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总部经济地区间税收竞争与税收转移

总部经济地区间税收竞争与税收转移

总部经济地区间税收竞争与税收转移
总部经济地区间税收竞争与税收转移

一、“总部经济”与地区间税收竞争的简要背景和理论分析

(一) 总部经济的兴起及效应浅析

1.总部经济的概念。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迅猛发展,吸引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近几年来,“总部经济”作为一个新的名词和现象进入人们的视野并日趋活跃。北京、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纷纷将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作为进一步吸引外资的战略目标,以发展总部经济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总部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新的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增长点,并已形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三个总部经济的先导区域。

所谓“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赵弘,2005)。公司总部是企业价值链的高端部分,包括企业高层经营管理机构、经济技术研发中心、销售中心、物流中心等。

2.总部经济的经济效应。总部经济给地区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外溢效应,包括税收贡献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带动效应、劳动就业效应、社会资本效应(赵弘,2005)。企业总部与各级政府、各种经济文化组织的代表机构,以资源和文化的聚集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对提升

总部经济、地区间税收竞争与税收转移

◆ 贾 康 阎 坤 鄢晓发

内容提要:近年来,许多中心城市提出了“总部经济”的发展战略,以助力于发展地方经济。总部经济固有其诸多正面的效应,但从宏观和全局来看,也加剧了地方政府的无序竞争和税收转移。本文从总部企业的关联交易、税收监管的困难、各地区发展总部经济的财税优惠政策比较等方面,结合苏州案例,对总部经济加剧地区间税收竞争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应引导地方政府正确对待总部经济并树立科学的政绩观和改进政绩考核标准;推进省以下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地区间财税关系;健全税收法治、规范税收竞争秩序以创造公平的税收环境;加强公众监督和税收征管。

关键词:总部经济 税收竞争 税收转移

或者各地在国家税法规定的地方税权范围内制定的特定优惠政策所引起的区域间税收竞争;后者则更为隐蔽,既有合理、合法的,又有不合理甚至非法的竞争。由于我国税权高度集中,制度内税收竞争条件有限,但制度外税收竞争却广泛存在,并且形式多样。

一般来说,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横向税收竞争)主要有三种形式(杨志勇,2003):第一,减免税(税收优惠),即超越地方税收管理权限,暗中随意扩大税收优惠范围。这种情况在1994 年税制改革后得到有力的遏制。第二,财政返还,即变相“先征后返”,对企业已经缴纳的税款以财政奖励或补贴的名义予以返还,它的效果实质上等同于减免税。第三,地方通过综合配套措施,增加特定方向的公共支出和减少应该收取的费用。例如,将一般税收收入用于特定投资项目和特定对象进行基础设施改善,或者以较低价格向特定的投资项目提供土地。这种形式起到了吸引资本的作用,但事实上减少了当地政府用于提高一般公共服务水平的可支配收入。还有些地方允许一些企业打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办第三产业企业、校办企业、福利企业等招牌,从而享受国家规定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蒋富荣,2006)。

2.税收竞争的效应。税收竞争理论作为财政联邦主义理论的重要分支,近几十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对于我国的财政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参考意义。① 蒂布特(Tiebout,1956)认为个人如果对辖区(地方)所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不满意,可以选择离开(用脚投票)。因此,税收竞争可以提高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效率。奥茨(Oates.1972)则指出税收竞争可能会带来负面效应。地方政府为了吸引资金,竞相降低相应的税收,结果会导致政府无法为最优的公共服务产出筹集足够的资金。

我国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制度外的无序竞争。它带来了一系列的弊端:第一,税收竞争的结果可能会使生产要素从最能得到有效利用的地区,转向利用效率低但税负也较低的地区,从而干扰资源在地区间的有效配置。第二,对不同企业主体不同的税收对待,破坏了市场机制和公平竞争,并且使全国统一的税法得不到准确、规范的落实,淡化或抵销了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第三,地方政府对投资者做出的税收优惠承诺得不到法律的保护,这种随意性加大了投资者的风险。第四,制度外税收竞争造成中央政府税收流失(刘笑萍,2005)。从表面上看,地区间税收竞争只是税源在不同地区之间转移,没有涉及中央利益。但实际上会使整个国家的税收收入受损,并且各地因过度税收竞争而背负的债务以及致使其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等问题都将由中央政府来解决。第五,损害税收法制的权威性,阻碍税收法治化的进程(蒋荣富,2006)。

二、总部经济对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影响分析

(一) 总部经济增加了当地的税源

按照现行税法,企业在其工商注册地照章纳税。为了增加税源,许多中心城市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措施,但由于中心城市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生产成本较高,企业很难把生产基地放在中心城市。于是,根据价值链分工原理,许多企业把总部(管理总部、投融资总部、研发总部、销售总部)放在中心城市,而把生产基地放在其他城市。

企业总部可以给当地带来丰富的税源。如果总部企业仅仅是管理部门,由于它本身不创造利润,在不合并纳税的情况下,管理型总部可以给所在地带来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契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和印花税等等税收收入。虽然不涉及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等主体税种,但税源稳定。如果总部是销售中心,那么它可以通过收入转移与合并纳税的方法,将其他地区的子公司、分公司的利润汇总至企业总部,为当地贡献大量的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在这种情况下,总部企业对所在地税收的贡献可以超过其自身创造的税收(杨虹,2004)。

(二) 总部企业通过关联交易以转移价格方式进行税收转移

对于外资企业通过跨国关联交易转移利润的避税方法,我们早有所知。但对于境内企业内部的关联交易的研究和监管则明显不足。

关联企业是指在资金、经营、购销等方面直接或间接地被同一利益集团所拥有或控制的有关企业,如总机构与分支机构之间、同一总机构的不同分支机构之间、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同一母公司的不同子公司之间以及总机构与其分支机构的子公司之间等。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就是关联交易。

①我国1994年之后实行的是分税制的财政体制,而分税制的财政体制被认为实际上就是一种财政联邦主义制度。经济学意义上的联邦主义不同于

政治学中联邦的含义,它指各级政府都提供公共服务,并拥有事实上的分级、分地决策权。

当总部企业所在地与其子公司所在地的税率、优惠政策不同时,总部企业可以通过关联交易,以转移价格方式实现税收由高税率地区向低税率地区的转移(谭恒,2006)。转移价格是总部企业进行税收转移和避税的常用手段。转移价格指关联企业之间的商品、劳务、技术等的交易价格,关联交易采用的转移定价方法通常有市价法和成本法。成本法的计价基础是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资料,缺乏市场可比性,而市场价格则是公允的,但关联企业通常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市价法。何玉润(2006)对北京、深圳两地制造业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结论:有中方参与经营管理的企业倾向于使用市价法,而外方独资经营管理的企业倾向于使用成本法;拥有高新技术的外商投资企业一般会选择成本法。可见,外资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常常利用成本法的转移定价方法进行税收转移和避税。表1表示关联企业如何通过转移定价进行避税。

