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考热点:交通

高考热点:交通

2010年高考历史热点:从武广高铁通车联想到交通问题一、时事热点材料

2009年12月26日9时,武汉、长沙、广州三地同时首发国产“和谐号”高速列车。至此,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武汉至广州高速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粤汉实现3小时通达。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介绍说,作为世界上第一条长大客运专线,“武广高铁高速动车组实现了三大突破:短跑变成了长跑,动车组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并维持持续运行1个小时以上;平地跑变成了‘跨栏’跑,穿越了高山河流等复杂地质,跨越了占线路总长66.7%的桥梁隧道;单车跑变双车跑,采用两列重联运行方式,好比一前一后的两个人手牵手以同样的速度向前飞奔。12月9日,武广高铁在两车重联的制式下,跑出时速394.2公里,创造了世界第一的运营速度”。武广客运专线拉近了长沙、武汉、广州等大中城市的距离,将使长沙、武汉、岳阳、郴州等城市更好地融入珠三角经济圈,在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重大发展战略的今天,具有深远的意义。另外,在整个工程的建设期间,国家的巨额投资将对沿线经济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

二、历史考点分析

(一)大纲版

1.中国古代史

(1)先秦:交通工具有车、船、橇等,还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

(2)秦汉:秦朝巩固统一的经济措施中就有统一车轨,修筑驰道。秦始皇还派史禄负责开凿灵渠,连通了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汉武帝以来,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过玉门关、阳关,分南北两路,至疏勒(今新疆喀什)会合,往西北可达大宛、康居(今中亚一带),往西南可达大月氏、安息、大秦(今西亚一带);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港口出发,向西沿海岸线、印支半岛南下,出马六甲海峡,可到孟加拉湾沿岸各国,最远到达印度半岛南端。

(3)隋唐:修筑驰道(洛阳—太原,榆林—涿郡);开凿大运河(三点四段五河:200万

民工;涿郡、洛阳、余杭三点;从北向南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连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从黄河到长安还有广通渠。唐朝时,国内交通陆路遍及全国各地,设有“驿驴”和客舍;水路以运河、长江为主,运输方便。唐朝地对外交通,陆路从长安出发,向东可达今天的朝鲜,向西可达今印度(天竺)、伊朗(波斯)、阿拉伯(大食)及欧非许多国家;海路从登州、扬州出发,可达韩国、日本,从广州出发,可达波斯湾地区。

(4)宋元: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南宋的海船装有指南针,设有隔离舱,局部撞坏仍可抢修。元朝时,沿海航运(刘家港—直沽);运河漕运(会通河、通惠河)。

(5)明清:明初,郑和下西洋,最远可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清前期,国内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唐朝、明朝时都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

2.中国近现代史

(1)铁路:洋务运动期间开始在中国修筑铁路,中国大地上第一条铁路是唐胥铁路(唐山—胥各庄);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是京张铁路;“一五”期间建成宝成、鹰厦铁路;探索时期建成兰新、包兰铁路;文革时期建成成昆、湘黔铁路;新时期建成京九、大秦、青藏铁路等。全国铁路多次提速;动车组给人们全新的列车体验;磁悬浮列车的实验正在进行中。

(2)公路:“一五”期间,建成三条入藏公路(青藏、新藏、康藏);新时期高速公路(如沈大、京津塘、广深、京沪、京珠等)和“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3)水运: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

(4)航空:飞机设计师冯如;沈阳飞机制造厂;成都飞机发动机公司;国际机场(如北京首都、上海浦东、广州白云、成都双流等)。

(5)管道运输:如西气东输。

(6)桥梁:赵州桥(隋朝李春);卢沟桥(金朝);武汉长江大桥(“一五”计划期间);南京长江大桥(“文革”时期)。

3.世界近现代史

(1)新航路开辟时:三桅帆船。迪亚士向东航行到非洲好望角;达·伽马向东航行到印度;哥伦布向西航行到美洲;麦哲伦船队向西实现环球航行。

(2)第一次工业革命:汽船;蒸汽机车;铁路设备。

(3)第二次工业革命:汽车、飞机、飞艇、内燃机车、远洋轮船等。

(4)第三次科技革命:地下铁路、高速公路、跨海隧道等。

(二)新课标版

1.中国古代史

(1)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隋唐时期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商品流通。元朝交通发达,也有利于商业的繁荣。明清时期,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西汉以来,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

