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形势与政策---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

形势与政策---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

形势与政策---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
形势与政策---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

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

11级财务管理二班陈璐

学号:201122040XXXXX

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逐渐进入波动下行阶段,其中既有全球严重危机冲击的偶发性,外部性因素影响,也有中国潜在经济增长水平下台阶的规律性、内部性因素作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其中一季度同比增长7.4%,二季度同比增长7.5%,较去年全年7.7%的速度有所回落,中国经济减速正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经济减速是经济发展极端和内在规律使然,一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增长速度会逐步回落,这是由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都证明了这一规律,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这这一现象。

造成经济减速的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是重要的外部因素。并且受全球经济减速、需求下滑、贸易不振、风险上升的影响,中国经济增长呈下行走势,并且增速下降明显。第二,生产要素状况发生,改变。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进入换挡期,导致中国中国经济“换挡”的重要因素是生产要素基本面发生变化,一是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拐点。改革开放后,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2012年开始第一次出现了绝对下降,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得以高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充足的劳动力供给与低廉的劳动成本。劳动人口数量下降意味着劳动成本将不断提升,致使劳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程度下降。而是资本边际收益递减,使得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持续。第三,海外市场进一步拓展难度增加。金融危机冲击了大部分国家经济,为增长需求拉动增长,各国对国际市场的争夺更加激烈,使得中国产品全球市场份额提升难度加大了。第四,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在短期内影响经济增速。产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的过程长期而艰难,势必对当前经济增长带来影响。第五,大规模刺激政策的滞后影响也有导致中国经济发生减速反应。

对于中国经济的减速,无论是中国的经济学界,还是管理层,都有非常淡定的认识。一方面我们承认中国经济下行的压力很大;另一方面我们也多次强调,中国经济当下的减速是趋势性的,是中国经济新常态下速度回归的正常表现。判断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是否合理的关键不是速度本身,而是这种速度是否导致大规模的失业,这种速度是否反映了中国经济现阶段能够达到较好的速度。前8个月,新增就业接近1000万,几乎完成了全年任务,所谓经济增速低于8%就会出现大规模失业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经济减速不是灾难,人为渲染经济减速并把减速本身看成灾难行为,才是真正的灾难。

国际机构“忧虑”中国经济减速,在基本逻辑上,他们总是刻意地把“促改革”与“稳增长”对立起来。在这个逻辑基础上,他们把上半年中国的宏观政策归纳为“稳增长优于促改革”,改革目标让位于稳增长的短期需要等。这是对宏观政策极大误导的逻辑。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前景不明,而中国经济目前的问题,无论是产能过剩、创新匮乏、中小企业困难,还是实体经济低迷、债务风险和房地产泡沫,刺激狼药不仅无法解决,反而只会让问题更为严重。刺激主义已经不是中国宏观政策组合中的选项。如果真要稳增长,强力推动改革是最好的稳增长,如果真要讲所谓

的刺激,强力改革是最好的刺激。如果再次陷入刺激主义经济学的误区,鼠目寸光贪图经济数据漂亮带来的暂时快感,不排除刺激本身会引发新一轮危机的带来。

国内中小企业经营困难、成本上升,都对中国经济增速形成了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增速目标,实事求是、合情合理、留有余地。适当降低增速目标,还有更深层次考虑。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其说是外部冲击造成,不如说是外需环境变化暴露出内在经济结构失衡。部分企业缺乏竞争力、一些领域存在体制弊病、增长过于依赖资源要素和出口市场等问题都充分暴露了出来,需要深度调整。主动降低增速目标,让经济运行绷得不那么紧,才能为结构调整提供更广阔空间,以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适当降低增速目标,是对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明确引导。经济增速目标属于预期性目标,与有法律约束力的约束性目标相比,更多反映的是政府对市场主体的引导。适度降低增速目标,就是告诉社会各界,包括各级地方政府,不要过于追求经济增速,而要更加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适当降低增速目标,提高质量和效益,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

经济的减速给了中国修正过去政策负面效应的机会,这种机会并不总是出现,历史不会给中国再一次犯错的选择。中国经济最大的危险不是经济下滑,而是人为地阻止经济下滑,稳增长要立足当前,但更重要的是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十年、二十年夯实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比任何东西都要重要。

任何一个国家经济的高增长都具有阶段性。一国经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增长之后,必然会减速进入平稳增长阶段。这是经济增速变化的规律,是不可抗拒的。目前,我国就正处于这样的经济增速转型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减速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客观看待和正确认识经济减速,完全不必因为经济减速而惊慌失措。我们必须摒弃“高增长偏好”和“高增长拜物教”,树立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理性、科学的经济增长观。

应该说,我国经济正处于从高增长阶段向平稳增长阶段的转折点。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高增长之后,这样的经济增速转型期必然会到来。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实践和历史经验看,没有哪一个发达国家的经济高增长可以持续50年或者70年。我国当然也不能例外。因此,要全面、科学地分析影响中国经济减速的各种因素,客观看待和正确认识中国的经济减速,同样,面对可能的经济减速,我们要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扩内需稳外需,尽可能稳定经济增速,特别是要加大改革力度,激发和提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减速阶段解读

