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荷塘月色说课稿定稿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荷塘月色说课稿定稿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荷塘月色说课稿定稿
全国“创新杯”语文类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荷塘月色说课稿定稿

《荷塘月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

今天我汇报的课题是《荷塘月色》。清塘荷韵情悠悠,千载月色意朦朦。一曲《荷塘月色》是文,是诗,也是歌。今天就请您随我一起走进这篇课文,感受荷塘月色之美。

下面,我将从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部分对我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荷塘月色》选自高教社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位于“散文欣赏”单元的首篇。此文是朱自清写景抒情散文中的名篇,文章脉络清晰、语言优美,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及“通感”等修辞手法的出色运用决定了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学情分析

我的教学对象是中职一年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他们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历,情感细腻,储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有较好的阅读理解力。由于独特的专业素养,具有一定的审美情趣,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少耐心和探索精神,对文章的优美的写景技巧难于发现,情景交融的感悟体会不深。而他们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都决定了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有效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目标分析

据此,结合大纲要求,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梳理全文脉络,把握作者复杂的感情基调。

(2)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通过品味文章语言,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3)学习文中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进一步提高写景抒情的能力。

4.教学重难点分析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

(1)欣赏荷塘月色的美景,领悟情景交融的意境。

(2)通过知人论世,学会分析作者不平静心情的原因。

把难点放在:领略“通感”的运用这一手法,并能完成简单的片段写作。

二、教学策略

本课遵循体验、探究、应用的教学思路,在校园智慧教室内授课,合理运用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网络的丰富资源和交流共享平台,改变语文课堂“读——讲——析”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情境教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

我具体用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教法: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多媒体演示法

学法:诵读品味法、合作讨论法、自主探究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课前学生结合班级QQ群上发送的预习要求,登录学习平台,完成自读课文、观看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MV等预习工作。完成重要知识点的识记,以达到

预习新知,主动学习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将信息技术贯穿全程,紧扣主题精心选择图、文、音、视等素材,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和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具体教学步骤有六个,共需2课时90分钟。其中,走近文本5分钟,理清文脉15分钟,品味文意15分钟,欣赏文图25分钟,练习文法10分钟,探究文眼20分钟。各个步骤均立足文本,以生为本,引导学生展开一种积极主动、生动有趣的学习模式。

(二)课堂教学:

第一步,走近文本——聆听歌曲巧设疑

播放由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荷塘月色》,在悠扬的背景音乐中,我们走进课堂。同学们,这首流行歌曲歌唱了什么,你认为它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表达的感情一致吗?说说你的理由。同学们畅所欲言,教师提取关键词写在黑板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流行歌曲走进课堂,可以让学生们放松心情,尽快融入文本,把课文和歌曲连在一起,既激发了学生们主动思考的热情,也让他们感觉到散文并不是脱离自己生活的空中楼阁。

第二步,理清文脉——整体感知理双脉

本文有两个线索,一是明线游踪线索,二是暗线情感线索。由导入环节引出体会作者复杂情感的契机,引导学生分三步走:阅读文本,找关键句,体会情感。指导学生找出表现作者情感及其变化的词句,做适当的标注与点评,提取关键词进行板书,复习语文学习中常使用的标注法,让学生体会“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趣。

在初步理会作者复杂的情感后,教师设计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情的?哪里是直抒胸臆?哪里是融情于景?又是借何事何景来写情?

全班分为两大组,再读课文,一组同学勾划景致,逐步理出作者的游览路线;一组同学寻找作者的情感变化的脉络。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后,利用XMind 软件把两条脉络整理成图,上传至教师主屏,两组共享,从而达到整体感知,理清文章两大脉络的目的。在寻找、概括脉络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感悟到作者表现自己的情感时,既有直抒胸臆的地方,也有以环境氛围衬托自己心情的地方,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这就是写景抒情散文的妙处。

第三步,品味文意——时代背景巧解析

通过两个脉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笔下的月色荷塘风姿绰约,但作者的心情并未像流行歌曲中唱的那样轻松,相反他的情感变化是十分复杂的。这是为什么呢?因疑促学,由此进入背景解析环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观看相关背景材料,分为个人、家庭、时代三个板块,学生自主阅读,组内讨论,形成微报告,课堂展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不仅要知人论世,更要立足文本,在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支持自己的观点,做到有理有据。

最后教师进行适当点拨,由于性格、家庭、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面对现实的困惑不满,作者有诸多摇摆,《荷塘月色》正是作者自己想“超然”而又想“挣扎”的心迹的真实描摹和生动写照,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相交织的情感正是文章的主旋律,由此加深对课文主旨思想的认识,也为第二课时中《采莲赋》《西洲曲》的探究学习做好铺垫。

第四步,欣赏文图——荷塘月色赏真意

文章写的最妙的是荷塘月色之景,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两者构成了一幅美丽清新的自然风景画。如何能让学生真正细读出4——6小节

的妙处?我在这里设计了两个问题,同时配合音频朗读,诵读体会等手段加深对美的感受和领悟。

问题一,思考写荷塘之景如何别出新意?此处配合大量的精美图片,把文中的本体和喻体一一展示,璀璨的明珠、漫天的繁星、刚出浴的美人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动态的画面对比,配合语句的分析,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如“亭亭的舞女”是些高挑的、风姿绰约的女郎,“亭亭的舞女的裙”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既新奇又形象地写出了叶子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训练学生的概括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去体会文章博喻使用的精彩、新奇和恰当。