(2)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西汉时,由于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在此停泊的外国海船经常在百艘以上,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为了加强对对外贸易的管理,元朝政府起初在南方一些主要港口先后设七个市舶司,后来合并为泉州、庆元(今浙江宁波)、广州三处。还制定市舶法则,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对中国出洋商船的货物一律实行抽分,粗货十五分取一,细货十分取一,另纳舶税三十分取一。外国

商船载货进口,也依例抽分,返航时由市舶司发给公验、公凭。

2.中国近现代史

(1)洋务运动: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又打出“求富”的旗号,创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以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其中,就包括中国近代第一家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轮船公司——李鸿章创办的轮船招商局。

(2)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交通工具的进步

①铁路:在旧中国,南方多水路,船是主要运输工具;北方多旱路,人们以乘坐马车为主。此外,平民百姓若想外出,多为步行。19世纪70年代,外国商人擅自修筑从吴淞口到上海的淞沪铁路,不久就被拆除。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新中国不仅在铁路建设上取得很大成就,而且在机车的制造方面也有很大进展。近代中国,主要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新中国成立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开始取代进口机车。1958年,中国试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这一年,中国还研制成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号机车。在不断改进机车和对铁路进行技术改造的基础上,1997年以来全国铁路实现了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2003年,在上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运营。20世纪上半叶,中国铁路建设进展缓慢,特别是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20世纪90年代,国家更投入巨额资金,加快铁路建设。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②公路:20世纪初,汽车开始出现在上海等大城市,成为权贵、富绅的代步工具。随之,外国近代筑路技术传人中国,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由于当时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加上汽车和油料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新中国成立以后,建起汽车制造厂,公路运输也获得较快发展。全国建立起比较密集的公路网,在黄河、长江等急流阻隔的江河上架设了一座座公路大桥,包括青藏高原在内的许多偏远闭塞的山区也通了汽车。20世纪初,汽车进入中国的城市交通。不久,天津、上海等城市又出现了有轨电车。但直到1949年,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尚不发达,人们出行大多依赖人力车、畜力车或自行车,甚至靠步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发展城市交通,除公共汽车外,还有了出租汽车。不过,自行车仍是市民的主要代步工具,因而中国有“自行车大国”之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购买了家用汽车。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政府除加大路网建设外,还大力建设城市环线、高架公路,并发展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

③水运:鸦片战争后,轮船进入中国,西方列强纷纷在中国设立轮船公司,控制中国水上运输。19世纪70年代初期,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了列强在中国的垄断局面。后来,各大口岸相继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推动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的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一些航线被取消,有的则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④航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中国民航拉开了序幕。到1949年,中国民航共有国内外航线52条,航线总长度近八万千米。新中国成立初期,乘飞机有种种限制,民航发展有限。改革开放以后,逐步放宽并最终取消了这些限制,乘飞机出行的人越来越多,航线和航班也不断增加。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航线,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直通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3.世界近现代史

(1)开辟新航路:15世纪中叶,奥斯曼土耳其占领了地中海东部的广大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西欧同东方的贸易更加困难。于是,很多西欧人都渴望开辟一条绕过地中海前往东方的新航路。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率船队航行到非洲的最南端(“好望角”);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迪亚士开辟的航路,继续前行,终于到达了印度;哥伦布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他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沿着哥伦布开辟的航路,1519~1522年,西班牙支持的另一位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绕过了美洲南端的海峡,横渡太平洋,完成了环球航行。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以前根本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们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取丰厚利润。从此,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2)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17世纪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1.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海上马车夫”之称。成千上万的荷兰商船贩运着世界各地的商品,如东方的瓷器、丝绸和香料,美洲的皮货,欧洲的手工业品,为荷兰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规定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载运。这个条例遭到了荷兰的强烈反对,双方爆发了三次战争,结果荷兰战败。

