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西诊

西诊

西诊
西诊

西诊

1.急性腹膜炎患者常有:腹壁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触诊检查。

2.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射。

3.双侧肺底闻及细湿啰音常见于:左心衰竭。

4.胸膜摩擦音与心包摩擦音的鉴别要点为:屏气时摩擦音是否消失。

5.正常心尖博动位于: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1cm处。

6.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坐位时心浊音界呈三角烧瓶形。

7.触诊右侧腹部触到一实体性包块且触到时患者感到酸痛或类似恶心的不适感,见于肾脏

8.肝硬变晚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肝腹水

9.叩诊肝脏发现肝脏浊音界消失,见于急性胃肠穿孔(急性胃肠穿孔的叩诊表现)

10.精索有蚯蚓团样感,见于精索静脉曲张

11.指关节梭形肿大畸形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

12.中枢性与周围性面瘫的鉴别是皱额皱眉闭眼无障碍

13.一侧视神经损害会出现一侧全盲

14.正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听诊部位为胸骨上窝、喉部及背部第6颈椎至第二胸椎附近(对)

15.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对)

16.肠鸣音达10次/分钟以上,称肠鸣音频繁(对)

17.一侧上、中、下部腹壁反射消失见于同侧锥体束病损(对)

18.触觉语颤: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说“一”字音或重复发“一、

二、三”字音,这时检查者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

19.Murphy征(墨菲征):医师将左手掌平放于患者右胸下部,先以左手拇指指腹用适度压力勾压右肋下部胆囊点处,然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在深吸气时发炎的胆囊下移时碰到用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疼痛,患者因疼痛而突然屏气,为墨菲征阳性,又称胆囊触痛征,见于急性胆囊炎。

20.匙状甲:又称反甲,指甲中央凹陷,边缘翘起,指甲变薄,表面粗糙有条纹,似匙状。

21.心脏杂音产生的机制是什么?答:1.血流加速。2.瓣膜开放口径或大血管通道狭窄。3.瓣膜关闭不全。4.异常血流通道。5.心腔异物或异常结构。6.大血管瘤样扩张。

22.论述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及其引起的觉疾病?

答:心房颤动的听诊特点是:1.心律绝对不规则;2.S1强弱不等且无规律;3.脉博短绌。

心房颤动常见于二尖瓣狭窄、冠心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偶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原因不明,称为孤立性房颤)。

23.消化性溃疡并发症有什么?答:1.出血;2.穿孔;3.幽门梗阻;4.胃癌

24.肝上界的叩诊方法?答: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线,由肺区往下叩向腹部,当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此处相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

25.生理反射的内容?什么是浅反射?什么是深反射?答:正常人可引出的反射称为生理反射,包括浅反射(角膜反射;腹壁反射;提睾反射)和深反射。浅反射是刺激皮肤或黏膜引起的反射。深反射是刺激骨膜、肌腱,通过深部感受器引起的反射,又称腱反射。

26.什么是脑膜刺激征?答:脑膜刺激征是脑膜病变或其附近病变波及脑膜时,刺激脊神经根,使相应肌群发生痉挛,当牵扯这些肌肉时出现防御反应的现象。

27.左心衰竭的肺部表现?答:左心衰竭的肺部表现为肺循环淤血,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

28.大量心包积液患者叩诊表现?答:坐位时心脏浊音界呈三角烧瓶形,卧位时心底部浊音界增宽,为心包积液的特征性体征。

29.肾脏的触诊法?答:肾脏触诊常用双手触诊法,患者可取仰卧位或立位。

30.肝硬变的临床表现?答: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可出现腹水、黄疸、出血、发热、昏迷等。门脉高压三主征:腹水、静脉侧支循环的形成与开放、脾肿大。

31.指关节的检查?答:指关节变形有1.梭形关节(最常见)2.爪形手3.其他,如老年性骨关节炎等。

32.视神经损害的表现?答:1.一侧视神经损伤:一侧全盲;2.视交叉中部损伤:两颞侧偏盲;3.一侧视束损伤:同向偏盲;4.部分视放射及视中枢受损:同侧1/4视野缺损。

33.异常支气管呼吸音的听诊法?答: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颈椎至第2胸椎附近,均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间,越靠近气管的区域音响越强。如在肺部其他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病理现象。

34.肠鸣音听诊及临床意义?答:正常肠鸣音:每分钟4~5次;肠鸣音频繁:每分钟10次以上,见于服泻药后、急性肠炎或胃肠道大出血等;肠鸣音亢进:肠鸣音次数多且响亮、高亢的金属音,见于机械性肠梗阻;肠鸣音减弱或稀少:肠鸣音明显少于正常或3~5分钟以上一次,见于老年性便秘、电解质紊乱(低血钾)及胃肠动力低下等;肠鸣音消失:持续3~5分钟末闻及肠鸣音,见于急性腹膜炎或各种原因所致的麻痹性肠梗阻。

35.神经反射检查提示有锥体束病损的表现?答:一侧上、中、下腹壁反射同时消失见于一侧锥体束病损。

36.精索的检查?答:1.正常精索呈柔软,无压痛;2.急性炎症时,精索有挤压痛及局部皮肤红肿;3.沿精索触到类似蚯蚓缠绕在一起的索条,可捏瘪,是精索静脉曲张;4.输精管有硬结节呈串珠样肿胀见于输精管结核;5.如沿精索触到长圆形或椭圆形囊性肿物、表面光滑应想到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睾丸鞘膜积液)、腹股沟斜疝或睾丸肿瘤。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