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减速阶段 中国经济增长将进入一个减速阶段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基本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高速增长,令世界为之瞩目。但是,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将进入一个减速发展的阶段,而近期内更面临着较大的通胀风险。具体分析来说,中国经济增长可能出现减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看。今年以来,全球经济出现降温的趋势。例如,美国经济增长就由2010年的3%降到今年一季度的 1.8%;而欧元区20个成员国在今年一季度的增长也都是减速的,有的甚至出现了衰退;发展中国家情况也大抵相同,像印度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增长率为 8.3%,而今年一季度则降到 7.8%,巴西、南非的经济增长也是减速的。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受到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面临着巨大的公共财政负担,其高赤字、高债务的发展模式更将不可持续。预计未来,欧美发达国家可能会采取低速增长来应对减赤减债的“双减”任务。其主要措施将是进一步减少公共开支,这必将导致总需求当中的公共需求出现收缩的情况,制约世界经济的增长。而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与世界经济的紧密程度不断提高。因此,世界经济减速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从国内发展来看。中国在未来长期难以保持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国民经济规模壮大,使经济增长面临更多制约。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国民经济规模仅有3000一4000多亿元,而如今已经到达40万亿元。发展基数的提高,使得经济增长需要更多的要素支撑,面临更多的压力。而且,从国际经验看,随着经济规模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增长速度必然会经历一个从高速回落中低速的过程。 第二,城市化扩张度有可能会缩小。当前,我国城市化率接近50%,同改革开放之初的百分之十几相比,发展速度确实很快。特别是1995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率基本保持在每年1个百分点以上的水平,有的年份甚至超过1.40/0。未来,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城市化发展还会保持较快速度,但是相比近15年的超快速度来说无疑会有所放慢,而这对投资和消费需求的扩张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第三,人口红利的规模和强度在逐步减久 第四,出口和整个外贸经济的转型。我国原来主要是靠数量扩张、低工资、低价格的低水平竞争赢得世界的出口卜空间,而今后会向质量型、结构、品牌、档次提升,但是这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渡期当中,我国的出口综合竞争力可能会面临一些压力,特别是迈进一个时期以来,欧美等贸易伙伴对中国采取更多的限制措施,也使我国出口行动受到一些约束。 第五,公共基础设施投资空间缩小。“十一五”、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扩张非常快。而随着中国老龄化水平提高以及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达到相对好一点的水平之后,未来包括高铁、高速公路、城市设施等这些建设速度可能相对于前10年,尤其是前5年相比将出现减速,这对于我国的投资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第六,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以一定的减速腾出一定的调整空间。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挑战与对策? 摘要: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在基准情形下,预计中国“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的平均潜在经济增速较2000~2010年将分别下滑2.3和4个百分点。造成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是:总需求中的出口和投资增速显著放缓;低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显著下降;政府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将可能有所减弱。在中国社会仍然具有较强“增长依赖症”的情况下,经济增速的显著降低将严重威胁社会稳定;同时经济增速放缓也会造成社会精英的大量流失。应该从两方面来应对经济增速放缓:一是通过行政体制改革促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传统的增长动力逐渐衰减的过程中及时为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二是积极推进社会改革以降低社会稳定对高增长的依赖。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1978~2011年平均经济增速高达9.98%。中国GDP总量世界排名由1978年的第10位跃居至2010年的第2位,占世界GDP比重由1980年的1.9%稳步升至2010年的9.4%。①而在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态势发生了显著变化,经济增速出现明显下滑。2008~2011年的平均经济增速比2000~2007年降低了0.9个百分点,也比改革开放以来(1978~2011)的长期均值低0.38个百分点。2012年二季度的经济增速进一步延续了下滑趋势,同比经济增速为7.6%,创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新低,大幅低于2000年以来的季度经济增速均值达2.3个百分点。学界普遍认为当前的经济增速放缓具有长期化趋势,中国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过渡至中速增长阶段的新时期(世界银行,2012等)。[1]那么,未来经济增速放缓的程度如何?原因是什么?将带来怎样的挑战?应该如何应对?回答这些问题对于使中国顺利进入平稳、较快、可持续发展的新轨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使用增长核算分析框架考察中国经济增长的当前特征和未来走势。增长核算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和未来经济走势的一种主要方法,其突出优势是可以通过对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TFP)等经济增长动力的明确计算和分析来深入考察经济增长问题。在对未来经济走势进行预测之后,本文进一步从出口、投资、生产成本、TFP和政府作用五个方面解释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然后从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的视角考察经济增速放缓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应对策略。 二、经济增速放缓:当前特征与未来趋势 ?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70973129);“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项目。 ①数据来自IMF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2012年4月)。 130