(三) 主要城市制定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比较

近些年,许多城市先后出台地方政策法规,以支持总部经济的发展。表2列出了一些城市出台政策中的财税优惠政策,以便比较。除了表中列出的财税优惠政策之外,地方政府还在特定公共服务支出、综合配套措施、经贸权、收费、土地使用等许多方面进行优惠照顾。

(四) 总部企业“候鸟式”迁徙,税收监管困难

由于中央政府制定的地方优惠政策有一定年限,许多企业在优惠政策到期时,会迁往别的城市,以继续享有新的所在地的优惠政策。虽然企业迁徙有一定成本,但作为管理、研发和销售中心的总部进行迁徙的成本相

表1 市价法与成本法的比较

表2 几个主要城市制定的支持总部经济发展的财税优惠政策

比于生产基地的迁徙成本要低得多,并且在新的总部所在地继续享有优惠政策带来的利益远比其迁徙成本要大。

总部企业迁徙后,对其关联交易的监管更加困难,有时需要两地政府的配合。作为总部迁出地的政府会千方百计阻扰总部企业的迁徙,但迁入地政府却十分欢迎。这样一来,就加大了对总部企业税收监管的困难。

三、总部经济与地区间税收竞争:以苏州为例

(一) 苏州工业园区的外资企业总部迁徙

苏州工业园区自设立以来,财政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994~2004年,园区全口径财政收入连续10年飙升,年均增长68%。然而,2005年,园区一般预算收入的增幅只有24%,全口径收入的增幅只有21%,第一次低于全省、全市的平均水平。这其中很大的原因就在于近两年受总部经济影响,企业税源向其他中心城市转移。

诺基亚、耐克、阿迪达斯、美孚等大型公司的中国公司以前总部都设在苏州。近两年来,这些公司纷纷把总部迁往别的中心城市(诺基亚总部迁往北京,耐克、阿迪达斯、美孚总部迁往上海)。苏州只是作为分公司(生产基地),并且公司内部采取成本加成的定价方式,使苏州的增值税和国家税收减少。以诺基亚公司为例:园区的诺基亚设立于1998年,总投资1.7亿美元,主要生产基站产品。2003年起,诺基亚开始启动资产重组计划,2004年底,经商务部批准,北京诺基亚以吸收合并的方式和东莞诺基亚、园区诺基亚实行合并,新合资公司在北京办理了新的工商登记,园区诺基亚成为其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这样一来,按现行税法,园区诺基亚的企业所得税就需要

在北京总部缴纳。园区诺基亚的大部分产品销往其北京总部,在产销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销售额不升反降。由于其总部始终拒绝举证价格下降是市场因素造成,因此存在集团内部通过关联交易人为操纵价格的重大嫌疑。据国税部门测算,2005年园区诺基亚转移到北京的税源总额约4亿元(增值税1.2亿元,所得税2.8亿元),而如果没有人为调节价格,正常应该转移的所得税应仅有约5000万元。

(二) 昆山市外资企业总部迁徙

在昆山,随着一些地区税收优惠政策到期,许多外资企业把生产基地留存当地,而把企业总部迁往别的地区,以继续享受别的地区的优惠政策。许多人将这种外资企业转移形象地称之为“候鸟式”转移。

由于地区间税负不平衡,一些企业通过两地注册的办法进行税收的隐性转移,最终达到少缴税收和各项基金的目的。这类企业往往通过设立总分机构等手段,千方百计脱离原企业所在地的行政管辖,造成主体税收转移,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和税收属地征管秩序。如一些企业利用昆山和上海之间的税负不平衡,同时在昆山和上海两地注册,利用昆山资源从事生产,在上海公司销售、缴税,致使税源外流。据昆山市财政局对其下辖与上海交界的淀山湖的三家企业调研分析,估计年转移开票金额为15000万元左右,流失525万元左右。上海与昆山的税负差异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上海对企业的增值税优惠返还,一般为3%~10%;二是上海地区对企业的所得税带征率较低,以年销售收入100万元计算,上海缴所得税为1万元,昆山缴1.89万元,多缴89%;三是江苏基金和收费项目多、数额大、企业负担重。

(三) 地区间恶性税收竞争与企业“候鸟式”迁徒行为

企业进行“候鸟式”迁徙,固然有企业市场战略布局和劳动力成本等方面的原因,但地方出台的优惠政策往往是外资企业选择搬迁的主要原因。一些地方政府各自为政,从自身利益出发,竞相出台名目繁多的税收减免、土地批租优惠等政策,成为外资企业“候鸟式”迁徙现象的决定因素。

目前许多地方是以优惠政策而不是以改善投资环境来吸引外资。各地在招商的优惠政策上新招频出,除了税收的优惠外,各地还大打“土地牌”,土地出让价格早已突破了国家规定的最低底线甚至出现了零地价现象。对那些租用土地与厂房的外资企业而言,搬迁时,其只需承担生产设备的搬运费,搬迁成本较低,搬迁损失完全可以从搬入地所给予的优惠政策中得到补偿。搬迁收益大于搬迁成本为外资企业搬迁提供了直接的动力,各地招商的严重失序为外资企业转移提供了可乘之机。因此,地方政府之间的无序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外资企业“候鸟式”转移的步伐。

“候鸟企业”专注于优惠政策,在给当地政府提供一时的经济发展数字、政绩、形象的同时,却造成了国家、社会利益的流失,同时也危害着区域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追逐优惠、不时搬迁的“候鸟企业”往往不重视长期发展战略和未来的可持续性,也不在乎与区域环境、居民的协调发展,几乎不可避免地引发区域经济波动、就业需求变化、环境(生态)的破坏、居民利益受损,造成当地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并影响市场的公平性。

四、关于总部经济加剧地区间税收竞争的对策

(一) 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对待总部经济

总部经济是一种产业集群的特殊形态,因有提升景气、增加当地税收等效应,自然会受到地方政府重视。但如以过度的税收优惠和地区间的无节制税收竞争来发展各自的总部经济,从全局和长期看,却是一种对国家利益的损害,同时也不是各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路。因此,中央政府和有关管理部门,应促使地方政府正确对待总部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和评价税收优惠政策对招商引资的作用,努力实现以政策招商为主向以综合优势招商为主的转变。政府在发展总部经济时不应只注重提供财税优惠政策,而更应该注重“软件”方面的建设,即注重创造和维护公平竞争的环境,健全经济法律法规,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形成良好的信用制度环境,提高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加强廉政建设,构建高素质人才梯队,强化各种支持和服务等等。以良好的公共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再以更多的税收来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方可形成良性循环的长效机制。

