)主诉:面色苍白、乏力10个月。 (2)病史:患者于2006年10月份无诱因出现面色苍白、乏力,无发热及出血倾向,未重视,此后乏力加重,活动后心慌气短明显,于2006年11月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WBC 3.7×109/L,HGB 56g/L,PLT 24×109/L,行骨穿(具体不详)诊断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给予口服环孢素50mg 3/日、司坦唑醇2mg 3/日、复方皂矾丸、维生素B12,并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间断输注红细胞、血小板。治疗1个月,无明显好转,且血象进行性下降,WBC 0. 7×109/L,HGB 50g/L,PLT 9×109/L,且出现高热、腹痛、腹泻,最高体温达39.0℃,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输血、血小板支持后而转至天津血研,行骨穿(髂骨):增生重度减低,G:14%,E:0%,粒系比例减低,以杆状及分叶核为主,红系缺如,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形态大致正常,全片未见巨核细胞。胸骨:增生减低,G:31.5%,E:11.5%,粒系比例减低,部分粒系胞浆颗粒增多,红系比例减低,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增高,占57%。诊断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除支持治疗外,于2007年3月21日~3月25行ATG治疗(150mg d1-5),后口服环抱菌素,仍需输注血、血小板。于2007-8-3复查骨穿:增生减低,G:52%,E:10.5%,粒系比例大致正常,红系比例减低,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形态大致正常,淋巴细胞比例、形态大致正常,全片共数巨核细胞2只,骨髓小粒面积20%,以非造血细胞为主。血象仍未恢复,WBC波动于(1.1~1.41)×109/L、HGB波动于(48~50)g/L、PLT波动于(9~10)×109/L 之间,主要靠输血、血小板维持(每半月输血一次)。建议其行同胞供者配型,因经济条件所限不能做骨髓移植,为求中医治疗而来我院。 患者自发病以来,全身乏力,间断牙龈出血,无骨痛及酱油色尿发作。 (3)体格检查: T 36.9℃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中度贫血貌,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散在出血点、瘀斑。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睑结膜苍白,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反射灵敏。耳鼻无异常。口唇苍白,口腔内无血泡。颈软无抵抗。胸骨无压痛。心肺阴性。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舌淡,苔薄微黄,脉细。 (4)化验检查 血常规:WBC1.1×109/L、HGB54g/L、PLT37×109/L;尿常规未见异常;粒红细胞CD55、CD59表达正常,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心电图:大致正常心电图;腹部B超:肝脾肾胰未见异常;凝血六项检查无异常。

2019年再生障碍性贫血考试试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考试试题 一、A1型题(本大题10小题.每题1.0分,共10.0分。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 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第1题 再生瘴碍性贫血骨髓组织中绝对增多的细胞是( ) A 脂肪细胞 B 组织嗜碱细胞 C 网状细胞 D 浆细胞 E 淋巴细胞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2题 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原因是( ) A 血管内溶血 B 骨髓内溶血 C 出血失血 D 骨髓造血功能衰竭 E 缺乏造血原料 【正确答案】:D 【本题分数】:1.0分 第3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无( ) A 肝脾肿大 B 中性粒细胞减少

C 血小板减少 D 网织红细胞减少 E 红细胞减少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4题 全血细胞减少、骨髓三系增生低下,符合( ) A 缺铁性贫血 B 再生障碍性贫血 C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 急性白血病 E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5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发病机制是( ) A 造血原料缺乏 B 造血干细胞减少或缺乏 C 血管内溶血过多 D 免疫机制异常 E 造血微环境缺陷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6题 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 ) A 畸形红细胞性贫血

B 大细胞性贫血 C 正常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 D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E 小细胞低色索性贫血 【正确答案】:C 【本题分数】:1.0分 第7题 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首选药物是( ) A 输血 B 雄激素 C 切脾 D 糖皮质激素 E 一叶蔌碱 【正确答案】:B 【本题分数】:1.0分 第8题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应首选( ) A 雄激素 B 胎肝输注 C 骨髓移植 D 脾切除术 E 中医中药 【正确答案】:A 【本题分数】:1.0分 第9题 有助于再生障碍性贫血与急性白血病鉴别的是( )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急性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 导语:可能大家都很少听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它是由于多种病因,通常是药物影响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它的发病高峰期是在青年人群以及 可能大家都很少听过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它是由于多种病因,通常是药物影响而导致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它的发病高峰期是在青年人群以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根据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严重程度及病状,我们可以把它分成急性和慢性。现在就让小编告诉大家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区别有什么。 一、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急性型再障起病急,进展迅速,常以出血和感染发热为首起及主要表现。病初贫血常不明显,但随着病程发展,呈进行性进展。几乎均有出血倾向,60%以上有内脏出血,主要表现为消化道出血、血尿、眼底出血(常伴有视力障碍)和颅内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广泛而严重,且不易控制。病程中几乎均有发热,系感染所致,常在口咽部和肛门周围发生坏死性溃疡,从而导致败血症。肺炎也很常见。感染和出血互为因果,使病情日益恶化,如仅采用一般性治疗多数在一年内死亡。 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症状。慢性型再障起病缓慢,以出血为首起和主要表现;出血多限于皮肤粘膜,且不严重;可并发感染,但常以呼吸道为主,容易控制。主要是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症状,出血多限于外部皮肤,尚不严重,但不及时止血有可能并发感染。若治疗得当,坚持不懈,不少患者可获得长期缓解以至痊愈,但也有部分病人迁延多年不愈,甚至病程长达数十年,少数到后期出现急性再障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再障急变型。 相信大家看了上文后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急性和慢性的区别都有所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内科学-血液系统疾病-总结-重点-笔记

