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如何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共和国的六十华诞是值得全中国人民庆贺的。六十年来,共和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国人民用自己的智慧与创新精神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华丽篇章。共和国不平凡的六十年,从理论到实践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光辉之路。中国人民在几代领导人的带领和全民族的共同奋斗下一步步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富强之路就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路。在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主义

的道路,就是坚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在以伟大领袖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建立新中国之初,通过“一化三改造”在中华大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思想是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为社会主义在新中国的发展指引了方向。毛泽东思想在这一时期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方针。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关于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关于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建设道路的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关于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等。这些理论和思想巩固和发展了新政权下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社会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初步方向。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上,邓小平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

也可以发展市场经济。比较国内历史发展和对国际形势的正确判断,邓小平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方向。这一历史性的决策是最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策,在真正意义上加快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无论在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以及军队和国防建设上,邓小平理论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经济方面:改革开放最先是从农村开始的。三十一年前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社员在一张包干合同上摁下的18个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当年,那个冒着身家性命危险带头实行了“大包干”的人说:这是逼出来的,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正是邓小平反复告诫人们的话。1979年,中国在农村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大大解放和提高了农村生产力。邓小平理论的另一个伟大贡献是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2年春天,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并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从而为我国经济建设扫除了观念上的障碍。这次南巡就像是春风拂过中华大地,神州大地上焕发出勃勃生机。使我国经济建设大踏步向前迈进。在邓小平南方谈话思想的指导下,党的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通过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

二、政治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思考和艰难的探索,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政治体制改革理论。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理论是他创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论上,它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新突破;在实践中,它推进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邓小平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二是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应该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许多严重问题。相对经济体制改革所取得的发展还显得滞后,有些问题,比如腐败问题,还相当严重。这也说明了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朝

一夕的事情,它将伴随整个改革开放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的进程。

三、文化方面:邓小平文化理论又称为邓小平文化建设理论,它与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相一致的。邓小平文化理论主要包括两大内容: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指出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教育的根本任务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是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邓小平强调:“最根本的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①教育也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邓小平要求:“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②在对待文化的态度方面,毛泽东时期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到落实。这使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和进步。

总之,邓小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提出的一系列富于智慧和开创性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推动了中国四个现代化建设进程。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长足进步。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大幅提升。而这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在世界历史上都没有先例,中国人民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邓小平逝世后,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作为继往开来的一代,在新形势下,作为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江泽民结合国内国外两个大的环境,结合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对于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创造性的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重要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全党同志要牢牢把握这个根本要求,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背景包括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形成。社会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和特征。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很多地方已引起了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愤怒。在这种情况下,从严治党,进一步全面提高全党特别是党的干部队伍的素质,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国际上,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如何化挑战为机遇,考验着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智慧和领导能力。如何带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梦想,进一步加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要求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建设。时代在变化,社会在进步,人民要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于在中国建设一个伟大的执政党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已成为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美丽国家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必将指引中国人民朝着实现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向前迈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改革开放进行的关键时期,面对已发生深刻变化的国内、国际环境,如何发展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成了最大的现实,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中国在胡锦涛的带领下迈向了新的历史征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扩展理论视野,不断作出理论概括,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提出坚持统筹兼顾,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按照四位一体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提出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提出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进行了科学概括和深刻阐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胡锦涛与时俱进的提出“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国内社会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矛盾,贫富分化进一步加深,一些在全国处于垄断地位的利益集团霸占了绝对优势的资源;农村与城市发展的二元结构并没有完全改变,这种对立已经造成了社会冲突;农民增收的任务依然艰巨;人们形象称作新三座大山的教育、医疗、住房依然种种压在普通老百姓的肩上。而解决这种种矛盾关键要靠发展。毛泽东要发展,邓小平要发展,现在还是要发展,但是发展要围绕一个核心,那就是以人为本。而且还要和谐发展,不能发展失衡。我以为“以人为本”思想的提出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所谓以人为本,其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这种强调人、对人尊重并加以肯定的观点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是绝无仅有的。这种“以人为本”的思想肯定了人是国家主人翁的地位,并有别于西方的人类中心主义。因为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在强调人的同时,并没有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相反,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即在发展人类社会的同时,不能破坏大自然,不能破坏生态平衡,共建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妙世界。“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也是一个重要贡献。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实现和平崛起。还要追求建立和谐社会,和谐世界。这些思想都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中国的和平崛起,这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从来没有过的,以前一个大国的崛起总是靠侵略和剥削他国得以实现。而现在中国选择和平崛起的道路恰恰开辟了另一条大国复兴的道路,为他国的发展建立了一个榜样,那就是依靠自己的智慧

和力量,建设自己的国家。建设和谐世界概念的提出,也超越了狭隘的民族观念,把世界看成一个统一体,实现全人类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总之,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中国人民要自主选择自己的生活,要走自己的路,依照中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不把书本当教条,不搞盲目推崇,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自己的国情为准则,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各个民族团结起来,每个人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2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第43页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

《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