(二) 按照科学发展观改进地方政府官员的政绩考核标准

总部经济导致地区间恶性税收竞争,与政府官员不恰当的政绩观和现阶段不恰当的政绩考核标准是分不开的。在“GDP挂帅”的政绩导向下,一些官员为了吸引投资,提高本地区的GDP,不惜牺牲本地区未

来利益和国家利益,透支发展来出政绩。所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地区间税收竞争不仅是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也是官员们政绩上的竞争。为此,应大力提倡科学的政绩观,摈弃以GDP为中心的政绩观。必须通过制定更全面的政府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完善官员选拔任用制度,形成官员合理的长期预期与长期行为,使之更加关注地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 推进省以下分税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地区间财税关系

地区间税收竞争与分税制改革不彻底(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划分不明晰,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有很大关系,也反映出地区间财税关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应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明确地方财政职能、逐步划清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在减少地方财政层级的同时,逐步完善地方税收体系,调整优化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划分,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和改进转移支付结构(贾康、阎坤,2005)。应积极推行“扁平化”改革试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实质性落实省以下分税分级体制改革(贾康,2005),逐步使地方事权与财权相匹配、职责与可用财力相一致,并提高财税管理的规范性。这样将缓解地方政府间的利益冲突,减少不当税收竞争。

 (四) 健全税收法治,规范税收竞争秩序

地方之所以基于局部利益任意运用税收优惠政策,税收法治不健全是一个重要原因(黄春蕾,2004)。税收法治的不健全体现在税收立法制度、税法监督制度和税收司法制度等各个方面。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大力健全税收法治,规范税收竞争秩序,将土地使用权批租收入等地方收入纳入预算统一管理。应继续推进增值税试点改革和统一内、外资企业

所得税,清理与合理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优惠政策的透明度,创造公平、统一的税收环境。

(五) 加强公众监督和税收征管

为遏制地方政府任意提供财税优惠政策,以及总部企业通过关联交易转移税收和避税,应努力加强民主化的监督机制,将地方政府行为尤其是财政行为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应继续清理整顿各地税收优惠政策,严格地方税收征管,减少由于各地征管力度不一造成的税负不公。上级税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协调地区间的税收利益,并加强地区间税收信息的沟通,国家、地方税务机关需全面、及时、准确地了解税源的地区间流动与分布情况,加强合作,共同预防和打击总部企业通过不当关联交易的非法避税。

参考文献

(1)贾 康、阎 坤《改进省以下财政体制的中长期考虑与建议》,《中国财政》2005年12期。

(2)赵 弘《2005-2006: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3)蒋荣富、毛 杰《税收法治:规范我国税收竞争的利器》,《税务研究》2006年第6期。

(4)杨志勇《国内税收竞争理论结合我国现实的分析》,《税务研究》2003年第6期。

(5)曹荣湘《蒂布特模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6)刘笑萍《国内税收竞争的经济效应分析》,《税务研究》2005年第2期。(7)杨 虹《总部经济模式下的税源特点分析》,《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12期。

(8)谭 恒《不同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总部企业税源分析》,《财会研究》2006年第6期。

(9)何玉润《企业转移定价方法选择对税收监管的影响》,《税务研究》2006年第7期。

(10)黄春蕾《当前我国国内横向税收竞争的实证分析》,《税务与经济》2004年第1期。

(11)《苏州市财政局调研资料汇编》。

(12)各地出台的支持发展总部经济的相关政策法规。

Headquarter-based Economy, Regional Tax Competition and Revenue Transfer

Kang Jia, Kun Yan & Xiaofa Yan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many Chinese central cities have been advocating the stratagem of ?°Headquarter-based Economy?± in order to develop local economy. Although the headquarter-based economy can bring about some positive effects, it will worsen competition and cause revenue transfer among local governments. Based on the case of the SuZhou city in Jiangsu Province, this paper analyzes how headquarter-based economy to worsen the regional tax competition by detailing the affiliated transactions of the enterprises located in the headquarters economy and the difficulties in tax regulation and comparing the preferential fiscal and tax policies in several central cities.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are finally shown as follows: guiding the local governments to establish the proper achievement concept and assessment criterions, pressing ahead the fiscal decentralization of under the province, perfecting the fiscal and tax relation of the local governments, standardizing the tax law and the order of tax competition to make the tax circumstance impartial and enhancing public supervision and the tax collection management.

Key words: Headquarter-based Economy Regional tax competition Revenue transfer

作者单位: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吴小海)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收入水平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因此,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缩小差距 一、经济增长的地区差异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对沿海的部分重点地区和城市实行对外开放,引进外部资源,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总的发展思想是:鼓励先富、带动后富、东西联合、共同富裕、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有了明显的差异。总的趋势就是:沿海地区经济快速发展,中部地区经济又了明显发展,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还比价缓慢。各地区经济差距呈拉大的趋势。 以下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人均GDP的分析,围绕经济增长下的地区差异现状,分析历史因素、经济发展规律、区位资源、文化意识、思想观念、人力资源、国家政策等因素造成的地区差异的影响。地区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缩小地区差异,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一)经济增长率 GDP被认为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通常GDP的定义为: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