形势与政策心得

《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摘要: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关注现在的国内外形势,它对我们未来的发展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在的形势与政策我也有着一些自己的见解,本文讲述了十一月的时事和我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大学生就业难;《碳税法案》通过 我们已经学习《形势与政策》一个学期了。在这一个学期里,我们也认识到了当今的形势和政策对于我们大学生的今后的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一个学期的课程,我对与形势与政策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现在我来谈谈我对近日发生的时事的看法和见解: 一.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 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11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11 月5日在深圳闭幕。本届大会为期两天,设立展位2100多个,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海外专业组织和各类机构参会。大会期间共举办35场签约、推介活动,召开了120多个专题和业务会议。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人才与智力交流盛会,自2001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10届。 国际人才交流大会可以让我们了解对各个国家的先进技术和人才的优势,有利于国家的交流和人才的引进,促进了国家发展。大会为海外人才登陆中国和国内人才走向世界提供良好平台,为全国的引智事业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二.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对接 神舟八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1月1日5时58分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将在两天内与天宫一号进行首次空间交会对接。目前天宫一号运行稳定,满足交会对接任务要求。11月14日20时00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这次对接试验成功,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 2008年的经济危机是全世界的经济都陷入低迷之中,给出口导向性的中国经济也带来的严重的影响。由于中国连年贸易巨大顺差,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减少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迫使人民币升值。由于人民币升值使中国产品相对于外国产品价格上涨,而严重影响我国出口。由于出口对中国经济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所以出口下降使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除此之外,国内的很多因素也是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比如国内需求不足,收入分配不合理,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以及经济转型所固有的特点。 本文针对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的角度分析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并结合具体数据,做出回归模型,找出现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可行性对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三驾马车”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介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第二部分具体介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三驾马车;刺激内需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但出口的大幅波动也会对经济稳定发展构成威胁。2009年,我国出口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幅下降,也大大降低了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内的原因,又受国际经济的影响。 世界经济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中国最近几年因刺激需求而产生的产能过剩也不能光指望依靠国外市场来消费掉。我们得自谋出路,从自身上找原因,一方面要控制投资流向,另一方面要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增加消费。摆脱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同时要加快经济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中国经济的下一轮增长。 本文将具体论述中国经济增长现状,并找出影响因素以及可行性的对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前形势下的中国

我们看世界世界看中国 ————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国此前我一直在关注G20峰会,总想看看到底中国是不是这次峰会的主导!前几天看《环球时报》,上面写道:G20=G2。起初,我还未真正理解这个所谓“等式”的含义,在我对数字的意识里,20永远不可能与2划等号,但恰恰相反,现在的格局就是20=2。要说此次的峰会是20国参加,还不如说是中美两国“协同”其他国家开会。领导给下属开会,还能说是G20吗? 中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我也相信,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不得不承认中国现在在全世界的地位。之前不论G20还是此前的G8,都是欧美玩弄主宰世界的一种富人玩意。尤其是G8,只代表了世界强权政治中的欧美势力,因此,G8在新兴国家中一直没有强大的支持力。欧美出于两方面利益考虑才推出G20方案,希望此举可以令新兴国家消声,但势估不到G20却令美国主宰世界的地位被动摇。纵观G20,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一是美国,二是欧盟,三是以中国牵头的“金砖四国”。因为有了“金砖四国”加入,才令世界趋向“一超多强”的局面。 当然,靠这些还不够真正与美国或西方发达国家,还要考虑当今的国际局势! (一)、国际局势保持总体和平、缓和与稳定态势,但局部性的战争、动荡与紧张有所加剧。 当前,大国关系继续以合作为主调并保持相对稳定。美欧、美俄之间因伊拉克战争出现的矛盾有所缓和,虽然双方之间深层次的矛盾和分歧并未消除;中美关系在台湾问题、经贸问题等方面面临新的考验,但双方的合作领域与共同利益仍在扩大,双边关系中的相互依存性进一步加强;中俄、中欧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巩固,合作关系继续加深;中日政治关系虽因日政界对二战态度、双方领土争端等问题而受到较大干扰,但双方经贸合作、文化交流和民间往来仍然高潮迭起,足见中日友好与合作基础深厚,日趋成熟;中印政治与经济关系均保持积极态势。相对稳定的大国关系,反映和平与发展作为当今世界的主流不可逆转。 然而,当前国际形势亦有相当严峻的一面。地区性的战争和暴力冲突此起彼伏,局部性的战乱、动荡与紧张已从三个方面对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带来严重冲击。 其一,不同程度地破坏甚至摧毁了有关地区的和平与发展环境。这不仅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被置于水生火热之中,而且使这些地区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拉大,导致世界发展不平衡问题进一步加剧。 其二,间接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发展环境。尽管如今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迷状态,但这种阶段不会持续太久,能源问题终究是世界上最大的问题之一。石油价格的变化,相当程度上是由于国际冲突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中的不确定因素引起的。 其三,增添了大国关系中的隐患,从而威胁整个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当今许多局部冲突和地区争端都发生在国际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的敏感地带,直接间接牵动世界主要国家在这些地区的战略利益。事实上,在多数地区性冲突的背后,都有不同大国之间的利益角逐。地区性冲突、战乱的增多和加剧,必然导致大国利益关系的复杂化,对大国关系构成负面冲击,在一定情况下甚至有可能引起大国之间矛盾的激化,不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霸权主义仍是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美霸权主义在伊拉克虽遭受挫折,但元气未伤,其谋求单极世界霸权的势头仍将延续相当一段时期;当今世界多数热点问题,如伊拉克战争的各种后遗症、巴以冲突的持续和升级、朝鲜半岛形势的紧张,虽涉及各种复杂因素,但从根本上说都与霸权主义干预密切相关。 自苏联解体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后,美国对外战略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一些基本特征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由企稳回升走向全面恢复的关键阶段,应努力保持来之不易的经济成果,妥善处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与困难,为下一阶段经济平稳运行打好基础。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一、国民经济全面恢复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 (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万村千乡”和“双百”工程建设将深入推进,政策对消费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二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三是世博会召开刺激消费增长。二季度世博会在上海举行,届时周边地区旅游、会展等生活性与生产性服务消费将大幅增加。四是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将促使消费名义增速走高。2009年二季度CPI同比负增长1.3%,而今年二季度CPI呈明显上行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将提高。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是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二是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二是输入型物价上涨动力增强。世界经济复苏导致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涨,国