问题二,书月色朦胧如何具体可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思考“月色朦胧本是难写之景,作者借哪些景物,写出了荷塘上月色的什么特点?”在这里引导学生划出描写月光的动词“泻、浮、洗、笼”,并说明用这些词语来写的好处。在体会动词的过程中,尝试使用替换法和古诗词感悟法来体会作者动词运用的精妙。如第四小组在赏析“笼”字时,想起了《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纱”,一个

“笼”字表现了月光下叶子与花的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了月光的朦胧、柔和,赢得了满堂彩,这种迁移学习的方法在语文课堂上是值得大大鼓励的。

随后,再听flash动画的配音朗诵,在反复的诵读中体会荷塘月色的美景。第五步,练习文法——通感手法妙用比

通感手法的学习使本课的难点,在课前学生已观看学习过微课视频。课上,首先检查微课学习效果——通感的修辞手法的学习和运用。学生质疑,教师答疑,共同解读文中使用通感手法的语句,并分析其妙处。进一步体会朱自清先生在感受“月下的荷塘”和“荷塘的月色”的美景时,调动了自己的诸多感官,全身心的投入到“独处”的心灵感受和现实与内心构成的独特意境之中,当直觉到一种感官不够用时,就自然地借助于其他感官的帮助和补充。

接着,课堂展示,学生组内分享自己的课前作业“使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来写一段乐曲的听后感”。小组推荐一部作品,班级展示,教师面批,推荐优秀作品至班级主页,供交流学习使用。

第六步,探究文眼——《采莲赋》《西洲曲》中的诗意文化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的第七、八两段引用了《采莲赋》和南朝民歌《西洲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版的《高中语文》删去了原文中“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可惜我们是早已无法消受了”这一段,自2000版《高中(试验修订本·必修)语文》又恢复了原貌,在教学中如果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写作背景,讲清这两段引用的内容和作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文眼“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大有帮助。

所以在这一部分中,我改变了一般“读、讲、体会思乡”的教学模式,而是以开放题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首先,自读诗歌,晓会诗意。同时思考:旧的语文课本中曾把这一部分删掉了,你认为这一部分是否需要保留吗?学生可以较易地体会出不可删掉,甚至有不少学生提出保留这一部分可以为文章增加诗意,还和荷塘之景相映衬。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追问:那同是写莲的诗歌,可否用周敦颐的《爱莲说》替换《采莲赋》?

学生登录学习平台,阅读相关反映魏晋时期思想自由开放的资料和20年代江南地区时代背景的材料,进行小组讨论和组间辩驳,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出《采莲赋》《西洲曲》实是反映当时民风自由的一则材料,朱自清在这里明为惦念江南,实为借这两首诗歌为自己编织了一个自由美好的梦,在古代的江南,思想开放,民风淳朴豁达,年轻的男女自由追求爱情和生活的幸福,江南本是富庶

之地,人杰地灵,更是他的故乡,他的精神家园,但现在也已是一片狼藉,作者把“现在”和旧时、“这儿”和江南进行对比,突出了“现在”“这儿”的不自由,表达了对江南过去的那种自由的向往,也是回归现实后“心情颇不宁静”的深层原因。

最后,教师展示了台湾一些学者对《采莲赋》和《西洲曲》最新研究成果,既加深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也为学生探知中华古典文化打开一扇窗,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作业布置:

1.课后练笔,描写一处景物,鼓励使用博喻、通感等修辞手法,要求做到情景交融。

利用足迹软件,图文相配做写景练习,鼓励学生写身边的景、自己的情。

2.背诵文章4——6小节,选取你最喜欢的一段配音朗诵,上传至班级主页。

3.推荐阅读季羡林《清塘荷韵》,体会季老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朱先生有什么不同,把你的感想在组内做读书分享。

四、教学反思

我认为我做的比较好的地方,主要有:首先信息化手段运用得当,有效辅助了课堂教学。教师搭建学习平台,做到一个平台多次使用。在背景介绍部分,改变以往教师讲解背景的单一做法,而是让学生在个人、家庭、时代板块中自主阅读,形成微报告,大大丰富了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对作品主题的理解也进一步深入。在主旨探究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探究,让文本有效地拓展延伸。

Flash动画的运用,图文具佳,声情并茂,使荷塘月色的朦胧之美,月下荷塘的清丽之美,借助视听感官,更加具体可观。同时借助动态画面的对比,有效帮助学生感受了画面的优美意境。

最后,本文是一篇经典美文,教学重难点突出,但容易流于表面,难以深入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避免长篇大论讲背景,为了深入挖掘主旨,我以诗歌为抓手,在解读《采莲赋》《西洲曲》环节,精心设计了多个问题,如版本的比较,其他诗歌的替换,文中切合诗歌情景语句的寻找等,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来体会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彩,诗意文意的吻合。问题设计巧妙又切合学生实际,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学得灵活,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这次成功让我感觉到如何处理教材真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找到有效的突破口,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缺点在于,课堂节奏稍慢,尤其是第2课时,教学时间很紧,步骤不够紧凑。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