生活中经济现象

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陶一桃教授著过一本书,书名为《经济学是一种生活方式》,记得笔者初闻该论断是在刚入学时的新生见面会上,自那时起这句话便在笔者记忆里留下深刻印象。促使笔者在点滴日常生活中感受经济学,发现经济学的奥妙并且乐此不疲,还颇得玩味之处。 在此笔者就日常生活中的四点现象浅析其中的经济学道理,鉴于才疏学浅,其中的疏漏毗误之处还望读者多多见谅!这四点生活现象分别是行人闯红灯现象,公交车运营现象,路边烧烤摊现象和图书馆雨伞堆积现象。 (一)行人闯红灯现象 在上届经济学院学生专业作品大赛论文集中收有03级金融3班的林伟华,黄凯洲同学题为《“行人闯红灯”的成本收益分析》一文,该文主要从个人成本收益,社会成本收益等方面对“行人闯红灯”这一现象进行分析。而笔者则从经济学的不同角度对该现象进行透析。“行人闯红灯”可谓是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尽管笔者尚不知国外此类现象严重与否,但就国内情况而言“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几乎是随处可见。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机会就闯,看到空子就钻。纵然从行人的闯红灯心理分析,也许他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工作,紧急情况而要抢时间,但是更多行人应该只是出于一种潜在的闯红灯心理。在深圳有些道路设置了城市义工对行人过马路实行监督,可是任凭义工的哨子怎么警告,行人只管以最快的速度,步调闯过红灯。当然行人之中也不乏遵守交通规则的,但是在更多数行人的“示范效应”之下,愿意“宁停三分,不抢一秒”者毕竟又是少之又少。对于“行人闯红灯”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了相应措施,但是无论是大力宣传教育还是设置大量监督都收效甚微,还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笔者前段时间去到武汉,在多次过马路后发现该市的众多道路未设置红绿灯,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川流不息的车辆却并行不悖。由此我略加思考想到了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即自由的市场经济。试想马路上不设置红绿灯,道路状况交由行人和车辆去相互调节从而达到均衡。即当马路旁行人占多数时,众多行人由斑马线迅速穿过马路而此时车辆只需稍作等待。而当道路上车辆占据多数时车辆快速通过,此时作为行人则需稍作等待。这样的相互调节可减少因红灯持续时间过长(此处相对于等待过马路的行人)或持续时间过短(此处相对于等待通过信号灯的车辆)所造成的行人等待过久或车辆等待信号周期过长,同时也避免了“行人闯红灯”,“车辆闯红灯”的现象。此外行人与车辆在相互调节中久而久之形成默契,达到均衡,实现双方等待时间的最短化,并达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的作用。尽管如此也并不是说交通治安的维持就不需要交通信号灯,这就如同市场经济的自主调节会失灵一样。当道路不是直行的马路而是三岔路或十字路口时,不设置交通信号灯而依旧放任行人与车辆的相互调节则势必导致交通秩序的无序混乱!此时此刻政府干预显得犹为重要,即交通信号灯可以发挥它调节交通的积极作用。此外在人流车流繁忙的路口甚至有必要设置交警进行交通协调。我们的市场经济需要自由调节也需要国家的调控,道路交通也是如此。城市里的直行马路可以尝试撤除红绿灯,放手让行人和车辆相互调节;三岔路,十字路口则保持交通信号灯,甚至于交警的调控作用。这样我们的交通资源便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行人与车辆便可实现各自效用的最大化! (二)公交车运营现象 从前看过经济学者梁小民的一篇经济散文—《城铁应该如何经营》,文章从城铁的经营效率,城铁服务质量方面阐述城铁应该由政府独自经营转向股份制经营,或是民营。笔者在前段时间去武汉的行程里曾多次搭乘该市的公交大巴,也正是该市的公交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市的公交车不但外部陈旧,车内部更是破旧不堪,车内环境十分恶劣,除去我所搭乘的公交大巴,据我观察其余公交的状况也相差无几。唯一的好处在于公交车的票价低廉;就我曾搭乘的422路公交大巴由汉口经汉阳开往武昌,横跨武汉三镇,其全程票

税收洼地是什么意思

税收洼地是什么意思?税收洼地的优势? 在中国,在中国的大城市,在中国大城市中开办企业的老板们,在中国大城市中打拼的高收入人群们,或许总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明明订单效益越来越好了,怎么利润越来越低了?明明挣得越来越多了,为什么到手的钞票反而越来越少了? 那是因为,在你明知的情况下,税收堂堂正正地把你的钱带走了。 虽然,作为公民,纳税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合理合法的纳税是绝对应该的。但是,当我们自己个儿还在“发展中”的道路上艰辛前进时,“达则兼济天下”还只能是美好的愿望而已,“穷则独善其身”如何勤俭持家,合理合法的节税,方是眼下所紧要的事儿。 今天就来了解下“勤俭持家”方式之“税收洼地”,来看看如何利用税收洼地,享受阳光下的政策优惠,实现节税增收的目的。 税收洼地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来了解下“税收洼地”。税收洼地是指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在其税务管理辖区注册的企业通过区域性税收优惠、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和税收地方留成返还等处理方法,实现企业税负降低的目标。 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税收洼地,岛屿政策。中国很多地方都有税收洼地,比如网红税收洼地霍尔果斯、上海、江西、湖北、江苏等等。现下,最紧俏的税收洼地当属“园区税收洼地”,这些洼地落户在新城市,单一园区规模小,更便捷更安全。 选择“税收洼地”有哪些优势? 那么选择税收洼地有哪些优势呢? 1、可以享受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 通过落后洼地,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这是选择税收洼地的最直接目的。比如以前大部分影视公司都选择落户网红洼地新疆霍尔果斯,是因为那里的企业所得税5免5减半的政策。 当然不同的洼地优惠税收优惠不同,要了解具体哪些税收优惠,最好的办法是咨询专业靠谱的招商服务咨询公司,比如北京龙观集团。 2、可以利用简化税收征管办法实现节税 税收洼地的优势之二,就是利用税收管理上的“核定征收”的办法,也就是利用核定利润率的方法计算公司制的企业所得税或者合伙制、个人独资制的个人所得税。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县市都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区域差距也迅速扩大,沿海与非沿海、沿海内部区域差异都构成了浙江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影响区域差异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历史基础、中心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全球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区位和交通、人口数量与素质和区域发展策略等均对浙江沿海区域经济差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得出实际使用外资、产业结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浙江沿海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区域差异 agdp 发展不平衡面板数据 根据对有关资料分析,浙江经济在原有区域经济水平静态不平衡的基础上,经过动态不平衡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广泛的新增长极,区域间经济水平的差距经历了先有所扩大又逐步收敛的过程。总体上是一种非极化性不平衡发展。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增长11.8%。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浙江省2010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列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第4位,特别是人均gdp列各省之首。但浙江是地域小省、人口小省、自然资源小省,而且省内地域差异明显,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复杂,山区面积约占70%。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1997

年消灭了贫困县,2001年消灭了绝对贫困乡镇。但是过去的贫困县和贫困乡镇,在今天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或相对落后地区。2009年杭州市的人均gdp达到74924元,而温州市的泰顺县只有9554元,前者竟是后者的7.6倍之多。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将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采用了极值差率和标准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地区经济之间的差距。然后对影响nich的因素(历史基础、中心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全球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区位和交通、人口数量与素质和区域发展策略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找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浙江经济区域经济差异的描述分析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划分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这两种指标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同等重要,二者所包含的意义不一样,不可能相互替代。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同时重视绝对与相对差异的研究。为了能全