形势与政治思考题

一、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坚持了改革开放;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坚持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了适合我国基本国情的正确道路;坚持了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毫不动摇的走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2.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进一步树立主持正义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例:在朝核问题上,中国积极领导并参与“六方会谈'机制,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3.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全面发展:中国坚定支持朝鲜半岛北南双方进行和解与合作、实现自主和平统一;领导建立上合组织;积极参与中国与东盟“10+1”,东盟“10+3”,东亚峰会等地区对话与交流机制; 4.和平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和澳门得以顺利回归,中俄边界问题得以解决; 5.积极参与国际组织,中国先后加入APEC,WTO,“二十国集团”,“金砖四国峰会”; 6.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上多达171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7.我们所指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合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8.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统一的认识和准确把握; 9.既纠正了那些超越阶段的错误观点和政策,又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实现了将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性质与实现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程度的统一。 2.中国应当如何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面对当前中国国际安全环境中各种问题与挑战,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方针,合理调整我国国际安全战略策略,抓住主要矛盾,利用各种有利因素重点处理好与大国及主要邻国的关系,巩固地缘战略依托,妥善处理我国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努力维护我国和平崛起战略机遇期良好的国际安全环境。 (一)处理好与美国及周边邻国关系,减轻传统安全威胁 1.积极发展同美国的合作竞争关系。美国是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一定程度上主导着全球经济、政治及军事格局,其在太平洋及亚洲地区强大的军事存在依然是我国传统安全的主要威胁。中美关系是我国际双边关系的首要关系,妥善处理好中美关系使之不过度激化与对抗,保持中美关系总体稳定,是我国和平崛起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基本目标。 2.形成相对稳定的周边大国关系框架。坚定不移地奉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加强同周边国家及地区的睦邻友好与文化经贸合作关系,积极解决领土领海边界历史问题,妥善处理好与周边主要邻国关系,形成相对稳定的周边大国关系框架,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周边国际安全环境。 (二)把握战略机遇期,加速强化我国经济和军事实力 只有强大的经济和国防实力才能更有效地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因此必须紧紧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加速强化我国经济和国防军事实力。一是把握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大调整的有利机遇。二是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放在首要位置。三是加快提升强化与我国国际地位和国力相适应的国防军事实力。 (三)完善机制及政策,协力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新挑战 当前,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已经从偶发性转向多发性,具有强敏感性、高连带性,因此必须科学分析预测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危机的威胁程度,选择制定有效的治理方案和合理的公共政策,构建以政府内部力量整合为核心,以政府与媒体、民众及其他社会组织全员整合为基础,以本国政府与国际合作全球整合为补充的危机治理体系,加快非传统安全危机应对能力与预警应急体系建设,有效地应对和消除各类非传统安全危机问题之威胁。 加强教育,真正打击腐败,用真正有能力的人当领导,大力发展科技和军事力量,战争还打就打,同时要有大国风范,分配好公共资源! 3.怎样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减速? 经过30年平均每年10%的增长之后,中国高铁速度一般的经济增长正在大幅放缓。长期作为中国经济

中国GDP增速放缓现象

GDP增速放缓 2014年刚刚过去,如果要总结一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可避免的要提到国内生产总值GDP。 自1979年的改革开放以来到2013年间,中国取得了连续35年年均9.8%高速增长率,为人类经济史上不曾有过的奇迹。自1997年以来,中国一直按照8%的经济增长率进行宏观调控,到2013年中国将全年GDP增速目标下调至7.5%。为把中国经济从一个日趋落后的增长模式转变为更高生产率、可持续的增长模式,中国或将再度下调GDP增速目标。 为什么要调整GDP增速呢,过去的一系列政策牺牲了普通家庭收入,鼓励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将收入通过银行系统草普通家庭转移至企业,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过剩的投资流向无法盈利的项目,引发债务问题并导致极为缓慢的经济增长。而与此同时,中国人口正在老龄化,劳动力数量在萎缩,这就意味着需要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弥补。而不断增长的工资和人民币汇率也在侵蚀着中国的竞争力,削弱中国作为世界廉价劳动力工厂的地位。而且,主要出口市场欧洲和美国的需求疲软。在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中,一个或多个大型经济体的扭曲非常大,会引发全球范围的不平衡,这会加剧系统的波动。中国非常有必要重新平衡,而这种再平衡只有在较低的条件下才能发生。通过金融改革完成经济转型升级,改革的推进也需要更多的空间。一旦改革落地,短期内对以往地方政府投资模式带动的增长可能会造成冲击。倒推回来,降低GDP增速目标,宏观调控政策拜年可以减少动作,为改革创造相当大的空间。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援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若以购买力平价(PPP)方法来衡量,中国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显示,中国2014年GDP以PPP基准测算为17.6万亿美元,而美国为17.4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所占的份额中,中国为16.5%,美国为16.3%。 这里的PPP是一种根据各国不同的价格水平计算出来的货币之间的等值系数,在贸易理论中被称为“理论汇率”。从某种程度上说按照PPP计算的GDP“并不靠谱”,绝大多数国家、经济学家不采用这种方法。首先,购买力平价忽略了国际资本流动对汇率的影响。其次,PPP“假定所有国家的商品价格相等”这一前提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不同国家的人对于同一种商品的估价是不同的。最后,计算PPP需要挑选大量的商品作为计算的依据,而挑选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现象。 但不管是不是过分的炒作,我们还是从中可以看出国外著名经济学家和大老板都看好中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认为,尽管中国经济一季度增长低于预期,但政策措施支持了第