第一章贫血概述 定义:贫血是指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妇Hb<100g/L。 【分类】 一、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 类型MCV(fl)MCH MCHC 疾病 大细胞性贫血>100 >32 32—35 巨幼细胞贫血 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 26-32 31~35 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 小细胞性贫血<80 <26 31~35 慢性病贫血 <80 <26 <30 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海洋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 血 二、按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再生障碍性贫血。 2.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3.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三)失血性贫血。 第二章缺铁性贫血 【铁代谢】人体内铁分两部分:其一为功能状态铁,包括血红蛋白铁(占体内铁67%)、肌红蛋白铁(占体内铁l5%)、转铁蛋白铁(3~4mg)、乳铁蛋白、酶和辅因子结合的铁;其二为贮存铁(男性l 000mg,女性300~400mg),包括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铁总量在正常成年男性约50~55mg/kg.女性35~40mg/kg。正常人每天造血约需20~25mg铁,主要来自衰老破坏的红细胞。 正常人维持体内铁平衡需每天从食物摄铁l~1.5mg,孕、乳妇2~4mg。动物食品铁吸收率高(可达20%),植物食品铁吸收率低(1%~7%)。铁吸收部位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食物铁的状态(三价、二价铁)、胃肠功能(酸碱度等)、体内铁贮量、骨髓造血状态及某些药物(如维生素C)均会影响铁吸收。 吸收入血的二价铁经铜蓝蛋白氧化成三价铁,与转铁蛋白结合后转运到组织或通过幼红细胞膜转铁蛋白受体胞饮人细胞内,再与转铁蛋白分离并还原成二价铁,参与形成血红蛋白。 Fe2+吸收→Fe3+转运→Fe2+利用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病因 (一)需铁量增加而铁摄入不足多见于婴幼儿、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青少年偏食易缺铁。女性月经过多、妊娠或哺乳,需铁量增加,若不补充高铁食物,易造成IDA。 (二)铁吸收障碍常见于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酸分泌不足且食物快速进入空肠,绕过铁的主要吸收部位(十二指肠),使铁吸收减少。 (三)铁丢失过多如慢性胃肠道失血(包括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食管裂孔疝、消化道息肉、胃肠道肿瘤、寄生虫感染、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等)、月经过多(如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妇科疾病)。 二、发病机制 (一)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当体内贮铁减少到不足以补偿功能状态的铁时,铁代谢指标发生异常:贮铁指标(铁蛋白、含铁血黄素)↓、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总铁结合力↑、组织缺铁、红细胞内缺铁。转铁蛋白受体表达于红系造血细胞膜表面,当红细胞内铁缺乏时,转铁蛋白受体脱落进入血液成为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TfR)。 (二)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红细胞内缺铁,血红素合成障碍,大量原卟啉不能与铁结合成为血红素。以游离原卟啉(FEP)的形式积累在红细胞内。 (三)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组织缺铁,细胞中含铁酶和铁依赖酶的活性降低。进而影响患者的精神、行为、体力、免疫功能及患儿的生长发育和智力;缺铁可引起粘膜组织病变和外胚叶组织营养障碍。 【临床表现】 一、缺铁原发病表现。 二、贫血表现。 三、组织缺铁表现精神行为异常,如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异食癖;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咽困难;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下呈勺状(匙状甲)。 【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低于8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小于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小于32%。血片中可见红细胞体积小、中央淡染区扩大。网织红细胞计数多正常或轻度增高。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可正常或减低。 二、骨髓象红系中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其体积小、核染色质致密、胞浆少、边缘不整齐,有血红蛋白形成不良的表现,即所谓的“核老浆幼”现象。 1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