中国县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差异及成因分析

中国县级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差异及成因分析 摘要:地方税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我国自1994年实行分税制以来,现行地方税制对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和调控经济运行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体系的运行现状不容乐观,现行地方税制改革的步伐缓慢,并且与市场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协调、不和谐的部分,在部分地区,现行税制已经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了。本文将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县级单位做地方税收差异的实证分析,明了经济发展不平衡、税制结构的弊端、中央和地方之间关系现状、各地区产业结构等地方政府税收差异形成的原因,并就这些原因对我国地方税收收入体系的完善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地方政府,税收,差异,完善 引言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政府的事权较以前扩大了,地方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地方政府行使调节职能的主要手段,地方税制直接决定着地方税收与当地经济的关联度,决定着地方政府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调控能力对一个地区政权机关运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而在具体实施中却出现了“财力层层向上集中”和“事权向下级级转移”的趋势,在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比重、强化中央财政在调控经济和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的同时,挤压了地方财政收入增长空间,部分基层财政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陷入困境,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更是由于主体税种缺乏、税源枯竭和事权无限扩大而运转艰难。受经济发展水平、税制结构、地方和中央政府之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地方政府的税收收入存在很大差异,这直接影响着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协调和组织能力,税收高的政府财政支出功能自然会强于税收收入低的政府,政府投入力度越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就会越快。分税制的实行虽使地方税体系初具雏形,但受当时市场经济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地方税运行体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部分地方政府的税收难以维持经济发展需要,负债累累,在现阶段我们应当积极改革和完善地方税体制,增强地方财政支出功能,维护地方政权正常运行,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1.地方政府税收收入体系运行的现状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1.2元/公里的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 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的“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的办法。 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的办法,而北京市政府的官员想不到呢? 双败的结局,是我这样的稍微懂一点经济学的普通人都能想到的, 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 为啥我们的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的服装有一样的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解释: a.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的部分,不同尺码造成的成本差异不大。 b.没有正规的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的管理。 c.涉嫌对大身材顾客的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解释: 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的经济学现象, 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的回龙观地区, 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 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 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的距离, 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 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 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 我说,那不是更远吗? 晓波说,但是回龙观的黑车是5块的, 霍营的黑车是10块的,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 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的讨论起来了, 这是为什么。 晓波的观点是市场定价, 就是回龙观发展的早,黑车多,竞争激烈, 所以便宜。 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 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的定价就有关系。 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的) 所以单方面的提价很困难, 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 当然最有意思的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 去比较近的霍营是10块, 比较远的回龙观是5-7块,

税收洼地 (2)

如果你被税务问题所困扰,向税务筹划机构寻求减轻税收负担的正规办法,他们的建议90%都是做税务筹划,而税务筹划的具体内容八九不离十都是往税收洼地去注册一个公司,那么不懂的估计要问,什么是税收洼地? 在特定的行政区域,区域内政府为了吸引企业入驻、扩充本地税收来源、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制定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地方留成返还政策、简化税收征管办法等行为,来吸引企业的入驻,在这个区域税收税收征管范围内注册的企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从而大幅度减轻税负,这个行政区域就称之为“税收洼地”。 今天就北京地区的税收洼地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细讲: 目前北京很多地方都是用的灵活用工平台,但是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灵活用工平台给自身公司开票是开的网站使用费的形式,但是其实是个人和我们公司发生的一些业务关系,和真实发生业务不太相符存在一定的风险,而且说实话灵活用工平台主要是解决个人的工资问题,如果金额比较大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所以灵活用工平台我们目前也还在观望。我们目前主要是通过的税收洼地的个人独资企业核定征收来转移的利润。通过正常的业务分流的形式来解决,比如:每个公司都有市场拓展员,市场推广人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往往都是很高的,如果公司给予公章缴纳工资提供社保,那么企业会承担高额的费用。但是这部分人员可以找一个带头人出来成立一个个人独资企业,这个个人独资企业和主体公司发生业务来往,以服务外包的形式把这部分钱给个人独资企业,个人独资企业纳税后再把这笔钱给其他人。 个人独资企业需要缴纳的税金有:

1,增值税小规模服务行业的个人独资企业需要缴纳的增值税为3%。(如果注册在税收洼地,可以得到地方留存30%-50%的奖励,地方留存总税收的40%)及3%的增值税奖励给企业0.36%-0.6%,企业只是需要上交2.4%-2.64% 2,附加税部分是增值税的12%,相当于开票额的0.36%,目前小规模企业享受减半征收及为0.18% 3,个人经营所得税,当地会核定征收个人经营所得税,及在企业缺少进项发票,或者说没有进项发票的条件下,这种核定政策就非常的实用,核定行业利润率为企业开票额的10%,企业开票400万在没有进项的条件下,企业的账目利润就为40万,然后按照5%-35%计算在减去一个速算扣除数0-65500元。企业实际需要7.45万(含税税率,不含税的更加低)全部算下来个人独资企业的个人经营所得税为0.5%-2.19%。全部算下来个人独资企业的综合税率为3.08%-5.01%。 相比其他园区的优势:1、当地出核定征收鉴定表;2、当地有税收奖励;3、当地对于行业限制比较多(限制多证明税务工商更加的稳定,园区存活的时间更加的长久);4、专业程度,从事招商工作较久,对于各个行业都是比较了解的,每个行业的问题我们都知道怎么处理;5、我们直接对接园区的不是财税工商,不会收取企业税收筹划的费用,只是收取一个基本费用,年给当地带来多少税收当地会额外给于我们奖励。我们的收益在于开发区额外给予的一些奖励(一 那么如何选择最合适的税收洼地呢? 一、节税比例

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朱仙庄分局 一季度税收收入分析报告 朱仙庄镇政府: 一季度,我局在埇桥区地税局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省地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区地税局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组织收入这个中心,及时对经济税源进行全面深入的预测和分析,切实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主动性。积极采取有力的措施,打好组织收入攻坚战,为促进辖区内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基础。现将有关税收收入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管户情况 截至2010年一季度末,朱仙庄镇辖区共有各类税务登记户数584户,其中:个体经营户522户,各类企业62户。 二、税费收入完成情况 第一季度我分局共组织入库地方税收及教育附加3594745.86元,占全年税收计划1400万元25.68%,其中朱仙庄镇3252097.75元,占分局总收入的90.47%;比去年同期多收13829.09元,同比增收0.43%。同样入库各类基金58万元,比去年同期少收112万元 ,同比减收65.89%。 主要来源: 一是委托代征入库的税款,朱仙庄镇所辖委托代征单位4户(朱仙庄煤矿、宿州学院、宿州卫校、宿州市华馨新农村建设有限公司),第一季度除宿州学院无税款入库外,其余3户累计入库税款2073454.59元,占朱仙庄镇总收入的63.76%。 二是企业正常申报的税款,1-3月份有税申报企业39户,入库税款425714.19元,主要是安徽绿洲人造板有限公司、朱仙庄信用社、宿州市杰峰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和煤碳供销经理部入库的税款,第一季度入库各类税款349317.38元。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实有税源与收入计划任务偏差大。2009年,由于形势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冲击不断加深加重、国家出台了大规模结构性减税政策,不确定的减收因素不断增多,地税收入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二)新增应税项目不多,地税收入效应未能体现。从朱仙庄镇应税项目来看,新增重大应税项目不多,税收增长缺乏新税源支持。 四、二季度税收收入预测 4月份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征期将至,土地使用税预计完成100万元,房产税10万元,主要是安徽绿洲人造板入库的税款,6月底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企业所得税预计完成10万元,营业税预计能够完成140万元,个人所得税所预计完成20万元,二季度预计完成地方各税300万元。 五、在组织收入工作中我们将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全力以赴保收入、促增长。 一是坚持依法组织收入,确保地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坚持依法治税,既要坚决制止有税不收和人为调节收入进度,更要坚决杜绝寅吃卯粮收过头税和转引税款,确保组织收入依法规范运行。坚持经济税收观,抓好税收分析预测,准确把握形势,掌控税源潜力,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逐步健全科学、稳定的收入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收