中国经济发展阻碍之我见

中国经济发展阻碍之我见 经济要发展,最重要的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历史以来,农业大发展、工业大发展、互联网大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无一不是在生产效率大幅提升的基础上发生的,农业器械、工业流水线、计算机及网络、智能手机及app,很明显,对吧? 中国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多年,近40年后,出现了减速,前面的三十多年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快速普及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动力,我个人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不是人口红利造成的。人口很少的国家在突然实现开放,现代工业、现代市场经济加速普及的情况下,同样会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当然不是人口红利! 那为什么中国经济现在出现了明显的减速呢?我就说一下我的粗浅的观点。是房地产出现问题吗?是市场经济规律出现问题吗?是人口减少出现问题吗?是过剩产能出现问题吗?是工作的人出现问题吗?不!我举得都不是。房地产泡沫、市场经济规律、人口减少、产能过剩都不会造成生产效率的下降。 现在工作的人知识结构相比提高了非常多,常说的本科生大街上一抓一大把,现在是研究生街上一抓一大把,人才问题不是影响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市场规律不适应现状?不,市场从来都是弱肉强食的高效战场。我认为,是老旧的

法律、立法、司法、行政、社会管理机制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经济发展的阻碍。房地产泡沫、产能过剩只是旧机制造成的一个结果罢了。过去三十年这个机制带领全国实现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但现在它落后在了后面,贪污腐败、违规违法行为,都是机制落后的结果。相信你经常可以看到有人利用机制的落后进行权力寻租。 幸运的是,国家发现了这一问题,从人大设立监察委员会、交规、土地法规等法律的不断更新、行政管理上网等举措看,我等屁民实在是很幸运。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国家的深化改革更彻底,形成一个能适应现在经济社会的高效管理机制,我等屁民能生活在被称为发达国家的中国,过上下有保底饿不死,上有奋斗出路的幸福生活。 话说回来,世界经济也出现问题,我认为那自然也是机制的问题,全球化不是哪个国家能阻挡的,只是过去的国家与国家的交流、贸易旧机制成为了阻碍生产效率提升的障碍,所以经济危机也是贸易、交流机制进步的一个契机,希望能形成一个新的机制。我认为阿里巴巴的全球中小企业的贸易机制就是一个探索。 以上是我的一些个人粗浅观点,赞同的请点个赞,不同意的您就当看一科幻小说吧。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

进入8月以来,我国制造业、进出口等一系列经济数据出现趋稳迹象,多家国际机构一改今年以来唱空中国的腔调,纷纷上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 如何看待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问题?面对海外大起大落式的评价,中国经济真正的形势是怎样的?中长期看,中国经济是否依然具有持续较快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宏观经济仍在合理区间趋稳向好迹象出现 最新公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数据显示,这一宏观经济先行指标已连续第二个月明显反弹,达到51%,创年内新高。而此前公布的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也呈现环比加快。 “先行指标说明我国经济在企稳,预计全年维持在7.5%左右的新常态下的增长速度是有把握的,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也将是个不错的增长水准。”中国社科院经济学部研究员张晓晶说。 受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宏观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进入2013年,我国经济并未停住放缓的步伐。二季度经济增速为7.5%,低于一季度的7.7%,也低于去年同期的7.6%,国际上唱空中国经济的声音再度出现。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牛犁说,从上半年经济增速、物价和就业情况看,宏观经济仍然在年度预期目标的合理区间。“今年经济增速的放缓,既是经济发展规律使然,也是我国主动调控的结果。速度的换挡是为调结构和促改革留出空间,切忌因为外界唱空的声音盲目刺激经济增长。”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基本比较平稳,并未出现海外从唱空到唱多那样的大起大落。下半年我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的态势,预计三季度出现小幅回升的可能性比较大,四季度经济增长的预期和信心有望进一步增强,全年经济有可能呈现小幅“V”形走势。 中长期潜在增速下降内生动力依然强劲 在我国经济出现趋稳、国际机构再度唱多中国经济的时刻,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必须有清醒认识。 “中长期看,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接近10%的高增长阶段已经结束,进入潜