(3)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4)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工作效率远远高于蒸汽机,大大提高了工业部门的生产力,特别是迅速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新。人们在用内燃机驱动火车和轮船的同时,还以内燃机为动力,研制成功了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汽车越来越多,火车和轮船越来越先进,交通运输日益便利,大大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三、高考真题选编

01.(2008北京文综13)下图是一张未完成的中国古代对外交通路线示意图。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与该图对应的朝代是 B

A.西汉B.唐朝C.清朝D.清朝

02.(2008全国文综Ⅰ卷14)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选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B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03.(2008宁夏文综29)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人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 B 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 B.封建等级制度阻碍社会发展

C.清廷天朝大国思想根深深蒂固 D.封建迷信阻碍近代科技传播

04.(2008天津文综20)修筑大京九铁路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世纪梦”。上世纪90年代,这个“梦”仅用3年时间就变成现实,其主原因是 B

A.国家财政已能提供充裕的资金 B.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

C.国家已具备自主设计施工的能力 D.国家加快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05.(2008海南历史11)在世界近代历史上,曾出现如下国际分工:美洲和东欧提供自然资源,非洲提供奴隶劳动力,亚洲制造日常消费器和奢侈品,西欧则主要从事运输业、金融业和制造业。促成这一分工的主要原因是 A

A.新航路的开辟 B.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掠夺

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第二次工业革命

06.(2008上海文综11)18世纪下半叶开始的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改进和运用为标志,大大推动了人类交通工具的改进。1814年世界上第一辆蒸汽火车机车的发明者是 B

A.瓦特 B.斯蒂芬逊C.富尔顿 D.莱特兄弟

07.(2008天津文综21)下表为1870~1900年世界铁路发展状况(单位:千米)

A.30年间美国铁路发展超过欧洲总和 B.1870年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领先地位

C.铁路的发展扩大了欧美之间经济联系 D.欧洲地区内及美国国内贸易不断扩大08.(2009年北京文综14)为解决与匈奴之间的长期冲突,两汉时期中央政府作出了多种努力,其中加强了中原地区与西域经济文化交流的是 A

A.张骞“凿空” B.卫青远征 C.昭君出塞 D.甘英出使

09.(2009年上海历史18)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10.(2009年山东文综12)一位同学查阅《申报》时看到一下报道:“□路方面消息,沪平通车昨日起北上车暂以济南为终点,南下车亦由济南开出,惟津浦客车则仍开至沧州,其以北之情形不明。南下各次车抵沪时,均甚拥挤”。(注:□表示字迹不清)该报道的历史背景是 B A.红军转战陕北,国共军事对峙 B.日本全面侵华,平津局势紧张

C.内战全面爆发,华北战事频繁 D.三大战役结束,长江以北解放

11.(2009年山东基本能力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C

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

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2009年广东历史16)1494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在教皇仲裁下,划定了一条如图所示的分界线。这意味着 A

A.两国当时的航海成果得到承认

B.大西洋是两国争夺的焦点

C.其他国家被永远排除在殖民争夺之外

D.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传播基督教

13.(2009年广东历史19)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D

A.美国经济的崛起 B.工业革命在欧洲的扩散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4.(2009广东文科基础31)从交通运输的角度看,代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是 A A.蒸汽机车 B.内燃机车 C.电力机车 D.汽车

15.(2009年四川文综39题历史部分)(20分)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摘编自《剑桥中国秦汉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学家在宜宾县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来,该处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专家认为这段约350米长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备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据《华西都市报》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4分)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历史价值和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利条件。(4分)