企业布局税收洼地,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总结

企业布局税收洼地,可能涉及的税收政策总结 布局税收洼地是税务筹划的一种方式,在我国,最明显的税收洼地是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重庆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陕西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内蒙古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可以比照西部地区的税收政策执行。 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 对设在西部地区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15号)中新增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其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可减按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对在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内新办的属于《新疆困难地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以下简称《目录》)范围内的企业(是指以《目录》中规定的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其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70%以上的企业),自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五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 涉及的税收政策很多,简要总结如下: 1、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58号)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新疆喀什霍尔果斯两个特殊经济开发区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11]112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2号) 4、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的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5、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14号) 6、关于《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有关企业所得税问题的公告》的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7、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完善新疆困难地区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的通知(财税[2016]85号) 8、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九条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对本民族自治地方的企业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中属于地方分享的部分,可以决定减征或者免征。自治州、自治县决定减征或者免征的,须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9、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57号) 10、关于《印发〈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公告》的解读(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 鉴于政策很多,无法将内容全部贴到这里,有需要的朋友自行按文件号或文件名查询。

国内税收竞争理论的分析

内容提要:税收竞争包括国际税收竞争和国内税收竞争。本文回顾了国内税收竞争理论的发展线索,指出“税收竞争”定义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我国国内税收竞争的形式进行了归类,分析了竞争形成的原因,提出应通过构建有序的国内税收竞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在促进公共部门效率提高上的作用。 关键词:国内税收竞争竞争秩序税收理论 一、引言 ⑴近年来,国内学术界较多关注国际税收竞争问题,而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国内税收竞争的研究。基于此,本文拟结合我国的现实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早期国内税收竞争理论 ⑵这样,一国之内、不同地区之间就会进行财政竞争。最早研究税收竞争问题的是蒂布(Tiebout.1956)的论文——《地方支出纯理论》,虽然该文通篇未出现“税收竞争”字眼,但是它给出了税收竞争的基本内容。蒂布假定存在数量众多的提供不同政府收支组合(意即不同的税收和公共服务组合)的辖区(地方),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最适合自己居住的地方;个人如果对一地的政府收支组合不满意,他可以选择离开,迁移到适合自己居住的辖区;如果很多人都这样做,地方政府将无法为公共服务筹集充分的收入,政府机构也将无法正常运转,个人的“用脚投票”给地方政府很大的约束力,迫使各地政府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收支效率,在课征尽可能少的税收条件下提供最优的公共服务。蒂布实际上强调了地区间的竞争(税收竞争是收入竞争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政府效率提高的重要作用。 奥茨(Oates.1972)则直接指出税收竞争可能带来的负面效应,担心税收竞争会使地方公共服务的产出达不到最优水平。这是因为各地政府为了吸引资本,竞相降低相应的税收,使得地方支出处于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最优水平之下,从而政府无法为最优的公共服务产出筹集足够的资金。特别是,对于那些对当地经济无法提供直接收益的投资项目上,更是如此。 三、近20年来国内税收竞争理论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税收竞争理论文献越来越多。其内容已不仅仅涉及所得税竞争,还包括商品税竞争;不仅仅包括同级政府之间的横向税收竞争,还包括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纵向税收竞争。与此同时,相关文献大大拓展了税收竞争理论的范围。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只要是减少了其可支配资源的财政决策,就与税收竞争没有多大差异,这样就把税收竞争扩延到其他减少财政收入的形式以及提供具有特殊服务方向的公共服务方面。从企业和个人的角度来说,只要能够节约成本或减少开支的政府举措就具有税收竞争的同等效应。这样的研究方法,也就将税收竞争问题置于更为广阔的视野之下,深化了问题的研究。 关于纵向税收竞争问题,威尔逊(Wilson.1999)指出,如果不同级别政府同时对一税基征税,当一级政府对此课完税之后,提供给其他级别政府的税基就相应缩小,这样,一级政府课税给其他级别政府带来负的外部性(negativeexternalities)。如果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目标都是最大化所有居民的福利,那么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冲突较少,反之,问题就需要通过“矫正性政策”(CorrectivePolicies)才能得到解决。相关文献讨论了中央政府行动在先,对一整套地方政府选择各自政策时视为既定的政策进行表态的情形。有的文献指出,较高级别政府具有先动优势(HoytandJensen.1996)。但是,如果考虑到中央与地方税收关系的确定并不只是一次博弈,而是重复博弈的时候,地方就可能在行动中具有同等的地位。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中央政府考虑的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地方政府往往只考虑本地区的利益,某一地的税收竞争措施就可能给其他地区带来负的外部性,而中央政府往往要看得更远,可以在此中有所作为。 四、我国的国内税收竞争概况 (一)国内税收竞争的形式 在改革之前,由统一的财政中央集权制度所决定,我国基本上不存在国内税收竞争问题。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得到强调,财政分权程度不断提高,相应地,国内税收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统计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以年均超过9%的经济增长速度创新了人类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国土面积辽阔、区域发展条件差异性较大、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导致中国的区域经济差异不断扩大。区域经济差异的不断扩大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正在引起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改革开放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进行了统计分析,运用了计算相对差异和绝对差异的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极值比率等多种方法,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自1978年之后,中国的绝对差异一直呈扩大趋势。从人力资本、资本投入、产业结构、地理区位、市场化程度和政府政策六个角度探究了我国区域经济差异产生的原因,并就缩小各地区经济差异,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区域经济差异;协调发展;统计分析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Regional Economic Difference of 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 nin g-up policy was put into effect in 1978, China had developed into the sec ond largest economy in the world with an econo mic growth rate of more tha n 9%, which is regarded as a miracle in the huma n econo mic growth history. .But because of vast territory, the differe nee of area developme nt con diti ons, the imbala need resources distributi ons, the regi onal econo mic differe nee has become eve n more serious. The in flue nee of enlarging regi onal econo mic differe nee on economy and society can not be n eglected. This paper carries out statistical an alysis to the regi onal economy differe nee after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up policy, uses many kinds of methods such as coefficient of standard deviation, extremely ba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extreme value rate. The statistical an alysis in dicates that the absolute differe nee has eon ti nu ous enlarging since 1978. The thesis an alyzes the reas ons from six aspects, and also gives some suggestio ns on how to reduce the gap. Key words: regi onal economy; regi onal econo mic differe nee; bala need developme nt; statistical an alysis