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

西医诊断学重点

绪论 名解 体征: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的可觉察的改变。 症状: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第二章 一、问诊的内容(8个) 1、一般项目 2、主诉 3、现病史 4、既往史 5、系统回顾 6、个人史 7、婚姻史 8、月经史: 一般项目: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婚姻,通信地址,电话号码,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等。 现病史:1、起病情况与患病时间2、主要症状的特点3、病因与诱因4、病情的发展和演变5、伴随病状6、诊治经过7、病情中的一般情况。 二、主诉的名解: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体征。第四章 发热 一、正常体温的值36~37 二、病因和分类 (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 (2)非感染性发热如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疾病 4、皮肤散热减少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

常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三、发热的分度分为三度 低热:37.3~38 中等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度以上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温差>2度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逐渐身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水肿 肿,其他和局部性水肿 咳嗽和咳痰 【临床表现】 咳嗽的性质:咳嗽无痰或少痰为干性咳嗽;咳嗽伴有咳痰为湿性咳嗽 咳嗽的音色:咳嗽声音嘶哑为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鸡鸣样咳嗽见于百日咳;金属音见于纵膈肿瘤和主动脉瘤和支气管癌;咳嗽声音低微或无力见于严重肺气肿,声带麻痹,及极度衰弱者。

西诊部分重点

西诊部分重点 1.无力型 2.正力型 3.超力型?营养状态 营养状态与食物的摄入、消化、吸收和代谢等因素密切相关,好坏可作为鉴定和疾病程度的标准之一。 营养状态一般较易评价,通常根据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进行综合判断。最简便而迅速的方法是观察皮下脂肪充实的程度,其最适宜的部位在前臂曲侧或上臂背侧下 1/3。营养状态的分级: 1.良好:粘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肋间隙及锁骨上窝深浅适中,肩胛部和股部肌肉丰满。 2.不良:皮肤粘膜干燥、弹性降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驰无力,指甲粗糙无光泽、毛发稀疏肋间隙及锁骨上窝凹陷,肩胛骨和髂骨嶙峋突出。 3.中等:介于上述两者之间。营养状态异常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度两个方面。 1.营养不良:由于摄食不足或(和)消耗增多引起。当体重减轻至低于正常的10%时称为消瘦,极度消瘦者称为恶病质。 2.营养过度: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当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称为肥胖。?意识状态 凡能影响大脑功能活动的疾病均可引起程度不等的意识改变,称为意识障碍。根据意识障碍的程度可将其分为嗜睡、意识模糊、谵妄、昏睡以及昏迷。?语调与语态 语调是指言语过程中的音调。如喉部炎症、结核和肿瘤引起的声音嘶哑,脑血管意外引起的发音困难,喉返神经麻痹引起音调降低和语音共鸣。 语态是指言语过程的节奏。异常时表现为语言节奏紊乱,出现语言不畅,快慢不均,音节不清,见于震颤麻痹、舞蹈症、手足徐动症等。?面容与表情 由于疾病的困扰,病人常有异常的面容和表情。某些疾病尚可出现特征性的面容和表情,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急性面容:多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 2.慢性面容:多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3.贫血面容 4.肝病面容 5.肾病面容 6.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7.粘液性水肿面容:甲减病人。 8.二尖瓣面容;风心二狭。 9.肢端肥大面容 10.伤寒面容 11.苦笑面容:破伤风 12.满月面容:Cushing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 13.面具面容:震颤麻痹及脑炎。?体位 体位是指患者身体所处的状态。常见的体位有以下几种。 1.自主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患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身体的位置。 3.强迫体位:患者为减轻痛苦,被迫采取某种特殊的体位。?步态

西医诊断学重点内容

诊断学重点内容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主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要原因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第一篇常见症状 1、体征:医师客观检查到的病态表现,如心脏杂音,腹部包块,皮疹等, 2、发热:(高热持续期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 1)正常体温:正常人腋测体温36℃~37℃左右.发热时,体温每升高1℃,脉搏增加10~20次/分. 2)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3)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一般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4)发热阶段:体温上升期;高热持续期;体温下降期 5)发热的原因: ①感染性发热,由病毒,细菌等各种病原体的感染,其代谢产物或毒素作为发热激活物通过激活单核细胞产生内生致热源细胞,释放内生致热源而导致发热;(细菌是引起发热最常见,最直接的物质) ②非感染性发热,如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抗原-抗体反应;内分泌和代谢障碍;皮肤散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③原因不明发热 6) 以发热为诉的问诊要点: (1)应注意询问与感染有关的病史,诱因,和发病情况,患病以来的一般情况,并注意发病的季节和地区; (2)发热时间的长短与起病缓急和发热程度; (3)体温变化规律并分析热型; (4)伴随症状,如:寒战,意识障碍,咳嗽,咳痰,腹泻,尿路感染,皮疹,结膜充血,肝脾肿大等; 3、牵涉痛: 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的一定区域产生过敏或痛觉,此现象称为牵涉痛.如胆囊疾病—右肩背部的牵涉痛;心绞痛除心前区及胸骨后的疼痛外还可以牵涉至左上肢至左上肢内侧甚至牙痛;肾绞痛—会阴部;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 头痛的病因:颅内病变;颅外病变;全身性疾病;神经症 4胸痛的病因及问诊要点: 胸痛原因: 1)胸壁疾病,如肋骨病变; 2)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包.心肌病变等