(完整版)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和感想 记得刚上大学时,学校就对我们大一新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眨眼间,我学习这门课也有三年的时间了。我觉得《形式与政策》就像我们高中政治里的时事,不过对比起来,它比高中阶段的时事重要许多。不管从上课的形式和内容方面,都与高中的时事课程不一样,而且主题更加鲜明,内容更加的丰富、详细。 《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要渠道和重要阵地,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形势与政策》课时一门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高校培养目标为依据,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在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了中央的有关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帮助我们掌握正确分析形势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这门课为我们提供一个看中国、看世界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的蓝图,可以全面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能够放眼世界,看清当今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通过这门课我们可以准确把握时代的脉搏,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拓展自己的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我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敏感、勤于思考,但科学思辨能力不强,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侵蚀。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的学习,使之更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思想实际,即对形势与政策以及重大事件进行理论阐述,又针对我们的思想实际进行指导,帮助正确分析认识党和国家面临国际国内形势以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这对提高我们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形势与政策》课能帮助我们形成科学的形势与政策观,掌握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方式、方法,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和决心、积极投身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把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最终目标。

形势与政策(国内外形势分析)

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既面临着需要紧紧抓住的发展机遇,也面 对着需要认真对待的严峻挑战,随着苏联解体,东西方冷战结束,我国周边国家谋求稳定,增加合作,促进发展.我国睦邻友好的周边外交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我们的邻国比较多,历史遗留问题也比较多这使得我国的政治和经济形势发展更加复杂。 近几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一直为其他国家所震惊,而中国本身所拥有的庞大的 市场,又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有利的条件。而随着经济的增长,中国的军事、科技水 平也在突飞猛进。这一切迫使美国不得不将中国作为阻碍其在实现全球霸权主义统治 的一个强劲的对手。并且,在台湾问题上,美国虽然没有明确表态将台湾划进美日联 合防御范围,但从其模糊描述的背后不难看出,中国台湾乃至中国大陆早就是美国窥 视以久的土地。在当前国际形势下为我国经济求得稳定,高速的发展空间。中美双方 经贸关系密切,在许多方面存在着共同利益。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至今 余波未过。随着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的不断扩大,世界上发达国家和我国主要贸易伙伴 国家的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大幅下降,进口需求滑落,这必然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美国虽然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世界多极化趋势正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已呈不可阻挡之势,世界各类经济组织、经济区域一体化和世界统一市场 正在迅速发展,使得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国家间的经济依存性不断增强; 由于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一些传统产业正在向其他国家转移。这就为包括 我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参与世界分工、吸引外资、引进技术并获取比较利益,提供了 一定的机遇。 说起日们中国人都很气愤.日本对华关系一直都在跟着美国跑.他对我们潜在威 胁正在不断上升. 今年3月,日本地整合核泄露使得原本步履维艰的日本经济雪上加 霜,面对日本经济的衰落,现在非常需要一个地区性经济大国出来取代日本填补亚 洲龙头地位的空缺,带领亚洲经济走出危机。我国恰恰可以担当起这一角色。实际上,随着我国和日本在经济地位上转换,中国已经在朝着成为亚洲经济主导力量的方向发展。美和欧盟都需要并支持中国经济保持增长,为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提供动力。中国 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曾一度使西方国家感到实实在在的威胁,西方政界和学术界也多 次评价过从技术转移以及贸易机会上来限制这种增长的可行性。现在,况已经起了变化。无论是美国还是欧盟国家,都从盼望转为担心中国经济出现偏差。因此,我国今 后经济发展在与外部发生的种种关系上,来自欧美国家的支持将多于阻挠,积极因素 将大于消极因素。 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但是它目前的国土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是从我们的国土中 分割出去的.因此,俄罗斯对我国的侵害是仅次于日本的.尽管现在中俄关系有了很大 改善,但我们还是不能放松对俄罗斯的警惕 ,因为俄罗斯的民族扩张主义根深蒂固,它