区域经济差异-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差异的理论综述区域经济差异一直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性问题。本文将对主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做简要的综述。 1.1 区域经济差异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概念,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认为区经济差异是各区域之间经济增长总量上的差异。如区域之间在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工农业总产值方面的差异;第二,把区域经济差异视为各领域之间的经济增长总量及其增长速度方面的差异,不仅研究了区域之间某一时间的经济差异状态,还研究了其变化的过程;第三,认为区域经济差异应包括各区域之间在经济增长总量、增长速度、相关人均经济指标、经济结构乃至经济发展条件方面所存在的差异,这种观点企图全面反映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的各方面的不相同的现象。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认为,“区域经济差异是指一定时期内各区域之间人均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非均等化现象”。 从以上的几种观点不难发现,它们所涉及的几乎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某个或某些时点的状态或结果,而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形成这些状态和结果的原因,以及如何改变和缩小这些差异,区域经济差异理论在这方面研究了许多现实的问题。 总结起来,区域经济差异的形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资源察赋的差异,资源禀赋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又包括地理位置、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等,社会资源包括劳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等;第二,是制度的差异,包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第三,是历史和文化。事实上,区域差异理论多是从这些方蕊来分析差异形成的原因,分析和总结这些差异变化的趋势和规律,从而提出如何缩小差异的建议。 1.2 重要的区域经济差异理论 (一)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是在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区域之间要素报酬的差别将会通过要素流动趋向均衡,其中市场机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通过供求和价格的变化最终消除区域之间人均收入的差别,导致经济增长的均衡。

税收考试题及其答案汇总

税收考试题及其答案汇总

税收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1)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预定的对象和标准,非惩罚性地参与社会剩余产品价值分配的一种方式。 (2)代扣代缴义务人:是指税法规定有义务从持有的纳税人收入中扣除其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单位或个人。 (3)代收代缴义务人:指有义务借助与纳税人的经济往来关系,向纳税人收取应纳税款并代为缴纳的企业和单位。 (4)纳税人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亦称纳税主体。 (5)征税对象是税法中规定的征税目的物,是国家据以征税的依据。(6)税率:是指纳税人应纳税额与计税依据之间的关系与比例,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7)边际税率:是指课税对象数额的增量中税额所占的比率。(8)税收原则:就是国家设计税收制度、制定税收政策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9)受益原则各人所承担的税负与其从政府公共服务中获得的利益相一致。 (10)能力原则:根据各人纳税能力的大小来确定个人应承担的税收。(11)最小牺牲说(边际均等牺牲说):全体纳税人因纳税所直接牺牲的效用最小,即全社会所获得的效用最大

(12)税收行政效率即征税本身的效率,它要求税收在征收和缴纳中耗费成本最小。征收费用——直接的征税成本。 缴纳费用——奉行纳税费用 (13)税收的经济效率:它要求征税应有利于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或者对经济效率的损失最小。 (14)税收的额外负担:是指政府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生产和消费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干扰了纳税人正常的经济决策,从而引起的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15)税收职能:税收职能是税收这一分配范畴自身固有的和经常起作用的职责或功能 (16)税收调节职能:是指税收在取得收入的过程中,通过改变社会成员占有社会产品份额,影响其经济利益进而影响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的功能也称调节经济职能或经济职能。, (17)税收效应:是指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抉择或经济行为等方面做出的反应, 即通常所说的税收调节作用或效用。 (18)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减少了纳税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导致商品生产量的减少和消费水平的降低。 (19)替代效应:指税收的课征引起人们对可供替代的经济行为之间选择的改变,即以一种经济行为代替另一种经济行为。 (20)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税收与政府支出同时等额增加或减少时,对国民收入水平的影响程度。 (21)洛伦茨曲线: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曲线

全国税收洼地

全国税收洼地 宁波梅山 宁波梅山保税港区地处浙江省宁波市,于2008 年2 月24 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是中国第5 个、浙江省唯一一个保税港区。类金融投资类企业作为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重点培育产业之一,制订有专项扶持政策。 梅山的财政收入跟其他地方都不一样,税收是可以地方全流程,就是上缴中央之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它的税收不用跟宁波市进行分成,全部留在梅山。所以我们这里简单列出来个人所得税缴纳总额的40%留在梅山,企业所得税缴纳总额的40%留在梅山,增值税缴纳总额的50%留在梅山,高比例的财政扶持,一直持续到2030 年。个人所得税目前在梅山,你缴100 块钱个税可以拿出32 块钱的财政扶持,企业所得税你缴100 块钱的企业所得税在梅山可以拿到36 块钱的政策扶持,增值税你缴100 块钱在梅山可以拿回40 块钱,这是我们的财政返还比例,持续到2030 年。 上海崇明 上海崇明园区招商是从2003年开始的,一直以来政策都是相对稳定的,从2018年9月份以后,全国很多园区的个独企业都不能享受核定征收,但是上海园区没有受到任何影响,依然可以享受核定政策,上海是最先做总部经济招商的,园区会结合实际情况,达到预期目标后,就停止对外招商,第二年有空出的名额,又会对外招商,所以上海园区个人独资企业数量控制得很好,受外界影响不大,个人独资企业的核定征收同样是根据开票额的10%作为企业利润,再按五级累进制5%-35%进行核算,综合税率:4.07%-5.28%。 目前国内优惠力度最大且最稳定的崇明园区为例: 1. 对注册企业的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50%——70%扶持; 2. 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50%——70%给予扶持; 3. 可叠加享受。企业如果本身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扶持的,可叠加享受园区的扶持政策。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地区发展不平衡是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区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发展总体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和收入水平却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并且这种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这不仅不利于资源合理配置,而且会影响到社会安定和国家政治、经济的统一。因此,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主要任务。地区的差异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所以,促进地区协调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要通过各种途径缩小地区差异,形成东西互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关键词:地区差异,经济发展,缩小差距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4、南北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虽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扩大的趋势进一步加大,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又有一些制度性因素,还有历史地理环境资源等因素,它们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东中西三大地带之间不断分化的现状。 1、历史基础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 2、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 3、制度因素 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4、政策倾斜效应 政策的倾斜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5、人力资源差异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 (三)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1、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积极意义 (1)区域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 (2)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 (3)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 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