西诊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②腹腔积液(ascites):当腹腔内大量积液时,在仰卧位液体因重力作用下沉于腹腔 两侧,使腹部外形呈宽而扁状,称为蛙腹(frog belly)。坐位时下腹部明显膨出。 常见于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右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肾病综合征、结核性腹膜炎、腹膜转移癌等。 ?当门静脉循环障碍或上下腔静脉回流受阻导致侧支循环形成时,则腹壁静脉呈现扩 张、迂曲状态,称为腹壁静脉曲张(engorged veins in the abdominal wall)。 ?任何脏器或组织离开了原来的部位,经人体正常或不正常的薄弱点或缺损、空隙进 入另一部位即为疝(hernia)。 ?胃肠蠕动过程中呈现出波浪式运动,称为蠕动波(peristalsis)。 当胃肠道发生梗阻时,梗阻近端的胃或肠段饱满而隆起,可显出各自的轮廓,称胃型或肠型(gastral or intestinal pattern)。 脐部出现肠蠕动波见于小肠梗阻。严重梗阻时,脐部可见横行排列呈多层梯形的肠型和较大肠蠕动波。结肠梗阻时,宽大的肠型多出现于腹壁周边,同时盲肠多胀大呈球形。 ?急性胃肠穿孔或实质脏器破裂所致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因炎症刺激腹膜引起腹肌反 射性痉挛,腹壁常有明显紧张,甚至强直硬如木板,称为板状强直(board-like rigidity); ②结核性腹膜炎时,因炎症发展缓慢,对腹膜刺激不强,且有腹膜增厚、肠管和肠 系膜粘连,故全腹紧张,触之犹如揉面的柔韧之感,不易压陷,称为面团感(dough sensation)或揉面感,此征还见于癌性腹膜炎 ?在检查到压痛后,手指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趋于稳定,然后将手突然抬起,此时如 患者感觉腹痛骤然加剧,并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rebound tenderness)。反跳痛的出现,提示炎症已累及到腹膜壁层,当突然松手时腹膜被牵拉引起疼痛。 腹壁紧张,同时伴有压痛和反跳痛,称为腹膜刺激征(peritoneal irritation sign),是急性腹膜炎的重要体征。 ?某些疾病常有位置较固定的压痛点如: ①阑尾点又称麦氏(McBurney)点,位于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外1/3与中1/3交界处, 阑尾病变时此处有压痛; ②胆囊点,位于右侧腹直肌外缘与肋弓交界处,胆囊病变时此处有明显压痛。 ?肝肿大(hepatomegaly)时,肝上界正常或升高。病理性肝肿大可分为弥漫性和局限性。弥漫性肝肿大见于肝炎、脂肪肝、肝淤血、早期肝硬化、白血病、血吸虫病等;局限性肝肿大见于肝脓肿、肝囊肿(包括肝包虫病)、肝肿瘤等,并常能触及或看到局部膨隆。 ?肝脏缩小见于急性和亚急性肝坏死、晚期肝硬化。 ?急性肝炎时肝脏可轻度肿大,质稍韧,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 ?常见肝脏病的触诊特点 慢性肝炎时肝脏肿大较明显,质韧或稍硬,压痛较轻。 肝硬化早期肝常肿大,晚期则缩小变硬,表面呈结节状,边缘较薄,无压痛。 肝癌时肝脏逐渐肿大,质坚硬如石,表面呈大小不等的结节状或巨块状,高低不平,边缘不整,压痛明显。 脂肪肝所致肝肿大,质软或稍韧,表面光滑、无压痛; 肝淤血时肝脏可明显肿大,质韧,表面光滑,边缘圆钝,有压痛,以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为其特征。 墨菲征(Murphy sign)阳性,又称胆囊触痛征,见于急性胆囊炎。 库瓦西耶(库瓦济埃)征(Courvoisier sign)阳性,又称无痛性胆囊增大征阳性。(在胰