形势与政策考卷及答案

选择: 1.C 第十二届 2.C 荣誉主席连战 3.A 目前人类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导入期。 4.B 中美1979年1月1日建立正式外交关系,35周年。 5.A 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2013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其中出口2.21万亿美元,进口1.95万亿美元。 6.C 如果你看盗墓笔记你会知道为什么对这个印象特别深的。 7.A 7号线将穿越6个中心城区,"三阳路越江隧道"是武汉第一条公铁合建穿越长江的轨道交通线路。 8.C 2014年3月28日,是西藏百万农奴解放55周年纪念日。 9.A 我国首个美丽乡村省级地方标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将于4月6日起正式实施。 10.B 11.C 2013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网络安全状况整体评价等级为“危”,是五级网络安全状况中的最危险级别。 12.C 13.D 包括第三代战机在内的多种机型在郑民高速公路飞机跑道试飞 14.A 15.B 我饿了...... 16.D 以法律形式将9月30日设立为中国烈士纪念日,并规定每年9月30日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17.A 18.A 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坚定不移支持香港依法推进民主发展,坚定不移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19.A 20.D 第四次 问答: 一、中国取得举世瞩目伟大成就之根本原因是什么? 1、改革开放大大激发了经济的活力,解决了社会的生产力 2、实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发展,把发展作为振兴中国的第一要务 3、中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而是有政府管理的 4、中国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劳动资源,中国人民有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党的改革开放和党的政策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巨大力量 5、中国具有巨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十几亿人的大市场,吸引着各方面的投资,还有中国由于长期比较贫困落后,基础设施缺口很大,投资机会很多,建设的推进,经济增速快,人民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居民消费不断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的竞争加快,使中国的市场空间非常大,为社会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最广泛的场所 6、中国具有持续的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中国人民不仅勤劳,而且节俭 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中国应当如何应对未来的各种挑战? 首先,政府要转型,特别是要减弱增长过程中的政府性驱动。政府转型是指要从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转变。当前来讲,紧迫的任务是要减弱增长过程中的政府性驱动。首先,政府性驱动不利于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其次,对国有经济或地方政府的依赖尽管直接效果明显,但会带来财政风险。因为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政府的负债风险,最终都由中央财政承担。比如这次的地方融资平台风险。第三,政府性驱动还会致使经济结构进一步扭曲,出现效率不足,寻租腐败等问题。 其次,改变政绩评价体系。目前对于政府的政绩考核,主要还是经济指标,特别是GDP增长率。尽管加上节能减排指标,但还不足以对地方政府行为形成约束。值得指出的是,即便中央一直强调科学发展、经济转型,但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在竞争中又面临着“速度不减,指标不降,排名不跌”的挑战,使实质性的转型很难推进。因此,只有弱化经济增长指标,考虑更多的社会性指标(比如居民收入增长率,就业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环保水平等),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政绩评价体系,从而转变地方政府行为。 第三,更加注重发挥价格、财税机制的作用。发展方式转型是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在掌握大方向的同时,要注重发挥价格信号与财税激励的作用。只有资源、能源价格合理了,资源税、环境税到位了,才真正有利于节能减排;只有劳动力、资金成本不再被压低,才会激励企业注重研发和技术创新;只有逐步增加直接税的比重,才会使地方上不会只注重规模扩张与工业发展,从而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转换;只有理顺中央地方财政关系,使地方财政有新的支撑,缓解地方财力、事权不匹配的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形势经济分析 一、目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1.GDP增速持续回落 从2011年开始,我国GDP增速一直处于回落当中,今年第一季度,实现国 内生产总值1188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增速比去年四季度 和去年全年分别回落0.2和0.1个百分点,但高于今年7.5%的预期目标。 2.三大产业增速明显放缓 不管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的增速,都明显放缓,从2011年 年末开始,就呈现出这样一个趋势。 3.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缓慢 固定资产投资(所谓中国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概括为投资拉动的模式)作 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指标,从2011年年末开始,在过去一年当中,其增 速也呈现回落状态。尽管中央政府已经允许地方政府和铁道部加大基础设施支出,但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仍有所下降。 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改善幅度较小 据中国市场学会统计,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尽管有所提高,但幅度较小。 从整个消费形势来看,尽管有小幅度回升,但从整体上说,还没有真正好起来。餐饮、烟酒消费,在中央八项规定的影响之下,其下滑速度是非常快的。 5.外贸出口回升势头不强劲 对外贸易继续延续了上年底企稳回升态势,出现了少许的回升势头,这主 要得益于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经济的温和复苏,但是回升幅度和规模都很小。 6.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财政收入是目前特别抢眼的一个经济因素。财政收入的增速,不仅与往年 相比持续回落,而且已经低于GDP的增幅,甚至低于今年预算的增幅,就目前的 运行情况来看,今年的财政收入形势将很不乐观。 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和世界银行下调我 国经济预期 在这样一种出现剧烈变化的经济走势面前,特别在今年第一季度,中国的 宏观经济指标发布之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已 经先后陆续下调了对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在2013年5 月29日把中国2013年的增速调整为7.75%,而在此之前,其曾经预言过中国今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模板

《形势与政策》论文 学号:1503140214 班级:机电1521 任课教师:张彬 时间:2016年6月4日星期六 2016中国国内经济形势与政策 内容提要: 关键词:世界经济环境,经济、2016中国经济发展、社会安定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拉加德日前提醒,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将“令人失望且不平稳”。世界银行也预测,面对多项周期性和结构性不利因素,全球经济增速在2016—2017年将只有“小幅度改善” 总体判断复苏乏力态势难改 2016年世界经济仍将呈现复苏乏力态势。发达经济体总需求不足和长期增长率不高现象并存,新兴经济体总体增长率下滑趋势难以得到有效遏制。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方向不一致,大规模跨境资本流动,外汇与金融市场动荡,地缘政治变化和自然灾变等,都可能对世界经济运行带来负面干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预计2016年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可能仅为3.0%左右。 全球物价形势也将持续低迷。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和总需求不足,是2015年主要国家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的原因。大宗商品价格在2016年仍将低位震荡,总体来看可能只有小幅度上行,难以推动全球物价水平上涨。美联储加息不仅抑制本国需求扩张,而且将降低欧元区、日本和其他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的效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增长放缓局面仍将持续,经济金融风险加大还将进一步抑制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需求扩张。美国、欧元区、日本等主要经济体还有陷入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巴西和俄罗斯等少部分新兴经济体处于物价高涨和GDP负增长并存的滞胀阶段,这些国家需要付出较大代价调整,较长时间后才能恢复到物价和经济增长同时稳定的局面。 全球贸易低增长局面难以得到根本扭转。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曾于2010年—2011年间恢复到20%左右。2012年开始,世界货物出口增长率急剧下跌,2012年—2014年间,基本保持在3%左右。2015年全球贸易低迷状况进一步恶化,全球货物出口出现较大幅度的负增长。全球贸易低迷主要因为全球需求不旺、世界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制造业转向主要依靠服务业,全球价值链扩张趋势放慢,国际贸易谈判进展缓慢。这几个因素在2016年仍将继续抑制国际贸易增长。全球贸易增长持续低迷,将提高贸易保护和竞争性汇率贬值的风险。同时,也应看到,在全球贸易增长下降的情况下,服务贸易增长趋势可能得到加强。需要强调的是,美国等12个国家签署的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意味着区域贸易谈判和新型国际贸易规则谈判取得重要进展。不过,由于该协定最早于2017年生效,它对2016年全球贸易增长的正面效果极其有限。 国际直接投资将保持基本稳定,跨境资本流动将更为活跃。国际直接投资至今没有恢复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前的高峰。2015年全球并购活动开始增加,国际直接投资有企稳趋势。2016年国际直接投资仍将继续稳定增长,但难有大幅扩张。与此同时,跨境资本流