地方政府的税收地方政府的税收地方政府的税收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的税收: 现实与展望 Richard M. Bird著 .1. 介绍 传统的联邦国库税收理论给地方政府规定了非常有限的课税基础。地方政府唯一“良性”的税收据说应是(1)地方政府可以轻易加以管理的;(2)仅对(或主要对)当地居民征收的;(3)不会在地方政府之间或地方政府与联邦政府之间引起“一致”或“竞争”问题的税收。通常,唯一能够通过严格审查而得到批准的地方政府的主要税收来源就是财产税,而对车辆上税次之,而使用者收费之外就没有太多别的了。大多数中央政府不愿意地方政府更多地插手利润高的营业税和所得税,而上述结论又与这种不情愿十分符合,所以地方政府历来明智地利用这一税收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各地的地方税务部门被敦促要更多地使用财产税。如果他们没能积极执行的话,就会受到责罚。 对这种观点有很多可说。但不幸的是,在许多国家,由于多种原因这一点还远不能达到地方政府所面临的任务。首先,财产税的习用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陷。实际上,这种税收投入大,而且难于管理。如果税收负担加重的话,这些问题也就更显突出。此外,在操作中,政治现实常常将财产税的增加主要放在非住宅财产上面,这使大多数财产税无端流失。从而削弱了地方使用课税基础的主要论点之一的力度。 其次,即使是那些得到妥善管理的地方财产税也不能完全负担得起主要社会支出(教育,卫生,社会援助),或许那些最富有的(通常也是最大的)社区除外。在某种程度上,政府很有必要从自己的税收中拿出资金,负担所提供的社会服务。由财产税资助的地方政府仅限于提供地方服务(如打扫街道,清除垃圾等),或者不可避免地坐等上级政府拨款。这在大多数发达国家是司空见惯的,但也包括一些为数不多的国家,财产税是他们当地财政的主要支柱。大多数经合组织(OECD)的其他国家不依赖国家拨款。地方政府直接收取大笔营业税,或者对国家所收的所得税征收附加税(Bird and Slack, 1991) 第三,传统的论点并没有充分地注意到一些国家存在的重要的地方政府或中间层政府,他们在资助社会支出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即使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征收财产税和居民的使用者收费大量资助当地服务,通常负责提供社会服务的地区政府做不到。传统的途径只坚定的注重私利,认为原则上地区政府最好由零售业营业税负担。而通常认为这种营业税主要向居民收取。此外,美国和加拿大长期以来向人们显示,能够在地区一级进行管理-尽管这一论点很明显在发展中国家是行不通的,发展中国家普遍发现在国家一级都管理不好这种税收。 考虑到目前在拉美国家的权力下放运动( IDB 1994),对政府间税收关系导致的压力的担忧,以及对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实行的不负责任行为的担忧(Tanzi,1996),需要对地方政府的收入结构是否合适进行重新检查。国际经验表明,地方政府越是负责收取更多的税金供其支出,他们也越是对发挥重要的支出功能负责。当然,有一点很清楚,政府之间的税金调拨总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那些地区经济存在很大差异的国家,在原则上讲不通为什么富裕地区(包括大城市)不能提高预算并将大部分自行消费。因此,有充分的理由要加强地方政府的税收机制。

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

一、以前我常常打车,就是元公里地时候.但是涨价后就很少打了.上次南京出差,每次司机多收我一块钱地“燃油涨价费”,我恍然大悟,这才是聪明地办法.为啥南京市政府能想到这么好地办法,而北京市政府地官员想不到呢?双败地结局,是我这样地稍微懂一点经济学地普通人都能想到地,而且,还有很多能人在报刊网络上有指出,为啥我们地政府官员想不到呢? 二、为什么尺码不同地服装有一样地售价?尺码不同,原材料成本自然不同,为什么没有在价格上体现出来? 解释:.原材料成本相对设计、加工、流通等其他费用比起来,只占较小地部分,不同尺码造成地成本差异不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没有正规地包装袋,价格不同,不易于销售、存储时地管理. .涉嫌对大身材顾客地歧视. 三、背双肩包时,我们都知道同时背两边要舒服,为什么很多时候还是只背一边. 解释:两边轮流换着背,流换着休息. 四、最近发现一个奇怪地经济学现象,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我住在北京地回龙观地区,在回龙观地区有三个城铁站,龙泽,回龙观和霍营,我家离霍营站比较近,离回龙观站比较远.由于回龙观里很多小区离城铁站还有一定地距离,城铁站门口总是有一些黑车营业.有一次,我和晓波同学准备坐黑车回家,晓波说,那我们在回龙观下吧.我说,那不是更远吗?晓波说,但是回龙观地黑车是块地,霍营地黑车是块地,虽然霍营到我们家比较近.我们就开始颇有兴趣地讨论起来了,这是为什么.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晓波地观点是市场定价,就是回龙观发展地早,黑车多,竞争激烈,所以便宜.霍营竞争不激烈,所以就贵.这似乎有点道理,但是也可能和开始地定价就有关系.开始定价就低(这个可能是竞争造成地)所以单方面地提价很困难,同样开始定价就高,单方面降价也有困难.当然最有意思地是,如果从我们小区出来,去比较近地霍营是块,比较远地回龙观是块,真地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那位能研究清楚这件事,虽然可能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应该是很有意思地事情. 答:成本不同决定地. 成本包刮不变成本和边际成本(运行成本). 你说地距离,这影响地是运行成本,含油耗和车损等. 但是还有一个人工成本,无论拉多少活,这个成本是不变地,称不变成本. 回龙观人多,可更多地或,计活为. 总成本:() 回龙观地大点,但大很多,()下降,而且下降远大于地增大. 所以回龙观地总成本小.所以便宜. 还有一件有意思地事情,我去买洗衣机,在我们家楼下地美廉美,看到一款海尔地滚筒,但是在苏宁和国美是,美廉美地销量一定比苏宁国美小很多,为什么会便宜呢.后来,我分析,最近洗衣机涨价,苏宁国美卖地快,所以很快就知道了新地价格,而美廉美卖地慢,反而还是用老价格,所以它更便宜些.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五、生活中地经济学现象之二室一厅一仓.在农业经济时代,地主家总是有余粮,所以地主有一个特征就他们家有大大地仓库.里面好象啥都有,当然,最多地就是粮食.每次农民起义,开仓分粮,总是小时候小人书里面地经典画面.有多大地仓库,里面藏有多少粮食,某种程度上,还是财富地象征.时钟飞快地旋转到二十一世纪初,正在城市化中国,大量地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按理说,城市里地新新人口,可能会保留原来家里有仓库地习惯,房地产开发商,更应该针对消费者推出二室一厅一仓之类地产品.但是,你翻看晨报,日报,晚报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