西诊复习重点

1.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左右。 1)引起发热的原因:1.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引起的感染,无论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性或全身性,均可出现发热。2.非感染性发热:a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b抗原抗体反应c内分泌与代谢疾病d皮肤散热减少e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f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发热的机制:致热源性发热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外源性:1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其产物2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3抗原抗体复合物4某些类固醇物质5多醣体成分及多核苷酸,淋巴细胞激活因子等;内源性:1白介素2肿瘤坏死因子3干扰素 3)发热的分度:低热37.3-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 4)心源性水肿(右心衰竭的主要表现)特点:出现于身体下垂部位。能起床活动者,最早出现于踝内侧,行走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减轻或消失;经常卧床者以腰骶部为明显。颜面部一般不肿。 水肿为对称性,凹陷性。此外通常有颈静脉怒张,肝大,静脉压升高,严重时还出现胸水,腹水等右心衰歇的其他表现。 2.肾源性水肿(各型肾炎和肾病)的特点是:疾病早期晨间起床时眼睑与颜面水肿,以后发展为全身 水肿(肾病综合症时为重度水肿)。常有尿常规改变,高血压,肾功能损害的表现。 3.肝源性水肿: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水,也可首先出现踝部水肿,逐渐向上蔓延,而头,面 部及上肢常无水肿。门脉高压症,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回流障碍,继发醛固酮增多等因素是水肿与腹水形成的主要机制。肝硬化在临床上主要有肝功能减退和门脉高压表现。 4.[肺源性呼吸困难]吸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表现为吸气显著费力,严重者吸气时可见三凹征(表 现为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此时亦可伴有干咳及高调吸气性喉鸣)三凹征的出现主要是由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 5.呼气性呼吸困难:主要特点表现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气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 主要是由肺泡弹性减弱和(或)小支气管的痉挛或炎症所致。 6.[心源性呼吸困难]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特点为:1有引起左心衰竭的基础病因。如:风心病, 高心病等;2呈混合性呼吸困难,活动时呼吸困难出现或加重,休息时减轻或消失,卧位明显,坐位或立位时减轻;3两肺底部或全肺出现湿罗音;4应用强心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改善左心功能后呼吸困难症状随之好转。 7.腹痛是便血的伴随症状,各种不同特点的腹痛考虑什么疾病? 消化性溃疡:慢性反复上腹痛,且呈周期性与节律性,出血后疼痛减轻;胆道出血:上腹绞痛或有黄疸伴便血者;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或溃疡性结肠炎:腹痛时排血便或脓血便,便后疼痛减轻; 腹痛伴便血还见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肠套叠,肠系膜血栓形成或栓塞,膈疝。 8.引起腹痛的三种基本机制:内脏性腹痛,躯体性腹痛和牵涉痛。 9.腹痛的部位:中上腹部:胃,十二指肠和胰腺疾病;左上腹部:胆囊炎,胆结石,肝脓肿等疼痛; 左下腹部:麦氏点急性阑尾炎疼痛;脐部或脐周:小肠疾病疼痛;下腹或左下腹部:结肠疾病疼痛; 下腹部:膀胱炎,盆腔炎及异位妊娠破裂;弥漫性或部位不定的疼痛见于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机械性肠梗阻,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血卟淋病,铅中毒,腹型过敏性紫癜等 10.腹痛性质和程度:突发的中上腹剧烈刀割样痛,烧灼样痛: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穿孔;中上腹持续 性隐痛:慢性胃炎及胃,十二指肠溃疡;上腹部持续性钝痛或刀割样疼痛呈阵发性加剧:急性胰腺炎。胆石症或泌尿系统常为阵发性绞痛相当剧烈,致使病人辗转不安。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时胆道蛔虫症的典型表现。持续性,广泛性,剧烈腹痛伴腹壁肌紧张或板样强直,提示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其中隐痛或钝痛多为内脏性疼痛,多由胃肠张力变化或轻度炎症引起,胀痛可能为实质脏器包膜牵张所致。 11.正常人体各种胆红素的值:总胆红素(TB)1.7-17.1μmol/L,其中结合胆红素(CB)0-3.42μmol/L, 非结合胆红素(UCB)1.7-13.68μmol/L。

西诊复习总结

1.触觉语颤:检查者将两手掌或手掌尺侧缘平贴于病人胸壁两侧对称部位,让病人用低音调拉长说“一”字音或重复发“一、二、三”字音,这时检查者手掌所感觉到的震动,称为触觉语颤, 2.听觉语音:当被检查者以平时说话的语调说“一、二、三”时,在胸壁上用听诊器听到柔和而模糊的声音。 3.相对性杂音:由心脏大血管扩张所致的瓣膜相对性狭窄或相对性关闭不全所产生的杂音。 4.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在正常肺泡呼吸音分布的区域内听到了支气管呼吸音,即为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 5.连续性杂音:杂音连续出现于收缩期和舒张期,期间并无中断。 6.啰音:罗音是伴随呼吸音的一种附加音。 7.肠蠕动音:当肠蠕动时,肠内气体和液体随之而流动,产生气过水声,称为肠蠕动音。 8.心音分裂:左、右两侧心室活动不同步的时距较正常明显加大,组成S 1、S 2 的两个主要成分间 的时距延长,则听诊时出现一个心音分裂成两个声音的现象, 9.水冲脉:脉搏骤起骤降,急促而有力。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动脉导管未闭等。 10.奇脉: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的现象,又称为吸停脉。常见于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包炎时,是心包填塞的重要体征之一。 11.逸搏:当基本心搏明显延迟或被阻滞时,下级潜在起搏点被动地发放激动而产生的心搏,称为逸搏,是具有保护作用的生理现象。 12.过早搏动:窦房结以下某一异位起搏点的自律性增高,不待窦房结传下来的激动达到该部而抢先发出的激动所引起的一次心脏搏动。 13.周围血管征:是一组脉压差增大的体征。包括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样运动,颈动脉明显搏动,毛细血管搏动、水冲脉、枪击音和杜氏双重杂音。 14.脉搏短绌:听诊心脏同时数心率和脉率,若脉率少于心率,这种脉搏脱落现象称为脉搏短绌。 15.多源性室性早搏:在同一导联中有2个或2个以上的QRS波群形态不同的窒性早搏,且联结间期不等者,称为多源性窒性早搏。 16.心力衰竭细胞:吞噬含铁血黄素颗粒的色素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见于心功能不全所致的肺淤血。 17.心电轴:心脏激动过程中的各瞬间综合向量所综合成的总向量,称为平均心电轴,简称为心电轴。 18.放射性再“充填”:心肌灌注负荷显像出现局限性、节段性放射减低,及缺损区延迟显像原异常区接近正常,被称之为放射性再“充填”。 19.核左移:周围血中中性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可出现晚幼、中幼、甚至早幼等细胞称为核左移。 20.粘液性水肿面容:面色苍白,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毛发稀疏。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1.麻疹粘膜斑:在相当于第二磨牙处的颊粘膜出现白色针点样白点,周围有红晕,为麻疹粘膜斑,是麻疹的早期的表现。 22.桶状胸: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以致与横径几乎相等,胸廓呈圆桶形。 23.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由深快逐渐变为浅慢,直至呼吸停止片刻(约5~30s),再开始上述周期性呼吸,形成如潮水涨落的节律,故称为潮式呼吸。 24.酶胆分离:肝脏损害严重时,黄疸持续持续加深,而ALT仅轻度增高或先升后降,形成酶胆分离现象。 25.管型: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结而成圆柱状蛋白聚合体。 26.异常增生性中性粒细胞增多:为造血干细胞疾病,造血组织中粒细胞大量增生,释放至外周血中的主要是病理性粒细胞。 27.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是机体对各种病因刺激产生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或边缘池粒细胞进入血循环。 28.声影:在结石光团后方出现一条无回声暗带即声影。