浅谈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认识

浅谈对当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认识 姜婷(14510105)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 211189) 摘要:本文结合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原因,并引导人们正确看待这一经济热点问题,并对中国发展方向作出思考。 关键词:经济增速、中国经济、放缓 The research of economic slowdown in Chin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1189) Abstract: Combined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is passage analyzes the reasons of economic slowdown in China and guides people to treat the economic hot issues correctly and think about the directions of China’s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Chinese economic,Slowdown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连续放缓,引发国内外观察家的种种关注,其中不乏有人担忧其潜在的长远影响。而沉寂一段时间的中国经济崩溃论、危机论、硬着陆论、滞胀论等种种说法,也开始浮出水面。 这些担忧有没有道理?如何正确看待增速放缓?为何会出现增速放缓?未来我国经济发展趋势怎样? 1中国经济放缓缘由何故 中国经济现在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增长速度迅速回落,连续六个季度的GDP增长速度持续下行,已经从9.7%掉到7.6%。 中国经济现在出现增速持续下行,大的原因是两个。 一个是我们出口受阻,整个实业经济衰退。我们没有认识到世界金融危机的长期性,忧患意识不足。中国的出口依存度为25%多一点,也就是说,这么庞大的经济,有四分之一和出口紧密相关。现在整个世界经济萎缩,我们不可能不受影响。 今年我们的出口增长目标是10%,但是7月份是1%,我觉得今年的目标确实难以实现。 中国这么庞大的经济体,其增长的根本点不可能也不应该放到外部需求里,所以我们要扩大内需。 过去的增长方式是依赖低成本打天下。我们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有问题,这些才是我们应该下大力气去解决的。只有解决了增长方式问题,中国经济才能保持持续增长。 第二个问题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拉动中国经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深层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深层原因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深层原因 作者:周天勇 坚持经济全球化、投资贸易自由便利化,抑制全球性的衰退和经济下行,是中国解决全球性生产过剩和经济放缓的新供给侧方案。 这次时间较长的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其中的两个深层次原因是人口增长下行与老龄化,以及城乡较大的财富和收入差距。 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高度相关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分别从2003年和1998年从8%的经济增速掉下来,从1960年和1950年经济开始高增长计算,分别高增长了43和48年,高增速下来那一年其人均GDP分别是名义汇率12000美元和14000美元。2012年中国经济增速从8%掉下来时,2011年的人均GDP只有5447美元,掉下来那年相差太大。而且我国经济高增长时间比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短了10-15年。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第一是人口增长速度下行和老化。中国

2015年时,总和生育率已经下降到了1.05,人口增长率5‰,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到了16 .7%,0到14岁人口下降到了17.7%;美国人口生育率为1.84,增长率为7‰。0到14岁人口比世界平均水平低7个多百分点。我们人口结构中1到44岁人口,比正常情况少了2.17亿,其中1到22岁的少了1个多亿,23到44岁的少了1个多亿。也就是少了1个多亿结婚生子、扩大日常消费、租房买车、创业创新的经济主力人口。 我发现了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高度相关的现象。我的推导是:人口生育率下降到2 .1以下,如果没有人均寿命的延长,人口自然增长率将下降,其滞后20年左右后,当年生育的人口要进入工作领域,成为产出的劳动力和人力资本投入要素;而工作获得收入后,其将变为有收入和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人口。 因此,当这部分人口持续收缩,导致人口增长曲线下行,学术语言为边际总需求不断收缩,而原有的生产能力出清总有一个滞后性,所以发生了持续的生产过剩。也即不断收缩的总需求,对原有的供给能力形成不断地要求供给也相对收缩的压力,导致常态性的生产过剩,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要从人口从高增长向低增长转型长周期中,考虑人口增长边际下行,形成的边际总需求不断先于总供给萎缩,去认识这次经济下行的内在形成机理。在总需求不断收缩要求总供给不断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