材料二“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车,运大军,守边疆。开发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无穷的宝藏没开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处有,人民财富不让侵略者他来抢。要巩固国防,先建设边疆,蓬帐变高楼,荒山变牧场。”(《歌唱二郎山》)(2)材料二是20世纪50年代起流行的歌颂康藏公路建设的歌词。根据歌词概括康藏公路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材料三

表2 1870-1910年世界船舶吨位数(单位:百万净吨)

(3)根据表2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运业发展状况。(3分)利用表2提供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11所呈现趋势的原因。(3分)

答案要点:

(1)影响: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4分)。历史价值:有助于研究秦朝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和治理(2分,其它言之成理的表述亦可相应给分)。有利条件:历史悠久:保存完好(2分)。

(2)作用:巩固边防,进一步维护国家统一(2分);沟通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民族团结(2分);开发资源,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2分)。

(3)状况:帆船吨位数量逐步减少,汽船吨位数量逐步增加,航运业取得巨大发展(3分)。原因:工商业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航运业的发展(3分)

四、原创试题演练

01.“……秦堤牢固,工程精当。闸水陡门三十六,劈湘铧嘴二千丈。有天平小大,溢洪流,调分量。湘漓接,通汉壮……”。该词吟咏的水利工程在当时的主要作用是 C

A.灌溉 B.排涝 C.运输 D.游玩

02.秦汉时期,面对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间的冲突,为了保卫自己的文明系统,帝国采取“用险制塞”的隔绝固守与“导途凿空”的外拓互通并举之策。表现在 D

A.联络月氏、夹击匈奴、通婚和亲 B.北讨匈奴、南征北战、开凿灵渠

C.修建驿道、收复河套、开发象郡 D.构筑长城、通使西域、开辟丝路

03.西汉时期,中国与中亚、南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交化交流。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B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丝绸之路的开辟

C. 科技成就辉煌,文化发达

D. 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04.有观点认为:唐代天子设大运河的中心洛阳为东都,常与从臣于春夏之间东幸,甚至常驻洛阳,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唐代经济重心已完成南移。要论证这一观点,以下可作为直接证据的材料有 A

①唐代诗歌②学者的研究论文③唐代典籍的记载④隋唐大运河的考古资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05.在下列著名的航海船队中,领略过印度洋魅力的有 B

①迪亚士船队②达?伽马船队③哥伦布船队④麦哲伦船队⑤郑和船队

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②⑤

06.中国古代的造船和航海技术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郑和下西洋时达到了顶峰。然而,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问清朝时“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帆船很不结

实,由于船只吃水浅,无法抵御大风的袭击,中国船的构造根本不适应航海。”导致当时中国造船技术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是 B

A.中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下降 B.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中国致力于内河航运的发展 D.西方把蒸汽机运用于造船业

07.1881年,为了解决开平煤矿的运煤需要,修筑了一条11公里的唐山至胥各庄铁路。6月9日,“中国火箭号”车头首次行驶。通车时,顽固派借口震动皇陵,一度只得用马来拉车厢,不久即改用机车拖拽,这就是中国自有的第一条铁路。”对这段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D

①19世纪80年代中国已经开启了近代化之路

②顽固势力的阻挠使近代化的速度放缓

③近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任何人和任何势力无法阻挡的

④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一波三折,但总体向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08.图为“上海-吴淞”铁路。1876年由怡和洋行承建,该铁路于1877年被中国政府购得后捣毁。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D

A.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

B.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迫

C.清政府推行“铁路国有”政策,维护中国铁路路权

D.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

09.1882年底,英国商人比尔兹利在年度财务报告中沮丧地写道:“统计结果表明,我们的航运公司今年亏损额达到了400万两白银,当然,法国轮船公司也大致如此。照这样下去,我们将很快退出上海航运市场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李鸿章先生蒸蒸日上的轮船招商局……”。这说明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的创办 A

A.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扩张 B.奠定了民族工业发展的基础

C.振兴了中国的航运业 D.起到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作用

10.学术界把明末以后称作“中西文化融会期”。促成这一“文化融会期”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A.新航路的开辟与殖民扩张 B.明朝国力的强盛