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二尖瓣面容,心尖搏动向左移,心尖部触及舒张期震颤; 心浊音界早期稍向左,以后向右扩大,心腰膨出,呈梨形; 心尖部S1亢进,舒张期隆隆样杂音,可伴开瓣音,P2亢进; 2、二尖瓣关闭不全: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常呈抬举性; 心尖部S1减弱,心尖部有3/6级或以上较粗糙的吹风样全收缩期杂音,范围广泛,常向左腋下及左肩胛下角传导。 3、主动脉瓣狭窄: 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呈抬举性,主动脉瓣区收缩期震颤;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可听到高调、粗糙的递增-递减型收缩期杂音,向颈部传导。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颜面较苍白,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且范围较广,呈抬举性,可见点头运动及毛细血管搏动征; 有水冲脉;心腰明显呈靴形; 心尖部S1减弱,A2减弱或消失,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叹气样递减型舒张期杂音,可向心尖部传导。 第四单元实验室诊断 一、血常规 (一)红细胞与血红蛋白 1、减少――贫血 2、绝对性增多――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 中性粒0.5-0.7;嗜酸粒0.005-0.05;嗜碱粒0-0.1; 淋巴0.2-0.4;单核0.03-0.08 1、中性粒 (1)增多: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急性大出血、溶血;中毒(酮症酸中毒),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应用某些药物如激素等。 异常增生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急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 (2)减少:病毒感染;伤寒、疟疾;再障贫,粒细胞缺乏症及恶性组织细胞病;X线及放射性核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红斑疮);脾亢(肝硬化、班替综合征)。 (3)核象: 核左移――感染、大出血、大面积烧伤、大手术、恶性肿瘤 核右移(常伴白细胞减少)――骨骼造血功能减退或缺乏造血物质(巨幼贫,恶性贫血) 2、嗜酸粒 (1)增多:变态反应性疾病(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 寄生虫病; 血液病(慢粒白血病、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2)减少:伤寒、副伤寒、应激状态 3、嗜碱粒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淋巴细胞 (1)增多:病毒感染性疾病(麻疹,风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杆菌感染(结核,百日咳) 某些血液病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2)减少:应用激素、烷化剂,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 5、单核细胞

中诊重点

绪论 1、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 2、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整体审察,四诊合参,病证结合,动静统一。 3、《阴阳脉死候》是最早的诊断专书。 西汉淳于意创“诊籍”。 王叔和《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的专著。 《傲视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第一部舌诊专著。 名词解释 1、解颅:指囟门迟闭,骨缝不合。 2、瘿瘤:颈前喉结处,一侧或两侧有肿块,或大或小,可随吞咽上下移动。 3、瘰疬:颈侧颔下有肿块如豆,累累如串珠。 4、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者。 5、郑声:神识不清,言语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微模糊者。 6、主诉:是患者对就诊原因的叙述,即促使患者就诊的最痛苦的症状、体征及其持续时间。 7、癃闭:小便不畅,点滴而出为癃,小便不通,点滴不出为闭,合称癃闭。 8、崩漏:指非正常行经期间的阴道出血症状。 9、疝气:因小肠坠入阴囊而致男性阴囊肿大。 10、阴挺:妇女阴道有物坠下或挺出阴道口外。 11、恶风:指患者自觉怕冷,避风可缓。 12、恶寒:指患者自觉怕冷,得衣物取暖,不能缓解。 13、畏寒:指患者自觉怕冷,得衣物取暖,能够缓解。 14、壮热: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只恶热的症状。 15、潮热:定时发热,或定时热势加重,如潮汐之有定时的症状。 16、自汗:指醒时经常出汗,活动后尤甚的症状。 17、盗汗:指睡时出汗,醒则汗止的症状。 18、完谷不化:指大便中夹有很多未消化的食物。 19:除中:若危重病人,本来毫无食欲,突然索食,食量大增 相似比较鉴别 1、喘:指呼吸困难、急迫,张口抬肩,甚至鼻翼煽动,难以平卧。 哮:呼吸急促似喘,喉间有哮鸣音的症状。喘不兼哮,但哮必兼喘。 2、斑:平铺于皮下,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疹:高出皮肤,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3、痈:红肿高大,根盘紧束;易消,易溃,易愈。 疽:漫肿无头,无热少痛;难消,难溃,难愈。 4、百日咳:咳止时伴有鸡鸣样回声。 白喉:咳声如犬吠。 5、胀痛:病位不固定,因情绪波动而加剧,多因气滞。 刺痛:病位固定,夜间尤甚,多因血瘀。 6、癫:神识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 痫:猝然昏仆,口吐涎沫,四肢抽搐。 狂:打人毁物,妄行不休,力逾常人。 7、痄腮:以耳垂下为中心肿起。 发颐:颐颔部肿胀疼痛,张口受限。

西医诊断学重点页码版

诊断学基础复习题 2.何谓稽留热、弛张热?有何临床意义?P11 稽留热:体温持续39度到40度以上,达数时或数周,24h波动范围不超过1度,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伤寒等发热极期。 弛张热:体温在39度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h内体温差达2度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进食油腻食物后(胆囊炎)或暴饮暴食、酗酒后出现上腹痛(急性胰腺炎),分别见于哪种疾病?P20 8.腹部阵发性绞痛伴血尿,最可能的疾病什么?21 尿路结石 6.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消化性溃疡)或转移性右下腹痛(急性阑尾炎)分别见于哪种疾病?P20 18.咯粉红色泡沫痰、铁锈色痰、脓血痰、痰液有分层现象,分别见于哪些疾病?P23, 咯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 铁锈色痰:肺炎链球菌肺炎 脓血痰:肺脓肿,支气管扩张,空洞型肺结核 痰液有分层现象:支气管扩张,与肺脓肿患者痰多时。 5.心源性与肾源性引水肿开始的部位有何不同?P36表 低垂部/眼睑,颜面 17.消化道出血时,如何估计出血量?P40 出血量达5ml以上可出现大便隐血试验阳性。 达60ml以上可出现黑便,胃内蓄积血量达300ml可出现呕血。 出血量一次达400ml以上可出现头昏,眼花,口干,乏力,皮肤苍白,心悸不安,出冷汗,甚至昏倒 出血量达800—1000ml以上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 1.黄疸P43 血清总胆红素浓度升高致皮肤,黏膜,巩膜黄染 7.三种黄疸实验室检查有何特点?P44——46 1.溶血性黄疸:血清总胆红素增多,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一般正常。尿胆原增多,尿胆红素阴性。大便颜色变深。具有溶血性贫血的改变,如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血红旦白尿,尿隐血试验阳性,骨髓红细胞系列增生旺盛。 2.肝细胞性黄疸:血清结合及非结合胆红素均增多。尿中尿胆原通常增多,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通常改变不明显。有转氨酶升高等肝功能受损的表现 3.胆汁淤积性黄疸:血清结合素明显增多。尿胆原减少或阴性,尿胆红素阳性。大便颜色变浅。反应胆道梗阻的指标改变,如血清碱性磷酸酶,脂蛋白-X及总胆固醇增高。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答案)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学习中医学的入门课程是: A.医古文 B.中医基础理论 C.中医临床医学 D.中医预防医学 E.中国医学史 2.中医学是发源于哪个国家的传统医学: A.中国 B.日本 C.印度 D.埃及 E.古希腊 3.我国现存医学文献中最早的一部典籍是: A.《伤寒杂病论》 B.《黄帝内经》 C.《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温疫论》 4.下列哪部著作提出以解剖方法直接观察人体: A.《伤寒论》 B.《金匮要略》 C.《黄帝内经》 D.《神农本草经》 E.《难经》 5.中医学中成功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神农本草经》 D.《伤寒杂病论》 E.《小儿药证直诀》 6.我国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是: A.《本草纲目》 B.《新修本草》 C.《黄帝内经》 D.《千金要方》 E.《神农本草经》 7.药物的“四气”、“五味”是在哪部著作中首次提出的: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医学纲目》 8.最早提出“七情和合”药物配伍的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 B.《本草纲目》 C.《新修本草》 D.《难经》 E.《千金要方》

9.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A.《黄帝内经》 B.《难经》 C.《诸病源候论》 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E.《温病条辨》 10.提出病因“三因学说”的医家是: A.巢元方 B.华佗 C.张仲景 D.陈无择 E.扁鹊 11.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寒凉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张从正 C.刘完素 D.朱丹溪 E.李杲 12.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攻邪派”的代表是: A.李杲 B.李中梓 C.吴又可 D.张子和 E.王清任 13.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补土派”的代表是: A.叶天士 B.李东垣 C.李中梓 D.张介宾 E.朱丹溪 14.下列著名医家中被称为“养阴派”的代表是: A.朱震亨 B.李东垣 C.张从正 D.刘完素 E.吴鞠通 15.提出“百病多因痰作祟”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朱丹溪 C.李东垣 D.张介宾 E.赵献可 16.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的医家是: A.刘完素 B.张子和 C.李东垣’ D.朱丹溪 E.张介宾 17.明确提出“肾为先天本,脾为后天本”的医家是: A.李中梓 B.赵献可 C.张介宾 D.李东垣 E.朱震亨 18.《温疫论》的作者是: A.叶天士 B.吴鞠通 C.薛生白 D.王孟英 E.吴又可 19.创“卫气营血”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A.吴鞠通 B.吴有性 C.王孟英 D.叶天士 E.薛生白 20.创“三焦”辨证的温病大家是:

西诊重点知识归纳

西诊重点知识归纳 绪论 1、症状概念: 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或不适,如头痛,发热,眩晕等. 迫使病人就医的最明显,最主要的症状或体征及持续时间,也就是本次就诊的最主 2、体格检查:医生运用自己的感官或借助于简单的检查工具对患者进行检查,称为体格检查., 3、诊断学内容 1)症状诊断,包括问诊和常见症状; 2)检体检查,包括视.触.叩.听.嗅; 3)实验诊断,如三大常规:尿常规;血常规;粪常规; 4)器械检查;包括心电图诊断;肺功能检查;内镜检查; 5)影像诊断,包括超声诊断;放射诊断;放射性核素诊断; 6)病历与诊断方法 头颈胸腹部检查 1、体检基本方法: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五种. 2、触诊的方法:浅部触诊和深部触诊(包括深部滑行触诊;双手触诊;深压触诊;冲击触诊) 3、叩诊的方法:间接叩诊和直接叩诊. 4、叩诊音包括:清音,过清音,鼓音,浊音和实音五种.(过清音不属于正常叩诊音) 6、体型的分类:匀称型,矮胖型,瘦长型三种 7、 8.常见面容: 急性(热)病面容:面色潮红,兴奋不安,有时面部与发际多汗,口唇干燥,呼吸急速,表情痛苦, 有时鼻翼扇动,口唇疱疹.常见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炎链球菌,疟疾,流行性脑脊髓炎等; 慢性病容: 面容憔悴,面色晦暗或苍白无华,双目无神,表情淡漠等, 见于慢性消耗性疾病, 如恶性肿瘤,肝硬化,严重结核病等 贫血面容: 面色苍白,唇舌色淡,表情疲惫.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肝病面容: 面色晦暗.额部,鼻背,双颊有褐色色素沉着,见于慢性肝脏疾病. 肾病面容: 面色苍白,双睑及颜面浮肿,舌色淡,舌缘有齿痕,见于慢性肾脏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面容: 面容惊愕,眼裂增宽,眼球凸出,目光炯炯,兴奋不安,烦躁易怒.见于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粘液性水肿面容: 面色苍黄,颜面浮肿,睑厚面宽,目光呆滞,反应迟钝,眉毛,头发稀疏,舌色 淡,肥大,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二尖瓣面容: 面色晦暗,双颊紫红,口唇轻度发绀.见于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 伤寒面容: 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呈无欲状态.见于伤寒,脑脊髓膜炎,脑炎等高热衰弱患者.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 记

西医诊断学重点笔记 第一单元症状学 热型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1 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小时温差>2度。 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 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后逐渐下降至正常 见于布鲁菌病 6、不规则热: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 第三单元检体诊断 1、伤寒可见面容为:无欲貌 2、核黄素缺乏可见:地图舌 3、颈静脉搏动见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4、可引起颈静脉怒张的疾病:右心功能不全,缩窄性心包炎,上腔静脉梗阻;心包积液。

5、肺实变最早出现的体征:支气管语音 6、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适合听诊:舒张期杂音 7、胸骨左缘第1、2肋间及其附近区听到连续性杂音见于:支脉导管未闭。 8、心脏的绝对浊音界是:右心室 9、第二心音产生的机理主要是:两个半月瓣关闭时的震动。 10、可使二尖瓣狭窄的杂音更为清晰体位:左侧卧位 11、中枢性瘫痪可出现:病理反射消失 12、主动脉瓣狭窄时杂音形成的机理:血流加速 13、肺动脉高压:第二心音分裂多见 14、左心功能不全:舒张期奔马律多见 15、洋地黄中毒的心律失常是:频发或多源性室早 16、洋地黄量不足的心律失常是:心房纤颤快速心室率 17、二、三尖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一心音分裂 18、主、肺动脉瓣关闭不同步可致:第二心音分裂 19、右心功能不全可出现:点头运动 20、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可出现:二尖瓣开放拍击音 心脏: 周围血管征――头部随脉搏呈节律性点头运动、颈动脉搏动明显、毛细血管搏动征、水冲脉、枪击音与杜氏双重杂音。――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贫血及甲亢等 1、二尖瓣狭窄: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西医诊断学重点

西医诊断学 第一单元症状学 细目一发热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感染性发热(最常见):各种病原微生物 2.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二、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38℃;中等度热 38.1~39℃;高热 39.1~41℃;超高热41℃以上 三、热型及临床意义 1.稽留热:39~40℃,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2.驰张热:>39℃,24小时内波动范围>2℃,常见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及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或以上,数天后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布氏杆菌病。 5.回归热: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及无热期各持续几天后规律 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6.不规则热: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细目三胸痛 胸痛的诱因及缓解因素 1)心绞痛常因劳累、体力活动或精神紧张而诱发,含服硝酸甘油可缓解,而对心肌梗死的胸痛无效。 2)心脏神经症的胸痛在体力活动后反而减轻。

3)反流性食管炎的胸骨后烧灼痛,在服用抗酸剂后减轻或消失。 细目四腹痛 1.内脏性腹痛:①部位不确切;②疼痛感觉模糊;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2.躯体性腹痛:①起病急程度重,②持续剧烈痛;③定位明确;随体位、咳嗽变化加重;④腹膜刺激征阳性 3.牵涉痛:①定位明确;②疼痛剧烈;③有压痛,肌紧张及感觉过敏等。 细目五咯血 1.咯血的颜色 鲜红色: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 暗红色:二尖瓣狭窄、肺梗塞 铁锈色血痰:肺炎球菌性肺炎 砖红色胶冻样血痰: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 粉红色泡沫样血痰:左心衰竭脓血痰:金黄色葡萄球菌 患病器官心胃、胰肝、胆阑尾 体表疼痛、牵涉痛 部位心前区、左臂尺 侧 左上腹、肩胛间区右肩胛上腹部或脐区