C.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的推动

11.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D

12.仔细观察下表:

1928年4、5、6月美国汽车销售付款方式、汽车档次分类比例(单位:%)

表中所反映的占主导地位(流行)的消费方式产生的最主要的消极作用是 B

A .整个社会享乐风气盛行

B .刺激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

C .家庭负债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D .美国经济陷入极度萧条之中

13.(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引起对改进过的运输工具的需要,这种运输工具可以运送大宗的煤和矿石。……1830年以后,公路和水路受到了铁路的挑战。……将蒸汽机安装在货车上,这方面的主要人物是采矿工程师乔治?斯蒂芬森,他首先利用一辆机车把数辆煤车从矿井拉到泰恩河。1830年,他的机车“火箭号”以平均每小时14哩的速度行驶3l 哩,将一列火车从利物浦牵引到曼彻斯特。短短数年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所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到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哩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哩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哩铁路。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分析铁路运输业在英国诞生的条件。(4分)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1830

年到1870年,英国铁路运输业获得飞速发展的原因。(6分)

材料二 1870—1900年的铁路网 单位:千公里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2)据材料二,归纳19世纪后半期铁路交通发展的基本特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6分)

材料三 19世纪后半期,中国的铁路交通从无到有。19世纪80年代初,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甲午战争后列强纷纷争夺在华铁路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到辛亥革命前夕,中国近代的铁路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图,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时的测绘仪器)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世纪后半期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铁路获得发展的基本因素。(6分)

材料四新中国成立前,福建通往省外的铁路曾进行过6次勘测,但始终未有过修建计划。新中国成立后,闽籍爱国侨领陈嘉庚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向大会提出修建福建铁路的提案并获得通过,但因朝鲜战争爆发未能实施,不过,毛泽东对此做出批示:“此事目前虽一时不能兼顾,但福建筑路的正确意见,当为彻底支持。”1951年国庆期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张鼎丞又向中央和华东局建议,尽快考虑修建鹰潭至南平的铁路,以解决福建出省通道的问题。福建省委认为,修建福建铁路应从长远考虑,固然应以国防为主,但必须结合福建的经济状况。1954年9月,铁道部确定由铁道兵担任鹰厦铁路的施工。1955年4

月,铁道兵司令员王震代表国防部和铁道部,会同以谢尔巴可夫为首的苏联专家工作组,在南昌召开三局(西南设计分局、第七基建分局、鹰厦线工程局)会议,根据地形复杂情况及经济调查资料,初步确定1957年通车至厦门。鹰厦铁路历经22个月建设,1956年12月9日铺轨到厦门,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22天。1957年全线开始正式通车,全长约700公里。鹰厦铁路的建成通车,是当时福建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

(4)鹰厦铁路是我国“一五计划”的重要建设项目(8分)。据材料四分析该铁路能建成的原因及通车后带来的影响(3分)。

答案要点:

(1)条件:工业生产的发展提出了革新运输工具的要求;蒸汽动力的推广使铁路运输的出现成为可能。(4分)原因:工业革命和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推动了铁路运输的发展;英国的政治民主化改革(代议制的完善)使政局稳定,为铁路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铁路本身具有速度快、运输成本低廉的特点。(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2)特点:就全世界来看,铁路交通发展迅速;(2分)就各地区来看,铁路交通的发展极不平衡(或答欧美地区发展迅速,特别是美洲地区最为迅速;亚、非、澳等地发展落后)。(2分)成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从而带动了铁路交通向全球的延伸;世界各地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铁路交通发展的不平衡。(6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6分)

(3)列强为扩大对华侵略,加紧对华资本输出;晚清政府为巩固统治作出改善交通运输的政策调整;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而作出的努力。(6分)

(4)原因:爱国华侨的倡议;地方政府的努力;中央政府的支持;铁道兵的艰苦奋斗;苏联的援助。(8分,答出其中四点即可得8分)影响:改变福建交通闭塞状况;对福建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巩固东南国防。(3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