西诊考试重点内容

西诊复习题考试时间:2015年7月14号 一、选择题 1、感染性发热病因: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引起得感染,不论就是急性、亚急性或慢性,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均可引起发热。 2、非感染性发热病因:(1)无菌性坏死物质得吸收(2)抗原—抗体反应(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4)皮肤散热减少(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3、咳嗽特点:夜间咳嗽常见于左心衰竭及肺结核 (1)音色:①咳嗽声音嘶哑,多见于声带炎、喉炎及喉癌,或者肿瘤等压迫喉返神经;②犬吠样咳嗽,多见于喉部疾患或气管异物③阵发性痉咳伴鸡鸣样回声:见于百日咳 (2)铁锈色痰见于肺炎链球菌肺炎;粉红色泡沫样痰就是肺水肿得特征。 4、肺源性呼吸困难:(1)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困难而费力,有吸气性三凹征,即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在吸气时明显凹陷,常伴有高调得吸气性喉鸣。(2)呼气性呼吸困难:呼气时间长而缓慢,呼气费力并伴有呼气性哮鸣音。 5、叩诊音:临床上分为清音、浊音、实音、鼓音与过清音。 (1)清音:就是正常肺部得叩诊音,提示肺组织得弹性、含气量与致密度正常(2)浊音:生理情况下见于被肺所覆盖得心脏或肝脏部分,病理状态下可见于含气量减少(如肺炎)得肺组织。 (3)实音:心脏、肝脏得叩诊音。病理状态下可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或肺实变(4)鼓音:就是正常左下胸得胃泡区及腹部得叩诊音。病理情况下可见于肺空洞、气胸或气腹等。 (5)过清音:过清音得出现提示肺组织含气量增多、弹性减弱、常见于肺气肿。 6、步态:(1)蹒跚步态:见于佝偻病、大骨节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或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2)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痨患者(3)痉挛型偏瘫步态:见于急性脑血管疾病得后遗症(4)慌张步态:见于震颤麻痹患者(5)跨域步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集(附答案)

中医基础理论试题(附) 一、填空题 1.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巨著是。 2.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是。 3.《伤寒杂病论》即后世的和。 4.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由代医家等编著。 5.温病学理论源于、、等书。 6.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7.中医学包括、、三部分。 8.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四大方面。 9.昼夜的变化对疾病的影响,多呈旦、昼、夕、夜。 10. 是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一大特点。 11.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以为主宰,为中心的整体;同时认为人和以及有密切联系,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12.人体自身生理上的整体性,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 13.人身之“三宝”中,精为 ,气为 ,神为。 二、判断题 1.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概括。() 2.中医认识治疗疾病,着眼于辨证而不辨病。() 3.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也属于整体观念的范畴。() 4.中医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首先着眼于整体。() 5.吴有性著《瘟疫论》,创“戾气”说。() 6.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源说”。()7.人身之“三宝”即精、气、神。() 三、名词术语解释 1.中医学 2.整体观念 3.百骸 4.人气 5.证 6.辨证论治 7.同病异治 8.异病同治 9.五脏一体观 10.形神一体 四、简答题 1.何谓中医学理论体系?其特征是什么? 2.《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主要成就是什么? 3.《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4.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什么? 5.简述形与神各自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6.何谓中医基础理论?其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7.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主要可概括为几个方面? 8.现代中医学理论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9.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如何? 10. 简述辨证的具体内容。 11.辨证与论治有何联系? 五、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医学的整体观念?有何指导意义? 2.病、症、证的含义有何不同?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3.你对中医学的学科属性是如何认识的? 4.试述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如何形成的? 5.如何理解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6.怎样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本人呕血的西医诊断学重点以及临床上用到的药物别

西医重点 常见33种首选药 1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2房颤、房扑:强心苷 3降低颅内压、急性青光眼:甘露醇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5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6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稳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硝酸甘油 8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 9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13高血压合并糖尿病、 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 厚:卡托普利 14伴有房颤或心室率 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过敏性休克:肾上 腺素 16心源性休克:多 巴胺 17有机磷中毒消除N 样作用:氯解磷定 18子痫引起的惊厥: 硫酸镁 19焦虑:地西泮(安 定) 20癫痫持续状态:地 西泮(静注) 21癫痫:苯妥英钠 22帕金森:左旋多巴 23类风湿性关节炎: 阿司匹林 24痛风:秋水仙碱 25感染中毒性休克、 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 素 26低血容量休克:中 分子右旋糖酐 27重症甲亢、甲亢危 象:丙硫氧嘧啶(PTU) 28伴有肥胖的二型糖 尿病:二甲双胍 29敏感菌感染:青霉 素 30军团菌病、弯曲杆 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 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 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 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 霉素 31金黄色葡萄球菌引 起的骨髓炎及关节感染: 林可霉素类 32耐甲氧西林葡萄球 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 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鼠疫、兔热病:链 霉素 药物拉丁缩写: GS(葡萄糖注射液) NS(生理盐水) NG(硝酸甘油) NE(去甲肾上腺素) PG(青霉素G) SMZ(磺胺甲恶唑) SG(磺胺脒) SB(碳酸氢钠) ABOB(吗啉胍)DXM(地塞米松)PAMBA(止血芳酸)TAT(破伤风) FU(氟脲嘧啶)RFP(利福平) EM(红霉素) ISO(异丙肾上腺素)Vit(维生素) 医用别名: 1(丁胺卡那霉素--阿米卡星)2(醋酸泼泥松--强的松) 3(头孢哌酮--先锋必) 4(头孢塞肟钠--先锋7号) 5(头孢唑林钠--先锋5号) 6(头孢曲松钠--;菌必治)7(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 8(大观霉素--淋必治) 9(利巴韦林--病毒唑) 10(吗啉双呱--病毒灵) 11(葡醛内酯--肝泰乐) 12(百炎净、复方磺胺甲恶唑--SMZ)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